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教案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教案(精选14篇)

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教案 篇1

1、理解游戏规则,快速反映进行追逐游戏,能坚持被冻住时保持不动,敢于追逐同时营救伙伴。

2、提高幼儿追逐跑得动作协调性和耐力,奔跑时急停与躲闪的灵敏性。

3、体验传统合作追逐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提高幼儿追逐跑得动作协调性和耐力,奔跑时急停与躲闪的灵敏性。

活动难点:

理解游戏规则,快速反映进行追逐游戏,能坚持被冻住时保持不动,敢于追逐同时营救伙伴。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一定追逐跑的安全意识,知道基本的躲闪要领。

物质准备:平坦操场。

活动过程:

一、创设“冻冰块”情景激发幼儿兴趣,热身。

老师扮演大风,通过口令提示幼儿根据需要作合理的动作,“吹”到哪里就要反方向躲避。进行上肢拉伸、腰腹拉伸、跳跃、左右躲闪练习。

要求:我来扮演大风,吹到哪就要想办法躲开。

教师说“头”引导幼儿弯腰;教师说“腿”引导幼儿跳跃,说“左边”幼儿向右躲等二、融入大风游戏情景,幼儿逐步进行躲闪追逐跑游戏。

1、语言指令,幼儿能控制身体摆不同造型。

要求:当说“北风来了,孩子们马上变成不同的冰块坚持不动。幼儿快速反应,加强控制力。

2、老师随机触碰幼儿,被碰到的幼儿快速反应不动。

要求:摸到的快速变成冰块,没摸到的可以继续动,看谁反应快、作得对。幼儿根据有求作出反应。

3、教师追逐幼儿,被摸到的幼儿变成冰块的坚持不动。

要求:当我说“大风来了”就会追你们,你们要快速逃跑,但是被我摸到的要快速反应变出造型,看谁反应,变成冰块能坚持到最后一直不动。

注意躲闪,看好前面,奔跑急停练习。

4、提高趣味性,没被教师摸到的幼儿解救冻住的幼儿。

要求:没有被冻住的孩子可以在我不注意的时候抱一抱被冻住的伙伴,他就可以得救继续跑了,看看谁能救到自己的伙伴。

强调规则,被冻住的要控制自己不乱动,耐性等待被救。鼓励幼儿大胆营救。

5、提高追逐躲闪跑得难度,配课教师帮助一起抓幼儿。

要求:我找一个厉害的伙伴帮忙,两个人抓你们,要小心躲避我们两人。提醒幼儿更加仔细观察躲闪。

6、合作游戏,男、女孩分组扮演大北风,合作抓人。

提问:先请女孩扮演大北风,北风人数增多能不能把男孩都冻住?男孩又没有办法,不被女孩都冻住?

引导幼儿想办法,合作分工有追的,有守有抓、分工合力才能把所有人都冻住。男孩、女孩角色交换。

三、创设晒太阳情景,放松。

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幼儿动脑做合适的动作,让不同部位朝向太阳,进行拉伸与放松动作。要求:冰块可以被太阳晒化,我们来晒个太阳慢慢融化吧

教师说“晒到脸”幼儿仰头;说“晒到肚子”幼儿挺胸;说“晒到后背”幼儿弯腰;说“晒到脚”幼儿抬腿;说“变成水”幼儿模仿水的流动;说“变成水蒸气”,幼儿模仿动作。

活动延伸:

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教案 篇2

幼儿姓名:朵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1)

镜头一:语言活动《大狮子和小老鼠》开始了,老师出示图片大狮子和小老鼠,并提问:“大狮子是个什么的动物,小老鼠呢?”朵朵就她的位置上表演起来。老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表演狮子抓住老鼠时的情景,朵朵伸出手,牢牢抓住,眼睛紧紧地盯着!

镜头二:老师提问:“小老鼠被大狮子抓住了,他会怎样求饶呢?”朵朵说:“狮子大王,你放了我吧,也许以后你也会遇到困难的,到时我也可以帮助你!”

镜头三:老师提问“:小老鼠会不会救大狮子呢?”请了其他幼儿回答,于是朵朵弯下身子听旁边的小朋友回答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当然也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来支持。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有趣的语言情境,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朵朵的这个回答着实让在场的听课老师惊讶,她能主动融入故事的情境中,设身处地从小老鼠的角度并结合自身的社会经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她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述自己的想法,可见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相当出色的。

倾听是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理解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是从学前阶段开始的,因此在幼儿口语发展阶段,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为幼儿终身学习语言交流奠定基础。当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时朵朵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抢着说,可见她能够集中精力去听,并参与到讲话者的思想里去。她的这种良好倾听习惯将促进她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案例二】

幼儿姓名:毛奕涵(化名)年龄:5岁班级:中(3)

镜头一:语言活动《小蚂蚁和蒲公英》开始了,老师的提问,毛奕涵小朋友一直在小朋友的后面附和,并没有自己主动举手来回答。

镜头二:活动还在继续,可毛奕涵一会儿把腿伸直了摸摸脚,一会儿摸摸裤管,还把手塞到嘴巴里!

