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管理企业

2025-0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融资产管理企业(通用8篇)

金融资产管理企业 篇1

摘要:

金融行业构成了国民经济的血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大程度上依赖着金融。当金融行业发生了不良状况,出现了恶循环,也就是所谓的金融危机,我们又该如何整顿金融,金融企业又该如何对付风险。金融行业此时必须勇敢站出来,必须更加强调社会责任。应更加注重风险体系的完善,风险管理技术的及时更新,监管系统的不断完善,金融行业风险管理策略方法的创新改革,从而不断提升管理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金融企业;金融危机;风险管理;创新改革

9月15日爆发的金融危机并引发全球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一般会造成黄金、主要国际支付货币的大幅度贬值,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内各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甚至出现经济负增长,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许多企业大幅度裁员甚至倒闭,从而导致失业率见长,更多的人失去工作。社会经济萧条,人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社会动荡或者国家政治动荡就会随之悄然而知。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金融危机影响最直接的是出口。就出口国家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最为明显。中国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金融危机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球每年GDP的7倍,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影响已显然易见,世纪经济下滑已不可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于每个人的影响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金融危机使人民越来越失去安全感。人民开始怀疑国家的路线、政府的决策能力,以及国家和政府对付危机的能力。金融危机影响国家的通过膨胀,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企业倒闭,人们失去了自食其力的依靠,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对于人们的心理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下金融企业管理方法改进。

针对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内部环境的混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不稳定性,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及能力,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信息沟通体系等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再之,风险管理目标还不明确,有些企业只注重目前业务风险,而忽略长期战略风险管理。良好的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技术需要实时创新和进步。所以根据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

1、实现金融经济管理的观念及时更新。

一个企业的观念就是一个企业的思想,思想对了,方向对了,当然发展就会朝着前进的方向。所以更新观念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高管层的观念。高层的管理理念对于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有效、全局性的管理理念是金融企业在制定经济管理目标和管理方针是必不可少的经济管理对于现代金融企业管理工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工作影响面大、涉及面广泛,所以要切实更新管理观念,实践新型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2、控制金融企业内部环境。

控制金融企业内部环境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良好的金融行业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环境一般需要做好金融企业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金融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金融企业经营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具体的可以从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建立金融企业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形成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其次塑造风险管理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将风险管理理念传递给每一个交易人员,内化成业者素养呵呵观工作习惯,进一步形成敏感的感知风险能力。最后切实加强风险管理机构监督。

3、创新金融企业的经营策略。

金融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创新其经营策略,在保证企业盈利或者不亏损的前提下,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金融企业必须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满足金融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生存的的组织结构、营销观念和管理方式,保证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依然能够存活,通过改变企业的经营策略,实现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的软着陆,让企业平稳健康度过金融问卷。金融企业通过改变经营理念,增加金融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理念。

4、注重“协同”效应,提高金融企业资源的掌控能力。

在目前全球一体化的超流下,金融企业不能像以前那样封闭、孤军奋战的状态,更多的是产业群,价值链的集体参与竞争,共同发展。“协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部之间协同,二是内部自身协同,三是内部、外部高度协同。只有这三个方面全部协同良好,充分发挥企业的各种资源优势,才能有效保证金融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

5、金融企业勇担责任。

金融企业是流淌在国民经济躯体中血液。在金融危机这个大魔头面前,金融企业不能逃避,也不能退后,唯一的路子就是勇担责任,积极应对。因为金融企业不像其他一般企业,它不仅要维持就业稳定的同时,更要推动经济平稳增长。通过风险管理和优质产品设计,降低经济的波动幅度。从而有效地抵御风险,降低金融危机给社会、企业、大众带来的危害。

6、注重金融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当然良好的、先进的、积极的企业文化必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员工一视同仁,加强人本管理,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让员工自尊心得到满足,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再之,金融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应该高要求、严标准管理自己的员工,让良好的行为形成一种习惯。最后,需要激励员工的团队精神,员工要和企业心在一起,员工和员工之间更要凝结成一股绳。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企业破产倒闭,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而金融企业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在经济危机下,金融企业如何通过改善自己的管理,减少金融危机的冲击,这是金融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和金融之后企业重整旗鼓的关键,这也是金融管理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黄彦平,孙正平。化解金融风险的几点建议[J]。山西财税,(11):22—23。

[2] 李慧。强化新形势下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J]。上海会计,1995(2):35—37。

[3] 王秀芳,王秀萍。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J]。甘肃科技纵横,,(2):58。

[4] 刘军,李常洪,曹利军。金融企业风险统计预警系统研究[J]。统计研究,,(4):86—91。

金融资产管理企业 篇2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一般地说, 金融衍生品是一份双边合约或支付交换协议, 它们的价值是从基础资产或某种作为基础的利率或指数上衍生出来的。衍生金融工具一般具有如下特点。衍生性。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以一个或几个基本金融工具作为标的。契约性和未来性。衍生金融工具是面向未来的代表权利义务关系的合约。杠杆性。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净投资很少 (甚至为零) , 一般采用保证金交易的方式, 结算时一般采用净值交割。衍生金融工具以小搏大的特性助使其迅猛发展。风险转移性和投机性。衍生品交易能够将风险在交易者之间进行转移, 从而使得部分企业获得高额利润, 而另一部分企业巨额亏损, 这也是其吸引无数企业进行衍生品投资的主要原因。创新性。衍生金融工具处于不断地发展创新之中, 并且越来越复杂。衍生性和杠杆性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大, 不确定性大, 风险性高;风险转移性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保值和投机套利共存, 交易者既可以通过衍生交易对冲已有头寸来进行套期保值, 也可以承担风险进行投机, 以期获取高额利润;创新性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会不断地更新, 而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准则往往不能及时更新, 因而加大了衍生工具的监管难度。

