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数学王国》小学读后感(精选6篇)
篇一:《奇妙的数王国》读后感
《奇妙的数王国》是一本关于数学的故事书,书里有10个故事:奇妙的数王国、猪八戒新传、长鼻子大仙……都很有趣。
我最喜欢“奇妙的数王国”,故事是这样的:一天,小强和他的弟弟小华来到了数王国做客,游览数王国时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一次大地震,小数们被震变了形,小强把它们治好了。这本书我很喜欢。
篇二:《奇妙的数王国》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奇妙的数王国》,这本书非常好看,讲了许多的数学童话,寓教于乐,能激发我们对数学的兴趣,里面的故事很有趣,也很搞笑。
说了猴法官和熊警探联合破案,除暴安良,保护动物的故事,用智慧与狐狸等狡猾的动物轮番交战,最后以猴法官的机智勇敢而告终。
从这本书我懂得了:做班干部,一档尽到自己应该做的,不是拿权力来约束别人,要起带头作用。
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篇三:《奇妙的数王国》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李毓佩,这本书还是一套丛书中的一本,一套共22本呢!这本里包含《奇妙的数王国》、《猪八戒新传》、《长鼻子大仙》、《熊法官和猴警探》、《梦游“零王国”》、《有理数和无理数之战》、《小数点大闹整数王国》、《7和8的故事》和《鹰击长空》十篇故事。
这本书的故事一个个都既形象又生动,这使得我废寝忘食地看它。看完这本书后,我对数学的兴趣更浓厚了,更爱看李毓佩的数学故事了,更想要数学故事书了。
你想要这本书吗?如果想,就去买一本吧!
篇四:《奇妙的数王国》读后感
在寒假放假期间回广东的路上,我看了一本“奇妙的数王国”,我发觉原来数学也是这么有趣,原来数学也并不枯躁乏味的,原来数学中的每一个数也是有生命的,原来数学中也可以找到童话故事中的奇幻情节。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了毕达哥拉斯,他是古希腊的数学家; 我认识了费马,他是17世纪法国的数学家;我认识了欧拉,他是18世纪瑞士数学家;我还认识了16岁的巴格尼,他是1886年的意大利数学家,原来他们都发现了相亲数。
再往后看,哈哈,我又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它叫作“小数点”,原来,一旦被小数点点上的数后,比1小的还有千千万万个数,如“0。678,0。356,0。442”,这些都是比1小的哦。
原来,在课外书上数学也可以学到这么多东西。
篇五:《奇妙的数王国》读后感
自从我读了这本 “ 奇妙的数王国 ” 之后,我就学会了许多许多的关于数学的知识。
在这本书里面,通过用童话故事和有趣的讲解关于数学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了解到很多的数学知识,读了一个故事后,就会让我知道了数学的一个知识,当我做这个题的时候,就知道了这题是怎么做的,当我把这整本书读完后,我就学会了很多很多的数学的知识,比如 :在字母表中,字母 “a ”,在数学里,它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它想代替哪个数,就可以代替那个数 ;零乘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零……
在这本书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其实并没有那么的不难,如果你用心的去学,就会觉得数学题根本不难,而且,非常有趣。
篇六:《奇妙的数王国》读后感
读了《奇妙的数王国》,我感到了数学的乐趣,这本书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什么事都离不开数学。
这本书讲了:小强和小华一起解数学难题,让数王国变得平静。这本书中还有0国王,1司令,2司令,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零国王苦斗跳蚤 ”、“速算专家数8 ”、“追杀小数点”、有理数和无理数之战、神奇的小数点等好玩的故事。
作者讲的故事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读完这本书,我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原来我认为枯燥无味的数学,竟然变得如此有趣,吸引我看下去,小朋友们,快来读这本书吧!从这本书中你们可以热爱数学。
篇七:《奇妙的数王国》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奇妙的数王国》这本书,书中有很多数学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我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看了这本书,我渐渐的对这些数字有了很大的兴趣,并和数字们交上了朋友。
小华,小强,小毅等个个都是数学天才,整数王国、分数王国、小数点王国,三角形家族、四边形家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字故事,数字7和数字8度过了一个奇妙的历险。
在这里孙悟空竟然也有数学问题,孙悟空学好了数学,师徒四人乘着数学往西天取经去。这些数字真是太神奇了!
