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目标统计(精选10篇)
人教版教材中的统计教学是贯穿小学一到六年级的重要内容, 为了处理好本阶段的统计知识的教学, 我整体研读教材, 并牢固把握统计教学的根——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通过对教材的整理把握和前后知识的分析, 并根据学情分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选择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一、整体把握教材, 准确定位阶段教学目标
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在钻研教材时不仅要从宏观上把握一册教材、一个单元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更要从微观的角度深刻研究每一课时教材的具体内容、编写层次和编写意图。把握文本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本节课在人教版第八册“统计”单元。课前, 我对小学阶段关于统计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相关的前后章节做了系统的了解, 对知识的呈现背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课前调查中发现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会分析并能简单制作条形统计图, 了解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增减和变化趋势, 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通过分析, 我认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有一定的认识。因此, 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我要求学生在总结整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 根据图形特点进行选择应用, 这也正是课标第二学段中的一个教学要求, 从而使这节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做到了既对前面知识进行提炼升华, 又对后面知识进行铺垫、拓展。
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有效达成阶段教学目标
本课承载着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有效地表示数据这样一个任务。因此, 我在设计这节课时, 紧扣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设计了说一说、辩一辩、选一选的内容。
[说一说]
同学们, 我们的家乡——新疆以她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原始古朴的人文资源、品不完的美食, 每年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来此参观旅游, 为了做好接待工作, 需要对旅游的人数有一个大概的估计, (出示往年的一些统计数据) 旅游局的叔叔阿姨得到了这样的数据, 你能用什么方法呈现出来呢? (学生述说理由)
小结: (课件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同时出示)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数量的多少, 但是条形统计图更直观,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数量多少, 还能直观反映数量增减和变化趋势。
[辩一辩]
娜菲莎听后, 认为折线统计图优点很多, 就把“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调查的结果绘制成了折线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并在小组里讨论:这个统计结果用折线统计图是否合适, 为什么?
[选一选]
老师通过调查也制作了两个统计表, 你们帮忙看看, 制成什么统计图更合适呢? (出示两个统计表)
第一张统计表是四 (1) 班5位同学的身高数据;第二张统计表是四 (1) 班一位同学2010年~2013年体检时的身高数据。
第一张统计表适合用条形统计图画, 谁高谁矮很明显。
第二张统计表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是同一个同学的身高数据的变化, 折线统计图能将变化看得一清二楚。
追问:那么你觉得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折线统计图呢?
顺势小结:只需直观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用条形统计图就可以了。如果要分析出数量增减情况和变化趋势, 进行预测, 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所以在制图时我们一定要根据需要, 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去选择。
1. 问题情境促思维发展。
教学时, 我采用问题情境串的方法, 由问题的需要引出例题, 通过学生说一说这个例题, 统计的结果哪种方式呈现好, 观察分析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这样既整理提炼了统计图表的特点, 初步感受选择要根据图的特点以及分析内容的需要, 又使学生对统计图表特点的理解, 从具体、感性的低层次向概括、理性的高层次发展。紧接着通过学生“辩一辩”小古丽调查的四个景点旅客的人数, 制成折线统计图合不合适,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进一步体会用折线统计图不合适, 而应该为条形统计图, 掌握选择的方法, 最后用“选一选”的方法, 让学生判断两个统计图表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最合适。通过“说一说、辩一辩、选一选”的问题情境, 提升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选择应用, 促进学生思维的变通与灵活。
2. 比较中突破重难点。
小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 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 防止知识混淆, 提高辨别能力, 从而扎实地掌握数学知识,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体会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时, 我将三种呈现数据的方式放在同一张幻灯片上, 让学生比较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整理提炼后学生的思维清晰了, 建立起了一个知识系统。又通过两个相关内容, 但不同方面的练习 (选一选) 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学生比较出什么时候适合用条形统计图, 什么时候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使学生的认识提升一步。
三、联系生活, 发展核心目标
统计教学的核心目标是统计观念的培养。本节课另一个目标: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感受到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体验到统计的价值,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课前, 指导学生预习探究;通过网络、报刊、书籍、与家长沟通等多种方法, 搜集生活中的统计图, 从而感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从学生感兴趣的新疆旅游情境入手, 再到体验数据的呈现方式和对数据进行分析, 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全过程地参与, 学生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体会到统计的价值。在对两种统计图特点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 我在课的最后, 又通过对全球气温变化图的分析, 以及生活中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统计应用的广泛性, 进一步体验统计的价值。
【关键词】统计信用;数据统计质量
一、相关概述
统计信用是指对数据统计的过程中,数据的提供者以及数据的统计者在统计实践中通过有效的、科学的统计手段,对数据统计进行合理的推断、安排和分析,并最终实现为政府和企业等相关部门服务等目的。在此过程中,数据统计中所使用的数据能否跟客观事实相符合,符合的程度大小就是统计信用。在数据统计中应当明确数据统计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数据累加过程,而是在數据积累的基础上依靠数据统计规律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用的线索和支持,以此来实现解决问题的最终目标。
