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建设的必要性(推荐8篇)
/ 智慧旅游从业者----杨勇
一个全新的概念成长之初都会经历一段徘徊储备期,“智慧旅游”的发展也不例外,一旦时机成熟就会迅猛的发展,中国自2010年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以来,它以独特和前卫的理念,以及对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动向的感知,很快的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和相关专家的认可,随着中国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国家政策环境的日益优化,以及旅游专家的不断探讨研究,中国大背景下的智慧旅游建设必将迎来全新的机遇。
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旅游产业有了跨越式的大发展,不管是从旅游人数还是从旅游收入来说,中国都已迈入了旅游大国的行列,然而发展与问题并存,旅游从业者深深的意识到中国旅游行业人才匮乏,(据海南旅游人才发展统计调查预测:到2020年海南旅游人才队伍要达到47.7万人,人才缺口将超过20万人)。重大节假日景区人流压力过大,对景区的保护和管理曾加了难度和风险,重点景区交通混乱,打车难,导游宰客等现象多出,游客体验度大打折扣。这些问题不得到及时的解决,极大制约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在此背景之下行业也呼吁新型旅游形式和旅游服务的出现,智慧旅游的发展有着起必要和充分条件。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和网上预订。同时国家在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建设景区信息技术产业,将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等信息服务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国家已将景区的数字化信息建设提上一个全新的日程,创建一个共享的大型旅游信息平台,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各级政府、旅游局也积极相应,“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在2011年6月22日正式落户镇江,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确定了包括: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南京市、福州市、大连市、厦门市、苏州市、黄山市、温州市等18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各省市都在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旅游基础现状发展智慧旅游建设。
发展智慧旅游的先决条件是日趋成熟的物联网、计算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和便携式移动智能终端,总现在的发展状况,这技术现在已经在旅游行业广泛应用,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在一些列关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推出的了BigCloud计划,中国移动研究院也完成了云计算中心实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化终端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旅游和互联网企业对未来的旅游市场也充满了无限的信心,例如:北京景创之旅网络科技公司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全新技术研发的ETM系统,二维码导游导览系统、智能客流监测系统、景区智能门禁系统等产品,解决了景区资源优化,便捷管理的问题,提高了游客对数字化只能景区的体验。为中国智慧旅游的进程起到了催化作用。
1 江苏智慧旅游卡的用户体系分析
从江苏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来看, 江苏智慧旅游卡将是一个涉及面和应用面都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 用户体系可用图1表示。
如图1所示, 江苏智慧旅游卡的用户体系可分成游客、导游、政府部门、旅游服务和关联用户等五大类型, 每一种类型均包含有相应的组成形式。
2 江苏智慧旅游卡的持卡对象分析
根据旅游业务发展的需要, 江苏智慧旅游卡需要设计成个人用户和机构用户两大类型, 个人用户主要面向省内外游客和导游发放, 机构用户面向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旅游服务商以及关联用户等发放, 在机构用户下面按需要部署个人用户, 个人用户根据不同的职能获取相应的权限。项目实施第一期主要面向游客和导游, 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扩展发卡和服务对象。
2.1 游客对象分类
游客是江苏智慧旅游服务卡的主要发放对象, 根据游客地域的不同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 省内游客。按全省所属各地市及其下辖的县区不同划分, 针对不同地域的游客划分游客群, 根据游客的需要提供实名制的旅游身份卡以及非记名的旅游消费卡。对出境游客要求全部申请实名制的旅游身份卡, 以便管理、统计和突发事件的处理。
(2) 省外游客。对来自省外的国内游客, 根据来源地的不同进行分类, 为游客优先提供实名制的注册卡, 对一些短期的游客提供非记名的旅游消费卡, 为游客提供包括交通、门票、餐饮等消费便利。
(3) 国际游客。对进入江苏旅游的国际游客, 根据国籍或地区的不同进行分类, 提供优先注册服务的旅游卡, 为国际游客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提高国际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国际游客关系管理系统, 扩大江苏旅游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发展力。接待海外来华游客或中国游客在其工作的景点景区旅游并为游客提供景点景区导游服务的工作人员, 既负责接待海外游客的导游人员当地旅游活动的组织、协调任务, 又有进行导游讲解或翻译的任务。
2.2 导游对象分类
导游是江苏智慧服务卡的重要服务对象, 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 将导游分成省内导游和省外导游, 对省内导游发放实名制的注册旅游卡, 对省外的导游推荐发放实名制旅游卡。按业务范围划分, 导游人员分为海外领队、全程陪同导游员、地方陪同导游人员和景点景区导游人员。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 国内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上银行、电子地图、信息导航等工具确实为人们外出旅游带来了很多的便捷。针对导游的智慧旅游卡要重点解决导游身份认定和便捷支付问题, 为导游提供专业、高效、富有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 同时为江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旅游队伍提供支撑和帮助。