我喜欢小小的字母a。因为它什么数字都能变得出来,连最奇妙的∏都拿它没办法,字母a的小尾巴一翘一翘的,真可爱,我也想变成小小的字母a。
小数点王国里居住着无限循环小数,零国王的国家里,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件。
数学王国可真奇妙,它让我了解了方程,让我懂得了有理数、无理数,偶数、奇数,更让我懂得了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
此外,我还认识了相亲数。220和284就是一对相亲数。220的所有真因数相加就是284,284的所有真因数相加就是220。相亲数让我知道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相爱,永不斗争。
看了这本书,我了解了数学的许多奥秘,数学在我眼里变得更奇妙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又增加了一层。
篇八:《奇妙的数王国》读后感
昨天,妈妈送给了我一本书,叫做《奇妙的数王国》,我先看了这一篇《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
这一篇故事讲的是:弟弟小华和哥哥小强听到了枪炮声,就跑到了山顶上,他们看到有两支军队正在打架,一支军队穿着红色军装,他们胸前都有一个数字,这些数字都是偶数,另一支队伍穿着绿色军装,他们胸前也都有一个数字,但是,这些数字都是奇数。这时,小强和小华听到草丛里有人哭泣,于是小强就扒开草地一看,有一个衣着华丽的胖老头,他就是正在哭泣的人。
小强发现这个人胸前的数字是0,就以为他是0号,其实那个人告诉小强他就是0,那个人就是零国王。这时,响起了嘹亮的军号声,接着,偶数队伍中亮出了一面大红旗,突然,出来了一位军官,他的胸前写着一个“2”字,他就是偶数军团的2司令,在奇数这边也有一个军官,他的胸前写着一个“1”字,他就是奇数军团的1司令。这时,1司令和2司令已经让战斗进入了高潮。
其实,1司令和2司令是零国王的左膀右臂。这时,小强就问零国王:“是不是最小的正整数就能当司令?”其实不是这样的,1司令和2司令都有一种很特殊的能力。2司令逼着1司令和零国王把偶数叫做男人数,把奇数叫做女人数,可1司令和零国王都不同意,2司令这下可发火了,他就让战争继续开始。
篇九:《奇妙的数王国》读后感
寒假里,我和妈妈一起读了李毓佩教授写的《奇妙的数王国》这本书,这是一本数学童话故事书。我很喜欢这本书,妈妈也说写的很好。
这本书一共有10个故事,都和数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李教授用讲故事的方法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讲的深入浅出,读起来轻松自如。
我最喜欢“鹰击长空”系列中的“空中大决战”、“鸦鸡搏杀”和“最后一战”这三个故事。它们讲了小鹰阿尔法、褐马鸡跟秃鹫、秃鼻乌鸦和红脚隼之间的战斗。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阿尔法和秃鹫的最后一战:阿尔法厉声说到:“我让你两招儿,你现在投降还为时不晚,不然的话,我要在你身上啄许许多多的洞!”“啄洞?”秃鹫问,“你准备啄多少个洞呢?”阿尔法说:“在你头和背共啄4个洞,在头和腹共啄6个洞,在背和腹共啄8个洞。你算算一共啄几个洞?”秃鹫算了半天也没算出来。“这个容易算。”阿尔法说,“头+背+=4,头+腹=6,背+腹=8。三个式子相加有2(头+背+腹)=4+6+8=18,所以头+背+腹=9。不多,只有9个洞。”秃鹫吓得一缩脖子,他自言自语地说:“不成,我和他拼啦!”秃鹫煽动翅膀加速向阿尔法冲去。阿尔法缺身体腾空,飞到了秃鹫上面乘势在秃鹫背上狠狠啄了一下。“砰”的一声,秃鹫重重地摔在地上,再也没有爬起来。
这本书写得太精彩啦!看完它让我明白,原来我认为枯燥无味的数学竟然变得如此有趣,让我在愉悦中掌握很多数学知识。虽然有些知识我还没有学到,不是很明白,但我依然喜欢这本书。我也很喜欢和妈妈一起读书的时间,看到好笑的地方,我们会一起哈哈大笑,我还会继续和妈妈一起读书的。
篇十:《奇妙的数王国》读后感
我最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是《奇妙的数王国》作者是让我们尊敬的李毓佩教授,这本书主要让我们知道数字的作用和数字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这本书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而每个小故事都有着大道理,就说《神秘数》的故事。神秘数就是a,故事通过假5和真5都说对方是假的,让数居民们来判断谁是真5,结果——5、1/5、0。1都无法辨认。——5跳进来,其中的一个围着——5转了一圈,变成了两个——5,它又围着无理数π转了一圈,变成了两个π,大家议论纷纷:“看来这个坏数是一个本领高强,变化莫测的神秘数。”故事的结尾用小毅的话,让我明白了代数abc的意思,他解释说:“这个神秘数就是他代数书中丢失的a。所谓代数,就是用abc来代替具体的数。”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a可以表示正数,又可以表示负数,还可以表示0。
