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评课稿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顶碗少年评课稿(精选10篇)

顶碗少年评课稿 篇1

听了余应潮老师的一节公开课《顶碗少年》,从余老师的课中让我们对如何开展低年段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层的了解,真的是受益匪浅。

对余老师的课绝对不是刻意的褒奖,而是从实际出发,余老师课堂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摒弃了传统的教师灌输方式,整一节课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之中,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给学生以智慧,给听课教师以启迪。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具体说明: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以见得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课文整体阅读,就是抓住文章中的一个至几个重要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要求: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也能带动学生的阅读活动,并深入到文章的每一处。在余老师导入新课后,他提出了要做到“一课三练”。即请你勾画(勾画出本文的关键字词,并将连成句子);请你评说(自选角度,用成语说出本课的故事,讲出原因);请你评析(开头?结尾?文章的结构?正面的描写?侧面的烘托? )

小学对教师语言方面的要求是使用儿童化语言,易于让学生接受,余老师作为一个年长的男老师,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能够做到语言富有亲和力,,是难能可贵的。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总是用眼睛看着学生,仿佛对学生的答案充满希望,更赋予了学生信心,当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时,老师选择的不是放弃他,而是鼓励他,当学生读自己写的话时,老师能够和学生站在一起,双手拍拍学生,因为有老师在身旁,所以学生不会产生紧张的心理······虽然这些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也正是这和蔼的.语言和亲切的举止使得孩子们能够以更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整节课设计的环环相扣,每个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充分体现了板块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整节课下来,教者不须看书,更不须看教案,轻松自然地与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学法、教法兼而备之。余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成语形容顶碗少年。学生在勾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教师的话里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对方法的指导,并敢于大胆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说话中认知,在说话中体验,在说话中成长。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更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本节课在操作上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教者采用启发式教学,大部分时间用在提问学生,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在放手时间的同时又对时间的把握松紧有度,教师起到了很好的辅导作用。从教学上来看,教师注重“过程与方法”,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其中,师生互动,寓教于乐,三维目标得到很好的体现。

本节课中,余老师没有一句批评学生的话,没有一个轻视的眼神,有的只是老师那一句句“你真棒”的鼓励,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都不忘对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快乐的,在老师的眼中是出色的,赏识教育下没有受伤的孩子,余老师对赏识教育有很深的领悟,并很好地将它运用到课堂中来,值得赞许。

《少年王冕》评课稿 篇2

星期二,有幸聆听了杨华老师执教的《少年王冕》,杨老师和蔼可亲的教学语言,新颖的教学设计,敢于取舍的教法,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听课心得。

一、理清顺序,明晰课文写作线索

揭示课题后,杨老师对孩子们说:“课文是用王冕的年龄串起了一条时间线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这些数字。”并指导孩子们把后两个数字转化成王冕的年龄,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提纲按顺序填在横线上。最后告诉孩子们:课文从王冕七岁写起,直到十七八岁为止,时间跨度那么大,但交代清楚,结构完整,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精心安排、详略得当。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孩子们很快理清了课文的顺序,明晰了课文的时间线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王冕孝顺品质

整堂课,杨老师紧紧扣住“孝顺”展开教学,她先让孩子们默读课文找找表现王冕孝顺母亲的小事例,并引导孩子们用“王冕是个孝顺的孩子。他„„”这样总分的句式交流。在四个小事例中,杨老师并没有一一细讲,而是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孩子们品读了母亲和王冕的一段对话。指导孩子们抓住“只”、“实在”、“只好”去感受母亲的无奈和家境的贫穷,指导孩子们走进王冕,去揣摩他的心理活动,明白了王冕很热爱读书,可是为了宽慰母亲,让母亲安心,不让母亲为难,所以才故意这样说的,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王冕的孝顺。

三、读写结合,培养孩子写作能力

崔峦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从读到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在本堂课中,杨老师先让孩子们去品读王冕的孝顺,然后创设了一个情境“这天,秦家煮了些腌鱼腊肉„„”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去描写王冕的孝行。孩子们笔尖飞舞,几分钟后,杨老师请孩子们交流,孩子们想象了王冕是如何用荷叶把腌鱼腊肉包起来省给母亲吃的等细节。通过这一设计,不仅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感受到王冕的孝顺,而且还提高了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四、作业延伸,激发孩子探究热情

