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五四广场(共14篇)
【正文】:
这周,我们一家去了青岛游玩,我们玩了石老人海水浴场、极地海洋世界、还有五四广场。先让我带你去五四广场走走吧!
一到五四广场,只见花坛中矗立着一个红色的大家伙,有点像火炬,但我觉得更像个大冰淇淋。导游告诉我这是五四广场的标志。广场上人来人往,有的在忙着和美丽的风景的风景拍照,有的在和喷泉玩耍,还有的在买纪念品,好不热闹!大家都希望把这美丽的风景带回家。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座桥前,我停住脚步,说:这根柱子可真够坚固的,竟然一根粗柱子就能提起这座桥!听导游说,每当夜幕降临,桥边上的五彩灯就会亮起来,整座桥就像是一道彩虹,因此人们把它叫作彩虹桥。我心想:那一定美极了,眼前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美丽的彩虹桥。桥上有些人在卖贝壳,个个都精美别致,我开心地挑选了几个。
走下了桥,只见远处的海面上,有许多白色的小帆船,我再仔细一看,嗯?怎么都是三五年级的小朋友在控制呀?他们可真厉害啊!导游说:他们都是帆船学校的。青岛是帆船之都,只有这里才有帆船学校,这里还是奥运帆船比赛的地方呢!
怎么样?青岛的五四广场好不好玩!下次你们到青岛来,一定要到五四广场看一看哦!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过去的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极其不寻常的一年。而对青岛市公安机关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奥运安保、同全市人民一同战浒苔、赴汶川抗震救灾等等。在挑战和困难面前,青岛市公安队伍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青岛市公安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打造“民生警务”品牌为载体,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警务机制创新成果丰硕。以创建奥帆安保战时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严之又严、实之又实、细之又细”的总要求,实现了大事没有出,小事也没有出的目标。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对青岛市公安局奥帆安保工作给予“很漂亮、很圆满、很成功”的高度评价。在奥帆安保实践中取得了1 3 2项创新成果。全市公安机关共获得部级以上集体荣誉28个、创造部级经验34项,26项工作居全省第一,青岛市公安局荣获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称号,受到了胡锦涛、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各级领导、国际奥运会官员、参赛人员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
通过奥运安保的洗礼,青岛市公安局认真总结固化奥运安保经验,把战时、非常态情况下形成的工作经验固化为常态工作机制,一是要全面落实以敌对势力捣乱破坏和严重暴力犯罪为主攻方向的常态化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始终保持主动进攻的高压态势;二是全面落实以严防严控为重点的常态化治安防控机制,有效挤压违法犯罪空间;三是全面落实以源头治理为根本的常态化事故预防工作机制,严防重特大治安事故发生;四是全面落实以情报信息为主导的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疏导化解不稳定因素;加强社区警务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切实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
为积极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青岛市公安局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主动适应全面开放、高度透明的社会环境,不断创新执法理念,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妥善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效维护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青岛荣获最具安全感城市
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牵动着青岛公安民警的心,首次跨省赴川参加抗震救灾的青岛消防官兵和特警队员,心系灾区人民生命安危,不畏艰险,顽强奋战,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秉公执法,忠诚为民;团结协作,纪律严明;拼搏奉献,争创一流”的青岛公安精神。在奥帆赛举办前夕,面对历史上罕见的浒苔侵袭,全市公安机关闻警而动,全力以赴,昼夜奋战,同社会各界一道为夺取抗击浒苔灾害的全面胜利做出突出贡献,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青岛市公安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严打斗争战果丰硕,不断加大社会面治安防控力度,切实加强对主要道路和危险物品等重点目标的动态管控,确保了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在国家统计局举办的2008年度公众安全感抽样调查中,青岛市公众安全感总体满意率达到96.23%,再创历年新高。在新华社、中国市长协会组织的专项评选中, 青岛市荣膺“最具安全感城市”的称号。
青岛市各级公安机关,结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为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提供有力保障,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切实担负起公安机关在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经济文化强市建设中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责任。他们坚持把加强社会治安管控、提高公共安全度作为保障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着力点,自觉把公安工作置于党委、政府工作的全局中来谋划、来推进,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完善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法,认真研判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观察分析社会治安走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超前制定社会治安防控的应对措施,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更好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政策规定和具体措施,以公正高效文明的公安执法服务保障青岛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一系列政策规定落实,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稳定良好的治安环境、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宽松优越的服务环境。
全力打造“民生警务”品牌是青岛市公安系统科学发展的显著特点。青岛市公安局紧紧围绕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认真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顺应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期待,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期盼、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为积极适应拥湾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他们立足公安职能,依托基层组织,在法律运用的范围内广泛挖掘各种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群体,共同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和服务工作。他们积极探索创新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加强和改进公安信访工作,提高广大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以千方百计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的实际行动,构建了和谐警民关系。
科学用警、文化育警,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青岛市公安局创新政治思想、纪检监察、警务督察、装备保障、公安宣传等工作机制,坚持尊重民警主体地位,发挥民警主体作用,维护民警的正当权益,促进民警全面发展,为新时期公安队伍建设积累了成功经验。仅2008年,全市共有380余个集体、970名民警荣获记功嘉奖,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广均创历史新高,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广大民警、武警官兵以非凡的意志、过硬的素质、优良的作风全面打赢了奥帆安保攻坚战,全面完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项公安保卫任务,向社会充分展示了青岛公安威武、正义、文明的形象,正如孟建柱部长来青岛市视察工作时所讲:实践证明青岛公安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的队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取得的成绩,青岛市坚持以公安队伍建设为根本,增强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以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公安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公安机关,推动“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建一流队伍”活动深入开展,努力实现公安工作新跨越。
一是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机制、强化执法监督,确保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他们推进执法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构建符合公安实际、具有公安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和落实执行的能力,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借鉴上海、杭州等地经验,探索开展文职雇员招聘工作,盘活了现有警力资源,节约了用警成本。
二是坚持科学用警,积极采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手段,进一步减缓了民警的思想、工作压力。他们加快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人才强警战略,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和提供舞台,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坚持依法从严治警,狠抓队伍纪律作风整改,大兴学习研究之风、勤政务实之风、团结和谐之风、清正廉洁之风。
三是加强公安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弘扬青岛公安精神。他们积极树立、宣传先进典型,丰富警营文化生活,构筑民警共同的精神家园, 树立忠诚可靠、执法为民、秉公用权、情趣健康、真抓实干的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良好精神风貌, 把公安队伍打造成为人民群众最亲、犯罪分子最怕的队伍,为建设平安青岛, 呵护美丽青岛, 做出新的贡献。
中午像往常一样平静,只是天气有点特别,一种奇怪的热。我从阳光下走到树荫下,像是从夏天走到了秋天。路边条幅赫然粉刷着“扬五四精神做时代骄儿”,安静地只听到行人的脚步声和说话声。走出树阴,阳光突然大把大把地砸在身上,刺的人睁不开眼,心一震:五四?今天是五四?!2009年的五四就是这般?这般寂寞?我更愿意怀念1919的今天!热血沸腾,激扬,豪壮……用尽一切铿锵有力的字眼来形容都不够的五四!
