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课堂小结(精选9篇)
(2015年9月)2008年秋,凤翔实验学校成立,经过一段时间的停课调研,我们发现许多课堂教学方式陈旧、课堂效率低下。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太多,而老师喋喋不休的,有些并不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有些学生其实不讲也能掌握,有些是老师讲了学生仍然难以掌握,可是一些老师却还在滔滔不绝的讲,以致挤占了宝贵的课堂教学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新生凤翔要腾飞必须迅速找出对策,给课堂注入活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在2009年,我们提出了“20+20课堂教学模式”。所谓“20+20”,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精讲,少讲,留出至少一半的时间(20分钟)指导学生练习。我们要求老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备课上去,不仅备教材——准确的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而且备学生——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兴趣,不属于重点、难点、考点的尽量少讲,不讲学生也能掌握的坚决不讲,讲了学生还........是无法掌握的坚决不讲,要求老师要把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从“讲”转移到“导”....上来,“逼”着老师们遵循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理念,大胆的把课堂教学的舞台还给学生,努力减负增效。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探索、实践,课堂教学的面貌有了一些改观,但是我们也发现,“20+20”的概念太过粗浅,在实施中还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于是,在2010年5月,许校长、孙海青主任专程赴深圳取经,回校后,提出了建设“本色课堂”的设想并在原八(3)班开始了尝试,为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决定把学生的座位由秧田形变为马蹄形。2010年9月一开学,我们在六至九年级各个级部选择了少量班级正式启动了“本色课堂”第一轮的实践与研究。半个学期的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
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惑。为了深入推进“本色课堂”的实验,期中考试前,校长室组织课程部反复研讨,决定增加实验班级,并制定了“第二轮本色课堂推进方案”。2010年11月30日下午,凤翔实验学校全体校级领导和实验班40多位任课老师齐聚一堂,举行第二轮“本色课堂”实践与研究启动仪式。在这次启动仪式上,孙主任对“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对新一轮实验的步骤作了具体的布置。会上还播放了深圳文汇中学自然分材教学的录像。文汇中学成功的经验,给了实验老师很多的启迪和极大的信心。最后,许校长针对前一轮实验中出现的困惑,激情洋溢的作了“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重要讲话。许校长在讲话中强调:教改不无险阻,只要不为失败找借口,心怀豁达,乐观向前,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凤翔人就是要通过探索、实践、奋进,苦苦追寻出一条轻负高效的凤翔教学之路来。
2011年10月,在借鉴名校教改经验和总结我校前期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在七、八、九年级整体推进“本色课堂”。并对各个年级提出了不同的目标——七年级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育,把转变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作为主要目标,把学生多年来形成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应试教育下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素质教育引领下的主动学习。八年级强调“夯实基础,培养习惯”,防止学生出现大面积的两级分化,防止偏科学生个别薄弱学科的继续恶化;九年级提出“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培优扶差”的要求,在要求保住尖子生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中等生的综合实力,狠抓边缘生的辅导。
七年级各班级均采用更适合学生小组学习的马蹄形座位,八、九年级因各班学生人数偏多,可以继续保留秧田型座位。对马蹄型座位的安排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成由6—7名学生组成的
学习小组,分组时要全面考虑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学习小组一般由二名学优生、二至三名学中等生、一至二名学困生组成,每组设文科、理科小组长。小组内实行“捆绑式”评价,树立“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团队合作意识,小组间引入竞争机制,并纳入班级常规的优秀学习小组评价体系。
根据学科特点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考试性学科注重目标引领,导学导思,强化反馈;考查性学科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大胆培养学生动眼(自主阅读)、动口(说话演讲)、动手(实验操作)、动脑(积极思维)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本色课堂”的推进中,由于传统观念、教学惯习的影响,我们不断的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误解与阻力,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我们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我们在教师专业发展组织、级部、学科召开各种各样的研讨会、推进会,许校长带头,深入每一个班级、每一个老师的课堂上听课,在此基础上多次组织研讨课、观摩课。现在,许多老师的困惑已经初步解除,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基本成型,生命化课堂的愿景正初露曙光。当然,我们清醒的看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前行的阻力还很大,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技术性难题有待化解,特别是许多老师的专业素养亟需提高,但是,前行的脚步既然已经迈开,我们就一定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本 色 课 堂 经 验 提 炼
价值观:返璞归真、扎实有效
核心要点:目标引领,导学导思,强化反馈 课堂基本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流程:
4个着力点:
1、由完成教学目标转变为“落实学习目标”
2、由“重讲授”(师本)转变为“重训练”(生本)
3、由“被动接受”走向为“主动乐学”
4、由“个体学习”走向为“合作学习” 5个步骤:
自主学习、小组互学、组织交流、教师点拨、释疑解难、反馈落实 课堂教学评价: 质性标志:
3个结合:学与思,讲与练,知与行
3个有无:有无互动,有无讨论、有无汇报交流 4种讲练: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将、再讲再练
4个当堂:当堂训练、当堂达标(分层次)、当堂纠偏,当堂巩固4个问题:问题导入、问题转换、问题解决、问题延伸
量化指标:
1、当堂训练15分钟,讲解20分钟
1/3学生课堂正式表达过观点或展示过才能 集中讲解不超过6分钟,即时训练方式不少于2种
简约的语文课堂闪溢着灵动、惬意与智慧, 简约的语文课堂焕发着学生的生命活力, 学生能自由地呼吸.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简约呢?我想:我们应该减去那些附加在语文身上的种种“外加的责任”.
