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精选7篇)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2012大理)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2.(2012兰州)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高是指。
3.(2012德州)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4.(2012南充)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5.(2012广安)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
6.(2011山东济宁)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7.(2010江苏常州,19题)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8.(09贵阳).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9.如图2-2-7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10.(2012济宁)如图2-1-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
(9题)(10题)
11.(2012·龙东)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课堂上有的教师利用扩音器上课,这是为了增加声音的。
12.(2012安徽)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的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声音的很小。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3.(2012安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2012凉山)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15.(2012大连)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
16.(2012菏泽)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
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
势磅礴。
17.(2012白银)春节联合会上,有一名节目主持人出场时,“闻其声,而知其
人”,张华能够清楚地辨别出这是著名主持人朱军的声音,这是他应用了声
音的哪种性质?()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18.(2012泰州)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l08m/s
C.街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超声波、次声波是入耳听不到的声音
19.(2012益阳)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A.真空不能传声B.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发声体的振幅越大,频率越高D.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2012广东)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21.(2012梅州)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周和小杨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
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
22.(2012眉山)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23.(2012东营)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
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
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
正确的是()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24.(2012盐城)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25.(2011内江)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
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长笛小提琴手风琴二胡
ABCD
26.(2011宁夏)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
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
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2分)
27.空气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发现电
铃的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然后把空气,会发现
声音将逐渐,(填“变大”或“变小”),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
28.图1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 .
(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 .
(4)如图2所示的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挂在左边音叉旁的那个泡沫塑料球
会被弹起,这表明: _________ .
(27题)(28题)
29.(2012盐城)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塑料尺的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
使声音的发生改变.
四.计算题(27题3分,28题6分,共9分)
30.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5 s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340m/s计算)
31.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振动 空气
2.音调响度
3.振动 音调
4.350 能
5.声源处;传播途中.
6.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7.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8.超声波声呐(或超声波雷达测速仪、B超等)、雷达、超声波探伤
9.甲、乙甲、丙
10.空气可以传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等
11.信息 响度
12.响度
一. 选择题
13.A14.B15.B16.B17,C18.D19.A20.B21.C22.B23.C
24.D25.B26.A
三.实验题
27.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变小,又逐渐地通人玻璃罩内,变大,推理法
28.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把音叉的振动放大;响度与振幅有关空气能传声(声能传递能量)
29.振动 响度 音调
四.计算题
30.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光传播到
人眼的时间可
以忽略不计,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距离.s=340m/s×5s=1700 m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30分)
1.人讲话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蝉的鸣叫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小提琴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笛子依靠________的振动发出声音。
2.下列事例中,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声音的。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A.我们平时听到的讲话的声音;
B.在水中游动的鱼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
C.人的耳朵紧贴到火车铁轨上听到远处开动的火车的声音
3.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__________,同时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__。
5.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图1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是噪声的波形。
6.在物理学里对声音特征的描述有音调、响度、音色等物理量,请在下列各小题中选填相应的物理量:“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她在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她唱得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7.小强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后,总结出以下四点,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小于340m/s
D.声具有能量
8.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听不到它的声音,这是因为( )
A.声音的响度太大
B.声音的音调太低
C.声音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D.声音的频率太高,人不能觉察到
9.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 )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10.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2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乐器商店的标志
D.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11.刀郎原唱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歌声优美。听到洗澡间里传出“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的歌声,门外的小生大叫“牛郎兄,你以为你是刀郎啊!”小生判断唱歌者为牛郎,而不是其他人,小生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12.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 )
A.海底深度
B.两山间的距离
C.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D.敌潜艇的位置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
B.上课时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教室太小,不会产生回声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离得很近,也必须用无线电交谈
14.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在下列设备中,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
A.验钞机
B.微波炉
C.电视摇控器
D.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15.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
B.在家中,音响播放音乐一定不是噪声
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D.从环保角度来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
16.以下例子中,不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 )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C.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可以判断悬崖的距离
D.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三、实验题(6分)
17.如图3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是由________决定的。
18.如图4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_______,听其响度________,这说明响度与________有关。
四、想一想(4分)
19.如图5所示,有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能听到室外的鸟的歌唱声。而她到另一间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内抽成真空)几乎听不到鸟的歌唱声。请运用所学的声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树上鸟儿的歌唱。
●发展性学力反馈
五、探究与体验(20题4分、21题6分,22题4分,23题6分,共20分)
20.下表中列出的是一组音乐频率,同学们通过讨论总结出下面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
音符 1 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7 480
A.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响度越大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C.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低
D.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色越好
21.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大小。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总结:声音靠________传播。
22.如图6所示,是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编钟。这套编钟依大小次序分3层8组,悬挂在钟架上,你猜想编钟音调的高低和编钟的大小有没有关系?为什么这样猜想?