3 江苏智慧旅游卡的运行体系设计
江苏智慧旅游卡是驱动全省旅游业务发展的一个媒介, 以形成一个新的、覆盖全行业的运行体系。智慧旅游卡将银行卡、公交卡、在线支付、电子钱包、电子门票、游客位置定位、景区智能管理等功能全部应用在一个平台之上, 真正实现了旅游的信息化。
3.1 运行体系框架
江苏智慧旅游卡的运行体系涉及到持卡消费主体、旅游服务商、政府旅游主管部门、银行等参与主体, 各参与主体以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为依托, 共同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生态体系。参见图2。
3.2 政府监管主体
全省三级旅游主管部门既是旅游业务运行体系的监管和推进部门, 也是江苏智慧旅游卡项目的重要参与主体。
(1) 省旅游局作为省智慧旅游卡项目的牵头部门, 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统筹协调, 作为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的建设主体, 承担业务运营的监管和相关制度规范的制定, 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卡的应用和发展。
(2) 地市旅游局以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为载体, 全力推进本地市智慧旅游卡的应用与发展, 统筹协调本地市旅游服务企业旅游卡的应用, 引导本地游客科学使用旅游卡, 使旅游卡成为推进本地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
(3) 县区旅游局以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为载体, 指导和督促本地旅游服务和本地游客企业使用旅游卡, 协调和处理本区域内旅游卡使用的各种问题。
3.3 旅游运营主体
旅游运营主体是旅游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为游客和导游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的服务, 也是智慧旅游卡的主要应用主体。作为智慧旅游服务卡业务的主要受理者, 各旅游运营主体根据自身提供的服务, 承担不同的职责。
(1) 餐饮服务主体:接受游客和导游旅游卡预订, 受理旅游卡或信用卡等结算, 能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餐饮服务, 在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发布相关信息, 并开展网上预订等业务。
(2) 酒店服务主体:接受游客和导游旅游卡预订, 受理旅游卡或信用卡等结算, 能根据游客消费情况进行优惠, 能在江苏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开展在线业务处理。
(3) 交通服务主体:能接受旅游卡刷卡消费, 使游客享受便捷交通服务。
(4) 景区服务主体:接受游客和导游刷卡消费, 提供门票折扣优惠, 在江苏智慧旅游服务云平台提供在线预订和支付等业务处理。
(5) 购物服务主体:利用旅游卡进行导游和游客的身份识别, 支持刷卡消费, 并在江苏智慧旅游服务云平台开展在线旅游商品销售。
(6) 娱乐服务主体:利用旅游卡预订娱乐票务, 支持刷卡消费, 在江苏智慧旅游服务网开展在线票务预订。
3.4 旅游配套服务主体
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服务商等旅游配套服务主体既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支撑旅游业务运行的重要市场主体。作为江苏智慧旅游服务卡系统的主要参与者, 承担着各自的职责。
(1) 旅行社:作为省内游客申请智慧旅游卡的主要渠道, 在游客出游时办理旅游卡申请;组织出境游时要求游客强制使用旅游卡出境登记, 逐步过渡到国内游统一办理旅游卡;支持游客采用旅游信用卡结算, 记录游客出游信息;支持在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上开展在线业务办理, 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
(2) 旅游电商:利用智慧旅游卡对游客出游进行管理, 记录游客消费信息;在江苏智慧旅游云平台提供业务通道, 为游客提供业务支持。
3.5 旅游金融服务主体
银行、保险公司等是旅游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其中银行又是智慧旅游卡资金流转的重要中介, 作用和地位都十分重要。在江苏智慧旅游卡的运营过程中, 银行和保险公司各自承担以下职责。
(1) 银行:提供借记卡和贷记卡的旅游支付;提供旅游专用贷记卡的支付优惠;提供银行账户和旅游专用电子现金账户关联;记录旅游消费积分;提供在线交易结算。
(2) 保险公司:要求未申领智慧旅游卡的用户在办理旅游保险时办理旅游卡 (可规定办理旅游卡即可免费享受旅游保险一次) ;记录游客旅游保险信息;提供持旅游卡价格优惠。
4 结语
智慧旅游卡是智慧旅游建设的重要标志, 对促进旅游消费、推动智慧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意义重大。目前, 有关智慧旅游卡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还基本属于空白, 本文以江苏省智慧旅游卡的建设需求为例, 对相关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旨在为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智慧的旅游规划是实现智慧旅游的基础, 它为智慧旅游中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和必要支撑, 指导旅游信息化建设, 为其服务, 而旅游信息化建设是旅游相关规划的具体实现, 为游客、管理者和企业提供一个平台, 为游客提供智慧化的旅游体验, 并服务于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
智慧旅游卡系统的建设和实际的应用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需要结合实际需求, 开展切实可行的探索, 力争使其成为驱动智慧旅游发展的强劲动力。
摘要:智慧旅游卡既是智慧旅游系统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促进旅游消费的重要载体;旅游信息化领域的新方向, 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下, 伴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而提出的新理念, 是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江苏智慧旅游卡项目的建设必须定义其用户体系, 明确其持卡对象, 并对运行体系进行科学设计, 以期能为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开发依据和决策支持。
关键词: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卡,旅游消费
参考文献
[1]姚国章.“智慧旅游”的建设框架探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12, 14 (2) .