这本书 用少年儿童喜闻未见的童话故事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讲的深入浅出,读起来轻松自如。这本书不仅我喜欢看,连我的妈妈也喜欢看。
一、让数学语言的应用成为习惯———对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的理性认识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 它包含着大量表面看来枯燥无味的推理和计算等, 但其中却蕴涵着一种简练、准确、通用的语言。当我们掌握并学会运用这种语言后, 就能得心应手地在数学世界里遨游, 以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
学习语言离不开语言应用的环境, 所以培养小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 首先要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基地, 因为只有数学课堂才能充分提供数学语言交流运用的时间和空间。其次和其他语言的产生一样, 数学语言最早也来源于生活。学习准确运用数学语言的目的之一就是会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包括生活问题) , 因此课外的学习活动是准确运用数学语言的有效补充。再次, 语言的习得和其他技能的习得一样, 需要不断强化刺激, 错误矫正才能逐渐巩固, 因而进行数学语言的错误解析与矫正也十分重要。我们的想法如下图所示。
通常, 学习数学语言要经历机械识记—归纳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因而我们遵循学生的数学语言学习心理规律, 设计了四种教学法:提问教学重在生活语言修正为数学语言;关键词教学重在剖析、明了数学语言;知识结构教学重在梳理、提炼数学语言;交互教学重在三种形式的数学语言间的相互转化。
二、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的实践探索
数学语言是对数学对象、运算、关系、演绎做出表述的一种语言形式, 也是数学知识有型化、公理化、模式化的体现。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化, 使之成为数学教学的难点, 因此, 开展教学必须遵循数学语言培养的规律。
(一) 生活问题转化中修正数学语言———实施提问教学法
对于数学能力而言, 具备数学建模思想至关重要。其中把自然语言转换为数学语言又是形成数学建模思想的关键。提问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或数学情境中找到数学信息, 从具体的生活原型出发, 运用数学语言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并解决部分或全部问题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就是用数学的视角发现数学问题, 运用数学语言来提出问题, 运用数学语言来解决问题。下面, 我们以校本教材《一份剪报中的数学问题》教学片段为例阐述。
1.收集信息, 丰富数学语言的原材料
从学生身边最感兴趣的、最熟悉的事和物入手, 放手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 整理信息。可以这样说, 信息收集是提问的一个重要前提, 有了信息的充分呈现, 可提炼的数学语言信息就会越多, 问题之水就会汩汩而来。
“东阳71岁退休老人俞仁文花了近一年时间, 用毛笔小楷字完成了手抄《四书五经》, 约39万字……”———“近1年时间”“约39万” (隐藏着近似值知识) “对于一个年逾花古稀的老人来说, 一年写出近40万个毛笔字简直是天文数字。”———什么叫天文数字? (隐藏着大数的知识)
(在学生所收集的信息中蕴涵了“近似值”“天文数字”等数学语言的雏形原本, 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数学语言学习的基础。)
2.确定主题, 筛选数学语言的原材料
学生呈现的信息中有很多对于数学学习是没有价值的, 如果完全放手, 将严重干扰数学的有效学习, 对数学语言的学习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在让学生进行提问之中, 对于信息的整理和取舍显得至关重要。把有效的信息留下来, 生产出无限的数学问题来, 积累真正有用的数学语言材料, 准备后来的整理、组合。
“这么多的问题中, 与数学直接相关的有哪些呢?”
