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星星的写景作文(精选11篇)
太阳公公不情愿地躲到了山的背后,天边出现了一道绚丽的晚霞。晚饭后,天渐渐地黑了,我独自坐在阳台上乘凉。这时,吹来了一丝丝凉风,真舒服。
没有月亮的晚上,夜空一片漆黑,只有天上那些星星,格外明亮。我双手托着下巴,不由自主地数起星星。“一、二、三、四……”哦!不!不!不!数错了。“一、二、三、四……”哦!又数错了,我数也数不过来。
星星是银白色的,在天空中眨着眼睛,闪烁着光芒。据说还有流星呢,可我从来没看到过。听妈妈说,流星像一把雪亮的剑,一划而过。
我想用北斗七星这把“大勺子”,舀起银河中的水,浇在我家花盆里,让花儿有一点仙气。我还想把最亮的.星星摘下来,送给贫困家庭的小朋友当电灯,让他们也和我一样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我还想在节日里,把所有的星星摘下来,挂在树梢上、屋檐下,让它们闪闪发光,把夜空打扮得亮堂堂的。
一、趣, 境中表演入乎情
词语教学, 不能了无生趣地在字词意思上照搬字典的注解做孤立的识记, 而要把词语引领到“语言情境”之中, 把一个个词语看成是“鲜活的生命个体”, 赋予灵性和情感, 让孤立、干巴的“平面”文字在孩子的眼前“站立起来”。
“撒”字是《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中的生字, 它在句子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传神形象。教学时, 教师可通过营造直观的情境, 引导学生在演一演中感悟它的意韵和情味。教师先出示满天繁星的画面, 让学生初步感知星星撒满天空的情境, 即星星排列不规则, 但数量繁多, 明暗不一。而后, 教师指引学生仔细观察“撒”字的字形, 感知“撒”字的构字规律, 使学生对这个字的字义具有感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 教师顺水推舟地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表演。课件出示浩瀚的星空, 教师娓娓述说:“我们把星星撒在湛蓝的星空中, 来, 抓一把, 撒得多一点。再抓一把, 用力一些, 把星星撒得远一点。”学生沉浸其中, 饶有兴味地表演着, 星星一颗颗“撒”在天空的画面也随之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在学生充分感受到“撒”字的形象、意趣、情致和色彩之后, 教师顺势指导学生再次朗读句子, 这样既深化了情感, 又促进了对句子的理解, 将两者有机融合。
二、巧, 切己体察会于意
字词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接通, 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实际的就词解词, 只能将词语教得冷若冰霜, 对词语的解读则浮于表面, 不能真正会其意, 悟其神。
《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中“距离”一词抽象难懂, 倘若生搬硬套地解说, 只能形同嚼蜡, 索然无味。教学中, 教师树立“在生活中学词”的意识, 巧引妙读, 让“距离”一词变得触手可及, 具体直观起来。教师出示“距离”一词的卡片, 引导学生进行三次朗读:一读。看, 前面几排的小朋友距离我很近, 请你们读读这个词;二读。后面几排的小朋友距离我较远, 你们也一起读读;三读。真棒, 距离我近的和距离我远的小朋友都读对了, 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教师三引三读, 巧妙地利用现场真实的学生座位资源展开了理解词语的教学, 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使得原本抽象的词语变得感性起来, 学生置身其中, 不经意间“距离”一词已在学生的脑中“活”了起来。
三、实, 言语内化表乎心
教为不教, 学而“致用”。学生学习词语, 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 最终的目标指向乃是“言语表现”。而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获得, 对言语方式的领会, 应在最佳的时机里被唤醒、激发、引领。此时, 词语教学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 进行说、写的运用变通训练, 让词语最大限度地增值。这样, 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 使词语教学扎实有效。
《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 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 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 还给起了名字。”教学时, 教师以“一组一组”的构词方式为切入口铺设词语教学链条。教师首先让学生观赏北斗七星的图片, 直观感知北斗七星的形象。接着教师拓展开去, 一边呈现“天鹅星”“狮子星”等星座的图形, 一边娓娓地讲解。最后教师顺势引导:“在浩瀚的星空中, 星座很多很多, 像这样的排列就叫一组一组。”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照样子说词组:雪花我们说是———一片一片, 高山我们说是———一座一座, 沙子我们说是———一堆一堆……师引生和, 举一反三, 学生心领神会。如此做法, 实效斐然。
3年不见的吴克群此次带着全新的作品重新回归大众视野,擅长R&B的他这次玩起了英式摇滚,把《数星星的人》与爵士民谣结合起来。“我只有在做音乐的时候可以这样,我不争不抢,我在做音乐就觉得很快乐。”这种处世态度让吴克群在他的音乐世界里可以无为而high。