幼儿的注意力在其心理的发展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试想,如果幼儿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他要感知事物、回忆往事、思考问题,而注意力却不能指向、集中在所要感知、回忆、思考的对象上,他肯定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什么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许多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智力的发展与他们的注意力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注意力集中、稳定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同时,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

中班幼儿自由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篇3

自由活动是指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内容、玩具材料和玩伴,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主动参与、充分交往,获得直接经验,体验各种情感的活动。幼儿一日活动环节中餐点之后,集体活动前后过渡、衔接环节都是自由活动时间。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师普遍针对一日环节中课程、游戏等时间相对较长的活动有深入研究,而针对自由活动等时间较短、内容单一的环节研究甚少,忽略了一日活动中自由活动的教育价值,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让孩子在自由活动中好好玩,自己正好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自由活动环节往往被老师所忽视,出现了“放羊式”现象。

为此,我园《中班幼儿自由活动中交往能力的研究》课题组针对中班幼儿自由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教师为幼儿自由活动中场地、内容及材料的提供情况,分析寻找改善幼儿自由活动中交往方式的有效对策,提高幼儿自由交往的质量。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2011年6月

2.调查对象:本园中班组教师共14人。

3.调查内容:(1)活动场地安排;(2)活动内容与形式;(3)教师提供或幼儿自备的活动材料。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自由活动场地的选择一定是在教师视觉范围之内

由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餐点之后,还是各集体活动之间的过渡衔接环节,幼儿自由活动场地由教师统一安排,选择场地依次为活动室、室内走廊、午睡房、室外走廊、操场。可见,教师基于“安全第一”,同时也是兼顾管理便利的考虑,将所有孩子的活动范围都控制在老师的视线范围之内。导致幼儿自由活动因受制于活动室内外空间限制,因而只能选择一些相对安静、安全,活动范围固定的活动模式。

(二)自由活动形式单一,整体规划多,自主选择少

调查发现,中班幼儿自由活动中选择哪种形式多由教师统一部署、整体规划,教师安排的活动形式也是视自由活动时间长短决定的。时间相对长一些时,如餐点之后,幼儿以看书、画画、玩自带的玩具为主;时间较短时,如起床、集体活动过渡衔接环节,幼儿以自由交谈为主,而能够促进幼儿互动交往的角色扮演模式只允许幼儿在晚餐后离园之前玩。幼儿活动方式以结伴坐、倚靠窗台、床边坐为主,不使用活动桌,需要桌面活动时幼儿会选择自己的椅面,如画画、下棋、玩玩具时。幼儿有固定活动范围,不允许乱跑动。

(三)自由活动材料以幼儿自备为主

调查发现,中班每位幼儿有固定的小抽屉,因而其自带的图书、玩具、画纸画笔等游戏材料成为自由活动中的“主打”,期间,幼儿对玩自己带来的玩具乐此不疲,与同伴一起玩、交换玩、创新玩的激情较高。而教师提供的材料以方便取放的图书为主,其他游戏材料明显不足。单纯利用幼儿自带玩具开展自由活动,导致教师规避、阻止一些运动感强的、能够多人合作交流的游戏材料,无意中又为中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人为设置了一道屏障。

三、讨论与建议

针对上述结论,我们在自由活动中促进中班幼儿交往能力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引导教师明确自由活动的教育价值

针对教师对自由活动认识上的偏差,迫切需要在理论上给予教师支持,围绕“幼儿自由活动如何有效组织”、“自由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等最直接的问题,开展理论学习和研讨,帮助教师认识自由活动对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提高幼儿自由交往质量具有直接、直观、即时的积极作用。

(二)帮助幼儿建立自由活动规则

自由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在自由活动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活动规则,如玩具不够用怎么办,场地小相互影响怎么办。由此引导幼儿共同协商活动规则,达成共识并自觉遵守,从而解决先前的由于安全困扰,限制幼儿活动范围、空间及组织形式的偏差。

(三)通过实践探索,拓展班级自由活动空间、材料与组织形式

实践出真知,教师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弥补当前自由活动中出现的偏差。要在班级自由活动空间、游戏材料、活动组织形式上进行深入探讨,挖掘适合中班幼儿自由活动的游戏材料,如引入民间游戏(翻花绳等)促进幼儿互动交往;拓展自由活动组织形式,如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结伴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尝试自由开放的、活泼有序的活动空间,如在形成一定规则基础上将活动场地拓宽,分隔成区域,让兴趣相同的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材料互动交往,从空间上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度。

中班幼儿活动教案 篇4

1.欣赏有儿歌,体会适意,悠闲、快乐的生活情趣。

2.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感受夏天的愉快。

重点难点:

1.欣赏有儿歌,体会适意,悠闲、快乐的生活情趣。

2.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感受夏天的愉快。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知了》。

2.CD:《知有感情的朗诵儿歌,感受夏天的愉快。

3.学习单:《知了》。

4.画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播放CD,请幼儿欣赏儿歌,感受知了的意境。

1.诗歌中提到的知了是谁?

2.知了是蝉的另一个名字,也是它的叫声,你觉得儿歌中的这么多,知了是什么意思?

3.听了儿歌,你想象中的画面是什么样的?画面中的色彩是什么样的?

二、请幼儿运用画笔将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在学习单上。教师在幼儿创作之后,进行分享,请每一名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试着边看自己创作的画面边朗诵儿歌。

1.图中画了什么?

2.这副画有哪些地方和自己的作品相似?

3.你看着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此次活动由科学、体育活动组成,在整个半日活动中,我们提倡幼儿自主创造、同伴经验共享、教师支持引导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我、同伴、教师三位一体的互动中获得经验、提高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经验获取过程!

