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晚上(精选12篇)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了解天黑时的一些事物和生活景象。
2.看图学说“晚上,是……的时候”的简单句式。
3.体验把话说美好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说“晚上,是……的时候”的简单句式。
活动难点:
能够学习说长句子。
活动准备:PPT课件、轻音乐,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图片
1.出示图片。(白天)
2.你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
3.教师变化图片。盯着他仔细看,看看他有什么变化?你看到的东西怎么了?这是什么时候(变晚上了)
PPT晚上:晚上就是太阳下山回家休息的时候。
二、看图学说句子
(一)学说句子
1.PPT青蛙。这也是晚上,你看到了什么?(青蛙)青蛙在干嘛?
提问:晚上是青蛙干什么的时候?
老师:晚上是青蛙唱歌的时候。
2.PPT星星月亮。再看看,看见什么?(星星月亮)是什么时候?(晚上)
提问:晚上是看见什么的时候?
老师:晚上是看见月亮的时候。
晚上也是看见星星的时候。
3.PPT青蛙、PPT3星星月亮。
小结:晚上是青蛙唱歌的时候;晚上看见月亮、星星的时候。晚上真美好呀!
(二)比较长短句,感受长句的美好。
1.PPT青蛙(带文字)。
师:晚上是青蛙唱歌的时候。张老师还有一句说这个晚上更美好的话,你听听:晚上是青蛙一起快乐的合唱的时候。你觉得哪一句更美?(黑色那句)
提问:这两句话哪里不一样?(长短不一样)还有哪里不一样?(字多一些)哪里听着更美?(红色的字)
小结:说晚上这件美好的事,如果说的长一些、说的字多一些、说的词语好听一些,就会把晚上的.事说的更美好。
(三)学说长句子
1.PPT洗澡(带文字)。我们来试试,晚上是我洗澡的时候。谁能把这件事说的长一些、字多一些、而且还用到好听的词语。仙女棒轻轻一挥,就有一颗星星落到你身上。不信你来试试。
2.PPT星星月亮(带文字)。我们来试试说这一句,晚上是看见星星月亮的时候。谁能用好听的词语把这件事说的长一点?(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说)
3.PPT吃饭(带文字)。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吃饭)
提问:晚上是一起吃饭的时候。谁能说得长一点,说的更美好一点?(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说)
小结:一句话说的长一些、字多一些,真的把晚上这件事说的更美好了。
三、欣赏散文诗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本关于晚上美好事情的书。
1.播放PPT,请幼儿看图说话,鼓励孩子说长的句子。
内容:晚上是太阳下山回家休息的时候。
晚上是星星月亮一起捉迷藏的时候。
晚上是青蛙一起快乐的合唱的时候。
晚上是爸爸下班,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
晚上是妈妈说快来洗澡的时候。
2.这本书还没有名字,谁来帮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美好的夜晚、晚上……)
延伸:说说关于晚上的事
1.在美好的夜晚你会什么事情?晚上是你干什么的时候?(让2——3个的孩子参与说)
引导孩子说:“晚上,是我……的时候”的句式。
2.现在请你想一想晚上你做过什么事情,一会儿用你们的动作来表示,请大家猜一猜。
(4名幼儿参与表演)
请一名幼儿上前表演动作(看书),让其他幼儿仔细看看表演的是什么。
提问:晚上是他做什么的时候?
表演者揭晓答案:晚上是我看书的时候。
3.请大家回去做更多你做的事情的动作,请别人说说是你干什么的时候?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中班的语言活动,在活动中小朋友表现的特别棒,不仅会说还喜欢说,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厚,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较好地实现了本次活动的预设教学目标。
活动中,以观察感知晚上的生活现象的形式导入本次活动,再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引入简单句式“晚上,是……的时候。”,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的氛围,激发幼儿愿意说的欲望。其次对长短句进行比较,训练幼儿做扩句练习,通过比较,引导幼儿发现句子长一些、字多一些、用一些好听的词语,可以使讲的话更美好,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美好的句子要说的长一些、字多一些、用一些好听的词语。但是在比较长短句的时候,老师没有突破难点,导致幼儿将形容词添加在“……的时候”句式后面,成为添加句子,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的突破,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添加的美好的词语在“……的时候”前面,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现状。
《冬天的小路》是山东省省编教材《欢迎您, 冬爷爷》主题活动中的第一个教育活动。从目标来看, 主要目标是语言领域, 其次是社会领域, 作为以语言领域为主的教学活动, 偏重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大胆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本节活动我紧紧围绕这一点, 积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其环境进行交流。整个活动以“问题”为主线, 引导幼儿大胆设想、猜测, 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讲述画面内容, 描述故事过程, 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雪的特征, 感受雪景的美。
2.理解故事内容, 能尝试表演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3.丰富并理解词汇:“推”“铲”“扒”“扫”。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带幼儿欣赏美丽的雪景。
2.故事《冬天的小路》课件。
3.小胖猪、小鸭子、小花狗、小松鼠的动物头饰各4个。
4.在地板上设计4座房子。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 感受雪景的美丽, 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雪景图, 说出雪的特征, 感受雪景的美。
让幼儿观看PPT画面上的雪花图片, 简单认识一下小雪花。播放幼儿玩雪的图片, 让幼儿说出雪的特征。 (你把雪放在手中是什么感觉?雪会发生什么变化?踩在雪地上有什么感觉?一不小心还会怎样?)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雪的特征, 凉凉的、遇热会融化、软软的、不小心还可能滑到。】
2.幼儿观看雪景图。
小朋友们喜欢下大雪还是下小雪?老师这里还有几幅雪景图, 一起看一下。
【设计意图:感受雪景的美。】
3.雪下得太大了就会把有的东西给变没了?它会把什么给变没了呢?
