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育论文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革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育论文(共11篇)

革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育论文 篇1

怎样学好语文,许多前辈和同仁无疑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可是,针对我地教育发展较为落后,较为缓慢的现状,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能紧跟在别人的后面搞形式上的追随,而应该因地制宜、因施教,在此谈一些从教以来的体会和看法。

一、语文学习方法应以熟读背诵为主

巴金曾这样介绍他的切身体会:“我背诵得较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两百多篇散文的选集,里面有部分我背得出来却讲不清楚,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欢。读多了、读熟了,常可顺口背出来,也能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摸到文章的调子,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那么是否该反躬自问,学生的肚子里到底装了多少篇文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其泉源”。

通过熟读背诵,能让书面语的一切言语要素在学生的大脑皮层留下系统的印象。诵读多了,印象就越积越深刻,最终丰富的词语、多变的句式,言语的通畅协调,分寸情味,直至形象气势等,就会在脑中形成牢固的网络系统。当学生一遇到内在或外在的语言刺激时,就能凭借这个系统不假思索地分辨出词语的好坏、句子的正误、表达的优劣,这时他就具备了通常所说的“语感”。叶圣陶指出:“至于文字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熟读背诵,就无法形成语感,而离开了语感。一切的读写、听说都无法正确进行,一切的语基训练都失去了实用价值。区编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册中就有十多篇课文要求学生背诵。可见在打基础、长本领的中学阶段,必要的“死记硬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我校学生口头、书面表达能力、辨识能力,语文基础,知识均较差的情况下,“死记硬背”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二、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内容、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如:《渔夫的故事》、《田忌赛马》、《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并不急于让学生看书,抄笔记,而是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当学生们倾听入神、意忧未尽、议论纷纷时,才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就是书上的第几课,于是,不用再多说什么,学生就会纷纷念课文,查生字、对注解,学习热情也就调动起来了。为此后的讲解课文,分析人物特性打下基础,效果可想而知。

(二)、对说明性的课文,如《赵州桥》、《松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等配插图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先画出景物的结构分布图,然后边讲解边带领学生在丰富的联想中参观游览,从中把握文章的内容、思路和特点,学起来既一目了然,以轻松愉快。

(三)、其它类型的课文,如:戏曲、古典小说、诗歌,由于创作年代距离现实生活太久远了,实施表演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在了解大概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叙述,根据需要增减句子,可以改变表达方式,但不改变基本内容,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自由想象。人人是编剧,人人是导演,人人是演员,让他们自己去听、去分辨、去感觉。这样既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以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一书中说:“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这段话很有道理。为了不断让学生具有新鲜感,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直接动机,优化教学过程,我们应该积极选用现代教学方法。

1、教给学生规范的科学知识和具体方法。

(2)积累法:就是常用的帮助记忆的方法。每堂课涉及到的重要的词、句、段要做知识总结,要抄写背诵;每个单元要整理、归纳、列表。如:词类、字类、语法类、修辞类、文学常识类等进行分类整理。日积月累,知识会由点及线再到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比法:由于学生学习汉语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对于多音多义字和形似字的学习,在具体运用中,很难分辨清楚它们的字、音、义,常混作一团。如:(1)绿树、笔录、碌碌无为,(2)出差、差别、差不多、参差不齐等,于是,找出各类字、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记忆、牢牢把握。

(3)联系法:孔子云:“问故而知新”。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上下联想,随复习,不断回顾旧知识,使所学的知识,具有连贯性、系统性、严密性。这样掌握的知识既准确又全面。

2、给学生创造学习运用知识的机会。

我校大部分是住校生,平时重复着“寝室――教室――食堂”的单直路线。我们应当为他们提供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等机会,使他们多方位、多角度、学习语言,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无论是课内、课外都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使它们在“书到用处方很少”的窘况中,激发起对阅读的渴望。如:不定期举办辩论会和讲故事比赛,在这些活动中,倡导学生充分运用自己阅读中获得知识,并对应用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同时介绍和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年龄段阅读的好书,像《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语文报》等等,充实丰富课余生活。

革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育论文 篇2

在中学教育阶段, 化学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很多学生感觉化学难, 它的知识点比较难掌握。与其他科目相比较, 化学确实更为抽象,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是学习的难点。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向学生清楚地强调这些, 明白地告诉学生化学要如何学习。“授之于鱼, 不如授之于渔”,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 无论对于教师化学的教学, 还是学生该门课程的学习都至关重要。例如, 高一新生在学化学时感到有些无助, 因为高中化学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在学习方法上都与初中化学有很大的差别, 这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化学知识的引用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 作为教师, 不能只是拿着课本讲课, 因为化学知识本来就很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枯燥的重复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所以应联系生活, 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求知动力。

在深化化学学科认识的基础上, 我们再来谈谈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来提高教学质量。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多少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该囊括教学的全过程, 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学方法的设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活动, 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不经意间提出的“奇思妙想”, 让学生相互讨论, 突出更多的想法或建议, 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给他们带来自信, 又丰富了课堂教学, 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 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教与学的构思和安排达到最优化, 如何捕捉到学生提出的创新火花, 就要看教师制定的教学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下面, 我谈谈关于教学设计的问题。

