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推荐6篇)

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 篇1

发布时间:2011-7-11 11:17:13 信息来源:商贸服务处

皖商商贸字[2011]413号

各市商务局、财政局,广德、宿松县商务局、财政局:

为做好2011年商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1年商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

2011年商贸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现代流通业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茧丝绸结构调整、屠宰行业升级改造等四大类项目。

(一)现代流通业发展资金项目支持内容及标准

引导和扶持大型商贸企业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地营造环境做强做大商贸企业,保护和促进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发展。

1.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在全省拓展连锁直营便民网点,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物流配送能力;支持有主食加工配送中心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配套建设固定门店式标准化连锁早餐网点;支持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管理升级。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且每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培育的流通企业建设项目优先考虑。

商贸企业是指批发和零售、餐饮和住宿、居民服务、物流和仓储等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的划分标准参照《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

2.新增限额以上流通企业奖励。对各地2011年每新增1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企业(以统计部门确认为准),按照2000元/个的补助标准对企业所在地政府给予奖励。

3.中华老字号品牌培育项目。对新增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开展品牌宣传、产品推广、信息化改造等,给予10万元一次性补助。

(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资金项目支持内容及标准

积极支持我省农村商品连锁网络和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改造,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扩大农产品流通,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升农产品流通质量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农产品“农超对接”项目。择优选择部分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的“农超对接”项目,对其当年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项目,验收合

格后给予资金补助。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且每个项目的补助资金额不超过40万元。支持省及省辖市商务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农超对接活动,对其中规模较大、成效较好的农超对接活动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资金补助。

2.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择优选择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贸市场的标准化建设改造项目,今年重点支持冷链配送中心,验收合格后给予资金补助。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且每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40万元、每个农贸市场的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20万元。

3.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直营连锁消费品农家店建设项目。对试点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试点区域按规划建设的直营连锁消费品农家店,验收通过后,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央财政政策扶持的基础上,给予5-10万元的省级财政资金补助。

(三)茧丝绸结构调整资金项目支持内容

重点支持丝绸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建设丝绸营销网络,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1.技术改造项目。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技术改造,加快茧丝初级产品向织绸、服装、家纺等精深加工产品转化,实现茧丝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丝绸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开设丝绸专卖店、丝绸专柜,或结合旅游观光开展促销等新型丝绸商品营销模式,完善销售网络,开拓内销市场。

3.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培训和推广,引导蚕农或蚕桑专业合作社进行蚕桑资源综合开发,提高行业整体效益。

(四)屠宰行业升级改造资金项目支持内容及标准

重点支持部分县城以上地区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机械化改造、冷链运销体系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购置等,提升生产加工水平,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和肉食品消费安全。每个项目给予10万元左右的补助。

二、申报条件和所需材料

(一)现代流通业发展资金项目

1.申报条件

(1)符合现代流通业发展资金支持内容;(2)企业按要求报送各类商务信息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3)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要有完整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2010-2011年实施且在申报之日前已经完成;(4)2011年新增限额以上流通企业数量以省统计局确认为准;(5)中华老字号品牌培育项目实施主体为商务部2011年批准认定的17家中华老字号企业,要有开展保护性注册证明材料或技改可行性研究

报告。

2.申报材料

新增限额以上流通企业奖励以统计部门确认为准,其他项目需提供以下资料:(1)书面申请报告;(2)《2011年商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见附件);(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项目投资明细及相关设备设施购置发票或合同复印件、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证明以及项目建设的相关照片;(5)相关荣誉证明材料。

(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资金项目

农产品“农超对接”项目申报条件和材料请参照《转发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做好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皖商建字„2009‟414号)、《安徽省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其中,大型连锁超市应信誉良好、实力较强、经验丰富,无不良经营记录,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年销售额在本省位居前列;超市生鲜业务自营,已建有鲜活农产品直采基地,并与对接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2010鲜活农产品年销售额4000万元以上或鲜活农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20%。

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项目申报条件和材料请参照《商务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推进“双百市场工程”的通知》(商建发„2009‟277号)、《转发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双百市场工程”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和验收规范的通知》(皖商建字„2009‟614号)等文件。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2万平方米以上,以批发交易为主且年交易额在5亿元以上,辐射能力较强,是所在市主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农贸市场营业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以农产品零售为主,农产品交易额占市场总交易额60%以上,交易额位居所在县的前列。

今年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直营连锁消费品农家店建设,将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企业和试点区域。企业资质条件和试点工作具体要求等按照省商务厅、财政厅《关于开展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皖商建字„2010‟234号)文件执行。

申报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资金项目需附项目建设的实景照片。

(三)茧丝绸结构调整资金项目 1.申报条件

(1)符合茧丝绸结构调整资金项目支持内容;(2)技术改造项目实施主体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蚕农或蚕桑专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协议),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发展机制;主动维护鲜茧收烘秩序,表现良好;基地种桑养蚕技术先进,方格蔟推广率达80%以上;项目已实施或已完成;(3)丝绸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实施主体应专业从事丝绸生产和加工,拥有注册商标,积极进行丝绸营销网络和品牌

建设,制订详细的市场拓展计划,开设专卖店或专柜20个以上;(4)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的技术方案要具有推广意义,可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2.申报材料

(1)书面申请报告;(2)《2011年商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表》(见附件);(3)技术改造项目应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备购置发票或合同复印件、项目实施情况说明等相关材料;(4)丝绸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应提供市场拓展计划、专卖店营业执照复印件、经营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店面或柜台图片、注册商标证明、商品销售情况等相关材料;(5)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应提供技术鉴定报告、项目推广计划、预期效果等材料。

(四)屠宰行业升级改造资金项目 1.申报条件

项目实施主体必须是以保障县城以上地区市场供应为主要任务且经过省商务厅核准设置并换发新证照的企业;有完成项目可行性报告和批复文件;在2010-2011年间实施且在申报之日前完成;2009年以来未曾享受过此项资金支持。

2.申报材料

除按现代流通业发展资金项目要求提供材料外,企业必须提交新换发的屠宰许可证书复印件。

三、项目申报要求

1.项目单位对照条件和要求,向所在市、县商务、财政部门提出申请。

2.各市(县)商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申报项目资料进行审核、汇总后,联合行文上报省商务厅和省财政厅(省重点流通企业项目直接报送)。

3.现代流通业发展资金项目各市限申报2个项目(省重点流通企业和新增中华老字号项目单列);“农超对接”项目各市限申报4个项目(只下辖一个县的市限申报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县乡农贸市场项目各市限申报6个项目(只下辖一个县的市限申报2个),合肥、蚌埠、芜湖三个试点市(含其所辖县区)按照2011年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的有关文件执行,本次不安排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屠宰行业升级改造资金项目各市限申报1个项目。广德、宿松两个省直管试点县对现代流通业发展资金、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资金、屠宰行业升级改造资金等3大类项目每类限申报1个项目。丝绸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黟县(产业集群县)和广德、金寨(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县)限报2个,其他每个蚕桑主产县(区)限报1个,丝绸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由各地对照申报条件申报。

4.同一企业当年只能申报一类专项资金项目;法人代表为同一人的不同企业,当年只能申报其中一个企业的项目;本以前已获得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未竣工、或未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的企业,不再