二、衍生金融工具监督管理现状

1、我国关于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逐渐完善

衍生产品交易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 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发布一直处于摸索状态。1998年6月, 国家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 仅对商品期货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和会计报表方面做出了一些简要规定。而2001年出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衍生金融工具的计价方法未做统一规定, 也未列举可选的计价方法, 使得金融企业在衍生金融工具的反映和披露上缺乏统一标准和尺度。企业衍生业务在净额结算以前仅需表外披露而不需表内确认, 这就使衍生产品形成的财务风险游离于会计报表之外。衍生金融工具从交易到交割期间, 其价值会直接受利率、汇率等因素变动的影响, 存在较大的波动, 持有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表外披露一是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误导信息使用者, 不利于外部监督;二是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 容易使得企业葬身于个别员工的错误操作或贪婪的投资。

2005年8月财政部发布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 (试行) 》 (以下简称《暂行规定》) , 该规定于2006年1月1日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 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方面率先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财政部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相关内容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 于2006年2月又颁布了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 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 形成一个整体。

《暂行规定》和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突破了传统会计理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束缚, 弥补了我国在金融工具会计领域的空白。《暂行规定》以及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克服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未对衍生金融工具计价方法做出统一规定的弊端, 要求商业银行在表内确认衍生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从而有利于控制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 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企业管理层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内部控制需加强

新准则的实施更高地依赖于管理层的判断, 特别是公允价值的引入, 需要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凭借敏锐的风险意识和职业判断进行分析, 以识别其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比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规定, 对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对所进行的衍生金融业务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对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如果管理人员责任心和风险意识不强, 则很有可能会给业务人员提供利润操作的空间, 将企业置于面临灾难性后果的风险之中。

通过大多因金融衍生品投机失败的例子来看, 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是导致衍生品投资风险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然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有效实施主要依赖于管理层的支持, 倘若管理层自身为了自己利益或某种欲望的满足而无视公司章程, 使得内部控制规范章程形同虚设, 员工在这种环境中也就更容易加大衍生品的投机。当然, 管理层及财务人员本身的阅历、风险意识、专业素养和技能的不同, 对同一会计事项进行职业判断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从而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变数, 这也给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造成一定压力。

三、金融衍生工具的管理措施

1、加强企业外部监督

2009 (第七届) 中国并购年会上, 中国光大 (集团) 总公司董事长唐双宁表示,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金融衍生品的内涵定义、外延划分、数量统计、风险分类等问题的重新审视。基本衍生产品是规则的、可计算的, 而高危性衍生产品是不规则、不透明、难于计算的, 主要靠所谓的“模型”说话。因此, 应考虑对金融衍生品进行分类监管。按照金融衍生品远离基础产品的程度, 大体可以分为五个类别。第一类是利率掉期、外汇掉期等有真实交易背景的衍生品;第二类是期权、期货等具有套期保值和投机功能的基本衍生品;第三类是信用违约掉期、结构性产品等多种市场因子模型化后的高级衍生品;第四类是担保债务凭证 (CDO) 等资产证券化产品和对冲基金设计的缺乏真实交易背景、为交易而交易的衍生品, 这类金融衍生品名义交易金额可以无限大, 杠杆效果十分明显;第五类是杠杆倍数畸高、赌博倾向明显的高危性且复杂程度很高的衍生品, 如累计期权合约, 其风险已超出现阶段的监管能力。

对于第一类金融衍生品可视为“正常”类, 监管部门通过数据统计和信息汇总, 掌握情况即可;第二类可视为“关注”类, 若在交易所交易, 则用保证金制度和交易流程予以规范, 若在场外交易, 则需要监管部门通过统计报表汇总相关表外科目, 并且要求金融机构逐日盯市计算市场风险敞口;第三类可视为“高度关注”类, 监管部门应要求金融机构能够对有关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进行合并管理, 并分类报送数据, 对不同目的的交易设置不同的账户, 账户间应设置“防火墙”, 定期向监管部门提交风险报告;第四类可视为“限制”类, 监管部门必须采取例外监管方式, 设置杠杆倍数的最高限值, 并把净值交割限定在合格投资者范围之内;第五类可视为“禁止”类, 待今后对这种衍生品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更有效的监管手段后方可运行。

外部监督主要靠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相关部门的严格管制, 特别是对国有大型企业的监管, 需要国资委的严格管制。目前, 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获得投机收益, 不惜赌注巨额资金在复杂的衍生产品上, 而这些复杂的衍生产品都是西方投行的作品, 在自己国家被禁止销售, 而兜售给我国监管不严而又贪婪的国有企业, 最终致使投机失败, 国家资产损失严重。所以, 对国有企业的投机行为严加控制, 严格套期产品的审批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从历史经验来看, 大多数的公司破产是由于内部控制缺失导致的。无论是英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巴林银行宣布倒闭, 还是2004年的中航油事发、2005年的国储铜事件, 我们在探寻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时发现,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企业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企业积累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从总体上使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各业务环节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体系, 这无疑会促使企业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 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减少风险操作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而要形成统一完整的系统, 必须明确内部控制定义及基本框架, 在此框架上补充完善, 才能形成具有针对性的适合企业自身管理需求的内部控制方法。CO SO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的内部控制文件《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是内部控制理论的纲领性文件, 对企业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启示作用。

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职员共同作用, 为实现经营效果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对适用的法律、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既然是一种过程, 就不能制定完之后就搁置一边, 而重在对其的实施, 内部控制需要确保组织的最高层参与到整个机构的运作中, 以实现组织目标。当然, 针对于衍生工具的内部控制还和普通意义上的内控不同, 其侧重于衍生工具的投机风险识别与控制, 任何一个企业利用衍生工具规避风险是可取的, 但若不惜赌注而导致企业巨额亏损, 是需要公司做好内部控制的。

四、结束语

金融市场的动荡, 使得各行各业面临着经营风险, 特别是从事与原油相关的行业 (比如石油公司、航空公司等) , 为了降低风险, 增值保值, 往往会利用衍生工具以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然而, 目前复杂金融衍生品的产生, 使得很多企业由最初的套期保值目的转变为投机获利, 而投机的高风险性使得无数企业葬身火海。针对目前的状况, 国家相关部门在加强企业监督的同时, 各企业为了不步中航油之类的后尘, 应该加强内部控制, 在制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着重落实对其的实施, 以求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金融衍生工具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 帮助企业规避国际市场中的价格、利率或汇率风险, 但同时, 它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由于目前的会计处理及财务报表和信息披露规则不适合衍生产品, 使得对金融产品的会计处理与披露以及对其监督与估价和风险预测都变得比较困难。国家在加强企业外部监督的同时, 企业应该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在衍生品的内部控制方面找到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方法, 以达到企业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钟亚兰、刘毅:浅谈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2) .

