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区委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思路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共青团区委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思路

共青团区委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思路 篇1

一、强化学习,提高水平,创建学习型办公室区委九届三次全委会议上提出创建“学习型”机关,因此,我们把强化学习作为提高办公室整体工作水平的根本措施。理论水平的有限、基本素质的差距,实践经验的短缺,要求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加强学习。一是坚持在书本中学。我们从基础抓起,购买了《现代办公学》、《现代秘书学》、《现代文书学》及《公文写作》等书籍,全办同志共同学习、提高。为在理论上、政策上有所提高,适应工作需要,我们注重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领导讲话等学深学透,领会实质,为发挥办公部门的参谋作用打好基础;二是坚持在实践中学。每一次活动,每一项工作结束后,我们都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知识和经验。我们还有计划地对办公室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先后派秘书、文书到市委办、档案局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使全办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三是坚持在领导的言传身教中学。在各位领导身边工作,是我们加快学习、提高素质的宝贵财富,是难得的机遇,在领导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我们的文字水平、处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协调问题的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学习,全办人员的理论水平得到了充实、业务能力有了提高,一年来较好地完成了有关会本文来自议材料、文件起草、会务安排、任务落实等工作。对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回音。对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通知、要求,做到通知无误到位,反馈情况及时准确。

二、及时掌握区情动态,做好对上对下的信息传递工作在区内,为使区委的声音及时传达贯彻到全区各基层党组织、各部门、各战线,同时把基层情况及时反馈给区委领导,我们注重做好《前进区通报》的编发工作。今年,围绕治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攻坚战,我们刊发了系列专刊;围绕城区区划调整,我们刊发了“谋发展、谈思路”系列理论文章;围绕“四树立”活动,我们编发了处级干部的相关理论文章和承诺书。截止目前,共编发《前进区通报》41期,及时反映了区情民意,为领导做出决策提供了科学参考。在对上,为让市委及时了解我区工作的主要动态,我们着力抓好对市委信息的报送工作。围绕着市委、区委的中心工作,找准采编点,向《佳木斯通报》、《每日专报》、《佳木斯督查》等期刊报送我区关于税源经济、社区建设、两风建设、稳定工作、精神文明、纪检、招商引资、创业行动等方面信息79条,被省采用6条,被市采用20余条,位居各城区前列。

三、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围绕区委九届二次全委会和九届三次全委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区委办紧紧抓住税源经济和社区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加大了调研工作力度。多次随同区委领导深入到街道办事处、社区和民营企业综合调研,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实际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情况。在全区开展“三项利民”行动、“亲民行动”等活动的过程中,区委办人员随同区委领导走访基层,充分调研,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并随时总结、通报,有力促进了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

四、求真务实,搞好督办落实工作为确保我区2005年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及市“十大实效”工程任务的完成,对照市定目标,制定了《前进区2005年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及专项推进责任制分解方案》,在主管领导的主持下,召开了专项推进协调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在专项推进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和创优争先的原则,以转换职能,服务基层为重点,注重办实事、求实效,加快推进落实步伐。今年先后召开专项推进会议和现场办公会议十余次,各专项推进组、区人大、区政协等围绕推进任务组织专项视察、调查活动11次。办公室针对各专项推进组尚未完成的任务下发督办通知,并及时做好情况的反馈工作。这一措施提高了各推进组、各承办单位的工作效率,确保我区许多工作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我们针对区委常委会、书记碰头会上议定的事项以及有关领导交办的事项及时下发督办通知,促进工作落实,同时办理市委督办件和区委领导批示21件,区政协委员提案3件,做到了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

五、把握重点,发挥职能,“三办”水平有提高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办公室的职能作用,我们注重更新观念,在工作中做到了“三个转变”,即由“为上服务”向“为下服务”转变,由“机关”工作向“社区”工作转变,由“写功”向“做功”转变,基本实现了参与政务领导满意,掌管事务同事满意,搞好服务群众满意。还严格工作制度和程序,提高了为税源经济、社区建设、稳定发展服务的自觉性,较好地完成了办文、办会、办事和文件收缴、保密、归档立卷等任务。回顾一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按上级和区委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办公室人员文字能力还有待加强和提高;二是督办催办力度应进一步加大;三是各项工作制度还要进一步完善。2006年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强化素质,提高工作水平为目的,继续抓好学习、培训,使全办的整体水平在短时间内要有明显增强。二是以经济发展、项目建设、社区建设、全

共青团区委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思路 篇2

2008年亮点:市党群机关档案管理中心于2008年4月正式建立;围绕民生档案工作建立协调体系、法规体系、馆藏体系、利用体系等4个综合体系, 突出了档案服务民计民生的工作重点;完成了《哈尔滨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 (草案) 》的修改和审定工作;筹办了改革开放暨市档案局建局 (馆) 30周年全市档案事业成果展;《哈尔滨文书档案数据接收格式标准 (试行) 》正式下发执行。

2009年思路:一是着重抓好经济领域和重大事项档案工作。对实施城乡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新增规模以上企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惠民行动项目等6个方面各100个项目的档案工作及时登记, 加强监督与指导;实行重大事项档案办法执行情况通报制度;出台《市级领导干部重大公务活动档案管理意见》;对2008汶川大地震哈市支援灾区档案、大冬会档案、科学发展观活动档案以及无法预期的其他重大事项档案接收进馆。二是把“三农”档案工作做深做细。要面向农村, 确定“档案开放日”;抓好农产品种植、检测、加工等方面专门档案。三是进一步优化机关档案资源。提高两个机关档案管理中心的服务职能;开展有特色的家庭建档活动;做好档案馆进馆名册和接收范围划定工作;修订出台《哈尔滨市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实施细则》, 制订颁布《多媒体档案管理规范》、《数码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四是保持档案法制工作持续发展。市直各部门要依法全面完成档案登记审批工作。五是促进档案馆基础工作协调发展。创新征集方式, 扩大馆藏门类;进行馆藏调研, 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打造档案文化精品;编制《哈尔滨市民生档案资料汇编》 (1990~2000) ;办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对各区、县 (市) 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人员实行分片上门培训。六是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知青档案人名数据库;开展区、县 (市) 婚姻档案数据接收试点工作。七是确保安全发展。制定涉及档案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管理、重点档案专人管理、档案原件封存保护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国家局和省局档案抢救经费的使用制度, 做到专款专用;出台《市档案馆重大事故及突发灾害应急预案》;电子文件要异质备份, 重要档案应异地、多套备份。八是以档案团队建设实现科学发展。

齐齐哈尔

2008年亮点:通过广播电台直播热线、电视台市民热线等新闻媒体, 为全市7 138人补建了职工档案;将全国第十一届冬运会、克山县毛岸青纪念馆等6项重大事件档案材料征集进馆;继续推进一重集团、齐车集团等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