一、走进文本, 为简约的课堂“把脉问诊”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 我们不难发现, 课堂上常常充斥着花样繁多、追求热闹的形式.然而,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如果对教学内容平均用力的话, 只能是“蜻蜓点水”.因此, 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 找准切入点、提纲挈领, 统领整个课堂教学.
1. 抓关键, 做到心中有杆秤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常常会产生顾此失彼的困惑, 但要想使教学目标实现得面面俱到, 似乎又会造成课堂的“满”和教学的“灌”.我们不得不说, 教学目标简明的课是好课.古人说“约而易知”.教学目标的确定, 要遵循简约化的原则,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 二要简约明了.这个简约, 不是单纯的简单, 而是对教学目标的整合、融合.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掌声》一课时, 结合课文内容, 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2.学习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内心的方法, 感悟两次掌声的含义, 懂得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爱、鼓励, 要懂得奉献与珍惜.这两个目标, 涉及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恰好地体现了教学目标要简明、实在的观点.
2. 突重点, 做到腹中有文本
课堂教学结构简单的课是好课.如今, 我校全体教师正致力于设置“自主学习作业”导学模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高效优质, 更能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执教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禹治水》这一课时, 我便设计这样一套“自主学习作业”:1.查一查, 你认识大禹吗?读读有关他的小故事.2.找一找: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都做了哪些事情?认真读课文, 用波浪线划出相关句子.3.想一想:洪水退后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你想对大禹说点什么?这样的“自主学习作业”既囊括了课文的重点难点, 又使课堂活动精彩有序, 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 都是建立在教师研读文本的基础之上的.语文教师唯有以心灵走进文本, 才能获取深刻的文本体验和真切的文本意义, 才能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 从而架起与文本间的心灵之桥.
二、走进自己, 为简约的课堂“反躬自省”
课改对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线教师, 要以课改为契机, 加强学习, 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着力追寻“大道至简”的教学境界.然而,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走进自己.
1. 巧用语, 做到功纯始自然
还语文课堂教学以内在美, 教师的教学用语就要简练.要用最简练的话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追求条理性、启发性和艺术性, 让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 从而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的学科语言要规范, 提问语言要明确, 过渡语言要流畅, 评价语言要扼要……说白了, 字字句句都要给学生以明亮清澈的感觉.
2. 强练习, 做到脚下有余地
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公开课上无书面练习, 常规课上课堂练习变为课后练习, 整堂课前松后紧, 最后导致教师占用学生的课余之间, 这样的课堂何来简约, 何来高效?简约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必须在课上留足时间,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以充分吸收, 这就要求教师在压缩教学时间的前提下, 精心设计独立练习, 保证练习的数量与质量, 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及时、真实的信息反馈.
莎士比亚说, “精简是智慧的灵魂.”而真正要成为追求简约高效课堂教学的教师, 则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 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改繁琐为简约, 改呆板为灵活, 改无效为高效.
三、走进学生, 为简约的课堂“强基固本”
我们不难发现, 课堂上,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文本、老师之间都存在着某种隔阂.身为教师的我们, 应该用自己的慧眼去寻找隔阂所在, 从而去更好地判断与引导.
1. 悟偏差, 感受智慧的交锋
当预设与生成产生了偏差, 应及时随学生的生成调整.如教学《青蛙看海》时, 我预设在青蛙登上山顶时, 给学生展示大海的视频.可在课文导入时, 我就从学生的反馈中知道, 他们从各种渠道 (网络、电视、书籍、现场) 对大海早就有了感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才能在真实的实践中去感悟、去发现、去操作、去创造.所以, 我决定把课堂还给他们.所以我随机改变了预设, 青蛙登上山顶, 它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海景?让孩子们把自己已有的情感体验, 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就巧妙地把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逐渐走进文本, 走进生活.
