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业设计课题研究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化作业设计课题研究(精选9篇)

优化作业设计课题研究 篇1

上会中心小学 张秀良

一、学习、研究、反思,不断提高科研素质,推进课题研究。

1、以理论学习为指导,把握教改现状,明确教改方向。

课题小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优化课堂作业设计的多篇文章。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课题组还每半个月聚到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2、对照课题方案,开展课题研究与常规课相结合。

研究之初,课题组老师在教学中紧密结合课题来认真设计好每堂常规课。要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来优化课堂作业设计,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3、注重反思,不断积累。

依据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研究过程,让老师对照课堂、对照问题、对照案例进行反思、揣摩、比较,提高课堂作业设计能力。教师们定期围绕课题在实践中的成功或失败以及教学前后的初衷、感悟、设想等进行反思和交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撰写教后记,为今后参与教学的老师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二、研究成果。

1、优化练习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研究。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学习的准备,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拓展,都需要借助数学习题和组织数学练习来完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我们不断对“练习”重新进行审视、思考、定位。在教学中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少学生的无效和低效劳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⑴增强趣味因素。

趣味因素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它不单单指给学生创设一个什么样的情境,设计一道有趣的题目,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实际上,教师恰到好处的一句妙语,幽默的教态,风趣的评价,优美的板书等也都能体现出趣味性来,就拿我们练习中经常看到的填空、判断、选择、应用题等来说,如果给这些“老面孔”加以“美容”,把呆板枯燥的题目名称改写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选择题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连线题改为“手拉手”或“最佳搭档”;应用题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加问题表述的亲和力,学生自然就会感到轻松、有趣、充满自信。

⑵体现生活数学。

新课程理念认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们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我们要让他们在来自生活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当然,我们老师在寻找体现生活数学事例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生活化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千万不能为生活化而生活化,避免牵强附会,忽视生活化为学生发展服务,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宗旨。

⑶注重实践活动。

创新不仅需要丰富的书本知识,更需要进行广泛的实践活动。因为它本身具有的直观性往往可以使人在“动”中恍然大悟,在“动”中产生联想。

⑷设计开放情境。一提到“开放”,很多人认为就是设计一两道难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其实不然,它可以课前开放,让学生搜集数学信息,为准备性练习做好铺垫,也可以课中开放,针对形成性练习和巩固性练习从条件不完整,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策略不统一等方面来设计。还可以课后开放,迁移拓展。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是把所有问题解决在课内,而开放式教学则提倡把问题带出课外,带向生活,带向家庭,带向社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⑸点拨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它们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可以找到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另一条就是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宜看明。在练习环节上,如果我们能有效的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他们看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含的思想,并注意结合具体环节点拨学生领悟这些思想,那么他们的素质将会达到质的飞跃。小学阶段普遍应用的思想方法有很多,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方程的思想、整体代入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等。

2、改革作业评价。

根据学生的差异,以“成功体验”为依据,以各层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分层评价,要求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个班的学生。分层评价表现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题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要求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比如,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对于学困生如果算错,及时订正到全对,可以给一个优,而对于优等生则要求一次或最多两次成功才能得优。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他们完成作业并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

3、其他成果。

⑴通过一个阶段地实验和研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通过课题组所以成员的努力,每位教师将各自的研究成果在课题组内与大家交流分享,使全体课题组教师受益匪浅。大家找到了一条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⑵通过一阶段的实验和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本课题研究将教师们引领到了教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学习研究探索中。通过学习实践,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教科研方法。数学教研组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活动,教师们研究热情高涨。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变得会教、善教,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下阶段研究方向。

1、提倡学生进行数学小课题研究,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深切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设计探索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着眼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作业设计课题研究 篇2

对此,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现状进行了探讨, 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优化设计策略, 旨在提高小学语文作业质量, 进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通过自己近几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和文献调查, 我们发现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科学性。作业布置中的知识点非常零散, 缺乏时序性和科学性。2.缺乏目的性。作业布置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重点不够突出, 对于作业内容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和安排, 使得作业布置的效果大打折扣。3.缺乏拓展性。语文作业内容常常与小学的其他科目分割开来, 没有做到多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 也缺乏对生活和周边丰富资源的发掘, 拓展性不够。4.缺乏思维的锻炼。在小学语文作业中, 大多数都只是涉及知识点的练习, 对于技能和思维的训练相对来说较薄弱, 从语文作业中看出, 学生的思维能力仍然得不到解放。