[2]张群:谈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会计问题[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3 (2) .

[3]王海波: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3) .

[4]周俐:中国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特征分析[J].中国商界 (下半月) , 2009 (6) .

[5]张春艳、袁立梅:浅谈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内部控制[J].消费导刊, 2008 (22) .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

一、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与金融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金融行业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企业内部的金融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做好企业内部的金融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需要对企业的金融管理活动进行正确的价值定位,以便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活力。本文就企业金融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讨论。

二、企业中金融管理活动的作用分析

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企业利润的表现形式。企业运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金融运作的过程。企业的金融活动是贯穿于企业运行的方方面面的一种活动。首先,在企业的资金筹集阶段,需要一定的金融措施来筹集发展的资金。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等形式来进行资金的筹集,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大量的金融管理的内容。其次,企业在市场上保有一定的地位后,要想做大做强,扩大再生产,也需要拉拢资本对其进行一定的投资。再次,企业是构成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企业在自身的运营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的金融管理活动。最后,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运营状况。如果出现经营不善、产品滞销、停产等活动,则会很大程度上考验企业的金融运作能力。进行危机情况下的资金管理,无疑也是企业金融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按照国家要求的程序参与企业保险,是缓解这种金融困局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三、提高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的措施

(一)提高金融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企业金融管理活动是企业内部管理以及外部运作的重要的管理环节,因此必须要重视企业金融管理活动的队伍的建设,切实的加强企业金融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为了提高金融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我们可以为企业的金融管理部门制定一定的责任规范,明确不同岗位上的金融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金融管理人员的管理过程需要进行一定的细化分工,只有明确每一个人的业务规范,才能更好的明确管理责任,细化业务范围,从而才能更好的提升金融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企业在吸收人才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的引进,让这些高水平的金融管理人才担任管理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金融管理活动的综合水平,提高金融管理活动的业务标准,从而更好的提高相关人员的金融业务水平。

(二)在企业内部建设独立的金融管理监督部门。为了使企业内部的金融管理活动更加具有效率,我们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独立的金融管理部门的建设。金融管理部门除了专门负责企业的金融活动的管理外,还应该行使一定的监督权限。企业内部的金融管理需要有一定的管理方法,如果管理方法不善,可能会造成企业的损失。而企业内部的金融管理监督部门就应该担负起这方面的监督责任。对于企业对外的贷款,应该由金融管理部门进行专门的回收,以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企业的金融管理部门还应该研究金融市场的具体形势,对企业的负债情况和金融情况进行统一的规划,对企业的资金流向进行一定的跟踪考察。只有切实的行使企业金融管理机构的责任,才能更好的使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金融的信息化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潜在的金融风险,而金融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危害。因而,我们应建设起信息化的企业金融管理模式。提高企业金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可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金融风险,提高企业的金融管理效率。为使企业的金融管理更加的信息化,我们首先应该加大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力度。通过引进信息化人才和加强金融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的金融管理的信息化网络。企业的金融管理部门在信息化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加强与企业的其他部门的联系,从而有利于企业管理活动的统一运作。

结语:企业的金融管理活动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具体的应用价值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言而喻的。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的金融管理活动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经营过程中金融管理的重要意义,使自身的经营生产有着更为强有力的后续保障。

参考文献:

金融企业抵债资产的税收处理 篇4

抵债资产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行使债权或担保物权而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由于抵债资产形式多样,涉及环节繁多,处理以物抵债资产的涉税问题也较为复杂。现按抵债资产的取得、持有、处置环节所涉及税收处理分析如下:

一、抵债资产取得税收处理

以物抵债是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以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作价抵偿金融企业债权的行为。在此环节涉及的税收主要有:

1.营业税。以物抵债是以收回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的方式收回债权,也包含未缴纳营业税的利息收入。金融企业收回抵债资产包含的未税利息收入应在收回抵债资产时确认,计算缴纳营业税。在抵债协议或法院裁决书中一般有明确抵债金额和利息划分;如无明确此项时,按照税法原则,需以抵债资产公允价值作为抵债金额。在抵债环节营业税处理分为以下3种情况:

(1)抵债资产金额和抵债本金与利息金额均确定时,按抵债的利息部分计入利息收入。抵债的已税利息收入因在计提时已缴纳营业税,因此在抵债收回时是应收利息款收回,不缴纳营业税;抵债的未税利息收入则应在抵债收回时计入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

(2)抵债资产金额确定,但抵债金额未能明确抵债的本金与利息金额,按照常规金融企业先冲本金。大于本金小于等于利息部分需区分已税利息和未税利息,计算应纳营业税。

(3)抵债资产金额不确定,当抵债资产公允价值小于等于金融企业应收本金与利息之和时,按(2)的原则处理。

抵债资产取得环节,特别在通过司法程序获得抵债资产时,债务方往往不配合,或债务人已关闭破产,在此环节应由债务人缴纳的抵债资产营业税等相关税金,往往由金融企业代缴。需要注意的是,抵债资产欠缴的税费应在确定抵债金额时予以扣除。另外因抵债资产价值一般不会超过金融企业债权之和,对此情况不予考虑。