一、制定教学设计,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目标尺度, 也是考查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由此可见, 制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无论对教师教的方式还是学生学的方式都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另外, 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学生原有学习掌握情况、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该知识点前后衔接情况、难易程度等等。所以, 教学目标的设立一定要多元化。例如, 教学目标可以划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等等。另外, 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恰如其分, 目标和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 都会给执行和落实带来不便。由于高考的关系, 许多教师突出教学的认知目标的重要性, 而忽视教学的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例如, 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知识点和高考内容直接挂钩, 忽视知识运用和发展, 很少将教学内容和生产生活进行联系, 不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二、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思想观, 并且将“科学执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所谓教学过程的科学化, 是指花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要想做到这一点, 教师必须在依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的四个步骤:科学教学结构, 科学的课堂问题, 合理的作业布置, 科学美观的板书设计或课件制作。

1. 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按时间顺序划分为开始、中心和结尾。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 突出重点, 教学内容的关键就在中心这部分, 开始和结尾都是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开展和进行。另外, 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这次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为下次课打基础。

2. 课堂提问要科学。

师生问答互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可以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吸引学生, 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使得课堂教学的过程高潮迭起。

3. 科学安排课堂练习和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课堂练习和课下作业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了更好夯实基础, 为了由此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 以便于教师随时改进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另外, 布置的作业不能过深、过难和过量, 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课堂练习尽量简短, 突出重点, 课外作业题可以体现综合性、多样性、灵活性及隐蔽性等特点。

4. 设计出科学美观的板书或制作科学精美的课件。

课堂教学的板书, 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好的板书, 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另外, 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优势。例如, 枯燥、复杂、抽象的化学过程制作成动画等视听材料, 它既可以引起学生视觉上的冲击, 还可以将各种抽象的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以及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 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应该注意的是课件的制作要有科学性、实用性, 不能单纯地追求华丽, 形成华而不实。

三、学无定法, 教无定章, 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从这句话中, 我们可以知道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不能被传统刻板的模式束缚,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我们应追求教学的不拘一格, 把教学的多样性、稳定性、灵活性与独特性有机地结合和统一。我们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包括:探索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至于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要视课型、教学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只要“省时而高效, 启智而轻负”就是好方法。

四、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可以说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 认真开展实验设计, 在实验中让学生动手操作, 这样可以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 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革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育论文 篇3

一、要转变体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源于苏联的四段教学法,它忽视体育教学的效果而重视体育教学的过程。这在过去的公开课、示范课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和推广。这种不灵活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那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整齐的队形,使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新体育课程的全面实施,对过去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提出了变革,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形成多样化和现代化的体育教学的组织模式,给学生提供一种生动活泼、欢快愉悦的教学气氛。教师既要注重过程的参与,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也要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创造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激發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既要做到严肃认真、又要生动活泼,使学生积极热情的大胆表现,以欢快愉悦的心情完成学习目标。

二、要转变体育教学方法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 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严格要求和课堂上对学生一些不规范动作行为的严厉批评, 学生在逆反心理作用下会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 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挫伤, 学生的创造性会受到抑制, 教学效果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随着新体育课程标准教学的开展,要深入研究教材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旧的教学理念, 使体育教学方法随之改进和提高,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 设计出带有自己特色又符合当代学生心理要求的教学计划,去启发、引导和促进学生对体育知识及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教师要针对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 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现代化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有许多运动技术不仅结构复杂,需瞬间完成,且还是一些非常态动作,教师在做示范时不可能让动作静止下来便于学生逐一分析、理解。而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则可达到此目的,它可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不同规格的技术示范,便于学生领会技能的基本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多媒体,边演示边讲解,学生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反复观察,详细讲解。这样的教学动作准确、规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体育课可以在室外进行,但室内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重点和难点,有些动作要求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解一些复杂的动作,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动作的要领,对动作的体会更加深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四、要转变教师角色理念

让学生绝对服从于教师,这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教师把自己的地位置于神圣不可侵犯的位置,是体育教学中的绝对领导者,使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不平等、不和谐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千方百计地控制、组织、制定措施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不以学生的情况而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思路进行教学,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在当代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程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充分建立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转变到服务型的角色,不再是教学过程的绝对领导者,而变成启发者和引导者,把主动性还给学生,把体育课堂教学当成是给学生提供发展自我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关心爱护学生,要公平对待,不能歧视。对待因身体原因或心理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多体贴、多激励变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促进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的体育需求,设计出宽松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体育教学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活动,开启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展开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以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不只是在体育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体现。学校和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鼓励和带动他们多去参与体育活动。例如集体晨跑活动,学生在学习紧张之余,去操场跑步,释放压力,同时也可以锻炼身体;或者组织一些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羽毛球队等,定期开展一些相应项目的集体赛或是个人赛,这样不仅令学生在高考压力之外去放松身心,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帮助学生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这也是体育课的一种延伸,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高中阶段不能只抓学习,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是关键。