随着我对纲要的深入学习理解,科学活动的价值趋向定位于:幼儿乐学、会学、会用,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并学习将科学原理运用、解释于实际生活。根据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将科学活动的目标定位在: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船开的快和远。

2、感知纸船开的快慢与风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重点: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船开的快和远。

难点:感知纸船开的快慢与风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关。

形成原因:

大班幼儿已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他们能用较简单的比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而在这个科学活动中,可以让船开动的方法有很多,产生风力后它的集中程度、大小影响着幼儿对船开得快慢,这样的现象对幼儿的判断推理产生了困惑,所以我把这个作为我的教学难点。

解决策略:

1、实验探索法

2、归纳演绎法

3、原理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

让幼儿不用工具让纸船动起来,初步感知风能使船动起来。但是船动得很慢,怎样让它开得快呢?这样就激发了幼儿下一步的继续探索的愿望。

二、第二次探索:

通过不同工具让船动起来,感知风力大小与船开得快慢的关系,但是风力的集中程度又制约船开得快慢,这就为下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可能。

三、第三次探索:解决了风力集中程度影响船开的快慢问题。

幼儿中班体能活动教案:运水 篇6

一.设计意图:

当前,严重的旱灾正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在大人们捐款、捐物、捐水支持灾区人们的同时,我们小孩应该做些什么呢?当然也要让他们知道旱灾的事情,有一份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爱心。知道要节约用水。同时可乐瓶又是生活中的垃圾物品,利用可乐瓶来开展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环保,还可以锻炼孩子们各方面的动作技能。这是一举几得的好办法。所以我根据《纲要》设计了此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可乐瓶的玩法,发展钻爬、跑、跳、等基本动作。

2.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萌发关爱、帮助他人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旱灾图片三张,可乐瓶无数个(一半内装有少量水,一半为空瓶),猪小弟的音乐磁带,垫子两块,直径60厘米的呼啦圈两个,大盆四个,场地布置,小猪胸饰。

四.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队列队形练习。

(1)(猪宝宝)今天天气真好,我带你们到公园玩游戏吧。我们出发吧!(两个两个的对整齐,有精神地走)

(2)公园到了,首先跟我活动一下身体。(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活动头、肩、腰、腿、脚手等)

2.(看!草地上有什么?瓶子)幼儿自主探索可乐瓶的玩法。(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和可乐瓶玩游戏,尽量玩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玩法)

3.选出两种集体练习(夹跳行进和驼物跑)。坐下来拍拍腿,拍拍脚,适当休息放松。

4.游戏“运水”。

(1)出示旱灾图片,介绍游戏的名称。

(2)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爬过草地-----钻过山洞,用刚才玩可乐瓶的方法把水运回来,(3)请两位幼儿示范玩一次游戏。

(4)组织幼儿集体玩游戏一二遍。(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中班社会活动:幼儿园里的规则 篇7

中班幼儿处于自我中心的发展阶段,自控力不强,表现为不能很好地遵守常规,如到盥洗室洗手不排队,水龙头开得太大且不能及时关上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建议中提出要“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发幼儿在问题中树立规则意识,在讨论中制定完善规则,在体验中了解规则的作用,从而能自觉遵守规则,确保一日活动井然有序。

活动目标

1.借助情境发现问题,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树立规则意识。

2.讨论交流,尝试制定规则并设计规则标记,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乐意遵守规则,体验并感受遵守规则的有序、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走楼梯视频。(片段一:走楼梯时快跑;互相推、挤;不看好前面,回头讲话;下楼梯左右两边走等。片段二:片段一走楼梯产生的后果,如影响其他人走楼梯,自己摔倒,撞了别人等。片段三:正确走楼梯,不推、不挤向前看,上下楼梯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等)

2.幼儿园不同场景的图片,背景音乐《雨的印记》(钢琴曲)。

3.记录板、设计纸、记号笔等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规则的重要

1.看视频片段一。

师:新的一天开始啦,小朋友们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仔细看,这些小朋友在幼儿园的什么地方?他们在做什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推推挤挤;不看好前面,回头讲话;没有靠右走……)

2.看视频片段二。

师:这些小朋友这样走楼梯,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幼儿充分表述)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这样走楼梯到底会发生什么后果。

师: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走楼梯呢?

3.看视频片段三。

师:这些小朋友是怎么走楼梯的?(靠右走,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也不挤……)

师小结:原来走楼梯时要不推不挤向前看,上下楼梯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这就是走楼梯的规则。

二、尝试制定规则

1.逐一出示午睡房、盥洗室、餐桌、大型玩具图片。师:这是幼儿园的什么地方?这些地方要遵守规则吗?

2.讨论交流。师:这些地方要遵守什么规则呢?为什么?

幼儿分成四组讨论,鼓励幼儿自由表达并制定规则。

(1)午睡房。(闭上嘴巴不说话,香香甜甜睡一觉)

(2)盥洗室。(排好队呀洗洗手,洗好关上水龙头)

(3)餐桌。(不掉饭粒不掉菜,一口一口慢慢吃)

(4)大型玩具。(滑滑梯,排好队,不争不抢真快乐)

教师巡回指导,倾听并给予适当支持。

小结:原来幼儿园的每个地方都是有规则的。遵守了大家制定的规则,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快乐!

三、设计规则标记

1.激发兴趣。师:小朋友真能干!为午睡房、盥洗室、餐桌、大型玩具制定了有用的规则。幼儿园里还有哪些地方要遵守规则呢?需要遵守哪些规则?你们愿意为这些地方的规则设计标记吗?

