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营养与保健

2024-08-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婴幼儿的营养与保健(精选7篇)

婴幼儿的营养与保健 篇1

1、营养: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2、保育:主要是为幼儿的生存、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供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机能的良好发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

3、教育:

4、生长发育:是一个由量变到质量的增加的过程。包括三个交叉的因素。身高体重的不断增加。各器官组织分化和机能的完善身体发生一定的形态变化

5、内分泌系统: 是机体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相辅相成,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6、生长发育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和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形态指标是体重和身高。

1、营养素 : 是指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生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化学物质。

2、必需氨基酸: 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赖氨酸,苏氨酸等)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3、微量营养素 : 需要量相对较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既是微量营养素。

4、混合喂养: 母乳不足需添喂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时称为混合喂养。

5、营养配餐: 就是按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即达到平衡膳食。

6、膳食制度:将一天的食物总量按一定数量、质量、次数和时间分配到每一餐次的一种制度。

1、婴幼儿饮食安全:

2、食物中毒: 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3、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入被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夏、秋季多见,一般以集体同时发病,亦可散发,引起的细菌大多是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嗜盐菌、肉毒杆菌等。因引起感染的细菌不同,其表现各异。一般症状为腹痛、呕吐、腹泻、发热等。

4、营养性疾病: 是指因摄人营养素过多或过少,或不平衡引起机体营养过剩或营养缺乏以及营养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5、单纯性肥胖: 是不同于由于内分泌障碍或身体其他疾病而引起的继发肥胖。单纯性肥胖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营养过度、运动不足、行为偏差而引起全身脂肪组织过多堆积的一种慢性疾病。

6、饮食偏差: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婴幼儿期是指哪个年龄段(B)

A.0至3岁 B.0至6岁 C.3至6岁 D.0至7岁

2、营养和保育的关系中正确的是(C)

A.营养和保育是同一个概念 B.营养是保育的第一阶段 C.营养和保育是不可分离的 D.保育是营养的一部分

3、下列列出的生长发育中的生理功能指标正确的是(D)

A.身高、体重、头围 B.身高、体重、脉搏 C.血压、脉搏、头围 D.脉搏、血压、肺活量

4、乳牙出齐的时间为(D)。

A.1岁 B.1~1.5岁 C.1. 5~2岁 D.2~2 5岁

5、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发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是(A)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生殖系统 D.运动系统

6、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A)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 C.时常忽快、忽慢 D.时常停止

7、婴幼儿认知发展包括(ABCD)方面。

A.感觉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E.人格

8、儿童在(B)岁开始会逐渐产生羞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更高级、复杂的社会性情感。

A.8个月 B.1岁半左右 C.2岁 D.2岁半

9.筛查性测验包括以下哪些(ABCDE)。

A.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DST)B.图片词汇试验(PPVT)C.绘人试验(Drawing-a-person Test)D.50项智能筛查量表 E.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

1、维生素C缺乏时可导致(B)

A.脚气病 B.坏血病 C.佝偻病 D.夜盲症

2、构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C)

A.钙 B.锌 C.碘 D.铁

3、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生成(D)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4、与人的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的维生素是(A)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5、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是(A)A.蛋白质、脂类与碳水化合物 B.矿物质、脂类与碳水化合物 C.蛋白质、糖类与碳水化合物 D.维生素、脂类与热源

6、下列哪类食物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质?(D)

A.谷类 B.玉米 C.绿豆 D.黄豆

7、幼儿每日需食牛奶或豆浆(A)

A.250-500克 B.200克 C.100-150克 D.100克

8、不属于婴儿添加辅食目的的是(D)A.补充乳类的不足 B.促进生长发育 C.为断奶做准备 D.为早萌乳牙做准备

9、因母乳不足或母亲不能按时给婴儿喂奶,须加喂牛奶或其他乳品,这属于(A)

A.混合喂养 B.人工喂养 C.母乳喂养 D.辅助喂养

1.由吃霉变甘蔗、霉变花生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属于(C)。

A.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 D.细菌性食物中毒

2.由吃河豚、毒蘑菇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属于(A)。

A.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 D.细菌性食物中毒

3、发芽马铃薯中往往产生(A),故食用不当易造成食物中毒。

A.龙葵素 B.氰苷 C.皂素 D.秋水仙碱

4、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主要食品是(A)A.花生、玉米 B.蔬菜、水果 C.肉类及其制品 D.高粱、小麦

5、蔬菜应现烧现吃,放置过久的熟蔬菜会引起(C)。

A.蛋白质分解 B.咸度增加 C.亚硝酸盐增加 D.水分减少

6、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有(D)

A.肥胖症 B.佝偻病 C.多动症 D.哮喘

7、下面疾病不属于营养性疾病的是(C)。

A.营养不良 B.肥胖症 C.痢疾 D.维生素C缺乏

8、佝偻病是因为缺乏(D)。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9、引起幼儿厌食的诱因有(ABCD)。

A.饮食习惯不良 B.强迫进食 C.受到恐吓 D.食品单一 E.运动过量

10、一些食物和多动症有关,主要包括含(ABCDE)。

A.水杨酸盐类的食品 B.富含酪氨酸食品 C.受铅污染的食品 D.食物中加入的调味品 E.高糖食物

三、简答题

1、简述营养和保育的关系。

(1)营养是保育的物质基础(2)保育是营养实现的保障

2、简述保育员应该具有的素质。

答:(1)系统的专业知识;(2)熟练的专业技能;(3)良好的心理品质。

3、简述婴幼儿骨骼的特点。

(1)骨膜比较厚(2)全是红骨髓

(3)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未完成

4、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1)等级评价法;(2)指数评价法;

