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镇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共11篇)

乡镇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篇1

分享

创新

乡镇纪委书记学习十八大体会

基层纪检干部身处反腐倡廉工作最前沿,是加强农村党风建设,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的中坚力量,履职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形象。以前,群众一提到村组财务就有怨言,怀疑账目不清楚、农村干部从中谋私利等,如今,镇纪委牵头推行三务公开规范化建设,将群众关心的关注的村级事务,特别是农村集体“三资”的收支、资产资源处置等原始票据和明细都按时公开后,群众的疑惑没有了,涉及的反映也就少了。

融入基层才有思路,学习思考方能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核心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服务发展为己任,这也是纪检监察工作的立身之本。县纪委和镇党委高度重视基层纪检工作方式创新,着手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主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方法方式,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将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

忠诚于信仰,寄情于民生。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处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风口浪尖,担负着反腐倡廉,保卫党和国家、群众权益的神圣使命。

与时俱进 开创进取——镇纪委书记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的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了,我们镇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十八大直播。听取了xx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后,心潮澎湃。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也是一次胜利的大会。

我们组织学习了xx同志的报告,一致认为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胡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共xx大以来党的各项工作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总结,特别是对我国进行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政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提炼,为我国在新时期如何加快经济发展、如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如何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报告全面系统总结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

免费

分享

创新

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将有力地指导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途上,赢得新的更大胜利。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继续保持、发扬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精神,深刻领会并用十八大的精神实质、主旨,指导我们的各项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解、领会、贯彻和实践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专题研讨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通过学习十八大精神,使我深刻的觉悟到:中国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全面振兴关键在党。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要时刻牢记党员身份、履行党员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尤其在政治上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员固有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真正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好干部队伍,要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为我们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每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务必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种种诱惑,不断增强监督意识,始终做到防微杜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通过学习准备、落实贯彻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性工作,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任务、思路。认清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履行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职责;要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立足本职岗位,用更加求实、务实的工作态度,正确、认真的工作作风,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扎实开展反腐倡

免费

分享

创新

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在区纪委和党委政府的双重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进取,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乡镇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篇2

一、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和逐步形成的集思想、体制、教研、课外活动和环境等多种因素于一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1]。校园文化是一种依托于校园而发展起来的, 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 校园是校园文化产生的肌体, 离开校园也就谈不上校园文化, “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校园文化又同活跃于其中的师生紧密相连。校园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 甚至是精神面貌, 良好的精神外貌, 形于心, 发于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 对全体师生的行为方式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校园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形成一种集体意识, 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会形成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

和谐校园就是学校通过深入改革、科学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激发全校教职工、学生等各类主体的生机与活力, 使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而又相互协调、和谐相处[2]。和谐校园要求各方各面协调一致, 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同时也要求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和谐一致。和谐校园是师生关系的和谐, 是人文景观的和谐, 是办校规模同师资水平的和谐, 是同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和谐。

二、当前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过于关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弱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 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理念的外现, 其核心内涵依然是校园文化中精神层面[3]。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忠于精神文化的引领作用, 为精神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目前某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单方面强调学校速度和规模。对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关注, 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失衡。殊不知, 离了精神文化引领作用, 大规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就丧失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初意义。

2. 片面追求学术水平高速发展和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忽视内涵建设。

当前, 各方积极倡导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但各种不同的理念相互激荡, 直接冲击着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过分提倡实用主义, 弱化人本关怀。[4]学术水平和学生就业是学校两大支柱, 部分高校单纯强调学术水平和就业发展, 这种模式是一种随时都会丧失生机的发展, 它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和提升。

3. 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重视不够。

学生, 是学校根本, 无论是学校建设还是发展都应该以学生为根本, 为基源。问题的解决立足于学生, 在当前创建和谐校园、构建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过程中, 部分高校对关系学生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问题未形成充分认识, 从而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难以消除的影响。首先, 学校对不健康网络文化缺乏应有的监管力度[5]。大学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人才, 他们不仅掌握先进知识技术, 对网络文化也相当关注。目前网络文化良莠不齐, 对网络文化的监管的缺失, 使不良的网络文化对学生造成思想冲击和影响, 对健康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十分不利。其次, 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引起学校足够重视[6]。当前, 各大高校在重视大学生技能教育的同时, 未能同时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些高校处理问题忽视学生心理感受, 其实质上掩盖问题, 并没有实际解决, 深刻影响校园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再次, 大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有待提升[7]。当前“老人倒地无人扶”等社会问题引发关注, 这些道德事件表明道德建设和人文素养尚待加强。学校对学生道德要求的提升将成为影响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高校将思想品质和德育建设归为中小学的义务和职责, 忽视了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持续培养和加强。大学生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和谐校园建设。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是和谐校园建构的基石, 对广大的师生影响不可小觑, 另一方面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同时也同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也有着莫大的渊源, 其影响能够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从一定时期来看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能够引领和谐校园的发展, 从长期看高校校园文化关系到中国人才的培养, 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的实现, 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要求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支撑。校园文化建设是个长期艰巨的过程, 是个曲折迂回的过程, 是不可一蹴而就的过程, 必须经过多年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是凭空臆想就能形成的文化形态, 而是要通过全体师生的实践并通过时间的检验才能形成、定型并不断丰富完善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伴着不断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以及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 各种不健康的意识也日益凸显, 越来越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 各种错误的思潮汹涌而至, 扰乱了人们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步伐。各种错误思潮对当前学生的影响日渐明显, 进而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和前途, 这些人才是祖国未来的脊梁, 承担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 理应引起高校主管及其领导人员的重视。