2009年思路:一是进一步深化档案工作“精品战略”, 全面提升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总结推广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库标准化、档案业务规范化精品典型, 提高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进程。注重发挥县区协作组的作用, 总结推广县 (市) 、区档案局 (馆) 精品典型经验。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水平。继续抓好民生档案工作, 继续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继续建立与完善农村基层组织选举档案、村务公开档案、农村社会治安档案、纠纷调解档案和计划生育档案,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和稳定;加大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指导力度, 努力完成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100%的目标;继续促进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以全市2009年重点建设工程为重点, 切实加强对城建、土地、城市管理和建设项目等方面档案工作。三是发挥主体功能, 切实加强各级档案馆工作。继续深化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工作, 更新接收单位名册和调整接收范围, 拓宽档案馆接收渠道;按期做好档案接收进馆工作;提前介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建档指导和进馆协调工作。启动档案数字化建设, 市档案馆要使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录入数量达到馆藏的80%, 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录入数量达到馆藏的100%;县区两级档案馆要使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录入数量达到馆藏的50%, 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录入数量达到馆藏的100%。切实做好档案保护与抢救工作, 要注意加强经费管理, 实行专款专用。积极开展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 提高档案馆管理水平。加大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宣传力度, 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一站负责制的服务机制。四是依法行政, 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进一步规范全市档案工作。五是加强档案科教工作, 提高社会档案意识和干部队伍素质。

牡丹江

2008年亮点:全市10个县 (市) 区886个行政村全面建档;市直机关档案信息与市档案馆网络系统数据实现对接;争取资金150多万元, 投入到重点档案保护抢救等各项档案事业;牡丹江历史时期档案展览布展工作已完成。

2009年思路:一是做好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及牡丹江市专题档案展览两个展馆的建设。二是加强档案馆库建设、档案整理、数字化电子文件工作管理, 做好政务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提供利用;做好档案事业评估和档案馆测评的各项准备。三是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 开展档案宣传和服务。加速新农村建设档案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 整合与开发新建立的民生档案;开展家庭档案服务;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的力度。四是建立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五是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档案工作。

佳木斯

2008年亮点:印发了《佳木斯市国有改制企业会计档案销毁、移交办法及操作规程》;对海棉钛项目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并将农村搬迁安置工作全过程专项立档;制定《佳木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提出了建立东部地区高端档案服务中心, 以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2009年思路:一是“三个继续深化”。继续深化民生领域档案工作, 重点抓好社保、社区、教育、流动人口、失业、就业档案的建立和服务, 并制定法规性文件, 社区档案建档率100%;继续深化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实现“百乡千村”建档率80%,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继续深化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使民营企业建档率达到80%。二是“强化四项建设”。强化档案法制建设, 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强化档案资源建设, 搞好编研, 提高档案利用率, 为经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档案服务;强化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以改善档案保管环境为重点, 为档案管理提升档次打下基础;强化档案信息建设, 推广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标准管理软件。

大庆

2008年亮点:市档案馆和萨尔图区、让胡路区、大同区档案馆一次性通过国家二级馆的考评验收;市档案馆新馆重建项目已进行项目设计招标;拨款60万元资金用于设备及软件采购, 市档案馆和9个县区档案馆的档案管理软件均已得到全面升级。

2009年思路:一是全力抓好在建、新建、续建项目档案工作。特别是抓好机场、庆南、庆北新城、让胡路铁路枢纽项目档案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抓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区、开发园区、经济园区等承载项目的各类园区的档案建设, 为项目尽快发挥效益和投资监管提供服务;加大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力度, 建立起“企业能够认同, 档案部门能够融入, 能够推动企业全面发展的”民营企业工作机制;继续加大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服务力度, 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强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档案的管理。二是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 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服务。对粮食产能基地、优质安全牧业基地、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特色旅游观光农业基地、高产优质粮食基地实施跟踪服务, 同步建档;市县 (区) 档案局正、副局长要每人确定一个乡 (镇) 作为农村档案工作联系点进行调研、总结经验、业务指导以及政策和经费支持;认真做好农村各立档单位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与完善工作;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 加强林地承包、经营处置、勘界等各个环节及时建档和实现规范化管理。三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对于新形成的民生档案目录要定期向县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市县 (区) 档案局要认真组织民生档案建设调研, 摸清情况, 确定范围, 编制民生档案目录, 条件许可的优先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推进整合开发和利用。四是依法继续做好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 抢救工作要坚持标准, 跟踪问效。项目完成后要及时上报结项报告, 保证专项经费管好用好;集中开展一次档案家底大普查;加强服务窗口建设,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鸡西

2008年亮点:市档案馆将游泳协会、收藏家协会、名人协会档案接收进馆;跟踪接收重大活动档案资料;市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利用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投入5万元经费, 建立了两个档案试点村。

2009年思路:一是继续加强《档案法》、《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争取档案事业经费。二是继续加强涉及民生领域的档案工作和全市重点工程档案工作。进一步做好优抚档案工作试点、医疗保险档案工作试点、低保档案工作试点的各项工作。三是继续加强档案的收集和征集工作。扩大档案收集和征集范围, 优化馆藏结构。四是加强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开展对民国时期破损档案的抢救修裱及全面保护工作。五是继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档案全文数字化扫描和案卷级、文件级目录的录入工作。六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七是进一步加强机关形象建设。八是认真做好档案事业评估工作。

双鸭山

2008年亮点:市档案馆将名人和家庭档案整理成盒移交进馆;对集贤、宝清、岭东、四方台等县区档案馆综合评估进行了自检;为全市348名贫困生建立了“贫困生救助档案”;制发了《双鸭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 (试行) 》;打破常规, 开展特例服务, 将馆藏科技图纸免费提供给建龙钢铁使用, 帮助其顺利实现了预期生产目标。

2009年思路:一是继续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活动, 加大对档案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推进依法治档进程;加强档案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规范执法人员行政行为, 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二是按照建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档案馆的发展方向, 依法开展档案接收征集, 不断完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三是大力构建民生档案体系。抓紧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重点抓好社保、医疗、教育、教学、贫困学生救助、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档案工作。四是围绕农村“三大工程”、农村综合改革和农业发展以及村务公开等问题, 着力做好生产、经营、农畜产品检测检疫、土地山林水面流转、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村镇规划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档案的建立和利用工作。五是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伊春

2008年亮点:以市委办和市政府的名义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伊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将档案馆纳入党务、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对全市会计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争取资金150多万元, 改善全市档案保管条件。

