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小兔请客的教案(通用14篇)
教学内容:
教材20、2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用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口算3+26-36+32+7
9-46+28-17+2
2、复习数的组成:
⑴.40里面有几个十?6个十是多少?
⑵.8个十是多少?60里面有个十。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挂图采松果,用一句话描述。
2、引导学生提问题。
3、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⑴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摆一摆。
⑵引导学生说算法。
4、集体归纳:30+20=5050-10=40
5、介绍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6、练习:40+50=80-20=
7、生列式解答。
⑴生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⑵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
8、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图见幻灯)
2、看图列式,并说明计算的理由
(图见幻灯)
四、课堂作业:
带小动物、回家
五、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加减时相同的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
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30+20=5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诸种能力的培养, 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 正处于学龄的开始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十分迅速, 知觉已经逐步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让学生在起跑线上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去阅读和理解数学, 进而形成较强的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此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在预习情境图中阅读
打开一年级数学课本,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 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一个个憨态可鞠的小动物和卡通人物。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这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 注入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也把抽象、乏味的数学学习转化为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 同时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因此, 我们一定要理解教材中情境图的含意, 使情境图在课堂中发挥作用, 要把这一场景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 充分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并能积极提出课堂中所需要的数学问题, 为后面的探究、解决问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一年级的学生, 孩子们还不能独立地完成预习, 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老师带领学生预习, 让学生熟悉预习的内容, 预习的方法。同时, 在课堂中进行预习检查, 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教师经常在课前要求小朋友去预习情境图, 使其初步感知图中的含义, 感受生动的情境图的乐趣, 提出问题, 逐步自觉形成阅读的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
二、引导学生在观察中阅读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阅读课本应要求学生读懂、理解、记忆, 防止流于形式。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地读课文。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 缺乏阅读能力, 可以先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 培养其观察能力, 再逐步阅读算式及叙述的文字;有些内容教师可以先教学再指导学生看书上相应的内容, 以后随着识字量的增加, 适当增加看书的成分。
三、引导学生在探究计算方法中阅读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数学书需要重读、精读、巧读, 计算过程重点读。计算教学中不仅要读算式、读法则, 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阅读中间过程。
重视对计算方法的阅读, 能让学生经历计算的过程, 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理解能力很有帮助。
四、引导学生在练习中阅读
习题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学生常依赖教师读题和提示, 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低年级学生应在教师的帮助下读懂题意。
一年级的数学老师有责任让小朋友每做一题都要认真阅读, 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 提高读懂题目要求的能力。
五、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阅读
教师除要指导学生读课本外, 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 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课外阅读让我们的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阅读的乐趣。在阅读有关数学故事中, 学生对数学有了新的认识;在阅读数学小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在阅读数学的习题、游戏中, 学生更喜欢数学了。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处处皆生活, 他们愿意与数学交朋友了……
例如:结合学生自己订的《小学生数学学习报》, 教师进行指导, 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阅读, 做一做报上的习题, 请小朋友把弄懂的一道题说给全班同学听, 讲一讲报上的故事, 玩一玩报上的数学游戏。这样既增长了知识, 又提高了兴趣。
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去质疑、发现、思考、分析、创新, 最终必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境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板书课题:小兔请客(评析教师与学生情感接触,以谈话的形式自由交流,并正确灵活地运用情境教学,使学生融入想像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①一共有几盘果子?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②因为2+3=5,所以20+30=50;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学生交流。)(评析 通过情境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能充分尊重这些差异,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较好地体现了算法多样化。)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评析 在学生已探索出加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由加法类推到减法,由此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边说边板书如下: 20+30=50 50-10=40加 加 和 被 减 差数 数 减 数数(教师再次举例说明。)(评析 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再次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评析 以故事的形式贯穿练习,生动、有趣、层次分明。这样设计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为学生的思维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发展,特别是乘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区分“1”和“许多”,并能用语言表达。
2、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大信封一个,信封上画有小兔子头像
2、图片:1只兔妈妈和许多小兔子、1个苹果和许多苹果、1个玩具和许多玩具
3、蘑菇、萝卜每人1个,筐子两个
4、兔子头饰1个,请一位老师扮演小兔子
5、糖果每人1个
6、能直观辨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初步学习区分“1”和“许多”。
1、师:宝宝们,今天我收到一封信,你们猜一猜这是谁写的信?
2、师:信封里有什么呀?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图片,教师引导幼儿用“1”和“许多”表达图片上的物体。)
3、师:原来是小兔写的信。信上说:小朋友,你们好!我很想念你们!我的生日到了,请所有小朋友到我家做客!
(二)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1、师:宝宝们,小兔请我们到它家里做客,你高兴不高兴?小兔过生日,我们应该给小兔准备什么礼物呢?(请幼儿简单讨论小兔喜欢什么?给小兔准备什么礼物?)
