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内研讨课听课反思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组内研讨课听课反思(精选10篇)

组内研讨课听课反思 篇1

2013年11月25日我在三年级六班第一节课开始了我这学期的组内研讨课,我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所有学生都能听说、认读本课的数字单词: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本课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询问年龄How old are you?并做回答I am six years old.要求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能够运用这些数字,并会问其同学的年龄和回答。现将本节教学反思如下: 一.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选择了游戏教学和交际型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通过教学卡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我拼弃了传统英语教学所采取的“你教我学”的做法,千方百计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英语氛围。运用游戏、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及丰富的操练游戏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我看来,这节课一定要让孩子学的开心,课堂效果才肯定会很好。二.反思教学环节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询问年龄及回答的表述,所以在数字辨认及认读上显得很重要,我则使用游戏教学,整体操练,个别操练,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掌握每个数字的英文表达法。下一步就带领孩子进入到书本的内容上,一起听磁带完成Let’s talk.句型的教授上给孩子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情景教学完成句型教授。

三年级的学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敢于表现,学习积极性高,对新鲜的事物特别地感兴趣。于是我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了以Sam的生日为主线,在表达生日的基础上在数字教学上再加强学习。在严格紧扣教学主题的情况下,我在本节课中坚持大量的操练巩固,通过个别读、升降调读、“一触即发”读、小组读、合作读等多种操练方式,使学生对这一节课充满了新鲜感,以多种游戏教学使学生精神倍加,达到了预定的效果。三.反思教学不足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反思本节课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那就是我在教学设计上把太多的时间放在了让孩子说练数字one-ten上,以至于孩子在练习句型的时间上稍显紧张,对话掌握不能够100%的掌握。另外,我的教学设计没有过多的注重小组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而培养学生个体意识的练习只有一两个。我应设计一些既能体现个体又能发挥整体性的教学环节,使学生个体与整体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把更多的机会与时间留给孩子们。最后,在本节课堂上最为缺憾的是在书写练习上没有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因为三年级的英语考核上,学生的书写很重要,所以这一部分的缺失让这节课看起来不够扎实坚固!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节优秀的课,首先要从认真备课做起,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时刻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在现代教学中一定时刻提醒自己“请把机会留给孩子”教师应该真真正正地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给予每一个孩子表 现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再一个三年级的英语教学,我们一定要把书写提在课堂中来完成。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还需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上再下功夫,尤其是孩子的基本功上再做练习,在教学机会上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在期末考试中每一个孩子的英语成绩都有所提高!

组内研讨课听课反思 篇2

接到任务后, 我陷入无法自拔的思索之中。《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已经在中学语文教材存在多年, 对于这篇课文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很高、很深的境界,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创新设计, 谈何容易。

创新, 意味着必须有所突破, 必须尽可能地抛弃传统。因此, 我强迫自己不看教参, 不查阅网上的任何教学设计, 只是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课文, 一次又一次地翻阅《现代文学史》上关于鲁迅部分的内容, 一回又一回地研读《文艺理论》中关于文学风格和文学接受方面的理论。但是, 五天过去了, 脑海当中还是一片混沌, 感觉思路就在眼前, 却又像雾里看花, 朦胧而不可得。大概是过于沉湎于这种思考, 当晚我在梦中又回到大学时代, 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再次出现在脑海当中, 于是灵感翩然而至, 便有了这样一个设计。

一、创新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

(一 ) 导入

著名作家晓雪在《散文家谈散文》中曾这样评价过鲁迅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那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 从中感受这位“新文化运动主将”的深沉与冷峻。

(二 ) 学前准备

在研读课文之前, 请同学们先想一想, 鲁迅的深沉冷峻是指什么而言?