2. 触焦点, 寻求灵光的闪现
当课堂与学生思维找不到坐标点时.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任何高效的语文课都是教师、学生、作者三颗心相互碰撞, 产生火花.因此,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留白”, 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 自主活动的时间.如教学《大禹治水》时, 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 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水的时候, 遇到了哪些困难?此时老师适时引导, “大禹治水时, 干粮吃完了, 他会怎么办?大禹治水时, 双脚磨破了, 他会怎么办?大禹治水时, 突然一头黑熊向他扑来, 他怎么办?”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想象空间, 为后文感悟无私奉献精神做准备.课堂中为学生“留白”, 师生才能共同寻找焦点,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火花熊熊燃烧.只要学生的思想有活动, 语文课堂就有效果.
听过了,就忘记了;
看过了,就明白了;
做过了,就理解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探究地做数学、用数学。下面就笔者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践行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如何让学生在做中学。
[片断一]: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回忆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公式推导过程
2.四人小组合作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3.交流
小组1:老师,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因此我们想底乘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三角形拼出来的,所以求三角形的面积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
小组2:老师,我们发现把平行四边形沿它的对角线剪开,可以得到两个一样大的三角形,我们還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剪下来的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因此我们认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因此求三角形的面积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
……
学生说得多好呀,在这一堂课上,每个学生都是那么兴致盎然,讨论热烈,几乎让我不认识了,那是我的学生?简直和科学家差不多呀!
对于行为思维主导的小学生来说,在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模式下,他们有了更多的交流体验的机会。学习的整个过程,一直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的经历中,操作中重新认识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本质,体会了他们的面积关系,感知了转化的策略。不仅通过感官看、摸、认使得学生的体验之深,而且培养了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更体验到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验到了数学知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来龙去脉。
[片断二] 可能性
师:大家玩过飞行棋吗?你们拿到骰子最想扔出什么呀?今天老师请你自己设计骰子,满足下列条件
(A) 投出的数一定是6。
(B) 投出的数可能是6。
(C) 投出的数不可能是6。
过了没多久,学生一一完成了各种情况的骰子。
生1:我制作了A骰子,在这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我都写上了6,这样扔出的数字肯定是6。
生2:我只做了C骰子,在这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我没有写6,这样扔出的数字不可能是6。
生3: 我做了B骰子,在这个正方体上我写了1个6,和飞行棋的骰子是一样的。
师:有没有和他们不同的呢?
生4: 我也做了B骰子,但我写了5个6,其余1个不是6,我想只要在上面至少写1个6,最多写5个6就可以了。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棒,大家一起说说看,在B类的骰子中,扔出6的可能性一样大吗?
生:不一样。
师:很好,扔出6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可能性。
教学伊始就创设生活情境,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巧妙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素材,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问题情境和机会。通过对上一节课的回顾,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事件设计设计骰子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使学生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不仅加强了对可能性的认识还初步体验了可能性的大小,可谓一举多得。
[片断三]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学生学习能被3整除的已有知识是已经能够掌握“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课的开始师生共同回顾了,启发了发现规律过程,后抛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试着通过合作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开始,学生可能受被2、5整除数特征的影响,想从数的个位上寻找答案,结果频频碰钉子,课堂中一度出现了冷场。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21,33,57这三个数都能被3整除,个位上分别是1,3,7,……”话音末落,马上有人反对:“那11,13,17呢?”学生们再度陷入了低谷中。过了一会儿,不知谁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把21,33,57这三个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颠倒一下变成12,33,75,同样能被3整除”……!这样的思维的火花一下子使课堂变成知识的海洋,为最终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
在以上几个片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茫然——火花——兴奋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说明学生已掌握旧知识,能运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情感得了丰富,个性得到了张扬,这也正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更是要发挥数学学科教学优势,把各种体验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组合。在数学教学中,强调人人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以“人人得到发展”的情感去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不断提高能力的有效措施。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参与从事体验知识过程,体验实践活动,这是每位数学教师应负的责任。只有成为使学生“人人做数学,人人会做数学”的精心设计者,我们数学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演绎生命的华丽乐章。
—— 我在“本色语文”课题研究中的体会和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必须重视语言教学,必须以读为本,必须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本色语文教学追求教学实践回归到语文学科自己的领地中来,质朴自然清新,少些粉饰与雕琢,不崇尚空洞务虚的标语口号,不慕所谓的时髦与标签,不赶热闹,认真按语文教学的独特规律扎扎实实地讲与练,从实处着眼,回到根本中来,放大并突出自己的学科属性,提高教学效益。我在教学中返璞归真,尽量做到还原语文本色。
一、以“人”为主,平等对话,创建有快乐自由的课堂。新课标提倡以人为本,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和挑战,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自己作为一个善于引导学生探究、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生“平起平坐”的大朋友,一方面坚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大胆的质疑,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谁还有不同意见和看法?”、“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对课文你有没有什么疑问?”、“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是我最常问的问题,学生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正确的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太成熟的我给予正确的引导。
