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精选8篇)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篇1

一、公共文化建设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社团培养以及提供文化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基础设施覆盖面逐年增加,截止目前,农村文化广场覆盖面达100%,农家书屋覆盖面100%,基本文化设施投放面90%以上。

通过建立有效的培训和扶持机制,面向广大群众,开展一系列培训、引导和扶持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民间文化领头人和社团组织,这些文化领头人和社团组织在群众文化方面起着引领和组织的作用。

每年利用节庆日、传统节日和消夏及周末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实、主题突出的各类由公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实了辖区群众文化生活,并促进了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与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的方面。一是处于城市中心的区级公共设施接近空白。文化馆没有独立的场所,与写字楼、商住楼一体建设,且布局受诸多制约,不利于最大程度的向群众开放,不能形成地标性的文化场所面向居民开放。美术馆和图书馆作为城市的又一文化象征,尚属于空白。二是街办均没有能与当地经济发展和商业建筑群相协调的公共文化站或集镇文化中心,居民无法就近享受文化服务。三是乡镇文化机构不健全,专职文化工作者,文化服务人员尚属空白。

以上情况是我区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应加强的重点工作。这些问题可以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加以改善。

二、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文化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茶秀、酒吧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目前为止,我区统计范围的文化经营单位已达512家,其中印刷装订复制场所268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86家,出版物、音像经销单位80家,文化娱乐场所31家,旅游景点21个,文化相关经营单位15家,文物博览馆10家,民俗文化村1个。从业人员总计6000多人,注册资本共计2亿余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120家,50

万元以上的80家,10万元以上的30家,10万元以下的268家。按经济类型划分,民营企业和摊点占总户数的90%以上,占注册总资本的80%。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全区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很不充分,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存在文化产业组织规模小而分散、科技含量少和竞争力差、市场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以及宏观管理政出多门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缺少战略性规划和统一指导

就全市而言,目前没有明确的城市定位,倾力打造文化古都名城的思路和规划还未清晰。文化产业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是主导产业,因而也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我区未将文化产业纳入重点进行统筹规划,没有形成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产业聚集区的规划,我区打造文化一条街还只是一个蓝图。要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和项目还需要深入研究,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全市统一的规划与指导。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社会引导,市场结构不完善

文化产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属性,正因为如此,它需要社会的引导,市场结构需要通过引导实现优化。目前我区市场中,传统产业中,如网吧、图书音像、打字复印、KTV占较大比重,仅仅是满足和适合了部分群体的休闲娱乐消费需求,新兴高端的和文化科技含量高、经营方式新颖的高品质产业项目尚属于空白。文化市场的投资及发展基本属于投资主体的自发行为,缺乏社会关注和政策的扶持引导,对一些能够传承和弘扬地方光辉历史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以及能够引导人们传统的正确价值观和寻求精神归属的产业项目,因没有特殊的政策扶持,在投资方面尚属空白,仅有的几个民办博物馆,也都存在个人投资不足、规模太小、地理位置偏僻等实际问题、并缺乏较高层次的策划和现代化的展示、多媒体演示手段而几乎无法运营,甚至长期关闭,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文化旅游产业未做强做大

一般地域性文化产品及演艺很多是借助旅游发展,而我区由于旅游景点少,没有大型景点,限制着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地域性文化产品包括文化纪念品、民间工艺品和美食以及演艺项目,这些作为旅游产业链条中的项目,缺乏向社会推介的平台。

(四)文化招商难

由于我区城区内用地规划权受限,致使外来的文化投资很难在城区内成功引进,因这个原因我区已放弃了许多投资意向,同时也使文化部门策划包装和推介文化项目的积极性受挫。

四、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确立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和战略性规划

我市具有悠久的古都历史和丰厚的人文资源,具有打造文化名城的先天条件和优势。建议全市进行文化资源和特色的摸底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制定全市整体的发展思路和战略规划。打破条块分割,按照“行业和区域互动,统一规划和统一指导,促进协调发展”的思路,整合各县区文化、文物、旅游等相关部门资源,确立龙头主导产业及辅助产业,规划产业园区。各市县区在全市的统一部署下,结合各自的文人历史和地域资源,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打造特色产业平台。

(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

要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战略规划落到实处必须要政策跟进。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税收及金融、融资等方面的文化经济优惠政策。我市文化产业几乎都是一些小微企业,国家在政策上已明确提出支持小微性文化企业;二是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政策,确立优势主导产业,扶持社会效益显著的产业项目,扶持新兴的文化科技、附加值高和具有先进经营手段的新兴高端产业,扶持自主研发的地域特色产品项目,扶持文化历史、文物、民俗展览和文化旅游等项目,在强大的政策支持下,营造良好地文化产业投资环境,引导鼓励投资的积极性,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

(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民间文化的基因,以产业的方式对非遗进行保护与传承也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将非遗保护和传承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按照文化发展的要求,成立相应的机构和配备相应的人员,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探索、管理和指导。其次是加强对文化行政管理层面和投资运营层面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选派学习的方式,学习领先地区的经验,同时利用市内大专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研修办或轮训班,提高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眼光,有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掌握一定现代科技的文化和经济两栖人才,来引导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

(五)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篇2

目前,世界各国(或经济体)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特点和实际需要,赋予了文化产业不同内涵。有的叫创意产业,如英国、新加坡、印度、奥地利、泰国等;有的叫文化休闲产业,如西班牙等;韩国则称之为内容产业;美国叫版权产业。不同称谓下,各国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也不完全相同。

由于文化(culture)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在国情不同的情况下严格准确地定义文化产业非常困难,国际上还没有一个被各经济体普遍采纳的文化产业定义。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关贸总协定(GATT)关于文化产业的共同定义在国际上引用较为普遍。其定义为:文化产业是从事具有文化属性的产品与服务的创造、生产和分销的行业。文化产品和服务在本质上具有文化属性,且通常受版权保护。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首要经济价值来源于它们的文化价值,通过产生和利用知识产权,它们有创造财富和工作岗位的潜力。

UNESCO和GATT同时将文化产业分为7大类、42个小类(见图1)。

因为需着眼于借鉴和吸收各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本报告对文化产业概念不做深入探究,只是基于国际组织概念并在各经济体概念的基础上取一个并集,将文化产业视为版权产业、创意产业、内容产业和休闲产业等的集合,以便更加聚焦研究目的。

二、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一)文化产业总体市场规模

当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权威的文化产业概念、定义和分类,因此也就没有世界公认的全球文化产业规模统计数据。一些国际组织和部分国家统计机构或文化机构,也只是根据已掌握资料估算世界文化产业的规模。

据韩国文化内容振兴院估算,2013年世界文化产业市场营业额达到2.337万亿美元。分区域看,北美市场份额最高,达到35.2%;欧洲、中东和非洲共占30.9%;亚太占27.4%,中南美洲占6.5%。

另据普华永道(PWC)测算,2011年美国、日本、中国1、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和韩国娱乐和传媒业市场规模居世界前10位。其中,美国遥遥领先,营业额达到3630亿美元,是排名第2位日本(1730亿美元)的2.1倍;中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营业额分别为890亿、720亿、690亿、610亿、590亿和37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3至第8位;巴西和韩国均为350亿美元,分列第9位和第10位。预计到2016年,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和英国娱乐和传媒业营业额将继续排名世界前5位,分别达到4900亿、2030亿、1680亿、840亿和830亿美元,是2011年的1.3倍、1.2倍、1.9倍、1.2倍和1.2倍。

(二)文化产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平均为5.26%(见图2),约3/4的经济体在4.0%~6.5%之间。其中,美国最高,达11.3%,韩国、巴西、澳大利亚、中国、新加坡和俄罗斯均超过6%,加拿大、英国、中国香港、南非和中国台湾则分别达到5.4%、5.2%、4.9%、4.1%和2.9%。

联合国贸发会议2014年初预测,2015年全球文化产业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升至7%左右,每年平均提高0.7~0.8个百分点。

注:1.因各经济体的文化产业分类不同,从而造成数据不可比。为便于比较,这里使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分类标准及该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下同。2.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为 2013 年数据;美国、韩国、英国、中国香港、坦桑尼亚及泰国为 2012 年数据;澳大利亚、保加利亚及南非为 2011 年数据;芬兰、马来西亚、罗马尼亚、乌克兰、新加坡、俄罗斯、菲律宾、墨西哥、加拿大、中国台湾、巴西为 2010 年数据;中国、荷兰和秘鲁为 2009 年数据。3.中国数据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网站,下同。资料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网站,下同。

2013年,全球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5.49%(见图3),约3/4的经济体在4.0%~7.0%之间。其中,菲律宾、墨西哥、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等均超过7%,2011年韩国和新加坡均达6.2%,英国和加拿大为5.6%,中国香港为5.5%。