少年王勃评课稿 篇3

1、教学能做到图文结合。课堂上教师能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创造具体、形象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

2、教师亲和力强。课堂上教师始终面带微笑,以鼓励、期待的眼神面对学生,让孩子们充满信心,自信地回答问题。

提出几点值得探讨的问题:

1、读书不够充分。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指导全班学生都能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课。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仅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就进入课文的讲解,不太符合教学实际及规律。

体育课《少年拳》评课稿 篇4

张老师这一课是第一套少年拳击教学,全班教学过程,中间过渡,结束放松;课堂总结,过程完成;老师很容易,学生都很开心。

从课堂上可以看出:张硕掌握了良好的体育教学设计和教学,教学内容的组织科学,多样性,连续性和连贯性,课堂组织和秩序,学生更加和谐。老师自己的运动专业知识和技能都很好。青少年拳击教学过程:慢跑,准备运动,整套练习,游戏游戏,放松等各方面的安排,科学合理,符合运动规律,也很受学生喜欢。教师指导步骤清晰,准备运动和放松运动也非常强大的地方。张老师在决赛阶段总结:少年拳击动作比较分析,纠正一些动作,如踢踢和打篮球差异等,以增强整体拳击的感觉,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理解观察的过程中,个人也有一些可以讨论,提出探讨:1,青少年拳击之间的两个运动需要适当的一致性。每个人的整体节奏是缺乏的。2,少年拳击一动一动,学生们最感动的是动作后的冻结动作,所以 移动在学生的眼睛只有两个移动之间的固定动作只能,不能做拳击的过程,包括强度,振幅,美容等方面可能被相对忽略。3,体育等各类固定班,在开放的操场上,老师必须注意每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内的课堂教育范围内,每个班的特殊学生要知道的活动。科学合理安排每段锻炼量的体育运动,严格遵循运动曲线法准备运动,主要运动,整理等环节。这一课的峰值运动明显低。作为武术教学的室外体育课程,现场设施良好,教学内容更具有动力和魅力(媒体使用的选择和教学资源的选择),如一些武术的音乐,如中国功夫。结合传统中国文化教育渗透的教学内容,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道德点缀,使学生学习更多。

《顶碗少年》教案 篇5

一、启发谈话,学习课文

师:同学们,杂技是一项高难度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要经过好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顶碗少年》,去欣赏一场杂技表演。读了顶碗少年的故事,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生:齐读——《顶碗少年》

二、检查预习

师:出示:

1.读准字音、读一读

萦绕

一摞

歉疚

惊羡

肩胛

喧哗

不知所措

不失风度

惊心动魄

座无虚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老师把重要词语请到了大屏幕上,谁来读一读?

出示:

萦绕 一摞 歉疚 惊羡 肩胛

喧哗 不知所措 不失风度 惊心动魄 座无虚席

(两生读,师评价反馈:准确响亮。)

师:有没有哪里想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

生1:一摞的“摞”字比较难读,希望大家不要读错。

师:是的,(手比划)这样一叠就叫一摞。

生:我觉得惊心动魄的意思比较难理解。

师:是的,这个词用来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能给歉疚找个近义词吗?

生1:内疚

生2:愧疚

师:很好,看来生字词难不倒大家,再来看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1:课文讲了一场杂技表演,一个顶碗少年经历了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成功了。

生2:“我”看了一场杂技表演,顶碗少年在困难前不低头,终于取得了胜利。

师:是啊,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板书: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失败 第三次: 成功)

三、入情入境,感受表演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生1:这是一场精彩的表演。

师:好的,很精彩。

生2:这是一场让人紧张的杂技表演。

师:嗯,真是让人捏了一把汗。

生3: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读出了关键。(板书:惊心动魄)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而你通过刚才的阅读,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课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场表演?

生:3—7自然段)

师: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变化的语句,画出有关的句子,加以体会。

(生默读课文,圈画出相关句子,加以理解体悟。)

师: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第一次表演。他的表演精彩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这个少年表演很精彩,“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生2:我觉得难度很大,“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生3:我觉得这个少年表演技术很高超。

师:是啊,我们为这个少年喝彩!可是这次表演中,少年失败了,“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时观众的反应如何?

生: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师:为什么观众会惊呆呢?