【设计意图:用很低的声音告诉幼儿这句话。对接下来的故事图片产生兴趣。】
二、引导幼儿尝试讲述故事
1.每隔3 秒连续出示四幅图画, 整体感知图画内容。
提问:雪下得太大了, 把什么给变没了?引发幼儿对小路的关注。
【设计意图:每幅图片之间间隔3 秒一一展示给幼儿, 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感知这四幅图, 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内容。】
2.在小路上发生了什么?
幼儿可以尽情述说在小路上看到了什么?猜想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试着讲一下故事。
【设计意图:幼儿观看图片, 可以用模仿一下图画上每个小动物的动作和表情, 感受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 并尝试进行讲述。】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幼儿倾听
1.下雪了, 下雪了!雪花飘啊飘, 飘到大树上, 大树好像穿上了羊皮袄;飘到屋顶上, 屋顶好像盖上了大棉被;雪花落到小路上, 小路不见了。
小胖猪一摇一摆过来了, 扑通, 滑了一跤, 急得嗷嗷叫。小鸭子摇摇摆摆走来了, 哧溜, 滑了一跤, 痛的嘎嘎叫。小花狗蹦蹦跳跳跑来了, 扑通, 滑了一跤, 抬起头来汪汪叫。小松鼠在树上急得吱吱叫:“糟糕, 真糟糕!小路不见了, 大家快来把雪扫!”
小胖猪用鼻子推呀推, 小鸭子用嘴巴铲呀铲, 小花狗用爪子扒呀扒, 小松鼠用尾巴扫啊扫, 不一会儿, 就把雪扫得干干净净。啊, 小路又出来了!
小胖猪晃晃脑袋:“嗷嗷, 累得我直喘气!”小鸭子拍拍翅膀:““呷呷, 我心里真高兴!”小花狗又跳又蹦:“汪汪, 谁也不会再摔跤。”小松鼠转起圈子:“我们一起跳个舞, 好不好?”
太阳出来了, 小路晒干了。他们手拉手, 高高兴兴跳起舞来。
【设计意图: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将幼儿自己讲述的故事片段连接, 让幼儿加深印象。教师讲故事的时候要声情并茂, 幼儿可以充分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
2.小朋友听明白故事了吗?
下雪了, 大树、房子、大地, 变成了什么样?小路哪里去了?
有哪些小动物在雪地上摔倒了?它们怎么样?小松鼠怎样做的?小动物用什么方式扫雪的?它们扫完雪后, 在小路上干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幼儿在回答中, 可活跃思维, 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教师创设故事情境, 幼儿自选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小动物们一起努力把小路上的雪扫完, 又可以在小路上跳舞了。老师把它们的照片带来了, 我把照片贴到它们的家门口。 (带领幼儿再次认识一下小动物们的家。)
小动物们要邀请你们到它们家玩, 想去吗?但是它们有要求。听一下:
小胖猪说:“你们只要把刚才的故事表演一遍, 就可以来我们的家玩。”
小松鼠又说:“你们喜欢到谁家玩就要带上它的头饰, 知道头饰在哪吗?在后面。自己去选一个喜欢的小动物戴在头上吧。”
幼儿戴好头饰后, 回到各自挑选的小动物的家, 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讲述故事, 幼儿表演。
【设计意图:让幼儿充当小动物, 在老师的指引下,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动物的动作, 感受一下小动物们是怎样扫雪的。体会其中的乐趣。】
【课后反思】
1.理解诗歌内容,体验小狮子激动、威风、兴奋、疑惑的情绪变化。
2.尝试给诗歌添加拟声词,大胆表达自己对诗歌情绪、情节的感受。
3.感受朗诵活动的愉悦。
活动准备:
1.认识狮子、乌贼。
2.诗歌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我去理发
师:“你们理过头发吗?谁来说说你去理发的事?”
师:“有一只小狮子它也想理发,猜一猜小狮子为什么去理发?小狮子理发会发生些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初次欣赏——哪儿有趣
师:“你听到了什么?”
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再来仔细听听小狮子理发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你觉得有哪些有趣的事?”
三、再次欣赏——体验情感
(一)欣赏第一段,体验小狮子想理发的激动和进理发馆时的威风。
师:“小狮子想去干什么?有人陪它吗?它干嘛一个人去理发?它的心情怎样?”
师:“一进门,小狮子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动作体验:亮亮爪,龇龇牙)为什么它会这么做?”
(活动评析:设置多种可能的问题情境,可以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孩子们参加活动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二)欣赏第二段,体验小狮子理发后的兴奋和吓跑妈妈后的疑惑。
师:“谁给小狮子理的发?乌贼理发师忙得怎样了?(动作体验:忙得汗珠直滴答)它怎么会这么忙呢?”
师:“理发后的小狮子变成了什么样子?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小狮子自己认为现在这个样子怎样?”
师:“漂亮的小狮子为什么吓跑了亲爱的妈妈?”
师:“小狮子理发本来想怎样?没想到结果怎样?你想对小狮子说些什么?”