深沉, 是指鲁迅深沉的情感;冷峻, 是指鲁迅冷峻的批判。

(三 ) 感受鲁迅深沉的情感

(四 ) 体味鲁迅冷峻的批判

(五 ) 本课总结

1.朗 读72页 注释 (3)

2.总 结

鲁迅抱着学医救国的美好愿望来到日本, 然而, 一声刺耳的“万岁”彻底击碎了他童话式的幻想。但是, 也正因为这一声“万岁”, 使得鲁迅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弃医从文” 的抉择。从此, 鲁迅以笔为刀, 开始了“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人生篇章。

胸怀祖国和正义, 对待朋友和人民, 像火一样热情;对待敌人和丑恶, 像冰一样冷酷。这, 就是伟大的鲁迅, 这, 就是深沉而冷峻的鲁迅!

(六 ) 拓展 、实践

作业:自行阅读《<呐喊>自序》, 进一步了解鲁迅。

板书:

藤野先生

鲁迅

深沉:对老师深沉感激和怀念、对祖国深沉的热爱

冷峻:对国民劣根性和军国主义辛辣的批判

(铁肩担道义 , 妙手著文章 )

二、教后反思

(一 ) 关于创新的认识

吴靖国指出, 教学创新乃是“有所变, 有所不变”。其中, 所谓的“变”是因应环境而产生, “变”所指涉的是教学方法与策略,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教学, 针对原有的教学进行改变, 无论是融合还是取代、调整, 皆可称为教学上的创新。教学创新可以是一种创意性的教学, 在教学中运用新颖的方法、策略与过程, 使教学活泼、有变化,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增强学习效果。学者吴清山曾为创新教学下过时代定义, 他提及“突破教师传统窠臼、符应知识经济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因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由此可知, 教学方法与策略不该一成不变, 而必须因应时代的移转、变迁, 随着人事、时、地、物 而持续创 新 , 如此才能 达到有效 学习的最 终目的。

吴靖国所指的“不变”, 则是教师自我的定位与功能, 亦即教育的本质不能变。因此, 无论社会如何变迁, 教育活动如何变化运作, 仍需要是合乎教育本质的, 必须是合于价值、合于认知及合于自愿的教育规准。在此不变的基础上, 谋求各种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改变, 其“变”才有方向与价值, 才是教学创新的本意。

(二 ) 关于积累和灵感

在我读大三的时候, 适逢辽宁省专家组对我校做本科学位授予权的验收, 其中一个验收项目是对学生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 沈阳师范学院的一位专门研究鲁迅的教授曾向在座的二十几个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认为鲁迅作品的整体风格是什么? ”当时会场内一片寂静 (《现代文学史》上没有明确说明, 我们的老师也没讲) 。看到这种情况后, 那位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学了这么多关于鲁迅的东西, 对于鲁迅的深沉冷峻这一学术界的普遍评价是应该了解的。”当时, 出于对无知的羞愧, 我牢牢地记住这句话。所以, 尽管已经过去很长时间, 当接受研讨课任务的时候, 这句话成为我这篇教学设计的灵感来源。本次我参与研讨课第一个感受就是: 创新的灵感, 来自于平时点滴的积累。

(三 ) 关于经典课文的创新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 是因为它以独特的魅力、感人的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性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这种艺术性正是我们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然而, 因为考试形式和内容的原因, 经典往往被一个个“经典”的知识点所取代。用两三个课时学完一篇课文, 学生掌握更多的是能够应付考试的内容, 对于这篇课文真正的艺术价值却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我认为, 这样的教学, 即使考取再高的分数, 也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悖的。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是白话小说的奠基人, 是彰显新文化运动实绩的代表作家;是现代文学史不能回避, 也无法回避的一个人物。既然学生学了很多鲁迅的文章, 就应该对鲁迅的文章风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评价。基于这样一种思考, 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深刻理解鲁迅的深沉和冷峻, 目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 让学生对鲁迅的文章风格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藤野先生》这篇课文 , 已经存在于中学课本中几十年了。关于这篇课文的研究, 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深刻的程度, 其中很多见解已经被广泛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 似乎已经很难再有所创新和突破, 能做的只是在具体授课时的精彩生动。但这次我以“深沉和冷峻”作为切入点和授课目标, 还是让所有听课的老师和学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这说明, 对于文学作品的再创造, 对于教材的钻研是永无止境的。关键是要有创新的意识和信心, 有研读教材的钻劲。我认为, 这也许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革新的根本途径和源泉。