2、师:小兔喜欢吃蘑菇,咱们去采些蘑菇送给小兔吧!
3、游戏:采蘑菇
(1)请幼儿观察,说一说地上有多少蘑菇?(许多)
(2)请每个幼儿采1个蘑菇,鼓励幼儿边采边说:“我采了1个蘑菇。”
(3)观察并讨论:地上还有蘑菇吗?你采了几个蘑菇?
(4)教师总结:许多蘑菇分成了1个1个……。
(5)请幼儿把蘑菇放到筐子里,鼓励幼儿边放边说:“我放了1个蘑菇。”
(6)观察讨论:现在筐子里有多少蘑菇?
(7)教师总结: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蘑菇。
(三)进一步感知体验“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
1、师:宝宝们,咱们一起到小兔家做客吧!(到小兔家后,可以渗透简单的礼仪,如:敲门、问好等)。
2、游戏:拔萝卜
(1)小兔:我种了许多萝卜,你们愿意帮我拔萝卜吗?
(2)请每个幼儿拔1个萝卜,鼓励幼儿边拔边说:“我拔了1个萝卜。”
(3)观察讨论:地里还有萝卜吗?你拔了几个萝卜?
(4)教师总结:许多萝卜分成了1个1个……
(5)请幼儿把萝卜放到筐子里,鼓励幼儿边放边说:“我放了1个萝卜。”
(6)观察讨论:现在筐子里有多少萝卜?
(7)教师总结: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萝卜。
(四)品尝糖果,进一步体验“1”和“许多”。
1、小兔子拿出许多糖果,每个幼儿分一个,请幼儿说一说:“你有几个糖果?”
2、请幼儿品尝糖果。
活动延伸:
(一)在区域中投放各种水果图片,请幼儿将许多水果1个1个……放在盘子里,再将水果1个1个……放回筐中。
(二)请幼儿找一找教室里或家里什么东西是1个,什么东西是“许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能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小兔请客游戏给幼儿参与互动,让他们了解1的意思,许多可以分1个1个,1个1个也能和起来成许多。我用生活中的东西让他们去描述1和许多,这样反复练习,使孩子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教案-小兔请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兔请客》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手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加减的意义,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主题图、10根一捆的小棒5捆。 学生准备:同桌两人5捆小棒(每捆1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小兔请客”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呢? 2.组织学生汇报。 3.总结:将学生汇报的内容汇集成:“小兔请客”童话故事。 二、探索新知: 1.根据这幅图,再结合刚才我讲的故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图1) (2)小刺猬驮走10个果子后,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图2) 3.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可以怎样列式,小组讨论后汇报列式。 板书:30+20= 还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20+30= 4.那么,30+20等于多少呢?小组交流。 三、尝试算法多样化: 1.整十数加整十数: (1)同学们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肯定能想出许多好的方法来计算30+20.大家来试一试。 (2)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小结。 A.数数的方法:30、40、50; B.数的组成:30和20组成50; C.用十作单位:30里面有3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有5个十,也就是50. D.计算的方法:十位上的3+2=5,所以30+20=50. (3)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好吗? (4)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5)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30 + 20 = 50(个) 加数+加数=和 2.整十数减整十数: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当小刺猬驮走10个果子后,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你们怎样知道50-10=40,跟大家说说。 (3)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好吗? (4)引导学生认识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 50 - 10 = 40(个) 被减数-减数=差 四、练一练: 1.书中“练一练”第1题 2.书中“练一练”第2题(改编成卡片接力的形式)。 3.书中21页第3题(可改编成游戏让学生来完成). 4.“开火车”30+20----10---( )+30---( )-50---( )+30 80-30---( )-40---()+20---( )+30---( )-40---( )+30 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1)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图1) 30 + 20 = 50(个) 加数+加数=和 (2)小刺猬驮走10个果子后,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图2) 50 - 10 = 40(个) 被减数-减数=差