小结:瞧瞧,小狮子本来想给妈妈一个惊喜,结果却把亲爱的妈妈吓跑了。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只顾自己的想法,还应该考虑别人的感受。
(活动评析:幼儿学习诗歌是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的,体验情感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诗歌、表现诗歌。情感的体验,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孩子会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这些都是我们教师所应珍视的。在活动中,请孩子们移情体验小狮子理发后的想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到“它觉得自己很漂亮,心里很高兴”,“它变得和妈妈一样了,想让妈妈大吃一惊”……孩子们通过合情合理的想象,体验到小狮子理发后的兴奋之情。)
四、尝试改编——添加拟声词
(一)对比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添加拟声词后的有趣。
(二)尝试给诗歌添加拟声词。(出示文字,根据幼儿想法在相应位置添加符号。)
师:小狮子吼叫的声音是怎样的?你认为加在诗歌的什么地方最合适?为什么你会这么认为?
师:“乌贼理发师,忙得汗珠直滴答”,你觉得在这里加点什么样的声音最有趣?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认为还可以在诗歌的哪些地方加上有趣的声音?理由是什么?
(活动评析:在幼儿充分体验诗歌情感的基础上给诗歌添加拟声词让幼儿的情感得以很好的释放和宣泄,把自己对诗歌的体验自然流露。如在“一进门,他亮亮爪,龇龇牙”后面加上两声小狮子的叫声“吼……吼……”;在“忙得汗珠直滴答”后面加上流汗水的声音“滴滴答……滴滴答……;在“小狮子的胡子没啦,小狮子的头发没啦”后面分别加上“噢……”;在“吓跑了亲爱的妈妈”后面加上妈妈的叫声“啊……”等。)
五、展示表现——诗歌表演
(一)师幼合作朗诵添加拟声词后的诗歌。
幼儿朗诵诗歌,教师配拟声词。
教师朗诵诗歌,幼儿配拟声词。
(二)自由结伴朗诵加拟声词后的诗歌。
目 标
培养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语言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丰富和发展游戏情节。准 备
创设各种活动角,如娃娃家角、表演角、商店角、医院角等。
过 程
1、选择游戏内容
① 让幼儿自由讨论,选定游戏内容、游戏伙伴,确定游戏主题和玩法。
② 幼儿与教师交谈,说出自己想参加哪个活动角的活动,为什么?
2、分配角色
① 能大胆地讲出自己想承担的角色,并征得其他小朋友的同意。
例如:“我想当妈妈,你们同意吗?”,“我想当值班经理,你们同意吗?”
② 分配角色时,能运用语言调节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即当几个幼儿争当同一个角色时,能通过协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两个幼儿都想当医生时可以这样协商:“咱们分白班、夜班,我上夜班,我先回家做饭。”
两个幼儿都想当值班经理时可以这样解决:“咱们轮流当,你当一会儿,我当一会儿。”
3、发展游戏情节
① 教师参加到游戏中去,观察幼儿的表现,并对幼儿的思路加以引导。通过提问,设置困难、障碍,让幼儿边想边说、边行动。例如,做“开小饭馆游戏”。
师:请问有什么饭啊?
生:馒头、面条。
师:没有菜吗?
生:有白菜、西红柿、土豆丝。
师:请来碗面条,放点西红柿。
生:好吧,请等一会儿。
……
② 在游戏中,根据角色的身份、特点、学习与人交往的对话技能,扮演好角色。
例如,商店的售货员在接待顾客时,能热情地同顾客打招呼,介绍货物,推荐货物。顾客能清楚地说明自己想买什么东西,并向售货员表示谢意。
4、游戏评价
引导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① 谁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即让幼儿主动发现游戏是怎样发展的?与以前的玩法有什么不同?
② 你在游戏中缺少企么材料?下次想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设计意图:
冬天来临,天气渐渐的转冷。对于寒冷的冬天,孩子们所表现得是不愿早起,不愿到户外活动、不愿意上幼儿园。为了让幼儿勇敢的面对冬天,感受冬天的别样情趣,让孩子喜欢冬天。我设计了本次的活动—《冬天是什么》。这首散文诗,通过拟人的手法描述了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以及小朋友不怕寒冷,在冬天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别样的快乐情境。这一教材很合适激发幼儿热爱冬天的情感。本次活动,我根据教材和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了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等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散文诗内容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帮助幼儿快速掌握诗歌内容、把握好朗诵节奏。让幼儿充满乐趣地、勇敢地面对环境,自觉地,主动地认识周围的变化,使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到发展。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了解一些小动物的过冬方式。
2、尝试说出小动物的话语,并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动物的过冬方式。
3、感受散文的优美。活动准备:
1、散文中各种动物胸贴。
2、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活动导入
师:今天徐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副很美的图画,请小朋友说说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这是什么季节呢?你觉得冬天是什么样的呢?冬天除了天气这么冷,我们的穿着有什么变化?
师:图片上的小朋友他们的冬天是怎么样的呢?(这个小朋友好像在说冬天呀,就是在堆雪人。)
师: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这么冷的冬天,小动物们的冬天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徐老师就把小动物过冬的方式编成一首好听的散文诗,散文诗里会告诉你动物是怎样过冬的,散文诗的名字叫《冬天是什么》。(教师边操作课件边读散文)
二、鼓励幼儿回忆散文中小动物说的话。
教师:刚刚老师读的散文中都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呀? 小结:散文中都出现了这些小动物:小熊、大雁、绵羊、小蚂蚁„„。教师:在老师刚刚读的散文中,青蛙、小熊和蛇说了什么呀? 小结:青蛙、小熊和蛇说:“冬天呀,就是在树洞里美美地睡一觉,等到春风吹来的时候,再醒来找东西吃„„。”
教师依次提问:燕子、杜鹃和大雁是怎么说的?松鼠、兔子和绵羊又是怎么说的?小蚂蚁是怎么说的?
