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相关论文

2025-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革创新相关论文(精选8篇)

改革创新相关论文 篇1

1、凡是反映林改活动相关的图、表、卡、册、记录、文件等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均属归档范围。

2、各种林改档案按组卷要求,由立卷人整理,按有关规定装订并移送档案室统一保管,保管要有条理,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3、做好档案提供利用情况和利用效果的统计,按要求填报档案统计报表,并做到迅速、真实,准确无误。

4、归档的资料齐全、完整,案卷分类清楚、系统。

5、认真履行档案借阅手续,借阅档案应填写林改档案借阅登记册,外单位借阅档案须持单位介绍信,经领导同意后方可查阅。查阅过程中不得转借、折叠、剪贴、抽取、拆散档案,严禁在档案上勾画、涂改或以其它方式损坏档案原貌。

6、保持档案室内外清洁,严禁的档案室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7、档案要做到安全保管,定期检查,积极创造档案保管条件,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失密,保持经常通风。

8、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保密制度,严格办理档案移交手续,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无关人员泄露档案内容,防止丢失、泄密。

9、经确定需销毁的档案,由档案管理人员填报销毁清册,经领导及有关人员审批后销毁,销毁的档案清单由档案管理人员永久保存。

***村村委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二日

***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制度

1、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林业法律法规,学习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和业务知识,精通林改精神,把握政策尺度,并能具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2、要以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开拓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按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3、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廉洁奉公,秉公办事,不吃拿卡要、贪赃枉法,不优亲厚友、徇私舞弊。

4、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团结协作,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

5、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6、工作人员在林改业务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出现工作失误或造成不良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村村委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二日

***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信访接待制度

1、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林改的各项政策规定,按照《信访条例》的要求,依法做好群众群众来信来访的接待工作。

2、接待群众态度热情,举止文明,用语礼貌,服务周到,要心系群众,方便群众。

3、认真做好群众来访接待,问情来访者详细地址和电话,耐心听取来访者反映问题,弄清问题实质,并详细做好登记。

4、对来访者反映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答复或做出处理,力争一步到位。对于政策咨询或突出不合理要求的,要当面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使其息访。对于政策不明,一时无法答复的,要对来访者做好解释,劝其回去,待请示研究后答复,并及时上报。做到急事急办,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5、处理来信要做到来信当日开封,认真阅读,准确了解信意,突出处理意见,呈报领导审批,对来信均要一一进行答复,并认真做好来信保管和登记工作。

***村村委会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二日

***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职责

根据县、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推举产生了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为了更好地推进本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特制定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统一负责组织领导本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2、讨论研究本村林改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3、负责召集村民代表大会、林改领导小组会和理事会、作价评估会、纠纷调处会。

4、负责全村林改工作的宣传培训工作。

5、负责确定本村林改后的林木管护和灌水等问题。

二、作价评估小组工作职责:

1、负责本村所有林地、林木价格评估工作。

2、在村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配合做好林地勘界、调查摸底、公示、确权到户工作。

3、配合做好林权合同的签订,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三、纠纷调处工作职责:

1、负责本村林改工作中的矛盾调处工作。

2、在村林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配合做好林地勘界、调查摸底、公示、确权到户工作。

3、配合做好林权合同的签订,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村村委会

改革创新相关论文 篇2

我国的科技政策和制度对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以及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加速科技创新, 推动经济发展, 转换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促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的科学发展, 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共识。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科技自身发展战略的调整, 而且需要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改革创新。

从创新理论的发展来看, 制度创新是社会创新的一部分;而就科技创新而言, 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是其发展进步的环境。所谓相关的政策和制度, 不仅指科学技术方针政策与制度, 而且包括与科技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

科技制度是一个系统, 应该包括科技方针、政策和法规等正式制度, 科学技术观、科技价值观、科技伦理道德、科技行为规范等非正式制度, 以及保证科技活动实施的执行机制。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既紧密关联又各具特征, 普遍的规律是, 技术的基础是科学, 科学的基础是教育, 教育取决于机制, 机制取决于体制, 体制取决于思想观念。社会发展的本质是创新, 包括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如果将科学技术工作看作一个系统, 科技政策对科技创新的功能是:引导科技系统内部运行机制高效, 加速科技系统外部环境优化, 促进科技系统内外连接机制协调。根据政策的功能, 我们将科技政策划分为三个结构域, 即内部运行政策、外部环境政策、连接协调政策。