(3)生长发育监测图法(直观评价);(4)粗略的评价方法;(5)综合评价法。

5、简述婴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1)婴幼儿的感知觉是在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独立行走和摆弄、操作、使用各种物体的动作,对于扩大视野、进一步发展各种感知觉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2)从近距离感觉逐渐转向远距离感觉。儿童出生后,首先发展的是以肤觉、味觉为中心的近距离感觉,随后逐渐发展以视觉、听觉为中心的远距离感觉。

(3)从不分化到逐渐发生分化。婴幼儿常出现联觉现象,这是各种感觉未能分化的表现,随着儿童抑制功能的发展,逐渐达到各种感觉的分化。

(4)各种感觉从单独起作用到相互结合。

6、简述幼儿期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1)自我意识的发展;(2)人际关系的建立;(3)性别行为的发展;(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1、分别简述钙、铁、锌和维生素A、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

答:钙的食物来源:奶和奶制品,小虾皮,连骨头一起吃的鱼虾类,海藻类,豆类。

铁:动物的血,肝脏,瘦肉,鱼贝类,大豆类,绿色蔬菜。

锌:高蛋白的食物含锌较高,尤其是海产品如牡蛎、海鱼、贝类、芝麻、南瓜子。

生素A:动物肝脏,鱼肝油,蛋黄,牛奶,南瓜,胡萝卜,波菜,辣椒,西红柿,芒果,菠萝等。

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动物肝脏,鱼肝油,蛋黄,奶油,海鱼等

2、简述水的生理功能

答:(1)构成机体的基本成分;(2)参与机体物质代谢;(3)调节体温;(4)起润滑作用。

(5)保持着人体一定的血溶量。

3、什么叫做合理营养,其内涵是什么?

答:合理营养指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不仅数量上符合人体的需要,而且各种营养素相互之间保持着适合人体需要的合适比例。也就是说,食物中供给的营养与人体的营养需要保持平衡。

4、人工喂养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营养成分及所产热量应接近人乳;(2)根据婴幼儿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配方奶粉;(3)注意奶具的消毒,配奶时注意卫生。

5、培养婴幼儿饮食习惯的原则是什么?

答:(1)定时性原则;(2)定量性原则;(3)独立性原则;(4)愉悦性原则;(5)整洁性原则。

6、培养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目的与要求是什么?:

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培养婴幼儿饮食习惯的目的是促进营养素的吸收,增强身心健康。

具体要求是:

(1)饮食要定时,每次进食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要防止边吃边玩或边听故事、边看电视。吃饭过慢不能迁就,要及时撤食。

(2)进食要定点,最好在饭桌旁喂食,幼儿可与大人一起在桌上用餐。

(3)饮食要有一定的饱腹量,保证吃好正餐,不随意给零食、糖果。但在正餐间可给1~2次点心。年龄小的给2次点心,2岁以上给1次。

(4)适时训练婴幼儿自己使用杯、勺、碗、筷。1岁左右可以训练幼儿自己拿杯子喝水,1岁半开始训练幼儿自己用匙吃饭,2岁可以独立进食,但成人应予以协助,3岁左右可学会用筷子吃饭。

(5)饭前应做好准备,如收玩具、入厕、洗手、休息片刻,振奋食欲,可避免幼儿感到突然而拒食。

(6)进餐时保持精神愉快,不责骂孩子。

(7)鼓励孩子吃多样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不贪食,少吃零食,保持正餐有旺盛的食欲。(8)家长和老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餐桌上食物的有关知识,既可增长知识又促进幼儿食欲。(9)要保证幼儿有旺盛食欲,必须让他们游戏好、休息好、睡眠好和定时吃饭好。

(10)幼儿模仿性强,家长要以身作则,并以旺盛的食欲影响幼儿吃好正餐,吃饭时要避免大声说笑,以免幼儿呛食。总之,旺盛的食欲是促进消化吸收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合理营养的必要条件。

1、简述食物中毒的种类。

答:食物中毒一般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两大类,其中典型的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三类。2、简述托幼机构食物中毒的处理原则。

答:(1)冷静面对

中毒事故发生时,不宜慌张,立即安排人员照顾患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面对问题。(2)呼叫支援

由园长或保健医生立刻呼叫120支援,同时,报告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呈报上级主管单位(教育局或卫生局)。

(3)将患者送医

若人数过多,则应分散各医院,以免延误就医时间。此外,将患者食过的剩菜剩饭及呕吐物送到医院,以便医院做化学分析用。

(4)给予安抚

幼儿呈现痛苦时,护理人员应握住幼儿手或轻抚幼儿的肩以鼓励安抚他。(5)如实向家长报告情况

由园长、教师或保育员,立刻联系家长,如实报告幼儿发病经过及处理情况。

3、缺铁性贫血的护理与预防要点有哪些?

答:(1)及时观察发现婴幼儿有精神不好,食欲差,经常乏力,面色、口唇、甲床皮肤黏膜苍白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后要积极配合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铁制剂。

(2)多摄入含铁丰富的食品。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辅食,并要根据婴幼儿的消化吸收能力,在膳食中注意补充一些含铁丰富的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物,如猪肝、鸡蛋、海带等;调整膳食计划,膳食中多增加维生素C、瘦肉。

(3)多吃促进铁吸收的物质;在多吃含铁丰富食品的同时,还应多吃一些酸性食物,如山楂片、维生素C等,这样可促进铁的吸收。

(4)合理补充铁强化食品。对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应早防、早治,对早产儿及双胎 2个月开始给予铁剂,正常体重儿4个月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毫克/千克,每周1~2次),对疾病恢复期患儿注意营养素的供给。