《数星星的人》是吴克群准备最久的一张专辑,挑战英式摇滚全创作,远赴英国与冰岛拍摄,从听觉到视觉打造全新形象。
阔别三年加盟华纳唱片首推《数星星的人》
睽违3年,音乐诗人吴克群推出了令人引颈期盼、继加盟华纳后的首张全创作专辑《数星星的人》,堪称是华纳音乐本年度最重量级的“新人”!专辑中吴克群尝试了所喜欢的英式摇滚,呈现了与过去截然不同、充满人文风味的感觉!为了这张阔别许久的作品,吴克群特地远赴欧洲取景,一路从伦敦拍到冰岛,景色壮丽,更冒着冰岛的零下气温,一度冒生命危险站上覆盖万年霜雪的陡峭冰川拍摄,但为了新专辑所想到达的效果,他说“拼了”。
这张专辑英文名称叫作《ON THE WAY TOTHE STARS》,他透露在演艺之路上,曾经度过一段非常困顿,拖欠房租、一天餐费仅有几十块的日子,那段日子靠着追逐梦想的信念支持自己走过来,如今仍在演艺之路上奋力前进,难免也会有瓶颈失落的时候,但回想起刚踏入演艺圈那段困顿的日子,这些困难都成为不同的收获。
“吴克群”三个字也代表并非远在宇宙间遥不可及的星星,而是和大家一样有着梦想,在夜空下《数星星的人》,陪伴每个人走过生命的大小时刻。出道15年,他坦言面对事情的成败,现在的自己更享受努力的过程,而对于创作,他找回了最初衷的自己。这次他不仅重新调整脚步构思及创作,心境也逐渐不同以往-也以全新封号“摇滚诗人”重新出发。
光彩华丽只是粗浅的一笔,内外皆修才是“精晶”男人的最高境界。适时流露出的些许俏皮和童心,实则深藏—种豁达明朗的处世哲学。
感谢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十几年前,初出茅庐的吴克群发行了《一个人的Tomorrow》,但反响平平。经过几年的潦倒,2004年的一张全新创作专辑让吴克群开始走红,随后《为你写诗》为他带来事业的高潮。结果当唱片公司准备为其举办演唱会时,吴克群因背部旧疾复发而被迫取消开唱。吴克群说:”宣布取消演唱会时,我觉得自己非常不争气,当时有一两个月的时间,起床都要花5分钟,痛得要死要活的。这个伤让我觉悟,开始健身,我想让自己更加强壮。就像有些篮球运动员受伤了,有人会一蹶不振,有人就能够坚持住,让自己更强。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在音乐上为自己寻找一个新的出口。我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我觉得很庆幸,因为这些经历让我不断成长。”
受父母的影响不想结婚
36岁的吴克群与澳门赌王何鸿梁的24岁千金何超莲交往4年多来t即使屡次被抓包约会,对恋情始终三缄其口,采访过程中也不愿多谈及女友,因父母争执不休的家庭环境让他对婚姻却步,主动坦承父母没结过婚-而他也是上高中时才知道自己是私生子。吴克群毫不讳言父母感情不和给自己留下了心理阴影,“他们有没有结婚对我没有影响,但他们每天吵架对我有影响。很多小朋友或年轻人应该遇到这样的状况,父母如果吵架的话对你未来感情观有很大的影响。但你不能因为这些原因让自己变坏或者是做伤天害理的事,那不是理由。”
除了音乐,吴克群透露接下来还将接拍影视剧和导戏,并且希望尝试市井小弟的角色。”现在我对自己的形象自信多了。别人看到以前我演的偶像剧都会觉得很好笑,当时很白,还有婴儿肥,我自己每次看到的时候也会很傻眼,希望能尽快有新的影视作品与大家见面。”
GEEK Q&A吴克群(GEEK|_G吴克群=W)
G:新专辑《数星星的人》希望带给大家怎样的力量?
W:之前参加《全能星战》的时候写了这首歌《数星星的人》,因为我觉得音乐不是用来比赛的,音乐是希望给大家找到一个出口,找到一些希望、一点点力量。不管是在感情上、生活上迷失了,或是在追求梦想的途中越到挫折了,听这张专辑也许能够给你一些疗愈的力量或是指引。
G:说到追求梦想,克群的梦想是?
W:我的梦想,很想要以后做成一个“亚洲梦工厂”,因为我就是一个爱做梦的人。希望以后能够帮助其他的朋友出唱片也好,做巡演也好,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可以拍出很棒的电影,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梦工厂虽然说这是
G:距离上张专辑发行近三年的时间,是什么让你斟酌了这么久?
W:为什么那么久就是因为一个重点t要走心,随便写一首歌对我来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可是要写一首打动自己的歌很难。整张专辑的每一个作品都是我的心血,最重要的是它很能打动我。先能打动自己,才有可能打动别人,我觉得要走心是最难的。
G:新专辑为何采用“英式摇滚”曲风?
W:其实我在十年前开始创作的时候,就受到很多“英式摇滚”的熏陶,很多喜欢的乐团都在那时候爆发。CoIdpIay的《YelIow》,Travis的《Flowers In The WindOW》,我心情很低落的时候,只要听这两首歌,就会有一点希望,就可以再继续往前一步,所以我很希望可以做出这样的音乐,给人希望、力量。其实我在《不屑纪念》时有尝试,《为你写诗》我也有尝试,—直到这张《数星星的人》我才觉得我终于达到我自己要求的那个效果。
G:同名主打《你是我的星球》,写出了自己的历练、蜕变?
W:《你是我的星球》这首歌我们很疯狂,光和编曲讨论前奏,然后搭吉他,又重搭,就做了很多的方式,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希望《你是我的星球》这首歌让大家一听到就好像在星际里边漫游,在寻找,可能是寻找爱情,可能是寻找理想,可能是寻找一份安全感都好,那种迷失的感觉就是寻找的感觉,想用音乐完整的表达。
G:赴冰岛拍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当地的景色带给你怎样的震撼、感动?
W:去冰岛拍摄是因为我当初看了《星际穿越》,觉得那样才有一个迷失在星空里、迷失在星际里的感觉。结果到了那儿,所有人都讲不出话来,就站在那边看,那个场景是你无法想象的,它美的不像真的,所有人开始先安静,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大叫。那一刻我就知道我做对了-这个坚持是对的,我们拼到那么冷的地方,然后辗转,千辛万苦到那里是对的。
G:《数星星的人》想要表达出怎样的态度?