总而言之, 语文作业形式千篇一律, 总是离不开听写、造句填空和作文的怪圈, 缺乏新意。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 吃不饱。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则形成一种较大的学习压力。

二、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1.注重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上更是应该充分地考虑到这一点, 因此, 小学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使作业具备一定的层次性和拓展性, 让学生有自主选择题量和难度的权利。比如, 我在教学中经常将作业设计成“快餐型”。例如:a型套餐作业题目形式多变, 重在理解和运用, 而b型套餐相对来说则简单一点, 重点在于理解和应用的部分。而c型套餐的题目相对b来说则更为简单。只是针对以往知识的重复和巩固。这样将作业布置下去,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 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获得相应的发展。

2.注重与其他学科间进行交叉和融合

小学语文课本知识虽然丰富, 但是内容毕竟有限。因此, 我们不妨将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 例如, 学过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之后, 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观察和了解树木的年轮, 将年轮的知识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 一起探讨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所经历的种种变化, 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巩固, 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突出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优化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33-02

“作业设计”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相适应,成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灵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从根本上全面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此,在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呢?不让作业成为无可奈何的负担。

一、让作业设计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的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一)游戏形式的作业。

游戏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儿童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游戏变为外部的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和满足。把数学作业设计成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情境型作业。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常常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他数学作业相比较而言,计算作业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常常不爱算,易算错。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 “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门牌号是1080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这样设计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把枯燥的数学作业设计成活生生的有趣味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到有趣,体验到知识能为我所用,使其真正认识到,我要做,我愿意做。

二、让作业设计体现合作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可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自主互助,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有助于个人的追求与群体的目标融为一体。

(一)与同学间的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让学生尝试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有的作业也适应于合作完成。

(二)与父母间的合作。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作业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合作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加深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如,在复习完长度单位后,要求学生回家测量各个房间的长与宽,计算餐桌的周长。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实际测量中独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

三、让作业设计具有探索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让作业设计富有生活元素,使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课本上许多生活素材对学生们来说显得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到学生生活的差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或实践经验解决问题。如,在学完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后,让学生统计本年级男女生人数,并寻找你认为有价值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制成统计图。学生有的调查身高、有的了解学生的体重,还有的对学生们的业余爱好进行分类整理,经过生生间的互动及大胆的创新,每位同学设计出一幅幅有价值的统计图。由此可见,生活中的数学作业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逐步形成对信息的收集能力、加工能力,并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使学生真切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的情感体验和背景各异,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遵循因材施教,分类要求的原则,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分层教学与分层要求的策略,设计一些有“弹性”的作业,促进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

优化作业设计课题研究 篇4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蚌埠市农村小学自2003年起三年级为英语课程起始年级,由于教师结构性缺编,英语教师几乎全是语文、数学教师转岗担任,对英语学科课程的特殊性不能准确把握。英语作业程式化、刻板化,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因此,优化英语作业设计迫在眉睫。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帮助农村教师在实践中转变英语作业设计观念,树立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提高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一座桥梁。通过研究形成优化农村小学英语作业的策略,控制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让学生在实践作业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学以致用,学会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获得全面、主动的发展,为后续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习有关英语作业设计的先进经验,结合农村实际,运用到教师教学中,不断反思,转变教师作业观。

2、优化英语作业设计原则的研究,增加英语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提高作业的质量,优化学习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1、优化作业设计不仅是英语学科研究的课题,语文、数学学科

在此方面也开展了深入地研究。设计趣味性、层次性、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英语作业的文章在网络、教学杂志、报刊上都有发表。

2、通过课题的研究,首先确立以生为本、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作业观;其次,通过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以作业的完成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顽强的意志,为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四、课题研究方法、对象和原则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研读有关专著,收集有关优化作业设计的资料及论文,借助理论和经验,进行实践和验证。

2、行动研究法:依据《课程标准》,用相关的教学理念指导实践,组织课题组成员在教学中尝试优化作业设计,及时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和总结,努力探索优化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3、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和学生在研究之前、研究中期、研究后期对作业多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验证研究的进展和效果。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陈梁中心小学及所辖村小3-6年级各班英语作业设计。

(三)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设计作业时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