2.所得税。(1)抵债资产折价金额高于债权金额。《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保险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0]906号)规定:金融保险企业收回的以物抵债非货币财产,经评估后的折价金额若高于债权的金额,凡退还给原债务人的部分,不作为应税收入;不退还给原债务人的部分,应计入应税收入,按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2)抵债资产折价金额低于债权金额。《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号)规定:金融企业对依法取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账后,扣除抵债资产接收费用,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可以作为呆账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3.契税。金融机构获得土地、房屋等抵债资产的所有权时,应缴纳契税,税率为成交价格的3%~5%.4.印花税。根据税法规定,因借款方无力偿还借款而将抵押财产转移给贷款方,应就双方书立的产权转移书据,按产权转移书据计税贴花,就所载金额缴纳万分之五的印花税。

二、抵债资产持有环节税收处理

大多数抵债资产取得后不能立即变现,会持有一定的时间。同时为提高抵债资产的持有效率,债权人会在处置抵债资产前将其出租或自用。抵债资产持有环节涉及税收处理如下:

1.营业税。抵债资产包括房产、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商品物资等实物资产。在未出售前,具备条件的这些抵债资产可以用于出租,按租赁业计征营业税。

2.所得税。抵债资产持有环节的收益应按规定计入所得税应税收入。抵债资产提取的折旧费用和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可以在税前扣除。《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规定:债权人(企业)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其计税成本,据以计算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或者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等。因此金融企业在计算所得税扣除项目时,不要遗漏抵债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等。

3.印花税。将抵债资产出租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中列举的租赁合同缴纳印花税。

4.房产税。金融企业通过抵债方式获得了抵债房地产的所有权,应按规定缴纳房产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税率为12%.未出租的则按金融企业会计账簿抵债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值计算缴纳,税率为1.2%.5.土地使用税。根据税法规定,土地使用税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缴纳,所以金融企业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应缴纳土地使用税。

6.车船使用税。金融企业拥有并且使用抵债的车船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缴纳车船使用税。

三、抵债资产处置环节税收处理

1.增值税。处置抵债资产税收处理上属于销售行为,当处置的抵债资产属于增值税应税货物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缴纳增值税。

2.营业税。在处置抵债资产时,营业税税收处理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按转让取得收入计算缴纳营业税。转让抵债的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属营业税转让无形资产税目时(不含土地使用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以转让取得收入为计税价格计算缴纳营业税。

(2)按处置取得收入减除作价余额计算缴纳营业税。金融企业处置抵债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时,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的规定纳税,即:以全部收入减去抵债时该项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这是在抵债资产处置中特别需要注意的税收政策。

(3)免缴营业税。金融企业转让抵债取得的股权时,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3.土地增值税。金融企业处置抵债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时,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由于土地增值税计算复杂,在实务工作中会按处置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

4.印花税。金融企业转让抵债财产所有权,版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使用权签订的书据,应按产权转移书据缴纳印花税。

5.所得税。金融企业处置抵债资产取得的收入应计入所得税计税收入,同时按照抵债资产取得环节确定的计税成本结转。若抵债资产按计税成本计提的折旧或摊销额已在税前扣除过,在处置时按抵债时计税成本减去已在税前扣除的折旧或摊销后的余额所得税前扣除。若抵债资产处置时为损失,则按《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三个环节均应按实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四、总结

金融资产管理企业 篇5

摘要: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是至今大部分民营企业仍然严重受到融资难这个问题的制约。本文首先探讨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然后就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降低融资风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 建议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中显示,从几种所有制的发展速度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国有经济与外资经济的发展速度,民营经济已占我国GDP5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虽然困扰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即融资问题一直深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但是至今大部分民营企业仍然严重受到融资难这个问题的制约。

最近的“温跑跑”事件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民间借贷市场资金成本很高,资金链断裂,部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倒闭,企业负责人“跑路”,尽管很多人认为民间借贷市场资金的成本太高是压死广大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部分民营企业倒闭的实际原因可能要复杂的多。许多民营企业大量利用民间资本,大大提高了经营风险,也是其无奈之举,是民营企业融资难另一个侧面的反应。本文首先探讨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背景和原因,然后就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如何降低融资风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融资难几乎是每个国家民营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民营企业融资难既有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金融市场不健全,融资渠道较少;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无法评价民营企业信用等级等外部因素。

(一)民营企业自身存在不足

首先,民营企业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和自筹资金启动发展起来的,规模相对较小,财产抵押实力不足,同时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有些企业还存在诸如拖欠款、违约、质量欺诈等严重影响企业信誉的行为,导致企业缺乏信用基础,在现行融资机制的基础上很难通过担保的方式获得贷款。其次,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规范财务制度,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较低,财务状况不透明,同时由于民营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与高精尖的技术,产品更新换代较慢,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使得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无法准确的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发展潜力。第三,民营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很多经营者缺少现代管理理念,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法更好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这些都会影响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造成融资难的现状。

(二)资本市场不健全,融资渠道窄

目前银行信贷仍然是民营企业融资的最主要的渠道。

第一,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企业的融资渠道还非常少,主要的融资方式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以及直接向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由于直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门槛很高,大部分民营企业难以达到规定的发行条件,直接融资的难度非常大,机会较少。因此,民营企业只能选择间接融资。

第二,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处于计划经济阶段,受传统惯性的影响,金融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不能一视同仁,尽管四大国有银行已经进行了股份制的改造,对民营企业仍有天然的歧视,比如,贷款手续繁杂,抵押条件苛刻等。

第三,银行的单位贷款处理成本随贷款规模的上升而下降。民营企业贷款通常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具有时间紧、次数多、额度小、风险高等特点,银行为了规避自身的风险更愿意将资金贷方给大企业,而不是发展相对不稳定的民营企业。因此,民营企业在缺少融资渠道的情况下,间接融资之路也异常艰难。