2.讨论采用什么形式设计。(根据讨论结果,采用简笔画的形式)

3.幼儿根据场景的不同分成小组设计规则标记。

4.选出每个场景的标记。师:请每个组把你们设计的标记展示到前面的展板上,我们来选出每个场景的标记。

小结:在幼儿园不同的地方遵守不同的规则,我们在幼儿园的生活才会变得更有秩序更美好。

活动延伸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案例分析 篇8

[观察背景]这节课是我日常教学中的一节课,之前我看到有的老师上过类似于这样的韵律活动以后,我倍感压力,因为她上的很好,考虑的也很周全。她采用的是一般用的图谱模式,以此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故事内容,图片很生动。我就想,要是换成实地观察或录像会不会更好?于是我在网上看了一下关于母鸭带小鸭一起走路、游泳和哺食的全过程的录像,选出了一些比较符合我这节课内容的部分。整节课的构思和图片都出来以后,我选择让幼儿先去观察,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兴趣。以下是我的活动实录:

[活动实录]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母鸭带小鸭》的旋律,学习随音乐较合拍的做踵步动作,并能手脚协调地做动作。

2.在观察的基础上,迁移生活经验,模仿鸭子走路,鸭子叫、鸭子游水的动作。

3.在舞蹈中主要控制自己的动作幅度,以及调整自己与同伴的距离,尽可能地避免相互碰撞。

[活动准备]

音乐,母鸭和小鸭的头饰,母鸭带小鸭的录像。

[活动轨迹]

一、开始部分

观看鸭子走路的录像,根据自己的经验,学习踵步动作。

1.幼儿回忆观察鸭子的经验,并模仿鸭子走路。

师:“我们都看过鸭子,鸭子走路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来学一学。”

2.观看录像,学习踵步动作。

教师边引导幼儿观看,边示范做正确的鸭走动作(即踵步动作):右腿屈膝,左腿向前方伸出,脚后跟点地。(反方向动作相同)(在这一部分中宝宝们看到录像以后很是高兴,注意力一下被图片提到最高点。)

3.幼儿随音乐四散找空地方,练习鸭子走路动作。

二、基本部分

变换不同的手部动作,创编模仿鸭子的动作。

1.幼儿创编鸭子的不同动作。

师:“你们除了会学鸭子—摇一摆的走路,还会学鸭子的哪些动作?”

“你们听到小鸭子的声音了吗?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嘎嘎)“又该怎样做动作呢?”双手手心向下,在嘴前上下开合并发出“嘎嘎”的叫声。幼儿对鸭子叫的动作比较熟悉,说以这—动作进行的很顺利。

2.“你见过小鸭子游水吗?接下来请一个小朋友表演给我们看一看。”请幼儿上前表演,并总结:小鸭子游泳动作:双手手心向下,在体前向两侧打开做游泳的动作,并不时摇摇尾巴。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做手上的动作,同时提醒幼儿脚上的踵步动作。

3.听音乐并分析旋律的特点,根据音乐,进行针对性的重难点练习。

师“听一听1-4小节的你听到了什么?(鸭子的叫声)所以,这一段应该做什么动作呢?”(鸭子叫)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鸭子叫的动作。“5-6小节音乐有什么变化,你又听到了什么?瞄来游去真快乐)我们应该做什么动作呢?”(鸭子游泳)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鸭子游水的动作。

三、表演韵律活动“母鸭带小鸭”

1.“今天天气很好,小鸭子们和妈妈一起去散步吧!”请几个动作比较好的幼儿或能干的幼儿带上鸭宝宝头饰和鸭妈妈(老师)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让幼儿仔细观察,并记忆其中的主要动作。

2.分角色表演。请一半幼儿带上鸭妈妈头饰其余幼儿做鸭宝宝,或请一个动作协调性好的幼儿做鸭妈妈,其余小朋友做鸭宝宝,分角色合作进行韵律活动。

(虽然游戏活动结束了,可是宝宝们—个个都还想继续玩,对这节课的兴趣点在分角色表演时达到最高点,最后在我答应他们课后继续玩的情况下他们才依依不舍摘下了头饰。)

[活动反思]

在我备课的时候,我想尝试下新的教学手法,所以我提前让幼儿实地观察和准备了录像教材,尽量地让小鸭子的特色可以一目了然。备课教案的时候,我也一再地请教园里有经验的教师,不断地征求他的意见,欲求完美的教案呈现出来。

在课时,我发现宝宝们对“鸭妈妈带领鸭宝宝出去散步”表演部分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掌握得不太好,总是在表演过程中出现问题:刚开始还在跟着音乐的节奏在走,但是一遍过后,幼儿“鸭宝宝”就走出了自己的队伍,跑得到处都是,最后只看到“鸭妈妈”独自游来游去……这时,我停止了音乐,把游戏规则又重新讲了—遍,并且带着他们去“池塘”,跟着音乐,一群快乐的小鸭子游了起来……课后,侍老师告诉我,要想让幼儿在表演过程中避免出现碰撞问题,先要让他们会做动作,然后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节奏,这样他们的脑海里就会有印象,再者就是控制住幼儿的情绪,这样才能使整个活动顺利进行。

幼儿园中班户外活动教案1 篇9

发展动作:发展幼儿钻的动作 活动内容:钻山洞

活动准备:学习游戏中的儿歌

指导重点:游戏时注意当山洞的幼儿不能阻挡探险者的动作,探险者也不能去撞山洞。

分散活动:组织幼儿玩沙包,手球,呼拉圈 活动准备:三种玩具各15个 活动名称:数学活动 活动内容:区分前后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方位直觉,初步理解其相对性。

2、能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活动方式:集体

重难点分析:重点是分辨出物体的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难点是用语言描述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唱儿歌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展开