另一方面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教学中,我会说 “谁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大声读。”一个、两个„„全班学生都站起来读了。读足了,读够了,我又会说:“谁认为自己在班里读得最好,谁就站起来读。”好多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一个一个站起来读。我还会第三次说:“你认为课文哪段写得最精彩,你就站起来读哪段,读完了,再说说这段为什么精彩?”学生纷纷读、说,我再适当点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方面重视学生的朗读的训练,另一方面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适当的奖励等鼓舞学生的胆量和热情,使他们经常体验到成功感,真正做到勤学.爱学.会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中通过师生平等的交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不仅体验到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涨,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二、以“文”为本,发挥主体性,创建自主探究的课堂。语文课堂就要紧扣文本这个重点,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充分的识、写、读、背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和运用字、词、句、段等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应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陈钟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达出语言深处的美.”的确,学生面对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教师应带领学生学习,揣摩,品味,吸收其语言精华,让学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信息,人文精神的熏陶.特级教师洪镇涛更是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回归到语文学习的本体——学习语言上来.那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如何去做?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放学生。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能说;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到大自然中去扩大视野,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填满,不逼迫他们去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学生。总之,就是要放开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具有主体地位。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时时、处处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得出的结论,会牢牢的记在心中,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倡导合作,培养交流能力,创建合作交流的课堂。在当今及未来的世界里,合作交流的能力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能力,它甚至比竞争的能力更为重要。合作交流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适应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过程,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合作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能够在合作中培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我们现在一提到合作学习,就想到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同时同桌、前后桌讨论交流、每个人独立思考有难度的问题后全班交流,在进行实践活动、解决问题中的合作交流,都是合作学习。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真正发挥作用,而不是热热闹走过场?我在课堂教学中一是注意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表达独立的观点。合作不是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如果没有学生自己的观点,千人一面,合作就没有意义。二是注意选择适宜的合作时机,在出现新问题、需要新能力、学生学有困难时进行合作,在出现普遍错误、解答开放性的问题时进行讨论。三是注意做好分工工作,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采取轮换制,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各个成员轮流担任,分工合作;在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在进行小组汇报时,强调发表小组讨论形成的集体意见而不是个人意见。四是注意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学会评价,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己的见解,以便在大组中进行探讨。
此外,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将自己作为一个参与者、引导者,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识的进程等,给予学生必要的充足的指导和灵活自然的帮助,必要时帮助组员做一些安排,最大限度地鼓励每一位学生和同学合作。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用总结性的语言将学生纷繁的意见加以整理,点拨的有一定条理。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吸取众长,引发思维的交叉、补充,使学生共同提高,共同品尝学习的快乐,同时,学生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识以及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创建情感丰富的课堂。
我们强调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对语言的研习,那如何带领学生去“理会语言,体悟语言” 我想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可以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学会理解语言、正确运用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要训练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即“初读感知——精读领悟——品读玩味——诵读积累”。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探究性阅读,如想像读、表演读、分角色读、选择喜欢的句子、段落读、师生共同读、比较读、赛读等等,并且在读后及时评议,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评一评等活动环节,学生由“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会读课文”,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感悟了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及道理,受到人文熏陶和感染。同时通过读、想、说、问、议、演,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了思维。
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复述、扩展训练等形式,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的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重构语言模式。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步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学转化,学表达。因此,我竭力运用多种途径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通过自读欣赏、听读欣赏、用眼观察等让学生身心一体地多感官参与,将语音、语意、图像、情感、观念等要素融合,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表现语言,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完成背诵积累、内化语言的任务。