23.将自己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都录到录音带上,然后再放出来听,会发现录下的自己的声音与平时的声音不同。录音过程中能产生失真,这可以在听别人直接说话和录音说话的对比中发现,但录音中自己的声音与平时自己的声音的不同,显然不是这种失真造成的。试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
●创造性学力反馈
六、想象与创新(24题4分,25题6分,共10分)
24.两名宇航员在飞船外进行太空行走,近在咫尺,若按在地球上的习惯方式交谈,对方能否听到?为什么?如果地球上没有空气,从声音传播的角度考虑,会遇到什么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初步学习: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 2.过程和方法 ● 经历活动: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 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 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欢乐?振奋?烦躁?)
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
2、难点:音调与音色的应用,声知识的拓展
3、学习方法: 认真实验、认真观察、认真探究
三.知识疏理
(一)课本知识疏理
1. 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振动
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介质。固、液、气均可,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传播的形式:声波(纵波的形式)
声音传播的速度:在空气中340m/s、水中1500m/s、钢铁中5200m/s 2. 乐音的三要素
(1)响度(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源的振幅和人耳距声源的远近。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0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50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70 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90 dB。
(2)音调(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嘴能说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3)音色(声音的特色):决定于声源的结构。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音色不同。(结构改变较大)
买西瓜轻拍听生熟,是根据音调不同。(松紧发生改变)3.噪声:狭义上说是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波形无规则。
广义上说是一切影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休息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消声、吸声、隔声。4.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
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5.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注意点:伤人。
(二)课外知识疏理
1.双耳效应:两只耳朵更能确定声音产生的方位和距离,有给声源定位的作用,听声
音更具立体声。
2.回声:原声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必须大于0.1s人耳
才能区分,要听到回声,人耳距声源至少17m。
3.发声体越紧、越细、越短,振动所发出的音调越高。如吹笛子、吹酒瓶等。
4.声音的反射:声波像平面镜反射太阳光那样,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5.(从阅读和习题中自己补充)
六.难点讲解
[例 1]“声音的高低”到底指什么? [分析]: 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惟—的.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
物理学中的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以在物理语言中,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例2]声音的三要素.
[分析]: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它们用来描述人对声音的主观心理感受.因为响度、音调和音色可以在主观上用来描述任何复杂的声音,故又称为声音三要素.
响度,它表示的是声音的强弱程度,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音调也称音高,客观上音调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的高低,频率高则音调高,反之则低。
音色人耳也可以分辨出这不同声音靠音色。[例3]超声波是怎样清洗精密零件的? 精密零件浸没在清洗液中,清洗液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一会儿受压变密,一会儿受拉变疏.在受拉变疏时清洗液会发生碎裂,碎裂时会产生许多小空泡,这种小空泡立即又会崩溃,而崩溃时会产生很强的微冲击波,这种现象叫“空化现象”.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很高,小空泡便急速地生而灭、灭而生.由此产生的冲击波就像是许许多多无形的“小刷子”很起劲地刷洗着精密零件的每个角落.