“俞仁文老人一天要花多少时间进行抄写工作?照这样估算, 他抄写完《四书五经》大约一共花了多少时间?”“什么叫天文数字?”“这么多的信息, 哪些跟我们的数学有关系呢?请你把它们写下来。”
(教师的点拨, 将学习主题的范围有效地确定出来了。)
3.呈现情境, 集聚数学语言问题
主题已定, 学生也收集了足够的信息, 教师就要挖掘其中隐藏的数学语言, 组合出一个较为生活化的情境, 供全班一起研究学习, 相当于营造出一个相近的数学语言组成的学习场。其形式可以是一幅主题图, 一篇短小的文章, 一份表格等等。这样可以有效舍去无关信息, 形成数学语言学习材料的核心。
东阳71岁退休老人俞仁文花了近一年时间, 用毛笔小楷字完成了手抄《四书五经》, 约39万字 (包括译文) 。开本为长70厘米, 宽34.5厘米。
他决定, 从2007年8月8日开始, 用一年时间完成手抄《四书五经》, 用这一特殊方式来庆祝奥运。
对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 一年写出近40万个毛笔字简直是天文数字。
(上述文字信息中与数学有关的就是画线部分的内容, 留下画线的内容, 舍去其他无关的信息, 直奔数学问题的主题。)
4.筛选问题, 提炼规范的数学语言
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时的引导和组织、筛选, 让学生的问题更准确化、数学化。学生问题不断修正的过程, 也就是数学语言不断修正的过程。
让我们对“从2007年8月8日开始, 用一年时间完成手抄《四书五经》”这一数学信息的提问过程做一个模拟。
师:对于这一信息, 你们想到了哪些问题?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
生:俞爷爷为什么要手抄《四书五经》啊, 这样多累啊!
师:手抄《四书五经》是一件让我们同学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更何况手抄的时间不是一秒钟, 一分钟, 也不仅仅是一小时, 一天, 而是漫长的一年。有哪位同学能知道他抄书的时间是几天?如果老人抄书的时间正好满一年, 那么他应该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完成的?
(巧妙递进, 自然地引入到两个与“年、月、日”有关的数学问题。 (1) 闰年与平年的判断; (2) 计算需要的时间。两个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思路就展开了。)
5.完善问题, 促进数学语言有序化
当大量的数学问题出来后, 引导学生对以上数学问题归类、完善, 不仅问题指向会更明确, 学生的数学语言自然也不断趋于有序化、严谨化。
问题:
(1) 长70厘米, 宽34.5厘米的纸面有多大?
