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寓言哲理

2024-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韩非子寓言哲理(共12篇)

韩非子寓言哲理 篇1

魏王遗荆王美人①,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②,亦悦爱之,甚于王。衣服玩好,择其所欲为之。王曰:“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养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夫人知王之不以己为妒也,因为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已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③。”王怒曰:“劓之④!”夫人先诫御者曰:“王适有言必可从命。”⑤御者因揄刀而劓美人⑥。

【注释】

①遗:赠送。荆王:即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传说中有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的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唐沉佺期 《巫山高》诗之二:“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②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以及下人对主人妻子的称呼。现在多用于正式场合。③顷:刚才,不久以前。尝:《广韵》曾也。④劓(yi):原意为古代割鼻之刑。《玉篇·刀部》:“劓,割也。”⑤适:如果,假如,假定。可:应当,应该。⑥揄(yú):挥动,拿出。

【译文】

魏王又送给楚王一个绝色的美人,楚王的心很快就被魏美人迷住了。楚王的夫人郑袖,内心非常嫉妒,对外却表现出比楚王还要喜欢她,珠光宝气的衣服珍玩,一切都让魏女挑选,然后送给她。郑袖的这些假象,完全蒙蔽了楚王,楚王对郑袖说:“夫人知道我喜欢新来的美人,你能顺承王意、爱王之所爱,喜爱她却甚于我了,这是孝子赡养父母,忠臣侍奉君王的行为啊!”

郑袖确信楚王不再怀疑自己嫉妒魏美人了,便暗地里加快了设计加害魏美人的步伐。因此,对魏美人说:“楚王非常宠爱你,但不喜欢你的鼻子,小女子去见大王的时候,要掩住自己的鼻子,这样就会经常受到楚王的宠幸了。”

于是,魏美人毫不戒惕地听从郑袖的话,每次见楚王时,都掩住鼻子。楚王对郑袖说:“新美人来见我,经常掩住鼻子,这是为什么呢?”郑袖故意遮遮掩掩,假装糊涂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其中的缘故。”楚王丝毫没有意识到郑袖的构陷,不知不觉地落入了郑袖精心设计的圈套,硬要追问个水落石出。郑袖窃喜时机终于等到了,便加油添醋地回答说:“不久前曾经听她说过,不喜欢闻到王的臭味。”楚王一听怒不可遏,大声喝道:“把她的鼻子割下来!”

由于郑袖事先曾经告诫侍卫说:“楚王如果有什么命令,必当立即执行。”所以,未等楚王息怒,侍卫顺势挥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说明】

《韩非子》全书共10余万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全书有寓言故事三四百则。作者善于巧妙地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而取材于社会现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民间故事的寓言,则是韩非子对社会现象深入仔细观察后提炼出的,这些生动的故事,虽然出自特定的环境,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因此,书中许多寓言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有的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如<自相矛盾>、<讳疾忌医>、<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老马识途>等,更是耐人寻味、警策世人,所以流传数千年仍被广泛引用而不衰。

张松如先生(笔名公木)说:“韩非子寓言故事集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可以说,读韩非子寓言故事,几乎等于读了一部法家思想辑要。”

韩非子寓言哲理 篇2

关键词:寓言群,构成方式,现实主义,历史性,法家思想,讽刺性

韩非子寓言群简单来说, 就是在韩非子一书中如《说林》《储说》等篇中把多数寓言集中在其中一篇中来说明一个或者多个道理, 并被用来充当这些道理的论据而使用, 因而形成了这种独具特色的议论形式。这种体裁结构宏大, 犹如一幅幅壮丽的篇章, 但其中却不乏细致的描写、精辟的说理、感人的故事内容和深刻的哲理思想。可以说韩非子寓言群的形成标志着寓言这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已经逐渐脱离散文主体, 作为独立存在的文学艺术形式, 成为中华文学里的一株奇葩。

韩非子中的寓言主要是通过寓言群的形式进行表达, 这种方式与西方的寓言和我国其他的寓言表达结构类型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寓言以希腊的伊索寓言为代表, 在寓言表达上主要以故事为主, 每个故事独立成篇如:龟兔赛跑, 聪明的乌鸦等。并且每篇中的故事只蕴含一种哲理使人一目了然, 通俗易懂。而在中国寓言创作中, 能与韩非子寓言并驾齐驱的只有庄子寓言了。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文体结构方面二者都极为相近。但有所不同的是庄子寓言在组织形式上把寓言都夹杂在文章当中, 没有独立的地位, 也就是说众多的寓言在一篇文章中只为了表达一种哲学理论, 或体现某种思想内涵。如《逍遥游》是一篇论道的文章, 主要靠多种寓言的结合来取代论据和论证, 而得出“逍遥乎物外任天而游无穷”的思想。其中的鲲鹏变化、蜩与学鸠、宋荣子辩荣辱和列子驭风而行, 而后提出了“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的论点, 并用尧让天下、姑射神人、大桂之种、不龟手之药等寓言予以论证, 最后得出无用即为大用的主旨。整篇文章蕴含的所有寓言都是为了这个主旨而服务, 无法单独用来说理, 更不可独立成章。

韩非子中的寓言虽不能像伊索寓言里的每篇寓言都可独立成章, 但也不像庄子寓言只能为体现一种哲理而成为文章的附属品。韩非子的寓言虽也常被作为论据使用, 来进行说理, 但他只是少数散见于各篇, 而多数集中在某一篇文章中。例如:韩非子的文章往往包含很多理论, 为了论证这许多不同的理论, 文章中自然也要引用各种寓意不同的寓言故事来进行说理, 为文章提供各种各样的论据。这些论据编辑在一起组成一篇文章的文体就是寓言群。