幼儿一起学说动物们的回答。
教师:现在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过冬的了吗? 总结:青蛙、小熊和蛇过冬的方式是冬眠,燕子、杜鹃和大雁飞到南方过冬,松鼠、兔子和绵羊换毛过冬,小蚂蚁贮藏食物过冬。
三、幼儿跟随教师共同朗读散文,发现语言中的叠词。
1、教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一下散文的优美吧。(在幼儿跟读散文的过程中,教师在有小动物说话的地方用留白、等待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尝试念散文。)
2、教师让幼儿理解并用动作表现“美美地、厚厚的”。
3、教师提问。
①小熊美美地睡一觉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②那你们想一想:绵羊穿上厚厚的毛大衣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
4、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语言中的反复性。教师:你们发现这些小动物们说的话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吗?(幼儿发现“冬天呀,就是„„”的句式,并描述小动物们说的话。)
5、幼儿表演。
请幼儿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担任不同角色来表演。
四、活动延伸:
教师:小朋友,你们觉得冬天是什么呢?除了这些,冬天还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出去找一找、看一看吧。
活动反思:
附:散文诗《冬天是什么》
教学名称: 中班“小公鸡与小鸭子”
教学目标 : 1.以图像 文字 语言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学习新的知识。
2.通过故事的学习,让幼儿体验相互帮组的快乐。
3.在巩固以前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的字词 小公鸡 小鸭子 虫子 鱼。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认识字词小公鸡 小鸭子 虫子 鱼
教学难点 :寻找小公鸡与小鸭子的不同区别。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对 已有知识经验蚂蚱、蚯蚓、粮食、河蚌、螃蟹的学习
儿歌 《找朋友》
物质准备 : 录音机磁带 图片 字卡(小公鸡 小鸭子 虫子 鱼虾 蚂蚱 蚯蚓 粮食 河
蚌 螃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找朋友》律动
教师 :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跟着音乐找自己的好朋友,好吗?(教师放音乐,幼儿做动作)
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是谁呢?《幼儿回答》出示图片 字卡。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公鸡与小鸭子的故事。
二、进入主题,出示图片 字卡,展示故事内容。
故事 :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两个好朋友,有一天,它们到草地上去玩。它们在草地上捉到了很多虫子,小公鸡把自己捉到的虫子和小鸭子一起吃了。
提问 为什么小公鸡要把捉到的虫子分给小鸭子吃呢?小鸭子自己怎么不捉呢?《幼儿回到答》
教师:对,因为小公鸡的嘴是尖尖的,所以它能捉到虫子。
提问 : 小公鸡除了喜欢吃虫子,还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讨论)出示字卡(蚂蚱 蚯蚓粮食)
教师 :而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所以它捉不到虫子。小朋友应该向小公鸡学习,帮助我们身边每位有困难的好朋友。
续故事 : 它们走到小河边,小鸭子说“我到河里捉鱼给你吃,你在河边等我”,小公鸡看见小鸭子自由自在地在水里游,我也要下水捉鱼,可是刚一下水就喊“救命救命”小鸭子回头一看,不听话的公鸡弟弟正在水中挣扎着,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把小公鸡救上岸。
提问 :小公鸡为什么不会游泳呢?而小鸭子却能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呢?(幼儿讨论)
教师 :对,因为小公鸡的脚上没有蹼,所以它不会再水中游泳,而小鸭子的身体是扁扁的,脚上有蹼,所以能像小船一样在水里游。
续故事 : 小公鸡上岸后浑身湿淋淋地低着头说“鸭子哥哥,谢谢你”小鸭子笑着说 “不用谢,以后别下水了,我去捉鱼给你吃”。
提问: 小朋友,小鸭子除了会捉鱼虾,还会做什么吃?《幼儿讨论》出示字卡《河蚌 螃
蟹蚯蚓》
教师: 小公鸡帮助过小鸭子,小鸭子又帮助了小公鸡,它们相互帮助真快乐。所以,当我们身边每位小朋友遇到困难时,你帮助了他,他也会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的,人
们相互帮助,这个世界才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三、听录音,完整欣赏2遍故事。
四、根据
图片 故事跟着老师复述故事。
五、活动结
束
做游戏巩固知识“ 在字卡的背面画上各种水果的图画,让幼儿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图,然后翻另一面,让幼儿读字卡。六„活动延伸
儿歌:小鸡爱吃虫,小狗啃骨头,小猫看见鱼,乐的翻筋斗。
附原文:
小公鸡喝小鸭子
关键词:中班幼儿,语言能力,语言交往环境,一日活动,家园共育
引言:
3~6岁的幼儿大脑发育迅速, 听觉器官越来越成熟, 发声器官也发育得比较迅速, 因此语言能力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在这个阶段, 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最关键的, 如果忽略了, 则会影响到幼儿今后的语言发展。因此, 教师应遵循幼儿语言能力的特点, 对其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们将以中班幼儿的角度出发, 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一、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特点
中班幼儿一般是在4~5岁, 他们听觉器官和发声器官发育较为迅速, 词汇量也越来越丰富, 可以简单地与人交谈, 独立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可以复述故事, 表达自己的喜好, 喜欢模仿成人说话。但是目前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不完全, 说话语句不连贯, 欠缺逻辑性, 无法了解与表述现象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难以清晰表述复杂的句子, 关联词使用尚处于空白。
二、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现状
虽然大班、中班和小班的幼儿互相之间只相差一两岁, 但是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比如, 大班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交往能力, 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可以绘声绘色地复述故事;而小班幼儿则只能简单地交流, 处于词汇积累期, 有些幼儿甚至话还没有说全。中班处于大班和小班的过渡阶段, 比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强, 却又不及大班幼儿, 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会说很多的词组和句子, 但是在使用上依然不顺畅, 而且中班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也十分不均衡。有的孩子语言交往能力强, 爱说爱笑, 有的幼儿却很少与他人交流, 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即便是说话也是发音不清晰, 语序颠倒, 语句不完整。因此, 我们要加强中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训练, 逐渐使他们学会表达, 更好地表达。
三、如何更好地培养中班幼儿语言能力