2009年思路:一是提高五个方面的服务水平。提高对民生领域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重点抓好社保、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档案工作;提高对林权制度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对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林业局进行档案管理跟踪服务, 帮助建立规范的林改档案;提高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和逐步规范村级建档, 落实好村级档案的收集管理制度;提高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重点抓好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规范化建档;提高对旅游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加强对机关、企事业、社区等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 加大对会计档案的规范管理力度。二是加强档案业务发展的五项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实现电子文件网上接收和提供利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加强档案的接收工作, 建立完善的征集工作机制, 将反映地方文化特色、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等方面的档案征集进馆, 改善馆库和设施等保管条件;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利用档案资源举办专题展览。

七台河

2008年亮点:重新建立了乡、镇、村指导名册, 建立了村级指导记录;开展了岚峰有机红小豆种植协会试点工作, 目前该协会已按要求建立了档案。

2009年思路:一是继续做好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从我市的基本情况入手, 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各项工作成果, 做好迎接省档案事业发展评估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加强对区、县档案部门的层级监督检查工作, 同时将档案执法与档案指导相结合, 经常深入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使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三是加强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在宝泰隆和双叶家具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 带动其他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四是继续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 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核心, 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五是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做好社区、社保、医保等单位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

鹤岗

2008年亮点:市档案局与省档案局、华能集团总部三家联合对鹤岗市新华电厂二期工程进行了重点工程建设档案验收;利用婚姻档案服务民生, 已经完成2万件婚姻档案的录入工作;向社会公布第二批开放档案———将1950年至1976年中共鹤岗市委等馆藏41个全宗33 868件文书档案向社会开放。

2009年思路:一是加大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力度。做好我市棚户区改造和小鹤立河水库扩建等重点工程档案指导验收工作;从实际需要出发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档案工作机制;切实指导企业做好资产与产权变动中档案的处置工作;抓好旅游景点建档工作。二是加大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力度。加强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建设;探索对新形成的民生档案实行定期向县级以上综合档案馆备份制度;社区建档巩固率保持100%, 建立社区档案工作考核标准, 培养推广社区档案工作先进典型;加强和改进婚姻档案接收、管理和查阅利用, 市档案馆年内完成已进馆婚姻档案数据库建设。三是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抓好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合作组织建档试点, 培养和推广典型;指导相关部门建立规范化的土地承包档案和林权制度改革建档试点;做好农村建立档案单位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与完善工作。四是创新发展档案工作。把常态性执法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 市、县 (区) 档案局年内要集中开展一次档案保密和安全保管的专项检查;对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摸底调查, 重新编制进馆全宗名册;对重要档案实行多套、异质备份制度;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 开展各种宣传和服务工作。

黑河

2008年亮点:全市共投入专项资金500余万元, 用于档案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黑河、北安、嫩江、逊克、五大连池等县市新建2 000余平方米档案馆新馆库;黑河、北安、孙吴等档案信息网站开通, 并连接了政府网;黑河市档案馆建立了电子档案信息录入中心;2008年8月, 黑河市档案馆被政府确定为政府信息公开场所, 并正式挂牌;全市65个乡镇557个行政村建立健全了乡镇、行政村指导名册和指导记录;指导爱辉区、逊克、孙吴等县市狐貉养殖示范基地、西瓜协会、大豆合作社、五味子专业合作社等建档试点29个;制发了《黑河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标准 (试行) 》。

2009年思路:一是加快建立档案信息网站与政府信息网的连接工作, 基本实现档案信息远程在线查询和服务。二是扩大档案资料接收范围, 积极做好国家重要档案保护和抢救工作。要利用馆藏档案资料拍制档案专题片, 编辑出版档案史料, 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三是加强对民政、社保、劳动就业、林业、土地、农业、卫生、医疗、教育等民生档案体系建设的监督指导, 不断规范民生档案管理, 尽快建立起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四是认真贯彻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积极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完善行政执法的常态化。五是重点加强和完善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土地承包流转及规模化经营等档案的监督指导和管理,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六是认真做好我市档案事业发展评估工作, 力争达到优秀档次。

绥化

2008年亮点:全市166个社区的民生档案工作的建档率达100%;对海伦等地采取超强措施, 实现到期应进馆档案一次性全部接收进馆;7个档案馆建立了局域网。

2009年思路:一是围绕民生需求, 选择条件好的单位实施民生档案资源整合, 研究探索建立健全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围绕服务民生, 转变传统观念, 建立起查阅、公布、网上传输等多种形式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二是认真开展对全市10个县 (市) 区档案事业的评估工作;努力做好市局本身的自我评估工作, 力争达到优秀等级。三是适时推广村档乡管的档案管理模式, 保证村级档案的安全;采取试点方式, 整合乡镇档案资源, 各县 (市) 应确定一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 全面整合本乡镇范围内的各种档案, 并争取在规范化、现代化方面有所突破。四是更新调整县 (市) 区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 丰富档案资源;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配齐配全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和档案管理软件等软硬件设施;全面开展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工作, 各馆要确保完成10 000条目录数据的录入任务。六是做好保管满30年档案的开放工作, 编制和公布开放档案目录。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为内容, 举办综合或专题展览。

大兴安岭

2008年亮点:重新制定了进馆单位名册, 加大了接收力度;对三县、四区档案事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估, 形成报告14份;对漠河机场工程档案进行现场指导并提出归档要求。

共青团区委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思路 篇3

2003年成都发展改革系统法制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紧紧围绕发展改革中心工作,严谨务实、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继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法规司后,北京、吉林、江苏、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7个省区市发展改革委成立了专门的法规处;安徽、江西、重庆、四川、宁夏、新疆等省区发展改革委也充实了法制机构的力量。

二、实施《行政许可法》的各项准备工作顺利完成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发展改革系统的职能行使和具体工作方式都提出了全新挑战。按照国务院部署和要求,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将《行政许可法》贯彻实施的准备工作作为2004年的工作重点,精心准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是组织了对全系统干部的培训。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的形式,先后举办了两次《行政许可法》学习讲座。同时,在两个月内举办了9期培训班,对全委干部进行了分层次轮训。各地发展改革委也采取召开委党组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举办培训班、编印学习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强了《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培训。

二是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实施机关。共取消11项审批项目,下放4项审批项目。在保留的40项许可项目中,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12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以国务院决定方式公布的17项,与其他部门联合实施的11项;清理出以司局名义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9个,一律改为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名义实施。各地发展改革委都对本委负责的行政许可项目和实施机关进行了清理,纠正了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做法。

三是清理并完善了行政许可规定。经过清理,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需要制定和修改的26件与行政许可有关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对有关行政许可规定进行清理,提出了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建议,并对本委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四是建立健全了实施行政许可配套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实施行政许可办公制度的暂行规定》以及相关格式文本,确定了行政许可项目相关材料的公示场所和方式,印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研究起草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行政许可责任追究制暂行规定》。各地发展改革委结合本委实际,制定了行政许可受理、告知、公示、审查与决定、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