[2]冯浩.智慧旅游服务卡——“江苏旅游一卡通”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 2013.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对策建议
1、引言
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并使绝大多数市民能够享受到智慧城市的服务和应用,这将有效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开启了探索未来城市发展的新道路。近年来,一些国家、地区和城市先后提出了建设“智慧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和计划。新加坡、美国和韩国等众多国家都先后启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在解决交通拥堵、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各种城市发展难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催生大规模新兴产业等方面,智慧城市都大有为。
2、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概念简介
所谓“智慧城市”,是指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发展智慧旅游首先要构建数据中心、沟通服务端和使用端。三个部分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相互联结。服务端是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使用端为广大的旅游者,拥有能够上网的终端设备,尤其是超便携上网终端;数据中心由大量存储有各类旅游信息的服务器组成,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进行数据的维护和更新。数据中心即是智慧旅游的云端,可以称为旅游云,将服务端和使用端联系起来。服务端将自己的各类信息及时放在数据中心,无须再自己购买服务器和维护信息;使用端根据自己的要求,从数据中心提取信息,需要服务时可以与服务端进行交换,使用端可以直接向服务端付费,也可以通过数据中心付费。
3、我国智慧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所有的一线城市、50%以上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仅2012年就有北京、常州、南京等26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本年的工作计划。更有不少企业在研制用于旅游方面物联网的传感器设备和技术,也有个别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搭建中小酒店的管理平台。一些高校已经开始相关的研究。但是在智慧旅游城市蓬勃发展的今天,其存在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不容忽视。
一是缺少统筹管理和顶层规划。各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基础参差不齐,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用主义现象严重的情况,造成投入成本增高、资源利用率低等后果。
二是轻制度安排,重硬件建设,政策法规依据不足。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未形成严格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三是缺少核心技术及产品,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高端芯片、关键组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储备不足,缺乏技术创新带动,发展后劲不足。 四是信息安全隐患堪忧。由于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甚至一些规划设计可能由国外的组织和企业主持或参与,可能造成国家安全隐患。
五是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
六是缺少合理的产业规划和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进程和产业发展不协调,商业模式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管理,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4、对策建议
基于我国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特提出了以下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进行合理有序布局。从国家層面制定智慧旅游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智慧旅游城市中长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强总体规划设计,统筹推进,指导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有序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二是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标准体系。国家出台规范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行政法规,各相关部委建立相应制度规范;加快我国在物联网、云计算、通信与网络等领域相关技术、应用和管理标准的完善和实行;建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资质认证体系;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实现统筹协调、共建共享。
三是强化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国家遴选一批技术优势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内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突破高端芯片、关键组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减少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着力夯实信息安全基础,确保城市信息安全总体可控。
四是建立专家咨询机构,形成人才培养体系。成立智慧旅游城市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组建国家智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范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并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智慧城市专业人才培养机构。 五是做好产业规划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智慧旅游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列入国家和地方战略新兴产业振兴规划,培养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创新商业模式,扩大投资渠道,鼓励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打造专业的智慧城市运营商。
1.智慧旅游一卡通服务系统建设已成为热门话题
自2014智慧旅游、智慧景区信息化建设逐渐到全域旅游再到智慧旅游3.0时代,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风起云涌。各地纷纷开展基于智慧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尤其以智慧旅游、智慧景区“一卡通”系统建设更是每套建设方案必备。业内曾对“一卡通”价值认同达到了一定的战略高度:“他是旅游大数据应用的基础。首先,他可以获取大量正式可靠的用户数据;其次,可以方便游客景区消费,以消费信息实现基于游客消费大数据分析的区域商户营销策略;他更是景区有信息与促进二次消费的绝佳帮手;客流分析管理、电子行程单管理”等等云云。对于业内一卡通服务系统“至高无上”的描述,我们绝对赞同。但在这个之前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前提,才能实现这一强大功能。第一、卡片信息管理安全得到用户高度认可与接受;第二、区域游客使用率达到80%以上;第三、不存在任何虚假信息。