(5)多运动,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增加铁的吸收。

4、幼儿腹泻的护理与预防要点有哪些? 答:(1)饮食注意少量多餐,但不必禁食。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选择适合患儿消化能力和符合营养需要的食物。腹泻减轻后,再慢慢恢复平时的饮食。

(2)重视补充液体。

婴幼儿腹泻时不但易脱水,同时还损失电解质,故应重视补充,最合适的液体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可按包装上的说明加入适量白开水即可,分次饮用。

(3)注意清洁卫生。

注意食品、食具的卫生和消毒,保证食品的新鲜,不吃腐败变质、放置过久的食品和不洁净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干净。托幼机构中若发现腹泻病儿,应做好隔离消毒工作,防止腹泻流行。

(4)不要滥用抗菌药物

实际上腹泻大多为病毒所致,或由于饮食不当而引起,对这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内的“好”细菌,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婴幼儿阶段是人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婴幼儿是人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其无助和虚弱性使教育者在给予刺激时应该特别注重刺激的强度和时机,因此“教”被换成了“保”字,保有保护的意思,也就是说,给予刺激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婴幼儿原始本性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发展的可能。因此,对于婴幼儿的成长促进而言,保育更为合适。

2、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任务是使学员掌握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婴幼儿各阶段身心发育的基本知识和营养素的基本构成;熟悉并掌握婴幼儿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喂养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学会各阶段儿童的膳食配制;认识和掌握与喂养不当相关的疾病以及相应的食疗方法和预防方法,以便合理安排婴幼儿的膳食与喂养,为进一步学习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及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意识和能力,使学员能分析和运用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知识,根据实际情况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学前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并使学员在对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基础知识了解的前提下,明确其实践应用方法。

3、为什么要进行婴幼儿营养与保育。(1)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①为婴幼儿建立特殊环境的重要性

在自然界中,对于动植物的幼体而言,在生命之初都是非常脆弱的,虽然有些物种的生长很快,但总的来讲,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还很差。

由于婴幼儿自身的虚弱性,其独立地面对自然和社会环境还有很大困难。设置一个特殊的环境,使婴幼儿避免直接面对外部环境,而在这个为其设置的特殊环境中获得最初成长所需要的安全、营养和护理,加速其生长和发育,不仅是提高婴幼儿生存机会的需要,同时对婴幼儿的心理发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②营养与保育对婴幼儿个体的成长非常重要

在失去了营养与保育的情况下,婴幼儿因其自身的虚弱性和本能的缺乏,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很低。因此营养和保育对婴幼儿个体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2)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需要

①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助于提前发现一些疾病,减少因婴幼儿疾病所带来的困挠。②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助于降低婴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减少家庭悲剧。

③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家庭关系。(3)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婴幼儿期成长发展的质量,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高度。由此,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对国家人才的大量培养、人才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营养与保育有助于增强未来人才的物质基础。②营养与保育有助于形成未来人才良好的人格基础(4)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①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利于形成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能够为婴幼儿实现很好的发展,使每一个婴幼儿都不至于因各种原因造成大的伤害和死亡,从而也就尽可能多地保存了人类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人类今后的发展。

②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利于积累人类的智力资源。

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与保育是人类智力开发的基础,加强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助于提高全人类素质,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保证人类社会长远发展。

4、试观察婴幼儿的语言发展,并结合实际谈谈婴幼儿语言发展的保育。

(1)创设有利于婴幼儿表达的语言环境

首先,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基础,体现了家长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促使孩子有话愿说。其次,要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多练,有计划地带领孩子直接观察、直接接触外界物体。最后,教师或成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说普通话。

(2)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

通过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如听、看、触、摸、尝、闻等等,积累对周围环境的感性经验。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

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家长应关注幼儿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有话愿说。家长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4)经常与家长和同伴对话交流

婴幼儿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和大人不断地进行对话,通过这种对话不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家长的语言可为幼儿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家长要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教师或家长通过反复说某个词汇,帮助婴儿掌握新词汇,扩大词汇量。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5)逐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家长要以身作则,说话做事情要有条理性,为孩子做出榜样,慢慢培养幼儿完整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1、阐述婴儿期几种喂养方式的特点?

答:婴儿喂养方法有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三种方法。应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有下列特点: ⑴营养价值与消化吸收率高; ⑵有增强婴儿免疫力的作用;

⑶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当,容易吸收和利用; ⑷母乳喂养的温度适宜,无外来污染;

⑸产后哺乳可以刺激产生催乳素,具有促进子宫收缩与复原的作用; ⑹母乳喂养可加强母子感情

2、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答:(1)激发婴幼儿良好的食欲

食欲是由食物引起的兴奋,食欲的产生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激发婴幼儿良好的食欲,将是培养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开始。

(2)灵活多样的进餐方式

根据菜谱特点与节日、周末的不同时间以及教育要求的变化,常用的进餐形式有三种:快餐式、冷餐式、聚餐式。

(3)进餐的卫生要求

餐点前自觉洗手、洗脸。进餐中及时用餐巾擦嘴或手上的油。注意桌面和地面的清洁,菜渣、饭粒放在渣盘里,饭后收拾干净桌面,将碗、筷、勺等餐具放入指定的地方。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4)良好的进餐姿势

两脚自然平放在桌下,正确使用餐具:左手扶碗,右手拿筷子或勺子。(5)安静进餐

餐厅应保持安静,进餐前不要过于兴奋。安静进餐,细嚼慢咽,不东张西望,不挑食、不剩余饭菜,不过量进食。

(6)进餐时间

掌握进食时间,每次间隔4小时左右,正餐30—40分钟,点心:15分钟。(7)注意进餐情绪

不要在进餐过程中批评婴幼儿。当孩子发脾气时,不可用食物来满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8)饭前或饭后不宜做强烈的运动

为了保证婴幼儿消化道的正常蠕动、消化液的正常分泌以及良好的食欲,在进餐前、后的半小时内不宜做剧烈的活动,应进行一些安静的活动,如讲故事、念儿歌、手指游戏等,这些活动可使婴幼儿的交感神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平静下来。

1、试述婴幼儿期单纯性肥胖症的预防与护理?