说实话,知道写下这些可怜的文字,将要过去的五月四日,我都没有明显感到今天的不同,倦慵地平淡一如往常!我甚至怀疑自己还是那个爱谈国事有些许偏激的自己吗?怎么会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没有特殊的感情?可是,我还是我,只是少了一份感情一五四的感情。不是指责某个人,而是我们大家。我们今天的行为只是纪念了一个空洞的阿拉伯数字,只是为了不遗忘九十年前,一个古老又年轻的年代的今天,有一群和我们一样身份的人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值得我们纪念、学习。纪念已在,学习何在?
前段时间,我有幸采访了文学院的郝明朝教授,获益颇多。其中,郝教授郑重地将今天的五四精神理解为承担精神。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和平安宁的今天,五四精神更多的是一种勇于承擔时代赋予的责任,勇于面对现实的挑战的担当精神。然而,最需要这种精神的正是我们这群未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大学的宽松不是放纵,我们只是这里暂时的过客而不是永恒的主人。此时此地,我们应该勤于求知而不是荒废学业,敢于担当而不是一味逃避,直面未来而不是得过且过大学只是真正迈开人生路的第一步而绝不是最后一步!然而正是这第一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最后一步!迈好第一步,我们才能有资格有胆量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继续走下去……无论前途是坎坷曲径还是康庄大道,我们一定会到达成功的巅峰,无悔此生。
自20世纪代以来,全国各地的达官贵人纷纷来到八大关购地建房外国驻青岛领事馆及侨居青岛的外国人亦在此建造别墅住宅,初步形成建筑规模。
20世纪30年代初,青岛市政府规划建设湛山特别行政区域时,八大关地区道路分为三个阶段建设,先建一条,再建六条,最后建三条。十条关路只有七条路是以关隘的命名,其他三条则是以我国古代的税关命名的。10条道路分别是韶关路、嘉峪关路、山海关路、武胜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和居庸关路,其中三条以税关命名的路是正阳关路、韶关路、临淮关路。
八大关建筑一般高度在2-3层,建筑面积多在500平方米以下。
景区里每一条道路都有一个特殊的树种为代表,春天,韶关路上碧桃花大色艳,娇艳媚人;夏天山海关路法国梧桐,枝繁叶茂,高洁美好,正阳关路,“盛夏绿遮眼,此花满堂红”,宁武关路海棠成荫,蓬勃旺盛,明艳照人;秋天,居庸关路的银杏树干通直,杏叶金黄;冬天,紫荆关路的雪松傲霜斗雪,繁茂雄伟;一年四季,临淮关路龙柏成行,其余各路则植有樱花树、杜仲树、杨树、槐树等。
八大关于__年6月荣幸的跻身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列。 八大关又有“天然摄影棚”之称。像《到自然去》、《第二个春天》、《冒名顶替》等均在此地拍摄。
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位于山海关路17号的元帅楼,是一座日本式的建筑,1940年由在青岛的日本人所建,砖混结构,两层平顶式建筑,建筑面积929.53平方米。其中一个日本式套房的墙壁上镶挂着一块樱花木。据日本人考证,该樱花木有上千年树龄,十分罕见。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6位元帅曾在此居住,所以这座楼被称为“元帅楼”。
徐向前是入住该楼的第一位元帅,虽有罗荣桓、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叶剑英元帅先后住在此楼。
大家往前走,就是八大关宾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山海关路19号的八大关小礼堂,选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图纸,是一幢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厅堂建筑。因为一些原因,仅建成地上、地下各一层的建筑。里面设有一流的同声传译设备,可同时传译四种语言。
北京有一个钓鱼台国宾馆。八大关的贵宾楼被称为“青岛钓鱼台”。位于居庸关路19号,俗称“国宾馆”。
山海关路9号是一幢美国式建筑,该楼原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的住宅。
下面大家所看到的是八大关具有代表性的一幢典型的丹麦建筑—公主楼,位于居庸关路10号。
宋氏花园位于居庸关路14号的美国式居民建筑,曾被电视剧《宋庆龄和他的姊妹们》选作拍摄地,拍摄内容是宋氏姐妹年轻时居住美国的生活片段。
花石楼位于黄海路18号。花石楼是八大关风景区名气最大的一处别墅式建筑。他是一座欧式古堡式建筑,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既有希腊式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的特色。圆形小楼共5层。楼内用大理石砌贴,内外除用花岗岩砌筑外,还嵌砌了许多鹅卵石,因此被人们称为“花石楼”。
该楼的主人叫涞比池。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戴笠曾和白光也在此居住。
说起“五四广场”这个名字,它是为了纪念青岛作为“五 四运动”的导火索而得名。你可能还不知道“五四运动”是怎 么一回事,我就给你讲解一下。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由学生发起的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活动,发生在195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美、英、法、日等协约国于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和平会 议,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取 消列强在华特权,收回日本从德国手中夺走的在山东青岛的权 益等条件,但都被拒绝。政府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后, 北京30000多学生举行示威游行,中国各地留学生、侨生也举行 爱国援助五四广场作文400字五四广场作文400字。6月初,各地工人也举行了政治罢工。6月6日――10 日,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广场有着很强的纪念意义。它仿佛时刻提醒着人们:
己未之年,逢国之蒙难,条例纵横,国贼泛泛。然我青年奋起,不懈于内,振臂高呼,忘身于外,忠义之士,皆追祖国之殊遇,诚孝之人,皆叹江河之疲弊。我青年志气,怎恨国之伤伤,遂旗帜高扬,以身铺之康庄,鞠躬尽瘁,誓死而后已。
坐在电脑前,心里想着该用怎样的文字来描述那场汹涌的运动,该用什么样的字眼来赞美那场澎湃的壮举。
可闭目凝神,竟一时语噎。
是该用金色的丝线穿起近百年来未有的壮丽,还是该用平白的话语写下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方豪,罗家伦,段锡朋… …
是该端坐于莲花之上静静的焚香,还是该在暮霭里深深俯首为你们歌唱。闻一多,瞿秋白,周恩来… …
生,我国之荣光,秉举国之奋起,誓江河之绵长。死,我国之血气,携万民之激愤,燃萧条之枯篙。生,我国之思想,嗅天地之愚味,弃荒芜之僻野。死,我国之照耀,看青年之霸气,赞五四之豪章。
生者,当以俯首,悼念英烈之精魂,当以痛思,藏留历史之尘埃。死者,当以永安,看我少年之洪志,当以长息,照我青春之大起。生者,当以缅怀,长吁泪水之青岛,当以闭目,哀叹背弃之条约。死者,当以倾怀,激昂守国之归还,当以随安,高呼纸灰之焚燃。生者定当长思,五四之崛起,青年之聚集,微风之拂面,国旗之招展。死者定当长息,岁月之污垢,暮色之尘埃,举国之欢庆,大义之留存。生者定当长思,主权之移位,国贼之四起,烈火之曹宅,公使之毒打。死者定当长息,历史之沉沦,时光之决然,祖国之繁荣,万物之昌盛。生者定当长思而铭记,我国之建立永存青年之锋芒,我国之明确永照荒芜之菲壤。
死者定当长息而慰己,我国之血脉长流青年之壮举,我国之精魂永生春末之花野。
生者定当长思而铭记,我国之改革永存青年之大志,我国之进取永照百年之山川。
死者定当长息而慰己,我国之生长长流青年之呼喊,我国之成熟永生夏初之春熙。
五月的微风轻抚,思绪滑过脸颊,五月的阳光璀璨,青春跃进眼帘。我该用什么来继承这风中飘荡的大旗,该用什么来歌颂我心中永恒的诗篇。
是该用颤抖的手将鸟羽插在那安静的坟头,还是该用花香将四处的寂静包囊。王自治,傅斯年,于方舟… …
是该在潮起潮落时折一支纸船,让它承载着我所有的挂念在水中张望。还是该在花开花落时保存所有的花瓣,春风来时就化作满园的郁香。胡适,陈独秀,蔡元培… …
青,我国之勃然,引思想之潮流,焕大地之生机。春,我国之娇季,下心田之甘露,生绿草之绒衣。青,我国之根本,立志气之青年,展豪情之壮志。春,我国之血液,流万物之回春,荡四海之崛起。
青者,当以进取,继承五四之精神,当以惋惜,悲哀黄昏之幽明。春者,当以盎然,重生岁月之枯草,当以生机,再造阳光之温暖。青者,当以奋斗,抹去额头之汗水,当以努力,擦拭眼角之点滴。春者,当以微笑,渲染清晨之嫩绿,当以低眉,恍惚午后之轮回。青者定当永恒,崛起之读书,宁静之致远,飞奔之锻炼,晶莹之璀璨。春者定当永存,春草之碧绿,河流之抚堤,微风之轻袭,归鸟之鸣啼。青者定当永恒,知识之积累,思想之充溢,青年之朝气,拼搏之不息。春者定当永存,杨柳之身姿,花开之并蒂,泉水之叮咚,白羽之嬉戏。青者定当永恒而创造,我国之建立定需青年之聚集,我国之明确长留朝露之原野。春者定当永存而鲜艳,我国之血脉点滴青年之热血,我国之精魂闭目春逝之华然。
青者定当永恒而创造,我国之改革定需青年之昂扬,我国之进取长留历史之芬芳。
春者定当永存而鲜艳,我国之生长点滴青年之活力,我国之成熟闭目夏始之昭昭。
青春是一首歌,旋律优美,歌声动听。里面是对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的眷恋,对时光的感叹,对岁月的唏嘘。
青春是一首诗,起承转合,意境深远。里面是对历史的缅怀,对黄昏的哀叹,对责任的承担,对未来的期盼。
青春是笔尖下一个个动人的文字,低声读起,美好的让人经不起深究,知道那里面有爱,有付出,有希望。
青春是手指尖一个个伤感的音符,静静品味,悠扬的让人经不起回忆,知道那里面有情,有回报,有陪伴。
青春是个悠长的故事,故事里有你,有我,却唯独没有自己。青春是个模糊的传说,传说里有我,有你,却唯独忘了自己。
我想到了,我该怎样将你们的身影留在心田,将五四的精神记在心间。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祖国盛矣,国将富国矣,愿齐八亿青年全力效之。
一、使用者在广场中的基本行为方式
使用者在广场中的基本行为方式包括三种:行走、小坐与驻足。行走是一种动态行为,是人们进出广场以及在广场内活动的最主要方式,一般约占人们广场活动总时间的25%~35%。小坐是一种静态行为,是人们在广场中休憩的主要方式,一般约占人们广场活动总时间的40~50%。驻足,即短时间的站立。它是一种介于动态与静态之间的过渡性行为,较前二者而言,属于相对次要的行为方式。因此,本文重点针对行走与小坐这两种基本行为方式与广场设计间的关系展开论述。
二、基本动态行为方式——行走
人在广场中的行走按其目的性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类,即通过性行走、漫步性行走和机动性行走。
(一)通过性行走
通过性行走是指以穿越为目的的行走。采用此类行走方式的广场使用者目的性明确,他们只是将广场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过性空间,不易受广场环境的影响。经观察,笔者发现,由于从广场内穿越更为便捷,同时广场较之其他市政道路更具趣味性,早晚高峰时有相当一部分的人选择穿越广场。吴山广场与庆春广场在设计时都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这一需求,通过性良好。
(二)漫步性行走
漫步性行走是指以休憩为目的的行走,是广场中主要的行走方式。怡人的环境是促使人们产生此类行走的关键因素,因此该方式对于广场环境有较高的要求。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漫步性行走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富有变化的空间;第二,人性化的地面材料;第三,丰富的视觉元素。