W:其实《数星星的人》是我对自己说的话-也是我要跟歌迷说的话。曾经有一个歌迷在微博上写写了一封信给我,她觉得我好像这几年都在玩,从来都没有要认真做音乐,我那时候看了很难过。仔细看一下《数星星的人》里面的歌词,我希望我能够带着我很棒的音乐回来,我希望做给你看,我们像一颗星星一样骄傲的存在,发光给你看。这首歌代表了我整张专辑的概念之外,也是我要对歌迷说的第一句话。
G:抒情主打《不会痛的不叫爱情》MV牵手郭采洁,与她飙戏会紧张吗?
W:我跟采洁认识很久了,再见到她的时候我觉得太棒了,她的演出就让我觉得,这首歌《不会痛的不叫爱情》就为她定制的。当天我们俩一起演了第一场戏,一开始我还担心,毕竟我的演戏经验没有她多,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俩很容易进入状况,哭到流鼻涕。所以那一次也让我对表演有一种新的认识,我觉得没什么好紧张的,表演就是把自己丢进去就对了。
G:《你好可爱》找来宋智孝合唱,在音乐上的合作默契如何?
W:其实《你好可爱》这首歌应该算是我们两个共同创作出来的,那时候我就抱把吉他在拍电影的现场玩,因为她有教我“你好可爱”怎么讲,我就开始乱弹,然后她就开始一直唱,后来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唱,之后我就把这首歌写完,就录了这首歌。
G:两个人的缘分起源于电影,还记得互相教对方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
W:第一句话,她问我“宋智孝”的中文最准确的怎么讲,我就教她说“智孝”、“孝孝”,然后她就开始学:她见到我的时候就“吴克群欧巴”、“克群欧巴”,后来我们常常聊一些有的没的,她也让我了解了韩国艺人有多努力,多辛苦。她在拍《急诊男女》的时候五天就睡了五个小时,洗澡加睡觉,超夸张的,那时候我觉得我们要更努力,有时候睡太多了。
G:从出道到现在,创作了这么多歌曲,最满意哪一首歌曲?
W:哇,最满意,最满意很难,但是我自己很喜欢《数星星的人》,为什么拿它当这张专辑的名称。就是因为这一首歌讲中了我很多心情,我在写的时候,很直接地表达“假如你还有梦想的话,就要去追”,而不是去安于现状,只是为了生活而去努力。
G:出道近15年,一路走来,觉得自己改变最大和不变的地方是?
夜晚,我坐在小巷里,面对黑得透亮的夜空数星星。我喜欢仰望星空。“一颗,二颗,三颗,四颗,五颗……”我在心里默默地数着。星星好像在跟我捉迷藏似的,一会闪到这里,一会儿躲到那里,它们无处不在,多得数都数不清。
阴天时,天上的星星就躲起来了,灰蒙蒙的夜空自然少了许多生机。此时的星星在哪里?它们在休养生息吗?它们知道我在翘首以望吗?星星虽然美丽,但它们并没有为此而骄傲。它们从来都是静静地坐在空中,眨着明亮的眼睛,耐心地倾听着风的歌唱,观赏着雨的舞姿。“牛郎织女,天狗望月”等神话故事我们并不陌生。
这些美丽的故事让我们觉得星星离我们并不遥远,仿佛触手可及,而此时的我,抬眼仰望美丽的星星,它们似乎又变得很远。星星世界真奇妙呀。它们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心情,还给我们许多美丽的遐想。时间不早了,我起身,对星空轻轻说:“晚安,朋友……”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写好距、睡等字。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的好品质。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唱什么呢?老师也有一首喜欢的歌,今天带来了给大家分享一下。(课件播放歌曲)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这首歌吗?因为老师喜欢天上亮晶晶的小星星,你们喜欢吗?
2、在我国的古时候,有一个孩子也喜欢星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间的一个小故事,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数”右边的反文要注意,撇高高在上,横起笔要低,要短,这一撇要有弯度,捺要出脚。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请你读。一起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数星星的孩子,是怎么数星星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遍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一遍后,举手告诉老师。端起书,自己读自己的,开始吧!
2、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非常认真,先来告诉老师,文中的生字会读了吗?那我们就来个生字游戏大闯关。
第一关: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读对拼音即消失。第二关:读准星星上的字,并组词,星星就会飞上天空。第三关:词语卡片。
3、同学们,太厉害了,一下子连闯三关,老师太佩服你们了。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能不能教教老师。
1、交流识字法。
2、老师也有一种识字方法想和大家说说,大家猜猜是哪个字“巨人的脚,好大一只”。老师还想教大家写写这个字,强调此字笔顺,老师还想教大家写写“睡”字。
3、大家都写得真认真啊!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自己。
三、再读课文
大家表现的这么好,生字宝宝奖励给大家一份礼物,想不想拆开?可生字宝宝说,大家必须快速朗读一遍课文,并给每段都标上自然段序号才可以,同学们快点读吧!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好,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看看里面是什么?(课件出示星空画面)星星把他的故乡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想说什么?