1.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 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 可以消除幼儿的心理压力, 使儿童进入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 因此宽松和谐、充满尊重、支持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由以上理论可知, 语言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自由的、宽松的氛围, 鼓励幼儿, 为他们的说话安排一切机会与环境, 从而激起幼儿表达的欲望, 使他们乐于去说, 敢于去说。比如, 我们可以在活动室与幼儿亲切交谈, 鼓励幼儿说, 每天都设定一个有趣的主题让幼儿说, 比如说说自己喜欢吃什么, 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画片, 说说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在幼儿说完之后, 老师要点头, 微笑, 鼓掌, 夸奖幼儿说得好, 慢慢打开幼儿的心扉, 使其乐于表达。当然, 我们也可以专门为幼儿开辟交流区、语言区, 来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
2. 运用游戏活动刺激幼儿语言行为。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为“注入式”, 幼儿能机械地背诵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但对作品深度的理解却远远不够, 影响了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 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比如, 我们可以运用游戏活动来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因为幼儿年龄较小 (中班幼儿只有四五岁) , 不喜欢单纯的、无趣的说教, 一味地进行语言活动可能会降低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为此, 我妈可以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 来多增设一些游戏活动, 刺激幼儿的语言行为, 使幼儿逐渐学会更多的词汇与表达。那么在幼儿语言教育中都有哪些游戏可以运用呢?游戏种类之多是我们无法预估的, 但是只要是可以使幼儿从中积累词汇, 锻炼表达, 我们就可以拿来运用。如中班幼儿的听说游戏《猜莲子》、《顶锅盖》等。在《猜莲子》中, 大家一起念游戏儿歌《种莲子》, 由某一位幼儿“种”莲子。种到某一位幼儿身后, 由这位幼儿描述莲子在哪位小朋友身后, 大家一起猜, 猜对了换下一个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需要念儿歌, 需要描述莲子的位置, 这样一来就刺激了幼儿的说话能力。
3. 在一日活动中加强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是应用于方方面面的, 无论是上课时, 游戏时, 还是入园时, 离园时, 或是在路上, 在家里……都离不开语言, 离不开说话。幼儿的语言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语言教育活动的时间, 而应渗透在每一个时间段, 渗透在每一项活动中, 因为幼儿无论在什么时间 (睡觉时除外) , 无论参与什么活动, 都需要说话。因此, 我们应该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加强幼儿语言能力。一日活动包括入园、户外活动、游戏、手工活动、如厕、午饭、午休、离园等一切幼儿在幼儿园内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 我们都应该挖掘语言教育的机会, 引导幼儿多说。比如, 在入园时, 跟幼儿打招呼, 教会幼儿文明用语, 询问幼儿跟谁来的, 怎样来的, 路上有没有看到班里的小朋友;在户外活动时, 给幼儿讲清规则, 并要求幼儿复述;在手工活动中, 当幼儿画完一幅画或者做完一件剪纸作品、折纸作品时, 询问幼儿:这是什么?为什么画 (或剪、折) 这个?也可以鼓励幼儿将自己所做的手工作品当成一个动画片, 讲述一下主人公有什么样的经历……生活是语言的源泉, 只有丰富的生活, 才能有丰富的语言。在实际的一日活动中, 教师努力挖掘语言素材, 增长幼儿的知识, 引导幼儿多说, 引导孩子观察、比较、分析、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 一日活动中要注意丰富幼儿的词汇, 让他们掌握运用更多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学会使用常用副词 (如现在、还、非常等) 和连接词 (和、跟、同等) , 要求幼儿理解词义, 并在一日活动中灵活运用。
4. 利用家园合作增强幼儿语言能力。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 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的。在幼儿园我们时刻注重中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训练, 当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要想使其有一个质的飞跃, 还需要幼儿家长接过“接力棒”, 配合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家长只顾着忙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幼儿, 不去与幼儿交谈, 不去引导幼儿说话, 是无法切实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因此, 我们应该多接触家长, 多向家长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 并告知家长幼儿的说话能力, 告知家长幼儿最近在园内所学的内容, 要求家长配合教师在家里询问幼儿, 考查幼儿。比如, 六一汇演之后, 我们可以要求幼儿告诉家长自己表演了什么节目, 自己的同学表演了什么节目, 谁演的节目最棒, 最棒的节目叫什么名字等, 然后等家长来园接幼儿的时候, 告知家长今天需要训练的内容, 请家长配合完成。又如, 在训练学生待人接物之后, 我们也可以联系家长为幼儿创造一个真实的交往环境, 请自己的朋友、亲人来家里做客, 让幼儿帮忙招待客人, 训练幼儿如何接待, 如何与客人交谈。这样一来, 幼儿不仅训练了口语能力, 逐渐学会了更多的词汇, 巩固了在幼儿园所学习的内容, 同时也学会了待人接物, 学会了与人沟通, 以礼相待。这样一来, 对幼儿的训练与培养就是真实的、立体的、有效的。当然, 家长也可以利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来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 可以在幼儿看完之后问他:“这集动画片都有哪些小动物或者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动画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内容?”孩子就会很乐意地将给家长听。当然, 也可以在动画片播出的时候消除电视的声音, 让幼儿只看画面, 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动物或者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都说了些什么, 鼓励孩子大胆地发挥想象。这样一来, 幼儿不仅训练了口语能力, 也发挥了想象, 提升了想象力。在第二天的入园时, 家长可以跟教师交流, 自己孩子都说了些什么话, 哪些话说不好, 这样教师可以继续接过“接力棒”, 在幼儿园有针对性地训练幼儿说不好的那一方面, 从而快速地提高幼儿薄弱的方面,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此外, 我们前文中提到, 中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差异比较大, 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语言发展特点和运用语言的水平。因此, 在活动中, 教师要尽最大可能为孩子们提供宽松自在的环境, 注重个别引导, 实施有差异的语言教育, 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语
语言是人与人进行交流的桥梁, 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学龄前这个关键期, 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师作为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人物, 要引起重视, 关注幼儿的语言水平, 借鉴、学习一些良好的语言教学方法, 利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教学和语言活动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幼儿的语言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佳.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途径探析[J].科技信息, 2014, (11) .