1、感知描述,认识前后。如,教师介绍自己的前面是小朋友,后面是墙。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2、找一找,说一说。先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如:头在身体的上面,脚在身体的下面,裤子前面有图案,裤子后面有口袋。小花盆在窗台上面,**小朋友做在我的前面,**小朋友做在我的后面。

3、做一做,看一看,老师提出要求幼儿进行操作,并相互检查是否正确。如:讲手放在头上,在胸前拍2下手,在背后拍3下手,把双手放在桌子上面,把脚放在桌子下面。男小朋友站在椅子前面,女小朋友站在椅子后面。

(二)活动延伸:活动后可随机寻找,说出物体之间的位

《伞》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参与探索活动。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有关伞的各种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3、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和途径去发现和了解有关伞的形状、种类、功用、制作工艺等。

4、加强家园合作,通过亲子间的共同制作、收集等活动加强亲子交流。

5、感受伞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6、感受伞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制作材料对伞进行分类 ;伞的功用。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小雨伞。

2、请家长帮助收集不同材料和各种样式的伞及有关资料和图片。

3、与伞相似的菇类、荷叶及其他物品的实物和图片。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调查活动:我们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很多孩子对伞的略知一二,对伞的功能和形状感兴趣,于是我决定从欣赏开始,了解伞的种类、形状、颜色。

活动二 谈话:欣赏伞

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伞,充分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活动中幼儿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初步了解不同伞的不同特征,对伞的外观评价较多,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但不够连贯。

活动三 认知活动:伞的种类

摸一摸你们自己带来的伞,有什么感觉?粗粗的感觉,有绣花的叫“小洋伞”;

滑滑的,尼龙布做的,不吸水叫“尼龙伞”;很光滑,又看得见外面,是用塑料做成的,叫“透明伞”;粗粗的,好像厚厚的纸做成的,叫“油纸伞”这是古时候的人用的,在上面涂了一层蜡防水。

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对伞的制作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动四 认知活动:大自然中的伞

寻找大自然中像伞的物品,发散幼儿思维。出示图片,夏天躲到树下,大树就像一把大伞;小花像伞给蜗牛遮雨;荷叶是青蛙的伞;蘑菇是小蚂蚁的伞等。

把你们找到的大自然中的伞画出来。

活动五 亲子活动:伞的展示会

运用各种材料,幼儿与家长共同思考,制作别致的小伞,制作过程中幼儿与家长互相协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遇到问题积极用各种方法去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先观察后动手,这样孩子的观察意识增强了。在活动不断深入的同时,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了明显提高。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家长们的配合带给我们很大的信心。家长也通过活动认识到他们的参与价值。

活动中我力图让环境成为幼儿的老师。将幼儿带来的各种伞和图片布置在教室中,让幼儿了解伞的款式、种类;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制作,他们无时不与环境互动,环境成为默默无闻的老师。但我也发现,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探索问题的深度不够,在探索大自然中的伞时,孩子们对蘑菇感兴趣,而我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深入研究。这些是我以后的主题活动中应注意的。

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教案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活动  绘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98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会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活动。幼儿的绘画过程是幼儿追求美、向往美、表达美的过程。在幼儿园中班绘画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大胆地探索通过游戏化方式,在绘画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上创新,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发挥其最大的潜能,使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展现生活中的美和抒发内心世界的美好情感。

一、提供丰富有趣的游戏化材料,为兴趣绘画开路。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年龄尚小,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又易操作的活动材料,如为幼儿提供印章、纸团、珠子、牙刷、棉签等,让幼儿进行印画、滚画、刷画等活动。使幼儿在游戏化的美术活动中,既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又体会到绘画的快乐。

如在美术活动《美丽的手帕》中,我除了为幼儿提供水彩笔和油画棒之外,还为幼儿提供刻有各种图案的印章(花、动物、几何图形)等,让幼儿用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印在各自的手帕上,一块块漂亮的手帕很快就完成了。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有的仍在为手帕设计图案,有的则为自己的杰作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中班幼儿觉得绘画就是一个"好玩"的游戏,是件快乐的事。

二、以多种游戏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由此我们在课堂之初,应从激发幼儿的兴趣着手,来调动幼儿内在的绘画积极性。

(一)老师的诱导式

到了中班下学期,幼儿开始学习由此及彼的联想画。在美术活动《圆的联想》中,我就以谈话的方式让幼儿们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圆的东西,幼儿会说出好多圆的东西:西瓜、泡泡、皮球、饼干、苹果、太阳,这时我会根据幼儿的发言在白板上草草几笔勾勒出类似的图案。在此基础上再用游戏的口吻神秘地对幼儿说,老师来当魔术师,要使这些圆变成另外一些东西,听到“变魔术”三个字,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就睁大好奇的双眼,看老师表演,老师就在圆形上添上几笔,一会儿功夫圆就变成了太阳、皮球、西瓜、手表、闹钟、小鸡、瓢虫、车轮等等。小朋友个个眼中都露出了兴奋的目光,从这种目光能看出幼儿想跃跃一试的迫切心理,激起了幼儿对绘画创造的兴趣。

有了这个经验,幼儿就能举一反三。我让幼儿根据各种图形来进行添画,正方形变房子、窗户、凳子;长方形变电视、手机、汽车;三角形变屋顶、风筝、大树;椭圆形变气球、项链、帽子……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产生了各种联想,并对此产生了兴趣,促进每个幼儿思维的扩散性发展,从而使他们对绘画从“不迷”到“迷”,“迷”能生“悟”,从“悟”到“爱”。 幼儿绘画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诱发幼儿内在的潜能。只有使幼儿体验到绘画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创造活动,才能诱发幼儿创造表现的兴趣。