答:(1)合理饮食:提倡平衡膳食,纠正婴幼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2)坚持运动: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安全、有趣味性、能够减少脂肪的运动项目。(3)定期测量体重,及时采取措施。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禁食、药物减肥和手术去脂等均不可取。不能禁食,每日提供的食物应能保证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忌服任何“减肥食品”、“减肥药品”或“减肥饮品”。

2、如何对普通班级中的多动症儿童进行护理?

答:(1)根据发病诱因,注意有针对性地提供食物,补充营养。

(2)给予爱和鼓励。教师和家长需要具有更多的耐心,帮助患儿在生活中体验成功。(3)鼓励患儿自我控制,教给患儿一些自我控制的方法。

(4)改善环境。注意及时整理和清洁幼儿生活的物质环境,营造民主氛围,引导同伴之间理解幼儿的情感和行为问题,一起帮助他们改进。

五、案例分析

答: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的饮食习惯要求:安静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饭后擦嘴,细嚼慢咽,不挑食,偏食,不剩饭菜,就餐时,不发出声音,不乱扔残渣,饭后收拾干净,掌握正确的就餐姿势等。

行为分析:现在的幼儿有祖辈的溺爱,凡事亲力亲为,他们缺乏锻炼的机会。父母们工作忙,教育不当,而且也缺乏科学的营养卫生知识,致使孩子们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吃饭时,好吃的一味往肚里填,不好吃的“拒之门外”;有的不知如何扶碗,拿勺子;有的幼儿挑食、偏食、剩饭、剩菜;有的边吃边玩,浪费饭菜;有的吃饭时不吃,只爱吃零食等。这种种情况造成了孩子们不好的饮食习惯。教育措施:(1)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①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饮食教育观念,家园配合共同纠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

②针对个别幼儿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和家长商讨有关饮食问题,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个别纠正,比如洋洋是个特别聪明、乖巧的孩子,他只爱吃菜,不爱肉,让家长了解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家庭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膳;叶子妈妈每天带很多零食给他吃,他每天总是惦记着零食就不会好好吃饭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沟通,请家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掌握爱和严厉的分寸,满足孩子合理的正当的需求,不要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少吃零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达到幼儿园和家庭协同合作、共同培养的目的。

(2)针对幼儿这些不良习惯,幼儿园制定有效的方法加以引导。

①做好餐前的信息传递及诱导工作。让幼儿听听音乐,放松心情;给幼儿讲有关故事,让幼儿知道吃青菜有力气,长得高,从而教育幼儿愉快吃饭,不挑食。进餐时,讲讲菜品的名称和营养,闻闻香味,激发幼儿食欲。

②为幼儿建立愉快、轻松的进餐环境,以鼓励表扬的口吻激励幼儿进餐,及时以各种方式表扬幼儿。

婴幼儿的营养与保健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6月26日—8月26日期间, 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626名儿童 (男328名、女298名) , 其中6个月~1岁婴儿285名, 1岁~2岁年龄组183名, 2岁~3岁年龄组158名进行调查分析。

1.2资料来源接受系统管理的婴幼儿分别在6, 8, 12, 18, 24, 30个月时接受健康体检;在体检的同时询问家长给婴儿添加辅助食品如蛋黄、米粉、菜泥、果泥、肝泥、肉泥等食品的月龄及添加情况。

1.3方法分别在婴儿6, 8, 18, 30个月采集耳垂血, 应用多项目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进行血常规血液检测, 按照《儿科学》规定的诊断标准[1]: (1) 血常规检测, 6个月~6岁血红蛋白 (Hb) <110 g/L, 排除其他原因贫血后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2) 按程度分类, 测定血红蛋白在90~110 g/L为轻度贫血, 血红蛋白在60~90 g/L为中度贫血、血红蛋白在30~60 g/L为重度贫血, 血红蛋白<30 g/L为极重度贫血。

1.4疗效判断标准 (1) 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恢复正常, Hb达正常值以上者; (2)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接近正常, Hb比治疗前升高10~20 g/L; (3) 有效:临床症状部分好转, Hb较前升高5~10 g/L; (4)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Hb无变化者。

2结果

2012年6月26日—8月26日期间, 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接受系统管理的626名 (男328名、女298名) 年龄6个月~3岁的儿童贫血患病情况见表1~4。

从表1可以看出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以6个月~12个月龄为发病高峰,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由表2可以看出:以轻度贫血为主, 重度、极重度贫血已基本根除。

从表3中可以看出:6个月~1岁时, 纯母乳喂养儿贫血检出率30.36%, 添加辅食后婴儿贫血检出率20.74%, 人工喂养儿贫血检出率19.51%。可见6个月以后仍然纯母乳喂养患病率最高, 提示6个月以后单纯母乳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是必要的。

从表4可以看出缺铁性贫血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越早发现治疗越好。

3讨论

3.1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规律本次调查显示626例小儿中, 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检出率为16.45% (103/626) , 6个月~1岁组检出率22.46% (64/285) , 明显高出1岁~2岁组的13.11% (24/183) 和2岁~3岁组检出率9.49%;由此可见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主要集中在婴幼儿阶段, 而发病高峰年龄为6个月~1岁的小婴儿, 提示6个月~1岁的散居儿童是预防的重点人群。