一、手脑并用,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主宰课堂,搞“满堂灌”,而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因为动手、动脑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或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数学知识。例如在让学生认识“7”这个数时,可先让学生用7根火柴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然后提问:“7”这个数是由几和几组合起来的?请大家用火柴摆一摆,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然后再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他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如下表: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和相互交流,很快就认识了组成“7”的两个数、三个数等。小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各种组合都有,这为他们学习计算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接受知识快,而且记得牢。另外,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利用数学课本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根据一年级学生爱说、好动的特点,怎样有目标地吸引其注意力,引起观察兴趣呢?如在教学“位置”时,一面创设情境邀请学生看电影,一面出示电影院的主题图。先让学生全面地看一看,再一排一排地看,得出每一排的座号都一样。然后只看其中的一排,用教鞭指着,从中间向两边看,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中间的座号小,越往两边座号越大;左边双号,右边单号。这样,就为后续的活动“找座位”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又如活动课“小小商店”,主题图比较复杂,可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按照提示牌把图分成三部分来观察:学习用品、玩具、生活用品。在后面的购物环节中,找东西、看价格,他们就可以根据物品的所属类来寻找,快速地解决问题。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主动地、有条理地、轻松地来解决问题。
三、诱导学生多动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要学好数学,首先要学会数学语言。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诱导学生多动口,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说明同一个概念。如教学“找规律”时,按规律填空:32、34、36……40……先引导学生观察每相邻两教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这组数列的规律。刚开始,有的学生说:“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2。”还有的说:“前面的数加上2就得到后面的数了。”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在学生学习新知的最初,他们说得不简洁,但能说出、能准确地描述就可以了。最后,再规范语言,这组数列的规律也可以用“每相邻两数之间相差2”来描述,使学生的语言更规范、更严谨。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讲完“找规律”后,我又安排了“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第二天,用竞赛的方式,比比谁找的多。有的学生说:“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有的说:“看书时,从左往右看,看完一行,再从左往右看下一行,一直重复下去;”还有的说:“我妈妈单位安排值班,第一天是我妈妈,第二天是王爷爷,第三天是李阿姨,第四天是赵叔叔。他们是4人一组,一直循环下去……”就这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了生活。
《长颈鹿请客》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是一篇听说训练课文。这篇听说训练是看图编故事。是让学生通过想象,连贯性地讲述。其中小猫,兔子,山羊,公鸡吃的事物前要加上适当的形容词,在讲述长颈鹿和小动物时要用上礼貌用语。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如下目标:
(1)能看懂图意并展开想象,知道小白兔、山羊、公鸡、小猫各爱吃什么。
(2)能看图有顺序地、连贯地说几句话,并注意用礼貌用语。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有顺序地连贯地说几句话。
(2)了解四种小动物各爱吃什么。
教学难点:(1)知道长颈鹿请客时,请客人们吃什么。
(2)几句话说得连贯,有次序,会使用礼貌用语。
4、课时安排:本课计划1课时完成。
5、教具准备:幻灯片,小黑板,动物贴画,动物头饰。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这是一篇生动活泼、故事性强的课文。采用故事导入出示图片指导说话分角色表演的训练模式。采用直观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利用幻灯,动物贴画,动物头饰等教具,让学生看看说说,演演说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学法。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以看、说、想、演为主要方法,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说话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吴老师在上课之前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在美丽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长颈鹿。它可爱劳动啦!它通过劳动,获得了好多好多的果实。它想:我要把我的好朋友都请来,让它们跟我一起分享劳动的喜悦。今天长颈鹿把它的好朋友请到一(2)班教室来了,大家愿意和长颈鹿一起招待它的客吗?
运用故事导入,亲切、自然,把小朋友引到故事中了,激发了小朋友学习的兴趣,紧紧抓住了小朋友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看图说话
1、请小朋友看书上的图,说一说长颈鹿请来了哪些客人。(指名说,并一一贴到小动物)
2、客人来了,长颈鹿请客人吃些什么呢?
(三)老师讲故事
让我们听听长颈鹿是怎么说的:
开饭啦,开饭啦!长颈鹿喊道,我给小白兔的盘子里放上红红的,我给小山羊的盘子里放上绿绿的,给小公鸡的盘子里放上银胖胖的,给小花猫的盘子里放的是新鲜的。
这样设计,运用贴画,主要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老师代说长颈鹿的话,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说话训练。
(三)说话训练。
1、听长颈鹿说完后,你知道长颈鹿给小白兔的是一盘什么颜色的东西?给小山羊的呢?给小公鸡的呢?给小花猫的呢?
2、长颈鹿给好朋友的都是它们喜欢的东西,你能帮长颈鹿招待它们的客人吗?想一想:每个小动物面前应该放上什么?
(1)指名移动投影片;
(2)指名将小动物爱吃的东西贴在每个小动物面前。
3、贴后,请小朋友说一说,长颈鹿请()吃()。
(1)分句指名说。
(2)连起来按顺序说一说,长颈鹿是怎样招待这四位客人的。
4、具休训练
(1)长颈鹿请小白兔吃()的萝卜,请小山羊吃()的青草?请小
公鸡吃怎样的虫子?请小花猫吃()的鱼?