在地面材料的运用上,两个广场均较为合理,选用材料光滑度适中,适合作为户外场所的地面材料。但是就空间变化以及视觉元素的丰富性而言,吴山广场明显优于庆春广场。前者依托于吴山,且空间高低错落,趣味性较强,对于漫步者而言具有较大吸引力。而庆春广场空间变化较少,视觉元素不足,趣味性较差。
(三)机动性行走
机动性行走是介于前二者之间的一种行走方式,即正在实施穿越行为的通过性步行者由于其目的性不强,且受到广场环境的影响,暂停或放弃原有的穿越行为,投入到广场的使用中。在穿越的路径中具有高质量的视觉焦点是此类行为发生的必要条件。吴山广场的通过性行走路径位于广场前端,距离广场的主空间较远,且在其经过的线路上没有设座椅。但在其一侧有大型水景与电子屏幕,并以吴山的自然山体及远处的城隍阁作为背景。因此笔者认为吴山广场中的通过性行走路径,由于其特殊的地形条件,虽未能从广场主空间周边经过,但其周边的自然景观与人造构筑物对过路行人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促使通过性行走行为向漫步性行走行为的转变。庆春广场在其终端性步行路径上虽设有旱地喷泉与露天演艺广场,但是旱地喷泉空间单调且没有供人群休憩的座椅,在平时不工作的时段内对过路行人缺少吸引力。露天演艺广场周边虽设有大量休憩座椅,但在没有表演的时段内无法形成视觉活动的焦点并吸引人群驻足。
三、基本静态行为方式——小坐
广场中人群的休憩行为主要通过小坐来实现,而小坐的质量除使用者自身因素外,则几乎完全取决于其载体——座椅。座位对于小坐的影响基本可以从座椅的面积与布置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座椅面积对于小坐的影响
美国学者威廉·怀持认为,广场的可坐面积至少应达到其总面积的6%,其中正式座椅不得少于总座位数的10%,不大于50%。他所指的正式座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凳、椅等。与之相对的是非正式座椅,常见的形式有台阶、景观灯、花坛和水池的边缘等。以怀特提出的参考数值为依据,结合杭州市规划局提供的数据,笔者对两个广场中的座椅面积进行了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两个广场的总座位面积均未达到广场总面积的6%,根据怀特的理论,我们可以认为其可坐面积均未达到最低标准。同时,在笔者进行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也多次遇到因广场使用者过多而导致无座位或抢座位的现象,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可坐面积的欠缺。此外,吴山广场内正式座椅总面积占广场总座位面积的比率为39.13%,属合理之列,而庆春广场的这一数值达到了72.92%,说明其正式座椅数量过多,而这也正是导致该广场在使用者不多时显得格外冷清的原因之一。
(二)座椅布置对于小坐的影响
无论是正式座椅或非正式座椅,位于广场边界附近或背后有所依靠的座椅比其他座椅更受欢迎。背后有灌木、矮墙、柱子等为依托的座椅,私密性与安全感较强,受人们的喜爱。相比之下,背后或是水池,或是大片平坦的草坪,毫无依靠与遮挡,无法给人提供安全的庇护感受,因此其使用效率也相对较低。最不受欢迎的座椅背后为人行通道,“腹背受敌”,或完全孤立于空间中,“无依无靠”。因此即便有人在此小坐,其停留的时间也不会很长。
四、结论与建议
(一)基于“行走”的广场质量研究结论与建议
基于对“行走”行为的分析,笔者得出表2。其中吴山广场在通过性与漫步性两种步行方式方面表现出较为良好的适应性,机动性步行表现一般。而庆春广场则在机动性步行方面呈现的质量较差。笔者认为应对庆春广场中心旱地喷泉处的空间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其空间变化更为丰富。
(二)基于“小坐”的广场质量研究结论与建议
上月,由市北区政府、市北区政协、市文联、中国民族书画杂志社主办,市北区政协书画工作室、市北区特色街管委办、市北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承办的“水彩·青岛”主题创作大展在昌乐路青岛文化街展览中心启幕。据“水彩·青岛”展的策展人介绍,本次画作率先在全国掀起了城市主题创作之路,多种艺术风格的融合也创造了全国之最,不仅引起了青岛水彩画界的共鸣,好评如潮更是从全国水彩画界纷至沓来。
青岛是中国较早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城市之一,青岛这座城市的气候和气质都与19世纪水彩画鼎盛时期的英国极其相似。而这些又恰好契合了古典水彩画独特的艺术呈现力,梦幻的朦胧意境。青岛本土水彩画家多次荣获全国大奖,青大美术学院、青岛科大艺术学院水彩画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也成为厚重的学术推手,青岛水彩画的发展是“天时地利人和”。不夸张地讲,青岛水彩画的艺术主张和文化传承,几乎是百年中国水彩画的缩影。青岛水彩画的整体实力名列榜首,中国画界俨然已经形成了一种“青岛水彩画现象”。
五四广场是青岛市一处著名的景观,它位于青岛市山东路的最南端,五四广场绿草如荫、生机勃勃,广场上空纸鸢飞舞、五彩缤纷。它是青岛市最美丽的海边广场。
广场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湛蓝的海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闪着银光,广场北面是青岛市市政府,这座弧形的建筑别具一格、引人注目。广场东边的奥帆中心和五四广场隔海相对,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就是在这里举行的。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五月的风”这座火炬造型、火红火红的建筑物映红了天、映红了海、映红了五四广场。
w.5Y k J.cO m文秘
1919年4月底,中国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会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公理”,郁积已久的亡国之忧、救国之情骤然化作海啸山鸣的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洪流中的先锋。