生1:因为想不到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生2:因为看的太投入,期望值太高。

生3:因为这个情况发生得太突然,观众来不及作任何其它的反应。

师:观众看节目非常的投入,对它的期望值也很高。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失误,这突发的事件让观众惊呆了。失误后的少年表现是怎样的?找出原文中的句子来读一读。

生: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师: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我感觉少年很有风度,很有自信,很沉着。

师:是啊,带着自信,少年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表演,这次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生: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师:真是遗憾,再次遭受了失败的少年表现如何,你找到了吗?

生: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师:与第一次失误时相比他的心理有了怎样的变化?

生:开始着急了,有点不知所措。

师:是的,第二次失误让少年受到了打击,失去了信心,不知该怎么做。

师:如果你是那位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生:继续表演;下台算了……

师:这次场上的观众反应如何?

生:随着表演的进程观众的反应也不一样,先是“陶醉”,在少年快成功的时候“忍不住拍响了巴掌”,少年又一次失败后,观众中有人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师:节目的精彩,观众的投入,虽有对少年的不满,但更多的是对他的爱惜,不忍看到他再次失败。

(小组合作学习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完成表格。)

师: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当你读到这儿,你心里有怎样的感受

生1:我为他感到高兴,他终于成功了!

生2: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的成功实属不易,但却多了一种别样的精彩。

生3:台下的观众也一样怀着复杂的心理,这可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师:难怪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如果你们也是当时的观众,会给顶碗少年怎样的掌声呢?

生1:暴风雨般!

师:不错,恰到好处。

生2:雷鸣般。

师:嗯,很响亮。生3:排山倒海般。

师:谢谢,我感受到了你的热情。

四、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师:是啊,这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让作者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

出示: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师:此时此刻作者的心里想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退缩。

生2:作者也许会想,那个顶碗少年面对失败的勇气值得自己学习,人应该勇敢拼搏。

生3:失败乃成功之母。

师: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师:是的,作者的心里总是会涌起各种各样的感受。所以这儿用了省略号,促人联想,耐人寻味。

师: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学到这儿,你的心里是否一样涌起了一些感受,悟到了一些道理?请用精炼的语言把它写在课题下方作为题记。

(生抒写感受,教师巡视)

生1:失败乃成功之母。

师:这是真理。

生2: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此失去信心和勇气。

师:说得真好!

生3:失败也是财富,勇气和坚持会让你看到一片艳阳天!

师:你可以用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顶碗少年教案[模版] 篇6

洪湖市实验小学 何仙桃

指导:王艳青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略读课文的学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启发谈话

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看过)觉得好看吗?(好看)还想不想看?(想看)好,那我们上课前先来看一段视频。(课件出示顶碗视频)

2、谁来说说你刚才观看时的感受。(生自由说)

3、过渡:这段视频中的表演的确太精彩了!不过,等会儿的这堂课,我们要跟随作家赵丽宏先生的语言文字,去欣赏一场精彩纷呈的杂技表演。好,咱们开始上课!上课!

二、揭示课题,回顾方法,明确学法

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跟随作家赵丽宏先生的语言文字,去欣赏一场精彩纷呈的杂技表演。这场杂技表演的表演者是——顶碗少年(板书课题:4*顶碗少年)请大家齐读课题

2、回顾学习略读课文的好方法

看到这个*号,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学习略读课文,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好建议?

(师评价:不错,我们通过找关键词句并做好旁注,以及根据自读提示学习等方法都不错)

3、结合大家的意见,老师给大家推荐学习本课的基本步骤。(课件出示学法)出示课件 :

1、初读课文 概括主要内容

2、研读课文 突破重点难点

3、品读课文 感悟思想感情

三、逐步推进,合作探究,提升感悟

(一)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第一步,我们来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二十多年前,顶碗少年在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表演杂技,经历了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成功的事。(板书:失败 失败 成功)师:很好!你的概括简洁明了。

师:关于这场表演,作者是怎样评价的?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关键句子回答。生: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出示课件)

师:很好!你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全文都是在围绕这句话写,都是在围绕“惊心动魄”这个中心词来写的,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二)、研读课文,突破重点难点

1、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对这场杂技表演有了大概的了解,还找到了文章的中心句。同学们通过初读就能读懂这些关键问题,真棒!古人云:“学贵有疑”,那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呢?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件偶然遇到的事情,作者会难以忘怀,并时时萦绕于心?