3.2本次调查显示, 6个月~1岁时, 纯母乳喂养儿贫血检出率30.36%, 添加辅食后婴儿贫血检出率20.74%, 人工喂养儿贫血检出率19.51%。可见6个月以后仍然纯母乳喂养患病率最高, 提示6个月以后单纯母乳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的需要,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是必要的。虽然母乳中含有乳铁蛋白有利于婴儿对铁的吸收, 而且母乳中还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可以使婴儿不易患病, 从而减少体内铁的流失;但是母乳含铁量较小, 每升仅含1.5~2.0 mg, 婴幼儿出生时储备在肝脏的铁剂5个月~6个月也已基本耗竭;加上小儿生长发育快, 从出生到满1岁体重增加约3倍, 是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突增高峰, 体重增加的同时血容量也相应增加约3倍;血液增加的同时, 需要各种造血原料的充分供应。因此, 如果婴儿6个月时未能及时开始添加辅助食品, 特别是富含铁的 (如蛋黄、含铁米粉等) 食物, 造成婴儿体内铁摄入量相对不足, 机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 就容易使婴儿发生贫血。在本次调查中发现, 6个月~1岁组贫血婴儿大多未及时添加辅食, 或喂养不合理, 其与有些家长误认为母乳充足够吃就行了, 而未按时添加辅食有关;另一部分则是食物搭配不合理, 影响铁的摄入和吸收, 大人吃什么就给孩子吃什么, 育儿知识缺乏。由此可见, 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儿童系统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喂养指导和健康育儿知识宣传的重要性, 应该引起重视。0岁~3岁的儿童在家庭中抚养, 每个家庭的文化层次、经济条件及育儿知识不尽相同, 如果不开展科学喂养, 会出现各方面的不足, 致使儿童营养单调, 不能充分满足发育需要, 引起小儿挑食、偏食, 厌食, 从而导致贫血。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 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以纯母乳喂养, 对大于6个月的婴儿应及时添加辅食, 研究发现对大于6个月的婴儿仍然纯母乳喂养, 则发生贫血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因此有必要开展健康教育以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3.3从表2可以看出, 就贫血的程度而言轻度贫血占多数80.6%, 中度贫血19.4%, 但重度、极重度贫血已基本根除。说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但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有待加强管理、完善措施。

3.4从表4可以看出缺铁性贫血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只有加大贫血对小儿危害的宣传力度, 引起家长的重视才能彻底根治。

有研究表明:缺铁导致胃酸分泌减少, 消化脂肪能力减弱, 血液摄氧能力降低, 使机体各组织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 轻微运动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搏加速等不适;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小儿, 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一半, 而成人大脑耗氧量只占全身耗氧量的1/5, 小儿贫血使摄氧能力下降, 脑组织缺氧, 记忆力和注意力都会受到影响, 从而使小儿智力发育受到影响;贫血患儿由于缺氧, 脑细胞代谢异常, 会影响小儿情绪, 如经常发脾气、爱哭、烦躁不安;缺铁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使孩子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患病, 容易生病, 与人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少, 容易引起性格孤僻、自卑, 从而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3.5贫血的治疗本次调查103例贫血患儿, 轻度贫血83例, 治愈80例, 中度贫血20例, 治愈18例, 治愈率分别为96.38%和90%, 提示缺铁性贫血是可防可治的, 越早发现治疗越好。

治疗贫血的患儿, 每天提供元素铁3~6 mg/kg, 两餐之间服用, 每日2~3次, 同时口服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本次调查所有患儿均给予多维铁口服液治疗, 治疗10 d~14 d后复查血红蛋白, 如血红蛋白上升超过20 g/L, 说明铁剂治疗有效, 血红蛋白检测恢复正常后继续巩固治疗6周~8周以增加体内铁的储存, 多维铁口服液治疗观察效果满意, 值得临床推广。

4干预措施

4.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进一步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 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 孕期保健指导, 开展孕妇学校。指导孕期妇女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 每天常规补铁60 mg;加强与产科合作, 适当延迟分娩时脐带结扎时间, 使婴儿获得更多的铁;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 对早产儿、双胎儿早期给予铁剂预防。提倡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儿从生后2周~4周开始补铁, 剂量1~2 mg/ (kg·d) , 人工喂养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纠正小儿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吃零食、挑食、偏食等。

4.2加强县、乡、村妇幼保健三级网的建设, 使两个系统管理扎实开展。切实加强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乡、村级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 提高妇幼保健队伍的素质。健康体检的同时面对面与家长进行沟通, 交流、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促使家长及时、合理给婴儿添加辅助食品。纠正小儿吃零食, 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 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 促进肠道铁的吸收。

科学喂养、平衡膳食, 通过多种形式如宣传册、板报、面对面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教育。原则是6个月内鼓励母乳喂养, 6个月以后及时添加辅食, 特别是含铁丰富的食物;婴幼儿所吃谷物、米粉最好经过铁的强化, 重视换乳期, 避免长时间单纯母乳喂养。

有研究表明[2]:铁的吸收率因食物的种类而异, 植物类食物中铁为铁盐, 吸收率低, 豆类吸收率较高为7%;动物性食品中铁为血红素铁, 吸收率比较高为10%~25%, 如动物的肝脏富含各种营养素, 每100 g猪肝含铁25 mg, 且易被人体吸收, 是预防营养性贫血的首选食品, 猪血及鸡鸭血内含有大量的铁, 且吸收率达12%;牛奶因含钙高影响铁的吸收, 吸收率为10%;蛋黄含有较高的铁, 100 g中含有铁6.5 mg, 但为络合铁, 吸收率仅为2%, 提示蛋黄中的铁吸收不良。蔬菜中含叶酸丰富, 而叶酸的缺乏可引起骨髓内的红细胞发育不成熟, 导致释放到血液内的红细胞存活期短, 因而要提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避免发生营养性贫血。

总之, 贫血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 其中缺铁性贫血最常见, 尤其是0岁~2岁婴幼儿;而营养性贫血又是可防可治的, 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进行矫治, 加强科学喂养, 平衡膳食营养知识的宣传, 提倡婴幼儿科学喂养方法是今后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杨锡强, 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97-405.