申报。

5.项目申报材料请于2011年8月10日前分别报省商务厅有关处室和省财政厅企业处各一份(有关汇总表同时报送电子文件),逾期不报视为自动放弃,超报项目的,该单位全部申报项目均不予受理。

6.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省商务厅商贸服务管理处:陈

源,电话:0551-3540099;

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张远琴,电话:0551-3540077;

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处:孙永彬,电话:0551-3540087;

省财政厅企业处:殷路滨,电话:0551-5100282。

安徽省商务厅 安徽省财政厅

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 篇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为全面推进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 根据《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财企[2014]36号) 、《关于2014年度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 (财企[2014]58号)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财预[2011]285号) 和《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 (财预[2011]416号) 等有关规定, 我部将组织开展2014年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转移支付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评价项目

选定鼓励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 (项目法分配地方) 和对外投资合作地方事项 (因素法分配地方) 作为评价项目, 重点评价2014年拨付的上述项目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

二、委托机构

根据《商务部办公厅关于2014-2015年委托会计师事务所有关事项的通知》 (商办财函[2013]780号) , 经过对中介机构工作方案和报价的比选, 选定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评价机构, 承担本次绩效评价工作。

三、有关要求

(一) 高度重视本次绩效评价工作。

绩效评价工作是推进财政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请务必高度重视本次绩效评价工作, 认真评估上述转移支付项目支出效果, 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改进和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二) 认真开展绩效自评。

为规范绩效评价工作, 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 我们制定了项目资金绩效报告 (参考提纲) 和绩效评价指标表 (参考) , 请参照上述标准认真开展项目绩效自评, 并于10月31日前将自评报告报送商务部财务司和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 (对外投资合作地方事项绩效报告可于11月30日前报送) 。

(三) 做好协助配合工作。

绩效自评结束后, 我部将委托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抽取相关地区开展绩效现场评价, 请指定专人协助并配合事务所做好工作进点、取证、评价等相关工作, 确保绩效现场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 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 根据上述转移支付项目支出的特点, 设定个性绩效评价指标, 提出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人:商务部财务司:胡晨、李凯010-6519865965198441

电话:010-65198659、65198441传真:010-65197453

中天运会计师事务所:冯山

电话:010-88393680-6305、13691095764

邮箱:919921720@qq.com 传真:010-88395200

附件1

××项目资金绩效报告 (参考提纲)

一、项目概况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二) 项目年度预算绩效目标、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包括预算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项目基本性质、用途和主要内容、涉及范围。

二、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 项目资金安排落实、投入等情况分析。

(二) 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分析 (包括具体拨付的项目情况、拨付金额) 。

(三) 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包括管理制度、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日常检查监督情况) 分析。

三、项目绩效情况

(一) 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填报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表 (附件2) , 如设定个性绩效评价指标, 也相应填报完成情况。将项目支出后的实际状况与申报的绩效目标对比, 从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量化、具体分析。

其中, 项目的经济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成本 (预算) 控制、节约等情况进行分析;项目的效率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实施的进度及质量等情况进行分析;项目的有效性分析主要是对反应项目资金使用效果的个性指标进行分析;项目的可持续性分析主要是对项目完成后, 后续政策、资金、人员机构安排和管理措施等影响项目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二) 项目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分析。

四、项目评价工作情况

包括开展绩效评价基础数据收集、资料来源和依据等佐证材料情况, 项目现场勘验检查核实等情况。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一) 后续工作计划。

(二) 主要经验及做法 (包括资金安排、使用过程中的经验、做法等) 。

(三) 存在问题和建议 (包括资金使用、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等, 其中请对鼓励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高端人才支持政策提出建议) 。

附件2

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 篇3

资金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企业:

经研究决定,开展2011年济南高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专项资金的单位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在济南高新区辖区范围内注册和纳税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 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

(二)财务核算规范,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状况、信用和纳税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相关企业要按时向财政部门报送企业财务税收信息快报;

(三)申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质量、安全、卫生、环保等标准要求;相关主管部门已批准项目实施。

(四)项目资金筹集方案已经落实,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或具备开工建设条件,预计项目在一年内(最多两年)能够完工并投入生产。

二、申报材料及要求

(一)申报材料

申报济南高新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应提供以下基本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1、专项资金项目申请报告;

2、专项资金项目申请及审核意见表;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项目立项、备案、核准文件等批复文件;

4、最近半年财务报告及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告;

5、工商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和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二)材料要求

1、申报表中的数据以上报区统计部门数据为准。

2、上述材料需装订成册(A4开),一式3份,2份报管委会大楼科技经济局企业处705室,1份报行政审批中心大楼财政局706室,同时报送电子版本。

三、申报时间

9月30日开始,至10月31日止。

四、其他事项

1、各企业需按时报送申报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能参与项目评选: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所报材料不全的;申报材料未加盖公章的。

联系人:科技经济局 张冰 联系电话: 88871363 电子邮箱:qiyechu@126.com

联系人:财政局吴楠 联系电话: 82689722 附件: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申请书封面及相关表格

科技经济局、财政局

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 篇4

各市、省直管县经信委(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非煤矿山行业管理部门)、财政局、有关省属企业:

为做好2015年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5年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范围

2015年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包括: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两化融合专项资金项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资金项目,非煤矿山安全技改专项资金项目,煤炭安全技改专项资金项目等七类项目。

二、项目的申报重点及条件

(一)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1.安徽省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投资项目

(1)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资项目

项目申报范围:限定400户“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

申报项目条件:项目申报单位经营情况较好,重点支持企业围绕其主导产品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细分行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夯实与大企业配套协作的能力。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

申报项目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资项目每地市限报4个,直管县各2个。

(2)省产业集群专业镇重点企业投资项目

项目申报范围:限定30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示范点中的重点骨干企业围绕主导产品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项目申报条件:项目申报单位经营业绩较好,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项目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

申报项目数:30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示范点投资项目每示范点限报2个。

2.成长性小微企业项目

项目申报范围: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十大高成长性产业行业小微企业。

项目申报条件:项目申报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特征明显,2014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含)。项目建设对促进企业加快发展意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后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申报单位连续2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项目已开工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

申报项目数:每地市各2个,直管县各1个。

(二)两化融合专项资金项目

1.智能制造项目

(1)申报范围

开展我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申报范围为:

在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流程制造领域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优化、实时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在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及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开展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等试点应用。

(2)基本要求

①申请单位为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具备产品设计及关键部件的制造、组装能力的研发、生产工业企业。

②项目技术上处于国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示范项目使用的装备和系统自主安全可控。

③项目在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五个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并持续提升,具有良好的增长性。

④项目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且设备投资在500万元以上。

⑤项目已实施完成。

(3)申报项目数

项目申报数为56个。其中:合肥、芜湖、马鞍山市各5个,蚌埠、淮南、安庆、滁州、宣城、六安、淮北、铜陵、黄山、池州、阜阳、亳州、宿州市各3个,广德县、宿松县各1个。

2.工业机器人应用项目

(1)申报范围

实施机器换人工程,支持省内工业企业采用工业机器人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品质质量,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生产事故,在机械、钢铁、石化、建材、冶金、汽车、食品、家电、纺织、电子等10大领域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

(2)基本要求

①应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已在我省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成立时间两年以上并已投入,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依法纳税,诚信经营,且无重大违法行为。