(二)先游戏再作画的形式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美术活动导入的形式中,我常常采用先玩后画的形式。

如在《会跳舞的线》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始部分我就先和幼儿玩了一个“转圈圈”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一直转,容易跌倒,所以要走一会儿,转一个圈;然后又发现转太多的小圈容易头昏,所以要大圈、小圈轮流转,而且要左转转,右转转,并在空的地方转圈。接着趁热打铁,开始示范画会跳舞的线。从幼儿的作品来看,整个画面比较饱满,大小圈交替匀称,作品效果很好。

三、将游戏化思想落实在指导绘画过程中,提高绘画质量

(一)创设游戏的情境来丰富画面,提高表现力

中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小学生一样先想好再画,他们的绘画特点是意识流,画到哪里算哪里,有时主要内容的形象大体勾画好了,却不知该添画些什么细节,从而使画面显得比较单调。于是我就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或借助教具对幼儿的进行提示、指导和鼓励。如在美术活动《开心帽》中,我先通过故事《快乐仙子和开心帽》设置了一个美的情境,再模仿故事中的“快乐仙子”对幼儿绘画进行指导:“如果我的快乐帽上有一朵花,那该多好呀!”“要是我的快乐帽又一对翅膀的话,我一定会很开心的”……由于我使用快乐仙子的口吻进行指导,孩子们都倍感亲切,非常乐意地接受老师的建议,画出了各种各样造型奇特的“开心帽”。

(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活动最重要的任务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幼儿的最大乐趣也在于幻想。因此我们常常通过游戏化的情节,生动有趣的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在《我的花灯》这一美术活动中,我利用生肖羊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因为生肖羊要找一个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花灯,所以,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开动脑筋,设计出了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最独特的花灯,有西瓜灯、房子灯、汽车灯、糖果灯、蝴蝶灯、飞机灯……

幼儿中班户外活动教案 篇12

积极有效的多向互动,既包括教师根据活动需要和幼儿实际,积极有效地向幼儿个人或群体发起互动,或积极有效地回应幼儿发起的互动,也包括幼儿个人积极有效地向教师发起互动,或积极有效地回应教师向其发起的互动,还包括幼儿在与所创设的环境、提供的材料间积极有效的互动。“积极”是指在多向的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主动意识和生动活泼的信息交流与情感沟通状态。“有效”是指在多向互动过程中消除盲目的消极互动,启迪幼儿主动发起有价值的互动,从而推进活动有价值的开展。这既能增强幼儿主动参与数量感知活动的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提高数量感知活动的学习效果,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中班幼儿对数的感知主要包括:按数取物、感知数的形成、理解数的实际意义。为引导幼儿更好地实现对数量的认识,需要结合多感官进行感知。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观察、感知数量,并结合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为了增强幼儿多感官感知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多样化的指导,也就是需要教师同幼儿产生支持性、引导性的互动。而幼儿在小组合作、两两交流中,形成了幼幼间积极的互动,更进一步巩固了对数量的认识。因此,要增强中班幼儿数量感知活动有效性,关键在于增强幼儿活动过程中多向互动的有效性。

一、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感知数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动的情境,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活动。然而用什么手段,选择何种情境能更好地服务于教材,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多形式优化情境,做到情境能体现教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适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水平,促进幼儿知识、能力、情感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从而提高学习效能。

(1)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幼儿参与数量感知活动的兴趣及积极性。中班初期的幼儿仍然存在着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学习主要受兴趣驱使、学习过程的坚持性较差等特点。因此,游戏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的重要方式。如中班“感知5以内的数量”活动中,以“小熊过生日”的游戏情境贯穿始末。以吃蛋糕、送礼物作为载体,通过游戏化的活动过程,使幼儿兴趣浓郁,参与积极性较高,活动氛围轻松活泼,从而使幼儿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快乐地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5”,感知“5”的形成,并能理解数量“5”的实际意义,发展他们对“5”的计数能力。

(2)生活化的情境,促进幼儿在观察环境的互动中,将数量经验运用于生活中。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幼儿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幼儿接纳知识的自觉程度就越高。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是幼儿认识事物的需要,是幼儿解决生活中问题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生活氛围,引导幼儿最终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量问题。如中班“复习10以内的数量”活动中,教师将活动设计为“超市”的形式,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并将“10以内的数量”隐藏于环境中,幼儿在“买东西”“付款”“售货员清点货品数量”等活动中认真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复习巩固对10以内数量的认识,同时将所学的数量经验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得以运用。

二、幼儿在与材料的操作性互动中感知数量

在中班数量感知活动中,幼儿对周围事物存在的数量现象产生兴趣及好奇心并产生探索的欲望是需要丰富的材料为依托的。操作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幼儿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通过与操作材料的相互作用,可获得多种经验,使身心各方面得到发展。

(1)新颖有趣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深刻感知数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互动的内驱力,中班幼儿对活动的关注程度与互动的积极性常常反映在对操作材料的兴趣中。为此,教师在数量感知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要不断变化,符合中班数量学习的目标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趣味性、新颖性、可操作性,以不断地吸引幼儿。

(2)探索式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感知数的形成。“感知数的形成”是中班数量感知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对数的形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教师教”的表面上,缺乏体验和内化的过程。为了引发幼儿主动互动,教师要重在支持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操作和体验,从而获得内化的学习经验。如在“感知5以内的数量”活动中,我结合“取食物”的游戏环节,为每名幼儿提供了一份固定数量为“4”的各种实物或卡片,以及可供幼儿自由选择取放的数量不同的操作物,引导幼儿与之互动,通过自主的操作和点数,探索感知:如何将4个东西变成5个东西?幼儿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点数原有的物体数量及添上的物体数量,充分感知“4”添上“1”就是“5”。