例题讲解
1.甲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乙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A.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 B.入耳的错觉
C.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播慢,后听到 D.人的双耳效应
2.闭上眼睛我们也可以辨别熟人的说话声音,这是根据人的声带振动时,有不同的()A.音色 B.振幅 C.频率 D.响度
3.声音是一种波,在下列的实例中,能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A.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B.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总是在看到白烟的同时按下计时器 C.巨大的雷声响过,我们发现活动的窗户玻璃也跟着振动起来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来通话
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声源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B.各种乐器都是声源 C.正在发动的摩托车是声源 D.公路边的高音嗽叭是声源 2.声音既可以在固体物质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或气体物质中传播,那么声音在它们当中传播速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A.固体、液体、气体 B.气体、液体、固体 C.气体、固体、液体 D.一样快 3.下列环境中不能传声的是()A.在海洋深处 B.在月球上 C.在旷野中 D.在封闭的房内 4.在一般情况下,房间内说话比室外听得更清楚,其原因是()A.房间内能听到回声 B.房间内没有嘈杂声 C.房间内原声和回声混合 D.以上原因都对 5.下列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A.音乐会上的钢琴声 B.节日的焰火鞭炮声 C.邻居装修房屋的电锯声 D.爽朗的笑声
6.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几乎立即消失了,这是因为()A.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了 B.锣面停止了振动 C.锣的振动频率变低了 D.锣的响度变小了
7.某人在下雨天看到闪电后2秒钟,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离人大约()A.680米 D.6×107米 C.1360米 D.1.2x108米
二、填空
8.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吉他弦被弹拨发声时,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9.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______体、_____体和______体能传声,在_____中不能传声。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也能够传声。
10.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之处是________。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的声音的_______不同。
11.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范围通常在_______Hz到_______Hz之间。频率高于听力上限的叫________,频率低于听力下限的叫_______。
三、实验
14.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小的泡沫塑料颗粒再用该喇叭播音,想一想,你能得到哪些与声音有关的物理结论,试举两例。
五、计算题
一、填空题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的形成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5.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s.
6.某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嗽叭,经4s钟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m.
7.频率为Hz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Hz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
8.噪声强度如果在dB以上,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如果在dB以上,长时间会造成对人的听力的伤害.
9.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产生的。
二选择题
10.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
11.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岸——空气——鱼D.岸——水——鱼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月球上的宇航员可直接用语言交谈
C.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
14.信息1 :据说,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后,为了“聆听”语写的乐曲,用硬捧的一端抵住琴板,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就这样语写了不少传世之作.
信息2 :有经验的土著居民在打猎时,经常伏身贴地,他能听到一般人站立时不易觉察的动静,并且能及早发现猎物.
请综合1、2 所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声音传播的特点()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固体能将声音放大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空气中更快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在墙壁内传播D.利用回声加强原声
16.医用听诊器的作是()
A.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B.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
C.减少声音的分散D.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
17.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
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
D.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18.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1-1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
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19.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
20.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__;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
距离 较长 长 短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21.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声音之后,小李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二胡、琵琶等弦乐器为什么能演奏出不同音调?在认真观察孩乐器之后,他们提出了这样几种猜想:①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长短有关;②乐器的音调跟弦的松紧有关;③ 弦乐器的音调跟弦的粗细有关.
为了研究猜想①是否正确?小李等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1-2所示,将一根胡琴弦的一端绕结在桌子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祛码,使它在桌面上拉紧,并用A、B 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用一把塑料
尺弹拨弦的中部,就可以听见弦发出的声音.然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A、B 间的距离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A、B 间的距离越长,音调越低.