引导科技系统内部运行机制高效包括:科技投入水平提高;科学活动比例合理 (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发展研究、产业化市场化研究协调) ;科学活动规范 (含价值观、科学规范、科学家行为规范等) ;法律法规健全 (含知识产权立法、相关法律、法规) ;科学共同体组织管理高效 (含科学行政、行政科学、制度化管理) 。

加速科技系统外部环境优化包括:人文科学化 (指倡导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人文, 提升全民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科学人文化 (指倡导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 更加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 强化科学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科学知识普及;改革优化科学和技术教育体制。

促进科技系统内外连接机制协调包括: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科学技术与国际竞争相协调。

我国科技政策和制度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 政策法规体系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出现了许多问题;即使是现在, 我国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善, 执行机制还存在不够通畅的问题。

我国科技政策和制度创新的要点:

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法律制度体系。科技法是国家用法律制度的形式保障和促进科技进步的需要。科技法是连接科技与社会、科技与经济的桥梁, 不仅要明确和规定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组织体制, 更必须充分反映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 因此科技立法的科学技术性很强, 需要科技专家和法学家的通力合作。

建立以专家为主体的科技决策体系。政府不应是科学研究的发号施令者, 而是维护秩序和保障运行的服务者。绝大多数伟大的科学发现或发明从来都不是政府“计划”出来的, 而是根植于学术自由的土壤。不全面建立以专家为主导的科技决策体系, 中国的科技就不能避免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 就会使中国的科技发展受到阻碍, 使国家在科技上的投资得不到应有的使用。国家建立常设的、以专家为主体的科技决策体系, 研究制定科技发展战略的政策和制度, 本身就是政策和制度的创新。

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评价制度。我国科技评价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应建立独立于政策研究者和制定者之外的社会评价机构, 建立、健全客观、公正的评价制度, 制定并完善评价制度的执行机制和具体办法。

改革创新的人才政策和学术环境。中国科学研究领域的制度设计还存在着限制科学家自由思想、自由科研的三大弊端:一是我国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研工作尚过多地被各种社会生活和经济利益影响;二是存在着日益教条和近乎粗暴的科研绩效考核体系;三是过多权威、派系和行政权力参与到科研资源分配体系当中。我国的院士制度在许多情况下, 不能对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发挥更好的影响。改善中国科研环境, 应先从改革中国的院士制度做起, 还院士制度以应有的和本来的面目。

创新健康的科技文化体制。中国科学界的相互关系, 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以科学利益为最高原则、以学术标准为根本基础的科学文化。要培植创新之源的科学人文。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相关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特别提款权

一、现代货币体系的体制缺陷与金融危机的爆发

最近一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凸显了全球经济非均衡问题,尽管这一问题由来已久,但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前也只是局部范围的问题,如今则受到世界范围的各国的重视,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地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金融系统,而后续美国采取的补救本国经济的措施,如实行适度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再一次将本国货币以美元挂钩的国家如中国拖入到外汇储备资产大幅缩水的境地。