2.虚拟ID与实体卡并存的时代
一卡通应用的现状在于实体卡与互联网虚拟ID的有效衔接。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拼用户注册量的时代。《互联网思维》一书作者明确表示,互联网下用户增量是保证互联网平台运营的关键,于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产品、用户、运营不断在各行各业兴起。智慧旅游信息化建设,也希望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游客与用户不分家成为“一卡通”服务建设的重心,用户即游客。于是互联网注册用户在智慧旅游、智慧景区建设上也开始通过虚拟ID与实体卡片结合的方式共同服务游客,一方面游客通过手机NFC或者电子二维码可以进入景区,另一方面,用户和可以绑定具有RFID技术的身份证、M1卡、闪付卡或单独购买的旅游年卡进入景区。实在大大的方便了游客景区消费游览,益处良多。3.中国“卡”服务三大特点
按照互联网发展速度和移动智能应用的便捷应该能够降低卡片的实用量,虚拟ID认证技术优势明显,且几乎零成本他应该能够独占鳌头。但事实上,根据国际芯片卡及支付技术标准组织EMVCo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全国持卡量50亿张世界第一。中国2015年全年仅金融IC卡发卡量尽达20亿张,这样看来实体卡交易似乎还有市场空间。同时,似乎实体卡与互联网虚拟ID并不那么融洽,反而存在竞争关系。目前为止,打开钱包我们仿佛回到70年代。但却少了那份荣誉感和自豪感,国人早已过了追求无谓虚荣的时代,实体卡与互联网虚拟ID一直在进行一场背后的博弈。他们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都有用户信息,谁都不愿放手
无论是实体卡服务业务,还是互联网虚拟ID服务业务。他们都有各自的一套管理机制,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用户信息库,无论线上服务、线下服务希望独享现有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他们表面都在互相妥协,但都是各自为阵的一套业务体系。第二、一卡一能,业务服务永远的差异化
一卡一能就像“永不磨灭的番号”不仅仅是实体卡与虚拟ID的竞争,他们各自也在打自己的算盘。首先,无论互联网虚拟ID如何强大和成本低廉,互联网公司必须解决现在的市场竞争问题;其次,实体卡与虚拟ID之间有着一定的业务关联并不影响彼此共同存在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实体卡之间也在寻找差异化的市场竞争模式,他们各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也不让谁(举个例子:公积金服务与社保服务绝对是分开的)。第三、业务开放性不够
永远的差异化竞争,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业务服务开放性不够,融合度极低。例如淘宝、拍拍网、京东、当当网之间都有自己独立的的业务体系,即使是OAuth协议的开放性也不能保证他们业务服务的高度融合。而实体卡服务更是水生火热,金融服务业竞争差异化就是不断开发出新的业务服务模式减少竞争。但是业务很快会被复制,他们为保证自己的市场地位。采用什么样的市场应对策略我们都明白,除了政策保护措施外还有地方保护措施,这里就不多说了。无论怎样,实体卡与互联网虚拟ID两者始终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
似乎以上描述已经跑题了,但都是为以下内容提供沟通基础。接下来我们再回到正题旅游“一卡通”服务上来。
4.中国旅游“一卡通”业务服务行业现状
中国“智慧旅游一卡通”建设是独具特色的,他们不仅是互联网ID服务与实体卡之间业务体系融合。更是智慧旅游管理、服务、营销的有效载体。首先它是一个管理载体,管理大量用户真实信息。然而大部分系统建设后立即萎靡,甚至还没开始建设就已经被放弃。因为其繁琐的信息登记流程和验证已经让游客失去了兴趣。更何况手机认证和二维码认证服务的普及使得游客更加愿意接受简单实用的服务方式。然后,一卡通服务又转入另一个战区,它是业务服务载体,区域旅游局或景区年卡、月卡、折扣卡各种业务优惠与专享服务卡片,声势浩大、媒体更是一片欢呼。接着打开系统后台一看,很多卡片的销量基本保持在4位数以内。这让大家顿时觉得失望头顶,更何况这些服务卡片中还有大量不记名卡片。最后,干脆来个狠的,卡片服务绑定“一元畅游景区”的商业和营销模式出台了。此时,一卡通服务春天应该到来了吧?不是,它就像卫生纸促销活动一样,基本上只能持续一段时间。恢复原价后,业务依然冷清。然后这些卡片到哪去了呢?钱包里-抽屉里-垃圾桶里和废品回收站里。
难道旅游一卡通服务业务的社会愿景就这样不值一提吗?你们费尽心思策划出来的管理手段、市场化服务方式、商业模式就这样不堪吗?诚然智慧旅游一卡通服务是集互联网O2O、金融服务行业、旅游行业于一身的关键交叉业务体系。其涉及内容非常庞大,不亚于智慧旅游产业本身涉及的产业结构的复杂性。然而在很多信息化系统建设描述中,仅仅只有技术架构和业务功能描述,必然造成区域旅游一卡通服务系统建设的失败。5.智慧旅游“一卡通”建设的误区
误区一、一卡通在于系统和硬件串联应用 毫无疑问,一卡通服务需要读卡硬件作为支撑,业内甚至将他升华到“物联网”高度。我们认可这一事实,但建设中一定要认识到“一卡通”服务与金融支付业务息息相关。因为无论是其支付形态是积分、预付卡、借记卡、贷记卡,他都是属于支付类业务,必须充分考虑其支付特性。尤其应当与具有支付牌照的企业联合开发这一服务,从而避免因资质问题造成的后期法律责任。误区
二、实体卡是重点
智慧旅游、景区一卡通本身属于服务类工具,他不是管理工具、更不应该是通过卡片交易获得利益的增值手段。“一卡通”建设适当注重业务模式的融合与研发,而不是关注实体卡销售量。事实上,实体卡在旅游年卡服务中是有一定优惠的,但是由于旅游中间服务商(如:旅行社)有时能够拿到更加优惠价格,游客反而会对一卡通认可度不高。
同时,我们知道实体卡本身的生产成本和中间交易环节导致成本不断增加(例如:据媒体报道某公交公司,制卡成本仅为5-7元。然而,几经波折之后到最终用户手上的卡片质押金是25元/张,当然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加导致游客对一卡通服务实体卡服务功能的质疑。
总之,旅游一卡通服务不应该局限于实体卡片,应该是研究其与移动智能应用、互联网虚拟ID等低成本服务方式的集成应用。从而提高游客景区“一卡”消费的满意度。误区
紧随时代脉搏 智慧旅游应运而生
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来,但进行智慧旅游建设时众多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以及个地方政府主管部门都面临着许多问题,亟需要一个权威的平台,共同探讨如何把传统旅游业培育成高信息含量、知识密集的“智慧旅游”产业,为此“中国智慧旅游峰会”应运而生。
由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主办,北京巅峰美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中国首届“智慧旅游峰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旅游行业代表、政府领导、专家学者、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智慧旅游发展的脉搏,为行业把脉,为发展献计。智慧旅游核心概念
何谓智慧旅游,我们采访到此次会议的承办方--巅峰美景的总经理蒋骏先生,他解释道:智慧旅游,其核心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旅游者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智慧”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这三大方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锋博士也表示,整个智慧旅游将会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富有可操作性的应用系统。未来我们可以实现一机在手,能够游便全国或世界,能够在其他的服务要素方面,实现全程化、全整合的享受。并能使我们过去的旅游消费行为与旅游产业要素能真正的实现一个整合式的发展。
智慧旅游建设需整体规划
智慧旅游专家蒋骏先生还介绍说,智慧旅游要服务于游客、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这三个对象,而智慧旅游体系,要满足这三方的服务需求,就必须在旅游所涉及到的各方面进行统一的信息化。主要包括从旅游市场、到旅游服务,还有旅游的品牌以及景区的建设和行业提升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而与之对应的有智慧的电子商务体系、智慧的公共服务体系、智慧的旅游门户体系、智慧的景区管理体系以及智慧酒店、交通等等。