注:菲律宾和保加利亚为 2013 年数据;中国、英国、加拿大、阿根廷、中国台湾为 2012 年数据;美国、墨西哥及荷兰为 2011 年数据;韩国、新加坡、秘鲁、芬兰、巴西、马来西亚、俄罗斯、南非、坦桑尼亚、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泰国、乌克兰、日本为 2010 年数据。

(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贸易方兴未艾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世界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9055亿美元,是2003年的1.9倍,年均增长7.4%。其中,文化产品出口和进口额分别达到4738亿和4317亿美元,分别是2003年的2.1倍和1.8倍,年均分别增长8.7%和6.6%。

2008年,世界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3538亿美元,是2002年的2.6倍,年均增长17.5%。文化服务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1851亿和1687亿美元,是2002年的3.0倍和2.3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9.9%和15.2%。2002年至2008年的6年间,俄罗斯等转轨国家增速最快,年均增长25.0%,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7.1%的增速高出7.9个百分点。

三、世界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文化产业大发展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发达国家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这是发达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共同规律。

美国在收入增加和恩格尔系数大幅下降的过程中,其食品、住房、交通消费支出所占比重逐步下降,而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则持续较快上升。1970—1993年,美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3100美元增加到16429美元,增长4.3倍,而同期娱乐人均消费支出由115美元增加到887美元,增长6.7倍,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也从3.7%提升到5.4%。2012年美国娱乐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占比已超过5.5%,位列食品、住房、交通类支出之后,是第四大消费支出项目。

日本在1965年居民平均每户娱乐消费支出为1742日元,占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3.5%;1993年,日本居民家庭平均每户娱乐支出为17275日元,比1965年扩大近9倍,在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为4.9%,比1965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二)政府推动是文化产业特别是公共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世界各经济体的公益性文化产业单位实收资本主要来源于政府支出、广告以及私人或企业的赞助和捐献等渠道。以欧盟和加拿大为例,欧洲理事会与欧洲比较文化研究所估计,2011年,欧盟各国公益性文化产业单位实收资本的70%~80%来源于政府支出。其中,瑞典、奥地利、丹麦和波兰政府的支出额分别达26.3亿、23.0亿、22.4亿和19.6亿欧元,分别占各国公益性文化产业单位实收资本的83.1%、79.5%、79.0%和72.6%。

从政府出资构成来看,通常地方政府的支出额大于中央政府。2011年,波兰、奥地利、瑞典和乌克兰地方政府支出额分别为16.1亿、15.2亿、14.6亿和4.8亿欧元,占政府支出总额的82.4%、66.0%、55.5%和62.7%,分别比中央政府支出额占比高出64.8、31.9、10.9和25.3个百分点。加拿大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9财年1,加拿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产业的支出额为101.4亿加元,其中联邦政府支出41.6亿加元,占41.1%,地方政府(包括省、地区和市政府)支出59.7亿加元,占58.9%。

欧盟各国公益性文化产业单位实收资本的10%~12%来源于私人或企业的赞助与捐献。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各国私人或企业的赞助或捐献主要投入传统的公益性文化产业单位。据分析,随着欧盟各国对公益性文化产业捐献的个人或企业提供免税等鼓励政策,私人或企业赞助与捐献的金额预计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四、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发展速度快、动力强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普遍高于经济发展速度。2009—2012年,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0%,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速2.9个百分点;2008—2012年,英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9%,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出2.5个百分点;1986—2010年,新加坡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9%,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出1.3个百分点;1995—2012年,中国香港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4%,比同期GDP年均增速高出4.0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发展动力极为强劲。联合国贸发会议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导致2008年全球需求骤降,国际贸易萎缩12%。但是,全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却逆势持续增长,2008年的出口总值达5920亿美元,是2002年的两倍多,年均增长率达到14%,高出同期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额增速6.6个百分点。

(二)发展中国家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受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实力,以及居民收入水平和政策不力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偏低,整体文化产业实力不高,甚至部分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处于边缘地位。以文化产品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为例,2012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出口份额为13.72%,而东盟10国仅为4.56%,南方共同市场的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仅为1.87%,非盟仅为0.65%,中国和印度分别为31.9%和5.5%。中国和印度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大国,但核心竞争力不强,因此还称不上是文化产业强国。

应当看到,许多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历史资源,巨大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例如,中国拥有巨大的、快速扩张的国内市场等优势,且政府正逐步将文化产业由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印度同样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大量的人才,其电影等行业历史悠久且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拉美文化产业历史悠久,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且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与欧美具有相似性,拥有可挖掘的巨大潜力。

(三)辐射和带动能力强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例如对旅游、餐饮、时装等产业。风景名胜、文化遗址以及博物馆等对国内外游客吸引力强。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文化旅游成为当地居民和政府的重要经济来源。这一地区有很多文化景点,考古现场和殖民城市建筑比较有特色。在2012年,墨西哥的文化旅游对GDP的贡献大约为8%,2011年文化旅游是阿根廷第三大收入来源。世界每年的国际旅游人次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文化旅游。2012年西班牙文化旅游入境人数达到15.9万人次,占入境游人数的50.7%。

美国旅游协会于近期公布:“2013年,到离家50英里或更远的地方去旅游的1.464亿美国成年人中,81%的游客为文化旅游。与其他游客相比,文化旅游的游客具有以下特点(括号中为其他游客):一是花费更高,人均623美元(457美元);二是酒店、汽车旅馆或含早餐旅馆的使用率更高,为62%(55%);三是高消费者占比高,人均花费超过1000美元者占比达19%(12%);四是旅行时间更长,为5.2晚(3.4晚)。”

新加坡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2011年新加坡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产出和增加值的乘数效应分别为1.43和0.58(见表1)。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单位文化方面的支出,就可以分别为全国经济增加1.43个单位的产出和0.58个单位的增加值。英国由于具有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增加值链条,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2011年,英国文化产业对全国产出和增加值的乘数效应分别为1.80和0.86,均高于新加坡。

资料来源:新加坡国家统计局。

(四)企业盈利状况较好

目前,世界各经济体的大多数文化企业基本上规模普遍不大。2010年,法国文化企业中,19人以下的企业占23.8%,250人以上的企业占22.3%,但没有250人以上的专业设计企业。2012年,西班牙无雇员广告企业有16777家,占广告企业总数的58.9%;雇佣10人以上的广告企业仅1144家,占3.9%。

文化企业虽然规模普遍不大,但作为朝阳产业,利润率却较高。据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加拿大报纸出版和娱乐休闲企业的利润率分别为11.0%和18.7%,高于全部企业9.7%的平均利润率;2011年,电影和视频企业的利润率达到18.5%,高于全部企业9.9%的平均利润率。2013年,法国文化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9%,其中电子游戏发行、电影发行、电视节目生产和大众电视节目的发行企业的利润率最高,分别达到68%、64%、54%和51%。

(五)维护本国文化特色

文化产业企业固然要追求经济效益。同时,文化产业具有的文化属性使它有别于其他产业。文化产业肩负的功能是双重的:一方面文化产业要服务于一国经济发展,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也要起到传播本国文化价值观的作用。

在维护本民族文化利益,抵制外来文化“入侵”方面,欧洲最为成功。面对美国的文化霸权,法国等欧盟国家公开提出“文化例外”,反对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主张将文化贸易与非文化贸易区别开来,掀起了抵御美国文化入侵、捍卫民族文化的保卫战。

为保护本民族文化,一些国家规定本土制作的节目必须在文化节目中达到一定的比例。例如,美国播放的音乐绝大部分是美国本土制作的音乐,加拿大规定本国音乐要年增长12%,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强力推行本地音乐,日本75%的音乐是本土的,拉美本土音乐占70%,中东和土耳其有60%左右为本国或阿拉伯国家的音乐,非洲本土音乐占65%。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贡献不断增强,已成为许多经济体的支柱产业之一。了解国际上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借鉴有益经验,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一般规律和主要特点。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篇3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协整检验

一、前言

文化产业是以利益增长为目的,以产业增长为中心的经济学属性,另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的管理人文属性的双重学科属性,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直观反映。近年来,文化产业水平与居民文化消费行为逐渐成为当下经济物质增长的背景下学术界关注的另一要点,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具有相当潜力的学科之一。

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活动的属性特点,划分为公益性文化活动和经营性活动两大类。文化及相关产业活动的价值体现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致性上,即为社会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物质财富。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精神层面需求。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所满足的是消费主体的精神需要,是主体感到愉悦、满足;另一方面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主要是精神文化产品或精神文化活动。

二、居民文化消费指标分析

为衡量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综合状况,选取11个统计指标构成指标体系,涵盖了文化产业投入、文化产业供给、文化产业需求以及文化产业贡献等四个方面。在满足因子分析的条件下,对11个指标的初始值进行统计分析,选取3个公共因子得累计方差贡献率84.821%。将各公共因子命名如下:

F1规模因子:生产总值增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电视台节目播出时间、天津市文化、体育、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受教育平均水平、电影放映场次。F2效益因子:增加值增量、文化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贡献率。F3行为因子: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各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总得分F计算公式如下:

F =(52.363 * F1 + 20.366 * F2 + 12.091 * F3 )/ 84.820

三、结论及建议

根据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居民文化消费行为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 居民收入与文化消费两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居民收入也是影响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增加居民收入是提高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途径。增加居民收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及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逐步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加强税收征管,完善所得税制度。二是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政府应确保并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居民物质、精神生活质量,如可增设低收入补助金、失业群体补助金等。(2) 价格水平对文化消费起着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因此,为增加居民文化消费,应使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价格更为合理化。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价格波动图显示其价格不仅较高,而且波动较大,与收入水平不匹配。因此,在优化产业链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大众型文化产业的投入,如电影业、电视业等,同时实行文化产品价格优惠政策,对文化创意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降低文化成本,继而平衡文化产品服务价格。(3) 政府应大力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投入,优化产业链结构,为居民提供良好、便捷的文化消费环境。近年来,虽然江西省政府已增加图书馆、文化馆等各类文化设施,但从总体发展水平来看,并不能满足江西省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需求。政府可以考虑以社区或街道为单位,建立小型图书馆、文化馆等,创造更为痕好的文化消费体制环境。同时,在人流量多的场所建立大型文化广场、娱乐中心等活动中心,为江西省居民营造一个精神文化气息浓厚的生活环境。(4) 培养居民文化消费意识,引导居民树立健康积极的消费观念,提高文化消费倾向。对于文化消费意识,可扩散效应,如通过公益宣传、媒体播报、学校教育、家庭培养等诸多措施,使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以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同时鼓励人民群众积极组织并参加各类积极健康的社会娱乐文化活动,促进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冯祎,2012:《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实证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篇4

北京行政学院经济学部赵莉

创意产业是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的行业,是文化、知识和技术高 度关联的产业,由此决定,创意产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生产、交换、分 配及消费)都与人才密不可分,是一种极其依赖个体人脑和人的心智能力的 文化创造活动。因此,人才资本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能否拥有大 量的各类创意人才,将成为夺取创意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北京作为 首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同样遭遇人才瓶颈,要 构建创意之都,必须尽快集聚大批优秀的创意产业人才。为了进一步了解本 市创意人才的供求、素质、结构及配置状况,探寻在培养路径、成才环境、价值体现等方面影响人才集聚北京的阻滞因素,我们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理论和创新、创意理论为基础,从创意人才的素质要求、创意人才的开发、创意人才的管理等方面,对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期望能为市委市政府制定相关人才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一、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基本特点

1.队伍年轻化。从年龄结构看,在被调查的775位从业人员中,25岁 以下人员占26.3%,26一35岁人员占46.8%,即35岁以下人员占全部从 业人员的73.1%(见图l)。同时,在工作年限方面,从事本行业3年及以 下人员所占比例最高,达38.5肠,4一10年人员占35.8%,两者合计达到 74.3%(见图2)。上述两项指标说明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是一支非常年轻 的队伍。队伍的年轻化一方面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刚刚起 步,正处于上升阶段,其展现出的活力和生机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另一方 面说明,年轻人具备较强的创造力和创意激情,更富于想象和创新,也更敢 331

和瀚·创靳·发展

于冒险,因此更适合创意产业的发展。

50,es-一------

.吓02

习粼佘冲

25岁以下2卜35岁36礴5岁46一55岁56岁以上

年龄

图1创意人才年龄构成五佘冲

5115日5

3年及以下小10年11一15年l‘20年21一30年30年以上

工作年限

图2创意人才工作年限构成2.学历结构不唯高。在学历方面,专科及以下人员占25.3%,本科毕 业生占62.6%,研究生只占n.6%。同时,在创意才能与学历的相关性的 调查选项中,选择高度相关的仅占18.1%,选择弱相关(62.8%)和不相 关(19.1%)的合占81.9%(见图3)。在创意才能的主要来源的选项中,选择天赋为主培养为辅的占55.6%.而选择培养为主天赋为辅的占妞一4%。

学历结构反映出,创意产业并不盲目追求高学历,创意才能与学历高低并非 332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报告

成正比。一方面,创意才能是一种特殊才能,它的育成既需要一定的先天因 子(比如艺术家的创意主要来自他们的天分),又需要后天的长期培养,不 是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得到的,也不是其他专业人才可以嫁接的。另一方 面,我国现行教育体系尚未设置专门面向创意才能的专业,而且,教育模式 多以应试教育为主,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反而在头脑中形成众 多的条条框框,从而导致高学历低创意的尴尬局面。

不相关

19.1%

}高度相关

18.1%

弱相关

628%

图3创意才能与学历的相关性评价

3.人才流动性强。在被调查者中,77%的创意人才换过工作单位,47.6写的创意人才不拥有北京户口,38.5%的管理者认为本单位的创意人才 流失严重。这说明,在创意人才供给不足、创意产业各门类间既相互区别又 相互交融、创意人才大多年纪轻、头脑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创意人员一 般不会固守在某个工作岗位上,而是经常会去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另外,许多创意行业的生产组织形式表现为松散的个体劳动和简单的集体协作,该 领域的从业人员大多属于自由职业者,一般不从属于某个固定的经济体。上 述特征均决定了创意人才的高流动性。

4.“干中学”造就创意才能。何为创意才能?厉无畏先生在其著作《创

意产业导论》中认为,创意才能是指“在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基础上突破前 人模式的独创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创意人才必备的首要素质”①。创意才能 的育成需要多种素质的凝练,既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较高的技术素质,也 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T形的知识结构和百折不挠的意志。这种特殊才能 ①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226页,上海,学林出版社,2。6。333

和瀚·创析·发艘

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头脑知识与实际需求的不断碰撞,需 要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调查中,认为创意才能主要来自学校教育的仅占 13.3%,选择在职培训的仅有12.2%,而74.5%的人员认为创意才能主要 来自工作中的自我学习和不断积累(见图4)。

在职培训

122%

学校教育

13.3%

自身学习和工作积累

74.5%

图4创意才能的育成途径

5.以实现个人价值为主要工作目标。被调查者中,尽管对个人的薪酬

感到满意的只有27.8%,但在工作目标的选择上,69.8%的人员选择了

“展现个人价值”;在回答选择当前工作岗位的五个理由方面,大家的首选对 象是“兴趣”,占到41.7%;同时,在回答跳槽的原因方面,首要因素是 “不能充分展现个人价值”,占33.1%。这些情况表明,创意人才往往更注 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们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更热衷于具有 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全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 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对于他们来说,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比重远 大于金钱等物质激励。工作所获得的成就感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而 金钱和晋升等传统激励手段应退居次要地位。

二、首都创意产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被调查的从业人员中,认为因创意人才供

给不足而制约首都创意产业发展的人员占39.6%,位居五大制约因素之首;管理者中认为创意人才非常缺乏和比较缺乏的占比达到82.9%。尽管与国 内其他省市相比,北京市的人才优势比较明显,但文化创意人才仅占从业人 334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报告

员的千分之一,与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潜力不相匹配。

与总量不足相比,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一是缺少高端原创人 才。被调查的管理者认为本单位的创意人员中只有22%的比例算得上是创 新型的,多数人才(78%)属于复制或模仿型。这种人才结构导致原创产品 很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二是缺少管理人才。与传统产业相比,创意产 业具有创新性、高增值性、高科技含量和高风险性等特点,其产业组织形式 既有分散的个别劳动,又有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和集中的社会劳动,创意人 员具有较强的工作独立性,创意工作过程难以监督。这些特点,给传统管理 理念和管理方式提出严峻挑战。三是缺少经营人才。将创意产业化,需要能 将创意内容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人才。实践证明,内容创意人才往往不具 备市场经营才能。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目前北京市严重缺乏擅长将创意作品 “产业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领军人物。四是缺乏复合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十经济十技术的复合型产业,是文化知识与高新技术紧 密结合的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T型知识结构,即不仅要有丰富社科文 化知识(T形的顶部“一,’),还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T形的下 部“}”。现实中,往往是有内容知识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又缺乏内容 知识。

2.开发途径不完善。目前我国创意人才的开发途径主要是学历教育和

在职培训。从学历教育看,大专院校虽然设有美术、广告、影视、艺术等相 关专业,但由于创意产业刚刚起步,创意理念刚刚被人重视,传统的人才培 养方式缺少对创新能力的塑造,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被企业抱怨为“没有创 意,’a对于甚些新兴的创意产业,如游戏、动漫等,高校中还很少设有该类 专业。创意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创意的教育模式,如果以应试教育为目标的教 育模式不改变,纵有各种创意专业和院校,也无力解决创意人才的短缺。从 在职培训看,创意人员参加的在职培训多数以定向的技能培训为主,培训时 间较短。调查结果显示,从未接受过在职培训的人员占35.1%,接受培训 时间在3个月以下的人员占37.2%,超过半年的只占27.7%(见图5)。培 训时间短、培训内容单一,导致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调查中,对培训效果满