小李他们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弦乐器的音调跟弦长短之间的关系,(1)小李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同一根弦,松紧相同时,弦越长音调越.(2)小李实验过程中,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改变A、B 之间的距离.所运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3)小提琴演员演奏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4)请你将小李他们的实验改进成能研究猜想③ 的实验.(写出实验的方法和注意点)
22.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B 中① 和② 两处补上恰当的文
字:①②
(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 左右,声具有.(4)短文B 中所填的物理量和音调之间的关系是
四、应用题
23.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但是你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从物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声现象》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响度音色音调2.空气音色3.声波振动能量4.2250 不能真空不能传声5.甲116.6607.208.70909.振动
二、选择题
10.D11.D12.C13.C14.C15.A16.C17.C18.C19.C
三、实验与探究题
20.机械闹钟A泡沫锡箔纸衣服 21.(1)低(2)控制变量法(3)改变弦长、改变音调(4)增加粗细不同但长度、材料与实验中弦一样的琴弦22.(1)超声波频率(音调)(2)次声波(3)20HZ能量(4)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四、计算题
一、知识梳理
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m/s,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关系是。人耳能辨别出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 s
3、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音调由声源振动的 决定,音色不同,声波的 不同。
4、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是。
5、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通常在 ~ 之间,叫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 Hz的声波叫,频率低于 Hz的声波叫。
二、基本练习
1、人类靠 振动发声的。人耳能听到的鼓声,是由 的振动而产生。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声音先经 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过 传播而被鱼听到。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下列四例是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有_________,指响度的有_____ _。(1)这首歌音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
(3)她是女高音歌唱家,(4)请勿“高声喧哗”
4、牛和小鸟的叫声是不同的,的声音音调高,说明它声带振动的 高; 叫的声音响度大,说明它声带振动的 大,另外牛叫声与鸟叫声的 _也不同。
5、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6、在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 _ 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7、在很多大城市中禁止汽车鸣笛是在 处减小噪声;在马路两边种树,有的路段安装3~4 m高的透明板墙是在 减小噪声;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 处减弱噪声.
第5题 图
1、(08年)长途汽车经过长时间行驶后,驾驶员常常会停下车,拿根铁棒敲打车轮,凭借声音可以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这主要是因为敲击的轮胎内空气充足时发出声音的()A.响度较大 B.音调较高 C.音调较低 D.响度较小
2、(07年)手机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种通讯工具。一般的手机都设有利用振动提示人们“来电”的装置。有一种手机提示“来电”是用一个微型电动机带动转轴上的叶片转动,当叶片转动时,电动机也就跟着振动起来,从而又带动手机振动。在图1所示的几种形状的叶片中,你认为能够实现上述振动功能的是()
3、(06年)小名游览一座古寺时发现里面有一个变音钟,随着钟下燃烧的香火越旺,敲出的声音越高亢。分析原因的可能是()
A. 香火使钟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传声效果越来越好 B. 任何物体温度升高时,振动发出的声音音调都会变高 C. 香火使振动的振幅加大,使声音响度变大
D. 香火使钟的温度升高。材料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钟振动频率改变
4、(06年)电影院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的,这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增强声音的响度 D.仅仅是为了装饰
5、(00年)我们能够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频率不同。
6、(98年)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量。
7、(96年)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8、(96年)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 ] A.30分贝 B.50分贝 C.90分贝 D.110分贝
1、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球皮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2、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隆隆不断,这是因为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由于双耳效应产生的结果 C.雷声经过地面、山峰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D.电光的速度比雷声速度快
3、下列有关声音的现象中,其本质与其它三个现象不同的是
()
A.在狭小的岩洞中说话,听起来比野外响亮得多
B.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
C.岸上人说话,能把水中的鱼吓跑
D.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能产生奇妙的声学现象
4、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的腹部,仔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5、下列现象中,与声音音色有关的是()
①有经验的养峰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出它是不是采蜜归来 ②我们能够听出钢琴的声音比小提琴的声音大 ③选瓷器的时候,总要轻轻地敲击一下来判定瓷器品质的优劣 ④在听熟悉的人打电话时,很容易辨别出对方是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如图3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低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7、北京奥运会上的花样游泳运动员,由于在水面上、下都能听到音乐指令,从而以其优美的舞姿、随音乐节拍而精确完成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了体育之美。关于运动员在水下是如何接收到音乐指令的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仅在水面以上放有音箱,当运动员的头部在水面以下时,声音经由空气、水,最终传到运动员的耳朵 B.仅在水面以下放有音箱,当运动员的头部在水面以下时,声音通过水传到运动员的耳朵 C.运动员通过无线耳机,接收来自控制室的电磁波信号,再将其转化成声音,被耳朵接收
D.在水面以上和以下都放有音箱,使运动员的头部无论是在水面以上还是以下,都能听到清晰的音乐声8、8、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___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9、(09年)科学家根据星球光谱的红移现象推断宇宙正在膨胀,星球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声音也有类似的现象,在火车从我们身边疾驶而过的瞬间,尽管火车发出的汽笛声频率是不变的,但我们听起来声音的音调却是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10、(07年)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他知道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____中传播。(2)小儿招手______(选填“会”或“不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12、(06年)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往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接着看到了强烈的爆炸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误:(1);(2)。
13、(01年)音乐厅正确音乐会,男中音在放声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又有多种乐器伴奏,这时男中音的________比女高音的大,而女高音的________比男中音的高。音乐会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_效应。
14、(99年)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假若乐器依次发出1234567i一组不减弱的声音。从声源出发,乘坐一架无声的超音速飞机去追赶这组声音,听到的是()。A.单一持续不变的音调 B.1234567i C.i7654321
16、管乐器的发声原理是管内空气拄的振动,当室内温度升高时管乐器的音调()。A.变高 B.变低 C.没有影响
17、一列火车鸣笛通过车站的时候,火车站上的人听到,当()。
A.火车驶过的时候,音调不变 B.火车迎面驶来时音调变高,离开时音调变低 C.火车迎面驶来时音调变低,离开时音调变高
18、(93年)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呜笛。若火车速度为22米/秒,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司机在鸣笛后2秒时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则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多少米?