智慧旅游需要众多系统,需要多部门合作,包括行业的主管部门、智慧旅游的经营者(旅游企业)、智慧旅游的提供者(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各方利益不同,其观点也不同,这就必须要一个智慧旅游整体规划商,在智慧旅游整体规划方面基于自身多年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案,将各方利益相互整合,另一方面,由于系统众多,而涉及到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才能实施,各方按照统一规划相互配合,才能完美的实现各系统无缝对接,顺利完成智慧旅游落地。
作为国内首家专注于智慧旅游技术开发和综合应用的高科技机构,北京巅峰美景科技有限公司其智慧旅游专家团队,通过多年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与规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智慧旅游整体规划商的不二选择!通过整合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和企业管理理念,为中国旅游产业提供“总体规划+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建设运营”的智慧旅游一体化解决方案。致力于为旅游主管部门、规划部门、景区、旅游企业等提供智慧旅游规划与建设、系统研发与集成、信息安全、IT咨询、软硬件规划与实施,电子商务规划与应用,虚拟现实和数字旅游设计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智慧旅游建设需政府引导
在景区的智慧旅游系统已经相当的成熟,然而智慧旅游做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要使之变成城市级的智慧旅游则投入巨大,远不是一两个企业所能做到的了,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投入并给予政策方面的支持。
1、项目名称:张家界旅游产业环境智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计划类别: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建设
3、申请单位:张家界市旅游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会(战略联盟)
4、推荐单位:张家界市科技局
5、参建单位:吉首大学旅游与工程管理学院、城乡资源规划学院、软件服务外包学院、美术学院、生态旅游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基地、湖南省软件工程企业联合实训中心、湖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欧美等发达国家旅游产业环境已基本实现数字化或智能化,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在旅游产业环境方面进行了数字化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湖南省以及张家界市旅游产业也进行了数字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要把张家界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亟待加强张家界旅游产业环境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7、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项目以改善和提升张家界市旅游产业生态资源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经济运行环境为目标,依托吉首大学生态旅游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基地、湖南省软件工程企业联合实训中心、湖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单位,采用数字媒体技术、“3D”技术、“3S”技术、“云”技术等信息网络技术,搭建张家界市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新型旅游城镇规划、旅游产品电子商务、旅游文化创意设计等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对于张家界旅游产业环境的提升改善,旅游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提质升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项目技术创新点:利用数字媒体技术、“3D”技术、“3S”技术、“云”技术等信息网络技术,创建“张家界旅游产业环境智慧公共服务平台”。
旅游业兼具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集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密集型于一体,能够发挥其产业综合带动效应,促使城市多种新型产业的综合发展,因此,国内多个城市都将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产业,从多渠道、多方式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服务,从而推动城市的经济增长。随着互联网、云服务、物联网、无线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的发展与创新,人们对旅游服务与资源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通过新信息技术的实施与功能系统的运行,改变传统的旅游体验、旅游监管、旅游营销的服务模式与管理手段,推动旅游业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由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转型,由被动服务管理向主动服务管理转型。同时,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广大市民及管理机构都体验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和优质的服务。因此,各个城市都相继提出了“智慧旅游”建设,都将“智慧旅游”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和旅游发展的重点内容。
智慧旅游,亦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移动互联网等借助便携的智能终端等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从应用者对智慧旅游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希望通过各种渠道能及时获得需要的信息,满足各种旅游需求。因此,本文将从应用者的角度,用云服务的方式构建智慧旅游平台。
一、需求概述
旅游从面向的对象来看,主要分为政府监管部门、旅游企业、游客3 方面,下面将从上述3 方面来介绍“智慧旅游”建设的总体需求。
(一)旅游监管部门角度
传统的旅游监管部门对旅游企业的监管是一种强制性、被动式的管理,但大多旅游企业为监管部门提供的信息并不及时和准确,监管部门与旅游企业之间存在对立局面。在“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社会背景下,旅游监管部门需要改变原有的监管方式,实现服务为主,监管疏导为辅,利用政府职能特点为旅游企业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帮助企业尽快适应时代的发展,并利用智慧旅游平台获取更加准确、即时的数据及需求信息,为实现科学的管理与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旅游服务企业角度
从旅游服务企业的角度来看,如何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扩大市场,拓展领域,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是旅游服务企业的目标。因此,旅游服务企业需要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形成精准营销模式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三)游客、本地用户角度