六、结语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在关注学生运动项目成绩的同时,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高中体育教师不仅要提供机会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体验,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乐趣,更要让学生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拿运动当做娱乐。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政策下,我们需要改变以往的高中体育课程不受重视的情况,在体育课堂上大力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终生锻炼的意识,改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与提高。

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篇4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学习的方法是多层次的,多角度,多种类的,下面就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即预习应看作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是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强调预习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意义在于: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教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2.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读懂课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从识字、解词、释句,到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理解文章题目,理解思考课后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规律,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1、示范引导,举一反三;

2、借机渗透,适时点拨;

3、反复诵读,细细品味;

4、总结积累,鼓励运用

3.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老师和学生都很有制订好读书计划,并按照读书计划要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指导他们会“读”得好,读得有收获。下面粗浅地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做法。A.浏览读,B.品尝读,C.筛选读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学习中往往存在“你一说我就明白,可一做题就糊涂”的状况,问题在于教师没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太阳〉〉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的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的说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一改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求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司马光〉〉一课,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还能有哪些办法?这个问题新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将相和〉〉一课时,启发学生:(1)课文主要写“将”还是写“相”?(2)将和相为什么不和?(3)将和相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带着问题很快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故事,了解了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层次道理。

3、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疑问一个接一个:“课题叫太阳,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文字写它与人类的关系呢?”,“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的呢?”,“《太阳》一课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多累赘呀?”等等,他们正用“?”这把钥匙开启着智慧之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学生们又冒出许多新奇的想法:“关于太阳的知识,人类研究了多少年呀?”,“根据课本的内容,我认为课题不该叫‘太阳’,叫‘太阳,我们人类的朋友’更恰当!”“我仍要以‘太阳’为题,但是不讲它与人类的关系,我要重点讲人类关于太阳的新发现。”……课后,学生的作业中有《太阳系知识小报》,有《我的理想》铅笔画,有被改编的《太阳》……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在闪烁!

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能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一、抓好课堂纪律

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掌握学生是否完成,主要在于一节课40分钟的有效利用。因此,充分利用好课堂仅有的40分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课堂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一节课下来,如果学生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学生乱哄哄,做小动作的,东张西望的,思想开小差的,交头接耳的,干什么的都有,即使老师教学设计再精彩,即使老师讲得唾沫飞溅,也是白费功夫。所以上课时,一定要抓好课堂纪律,要让你的学生把眼睛看过来,让你的学生学有所听,学有所得。我们要向40分钟要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培养作业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一个坏的习惯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个学生学习习惯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要想孩子成绩优秀,就应该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抓起。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我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作业习惯。低段学生自觉性差,在校的作业,需要老师监督。回家的作业需要家长的监督。不管是在校作业,还是回家作业都必须让孩子养成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今天的作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我们要严格杜绝孩子作业拖拉,甚至拖欠的现象。对那些作业拖拉的学生要做到三多:多过问,多指导,多检查。我想如果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的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差。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习惯差,即使他有聪明的头脑,成绩也不会很优秀。

三、提高书写质量

提高书写质量,减少学生的错别字,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一个重要的举措。很多学生在考试中都会因错别字而失去好几分。我发现如果一个孩子能做到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他的错别字就会很少,如果一个孩子作业马虎,字迹随意,他的错别字明显要多得多。要想减少学生的错别字,其中的一个办法就是要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书面整洁。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生字的书写。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把字写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还要求学生把字写美观。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必定能大大减少孩子的错别字,让孩子在考试中不要失去不应该失去的的分数,从而提高班级的优秀率和合格率。

四、认真批改作业

批改作业是教师每天要做的一件事。我们教师批改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细致、不漏批,不错批。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在作业后面,多写一些鼓励性、激励性的评语,让学生尝到作业的乐趣。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及时订正错误。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的最好能当面批改,当面指出错误,并让学生当场订正。只要教师每天能脚踏实地把批改作业这项工作做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能得到提高。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之我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办教育的永恒主题。因此,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很多教师都在以自己最大的力量努力着,也包括我自己。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结合我十几年来的教学生活,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首先我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备好课,上好课是关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上好课,让课堂教学落到实处。而上好课教师必须备好课,备好课是上课的关键。每一个教师在上课时要强化目标意识、动态生成意识、学生为本意识,训练意识,杜绝“开无轨电车”。要加强课堂调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注意课堂评价语言的“度”。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让学生在紧张思维的状态下上好课,将跟授课内容有密切关系的练习挤进课堂,当场练习,当场点评。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脑筋,多观察,多问几个为什么。尽量创造条件给学生,让学生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学时,我总是激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哪怕是离题较远的问题,我也总是耐心地听取他们的看法。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二、重视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基础,也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低中段的识字量是非常大的,所以识字教学理应成为低中年级教学的重点。对教材中出现的每一个生字词,我都会严格要求学生掌握好。相信很多语文老师对识字教学都有自己很好的一套方法,其中一点我认为比较有效果的做法是教学以后帮助学生记忆生字。一是要求学生认真抄写,在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养成边抄边记字的习惯。听写是学完生字(词)必然要做的事情,而且每次听写后我会马上或很快就批改好发回给学生,及时地检查他们有没有改正错别字,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很重视、很认真地对待听写的,他们也会努力把生字记牢。同时培养学生书写的基本功,课堂上注重对学生书写的有效指导,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一句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课堂教学,二是多进行课外阅读。课堂教学的每一篇文本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筛选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在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利用好这些文本。我们可以采用课堂上交流、背诵、默写等形式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在课外阅读方面,结合学校的书香工程,鼓励学生多读书,并做好读书笔记。