2、实效性原则。重视过程中的实效性,注重知识、能力的点滴积累

3、差异性原则。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方式作适当调整,分层布置。

4、趣味性原则。让学生尝试、实践趣味性作业,综合运用语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五、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课题组负责人虞磊园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业务精湛,责任心强,工作扎实严谨,自担任陈梁中心小学校长一职以来,将转变农村教师观念、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工作的重心,并为之大胆创新教研方法,亲力亲为。

课题组成员年轻敬业,有创新精神。王佳是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热情、负责,具有科研兴校的管理理念。崔田田是陈梁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兼英语教研组长,热衷于钻研英语教学,积极开展英语教研活动。所带班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强,成绩在农村学校名列前茅。宋广荣是学校专职英语教师,工作扎实、认真,所带班级学生在区质量监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张兰和李传中两位是从4所村小中遴选出来的骨干教师,工作尽职,能自主钻研教学。

2、从书籍、报刊中广泛收集资料,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查找。

3、学校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

六、课题研究计划

1、课题组分工情况

虞磊园:对课题组进行指导性建议,立项申请,进行课题论证,撰写结题报告,落实经费。

王佳、崔田田:负责撰写课题方案,组织安排活动,搜集整理资料等工作。

具体操作人员;崔田田、宋广荣、李传中、张兰负责按照方案具体实施。

2、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成果形式

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9月 学习教育理论,钻研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制定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2012年10月—2014年4月 论文、阶段总结

总结阶段:2014年5月—2014年9月 教师教学论文集,学生个案集,结题报告,向全区农村学校举行观摩交流活动

最终完成时间:2014年9月

优化作业设计教师问卷 篇5

甘惠林

我们对回收的教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调查我发现许多教师重视家庭作业的布置,能精心按教学目标设计作业。由于学科的不同,老师们在作业的设置的形式、批改、要求方面上也有所区别,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1、教师每天为作业布置的内容与形式而费神的占66.7%。教师不为每天作业布置的内容与形式而费神的占33.3%。

2、教师经常按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作业的占100%。

3、教师每天处理学生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学科、年级间都存在区别,4、平时布置作业的形式以抄写为主的占20%,以积累为主的占33.3%,以思考为主的占40%。以实践为主的占6.7%。

5、教师平日布置作业为教材和练习册上的占87.2%,而自己设计作业布置的仅占12.7%。

6、教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的占83%,统一要求的占17%。

7、教师日常留给学生课外作业的形式以抄写为主的占12%,以模仿为主的占25%,以铺垫为主的占48%,以创新为主的占15%。

8、教师平时处理作业的方式以集体订正为主的占0%,个别面批的占3.6%,批改后发下去让学生订正的占35.2%,分类讲评与个别订正相结合的占61.2%。

9、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在课堂内完成的占0%。在课间和中午完成的占23.3%,在晚上完成的占76.7%。

10、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能考虑到与其他学科协调的占100%。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教师都能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作业,不少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与形式上而费神。教师对于布置的作业每天都能进行认真处理,在批改方式上基本采用分类讲评与个别订正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布置异步作业。但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还发现,目前我们的作业布置现状也并不尽如人意,机械巩固的、统一规定的、独立完成的作业明显多于综合创新的、自主选择的,合作互动的作业。针对学生不完成作业这一现象,我们通过调查初步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1、主观原因:学生贪玩,作业习惯差

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才会促进学习,自觉完成作业。可我们的部分学生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无法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有的甚至意识不到学习就是自己的责任。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家长的素质普遍不高,也没有时间辅导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业质量如何保证?

2、客观原因:

⑴作业设计不够合理,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我们的语文作业一般是让学生抄写词句、背诵课文、完成训练卡、补充习题中的练习,数学作业就是机械的做题目,英语作业呢通常是抄单词、背课文,这样的作业,缺乏新颖多变的形式,生动有趣的训练,从而使部分学生产生了怕学厌学心理。⑵评价机制不完善,个别学生敷衍了事。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老师对所布置得作业不能及时认真地逐一检查,而是把这一权力下放给小组长,这就给个别学生敷衍了事提供的可乘之机。

那么怎样做才能设计出合适的作业呢?很多教师一致认为: ⑴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布置有效作业。作业是课外学习的一个有效环节,教师在布置作业前,一定要认真的研究本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布置作业,不能只是应付了事的布置些书面作业。此外作业量的布置一定要合适,宁少勿多,宁精勿乱。