这是我们第一次打破一切的干涉压制的政治活动。从对外来说,全国一致的不许签字对日本让步的和约,并引起美国国会的不批准和约,以至于最后日本不能不将青岛与胶济路退还于我们。对内呢,全国学生有了一致的联合,青年学子们打破了一切官厅教职员的尊严,文字上与思想上都得到了解放,而文学革命思想革命的潮流,也排山倒海的跟着来了。
在五四运动中,爱国主义是最深厚的精神底蕴。90年前“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已然淡去,但“振兴中华”的青春壮歌却一脉相传,回响不绝。
90年来,“爱国、进步、科学、民主”,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将五四铸成一枚徽章,戴在所有挺立时代潮头的中国青年胸前。
我们纪念五四运动,目的在于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就是要树立理想,立志报国;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要在实践中锻炼品格,磨练意志,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做人;要守时守信,做文明的公民;既有理想,又要着眼于现实,从身边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要勇于奉献,尽管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不再需要为追求光明和自由而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仍应得到弘扬。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中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但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仍然是个发展中的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地方有待完善和发展,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努力,而希望就寄予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抚今追昔,我们更应该发扬光大“五四”精神,深刻反省“五四”历程。继往开来,依然任重道远。这应该是当代青年学子的使命。正如那句话所说的那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莲山 课件 w w今年年初,青岛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新目标,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文化愈发彰显其软实力作用,如何用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推动青岛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对青岛文化历史、文化资源、文化特征等多方面,进行深刻挖掘、归纳整理、总结提炼,该套书系的出版发行,无疑对展示青岛历史文化积淀、彰显城市文化活力、提升青岛文化凝聚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据青岛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孟鸣飞介绍,《文化青岛书系》在青岛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青岛出版集团与青岛大学文学院合作,青岛大学文学院组织全市相关专家学者,对《文化青岛书系》内容、结构进行多次专题讨论,最终确定八位专家学者为该套书系作者。青岛出版集团抽调骨干编辑和设计人员,组成专门编辑团队,精心组织编辑制作,确保《文化青岛书系》高效率、高品质出版,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顺利出版发行。
这套全面反映文化青岛历史积淀和最新文化研究成果的书系,对青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都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这套书系将通过新华书店系统,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市民手中,让更多的市民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方便地阅读。
1.1 文化广场
它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特征和品味, 体现城市文化氛围与风貌, 主要是用于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广场, 常与城市的文化中心或有价值的文物古迹结合设置, 其周围安排有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性公共建筑等。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广场, 总体布局形式多样、空间层次灵活, 突出地方特色。
1.2 商业广场
它是指用于集市贸易、展销购物、顾客休憩的广场, 一般设置在商业中心区或大型商业建筑附近, 可连接邻近的商场和市场, 使商业活动区趋于集中。如南京的夫子庙广场。
1.3 市政广场
它是用于进行集会、庆典、游行、检阅、礼仪和传统民间节日活动的广场。多毗邻城市行政中心而建, 其周围建筑的性质以行政办公为主, 也可能会有其他重要的公共建筑。布局形式规整, 几何形对称, 特别注意行人流线组织, 景观建筑之间的关系, 如大连的人们广场。
1.4 纪念广场
它是为了缅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修建的广场。多结合城市历史, 与有重大象征意义的纪念物配套设置。广场内布置有各种纪念性建筑物, 纪念碑和纪念雕塑等, 供人们瞻仰、凭吊而用。广场平面构图严谨, 标志物一般放置在构图中心。如北京天安门广场。