2、我们的课文的第一段中也有描写美丽星空的句子,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指生说(课件出示),谁愿意给大家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这夜空多么美丽呀,谁能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谁能把珍珠读的再亮些,把碧玉盘读的再美一些。真美呀!大家一起来读。
3、在这美丽的星空下,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谁能找出里面描写动作的词?加上动作来读。我们也像这个孩子一样来数一数:一颗,别着急,看清楚,两颗,三颗,第四颗在哪呢,五颗。六颗,你有什么感觉?那这个孩子有没有这种感觉呀?但这个孩子没有说,就这样,这个孩子,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谁来读读这句话。哎呀,我发现这两个小逗号你停顿的很好。让人感觉小张衡数了很长时间。你再读读,让我们都体会体会。多么认真的孩子呀!你再读!读的真不错!同学们一起读。加上动作,再来。
4、小张衡就这样数着,数着,小张衡的奶奶笑了,他奶奶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孩子,奶奶是笑着说的,你再读。这个孩子是第一次数星星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好,注意这个字,谁再来读?看你们读,老师也想读了,给老师个机会。老师读的怎么样?像不像奶奶?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练一练。谁再来读一读?
5、孩子说:你接着读。奶奶说天上的星星数不清,孩子认为数的清,所以这个孩子应该用非常肯定的语气来告诉奶奶。小张衡说星星数的清,那是有原因的,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他发现了星星运动的规律,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总是隔那么远。总是隔那么远,就是他们之间的什么没有变?谁来当小张衡,再来读一下这句话。加上动作,一起读。
6、下面咱们同桌两人,一个人当奶奶,一个当张衡,一起读读,一会咱们看看,是奶奶读得好,还是张衡读得好。
7、听了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爷爷说,谁来读(课件出示),爷爷说我们的祖先把天上的星星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组,一组一组,你还会说这样的词语吗?同学们知道的词语可真多啊!爷爷还说(课件出示)指生读。大家看,老师把这七颗星连起来了,这七颗星多像一把勺子啊!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样你还会读吗?(课件出示)
8、爷爷说的话张衡相信了吗?请你读,这个小问号读的真好。一个读的比一个好。我们一起来读!
9、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为什一夜没睡好?他为什么起来几次,通过认真观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的转动。这个孩子名叫——,是(),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
10、你们说小张衡为什能成为一个天文学家?从他身上你学的了什么?
四、课外实践
梁天出演的角色多是一些不求上进、一事无成的小人物。在成名前,梁天也确实是家里最“没出息”的那个孩子。
梁天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梁达是人民日报副主编,母亲谌容是著名作家,哥哥梁左、妹妹梁欢都是北大的才子才女。唯独梁天,从小不爱学习,思想和行为都与这个家庭脱节。
1992年,梁天的儿子出生了。可是,文化水平有限的他想破了头,也没能取出一个像样的名字来,最后干脆赌气地说:“就叫梁小天吧。”妻子孙凤英坚决反对,但梁天已经想得不耐烦了,最后两人各让一步,把“小”改成了“晓”。就这样,33岁的梁天成了一个名叫梁晓天的男孩他爹。
梁天有个特别的爱好,他从小就对神秘的宇宙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工作赚钱后,就购买了各种各样的天文望远镜,一天到晚跑到天台上去看星星。有了儿子后,梁天在观星活动时就多了一个伙伴。对此,孙凤英有些不滿地抱怨:“你看人家当爹的,都教儿子点儿正经学问,你可倒好,天天带儿子看星星。”
一向好脾气的梁天笑呵呵地说:“我这不是也在教他吗?晓天,告诉妈妈,太阳系都有几大行星呀?”晓天马上用稚嫩的童音准确地说出了答案。梁天得意洋洋地看着妻子,孙凤英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在她看来,尽快教会儿子1+1=2这样的算术题,比让他知道太阳系有几大行星更为重要。
梁天依旧我行我素,整天给儿子讲和星星有关的故事,教他认识星座。为了让儿子更清晰地看清月球表面,梁天还花大价钱买了个Meade长焦距望远镜。所以,在别的孩子还在听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的童话时,晓天已经知道,月亮上根本没有广寒宫、桂花树,而是布满了环形山和陨石坑。而当别的小朋友还幻想着金星是个白胡子老爷爷时,晓天已经跟着父亲在天文馆里看遍了金星表面的高清照片,知道金星的大气压是地球的90倍、表面温度很高、没有液态水……
虽然年幼的儿子说起各种天文学知识来头头是道,但眼看着要上小学了,晓天还没有接受过基础知识的训练,孙凤英还是不免为儿子提着心,认为梁天这个父亲当得不负责。
可是,让孙凤英喜出望外的是,上了小学的晓天居然适应力很强,不仅接受知识快,而且没有遗传父亲的“厌学基因”,就连枯燥的数学也学得兴致盎然。孙凤英大为惊奇,认为儿子可能是隔代遗传了爷爷奶奶的优良基因。梁天对此大不以为然,一口咬定是自己从小培养儿子天文爱好的结果。
两人为此争执不下,官司打到谌容那里,谌容也说不准,她特意找了几个从事天文工作的朋友进行咨询。没想到,几个人都赞同梁天的说法。他们说,天文学需要潜心观测,要耐得住寂寞,所以可以造就沉稳内敛的性格;而观测时要锁定坐标、天空范围、寻找参照星系等等,又可以大幅提升辨识能力;要记住那么多星象,对记忆力又是一个特别的锻炼……据考证,从小喜欢天文的孩子,不管是智商、情商还是心理素质都会比普通的小孩高出一截。
没想到歪打正着给儿子打下了如此良好的学习基础,梁天非常得意。
拔苗助长儿造反,无可奈何父撒手