[2]李娜.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 2013, (03) .
[3]王瑞.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04) .
[4]李瑞丽.听花开的声音——如何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03) .
[5]张杰.浅议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10) .
关键词:班级;语言;艺术
到现在我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了,很多厌学、不守纪律、说谎、打架、不交作业、贪玩、得过且过的学生在我的正确引导下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我们知道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没有情感的语言是干枯的。一位哲人说过:充满爱的语言,可以使劝说发出熊熊的烈焰和热。情感是语言表达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只有在语言中充满了情感,才会使语言的感染力成倍地增加。
2008年5月雨季的一个夜晚,我班上一位学生家遭受泥石流的侵袭,家人侥幸逃离。第二天的班会课上,我轻轻走到这位不幸学生的跟前,用手抚摸着他的脑袋。我的眼睛里充满同情和抚慰。全班学生都看着我,眼睛里慢慢有了泪水。这时我说:“同学们,水火无情,人有情,大灾方显大爱。你们的眼泪是从你们的心里流出来的,让我们的眼泪流在一起,让我们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心连着心。”说完我拉起了家中遭受泥石流侵袭的学生的手,另一只手拉起旁边一位同学的手,慢慢的,全班同学都站起来,手拉起了手。
我们知道真诚是人们情感的钥匙。真情是班主任语言最基本的特色。班主任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不管是对优秀学生的夸奖,还是对后进生的批评,都需要真情。因为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是真情,最反感的是虚伪。我们成人如此,那么作为学生的他们更是如此。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语言应该有“鼓励”,应该让学生有所深思。我们可以经常看一看电视上的节目主持人是怎样讲话的,是如何用语言的。比如:《动物世界》、《自然密码》等节目,听一听主持人是如何把没有人情味的动物说得具有人情味的。我们班主任的语言应该像春雨灌溉学生的心田,而不能像水灾、洪水一样伤害甚至毁灭孩子童真的心灵。
“沉默是金”这是一句格言,因为沉默中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以至沉默的价值只能用金子来衡量。沉默的意思有时是赞许,有时是反对;有时是同情,有时是厌恶;有时是爱,有时是恨;有时沉默表示和解,有时沉默预示着爆发……沉默是有声语言的无声延伸。沉默是一声无声的语言。幽默是语言批评的一种方式,它以笑声代替批评,以诙谐化解尴尬。
幽默首先创造的是一种和谐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被批评者不失面子,又接受了批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
我个人就体会到了幽默语言的教育力量,所以在教育中经常运用幽默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有些教师没有体会到幽默的魅力,这种老师认为,怎么可以和学生开玩笑,那不是有失身份吗!所以一天到晚脸上结了霜,板着面孔。学生见了班主任像耗子見了猫,能避开,绝不打招呼,甚至见了面也不打招呼。班主任不在学生就如百鸟争鸣,班主任一到,如雄鹰入林,死气一片。班主任与学生隔着一个季节,不用说和谐,就连师生之间连话都很少谈,更谈不上教育学生了。另外一些教师正好相反,幽默诙谐,严肃与轻松的尺寸把握极准。几句幽默的话,调节了班级气氛,一天的课上得轻松高效。当然,幽默也不是耍贫嘴,更不是油腔滑调。这一点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把握好尺度。
综上所述,班主任面对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只要准确地把握语言的“度”,充分发挥幽默的魅力,那么,相信班主任工作一定可以做得相当出色。
沈克薇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情境故事引导下,体会浓浓的说话氛围。
2、能围绕鼹鼠找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学习用轮流的方式谈话。
活动准备:
PPT 课件,三个不同颜色的喇叭,三种声音;植物图片。各种房屋图片、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引出话题的主角。
1、播放课件:几只喇叭什么颜色的? 2、喇叭里面藏着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听。
3、黄色喇叭喇叭里藏着什么声音呢? 4、啪啦啪啦砰——是什么声音呢? 二、说一说:故事中的精彩。
(一)观看多媒体,漏雨的小鼹鼠家。
小结:家里都是水,小鼹鼠这个家被水淹了,它不能再住下去了。小鼹鼠准备去找一个新的?家。
(二)小鼹鼠找新家:
1、小鼹鼠出发了,啪啦啪啦——嘭?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小鼹鼠在地底下干嘛?(2)嘭--猜一猜到底撞到了什么呢?(3)小鼹鼠啪啦啪啦,砰!撞上去了,小鼹鼠张开大嘴巴“啊呜,真甜……,原来是个香喷喷的红薯呀。
2、小鼹鼠又继续向前找家了,啪啦啪啦——砰? (1)啪啦啪啦,啪啦啪啦,砰!——?碰到了什么?大蒜、蛇(2)小鼹鼠碰到蛇会发生什么事呢?(4)猜一猜小鼹鼠还会碰到什么植物或者动物? 三、抛出话题幼儿自己说。
1、轮流说,注意听。
请小朋友三人围成一圈,说一说小鼹鼠啪啦啪啦会碰到什么?碰到后会发生什么事?说的时候有要求,一个小朋友说,另外两位小朋友竖起小耳朵认真听,第一个小朋友说完轮到第二个小朋友说,这样慢慢轮,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
幼儿自由交谈,教师出示植物果实、动物图片。