②省内工业企业购买省产工业机器人。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自由度≥3,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8000小时。

③企业购买工业机器人及其系统投资在200万元以上或购买数量在5台套以上,且购买时间为2014年1月1日后。

④项目已完工达效,并有购买机器人的发票和购买合同。

(3)申报项目数

各市、直管县工业机器人应用项目申报数不限。

3.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1)申报范围

突出重大技术装备的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领域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3D打印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大型智能化成套装备和关键核心基础部件等研制项目。

(2)基本要求

①申请单位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具备产品设计及关键部件的制造、组装能力的研发、生产企业。

②申请产品为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在原理、结构、性能等方面有重大创新突破,集机、电、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显著的节能和低(零)排放特征,并为2013年以来经用户初次使用的成套技术装备、单台设备或关键部件。其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要求成套设备售价在100万元以上,单台设备售价在50万元以上,关键部件售价在20万元以上,且研制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

③申请单位通过其主导的技术创新活动,在国内外依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通过依法受让取得知识产权的使用权。申请单位拥有产品注册商标所有权。

④申请单位掌握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关键工艺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性能、材质、工艺等方面对原有产品率先进行根本性改进,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取得标志性突破。产品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以上。

⑤申请产品通过省级及以上质量主管部门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的检测。属于国家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产品(如军工、医疗器械、计量器具、压力容器等),需具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批准颁发的产品生产许可证。属于国家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需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

(3)申报项目数

项目申报数为56个。其中:合肥、芜湖、马鞍山市各5个,蚌埠、淮南、安庆、滁州、宣城、六安、淮北、铜陵、黄山、池州、阜阳、亳州、宿州市各3个,广德县、宿松县各1个。

4.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专项

(1)项目申报的重点

对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行支持,促进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支持领域: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智能终端及关键配套产品、新型显示与核心基础材料、光伏电子以及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医疗电子等新型应用电子产品与系统,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项目。

(2)申报项目的条件

除具备省财政厅、省经信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14〕540号)文件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重点支持经营业绩良好,国内或省内行业排头兵企业,或成长性好、产品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的企业;

②优先支持2015年内达产项目;

③项目总投资2000万以上,项目核准、备案、环评、用地等前期手续完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落实,2014年已开工。

(3)申报项目数

受专项资金总额控制,申报项目总数控制在40个以内,其中:合肥市5个;蚌埠市、滁州市、芜湖市各3个;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阜阳市、淮南市、六安市、马鞍山市、宣城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黄山市各2个,宿松县、广德县各1个。各市在申报项目时,要加强与所属县区的协调与沟通,由上述市、直管县汇总申报。

5.信息消费专项

(1)项目申报的重点

①推进国家和省信息消费试点市县试点建设

②对信息消费创新产品研发制造

③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和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④培育云计算龙头骨干企业发展

(2)申报项目的条件

①国家和省信息消费试点市县试点建设项目

②信息消费创新产品研发制造项目

③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和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④云计算龙头骨干企业产业化项目

(3)申报项目数

信息消费限5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和10个省级信息消费试点县区。云计算领域申报单位限云计算企业产品产业化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6.软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和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1)项目申报的重点

①为智能制造服务的软件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②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申报项目的条件

除具备《关于印发安徽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14〕540号)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①项目符合软件产业政策和软件产业规划。

②申报企业主营业务突出,无违规违法不良记录,信用状况良好。

③申报企业已通过软件企业认定。

④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以上,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落实有保证。

(3)申报项目数

合肥市8个;芜湖市和马鞍山市3个;其他市和直管县1个。

7.大数据应用示范

(1)项目申报的重点

大数据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行业领域的应用试点和示范。

(2)申报项目的条件

①在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信息产品研制、开发、生产、服务,以及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企业。

②具有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场所,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能力;项目负责人具有相适应的专业水平、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③企业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较高的资信等级,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④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拥有必要的研发设备,一定数量和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研发技术领域已取得相关的科研成果。

⑤项目资金已落实。

⑥其他应具备的相关条件。

(3)申报项目数

计划支持大数据应用项目6项。

8.信息安全项目

(1)项目申报的重点

针对信息安全服务机构的培育项目;对提供信息安全公共服务的机构进行补助。

(2)申报项目的条件

①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省内依法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无不良信用记录的企业。

②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项目的直接建设者或产权拥有者,项目的中介机构或承建软件企业不予申报。

③申报的项目符合国家、省信息化相关规划导向,符合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能够切实提升我省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④企业作为申报单位时,必须具有相应的项目建设和投资能力。

⑤合肥市不超过2个,其他市不超过1个,省直不超过3个。

9.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标及公共服务平台专项

1.项目申报的重点

对2014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通过的企业后补助;对面向中小微企业为主的综合性服务、专业化服务、两化融合评测诊断及对标引导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补助。

2.申报项目的条件

(1)申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后奖补的企业必须是获得工信部首批贯标评定通过的省内企业;

(2)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的申报主体为省内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平台要求目前已经开展运行或基本建成并试运行;每市原则上限报一个项目。

(三)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

1.企业技术改造专项

(1)项目申报的重点

工业强基项目

①关键基础材料工业化、产业化。重点支持金属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高压精密液压铸件、密封材料、绝缘材料、工艺耗材等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②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创新发展。支持发展轴承、齿轮、液压元件及系统、阀门、大型精密模具、粉末冶金零件、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空气净化器用高性能过滤器等产品,完善产业链,提升竞争力;

③先进基础工艺研发与推广应用。重点支持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先进制造工艺、资源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工艺、节能降耗减排工艺、绿色制造工艺、安全生产工艺的应用推广;

技术改造重点工程项目

围绕十大高成性产业培育,实施技术改造重点工程。着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克、高端产品开发、技术装备升级、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减少等方面,加大技术改造推进力度,发展重大技术装备。形成一批高端产品保障能力,高档数控机床、能源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农机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领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自主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关键工艺及零部件突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等领域。发展高端材料和新材料。集中力量实现部分产业化薄弱环节的新突破,提高钢铁、有色、化工、电子领域一批长期依赖进口的关键材料的产业化水平。重点支持能源及装备领域用重点关键钢材品种升级改造,高端装备专用有有色金属材料改造提升,无机非金属材料改造升级等领域。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加快提升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件、新一代网络通信设备自主可控水平。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关键电子材料、高端电子元件产品、超级电容器、传感器及关键材料、高性能、安全网络设备、智慧家庭组网设备、智能终端、应用平台等产品。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推动重点行业的耗能、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变频家用电器及其关键零部件、空气净化器和家用净水设备等产品,支持焦炉、烧结工序烟气净化升级改造、含铅涂料替代技术改造、高盐废水中盐资源循环利用、有机磷废水处理及副产品资源化利用、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等技术应用推广。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实现绿色有机食品、短缺药等民生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支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等,全面提升食品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水平,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检验技术、检验手段提升。加快生产线智能化技术改造。围绕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使用柔性自动化生产装配线、大型控制系统、数控机床等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设备,推广应用新型传感、嵌入式控制系统、系统协同技术等智能化制造技术,推广设计过程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和制造装备智能化。

(2)申报项目的条件

①具备省财政厅、省经信委财企〔2014〕2145号文件规定的基本条件;

②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3000万元;