本来没指望儿子能有多大出息,但发现晓天在小学居然考试回回都能名列前茅,梁天大受鼓舞,觉得应该在儿子身上多下些工夫了。所以,当晓天升入初中后,梁天就一改以往对儿子漫不经心的教育态度,全力抓起儿子的学习来。
他给晓天报了英语补习班,又请了3个家教,自己还主动调整了工作时间,晚上尽可能陪着儿子一起学习。每天晚上家教给晓天辅导功课时,梁天都坐在旁边跟着一起听。家教走后,他还要求儿子复述一遍老师讲的课。
梁天的良苦用心并没有换来儿子的理解和感动。一天,梁天接到母亲的电话,谌容在电话里哭着说晓天没有去学校,担心他出了什么意外。
梁天也很着急,连忙给平时和儿子关系不错的同学打电话,同学说晓天可能在网吧。梁天开着车在学校附近的网吧挨家寻找,最后终于在一家网吧中将玩游戏正酣的晓天揪了出来。从他的书包中,梁天翻出了一叠刚发下来的试卷,每一科的分数都不超过80分,一直在补习的英语居然只打了个58分。梁天再也控制不住愤怒,一巴掌扇了过去。
第二天他联系了晓天的补习老师,了解儿子近来的情况。老师告诉他,晓天近来总是点个名就溜掉了,根本不用心学习。梁天暴跳如雷,开始采取高压政策:给儿子配了手机,要求他每天除上课外都要开机,保证家长随时能掌握他的动向;每天5点必须准时回家,先写作业。
可是,梁天的做法让晓天产生了逆反心理。学期末,他的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倒更下降了。梁天除了加强监管力度,一时也找不出更好的办法。就这样,在父亲的高压管制下,晓天以擦边的分数勉强考入了北京二中。但父子之间的关系却变得火药味十足。
此时,梁天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买了很多教育书籍认真研究。蔡元培的一句话让他触动很大: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梁天对此疑虑重重,顺其自然真的可行吗?他决定尝试一下。
2007年国庆,一家人欢聚时,母亲伤感地回忆起了去世的大儿子梁左小时候那些优秀“事迹”,梁欢也说起小时候自己诗歌怎么得奖,作文怎么上报纸的事。晓天听了,突然揶揄地看着爸爸问:“这些光荣都和你无关吧?”梁天的脸红了,承认自己小时候不爱学习。晓天不满地咕哝道:“那你还管我,自己都做不好。”梁天诡异地一笑:“我已经决定不管你了,让你自然成长。”
晓天并没将爸爸的话放在心上,可没想到,从那天起,梁天真的不再管儿子了。本来晓天应该感到轻松和解放,可不知为什么,没有了爸爸的管束,晓天突然有些无所适从,总担心自己会被同学落下,竟然不用别人督促,就开始主动用功起来。
梁天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而为了儿子那句“你连自己都管不好还管我”,平时很少摸书本的梁天竟然变得发奋起来。他买了很多书,每天一有空闲就埋头苦读。晓天对父亲的转变颇感惊奇。梁天语重心长地说:“小时候只知道玩,如今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以前有你大伯,什么事儿都不用我操心,现在,公司要靠我打理,戏要靠我导,最难的是编剧,我现在不缺演员,可缺好本子!如果我像你大伯、姑姑那样能写,还怕什么?”
nlc202309040619
看见每天父亲都在用功苦读,晓天觉得自己这个高中生就更不好意思总将时间花在玩上了,虽然没有人管了,但晓天却再也没有逃过课,也很少玩电子游戏了。高二的时候,晓天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选中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举办的“青少年八国峰会”。梁天乐坏了,不过他的奖励很是与众不同。他带着晓天去了一趟澳大利亚,不是为了看袋鼠,而是奔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帕克斯天文台那台64米直径的射电望远镜去的。
晓天终于如愿以偿,亲眼看到了伊师塔地、金星最高的麦克斯韦山脉、阿芙罗狄蒂地、艾塔兰塔平原低地……甚至无意中观测到了金星大气中一次持续8分钟的猛烈雷电现象,这让他兴奋不已。
此后,只要晓天有出色表现,梁天都会用天文观测之旅来奖励他。父子俩携手游历了威尔逊山天文台、帕罗玛山天文台、玛纳基亚山天文台、卡拉阿托天文台……增长了见识的同时,他们也重拾了父子之间久违的亲密情谊。
办报纸打冰球,“放任自流”上北大
梁天一直觉得一个人如果想将来有所成就,就应该放眼世界,所以学好英语很关键。但晓天对此却不认同,他有自己的一套说辞:“我是一个中国人,学习好汉语就可以了,非要学英语,有什么用?”儿子不说这话还好,一提起学习汉语,梁天更气愤——家里出了几个文学才子,但是晓天的写作水平实在不敢恭维。
梁天遗憾之余,却也秉承着“自然法则”,從没有督促过儿子一句。有一天,梁天忽然提议办个家庭报纸,大家业余时间写点东西,丰富一下家庭文化生活。他的提议得到全家人的一致赞同。
他们给小报取名为《梁家物语》,每周一期。谌容当仁不让地当了主编,其他人既是作者也是编辑,上交的稿子先由谌容初审,终审则由全体编辑开会讨论决定。
第一期,梁天上了两篇稿子,谌容上了3篇,孙凤英也上了一篇,梁晓天满怀信心地交了一篇议论文,却在初审时就被PS了,谌容主编对此的评语是“缺乏逻辑,不知所云”。晓天备受打击。
《梁家物语》一连办了3期,晓天都没能上稿。见儿子像没头苍蝇一般到处找书看,然后写个不停,却始终不得章法,梁天也没有当面纠正他。有一次聊天时,他貌似不经意地说:“我写文章,是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主攻,想写评论我集中一段时间学评论,写好了这个再去弄下一个。”一旁的晓天听了,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从议论文入手,因为高考作文一般都是议论或记叙文,自己正好可以一举两得。
通过写文章,晓天发现,要想讲清一个论点,必须有很多论据来证明它,而找论据时,又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历史、地理,甚至数理化无所不包。连梁天都没想到,自己本想培养儿子的写作兴趣,却令他对很多学科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找到了规律和窍门,晓天连续在家庭报上发了几篇文章,这让他信心大增,再也不畏惧写作了。
从写作入手,晓天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轻松地就把各科成绩追了上来,由当初入校时的勉强达标一跃成了优等生。不过,他的英语还不行,梁天也不着急,依旧顺其自然,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