意的只有18.1写,许多被调查者反映,培训内容教条、无创意,培训方式 单

一、不规范、照本宣科等。可见,目前企业对职工进行的在职培训因缺乏 系统规范的设计,仅能在短时间内提高职员的某项技能,并不能有效提高他 们的创意能力。不仅如此,由于创意人才需要全方位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 335

和漪·创断·发层

深耕,需要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仅仅依靠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尚难以满足 市场对创意能力的需求,还应补充。

0,‘

公佘冲

111}【,-而

没有3个月以下半年左右一年左右一年以上

图5参加在职培训时间

3.薪酬、考核体系不合理。从业绩考核方面看,仍有许多企业采用传

统的只重结果的考核办法,简单用产出和投人等财务指标来考量创意人员的 工作业绩,结果导致整个企业充斥着短期行为,无法生成能够提高企业核心 竞争力的创意产品。在调查者中,对本单位绩效考核比较满意的只占 n.8%,认为尚可的占72.2%。从薪酬体系看,多数企业的薪酬设计还没 有充分考虑创意人员及创意工作的特点,还深受传统生产和管理方式的影 响,现有薪酬体系不能充分调动创意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单位还以学 历、资历为主要评价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对本单位薪酬体系较为满意的占 27.8%,认为尚可的占58.3%,认为不满意的占13.9%。

相对于产业工人和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文化创意人员的工作方式和群 体特征明显,这是因为科研技术人员是用脑力创造财富而不是用手的创造财 富的群体,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 值。他们的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作业绩较难衡量。创意工作是通过 脑力劳动实现的,工作难度大,失败的风险大,付出的辛苦多,创意产品的 价值很难在短期内体现,有时甚至看不到结果。二是工作时间无法估算。表 面上看,创意人员与其他人一起按时上下班,而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时间远比 336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报告

正常上下班时间多得多,常常把休息娱乐时间毫不吝音地投入到创意工作 中。三是工作的智力含量高但往往管理职位低。创意人员在企业内部具有 较高的技术权威,但其工作特点决定其职位往往处于较低的级别,如果不 采取合理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很难树立创意人员的权威,显示他们的 社会价值。因此,沿袭传统的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已难以满足创意人员的 要求。

4.管理模式不配套。从政策环境看,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才往往

被捆绑在某个固定的地区和单位,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以及才能的发挥。近些年,随着首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许多创意人才已打破各种封锁开 始向首都集聚(被调查者中,非京户籍人员高达47.6%),但这种趋势尚处 于自发阶段,政府积极主动的引导政策尚显不足。可喜的是,今年北京市政 府已发布文化创意产业等四大重点发展领域人才开发目录,在政策上为推动 创意人才的集聚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政策效果的显现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相关

配套政策的落实。

从管理理念看,社会对创意人才特质的认识尚未同步,部分单位仍然沿 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创意人才,影响了创意才能的发挥。《简明大不列 颠百科全书》对创造性人才的描述是:“与常人相比,他们有时显得很幼稚,有时则很文雅;有时有破坏性,有时则很有建设性;有时更疯狂,有时更理 智„„”这一描述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创意人才,但能基本概括创意人才的群 体特征。也有人这样看待创意人才:他们具有“狼群”的特点,有激情、有 野心,追求个性自由,同时也渴望团队,寻求竞争性的合作与激励。调查结 果进一步验证了创意人才的上述特征。在“您所青睐的办公环境”选项中,被调查者选择宽松自由的比例最高,达64.6%;在工作氛围选项中,选择 团队协作的比例最高,达55.9%。

三、提高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集聚效应的几点建议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其成为首都经济未来发 展重要支柱产业的精神,结合我们的调查结果,本课题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开发体系

第一,树立创意才能需要“深耕”的理念。因为创意才能的育成不仅需 要渊博的文化知识、强烈的创意意识、扎实的专业能力,也需要较高的社会 337

和份·创断·发.洞察力、市场把握力、人际沟通力。这些能力并非短期训练就可一跳而就,需要实践的锤炼,需要经验的累积,也需要长期观念的养成。古人云:十年 树木,百年树人。创意人才的培养更需要长期的投入。我们不能因为当前创 意人才短缺,就“病急乱投医”,只重视某些操作技能的培养,忙于增设技 能培训学校。而应着眼长远,立足构建从幼儿教育到学历教育,再到在职培 训、终身培训;从传授知识到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意能力的多元化立体的 人才开发体系。

第二,改善原有教育模式,侧重创意能力培养。学历教育仍是我们培养 创意人才的主渠道。首先,要尽快建设创意产业的相关学科,设置相关专 业。其次,要革新教育方法,提高师资水平。第三,加强产学合作,缩短学 用落差。因为创意人才不仅包括艺术人才、设计策划人才、技术人才,还包 括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并且创意人才需要具备T形的知识结构、复合型 的能力结构。因此,高校教育要把知识熏陶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社会科学与 自然科学的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国内办学与国际交流 合作相结合,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人才的创意能力。

第三,改进在职培训,提高培训的灵活性系统性。由于创意才能的培养 离不开实践的锤炼,特别是对于那些高端的经营管理人才,学校的教育是远 远不够的,尚需在职的系统性、长期性、实战性的培训。目前的培训主要由 工作单位根据需要进行内部培训,而且多以短期性、技能性培训为主,不能 从根本上提高培训人员的创意能力。所以,必须改进当前的培训模式。首 先,探索灵活多样、富于创意的培训方法。激发创意的培训没有固定模式,很多东西不是能教会的,培训应侧重于启发性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互相 研讨、交流经验等方式启发人才的创意思维,提高人才的创意能力。其次,建立在职培训的社会体系。一方面,企业内部培训虽然针对性较强,但缺乏 专业性、系统性;另一方面,委托外部的培训又往往缺乏针对性、实用性。

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市场对在职培训的需求会日趋旺盛,政府应尽快组织 力量,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优势,构建多层次、系统规范的社会培训 体系。

第四,拓展人才开发途径。人才的培养和发现仅仅依赖学历教育和在职 培训是不够的,许多创意人才因其突出的个性,可能游离于学历教育之外,并且没有固定单位,或是自由职业者。针对创意人才的群体特征,我们还应 广开途径,打破学历、资历和身份限制,通过举办专业竞赛、行业评比、资 338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状况调研报告

格认证、公开招聘等方式发现和集聚人才。另外,还要积极引进京外和境外 优秀人才。

《二)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

第一,树立创新型的微观管理理念。企业的管理者应该不以学历高低、职称高低论英雄,不唯以职位高低论奖惩,营造人才资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的企业文化,充分尊重创意人才的性格特征和工作特征,宽容失败,鼓励冒 险,将创意工作的话语权下放给员工,灵活把握管理者充当监督员、指挥 员、服务员的角色定位。

第二,实施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由于创意人才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和行为方式上有着与一般员工明显不同的特点,因而传统的人力资 源管理方式对他们很难适用。企业有必要认真探索针对创意人才的特殊管理 方式。

在管理原则上,根据创意人才工作注重独立性、自主性的特点,企业一 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允许员工自主选择他们自己认为最好 的工作方法,不宜做过细的指导和监督,另一方面,要为艺术人才独立承担 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所需的资金、物资及人力支援,保证其创新活动的顺利进 行。在考核方法上,实施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业绩与能力、行为相结合的绩 效考核方法。

第三,营造适宜创意的微观氛围。创意才能的发挥需要人性化、生态 化的办公环境,需要平等自由、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有限的空间能够承 载的办公设施是有限的,但能够承载的创意是无限的。据相关报道,硅谷 的某些软件开发公司,允许设计开发人员穿着自己想穿的任何服装、甚至 带着心爱的宠物来办公室工作,目的是让创意人才在最和谐随意的办公环 境中迸发创作灵感。而在我们所调查的单位中,仍有不少企业尚缺乏这种意 识,把创意人员围坐在水泥墙矗立、个人空间狭小、周围环境嘈杂、缺少自 然生态的环境里。因此,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是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同时,由子从创意的产生到创意产品的产生需要团体内部的多方合作来共同 完成,团队之间的友好合作也是创意成功的关键。作为管理者或项目负责 人,不仅要给予项目组成员文化创意的指导及沟通协调,还需要营造一个团 结的工作氛围。尤其在创意人才多数自视甚高的状态下,更需要管理者引导 大家摆正心态,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凝聚到更有价值的创意工作 上来。

339

和佑·创析·发班

(三)构筑诱发创意的人文环境

一个企业对创意人才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深受其所在城市对创意人才 诱惑力的影响。作为首都,要构筑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高地”,既要提供良 好的硬环境,也要打造舒适的软环境。目前,首都的硬件设施在全国已处领 先地位,与其他国际化大都市相比也毫不逊色,因此,未来应在营造诱发创 意的人文环境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篇5