(2) “近1年时间”“近40万个毛笔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 “约39万”与“近40万”有什么联系?……
师: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摆在大家面前, 如果请你对它们进行分类, 你会怎么分?为什么这么分?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 教师进行有效的点拨指引。上述问题归纳为几类:问题 (1) 指向的是空间领域的面积的大小;问题 (2) 、 (3) 是数与代数领域的近似数的问题……而学生的数学语言也逐渐修正得更有逻辑性。)
6.解决问题, 提供数学语言应用的机会
在完成以上环节内容后, 教师便可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 开展数学语言应用的实践, 最终达成将数学语言融会贯通的目的。由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用一定的时间对所用知识进行链接、应用, 因此不要求所有问题全部解决。
(二) 数学概念剖析中明晰数学语言———实施关键词教学法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要从音节、词汇这些语言的基本单位入手。对于数学语言而言, 表达数量关系、图形特征或数学思想、方法的词句, 包括概念、定律、法则、公式等的关键词就是重要的基本组成单位。如果学生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关键词, 那学习数学语言就驾轻就熟了。关键词教学要求教师牢牢抓住学习材料中的关键词设计教学活动, 使之贯穿教学的每个环节, 通过由表及里, 层层剥示, 揭示关键词的特征和作用, 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关键词, 达到掌握准确运用数学语言的目的。
1.揭示课题, 引入关键词
关键词教学法主张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模式, 即在唤起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下, 引入新课后直接呈现核心关键词, 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与目标, 有目的地展开学习活动, 进行数学语言的外围探索。
2.获取信息, 分析关键词
为了更深入地学习关键词, 我们从核心关键词中衍生出一些附属关键词。核心与附属关键词的出现, 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又引导他们进一步分析核心关键词, 进而更深入地掌握数学关键词, 也就能更真切地理解数学语言的严谨和准确。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师:丁丁和当当在数学活动中遇到了一些数的问题。 (出示图:4个苹果、2瓶水、1个蛋糕)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2个。
生:把2瓶水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1瓶。
师: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 叫做———? (板书:平均分)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 两人各分得多少?怎样分? (生:切成两半) 这每一份是这个蛋糕的一半, 这一半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生:二分之一。
师: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我们这节课一起来“认识分数”……
围绕着“分数”这个核心关键词, 出现了一个物体、平均分、几份等附属关键词, 通过探索这些附属关键词, 帮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3.研究探索, 理解关键词
明确了学习任务中的核心关键词与附属关键词后, 学生可自主选择研究的顺序与重点, 或独立研究, 或合作探索。通过逐渐明晰附属关键词, 进而理解核心关键词, 理清核心关键词与附属关键词的联系, 也就是学习数学语言内在的逻辑关系。
4.归纳讨论, 提炼关键词
为了形成学生对关键词统一、正确的理解, 需要将各自学习的结果提出来全班交流。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充分运用, 种种不完善或不准确或不简洁的语言都将在交流讨论中趋于完善、准确和简洁。
例如在“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操作”的过程, 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进而推导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最后归纳得出:通过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或先算出其中的一小份再求出总面积的方法, 都能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πr2。
5.深化实践, 运用关键词
在提炼出准确的数学语言之后, 学习者要将关键词运用到实际的解决问题之中, 不仅做到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并能用准确的数学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反驳或补充他人的观点, 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
(三) 数学知识梳理中提炼数学语言———实施知识结构教学法
遵循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 依据各块知识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确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用内化了的数学语言重组各个数学知识, 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语言内在的逻辑关系, 形成一个相对严谨的语言系统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结构教学的出发点。知识结构教学的环节如下所示:
回顾原有知识, 使数学语言更丰富→出示知识纲要, 让数学语言更有条理→探讨知识结构, 形成数学语言的互译→整理知识结构, 使数学语言更精确→学生重温教材, 达成数学语言的应用性。
知识结构教学有两种变式。
如上是新授课的知识结构教学, 不简单停留在对知识的言语陈述, 更要求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如上是复习课的知识结构教学, 注重知识梳理过程, 将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 连成片结网, 将杂乱无章的知识梳理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 实现知识内化, 让学生感受获取数学知识的愉快。
(四) 数学信息互译中融会数学语言———实施交互教学法