(三)民间借贷资本成本高,风险大

近期,民间借贷非常红火的温州不断传出老板出逃的事件,一时间又将民间借贷推到人们面前。由于信贷紧缩,金融资源稀缺,许多民营企业苦于无法通过合法的主流金融体系获得资金,只能通过地下金融或者非法金融获得资金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运营。民间资本的目的就是赚取的收益。根据调查,近来民间借贷利率已普遍涨到年息72%至96%,如此之高的利率让民营企业又背上沉重的包袱,一旦经营环节出现问题,资金链条断裂,不仅会使企业面临倒闭的困境,同时也增加了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民间借贷异常高的成本和风险根源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

(四)缺乏有效的担保机构

我国很多地方建立了一些专业的担保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但是这些担保机构本身仍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很多担保公司本身的规模比较小,承担风险的能力比较弱,为了确保公司的生存和发展,担保公司会非常谨慎,将预期风险控制在更低的水平上,对贷款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选择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作为担保对象。但是,由于很多民营企业并不被看好,往往并不能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从而无法实现融资。

(五)尚未建立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

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信用评价体系,既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价、失信惩罚等相关制度,也缺乏专业性的信用评级公司,很难对民营企业的资产状况、管理状况、财务状况等在信用等级上从法律的角度给予认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等在无法确定民营企业信用等级的情况下,不会盲目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这使得一部分比较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因无法及时获得贷款,发展缓慢,甚至倒闭。

二、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建议

(一)民营企业应加强自身发展,增强内部实力

加强自身发展,增强内部实力是缓解当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一定要跟上市场发展变化的步伐,尽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尤其是财务规章制度,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增强外界对企业的信心。其次,民营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用意识,坚决杜绝拖欠款、违约、销售假冒产品等严重影响企业信誉的行为,提高资信程度,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为自己创造良好宽松的融资环境。第三,民营企业要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加强人才的引进和技术开发,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为企业自身的发展积累足够的资金。

(二)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首先,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应逐步放宽民营企业,特别是比较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等企业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条件。这样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另一面也会积极促进民营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其次,金融机构应提升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水平,适当放宽民营企业贷款抵押条件,简化审批程序,开发一些更适合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建立一些专门以民营企业为目标对象的金融机构,比如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都设立了一些专门的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总之,完善的资本市场,多种有效的融资渠道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

(三)适当引导民间资本走进民营企业

降低民间借贷市场的高风险,首先需要对内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民间借贷机构进入正规金融市场,规范发展民间金融,引导民间借贷行为。同时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利率形成的干预,引导各种资本合理流动。这样一方面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大大的降低了不正规的民间金融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

(四)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

融资担保是民营企业实现融资的重要一环,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有助于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包括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商业担保在内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不断完善担保制度和运作方式,积极开发担保业务,切实解决部分民营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也应通过税收减免、资金支持等措施,帮助担保机构降低经营风险,最大程度的提高担保机构的积极性。

(五)加快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民营企业融资难与缺乏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不无关系,而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依赖于社会信用体系尤其是民营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因此,应不断加快企业信用监管系统的建设,根据平时和年检中收集的信息,对企业进行综合量化评价,并不断更新,及时向社会公开企业信用等级,实行动态管理;制定明确合理的奖惩措施,并严格落实。同时应通过培训或者宣传等方式,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以及从业人员的信用意识,提升民营企业整体的信用等级,从而为顺利融资打下坚实的信用基础。

参考文献:

[1]鹿丽,孙建富,申天恩.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探讨,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刘惠好.民营企业融资若干问题,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金融资产管理企业 篇6

正如“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指出的那样,近年来大数据正在不断颠覆人类长期以来的思维惯例,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金融领域,大数据除了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中影响深远外,也广泛渗透在风控、营销、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业务创新不仅对传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挑战,也为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破解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一些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对金融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

一、金融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的分布及积累现状

与一般企业相似,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也主要包括原始数据、能力数据、效率数据、潜力数据等方面。但是作为特殊的服务业,金融企业人力资源大数据又因行业特性表现出一定的特点和差异性。

1.记录员工基本信息的原始数据

员工的基本信息是指能够反映员工个人素质,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可提供客观参考和依据的数据,具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学历、专业、爱好、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术职务、奖惩历史等。而能够成为大数据的基本信息,则是指那些被“数据化”的个人信息。作为走在信息化前列的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一般较高,基本信息领域的大数据信息相对比较丰富。

2.记录员工受训情况的能力数据

能力数据是指反映员工“干中学”的情况及其效果,包括参训经历、培训时长、培训考核情况等,金融业作为一个实践性、操作性、创新性较强的行业,培训程度较高且网络培训近年来也得到了快速普及,这方面的大数据资源积累一般也较为丰富。完善的能力数据一方面有助于人力资源部门及时掌握员工情况,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教育培训部门了解和逐步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3.反映员工工作效果的效率数据

效率数据主要包括工作任务完成程度、单项任务完成时间、失误率及其后果等。完善的效率数据不仅能够为人力资源部门优化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提供依据,也能为教育培训部门更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提供参考。遗憾的是,在大多数金融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往往不掌握或较少掌握该类型数据,该类数据沉淀在业务部门和基层机构或网点。

4.反映员工发展前途的潜力数据

所谓的人力资源潜力数据主要是指那些能够比较客观反映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和工作效果的数据,以及能够比较客观反映员工劳动能力提升速度和幅度的数据,比如收入涨幅水平、职称提升频率等。这些数据在人力资源系统中应该普遍存在,理论上能够为人才发掘和甄选提供可靠依据。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金融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大数据沉淀规模也与日俱增。但是,并非所有相关数据都已经为人力资源部门所用,相关数据的价值潜力并未得到有效挖掘。

二、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及挑战

一直以来,金融企业普遍受专业人才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的困扰,近年来快速兴起的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成为金融行业的“搅局者”,不仅分流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资金和客户,也间接凸显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若干弊端。