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四十分钟的质量光靠授课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倾听别人发言、静心思考、大胆发言、勇敢质疑、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设想一下,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讲习惯,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积极思考,怕苦畏难,坐等答案,老师的积极性会受到重创。如果学生的回答有错,教师不是因势利导,而是一味训斥,那还有哪个学生敢大胆发言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学会学习,懂得怎样合理地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受益终身。

五、做好作业批改和课外辅导工作

我们学校因为多种原因造成班额多,教师编制紧,教师批改的量大,尽管如此,我们仍旧不能放松批改这一重要环节,要求家庭作业尽量在上课之前批改好,实在来不及的也要在课前翻阅学生的作业,了解家作情况,上课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而不再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如:课间、午休时、放学后。课堂作业要求当天批完,见缝插针指导学生订正。教师除了列出一学期以来需要培优补差的学生名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更要根据近期上课的情况,对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避免增加新的差生。在辅导时避免包办代替,就题讲题,打消学生的依赖思想。

六、家教合一。

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家长的支持是不行的,学生在家的预习与复习工作做得怎样直接关系到上课的质量。教师在校讲清预习与复习的要求,利用家长会将有关要求告知家长争取家长配合。我们还可以利用校信通及时告诉家长孩子在校的表现或家庭作业,有利于家长了解教学进度,检查督促孩子的学习。在长假期间,我们还将要求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建议家长将阅读情况作为奖励孩子的依据。在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学生们阅读的劲头大增,很好地拓展、延伸了学校教学。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一是向学生讲道理,告诉他们我们来到学校就是为了学习;二是告诉学生他们这个年龄就是最适合学习知识的年龄,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会徒伤悲的。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着手。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熟悉文本内容、准备教学内容,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他们的感官,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可以从心理学方面来考虑,我们要给学生自信心,当他有些微小的成功,就要及时去表扬他,让他知道,我能学好这门功课,我有信心学好这门功课,这样他就会逐步对这门功课感兴趣。学生有了错误,不宜过多指责从而打击他的积极性,使他产生厌学情绪。(2).继续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认真审题、仔细答题、耐心检查。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要适时地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动脑多思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阅读课本的习惯、完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参与合作的习惯、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准确表达的习惯、课外学习的习惯、快节奏有条理的习惯。让习惯成自然,改变自己的贪玩偷懒等现象。继续加强词句、查字典、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多写日记,多积累优美词句。(3)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每个班都有学困生,有的是智力原因,有的是态度问题。对于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而落后的学生,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务必使他们端正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措施 篇5

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因此,怎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学校面前最主要的问题。我校以以下一些方法和措施,努力提高教学成绩,特别是毕业班九年级的教学成绩。

一、落实教学常规检查。

开学初,学校教导处以县教体局狠抓“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诶契机,详细制定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和和考试制度。针对以上的制度,学校每月检查一次,并存档,作为年终评选、晋级的依据。

二、制定培优补差计划。

培优补差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为此,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每次段考和期考都把优等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各学科评估值之中,努力提高九年级升入一高和二高的学生数。

三、制定详细的绩效工资方案

为了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校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工资方案,把教师的考勤、教研、工作量、教学成绩等全部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量化,算出教师的绩效工资。

四、制定月考、段考、期考奖惩方案。

为了让老师在平时工作中劳有所获,调动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制定教育教学奖惩方案,对月考、段考、期考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和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建立家长学校

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家长学校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家访,每次段考和期考邀请优秀学生家长座谈,给优秀学生和家长合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曾强了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意识。

六、制定了详细的教科研计划。

教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详细的教科研方案,并进行一定的奖罚。每周一进行抽签说课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七、领导包学科、包班级、包学生

每个领导都分包一定的学科,班级、学生,年终对成绩突出的班级进行一定的奖励。

八、制定《师带徒》方案。

由于我校近几年特岗教师较多,虽然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为此,我校制定《师带徒》方案,就是每位老教师带领一位特岗教师,对其进行教学指导,年终学校进行考核,对指导有方、效果显著的教师进一定的奖励。