二、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第一,意识不到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当前,不少企业和政府部门在管理实践中并没有充分意识到数据统计对于决策分析和管理的重要支持作用,对数据统计的重要性意识不到。认为数据统计只是管理工作中的记录部分,不能够对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作用。这种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的可信度,不能够确保数据统计的工作效率和效益,导致数据统计发展滞后。
第二,数据统计方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数据统计方式只有确保有效、科学和正确,才能够保证数据统计的正确性。当前,不少部门在进行数据统计时统计的手段和方式还相对单一和滞后,统计工作中存在着比较大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技术手段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数据统计手段已经不能够满足大数据统计的管理需求。
第三,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政府法规落实不到位。当前,我国出台了一些数据统计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且这些规章制度的可行性也是比较高的。但是就管理实践来看,这些数据统计的规章制度在社会中的认知度还比较低,制度的落实程度比较低,没有切实发挥出这些规章制度的应有作用。
三、强化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质量管理的建议
第一,进一步强化统计信用观念。强化统计信用观念对于增强数据统计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增强信用意识和观念,才能够在统计工作实践中尽全力完成。当前,数据统计工作效益和作用偏低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在数据统计和数据使用中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数据统计实践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是由于数据统计方式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在数据统计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够科学。由于在数据统计中不少人都存在着不小的误区,没有意识到统计信用的重要作用,只是认为数据统计是企业发展的决策工具,难以体现出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对统计信息和数据统计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因此,围绕统计信用与数据统计质量,有必要强化统计信用意识,积极发挥统计信用在数据统计中的重要作用,将统计信用作为政府部门职能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落实,对于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质量方面出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以此来增强统计信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法规制度。健全完善与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向适应的法规制度是保证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质量的基础,只有依靠制度保障才能够确保数据统计的严肃性,才能够根本上提高数据统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当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之前的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制度已经很难使用时代发展需求。与此同时,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不仅改变了之前的数据统计方式和手段,同时也对统计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围绕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建设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责任义务。加大对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相关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确保民众在数据统计实践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三,进一步完善和丰富统计信用维护措施。由于当前我国不少人员在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方面的意识不足,难以保证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的质量,因此有必要围绕这两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维信措施,切实保证数据统计质量。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数据统计实践中明确每个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履行相关的要求,提高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的地位和作用。除了提高统计人员数据统计、统计信用意识之外,还应当针对具体的关键环节采取必要的维信措施,切实维护好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的真实性、权威性。一方面要明确制度要求,确保数据统计人员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做到数据完整、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还应当增强数据统计人员的维信观念,依靠提升其观念意识来保证最终数据统计的真实可靠。通过强化学习,灌输统计信用理念,增强信用度和责任感,充分意识到统计质量跟统计信用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保证统计信用的基础上,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统计,为统计结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四、结语
总的来讲,在当前环境下数据统计的手段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统计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也为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面对新的环境变化,数据统计人员和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丰富统计手段,增强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意识,有效应对大数据统计难题,围绕统计信用和数据统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数据统计中的实际问题,有效解决数据统计和统计信用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相关从业者和管理部门要将统计信用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加以落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统计信用维护手段,通过全员参与和监督提高数据统计质量和效益,减少数据统计失误,为统计工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初广香.统计信用与数据统计质量研究.东方企业文化[J].2015(11).
[2]吴晓龙.统计信用与数据统计质量研究.现代经济信息[J].2013(12).
一、结合实际细分解,明确重点再加压