2、请 2-3 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说。
3、小鼹鼠啪啦啪啦是为了干什么?-----找家。
(1)小鼹鼠找家的时候碰到了很多有趣的事,请幼儿帮小鼹鼠选房屋,说说最后它把家安在哪儿了?它给自己建了一个什么样的家?出示房屋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2)请小朋友和同伴商量一下然后举手告诉大家你的想法。
四、总结谈话内容,结束活动。
湖洋中心幼儿园赖
活动目标:
1、能清楚地讲述动画片中有趣的故事情节。
2、体验喜羊羊战胜灰太狼的喜悦心情。
活动重点:
让幼儿理解动画片的主要情节。
活动难点:
让幼儿猜想小羊们对付灰太狼的办法,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表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看过动画片,了解动画片中喜羊羊、村长和灰太狼等的外形特点。
2、物质准备:事先剪辑好动画片《狼来了》(长度约6分钟)、播放器。
3、环境创设:安排好幼儿观看动画片的座位。
活动过程:
1、播放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曲,引出活动内容。引导语:(1)请小朋友注意观看和倾听,这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2)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喜羊羊和灰太狼”系列动画片的第二集,名字叫《狼来了》。请你们想想,小羊们认识狼吗?如果狼来了,喜羊羊会用什么办法战胜灰太狼?
2、组织幼儿观看和讲述动画片的第一部分内容(开头到灰太狼编谎言)。
(1)提问:①灰太狼第一次要到羊村捉羊,它用了什么办法?②灰太狼把自己伪装成什么样?(引导幼儿学习词语“伪装”。)③灰太狼是怎么样编造谎言骗小羊和村长的?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帮助小羊们认识灰太狼的真面目:这只灰太狼太恶毒了,我们有什么好办法让村长和小羊们不上当?哪种办法好?
3、组织幼儿观看和讲述动画片的第二部分内容(喜羊羊认出灰
太狼到结束)。
(1)提问:①喜羊羊用什么办法识破灰太狼的伪装?②灰太狼是怎么样露出凶恶的面目的?谁能用好听的词句来讲讲?
(2)定格画面,帮助幼儿理解灰太狼的“凶恶面目”和“气急败坏”。
(3)提问:最后,喜羊羊是用什么办法赶走灰太狼的?
4、引导幼儿完整观看和讲述动画片的内容。
5、引导幼儿讨论和交流动画片的主题。
引导语:狼来了,小羊们是怎么样认识狼的真面目的?为什么喜羊羊会战胜灰太狼呢?
活动延伸:
【关键词】游戏性元素 语言 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193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幼儿时期是孩子迅速发展的时期,而游戏在幼儿成长中起着特殊的教育作用。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有趣又易于接受的活动,这是因为游戏活动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游戏活动比较生动具体,适合幼儿感知动作、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特点;游戏是一种自由自愿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时可以根据自己意愿、体力和能力进行各种活动,可以自然的表达思想感情,还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发挥想象力,因而游戏能使幼儿感到轻松愉快;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可以借助游戏了解周围事物。在日常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往往把想说的话用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常常把说话当作在游戏。因此,在中班语言活动中,我注入了“游戏性元素”,尝试把孩子所要表达的内容或主题,转化为具体的游戏内容、规则,目标使游戏和语言融合成一种活动,一个过程。通过游戏和语言的相互结合来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要。体验语言活动的快乐的同时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
一、游戏性设疑,促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语言活动获得成功的催化剂,有了表现的兴趣就会激发创作激情。因此,在活动中我尝试从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入手,运用游戏形式导入,以促发幼儿参与语言表达活动的兴趣。例如平时孩子们在表达人物时,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是同样的身高、同样的发型。因此,我在语言活动中,让孩子带妈妈爸爸和宝宝的照片来,为了让孩子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并把这些照片让孩子们在活动引入时观察,初步感知照片中妈妈爸爸和宝宝身高、发型上的不同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有了这一情感体验,孩子们对妈妈爸爸的外形、身高、发型上的不同有了认识。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高矮不同的表现形式,我让孩子们自由组合,用动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进一步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为接下来的语言表现埋下伏笔。由于孩子在活动前有了亲身体验,就会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了。