二、从历史和现实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1)从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的历史角度看改革的必要性。一是20世纪的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44个国家代表签订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自1945年开始使用,截至到1971年,总共维持了26年。由于固定汇率的制定引发了该体系中的非对称因素,即美元与黄金比例固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汇率对价固定,最终导致了该体系的崩溃。二是欧盟建立和欧元誕生。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建立欧盟的条约,至此以后,欧元迅速崛起,成为了继美元后世界第二大货币。目前美元受到的挑战体现在了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经济总量方面,欧盟直逼美国,使其在此方面不再具有绝对优势。其次,美元的稳定性有所下降,这是因为欧元价格水平波动导致的。三是世界货币的创立。当前货币体系还是美元占主导地位,以及美元与欧元汇率间浮动的加大,创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更是难上加难。(2)从当前货币体系状况看改革的必要性。对于目前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多数学者认为有利有弊,利在可以减少交易成本,对某些特殊国家来说美元化亦有其重要性;弊在美元汇率的波动容易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与美元相比,欧元的未来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3)不同货币体系方案设计及评价。一是不同货币体系方案设计。根据与现存货币体系的关系,将当前学者建议的货币体系分为改革和改良两派意见。改革派是彻底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货币体系。改良派则是在现有体系基础上加以改善。改革派方案主要有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包括特别提款权(SDR),替代帐户机制和单一货币机制。改良派方案主要是实行多元化国际货币。目前学者提出了三种方案:单一货币联盟,多重货币联盟及主导货币区域化。(4)对货币体系改革方案的评价。一是储备货币供应。特别提款权方案:SDRs的发放由每五年进行一次的IMF对世界各国对储备货币需求的评估决定。这套方案由于不具备内生自适应的设计,因此缺乏机制弹性,货币的供应无法同需求在时间点上完全匹配。替代帐户机制:由于各个国家的替代帐户机制的自身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不同,SDRs的供应也就各不相同。二是币值稳定性。SDRs币值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发行机构的信用及谨慎的货币政策。该方案的缺陷在于SDRs币值的稳定性更主要的是来源于货币篮子的稳定性而非实体经济的支撑,即更依赖于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区域货币合作的币值稳定性情况比较复杂。一国货币的稳定性一般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在稳定性,欧元的内在稳定性取决于欧元区国家经济的趋同性和政治一体化的建设;另一方面是外部稳定性,欧元与其他主要货币汇率的波动性体现了它的外部稳定性。三是国际收支调节机制。SDRs方案和替代帐户方案通过严格的储备货币发行机制及国际政策协调机制来削弱国际收支失衡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然而,这两种方案却不能明确规定盈余和赤字国在失衡调节方面各自的责任。四是与美元的关系。特别提款权与美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其投入使用时期较长,接近40年,成为了各国官方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由于其只作为记账支付货币,在金融市场上几乎没有发挥过真正的作用,因而不能说对美元造成了威胁。五是货币政策自主权。SDRs方案中,国际货币的发行和政策的制定均由IMF完成。国际社会需要向IMF让渡部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以保证SDRs方案的顺利实施。但这也提出了一个问题,IMF能否真正代表各国利益?根据现有经验,IMF的话语权一直由发达国家掌握,而且今后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不言而喻,提高发展中国家在IMF中权力份额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1]王思宇,杨巨.国际货币体系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财政金融

[2]巴曙松,杨现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美元与欧元之争:文献综述

[J].西南金融.2009(4)

高职足球教学改革相关问题分析 篇4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本院校的改革方案。足球教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的课程,如今,其教学方式已与新时期的要求有些不符,因此,提升高职院校的足球教学已是势在必行。本文将主要结合高职院校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将游戏融入到足球教学,以提升高职院校足球教学的质量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 足球教学 足球游戏

高等职业技业学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著称。而足球运动历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它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这项运动中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观察能力,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拼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如今,我国高职院校的足球教学中却存在不少问题,非常不利于足球教学工作的发展,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一、当前高职院校足球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目标陈旧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份量。而在很多高职学校,足球老师依旧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此外,高职学校因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不高,课程设置少,因此,导致学生的足球动作技术和球场上的战术缺乏,非常不利于学生足球技能的提升,使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也大打折扣。此外,高职学校对足球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也不合理,只是单纯地看重学生足球的技能教学,而对主体的创造性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不足,从而不利于足球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二)学校的教学体制不尽合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在高职学校,一直以来都认为足球只是一门副课,因此,对到球的课程安排时间不够,场地条件也不好,这些都妨碍了足球教学的顺利发展。此外,受我国一直以后的教学方式的影响,高职学校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采用“一锅端”的方式,根本没有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去开展教学,特别是针对像足球教学这样个体性很强的职业教育,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而,让那些低能差、底子薄的学生就更难得在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上有所提高了,其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高职院校足球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健全

对于足球教学来说,必要的足球场、训练的器械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场地和器械,足球运动基本上是无法正常进行的,但是,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一所学校往往只有两个足球场,同时,相应的其他硬件也不足,这就无法保证学生足球技能训练的有效性,从而对学生学习足球运动的积极性带来不小的打击。而且,这些年,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的数量成倍的增长,而学生的足球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还是以前的数量,甚至出现了几百人同在一个足球场上课的情形。因此,增加高职院校对足球教学硬件设备的投入势在必行。

(四)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不高,足球意识淡薄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生都是生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时候,学校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因此,学生们习惯了将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而片面地认为体育课就是用来放松的,对于足球课也是如此,认为踢球就是玩,用来放松心情的,而忽略了足球运动本身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习主体意识的不强,将成为足球教学无法得到提高的一个最主要的障碍。

二、足球游戏在高职院校足球教学中的实施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游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要结合足球教学的特点,将游戏引入高职院校的足球教学中,并根据足球教学的不同阶段进行组织。