此外,我还经常将课文中的内容提炼为学生练笔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写的训练,使读与写融会贯通,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展开听说,活动中学习,创建活力四射的课堂 会听的人也是会学习的人。学会倾听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所以,语文课堂应该加强“听”的训练。一方面,既要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到,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重点,听出实质。同样,乐于倾听,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这不仅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更是语文学习的必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安排听力的训练很有必要。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课内外结合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生在充满趣味的实践活动中,能力会不知不觉的得到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最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告诉我们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既包括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评,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中去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去参加实践活动。我在语文教学中一是注重了“读”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实打实的看书、朗读、背诵,进行阅读的思考、欣赏、评价,练习写作的取材、构思、起草、修改,练习口语交际等,并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收集与课内有关的资料,阅读与课文有关的其他读物,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二是注重精心组织语文学科活动,组织智能竞赛活动,如查字典接力赛、比说绕口令、朗诵比赛、演讲淘汰赛等;组织语文游戏,如词语找朋友、成语接龙、猜谜语、歇后语填充等;三是将学生从教室的小课堂带向社会的大课堂,组织学生考察、调查、采访,开展消灭广告错别字、家乡寻美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多维性、开拓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也加强了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
六、网络辅助,提高效率,创建新型的课堂。
纵观本届的观摩课,我认为所有的课堂都呈现出“质朴、扎实、深沉”的主旋律,体现出四个改变(表演泛论化现象退出课堂,形式主义小组合作告别了课堂,滥用多媒体的现象离开了课堂,逐段教学的现象不见了)和三个回归(文本回归应有的位置,语文的工具性得到大大加强,确切地把握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这个度)。在观摩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抓情感主线、事件发展的线索来感知课文,离开文本过度发挥的现象得到了扼制。
从现场展示课看来,这些老师真不愧为我市的小学语文的领军人物。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时,都注意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说,扎扎实实地读,随心所欲地写,淋漓尽致地思,听出一种人格,读出一种味道,说出一种个性,写出一道色彩,思出一片风景。 突出了一个“实”字,少了以前“秀”的痕迹。让我饱览了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语文大餐。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这一整年的时间里,思考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更好地让我认识自我的角色定位。不断提醒自己现在的角色,自己已经不是个学生了,而是一名人民教师。对于教师而言,在我看来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当然教师的职责是神圣的,既教书又育人。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孩子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对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我们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及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在这一年中在认真教学的基础上总结教育教学随笔并撰写论文。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尽量做到精神饱满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因为我深知课堂是老师实践的阵地,我要很好地把握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鼓励,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平时注重向组内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以此来弥补自身经验不足的缺憾。从其他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的宝贵经验,经过自己的不断探索,现在自己也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作为新教师,我不仅自己摸索教学上的特色,还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他们的宝贵经验。物理课、英语课、数学课、劳技课„„随堂课、展示课、实践课„„校内的、校外的„„本区的、外区的只要我有空,都不会落下。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大学专业为非师范的我,深知在教育理论方面较其他科班的老师有所欠缺,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学习一些教育理论,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这一年来,我只要有空的时间就会翻看一些教育理论书籍,在这一学年,我主要学习了《中学教学教育案例》、《青少年心理》、、《爱心与教育》等一些书刊。从中汲取一些能为我所用的知识。在学校开汇报课。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扎实自己的基本功。我充分认识到作为新教师,过硬的基本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向老教师、帮教老师的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平时有空我会练字、做版画、做练习。旨在使自己基本功再扎实一些。
在多方的帮助与自身的努力之下,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的物理课堂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被调动,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已经被初步培养出来,在教学成绩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已经一年了,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热爱这份职业的,当
听到学生叫我一声老师的时候,那时的心情真的很开心,同时也了解到当老师的艰辛和那一份荣誉感、责任感。我知道在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和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问题的存在。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在工作上有干劲,但缺少经验。在教学上我还有待进一步改进,要不断的学习充电,新世纪的教师不仅仅是站在讲台上讲述孔孟之道,也应该深谙IT信息、网络媒体。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因为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改革,才能克服盲目性、取得积极的效果。教师的劳动是知识不断吸取和更新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培养。既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要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因此我要时时刻刻不断努力,不断充实自己,希望能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身正为范的党员教师,更好地为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奋斗,为需要帮助的人出一份力。刚刚进入学校工作,各方面略显稚嫩和陌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多多团结教
可见, 语文姓语名文, 语文教学就是练语习文……语文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一.以读为本, 理解文本:让语文课堂沐浴于音韵美。
读出情感———让语文课堂沐浴于音韵美。意在引导学生朗读文本,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 初步体味诗歌内涵意境。
【课堂呈现示例1《乌夜啼》】
1.
诗词是文字的意念, 它有错落有致的节奏、高昂低沉的韵律, 需要我们反复朗读、细心体会, 方能接近作者的心灵。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1) 感性的表现:字音、节奏、语气。 (2) 理性的把握:意象、人物、情感。2.学生自由朗读, 初步感知文本的内容, 结合注解, 读准字音, 把握文章主旨。3.带着问题思考: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是哪一个字?4.个别学生朗读, 学生讨论, 明确:恨。5.带着“恨”的情感齐读课文。6.“恨”是如何表现出来的?7.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8.……
学生在朗读时注意了诗词错落有致的节奏、高昂低沉的韵律。只要朗读时细心体会, 就不难走进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使人情感共鸣, 事理共享, 还能让人体验古诗词的音韵美。
二.以问为导, 体味情感:让语文课堂蕴藏于情韵美。
以问为导, 让语文课堂蕴藏于情韵美意。意在以问题为引导,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表达能力。
【课堂呈现示例2《咏怀古迹》其三】
学生反复诵读, 讨论诗中王昭君是否怨恨?