九、签订巩固保员责任书。

最近几年,我校学生流失较为严重,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和班主任签订《学生巩固保员责任书》,对学生流失较少的班级进行奖励,并把巩固率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学科评估值之中。

十、实行作业试卷化

每次作业实行试卷化,教师提前打印,把考试试卷当成作业。

十一、努力提高九年级毕业班成绩。

学校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另外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提高九年级教学成绩:

1、制定详细的中招考试奖励方案。

为提高九年级毕业班教师工作热情,学校制定了详细的中招考试奖励方案,对于在中招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班级和学科,学校不惜重金奖励。

2、《绩效工资方案》中额外增加毕业班教师的工作量量化。

3、努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领导班子包学科、包班级、包学生。

5、召开毕业班学生家长会。

6、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座谈会,鼓舞教师的工作的热情

7、和邻居兄弟学校联谊,月考、段考、期考和兄弟学校在一起评卷,照差距,学经验。

小学数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篇6

转换教师角色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多看一看,多做一做,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计算器的认识》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计算器,我先让他们自己任意计算,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是如何操作的,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个算式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算起来,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益

认清课堂的主体

教师尝试过很多方法来提高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堂效益,但是大部分都没有成功,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是谁,即使方法改变了观念也没改变,所以课堂效益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根本没有得到改变。小学课堂的节奏之所以要依靠教师来把握,是因为小学生没有能力来判断自己哪些方面已经学好了,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所以必须依靠教师的判断来让他们的课堂更有效率;教师在教学时多问学生该怎么做,在教新知识点时,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疑惑,但是他们往往习惯闭口不谈,四年级的小学生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思考能力思考一些问题,但其实他们并没有,既然学生不说,教师就要主动问。

比如问学生你们知道该怎么解决吗?这种问题我们该用什么方法呢?如果学生会做一定会给出相应的反应,教师就可以明白这种类型的题目他们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所以不用在这上面浪费太多时间,如果学生不会课堂就没什么反应,教师就要在这个知识点上多费一些口舌,慢慢推导。最后,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些耐心,在学习中难免有的学生学得好,有的学生学得差,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分辨能力,如果教师再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冷眼相对,那么他们就更加融不到课堂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益就要针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把他们也当做课堂的主体,通过改变他们对教师的看法从而改变对数学的学习态度,这样对提高课堂效益有很大的帮助。

敢于并善于做出教师角色转换

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作为小学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要的是敢于做出自身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上要进行创新,重视学生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探讨,实际动手操作,相互帮助,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核心的观念。

具体而言,要实现教师角色转化,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切实转变数学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和合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学效果必定会有显著的改变。二是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素养,由单一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转变。数学教师不能针对数学教学而只讲数学教学,实际上,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当包括专业知识素养、文化知识素养和教育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可能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也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尽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要求。为此,数学教师要以继续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拓宽自身获取文化知识资源载体的渠道,提升自我的知识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综合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快速成长。三是要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向引导者,作知识平等的交流者和朋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敢于改变传统高高在上的身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合作学习。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通过教师主导者向引导者身份的转变,逐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四是要由教学的灌输者转变为服务者。

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课堂师生互动

教学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完美的结合到一起,这样课堂效率才会得到最为可靠的保证。而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主体意识,而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味地将课堂教学安排的过于紧凑,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思维的惰性。因此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明确下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师生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够完美的结合起来。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由于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动力还是多半来自于兴趣,因此教师就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注重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以此为基础来带动学生对于这门学科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也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种相对放松和愉悦的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会更高,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当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那么整体课堂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会随之提高。

对学生延迟评价,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更主要的是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运用延迟评价的原则,丰富想象力,腾出自由的场地。在学生一头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在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的练习中,有一题“一堆煤实际每天只烧2.4吨,比计划每天节约0.6吨,这堆煤计划可以烧96天,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学生误列为:(2.4-0.6)X=0.4×96,这时,教师就可利用延迟的原则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纠。你是根据什么列等式的?式中(2.4-0.6)表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理解实际每天比计划节约0.6吨?那么(2.4-0.6)表示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吗?要求原计划每天用煤量应该怎样列式?(2.4+0.6)与谁相乘才是正确的?通过上述问题的思索,将本来要教师讲解分析的难点,变为学生自己探索的内容。在探索中学会思考方法,培养自我纠偏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知识比从自己成就中吸取的知识更多,错误与探索相联姻,相交合,才能孕育出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应用错例,及时地放大错例,或设计相应的选择、判断题,让学生在正确与错误的探索中不仅“知其错,而且知其所以错”。只有对“错例”进行理性反思、辨别异同,探寻“病根”,才能对症下药。

4怎样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自身价值

首先让学生懂得,他们的一言一行、方方面面,无不体现着自身价值。把好的方面展示给大家,得到大家的认可,是让人多么高兴的事啊!从现在开始,你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用不了多长时间,你们的进步会很大,进步就说明你们的价值提高了。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健康的情绪、积极的情感是产生课堂良好气氛的前提条件。因为情绪、情感具有感染性。为此,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所有注意力都应集中到学生身上,用热情亲切的目光环视学生,向学生问好宣布“上课”,每说一句话都得认真投入情感。课堂上教师的高度投入,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又使教师不断调整教学行为,以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情绪状态,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最佳的教学环境。