师:是啊,这件事为什么会给作者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 生:为什么说这件事作者能不断从中得到启示,是什么启示? 师评:这个问题非常棒!读课文就是要这样透过现象看本质。生: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师评:问得好!你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生:这是一场杂技表演,为什么作者不用“表演”这个词,而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师评:你关注的是细节,关注的是作者的遣词造句,等会儿我们一起去推敲。师:我们同学们真的太棒了,这些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我把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归结为3个大问题:

(出示课件:)(1)为什么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2)为什么作者用的不是“表演”而是“拼搏”这个词语?(3)这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难点来研读课文。

2、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自主合作探究

师:大胆质疑是我们学习的第一步,自主探究是我们学好课文的关键。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课前老师已经将同学们分成了四个小组,请每个小组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带着这3个大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运用以往掌握的学习方法开始自主学习。你能解决哪个问题,你就去解决哪个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合作探讨,好,小组合作学习开始!

4、小组汇报合作成果

师:我们可以交流了吗?(可以)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合作成果。

学生发言:

(3个方向,:对少年的描写;观众的反应和碗的特写。)

生:我们从文中对少年三次表演的描写中,感受到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的。

师:好的,一次次的说。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少年的第一次表演。

生读:“一位英俊少年出场了。。。却总是不掉下来。”(出示课件)我从顶碗少年“柔软而又自然的舒展着肢体”以及“忽而卧倒,忽而跃起”这些动作的词中感受到这场杂技表演不仅精彩优美,而且表演难度很大,可见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师:你能抓住关键的词语谈自己的感受,真好!同学们都自由的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还读到了什么?(生自由读)师:你读到了什么?

生:(读这段话)我从少年做出各种惊羡的动作中体会到少年表演的动作变化多端,说明他的表演技艺高超。

生:我从“碗,在他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读出了少年在表演的动作幅度大,变化多的情况下,碗却总是掉不下来,这该有多么高超的技艺啊!

师: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吗?(生3读)

生:我从这段文字中读出了这位顶碗少年肯定吃了很多苦,流了许多汗,付出了很多,失败过很多次,不然不会练就这样超强的本领和高超的技艺。师:你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故事,这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么精彩的表演,我们也不由得发出赞叹,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这段话吧。齐!(生齐读)

师:可是就在少年表演时,“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少年的第一次表演——失败了,失败后的少年表现是怎样的?我们继续请同学来汇报。

生读:“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师:从中你感受到什么?生:我感受到少年很有风度,很有自信,很沉着。师:哪个四字词语最能体现出来?生:不失风度(板书:不失风度)师:是啊,带着自信,少年又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表演,这次又是怎样的情形呢? 生读:“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掉了下来。”

师:少年的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真是遗憾。再次遭受了失败的少年表现如何,你找到了吗?生: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出示课件)

师:与第一次失误时相比他的心理有了怎样的变化? 生:开始着急了,有点不知所措。(板书:不知所措)

师:少年连续两次失误,他内心已经没有多少信心,非常的灰心了,这个时候,是谁给了他鼓励和信心呢?(白发老者)这位白发老者究竟低声说了句什么话,使之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少年“镇静下来”?(板书:镇静)请展开合理想象,试着填一填。

(课件出示: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师评:谢谢你的鼓励,让此时的少年信心倍增。

师评:一个人的成长中,有时候一个细微关切的目光,一句宽容和鼓励的话,都能让他人如沐春风,信心倍增。

师:我们继续往下观看第三次表演,一小组同学还找到了那些语句? 生读: “当那叠碗又剧烈地。。。稳住了”少年经受住了两次失败的考验越挫越勇,第三次表演终于成功了,所以说“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师:少年终于表演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老人的一句话吗?还有什么促使他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开始第三次表演?

生:少年表演成功,还有来自少年自身的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师:是的,少年的成功和信心,不仅来自的老者的鼓励,更重要的是少年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毅力。一小组同学真不错,他们抓住了文章的重点部分,抓住了少年的关键词句的细节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自己独特的感受,他们不仅看到了少年顶碗动作的高难度还感受到少年精湛的表演技艺,越挫越勇的精神。我们从少年的描写中感受到了表演的“惊心动魄”,文章还从哪些描写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哪个同学研读了这个问题?