又如:中班语言活动《梨子小提琴》,我将目的定位在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和表达梨子故事上。为了让孩子们能更进一步理解梨子提琴故事,我将此活动分为两课时,先带孩子们玩梨子的游戏,把梨子从中间切两半,孩子们在玩梨子时感受到诙谐有趣的梨子的形状。在孩子们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孩子们欣赏了梨子提琴的故事,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二、游戏性操作,引发幼儿有意观察
观察是语言活动的基础条件。中班年龄的幼儿无意注意占主体地位,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他们的观察往往是无意识的,无目的的,这就需要老师的有效指导,为大胆想象、语言表达打下基础。如:在表达“小鸭”活动中,为了让孩子们表达正面和侧面等不同形状的鸭子,我先以游戏“小鸭模仿秀”引入,孩子们有的学小鸭在地上走、有的学小鸭子叫、还有的学小鸭子在水里游……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初步感知小鸭子的外形特征——由脚、长嘴巴、翅膀等组成。接着,我再以启发性的语言、问题提示孩子:小鸭子翅膀扎开了,这是正面还是侧面的小鸭形象?小鸭子要游泳了,这是正面还是侧面的小鸭形象?为什么?由于孩子有了语言表达的经历,很快就有孩子用语言描述小鸭子的不同形状。在老师有目的引导下,我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不再是单子单词,比较完整能成句话了。
一、情境化语言可以为中班幼儿提供创造力培养的土壤
创造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如果把思维力看作智力的核心的话, 那创造力就是智力组成部分中的明珠。对于中班幼儿而言, 其在三四年家庭生活以及一年的小班幼儿教育的基础之上, 已经具有了接受相对系统的教育的基础, 心智上也较生活教育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情境化语言首先发挥的就是土壤作用。
这里实际上有一个隐喻, 即将幼儿的成长看作是树的成长, 那么成长所需要的土壤之喻, 就是情境化的语言。仔细反思幼儿在园的生活, 会发现他们接受教育的绝大多数场合都有着语言的存在, 尤其是当语言存在于一定情境中时, 便演变成一种情境化的语言, 于是教育发生了。而当教育发生之时, 就是创造力培养之时。
二、中班幼儿的创造力激发与培养需要情境化语言催化
其实在我们的研究中坚定了一个发现, 那就是幼儿的创造力实际上是非常强的, 只不过由于这种创造力有时只是一个创意, 有时只是一时的智慧的闪光, 故不能成为一个相对持续和系统的创造性行为而已。这与幼儿的特点有关, 对于中班幼儿而言, 要让这种天生的创造意识变成真正的创造力, 可以借助情境化语言来实现。当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情境化语言作用之发挥, 必须是在一定情境的基础上, 或者是语言本身能够让幼儿产生一种情境感, 这里以前一种情形来说明。
在一次以科学体验为主题的活动中, 我们设计给出两节电池和一些导线, 以让幼儿在体验中发现如何才能让小灯泡发光。在活动中发现, 多数小组的幼儿都选择了一节电池, 但一开始都不知道灯泡怎样才能发光, 其中还多次出现电池被短路的情形。这个时候怎么办?是老师自己演示以让孩子们去模仿, 还是想其他办法。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孩子提问:老师, 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啊?笔者立即感觉到这是一个教育契机, 于是反问孩子:你们知道灯泡发光时, 是哪里在发光吗?有孩子就说:“是玻璃泡呗”。也有孩子说:“不是, 是里面的那个细细的东西在发光”……在孩子们意思表达清楚之后, 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灯泡的图, 告诉他们 (其实此时就是一种情境化语言) 只有当电从灯丝上走过时, 灯丝才会发光, 而玻璃泡不过是保护灯丝的“衣服”而已。
在图示的基础之上, 笔者结合幼儿的思维需要 (这其实是创设情境的最高要求, 情境化语言只有在幼儿有了思维需要之后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 通过提出问题、陈述科学原理等语言, 这些语言在这样的情境当中, 能够有效地被幼儿所吸收, 因而为后面幼儿更多地创造奠定了基础。事实上, 后面有幼儿还发现可以“制造”出“眨眼睛”的灯泡 (实际上就是电流的时有时无) , 也有幼儿发现用两节电池时必须“一个电池的头顶着另一个电池的屁股”才能有用, 而且两节电池时灯泡更加亮……这些结果在以往都是要靠老师的提醒才能实现的, 而在这次活动中自然地就生成了, 笔者以为这就是情境化语言催化的结果。也就是说幼儿的创造心理加上老师的情境化语言, 就可以让创造力可能成为现实。
三、情境化语言教学的关键在于让语言紧密与情境联系
在情境化语言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过程中, 我们不止一次认识到, 情境化语言不是简单的情境与语言的结合, 而是老师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 让幼儿能够处于一种创造力种子发芽的情境当中。这个时候老师通过与情境关系密切的语言, 以问题或陈述的方式将语言表达出来, 并要求能够切中孩子们思维的兴奋点, 这样才能让幼儿的创造力的培养成为可能。
这样的阐述其实就是情境化语言的关键所在, 情境化语言只有让语言与情境骨肉相连, 语言才能够情境化, 情境也才能够借助于语言来直指幼儿的内心。创造力培养的关键, 或许正在于此。
中班幼儿在幼儿园三年的成长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中班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原本就是幼儿教育的本质任务。创造力培养的途径其实是多样的, 但语言一定是最常见的载体, 但机械的语言常常会让教育陷入空洞的境地, 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 我们选择情境化的语言, 以使其能够为幼儿创造力培养奠基, 并进而催化幼儿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周奇、叶红平.交际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江西社会科学.2002.7
[2]张杰.幼儿创造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