我局通过召开目标任务专题研究会,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对2011年工作目标进行了细化分解,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
一是坚持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作为中心任务。以提高数据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加大统计数据审核力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权威性,维护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开展好规模以下工业、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畜牧业监测调查、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人口抽样调查、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多项抽样调查工作,做好调查数据的评估论证,确保各项调查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加强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不断完善统计业务规范化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统计业务规范化考核监测体系;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组织统计业务工作,规范统计业务工作流程,形成科学的统计工作机制,实现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报表流程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调查法制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使全市统计业务规范化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三是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和统计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宣传《统计违法违纪处分条例》和新《统计法》等统计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抓好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和继续教育工作。
四是创新统计能力建设,提高统计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继续推行乡镇统计工作综合考评;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重点完善建筑业、企业名录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库等,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服务。
二、对照任务定目标,细化分工明责任
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我局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对照与☆☆市统计局、☆☆市政府签定的2011年目标责任书,将各项任务进行统一整合,围绕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目标,确立了基层基础建设、重点调研、人口普查、统计法制宣传、政风行风评议等重点工作,并进行分解立项,明确责任人、具体承办人及工作要求,使全局上下“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责任”。
三、围绕目标强化督查,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坚持例会和交流会制度。我局在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的基础上,一方面坚持每月中层以上干部例会制度,听取各科、室(队)本月工作情况汇报和下月工作计划,及时发现工作薄弱环节,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另一方面每月开展一次业务评比交流会,比照目标完成情况,交流先进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带动整体目标的完成。二是围绕目标,强化督查。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我局针对统计工作实际,开展两项督查。一方面按照目标,由办公室负责定期督查各科室工作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措施,督促后进。另一方面实行三级督查制度,首先对乡镇统计管理定期开展督查,及时指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确立重点督查对象,并形成文件下发到乡镇。其次由分管副职对重点督查乡镇做二次督查,指导乡镇(办事处)改进统计工作。最后对发现问题仍未改正的乡镇进行三次督查,由局长直接协调乡镇主要领导,与未能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任务的责任人谈话,督导其按要求完成任务。
一、考核对象、范围和时间
(一)考核对象:各街道统计办公室
(二)考核范围:
1、统计管理(20%)、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及报表质量(60%)、统计分析与统计信息(20%)三方面。
2、以上三方面分别按百分制进行考核,然后按权数折算得分汇总后为各街道的综合得分。半年初评,年终总评。
3、内开展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科技、工业(包含产值、财务、工业品价格调查等)、能源、投资、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
及餐饮业、农业及农经调查、农村住户、农产量及畜牧调查、服务业、城道住户调查、人口、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林牧 渔业中间消耗调查(包括农产品价格调查)等 16 个统计专业和统计基础管理、限额以下及个体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规模以下工 业抽样调查、30 家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等 4 项统计工作。如某专业或工作空缺,仍按实际情况计分。
(三)考核按公历计算。即:考核时间段为每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
二、考核内容和计分标准
(一)统计管理(20%)
1、统计工作法制化(20 分):依法开展统计工作,配合区局完成统计监审工作的得 5 分,否则不得分;积极开展统计法制宣 传。根据上报材料,每次得 2 分,最高得分为 5 分;建立健全统计报表签收手续的,最高得 10 分,少一个专业扣 1 分。辖区内有 违法统计行为的,除依法查处外,发现一起,此项不得分。
2、统计机构网络化(10 分)按照区政府要求做到建立健全统计组织并能正常运转。街道统计机构健全、设立专职副科长 1 名、人员配备满足统计业务工作需要
的,得 5 分,否则不得分;村(居)、基层单位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以文件和检查记录为 准)的得 5 分,否则不得分。
3、统计人员专业化(10 分)街道统计办工作人员、村级统计人员、基层企业以及各有关部门专(兼)职统计人员持有统计上 岗证得 5 分,根据区检查,发现少 1 人扣 1 分,扣分不保底;统计办全年对下一级统计人员组织业务培训不得少于 2 次,每少 1 次扣 2.5 分,培训一律以参会人员签到为依据。按照区统计局的要求组织基层统计人员参加市、区级上岗培训,每少 1 人次扣 2 分。
4、统计管理程序化(10 分)根据区政府要求,街道统计办统一管理辖区范围内统计调查项目,统一管理、公布和提供本街道 的统计数据资料。此项根据抽查街道有关报告、总结等材料,发现一处数据与统计办数据不符的,不得分。
5、统计基础规范化(20 分)(1)健全制度(10 分)街道统计办必须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管理;对所属基层单位工作进行认真考核,做好详细记 载,并做到有考核有公布,对半年全年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并及时上报区统计局规定的各种材料。此项工作以各种上报材料为 依据计分,否则视情况酌情扣分。(2)统计台帐(10 分)街道、村、企业统计台帐必须按区统计局统一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登记,台帐的登记于发生期的次 月 15 日前结束,以区组织的各种抽查为依据打分,否则视情况酌情扣分。