【摘要】本文在对内蒙古呼包鄂地区120 户中小文化企业入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大量翔实数据为基础,结合现场访问、座谈获得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从经营水平、发展能力、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据此提出呼包鄂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状况

一、引言

呼包鄂地区被称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也是内蒙古文化创新最多、文化辐射最广、文化消费能力最强的文化产业富集区。目前,呼包鄂地区文化产业一体化正在有序推进。据相关统计,2012年呼包鄂地区的中小文化企业为6483 家, 从业人员75965 人,实现产值182.3亿元,占本地区文化产业产值的68.5%,人均产值接近24万元,远高于同期呼包鄂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以上数据说明,中小文化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呼包鄂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我们于2013年7~8月分三个小组赴呼包鄂三地开展调查,调查组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考虑到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状况是其经营水平、发展能力和发展环境的综合反映,我们的调查也从这几方面对受访企业进行综合考察,并基于调查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经营水平分析

1.经营状况较好,盈利水平较高。图1反映的是被调查企业对自身总体经营状况的评价。其中认为经营状况比较好的有44%,认为一般的有44%,两项相加高达样本量的88%。而认为经营状况不太好或很不好的企业仅占样本量的11%,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比较好。中小文化企业的表现并不等同于大型文化企业的表现。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由大企业和政府牵头建设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处于“停滞”和“半停滞”状态,错误决策、盲目投资、大环境不好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而中小文化企业的优异表现则说明了其独特的优势和顽强的生命力,如贴近市场,贴近消费者,应对灵活,“船小好调头”等。

下面,我们通过图2和图3进一步考察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经营状况。图2、图3分别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营业额增长情况和净利润增长情况。营业额和净利润增长或持平的企业均占到样本量的绝对多数,表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较高。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净利润增长在21%~60%的企业占样本量的74%,表现十分抢眼。这说明相较于传统行业,文化产业的产出附加值更高。另外,也说明文化产业和中小文化企业在稳定地区经济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呼包鄂地区,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受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影响,煤炭、电力、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呈整体下滑趋势,一些行业甚至出现净利润同比负增长的现象。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在营业额和净利润增长方面的突出表现,与其他行业的一片颓势相比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竞争压力较小,市场空间有待提升。图4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行业竞争压力状况。43%的受访企业认为竞争比较激烈,认为竞争压力一般和不太激烈的分别占51%和6%,没有企业认为面对的竞争压力非常激烈。这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经营过程中面对一定的竞争压力,但竞争压力整体较小,经营环境较为宽松。

图5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竞争压力的影响因素。从图5中我们可以看出,得票数较多的选项是假冒和模仿猖獗、国内企业的竞争、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而得票数较少的选项是来自于大型企业的竞争压力、国外企业、品牌的竞争、电子商务分销渠道的冲击,这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行业竞争压力主要来自国内和本地企业的竞争,国外企业、品牌和新兴的电商分销渠道造成的竞争压力较小,同时反映出本地文化产品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的状态。究其原因,可能是相较于发达地区,呼包鄂地区的文化市场刚刚兴起,市场规模还较小,市场较为封闭,对外部竞争者吸引力有限,这在客观上也为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中小企业成长有了一个难得的缓冲期。另外,从图5的统计数据结果看,大型文化企业对中小文化企业造成的竞争压力并不是很大,这再次验证了在一个行业中,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各具优势,完全可以共生共存,共同发展。

图6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产品市场来源,也就是其产品的销售流向。我们可以看到,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市场来源构成上,国内市场占53%,本地市场占36%,而海外市场仅占11%。这说明呼包鄂地区文化市场整体上是封闭型市场,本地文化企业的产品销售过度依赖国内和本地市场,企业“走出去”的意识和产品出口严重不足。

3.发展不成熟,管理水平较低。图7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整体管理状况。在被调查企业中,43%认为自身的管理比较完善,42%认为自身管理水平一般,35%认为管理不太完善,而非常完善和很不完善2个选项为零。由于本题答案较为笼统,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只能从中了解到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对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基本态度。从答案的分布来看,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对自身管理水平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既不盲目自大,又不妄自菲薄。

为了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我们设计了“如果管理不太完善,主要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 ”这样一个问题,在选项中我们列举出了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各项影响要素。从图8 中我们可以看到,得票数最多的选项是渠道管理和市场销售,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最迫切的需求来自于营销环节。除此之外,生产管理、采购和物流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5个选项的得票数也较多,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还较为粗放,还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得票数较少的2个选项是战略管理、技术和研发,可见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对影响自身长远发展的战略管理和技术研发投入不够重视,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和足够的危机意识。

三、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能力分析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问题经常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能力的考察首先考察的是其融资能力。另外,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决定现代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而文化产业的创意经济属性,使技术创新能力在文化企业发展能力构成要素中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能力的考察将通过融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2项指标体现。

1.资金压力较大,融资成本较高。图9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状况。在受访企业中,表示遇到较大资金困难的占51%,表示偶尔遇到资金困难的占46%,而表示资金充足的仅为3%。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资金压力,只是遇到的困难程度大小不同。下面我们将通过图9的分析,进一步考察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在遇到资金困难时的解决办法。

图10反映的是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我们可以看出,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最主要的来源还是一些传统渠道,包括民间借贷、内部集资、自有资金。在企业遇到资金困难时,依靠自有资金不足以解决问题,而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则意味着高成本融资。在剩下的几种融资渠道中,我们发现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从银行贷款、政府基金、风险投资获得的资金支持较少,说明中小文化企业从以上几种渠道融资的困难较大。但我们可以看出,相比政府基金和风险投资,中小文化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几率还是要大很多,可见政府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的帮助非常有限。本来风险投资可以在文化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我们看到风险投资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中是居于末位的,可见风险投资在呼包鄂地区文化市场的介入程度还远远不够。此外,我们发现小额贷款公司正在成为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新兴融资渠道,这说明中小文化企业在从银行贷款、政府基金、风险投资融资较为困难,而民间借贷、内部集资等传统融资成本又过高的情况下,倾向于从贷款相对容易、融资成本相对便宜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

在图10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虽然中小文化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较为困难,但相比以往,中小文化企业从银行融资的成功率正在呈上升趋势。图11反映了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易程度,其中56%的受访企业认为“很困难”,43%的受访企业认为“困难,但可以争取”,只有1%的受访企业认为“很容易”。这说明中小文化企业从银行争取贷款的“基本面”还是“困难”,但那扇曾经对中小企业“紧锁的大门”正在慢慢打开,说明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在银行信贷方面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落实。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图12反映了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在受访企业中,28%认为技术创新对企业经营发展“重要”,59%认为“一般”,甚至还有13%的企业认为“不重要”。可见,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中普遍存在轻视技术创新的现象,这种态度在图14中也有间接的反映。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其他传统产业的重要特征就在于依靠密集的智力资源投入,生产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从理论上讲,中小文化企业应该比大型文化企业更崇尚技术创新,因为能够根据多变市场需求及时进行技术创新正是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之所以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可能是因为其生存和竞争的压力较小,从事技术创新的动机还不够强烈。

下面我们将通过图13和图14的分析来进一步考察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能力。图13反映了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状况。受访企业的75%都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或专利,仅25%的企业表示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或专利。说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技术创新状况堪忧,因为注册商标和专利是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载体,是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无形资产的估值低,说明企业相互之间还处于较低水平的竞争状态,企业参与竞争的手段还较为简单。

图14反映了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核心技术来源情况。在受调查企业中,高达30%的企业表示“没有核心技术”,44%的企业表示自己的核心技术来自“引进和模仿”,23%的企业表示核心技术通过“联合开发”获得,仅3%的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从严格意义上说,只有通过“联合开发”和“自主研发”两种形式取得的核心技术,才能算真正的技术创新。而通过“引进和模仿”获得的所谓“核心技术”只是简单的抄袭和复制行为,创新意义不大。所以,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中,真正拥有核心技术或者说真正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并不多。

四、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环境分析以上“经营水平”和“发展能力”是对中小文化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观能力”考察

而其经营状况的好坏除了“主观能力”,还取决于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的好坏。所以,我们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调查还将考察其外部发展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政策环境2项指标。

1.市场环境欠佳,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为了考察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我们设计了一个利克特量表。结合中小文化企业的特点,把4种最有可能对企业经营行为造成干扰的市场环境因素作为量表的陈述项目,它们分别是“市场需求难以确定”、“同业间的无序竞争”、“行业技术更新太快”、“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然后,通过定序测量的方式要求受访人对陈述项目的认同程度做出选择,在1~5的数值区间,1表示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量表的统计结果如图15所示。

由图15 我们可以看到,“ 市场需求难以确定”、“同业间的无序竞争”、“行业技术更新太快”、“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均处于高认同度区间,说明这4种市场环境因素均对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经营行为造成了较大干扰。