1. 学生讨论。
2.说出自己的理解。老师明确:老师不认为她有怨恨。王昭君, 多数人看到的是她沉鱼落雁的美丽, 她在汉元帝的深宫里, 不过是个失宠的宫女, 风光出塞, 却做了千年草原之上的尊贵的国母, 又何来怨恨可言?作者却说她怨恨, 诗中哪些诗句表明昭君是怨恨的?3.小结。毛延寿的那颗伤父落泪痣让昭君做了三年冷宫人, 一封和亲书, 虽然换来了“何如一曲琵琶好, 鸣镝无声五十年”的短暂和平。但, 她的美却终老在了单于父子的怀抱。难怪评论家金圣叹发出“宫中多少如花女, 不嫁单于君不知”的感叹。4.齐读: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三.以品为基, 探究内涵:让语文课堂流淌于意韵 (蕴) 美。
以品为基, 让语文课堂流淌于意韵 (蕴) 美。意在以品读为主, 品读诗歌的语言, 品读诗歌的意蕴,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探究能力。
【课堂呈现示例3《旅夜书怀》】
要求:学生带着诗人的忧愤和沧桑, 反复诵读, 读出诗人的孤愁与深沉。
1. 诗人孤独的情感是通过哪些诗句表现出来的?
2.学生讨论。3.知人论世、链接背景。4.学生分析 (意象、借景、抒情) 。A.意象:危樯夜舟星平野月大江沙鸥B.手法:借景抒情
从意象着手, 把握诗的情感不失为品诗的有效方法。
5. 师生明确:
诗人年青时, 满怀壮志, 意凌东岳, 报有“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的期望, 等待朝廷的重用, 可结果被挤出了长安, 本希望“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能勉强栖息一枝, 暂时借幕府偷生, 可是好友的相继去世, 他无奈地发出“万事已黄发, 残身随白鸥”的感叹。
四.以写为根, 写出感怀:让语文课堂陶冶于神韵美。
以写为根, 写出感怀:让语文课堂陶冶于神韵美。意在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整合课堂知识的能力。
【课堂呈现示例4《旅夜书怀》】
结束语:请以“我眼中的杜甫”, 写一首小诗 (散文) 。
附:学生作品
杜甫/你佝偻着腰/穿越/盛唐的繁荣和中唐的衰颓/你细数着人民的辛酸与血泪/你忧虑着国家的兴亡与安危/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冲斥你那/无人知晓的心酸悲痛/战哭多新鬼, 愁吟对老翁/凝聚你对/战乱荼毒、权贵奢靡的满腔悲愤。
质本洁来还洁去, 摒弃浮华, 回归本色, 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把语文课当语文来讲。简单、平淡, 让语文课真正成为绿色生态的语文课堂, 教出原汁原味的语文。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活数学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生活化”教学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条件,将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将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入数学学习。例如:在教“圆的认识”,课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在课堂上举出了很多例子,有的还把找到的圆形物体带到了课堂上,有手表、易拉罐、硬币、玩具车的车轮。学生还发现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比较多。我便问:“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许多东西要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猜想出许多理由:“圆形的东西便于滚动。”“圆轮的车子坐着平稳。”“人们喜欢圆形,它看起来很美。”“我觉得我们家的圆桌就比方桌好看。”“为什么圆轮的车子坐着平稳呢?”于是,我和学生进一步探究有关圆的知识,课堂气氛热烈,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流淌着探索生活奥秘的喜悦之情。
二、关注已有经验,活化数学文本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十分重要。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文本知识有联系的、学生熟悉的场景、事例,沟通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瞄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系点。作为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联系生活的数学实践活动,体验“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给数学课堂增添“生活本色”。如:学习比例的应用时,教师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升旗台,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旗杆的高度。有的学生说:可将旗杆放倒测出高度;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爬上去,用绳子测出它的高度。但学生通过讨论后认为放倒旗杆不现实,爬上去测又很危险。于是老师又将学生带入课堂,对学生说:大家想不想学习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测量旗杆高度的办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比例的应用”。这样的教学,在引入生活素材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构建起数学问题与学生经验背景的联系,这是“生活化”数学教学的关键。
三、体验生活应用,领悟数学价值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利息”的计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已经非常广泛了。人们将手中的余款存入银行可得利息,向银行贷款须付利息,所以“利息”应用题的教学已经成为学生进一步学好课本知识,与商品经济挂钩,培养学生生活意识必不可少的一课。在学习了利息后,让学生到银行去了解利息、利息税等有关知识,并让他们计算: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有了前面了解到的信息,学生再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计算利息,找到了最合理的存款方法。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数学可以美丽人生,数学可以智慧人生。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如在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时,师生合作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完成教学任务之后,练习时创设了“小小超市”这一生活情境,由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让其他学生带着钱去买东西。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跟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在今天的“小小超市”中,只有能正确计算钱数的同学才能买到东西,因此学生几乎个个开动自己的小脑筋,认真地思考,认真地付钱、找钱。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真的买到东西后,个个洋溢着兴奋之情。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只有将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数学课堂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数学才不再是深奥难懂的“纯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只有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牵动学生的心灵,这种有了“生活本色”的数学课堂才会充满魅力,才会让学生喜欢,才会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蔡素文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我校全体任课教师,围绕“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开展了细致深入地研究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逐步实现了有效课堂教学向高效课堂教学的转变。我认为高效课堂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教师备课一定要充分,每节课一定要目标明确,使学生学有所得。我在备课上下了一番苦工,先进行第一次备课,研究单元教材分析,重难点的突破,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训练等。然后回过头来再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再进行教学细节设计与处理,通过勾画,删改,精心设计属于自己的教案。这样效果显著,创建了高效课堂。