③申请设备补助项目,项目已发生设备购置额(含研发设备)不低于1500万元,并有设备购置发票;

④使用银行贷款项目,落实银行贷款不低于1000万元。

(3)申报项目数

拟分配合肥市7个项目,其它市各5个项目,广德、宿松各2个项目,其中工业强基专题项目原则上不少于申报数的1/3。

2.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专项

(1)项目申报的重点

围绕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技术与产品创新,重点支持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我省特有的工艺美术品种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丰富产品品种,扩大生产规模的项目;围绕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保护和传承,鼓励工艺美术大师带徒授艺,促进人才培养项目。

(2)申报项目数

黄山市、宣城市不超过2个,其他市各1个。

(四)企业技术创新专项

安徽省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采取后补助方式,无需申报,重点支持方向是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具体为产业技术攻关、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质量品牌建设。

1.安徽省重点产业技术攻关项目

(1)项目申报的重点

围绕重点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关键产品和缺失环节等,重点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开展的产业技术攻关项目。

(2)补助条件

根据《安徽省重点产业技术攻关项目任务书》要求,对往立项且已完成竣工验收的项目,进行后续资金的拨付。

2.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后补助

(1)项目申报的重点

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工业企业。

(2)补助条件

2014获得工信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或省经信委“安徽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的企业。

3.安徽省行业技术中心后补助

(1)项目申报的重点

具有行业共性技术研发、扩散和服务能力的经济技术组织,或产业集聚区对上下游配套协作企业有较强拉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2)补助条件

2015获得省经信委“安徽省行业技术中心”认定的企业。

4.全国质量标杆企业后补助

(1)项目申报的重点

积极导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以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改善质量保障能力和提升经营绩效的最佳实践的工业企业。

(2)补助条件

2014获得工信部“全国质量标杆”认定的企业。

(五)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专项

1.项目申报范围及重点

项目申报范围包括电机能效提升项目、工业锅炉节能改造项目、能源管控系统建设项目、重点用能设备(工序)信息化改造项目、综合利用项目、清洁生产和工业污染防治项目、再制造项目、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绿色制造项目、工业节水项目、节能环保产业项目、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重点支持采用节能降耗新技术、设备、产品和工艺的技术改造项目。

2.项目申报条件

除符合省财政厅、省经信委《安徽省节能与综合利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4〕2164号)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项目在本地区或本行业能起到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电机能效提升项目主要包括实施高效电机替代、变频(变极)调速、相控调压、功率因数补偿、电机与拖动设备运行工况匹配、电机系统优化和运行控制等电机系统淘汰更新和节能改造,改造淘汰低效电机功率不低于1000千瓦;工业锅炉节能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实施工业燃煤锅炉淘汰、节能环保锅炉替代使用、燃煤锅炉燃料清洁化改造、锅炉太阳能集热技术应用、控制系统改造、燃烧设备或方式改造、给煤装置改造、烟气余热和冷凝水回收利用、辅机改造加装蓄热器等工业锅炉淘汰和系统更新改造;能源管控系统建设项目参照工信部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内容开展,建设单位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不低于3000吨标准煤;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需采用本省技术装备及产品开展的项目建设;重点用能设备(工序)信息化改造项目包括DCS、ERP、PLC、SCADA、能耗在线监控系统等企业节能信息化建设及改造;综合利用项目重点支持应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推广技术和列入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目录的资源和产品的大宗固体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工业污染防治项目主要包括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汞削减、铅削减和高毒农药替代、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优先支持采用工信部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内推荐技术实施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其他清洁生产和工业污染防治,项目须通过由当地工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验收,工业污染防治项目不含末端处置项目;再制造项目应满足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规定范围内的再制造;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绿色制造项目以引导从“末端治理”向“全生命周期控制”转变为目标,支持省内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产业关联度大、产品影响广泛的企业,开展工业产品的生态设计绿色制造;工业节水项目以节水型企业优先;节能环保产业项目需列入我省“五个一百”推介目录。

(2)电机能效提升项目、工业锅炉节能改造项目、能源管控系统建设项目、重点用能设备(工序)信息化改造项目总投资100万元以上,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节水项目、清洁生产和工业污染防治项目、再制造项目、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绿色制造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节能环保产业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承担项目的企业净资产原则上不低于项目总投资,资产负债率小于70%。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落实,项目备案(核准)、能评、环评、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手续完备,2015年已开工。

(3)项目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电机能效提升项目改造后电机能效达到能效等级二级及以上;工业锅炉节能改造项目改造后锅炉效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并达到能效等级二级及以上;能源管控系统建设项目建成后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和准确率达到国标要求,能源生产、输送和消耗实现有效的在线调控管理和分析评估,企业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重点用能设备(工序)信息化改造项目实现设备参数信息自动化采集和集中监控,关键设备(工序)生产智能化和信息化,设备(工序)能效水平显著提高;新能源应用示范项目实现煤替代;清洁生产和工业污染防治项目中实施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企业煤炭使用量应比原使用量削减5%以上,汞削减、铅削减和高毒农药替代满足《安徽省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2013~2017年)实施方案》内指标要求,重点行业大气污染防治、其他工业清洁生产、工业污染防治实施后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同比下降20%~30%;再制造项目实施后企业可再制造产品的再制造率不低于70%(以重量计),再制造产品相比原产品减少的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量下降超过60%以上;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绿色制造项目实施后满足清洁生产和工业污染防治项目的各项绩效指标;工业节水项目实施后可年节水10万立方米以上;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实施后可年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

3.申报项目数

合肥市10个,芜湖、蚌埠、马鞍山、安庆市各7个,其他市各6个;广德、宿松县各2个。

(六)煤炭安全技改项目

1.项目申报的重点

(1)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技术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系统升级改造、新技术推广应用等。重点支持区域防突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关键技术研发,瓦斯抽采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等;支持瓦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

(2)煤矿水害治理和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等。重点支持区域性水害预警和水动态自动观测系统建设;支持矿井水净化利用工艺技术与装备研发攻关、矿井水井下处理利用工艺及设备更新;

(3)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与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支持区域性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程及三维地震工作站等安全技术保障工作室建设;支持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蔽致灾因素治理工程建设;

(4)全省煤矿安全监管调度视频信息化系统。重点支持重点煤矿企业建设视频调度会议室;重点煤矿建设安全生产视频监控系统。

2.申报项目的条件

(1)申请项目企业必须在安徽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证照齐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2)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及时向财政部门报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和有关信息;

(3)申报项目有利于促进本省煤矿技术装备水平提升;有利于促进煤矿企业安全隐患治理和环境保护;

(4)符合国家、省产业发展政策和环境保护政策;

(5)无违规违纪不良记录,会计信用、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良好。

(七)非煤矿山安全技改专项资金项目

1.项目申报的重点

(1)非煤矿山隐患治理及安全技术改造项目:矿山及尾矿库隐患治理、安全技术改造;矿山粉尘防治。

(2)非煤矿山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及创新项目:非煤矿山生产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研发示范推广以及行业发展重大项目的研究攻关。

2.项目申报的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近两年经营业绩良好。

(2)无违法违规不良记录,会计信用、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良好。

(3)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真实、完整,按照《企业财务通则》等规定及时编报会计报表。