6、统计手段现代化(20 分)配备统计专用计算机,计算机配置能够满足统计程序的运行需要。所有专业采用规定的统计程序 汇总上报,计算机能定期进行正版防病毒软件更新(一年)、升级(半月)和定时杀毒,定期进行计算机数据备份,无数据丢失 和统计程序被破坏现象,发现一次问题扣 2 分,扣分不保底;计算机内必须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工业企业数据库、固定资 产投资项目资料库和历史资料数据库等,按照规定建立的得 16 分,每少建 1 个资料库扣 4 分。
7、统计资料档案化(10 分)街道、村一、二、三产业统计资料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及时整理归档 5 分,不符要求的不得分。配 备专门统计档案橱并集中保管资料的得 5 分,否则视情况酌情扣分。
(二)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及报表质量(60%)区统计局布置到街道各项专业报表和抽样调查工作(不含统计基础管理),从方法、时效、质量、数据格式、编制说明五个方面考评,各项分值各占 20 分,扣完为止。每项专业、工作先以百分制计分,然后按其所占权重(1/19)汇总后为各街道完成统计工作任务 及报表质量的综合得分。
1、方法:(20
分)不按全区统一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或未经同意改变调查办法的,每发现一次,扣 5 分;
2、质量:(20 分)(1)无基础资料(包括村级无原始资料),或者基础资料与汇总数不衔接的,每发现一个单位、一个表种分别扣 3 分、2 分。
(2)报表和数据录入、审核发生差错,按差错率每个百分点扣 5 分。在有关专业科室规定时间内,及时主动更正差错的不扣分,未及时主动更正的按差错扣分。⑶报表数据质量出现漏报、虚报、瞒报的,将按统计法规定处理,同时,此专业不得分。
3、时效:(20 分)纸质报表、软盘、U 盘和电子邮件按规定时间和方式上报,必须以专业人员办理签收台帐为依据。每表种迟报 1 次扣 15 分。年内 迟报 3 次以上,按统计法规定处理。
4、数据格式:(20 分)⑴街道汇总上报区统计局各类统计专业报表和调查资料必须有街道统计办分管领导、统计负责人和填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 章,每差一项扣 4 分,应报而未上报纸质报表的扣 5 分。⑵加强计算机病毒防治,上报软盘、U 盘和电子邮件无病毒感染。发现一起病毒感染,扣 5 分,扣分不保底。
5、编制说明:(20 分)在报表上报的同时,按各专业要求报送编报说明。缺少某一方面内容的扣 3 分;经审查发现问题又无说明的扣 10 分,迟报一天扣 4 分。
(三)统计分析与统计信息(20%)
1、任务:街道统计办全年完成统计分析 8 篇,每月统计信息 2 篇。统计信息以区局网站采用为准。
2、计分:完成任务得基本分 80 分(分析每篇 4 分,信息每篇 2 分),质量 10 分,时效 10 分。在考核内有统计分析或信 息未被区及区以上部门采用的不得质量分。在时效性上,上半年分析 4 篇、信息 12 篇,下半年分析、信息分别为 4 篇、12 篇。凡未按时完成分析、信息任务的,每迟报 1 篇分析扣 2 分、信息扣 1 分。
(四)加分: 加分共分为 5 项内容,每项内容按实际情况计算。5 项合计汇总后如有超过 20 分的,采取系数还原法折算得分,还原系数=20/ 各街道中最高分。各街道考核得分=各自累积得分*还原系数。
1、超额完成统计分析撰写任务每篇加 4 分,超额完成统计信息撰写任务的每篇加 1 分。在考核内有统计分析或信息被区 及以上部门采用的,区级采用一篇加 1 分,市级 2 分,省级 5 分,国家级 10 分。
2、在区及以上统计部门单项统计工作中获奖的,国家级加 5 分、省级加 4 分、市级加 3 分、区级加 2 分。在统计方法制度研 究方面得到区级以上部门认可并应用的给予酌情加 2?D5 分。
3、统计工作不断创新,开展一项创新工作加 5 分(以区统计局认定为考评依据)
。
4、对各项临时性和突击性的专项统计调查工作,内容以区统计局下发或转发的有关文件、通知、便函为依据。各街道凡能按 规定要求开展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情况和资料、总结的,每项工作加 5 分,不按要求完成任务的,每项在总分中扣 5 分,完 成情况不理想的酌情扣分。
XX街道统计站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建立联系人制度、统计台账登记制和统计人员定期走访制,提出“深调研、强联动、抓基础”九字方针,进一步提升三农统计数据质量。
一、深调研。以走访形式,全面掌握农业发展趋势。深入市场调研,仔细询问农产品价格、农资价格、人工费用等,加深了解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影响农业发展的市场因素;深入农户调研,与养殖大户、种植大户等进行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生产结构、农民生产意愿、生产成本效益等,为分析评估数据奠定基础。
二、强联动。以立体沟通模式,形成农业统计合力。立足“跳出统计看统计”,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组织座谈研讨会,在强化统计服务、推广统计产品等基础上,广开言路、吸取意见建议,在提升统计服务水平的同时,为推动统计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规范管理
一、我国政府统计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其中我国政府的统计工作对国家制定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统计数据不仅反映了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所取得的成就, 更是全面反映了国家社会、经济、科技等各方面活动的总体情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扩大, 统计数据产品日益丰富, 统计数据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政府统计部门作为我国统计工作的主要部门, 其所做的统计工作为我国社会向前发展、经济稳定增长, 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职责。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到1987年的“三位一体”指标总体系的思路和设计, 再到当前“十二五”规划的产业结构调整、“富民”策略的提出, 中间无不体现着我国政府统计的重要性, 正是政府统计所提供的准确数据, 才能使得政府领导部门及时了解国情, 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
二、当前我国政府统计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国社会经济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 已不难看出政府的统计工作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直接关系到我国政府领导部门所做的领导部署, 但在统计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给政府统计工作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第一, 非公经济机构的复杂性造成统计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日渐复杂, 非公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猛, 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我国多数中小企业都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范畴, 而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事实上大都兼任了统计工作, 由于统计人员的非专业性和企业内部管理的复杂性, 使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障。
第二, 政府统计约束机制不健全, 使得政府统计的数据质量下降、公信力低。目前, 我国政府统计的约束机制还存在许多漏洞, 使得政府在做企业等的统计工作时, 许多企业利用约束机制盲点打擦边球, 漏报瞒报数据, 这就造成了统计数据的失真, 不利于政府制定相关指导政策。加上一直以来政府统计数据的过程不公开化、透明化, 使得群众对政府统计数据有所怀疑, 造成统计公信力低, 这非常不利于向人民群众贯彻党和政府思想方针, 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第三, 统计法规的非强制性, 使得统计工作举步维艰。我国虽有统计相关的法律法规, 然而目前来看法律的强制性效力还不够, 使得政府做统计工作时得不到积极的配合, 有的甚至刻意逃避隐瞒, 造成统计工作拖沓、数据失真等, 这就容易统计失去其快、精、准的信息参谋功能。
三、优化统计环境, 提高政府统计质量的有效措施
统计是实施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 政府统计则是政府进行社会经济宏观管理必须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的社会形势使我们看到统计工作相较于之前将会更加复杂, 如果处理不好, 统计将失去其原有的快、精、准的信息参谋功能, 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优化当前统计发展环境, 确保并提高政府统计的数据质量。