2.课堂上一定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和分秒必争的竞争意识,安排紧凑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真正做到“形动”、“心动”、“神动”,达到教学信息量访问零最大化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在适当的训练之中,最终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训练”则是对学生学习的最好反馈和检查。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鼓励学生学习,我本学期准备制定小学生自己评价表格,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步,实施阶段。教师在明确了高效课堂研究的思路后,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认真进行高效课堂的研究。做到了人人上好一节专题研讨课,效果显著。具体体验是:
1、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2、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教师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
3、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一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营造浓厚的小组互助学习的氛围,构建自主互助型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生动活泼的成长。学生需要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需要我们教师给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使我们的学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可说、可演、可唱、可跳、可画、可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重视课堂达标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
第三步,“高效课堂的研究”交流与展示阶段。
本阶段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交流教师自己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中所取得的经验,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总结路子,为自己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精心设计作业是“高效课堂的研究”的重要举措
本学期,注重综合训练,数学每周一次综合性训练,语文按课题进行综合训练,注重知识点、能力点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效果良好,使学生学到了所学知识。
四、今后的打算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研究,将永远成为我们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题,深入扎实的开展研讨实验活动,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将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加强备课的力度,精心设计综合性作业,搞好教学反思,将成为每位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永久课题。
“高效课堂”工作小结
蔡素文
本月,我校坚持以科研兴校,逐步完善教学管理、校本教研、师生评价等各种规章制度,继续 “边实验、边研究、边培训、边总结”,为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工作,我们重新拟定了试行方案“分走两条线,固定三个学段,夯实四个环节”。使得打造“高效课堂”的研究工作更加具体化,细致化。下面将我校开展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继续强化校本培训。我们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组织老师们再次学习了《屈家岭中心小学打造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案》,集体分析研究,按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重新拟定了试行方案“分走两条线,固定三个学段,夯实四个环节”让教师们有方向、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展开自己的研究工作。接着,又分语数两个组,讨论研究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由语文教研组长周应华和数学教研组长夏少英小结归纳出分三个年段的教学试行模式,作为教师们研究的大方向。并将本月的工作重点定为:语文低段课堂教学研究,数学高段课堂教学研究。
二、继续强化课题研究培训。问题即课题。我校以课题为引领,以问题研究为主线,把行动研究落到实处,倡导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校优势,确定了三个市级课题进行规范带动,让研究成为教师工作的一种习惯。根据语文组提出的低段教学模式:以养成教育为主,如何有效落实四个教学环节为研究主方向。课上,教师都注重了对学生听讲、口头表达、规范书写等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两位老师善于发现榜样,并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能很好激励他们向小伙伴学习,增强他们的比、赶、超的意识。校长深入数学组高段教学研究的探讨,和老师们共同分析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交流、验证等思维活动,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合理性、创新性,得到了进一步的锤炼和提高。
三、常规管理。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我们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工作,使教学常规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注重抓好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工作、考查等几个基本环节。加强辅导和考查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掌握教学状况,本月除了对教师的备、教、批、辅等工作进行了月查,还对教师的业务笔记又一次进行了检查,各学科的兴趣小组活动进行了展示,力求内容丰富,方式多样,来进一步保证高效课堂的实施。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学习,进一步深入理论学习和《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内涵剖析》的学习,提高认识,以知促行,以行促研,知行并进,在研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提取,逐步完善我校的实施方案。
2、继续督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确保课堂的高效性。
高效课堂小结
蔡素文
高效课堂改革,我们师生已经整整实践了几个学期,在这紧张繁忙的日子里,让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全身心的蜕变。在本学期的听课、讲课、评课、研讨等活动中,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也从理论回归到了现实,从空泛的畅想触及到了它的实质,在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高效课堂”的实效性,现总结如下:
一、我的执教理念在不断更新
我在假期里已经多次接受培训并参与了编制学案,但那是知识在机械的接受,心里多少是有些抵触和茫然的。通过这一个学期来边上课边研究改进,又多次讲了示范课,也参与了组内的听课、评课,还有教研室领导和教务处商主任深入课堂的指导。我的观念在逐渐更新,在一次次碰撞与交流中不断创新,更加坚定前方是一条宽阔的大路。在看到我的学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时,我的信念更坚定了,信心也在一点点增强。我想这些都是课改成功的基石。我将不断地钻研,如何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
二、学生在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风采