三、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立法步伐加快,完成数量增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国务院2004年立法计划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已经颁布实施,《境外投资管理条例》、《规划编制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修订)》已上报国务院审议。《电力法(修订)》和《政府投资条例》正在抓紧起草。部门规章立法计划完成率大大超过2003年,目前已完成11件。从地方立法看,有关法规性文件数量也明显增加,在以工代赈、项目稽察、项目代建制、创业投资、特许经营、规划编制、价格管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立法都取得了新的成果。

二是政府投资立法取得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投资司共同起草的《政府投资条例》是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主要职能法律依据的一部重要行政法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我们又对《条例》作了重要修改。目前,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三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有关立法的前期研究开始启动。我国经济已经连续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能否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间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如何用法律制度保障经济稳定增长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启动了对这项法律法规制度的研究。

四、《招标投标法》贯彻实施的指导和协调力度加大

一是起草并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针对招投标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加强招投标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改革部门在招投标行政监督中的职责和地位以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国务院有关部门也积极研究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

二是全国招标投标协会的筹建工作基本完成。

三是招标投标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办法》、《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

四是招标投标规定清理取得阶段成效。在前一阶段清理的基础上,会同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国务院有关部门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目录。目录公布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废止的13件与上位法相抵触或不符合形势要求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发展改革委也公布了清理结果。

五是加强了对招标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

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计划实施

按照国务院关于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一项重要任务的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近几年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初步摸底,总结了5年来依法行政的实施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工作的初步意见》,就做好《纲要》的学习贯彻工作进行了部署,目前正在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六、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理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增长较快。截至10月,已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4起,行政应诉案件1起,超过2003年全年办理的15件总量。针对行政复议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我们一是坚持依法办案。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权限。二是加强沟通联系。对于发案率较高的信访、举报、咨询类复议案件,加强了与申请人的沟通,反复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工作。三是做好分析总结。《行政许可法》颁布后,为积极应对行政复议和诉讼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及时分析《行政许可法》对我委工作的影响,找出容易引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重点领域和环节,提出了防范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七、“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

2004年,我们对“四五”普法以来系统普法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总体上看,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按照系统普法规划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的新途径和新路子,较好地完成了"四五"普法阶段性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全系统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进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

八、法规协调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200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办理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国务院有关部门送来征求意见的法律、法规、规章205件,办理委内征求意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67件,办理人大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7件。在工作中注意把握三条:一是准确把握征求意见范围。二是严格审核内容。主要从法律依据、法定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意见,涉及行政许可,还要从设定和实施许可的规定方面把关。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对于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或改革发展方向的意见,及时沟通;对委内不同意见,积极组织协调。

九、法制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

一是立法工作制度。为了提高立法质量,根据《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有关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实施了《规章制定办法(试行)》,对规章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和送审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规定,委内立法程序进一步规范,法规文件的审查力度明显加大。

二是复议和应诉工作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起草颁布了《行政复议规定(试行)》和《应诉工作暂行规定》,对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详细规定,明确了法规司和有关司局在办案过程中的职责分工,加强了司局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提高了办案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常年法律顾问制度。为了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各项工作中的参谋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聘请了两位知名专家作为常年法律顾问,为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重要文件起草以及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和咨询。为了使法律顾问制度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专门起草了《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办法》,对法律顾问提供咨询意见的范围、方式、时限等作了规定。

十、系统交流进一步加强

《法制工作与建议》是全系统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利用这份刊物,及时反映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立法、执法、普法、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各项法制工作的情况;编发了北京、江苏、云南等部分省市发展改革委法制工作中一些经验材料;刊登了地方有关同志的文章,使这份刊物成为国家和地方、各省市之间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桥梁。

2005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发展改革大局,认真做好各项法制工作,努力使发展改革系统的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再上新台阶。从具体工作层面而言,初步考虑概括为:贯穿一条主线,搞好五个结合,着力抓好六项工作。贯穿一条主线,就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法制建设步伐。搞好五个结合,就是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前后结合、左右结合、上下结合,统筹协调,全面做好系统法制工作。一要搞好虚实结合。既要围绕发展改革大局需要,开阔思路,拓展领域,从战略高度上研究思考如何把实践中成熟的作法和成功经验及时上升为法律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同时又要扎扎实实地抓住一些有利于我们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实事,使工作有“抓手”,有依托。二要搞好远近结合。既要集中力量解决发展改革系统依法行政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又要认识法制工作的规律,考虑法制工作的特点,从长计议,作好工作规划,完善工作制度,使发展改革系统依法行政的进程有序推进。三要搞好事前事后结合。既要推进立法,也要加强执法;既要抓好立法时的审核把关,又要搞好法律法规规章颁布后的备案审查;既要重视普法,通过学习和培训,增强发展改革系统干部的法制观念,熟悉法律法规和规章内容,为依法行政奠定基础,又要建立事后监督机制,执行好行政复议制度,以案说法,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四要搞好左右结合。既要立足本委,找准定位,加强与业务司局、处室之间的配合,将法规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增强法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要注重与各级人大法工委、政府法制办、其他部门和人民法院之间的联系沟通,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五要搞好上下结合。既要集中精力履行好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的工作职能,又要增强重视发挥全系统的积极性,集中全系统的智慧,提高全系统法制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创造条件,加强合作。

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共青团区委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思路 篇4

2005年法规处在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立法工作

组织起草的《大连市粉煤灰综合利用条例》已被批准实施;组织起草的《大连市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大连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已报市政府法制办组织会签完毕;完成了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立项申报工作;组织征求了对《大连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的修订意见。

二、依法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工作

开辟了《法制园地》宣传栏,开展了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完善了依法行政执法责任制有关材料。组织编制了《大连市城市建设“十一五”规划法制建设专题》。制定了《大连市建委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城市阶段性目标任务》等纲领性文件,配合市人大对我市《大连市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和我委《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得到市人大领导的好评。

在执法责任制检查中我委荣获了为数不多的依法行政执 法责任制优秀单位。另我委为加强民主化进程,更好地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特聘请了9名政协委员作为特邀监督员。

三、行政诉讼、复议工作

2005年共受理诉讼案件一起;行政复议案件2起;都已妥善解决

四、文件审核工作

我处负责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审核,05年共会签、审核办理各部门及委属处室文件91部。

五、规章制度建设工作

(一)起草并联合18家单位下发了《大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验收监督管理办法》,该文件对进一步落实城市房地产开发管理责任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与保监局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成立大连市建设系统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大连市建设系统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的印发对推动我市建设行业的保险试点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六、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

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处党员积极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思想、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七、法律知识培训工作

邀请市政府法制办领导对我委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法》、《WTO知识》等的培训,对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及执法人员的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之,我委的法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