首先, 完善统计体制模式。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在进行统计时应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分级分类垂直管理, 政府统计部门与部门统计相互协调补充, 职责明确, 以免重复统计或遗漏统计。同时还应适当扩展部门统计的职能, 使其逐步向实体或半实体型的行业信息中心转变, 以确保其独立性、抗干扰性, 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其次, 加强统计体制法制建设。法律的强制性是政府统计顺利进行的强有力保障。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立法、执法、普法三方面来加强统计的法制建设。国家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 在保证其法律效力的情况下还应因地制宜根据地方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法律法规进行细化或延伸, 在不违背国家统一法制的的原则下, 地方立法凸显其特点和作用。执法过程中要统一标准严格执法, 逐步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力度和力量, 并强化统计执法监督机制, 确保执法公正, 保证统计的透明公开, 提高公信力。积极展开统计法宣传教育工作, 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 对于统计工作予以积极配合。
再次,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关键, 也是实现统计功能的重要保证。因此有必要提高政府统计数据的管理, 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我们要健全和完善已有的数据管理体系, 根据地域特点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各个部门协调合作, 使之更为全面, 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政府统计质量管理, 全面优化统计发展环境,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增强统计数据公信力, 不但能够及时反映国家发展状况, 方便政府及时调整政策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更有助于提升政府形象, 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东邱东:谁是政府统计的最后东家[M]北京市: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郭岩红浅析我国政府统计体制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 (22)
[3]陈斐:管理学视角下的我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2009 (01)
[4]徐延红:浅议政府统计与企业会计的协调发展[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0 (07)
关键词:环境 统计数据 质量控制
统计法是指调整国家统计机关行使统计职能而产生的统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统计法是国家统计机关行使职能的法律依据,也是国家进行社会经济监督的有力工具。它对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统计是一门新兴的统计学科,它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产生而产生并不断深化发展。环境统计以全面的综合统计数字资料反映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状况,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环境统计工作成败的关键。环境统计数据能够动态体现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变化的情况,是国家制定环境决策和加强环境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究探索中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经验和规律提供数据支持。因此要始终不渝地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摆到统计工作的首要位置,并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抓紧抓好。《统计法》是统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我们需要借力《统计法》,以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数据质量管理,推进其与业务工作相融合,加大环境统计数据的应用服务功能,推进环境统计工作改革创新,提高环境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一、常见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分析
1.数据虚假。这类统计数据完全是虚构的杜撰的,毫无事实根据。造成环境统计数据虚假的因素多种多样:有意虚报,瞒报统计数据资料,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不配套等。这种过错包括环境统计人员为某种目的的故意过错,也包括过失过错。
2.拼凑的数据。这种数据是把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不同性质的数据在收集、加工、传递过程中,人为地拼凑成同一时间、地点、条件和性质下的同一数据。这种东拼西凑的数据,虽然分别有事实根据,但是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其性质与数据虚构相同。如,环境统计人员为了填报方便把两台锅炉的数据简单叠加,不考虑其烟囱距离、有效高度等因素,不进行加权处理。
3.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这是由于对指标的理解不准确,或者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表现为收集整理的环境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原意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4.数据的逻辑性错误。这是指统计资料的排列不合逻辑,各个数据、项目之间相互矛盾。如某企业报送的材料,燃煤量增加,煤的硫份不变,但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硫量却减少,这就存在着矛盾,表明数据有逻辑性错误。
5.数据的非同一性。它是指同一个指标在不同时期的统计范围、口径、内容、方法、单位和价格上有差别而造成的数据的不可比性。
6.数据不完整。这里指填报单位出现遗漏,所列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资料完整性的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正确认识现象总体特征,最终也就难以对现象变化的规律性做出明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如企业填报的材料,由烟尘的产生量和去除量,却没有粉煤灰的产生量,这明显是错误的,因为烟尘的去除过程必然会有粉煤灰的产生。
7.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目前许多企业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很原始!即使采用计算机也仅仅是减少工作量去做一些汇总、指标计算,并没真正引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作的统计分析也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不能利用网络技术实行信息共享等方式进行事前分析和预测。换句话说,“统计预测”这一职能根本没有发挥作用,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二、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1.环境统计工作者本身应提高自身素质。 建设一支忠诚法律、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专业队伍,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环境统计人员不仅应掌握深厚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相关知识,还要掌握统计法律及基本知识,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并应跟上时代及时进行知识储备及更新。因此,环境统计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各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对每一层次的环境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必要时应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授课,或到相关单位进行考察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环境统计工作者本身也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环境统计业务素质和水平。