从游客的角度出发,用较低的旅游成本获得最优质的旅游服务体验是游客的最终目的。围绕游客,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及时便捷的在途服务能力、设计有特点有品位的创新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服务、提供消费类信息支撑,引导旅游休闲消费,便成了智慧旅游平台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智慧旅游平台,能为广大游客提供便捷、及时、详尽、准确的旅游信息和服务,能让游客把城市休闲旅游作为一种生活、一种体验,让游客在节省旅游成本的同时,感受信息化服务带来的方便快捷,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消费,从而真正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和经济增长。
二、建设内容
(一)总体框架
“智慧旅游平台”是指对旅游目的地服务、管理和营销体系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其核心立意和出发点是覆盖游客出游的整个过程,全面展示旅游资源,满足政府监管部门、旅游企业和游客的服务需求。例如,针对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数据统计、游客行为分析等功能,用科学手段支撑其对行业的监督管理;针对旅游企业,提供促销宣传、商品展示等功能,用广泛的宣传手段支撑其业务的宣传营销;针对游客,提供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的“四导”服务,用智能的技术手段支撑其游览过程中的深度需求。因此,智慧旅游平台建设主要包括面向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管理平台,面向企业的营销宣传平台,面向游客公共服务平台。参照国家电子政务技术体系架构,智慧旅游建设平台的总体框架如图1 所示。
框架分为6 个层次,即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层、应用服务层、支撑服务层、与智慧旅游建设直接相关的信息安全,以及相关标准规范八部分。内容分别如下。
1.硬件基础设施
智慧旅游需要智慧的感知采集各种信息资源,为信息资源层的建设提供信息采集手段,则需要各种感知设备的建设,其主要任务就是要实现信息感知。因此,需要在酒店、景区、旅游企业、监管部门等区域设置无线传感器、RFID标识摄像头、电子标签等末端感知设备,建立全面的感知体系。感知体系采集的各种信息,需要通过网络通讯传输至相关的信息资源库进行存储和处理,网络通讯的传输主要是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物联网等方式。硬件基础设施层主要是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为上层应用提供资源。
2.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作为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成果,通过信息资源的沉淀将为旅游目的地管理与营销提供全面支持。该部分主要包括资源采集更新、旅游信息资源中心两部分。资源更新作为保证资源完整性、真实性以及适时可用性,其手段包括采用资源交换平台在内的多种方式。旅游资源中心按照旅游六要素划分,旅游资源主要分为餐饮信息资源、住宿信息资源、景区信息资源、交通信息资源(地理信息)、娱乐信息资源、商品信息资源等。还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库、旅游从业人员信息库、旅游业务数据库、决策支持数据库及旅游信息发布库等其他信息资源库。
3.支撑服务
在支撑服务层,主要是通过各种技术支撑服务实现业务的抽象应用,包括搜索引擎、流程引擎、智能报表、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技术服务体系。
4.应用服务
业务应用服务主要以云服务的方式展现,具体建设内容包括面向监管部门的管理平台建设包括旅游企业监管系统、旅游从业人员监管系统、旅游经济数据分析系统等;面向企业营销平台,包括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旅游企业营销网站群系统、电子杂志系统等;面向游客的电子地图系统、景区管理系统、餐饮服务系统等。
5.服务渠道
服务渠道包括3 种,第一种渠道是通过旅游综合信息服务门户进行服务;第二种渠道是通过行业综合服务系统随时进行服务;第三种是通过内部办公门户,加工整理各类旅游基础信息资源,最终实现政务管理的最佳服务。
6.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主要包括监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从业人员、公众游客等角色。
7.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体系贯穿整个智慧旅游系统建设过程,从管理安全、技术安全、信息安全、服务安全等多方面的保障智慧旅游系统的安全。
8.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主要指各类电子政务领域及各类相关领域的开发建设标准技术规范等。
(二)应用规划
智慧旅游系统平台从应用的角度,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平台、监管平台、营销平台。下面将从3 个方面介绍各自重点建设的内容。
1.公共服务平台
以面向游客服务为主,其重点建设内容主要是涵盖“吃、主、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智能终端服务系统。该系统整合各类服务资源,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住宿服务、旅游资讯、旅游常识、旅游线路等所有与旅游相关的行业信息,提供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旅游信息查询服务,方便游客出行。其内容包括电子地图出行系统、住宿餐饮服务系统、景区游览辅助系统等。
2.企业营销平台
以面向旅游企业宣传营销为主,重点建设内容包括企业旅游营销网站门户和电子商务平台服务系统。企业旅游营销网站门户,旅游企业将无需再购买或租赁服务服务器,只需在该系统进行登记注册就可以使用,网站群的所有数据都储存在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云端服务器内,系统将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共享、平台共享。电子商务平台类似于企业旅游营销网站门户的建设模式,支付手段应多样化,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系统的电子支付功能。并实现游客消费数据、企业营销数据和监管部门的决策数据的互通。
3.监管平台
面向监管部门,它将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及数据挖掘,并将获得的分析数据及时反馈给旅游管理部门及相应的旅游企业,通过本系统的建设,实现旅游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酒店宾馆饭店、旅行社、景点景区、导游员及各项旅游活动信息的数据可视化管理及信息资源的快速查询,对已有数据进行筛选、挖掘,通过多纬度分析,满足对旅游业发展进行决策分析的要求。
三、建设模式
(一)政府建设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部分,由政府投资建设,由政府监管部门管理。其优势在于政府协调各种资源力度大,推动项目速度快,能促进各个部门的信息交互。其缺点是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进行系统建设和管理。
(二)企业出资建设,租赁使用
由于智慧旅游建设服务是一种云的服务,因此可以采用企业投资建设和管理,使用方租赁服务的方式完成系统的建设。其优点是政府资金投入少,管理相对简单。缺点是协调各种资源难度大。
(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智慧旅游建设涉及政府监管、旅游企业、游客3 方面,宗旨是围绕游客提供多渠道便利的服务,促进旅游消费,因此智慧旅游建设可以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建设。首先通过某企业或新建的旅游信息服务企业构建智慧旅游平台,再由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各个旅游企业和游客进行引导,促使旅游企业及游客使用智慧旅游平台进行各种消费交易,通过交易的资金沉淀,和交易费率对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的服务企业进行利益分配,保障智慧旅游平台的维护。其优点是政府及企业资金投入较少,运作模式灵活;缺点是,目前没有可参考的现实案例,存在一定的风险。