(四 ) 关于预设和生成

课前的预设是授课成功的关键。当我们设置好某个环节, 并预料到在授课时学生解决有困难时, 就会精心准备各种解决方案。但是, 如果你认为解决方案不一定有效时, 则千万不要因为对这个设计的喜爱而把希望寄托在学生的精彩发挥上, 而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预设是有问题的, 或是不恰当的。例如环节二“鲁迅的冷峻是指什么而言”这个预设, 在授课前我和另外两个老师都预想到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很困难。我对我的几个解决方案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但是还是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结果, 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学生只是 给出了一 个“冷峻的 语言”这样 一个相似 的生成其实, 问题的根本所在就是这个预设是错误的。冷峻就应该指的是冷峻的语言, 是鲁迅用冷峻的语言批判和讽刺。我认为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一个失误。如果我当时能够清醒地认识 到这个预 设是错误 的 , 而不是有 难度 , 从而做出 调整对于那 个答出正 确答案的 同学就会 及时地给 予肯定和 鼓励, 而不是一带而过。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是在老师的明确下被动接受的, 而是主动探求而得的, 对鲁迅的冷峻的理解也应该更加深刻。“精心的预设会带来精彩的生成”这句话值得我们铭记。

(五 ) 关于课外材料的处理

在授课过程中, 运用课外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方法。但是,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课外材料是为课文服务的。对于研读课外材料的方法和深度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定, 而不能盲目地大加解读。否则就会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或者从课外材料获得认识而不是从课文中获得认识。我的设计中关于《自题小像》的处理, 目的是让在学生完成对鲁迅深沉的爱国情感的把握后, 通过读懂鲁迅自我评价的诗, 加深学生对鲁迅爱国情感的理解, 并引出这一环节的小结。所以我通过幻灯片给出译文, 然后让学生齐读原诗, 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深沉情感。如果再利用一些时间研读这首诗, 则是没必要的, 是违背“课外材料是从侧面服务文本”的原则的。

(六 ) 关于取舍问题

像《藤野先生》这样的课文, 值得讲和要讲的东西太多太多。如果教师把所谓的知识点全部讲到, 那么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和提高自主研读的能力。所以, 我们要观其大略, 把握主旨, 大胆地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只要我们精心设计和授课, 让学生真正以语文、文学的规律解读课文, 那么那些没有讲到的问题, 他们是能够自主解决的, 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

小学语文研讨课听课心得 篇3

本学期的研讨课落下了帷幕。,在这次研讨课中做了精心地准备。 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在讲授后也知道自己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努力。

张伟老师参与的课题是《世界多美呀》她用优美的课件,浅显易懂的语言,投入最深情的语言带领着学生徜徉在文本之中,让学生在读中悟,增强学生了学生的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同时,张老师非常重视学生语言的运用的能力。

王红霞老师的<<阳台上的小鸟》这是一篇闯入孩字们经验世界浅显易的文本,但是能激起孩子们的爱护小动物,关心弱小的强烈感情。同时,文本中存在的“空白”给学生无尽的想象,王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重视每一次的“补白”,来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总结如下:

1. 先进的信息技术确实增强了孩子们的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对文本的理解。张伟老师用一段视频说明小鸡的破壳的过程,孩子们看的兴致勃勃,一下子明白了文本。王老师雨中小鸟一展示,就激起了孩子们的同情心。现代的教学手段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给我们老师提供了无尽的学习空间。

2.两位老师都参考教参非常重视有感情的朗读。带着对文本的理解,张伟老师强调让孩子们有稚嫩的童音,对美的发现齐读课题,整篇文章变得神采起来。王老师让孩子们读出对雨中小鸟的担心,让孩