在4种市场环境干扰因素当中,“市场需求难以确定”、“同业间的无序竞争”、“行业技术更新太快”没有关联,而“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则对前三者均存在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一个健全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能够在企业信用评级、资金融通、政策咨询、技术服务、教育培训、行业引导等各方面,给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而在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小文化企业只能独自承担经营风险,市场竞争环境必然趋于恶劣。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政策效果不明显。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我们非常关心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对于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影响如何,我们特此进行了相应的调查。

图16反映了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的宣传效果。在受访企业中,表示对政策非常了解的为0,表示对政策比较了解的为10%,表示对政策基本了解的为41%,表示对政策不太了解的为44%,还有5%的受访企业表示对政策完全不了解。我们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中的宣传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企业对政策的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图17反映了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中的实施力度。我们看到只有16%的受访企业表示享受过政策优惠,高达84%的受访企业则表示没有享受过任何的政策优惠。这说明至少从中小企业的主观反映来看,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的实施力度明显不足,政策的覆盖面过窄。据我们了解,目前内蒙古尚没有针对中小文化企业专门制定相应的促进政策。文化产业领域现有的促进政策还过于偏向对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文化企业的支持,政策对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缺乏应有的关注度。

为了对中小企业促进政策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中的实施效果进行更为细致的考察,我们设计了一个利克特量表,把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作为量表的陈述项目,它们分别是“税收政策”、“财政政策”、“贷款援助”、“专业服务”。然后,通过定序测量的方式要求受访人对各项政策的满意程度做出选择,在1~5的数值区间,1表示非常满意,5表示非常不满意。

量表的统计结果如图18 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在所列4项中小企业促进政策中,受访企业对税收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其原因可能在于税收政策在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组合中,使用得最早、应用最为广泛、规定最细且具有操作性,故而相对来说也就落实得较好。财政政策和贷款援助的满意度较差。在实际的政策执行中,这两种政策经常互相捆绑在一起,存在相当的关联性。在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组合中引入各种专业服务,是政策更为完备、更为贴近市场需求的体现。专业服务涉及到企业信用评级、资金融通、产权交易、政策咨询、技术服务、教育培训、行业引导等方方面面,相比税收、财政、贷款援助政策,政府专业服务体系还很不成熟。从图18中我们看到,受访企业对于政府提供的专业服务评价出现了分歧。说明在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中,部分企业对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有更高的追求,对政策变化的敏感性更强,从而能够与政策及时对接,抢先一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某种专业服务。

五、呼包鄂地区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建议

1.重视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将其纳入区域文化产业的整体战略。虽然目前无论从企业数量、从业人数,还是从对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看,呼包鄂地区的中小文化企业都已经成为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对中小文化企业的重视仍然没有上升到应有的战略高度。

在传统文化产业理论中,过于看重大型文化企业的作用,认为中小文化企业的主要作用在于吸纳就业和活跃文化市场。实际上,中小文化企业的存在意义远不止于此。中小文化企业由于具有贴近市场、转型灵活的特点,在应对市场变化时相比大型文化企业更能及时规避经营风险,这一点在我们的调查中已经得到部分的验证。在一个区域内的文化产业体系中,大型文化企业和中小文化企业应该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上形成分工合作的关系。大型文化企业发挥其融资能力强、资金雄厚、市场与技术开发能力强、生产成本低和品牌形象好的优势,中小文化企业则发挥其贴近市场、反应灵敏、转型灵活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形成差异化的经营合作。这种大型文化企业与中小文化企业互利共生的分工合作局面的形成,将有利于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散,并有利于区域文化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的形成。

所以,今后呼包鄂3市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或开展区域文化产业合作时,应该重新审视中小文化企业的定位和作用,从打造完整产业链的角度推动大型文化企业和中小型文化企业分工合作关系的形成,并把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纳入到区域文化产业的整体战略中考虑。

2.根据中小文化企业的特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促进政策体系。根据中央精神和地方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内蒙古及呼包鄂3市陆续出台了若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内容涉及市场准入、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投融资政策、社会服务、人才政策等方方面面。但因为中小企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政策内容和政策重点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具体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阻碍。另外,各类中小企业的政策需求并不完全一样,中小文化企业的特殊性更为明显,由于至今为止全国上下都还没有针对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制定专门政策,现有政策对中小文化企业的帮助必然相对有限。

2011 年11 月,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自治区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推动全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而内蒙古文化产业要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政策制定上具备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的胆略。呼包鄂地区作为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具备较好的基础,可以考虑以呼包鄂作为试点,整合现有相关政策,根据中小文化企业的特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促进政策体系。

3.大力发展行业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的开展。我国目前仍处在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提供、信息获取等方面的大量需求得不到满足,这种情况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在2009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 之后,各地纷纷成立了中小企业局、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等名称不一的事业单位性质的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创业、法律、政务、商务、人力资源、技术支持等服务。

2011年,内蒙古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市先行启动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试点和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标志着内蒙古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的正式开始。今后,呼包鄂3市作为内蒙古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行先试地区,在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下的公益性服务职能的同时,应该通过市场化运营方式,尽快培养扶持一批社会化的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开展全方位的专业服务。目前,呼包鄂地区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还不可能针对中小文化企业提供专门服务,但政府应该选择适宜的时机,根据各行业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差异,建立起具有分类扶持功能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少峰,朱嘉.中国文化产业十年(1999-2009) [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2]马首.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姚益龙.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4]李家林.中小企业绩效考核指标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吴群.中小文化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2012,(11).

雁池乡文化生产状况调研报 篇6

摘要:当物质消费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以后,对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会日益增加。文化消费对于人力资本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多地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神文化方面。生产决定消费,要使人们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取决于文化生产的水平。所以,农村文化要发展,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主体,发展农村文化生产,方能保证农村文化发展的长盛不衰。本文以笔者在雁池乡进行的为期15天的调研材料为基础,了解雁池乡文化生产状况,分析其面临的困境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致力于为促进雁池乡文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文化生产;文化发展;困境;解决途径

一、雁池乡文化生产状况介绍

雁池乡是一个典型的中部农村地区乡镇,位居湖南省石门县西北部,距县城 80公里,1995年由原雁池乡、杨柳乡和苏家铺乡合并而成,现辖20个行政村,全乡总人口约3.4万。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政府财政扶持下,雁池乡在文化生产上已初见成效,文化事业日渐兴盛,文化产业也逐渐起步。

(一)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文化事业是指由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即文化行政部门来领导的、以公益性文化建设为内容的社会工作。农村文化建设刚步入正轨,很大程度上还必须依赖于政府的力量,所以繁荣农村文化必须先发展文化事业。雁池乡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努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府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度增加。雁池乡政府自2006年开始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规划中,开始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抢救发掘、群众性文艺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在雁池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都坚持探索发展文化的最佳途径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第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通过政府的财政扶持,广播电视数字化的步伐加快,全乡居民电视普及率达90%以上,全乡非有线电视用户地面卫星接收装备普及率达到90%以上,VCD普及率接近100%;自乡政府建设移动基站以后,3.4万居民中大部分人已经有了手机,90%的家庭装有电话,部分家庭开始

【1】拥有电脑;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都逐渐起步。据统计,雁池乡拥有1个乡级文化站、4个村级文化室,还兴建了2个活动中心。

第三,鼓励农民积极参加文化活动,发展了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村子里一群中老年妇女组织了腰鼓队和秧歌队,在闲暇时间集中排练节目,自娱自乐,偶尔还会有机会出去表演。民间也有些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自发组队,有唱歌的、跳舞的、下棋的等。有一支名叫“喜鹊鸟”的民间演唱队自2002年组队,发起人覃道安是一个有着当民办教师和乡文化站辅导员经历的中年农民,“喜鹊鸟”组建不到3年,共演出470多场,并获得了县文化局授予的“深山喜鹊鸟,唱响文明歌”奖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据统计,全乡共有鼓乐队、腰鼓队、秧歌队共四个,民间自发地兴趣团体更是大有发展之势。文化活动不管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所提升。

第四,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了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的力度。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压力相对减小,闲暇时间增多,此时,若先进的文化不能占据农民的闲暇生活,封建沉渣便会泛起,腐败之风也会猖狂。为防赌博之风蔓延,雁池乡雁池村村委会曾在2007年初以村规民约的方式要求村民不得参与赌博,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第五,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开展,为农村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从目前农村消费的内容来看,除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外,最主要的就是政府组织的送文化下乡的节目,包括电影、文艺汇演、图书阅读、书画展览等下乡。据雁池乡人们反映,每年都会有大约两次的电影放映和文艺节目汇演。