2005年5月13日辽宁省建设厅下发文件公布大连市建委荣获全省建设系统法制工作先进单位。

在2005年9月份召开的大连市地方立法工作会议上,我委作为立法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经验介绍。

中共大连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大连法治》刊物现共出版4期,其中第2期和第4期中都刊登介绍了有关市建委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成效的文章,对市建委的法制工作给予了肯定。

2005年我们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制度健全、执法监督、立法质量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06年我们将在健全制度、规范建设管理;转变观念,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和水平;加强法制宣传,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完善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2006年的立法工作要紧密围绕建设行政管理工作重点,着重研究建设事业中具有普遍性、共同性、规律性的问题。

共青团区委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思路 篇5

2005年工作总结

一、全民健身工作

1、组织召开全区群众体育工作会议

为纪念《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总结静安区全民健身工作上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促进本区的全民健身工作的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由区政府召开了2005年静安区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会上体育局局长康元龙同志区体育局局长康元龙回顾、总结静安区全民健身工作十年来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今后的工作设想;静安寺街道、区机关党工委、区工人体育场作了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经验交流发言;区委副书记丁志坚宣布新一届静安区体育总会领导成员名单;区委副书记、区长姜亚新和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向静安寺街道授“全国体育先进社区”奖牌;市体育局副局长李伟听作了发言,对静安区在全民健身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肯定。最后区委副书记、区长姜亚新作了讲话,概括了静安区在群众体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全区群体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

2、第二届商务楼宇运动会圆满结束

商务楼宇运动会7月份全部结束,这次运动会共设五人制足球、80分、乒乓球、游泳、台球等项目,静安区200多处商务楼宇员工近千人参加了比赛,通过比赛吸引了众多商务楼宇党员青年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了我区党的建设和统战工作。在闭幕式上区领导向获得本次运动会优秀组织奖的区综合经济党委、区工业局、区司法局和五个街道办事处颁发了优秀组织奖,向获得足球比赛第一名的汇银公司、第二名的世好餐饮有限公司广告公司和第三名三亚广告公司颁了奖。明年静安区将继续举办第三届商务楼宇运动会,三亚广告公司已提出争取比赛冠权的意向。

3、成功举办首次旅游饭店职工运动会

7月我区在全市首创举行的旅游饭店职工运动会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由区内18家旅游饭店(五星级4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5家)参与,运动会为期10天。星级宾馆、旅游饭店是建设高品位商业商务区的重要载体,宾馆会展旅游业是静安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通过这次宾馆运 动会,使我区旅游饭店行业职工增加了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展示企业文化形象,形成企业间的合力,营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并进一步健全、完善宾馆工会组织,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凝聚力,推进了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我区宾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4、静安区2005年乒乓球单打排名赛圆满结束

为推动全民健身和“人人运动”,让更多群众参与到乒乓锻炼中来,7月中旬举办了静安区乒乓球单打排名赛,赛事分公务员组和企事业、社区居民组两个组别。160余名运动员在静安区少体校乒乓房参加了比赛。区机关公务员中许多局、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了比赛,有的还获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为鼓励更多市民参与乒乓球运动,比赛结束后还将比赛中获奖的成员配上照片在“静安时报”上向全区公布。

5、认真做好市民身体素质测试工作

今年初由市体育局组织在全市开展了市民身体素质测试活动,根据全市统一测试的要求,区体育局利用各街道身体素质测试站的器材,组织测试班子在全区范围内对2512名市民进行了身体素质测试,其中幼儿组360名、成人组1967名和老年组185名。至9月中旬此项测试工作已全面完成,目前正在对测试数据进行核实、登记、统计。

另外区政府决定今年将对我区公务员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此项工作自7月份开展以来,已测试人员600多名,第四季度将进一步投入力量积极开展测试工作。

6、积极开展学生体育活动

3月26日区中小学校游泳系列赛在区体育中心游泳举行,共有800多人参加了本次比赛,对促进全区学中小学校开展游泳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从4月18日开始,2005年静安区中小学篮球赛拉开序幕,全区32所中小学校全部组织篮球队参加比赛,比赛在静安区一师附小和华模中学举行,时间超过一个月,约有400名运动员和中小学校篮球爱好者参加此项全区最大规模的篮球比赛。为丰富学生暑期生活,区体育局与教育局配合,积极开展各项青少年体育比赛活动。第三季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新民晚报杯”足球比赛、“肯德基杯”男子篮球比赛、中小学自编操比赛。8 月份还组织了上海市中小学暑期“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活动达标测试活动。区体育局还组织全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夏令营活动,参加这些比赛和活动的人数超过1000人。通过这些比赛和活动丰富了青少年暑期生活,促进了学校体育。

二、训练竞赛工作

1、申办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获得成功

今年年初静安区体育局击剑、排球、游泳、射击四个项目向国家体育总局申办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近年来区体育局根据我区特点,将击剑、排球、游泳、射击四个项目确立为静安区业余训练重点项目,增加经费投入,完善训练设施,引进优秀教练人才,以科学方法促进训练,经过努力已培养了王磊、王泱、仲维萍、任磊、裘依琳、金恺、王呈浩、沈琼、何炯、奚希、李慧、费凡等优秀运动员,先后输送到国家队和国家青年队,并在国际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经过国际体育总局有关部门的验收,静安区的击剑、排球、游泳、射击四个项目被正式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9月在育才中学举行了中国射击协会后备人才基地揭牌仪式,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管理中心的领导和上海市体育局、静安区政府的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并观看了育才中学的射击训练场和射击运动员的训练。育才中学充分利用寄宿制中学在招生和培养运动员方面的优势,在本市和外省市招收了一批射击优秀运动员苗子,并建设了一座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射击训练场,将射击作为学校重点训练项目。经过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管理中心的审核,被正式批准成为中国射击协会后备人才基地,这将使育才中学射击训练直接得到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管理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促进育才中学为国家培养更多射击优秀后备人才。

2、在高温中坚持暑期集训,努力提高运动水平

今年暑期持续高温,35度以上高温天数超过历史记录。静安区少体校十八个项目运动队暑假集中训练丝毫也未受到影响,整个中小学暑假期间全区共有75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每天冒着酷暑连续训练半天。少体校校领导和各个科室深入训练第一线,确保住宿、饮食及生活各方面的需求。陈东辉副区长和区体育局领导多次深入到嘉定 育才中学等集训基地,看望慰问参加夏季集训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鼓励他们刻苦训练,为明年参加上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争取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艰苦的夏季训练,这支运动队的运动水平有了不断提高,其中射击队在全国大中学生射击比赛中获得团体第一及四项第二名,并创造了一个全国记录;举重队的运动员在参加全国少年男子举重比赛获得四个第一名;游泳队在参加全国少儿游泳锦标赛中获得一项第一名,四项第二名;击剑队在全国少年击剑锦标赛中获得四项第一名及一项第二名;国际象棋队在全国少儿国际象棋比赛中获得三项第一名及一项第二名。