结语
通过智慧旅游的建设将极大的适应旅游业整体发展需要,进一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加速旅游管理机构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行业管理,处理好行业与部门、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游客之间的相互关系,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高办公效率,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旅游业的资源和市场,促进旅游业,提高品牌认知度和服务能力,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摘要:旅游业以公共服务为基础、以旅游消费为宗旨、以监管为手段,因此,如何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促进旅游消费,进行有效的监管便成了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通过游客、旅游企业和监管部门对旅游的需求分析,提出智慧旅游建设的总体框架,列出了重点建设内容,并结合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模式,提出智慧旅游建设的3种模式,以期为各智慧旅游建设的城市提供参考。
信息化不是智慧旅游的全部,但它是智慧旅游的根基。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鼓励在线旅游企业与传统旅游企业融合互补,协力进行旅游经营模式变革和技术创新。传统旅游企业更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进行自我创新升级。智慧旅游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具体到一个景区来讲,它包含的内容有景区安全保障智能监控工程、景区电子门票工程、景区流量实时统计发布工程、景区应急管理、景区紧急救援工程、景区多媒体展示、网络虚拟旅游工程、景区自助导游工程和景区游客互动工程等。
提升信息化有利于带来旅游管理水平的提升。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与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行业管理者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提高旅游预测预警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及时处理游客投诉和旅游质量问题,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实时管理和事前预测转变。2015年9月20日,“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该平台是国家旅游局首次采取PPP模式建设运营的大型旅游公共服务示范项目,具备旅游公共信息发布与资讯、旅游产业运行监管、全国景区门票预约与客流预警、多语种旅游形象推广与国家旅游大数据集成等5大战略功能。
建立企业信用评价系统
大数据的理念与模式同样可以应用于监督完善市场秩序。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建立旅游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及时采集与旅游企业服务情况相关的信息(比如游客评价等),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督促旅游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大数据只有开放共享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可向游客、监管部门和旅游企业开放。游客可从该系统获取各旅游企业的诚信度、投诉数量和投诉原因,为制定出游、出行计划提供决策参考。相关监管部门通过了解各旅游企业的信用状况和游客评价,为奖惩相关企业提供依据,进而保证各项监管政策的有效落实。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对旅游企业而言更是一面镜子,企业从中不仅可以看清自己的信用状况,还可以了解行业信息和游客的需求信息,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旅游业相关监管部门十分重视完善旅游行业市场秩序。2015年,国家旅游局先后印发了《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三年行动方案(2015年)》、《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工商总局关于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各级旅游主管部门遵循“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重点治理旅游市场欺行霸市、垄断市场、虚假广告、价格欺诈、偷税漏税、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违法行为,通过约谈企业、网上举报、重点查办、明查暗访、媒体曝光等系列“组合拳”,有效遏制旅游市场乱象。
打造游客消费征信体系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它要针对交易双方。我们不仅要建立针对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也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针对游客的信用体系。有时旅游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是旅游企业造成的,而与游客的不当行为相关。游客行为的失范同样会降低旅游服务的质量与体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那些留在景区上的“XXX到此一游”的字迹,以及随地乱扔垃圾。
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开始探索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与征信系统关联起来。2015年5月,《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该文件第六条规定,“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形成后,旅游主管部门应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信息通报游客本人,提示其采取补救措施,挽回不良影响。必要时向公安、海关、边检、交通、人民银行征信机构等部门通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被一些人形象地称为“游客黑名单”。国家旅游局公布的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三起不文明行为的4名当事人上榜,涉及到的具体不文明行为是大闹航班、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当事人的档案号、姓名、性别、籍贯和不文明行为的事由等在内的不良记录,将根据不文明行为情节及影响程度的不同,被保留2年到10年不等。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智慧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包括交通、厕所、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问询中心,还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推进旅游区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机场、车站、码头、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主要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区域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网络、3G/4G等基础设施的覆盖,保障“旅游+互联网”基础条件。到2020年,实现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3星级以上宾馆无线网络全覆盖。