当前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发展完善的重要机遇, 抓住机遇建设校园文化是每个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 要构建和谐社会, 应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 努力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合格的人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培养学生的情感技能。值此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契机, 各高校应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四、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1. 要提升校园文化示范效应。

高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 适度竞争有利于高校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也有利于各高校的良性发展, 但是这种竞争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高校间的竞争应表现为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 而这种综合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校园自身的文化建设, 因而各高校应努力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和传统, 并带动各其余高校的发展, 形成自己所独有的示范效应, 努力铸就自己的先锋榜样作用。

2.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提升创新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8]。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 时刻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发展变化。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 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一个健康的和谐的校园文化, 必须要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的发展。及时地调整自己的适应水平和程度, 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 这些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和谐校园不仅是校园物质层面的和谐, 同时在更深的层面上而言, 它更是一种学生内在个体素质的和谐, 因此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生的培养发面, 要求学校能够做到,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一种全面发展的人才, 不仅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要具有长远的眼光,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 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3. 加大对不健康思想、低俗文化的监管力度[9]。

加强对腐朽、低俗思想和文化的扩散和传播的有效监管, 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 既有利于保护大学生身心健康, 也有利于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4. 实现校园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校园文化系统功能, 强化校园文化要素的整合功能。

校园文化是由各种不同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因此, 一个良性的和谐的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兼顾各方,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构建完美的和谐校园。

总之, 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的构建就是创造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在当前党中央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同时, 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 积极发展学校特色, 维护和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党的十八大深入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软环境, 对学生素质培养、理想信念的形成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直接、间接地影响到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一定程度上起着引领和启示作用。值此十八大深入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之际, 深入分析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阐明校园文化建设紧迫性, 简要探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有效举措意义重大。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文化,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慧.现阶段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初探[J].理论月刊, 2006, (2) .

[2]常一青.构建民族高校和谐校园促进各族师生全面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3) .

[3]杨经录, 王宏宇.基于“和谐”的校园文化内容建设探究[J].国电力教育, 2008, (6) .

[4]陶成文.理工科院校应强化人文精神培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4, (2) .

[5]刘志坚.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及教育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3) .

[6]刘德宇.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4, (9) .

[7]张建明, 李遵清.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 (1) .

[8]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7) .

尹明善 学习十八大相信十八大 篇3

十八大的精神实在太多太多,跟我们民营经济相关的,第一是关于形势的三个没有变,是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第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社会主要矛盾也没有变。第三,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定位没有变。

我们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程度统一起来,很遗憾,我们头脑又在发热,所以把中国搞到不堪的情况,实际上他们是好心办坏事儿。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前,还是之后,我们国家所犯的大错误都是急于求成,追求高速,超越规律。我们多数民营企业倒闭,并不是因为他们亏本了,而是因为他们扩张过快、过猛。所以,上帝要让你灭亡,就先让你疯狂。欲速则不达,你应该牢牢记住初级阶段这个大形势,一定要稳健地经营。任何社会都有许多矛盾,要抓住什么是主要矛盾,从而确定它的大政方针。

我们共产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史,1956年,中国共产党就定下了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如果说把它构成的社会矛盾没有改,中国早就超过美国了。很遗憾,1957年,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从此以后,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1969年,党开十大的时候,当时就提出,应该把社会矛盾定位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也就是要把落后的生产提上来,搞中国的现代化,这时候就被毛泽东否定了。改革开放以后又回到了1956年八大的内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人说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应短缺之间的矛盾,显然这个不准确,当然中国也没有一致。重庆把社会主要矛盾都定为贫富差距过大,缩差共富成为了大政方针。十八大重申了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那就是需要发展生产力,改变生活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就是硬道理,这都是十八大关于经济建设的论述。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使我们民企安下心来,大力提高落后的生产,满足人民的需要。

第二,关于改革开放,在十八大报告当中讲,改革一共出现86次。还有十八大报告里有这样的论述,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李克强最近又讲,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要以最大的勇气和智慧推动下一步的改革,要深入民众,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我们是民营经济,我们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如果说中央的文件不提改革开放,民营经济就可以边缘化。而在十八大报告里面大提改革,那就是说要继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第三,十八大关于民营经济。首先,十八大里面有三句话,我认为我们所有的民企老板都应该背出来,就是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三句话,平等、公平还有同等,是关键词,是我们最需要的。当前的生产要素是不是平等使用?当然不是,我们地价更高,相比国企,相比外企,银行的利润更高,期限更短。当然没有停电停气,可是过去我们老是停电停气。政府采购无份,到现在为止,政府采购4辆轿车,政府采购大多数是被外企拿走了,所以我们说政府采购无份,民营企业哪能谈什么无份?法律保护,国企犯错误就是犯错误,民营企业犯错误,那就说是犯罪。民企有多少老板,其实都是犯了错误,而不是犯罪,就说他们是犯罪,而且各个要没收全部的财产。所以,前面说的平等、公平、同等,说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什么平等、公平这样难?比如说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发展道路政府可以控制,民营企业的领导班子发展道路政府不能控制,但是你却不听话,走弯路,所以这就是在他们政府心目当中难以平等,难以公平的根源,我们必须承认这个问题。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家有三个自信,就是理论、道路、制度自信,既然党员们有三个自信,对民营经济,你们就应该有两个自信,第一个你们要有施恩的自信,坚信没谁给民企的恩惠大过共产党。另外,施威也要有自信,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举世无双,民企会尊重服从。同时,我们要做到平等、公平,地方政府跟共产党的恩惠,我们应该要致富思源,永远铭记党的深恩厚德。这些都是普通的人,普通的工人,普通的农民,甚至什么都是普通的,转眼之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学习十八大心得:沐浴十八大春风 篇4