数学语言一般可分为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语言。交互教学通过将相关的知识转化成各种各样的语言进行表征, 并将这些表征在头脑中相互转化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本身。主要教学结构是“问题的提出 (知识本身) ———学生个体的理解 (图形、符号、文字) ———几种语言间的互译———形成知识的多种表征形式”, 如下图所示。
1.创设情境, 明确任务
创设情境, 明确学习任务, 引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现象的矛盾和冲突, 让学生带着饱满丰富的感情走入数学语言交流的环境, 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
2.自主探索, 形成语言
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思维方式将数学问题用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描述, 将自已的思想呈现在纸上, 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 教师提供“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剪刀、尺子”等素材, 让学生动手操作, 并在操作完成后将自己的想法用图形、符号或文字语言呈现在预习纸上。
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与梯形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
有的学生用剪刀将其割补成长方形、三角形。
有的学生会运用符号来表述:S梯= (a+b) h÷2。
而有的学生会运用语言的形式来表述, 如:将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上底加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 所以梯形的面积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
3.交流语言, 交互提升
在上面的片段中, 学生通过自身努力, 已经将抽象的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呈现出来。这时再安排二人交流、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全班同学的交流, 继续辨清图形语言的意思、符号语言的含义和文字语言的内涵, 不仅能吸取别人的成果, 完善自己的想法, 而且使每一位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模式更丰富。
4.主体内化, 整合语言
语言的转化最后就是整合性的理解。也就是将第3个环节中所分析的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 通过分析、理解、感触、记忆以多元统一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形成完善的数学语言, 从而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研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中, 我们运用图形、符号、文字三种语言, 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如:
用图形语言描述: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 部分占整个长方形的, 从图中可知。
用符号语言描述:
用文字语言描述:分数乘分数等于将两个分数的分母之积做新分母, 两个分数的分子之积做新分子。
上面, 学生将三种语言整合在一起, 同步显示在大脑中, 有助于形成知识的统一体。
(五) 在数学日记撰写中内化数学语言
数学课堂中的交流是数学语言的言语表达, 而数学日记就是数学语言的文字表达, 它是学生数学表述能力的反映, 而数学表述能力恰恰又反映了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因而, 我们把写数学日记作为培养小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的课外补充, 以帮助学生通过数学信息的编码组合, 真正内化数学语言, 同时也可以有意识地把数学语言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加以拓展。
(六) 在数学语言错误解析与矫正中完善数学语言
知识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辨析、勘误的过程, 认真地对待学生中出现的数学语言错误这一现象, 深入地去分析错误的类型, 研究错误形成的原因, 并总结经验, 探讨出错误的矫正方法, 一定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为此, 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及解决问题等四个领域深入分析, 枚举常见数学语言错误, 仔细解析, 提出矫正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的一条有效途径。比如空间与图形中常见错误的解析与矫正。
[个例]在教学认识角这个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无关, 出示这样一组角:
学生往往会说∠1大于∠2, 哪怕进行操作对两个角用重叠法进行比较, 仍旧会说∠1大于∠2。
[解析]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 在于学生缺乏对图形语言正确解读的能力。儿童无论是通过操作还是通过观察, 对图形的感知往往偏重于研究对象直观性较强的属性特征, 而忽视那些不太明显的特征, 在对角的本质属性的认识上, 往往会集中在组成角的两条边的长短上, 而忽视两条边“张开”的程度, 这也是因为边的长短的视觉刺激明显要大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
[矫正]针对学生容易受感知图形外显性较强因素影响的心理特点, 我们从以下方面矫正。
首先,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角的大小的概念。让学生做一个活动角, 慢慢变大, 再慢慢变小, 体会角的大小是随着两边张开的程度而变化的。
其次, 突出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教师制作一个活动角, 使角的两边变长, 思考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把角的两边剪短, 思考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角的边虽然在变长 (或变短) , 但角的大小没有变。
最后, 在应用中突出角的大小和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从而排除边的长短对学生理解角的大小的干扰。
小华,小强,小毅等个个都是数学天才,整数王国、分数王国、小数点王国,三角形家族、四边形家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字故事,数字7和数字8度过了一个奇妙的历险。
在这里孙悟空竟然也有数学问题,孙悟空学好了数学,师徒四人乘着数学往西天取经去。这些数字真是太神奇了!