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关系,能使学生在良好的交往中逐渐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真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优良品质。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拓展思维,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

采用游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革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育论文 篇7

一、紧紧围绕学生,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中职教师在开展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现代丰富的教学手段,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和蔼可亲的形象亲近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扬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贯彻落实“以学定教”的原则,循序渐进。

例如,在教学“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导学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首先,明确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然后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以达成教学目标,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而要做到以上几点,需要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积极发表自己观点,最后经由小组推举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学生则认真听取并针对发言提出不同的意见。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维护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共同进步。

二、注重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中职学生往往学习基础较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没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但有着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较强的表现欲,但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中职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特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素质。

例如,在教学“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由学生推举组内代表,然后教师通过列举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围绕情境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引入生活案例,理论联系实际

(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目前,我国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材内容是围绕学生实际而编制,具有鲜明的生活味道。因此,教师在设置课堂内容时也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不断改革教育方式的同时还要围绕主题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生活,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日常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引入时政,及时了解形势

在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时政问题是教育的重点,学生学习时政能更好、更及时地掌握社会各界的动态以及目前的国际形势,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做出最佳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收集与时政相关的社会热点与话题,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自我学习,借此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

四、注重课堂讨论,完善知识体系

为保证课堂讨论的正常开展,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讨论的内容要围绕教学内容,最好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锻炼学生的哲学思维,使学生了解学习哲学的意义并帮助其理解重要理论的重难点;2.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并提前撰写发言提纲,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自己所学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哲学的重要性;3.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并推举学生做发言代表。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并帮助学生以不同视角看待并论证社会热点问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教师总结。这个环节是课堂讨论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总结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同时也要提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开展哲学与人生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站在学生日后发展的角度看待该门课程,并结合学科特色与学生需求,不断革新自身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钰铖.品味哲学,体验人生: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三味[J].考试周刊,2013(51):130-131.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方法举例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创新精神;质疑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4-0034-02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和自主性。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亲自感受、理解,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思维因素,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一、营造和谐气氛

营造一种宽容、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具有心理自由和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充分展示自己的认识活动。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入学生的交流过程,把教与学统一起来,师生把对方看成是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

2,鼓励学生个性自由发展。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由于文化修养、生活经验以及思想境界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差异造成了每个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差异。对此,教师应小心呵护,积极给予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观点是有价值的,努力创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创造潜力得到开发。

二、激发求知欲望

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课堂上一定要鼓励学生慎思、明辨,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天地,使其形成个性。受“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的束缚,很多教师害怕学生质疑,遇到持不同观点的学生便大声呵斥,唯恐面子难看,课堂秩序不好控制,局面不能收拾。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分辨力提高,好奇心增强,这是激发求知兴趣的重要条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讨论。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创造和谐、乐学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质疑,从而使学生养成挖掘教材的良好习惯。解疑过程本身也使思维力、表达力得以训练提高。例如:在讲授《死海不死》时,上课开始准备两杯水(一杯清水,一杯盐水)和一个鸡蛋。将鸡蛋放入清水中,鸡蛋会很快沉下去,然后把鸡蛋放入盐水中,鸡蛋却浮在水面上。同样两杯水,为何一沉一浮呢?这种质疑,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刻。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许多学生都能从物理知识中找到答案,是水浮力变大的缘故,也就明白了人为什么能浮在死海水面上的原因。这就很形象地知道了死海的特征,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求知欲。

三、增强教学形象性

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重要地位。教师要创设情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教师应指导学生丰富生活、深化感情,教师应为人师表,在教学中投入情感,激发学生爱说、爱读、爱写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情感。教师作为艺术形象的主体,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要素,融进自己的认识、感悟和评价,再现教学内容的同时,要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意识进行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有意识地训练,才能触及思维灵感,并有所创造,从而获得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新知识。例如:在讲授《七根火柴》时,让学生充当演员,力争创设当年“无名战士”交火柴的动人情景。先让学生熟知情节,把握人物的神情、动作,随后自告奋勇上台表演。有一个平常活泼的学生走上台来,他往墙上一靠,双目微睁,哆哆嗦嗦的手从腋下掏出那带着体温的“七根火柴”,颤抖着把它放到“卢进勇”手中……同学们为他的投入表演给以热烈的掌声。问及对表演的看法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来。这样通过一演一评,使学生直接领悟和把握了小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小说主题,省去了教师空洞的讲解。

四、重视知识积累

创造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知识的准备是成功的条件。没有知识,人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就缺少依据,创造发明也就难以为继。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首先要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上下功夫,使学生切实学好课内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其次,要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广阔的领域。学生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求知欲望会越来越强烈,对知识的感受越来越敏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大学时对数学不感兴趣、草率应付,当他向广义相对论深入研究时,遇到了数学知识不足的困难。于是,不得不进行为期七年的补课。由此可见,创造力的形成、发展,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基础和必要前提。