2 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素
2.1 广场主题
目前, 在广场设计中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是如何表达广场的主题。主题表现的好坏、是否突出, 可结合地方特色。但并不是只局限于当地的历史文化, 民俗风情。如四川都江堰广场, 水文化是都江堰的渊源和主要表现形式, 整个工程以水景为主, 体现古老悠远且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广场, 以及围绕水的治理和利用而产生的石文化、建筑文化和种植文化是本设计的主要特色。
2.2 广场绿化
它以满足广场功能为第一要素, 在功能分区中因地制宜, 全方位考虑设计空间与植物配置的融合, 运用堆土成坡、植物配置等等手段进行高差的创造和空间转换。平面构成线条流畅, 从容大度, 空间分布错落有致, 变化丰富, 使整个广场景观设计真正成为一个四维空间作品,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平视鸟瞰, 都能令人获得愉悦的立体视觉效果。从而来突出“空间魅力”, 处处“让人感到亲切”。使之与广场建筑格局形成风格的统一。
2.3 广场铺装
铺装作为构成广场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整个广场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铺装的样式、材料非常多, 如何给人以亲切与舒适, 突出创意与个性特点, 又能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 很好地呈现出广场的文化特色, 这就需要把地面铺装应与人类行为规律相结合, 从而达到具有合理性、舒适性的效果来。
2.4 小品与细部
广场小品包含内容比较广泛, 建筑物 (亭子、花架、长廊、步道与街桥、栏杆) 、园灯、园椅、交通指示牌、道路铺装、其它辅助元素等等, 如何把这些元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除满足美观效果外, 还应符合实用功能及技术上的要求。如栏杆具有各种使用目的, 对于各种园林栏杆的设计形式、高度也就有不同的要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可见细部设计很重要, 从铺装纹样、植物配置形式, 树池的样式等都很关键。
3 襄樊南湖广场规划设计分析研究
3.1 背景环境
南湖广场位于汉江南岸的襄城区, 处于古城墙南门西边, 紧临护城河。襄阳古城自古曰“方城汉池”。除后来增修的东北角 (新城湾) 以外, 基本呈方形。城墙四角方方正正, 东西南北, 横平竖直。而圆弧形的护城河环绕城外, 形成内方而外圆的格局。在我国古代的审美思想里, 历来讲究“观物取象”, 讲究“象外之旨”。因此, 这“内方外圆”的城池结构, 渗透着儒家的规矩而形成的美就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巧合, 而是一个象征, 它象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道德和行为规范。
3.2 设计原则及设计重点
1) 原则——广场设计应在旧城总体规划指导下解决交通组织、主题风貌等问题, 提升广场的功能和作用;尊重襄阳旧城的历史风貌和旧城特色;尊重与周围环境 (北街、古城墙、护城河) , 交通组织的协调统一;
2) 重点——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空间层次, 比例关系;注重襄阳城特色, 主题突出, 内容丰富。
3.3 设计上采用的几种手法
1) 中式园林造景手法的引用, 利用地形高差, 空间环境运用对称, 对景, 虚实, 呼应等手法。
(1) 突出自然, 东西方的造园, 都要求自然, 在现代的城市生活空间里, 能够创造出具有“高度自然精神境界”的景观, 无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可以引入绿化, 自然山水等元素达到想要的环境; (2) 流线组织, 通过交通线路的组织来合理布局, 使之成为广场表现的亮点。
2) 道路交通组织通过总规的要求对广场周围建筑和道路进行整合, 修建与襄阳古城墙、昭明台等古建筑相匹配、仿明清建筑风格的商业建筑主体。广场内部主要以两条主要的步行景观大道组织主要的人流。
3) 空间、景观体系规划结合广场环境的重要因素, 利用地形的高差和层次营造广场环境系统的空间结构, 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主与从、公共与相对私密等不同的空间领域。
城市广场的建设在城市设计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 它即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地方特色的重要性。只有认真分析当今城市广场在规划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把握城市建设中总体的规划要求和全面分析城市广场所处的环境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 争取做到城市整体性和环境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士宏.城市生态环境学[M].科学出版社.
[2]李芗.关于城市广场的文化思考[J].中国园林, 2000, 4.
[3]高留柱.试论城市广场[J].中国园林, 2002, 1.
[4]粱永基.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小青岛在德国占领时期称为阿考纳岛 (Arkona Insel)。19在其上建造了一座高15米的八角锥形白色大理石灯塔(即今日的小青岛灯塔)。日本占领时期称为加藤島。1930年代小青岛一度辟为公园。1942年,日军修建宽8米的堤坝与东侧陆地相连。1988年,小青岛再度辟为公园。
全岛以植黑松为主,栽樱花、碧桃、石榴、木槿、紫薇等春夏秋三季开花的观赏植物。并于其上首度发现并命名了珍稀植物青岛百合。m