子们似乎真的感受到了小鸟的可怜。

3.两位老师在重视识字教学的基础上,重视拓展语言的训练。张伟老师不仅设置语言环境运用ABB式词语,还在引导孩子回答问题上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王红霞老师每一次补白都是在拓展孩子们语言能力,同时设置环境让利用文本中的关键词让孩子连词成句,成段。孩子们的回答有时会让你感动。

4.当然,在讲授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不足,张伟老师对最后一自然没有做很好的处理,使结局显得意犹未尽;王老师在处理最后的语言拓展时显得急促,衔接的不好。

组内研讨课听课反思 篇4

得体会

2012年10月30日上午,在梅岭街道心养小学举行了晋江市少先队主题中队课观摩研讨活动,我有幸观摩了本次中队活动。两位辅导员给我们带来了两节感受颇深,收益匪浅的中队课,也让我充分领略了中队课无穷的艺术魅力,下面我就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这次中队课观摩的两堂课分别是由梅岭双沟小学的许秀芝老师带来的“童心走近先锋,先锋走进童心”和心养小学的黄美珊老师带来的“我爱我家”。两节中队课都紧扣时代主题,形式又各具特色。

第一节中队课《童心走近先锋 先锋走进童心》,队仪式规范严谨,在走近先锋的环节中,起到了由远到近的榜样作用,“走进”得到了深刻体现,通过活动,激励了队员们学先锋,争先锋,从小树立崇高理想,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相信,辅导员已经通过这一节中队课让队员们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第二节中队课就可以用新颖特色来形容了,这次中队活动是结合“洒扫应对”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设计的,辅导员根据二年级队员的特点,选取了活动内容——责任担当教育中的“知恩行孝”作为活动主题,以沟通交流为切入点,让队员们在活动中感受父母的爱。

本次队会细化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爱的前奏曲——前期活动准备阶段 第二篇章:爱的进行曲——“我爱我家”中队活动 第三篇章:爱的片尾曲——活动总结提升阶段

“让爱住我家”活动剪影、“孝敬故事会”、“感恩手抄报”中可以看出辅导员在第一篇章前奏曲可谓用心良苦,也体现队会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中队会不应该只是一节40分钟的队课。

第二篇章,队员们在家长的陪伴下,进场时简单的形式适合低年级儿童,这让我想到了,教育不但可以很简单,而且也能够通过简单的形式深入队员们的心。当辅导员让队员们投入妈妈的怀抱时,这种亲情之间肢体语言的接触更能让队员们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孝道。在这一节中队课上,辅导员因为用心,所以更关注第一个细节。此外,这堂中队课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中队课的包容度。打破传统的形式,这将会是我们未来队会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在突出新颖的形式的同时,队的元素应该保留,比如队礼,队标志。

语文优质课听课反思 篇5

每一次听课都是一种收获,每一次听课也都反映出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学以致用正式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必须的。这一次的县语文优质课评比,确实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每一位教师都通过课堂诠释着自己对新课标、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我置身其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在这样的氛围中,我是如此激动,这些优秀教师们所表现的不正是我所欠缺的么?通过这次优质课活动,我对以下几点有着深切的体会。

首先,通过课前的小活动、小游戏,拉动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优质课期间师生陌生,通过这样的小活动拉动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确保学生能够放下负担,缓解紧张心理。虽然平时上课面对的学生都是熟悉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依靠一些小活动来改善同学们上节课的压力,了解他们的状态。

其次,教师的仪表、态度必须大方、自然。虽然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是较为自然、正式的着装缺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以亲切感;亲和的态度能够缓解学生紧张感,使其能投入课堂学习中。