玉米的营养与保健作用 篇3

科学检测证实,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几乎与乳制品中所含的钙差不多。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能转化为维生素A1它具有防癌作用;其所含的植物纤维素能加速致癌物质和其他毒物的排出;玉米含有的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对抗眼睛老化,刺激大脑细胞,增强记忆力。

美国科研人员在研究中还发现,经常食用玉米皮和玉米油对降低人体胆固醇十分有益。

在磨得很粗的玉米面中含有大量白胺酸和麸胱甘肽,能抑制抗癌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还能抑制肿瘤生长。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胱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

饮食营养与养生保健的方法 篇4

吃得好≠营养好。有些人认为有鱼有肉就是营养好。这种想法来源于食物匮乏时代,总是忍饥挨饿,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大鱼大肉,满足口腹之欲。现在市场上食品种类丰富,如果长期吃大鱼大肉,容易导致能量过高,造成营养失衡,增大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风险。建议人们要按照平衡膳食原则,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适量吃鱼、禽、蛋和瘦肉等。

价格高≠营养高。不少人以为,越贵的食物营养价值越高,尤其是给老人和孩子选购食物时,更不吝啬花钱。其实,食物的营养并不与价格成正比,比如市面上有土鸡蛋、五谷柴鸡蛋、宝宝蛋等“高价蛋”。但并没有研究表明,它们的营养比普通鸡蛋高。同样的道理,普通的水果并不比高价进口的营养价值低。

越新鲜≠越安全。从食物安全的角度来讲,有些食物越新鲜反而越不安全,如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易引起食用者中毒,因此,选择干制的黄花菜会比较安全。又比如新鲜泡菜在腌制后的1~3天内,亚硝酸盐浓度最高,有致癌性,应该避免食用这个时期的泡菜。

婴幼儿的营养与保健 篇5

(海南医学院)

作者:陈xx指导老师:闫xx

摘要:红枣属于药食同源食物,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极强的医疗保健功能。本文就红枣所含的的营养成分及其主要的医疗保健功效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红枣;营养成分;保健功能。

红枣,又名大枣、是鼠李科枣属植物枣树的果实[1]。据史料记载,红枣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优特产树种。经考古学家从新郑斐李岗文化遗址中发现枣核化石,证明枣在中国已有8000多年历史,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红枣属于药食同源食物,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脂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PP及生物碱、黄酮类物质,还含有钙、铁、硒、锰等36 种微量元素和十几种氨基酸 [2]。在护肤美容、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作为药用,早在《本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齐民药术》、《百华子本草》等书中就有记载,红枣味甘性温,入心、脾、胃,久食有补气养血、安神、益脾胃、通九窍、和百药、润肤养颜、强志延年、养生保健等功效[3]。

1红枣的营养成分

1.1 一般营养成分

红枣的营养成分丰富而全面,深受人们的喜爱,据研究分析,红枣(干枣)含水量25~30g/100g、糖50.3~86.9g/100g(以还原糖

为主)、蛋白质2.92~4.0g/100g、脂肪0.2~0.96g/100g、粗纤维

1.6 ~3.1mg/100g、钾0.61~1.05g/100g、磷 55mg/100、钙 1mg/100、铁 1.6mg/100g、胡萝卜素0.4 mg/100 g、核黄素0.15 mg/100 g、尼克酸1.2 mg/100 g、无机酸1.4mg/100 g、硫胺素0.66 mg/100 g、维生素B1 10.05mg/100 g、维生素B2 20.15 mg/100 g。红枣鲜果中维生

素C 含量尤其突出,100 g 鲜枣中维生素C 高达500mg~800 mg,是苹果、桃子的70~80 倍,比柑橘高7~10 倍,维生素PP也高达330 mg/100 g 以上[4-6]。在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红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因此,大红就有了“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此外,枣果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7],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赖氨酸、缬氨酸, 以及儿童体内必需又不能合成的组氨酸。

1.2 特殊营养价值

1.2.1 黄酮类化合物

红枣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物质是芦丁,据测定,红枣中芦丁含量高达3385 mg/100 g。在食品工业中常用作抗氧化剂和食用黄色素,在医药上芦丁能降低血管的脆性,及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用于防治老年高血压、脑溢血,及败血症、冠心病、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的辅助治疗[8]。此外,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还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抗菌、抗病毒活性、抗衰老、抗癌、护肝、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1.2.2 环磷酸腺苷

环磷酸腺苷是细胞内参与调节物质代谢和生物学功能的在机体

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活性物质,被称为生命信息传递的“第二信使”,在体内具有增强免疫、改善肝功能、促进心肌细胞的存活,增强心肌细胞的抗损伤、抗缺氧缺血、改善心功能、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冠心病、心肌梗塞等。据报道,红枣成熟果肉中环磷酸腺苷含量高达300 nmol/g~500 nmol/g,是已测植物中含量最高的。

1.2.3 三萜类物质

国外学者分析出红枣中的一组三萜类化合物抗癌有效成分,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也能防止癌细胞转移、扩散,具有较广泛的药理活性,是红枣中的特殊营养物质[9],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保肝护肝等作用。

1.2.4 多糖

红枣多糖是多种水溶性多糖的中性多糖(JDP-N)和酸性多糖

(JDP-A)两种。红枣多糖是红枣中重要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可作为免疫促进剂。能控制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与衰老,研究表明红枣多糖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止血、增强免疫等功效,还具有抗衰老、抗癌、抗艾滋病等生理活性功能。2 医疗保健功能