(2)连起来说四句话。
5、想一想,长颈鹿客人吃东西时,会不会一声不响,把食物放在客人面前?它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呢?客人们看到长颈鹿这样热情地招待自己,又会说什么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采用从易到难的形式,意图有三:一是从易到难,小朋友说起来不会太困难;二是让学生能在每个动物吃的东西前面加上适当的形容词,能把句子说得生动一些;三是让学生会说文明礼貌用语,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培养。
(五)讲故事
1、按照提示讲故事。
2、自由练说,小组说,到班上交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注重对差生的扶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感觉。
(六)分角色表演。
1、你能把《长颈鹿请客》的故事演出来吗?
2、先自由练,后到班上分角色表演。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将说与演结合,将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同时也是用动物头饰等儿童喜欢的辅助教具,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
(七)小结
小朋友,这个故事好听吗?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这样设计,为的是让学生能说出自己想说的内容,培养他们敢说,爱说,想说,有话可说。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可以体现一堂课的重点,突破课文中的难点。这一课中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小白兔贴画
山羊贴画
公鸡贴画
小猫贴画
萝卜
青草
虫子
鱼
我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板书,是因为我考虑到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小白兔、山羊、公鸡、小猫、萝卜、青草、虫子、鱼都设计成为贴画,这样一来学生通过画的颜色、形状等就可以直接进行说话训练,看上去一目了然,在具体的说话训练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趣说话
可爱的孩子们,老师今天请到了一位好朋友,他就藏在儿歌里,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播放儿歌视频、边说边做动作)你们找到他了吗?(找到了)这位朋友是谁呀?(小白兔)对,就是他。(板书:画小兔)小朋友们,小兔很高兴见到你们,可他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哦,原来小兔的妈妈生病了,不能去外面找吃的,于是就派小兔出去找吃的。小兔走啊走啊,突然眼睛一亮,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呢?
二、观察想象,积极发言(加入适当评价鼓励语)
出示第一幅图片(南瓜!)哇!这么大的南瓜,谁来夸夸这个大南瓜? 又大又圆的南瓜、金灿灿的南瓜、胖乎乎的南瓜。。。
你们说得真好!(彩笔画大南瓜)这么诱人的大南瓜,小兔馋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同学们,谁来说说南瓜可以做出哪些好吃的? 南瓜饼、南瓜粥、南瓜汤。。。
南瓜做成的食物既美味又有营养,看到这么好吃的南瓜,小兔子是怎么想的呢?
1、自己吃,引导:那妈妈呢?妈妈还在家里躺着生病呢?
2、搬回家,给妈妈吃: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
小兔很想把南瓜运回家,可是南瓜长得实在太大了,小兔搬不动,这可怎么办?
那小兔有没有把南瓜搬回家?(出示第三幅图)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小兔的家)图上都有谁?(小兔和妈妈)小兔子到家了,叮咚,叮咚,兔妈妈知道一定是宝贝回来了,赶紧打开门。哇,好大的南瓜啊!兔妈妈看到这么大的南瓜会对小兔说什么呢?
1、(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调皮的小兔蹦到妈妈的耳边,悄悄地告诉了妈妈他的好办法。
2、(你真棒!)是啊,小兔子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了家,真了不起。兔妈妈们都有点不敢相信了。就问小兔:“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
三、探究问题,表达交流
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兔,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把大南瓜运回家? 下面,请分小组开始讨论:小兔是如何运南瓜的?(板书“运”挂拼音)(问学生想了什么办法,到时候按设计的顺序讲办法)
小兔子乖乖,身子转过来过来!小兔子们安静了,想必你们都想出了自己的办法,现在老师就是兔妈妈了,请小兔子到前面来分享他的办法,哪只小兔子先来?
师:宝贝,这个大南瓜是你运回家的吗?(是)这么大的南瓜你是怎么运回来的? 生:我要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熊、小牛、小羊帮忙抬。师:请别人帮忙,这个办法不错。生:我向别人借车运大南瓜。(师插话:向谁借车?借什么车?)生:我向邻居借车,有小货车最好,推车也行。
师:先求助别人,再自己运。真不错!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生:我用许多打了氢气的气球把南瓜运回家。师:嗯,你的办法很有创意。
生:我要用绳子绑住大南瓜,把它拉回家。师:嗯,看来你是一只非常有力气的小兔。
生:我会找来一根木棍,撬着移动南瓜,然后把南瓜运回家。
师:你可真是个‘小力士’啊!这两种办法都是自己克服困难运,不过挺费劲儿的,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我把大南瓜立起来,滚着往前走。
师:噢,自己解决问题,把南瓜当成车轮啦!这个办法真不错!同学们,你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聪明能干的小兔子们,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来运南瓜,那老师问问大家:你觉得哪种办法好?好在哪里呢?(指导说话:我认为......办法好,因为......)生:我觉得把南瓜立起来滚回家就很方便。
师:对呀,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南瓜滚回去的办法就挺好。生:我认为向别人借车运南瓜的办法好,又快又轻松。师:如果路陡难走,用小车运的办法就不错。生:还是请骑车的过路人帮忙运的办法好。师:遇到困难,能请别人帮忙也是可以的。
生:我觉得自己搬南瓜很费劲,请好朋友小灰兔、小熊、小牛、小羊帮忙抬,就比较轻松了,‘人多力量大’,能把它抬回家。师:你说得真好,团结就是力量!