2.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数据管理,提升环境统计数据质量
我国以《统计法》等国家统计基本法律、法规为基础,根据进一步深化环境保护管理和规范环境统计工作的需要,逐步建立健全了相关环境统計数据管理制度、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形成了完善的数据质量审核、评估、核查制度。具体工作包括:一是完成了《环境统计数据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二是建立了数据联合汇审和现场巡查核查相结合的数据质量审核工作体系。工作人员以“宏观把握、中观比较、微观细核”的数据质量审核思路为指导,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加强数据间的比对,尽可能使数据更符合逻辑,更符合实际。三是切实加强数据源头把关和积极组织开展基础研究,为建立和完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提供技术支持。这些工作不仅丰富了环境统计工作的业务内涵,而且显著提高了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
3.加强对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目前,上级部门下达计划和各类政绩考核对环境统计数据干扰不可低估。有些地方,以是否完成计划和各类数据的高低作为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导致很多下级部门所报的环境统计数据受制约于计划数,这并不是计划部门的计划多么精确合理,而是说明某些环境统计对象或环境统计部门受某种利益或压力的驱动而使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当然,数据不真实、不准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统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对环境统计数据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每一个统计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对待每一个统计数据,如实地反映情况。
4.加大环境统计数据应用支撑服务功能,推进环境统计与业务工作的融合。统计数据只有得到实际应用,才能发挥作用、获得发展和受到重视。因此,除强化数据本身的管理外,环境统计数据还必须真正融入到环境管理工作。从业务开展方面,通过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我们将机动车等逐步纳入环境统计体系,以满足污染减排工作深入发展的需求。在技术支持层面,污染减排核查核算技术体系为完善统计方法体系提供实践参考,环境统计分析应用又为污染减排目标方向的确定提供借鉴。同时,污染减排核查核算数据和环境统计数据校核分析,有效保障了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使环境统计服务于综合决策,发挥了环境统计的作用。
5.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环境保护部门今后应在加强环境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从数据采集的圈子中跳出来,重点加大环境统计执法检查,对弄虚作假的单位要坚决严肃查处。在立法上,罚款数额应该大幅增加,以威慑环境统计违法者,逐步建立全社会的环境统计诚信体系。
总之,在环境统计工作中要借助统计法,力求做到环境统计数据的全面、可靠和准确性,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使环境统计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环境统计工作网络。
参考文献:
[1] ISBN 978-7-5037-4604-8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M].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1-50.
一抓指导、为提高一套表联网直报数据质量我镇坚持工作重心前移,加强调研走访。在指导中,一是与企业领导、统计人员就企业经营情况、企业一套表统计报表填报情况进行座谈。二是认真听取企业统计人员对报表中一些难理解、难划分指标的意见,并针对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给予解释或建议,向企业提供先进的统计经验和方法。三是具体查看报表,核实企业当前的动态变化以及数据报送质量。四是对“一址多企”情况、某些指标同比、环比变动过大等问题,细致查明,做好记录,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五是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向企业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下一步数据质量提高打好基础。
二抓统计基础、为满足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要求,保证“企业一套表”填报常态化、规范化,我镇在深入企业中,督促企业领导要依法保障统计工作条件,努力做好统计基础工作,要求企业落实统计负责人,落实专(兼)职统计人员,健全统计台账,配备专用计算机,建立起与企业一套表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保证数据传输网络畅通,保证按时完成全年各时段上报任务。
三抓业务培训、为使企业业务人员全面了解和熟练掌握 “企业一套表”数据处理软件及联网直报系统的操作要领,我镇采取因人制宜,分类施教的原则,开展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多样业务培训。一是通过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一套表数据软件的使用与操作方法的培训。二是计算机人员与业务骨干联手深入各地开展分批次培训,对企业一套表业务人员进行手把手教学。三是针对企业统计人员在网报操作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由业务骨干直接到企业,采取一对
一、面对面现场指导的方式进行培训。
四抓数据审核、为抓好数据审核,杭州局各专业都根据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审核办法。一是对核心指标的审核,如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应付职工薪酬、以及主要产品产量等。二是加强相关匹配指标比对,如工业总产值增速与电力消费增速、工业总产值增速与工业销售产值增速、工业总产值增速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工业总产值增速与应交增值税增速、人均产值及人均薪酬等指标的比对。在审核中发现对填报有误的指标,则要求企业及时进行更正;对变动幅度大的,则及时查询原因,力求数据准确。
五抓质量抽查。为确保一套表联网直报数据质量,我镇质量抽查采取直接到企业实地查看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法为:一是逐个认真地核对企业统计报表、台帐、会计基础资料等相关资料;二是询问企业统计人员如何取数、如何计算的方法,保证企业报送的数据真实、可信,不出现虚报、瞒报、漏报、重报等现象;三是填写“企业联网直报基本情况调查表”与“专业数据质量情况调查表”,对比上报数据,分析判断企业上报数据质量;四是对发现数据不准确、部分资料整理不规范的企业提出限期整改要求,确保源头统计数据质量。
一、统计数据质量好坏的重要意义
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就要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简便性和适用性。准确
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数据的两项基本要求。准确性是第一位的,它直接决定着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和价值性,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经济社会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作出科学的决策。而有水分的、失实的统计数据,漏洞百出、相互矛盾的统计数据,将给决策者以错误的信号,误导决策和调控,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者都要为数据负责、为统计事业发展负责,统计数据就必须能够经得起社会的考验、公众的考验、历史的考验。