(3)分层投放数量操作材料,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皮亚杰强调:“教师应了解儿童,要重视儿童的特点,要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基于这个观点,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多个层次。所谓分层投放是根据个体差异,把应掌握的内容分解成不同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兴趣地与之互动,操作探索,从而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提供有层次性的学具能引导幼儿选择合适自己能力的材料,让能力弱的幼儿操作起来也不感到太难而失去信心。如我在“复习10以内的数量”活动中,根据幼儿数量点数、感知能力水平的差异,对操作材料进行了难易层次的区分,在点数感知点卡、数卡的基础上对操作材料加以排列位置、颜色、大小等因素的干扰,结合插花、穿项链、买水果、钓鱼、数花瓣等游戏引发幼儿互动的积极性,使幼儿根据“车票”的颜色选择适宜的能力组进行操作和感知。

三、师幼间积极的互动,促进幼儿数量经验的发展

“纲要”理念的精髓是以幼儿自主发展为主旨,强化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育应成为师幼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这个理念要落实在活动中。中班数量感知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焕发真正的生命力。为此,教师必须变换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角色,在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的基础上,建立和幼儿在数量感知活动中的互动体系,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1)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在幼儿感知数量的过程中,给予适宜的支持性、引导性互动。“纲要”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觉察幼儿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在师幼互动中,教师需要在关注的基础上去深入的分析,进而实施积极的支持和引导。教师是师幼积极互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与促进者。教师不仅要和幼儿玩,而且还要会玩,以幼儿乐于呼应的方式玩,和幼儿关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支持和肯定每一个幼儿的活动,选择适宜的支持策略,引导幼儿更好地开展活动。

如在幼儿感知数量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幼儿语言上的支持(有声语言)、神态表情的支持(无声语言)、动作上的支持。当个别幼儿还未完成操作时,适当的支持也是对幼儿活动的一种很好的支持和促进。

(2)善用鼓励式互动,促进幼儿在数量感知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纲要”指出:“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和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和表达。”教师有效的鼓励式互动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

鼓励是教师激励幼儿不断上进、健康成长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欲望,激发幼儿的自信心,给幼儿以鼓舞,使幼儿产生想说、敢说、爱说、爱探索的愿望。教师应在中班数量感知活动中创造积极的鼓励环境,从言语信息中传递对幼儿的鼓励,如“你好棒”“你真能干”“你的发现和别人不一样,真棒”“你给数量宝宝找对家了,谢谢你”等,肯定幼儿的成绩,对幼儿予以激励。哪怕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肯定的手势,也能使幼儿感受到无限的力量,帮助幼儿产生强烈的自信心,更积极地探索数的形成、感知数量的关系。

(3)巧用启发式互动,帮助幼儿产生探索数量的积极性。“纲要”指出:“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在组织中班数量感知活动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如在“感知7以内的数量”活动中,教师提出:“糟糕了,6张椅子不够请7个客人坐,这该怎么办呢?”启发幼儿尝试如何将“6”变成“7”?这样,幼儿的好奇心就会产生,他们就会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这样的师幼互动就会更有效地发展,达到优化的学习效果。

(4)积极回应幼儿活动中向教师发起的互动。幼儿倾听习惯未养成,表达能力弱、行为依赖性强、动手操作能力差等都会影响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向教师发起积极的互动。并且,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会对互动的有效性作“愉快”与“平和”“厌恶”与“无视”的不同情感性反应,从而影响之后幼儿对教师发起互动的积极性。因此,当幼儿发起互动时,教师应多给予必要的愉快回应。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有注意倾听幼儿的发言,认真关注幼儿的行为,才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幼儿主动发起的互动,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四、幼幼间积极的互动中共同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幼教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只是穿针引线的组织者、引导者。打个比方,教师就好比是导演,幼儿则好比是演员。一部电影的成败固然需要导演的高明,关键却在于演员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幼儿在与同伴之间的互动中提高自我,这应该是教师组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感知数量的活动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十分重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让幼儿之间在互动中学习、互动中发展、互动中提高。

(1)两两交流式互动,在数量操作活动中促进社会性的发展。中班幼儿仍然存在着自我意识较强、交往能力较差等特点,幼儿两两间的交往是幼儿发展社会性的最基本的方式。如幼儿在分组操作后,带着自己的操作成果找到一个同伴,互相展示、介绍自己的成果。这样,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再次巩固了对数量的点数和感知,并且促进了两两和谐交往社会性的发展。

(2)小组交往式互动,增进幼儿的合作意识。《纲要》指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小组交往是培养幼儿倾听、交往、表达、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小组交流的活动中,观察幼儿小组合作中交往的行为,倾听幼儿间的发言,给予幼儿充分的交流空间,允许小组幼儿间产生分歧和意见不一,鼓励幼儿通过小组协商或集体讨论达成较一致的共识,从而增进集体合作的意识。

(3)在集体展示式互动中帮助幼儿扩展、提升个体数量感知经验。当幼儿探究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时,教师就应为幼儿搭建一个平台,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全力展示自己的操作成果并表达交流。如幼儿将自己做的项链展示给集体幼儿分享、集体又共同点数验证。幼儿在表达和梳理的过程中,使原本零碎的、个别的经验整合成集体的、共有的经验,从而扩展、提升幼儿的个体经验。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了解各种各样的气味是靠鼻子闻出来的,不同的东西拥有不同的气味。

2、使幼儿使用恰当的词描述不同气味所带来的感觉,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勇于尝试、热爱探索的欲望,使幼儿具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活动准备:

1、PPT

2、设置“气味王国”的情境,摆设各种气味不同的物品,如白醋、咖啡、白酒、酱油、香水、花露水、清凉油、万金油、香菜、芹菜、洋葱、芒果、菠萝等。活动过程:

一、猜谜,引出课题,吸引幼儿注意力。

左边一个孔,右边一个孔,有它能呼吸,还能闻香臭。(鼻子)

二、闻各种气味不同的物品,感受不同气味。

1、激励幼儿情绪,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气味王国”去,那里有好多有趣的气味,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气味的秘密吧!