2.1 补气养血

中国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到,红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红枣营养成分丰富,现代药理研究现,红枣能使血

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对贫血、腹泻、躁郁症、倦怠无力、哭泣不安、心神不宁、心悸失眠者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2.2滋补壮阳

红枣不仅是一种水果,而且是很好的滋补食物,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壮阳的作用。红枣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疲劳作用,可提高人体的忍耐力。此外,红枣富含的环磷酸腺苷,这一物质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为心肌提供营养,还能改善阴茎供血,增加勃起的硬度。《名医别录》中就明确指出,红枣能“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吃些红枣明显能提高性欲。

2.3 护肤美容

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又称“活性维生素C丸”,能促进肾上腺素分泌荷尔蒙激素与皮肤结合,既增加皮肤抵抗力和弹性,又防止皮肤血管出血、脸面雀斑、痤疮、口疮、唇炎等病患。还可以使皮肤黑色素合成降低,促进胶原物的形成,使皮肤洁白细嫩,富有弹性,从而起到护肤美容的功效[5]。

2.4抗衰老抗氧化

研究表明,红枣多糖可明显减轻衰老模型小鼠免疫器官的萎缩及大脑的老化,表明红枣多糖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另外,红枣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机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血浆(二氨基二苯甲烷,MDA)含量,说明红枣提取物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增强

抗脂质过氧化作用[3-5]。

2.5 抗癌抗突变

红枣含多种三苷类化合物,其中烨木酸、山植酸均发现有抗癌活性,对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枣富含的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癌活性和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能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调节细胞的生长和衰老。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和二磷酸腺苷,也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功能。红枣中的环磷酸腺苷的含量丰富而稳定,研究表明环磷酸腺苷是调控细胞增殖分化的生理物质,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长,对于防癌抗癌和维持人体脏腑功能都有一定效果。

2.6 防止心血管疾病

红枣含有的丰富维生素,具有维持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防治脑溢血及毛细血管出血的作用,而且还是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红枣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红枣中的环磷酸腺苷具有增强心肌收缩、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营养、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红枣中含有尼克酸还能扩张血管和降低胆固醇含量,因此对心绞疼、高胆固醇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10]。

2.7 抑菌和护肝

据报道,红枣中的小檗碱可抑制多种细菌而具有抗菌作用[5]。红枣黄酮类物质可抑制小鼠体内氧自由基的生成,降低SOD 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实验证实,对四氯

化碳肝损伤的家兔,每日喂给大枣煎剂共1周,结果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表明红枣有保护肝脏的功效。

2.8 抗过敏抗变态

临床研究发现,红枣中含有大量环磷酸腺苷(cAMP),具有抗过敏作用。此外,红枣中的乙基-D-呋喃葡萄糖苷衍生物对S-羟色胺和组织胺有对抗作用,因而也具抗过敏作用[11]。红枣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食用红枣可使白细胞内的环磷酸腺苷

(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比值增高,提高抗过敏性,抑制白三烯释放,起到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3, 5]。

2.9 增强免疫及抗疲劳

红枣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较强的补养作用。研究表明,红枣能显著提高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环磷酰胺所致的白细胞、血小板含量减少均有增加和恢复作用,且红枣多糖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所以红枣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还有抗疲劳作用,能增强人的耐力。

2.9 补充营养物质

枣中富含钙和铁,它们对防治骨质疏松产贫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经常会骨质疏松,处在生长发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发生贫血,大枣对他们会有十分理想的食疗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药物不能比拟的。

参考文献:

[1] 曲泽洲,王永惠.中国果树志;枣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2] 张雅利, 郭辉.红枣补血作用的物质基础探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2): 46-47.[3] 杨永祥,陈锦屏,吴曼.红枣营养保健价值及其加工利用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09(1):56-57

[4] 雷昌贵,陈锦屏,卢大新.红枣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能[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3):55-57.[5] 王爱蓉.红枣的营养与药用价值[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23):143-144.[6] 孙灵霞,张秋会,陈锦屏.红枣的营养保健作用及其综合利用[J].农产品加工,2008(4):55-57.[7] 饶国华.酸性红枣松仁复合蛋白饮料加工工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9

[8] 樊君,吕磊,尚红伟.大枣的研究与开发进展[J].食品科学,2003,24(4):161-163.[9] 张文杰,陈锦屏,马娟峰,等.红枣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08(10):48-50.[10]王志文.天天吃红枣防病抗衰老[J].中国野生植物,1991,7(5):24-25

中国饮食文化与营养保健论文 篇6

中国饮食文化与营养保健这门选修课,不仅给我们普及了之前没被重视的一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象征、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典故,还给我们介绍了中国各地的代表美食和它们的制作工艺以及各类营养物质的存在、构成和我们该如何利用它们去养生。

在这门选修课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出自中国的茶文化了。茶文化意思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查到、茶徳、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地为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汉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汉族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等。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经有四五千年历史了,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三个级别,即以西南、江南地区为代表的一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为代表的二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的三级茶区。同时,茶也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合中国汉文化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汉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礼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中国的一些生活中的习惯与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类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茶文化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中国不仅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而且,在中国不同点民族,不同的地区,至今仍有着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