第三,教师对于教材的掌握必须到位,这是教师的责任与态度。除此以外,制作课件必须精良,做到丰富、详实、美观、大方,在具备实用性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心意,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确保其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件上。我在观摩众位教师优质课时就有此体会,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和《女娲补天》,作为低年级课件,都能把我学生的年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四,板书书写美观、设计与布局十分合理,具有独特性,学生能够迅速抓住要点并强化记忆。能抓住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将板书设计成心形,凸显主题。

第五,教师的课堂机智、语言组织能力是教师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听课时我就发现,很多教师都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表现迅速做出反应、回馈,有一些能明显看出是在备课之外的东西,这正是我所欠缺的。另外,教师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衔接非常的自然,犹如行云流水。

第六,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注重探究式学习,并能结合语文教学特点,注重朗读训练。素质教育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课堂也同样如此,教师只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即可。这些教师都能够在教学设计上体现这一点,引导学生从文本阅读中体会真情实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尤其是教师以亲和的语言询问学生“你读出来什么”“你怎样理解”等,都能体现出教师对素质教育精神的领会。并且对于语文来说,朗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那天的优质课中,都能够注重朗读这一点,引导学生在反复读中领悟文章内涵,培养语感。

总之,这次听课活动,不仅是享受,也是一种提高,不光是听课,也是在发现自己,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成长,今后我会用自己的行动做更好的诠释。这正是我从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众位教师的优秀表现所得来的感悟与反思,在今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应该向他们学习,逐步走出搬运工的桎梏,努力锻炼。不论是备课、板书、课件制作等基本工上要扎扎实实,就连教师的基本素质、素养方面也需要再接再厉,静下心来多读书、多思考,从而向更优秀的教师迈进。

心理健康课听课反思 篇6

谷芳菲

一年级的心理健康课,要讲什么呢?我觉得应该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现在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各种习惯都处在养成教育进行时。有些习惯已经养成,比如每天的值日生已经能够按时值日,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些习惯还没有养成,比如,每次我走进教室,总会看到门口、过道上有没主的凳子,教室后面的大衣有的乱了,有的掉了,我讲台的桌布摇摇欲坠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人管,我天天说也说够了。我想,现在的孩子大都自私,对班级事情漠然置之。那就从这里入手吧,树立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做到事事关心,时时自主,做好班级的小主人。

选好课题,定准目标,接下来就是环节的设计了。心理健康课就是活动辅导课,为着这个活动二字,有的课题适宜设计活动,可这个班级小主人,到底该怎么活动呢?最后,老师就从没人管的凳子下手,录了一段录像让孩子观看,看看我们平时的行为。为了加深孩子们的触动,加入了“凳子的哭泣”,感受到自身行为的不应该。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全班的自我检查,勇于自我批评的人才会有进步,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随时提点自己,避免做错。

接下来播放了一段同学主动打扫教室的录像,树立榜样,明确做法。并让孩子夸一夸做得好的同学,有了努力的方向。

下面需要的就是实际操作了,我老师设计了现场教室整理的活动环节。亲身体验,对正确行为加强巩固。让孩子知道,班级小主人就应该这样做。

另一个目标自主管理,他和事事关心既是并列的,又是递进的。所有的班级小主人的做法最后都应该成为自主意识主动去做。亲身体验,自己作为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全县优质课下乡活动听课反思 篇7

燕雁老师通过让幼儿观察妈妈的生活照,展开引导:自己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母亲的精心呵护;温柔的语气,细心的引导,从中让幼儿感受母爱;最后把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拓展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中,从中激发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幸福之情。

孙晓梅的一堂气氛活跃的音乐欣赏课―《喜洋洋》,通过人们在生活中亲身感受的经历,改编成儿歌形式,加上优美的动作穿插到乐谱中,这样幼儿易懂、易接受,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此音乐节拍,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最后让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放飞跳跃,发散了孩子的想象力,展示了孩子的舞姿。