----中华盛世再扬帆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它象滚滚春雷,带给祖国一派生机;十八大选举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给我们党增添了活力,给广大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期望。

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政策、方向和目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新一届领导班子,坚定的向人民承诺: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本着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民生,坚定不移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人民生活得富足,让中华民族的前景更辉煌;十八大,带给我们的是复兴中华的新曙光,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一、党的十八大意义深远

十八大的召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一次攻坚大会;多年来,我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历尽艰辛和磨难,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的胜利,又带领各族人民,开创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有很多需进一步完善之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党率领全国人民多年奋斗、拼搏的成果。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终从12个方面简述了民生和创新生态的问题,强调,办好教育,重视民生;提高党建科学文化水平,坚定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追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与民心心相印,发扬民主,增强党的创造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清正廉洁,这样,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党的领导。

通过学习,我感到,历史在前进,社会在更新,我们党在最初成立之时,就一直把人民放在心里,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一直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多少年来,我们的党依靠人民群众,丞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今天又带领人民奔小康;坚信,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通过开拓进取,一定会把我们的国家建成一个更加繁荣昌盛、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科学发展,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行动指南,这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根据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于统一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和体现,是我们党长期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目标的保证。

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充满朝气;这让老百姓心中有了底气,作为实现中国民众富裕梦的一支生力军,十八大出台的一系列从党建到民生的举措和即将付诸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期望和祖国更美好的前景。

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简单明了,人民第一

我们期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现代化的养老机制,稳定的物价,舒适的宜居环境,精神、物质生活上的富足,这一切,十八大的召开,带给了我们希望变现实的机遇。

十八大精神得民心,顺民意,在舒适安逸的氛围中安居乐业,尽享美好生活;衣食住行无忧,社会安定,民生和谐。这都是我们热切期盼的。

三、付诸实践,美好未来指日可待

今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开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一年,习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提出:让国民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机会,这个梦,就是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去实现十三亿中国人每个人美好的梦想,具体说来,就是人文地理环境美,百姓的宜居空间舒适,深化教育改革,幼儿入托不再难、学生教育质量有保证,通过稳定的经济增长和调控。提高和覆盖再就业人员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和机遇;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下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的覆盖和完善,让老人和儿童尽享社会和谐。

老百姓的梦想,包罗万象,衣食住行、政经科技、文化教育、就业安居、医疗保健等。入托梦、上学梦、就业梦、强身梦、食品安全梦、物价稳定梦、工资增长梦,所有的梦,汇成一个向往:期待十八大的召开,带给我们一个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体更壮、生活更美好,国家更强盛,国泰民安的好年景。

十三亿中国人的梦想,也是新一届领导人的奋斗目标。

实现梦想,要真抓实干,重在实干,这不仅需要民众自身的努力,还要加强党的领导,提高管理水平,依靠领导干部们的以身作则,领导者的决策和务实作风,具体说来,就是政策的支持,法治的保障,民间公平.公正的基石。

通过学习我感到,在新形势下,我党面临着执政、深化改革、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一系列外部环境动荡的考验,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十八大选举产生的是一支过得硬的骨干领导班子,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首先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承诺,他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深入基层,住普通宾馆,和百姓同甘苦,倾听民生,了解民意,解决民需,置身于民众之中,和人民心心相印,他们的务实精神和工作作风,给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通过学习,我信心十足,有十八大精神的指引,有这样一支和百姓心心相印的领导班子,全国人民同心一致,齐心向前,我们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去迎接新挑战,实现十三亿中国人的梦想。

十八大学习心得体会 篇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于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胡锦涛在报告之前,开宗明义地表示,不念全文,只集中讲要点,传递出“务实”新风。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开好党的十八大,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在报告中,不念全文,只集中将要点,有利于与会同志以及会场外的听众观众集中注意力把握和了解报告的主题、主体和核心内容,是一次思想和精神的集中和汇聚。

这是我党不断改革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同时也是对今后工作创新的一种启示和引领。有了这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十八大报告传递出的“务实”新风,其实也是在要求和告诫全党同志,务必要始终保持“务实”的作风,务必要始终具备“实干”的精神,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不空谈,不浮夸、不务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

腾,开拓创新,脚踏实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十八大,不仅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如一、一心为民的政治追求,凸显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而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了新要求、确立了新思路、明确了新任务。这些新要求、新思路、新任务无不紧扣一个“民”字,无不紧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达到新要求、落实新部署、完成新任务,同样也离不开一个“民”字。

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篇6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了。胡总书记代表党中央作了十八大报告,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作为党员的我们,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只有在自己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时时事事不忘创先争优,努力争创一流,应该主动思考,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攻克工作的难题;应该勤奋工作,热情服务,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不断完善本职工作,努力为推动全国示范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党员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严格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保持党的纯洁性。加强良好的党性修养,这既是一种品质;又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行为,同时我还要学习的知识很多。

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应该如何将这些理论用到教学中呢?我想,除了“工作认真,热爱学生,有事业心”等这些套语外,语文老师在人们眼中一定应是“腹内有诗书,笔下有华章”的饱学之士。作为语文老师要使自己积极提高,努力具备“一笔字、一口话、三百篇”的看家本事。三百篇要读进去,一笔字要见功夫,至于一口话,那简直就是有声的招牌。引导学生欣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应有诗一般的评点,如果用“两个黄鹂柳树上叫,一行白鹭飞上了天”这样的大白话去解释,虽然也过得去,也说得准确,但全无诗情画意。讲得清楚,学生明白,对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收获。而你的良好的学识功底,则会使你处处显示出智慧与灵气,让学生陶醉,获得享受,感受到心灵的冲击,这才能让语文课产生迷人的魅力。学生学语文的这一收获,远远大于前者,这样的语文课才能让学生永远铭记。