梁欢的儿子英巴彦从小被送到美国学冰球,英语非常好。2008年初,英巴彦从美国参加冰球比赛回来,梁天邀请他给《梁家物语》写文章。英巴彦用英语记录了比赛盛况,还描述了在美国的见闻。梁天十分感慨,不过,他没有像某些父母那样,用英巴彦做榜样来“刺激”儿子。而是只要有机会,他就让晓天陪英巴彦到冰球俱乐部打球。每次打完球,英巴彦都会用很流利的英语和俱乐部里的老外交流,晓天只能傻呆呆地站在一旁,一句话也插不上。晓天发现,学英语还是有好处的,最起码能听懂别人聊天。
转变了思想后,晓天学英语的热情高涨了,成绩很快赶了上来,并于2010年以617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外语系录取。让梁天颇感自豪的是,晓天的成绩不是死学习学出来的,他对各个学科都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并且十分善于总结学习方法。教过他的老师们都赞赏不已,大家都夸晓天聪明,可晓天却一本正经地回答,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应该感谢“教子无方”的父亲。
一天,晓天真诚地对梁天说:“爸,我知道了,你说不管我,放任我,其实你一天也没放弃,你办报纸就是让我培养学习兴趣,你不管我不说我,就是让我轻松地学习。你这可是道家的思想——无为而无不为,不教而教。”
梁天得意地笑了,同时也欣慰地感叹,儿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编辑 乐天
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其人,知道他从小爱科学,喜欢钻研,长大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学会本堂课的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数”和“撒”,理解“无数、珍珠、碧玉盘、钻研、天文学家”等词语。
3、能用“著名”说话、写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第一段的第一句话,体会这个比喻句的妙处。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张衡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北斗七星图,提问哪个同学能看出北斗七星的位置。(学生都看不出来)师:古时候有个小朋友却能看出来,他是谁呢?生:张衡。出示课题,全班朗读两遍,教师板书课题。2.师:张衡是谁呢?你们知道张衡吗?指名回答。出示张衡图片和简介。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生字。
二、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先学生自由读两遍,再请几位小老师带领全班读。(先生字后词语)去掉拼音后让学生继续朗读,学生站起来自由交流识字记字(换或加偏旁)的方法。开火车朗读,巩固生字,全班最后一遍齐读生字。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
三、朗读、赏析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和最后段,用横线画出不能读通顺的词语或句子。2.先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请学生说说这个自然段里哪些词语难读,并指导朗读,再让学生齐读。(1)师:刚才大家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谁?生:张衡。(板书:张衡)
讲他干吗?生:数星星。(板书:数星星)
(2)指名读最后一段,师:张衡是什么时候的人?生:汉朝。(板书:汉朝)(3)师:张衡取得了什么成绩呢?请找出有关词句读读。
生: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板书:天文学家)师:同学们能给著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吗?(学生回答:闻名、有名)
并请学生用“著名”造句。指名学生回答。
师:你知道“天文学家”是干什么的吗?生回答
师:谁知道他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
生:刻苦钻研。(板书:刻苦钻研)
我们要取得成功,平时必须要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重点词)
3.过渡:张衡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小时候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一段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请学生说说这个自然段里哪些词语或句子难读,并指导朗读,再让学生齐读。
先提问有几句话,再标出序号。
出示第一句: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的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1)、讨论“满天”和“无数”。(满天说明是晴天的晚上,无数说明星星很多。)(2)、师:读了句子之后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是个比喻句)
(3)、学习此句的比喻含义:
散
满天的星星——晴天的夜空
↓
撒
↓
无数的珍珠——碧玉盘
(出示“星空”的课件以加深理解。)
(4)、学习这个句中多音字:
数shǔ 数星星
数shù
无数
(5)、师:在这么美丽的夜空下,你们该怎么读出它的美呢,请你们自由朗读。
(6)、指名学生表演朗读。鼓励表扬:你读得真美啊!
师:这么美的星星你们喜欢吗?生:喜欢。(板书:喜欢)
出示第二句: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过渡:看到星星这么美,你们会怎么做呢?你坐在院子里,然后。。(生自由读)
(1)、请多生读此句:
(2)、请圈出数星星的动作的词:坐、靠、仰、指、数。(板书)
(3)、指名学生表演数星星的动作。同桌互演。
(4)、师:从这些动作当中可以看出张衡数星星的时候做得怎么样?
生:认真,仔细。(板书:“认真”或“仔细”)
(5)、有感情地齐读这一句。
出示星空图。师:你们能数出里面有几颗星星啊。(生数的不多)你们数了几十颗就累了,但是张衡却一直数到了几百颗,下面我们来读读这句话。出示第三句: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喜欢读的多读几遍。(板书:几百颗)
(2)、师:数星星要仰着头,多累呀!还不如回去睡觉好了,张衡这样做了吗?