(二)文化产业逐渐起步。在文化事业的带动下,雁池乡文化产业已逐渐起步,形成了覆盖面广、品种门类多、来势强劲的良好循环局面。我国九大文化产业中,雁池乡已不同程度涉及的行业有5个,包括游戏业、演出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网络文化业。同时,邮政投递、电子信息等行业方兴未艾,婚庆服务、网络传媒等行业也应运而生,来势喜人。近3年雁池乡的影视传媒、文艺演出、歌舞娱乐、印刷出版、等文化产业年产值以12%的速度递增,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从无到有。雁池乡受其区位因素影响,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困难,经济发展较慢,产业结构的变化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近些年来,雁池乡积极克服先天不足,努力实现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与2006年相比,雁池乡新增的文化产品服务销售店有1家惠普电脑专卖店、2家联想电脑专卖、4家打印室和1家红白喜事专营店,全乡共有文化企业和门店19家,其中有有线电视服务中心1家;电视专卖5家,分别是:TCL王牌电视专卖店、长虹电视专卖店、海信电视专卖店、家家亮彩电和乐华彩电;文体书刊专卖1家、电脑专卖2家:联想和惠普专卖、复印打字室6家、网吧3家、游戏厅1家。

第二,从有向优。雁池乡许多的文化产业已是有十余年的历史,在这十几个年头中,这些文化产业也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网吧建设为例,2006年雁池乡仅有一家网吧,且网吧内设施简陋,拥有的计算机不足20台,而现在,雁池乡主街道上就拥有了三家网吧,每个网吧的计算机数量都不低于30台,网吧里装有空调,环境质量也有所提升。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发展文化生产,促进文化生产力提高的两个方面,只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作用,以文化事业带动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两者联合作战,才能促进文化生产的长久繁荣。所以,雁池乡文化生产要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方面着手,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兴建公共设施,促进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昌盛;同时,鼓励创办文化产业,改善已有文化产业,促进其从有向优转变。

二、雁池乡文化生产发展状况分析

1、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不高。追求利益是产业的最终目标,获取经济效益是吸引农村发展文化产业的最重要因素,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对发展文化生产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雁池乡受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文化产业虽涉及面不算窄,但每个文化产业的发展都非常薄弱,经济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消费需求小,消费不旺,销售量不高;二是生产的文化产品或服务种类不丰富、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流通环节不顺畅,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销售点不多。虽然雁池乡文化产业年产值以12%的速度递增,但其文化产值远低于发达地区。为了保证文化生产持续进行,雁池乡需加紧提高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2、文化经营活动开展不充分。文化经营活动是实现从文化生产到文化消费的中介,是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流通环节。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只有存在一定的消费需求,生产才会有进行下去的可能。而要增加文化需求,不仅要挖掘消费者的消费潜力,还需要依靠流通中介。充分发展文化经营活动,一是要发展经营活动的多样性,结合国家的政策指导和当地的具体情况,经营多种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经济层次、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的消费者的不同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提高文化经营的质量,包括文化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使农民切实感受到文化娱乐的乐趣,培养农民的兴趣爱好。目前雁池乡的文化经营活动还较少,质量也还有待提高,据统计,雁池乡共有网吧3个,游戏厅1个,茶楼3个,书店1个。要使雁池乡文化生产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文化经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3、专职文化人才欠缺,缺乏一支长期为农村文化生产服务的队伍。发展农村文化生产是一项长期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不仅仅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和财政的支持,还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在国家“送文化下乡”政策的引导下,经常会有电影、演出等文化形式在农村出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送文化下乡并不能保证农村文化的长久繁荣,所以必须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农民是播种人,技术指导则需要一批既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同时又懂得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规律和产业经营管理的素质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来承担。雁池乡文化生产,从2004年响应国家发展农村文化的政策以来,虽有所发展,但起色不大,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一支有知识、有技术具备专门文化涵养的专业队伍充当文化生产活动的组织者,这一现实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生产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使雁池乡文化生产长久发展,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生产服务队是必不可少的。

4、文化产业稀少且零散,规模效应难以发挥。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特性又能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拉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尤其对拉动农村消费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化意义重大。因此,在农村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今时代背景下必然的趋势。雁池乡虽说文化产业涉及面有所发展,但并没有形成规模,难以发挥规模效益。将雁池乡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是一项必要的任务,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雁池乡文化的产业化之路任重而道远。

三、影响雁池乡文化生产的因素分析

1、群众文化需求相对欠缺。文化需求直接决定了文化消费力,而文化消费力对文化生产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要发展文化生产,必须扩大群众文化需求,充分挖掘市场潜力。雁池乡目前的文化需求小,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

展水平不高,不能为文化消费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金保障。雁池乡受地理条件限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迫于生计,雁池乡许多成年劳动力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家里剩下老人孩子,老人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又要照顾好孙辈,里里外外的活全包,全天基本上没有休息的时间。另一方面,人口素质低。“如果音乐很好,[2]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香槟酒高尚。”这形象地说明了文化消费与

人的文化素质正相关。若群众的素质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想要到达一个较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雁池乡人口的素质还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上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没有充分意识到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二是科学文化素养不高,造成对某些先进文化不理解,发展超出其理解能力的文化无异于对牛弹琴。

2、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力度不够。农民是文化生产的主体,而政府则是文化生产的主导者,是文化生产发展的导航人。文化生产的发展若没有政府的组织和引领,就会如一盘散沙,要使文化生产凝成一股合力,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导航。尤其对于雁池乡,先天条件欠成熟,后天发展不完全,急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政府的作用组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兴办文化事业。深刻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一号文件)的要求: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二是鼓励发展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对发展文化产业给与高度重视,指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将农村文化生产导入产业意识,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当地农民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可吸引城镇居民到乡村进行文化消费。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得好,还能作为文化产品输入城市,获得更大的市场效益。

3、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展文化生产,文化资源是最起码的资本。农村文化建设从总体水平看远不如城市,不论是文化基础设施,还是公共文化服务,也不论是整体文化氛围,还是文化产品与文化品牌的丰富性,农村与城市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但如果从文化资源的占有情况看,农村地区的文化资源未必比城市逊色,关键在于挖掘。雁池乡是土家族聚居区,山水资源、民俗资源、人文资源应有尽有。同是在石门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罗坪乡在文化资源挖掘方面做得较为突出。较雁池乡而言,罗坪乡更加偏僻,交通更为不便,但其近年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变不利为有利,同时充分挖掘其文化资源,致力打造老、少边区特色旅游,开发了长梯隘风景区,完成了云海观景亭的建设,九子鞭、跳丧舞等民俗也陆续开发,生态旅游业已渐渐步入产业发展之路。

4、文化人才缺失严重。文化人才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保证,是发展文化生产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在不断的改变,土生土长的民间文艺队伍极度缺乏,雁池乡原有“戏班子”等文艺队伍逐步萎缩,许多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和表演绝技也在消失。尽管随着农村“三项活动”,即送电影、送戏和农村综合文化活动的开展,一些农村民间剧团开始恢复,但演员多数年龄较大,剧本陈旧,缺乏新内容,缺乏时代感。加之许多有文化素质的青年农民由于生活原因不愿呆在农村,外出务工或经商,农村文化缺乏新生力量,农民剧本面临人员老化、后继无人。雁池乡的人才流失现象极其严重,全村大部分青壮年男丁全外出打工,在家的妇女也是寥寥无几,而且大部分是因为怀有身孕,且准备将小孩养到一岁就跟随丈夫外出打工。这直接导致农村文化生产的后

备资源紧缺,且青壮年人才的流失也不利于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生产和消费观念。

四、改善雁池乡文化生产状况的对策研究

1、扩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挖掘市场潜力

文化需求对文化生产的作用非常突出,文化生产要得以长期繁荣必须扩大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的需求弹性非常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要扩大消费者的需求。农村文化的发展应将视野放宽,不仅要将目标锁定在农民自身,还有致力吸引外来人群的潜力。就雁池乡农民自身而言,目前他们消费需求较小的原因主要在于经济上不支持和素质跟不上,扩大内部消费就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素质。而要促进外来人口的消费就必须得搞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宾馆、饭店等。而实际上,经济和文化是相互作用的,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保证,而文化发展又可以通过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产业结构等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提高文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水平以扩大消费。首先,雁池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过于单调,要在市场上形成竞争力就必须使文化产品多样化,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征生产各种不同的文化产品。另外,产品需得有所侧重,锁定主要的消费群体。雁池乡目前文化发展水平不高,消费群体主要是本乡人口,鉴于本乡人群平均素质较低的情况,就必须生产较为通俗的文化产品,避免曲高和寡。

2、充分发挥乡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

在发展文化生产的过程中,政府始终是处于主导地位,而农民则是文化生产真正的主体。在文化生产中,既要注重政府的指导,又不能忽视农民的主体能动性。乡政府既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按要求办事,又必须灵活变通,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化。具体说来,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方向保障。农村文化建设中必须保证农村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坚持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二是资金保障。足够的资金是文化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政府不仅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还需要加强资金的管理以及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文化生产。三是规划作用。发展农村文化生产,必须根据本地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现状,科学合理地做好生产规划,以引导农村文化生产顺利开展。四是监管作用。发展文化生产过程中,必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防止不符合先进文化要求的文化的产生。而农民作为文化生产的行为主体,同时又是文化生产成果的享受主体,必须强化其“造血功能”,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3、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并重