⑵作业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具有趣味性、层次性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那么我们设计的作业就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充满趣味性、创新性,使他们不再觉得完成作业只是无意义的机械重复,只是一种无聊且又沉重的负担。”比如设计这样一些作业①录音作业;②调查采访性作业;③分层作业,适合从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出发,确立一些有效的作业形式;④自主型作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作业可以自己留、互相留,学生自己出测试卷,交换做、交换批阅,课前自己质疑、自己设计学习思路,搜集与新课有关的信息材料等,这类作业重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各个学科都可以尝试。⑦养成型作业。教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作为养成性作业请家长、社会评价,向学校反馈,既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又沟通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我们现在都在尝试作业改革,怎样才能使作业改革不流于形式、更具实效,有些教师的建议是很可取的:

⑴建立学生作业档案。

优化作业设计课题研究 篇6

一、提升作业趣味性,让作业更有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学生基本都是被迫学习,更多时候都是在被动的学习,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教学时,应当不断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原因,这就导致学生对有趣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更多有趣的东西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数学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过趣味性的作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如咱们学生的出生日子的是质数的请起立?是合数的请起立?学生的学号最小合数的请起立?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通过提升作业趣味性,还可以优化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数学水平越来越高。

二、提升作业对比性,让作业更有效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思维模式的固定化。比如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堂的除法学习时,学生在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时,学生都会认为教师肯定会一些关于除法类型的试题,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计算时,就会把教师的试题都已除法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将知识进行交替出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先布置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然后下一题在布置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两道试题让学生可以经过对比,让学生明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通过对比的作业形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认识。

三、提升作业层次性,让作业更有效

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由于家庭原因和自身能力的不同,这就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一些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作业方案,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这样就可以把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照顾到位。教师可以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的作业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作业分成基础好的,基础中的,基础差的三种方案,通过三种方案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作业的时效性,学生也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行基础的巩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四、提升作业探究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要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基础,来进行试题的探究和实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养成时刻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例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前进行作业问题的布置,如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教材的预习,然后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解决一些这些问题,在让学生亲自画一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材的讲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五、提升作业开放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时效性的探究时,教师不可以完全按照书本中的定律和公式来进行设计,教师要注重课堂试题的开放性,通过不断加强试题的开发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同方面的试题来进行试题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多个题目,来进行试题的巩固,通过学生对试题的解答,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梯形是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进行组成的,这时有的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得到梯形的面积;还有的学生直接把梯形的面积利用公式求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先把长方形的面积求出来,再减去少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通过这三种的解题方法,可以不断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

优化作业设计课题研究 篇7

一、重视设计作业的基础性

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业的基础性,要紧扣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不同水平、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三维作业题。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以作业本、课本、新课标标准等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改编或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题目,融入和旧知识的联系,通过生活情境和具体数学问题的联系,设计出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富有启发性的作业。比如在学习位置和方向一课后,可以设计如下题目:让学生学会定位,位置的相对性。还可以让学生拿直尺丈量地图的长度,对地图进行描述,让学生了解所在地周边城市的地理情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地图中学会定位。

二、注重设计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意识的创新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为此作业设计中, 我们应以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为目的,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中心,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创新。在实践中教师可设计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以及形式新、解法活、策略多的题目。突出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新意识。另外,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大众数学思想。注重作业设计的开放性,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知识运用也更灵活, 更有创意,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才能。

三、设计学科整合型数学作业

学科整合型数学作业是指把语文、美术、思品、信息技术及音乐等学科知识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 在数学作业中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进行综合学习,促进全面发展。新课改指出:数学和语文、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整合,能使学生更爱数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数学作业,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从而达到双学科或多学科“共赢”的目的。主要包括:

1.与语文学科 整合。语文是与数学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学科。 我们可以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发展史、生活中的数学等用文字进行描述,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将数学活动过程变成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2.与美术学科 整合。找到数学知识与美术学科的相关点 ,把数学教学与美术教学有机融合,设计数学作业,让学生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营造美的氛围,体现美的享受,创造美的生活,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做数学的乐趣,也培养了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与音乐学科 整合。优美的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 ,使人处于积极状态,在数学中巧妙应用音乐,能收到神奇的功效。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 以学生喜欢的节奏或旋律进行个性化创编,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识记。

4.与信息技术学科整 合。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处理有关资料,促进数学学习。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等知识后,让学生画自己喜爱的物品,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四、重视反馈效应,改进批改策略