(4)申报项目企业生产规模符合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

申报项目数

芜湖、池州、宣城、滁州、安庆市各3~5个,铜陵市、马鞍山、合肥、六安各2~4个,宿州、淮北、黄山市、蚌埠市、淮南市、宿松县、广德县各1~3个,省属及中央在皖企业6个。

三、项目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单位均通过申报系统填报安徽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单位基础信息表(式样见附件1);

2.申报项目均通过申报系统填报申报项目基本信息表(式样见附件2);

3.根据申报项目类别通过申报系统分别填报项目申报信息表(各类项目特定要求部分)(式样见附件3);

4.按项目申报类别提交项目相关申报材料及附件(具体内容见附件4);

5.安徽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承诺书(加盖公章,原件扫描后上传)(附件5)

四、监督和管理

各市、省直管县和各单位要加强项目组织申报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组织项目。我们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财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纪检监察部门将对项目申报和评审进行监督。

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实行分工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谁主管、谁负责。对弄虚作假骗取专项资金,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违反财经纪律行为,一经发现,将收回全部专项资金,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同时追究有关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五、申报程序及要求

1.项目单位对照条件和要求,向所在市、省直管县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财政局提出申请。申报单位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出具对材料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2.各市、省直管县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财政局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后联合行文报省经信委、省财政厅,并对初审结果负责。

其中,煤炭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项目、非煤矿山安全技改专项经费项目由项目单位向所在市经信委、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非煤矿山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有关市经信委、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非煤矿山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申报的项目进行预审查,初选后联合行文上报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符合条件的省级项目单位直接提出申请)。

3.专项资金项目采取网上申报方式。各市、省直管县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财政局联合上报的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文件,仍要报送纸质文件(一式三份,加盖公章,附由申报系统生成的各类项目汇总表),分别邮寄至省经信委(技改处)两份、省财政厅(企业处)一份,项目其他申报材料由申报单位通过系统报本市、省直管县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及财政部门,当地经济和信息化部门会同财政局初审后再通过网上报送。在组织申报、评审过程中,不安排市、直管县有关部门、企业赴省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衔接等。请认真做好组织筛选、材料准备等工作,在“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系统”中,完成有关项目材料的录入、审核和报送工作。网报时应登录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委员会网站(http://),网上申报应做到数据准确、资料齐全、扫描文件清晰。通过申报系统报送的各类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材料及相关附件的文件名必须规范,应严格按照本通知要求的申报材料和附件名称命名后上传(网上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可致电省经信委信息中心咨询,联系人:昝斌、周民,联系电话:0551-62871705、62871074)。

4.要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高成长性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施转型升级“八大行动”组织项目,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落实在企业和产品上,重点选择产品有市场、经营业绩良好、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和项目。“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单纯扩大能力的项目不能申报。同等条件下,列入《安徽省2015年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皖经信技改〔2015〕6号)的项目优先支持。

5.同一企业(单位)当年只能申报本通知中的一类专项资金项目;法人代表为同一人的不同企业当年只能申报其中一个企业的项目;当年已申报各类中央、省级财政资金的项目或已获得中央、省级财政支持的项目不能再次申报;本以前已获得国家、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未竣工、或未办理竣工验收手续的企业,原则上不再申报。按财政涉企项目资金管理相关要求,已申报省其他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资金,不能重复申报。

6、认真做好预警项目核准理由说明工作。通过专家评审拟支持项目需导入安徽财政涉企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企系统)进行比对预警审核,其中预警项目由我委(财务处)统一反馈项目推荐单位,按照“谁推荐、谁负责”原则,由推荐市(直管县)经信委根据预警信息,结合项目实际提出预警项目是否予以审核通过,汇总审核通过项目核准理由报我委,我委项目主管业务处室审定后,录入涉企系统申请审核批准。未及时申报核准理由项目,不安排资金支持。

7.本专项资金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有关项目组织申报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并按照上述要求于2015年5月25日前报送项目有关申报材料,逾期不再受理。有关文件请在省经信委、省财政厅门户网站查询和下载。

8.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省经信委 中小企业局:殷志华 电话:0551-62871016

省经信委 电子信息处:赵 明 电话:0551-62871729

省经信委 软 件 处:罗嗣昌 电话:0551-62871754

省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刘三新 电话:0551-62871764

省经信委信息资 源 处:谭昱国 电话:0551-62871774

省经信委信息安 全 处:徐明中 电话:0551-62871884

省经信委 装 备 处:叶玉律 电话:0551-62871868

省经信委 技 改 处:王迎光 电话:0551-62871852

省经信委 消 费 品 处:程效春 电话:0551-62871141

省经信委 科 技 处:温晓丹 电话:0551-62871740

省经信委 节 能 处:卢成建 电话:0551-62871724

省经信委 非 煤 办:陈国安 电话:0551-62871744

省经信委 煤 炭 办:潘 磊 电话:0551-62871771

省经信委 财 务 处:姚世强 电话:0551-62871810

省财政厅 企 业 处:关 勇 电话:0551-68150458

附件:1.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单位基础信息表

(申报系统填报式样)

2.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基本信息表

(申报系统填报式样)

3.项目申报信息表(各类项目特定要求部分)

(申报系统填报式样)

4.项目相关申报材料及附件

5.安徽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承诺书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安 徽 省 财 政 厅

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 篇5

发布日期:2011-3-30 15:04:17 浏览: 93

火炬区科委、各镇区科技办,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2011我市专利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请各单位按照《中山市专利专项资金使用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组织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

1、专利奖。包括:①市专利金奖;②市专利优秀奖;③市优秀专利发明人奖。

2、专利技术实施计划项目。

3、专利资助。包括:①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费、实审费;②获国外或者港澳台发明专利的申请费用;③需要资助的发明专利申请的代理费等。

4、专利体系建设。包括:①专利试点镇区建设;②中小企业专利一站式服务工程;③行业专利联盟;④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建设;⑤知识产权优势企业;⑥专利试点单位;⑦企业、行业的专利专题数据库建设。

二、申报材料

1、申报市专利奖需提交以下材料:①市专利奖申报书;②专利证书及专利公告文件复印件;③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其专利代办处对该项目出具的专利登记薄副本,必要时,实用新型专利还需提供新颖性检索报告;④申报单位不是专利权人的,需要提供对该专利享有实施权的合法文件;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证明;⑥关系人生命安全的申报项目(如药品、食品、农药等),应提供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⑦其他要求提供的材料。

2、申报市专利技术实施计划项目需提交以下材料:①市专利计划项目申报书;②营业执照(申报单位应为本市辖区内注册的企事业单位);③专利证书及专利公告文件复印件;④申报单位不是专利权人的,需要提供对该专利享有实施权的合法文件;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证明;⑥可行性研究报告;⑦其它证明材料。

3、申请专利资助的单位或者个人需提交以下材料:①市专利费用资助申请表;②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其专利代办处开具的缴纳专利申请、实审费发票原件(企业或者代理机构已经入账的可用加盖公章的复印件);③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者代办机构发出的受理通知书复印件和请求书首页复印件;④申请涉外专利申请资助的,还应提供专利证书复印件及所在地注册或者居住地证明;⑤申请发明专利代理费资助的,还应提供实质审查请求书复印件及交费凭证;⑥其它需要证明的文件。