(一)足球热身训练阶段的组织实施方法

众所周知,在足球运动员上场之前,都要有一个热身运动。热身训练一般为15分钟左右,主要是通过有准备地进行一些运动幅度比较小的运动,来提升学生肌肉组织和神经系统的兴奋度,让身体处于一种柔韧性和灵敏度较好的状态,避免学生一下子进行高强度的动作造成肌肉的损伤或者生理上的不适感。而在传统的足球教学中的热身运动,一般都是采用做操、慢跑或者压腿的方式进行热身运动,这些方式虽然也能有效地起到热身的作用,但是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

热身训练阶段的游戏教学的方法是在训练内容上多采用“蛇形跑”、“传球比快”或“传球触人”的方式进行,以“足球游戏”的方式进行热身训练,有效地将学生的兴趣引到足球上,同时,增加了足球课程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对足球课程的兴趣,从而也能有效地激发身体的机能,为足球课程后续的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足球技术教学阶段的组织实施方法

在足球教学的过程中,技术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持球、踢球、带球、射门和防守等技能的学习以及通过不断的练习提升技能的掌握程度。在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的模式就是老师先对某个技能进行讲解并配以示范,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下进行练习,然后老师再针对学生的动作给予纠正,学生再不断练习,直到学会、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不愿意去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学生学起来比较难的动作,就更是如此,没有坚持练习下去的兴趣和意愿。而在足球游戏的技术教学课堂上,老师则是将场地进行灵活的处理,将足球场进行细分,并在每个小足球场中设立球门,让学生分组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如通过“三抢三”训练学生的抢球技能,通过“射靶子”“局部区域内四对四射门比赛”训练学生的射门,通过“顶远游戏”“顶准游戏”等训练学生的传球,等等。为每项教学的技能都设置相应的游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提升了技能,真正完成实现了“遇教于乐”。

(三)足球战术教学阶段的组织实施方法

足球运动属于团体运动项目,只有全体参与运动的队员通过彼此的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足球技术和战术,赢得比赛才是足球运动的最终目的,所以,战术教学是足球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战术教学中,老师将学生编成队学生在不同的团队中,通过对抗赛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开展进攻、防守战术和变幻比赛队型,从而领会战术的作用,提升团队的整体作战水平。在以往我国的足球战术课的教学中,老师多是采用沙盘教学和观看实况录像的方式进行。如今,足球游戏教学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游戏的成份,通过“全场人盯人”或“二过一传球”等游戏,分别对不同的战术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玩”中领悟战术,同时,提升团队队员之间的配合程度。

(四)足球整理教学阶段的组织实施方法

足球运动是一种高强度的运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训练,学生都已筋疲力尽。在课堂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需要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让生理和心理都得到调整。因此,15分钟左右的放松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足球整理教学是足球教学环节的最后一环,如果不采用趣味性的方式进行,那学生的身心恐怕很难达到放松,而足球整理的效果也就达不到。一般足球教师都会在足球整理阶段采用“颠球游戏”,根据课堂学生人数的不同,编成不同的小组,让大家在各个小组围成的圆形方框中轮流颠球,并以颠球的多少或质量来给各小组或个人进行排名。在足球整理的阶段,虽然看似一个简单的游戏,老师也是别有用心地让学生在感受足球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不忘给学生分别展现自己技能的机会,同时,也让学生在课堂接近尾声时能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不仅有利于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足球的热情和兴趣。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以往传统高职院校中的一些问题必须要进行改进。而将游戏引入足球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而且学生在学习好足球技能和战术的同时,增强了团体合作精神,对于促进我国高职院校足球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改革创新相关论文 篇5

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就餐选择及就餐环境,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对公司原有的饭堂进行改革。即,饭堂管理不再归联合天润打印耗材公司,而是由承包租用方自行管理。现将相关事宜公布如下:

1、从2013年5月1日开始,原员工饭堂归珠海佳恒科技有限公司承包租用。公司采取增加员工收入的方式将费用每月发放到员工个人帐户中,以后员工用餐可自行充值,刷卡用餐消费。

2、从今日起,公司所有用餐员工可以去饭堂进行个人充值,每次充值最高费用不超过200元/次。人事

部建议:由各部门文员制作好用餐名单后,以部门为单位统一指派专人进行充值,并进行充值后当场以本人签名的形式进行确认登记备案。充值联系人:张桂娥公司集团短号:6223、以后每月的充值时间为:11号、21号、30号,请各部门负责人进行宣导和提醒,以免员工无法正常