1.鼓励式批 改。评判对错只是作业批改的功能之一 ,能让学生从教师的批改中得到鼓励, 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是作业批改的深层次作用。造成学生作业质量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使学生改变现状,取得大的进步,我们可以将客观评价与鼓励上进相结合进行作业批改。当学生通过努力在作业的某方面有所进步时, 或者在特殊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能照常完成作业时,哪怕没有全部完成,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给予鼓励, 使其感受到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学习动机。对完成较好的作业,我们不妨写上“解得巧 ,真聪明”等 ,但对质量较差的作业 , 我们也应尽量发现其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你可以的”,“你的进步很大 ,因为你付出了劳动”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多样化评 价方式。 传统的数学评价往往是由教师一人主导,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启发学生思考。数学作业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一种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样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发散思维,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发展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业多元化设计中要给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 在作业评价中要把自主权还给学生。但自我评价并不能保证质量和效果,这时就需要教师开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活动, 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而且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学生发展。

摘要: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巩固与延伸,传统的数学作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和不足,因此,优化作业设计势在必行。

优化作业设计课题研究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减负增效;作业优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70-01

小学教育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足够的重视并投入更多的关注。在减压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充分的对所安排布置的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考量和设计。结合学生的承受能力和作业效率,来探索并创新作业设计的方式。语文作业是展开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增强学生学习的关键,通过高效科学的作业设计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是现阶段教师的一个重要目标。

一、选择恰当的作业时机,实现减负增效

1、作业结合校园生活进行创意设计

语文作业相较于其他作业而言内容多样,局限较小,因此,在作业的设计安排中教师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结合很多方面展开作业设计。也可以通过结合学校安排的一些活动内容进行作业设计,结合学生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写一些体会和经验总结。譬如学校实施的向困难地区的学生献爱心、捐赠课本书籍的活动,语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信给同龄的孩子,对自己的一些祝福和自身情况进行倾诉介绍,让他们深入体会到活动举办的意义,通过锻炼他们的语文能力。通过这种书信交流来拓展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能力,且对其书面表达水平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一方面增加了实践的感悟,另一方面培养了写作的能力,通过作业创新设计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2、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设计简单高效的作业

语文是一项较为特殊的课程,其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对知识的积累与总结。 因此,大部分的语文教师会通过强制学生进行按时、按天、按周展开语句以及文章段落的总结和积累作业。其中包括了成语、诗词以及名句的积累。然而这种刻板固定的积累方式却缺乏一定的反馈机会,会造成其效果的大打折扣。所以,语文教师要对积累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在课堂过程中通过几分钟较短的时间来促进学生积累内容的交流来提高作业的效率。在语文课堂上让每个学生依次每日进行相关知识积累内容的反馈,促进交流,从而拓展所有学生的积累范围和学习效果。通过这种展示与分享的过程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积累的兴趣与热情。

二、控制作业安排的数量,展开减负增效

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并不提倡布置繁重的作业,且对作业的数量有着一定的限制,也就是优化作业的设计,实现减负增效。优化作业设计简单的来说就是合理科学的安排作业的数量,在此基础上保障其质量与效率。在作业安排布置的时候,假若可以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就可以在减负的基础上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也避免学生在题海战术以及繁重的作业压力中挣扎。譬如在小学低年级的阅读分析作业布置中,只需要达到每星期一篇短文训练就能较好的锻炼其阅读水平。在以上控制作业量的基础上,还要重视“质”的保证。这要求教师在对作业分析批改的时候,要足够用心,发现问题在讲解的时候对症下药,会大大的提高作业的质量。

三、进行作业分层,实现减负增效

1、对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层

针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要求语文老师要能够考虑到其难易程度,结合简单、有难度作业作业各占的比例,以及机械性、思考性作业各占的比例。针对作业难度的比例来进行科学的设计安排,只有进行分层设计才会使得日常作业量趋于合理,避免时难时易的现象。建议在作业安排的时候给学生自己选择的余地,作业分为必做与选做两种,基础题必须完成,选做题难度稍大则有学生自行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完成。

2、针对作业时间进行分层

日常的语文作业安排与复习时期的布置要进行差别化。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积累,在复习期间要强调对以往知识的巩固。所以在日常学习中作业设计可以比较散,结合课本和上课内容进行布置,而在复习时期要足够集中,系统的进行安排布置。在日常作业布置时重点强调新学的内容,而在复习的时候则需更重视新旧知识内容的关联。日常的作业安排过程中要贯彻所学内容的渗透效果,而在语文复习期间需要重点把握学习方法的教学。在日常的作业安排过程总教师要发挥其作用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在复习期间则需要突出学生自主讨论与交流。

四、结语

结合现今减负增效的背景,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安排布置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设计和优化。教师要抛弃以往的传统教学观念,认为作业量越多越好的观念,考虑学生能承受的限度,降低学生对作业的抵触情绪,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水平,从而更好的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结合过去的经验来看,繁重的作业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来看是无益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更新观念,积极响应减负增效的号召,优化作业的设计与安排。

参考文献:

[1] 陈晓燕.小议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3-09-10.