同学们,什么是好办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判定。如果有人顺路带回,请人帮助这个办法好;如果路平好走,自己推着滚回家这个办法好;如果路上有障碍,说不定用小车也好。解决问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恰当的办法。
四、能力延伸,叙述故事
好了,同学们,下面就请你们选出自己喜欢的办法补充图画,再讲一讲属于你自己的《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老师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好好想想怎样把故事讲完整(2分钟自己想),组织好语言,可以先和你的同桌讲一讲(3分钟交流)。(问学生选的方法,方便挑选讲故事)小兔子乖乖,眼睛看过来!现在开始举行“讲故事大会”。哪位勇敢的小兔子先来? 你喜欢哪种办法运南瓜?
给大家讲一讲你的《小兔运南瓜》的故事吧,声音要洪亮哦!谁还来讲故事?(夸奖、鼓励)
还有谁要与大家分享故事?(夸奖、鼓励)谁再来?(夸奖、鼓励)
五、布置作业
当我带的一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参加考试时,我就发现了读题能力的重要性,学生从考场出来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很自信地跟我说:“全会,很简单,肯定100分。”可是结果却让我很意外,很多会的题目也错了,于是我亲自读题目让一些学生做,结果全正确。因此,致力于提高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是当前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没有读题能力的学生,即使知识学得很扎实,但到真正要自己去理解题意的时候往往会出错;而有读题能力的学生,往往都能发挥出自身的真正实力。所以,指导一年级学生先读懂题意再解题,是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刚正式学习认字,而且很少有自觉去学习的习惯,所以他们在做题目的过程中,往往是会等待他人帮他们理解题意。当他们需要自己独立去解决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题目的意思,很多时候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答题,如果不对读题能力加以培养,很多学生会习惯于凭主观判断,这样,很难解题。
二、应对策略
习惯的培养往往比学习更重要,但是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而读题习惯就是被忽视的一种很重要的习惯。我们应该从一年级起就要着手培养孩子的读题习惯,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1. 端正态度,认真读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解题首先要会读题,因为他们识字不多,而且第一次真正走进数学,还没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概念,所以要做到正确读题会比较困难,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审题能力间接决定了解题的正误,因此会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一年级学生存在极大的潜能,一切都未定型,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去发掘,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 图文结合,激发兴趣
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经常看了后面内容就忘记前面的内容,而学生对于图片上出现的内容却多会记得很完整。而且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很好,只是逻辑推理的能力很欠缺。所以,我们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画,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读题教学的效果。
3. 学会转换,把握重点
思维定势总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在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中仍然出现了它的身影,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根据感觉直接写出答案。所以,帮助学生减弱这方面影响,无疑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
4. 交往学习,坚持训练
学习活动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交往而产生,然后再回归个体,这让我们得以构筑教室中的“交往中培育”的师生关系。小学生读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不断锤炼。
一、注意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趣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他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事物,因此,根据要教材内容的不同,创建不同的学习情境。在新课伊始,我注意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小兔请客》的故事情境,把这一故事贯穿整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培养自主性
所谓自主探索,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发现和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互相说一说,然后再集体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使他们亲身体会到了获取知识的快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力争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样,既鼓励了学生的独立尝试,又重视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强调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用“心”去教。在本节课中,师生关系融洽,我非常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还有许多需要探讨和注意的地方。
1、应鼓励学生多样化的算法。
2、应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减少一些集体回答。
一、具体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材,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都配有许多精美的图画,这些情境有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还有熟悉的动物、玩具等,读起来以后会发现非常有趣。但是刚入学的学生自学数学课文,阅读上会出现一些困难,往往没有目的性和条理性。所以,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的学科特点,用心创设让学生读教材的情境,使学生对需要阅读的内容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进行引导,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最初的阅读兴趣。
在《认数》的教学中,在读教材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数的含义,初步抽象出数的概念。“数一数”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的第一课,主题图展示的是游乐场的一幅画面,小朋友看到情境图以后会非常兴奋,欢快、温馨、富有童趣的画面带给他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更是对小学生活的向往。这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读课文”,他们会兴致勃勃地去读:1个滑梯、2个秋千、3匹木马、4架飞机……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成了他们数学学习的内容,孩子们感觉到数学就是这样无处不在。学生读完了“课文”,相互之间说一说图上有些什么,于是,“读”成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因为如果没有“读课文”,想说清楚图中有些什么几乎不可能的。就这样,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开始激发了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兴趣。
二、巧妙设疑,体验阅读兴趣
阅读教材,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思考、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难,不仅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与钻研教材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阅读课本的能力,所以接下来的数学教学中,本人经常设计学生学前阅读,培养课堂阅读的习惯,以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学习《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时,我首先出示情境图,放手学生阅读,让他们读出例题场景图的内容,明白游泳池中有5人,池边有3人,一共有8人。接着启发他们思考:根据图意能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又能列出哪些减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分析思考,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自学、小组交流基础上,知道例题的要求是根据图意写出四道算式,完成“一图四式”的教学目的。