生:我们还从对观众的反应和对碗的特写中感受到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师:先说观众的反应。少年两次失败观众都有哪些反应,当他最终成功时,观众又是怎样做的?

生:随着表演的进程观众的反应也不一样,第一次少年表演失败时,“全场惊呆了”,第二次表演在少年又一次失败后,观众中有人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场子里一片喧哗”。当少年最终取得成功时,“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我是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观众观看的很投入,以及表演时的紧张气氛。

师:文章将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演紧密结合,这样描写更加突出了表演的扣人——心弦。接着说对碗的特写。谁来?

生:我从“碗,在他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还有“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以及“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中感受到作者抓住碗的特写镜头,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那意想不到、惊心动魄的失误。

师:说得好!在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中,作者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既从正面描写了少年的精彩动作,又从侧面描写了碗和观众的反应,这样不仅体现了表演难度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更让我们体会到少年顽强拼搏的精神。谁还发现课文写法上的其它特点?

生:课文采用了倒叙的写法,让我们更感受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还有前后照应的方法,这样使得文章更加完整。

生:课文还采用了详略得当的写法。在写少年两次失败表演时,(出示课件:详略的两段话)同样的动作,可是作者在少年的第二次表演中运用了“又、又、又”这样的词语概括去说,这样既突出了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也把观众的担心表现出来了,还避免了重复,使语言更加精炼、准确。

师:眼力好厉害!请一二小组同学读第一段话,三四小组读第二段话,注意带点字重读。(生读)

师: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运用方法、掌握方法,这样你就拥有了自学的能力。刚才的汇报让我们受益匪浅,你们知道了作者抓住顶碗少年的动作及神请来表现他的精湛技艺,抓住了碗的特写镜头,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那意想不到、惊心动魄的失误,将观众的反应与顶碗少年惊心动魄的表演紧密结合,详略得当,为我们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真切感,谁说看表演一定要在现场,我们语言文字里同样也可以看到那精彩的一幕。

2、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用的不是“表演”而是“拼搏”这个词语?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答案。

生答:一般的表演是轻轻松松,一次成功,毫无悬念,而少年的这次表演,却经历了两次失败,最终战胜了自己,取得了成功,所以作者用的不是“表演”而是“拼搏”。

师小结:是啊,这场演出一波三折,历经了两次失败,历经了观众由“惊呆——到喧哗——再到喝彩”的过程,历经了白发老者对他的宽容鼓励,历经了顶碗少年战胜自我的心路历程,这不是“拼搏”是什么?!说到这里,我们不禁为作者这种遣词造句的文学修养和准确用词的精妙而喝彩!

3、师:谁来与我们分享这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带来的启示。(3生答)师评:说得好,至理名言啊!你可以用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板书:失败乃成功之母)

师评:做事坚持的人往往更易成功。(板书:坚持不懈 勇于拼搏)是的,自信很重要!你的一句关怀鼓励的话,往往能给人信心,促人成功。

4、小结第二环节的学习方法

师小结:二十多年过去了,而这场拼搏却让作者时时萦绕于心,可见,作者从中深受启发。最重要的是,他把这种心灵的顿悟,透过语言文字在于我们分享,也让我们获得了心灵的滋养。小组合作学习力量真大!我们来小结一下刚才在研读课文,突破重点难点这个环节上的学习方法。(课件出示:

1、紧扣中心 质疑问难

2、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3、汇报成果 分享收获)

(三)品读课文,领悟思想感情

师: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品读课文,领悟思想感情。顶碗少年经过两次失败的考验,终于成功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观众们难道仅仅是为精彩的表演喝彩吗?

生:观众是为少年自身的那种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喝彩。

生:观众也是为白发老者的宽容和鼓励喝彩。接连两次的失败让少年勇气锐减,是老者使他重拾信心,战胜挫折。

生:观众也是为自己喝彩。

师评:你的感受很独特,观众的掌声里可能有对自己的肯定,还有从少年身上获得的启示。但是,他们更是为少年这种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喝彩。

四、总结全文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我们初读课文,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研读课文,突破了文章的重点难点;我们品读课文,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我非常欣赏你们独特的感受,为你们个性化的发言倍感欣慰!作者赵丽宏在他的原文中也这样直抒胸臆,畅谈感想。(出示课件:原文结尾)我读第一段,你们读第二段,让我们和作者共同分享这感悟中的精神财富。