[2] 朱 弼.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打造学生的个性[J].课改研究,2011-11-08.

优化作业设计课题研究 篇9

优化作业】三链三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探析

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存在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作用不容小觑,尤其在“双减”背景下,更是切实实现“轻负高质”的重要环节。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作业与生活实践割裂,情境缺失;作业与系统高质背道,零碎浅显;作业与开放创新脱离,拓展不足”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可以从“生活链接,作业在情境中具化;前后链接,作业在整合中深化;主题链接,作业在拓展中活化”的三大策略,着力提升作业设计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存在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作用不容小觑。它对于促进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作业与生活实践割裂,情境缺失

作业形式多数情况下以“书面”为主,观察作业、调研作业、实验作业等综合实践型作业太少,缺乏语文情境,“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的目标没有实现。

2.作业与系统高质背道,零碎浅显

词语一遍、两遍、三遍......反复抄写,课文一遍、两遍、三遍......反复背诵,“就事论事”,没有进行知识体系的梳理整合,没有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深度的语文学习”无法体现。

3.作业与开放创新脱离,拓展不足

作业多以“现有作业”为主,教师没有进行基于教材、学情基础上的自主拓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没有达成。

针对以上问题,语文作业该如何进行改进?尤其在“双减”背景下,探索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突显语文作业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和探索的。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生活链接,作业在情境中具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语文学习应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也就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形成一种“大语文观”。这样学习的好处是可以在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情境中,化抽象为具象,使学生产生更丰富、真切的学习体验。

1.勾连学历过程,字词积累情境化

字词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第一关,会读、会写、能理解意思、能正确运用是学习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对于这一学习任务的达成是比较关注的,基本上会采用让学生读一读、抄一抄、听写、看拼音写词语、查字典、解释词语意思等作业让学生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但从实践情况来,传统的方式效果不佳。以五下14课《刷子李》为例:

只是抄写、听写的作业方式是脱离语境、脱离学生生活实践的符号式“死记硬背”,学生没有意义勾连、知识体系架构,因此错误率较高。据此,我们可以设计情境化的作业,帮助学生提升字词积累的成效。

形式一:勾连文本内容,架设文本情境

在文本内容的情境中,既实现了“会读、会写”的目标,又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形式二:勾连实际问题,架设运用情境

“请你针对此次全班同学的词语听写情况,做一个汇总统计,并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作业情况举例:

学生基于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在归类、分析的过程中巩固了字词,提升了辨析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形式三:勾连学生生活,架设生活情境

“运用文中词语,写一段话,描写你生活中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人。”

唤起学生的生活情境,学生既从“会写、会运用”角度巩固了字词,又提升了写人、写特点的能力。

2.遵循阅读特征,阅读实践情境化

统编教材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要求,比如“快乐读书吧”的板块设置、“阅读策略”单元的架构等等,如何提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勾连生活情境,同样是有效策略。

形式一:勾连阅读需求,激发阅读兴趣

因为有了阅读的需求情境,学生会反观自我阅读实践,激发起阅读兴趣。

形式二:再历阅读过程,了解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经历阅读过程,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进阶阅读中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加深入。

形式三:架设分享情境,深化阅读体验

学生在“我读了”“我想和同伴分享”的情境中,以多样方式展现阅读收获,深化阅读体验。

3.强化具身体验,语言运用情境化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提出:“第二、第三学段适当增加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语言文字。”只有当语言运用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并有效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

形式一:情境中写一写,形成任务驱动

根据博物馆一则“中国结”体验活动的公众号信息,写一句宣传标语。

微信公众号是学生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网络媒介,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这样的媒介,让学生进行语文练写,增加了真实性、实用性。

形式二:情境中演一演,深化文本理解

根据《景阳冈》一文,进行课本剧表演。

对于一些情节类文本,进行表演,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还可以体现学生的创意表达。