生:没有。
师:他“一直数到了几百颗”,这说明什么呢?
生:不怕累。(板书:不怕烦、不怕累。)
(4)、全班齐读第三句。
张衡数的星星可真多呀,那额到底有哪些星星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下面我们书写生字。
四、书写生字
珍:提醒右下部三撇的写法。同音字比较:真、针、珍。靠:告+非。用“靠”组词。
仰:换偏旁“迎”。“仰—卵—柳”比较。百:独体字。给“百”组词。
数星星 几百颗
张衡——————————— 天文学家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
2.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读通课文,感悟课文 1、感悟第三小节:
当奶奶问数星星的孩子: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数星星的孩子是怎么回答的呢?下面请小朋友自由朗读3---5段。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1)提问:数星星的孩子是怎么说的?从这段话里,你知道他发现了什么秘密吗?
(2)这些秘密他都发现,说明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孩子。)
过渡:是啊。光聪明,不观察、不思考,怎么能发现星星不是在乱动?怎么能发现星星之间的距离总是那么远?FLASH:星星图一(3)指导朗读:多认真的孩子啊!该如何读这一段呢?(要读出认真的语气。)
2、感悟第四小节:
A:前半句
过渡:多认真的孩子,看,爷爷也走过来夸奖孩子啦!(1)爷爷走过来怎么说?
(2)从爷爷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好像是不变的,也就说星星的距离变不变呢?其实是变的,只不过它们的变化很小,而且离我们又很远,所以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FLASH:星星图一
(3)而且我们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请看:这里几颗星连结起来又是一组,样子挺像巨蟹,就叫巨蟹座。还有天蝎座、大熊星座、人马座。
(4)爷爷还说了些什么?你能找出是哪七颗星组成了北斗七星吗?(5)我们看这七颗星连起来成为一组,叫北斗七星,连起来样子像一把勺子。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6)指导朗读:谁来扮演爷爷,读读爷爷的话。要读得亲切
B:后半句(1)听了爷爷的话:“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孩子是怎么想的?
(2)“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句话是张衡心里想的,该怎么读呢?(半信半疑的语气。)
(3)为证实了爷爷的话,他又怎么做呢?板书:一夜、几次、果然。(4)让学生通过读“一夜”“几次”“果然”等词语体会张衡是怎样地认真观察星空的。(有很恒心、耐心、不厌其烦地)(指点:一夜起来几次,他观察星星多么细致,多么有恒心啊!)
(5)因为他有恒心认真观察,所以他发现了什么: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
FLASH:让我们也去观察一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看: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
(6)孩子看到后的心情怎样?指导朗读:要显出高兴的心情。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吗?(1)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板书:长大后、刻苦钻研、张衡、著名的天文学家
(2)汉朝:中国古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多年了。教学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
教学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的专家,叫天文学家。(3)小结。正因为张衡从小爱好天文,长大后又刻苦钻研天文,所以他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还创造了世界上瞩目的浑天仪和地动仪。请看:FLASH
(4)课件展示伟大的发明。
三、拓展活动
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吗?请阅读材料:神奇的小罗盘、难道我的眼睛有问题、猫晒太阳的启示。
四、拓展说话、写话
小结:因为张衡善于观察星星,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爱因斯坦对小罗盘产生了好奇心,就成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约翰道尔顿,知道怀疑自己的眼睛有问题,便开创了人们对色盲的研究。他们都是善于观察,结果都成了伟大的科学家。
说话: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爱观察,也许你今天的观察所得,会有助于你日后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哦。请你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哪些有趣的事物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一)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回答课后练习1中的三个问题。
(二)了解张衡从小爱好天文,喜欢研究,长大以后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的内容,了解张衡在小时候是怎样爱好天文,喜欢研究的。
(二)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先学第6自然段,知道这段主要内容。
1.课文的哪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第6自然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张衡。)
2.读了这段你还知道了些什么?
(张衡是汉朝人,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3.齐读第6自然段。
(二)学习1、2、3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夜空的美丽。
(1)出示投影。(课文第一幅插图,即夜空的美景。)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夜空的美丽。然后再读书里写夜空的话。
(3)出投影,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一样,但第二句更具体、生动,因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星星比作了珍珠那么美丽。)
(4)范读这句,自己练读,齐读。
2.出示投影。(课文第二幅图。)
(1)找书上有关的句子,说说谁在干什么?
(2)指名有语气地读第1自然段。
3.学习2、3自然段。
(1)指名读奶奶的话,说说为什么奶奶叫张衡“傻孩子”,“又”说明了什么?
(“傻孩子”说明奶奶对张衡很疼爱,“又”说明了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他从小就对天体现象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他不止一次这样做。)
(2)指名读张衡的话,说说他说了几句话。再指三人每人读一句并说出句意。(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第二句说星星不是乱动。第三句说两颗星之间总隔那么远。)
问:从张衡说的这三句话中,你看出什么?(张衡不仅数星星,也注意到了星星的运行规律。)
(3)指名分角色读奶奶和张衡的话,说说奶奶和张衡对星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奶奶认为那么多星星乱动,根本数不清。张衡认为星星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所以可以数得清。)
(三)学习4、5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爷爷说了几次话。
2.指名读爷爷的第一次话,说说爷爷同意谁的观点,他告诉了张衡什么知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
3.指名读爷爷的第二次话,出示北极星和北斗星的投影。
让学生根据爷爷的话找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出示投影,说说这组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北斗星比作勺子,使句子更生动、具体了。)
5.齐读第4自然段,再说说北斗星和北极星的运行规律。
6.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从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7.张衡观察的结果是什么?“果然”说明了什么?