2、幼儿自由体验不一样的气味带来的感受。

师:瞧,这就是“气味王国”,“气味王国”里的每一种物品都有它独特的气味。下面,小朋友可以自由地去闻各种物品,在闻的过程中,你要仔细记住自己闻到的是什麽气味,等会儿来告诉大家。

(幼儿四散自由地闻各种物品,边闻边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提醒幼儿一样一样地仔细闻,闭上眼睛慢慢体会,要把每样物品的气味记到心里。)

3、组织幼儿谈自己闻到、体验到的感受。

师:小朋友,“气味王国”里都有什么物品?刚才小朋友闻到了什么物品,它们的气味一样吗?各是什么气味?闻到酸味时,你有什么感觉?这种气味会使你想起什么事情?闻到其他别的气味时,又有什么感觉?你会联想到什么?(鼓励幼儿用合适的词描述自己的感觉)

三、通过操作感受,使幼儿了解鼻子的作用。

师:小朋友,咱们刚才闻了那么多的气味,这些气味是通过什么闻出来的?带着这个问题,请小朋友自己再去体验实验。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实验材料,请小朋友闻一闻,它们分别是什么,你是怎么闻出来的?

(为幼儿提供实验材料,指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实验)

提问:小朋友告诉老师刚才你是怎样实验的?各种气味是靠什么闻出来的?(鼓励幼儿踊跃回答。)

师:小朋友真聪明,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气味是靠鼻子闻出来的,鼻子为什么会闻出气味呢? 是因为在鼻腔的内壁,有一块大约5平方厘米的黏膜,上面分布着约1000万个嗅觉细胞,它们与大脑有联系。当人吸气时,飘散在空气中的气味分子便钻进鼻腔,与里面的嗅觉细胞相遇。这时,嗅觉细胞马上兴奋起来,将感受的刺激转化成特定的信息,通过嗅觉神经传入大脑,于是啊,人就闻到了各种气味。

四、进行发散思维,了解更多的气味。

1、启发幼儿说出更多酸、甜、苦、辣、咸味道的东西。

2、引领幼儿认识各种污染环境的气体气味,鼓励幼儿说出他们闻到过的污染环境的气体气味,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请幼儿自己动手,调制不同的气味。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说出了很多不一样的气味,也用我们的小鼻子闻了很多不一样的气味,下面咱们来做“小小调味师”来调制属于自己的气味,看谁调的气味更独特。(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制作出和别人不同的气味。)

六、教师小结。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教案 篇14

中班幼儿是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在此期间各种动作、技能飞速发展,但动作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还存在不足。体育活动“小小马戏团”,通过情境“马戏表演”,让幼儿在生动的情景中模仿动物本领,从而学习正面钻、纵跳触物15厘米等动作要领,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正面钻、纵跳触物15厘米、过平衡木的动作要领。

2、能大胆尝试各种平衡、纵跳等运动,发展平衡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3、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潜力,体验模仿动物本领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背景音乐、平衡木、吊球、呼啦圈、动物标志、动物手环等若干。

(二)、经验准备:课前带领幼儿搜集动物本领的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动物的本领。

活动重难点:

重点:练习正面钻、纵跳触物15厘米的动作,能动作到位的完成任务。

难点:能大胆尝试各种平衡、投篮运动,发展平衡潜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热身运动。

听音乐《马戏团音乐》带领幼儿做热身活动,扭扭腰、转转手腕、扩扩胸后进行快跑、慢跑、巨人走、矮人走。

(二)师幼共同探讨动作要领,引导幼儿学习正面钻、投篮、过平衡木的动作要领。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马戏表演吗?谁能和大家说一说你看过哪些动物表演?小动物们是怎样做的?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现在咱们一块来模仿一下。

(三)、创设“小小马戏团”情境,进一步巩固正面钻、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

小朋友们刚才表演的非常认真,也很精彩,动物马戏团邀请大家去表演,小朋友想去吗?引导幼儿游戏,创设“过独木桥、钻过山洞、跳过泥坑、到达马戏团”

第一遍游戏:幼儿有序进行游戏,练习正面钻,能平稳地过平衡木。

玩法:今天参加的马戏团表演,表演有三项内容山羊走钢丝、熊猫钻圈、狗熊投篮。

规则:第一名小朋友表演完毕后,跑回来拍第二名小朋友的手继续进行。

第二遍游戏:分组游戏讨论互动。

为什们获胜小组会快、稳、有序的完成表演?幼儿进行经验交流。

第三遍游戏:小组比赛形式游戏。

提高游戏难度,引导幼儿进行比赛加速完成。

(四)、放松活动。

刚刚的表演非常成功,给自己掌声鼓励,听音乐《分享的快乐》。

上一篇: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心得下一篇:实用的新学期新计划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