1.薪酬管理市场化程度不高

当前,在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当中,除了整体薪酬水平与市场化经营程度较高的新兴金融业态有较大差距外,薪酬分配领域至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薪酬分配与行政级别和资历挂钩。传统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薪酬设计主要以“行政级别”划分,与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实绩相关性较差,专业技术职务级别工资上升空间较小,容易挫伤那些从事高技能、高知识、高能力工作的人的积极性。二是薪酬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现象仍然较为普遍。理论上,薪酬分配应体现三个价值,即货币价值、表彰价值和激励价值,但目前后两项价值常常被忽略。除了能够明确量化评价的营销岗位外,薪酬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现象仍然较为普遍,薪酬分配与个人工作业绩没有紧密挂钩,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作用。三是福利政策与企业战略不一致。好的福利政策应该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能够起到激励员工、鼓舞士气、降低人工成本的效果,但事实上大多数企业福利政策设计并未充分考虑战略激励导向。同时,激励政策的设计也较少考虑不同员工需求偏好的差异性,难以发挥应有的激励效果。

2.业绩考核的精细化水平不高

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金融企业对其分支机构和员工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是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由于经营规模持续扩大、业务复杂程度快速提升等原因,当前,金融企业绩效考核领域逐渐表现出一些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考核最后一公里”较难落实。网点(营业部)是金融企业最基本的经营单元和利润来源,有效的考核激励是确保企业实现整体业绩目标的基础。金融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一般由总部统一制定,经过多级机构的层层传导,最终转化为指导一线业务营销的指挥棒;但在实践中,由于考核传导链条较长,较少考虑地区差异性等原因,总部的考核导向很难与一线客户竞争需求保持高度一致。二是业务交叉与分散考核的矛盾日渐突出。如上所述,目前金融企业基本仍停留在“部门和产品线管理”阶段,反映到考核中,就是各条线考核独立分散,致使基层员工缺乏联动拓展其他业务的积极性,影响客户维护和市场拓展的总体效果,而实践中,综合营销服务能力已经是客户维护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三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惩罚轻奖励”不利于形成创新氛围。出于对风险的审慎防范,金融企业一般都制定了严格的问责制度,对于额外努力的奖励制度却往往不完善,不论是追责还是奖励往往仅以结果为准绳。对金融业这样有经营风险的企业而言,任何创新都是高风险的,如果历经辛苦还可能被严厉追责,则不出差错、守成固旧就可能成为“一般法则”。

3.专业培训不适应营销拓展需求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应用节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干中学”已经成为持续提升员工岗位适应能力的基本手段。在实践中,大部分金融企业有在岗培训计划,但相对于一线员工需要而言,当前的专业培训效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参与度不高。由于大部分专业培训仍普遍采用集中脱岗方式,在培训资源有限、一线员工工作负荷较高的背景下,个人参与度往往较为有限。二是跨专业培训不足。当前,金融企业的专业培训一般仍以专业线各自负责的形式开展,员工专业知识单一,不能很好适应客户需求多元化和交叉销售的现实需要。比如,当前商业银行网点综合化、公私联动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综合化营销人才,个人客户经理不熟悉法人客户产品和业务,对公客户经理也不了解零售业务。三是互动交流氛围较差。除了专业师资授课以外,员工之间的实时互动和交流也应该是经验分享和知识更新的重要渠道。当前,虽然各企业普遍搭建了在线学习的平台,但平台的使用主要停留在在线视频和测试层面,还没有形成浓厚的员工在线学习交流氛围。

4.对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重视不够

近年来,传统金融企业人才流失,特别是高端专业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普遍,已经引起金融企业高度重视和关注。员工忠诚度下降,一方面有传统金融企业薪酬体系与市场脱节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员工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联度不够紧密的问题。具体而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技术人才关注和重视不够。随着金融创新和业务多元化不断发展,投资、交易、风控、IT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在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管理类职位仍是晋升的主渠道,官本位思想仍然较为严重,不利于激发技术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二是尚未建立起高效的内部人才市场。不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人岗匹配、才尽其用都是人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境界,但在实践中,人岗匹配受时机、兴趣、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高效有序的企业内部人才市场就是实现人力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的必要制度安排。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建立起内部人才市场,但在实践过程中,内部换岗成功的几率很小,部分员工离职实质上就是期望在更大市场中寻求人岗匹配的有利机会。

三、大数据背景下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

在技术与金融融合程度逐步提高的背景下,大数据技术不但为金融企业业务与产品创新提供了新方向,也为破解当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现实困境和挑战提供了契机。

1.树立大数据理念,全方位积累人力资源数据

“大数据”无处不在,在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大量人力资源相关数据,此时需要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切实树立“数据为王”的理念,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全面、广泛地搜集员工的各项真实数据信息,比如在人才招聘中积累员工原始数据,在人员配置和培训考核中积累员工能力数据、潜力数据,在培训考核和薪酬管理中积累效率数据和潜力数据等。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大数据积累规模。由于缺乏扎实的数据基础等原因,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强调对人力资本现状的记录,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般包括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功能,在预测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走势,包括员工的成长曲线、离职倾向等方面较为困难。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强调规划和预测,随着人力资源大数据的持续积累,金融企业可以考虑借鉴“大数据”理念,结合自身战略规划和经营实际,制定或引入科学的预测模型,定期预测分析和挖掘人力资源数据中潜在的信息,不断丰富人力资源大数据的价值信息,提高人力资源数据的可用性,增强人力资本管理的效率。