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来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错误思想,不仅从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来证明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老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

乡镇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八大报告,道路自信,基础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 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一个政党带领人民走什么样的路, 绝不能随心所欲, 否则, 国家民族必定遭折腾, 人民必定受祸害。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着振兴国家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 践行着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 历尽艰辛、吃尽了苦头, 才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是沉重的历史代价换来的、是人民对党的不离不弃换来的、是党对人民的高度负责换来的,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就是坚定对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人民的自信、对自己的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自信、对自己的执政能力的自信。所以, 道路自信之所以能坚定, 基础是牢固的。

一、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是道路自信的最深厚根基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 就是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一个政党不管选择什么道路, 如果人民不支持、不跟着走, 就是没路可走, 这个政党也就该下台了。

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对坚定道路自信有着两个显著的优势:一是我们有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把一切有志于振兴中华的社会力量, 包括有党派人士与无党派人士、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先富者与后富者等, 都团结和凝聚在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伟大旗帜下, 进一步动员和组织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二是民族团结、政治安定、国内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广大人民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中, 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根本保证,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斗中, 与人民结下了血肉联系、鱼水之情。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通向繁荣富强、幸福安康的光明之路, 这条道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程中, 把国家一步步引向繁荣富强, 把人民一步步引向小康社会, 人民享受到了极大的实惠, 打下了广泛、深厚的人民群众基础。要开拓未来, 我们首先面对改革和发展必须攻坚克难的问题, 需要紧紧依靠人民, 尊重广大人民的意愿, 今后的改革, 到底要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 都要听一听群众的呼声, 看一看群众的诉求, 有了人民的支持, 我们的改革和发展才会真正树立自信心。

二、对国情的正确判断是道路自信的基本依据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要以本国的基本国情为根据, 基本国情是国家发展的依据和出发点, 是否从基本国情出发, 决定着大政方针的正确与否。基本国情包括有利和不利因素, 对其需要加以辩证的分析和准确把握, 最大限度增大有利因素和减少不利因素, 扬长辟短, 道路自信才会坚定。

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取得了巨大成就, 胜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 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我国仍然处于“三个没有变”的阶段:即我国基本国情没有变;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当今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的条件下,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已经比较清楚了, 目前, 我们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的认识找到了规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 既吸收借鉴别国有益的做法为我所用, 又不照搬照抄别国的方法, 不盲从别国的路子, 始终坚持以我为主, 这就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的道路。这是一条康庄大道, 只要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走下去, 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的幸福富裕生活等目标都一定会顺利达到, 道路自信的信念就会不断坚定。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是道路自信的合理合法性基础

凡是合理的都应该是符合规律、符合必然性的;凡是合法的都应该是符合国情、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这是我们科学评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定位是否合理合法的重要标准, 如果证明认识定位是合理合法的, 那么, 这同时也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合法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走共同富裕之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突出表现, 这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以往其他一切社会的最具优越性的本质特征, 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 是对广大人民追求社会和谐、公平公正的愿望和要求的反映, 这就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十八大报告强调的两条道路不能走, 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原因就在于“封闭僵化的老路”没有开放眼光, 固步自封, 有悖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其合理性依据不足;而“改旗易帜的邪路”所代表的是少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两极分化、少数人富裕而不是共同富裕的道路, 不符合中国国情民情, 其合法性依据也不足。邓小平认为: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 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如果搞资本主义, 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 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如果搞两极分化, 情况就不同了, 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 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 就可能出乱子。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认识, 要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 必须妥善解决好分配问题, 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 真正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为我们树立道路自信打下了牢固的合理合法性基础。

四、系统、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是道路自信的精神支撑

道路无科学理论指引则盲。凡是实践的盲目性、方向性错误, 无一例外都是理论出了问题所导致。党的十八大报告总结十年来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之一, 就是依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这里把基本理论摆在突出位置。从党的奋斗历程看, 事业成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 而马克思主义经过中国的实践, 又不断得到创新发展、更加具有中国特色、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更加显示出勃勃生机。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再到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的理论发展创新延续不断, 科学而成熟的理论, 为实践方向的正确和未来事业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精神支撑。

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 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着非凡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国家和民族要保持永续的发展, 就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任务, 都相应地需要适合这个时代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 之所以能顺利承接并开启新征程, 是因为都适合自己的时代。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说明了党的创新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新的实践要求而得到深化和提高, 也体现了我们党对长远发展所作出的理论定位, 说明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备了科学、成熟的理论准备。

五、历史铸就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地位是道路自信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统一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 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人民的必然选择。自1840年以来, 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 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就从未停止。自从1921年以后有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又成功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中国革命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在历史的进程中, 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 开创社会主义新中国,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之路, 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和自强的领导核心。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强大, 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民族复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展示了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学习十八大报告全面提升信息化 篇8

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报告提出:总布局是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期目标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除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外,报告进一步提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在报告这样的阐述下,可以看出,大幅提升信息化水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信息技术是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领域,因此,IT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义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自明。

关于经济建设,报告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决择。在这一战略决择之下,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报告“促进四化,两化深度融合”的表述,再一次明确在经济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择下,信息化是主战场之一,两化深度融合是主攻方向。其次,这一表述体现了自十七大以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体现了信息化任务的长期性。再者,报告首次提出“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深刻揭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其余三化之间具有配套、协调、配合等高度相关的关系。

关于政治建设,就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报告提出,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关于文化建设,就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

关于社会建设,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报告提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就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的部分,报告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十八大学习心得体会 篇9

我们生活在一个以变革、调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学以致用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否则将被社会所淘汰。这就是说把学习作为自身建设的最鲜明特征是文明的传承之途、人生的成长之梯、工作的成败之源,政党的巩固之需、国家的兴盛之要的首要条件。