汉中市地处陕南, 北依秦岭, 南屏巴山, 汉江横贯东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两汉三国”文化底蕴深厚, 具有优良独特的景观旅游资源。汉中市在实施“一江两岸”战略以来, 围绕汉江着力打造优秀的人居环境, 形成以汉江为轴的水、堤、路、林、园、建筑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带, 绿树成荫, 芦苇飘荡, 草滩、沙丘分布其间。建设汉江桥闸工程, 截江成湖, 水域面积540 hm2, 生态湿地75 hm2, 江滨城市公园3处[1]。天汉广场位于汉江北岸, 主城区东南, 占地0.85 hm2, 地位特殊, 距离江面不到80 m, 集聚会、休憩、运动和赏景于一体, 是市民亲水休闲、聚会纳凉的极佳场所。城市南北主干道—天汉大道自北而来, 至此停留, 以汉江1#桥与桥南广场及江南市区联会贯通。桥南、桥北广场成为汉江景观带上2颗耀眼的明珠。周边已开发及待开发的居住区众多, 服务功能强大。
2 总体布局
广场北宽南窄、西长东短, 平面为斜四边形。总体呈现规则式布局特点, 以硬地铺装为主营造较大面积的活动场地, 平面造型以方形与圆形为基调, 以弧形过渡, 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现代感强。
2.1 控制性轴线
2.1.1 轴线法布局特点突出。
以纵贯南北和横穿东西的2条主轴线控制全园, 在交汇处布置圆形喷泉水池, 形成全园的控制性景点。南北纵轴长112 m, 东西横轴长72 m, 景物沿南北纵轴做对称布置。另外有平行于东西向横轴的多条副轴, 辅助构成全园框架。
2.1.2 主轴线的形成。
包括3条轴线: (1) 自北向中延伸的纵轴。北入口中线→小弧形广场的半径 (至圆心) 线→东西两侧草坪花坛边缘形成的阶梯夹道→喷泉水池中心。 (2) 自南向中延伸的纵轴。南入口雕塑→东西两排灯柱形成的中线及长方形分道花坛中线→喷泉水池中心。 (3) 自东向中及自西向中的轴线。东 (西) 入口坡面花台中线→旱喷道路中线→喷泉水池中心。
2.1.3 副轴线的形成。
在东西向布设的多条进入广场的通道, 由树台、花台、草坪边缘围合或分割形成。
2.2 主要建筑
2.2.1 建筑形式。
全园主要园林建筑有南区拟态雕塑, 中区圆形水池, 北区半环形阶梯观景台、台上文化柱廊、台下茶室、小卖部、摄影室、文化景墙、地下园厕, 东北角古典亭廊及遍布全园的各种形式的坐凳和各种造型的灯体。
2.2.2 建筑布局。
建筑多以主轴线或局部轴线对称布设, 造型现代却不失优雅, 色彩绚丽仍透着淡朴。文化柱廊形成的环形柱廊气势磅礴, 南入口2排灯柱铺排恢弘, 均以群体气势给人视觉造成强烈冲击。
2.3 地形与水体
2.3.1 地形。
全园地形中间高、四周低, 以台阶和缓坡逐渐抬高至中心主景区。在台阶之外形成的缓坡种植植物, 以创造立面空间层次。地形变化成为形成不同空间的主要手法。
2.3.2 水体。
由于广场距离汉江河很近, 水体未在园中大肆渲染, 仅中心主景以圆形喷泉水池和东西向主要道路 (横轴) 上旱喷泉来表达, 水池及旱喷水域面积逾370 m2。
2.4 植物种植
2.4.1 树种选择。
乔木以银杏、紫薇、白玉兰、垂柳、桂花等为主, 灌木以球状千头柏、红梅、红叶李、紫叶小檗篱、苏铁 (汉中只能为灌木状) 为主, 草地以早熟禾、红花酢浆草、白三叶为主。
2.4.2 植物配置。
以大面积草坪营造空旷、疏朗的空间, 乔木多在空间过渡处列植、转折处孤植或与坐凳花台配合成树阵, 灌木作为乔木向草坪过渡的中间层, 形成立面层次结构。平面上多以垂柳列植, 银杏、红叶李、白玉兰等树阵形式。
2.5 小品
2.5.1 园林灯体。
全园灯体造型上有细圆柱状、厚方柱状、圆头状等、散射状等;功能上形成夜晚赏灯光、白天观灯体的景象;灯光色彩有红、黄、蓝、绿、粉、白等, 五彩光束交相辉映, 缤纷夺目。
2.5.2 坐凳。
园中几乎未设专门坐凳, 但似乎处处可坐。花台边缘、水池边缘、草地四周抬高的边缘、阶梯, 高度都在40~50 cm, 成为游人歇脚赏景的驻足地。根据场地具体情况, 有独坐的、围合的、发散的, 为游人创造不同的聚集环境。
2.5.3 文化柱廊及景墙。
设于北区观景高台之上的26根浮雕柱, 形成半环状, 柱体表面以浮雕画面自西向东展示了汉中的历史、地理、人文、资源和产业结构现状。在西次要通道处塑成一面长逾30 m的文化景墙, 以淡粉色大理石为底, 其上用黑色魏碑体雕刻词句对浮雕柱进行归纳与诠释。
2.6 地面铺装
以马赛克防滑瓷砖铺装硬地为主, 辅以水磨石、花岗石和混凝土地面。以白色为底调, 饰以红、粉、黄、灰等色, 洁净鲜艳, 明快流畅。北活动区小广场中心拼成代表汉中文化特色和运动造型的特殊图案, 意味深长。
3 场地规划
全园在横轴的作用下, 按功能从北至南划分为三大区域, 即北区及东北区活动区域、中心景区、南入口及西南休憩区域。
3.1 中心景区
南北2条主轴线在广场中心交会, 此重要节点以半径为6 m的圆形喷泉水池来强化, 成为全园主景, 围绕3层宽3 m的圆形通道, 通道还兼有观景的作用, 边缘用高40 cm的汉白玉柱栏杆围护。形成具有高差的3层, 各层之间用阶梯联系、斜坡草坪进行虚隔。
3.2 南入口及东南、西南休憩区域
3.2.1 南入口区。
此区是广场与汉江景观带连接区域, 由入口小广场、拟态雕塑花坛、灯柱花台矩形通道组成。入口小广场与滨江路连接, 梯形内收, 占地逾80 m2, 防滑瓷砖铺装, 两旁为绿化软景区。
3.2.2 东南、西南休憩区。
此区进行大面积栽植设计, 以草坪、花台、树阵、树丛等为主, 结合休憩坐凳给游人提供了安静休憩区。
3.2.3 功能。
南入口区由雕塑、30 m通道、灯柱、花坛、花台形成了南北纵轴的南段。休憩区是全园主要的软景区域, 保障广场生态条件, 分散游人, 共占地逾2 200 m2。
3.3 北区及东北区活动区域
3.3.1 北部主活动区。
主景喷泉水池及周围3层环形通道之北是广场的北部主活动区域, 由3个部分组成, 即外围进入区、观景高台浮雕柱廊、下沉广场。外围进入区与城市主干道连接, 主要是绿篱和花台占地逾1 700 m2;观景高台浮雕柱廊区, 占地逾1 000 m2, 从北望去, 是广场茶室、摄影室、小餐馆、广场管理办等门面, 从南望去, 则是15级宽台阶呈凹环状, 总高6 m, 每阶宽60 cm, 最上一层宽4 m, 上布有浮雕柱廊;下沉广场则是观景高台的内环基层与喷泉主景区之间的过渡, 半圆状 (半径20 m) , 硬地铺装, 占地逾600 m2。
3.3.2广场东北活动休憩区。
此区是一处具古典风格的活动休憩区域, 由体育健身区和亭廊休憩区组成, 共占地逾1 100 m2。体育健身区布置多种健身器材, 旁边高台上设有一组仿古亭廊, 供游人驻足休憩, 避雨纳凉。