用餐。

4、每张充值卡饭堂需要收取押金10元/张,若发生员工用餐卡丢失或刷卡异常时,都可以与饭堂负责

充值人员联系,并可办理补卡等相关手续。

5、若遇员工离职,要确保充值卡在完整无损的情况下,饭堂负责充值人员可一并退回离职人员卡内所

剩余金额及押金费用。饭堂负责充值人员必须保证员工充值系统完整清晰,以保证员工充值费用数据的准确性。

6、公司外来贵宾、客户等需用餐卡事宜,统一由人事部行政助理前去财务部申请费用后充值。本次由

行政助理统一充值为3张,作为接待业务备用。

(1)一张由总裁办助理龚雪华保管登记,作为总裁办外来客户使用。

(2)另外2张由行政助理吴娇保管登记,作为销售部外来客户及总经办外来客户使用。

7、为了保证公司环境卫生的良好状况,防止老鼠,害虫之类侵害,严禁员工带饭菜进办公室用餐。特

别禁止员工叫外买至厂区内用餐。特殊人员(如:孕妇)需经本部门负责批准,并将饭菜带入饭堂处用餐。

8、公司禁止员工为了省钱等问题,经常空腹工作,若发现是此问题引起的身体不适等原因,除后果由

个人承担之外,公司将根据相关的规定作通报批评处理。

9、因公司刚刚进行饭堂改革,若遇其他未尽事宜,需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再作调整修改。以后其他与员

工用餐相关事宜及用餐标准等问题,均以饭堂通知为准。

以上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人力资源部将保留最终的解释权。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部

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相关研究 篇6

摘 要 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广播电视作为其主要部分也对播音主持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其准确掌握社会的发展规律,又能敢于创新,促进播音主持艺术的持续发展。下面,本文以介绍播音主持艺术的概念作为切入点,阐述了艺术创新在播音主持中的重要性,并就播音主持艺术的三个创新要点作出了分析,旨在加强播音主持艺术创新水平,为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播音主持;艺术;研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5-0043-02

0 引言

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播音与主持艺术虽然仍属于一个新兴的行业,但已经在广播电视系统当中占有举重若轻的地位,是连通广播电视节目与广大受众的一座不可或缺的桥梁。近年来,随着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1],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从理念、渠道、依据、工具及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改变,发展方向也由此受到影响,要求播音主持不仅要加强自身学习,改进知识结构,同时还要在内容上突破传统,拓展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空间,从而为大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艺术概念

我国第一座无线电台于1922年问世,仅仅用于播报当地新闻报道与音乐,而在36年后,随着新中国第一座广播电视台的诞生,广播电视台正式成立,主持人、播音员等行业也迅速兴起并成为如今的就业热点。从根本上来说,播音主持是一门强调交流的艺术,其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的优劣在播音主持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除去语言能力外,情感交流与形态美同样是播音主持必须注意的内容。首先,播音主持的声音不但要求咬字清晰,且强调音色的浑厚温润,能够体现语言韵律美感;其次,播音主持作为一座向受众传播节目的桥梁,重点在“传”字上,即除了要将节目中包含的信息元素完整连贯的传达给大众外,还要在其中添加情感因素,从而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其三,播音主持作为公众人物,需要将其自身的举止、形态、气质等表现也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出来,以提升大众对播音主持的印象,扩大节目传播效果。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朝向全面发展的道路前进,而在社会经济的提高、文明的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促进之下,广播电视行业也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不仅传播媒介发生了变化,传播方式、传播手段也同样发生了改变,在这种多样化的趋势下,广大观众的审美取向逐渐提高,单一的节目形式与内容已经无法充分满足他们的口味,观众们希望看到内容更丰富,更变化多端,形式更多样化的节目,且在深度上,大众对节目的认识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了解,而是渴望得到更深层次的解读。这些种种的因素叠加起来,既要求播音主持拥有广博的知识含量,还要求其能根据观众需求,将节目内容由浅入深的展现给观众。由此可见,播音主持行业要持续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大对艺术创新的重视性。

艺术创新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即灵活性、独特性与流畅性[2]。因此,播音主持要实现艺术的创新,就必须能够将自身所具有知识、经验、经历等灵活运用起来,从而形成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总而言之,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持续发展,播音主持势必要通过不断创新来满足观众的日渐增长的需求。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要点