雁池乡政府已经意识到开发文化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给文化资源的开发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在开发的过程必须得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对于已经开发的文化资源注意保护,尤其是民族风情,必须保证其传承。可以借鉴罗萍乡的成功经验,在小学设置课程专门学习当地的地域风情,保证其继承与发扬。开发文化资源时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坚持创新性原则。虽说文化资源有其历史性,在开发时应尽量保持原样,但是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得有所创新。因此,对各种历史文化用创新的眼光、态度和方法对待它们,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二是坚持产业化原则。文化资源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由文化亮点开发为文化亮区,以增加市场竞争力。开发文化资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处理好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我们开发文化资源的目的之一在于获取经济利益,合理有效地开发资源,不仅能够推进文化事业的产业化,获取经济利益,而且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教化功能,但若只顾利益,盲目开发,便会导致人和自然的矛盾的激化,所以必须激发社会民众环境保护的意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4、培养一支高质量的文化建设队伍

发展文化生产就必须参与市场竞争,市场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文化产业更取决于人,因此,要加强人才库的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建立吸引人才的制度以及积极探索人才市场配置机制。目前雁池乡的人才困境已是掣肘其文化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解其人才匮乏的现状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共同作用:一是农自主培养文化人才。一方面可以与高等院校联合,选拔优秀文化人才进行培训,合格后回归农村从事农村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方面,由于难以进行规模教学,则需要在本土加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由民间艺人进行手把手式教学。二是引进文化人才。鉴于雁池乡文化建设人才奇缺,在短时间内无法培养出满足农村文化建设需要的文化人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引进人才来缓解农村文化建设人才紧张的局面。2008年4月,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计划用5年时间选送10万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对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雁池乡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因势利导,把握机遇,引进专业文化人才,为农村文化发展做深远打算。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政府作用----以中部为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篇7

一、发展特点

(一)行业涵盖广泛,分布相对集中

全省民营文化企业行业分布广泛,覆盖了国家文化产业划分标准120个行业小类中的117个,覆盖率为97.5%。其中,有8个行业小类企业超过1000家,36个行业小类企业超过100家。企业数居前三位的是广告、工艺美术制造和室内娱乐活动,分别为5204家、4656家和249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居前三位的是工艺美术制造、视听设备制造和印刷,分别为1021.23亿元、253.71亿元和253.03亿元。

(二)民营文化制造企业规模大,效益好

按照制造、批零和服务业分,2013年,全省民营文化制造企业有8096家,文化批零企业有4818家,文化服务企业有1451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041.81亿元、367.78亿元和377.96亿元。见图1。民营文化制造企业数量占全部文化法人单位的比重为28.5%,但实现的主营收入所占比重达67.8%,拥有资产占46.5%,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48.4%。

(三)龙头企业贡献突出

2013年,全省民营文化企业中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和重点文化服务业(以下简称“三上”企业)共有1746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有1129家、限额以上文化批零业261家、重点文化服务业356家。企业数量仅占民营文化企业6.4%的“三上”企业,创造主营业务收入2091.01亿元,占民营文化企业的75.1%,人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15万元,是“三下”企业的2.8倍。“三上”民营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有2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8.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民营企业有437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7.43亿元。

(四)厦门市单位数最多,泉州市总量最大,莆田市效益最好

2013年,设区市中民营文化企业数居前三位的是厦门、福州和泉州市,分别有6434家、6292家和57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00.07亿元、556.54亿元和779.33亿元,吸纳就业人员分别为11.41万人、14.46万人和21.56万人。户均主营业务收入居前三位的是莆田、泉州和漳州市,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居前三位的是莆田、漳州和三明市。(见表1)

二、存在问题

(一)民营文化服务业规模小

2013年,福建省民营文化服务企业数量占民营文化企业的52.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仅占12.6%,呈现“小、散、弱”的特点。民营文化服务企业户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0.45万元,约占文化批零企业户均规模的三分之一,文化制造企业户均规模的十分之一。在117个民营文化产业行业小类中,服务业仅有3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前20位。

(二)民营文化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不强

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文化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比例为8.9%,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0.75%,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低5.1%和0.09%;户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0.30件,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0.13件。大部分民营制造企业研发设计薄弱,创新能力不强,主要以仿造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激烈,导致文化产品的知名度较低,缺乏在全国叫得响、传得开的品牌产品。

(三)转贷难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福建省民营文化企业成长的难题。“难”就难在民营文化企业抵押物不充分,融资门槛相对较高;“贵”则主要由于传统的转贷过程是“先还后贷”,即贷款到期续贷前必须先归还原贷款,企业在筹措“转贷资金”的时候,承受较高的转贷成本。

(四)高技能人才流失严重

大部分民营文化企业家仍属于经验管理型,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高薪引进高技能人才,但由于生活设施不配套、保障制度不完善、管理方式不科学,企业文化不健全等原因总会造成人才的频繁流失。

三、若干建议

(一)提升民营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

切实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放宽民营文化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建议以超过50%的附加值率替代研发费用占比条件,用各类技术等级员工代替企业员工的学历要求,放宽自主知识产权的评分标准;对民营文化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成立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经费支持;拨出专项资金,支持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民营文化企业开展创新。

(二)解决民营文化企业转贷难题

为缓解民营文化企业筹措转贷资金的压力,建议推广石狮市的做法,设立“转贷周转基金”,“基金”由石狮市金融办等部门监管,行业商会主导执行并委托专业的第三方代理机构运行,帮助民营文化企业完成“转贷”。此外,华夏银行小企业“年审制贷款”减少了因筹集还贷资金所需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也减少了民营小企业的转贷压力,值得提倡。

(三)全方位落实民营文化企业优惠政策

近年来,省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但大多数民营文化企业家对优惠政策了解不多,不能有效地发挥政策的作用。建议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等方式主动为民营文化企业宣传各项优惠政策,提高服务效率。行业协会或园区管委会要深入学习、全面了解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引导民营文化企业申报、享受优惠政策。

(四)提高民营文化企业知名度

建议定期聘请名师对民营文化企业家进行培训,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在工艺美术园区开设固定场所,演示影雕、制陶和金、银饰制作等特色项目,促进民俗特色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来吸引游客游览、参观和消费,提高园区和民营文化企业在业内和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摘要:民营文化企业是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主体。本文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福建省民营文化企业当前发展的现状,提出存在民营文化服务业规模小,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转贷难,高技能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并提出提升民营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解决民营文化企业转贷难题,全方位落实民营文化企业优惠政策,提高民营文化企业知名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特点,福建省

参考文献

[1]高默嵩.《我国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河北企业,2014(12).

[2]徐缨.《如何做大做强民营文化企业》.特别关注,2013(10).

[3]王京宇.《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建议》.东方企业文化,2013(7).

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篇8

基本情况

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初,主要从事某一专业的高校教材出版发行活动,人员由最初的4人发展到2006年底的6人,公司人员有工作分工,但没有单独设立职能部门。公司负责选题策划、组稿、编校(部分)、印制(出版社委托)、发行工作,出版社负责选题审定、书稿审读等工作,公司向出版社支付审读费和管理费,出版社根据订数可从公司低折扣(低于社内正常图书成本)购买图书。2005年出版图书52种,2006年出版图书45种,其中某一专业高校教材78种,占80%,其他教材19种,占20%。

单品种成本情况

影响图书成本的因素很多,但对同印张的图书成本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印数和印次,按年度以平均印张和平均印数的主要成本示例。

表2中已综合考虑了其它直接成本,实际总支出仍比表中所列的少。未列出出版社执行的工价,但综合成本高于上表成本的20%以上。

费用情况

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来,主要费用有房屋租赁4万元,办公费6万元,会议费20万元,差旅及其他费用10万元,人员工资25万元,合计65万元。

利润分析

2005年52种图书平均印刷7100册,平均销售5500册;2006年45种图书平均印刷4000册,平均销售2800册。两年销售利润合计3389万元(不计管理费销售利润有475.4万元),减去两年期间费用,税前利润为273.9万元(不计管理费税前利润有410.4万元),人均(以6人计)税前利润为45.7万元(不计管理费人均利润68.4万元),远远高于国有出版社人均创利。

经营管理的启示

以上实例可能不能代表当前民营书业现状的全部,但仍可以看出按照目前的图书市场状况,民营出版的利润仍然是可观的,分析其原因,对当前出版体制机制改革是有益的,至少会有些许启示。

人员的高素质和较强能力是民营发展的前提,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是民营出版快速发展和获利的关键。市场几乎是民营书业企业的惟一风向标,成本费用控制合理是民营发展的基础。能够减少成本费用支出是民营的先天优势,与出版社相比,总成本费用要降低20%以上。

上一篇:初三语文二模作文范文下一篇:初中化学微课制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