2.应用大数据技术与方法,增强专业培训效果

在线课堂、网络大学的出现为企业的岗位培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近年来大部分金融企业也已搭建起相对完善的在线学习的平台。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专业培训覆盖面不够、跨专业交叉培训不适应业务拓展需求、缺乏培训交流等问题,金融企业仍需深入探索大数据技术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应用潜力,尽快完成从平台搭建阶段向真正的不间断学习模式转变。首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精准挖掘员工个性化培训需求。建立并完善员工培训资料档案库,提供在线培训需求统计服务,并实现与员工履职信息的精准匹配,定期分析员工岗位特点、个人培训需求的汇总信息,该信息一方面可作为培训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可作为培训信息实时个性化推送的依据。其次,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培训测评模式。相对于线下培训,在线培训的硬约束较少,培训效果难以评价,可以考虑将部分核心培训项目的在线培训与线下测评相结合,为员工参与在线培训提供反向激励,同时也为评价培训产品开发效果提供客观依据。最后,搭建开放式移动互动交流平台。相对于线下培训,由于线上学习时间随机,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氛围相对较差,可以考虑适应工作生活移动化趋势,搭建移动在线交流平台,并为每个专业板块甄选资深专业管理员,为跨专业、跨地域的学习交流提供便捷机会。

3.应用大数据技术与方法,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一般而言,人岗不匹配、考核激励不相容是影响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问题,金融企业亦如此,大数据技术为解决这一管理困境提供契机。首先,数据挖掘能够为人岗匹配提供科学依据。人力资源数据库积累了各维度的人力资源信息,基于该数据库的挖掘分析,既能够为前瞻性招募培训员工提供准确信息,也能够为员工的岗位轮换、职级晋升提供客观依据,因此要在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数据库的深化应用。其次,大数据技术能够为精益化激励考核提供科学依据。事实上,无论是基层考核问题、交叉销售分润问题,还是结果导向问题,都源于缺乏精细化考核数据这一基本现实,如果业务系统能够实时记录业务拓展的过程信息,并同步标识机构、人员信息,数据挖掘就能够得到精益考核所需的机构、员工维度的考核数据。由于金融企业的业务系统多是分板块、分时段搭建起来的,实现上述数据积累挖掘目标不但涉及内部信息标准化问题,也涉及系统升级、优化和互联互通问题,甚至可能涉及信息保密的法律问题,无疑是一个艰巨的工程。

4.加强人力资源数据挖掘分析,优化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金融资产管理企业 篇7

2007年以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的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并持续至今。2008年,欧美股市纷纷创下“9·11”以来的最大跌幅,标准普尔指数服务公司宣布,全球股市10月份市值蒸发达5.79万亿美元,较9月份的4万亿美元还要多。同时标普估计,投资者在的08年首十个月共损失16.22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严重威胁了大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管理部门,应正确看待和应对当下的经融危机,把绩效指标和公司战略挂钩,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

二、五元结构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BSC)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戴维·诺顿(David Norton)在对美国12家优秀企业为期一年研究后创建的一套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后来在实践中扩展为一种战略管理工具。它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系统考虑系统业绩驱动因素、多维度平衡评价的一种业绩评价系统;同时,它又是一种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动态实施企业战略的战略管理系统。其框架由明确企业愿景开始,进而确定企业的总的战略目标,依据总的战略目标把战略落实到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具体目标。如今,全球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根据企业绩效管理的特殊要求修正和调整平衡计分卡的结构和维度,得到金融危机下平衡计分卡的一级指标: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金融危机。新的五元结构平衡记分卡能够在这种特殊时期帮助企业有效地解决两大问题:绩效评价和战略实施。

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金融危机这五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每一个要素不仅包括具体的目标,而且包括为达到每一目标而相应设计的具体的评价方法。(见图1)。该模型每一个层面的使命都是在回答如何服务于战略远景的问题,就像飞机座舱中的标度盘:它使管理者一眼就能发现战略执行中的问题。这五个层面具有严密的逻辑支撑和循环发展关系:财务层面的成长源于客户的满意度;客户的满意度源于内部流程管理的有效性;内部流程管理的成功取决于学习和成长层面上员工能力、企业信息系统的完善;而金融危机的来袭对以上四个层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五元结构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

将金融危机指标纳入平衡计分卡后,需要对新平衡计分卡各维度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本文采用科学性最高的一种方法——层次分析法对五元平衡计分卡各维度指标赋权。层次分析法A H P(A n a l y s i s o f Hierachical Process)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T.L.Sat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决策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一)构建递阶层次结构图

通过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构建评价对象的递阶层次结构图。如图2:

((二)构造判断矩阵

指标的确定和分值的给定带有主观臆断性,为减小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Saaty提出的1-9比率标度法,对各因素之间两两比较得到量化的判断矩阵。

按照表1的标度方法来确定因素之间的相对比分,从而得到若干个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如下:

(三)求解判断矩阵

求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且必为正实数,其对应特征向量的所有分量均同号,且最大特征值λmax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若为W=(W1,Λ,wn)T,aij=wi/wj,i=(1,2,…,n),j=(1,2,…,n)。因此,W=(W1,Λ,wn)T就是所要求的同一子集中各指标相对于上级指标的权重向量。

(四)进行一致性检验

本文采用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其中,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如表2所示:

当C.R.<0.10时,认为各指标相对于上级指标的重要性具有较满意的一致性,该分析结果可接受;否则,要重新修整各指标权重系数。

(五)计算权重

确定五元平衡计分卡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后,使用yaahp4.0计算各层次指标的相对权重。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四、结论

通过运用科学的权重设计方法对绩效评价进行具体的研究,发现通过定量方法可以较好解决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确定指标权重后,要按指标权重赋值对企业进行总体评价,并与预算标准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得分与标准分之存在差异的原因,特别要关注金融危机指标得分变化对总体评价得分的影响。这样,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最终全面提高企业的绩效。总之,此次的金融危机,我们应该积极对待,无论对企业还是员工来说我们都要以健康的心态来迎接这次的挑战。在逆境中磨砺,在逆境中发展,这应该是我们企业和个人都具备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安申:美国次级房贷风波蔓延全球爆发小型金融危机[J].IT经理世界,2007年第16期

[2] 、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2版

[3] 、成十:美国次贷危机与日本金融泡沫危机的比较分析[J].学术界,2008年第5期

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及保值策略 篇8

金融风险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已经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经过2008年后,更多的企业经营者在制定金融风险管理和保值策略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风险管理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有如我们平时买保险,有谁买保险后是真正愿意看到意外事故发生的呢?