3.1 为实现播音主持艺术创新而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水平

广播电视节目在编制期间,既要从社会上数不胜数的生活素材中筛选出精华部分来创作出内容丰富精彩的节目内容,又要利用数字传输技术将这些内容传播到千家万户当中,因而从广播电视节目的角度而言,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即是要求播音主持人拥有信息的整体驾驭能力。不但需要会“传播”,同时还要懂得“采集”与“编辑”[3]。通过采编,一方面有利于播音主持人的现场发挥能力,尤其是在新闻采访中,完善新闻稿件编辑工作可使播音主持在播音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泰然自若;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提高播音主持的构思能力,在编采中,不论是何种题材都需要进行精炼与加工,而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构思的作用。构思能力可对稿件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对播音创作的成败起到决定性作用。可见,播音主持人要实现艺术的创新,就必须提高自身专业综合素质水平。

3.2 为形成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灵魂而创造个性主持风格

在播音主持行业当中,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主持风格既无法取得大众的喜爱,也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倦和乏味的心理,可见,播音主持能否实现艺术的创新,创造出个性独特的主持风格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顺利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风格包含两种对立统一的元素,即统一性与多样性。一方面,民族特征、时代特征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决定了播音主持人整体风格的统一性;另一方面,由于审美取向、思想感情、生活历程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每个播音主持对相同的事物将抱持着不同的理解与情感,而大众的审美需求与欣赏习惯又在另一方面促进了播音主持人各自风格的发展形成。以音色为例,当节目针对青少年受众时,一些主持人会采用清朗明快的音色,另一些则会采用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音色;而当针对中老年受众时,为切合老年受众的收听习惯,则大多会采用舒缓平平稳的音色。需注意的是,虽强调主持风格的独特性,但也不可过于个性化,而是应以稿件内容为基准,运用声音创造能衬托出节目内容的独特的播音风格,从而使受众产生深刻印象,增加节目关注度与支持率。

3.3 为奠定播音主持艺术创新基础构建坚实的知识结构

当前,随着受众对广播电视的要求愈加多样化,要求播音主持既要加强自身建设,又要掌握多项技能,成为复合型人才。为此,除了要打下牢固的播音知识以及熟练掌握语言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扩充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知识的掌握并非空穴来风,需要是需要反复的实践才可达到目的。比如在编采实践中,主持人对播音理论与实践进行多方位的思考,通过将提炼出的内容灵活运用到实际中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与经验,并在寻找编采与播音的规律中重新认识自我,为艺术创新开辟新的道路。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受众的口味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为了应对这一新的挑战,播音主持人只有抛弃陈旧观念,采用全新的视点与视角去解决新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完善自身素质,才能跟上受众口味的变化,保持节目的活力与竞争性,进而吸引更多观众,推进广播电视的发展。

参考文献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相关探寻 篇7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各单位根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规定,结合本单位业务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的,旨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活动的制度和办法。但目前,一些单位并没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账务处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稽核制度、财产清查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但相应的执行情况和考核制度没有跟上。

(二) 难以达到管理制度的要求

我国许多政府部门内部职能交叉,既是行政管理部门,又是事业管理部门。在单位既有行政经费又有事业经费的情况下,到底采用哪一种会计制度难以选择,导致具体单位在选择执行的会计制度时不相同,有想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有想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还有在一套账内同时采用两套会计制度的。由于执行情况不规范不均衡,影响财政年终决算报表的数据统计和对比,因此,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不能和财政预算的范围、分类、口径符合,也就不能正确反映政府采购中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的流转。

(三) 对现有资产的管理不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具有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工作提供或者创造物质条件的某种经济权利或经济潜能。但长期以来,不少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重钱轻物,有的单位没有定期资产盘点制度;有的单位上下级之间调拨没有办理调拨手续;有的单位固定资产早已投入使用,但由于产权证没办妥等原因迟迟没有入账;有的对固定资产原价的组成概念模糊等等。

(四) 对固定资产管理账目不真实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松懈。有的单位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没有进行会计记账;有的单位嫌手续麻烦,在固定资产变卖或报废时不进行会计处理,长期挂账;还有的单位基建工程长期不予决算,虽然资产已竣工使用,却还没有登记固定资产。

(五) 基建财务核算不完全合理

长期以来,受旧体制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基建财务与其他财务是分离的,会计核算也分开,因此就有了单位预算会计和单位基建会计之分。随着部门预算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实行,若再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势必影响信息的质量,不能保证其全面完整,也不利于单位对基本建设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具体表现为:

1. 实行部门预算后,预算单位的所有收支已统一纳入综合预算,基本建设、行政事业经费的会计核算搞两套账,与预算管理口径不符。

2. 预算单位的基本建设拨款和自筹基建款如果分别核算,不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而且行政事业单位在结转自筹基建时直接作为支出,信息反映也不真实。