结束语: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让我们铭记这启迪,做一个勇于拼搏的人。唯有经历惊心动魄的拼搏才能迎来风雨后的彩虹!附板书: 4*顶碗少年

不失风度 不知所措 镇静下来

失败------------------失败--------------------------成功

宽容、鼓励 失败乃成功之母

坚持不懈

第九课 顶碗少年 篇7

第九课 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语,认读2个字,会读并且能够正确书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体会“我”所受到的启迪。

5、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6、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教学重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体会“我”所受到的启迪。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初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自读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老师引导、合学习的形式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能搜集相关资料,补充课文内容。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通过朗读、自学、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知道顶碗少年最终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不要退却,有时候再坚持一下就会获得成功。并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可你们知道一位年轻的杂技演员是如何面对失败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

2、介绍作者,ppt。

赵丽宏 青年散文家、诗人,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 京版改革实验教材 六年级第11册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 王兴荣

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你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的中的生字新词。

2、检查预习情况

(1)投影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试着说说词语的意思。惊羡 歉疚 摇撼

拚搏

启迪 座无虚席不知所措(2)说说下列字哪容易写错。

疚 撼

(3)注意下列容易读错的生字

(4)试着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质疑解疑

根据学生的问题,灵活处理,最后筛选出与课文重点内容相关的问题留到理解课文的阶段解决。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5)顶碗少年前两次表演虽然失败,但是在第三次终于顶住了头顶上的那一叠碗,获得成功,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顶碗少年年不同寻常的表演给“我”的启迪。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一起来感受一下少年百折不挠的精神。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京版改革实验教材 六年级第11册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 王兴荣

1、请你小声读课文,想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

3、(投影)请你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找一找少年第一次失败的段落,画出少年第一次失误时,描写观众反应的语句、少年的神态、以及动作的词句。

4、共同讨论同时让学生说出通过这些词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5、指名读课文(3——5)自然段

想想当第二次又失败的时候,观众的反映和上次有什么不同?这些说明了什么?

6、指导朗读让学生通过读来感受少年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观众的善良。(过渡)少年正伤心,难过的时候,出现了一位老者,老者做了什么呢?下面指名读一读描写老者动作的句子,同学们想一想,老者会说些什么?老者的话起了什么作用?

7、指名说一说

8、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感情。

(二)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作者看了这么一件事,对她以后的生活起了什么作用?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二部分画出提出不懂得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巡视。重点句的解释

出示:在山穷水尽的绝境了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引导学生的解释过程 1)找出不懂的词解释清楚。

2)让学生以“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冰天雪地”和“温暖的春风” 作对比,形象的说明:即使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就在于在坚持一下。3)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理解其中的含义。

京版改革实验教材 六年级第11册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 王兴荣

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1、小声读课文画出“一叠金边花碗”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地方出现。想

想每一次出现都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2、学生讨论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

(1)第一次出现只有大概的印象

(2)第二次出现我们记住了它的色彩、数量。

(3)第三次出现他简直就像一道无情的考题,带来了惊心动魄的感觉。(4)第四次出现让人想起顶碗少年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挫折,也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在坚持一下。望你们向那位少年学习。

四、作业:小练笔

1、要求:写一篇《顶碗少年》的读后感,要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

2、过程:

(1)请学生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动。

(2)你感动的句子读给小组成员听,说一说你为什么感动?你是如何感动?(3)你由此想到了什么?指名请学生回答:要求要真实;听的学生要注意给与补充和评议。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今后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后,你会怎样做?(5)学生列出提纲

口述表达,注意完整通顺。学生当堂作文,写好后自己修改,注意使用修改符号。启迪:失败后不气类继续努力

(6)在小组中交流评出最好的全班交流。方法:请同学读自己的读后感,其他同学评议他的文章好在哪里。对自己有什么帮助?