由我区培养的围棋运动员胡煜清在5月24至27日于日本爱知县举行的第26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上以八战八胜的成绩荣获世界业务围棋赛冠军。我区培养的水球运动员翟佳京作为中国水球队主力队员在5月23—27日广东顺德举行的亚洲水球锦标赛上获得冠军。我区培养的击剑运动员裘依琳、秦兰兰在7月26、28日分别在马来西亚举行的2005年亚洲击剑锦标赛上获得女子花剑团体第一名和女子重剑团体第一名。

3、静安区培养的40名运动员代表上海出征全运会,取得三金五银七铜好成绩

今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将在南京举行。9月参加全运会的上海市代表团正式成立,由静安区培养的击剑、排球、游泳、田径、足球、篮球、垒球、水球、举重、艺术体操、蹦床等项目的40名运动员参加了上海市代表团。其中有在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的击剑运动员王磊、仲维萍,在亚洲击剑锦标赛上取得冠军的秦兰兰、裘依琳,国家男排主力运动员何炯、沈琼,国家青年女排运动员奚希,国家水球队运动员翟佳京,国家蹦床队老将俞华等。这些运动员参加了13个项目的比赛,获得3金5银7铜的好成绩,其中男子排球队取得全运会金牌,队中静安区培养的运动员达7人,他们是沈琼、王晔、何炯、黄波、方颖超、朱力贝、陈嘉豪。参加水球队获得冠军的有瞿佳京。参加女子佩剑团体赛获得冠军的是李莉。在女子花剑团体、女子重剑个人、女子垒球、女子举重75公斤级以上、足球等4项比赛上获得4枚银牌。在男子重剑个人、男子重剑团体、男子花剑团体、女子重剑团体、男子4*100自由泳接力、男子4*100混合泳接力、艺术体操团体等7项比赛获得7枚铜牌。

4、静安世界杯攀岩赛组织活动顺利进行

2005上海静安世界杯攀岩将于10月22日至23日在静安区大沽路延中绿地举行。为举办这次比赛静安区延中绿地建造了现代化的国际标准攀岩壁。南西街道积极配合,做好比赛周边的环境宣传,比赛开始前就协助在周边马路拉上宣传横幅,在绿地进出口竖起宣传栏,介绍攀岩比赛的状况,引导市民观看比赛。区市政、卫生、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热心为比赛提供服务,为比赛能顺利进行作出了贡献。静安区在国际上首次将攀岩赛引入市中心,也对国际攀岩运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参加这次静安世界杯攀岩赛的23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余名优秀攀岩选手中,男选手中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来了九位,女选手中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来了七名,比赛分男女难度赛和速度赛四个项目,许多选手在比赛中多次刷新国际攀岩比赛最好成绩,中国选手陈小捷获得男子速度赛第三名。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主席马可〃司克瑞斯,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秘书长伦德特〃兰瑟林克也到中国参与了比赛的整个过程,对比赛的组织工作给予高度的赞扬。市体育局已将静安区举办的世界杯攀岩赛列为全市景观体育的特色项目。在景色宜人的延中绿地举办世界顶极的时尚项目攀岩比赛,不但吸引了周边市民,许多大学和其他民间攀岩组织也闻讯而来,许多青年攀岩爱好者在观看比赛中仔细观摩优秀选手的技巧,并不断向周围群众作内行的解释,面对世界各国攀岩高手的精彩表现,比赛场上不断响起掌声和欢呼声。与去年比,今年的比赛场更宽敞,周边景色更优美,观赏比赛的人数比去年多,观赏水平也有了提高。沪上各大媒体也纷纷前来采访报道这次比赛,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分别播报了比赛,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还对比赛的决赛进行了实况转播。前来参加比赛开幕式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张发强两次到赛场观看比赛,他认为这样的比赛是体育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重要贡献,让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自己身边观赏高水平的国际比赛,丰富了生活,提高了健身意识,使比赛成为人民的节日,使体育成为老百姓的享受。

5、积极组织各类体育比赛

由上海市围棋协会和永达汽车租赁公司主办,静安区体育局、五四中学承办的2005年上海市围棋锦标赛5月7日在静安寺麟豪大酒楼收枰,比 赛会集了上海各区县、系统的100多位围棋高手,经过激烈角逐,静安区获得男子组团体第一名,女子组团体第二名。静安区首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5月14日在市西中学室内篮球馆举行,共进行了成年组、学校组的田径(短跑、接力跑)、定点投篮、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小型高尔夫球、滚球、跳绳、保龄球、拔河等十个项目的比赛,共有特奥运动员200多人次和100多名助残者参加了比赛,区领导丁志坚、杨培源及区残联、区体育局、区教育局领导观看了比赛。

6、创办特色体育学校

区体育局与区教育局在建设特色体育学校工作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共同探讨区内特色学校的布局规划,积极开展“体教结合”,在巩固原有体育特色学校基础,发展学校特色体育项目,推进学校体育,促进全区竞技运动水平。目前已确定静安区特色体育学校5所,分别为育才中学(田径、射击)、华模中学(篮球、击剑)、民立中学(游泳),时代中学(排球)、七一中学(手球、武术)。区体育局将与教育局密切配合,在这些学校中积极推进特色项目,以此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提高学校体育水平。

三、体育场馆开放和建设

1、夏季游泳池馆开放顺利完成

自7月1日起全区19家游泳场馆进入夏季开放高峰,今年持续高温,区内各游泳池馆始终处于爆满状态,区体育局召开联席会议,要求各游泳池馆认真贯彻《上海市游泳场所开放服务规定》,并结合《行政许可法》做好游泳开放的管理。区体育局在开放管理中与有关部门如卫生、防疫等联合执法,制作了“2005年静安区游泳池(馆)开放服务自查表”,便于各单位按规定进行自查。我们还按照市里要求成立督导组,每天巡访各游泳池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近三个月的努力,静安区夏季游泳开放圆满结束,期间未发生重大事故和重大投诉,得到了市民的好评,受到了市体育局表扬。

2、体育馆改建工程加紧施工

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区体育局充分考虑静安区特点,将区体育馆定位为静安区南部地区体育健身中心,并据此对静安区体育馆的改造进行了周密规划:将把静安体育馆改造成设施一流、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体育场 馆,除原有的篮球场外,馆内将建成全市最大的乒乓馆(可放25至30张乒乓桌)、建成8片羽毛球场地和3片网球场(室内2片、室外1片)。体育馆将有80个车位的停车场和完备的商业餐饮设施、体育休闲设施。年初静安体育馆改建规划已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审核通过。通过招标确定了工程改造单位,工程已于春节前全面开工,到6月上旬原静安体育馆拆迁已基本完成,目前工程正在顺利进行,预计明年春节前完工。