3. 基本建设拨款与行政事业经费分别编制会计报表,无法完整地反映全部预算支出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 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合并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既要考虑经济业务活动的方面,有利于加强管理,还要从会计人员的素质出发,简便易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2007年全面实施,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于我国财政信息管理系统有很大帮助,其基础数据主要由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统计。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属于政府机构,是政府职能的延伸,其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来自财政拨款,而且随着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深化,国有资产“非转经”管理的改革尝试,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逐渐趋于统一,没有必要再分设行政、事业两套会计科目。其次,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大部分会计科目所核算的内容和性质是一致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所以将其分设两套会计科目,不利于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及收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因此,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要进行梳理,对完全企业化管理或政府已决定改制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一些以事业收入为主的事业单位,如高校、医院等,可暂时先执行行业会计制度,等经济体制改革、财政改革、事业改革全部到位后,再将进入市场运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退出预算单位会计系列,适用企业会计,或是纳入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系列;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则改变现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分开制定的做法,将之合并为一个制度,称为预算单位会计制度,合并两套制度会计科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系统。

(二) 应以收付实现制作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基础

固定资产依然不提取折旧。行政事业单位强调的是核算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强调成本核算,没有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必要。而且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会很大程度的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得出的财务信息也并不见得准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应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为主,定期对账、卡、实物进行核对。

(三) 对基本建设拨款进行统一核算

将基本建设拨款纳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统一核算,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增设会计科目核算基本建设资金,其提供的基本建设资金方面的会计信息,要能满足本单位和上级主管单位的需要。

(四) 加大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的力度

目前我国各地的国库集中收付模式可以归纳为“国库集中收付,会计分散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两种模式。“国库集中收付,会计分散核算”不改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财务关系和财务责任不变,核算方式不变,目前我国中央及省级机关因人数较多,业务量较大,多采用这种模式。“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是指在不改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财务关系和财务责任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的银行账户,由财政部门的核算中心统一在银行开设账户,集中办理资金支付结算,集中进行会计核算业务。为了符合国际惯例、节约行政成本、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核算质量,建议应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改革,特别是对地区以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需要逐步完善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以满足日益发展的会计核算的需要。因此,必须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会计行为,发挥会计人员在管理中的理财和会计监督职能,从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也要与企业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同步提高,更快地与国际趋同。

参考文献

[1]杨素琴, 刘广生.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中的运用研究与探索[J].经济师, 2006, (10) .

[2]王波.我国预算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探析[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2) .

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的探讨 篇8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程改革

随着职教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和相关标准的颁布实施,特别是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出台,对中职数学课程改革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但由于职业教育对象的广泛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在中职数学课程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普遍性问题,值得我们作深入分析和探究。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导向方面

1大众数学思想的落实问题

大众数学的基本理念是:数学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中职数学教育的功能来看,主要有三个,即满足国家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要求,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用大众数学观审视中职数学,就是要重应用与实践,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重过程与方法,让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重个性与发展,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问题是,现在的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着“一刀切”现象,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一律照本宣科,而且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专业基本脱节。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厌学”倾向。为了落实大众数学的思想,可以将数学教学内容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须掌握的且符合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知识,以公民文化素质培养为主,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另一部分是与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的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确定教学内容,突出体现其应用性、工具性。通过构建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大模块,使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突出职教特色,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这是大众数学理念指导下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2数学课程目标的定位问题

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提出的要求,课程目标的确定不仅与数学教学有关,而且与社会文化、学生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以及哲学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关于课程教学目标的描述为:“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遗憾的是,现在的中职数学教材存在着学科与专业“两张皮”的问题,没有很好地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更没有突出工具性。在“应用取向”已成为当今国际数学教育改革大趋势的背景下,中职数学必须结合职业活动的固有特点,课程目标应体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职业问题的解决;二是注重与专业紧密联系;三是注重数学的应用。应该说新《大纲》在这方面已有所体现,如《大纲》中的第3单元“函数”安排了12个学时,要求结合生活及职业岗位的实例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引入函数的单调性及奇偶性等知识,重点是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图像及函数的应用。又如《大纲》中的第6单元“数列”安排了10个学时,要求数列概念的引入、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学习都要结合生活实例来进行,同时专门安排了“数列实际应用举例”一节内容。这些“应用取向”目标的体现,既能提升中职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又为专业技能的提高奠定了数学基础。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中职数学教学的总目标,即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需求为本,突出“实用、够用”原则,为专业学习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方面