4、申报专利试点镇区建设的需提交以下材料:①政府知识产权管理架构和议事议程以及知识产权管理职能、人员安排和投入资金说明;②制定切实可行的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③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引导和推动区内企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开展专利申请、专利检索、专利运用、专利维权、专利交易、专利战略分析等工作的说明;④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采取各种手段广泛宣传专利法律知识,成功经验,培育专利的专门人才,全面提高区域知识产权意识,提升区域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⑤近两年专利申请总量或者年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增幅的统计数据;⑥以及近两年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统计数据。

5、申报中小企业专利一站式服务工程的需提交以下材料:①营业执照(申报单位应为本市辖区内注册的企事业单位);②建立起行业专题数据库,收集世界范围创新成果专利文献,并通过网络平台为中小企业服务;③可行性报告:市场化推广和运用的营运体系;④长期的宣传培训方案;⑤建设数据库的资金、人员到位说明,前期政府或者行业支撑数据库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形成有效运行机制的情况;⑥专利服务机构与数据库检索平台开展专利申请、专利检索、专利运用、专利维权、专利交易、专利战略分析等工作说明。

6、申报行业专利联盟的需提交以下材料:①以专利为纽带成立联盟组织,形成开放性、非盈利性的共同体(发起单位资料及联盟单位资料);②建设联盟的资金、人员到位情况说明;③联盟有专利池、专利维权办法;④联盟发展目标、方针政策、章程、工作计划、组织活动明确;⑤参与联盟的专利服务机构情况。

7、申报知识产权维权中心的需提交以下材料:①区域或者行业产业分布说明,知识产权管理架构和议事议程以及知识产权管理职能、人员安排和投入资金说明;②近三年知识产权维权案件情况;③开展专利申请、专利检索、专利运用、专利维权、专利交易、专利战略分析等工作条件分析;④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建设方案。

8、申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需提交以下材料:①营业执照(申报单位应为本市辖区内注册的企事业单位);②授权专利目录(拥有100件专利以上,专利申请量较上年?鹊脑龀げ坏陀?50%);③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情况说明(开设知识产权教育课程,完成200人次/年以上);④设立负责知识产权工作部门及专职人员情况说明;⑤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章程;⑥企业投入专利经费情况说明(50万元/年以上)。

9、申报专利试点单位的需提交以下材料:①营业执照(申报单位应为本市辖区内注册的企事业单位);②授权专利目录(20件专利以上,其中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应超过10件);③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情况说明(开设知识产权教育课程,完成200人次/年以上);④设立负责知识产权工作部门及专职人员情况说明;⑤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章程;⑥企业投入专利经费情况说明(5万元/年以上)。

说明:上述项目申报材料全需经由网上提交,申报纸质材料在网上初评后由专利科电话通知申报单位再提交。

三、申报程序

关于组织申报2011年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 篇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 (国发〔2015〕74号) , 大力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加快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 加强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遵照执行。

为做好2016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拨付工作, 请各省级财政部门于2016年10月20日前, 将辖区内2016年专项资金申请材料汇总审核后报送财政部和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以下简称专员办) 。请各地专员办于2016年11月5日前, 出具对省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申请材料的审核意见报送财政部, 并抄送省级财政部门。

财政部

2016年9月24日

附件:

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 (国发〔2015〕74号) , 加快建立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 加强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4〕71号) 等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 (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 是指中央财政用于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 包括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项目以奖代补等4个使用方向。

第三条专项资金遵循惠民生、保基本、有重点、可持续的原则, 综合运用业务奖励、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 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弥补市场失灵, 保障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的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和适用性。

第四条专项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 由中央财政按年度将预算指标定额切块下达至省级财政部门。地方财政部门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预算指标, 按照有关要求安排使用。

第五条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规范的基本原则, 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安全、高效,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引导金融服务向普惠方向延伸。

第六条财政部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 并组织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预算监管和绩效管理。

第二章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

第七条为发挥财政资金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专项资金安排支出用于对符合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给予一定奖励, 引导其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

第八条对符合条件的县域金融机构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超过13%的部分, 财政部门可按照不超过2%的比例给予奖励。对年末不良贷款率高于3%且同比上升的县域金融机构, 不予奖励。

实施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25个省 (区、市) 。财政部将根据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和中央、地方财力情况, 结合地方意愿适时调整实施奖励政策的地区范围。

第九条奖励资金于下一年度拨付, 纳入县域金融机构收入核算。

第十条本章所称县域金融机构, 是指县级 (含县、县级市、县级区, 不含县级以上城市的中心区) 区域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 (以下简称法人金融机构) 和其他金融机构 (不含农业发展银行) 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

本章所称涉农贷款, 是指符合《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 (银发〔2007〕246号) 中的“农户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等3类贷款。

本章所称涉农贷款平均余额, 是指县域金融机构在年度内每个月末的涉农贷款余额平均值, 即每个月末的涉农贷款余额之和除以月数。如果县域金融机构为当年新设, 则涉农贷款平均余额为自其开业之月 (含) 起每个月末的涉农贷款余额平均值, 可予奖励的涉农贷款增量按照当年涉农贷款平均余额的50%核算。

第三章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

第十一条为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空白, 专项资金安排支出用于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网点) 给予一定补贴, 支持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 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

第十二条对符合下列各项条件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财政部门可按照不超过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

(一) 当年贷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

(二) 村镇银行的年均存贷比高于50% (含50%) ;

(三) 当年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平均余额占全部贷款平均余额的比例高于70% (含70%) ;

(四) 财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对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网点) , 财政部门可按照不超过其当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重复享受补贴。

第十三条补贴资金于下一年度拨付, 纳入金融机构收入统一核算。

第十四条东、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机构 (网点) 可享受补贴政策的期限, 分别为自该农村金融机构 (网点) 开业当年 (含) 起的3、4、5年内。农村金融机构 (网点) 开业超过享受补贴政策的年数后, 无论该农村金融机构 (网点) 是否曾经获得过补贴, 都不再享受补贴。如果农村金融机构 (网点) 开业时间晚于当年的6月30日, 但开业当年未享受补贴, 则享受补贴政策的期限从开业次年起开始计算。

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标准按照《关于明确东中西部地区划分的意见》 (财办预〔2005〕5号) 规定执行 (下同) 。

第十五条对以下几类贷款不予补贴, 不计入享受补贴的贷款基数:

(一) 当年任一时点单户贷款余额超过500万元的贷款;

(二) 注册地位于县级 (含县、县级市、县级区, 不含县级以上城市的中心区) 以下区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其在经监管部门批准的县级经营区域以外发放的贷款;

(三) 注册地位于县级以上区域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其网点在所处县级区域以外发放的贷款;

(四) 西部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网点) 在其所在乡 (镇) 以外发放的贷款。

第十六条本章所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是指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3类农村金融机构。

本章所称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 详见财政部2010年发布的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名单。

本章所称存 (贷) 款平均余额, 是指金融机构 (网点) 在年度内每个月末的存 (贷) 款余额平均值, 即每个月末的存 (贷) 款余额之和除以月数。如果金融机构 (网点) 为当年新设, 则存 (贷) 款平均余额为自其开业之月 (含) 起每个月末的存 (贷) 款余额平均值。