全班中选出的3至5份展览并且提出表扬。京版改革实验教材 六年级第11册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 王兴荣

板书设计:

9、顶碗少年

一次:失败,没有乱 歉疚微笑 鞠躬

顶碗 二次:失败,呆呆地 全是汗 不知所措

三次:成功,掌声响起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8

《顶碗少年》一课的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在解决教学难点时,从三个层面上来突破,将较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有些问题提出后,学生就能解答,解答不了的,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上课过程中除了精心设计问题外,还要多给一些时间学生读书,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培养情感,在即席发言中锻炼口才。

有好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才会生动精彩。下面再现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

(一)认识少年

1.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心里活动变化,加以体会。

少年的心里活动描写:(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学生精彩发言

生: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有足够的信心和

勇气。

生:“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这些描写将少年此时的沮丧、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跃然纸上。

生:“镇静”表现出少年经受起了失败的考验,又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二.升华文本

1.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学生写话摘录: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不要灰心丧气,你以很努力了对吧!加油!在最后关头时不要太慌张,脑袋不要抖的太厉害。这样你一定可以成功的。”顶碗的少年想,没错,我前面表演时头摆动幅度太大,这次只要轻抖一下就好了。我一定会成功的,加油吧。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孩子,在最后关头时,只要轻轻抖一下脑袋,就可以接住碗!千万别紧张,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成功的。”

顶碗的少年想,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呀!我一定要再试一次,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你要记住,在那一个大幅度转身的时刻,不要紧张,像平常练习一样,轻轻把脑袋抖动一下,保持平衡那样就会成功的,去吧,孩子,我相信你,加油!”顶碗少年想,是啊,我应该像平常一样,不要紧张,我也要找回我的信心,再来一次,相信我这次一定会成功的。

三.启迪人生

1. 出示ppt: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这是课文删掉的最后一段。读完之后,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请仿写一段话。

3.学生写话摘录:

是啊,人的一生是一条坎坎坷坷的路,只有一直勇敢前进的人,才可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大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再搏一下,也许能迎来光明;在冰冷的河水里,抱住那跟浮木,再搏一下,也许就能坚持到被人救上岸;在无知的逆境中、在迷惘的逆境中,再搏一下,一定就能看到顺境。这就是锲而不舍的力量——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的确,人生就是坎坷大道,谁也无法预知未来,谁也无法改变过去,难免会有一些挫折,这些挫折也许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偶尔的失误并不会造成多大的后果,在冰天雪地中搏击一下,也许能凿出一个太阳;在干渴的沙漠中搏击一下,也许能遇见绿洲;在黑暗森林中搏击一下,也许能寻出一条光明大道。但无论怎么样,什么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出来的。惟有向自己理想去奋斗,才能走出自己成功的人生道路。在荒野里去奋斗,定能找到生存之路。在恶劣的天气里去奋斗,就望见火红的太阳。不经历暴风雨怎能见得美丽的彩虹呢?

是呀,生活对我们来说,不是一架水晶梯,上面有钉子,有裂纹,但是我们不要退缩,要勇敢,要坚强,要拼搏,放手一搏吧,那样也许就能找到温暖——这就是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顶碗少年》读书笔记 篇9

主要内容是:马戏团里的杂技小孩在顶碗的时候不小心把万打掉了,观众十分惊讶:第二次又把碗打掉了,观众想换一个节目:最后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悟出了一些道理:只有通过失败才能才能使我们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

有一次我学自行车的时候,一直学不好,要不是车把一直晃,要不是就是登不上,我记得最清晰的是,我正在骑突然没掌握好车把。我被摔了个四脚朝天,太疼了,我有放弃的决心,一旁的妈妈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敢于面对失败,你才有可能学会汽车。我爬起来,把我骑车摔的原因在大脑里想了想,准备重新骑,我经过了一段时间就把骑车学会了,我十分开心。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篇10

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扮演?二是说说自身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二、默读考虑,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扮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扮演:

⑴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扮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

⑵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扮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⑶全班交流:

从少年两次扮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扮演难度很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⑷有感情地朗读:

从少年两次扮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扮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扮演。这可以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从少年前后表示的变化两个角度感受到:

⑴“一位矮小结实的青丝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⑵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手足无措了”。可见他第二次失败后已经非常紧张,但当老者抚慰他之后,他镇定下来了,第三次扮演获得了胜利,可见老者对他的关爱和鼓励多么重要。

⑶引导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体会到虽然我们不知道老者到底说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胜利!

⑷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让自身难以忘怀的杂技扮演。(略)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

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胜利之母”“胜利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协助他人走向胜利”等人生哲理。

3、小结:

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扮演!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

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誊写下来。

2、词语优秀:

优秀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

上一篇:建筑工程实训报告下一篇:给二十年后的自己的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