健康活动是孩子最愿接受的一堂课,但也是最难组织的.活动课,因为(室外活动)视野开阔,孩子的集中力差、易分散。可是今天的活动课精彩,同时也突出了本位教师的老道之处,当孩子的集中力分散时,老师却不忙乱。简短的话语,把孩子的分散力集中过来。从中体现教师经验丰富之处。

生物组内公开课总结.. 篇8

生物教研组:2013-12-6

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造就一支基本功扎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学校教研处及各年级组的组织下,本校从第11周开始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组内公开课”活动,我们组有4人参加了这次活动,现对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全员参与听课评课

对于每节公开课,组内教师克服调课的困难,做到了全员参与听评课。对于讲课活动的开展,结合常规教学的安排,利用双周的教研组活动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我组所有教师已经完成了讲课、评课活动。

二、互听互评,共同提高

听完每一节课,我们马上讨论有关讲课各种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从中在业务水平上得到提高。并且专门利用一次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评课,各抒己见,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三、本次活动特点

1.目标明确,情感目标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精心设计环节,更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实实在在的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3.教学手段较先进,有人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使用了自制的课件,加大了课堂容量和生动性,化复杂为简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4.年轻人较多,有活力,有思想。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互听课,互相学到了很多。

四、总结成功的经验,反思不到之处 现对本次听评课总结如下:

1、在讲课中的评价:

------:课堂内容为“细胞增殖”,准备较扎实,知识面拓展宽,相关知识的联系也很紧密。但也存在有不足,如:因知识面拓展宽导致课堂容量太小,高考无关知识说的太多,想多核细胞问题基本可以不谈。同时习题配置较少,师生互动不多,对一节高三复习课来说相对不合理。

-----:课堂类容为“水和无机盐”,内容准备充分,知识讲解细致到位,特别是知识点应用合理,如:水的功能及应用的实例应用合理,对知识的考点考法掌握到位。不足为:备学生较少,对学生的估计不足,把学生看的太高,导致学生课堂反应不是很积极。同时师生互动也较少,知识应用不足,课堂效率一般。

------:课堂内容为“信息传递”,教材处理合理到位,知识点分析细致到位,因和现实联系紧密,大部分学生也反应较好。但上课因声音较小,课堂没有激情,导致部分基础差的学生瞌睡现象较严重。

-------:课堂内容为“生物膜系统”,内容准备较充分,且能针对教材和考试的实际,知识分析到位,习题配置也合理。但对现在的高一学生估计不足,课堂反应一般,师生互动相对较少,习题应用也不够,课堂效率不高。

2.不仅在这次活动中要反思,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就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今后改进等等。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如何让新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活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新理念使单纯的传授知识型转向提高素养教育型,这次活动教师们采用各种方法来体现这个思想,真正实施时感觉有难度,主要是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时间分配上有矛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们都认为教师的素养和水平在现阶段是一关键。

3.了解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在听课中有目的的听课,才能有所收获。

13、花钟(许海琴组内课教案)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能正确书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 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不同花朵开放的时间。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变序学习第3段。

1、都见过哪些钟?可是你见过由花组成的钟吗?

2、(直观感受:出示课件)看,这就是花钟。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出示最后一段话)齐读。谁来读读这有趣的花钟?指名读。随机理解词语:陆续——先后;大致——大概

3、读着读着,你的心里会冒出哪些问题?(花钟有哪些花组成?它们分别在哪些时间开放?为什么这些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这些有趣的问题,让我们赶紧组成植物探密小队,走进课文,去探索其中的秘密吧!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多读几次。

2、学习词语:

灼伤 暮色 干燥 昆虫 传播 吻合 大致 艳丽 淡雅 娇嫩 欣然怒放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

自由读——指名开火车读正音——这些词中哪些是写花的?(艳丽 淡雅 娇嫩 欣然怒放 争奇斗艳 芬芳迷人)哪些又是写花色的?(艳丽、淡雅)这两个词恰好也是一对反义词,还可以说艳丽的();淡雅的()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第一个问题“花钟有哪些花组成?它们分别在哪些时间开放?”从课文哪个小节可以找到答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1自然段,然后圈出花名。