3.3.3 功能。
此区域是全广场的主要活动区域, 承载中小型聚会、体育活动、文艺汇演、宣传展览功能, 可同时容纳游人1 000人左右。
3.4 东西入口区
东西入口区布设简单, 是一条宽5 m、长30 m的通道, 在喷水池处交会, 东西两端与城市道路联通, 共占地近400 m2。通道上设计了多组旱喷泉, 水柱高度在2~3 m, 游人可进入。
4 空间处理手法的运用
4.1 主景的突出
广场的主景是中心圆形喷泉水池, 设计师在对其烘托时采用了以下手法。
4.1.1 主景抬高法。
池体基址高度比全园平均标高高出2.6m, 比南入口最低处高3.4 m, 比北区下沉广场高3.2 m, 再加上池体高60 cm的边缘, 使其建筑本身就已成为园中除北区观景高台外的制高点。喷泉中心水柱高达9 m, 边缘水柱高约6 m, 加上水池高度, 全园其他区域均对其形成仰视效果。
4.1.2 构园中心法、焦点突出法。
水池处于全园控制性纵横轴交点上, 也是全园构图中心和重心, 是四面八方视线最为集中的地方。
4.1.3 托云拱月法。
对水池从东、西、南3个方向进行前景处理, 对喷泉形成“托云拱月”之势。东西2个方向上有旱喷泉, 水柱高度在2~3 m, 就像中心主景喷泉的序曲一样衬托主景。尤其是南入口这一手法的运用十分突出, 自滨江路沿纵轴北望, 作为此入口区主景的拟态雕塑却可看成喷泉水池的添景或衬景, 布置在通道中线上的花台内植苏铁, 则还是水池的前景。
4.2 空间的障与隔
北区的柱廊观景高台, 自南观去, 成为园区与城市视线上的屏障, 把2个不同空间有机隔离开来, 也成为全园景物自南向的背景。南入口区的雕塑既可成为喷泉的添景, 也可看成是水池的障景, 增加了空间的序列变化。遍布于广场周围尤其是东南、西南向的种植乔木, 使城市主干道与园区空间有机隔离开来, 并形成了许多小空间。
4.3 空间的渗透与延续
在广场各个方向, 利用植物或建筑进行空间分隔的同时, 开辟多个辅助入口通道, 除成为连接广场与城市干道的手段外, 更是景观序列逐步展示渗透的廊道;北区柱廊尽管形成障景, 却也只是在视线上的虚隔;南入口2排灯柱造型由简练向庄重、间隙向紧密的过渡, 都创造了景观空间的延续性[2]。
4.4 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
汉中文化悠久, 龙岗人类遗址, 绝对年代距今120万年以上, 早于蓝田猿猴人遗址, 是迄今发现陕西最早的旧石器文化。汉中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帝王将相、政治家、军事家、文人诸如刘邦、韩信、萧何、刘备、曹操、诸葛亮、张骞、蔡伦、陆游等历史文化名人都在这片热土上留下过动人的故事。这些文化因素使广场在意境创造上提升了层次, 增加了观赏性。
5 存在的问题
5.1 植物运用的矫揉造作, 生态效应匮乏
5.1.1 树种选择单纯。
在植物选择上应体现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3]。尽管汉中地区植物资源丰富, 对南北方树种适应性较强, 但作为汉中市花、市树的旱莲、汉桂根本就未出现。其他树种选择较单一, 乔木共5~6种, 灌木仅4~5种, 没有从树种上保证生物多样性。仅以草坪、地被为主, 种类使用单一, 也未能从适地适树出发, 所选草种缺乏竞争力。
5.1.2 植物搭配形式单调。
植物配置形式单调, 乔灌木大多为花台孤植 (总体看是阵列栽植) 、草坪边缘列植, 乔灌草有机配合几乎不存在, 更没有在立面上突出多个层次的创造。草地出现大面积空旷, 视觉上缺乏焦点强化, 生态上没有形成浓盖如荫, 因而在大众心理迎合上缺乏吸引力。
5.1.3 植物的序列变化表达欠缺。
草本花卉使用几乎为零, 植物的季相变化没有进行整体设计, 植物色彩上仅有“绿”, 缺乏生气和变化, 在“步移景异”、“四季有花可赏”方面存在缺憾。“调子”即主、基、配、转调没有成功的运用[4]。
5.2 灯体运用的繁多杂乱
经不完全调查统计, 在面积不大的广场使用1200余具灯体, 且在造型和灯光色彩上有40余种。数量和种类都显得繁多杂乱, 构图 (或视觉) 上变化太强烈, 缺乏规整性、统一性, 给人烦躁不安之感的同时, 还破坏了空间的相对完整性[5]。
5.3 现代风格与古典建筑的过渡生硬
广场无论是平面布局、竖向设计、水体形式, 还是建筑造型、材料、质感、色调, 都体现现代风格。但在广场东北角布置一处建筑群, 由两亭一廊组成, 红柱灰屋顶、筒瓦彩绘无不体现古典风格, 而在和周边现代风格之间未寻求缓冲带, 过渡显得很生硬, 无规律可循, 使古建群略显尴尬。
5.4 喷泉效果不能正常表达
由于种种原因, 广场内水体本来就少, 喷泉却不能正常工作, 不仅使其缺少动感景观, 更使其严重冲淡了主景地位 (缺乏高度) , 也不能创造良好的景观序列。
5.5 地域文化挖掘定位不准确
两汉三国文化体现不突出, 对“汉中—汉水—汉朝—汉族—汉字—汉人”文化基因的挖掘还不够, 比如可以在建筑形式方面去体现;解放后汉中市作为三线城市, 从农业向工业再向旅游业的发展脉络及特色, 未能在作为城市窗口的广场体现。
6 结语
总之, 天汉广场在环境处理手法的运用方面有许多可取之处, 但在软景处理和小品运用上略逊一筹, 缺乏先进的设计理念, 后期施工中增加了植物数量, 却未进行全盘规划, 略显凌乱。考虑到该广场的重要性, 同时考虑工程成本及施工的可行性, 建议在现有基础之上, 对植物和灯体进行整体规划, 适当地调整位置, 增加或减少构成量, 做到适宜即可。
摘要:城市广场在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规则式广场更以其开敞的空间和简洁明快的构图受到青睐。该文以汉中市天汉广场为例, 从总体布局、场地规划和空间处理方面分析了规则式广场的特点和空间处理手法, 并就其造景要素的运用和空间过渡衔接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景观,规则式广场,空间布局,天汉广场,陕西汉中
参考文献
[1]杨国鹏.论城市文化广场设计[J].甘肃科技, 2011, 27 (17) :166-167.
[2]小形研三, 高原荣重.园林设计——造园意匠论[M].索靖之, 任震方, 王恩庆,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3]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4]褚泓阳, 屈永建.园林艺术[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