语文教学要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主要有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1)分析和综合。分析就是把感知的对象或表象分开,一一加以考察:综合则是把对象或表象联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分析和综合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2)比较是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是分析和综合的条件。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抓住知识和事物的特点,对他们才能有精确的认识。例如《白杨礼赞》、《井冈翠竹》、《松树的风格》三篇文章,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但每篇文章各有自己的个性特点。(3)抽象和概括,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而实现的。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分析了课文中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等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词语说明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这就是抽象和概括。学生通过抽象概括,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概念。

五、培养心理品质

教师要经常以开放的思想观念和自身良好的交际品质、创新品质,组织学生活动。刨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一定的选择权利、表现自我的机会和尝试创新的乐趣,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培养竞争和合作的个性品质。当学生中出现与同学、教师看法不一致时,教师要及时引导,给予鼓励。提倡大胆质疑,培养好问、好讨论的习惯,使课堂上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对学生的各类活动,实行分级激励性评价,分为四级:杰出、优秀、合格、进步。让学生尝到成功,受到鼓舞。

我们要注重培养创造性心理品质。(1)创造力需要观察作为基础。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要积极开展探索性的观察活动。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就要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知识来观察各种云的特点,并以此为据来判断天气的变化。(2)创造力离不开丰富、新颖的想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从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想象,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例如:讲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教师要设法唤起和调动学生头脑中有关农村生活的影像,再现一幅恬淡、祥和的农村美景,进而体验、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意境。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改革新探 篇9

摘 要: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甚多,如教学设施、师资水平、生源素质、教学管理办法、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校园环境及社会环境等等。本人仅从教学管理办法、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查两评三兑现 集群式模块课程 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管理是为了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等等)进行计划、决策、组织、协调、指挥、控制,使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学工作高效有序运转,以获得最佳教学质量的过程。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学校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主次配合、多管齐下,才能发挥整体效益。

我省于1997年开始实行中职招生并轨,并取消了毕业分配,进行自主择业,中职教育就面临着挑战。1999年之后,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普高持续升温,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主要表现为:中职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下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难度加大。1997年以前,中专招生是高分录取的优质生源,到2002年,仅凭“初中毕业证书”即可录取,生源素质下降是显而易见的,且参差不齐,给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保证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必须针对生源素质变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掌握教学质量管理的主动权,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有所作为,方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我校实际,仅就与教学质量相关的“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办法、集群式模块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中职学校办学越是困难,越要重视抓教学质量,生源素质越是下降,越要重视抓常规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侨兴轻工学校采用的“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办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较为有效。实践证明,实行这一管理办法,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行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具体内容为:“三查”指日查、周查和阶段性教学大检查;“两评”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三兑现”指将“三查、两评”的结果与工资外收入分配、教师工作考核和评选先进教育工作者挂钩兑现,称之为“三兑现”。

二、改革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保持这一特色,课程设置是根本。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对教学质量影响重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积极开展现代课程模式,特别是适用于学分制的模块式课程和综合化课程的探索和实验,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采用三段式,即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课的模式。自2007年我校学籍管理实行学分制之后,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必须改革,应采取集群式模块课程设置办法,打破原有的课程三段式,把全部课程分为“宽基础、活模块”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宽基础”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活模块”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以职业技能为主。这种课程模式的实施,有利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

1、集群式模块课程的预期效果

集群式模块课程一方面为学生进入职业群相关职业做好了准备,另一方面设计了与这一职业群中每一种职业对应的“模块”。它有八种预期效果:一是提高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应变能力,使学生获得在一类职业群广泛就业的可能性;二是使学生就业后能在这类职业群中转换职业,而不需要太多的再培训;三是学生能在毕业前得到针对性强的培训,就业时能顺利顶岗;四是学校能“以不变应万变”,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有利于专业建设,把握市场主动权;五是学校可选择相应“模块”开设短训班,增强学校活力,解决社会急需;六是有利于中等职教与继续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使中等职教与高等职教、成人教育等体系相沟通;七是有利于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为用人单位全方位加入办学全过程提供方便;八是有利于一个地区职教整体优势的形成,便于加强宏观管理。

2、实施集群式模块课程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管理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目前缺乏操作性强的手段。如果能大面积实施集群式模块课程,就能使职教教学管理既落在实处,又便于操作。这种管理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

第一,通过“一纲多本”的形式,管理“宽基础”阶段的课程。“宽基础”阶段所学的内容,由于并不针对某一职业或工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基本素质,成百上千个专业因此可归类为几十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的“宽基础”阶段的学习内容基本一致,即使有差异,也可通过“一纲多本”的形式解决。