本章所称月末贷款余额, 是指金融机构在每个月末的各项贷款余额, 不包括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对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拆放款项, 以及自上年度开始以来从其他金融机构受让的信贷资产。具体统计口径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统计制度》及相关规定为准。

本章所称年均存贷比, 是指金融机构当年的贷款平均余额与存款平均余额之比。

本章所称涉农贷款, 是指符合《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 (银发〔2007〕246号) 规定的涉农贷款, 不包括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对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拆放款项, 以及自上年度开始以来从其他金融机构受让的信贷资产。

本章所称小微企业, 是指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 规定的小型、微型企业。

第四章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

第十七条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专项资金安排支出用于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创业担保贷款给予一定贴息, 减轻创业者和用人单位负担, 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引导用人单位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推动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结构性就业矛盾。

第十八条对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5〕23号)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 (银发〔2016〕202号) 等文件规定发放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 财政部门可按照国家规定的贴息标准予以贴息。

享受财政贴息支持的创业担保贷款, 作为借款人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应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借款主体资格审核, 持有相关身份证明文件, 且经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和经办银行审核后, 具备相关创业能力, 符合相关担保和贷款条件。

第十九条专项资金贴息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 最高贷款额度为10万元, 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贷款利率可在贷款合同签订日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一定幅度, 具体标准为贫困地区 (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 下同) 上浮不超过3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上浮不超过2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上浮不超过1个百分点, 实际贷款利率由经办银行在上述利率浮动上限内与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协商确定。除助学贷款、扶贫贷款、首套住房贷款、购车贷款以外, 个人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 (以户为单位) 自提交创业担保贷款申请之日起向前追溯5年内, 应没有商业银行其他贷款记录。

专项资金贴息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 贷款额度由经办银行根据小微企业实际招用符合条件的人数合理确定, 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 贷款利率由经办银行根据借款人的经营状况、信用情况等与借款人协商确定。对已享受财政部门贴息支持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 政府不再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担保形式的支持。

第二十条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 在国家规定的贷款额度、利率和贴息期限内, 按照实际的贷款额度、利率和计息期限计算。其中, 对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 财政部门给予全额贴息;对其他地区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 财政部门第1年给予全额贴息, 第2年贴息2/3, 第3年贴息1/3。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 财政部门按照贷款合同签订日贷款基础利率的50%给予贴息。对展期、逾期的创业担保贷款, 财政部门不予贴息。

经省级或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同意, 各地可适当放宽创业担保贷款借款人条件、提高贷款利率上限, 相关创业担保贷款由地方财政部门自行决定贴息, 具体贴息标准和条件由各省 (区、市) 结合实际予以确定, 因此而产生的贴息资金支出由地方财政部门全额承担。对地方财政部门自行安排贴息的创业担保贷款, 要与中央财政贴息支持的创业担保贷款分离管理, 分账核算, 并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

第二十一条经办银行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有关规定, 计算创业担保贷款应贴息金额, 按季度向地市级财政部门申请贴息资金。地市级财政部门审核通过后, 在1个月内向经办银行拨付。对省直管县, 经省级财政部门同意, 可由县级财政部门负责相关贴息资金审核拨付工作。

第二十二条建立创业担保贷款奖励机制。按各地当年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总额的1%, 奖励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成效突出的经办银行、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等单位, 用于其工作经费补助。

创业担保贷款奖励性补助资金的奖励基数, 包括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由地方财政部门自行决定贴息的创业担保贷款。对主要以基础利率或低于基础利率发放贷款的经办银行, 各地财政部门可在奖励资金分配上给予适度倾斜。

第二十三条本章所称创业担保贷款, 是指以具备规定条件的创业者个人或小微企业为借款人, 由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提供担保, 由经办此项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 由财政部门给予贴息 (小微企业自行选择贴息或担保中的一项) , 用于支持个人创业或小微企业扩大就业的贷款业务。

本章所称担保基金, 是指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的, 用于为创业担保贷款提供担保的专项基金。担保基金由政府指定的公共服务机构或其委托的融资性担保机构负责运营管理。

本章所称经办银行, 是指由各级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同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确定的为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五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以奖代补政策

第二十四条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投资、运营管理,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 专项资金安排支出用于对符合条件的PPP示范项目和转型为PPP项目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给予一定奖励, 提高项目操作的规范性, 保障项目实施质量, 同时, 鼓励融资平台公司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

第二十五条PPP项目以奖代补政策面向中央财政PPP示范项目和转型为PPP项目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其中, 对中央财政PPP示范项目中的新建项目, 财政部将在项目完成采购确定社会资本合作方后, 按照项目投资规模给予一定奖励, 具体为投资规模3亿元以下的项目奖励300万元, 3亿元 (含3亿元) 至10亿元的项目奖励500万元, 10亿元以上 (含10亿元) 的项目奖励800万元。对符合条件、规范实施的转型为PPP项目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 财政部将在择优评选后, 按照项目转型实际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的一类债务) 规模的2%给予奖励。中央财政PPP示范项目中的存量项目, 优先享受奖励资金支持。享受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 通过转型为PPP模式化解的项目债务应属于清理甄别认定的截至2014年末的存量政府债务。

第二十六条PPP项目以奖代补资金作为综合财力补助, 纳入项目公司 (或社会资本方) 、融资平台公司收入统一核算。新建示范项目奖励资金由财政部门统筹用于项目前期费用补助等相关财政支出。

第二十七条享受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的PPP项目, 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制度文件, 科学编制实施方案, 合理选择运作方式, 认真做好评估论证, 择优选择社会资本, 加强项目实施监管, 切实保障项目选择的适当性、交易结构的合理性、合作伙伴选择的竞争性、财政承受能力的中长期可持续性和项目实施的公开性。

项目采购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财库〔2014〕215号) 等规定, 充分引入竞争机制, 保证项目实施质量。项目合同约定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期限原则上不低于10年。

享受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的PPP项目必须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 并按规定将项目信息及获得的奖补资金信息录入PPP综合信息平台。

第二十八条不符合示范项目要求被调出示范项目名单的项目, 采用建设-移交 (BT) 方式的项目, 通过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的项目, 以及合同变更成本高、融资结构调整成本高、原债权人不同意转换、不能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不能降低项目债务成本、不能实现物有所值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转型项目, 不享受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已经在其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中获得奖励性资金支持的PPP项目, 不再纳入以奖代补政策奖励范围。

第二十九条申请以奖代补资金支持的PPP项目, 应按规定向地方财政部门报送专项资金申请材料, 经省级财政部门汇总审核后报送财政部。申请材料包括以奖代补资金申请书、项目规范实施承诺书、项目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报告、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采购文件、合同文本等重要资料, 以及与以奖代补资金申请或审核相关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条对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PPP项目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申请材料, 财政部将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审, 择优选定符合以奖代补政策支持条件的项目。

PPP项目评审采取集中封闭方式, 由专家组对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备选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评审。评审专家组由PPP领域的咨询机构、学术机构、财务、法律、行业等方面的外部专家, 以及财政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政府机构的内部专家共同组成, 开展评审时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项目评审实行回避原则, 评审专家不对自身或所在单位参与的项目进行评审。

定性评审侧重审查项目合规性, 主要包括主体合规、客体合规、程序合规等。其中, 国有企业和融资平台公司作为政府方签署PPP项目合同的项目, 以及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剥离政府性债务并明确公告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的本地融资平台公司作为社会资本方的项目, 不符合主体合规要求。