汉族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人来访,可以征求其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之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子中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饮茶时也可适当加一些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的功效。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茶叶的对外传播史。805年,唐代时,日本和尚最澄大师及806年空海大师,留学中国研究佛学,归国后,将中国茶叶蒸青绿茶的制茶技术传入日本。1811年,荣西和尚留学回归日本,将锅炒茶制法传入日本。1828至1833年,茶叶产制技术传入印尼。荷属某家公司派茶师杰哥逊前后六次来中国学习研究,每次均带回茶种、制茶技术工人及器具。1833年,沙俄来访中国采购茶籽与茶苗,1848年开始采摘,依照中国茶叶制作方法开始生产。1834年,印度成立植茶研究发展委员会,即派秘书哥登来中国学习茶叶产制技术。购买茶籽及茶苗,并寻找、招收四川省雅州及福建省武夷山等地茶师及工人,到大吉岭等地发展茶业。1835年,宇治山本氏,传回中国覆盖茶园“玉露茶”的制法。1836年,哥登氏带回中国茶工,在阿萨姆勃鲁茶厂中,按照中国红茶制法,试制成功,日后发展成今天的阿萨姆红茶。1866年,斯里兰卡正式制茶始于特罗氏。学习中国武夷岩茶制法,试制成功。至1873年后才仿效印度的机械制法。1877至1887年,南非及东非洲茶叶的发展,已由中国输入茶叶生产技术。1893年,中国茶工、汉家刘氏茶坊29代传人,将中国的种茶技术传到俄罗斯和格鲁吉亚。1900年刘茶在巴黎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1898年,日本开始仿制中国红茶、绿砖茶。1926年,日本仿效中国珠茶制法。日本最普遍的煎茶,是仿自中国浙江龙井。194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茶业者等退出印度、锡兰的茶叶经营,将技术与资本等,转移投资于肯尼亚等新茶区的开阔,才大量生产红茶。

茶是一种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长品易健康、长寿、茶品顺为最佳、还可作药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华,顺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里有茶顺为茗品。我们通常饮用的茶是茶叶泡的。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别名茶、槚,茗,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茶叶同样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茶叶饮品-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中国六大茶系是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

在生长环境方面,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温差小、日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这样的气候条件适宜各种类型的茶树生长,尤其适合大叶种茶树生长。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较多,夏秋雨多雾大,日照较少利于茶树越冬和养分积累,利于夏秋茶的品质。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山地红壤或山地黄壤、棕色森林土,这些土壤发育程度较深,结构良好,适合茶树生长。

在营养保健方面,茶叶的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它可以少睡、安神、明目、清头目、止渴生津、清热、消暑、解毒、消食、醒酒、去减肥、下气、利水、通便、治痢、去痰、祛风解表、坚齿、治心痛、疗疮治瘘、疗饥、益气力、延年益寿、杀菌治脚气、抗癌、预防疾病的作用。

饮食营养与牙齿保健(下) 篇7

龋齿即俗称的“蛀牙”、“虫牙”。它并非真由虫引起,它的发生有多种因素,但与营养也有密切关系。在牙齿发育期,如果发生维生素A、D,C、B族或钙、磷,蛋白质的缺乏,不但易导致釉质发育不全,而且这些发育不良处又成为最易患龋的地方。实验证明,胎儿及新生儿的营养中如缺乏蛋白质,会使龋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另一方面,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过多也易患龋齿。碳水化合物(即糖类)饮食过多,易粘于牙齿表面,使细菌获得很好的生长繁殖的条件,形成牙菌斑。因此,有人把钙和蛋白质缺乏而碳水化合物相对过剩的食物,称为致龋性食物。由此可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以及限制进食精制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如糖果、糕饼,细点等),对防龋有很大作用。在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有八种为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必需由食物中补充的,通称为必需氨基酸,这些必需氨基酸尤其需要注意补足。近来有些食品厂已生产出加入必需氨基酸的食品应市,如加入赖氨酸的面包等,据说,不仅对整个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对牙齿发育也大有补益。

龋病的发生还与食物的精制程度有关。临床上发现,喜吃精细食品而又拣嘴偏食的儿童中龋病相当严重。我国各地及各民族患龋率很不一致,这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昌都藏族的患龋率很低,与各大城市的调查结果相差悬殊。这可能与藏族食用较多的自然食品有关。藏族不少地方还保留着将牛羊肉风干生吃的习惯。自然食品需充分咀嚼,唾液分泌较多,加之粗糙食品的机械摩擦作用较强,使牙垢和菌斑不易形成,对牙齿及咀嚼系统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自然食品中的营养要素很少被损失,因此,从牙齿的健康考虑,老是吃制作得太精细的食品只会弊多利少。

微量元素与龋齿

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小于机体总重量的0.01%的矿物质。目前已被确认为人体生理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14种物质;铁、碘、锕、锌、锰,钻、钼、硒,铬、镍、锡、硅、氟、钒。微量元素与龋齿的关系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里着重谈谈氟对牙齿的重要作用。牙齿中氟化物的含量较身体其它组织高得多。由于人类的生活饮水及食品中氟化物的含量不同,牙齿内氟化物的含量差别也较大,而这种差异与龋齿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饮水含氟量高的地区,儿童口腔中的产酸细菌明显少于含氟量低的地区,氟还能增强釉质的抗酸性能,这两方面都说明氟有防龋作用,因此很早就有人主张用氟化物来防龋。目前世界上广泛应用了饮水中加氟的方法,现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亿六千万人饮用人工加氟水以保护牙齿,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向各会员国作了推荐。我国广州市从1965年开始在自来水中加氟,据调查已取得明显效果,龋齿数减少近一半。但饮水中氟的含量要严格控制,因氟含量过高也不好,又会出现牙变色或釉质缺损,称之为氟斑釉症。饮水中氟含量一般以0.7~1毫克/升为防龋的合适剂量,如掌握不准,会导致氟斑釉症的流行,因此学者们对饮水加氟的问题尚有争议。我国在广州试点已取得了不少经验,只要加强管理,准确投氟,斑釉流行是可以防止的。

上一篇:分别下一篇:房产软件操作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