学校教学,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科教学的质量。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中职数学教师的数学素质要求大大提高,广大数学教师要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首先必须更加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素养上,有这样几点:一是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二是全面把握数学学科知识;三是准确把握教材的特征,明确重点、难点与关键;四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数学教师宏观的课程把握,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理解数学抽象、推理、模型等核心数学思想,把握数学的主要特征;理解中职数学中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中职数学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不同学段中核心数学内容的学科本质。数学教师除具有宏观课程意识之外,还需要具备以下三个能力:

1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准确性、思维的条理性、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发散性、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独创性等)、课堂教学的表达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及板书能力、身体语言的表达能力、运用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的能力等)和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与学生交往的能力、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营造课堂教学环境的能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的能力、管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行为与纪律的能力、反馈与调控课堂教学的能力、评价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学习的能力、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等)。

2课堂教学的设计、评价能力。包括课堂教学课型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方法手段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教师形象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预想效果设计的能力、课堂教学特色创新设计的能力和课堂教学评价的能力。

3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能力。包括认识发现和形成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确立并设计课堂教学课题的能力、总结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能力、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课程教学的策略方面

在“以就业为导向”背景下进行的数学课程改革,必须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提高紧密结合起来,为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专业能力服务。因此,就数学教学而言,应该突出这样两个策略:

1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推行差异教学

由于数学基础、所学专业的不同,中职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数学认知结构上的能力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现实是,在教学要求上,统一进度,统一要求,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进度。如何客观地对待学生间的差

异,特别是从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实施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具体来说,在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上可以采取个别化差异教学,尽可能地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如科学制定区别化的教学目标,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使他们在知识方面分别达到识记、理解、掌握的层次,在能力方面分别达到模仿、学会、综合运用的层次。这种教学组织的区别化策略,从根本上来说,是注重量力而行,实行提问、练习、作业的分层等。

2紧紧围绕专业,实施分类教学

文化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中之重。如何围绕专业展开数学教学,是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中职专业繁多,对数学要求差别很大;中职生数学基础很不平衡;数学课与专业课设置界线分明,内容自成体系,缺少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这就产生了这样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数学课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与专业课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时间上脱节;二是有些专业必须用的数学知识恰好是中职数学教材的删减内容。特别要看到的是,由于数学课程在职业教学的基础地位。学科教学深度广度的把握、内容的取舍还取决于不同专业课程对数学学习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由此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这个角度言,实施分类教学显得尤为必要。这里的分类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专业,注重不同专业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认知结构,采用分类推进的教学模式,最终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发展。淡化形式化的推理证明,注重知识的运用是需要实施的重要策略之一。具体到不同的专业,如计算机及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安排计算器操作、函数及反函数、解析几何、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数据处理算法逻辑等知识进行学习;机电、机械、电工、汽修类专业的学生可安排计算器操作、解方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三角函数的应用、向量、极坐标、参数方程的学习,特别要注意立体几何的内容,注意识图及画图,可安排几何模型的制作,注重点、线、面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可安排函数及其简单应用、排列组合、线性规划等内容,如彩票问题、税收问题、银行利息、贷款利率等。这样才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各取所需的原则。

四、数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方面

中职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这在客观上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构建起有效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调查显示,目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仍主要是“满堂灌”、“一言堂”。如何切实改变中职数学教学实践现状,尽快构筑起“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新模式,笔者认为。务必要在以下两点上抓实、抓出成效。

1以问题解决为教学的突破口

“以问题解决为主导”是改革我国数学教育的突破口。数学问题解决强调使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问题解决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而且能产生更为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认真求知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进取的坚定信念。中职培养的职业能力之关键在于强调按工作任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而我们的数学教材基本是单一的学科性课程,普教色彩较浓。学生不知学以所用,不能体现中职数学的特点;我们的教学还在教一些数学知识、解几个纯而又纯的数学题等枝节上津津乐道。特别是中职数学教学大量采用的讲授法,以期能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播系统连贯知识,容易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地学习。同时,课内外过分追求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严重束缚了学生智能的发挥,学生问题解决意识逐渐消失。为克服这些弊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创设问题的情境,营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环境,指导学生学会确定目标,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合作,积极采取将训练的具体方法和问题解决能力整合的策略,让学生真正主动建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信息,体验到以数学的视角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转变成增长学生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气氛转变成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发言、认真讨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2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上一篇:初中论文1浅谈初中语文的分层教学下一篇:仰望星空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