3、建成现代化攀岩设施

去年世界杯攀岩赛在中凯城市之光小区临街举行,场地受到限制,观众只能在大沽路上观看比赛。今年区体育局与园林局密切配合,在延中绿地内选择了一块绿树草坪环抱、鲜花丛丛、依傍假山瀑布的场地,建造了永久性的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现代化攀岩壁。在攀岩场的建设中,区绿化管理局精心安排,调整绿化布局,使攀岩壁与整个绿化环境融为一体,市体育局副局长邱伟昌称这个攀岩场是上海市绿地体育设施建设中的一个创举,开创了“体育园林化、园林体育化”的典范,在市中心辟出了一片供市民休闲健身、动静相宜的上佳场所。

4、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六家体育服务业企业

区体育局2005年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各类所有制企业投资体育,深入细致地研究区域内群众的消费层次,大力培育体育现代服务市场。今年以来,区体育局在体育馆改造的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各类社会企业投资静安体育服务业,全年共完成六家单位的签约,1、国际空手道联盟真极会馆,主要是进行体育健身、健美、体育舞蹈、瑜珈、空手道等项目的训练和培训,目前已在静安体育中心F楼开业。

2、上海高飞广告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包括体育训练、竞赛、健身大型活动等方面的广告设计制作以及竞赛冠名权拍卖中介等业务,这家单位已在少体校5楼开业。

3、上海乐威餐饮娱乐有限公司,面积820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

4、上海巴尔山国际娱乐会所,面积3080平方米,投资1000万元。这两家公司都从事体育娱乐,已签约,目前正在体育中心两楼进行装修。

5、宝隆集团的体育宾馆,主要为体育竞赛、活动、会议服务。

6、NBA城,这是NBA在东南亚开的第一家加盟店,包括运动服装、篮球运动器具和餐饮服务。此两家单位将在静安体育馆改建完成后开业。今年8月,包括荷兰 最大的体育健身器材制造商、最大的健身设备软件供应商、最大的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企业代表等一行8人在上海市体育局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静安区考察现代体育服务业。在听取介绍和实地参观区内体育场馆和健身俱乐部后,荷兰企业家感到静安区的体育健身设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体育健身业市场已逐步形成,他们对静安区的现代体育服务业进一步发展表示乐观,并表达了与静安区建立合作关系的愿望。

2006年工作思路

一、实施“十一五”体育发展规划,建设新的体育训练基地 区体育局将在原南阳电机厂地块建造包括一座球类馆(可进行篮球、排球训练比赛)和一座游泳馆及室外射击场地等设施的新的体育训练基地,设施面积为7000平方米,区内篮球、排球、游泳、射箭、击剑、举重、摔跤等项目将在此有现代化的训练设施。明年年内将完成此项目的规划设计并开工。区体育局还将在沿苏州河的W地块建造1600平方的网球场,明年将进行规划设计。

二、根据“十一五”规划把静安建成文化时尚中心的主流区域的目标,大力发展体育市场

区体育局将依托改造完成后的静安体育馆,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体育关周边形成以体育健身休闲为中心的体育市场。体育馆以市中心最大的乒乓、羽毛球、网球开放场馆为依托,积极开拓体育健身,休闲,娱乐,餐饮,宾馆服务,使静安体育馆成为市中心最大的体育健身娱乐中心之一。

三、积极开展体育健身进楼宇

2006年区体育局将进一步总结经验,组织好商务楼宇运动会和宾馆运动会,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体育健身进楼宇活动,明年将针对静安区商务楼宇集中,白领青年人数众多的区情,组织专门人员为楼宇青年进行身体素质测试,请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体育专家和上海市体科所科研人员到商务楼宇为白领青年开办体育健身锻炼辅导讲座。区体育局还将根据商务楼宇爱好时尚体育项目的特点,利用新建的延中绿地攀岩场等设施组织各类时尚体育锻炼,引导白领青年积极投入全民健身。

四、深入社区,推进全民健身

2006年区体育局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健身苑点管理,根据新的形势,完善、细化社区健身苑点管理条例,做好社区健身设施的开放和器材维护更新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健身设施的作用。要进一步做好五个街道国民健康体质监测站的开放工作,采取积极步骤,引导更多市民进行身体健康测试,促进科学健身,提高全民健身工作质量。要进一步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局派遣的5个指导员的作用,开展市、区、街道三级指导员培训工作,为市民在社区健身提供咨询、指导等各类服务。

五、组队参加上海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争取好成绩

上海市第13届运动会将于明年举行,区体育局要进一步做好少体校各支运动队的业余训练,明确参加第13届市运会的各项目标,与各个项目的教练组达成协议,深入开展科学训练、科学育人活动,以参加第十三届市运为抓手,促进全区竞技体育工作。

六、办好第三次世界杯攀岩赛

区体育局2006年第三次举办世界杯攀岩赛,以高水平的国际体育赛事满足广大市民欣赏竞技体育的要求,并通过国际体育交流吸引更多国内外城市来静安区展示静安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在世界杯攀岩比赛中要吸取前两年组织比赛工作的经验,结合旅游节、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把体育活动比赛与旅游、文化、购物等活动结合起来,让市民在市中心的绿化丛中充分享受体育的快乐,不断培育市民对体育爱好和需求,促进体育市场繁荣。

共青团区委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思路 篇6

一、2005年民政工作回顾

(一)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走上正轨,实现了规范化管理。

1、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2005年全区城市低保工作要点;完成了全区低保证的更换和低保申请表、变更表、收入证明等系列审批表格的更新工作;建立了低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贯彻落实了省民政厅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责任制及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试行);完成全区低保户医疗救助的调查摸底工作,并落实了10户受救助户;配合市粮食局开展“情系困难职工——让更多的人吃上健康好油”的活动,使500户低保户得到了实惠;多次联合区财政局的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对低保申请户进行审批核查,截止9月份,共审批了77户申请户,清退了52户,变更了52户。

2、为严格执行当前低保工作中的各项政策,规范低保管理制度,确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及低保资金专款专用,六月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低保对象的收入情况及低保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工作。核查分为两个阶段即自查和复查,采用听反映、实地查的方法进行了一户不漏的清理核查。整个核查过程严格按照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对因家庭生活水平提高不符合原有享受水平或不再符合享受低保条件的低保户进行了核减或清理,全区共核减了47户低保户,核减低保资金2533元;清退了41户低保户,停发低保资金5530元。截止9月份,我区共有低保户1085户1549人。常补对象1011户1388人,非常补对象74户161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58.6万元。