从开学第一天对学生的培训开始,一个学期来,我时时不忘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有的学生接受知识和方法比较慢,我就手把手的教,或者实施“兵教兵”。现在学生们已经都基本掌握了怎样预习,如何展示,怎样进行小组交流和达标测评。虽然有的学生在预习时还不够主动、全面;展示时还缺乏自信,声音不够洪亮,语言不够流畅。
三、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不可少 比如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既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又优化高效课堂进程的教学模式,具有极其现实、重要的意义。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必要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好辅助保障。
虽然我们在尽力做到最好,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改进。
1、预习作业完成得不够细致,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够及时认真地按要求预习,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在家里不能充分预习,或者说他们还不会正确地预习。所以在完成学案时不是很准确,甚至错误连篇。
2、小组交流时,组长不能时时关注学困生,在展示时,也不愿意指派学困生来讲解,因为会影响到组内的展示成绩。
3、展示课上,学生展示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引不起在下面倾听学生的兴趣来,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有时针对一个问题讲解起来很长时间,学生补充时也抓不住重点、难点。有时会出现展示时间不够的情况。
4、在课堂检测时。有部分学生不能够很快速、很准确。说明他们对所学知识没有完全理解,特别是对学案的修订还不够细致。
高 效 课 堂 小 结
蔡素文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是我教学的目标,“高效课堂”作为我教学的重中之重,现将自己这一个月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开学初,我认真学习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利用空闲时间不断学习相关教育刊物,深入学习成功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周五的教研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课后在博客上写下教学反思,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二、提高课堂效益,追求课堂高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我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我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
1、课前扎实备课。
要达到高效课堂的标准,我认为首先从课前设计上下功夫。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以前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本学期,我改变了备课方式,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难易适中。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各不相同,避免一概而论。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此外,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再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以有效的课前准备保障高效的课堂。坚持做到“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
2、课上做好引导。①教师转变角色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学生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我不断告诉自己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学习的动态的研究者。
②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这样就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如:教学汉字这一单元,我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汉字的知识,通过两下午的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制作手抄报、汉字本„„学生的兴趣很浓厚,之后,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上台展示,更给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整堂课上没有一名学生不听讲,都是探着小脑袋和大家学习,达到了我当时设计的效果。之后,在教学“走进伟人毛泽东”这一单元,学生搜集、制作有关毛泽东故事的小册子就得心应手了。
③科学的学法指导
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大潮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高 效 课 堂 小 结
蔡素文
这学期一开始我校就开展“高效课堂”活动,并给出了实施意见。我们的课堂教学占据了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和学生的绝大部分学习时间,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还是沉闷压抑;是师生相互启迪,不断创新,彼此产生心理愉悦,还是枯燥乏味、简单重复、彼此厌倦,这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课堂教学改革既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生命质量的提升。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学校内部的教育均衡发展,我校把“高效课堂”作为重中之重。
在“高效课堂”中我们还是有很大收获的:
一、教师在教学中能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以“人人会学”为宗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二、教师注意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开放,改变单纯依赖课本的陈规陋习。选择一些难易适度、形式活泼、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研究性的学习材料,同时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枯燥的形式,组织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学生上讲台等教学形式,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师生配合默契、热烈和谐融洽、心理呼应,让课堂活而不空,实而不死,生机勃勃、趣意盎然。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展示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胸怀与个性的袒露,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文化与智慧的流淌。只有当教师博大的胸怀、真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的影响时,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使教学活动充满理性和激情。
当然,我校在推行“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问题也不断涌现:要么设计的检测题没有时间做;要么,在学习过程中问题不当,破坏语境,影响学生自主学习„„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透彻理解教材,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习题检测,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教学。
【本色课堂小结】推荐阅读:
本色语文魅力课堂09-20
《本色》读书笔记06-05
坚守本色作文09-08
保持军人本色09-20
小草的本色散文07-16
永葆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05-25
《本色》纪录片观后感心得09-11
党课讲稿,狠抓作风建设,永葆忠诚本色06-08
坚定信仰信念+保持党员本色心得体会07-02
拒腐防变 永葆共产党员本色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