如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是当务之急。那么如何把握好十八大报告的主题和灵魂,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上来呢?我认为首先要从自身认识做起,就是通过把学习作为自身建设的最鲜明特征来抓起,就是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把学习作为自身建设的最鲜明特征来完成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把学习作为自身建设的最鲜明特征来抓,首先一是从思想上要重视学习,认清学习是作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长自身本领、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途径;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知识创新、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如果不加强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认识到在自身建设学习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很多,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的东西很多,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不断完善适合社区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有思想理论上先进,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才能加快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步伐(转载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二是学习是强身之途。《三字经》劝说人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强调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一个人唯有加强学习、涵养心灵,才能始终坚守精神家园,才能在浮华喧嚣面前静下心来思考、潜下心来做事,做到淡泊名利、淡定心神,才能作出符合社会、符合人民的事情。一个政党唯有加强学习,才能拓展新视野、运用新思维、站在新高度来研究中国现实、解读中国实践、指明中国道路

三是学习是服务之源。一个国家的发展,要靠人类用学来的知识去改变它;一个正确理论的产生,也要靠人类用学来的知识去总结;要推翻迷信思想,更需要人类用知识来改造。通过读书学习,及时掌握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很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创新局面、铸就新辉煌、实现新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读书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人是要不断学习才有进步,一个政党也应该要不断学习才能建设、完善好党内之事,才能强化长治久安之事,才能做好带领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之事,所以必须把学习作为自身建设最鲜明的特征。学习,让我们的生命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把学习作为自身建设的最鲜明特征,才能以永不停滞的创新步伐践行十八大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文章之二

“我更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是自信,更是担当。

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彰显了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实现“两个百年”梦想的决心,更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的重托的积极回应。把梦想变为现实,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全党警醒、自省、笃行。

一、警醒。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有理由自豪,有资本骄傲——毕竟创业难守业更难: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从屈辱走到现在、从被西方势力蚕食走到可以发出“中国声音”,给点掌声并不为过。但欣慰之余更须清醒:鲜花背后是板砖,吹捧背后有大棒!我们家中还有无数琐碎家务缠身,而家门口的包围圈却越来越小!邻里的言辞也是别有用心,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是频繁,政治经济宗教等小动作则越来越离谱??总有几只苍蝇巴望“中共”下台,总有些许“小丑”叫嚣“中国威胁”。树欲静而风不止,居安思危永不为过,虽说和平发展是主题,但世间不乏跑题者。历经血与火洗礼的中国共产党走到今天实属不易,万不可被鲜花迷惑、为吹捧自醉。昏昏欲睡想歇歇时,想想苏共;一派祥和想松懈时,想想晚清!

二、自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历经91年奋斗,从建党之初的53名党员发展到今天8000多万的追随者,历史和现实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外力打不倒、灾难压不垮。我们党不怯任何外力、不惧任何(转载自本网,请保留此标记。)曲折,人民给予信任,历史托付重任,我们必须扬鞭奋蹄、继续前行。如何前行?肌体须康健。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谆谆告诫赢得阵阵掌声!没了身体康健,还想继续革命?没了自身的先进与纯洁,怎能带领人民建成小康?“四个自我”、“四个意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还在耳畔,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大幕已经拉开,复兴前行的路上,自省的中国共产党会更加稳健!

三、笃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复兴之路,其景可赞其程也艰,百年梦想变成现实,中间还得有所动作,那就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坐而论道谁不会,起而行之显能耐。中国共产党的能耐,小米加步枪可以证明、gdp数字亦为佐证、人民的笑脸则更具说服力——认准方向、戮力笃行,不离不弃。今天改革进入深水区,明天更多的艰难困苦还须下咽,当鲜花与板砖齐飞、质疑与猜测共存、厚脸皮要钱与转身即变脸同来时,我们咋办?认准方向、戮力笃行、不离不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向全党发出动员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们昨天不曾懈怠,今天也未迷茫,明天同样不会彷徨,“长风破浪会有时”靠的是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唯有实干、唯有行动方能在深水区挂云帆、济沧海!

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文章之三

十八大在全国人民和世界的关注中结束了!全国各地刮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一、十八大修订了一篇好党章

党章是党的总章程,对推进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具有根本性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召开篇二: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感触颇深。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和宝贵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胡锦涛同志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刻,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党长远的指导作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十八大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专卖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在专卖管理方面,联系实际就是要运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以提高对经烟户的走访服务质量;加强专卖队伍的作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增强公司的趋竞争激烈的卷烟市场,以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真正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人民群众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深化改革要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持革除”。专卖管理要坚决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专卖管理发展规律,不畏艰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创进取。

要建设新农村。全面贯彻党的农村各项政策。让中央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村的稳定。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好干部队伍,要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为我们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要求我们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学习准备、落实贯彻和总结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目标、任务、思路,强化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从思想上改变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紧紧围绕“六个提高全体专卖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求,才能使执法水平上一个新台阶,为开创专卖管础篇三: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十八大报告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把它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使人振奋,备受鼓舞。所以十八大精神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下面我谈几点对十八大精神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十八大精神的认识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前提。“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则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我认为十八大精神主要有几点:

1、长期坚持科学发展观,它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建设”过渡到“建成”。

4、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四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到“五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要不断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

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功夫。继续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尤其要把握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全体专卖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督”等手段提高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好干部队伍,要加强党性修养、廉洁从政、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为我们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明确了方向,指明了道路。要求我们按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通过学习准备、落实贯彻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目标、任务、思路,强化我们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从思想上改变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紧紧围绕“六个方面的重点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将十八大精神与实际结合起来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作为一名。。,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将报告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要以胡总书记四个一定要为指导,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十八大献上一份厚礼。以党的十八大的精神为指针,统一思想认识,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事,顾全大局,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篇10