答:鸣笛时火车到隧道口的距离是362m.19(02年)小李在电视中看见了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一个人把自己悬吊在一根很长的橡皮绳下,自由地在空中上下振荡。小李发现,不管这人运动的幅度如何,他上下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总是相等的。小李想证实这个观察结果的普遍性,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向他提出了建议。甲:多问几个人,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乙:问问老师。
丙:用一根橡皮绳吊一个沙袋做实验,测量不同幅度的情况下来回一次所用的时间。丁:直接打电话问问电视节目主持人。
如果以上四种途径得出的结论存在分歧,你最相信的是哪一种?简要说明理由。最相信。
理由:。20、(02年)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物态变化
1、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一般会出现凝结水珠的现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B.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凝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
2、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关于雾和霾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霾是大量的小水滴或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形成的 B.雾和霾是同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说法 C.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D.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 3.我国北方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达-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是:()A.4℃ B.0℃ C.-40℃ D.略高于-40℃
4.小明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煮熟。两次比较发现()
A.第一种方法比第二种方法省燃料又省时间。B.第一种方法费燃料但省时间。
C.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但费时间 D.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省燃料,两种方法所用时间相近。5.许多电冰箱的后背涂成黑色,原因是()A.黑色物体的热辐射能力较强。B.黑漆的强度较高。C.黑色物体吸热能力较强,有利于冰箱 D.黑色物体不易吸附灰尘
6、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罐,要求在钢罐内表面牢牢地压接上一层0.25mm厚的铝膜。技术人员联合攻关提出了以下方案: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排出铝膜与钢罐之间的空气,冉向钢罐内灌满水并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可以与钢罐接触牢了。对于使铝膜与钢罐接牢的方法,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铝膜与钢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使铝膜焊接在钢罐表面上了
C.大气压的作崩把铝膜压接到钢罐上了 D.水结冰膨胀产生的压力把铝膜与钢罐紧紧地压牢在一起了 7.2010年1月2日起,我国北方大部地区遭遇大范围降雪天气袭击。大雪严重影响了民航、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如图2所示。在遇到这种天气时,为了尽快清除积雪,常用的办法是撤“融雪盐”,这是因为()
A.“融雪盐”与少量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冰雪熔化 B.“融雪盐”产生“保暖层”,使冰雪吸收足够的“地热”而熔化
图2 C.使雪形成“含融雪盐的雪”,“含融雪盐的雪”熔点低于当地温度,使雪熔化 D.“融雪盐”有利于冰雪对阳光的吸收,从而加快冰雪的熔化
8.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道理是()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低,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9.在烹炸食物时常会见到滚开的油锅中,溅入一滴水后,会有剧烈的响声,并溅起油来.其主要原因是()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比热比油的比热大 D.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10、在图中,能正确描述铁轨在铸造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
A B C D
11、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C,当冰熔化后,水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增加10C,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增加了9C,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变为()
(A)92C,(B)94C,(C)96C,(D)98C。12、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m的热棒(中空的铁棒),如图7所示,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m深,里面灌有液氨。请解释热棒是如何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的。
13.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使用的是国产“和谐号”CRH3 型动车组(如图7所示)。该车车厢内部设有独特的空气调节系统,夏天送冷风时,车顶中部和车窗下部的送风量之比约为3: 1;冬天送热风时,车顶中部和
车窗下部的送风量之比约为1: 3。这样送出的风平和、均匀,保障车厢各 处温度适宜。请定性解释采用这种送风比例设计的原因。
图7 14.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有用“番薯、酒曲、水”做原料酿造“地瓜酒”的习俗。首先将番薯煮熟,晾到一定的温度后,把“番薯、酒曲、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搅拌均匀,经发酵40天左右,其间每天搅拌一、二次;最后在“酒料”中分离出“地瓜酒”。图11是从“酒料”中提取“地瓜酒”的装置示意图。
小明同学利用放假期间,在家协助爷爷完成了酿造“地瓜酒”的最后一道工序: ①在小锅中加入冷水; ②取适量酒料放入大锅里加热: ③在大杯中得到“地瓜酒”: ④适时用冷水替换小锅中变热的水; ⑤把“渣”取出,重复以上步骤。
请你说明酿造“地瓜酒”的这最后一道工序中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15、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如图甲所示),经冰冻再解冻以后,就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豆腐”(如图乙所示)。请你说明“冻豆腐”中产生许多小孔的道理。