二、当前统计数据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
目前,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虽然在维护统计数据准确性,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统计数据质量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迟报、虚报、瞒报和拒报统计数据现象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国民经济核算的准确性,影响了党和政府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
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有些地方部门单位,重本职工作,轻统计工作,重小团体利益,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二是有些统计调查方式及方法制度缺乏严谨的科学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统计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四是有些统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够强,对统计、计算机等相关新知识了解不多,难以对各类报表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审核把关。
三、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认为,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维护统计数据的科学性、权威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
1、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过得硬的统计干部队伍。推进统计制度改革,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部门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各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扎实工作,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具备高度的统计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2、要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结构合理的统计专业队伍,要对各级统计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统计新理论新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加快推进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
1、要根据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的要求,在做好周期性普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抽样调查方法在各行业的经常性调查以及各项专项调查中的应用,减轻调查工作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2、要在大力推广抽样调查的同时,更好地发挥重点调查的作用,要从实际需要和可行性出发,根据不同的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灵活地、综合地运用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
(三)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要保证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确保统计工作质量,就必须依靠法制,在全社会形成依法统计、求真务实的社会环境。
1、加强执法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统计执法机构。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统计执法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这方面组织领导,并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对统计工作执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利用各种渠道和各种方法,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知法、懂法才能自觉守法、执法,通过扎扎实实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
3、在执法过程中,要使统计执法与经常性数据质量检查有机结合,加大力度,加大频率,发现问题及时查清和解决,对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统计法制的权威性。
(四)狠抓统计质量管理
[关键词] 统计数据准确性质量
统计数据的质量主要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准确可靠的统计数字,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党政领导制订正确方针、政策不可缺少的工具。中央领导同志曾指出:“我们讲实事求是,首先要把‘实事’搞清楚,然后才能‘求是’。如果‘实事’搞不清楚,‘求是’也不可能做到,‘实事’主要依靠统计部门来搞。”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指出:“如果没有可靠和及时的经济统计数据,特别是国民收入和生产统计数字,很难想象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制订”。中国历史上的五八年“浮夸风”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人们至今也还记忆犹新。由此可见,搞准统计数字,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乃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我国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的统计数据严重失实,可信度甚低,极大地危及到统计工作的生命,影响了党政领导正确地了解情况,制订政策。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统计法制观念不强,有法不依。尽管《统计法》颁布实施已若干年了,但由于落实不力,执法不严,一些单位或个人为了个人或局部利益,隐报、虚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某煤矿为了骗取国家工资,采取开假发票的恶劣手段,虚报煤炭产量;某县有关领导为了突出政绩,虚报农民人均纯收入。诸如此类,屡见不鲜。这种弄虚作假、干预左右统计数字的做法严重践踏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2.职业道德教育薄弱,工作作风差。在当今信息社会,统计承担着向各级各部门提供统计资料的任务,由于职业道德教育欠佳,有些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敷衍了事,不深入调查研究数字背后的真相,就数字论数字,就数字报数字,这样很容易导致统计数据失实。
3.统计培训跟不上,业务能力差。有些单位的统计人员长期不参加业务培训,有的尚没有专职统计员,致使统计队伍业务素质不高,工作不熟练,使统计数据出现差错。
4.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使统计工作易受到行政干预。我国的统计机构目前还是各级地方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地方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双重领导。由于国家宏观管理由直接转为间接,决策多层次,利益多元化,地方上报数字越来越受干预,甚至出现了“统计数据要经过党政领导批准”的现象,有的政府领导人公然篡改伪造统计数字,利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统计工作,使统计数据准确性的提高受到很大影响。