——陆 峰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全国掀起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的热潮,通过对“十八大”的学习,使我体会到创新是成功的基石,守旧是落后的坟墓。

创新是成功的基石。首先,只有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才有竞争力、才能处于不败之地。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所以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成功,才能在竞争中占有先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其次,只有创新,思维才能不断提高、思路才能扩宽,只有思维发展了才能反过来促进创新。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任何人都不要封闭自己的思维。西方有人召开头脑风暴会,就某一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定的目标是1小时内想出100个。原来以

为至多能想出50个,结果却是103个。若思维成定势,就会严重阻碍创新。有些政府部门或国营企业提出,不换脑筋就换人,就是这个道理。有的公司不断招募新的人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期望其带来新观念、新思维,不断创新。国外近年来还出现了“思维空间站”,其目的就是进行思维创新训练。举个例子,谁接董事长的班?董事长年事已高,想找人接班,可又拿不定是让位给大儿子还是二儿子。董事长突然有了主意,他告诉两个儿子:前边有两匹马,黑的是大儿子的,白的是二儿子的,谁的马最后到达终点,就由谁来接班。大儿子听后在考虑如何比慢,而二儿子却飞身跨上黑马,迅速赶往终点,结果是二儿子最终接了班。第三,只有创新,技术才能进步;只有创新,文化才能发展;只有创新,各行各业才能进步、才能健康发展。

守旧是落后的坟墓。守旧,就是不愿意创新、不愿意改革、不愿接受新事物,习惯于旧观念、旧思路、旧方法、旧做法。因循守旧,没有前途,终会走向失败的结果。历史上的每一个王朝或政权,存在时间有长有短,长则一百余年至几百年,短则几年或几十年,最终都会垮台、灭亡。论其原因自然很多,其中值得人们重视和思考的一点,就是统治者的思想保守,不思进取,不愿改革其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制度,从而导致了很快地退出历史舞台。例如清王朝,它建立于1644年,灭亡于1912年。晚清时期,新的社会因素不断增长,存在著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但清朝统治者不愿改革,不压开放,仍然固守着腐朽的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不变,阻碍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国家长期处于落后挨打的状态,最终招致了清王朝的灭亡。

创新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在织金加速发展,后发赶超的环境下,在增比进位的激烈竞争中,更是要求我们要有创新的意识,事事创新,时时创新。首先,要树立全方位的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任何工作岗位都需要创新,也存在创新的可能,不管该岗位是多么平凡。德国农民卖土豆时把土豆分成大中小三类,这样卖比混着卖能赚更多的钱,但分土豆工作量大,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汉斯家卖土豆时从不分捡,但也能卖好价钱。奥秘何在?原来他们先把土豆装进麻袋,然后再选颠簸不平的山路走,等到城里时,小的落在下面,大的在麻袋的上面。道理就这么简单。其次,要具备鼓励创新的开放系统,倡导学习和提升个人工作技能。营造集思广益的氛围,中高层以上管理人员鼓励并善于采纳下属意见,员工普遍习惯于采纳同事的意见。许多跨国公司都建立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第三,在资源配臵上要倾斜。创造本身需要投入,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更需要大投入,国外公司的产品研发费用每年动辄数亿,数十亿美金。为了开发unit-link,平安专门成立了项目小组,先后花巨资聘请国外精算师和咨询公司

参与。巨人集团的脑黄金生物制品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投入不足。可见,只有加大创新投入,创新才有保障。最后,加强创新方面的训练,提升创新技能。

创新成功,守旧落后。只有改变束缚着我们手脚、制约着我们发展的陈旧观念,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才能不断进行创新;只有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体制的弊端,才能保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只有用新观念指导新发展,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做法开创新局面,破除不合时宜的思想束缚,才能让未来充满希望。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让成功去说吧!

乡镇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篇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这是在全民医保制度框架初步形成以后, 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 对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出的新的战略任务, 标志着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所谓“健全”, 就是对一项制度弥补其缺陷, 完善其体系, 使之更成熟、更定型。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就是在巩固和扩大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 经过精心“加工锻造”, 不断查漏补缺、兴利除弊, 使初步形成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安排更合理, 体制机制更科学, 政策举措更配套, 运行更有序, 服务更便捷, 绩效更优良。“健全”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也就是不断深化改革、优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服务的过程。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 提出让人民得到“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格外引人注目。因为, 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医疗保障不仅位列其中, 而且首当其冲) , 是人民的期盼, 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健全医保体系的目的, 正是在于提升医保质量和效率, 增强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让人民获得更可靠的医疗保障。

(二)

“可靠”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属性。有无可靠的社会保障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就是从“靠”家庭保障走向“靠”社会保障。民间的说法是, “从养儿防老到依靠社保”, “儿女再好不如参加医保”。讲的都是人们的保障应该“靠谁”和“谁更可靠”的问题。经过将近廿年的努力, 包括医疗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初步解决了有社保制度可“靠”的问题, 圆了国人的“社保梦”。但也毋庸讳言, 这个保障制度还只是初步的、框架性的, 还不完善, 不成熟, 还没有定型, 保障的范围还比较窄, 保障的水平还比较低, 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缺陷, 制度运行的效率和质量还不高, 可持续发展还存在隐忧, 等等。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使命和艰巨任务, 就是要通过“健全”, 使之变得更完善、更稳健, 让人民获得的保障“更可靠”。