形式三:情境中说一说,获得角色认同

学习了第七单元,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进行“我是学校小导游”的演练,实地介绍学校的环境。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提出:“口语交际要以交际活动为依托,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在“学校游”的情境中,因为有了明确的交际目的、对象、场合,激发了学生交际的动机,获得角色认同,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二、前后链接,作业在整合中深化

统编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有非常强的“系统性”,不同学段内容衔接贯通,进阶分布。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体现教材这一特点,做好前后整合贯通,提升作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实现语文学习过程的纵深发展。

1.基于音形意理,字词辨析系统整合汉字有非常多的形近字和音近字,这给学生的字词学习带来了很大障碍,在识记中出现了很多“错别字”。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字词整合辨析是非常必要的。

形式一:字音辨析,掌握读音规律

把教材中学生比较容易读错的字词整合汇总,尤其是一些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变声变调字让学生进行辨析,可以使学生掌握读音规律。

形式二:字形辨析,突破识记难点

把教材中学生比较容易写错的字词整合汇总,再加上学生日常书写中比较容易写错的字词,进行辨析,可以突破学生字形识记中的难点。

形式三:词意辨析,促进用词精准

词不离句,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辨析同一个词语的不同意思,提升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形式四:综合辨析,巩固词语积累

这一类作业更显综合性,包括了组词、选词填空等练习要素,是对学生词语积累、词意理解、语境解读等综合辨析能力的提升。

2.基于核心要素,诗词赏析贯通整合诗词学习中,学生虽然反复抄写、背诵,甚至默写,但实际运用时并不理想,如对诗词背景、内容了解“张冠李戴”,情感、意境理解“蜻蜓点水”等等。如果进行系统整合的作业练习,可以有效提升诗词学习的成效。

形式一:关键字词整合赏析,精准把握词性

围绕关键字词,把学生学过的诗词进行系统整合,引导学生在不同诗词中进行赏析,从而发现字词意思和运用中的共性和个性。

形式二:相同特性整合赏析,系统了解诗韵

从诗歌特有的内容描写、情感表现、意境展现、典故运用、形式体制等角度进行梳理整合,进行赏析,不仅有助于积累,也有助于学生对博大精深的“诗风词韵”有更深入、全面、系统的了解。

形式三:整首诗词整合赏析,多元解读诗意

围绕一首诗,从题目、作者、内容、情感、意境等进行多角度赏析,使学生对诗歌有全面、多元的解读。

3.基于活学活用,实践运用融汇整合综合性作业是作业改进的必然趋势。这样的作业可以调动学生所有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能力储备,进而进一步促进各方面语文能力的提升。

形式一:跨学科综合运用,积累扎实灵活

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需要调动对联阅读经验、古文理解积累,再加上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策略,对于五下“日积月累”中的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别称的学习扎实而灵活。

形式二:具象化综合运用,解读形象准确

学生在读一读、画一画、找一找、写一写的过程中,理解外显化,感受具象化,深化了对威尼斯小艇特点的准确认知。

形式三:项目化综合运用,学习高阶有度

在“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中,围绕“汉字真有趣”开展小组学习,可以是搜集字谜、古诗、歇后语、对联等研究活动,以绘画、唱歌、表演、小报等方式展示,并撰写研究报告。

这样的项目化学习活动,综合锻炼了学生同伴合作、搜集整理、多样展示、文本撰写能等各方面能力,学生经历了明确问题、搜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学习历程,是学生知识结构化、运用整合化、思维高阶化的深度学习过程。

三、主题链接,作业在拓展中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可见,“拓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已学知识的加深和巩固,是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思维发展的重要提升渠道,可以使学习更加开放多元、生动活泼。因此,作业设计时也必须要进行有效拓展。

1.从点到面,同一人文主题拓展

围绕一个人文主题,从一文到整本书、从一篇到一类文、从一人到一特色,进行拓展延伸,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以五下第一单元“童年往事”为例,每学习一篇课文后进行同一类人文主题的阅读拓展练习,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更好体会“童年的酸甜苦辣”。

每一次拓展阅读,根据教材每一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或是课前阅读提示设计同样的作业,进一步感受作者深邃的思想感情。

2.逐步进阶,同一语文要素拓展

根据教材一个单元凸显一个语文要素的螺旋式上升编排特点,要巩固每一个语文要素的把握,必须要进行系统、反复的拓展练习。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为例:

本单元的三篇文章虽然凸显的都是同样的语文要素,但每篇课文仍有其独特的功能价值,三篇文章在编排上呈现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进阶性。在批注要素的学习上,《牛和鹅》是学习如何作批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是用学到的方法自主作批注。

由此,在学习《牛和鹅》一文时,除了设计“有疑惑的地方、有启发的体会、写得好的地方”三个角度进行批注的作业外,还可以设计其他角度的批注作业,比如“觉得写得不够好的地方作批注”。另外,即使针对同一个角度,批注的方式也可以不同,如《牛和鹅》里第二处批注——“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再进一步推进:“文中是怎么具体写出作者的惊慌失措的?请给课文第六自然段继续做批注(可以用上圈圈、画画等方式)。”这样进阶型作业来感悟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表达心情的作用。

再如《陀螺》的课后习题是让学生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虽然“陀螺”是孩子们喜欢的一项玩意儿,但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会玩陀螺、爱玩陀螺的孩子并不是特别多。这时可以设计一项实践性作业:“在学习《陀螺》之前进行一场陀螺比赛”,这样对课文的感悟会更真实、深入,也就会有深切的体验融入批注。

再看“交流平台”,对批注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第一,“作”什么: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第二,怎么“作”:标画出相应的词句,在空白处写批语;第三,“作”后如何:作完批注,再重新读一下文章和批注,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批注,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中,很多老师会侧重在“作什么(批注)”和“怎么作(批注)”的前两项上,而对最后一项的“作(批注)后如何”的交流却关注得不够。因此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在交流批注时,关注其他同学与自己有不同思考的地方,并及时地记录下来,再读一读自己的批注和补充的内容,然后进行第二次批注。

当然对于这样的批注阅读单元,更多的拓展练习要渗透在学生的每一篇、每一次阅读活动中,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阅读所得更加丰厚,阅读思维走向深入。

3.一以贯之,同一文体形式拓展

统编教材1-6年级,每学期都是8个单元。这8个单元,有的是按“主题”组元的,有的是按“文体”组元的。从“文体”来说,大概有20类,每一类文体都承担着不同的阅读目标,如图所示:

每一类文体要扎实完成相应阅读目标,必须要有适当的拓展迁移。

以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现代诗单元为例,其语文要素是:(1)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2)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3)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这是一个以现代诗歌为内容和主题的单元,用“语文”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文体单元,同时是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单单学习教材上的4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必然要进行拓展。

(1)课始拓展

可以六个小话题来开启:

话题1:说说你熟悉的古代诗人。

话题2:你知道这些古代诗人吗?(可以结合语文园地“识字加油站”)

话题3:你熟悉下面这些诗歌和作者吗?

话题4:你还记得哪些有意思的现代诗,作者是谁?

话题5:你比较过古诗词与现代诗吗?说说你的发现。

话题6:分享一首你最喜欢的现代诗(可以是自己写的),说说喜欢的理由。

(2)课中拓展

自读与欣赏时,在充分读好教材中诗歌的基础上可以拓展诵读自己喜欢的其他诗歌和诗句,边读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情景、画面,体会诗人字里行间表达的思想感情;批注自己领会的和联想到的。

分享与创作时,在充分感受朱光潜、艾青、华兹华斯对诗歌特点、精神的论述,了解现代诗共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拓展。从《短诗三首》拓展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从《绿》对比阅读宗璞的《西湖漫笔》,从《白桦》联系中国诗词中植物的意象,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眼中的每一种植物形象,也可以布置搜集有关植物的诗歌。

(3)课后拓展

收集现代诗时,要明确作业的具体要求:1.推荐阅读《冰心作品精选》《向着明亮那方》《谢尔·希尔弗斯坦作品集》《写给孩子们的诗》《经典日日诵》等一类书籍。2.相互分享交流摘抄的现代诗和自己的感想。3.学有余力或者对现代诗特别喜爱的学生,可以写赏析。

现代诗创作时,教师要给予充分鼓励和欣赏。在作业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启发,比如一个字、一个词、一种事物、一个主题、一个场景,都可以播下诗意的种子。让学生充分感受提笔写诗的成就感,并在写作实践中萌发对文学的热爱。然后要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只有这样在每个环节进行拓展练习,才能让诗和远方一样,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

上一篇:公文写作课程大纲下一篇:窜货管理处罚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