又如:《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小朋友喜爱的小猴采桃的情境图,让小朋友认识一下他们的好朋友小猴,再播放小猴叙述的“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有5个”的有用信息,紧接着跳出另一只小猴,并通过声音展示小猴的心理活动:“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这个问题。在小朋友产生疑问的情况下,再出示:“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这时候,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阅读、思考,列出算式,通过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当学生完成计算时,我继续通过多媒体出示:“树上原来有28个桃。”对问题做了回答,为以后口答问题作以铺垫。本人认为,设计课前预习中的阅读课本,为课堂教学中的课件阅读作准备,课堂教学的巧妙设疑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读思结合,巩固阅读兴趣
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指导学生看书学习,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先教给学生基本的读书、理解能力,再使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最后在形成能力的前提下提高学习效果。学生通过读思结合,巩固阅读兴趣,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兔请客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兔请客说课稿1一、说教材。
《小兔请客》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的第一课时,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及其应用,在后面还要学习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运算的基础。
“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也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说重点、难点。
1、重点: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则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运用了情境创设法、比较、迁移、归纳法及练习巩固、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法指导,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法指导及合作、交流、探究学法指导。让学生在直接感触的基础上,体会算理,掌握多样的计算方法,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铺垫。
2、故事导入。
在一个很美很美的森林里,住着一只勤劳善良的小兔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揭示并板书课题:小兔请客。多媒体出示主题图。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有关果子的数学信息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学会提出问题,还要学会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3)那么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先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算法。(反馈计算方法。)
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可能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这时,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把它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2、渗透应用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同时提问,你们知道在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都表示什么含义呢?鼓励学生尝试回答,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简单印象。
3、学习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这时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并边说边板书。
4.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继续讲故事了,就在他们正要享用这些果子的时候……,前面计算的讲解和练习,学生难免疲惫,老师通过继续讲故事,一方面是让学生得到短暂的休息,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指导学生说出图意,重点在于同第一幅图相区别。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学过程与上面大体一致。
5.学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做完后组织学生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这道题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五)思想教育: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聪明,而且者是懂事的好孩子,对吗?小白兔有好吃的要与好朋友们一起分享,谁能说说你们在生活中有好吃的是怎么做的?
生:我分给爸、妈妈吃。
生:我要分给小朋友们吃。
生:我要和老师一起吃。
意图:使学生把本课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说课堂评价。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探究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远比结果重要的多,所以只要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教师就要予以肯定和表扬,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学的意见,对于同学与自己相同的看法要肯定,不同的看法要讨论,在交流与探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小兔请客说课稿2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兔请客》,《小兔请客》选自北师大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个教学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所安排的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课。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小兔请客”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由于这节课是加与减的第一课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计算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我从以下几方面确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操作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因此,我把“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理解加与减的意义与联系”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借助多媒体,采用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内涵。为了能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从以下四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2.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3.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4.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由于本节课是一年级的课程,针对儿童年龄小的特征,我先借助多媒体设计了儿童喜欢的故事情境:“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小兔子一家,小兔为庆祝生日,请来了一些客人吃果子。”从而引出课题。(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这一环节中,我围绕两个步骤展开新课的教学。
第一个步骤发现问题。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我在这里创设了两个思维情境,作为理解抽象知识的阶梯。1.出示情境图,要求学生数一数盘中的果子数,让学生发现每盘的果子数相同,建立直观影像。2.根据情境图捕捉数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我及时鼓励。
第二个步骤“解决问题”,首先,根据学生提出的“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探讨20+30的计算方法。(板书:20+30)这里我分为两个活动进行学习。
活动.摆小棒
首先请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先摆2捆,再摆3捆,合起来是几捆,是多少根小棒呢?