怎样才能让人民能获得更可靠的医疗保障呢?撮其大端, 笔者以为应通过健全医保体系做到八个“要”:一是保障范围要广泛。即从广覆盖到全覆盖, 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制度安排要统一、公平。增强医保制度的公平性, 首先就要实现制度的统一, 制度统一才能确保公平, 这是健全医保体系的核心要义。三是机制要合理。要坚持社会保险的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基本原则, 合理确定医保的筹资、费用等责任分担机制。四是保障要适度。要坚持“保基本”的原则, 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才能实现制度的长久稳健运行。五是基本医保与多层次保障要边界清晰而又有机结合。六是管理要规范精细。七是监督要严格有效。要有科学严格可行的监管机制。既要加强医保自身的监督, 确保基金安全, 提升保障绩效, 又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和参保人员就医行为的监控。八是运行要稳健且可持续。这是至关重要的, 归根到底, “稳健”的才是“可靠”的;“可持续”的才是“更可靠”的。

(三)

通过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以下简称“健全”) 使民众得到更可靠的医疗保障, 这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都非常强的社会系统工程, 涉及诸多领域和环节的配套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 因而需要审慎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一是, “健全”与巩固扩大医保成果的关系。经过近20年的努力, 我国医保制度改革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其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全民医保制度初步形成, 制度从无到有, 覆盖范围从小到大, 保障水平从低到高。实践和时间都证明中国医保制度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 改革的方式、路径是对头的, 基本制度框架是可行的, 广大民众是拥护的。故此, “健全”是在巩固扩大已有成果基础上的健全, 是业已形成的全民医保制度的进一步补充完善和提升, 而不是要“另辟蹊径”, 更不是推倒重来。那种假健全之名、行否定改革之实的做法, 那种诬称医保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就有问题”的言论, 只能说明论者的无知与狂妄。如果类似之论占据要津, 并“指导健全”, 则又要造成混乱和折腾, 医保制度建设又要遭殃。

二是, “健全”与坚持基本方针的关系。一个可靠的社会保障制度有赖于一个正确可靠的基本方针。“广覆盖, 保基本, 多层次, 可持续”就是从医保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就是医保建设之道, 也是医保制度成长壮大之魂。这个方针的核心要义是“保基本”, 第一命题是“可持续” (只有“保基本”, 才能“可持续”) 。在一定意义上说,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就是坚持不懈地贯彻实施好基本方针。只有坚持基本方针, “健全”才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只有坚持基本方针, 人民才能获得更可靠的医疗保障。相反, 如果背离了这个方针, 无论冠以多么诱人的名头, 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全”, 而只能是瞎折腾, 把“健全”引向歧途, 使人民的保障权益受损。

三是, “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无论是医保制度的初创还是健全, 不仅要有正确的方向, 而且要有正确的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中国改革的方法论, 也是中国医保制度改革发展的方法论, 也是最基本、最宝贵的经验。“摸着石头过河”, 这一形象生动的表述, 恰恰是“用大白话讲明了大道理”, 也就是中国改革强调的实践性, 在实践中探寻路径,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在实践中凝聚共识。“摸石头”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事物的过程, 就是使主观世界不断符合客观世界的过程, 就是逐步认识、把握客观规律的过程。我们恰恰是在“摸石头”的过程中“摸出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 同样, 也“摸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理论、路径和制度。党的十八大号召我们要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所以倍感亲切、备受鼓舞。“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本来是相辅相成, 辩证统一的。但是, 一段时间以来, 一些人不适当地夸大“顶层设计”, 声言“摸着石头过河”已经过时了, 甚至给“摸论”加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此论泛滥, 使许多从事改革实践的人感到迷茫, 使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全完善徒生困惑与干扰。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实践是第一性的, “顶层”与“基层”, “设计”与“实践”是辩证的统一。没有基层实践, 顶层设计只能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只能是“闭门造车”, “纸上谈兵”。尤其是在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时期, 很容易陷入先验论的泥沼, 或者又沿用传统体制的思维进行所谓的“顶层设计”, 然后逼新体制、新制度、新事物“就范”。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健全完善医保体系同样要坚持实践第一, 把“摸石头”与搞好“顶层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千万不可“顾此失彼”, 千万不可鄙夷“摸石头”而盲目崇拜“顶层设计”。

四是, “健全”与“三改并举”的关系。医保制度与医疗制度、医药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甚至可以说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决定了医保制度改革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同时决定了“三医”改革必须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统一。对这个问题, 应该说中央早有认识, 早有决断。但也毋庸讳言, 十几年过去了, 这“三性”落实得并不如愿。正因如此, 尽管医保建设神速推进, 覆盖人数几近全民, 财政投入数倍增加, 报销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看病贵, 看病难”、百姓自付费用高等痼疾并未根本扭转, 保障绩效并不理想, 有效性、可靠性严重不足。究其原因, 固然很多, 但是“三医”改革不同步、不协调、不配套, 也就是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差, 恐怕是最主要的。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务必要在这“三性”上动真格、出实招, 不然“健全”又会事倍功半, 甚至南辕北辙。

五是, 增加财政投入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实现更可靠的医疗保障, 无疑要增加财政的投入。这不仅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也是公共财政的应有之义。“十一五”时期以来,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对包括医保在内的社会保障的投入成倍增加, 力度是空前的, 否则我们的医疗保险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但是应该看到, 我们的财力毕竟有限, 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像前几年那样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也不大可能了。医保基金将呈现收入增长缓慢, 支出增长提速的长期态势。再者, 只在增加投入上做文章, 不在深化改革上下工夫, 不改革体制, 不创新机制, 即使增加了投入也提升不了保障绩效, 很可能让增加的投入“打了水漂”——这既不是主观臆想, 也不是杞人之忧——在许多地方和环节已经显露端倪。因此, “健全”一定要有正确的理念, 即改革的理念, 要从一味注重增加财政投入转向深化医药卫生和医疗保险体制机制改革上来, 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红利。深化改革, 不能只是零敲碎打, 必须全面整体推进;不能只改“器”不改“制”, 不能只在技术层面挠痒痒, 必须对旧体制“刮骨疗伤”。这才是“健全”的正确路径, 这才是实现更可靠保障的正确路径。