我喜欢小小的字母a。因为它什么数字都能变得出来,连最奇妙的∏都拿它没办法,字母a的小尾巴一翘一翘的,真可爱,我也想变成小小的字母a。
小数点王国里居住着无限循环小数,零国王的国家里,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件。
数学王国可真奇妙,它让我了解了方程,让我懂得了有理数、无理数,偶数、奇数,更让我懂得了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
此外,我还认识了相亲数。220和284就是一对相亲数。220的所有真因数相加就是284,284的所有真因数相加就是220。相亲数让我知道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相爱,永不斗争。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两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无意中闯入了数王国,发现有两支军队在打仗,还挺热闹。一了解情况,原来是奇数和偶数在打仗。在数王国里,0是国王。1和2分别是奇数队、偶数队的司令。这一天,1司令和2司令因为争做“男人数”在打仗,打的不可开交。0国王也没有办法。最后是聪明的小强从0国王哪里获悉2司令最崇拜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用数学家的话,所有的数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数。平息了战争。
其中还有几则小朋友最喜欢的孙悟空和猪八戒故事,尽显孙悟空的聪明机智和猪八戒的憨厚可爱。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科普作家李毓佩,这本书还是一套丛书中的一本,一套共22本呢!这本里包含《奇妙的数王国》、《猪八戒新传》、《长鼻子大仙》、《熊法官和猴警探》、《梦游“零王国”》、《有理数和无理数之战》、《小数点大闹整数王国》、《7和8的故事》和《鹰击长空》十篇故事。
这本书的故事一个个都既形象又生动,这使得我废寝忘食地看它。看完这本书后,我对数学的兴趣更浓厚了,更爱看李毓佩的数学故事了,更想要数学故事书了。
你想要这本书吗?如果想,就去买一本吧!
一、走进生活, 让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的存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 新课的导入, 如果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老师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生活化”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体验和理解数学, 这样有利于诱发其学习动机,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这部分时, 我抓住学生都买过东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基础, 创设帮奶奶到超市买东西的情景。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使学生在尝试买东西的过程中接触小数加减法的问题。这样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历, 自然而然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之中, 在整个课堂中, 老师只是起“导”的作用, 只在关键处稍加点拨, 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地去探究知识, 从而发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如在教学“口诀求商”时, 教材的主题图是打乒乓球, 与低年级学生的联系不大。于是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成了学生感兴趣的堆雪人, 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 同时还能使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潜移默化中还强化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走进生活, 让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规律
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不是一张白纸, 他们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 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他们对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解读、总结与升华的过程, 而这种符号化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内容的互动正是学习数学的基本途径。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自主探索, 使课堂更接近现实生活。如学习“循环小数概念”时, 先让学生讲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什么故事呢?老和尚说:‘从前有座山, 山上有座庙……’”通过生活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小数是“不断反复”的。然后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气—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三、走进生活, 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的应用
学以致用, 数学也不例外。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的人数较多, 生活条件也越来越优越, 这些孩子通常缺少日常生活知识, 生活自理能力比较低, 出现知识与生活脱节的现象。因此我们要重视知识的应用, 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促使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从而培养正确的数学观。例如在教学一节实践活动课的时候, 我设计了“今天我来当家长”的活动方案: (1) 人数———小美一家3人; (2) 内容———去超市购物; (3) 所带钱数———100元 (同时提供某超市物品价格表) 。接着让学生4人一组合作讨论, 怎样购物合理?接着全班交流。这一过程为学生全方位地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例如, 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 教师指着门窗上的一块玻璃, 问:怎样才能配到一块合适的玻璃呢?让学生充分考虑, 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 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认识, 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 车轴又为什么装在圆心的位置呢?还可以想办法找出圆镜子、锅盖等的圆心在哪里。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 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另外, 课后安排贴近生活的习题, 使学生意识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的价值。如学习长度单位后, 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多种物体的长度。我们还必须坚信, 只要我们抓住每一个合适的机会, 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无需检查, 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也会跟着提高。
【《奇妙的数学王国》小学读后感】推荐阅读:
奇妙的动物王国作文07-12
奇妙的水小学作文10-11
小学生作文:奇妙的白菜05-27
世界真奇妙六年级小学作文07-24
奇妙的影子中班教案09-06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09-23
大班科学奇妙的水10-17
大班科学奇妙的影子10-19
奇妙的圆600字作文07-07
美术奇妙的电话机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