定量评审侧重审查项目质量, 主要包括申报材料的规范性、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性、财政中长期的可持续性、项目采用PPP模式的适用性、项目融资的可获得性、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的示范推广价值、化解债务或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等。

项目评审由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PPP中心共同制定评审方案, 并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经专家组评审形成初步评审结果后, 报财政部PPP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审核通过后形成最终评审结果, 由财政部按规定向省级财政部门拨付奖励资金。

第三十一条享受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的PPP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 有效控制政府支付责任, 合理确定财政补助金额。省级财政部门要统计监测相关项目的政府支付责任, 加强对项目合同执行的监督管理, 督促下级财政部门严格履行合同约定, 有效保护社会资本合法权益, 切实维护政府信用。

对以奖代补政策支持的PPP项目, 有关省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财政职能, 因地制宜、主动作为, 会同项目实施单位和有关部门, 为项目的规范实施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推动项目加快实施进度, 确保项目规范实施、按期落地, 形成一批管理水平高、化债效果好、产出结果优、示范效应强的样板项目。

第六章资金分配和拨付

第三十二条专项资金由财政部按照各地区可予奖励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可予补贴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平均余额、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需求、符合条件的中央财政PPP示范项目投资规模和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存量项目转型化债规模等因素进行分配。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分配给某地区的专项资金总额=〔 (经核定该地区可予奖励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该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 ÷∑ (经核定各地区可予奖励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相应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 ×相应权重+ (经核定该地区可予补贴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平均余额×该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 ÷∑ (经核定各地区可予补贴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平均余额×相应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 ×相应权重+ (经核定该地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需求×该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 ÷∑ (经核定各地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需求×相应地区中央财政分担比例) ×相应权重+经核定该地区PPP项目以奖代补资金需求÷∑经核定各地区PPP项目以奖代补资金需求×相应权重〕× (本年专项资金总规模+∑上年末各地区结余专项资金规模) -该地区上年末结余专项资金规模。

各地区可予奖励的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平均余额增量、可予补贴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平均余额、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需求依据各地财政部门上报情况和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以下简称专员办) 审核意见确定。各地区PPP项目以奖代补资金需求依据各地财政部门上报情况、当地专员办审核意见、PPP项目以奖代补专家评审结果确定。相应权重根据上年各方向资金使用情况、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等因素综合确定。

省级财政部门应参照中央财政的分配方法, 在预算规模内合理确定本地区专项资金分配方案, 科学规划专项资金各支出方向的资金安排, 确保各支出方向的资金总体均衡, 统筹兼顾本地普惠金融各领域发展需要, 切实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三条用于PPP项目以奖代补的资金由中央财政从专项资金中全额安排, 其他领域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担, 东、中、西部地区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担比例分别为3∶7、5∶5、7∶3。地方财政分担资金应主要由省级财政安排, 原则上东、中、西部地区省级财政负担比例应分别占地方财政分担资金总额的30%、50%、70%以上, 市、县级财政分担比例由省级财政部门统筹确定。

对未按规定分担资金的地区, 经当地专员办或审计部门书面确认后, 取消下年度获得相关使用方向中央财政资金的资格。

第三十四条财政部可以根据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情况、中央和地方财力情况等, 适时调整专项资金分配方法和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

第三十五条省级财政部门负责汇总审核辖区内专项资金申请材料, 于每年3月31日前报送财政部和专员办。申请材料包括本年度专项资金申请情况说明、专项资金申请明细表、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区域绩效目标申报表、省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上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以及与专项资金申请或审核相关的其他材料。

对未按规定时间报送专项资金申请材料的地区, 财政部和专员办不予受理, 视同该年度不申请专项资金处理。

第三十六条专员办对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专项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于每年4月30日前出具审核意见报送财政部, 并抄送省级财政部门。

专员办应对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相关材料进行认真审核, 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相应的核查工作。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严重弄虚作假或重大违规等问题, 及时向财政部报告。

第三十七条财政部结合专员办审核意见, 对省级财政部门报送的专项资金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后, 按规定向省级财政部门下达专项资金预算, 并抄送当地专员办。

对上年末专项资金结余的地区, 财政部将减少安排该地区下一年度专项资金的数额。

第三十八条省级财政部门收到中央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预算后, 应参照中央财政的分配方案,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及时将专项资金予以统筹安排, 并编制专项资金的审核、拨付和使用情况报告报送财政部备案, 并抄送当地专员办。

第三十九条专项资金的支付, 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关规定执行。专项资金的预算公开, 按照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信息公开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预算监管和绩效管理

第四十条本办法涉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PPP项目实施机构等相关单位应当如实统计和上报专项资金申请涉及的各项基础数据, 对各项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负责, 并对所属分支机构加强监管。

第四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专项资金申请、审核、拨付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并会同有关部门对专项资金申请的真实性、合规性以及审核拨付、使用情况加强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反映, 保证专项资金政策落到实处。

第四十二条专员办应当按照有关政策规定, 对专项资金的申请、分配、使用情况进行监管, 加强实地抽查, 出具意见作为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拨付专项资金的依据, 并作为调整下年度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

第四十三条财政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加强实地抽查力度, 对查出以前年度虚报材料、骗取专项资金的, 应当及时予以追回。对被骗取的专项资金, 由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自行查出的, 由同级政府财政部门收回。由中央有关部门组织查出的, 由省级财政部门负责追回并及时上缴中央财政。

第四十四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申报使用专项资金的部门、单位及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 并视情况提请同级政府进行行政问责:

(一) 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制定和复核过程中, 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 擅自改变分配方法、随意调整分配因素以及向不符合条件的单位 (或项目) 分配资金的;

(二) 以虚报冒领、重复申报、多头申报、报大建小等手段骗取专项资金的;

(三) 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

(四) 擅自超出规定的范围或者标准分配或使用专项资金的;

(五) 未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 致使专项资金被骗取、截留、挤占、挪用, 或资金闲置沉淀的;

(六) 拒绝、干扰或者不予配合有关专项资金的预算监管、绩效评价、监督检查等工作的;

(七) 对提出意见建议的单位和个人、举报人、控告人打击报复的;

(八) 其他违反专项资金管理的行为。

涉嫌犯罪的, 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五条对未能独立客观地发表意见, 在专项资金申请、评审等有关工作中存在虚假、伪造行为的第三方,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四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当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专项资金绩效管理, 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按照《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 (财预〔2015〕163号) 等规定, 设定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及相应的绩效指标, 加强对绩效目标的审核, 并将审核确认后的绩效目标予以下达。强化专项资金绩效目标执行监控, 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按要求开展绩效评价,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和资金分配的参考依据, 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更好地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第四十七条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逐步探索建立普惠金融指标体系, 对辖区内普惠金融发展状况进行科学评价, 为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中央财政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项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管理, 以及相关申请材料的申报与审核, 参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省级财政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要根据本办法, 结合实际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并报送财政部备案。

第五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有效期3年。《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 (财金〔2010〕116号) 、《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财金〔2014〕12号) 、《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财金〔2008〕100号) 同时废止。

附1.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申报表 (略)

上一篇:让课堂在对话中充满生命-教学设计下一篇:停薪留职协议书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