这里我不急于把结果告诉学生,在第二个活动“说一说”中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怎样能求出20+30的和呢?并说出是怎样想的?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后汇报结果,出现了下面几种算法:2+3=5,所以20+30=50;2个十加3个十是5个十,所以20+30=50;用数的方法:10、20、30、40、50;这时我又拿出计数器问学生还有办法吗?适时的点拨,学生很快说出了用拨珠子求和的方法。[板书:20+30=50(个)]
(以上两个活动的设计主要从学生熟悉的摆小棒入手,通过操作、交流、探讨,让学生说出各种求和的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正当小动物玩儿的高兴时,忽然,小刺猬的手机响了,原来是家里有急事,让它赶紧回家,小刺猬望着水淋淋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麽办呢?它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个滚儿,瞧,它带着10个果子得意地走了,草地上现在还剩下多少个果子?”说到这儿,我让学生根据图意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50-10=40(个)]
(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加法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掌握了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算法的迁移,形成技能。)
最后,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
本节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算一算,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发现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过程。
(三)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我设计了吃果子、买玩具等游戏活动。第1、2题是基础知识的考察;第3题通过猜一猜小动物下面的数字是几,拓展学生的思维;第4题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设计:
吃果子
□○□=□(个)□○□=□(个)
2.买玩具
飞机卡车洋娃娃 皮球 机器人
20元4元50元7元40元
(1)你喜欢哪两种玩具?需要多少元?
(2)说一说50元可以买哪两种玩具?
3.猜一猜,小动物下面的数字是几?
30+20=大象松鼠-10=40
80-企鹅=60熊猫+50=90
4.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字相加等于100
(四)回顾总结,评价反思。
通过学生的回顾总结,结合教师的适时评价,进一步梳理新知。课后我也及时做了反思,感到自己在课堂调控和对学生评价的能力上还需要加强。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一种主要教学媒体,通过加法与减法的教学,浓缩了本节课的课堂内容,再现了整十数的加与减。(板书)
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理念倡导的课堂教学中,一个最大的亮点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当然,这节课在设计上还有许多不妥之处,希望能得到评委和老师的指点。在今后教学中我会不断努力,迸发出智慧的浪花,激荡创新的激情,领悟教学是一门艺术的真谛!
附板书设计:
小兔请客
加与减
20+30=50(个)50-10=40(个)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秋天,小兔收获了很多的果子。他拿来和他的好朋友小猴、小松鼠、小刺猬一起分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一)、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挂图。了解图意。
看图,从图上你都知道了什么?(生看图回答,师引导学生讲清盘数和果子数。)
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小朋友们,根据从图上得到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生提出数学问题。提出的盘数的数学问题,请学生直接列出算式。)
教师要进行引导,刚才小朋友们都是从盘数上提出问题的。而且都能列出算式。那看果子数,你又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按果子数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小兔先拿来30个果子,又拿来20个果子,一共拿来多少个果子?
问题2、小兔一共拿来50个果子,被小刺猬拿走了10个果子,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二)、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问题一
1)、读问题。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谁能完整地读一遍题?
2)、利用手中的小棒动手操作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探究算法。
你能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果子来摆一摆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吗?
(生用小棒摆一摆。师巡视。)
3)、学生进行汇报。
师:根据你刚才摆小棒,你能列出算式吗?
30+20=50(个)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边摆边汇报,我先拿3捆,再拿2捆,一共是5捆,就是50根。
(多指几生回答,老对俩个互边摆边说。)
师进行点拔。一捆有10根是一个十,3捆就是3个十,2捆是2个十,也就是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是50。
指生讲,师板书。
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生讲每个数表示什么意义。理解加法意义。)
4)、认识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每个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想知道吗?
30 + 20= 50
加数 加数 和
(引导学生认识每一部分的名称,教师进行板书。)
2、自主探究第二个问题。
1)、生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并且列出算式。
2)、小组内交流。
4)、汇报交流。
生:列式:50—10=40(个)
生:5个十减去1个十是4个十,也就是40。
生:在算式中,50表示一共有50个果子,10表示被小刺猬拿走了10个果子,40表示还剩下40个果子。
4)、认识减法算式中每部分的名称。
50 — 10 = 40
被减数 减数 差
3、小结。师:刚才这两个算式中的数都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算的?(生回答,师进行总结:整十数相加减就是将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我摆你说。
我说你摆。
2、看图列式。
过渡:淘气和笑笑也正在和我们一起学习知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1)、生看图,审题。师点拔:括号里的单位名称是什么?(根),我们计算出图中有多少根小棒。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汇报交流。进行反馈。
3、口算比赛。
小朋友们学习的真认真,现在我们进行一个小比赛好不好?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生进行口算比赛。
2)、汇报得数。
3)、评出优胜小队。
4)、选两题根你老对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5、连线。
淘气的小鸡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听说小朋友们最爱帮助别人了,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
(生口算出得数,再连线。师组织生在小组内互交流答案。对全对的提出表扬。)
6、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智慧爷爷也给大家带来一个数学问题,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生看图,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一、在游戏中导入新课, 诱发兴趣
刚上课时, 受课间活动的影响, 学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此时, 通过游戏导入新课, 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继而引起学生兴奋中心的转移, 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诱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分类”这节课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请男生起立, 女生起立;属相是鸡的跳一跳, 属相是狗的跳一跳;穿短裤的男生跺跺脚, 穿长裤的男生跺跺脚;长发女生拍拍手, 短发女生拍拍手.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为学习“分类”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时, 课一开始, 我问学生:“同学们乘过公共汽车吗? ”“乘过. ”“大家想不想做‘乘汽车’的游戏? ”“想! ”在音乐声中, 有7名学生上来乘车, 到站后下去2人, 又上来3人. 学生通过看到的情境, 马上编出了一道两步计算的数学题, 而且很快算出结果. 用这种富有童趣的游戏情节引入, 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观察、思考的积极性.