本文将从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谈谈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具体可行的定量方法,来设置风险管理的量化目标;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操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想法,使企业能够根据企业自身及行业特点,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和保值策略。

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许是个传统的老话题了,然而,风险因素却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在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原材料价格风险等。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对各种风险的敏感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以利率风险敞口为例。从表1中可以看到,钢铁业的平均债务股本比率(Debt Equity Ratio)约为1.03倍,由于行业的经营特点,其中资产的一半是由各种债务组成的。而行业的平均股本回报率(Return on Equity)约为5.40%。因此,当债务成本上升1%时,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股本回报率将下跌1.03%, 占了原股本回报率的19%! 由此可见,钢铁企业一般对债务成本的变化都比较敏感。

对比表1中零售行业的数据,零售行业显然对债务成本上升的敏感度相对要小得多,平均每个百分点债务成本的增加,只能将股本回报率下拉0.65%,只占原股本回报率的4.22%。

由于股本回报率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它可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方法及金融杠杆的程度。虽然较高的股本回报率,并不代表公司的经营表现一定优于其他行业股本回报率较低的公司,但在同行业的竞争中比较股本回报率,还是能够拉开企业经营表现的差距。

从表1中还可以了解到,由于对利率成本有较高的敏感度,钢铁、汽车及石油天然气企业如果能在降低利息成本上下功夫,就可能在同行的竞争中有更强的优势。反之,如果不对利息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企业的业绩就有可能落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金融风险管理除了能够减轻金融市场的不利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增强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还可以增强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并可以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上获得比风险管理不佳的企业更高的估值,降低股权及债务融资成本。

金融风险管理的定量指标

企业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设定一个明确、合理的量化指标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那些有专业管理团队的企业来说,明确的量化指标,不仅有利于将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专业风管人员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使风险管理工作真正起到控制风险、降低成本的作用。

举例来说。企业的美元债务通常是按浮息支付利息的,如六个月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加信用差价150点,每半年支付利息。显然,浮息债务的利息成本受Libor变化的影响。当Libor上升时,债务成本增加;而Libor下降时,债务成本也随之而降。

通过利率掉期操作,企业可以将债务的浮息支付转为固息支付。假设当前将5年期Libor+150点的浮息债务,转为固息债务的市场年率价格为5%,我们可以把这个5%称为初始掉期利率,如果企业决定进行利率掉期的交易,企业的利息成本就从此锁定在了5%的水平。由于市场每天对今后利率走势的预期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时点上将浮息债务通过利率掉期交易转为固息债务的价格也会不一样。

企业是否将债务成本锁定,取决于企业对债务成本的敏感度、对利率市场的理解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果企业认为利率今后会上升,将利息成本锁定显然是明智之举。但如果判断失误,企业的债务成本虽然锁定了,也有由于过早地锁定成本而失去了将成本锁定在更低水平的机会。

有目的的等待,事实上也是市场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决策。只不过,这种“决策”往往被“再看看吧”“再等等吧”等简单的语言所淹没了。

事实上,当企业基于对市场的判断,认为利率市场还有下跌的空间,并决定继续维持债务对利率的敞口时,可以把初始掉期利率5%作为一个合理的债务成本的指标。因此,不论企业现在或者将来将债务成本锁定,或不作任何锁定,或锁定后又平盘再回到对市场利率的敞口等的操作,最终都可以把其操作的平均结果与初始掉期利率相比较,从而判断后来的风险管理操作与一开始的锁定是否有增值。

如果企业对利率走势没有任何判断和看法,应当在一开始就选择用初始掉期利率,将其债务成本在融资完成之后马上锁定下来。否则,这个初始掉期利率就可以成为本债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进行风险管理操作的量化指标。

如果企业希望能更主动地把握债务成本的控制权,它们可以将债务和管理的综合成本,设为年率5%+a或初始掉期利率+a。其中,a为企业可以接受的最大风险管理的成本。

当然,任何人的手里也不会有能预测市场变化的水晶球,只要企业不是立刻将债务成本锁定在当前年率5%,同样的债务,明天的市场固息水平就有可能高于或低于5%,因此,将a设为零显然是不太合理的。这样一来,风险管理人员就没有任何操作空间。

但是,如果把a设得过大,可能同样也是不合理的。如果购买5%的利率上限保护(Caplets)每年的保护费平均为0.50%,要是把债务的成本目标设于5%+0.50%的水平,可能对风管人员的要求又显得过于宽松了,因为只需购买这样的一个利率上限保护,企业就一定能使债务成本小于或等于5.50%。也就是说,不论Libor怎样波动,当每期的债务浮息支付的年率低于5.50%时,企业按低于5.50%的浮息利率支付利息;而当浮息的支付年率高于5.50%,企业可以从购买的保护中得到补偿,使其综合支出为5.50%。

因此,a应该是在大于零但小于0.50%的范围之间的某个数,比如0.30%。只有选定了合理的指标,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才能既有决策的空间,又肩负一定的挑战。

成本目标一旦设定,就应该有相关的文件记录,以便今后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果最终的债务成本低于目标指标,节省的部分将会被认为是风管人员的增值。有了成本目标,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的方法选择及操作时机选择上,便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权。不管如何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在原来所规定的框架下进行操作。从评估的角度来说,企业则可以用市值的方法,来评判在任一时间点上将风险完全对冲时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效果。使用类似的方法,企业也可以利用初始汇率远期来设定汇率风险的管理目标。

风险组合优化管理策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某公司薪酬制度分析下一篇:写事作文500字素材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