8.如有条件,用投影演示北斗星、北极星运转的情况。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读全文,说说为什么张衡长大以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2.总结:
张衡长大以后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我们要学习张衡这种精神,提高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长大才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
(五)作业。
1.写字词各三遍。
2.抄写课后作业(3)的句子。
执教者:赵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1个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教学重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1个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识字、写字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教学准备:
1、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师生互相介绍。
2、播放歌曲《小星星》。
二、谈话导入
1、孩子们,谁知道刚刚我们听的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星星)板书:星星
2、同学们喜欢星星吗? 课件出示星空图片 3、1900年前,就在这样美丽的星空下,有个数星星的孩子。课件出示:数星星的孩子
手指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写课题。(详解“数”字的写法)补充课题
4、抽生读课题(2人)
5、齐读课题
三、识字教学
(一)了解张衡
1、谁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叫什么?(课件出示:张衡)抽生读(强调:“衡”是后鼻韵)
2、张衡是汉朝人(课件出示:汉朝)抽读
3、介绍张衡的相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找一找下面的拼音,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端起书,自己读自己的。(学生自由读)
(三)教学生字、词、句。
1、同学们的读书非常认真,瞧,这一课的生字你们都会读了吗?(出示生字)现在,同桌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读不对的,互相纠正。(生互相读)
2、现在它们藏在了这些句字里,你们还认识吗?(课件出示句子):
(1)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2)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他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
(3)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转动。(学生相互读)
3、读第一句话(1)抽读
(2)学习词语:无数(多音字“数”)(3)学习“撒”
师:小朋友,这无数的星星撒在夜空是什么样呢?咱们做一个“撒”的动作。
师:孩子们,星星被你们撒到夜空中去了,瞧,多美呀!听我读。
师:一起读。
4、读第二句话
(1)瞧,长句子注意了停顿就能读好了。这句话,谁能读?
(抽读)
(2)学习词语:距离(请距离老师近的、距离老师远的分别读,齐读)(3)齐读整句话。
5、读第三句话
(1)孩子们,再看这句话,谁能读?(抽读)(2)学习词语:清楚(“楚”在这个词中读轻声,单独时读三声)学习词语:清清楚楚。
四、朗读教学
小朋友,课文就是这样一句话一句话组成的,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再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你会读得更通顺。端起书,自己读自己的。
(一)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抽读。
(2)教学词语:仰起头(抽读、齐读)
(3)孩子们,让我们放下书,都仰起头,天上的星星可不好数了,让我们一起数,看清楚。一颗――两颗――三颗――四颗――五颗――第六颗――就这样,小张衡,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呢。(抽读第三句话)
(二)读第二、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三自然段。(2)抽生读。
(3)小张衡发现,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隔那么远,就是他们之间的什么没有变?
(4)教学词语:距离(读音、书写)(三)朗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爷爷听了奶奶和小张衡的对话,他又说了什么,请同
学们自由读爷爷的话,看爷爷说了什么。)
(2)出示: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3)抽生读句子。
(4)在书上的插图中找到北斗七星,连一连。教师利用课件连。(5)书写生字:勺
(6)你们看,这只是天上的一组星,瞧,这还有几组。(课件出示星座图)(7)我们的祖先,就这样把它们一组一组的星星起了名字,花园里的花是——树上的叶子是——马路上的小汽车是——。(8)教学:一组一组的(识记“组”、书写“组”)(9)爷爷说的话张衡相信了吗?
(出示: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他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10)抽生朗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绕着北极星慢慢地转动。这个孩子名叫——是——他长大以后。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
(五)配乐读课文
师生共同配乐读
(六)分角色朗读爷爷奶奶和张衡的对话。(1)出示对话内容(2)分角色读
五、写字指导
1、指导书写:睡、离
2、学生练习
本课教学我采用变序法进行教学。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了解张衡由于刻苦钻研,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那么,他小时侯是怎样数星星的呢?再学习前面的课文,抓住张衡认真耐心的词句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件,演示星空图,让学生直观感知星空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感情朗读。本节课教学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主导线索清晰明了
整个课堂教学用两个问题进行贯穿:数星星的孩子是谁?小时候的他是怎样一个人?所有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主线索展开,一气呵成。
2、寓教于乐,注重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从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表演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快乐识字,主动探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展其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训练中形成,思维在训练中发展,习惯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训练中陶冶。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坐、仰、指、数”等几个动词后,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做做、自己数数。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训练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还有设计了一个小练笔环节,你想对张衡说点什么,写下来。学生都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课不足之处:
1、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读的次数太少,应给让学生反复的读,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会张衡对星星的感兴趣。
2、课件运用上没有做到及时,在一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北极星是什么?北斗七星又是什么样子的?它怎么样绕着北极星转的,为什么我们的祖先把它分成一组一组的。我没有用课件给学生讲解,这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误。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感兴趣还是不够明显。
【数星星的写景作文】推荐阅读:
数星星的孩子教案02-15
数星星的孩子评课09-22
《数星星的孩子》的教案设计10-06
关于《数星星的孩子》的教案04-28
数星星的孩子语文说课稿06-21
《数星星的孩子》课后练习题10-26
北师大版《数星星的孩子》教案03-31
数星星孩子教案01-03
《数星星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9-14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数星星的孩子》教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