第二,通过职业资格鉴定,管理“活模块”阶段的课程。我国已经推出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正通过与各行业的合作,制定职业资格标准。而“活模块”阶段的课程设计思想,是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且力争做到行为目标化。职业资格鉴定由专门部门进行,教育行政部门则可通过职业资格达标率来评估学校“活模块”阶段的教学质量,管理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革新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育论文 篇10

明德小学:赵明显

在本学期中,我算是很“荣幸”的接手了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班的的语文成绩在本次期中考试全教管中心排名处于倒数第三。面对如此的成绩,不得不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教学工作还是得进行。所以在本学期中我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拟定如下措施,希望对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所帮助:

一、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我深知课堂是学生获取新知的第一阵地,但是在第一次走进该班时,我就发现该班学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不爱回答问题。课堂中,一个问题抛出来,除了一两个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外,其余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去认真的想答案,而是都睁着一双看似无辜的大眼睛等着你的讲解。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将在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比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宰者等等,树立学生个体的自信心。再在课堂上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踊跃发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有一种顽强而巨大得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所以对学生良好得习惯培养是非常有必要得。

首先是思维习惯得培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反观五年级,大部分学生现在可以说正处于这样的一个状态里,所以在课堂里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是必然的,让所有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个表达的机会就会让学生开始思考问题。

其次是预习、复习的习惯。复习教学内容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巩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新知。而预习课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生字、生词的预习;理清课文脉络,试着分段;寻找文章的关键段落及字词或是根据预习提示等等都是预习的内容。找哦有学生自己先熟悉了课文,在课堂中才能轻松的应对教师或同学的疑问。

第三,注重基础学习。字词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保障。为此,在注重学生理解的同时,对基础的字词巩固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让学生利用空余时间来多读多写,并用听写重难点词语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检验。

三、注重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篇11

关键词:教学方法;兴趣;自学能力;质疑;创新

新课标的推出,明确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令教师耳目一新。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了很大的完善。正如国外一位教育学家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呢?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兴趣是源动力。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性格活泼好动,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比如,在课堂上做游戏,学生在热闹的气氛中,加入其中,产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丰富了情感。在抢答游戏中,教师准备多个问题,把全班分组,让每组的代表抢答,这样,就在课堂上设置了竞争的情境。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学生有了竞争意识,不知不觉中加深了知识的学习。也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这就需要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在快乐中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用教,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达到“处处无师胜有师”的学习境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学一般放在预习、复习两个环节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预习中掌握内容的大概,把不理解的地方在本上做笔记,防止遗漏问题。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课上重点加深问题的理解,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教师在某一环节过度占用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复习阶段,学生通过预习对讲课内容在头脑中重新过一遍,让知识条理化,发现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理解欠缺之处,巩固深化知识。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才能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找到学习的方法。因此,自学能力是教学的一部分,必不可少。

三、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的习惯

质疑建立在学生对知识有了基本的认识之上。学生学进去了,才能发现问题,说明学习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质疑,才能分析解决问题。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学习的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会问、不自信,怕老师和同学笑话自己。如果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就能帮助学生消除质疑的心理障碍,建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心理,养成提问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推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如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总结发言等。教师要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质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有趣的问题诱导学生提问。例如,在讲解图形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文具盒及所使用的文具,激起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小学生思维简单,要留给他们质疑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角度、学习认知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有的天真、有的极端,让老师无从解释,这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正确引导,耐心回答问题,如果予以直接的否定,就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质疑的能力,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训练学生自我质疑,培养其内省能力。在一节课上完后,要问自己,今天老师主要讲了哪些内容,学会了多少,重点是什么等,通过自我质疑让学生学习的新知识得到梳理和升华。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创新源于思维,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是关键,可以用材料训练学生的思维,小学生侧重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会随着年级的升高,形象成分逐渐减少,抽象成分不断增加。在学习中,几何形体知识的结构、数的概念,可以用丰富的素材,遵循具体形象到逻辑抽象的规律来讲解。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木棒来摆出具体的图形。学生的思维要有规律性,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差、倍、分四种基本数量关系等。归纳得越具体、概括,学生理解起来越方便,教学效果越好。有句话说“所谓智力的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地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的思维能创造性的延伸,向纵向、横向发展。教师的教学也要有层次性,不能给小学生灌注太多的知识,要考虑学生的大脑思考接受能力。小学生的思想具有可塑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成长为素质型学生打好了基础。

五、运用多样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中要同时兼顾,不能抓大放小。比如,建立友好的师生感情。学生钦佩教师,就会对教师所教科目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和学生交朋友,尊重学生,用爱心与他们交流。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愉悦。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活跃了教学气氛,刺激了学习的兴奋点。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取长补短,增加了学习的动力。数学教材中数学的运算论证,比较枯燥乏味,有一些难度,随着新教改的实施,要尽量避免纯数学的论证,要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恰当的表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持正面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师应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再接再厉,补充不足之处,不能对学生挖苦取笑。小学生的心理很敏感,一句话可能造成心灵的阴影。教师教学思想越全面,越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高端酒会策划书下一篇:教师师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