在游戏中导入新课, 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产生追求和掌握新知识的精神力量, 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在游戏中学习新知, 增强兴趣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办法尽量把数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 适当增加游戏活动的机会,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认识物体”时, 我让学生分组做拼搭游戏, 进行设计大赛:看哪一小组拼搭的作品最漂亮, 并介绍它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物体, 用了几个. 同学们拿出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易拉罐、纸盒、积木、小皮球等, 大胆地想象和创造, 搭成了许多形状各异的美丽作品:房子、汽车、机器人、高楼大厦, 等等.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学生在拼搭游戏中, 通过对物体的触摸、观察、想象等活动, 感知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培养了创新意识, 增强了学习兴趣.
在“认识位置”一课中, 我设计了“听音乐做韵律操”游戏, 学生跟着音乐口令做律动:左手伸出来, 左手收回去! 左脚伸出摇一摇, 左脚收回去! 右手伸出来, 右手收回去! 右脚伸出摇一摇, 右脚收回去! 接着又让学生把小手“伸到上面拍一拍, 伸到下面拍一拍, 伸到前面拍一拍, 伸到后面拍一拍, 伸到左面拍一拍, 伸到右面拍一拍”. 通过把学生带入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境中, 引导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
把新知寓于游戏活动之中, 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继续学习下去.
三、在游戏中巩固强化, 提高兴趣
学生经过前半节的紧张学习后, 注意力已过了最佳时期, 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 给学生一种新鲜感, 运用游戏进行课堂练习, 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 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教学“比较大小”时, 我设计了猜数游戏:一人在练习本上写一个数, 让同桌猜, 然后用“比x多一些”“比x少一些”“比x多得多”“比x少得多”提示同桌, 直到猜中为止. 游戏场景为学生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空间, 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认识钟表”一节中, 我让同桌之间用钟表学具进行“拨一拨, 认一认, 考考你”游戏:一人拨, 一人认, 然后交换角色. 接着又进行了“我说你拨”游戏:一人说时刻, 一人在钟面上拨, 再交换角色. 学生在游戏中过了把“老师瘾”, 指指点点, 趣味十足, 很好地巩固了本节所学知识.
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 适当运用游戏, 能消除学生对学数学枯燥乏味的感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在游戏中推向新高, 升华兴趣
临近下课的几分钟, 学生精神处于疲惫状态, 如果利用数学游戏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不仅能调节疲劳, 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在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 我把印有1~10的数字和动漫人物的彩纸做成卡片, 由同桌两人各摸一张, 一人做加法一人做减法. 比如:一方看到对方卡片上的数是6, 自己上面的数是9, 把这两个数的和15告诉对方, 让对方猜自己卡片上的数. 如果算对了, 这两张卡片就归对方. 一轮结束, 卡片数量多者获胜. 然后交换角色再来一轮. 这个游戏使学生在课的结尾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 提高了口算能力,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升华了学习兴趣.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临下课时, 我让学生玩了一次“跳7”游戏:学生从1开始数数, 凡数到数字中有7的就不读, 跳过去继续数, 最后再说出跳过的那些数. 同学们意犹未尽, 又编出了“跳3”游戏、“跳整十”游戏等. 在玩跳数游戏过程中, 学生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和组成, 巩固和提高了教学效果.
临近下课的时候, 如果能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课堂游戏, 可对学生可形成新的刺激, 使教学活动又一次活跃起来, 把课堂教学推向新的高潮.
【一年级数学小兔请客的教案】推荐阅读: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小兔请客06-19
二年级数学《小兔请客》教学反思10-26
一年级教案数学教案11-07
一年级数学位置教案06-26
一年级数学上-减法教案07-13
一年级数学教案表格09-1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12-06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以内数的认识》11-13
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05-24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