六是, 重特大疾病保障与“保基本”的关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 “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可见, 重特大疾病保障是“健全”的重要内容, 应该高度重视, 认真落实。要把重特大疾病保障问题解决好, 必须处理好与“保基本”的关系。基本医疗保险就是保障民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无论是概念、还是功能本来是很清晰的, 基本方针也是这么确定的。何谓“保基本”?最经典的表述就是“有多少钱, 办多少事”。也就是根据医保基金“以收定支, 收支平衡, 略有结余”的原则, 确定相应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鉴于基金筹集有限性与医疗需求无限性的矛盾, 只能将有限的基金集中用于费用风险高的“大病”上, 高风险的“大病”保住了, “基本”也就保住了。所以, “保基本”本质上就是“保大病”。基金筹集是动态的, 医学科技进步是动态的, 人民的医疗需求是动态的, “保基本”的范围和水平当然也应该是动态的。总体上讲, 保障的范围要逐步扩大, 保障的水平要逐步提高。但是, 普遍的提高, 也会有特殊的人群的重特大疾病得不到可靠的保障, 产生“灾难性医疗支出”, 从而导致贫困的发生。这就需要通过健全医保体系, 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 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 在“普惠”的同时再给予“特惠”。但这种特惠, 仍属保基本的制度范畴, 只不过这是一种保障性的救助机制, 而这种机制必须与家庭收入挂钩, 并与家计调查评估相结合, 而不是搞所谓不分家庭收入多少, 一律进行“二次补助”。如若是, 就是新形式的“平均主义”, 既浪费了社会资源, 而真正需要保障救助的人群反而得不到保障救助。

七是, 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关系。我们国家所实行的是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商业健康保险等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所谓商保与社保, 是补充与主体的关系。它们在各自的功能定位中各展其长, 优势互补, 同向着力, 以解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障需求。我们讲, 社保与商保相结合, 指的是保障功能的结合, 而并非职能、制度的结合与融合, 更不是二者混合。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要让社保、商保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各展其长, 而不是让商保进入社保, 甚至在某些方面取代社保, 包括重特大疾病保障在内。如果那样, 不但混淆了“两保”边界, 伤害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而且也会使商业保险丧失应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而陷入被动尴尬的境地, 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八是, “以药养医”与“医保养医”的关系。这两年, 医疗卫生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减少“药占比”, 其出发点是“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但同时规定, 医疗机构的收入不减少, 患者的负担不增加 (而且要减轻) 。怎么办?于是提高诊疗服务等“技术性”价格, 演变成“以医补医”, 其结果是又变“以医养医”为“医保养医”。这就是这些年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低、质量差的原因所在。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如果这样“健全”下去, 某些单位、机构“旱涝保收”, 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性价比不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而医保基金的“崩盘”则是早晚的事。

九是, 筹资机制与保障水平的关系。筹资规模的大小决定保障水平的高低, 这本来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但这几年受不正确的政绩观和急功近利的影响, 一些地方在改善民生的旗号下, 不切实际地许诺, 不仅罔顾筹资规模的窄逼, 不适当地提高保障水平, 而且随意开口子, 扩大基金支付范围, 把预防保障、疾病筛查, 老年护理和康复服务等都纳入基本医疗的保障范围, 并美其名曰要让“基本医保从传统的‘保疾病’向‘保健康’转变”。这种超现实、超历史阶段, 硬要把明天的事放到今天来做的想法, 美则美矣, 肯定会因脱离实际而流产。每一个负责任的医保工作者务必警惕这种“美丽的杀手”。

十是, 出台政策与提高管理能力的关系。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完善政策体系, 这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问题是这些年在一些地方和干部中形成了一种热衷于“要政策”、“频繁出台政策”的偏好。不管什么事情, 不管有无必要, 也不管政策效应如何, 首先想到的就是出台政策, 许多政策看似在“不断完善”、“形成体系”, 而实际是在“叠床架屋”、“作茧自缚”、“朝令夕改”, 搞得下面晕头转向, 不知所措, 无所适从。事实上, 医疗保险是“三分政策, 七分管理”。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完善体系, 基本政策就那么几条。大政方针定了, 具体办法还是由地方去制定较为有利、较为可靠。即使政策再细致、再完备, 如果管理能力跟不上, 管理水平不适应, 也是白搭。因此, 健全医保体系, 应当把醉心政策制定转到管理能力的提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上来, 至为重要。

(四)

健全全民医保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深化改革的过程。因此, “健全”如同其他改革一样, 也须有一个正确的思维理念和方法论。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唯物辩证法, 尤其要有“底线思维”, 即辩证思维, 要有全局观和战略观。“健全”要从整体、全局、战略上进行谋划, 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想起什么就抓什么。“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域”。有些举措在局部、在一时看来是可行的, 在全局、在长远就不一定可行。如果贸然推行, 也无异于饮鸩止渴。底线思维还特别关注矛盾的转化。任何一项政策措施, 不仅要关注其正面效果, 而且要考量可能发生的负面效应, 因而要有防范体系, 要从坏处准备, 向好处努力, 有了这样的底线思维, “健全”才不会发生偏颇, 才能够健康发展, 达到让人民获得更可靠的医疗保障的目的。

提高基本医保管理服务水平

上一篇:秋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下一篇:董事长在员工年会上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