3、成立了南昌高新区社会救助领导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印发南昌高新区加强对流浪乞讨等人员救助管理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救助管理方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地防止流浪乞讨人员返流现象。

4、为了提高我区民政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按照“三提高”的要求,我区对辖区内各民政办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业务技能培训。为此,我区还专门筹集资金为各镇(处)民政办配置了专用电脑和打印机。目前,全国民政事业统计信息管理系统和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区得到应用,实现了“微机操作、规范管理、银行发放”的目标,我区城市低保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5、在市农经网、区局域网及《社发动态》上发表了题为《当前我区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的调查报告,并提供给区管委会主任和分管委领导参阅。发表新闻稿件4篇,其中题为《南昌高新区顺利开展2005年低保核查工作》先后被市民政网、区局域网、区刊《南昌高新区》及局刊《社发工作动态》四家转载。

(二)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工作步入新阶段。按照市民字[2004]23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区对今年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各级民政干部经过调查摸底,严格按救助对象的确定程序,实施分档救助,分为每人每年300元、200元、150元、100元四个档次,全区1792户2953人得到社会救助,全年总救助金额57.19万元。同时督促各村做好证(卡)的使用和管理,监督各村社会救助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确保救助政策的兑现以及发放救助款物的公开、公平、公正。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3号)和省民政厅、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赣民字[2004]146号)文件精神,我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南昌高新区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将为我区特困群众和五保户提供医疗救助。

(三)救灾救济工作创造新格局。安排好受灾地区的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社会的稳定。我区民政部门以“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指导思想,深入基层对困难群众摸底调查,准确掌握受灾的真实情况,采取多种方式统筹解决好春荒期间的灾民生活困难,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今年上半年我区下拨了15万元救济款用于春荒救济,依据“摸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原则,采取普遍调查和重点核查相结合的办法,将救济款全部发放到最需要救助的灾民手中。并且根据省民政厅、市民政局要求,救助凭证发放。

(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获得新成绩。

1、对全区需负责安置的26名城镇退役士兵全部实行自谋职业,由区财政局按照我局提出的标准发放一次性自谋职业经济补助金,全面推进了以自谋职业为主渠道的退伍安置工作。

2、积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教育和引导退役士兵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转变择业观念。我处加强了全区退役士兵在待安置期间的管理教育,并建立了退役士兵安置保障金专户,及时、足额地

共青团区委2005年工作总结及2006年工作思路 篇7

一、当前企业团工作面临的困境和不足

1)青年团员的价值取向与当前企业团的工作不相适应,随着现代管理制度的推进和企业机构改革,内部环境发生了变动,青年团员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个人过分强调价值的自我实现,集体注意精神单薄,团组织原有的教育方式和工作方法滞后于青年团员思想变化。

2)团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不足,发展团员遇瓶颈。随着越来越多新员工的加入,在团组织吸收了新一代青年新思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冲击。90后相较于80后更具有自我思想,对新事物适应能力更强,但同时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喜欢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团组织工作参与热情不高,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需求程度在减弱,认为团组织不能为他们解决实质性困难和问题。同时企业员工流失率,导致部分青年员工还未找到团组织就已经离职,使近年来团员吸收、发展工作遇到了瓶颈。

3)团组织在企业中定位不准,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在企业中,较之党委与工会,团组织的知名度、执行力、影响力在员工中不如他们,党委承担了思想教育、联系群众的重担;工会起到关心员工生产、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重任。企业团组织在开展工作时,在自身人员、影响力各方面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需要依靠党委、工会的平台,这就突显自身在企业生产建设中起到的作用相对比较微弱,不能很好的发挥本身的作用。

4)团干本职工作繁忙,相关培训不够,储备力量不足。在生产型企业中,除团委正、副书记以外,各支部书记及委员往往都为兼职,很多团干同时也是各自部门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精力大部分放在本职工作上,相应的对团工作各项事务的开展存在任务观点,自主开展相关团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在团员当中威信不足,相对也缺乏共青团相关的知识及实务培训的机会,其中很多团干的年龄已经接近35周岁上限,由于缺乏相应的培养机制,新的储备力量未能及时跟上,已经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

二、新形式下企业团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大力度吸收新鲜血液,增强团的凝聚力

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栏、QQ、微信等途径,大力宣传团委每年所做的各项实事和所取得的各项荣誉,多开展几次有意义的活动,多关心新进青年的思想动态。联合人力资源部门对新招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他们和团组织的距离,使他们信任团组织,鼓励他们积极展示自己。

2、做好优秀青年的培养、储备工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以团市委这一平台,将公司一批优秀的、富有时代特征的团体和个人上报参加各类评选活动,要将他们的优秀事迹通过OA系统、报纸、宣传海报等内部载体进行广泛宣传,激励广大青工以他们为榜样,立足岗位,创新创效,增长才干,大力弘扬勇于创新、敢于争先、忠于事业、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努力挖掘每个青年的闪光点跟特长,建立优秀青年档案,为企业将来发展储备新的人才。

3、提升团干部在企业中的地位,提高他们在团员中的威信,加大相关素质培训

团干定期向所属党支部书记及部门领导汇报近期团工作情况,在年中、年末公司交流会上,积极表现团组织一年来所作的各项工作,取得的各项成绩,得到各级领导认可,来提高团干在企业中的地位,同时可采取将各团支部书记委员的照片,爱好、联系电话做在宣传栏内让广大团员青年认识,通过提高工作成绩,改善人际关系,塑造先进形象,来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年轻人,在工作中团干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发现和挖掘一批热爱共青团工作的优秀青年,及时把他们吸收到团的领导组织中,还要加大对团干部的培训力度,使团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以团为家、为团奉献的热情,通过举办团干部培训班,开拓团干部视野。

4、积极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服务于企业生产中心工作

围绕企业工作中心广泛开展富有特色的各种主题活动,是共青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衡量团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例如“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安全示范岗”等具有特色的“青字号”品牌创建工作。青年的岗位是公司的基础,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创新品牌活动,赋予传统“青字号”品牌新的形式和内容,提升“青字号”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搭建青年成长成才、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舞台,通过中国梦,实现青年的梦。

5、搭建平台,促进团组织之间的交流

鉴于各团支部在开展活动时的局限性,可以安排专题会议,将各团支部的团干集中并讨论,这样有利于开展的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在开展活动时,可以由几个团支部一同协作,增加不同团支部团员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同时,集思广益,畅通信息渠道,通过报刊、网络等方把企业、党、团和青年联系起来,多组织实际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的活动。

6、关心青年,服务青年

在日益繁忙的工作中,青年人员总会有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困惑,尤其是新进企业的青年员工。作为基层团组织,了解团员青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增强团员青年的归属感、增进团组织的凝聚力都有重要作用。基层团组织要不断给广大团员青年创造和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帮助青年成才,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企业新员工培训下一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