5.现行统计方法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不相宜,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相衔接。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开放搞活。农村包产到户,个体工业、商业企业层出不穷,诸如如何统计个体劳动工资等其他方面的有关数据,现行统计方法制度还不能准确地进行反映,而现行统计方法制度中某些指标的计算范围、口径和标准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甚统一、不甚衔接,也使得统计数据不准。
6.统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核算管理差。有些基层企业的原始记录混乱,统计台账不健全,核算手续不严,计量检测工具不全,出现了“拍脑袋、凑数字、瞎估计”的现象,这样也就不可能搞准统计数据了。
总之,造成统计数据失实的原因很多,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对症下药,采取如下措施:
1.开展统计法制教育,以法治统。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普及《统计法》的教育,如某市开展的“统计法规知识大奖赛”就可使全社会尤其是统计人员得到一次深入学习、领会《统计法》的良好机会,从思想上提高了他们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认识,促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同影响统计数字真实性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以法治统。其次,还可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的理论考试,让法深入人心,以便他们理直气壮地按法办事。再次,对大中专学校经济类专业应加设一门《统计法》基本知识课,同时加大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的《统计法》课程的课时量,以便学生将来走上统计工作岗位后能够依法办事,知法工作,把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放在首要地位,为党政领导及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加强统计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实事求是。为了消除人为干扰,确保统计数据质量,应定期开展统计职业道德教育,大张旗鼓地表彰敢于同弄虚作假现象做斗争的先进统计工作者。同时,对那些不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情况的单位或人,通过抓坏典型,及时曝光于社会,进行反面教育,这样,可进一步强化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此外,还必须要求统计人员学习并掌握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为坚持实事求是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3.积极搞好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人员较高的业务水平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要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就必须经常组织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特别是基层单位更要搞好这项工作,保证一年至少举办一次培训班,并使之制度化,使统计人员能够及时吸收统计方面的新知识,以正确地进行各项统计工作。
4.加快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尽早实行垂直方式。关于统计管理体制,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采取垂直方式。即地方各级统计部门的人、财、物都受国家统计部门领导和管理,地方统计局和地方政府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地方统计机构不是地方政府的组成部分。这种管理体制不易滋长出行政干预统计数字的现象。尽管在我国现在实行垂直方式有很多困难,但是为避免党政领导任意左右统计数字,影響统计数据质量的现象再度发生,从长远观点来看我国统计管理体制也必须尽早采取垂直方式,力争再减少一个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5.尽快实现现行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克服数出多门的现象。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各部门为掌握大量信息,需要统计部门提供各种统计数据。但随之而来的滥发报表、数据混乱的现象也日渐增多。而要克服统计数据失实的现象,就必须完善统计方法制度,改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与统计方法制度口径不一,标准不一,不衔接配套的状况。如目前在全国推行的基层企业一套表制度,就可以进一步统一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把反映社会经济情况的主要指标高度概括地集中到一套表内,这样可有效地克服报表混乱,数出多门的现象,又如要取得农村一家一户和个体工业企业的有关统计数据,应采取以抽样调查为主,其他调查为辅的方式,并协同工商所、税务所、银行等部门进行横向调查,以保证统计数字的准确、可靠。
6.切实抓好统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电算化,搞好核算管理。
建立健全完整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虽然要增加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它们所记载的资料真实且条理化,比较简便易行,对查找核实有关数据,正确填报报表,以保证统计数字准确无误起到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统计核算管理工作,如要给统计人员配备所需的计量、检测、整理、分析所用的电脑和统计软件等工具,保证统计工作顺利进行。
7.建立责任制和考评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检查。以往对统计数据的检查一般是一年进行一次,由于任务大,人手不足,很容易造成蒙混过关,问题查不出,责任不明了,更谈不上提高数据质量了。为达到检查的预期目的,必须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和考评制。尽可能做到每一季或两季都由统计检查机构派出统计检查员到基层参与指导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因为基层数字是搞准统计数据的关键)。每一项检查都应定有考评分,考评分高就说明统计数据准确度高、质量好。反之,质量差,就要追究责任。从基层统计员到综合统计员直到统计检查员,层层制定岗位责任制,找出数据失实的原因,是哪一级的问题就要追究哪一级的责任,并进行严肃处理。
8.完善统计处罚机制,增加经济处罚条款。颁布实施《统计法》以来,没有一件因为违反统计法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虽然已构成犯罪)。尽管有些部门、单位的领导出自个人或局部利益公然伪造、虚报、篡改统计数据,于国于民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但对这些违反统计法的人最多也不过仅给予行政处分。统计法制应有的威慑力显得太弱,统计法对法律责任规定不力也使得统计数据失实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必须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完善统计处罚机制,对于构成犯罪事实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应增加经济处罚条款,如某市金属制品厂虚报销售产值被有关部门罚款500元,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撤职或处分。这样,行政处分和经济罚款相结合,使统计法制的强制性和威严性充分体现在有效地维护统计数据真实性上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2]《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7
【质量目标统计】推荐阅读:
仓储质量目标09-26
质量环境安全目标10-01
质量目标实现方案10-08
质量承诺书及质量目标分解11-01
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的目标09-24
病理科医疗质量目标责任书09-10
统计信息质量管理论文07-26
关于统计数据质量控制11-04
内外部质量损失统计表10-20
关于粮食统计数据质量检查情况的报告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