2、交流。(出示写有花名的卡片。)贴出一种花,谁来读读课文里写它的句子?(指名读有关的句子)

3、(打乱卡片顺序)谁能根据它们的不同开放时间给排排序。边贴边说:什么时间,什么花开了。

4、瞧,同样是开花,课文里的描写却各不相同,仔细去读读吧。

5、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把花儿当做人来写,很生动)朗读。

6、引导积累背诵。你最喜欢哪句?把它记在心里和大家来个背诵擂台赛。

7、请同学们把刚才背诵的句子放回第一段,仔细读读,这些句子都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写的?(第2句)

四、写字指导:写第1行,着重指导“醒”。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巩固反馈

1、学生听写词语。

2、同桌互改。

3、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

教师提示花开放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1、了解了这么多花开放的不同时间,我们自然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植物开花时间不同有哪些原因?

2、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3、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三、拓展

1、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样花钟有趣在哪儿?

2、第一节课我们摆的花钟还很不全,差了好多时间呢,同学们自己也搜集了各种花儿在二十四小时内的不同开花时间,现在就请你们四人小组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做一个花钟吧,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做?(画图、摆卡等)

(是设计一个花钟呢,还是做一张各种花儿不同时间开花的资料卡?)

四、写字指导:写第2行,重点指导“嫩” 板书设计:

花钟

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因为„„所以„„

作业设计: 必做:

1、回答为什么不同的花开花的时间不同?

2、抄写花开的不同动作词语。选做:

初一研讨课活动反思 篇10

研讨课活动反思

田序霞

这个学期,我们英语组全体成员进行了一次听课、评课、研讨、反思的活动。刘增波老师执教的“Ainwick was a city with 200,000 people”一课,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的那麻木不仁的心一下子被深深地震动了,我很欣喜在不惑之年还能有机会有兴趣虚心向同行学习,静静地聆听花开的声音,感受心灵深处难得的宁静和芬芳!

那么刘老师的课有哪几大亮点呢?

1、教学方法新颖多样。猜词游戏,贯穿课堂的闯关游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开头提出的恰如其分的游戏规则,把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把课堂不断推向了高潮。

2、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整节课,刘老师都关注教学过程,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力争为学生创设、搭建学生展示自我和创造的平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真实地去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的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由易到难的过程,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原则。

3、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本节课,刘老师让学生结合身边生活敞开心怀,敢于表达,并对学生展示给予及时的点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提高了学生自己动脑,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同时又体现了老师尊重学生,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尊重、信赖老师,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英语学习中。

4、渗透学习策略,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知识输入环节结束后,刘老师设置了学后思这一环节。这一环节改变了以前大部分老师讲完课文后紧接着让学生复述的课文的习惯,而是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写城市变化的主要思路,然后根据这个思路让同学去改写课文,进而再用这个思路联系生活实际写自己家乡的变化以及应对措施。我认为这是刘老师这节课最精彩的亮点,最芬芳的花香。老师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早就 out 了,我们教师最重要的是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刘老师的设计的这一环节,提高了学生自己

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了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渗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这是我最应该向刘老师学习的地方。

最后,还应该强调的一点是:刘老师能把课堂中的每个教学环节及时准确地用板书简明地梳理总结,串出教学主题,使课堂学习流程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这也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认为刘老师的课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对本节课的语法要点如冠词的用法,大数的读法,要在课件上或者板书上进行强调。而这一点刘老师只是在课件上标注出来,让学生以读来体会,没有做具体的分析、讲解。我认为这点需要我们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引起注意。

2、课堂刚开头提出的游戏闯关大比拼的规则是让学生对着多媒体大屏幕念出来的,我认为这里,老师只让学生看着大屏幕,老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游戏规则就行了,让学生用国语念出来,好像没有必要。

上一篇:学生家长答疑下一篇:优势产业国际合作推介会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