16、住在非洲沙漠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物,当地人发明了一种简易“沙漠冰箱”,如图4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潮湿的沙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
(1)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目的是。(2)经常向两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目的是。
17、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很快就能除掉“哈气”;夏天,在下大雨后,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18、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时它的示数是4℃,82℃时的示数是80℃.仔细观察,它的刻度是均匀的.
一、知识网络
二、复习要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其实液体能 声音,也能传声。
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4.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和。<> 5.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防止噪声(在声源处减弱);(2)阻断它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防止它进人(在人耳处减弱)。
三、考点分析
考查的重点、热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2)声音的三种特性;(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4)声的利用;(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经典题解
【例1】如图1—1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1—1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敲响说明音叉在发声,音叉接触水面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推理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生活经验知道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除此之外,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水也能传播声音。
启迪:学会抓住题目中关键字句,由现象归纳出其物理知识;学会在生活中关注物理知识的运用。
【例2】 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分析与结论。
解析:此题有多种解法,这里只介绍一种解法。实验器材: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
实验步骤:①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人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要求能听到明显的铃声。② 用橡皮塞盖在大广口瓶上并塞紧。要求不漏气。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
实验分析与结论:瓶内空气与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塞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出来的,即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启迪: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的实验设计环节,重点是实验设计的方法和实验结论的分析,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并具有开放性,在设计方案时要体现控制变量法,符合安全原则,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过程和方法考查的理念。
五、能力训练 【基础训练】
1.雷雨交加的夜里,林雨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 s听到雷声,林雨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2.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三个特征全都有 3.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 D.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4.(南京市)我们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 【提高训练】。
5.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6.为了改善室内的居住环境,建筑师在设计窗户时常采用双层真空玻璃,这样做的主要优点是:① ②。
7.(常州市)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到,原因是超声波的()。
A.速度太快 B.响度太小 C.频率太高 D.频率太低
8.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
9.(河北省)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2006年春节,不少城市开始有限解禁烟花爆竹的燃放,使今年烟花爆竹的燃放量明显增加。
(1)礼花在空中爆炸,先看到美丽的烟花后听到响声,其原因是:。(2)燃放烟花爆竹给节日增添喜庆气氛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请写一条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造应性训练】
10.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
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表格所示,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11.一个人站在两个平行的峭壁间的山谷中大喊一声,0.3 s和0.7 s后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当时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 m。
参考答案与提示
能力训练
【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推荐阅读:
声现象的知识总结01-01
中考物理一轮声现象01-24
声现象中考复习学案06-24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11-21
2024年中考专题--声现象12-11
初二物理声现象教案怎么设计09-12
苏教版初二物理声现象11-13
单元复习声现象学案11-22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现象》知识点11-28
歧义现象浅析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