推动公共服务模式创新
通过构建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可以有力推动公共服务模式创新,解决旅游业在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旅游厕所问题为例,管理缺位是致使厕所成为旅游业公共服务短板的重要原因之一。借鉴国外经验,恰当引入商业力量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德国认为采用市场化手段运营公共厕所,不仅可以弥补政府资金上的不足,还可以推进公厕在节能、节水、环保等技术上的创新。德国的瓦尔公司向柏林市政府免费提供公厕设施,回报是获得这些厕所墙体广告的经营权。由于这些厕所不仅干净卫生、设施先进,而且设计上也颇有创意,很多游客都喜欢用瓦尔公司的厕所。凭借积聚起的人气优势,瓦尔公司的公共厕所获得过香奈尔、苹果等多家知名品牌的广告投放,每年盈利几千万欧元。
做好产品和服务创新
互联网是一个颇为讲求创新的行业,不仅是技术创新,还涉及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旅游,所追求的也不只是技术层面的信息化,而要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我国正在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变,度假旅游对产品和服务的丰富程度和体验会提出更高要求。我国观光旅游资源丰富,但休闲度假资源和产品不足。比如我国海岸线很长、岛屿众多,但是做好滨海度假旅游的地方不超过10个。由于度假产品不足,一部分游客会选择去国外度假旅游,还有一部分游客会选择去各大景区进行观光旅游。在某种程度上,一到“黄金周”各大景区人山人海的“爆场”景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度假旅游产品资源的不足。为了应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求,国家将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租车等“互联网+”新业态的准入和经营许可,并将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创意研发和旅游装备制造,发展老年旅游、研学旅行、健康旅游和邮轮经济等。
nlc2023090101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的高速度、高标准、高要求形成了很大的优秀旅游人才缺口。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副司长余昌国曾表示,目前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为1350万左右,今后几年将每年需新增50万到60万人,但目前每年30万不到的毕业生显然供不应求。同时,由于旅游行业待遇不高、工作辛苦,常常需要“三班倒”和节假日工作,行业人才流失严重,更加剧了行业供需缺口。
发展智慧旅游需要紧跟“互联网+旅游”带来的新特点、新趋势,针对性地打造好人才队伍。智慧旅游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旅游人才队伍的培养更要追求创新,才能满足需要。国家旅游局已经决定组织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从2015年起利用3年时间,分批遴选、资助10000余名旅游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旅游企业拔尖骨干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开展研究型英才培养、创新创业型英才培养、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旅游企业拔尖骨干管理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个人才项目。
各地也可以针对自身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利用好本地教育资源培养旅游人才。热门旅游城市苏州也面临缺少旅游人才的问题。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臧其林认为,苏州旅游人才的培养,应该由苏州本地院校担当最主要的任务。这不仅是因为面对全国性的旅游人才紧缺状况,寄希望大面积从外地引进人才并不现实,也是因为旅游业要求从业者更了解当地,对当地文化历史有感情的特殊性。苏州旅游人才的培养,在层次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新晋就业者中高职毕业生所占比例;在方向上,也要改变绝大多数只限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两大专业的现状,丰富专业方向,以适应苏州旅游发展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的要求。
适应新特点,建立新标准
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两大变局,一是正在从以观光旅游为主向以度假旅游为主转变,二是从以线下旅游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转变。我国先前关于旅游的政策、制度和标准等,多是针对观光旅游、线下旅游而制定,比如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管理条例、A级景区评定标准和酒店星级标准等。置身旅游业发展的新变局,可以针对新特点建立新标准。另外不仅要建立好标准,还要实施好标准,不能仅仅让标准停留在纸上,而要体现在行业实践中。国家旅游局已经提出要加快制定和实施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标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编制的《中国智慧旅游城市(镇)建设指标体系》分为4级指标:一级指标5项,分别为平安、诚信、服务、智能和宜游;二级指标19项;三级指标42项;四级指标237项。
充分发挥乡村的旅游潜力
利用“互联网+”发展好乡村旅游,通过旅游让一些贫困的乡村脱贫致富。这需要做好乡村旅游的规划指导、市场推广、人才培训,搭建好基础设施。“互联网+乡村”旅游要具体结合各地独有资源与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旅游。在充分发挥农民朋友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游客服务的同时,保护好农民的利益。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指出“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强规划引导,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大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提升服务能力。保持传统乡村风貌,传承农耕文化,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水平,加大美丽乡村推介力度”。
做好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的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旅游旺季,尤其在法定节假日期间,旅游交通的运输能力和安全保障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针对旅游交通的特点,可以开通旅游专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提高一些景区的道路建设标准,解决“断头路”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随着自驾游越来越热,未来还要不断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
【智慧旅游建设的必要性】推荐阅读:
景区智慧旅游建设10-09
智慧旅游研究综述10-23
智慧校园建设的目标10-12
智慧城市建设06-08
智慧城市机房建设方案05-25
智慧监狱系统建设方案07-23
智慧城市规划建设10-12
智慧校园建设内容11-09
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12-19
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