《韩非子》一书中“寓言群”形式的文章有《十过》《喻老》《说林上》《说林下》《内储说上七术》《内储说下六微》《外储说左上》《外储说左下》《外储说右上》《外储说右下》等。寓言群就是用十几个或几十个寓言集结在一起来组成一篇文章。《韩非子》寓言群的构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总分模式的论述性说理散文。一种是单纯的批量寓言组合在一起。

一、总分模式的论述性说理散文

《十过》一篇和《内外储说》六篇共七篇文章为总分式的构成方式。

《十过》共十个寓言故事, 采用总分的写法, 文章第一节首先列出纲要, 例数十种过失:行小忠, 顾小利, 好音, 行僻自用, 贪愎, 耽于女乐, 离内远游, 内不量力, 国小无礼, 过而不听于忠臣。然后逐节引用历史故事将每一种过错的具体内容和会造成的结果危害做了说明, 让人们了解到十过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另一个典型的文章就是储说。“储说”就是将说理的论据用寓言群的形式储备在一起。储说共有二百一十四篇寓言, 也就是把这些寓言故事汇集储存起来, 并构成了一个大的寓言群。它又分成《内储说上》包括49则, 《内储说下》包括50则, 《外储说右上》包括19则, 《外储说右下》包括16则, 《外储说左上》包括48则和《外储说左下》包括32则这六篇文章。这六篇文章每篇又单独成为一个分寓言群, 并且每个分寓言群又包括若干主旨相对独立的小寓言群。在这些小寓言群中, 又包含众多主题相似但寓意不同的单个寓言故事, 就这样采用多个总分模式把五花八门的韩非子寓言通过寓言群的形式环环相扣的组合在一起。

二、批量式的组合形式

这充分体现在韩非子的《说林》当中。“说林, 就是传说的林子。说, 指史书所记载的及口头流传的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以及韩非所收集创作的寓言:林, 与后世‘儒林’‘艺林’的‘林’含义相同, 指汇集。所以‘说林’也即相当于现在所说的故事集。”

说林分为上下两部, 共由六十多则寓言组成。这其中的故事编排并无逻辑和内容上的顺序可言, 只是简单的组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寓言集。

论《韩非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篇3

关键词:韩非子;寓言;平实;幽默;峻峭

中图分类号:I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2-0023-03

寓言是一种文学作品体裁。“是带有劝谕或讽刺的故事。其结构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有生物,也可以是无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得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辞海》)。寓言最早产生于民间,并在民间口头流传,所谓“齐东野人之语”。它往往具有诙谐幽默、生动机智而又耐人寻味的特点。战国时代,先秦诸子在百家争鸣过程中,为了使自己所讲述的深奥而抽象的道理道理浅显易懂、悦耳动听、形象生动、增强论辩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为了在游说的过程中,免于触犯人主逆鳞,避其所恶,达到讽谏目的,便纷纷操起寓言这杆武器,作为表情达意明理的重要工具,从而使中国古代寓言这种文学样式发达起来。先秦的寓言,大都穿插在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之中。而诸子散文运用和保存寓言最多的是《孟子》、《庄子》、《韩非子》和《列子》等。在《韩非子》中,仅《说林》、《内储说》、《外储说》几篇中,寓言故事就多达三百多个。

《韩非子》全书五十五篇,共十余万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其中虽多有后人窜入的文章,但其中大部分作品是韩非子撰写的。

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韩国人。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他出身于韩国宗室,曾与李期同学于苟卿门下。他为人口吃,不善言辞却善于著书。他看到自己的国家曰渐削弱,曾多次上书韩王,主张修明法度,富国强兵,而“韩王不能用”。于是他根据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的社会情况,发愤著书十余万言。后入秦,起初曾受到秦王的重用。但由于受到李斯、姚贾等人谗害,不久下狱至死。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从苟子的“性恶论”出发,发展了先秦前期法家的思想,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他任法术而尚功利,倍赏必罚,排斥“仁爱”;他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他提倡君权神圣,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韩非的思想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韩非的文章,体载和形式多种多样,有论著、有说经、有辩难。文章都写得严密透彻,条理分明,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峭拔严峻,具有批判精神。尤其在其说理散文中,写进了大量的寓言故事,用作论据,以驳斥不同观点,发挥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主张。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可谓独具一格。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韩非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一、题材平实,通俗易懂

《韩非子》中的寓言,大多平易朴实,通俗易懂。这主要是其寓言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或者取材于历史掌故,而多为人们所熟悉,例如:鲁人身善织屡,妻善织编,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屡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無穷,其可得乎?”(《说林上》)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锰邪?”曰:“狗猛!则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饔而往酤,而狗迓而龅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在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龅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外储说右上》)

前一则故事用会编织麻鞋和会识生绢的两口子要搬到不习惯穿鞋戴帽的越国去的事故,说明长处只有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否则便无用武之地。后一则故事用狗猛致使酒卖不出去的故事说明权臣当道便会阻塞贤路。这些故事均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为公众所熟知,作者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显得十分朴质平实,通俗明白,更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再如,晋文公之时,宰臣上炙,而有发绕之。文公召宰人而谯之曰:“女欲寡人之哽耶?奚为以发绕炙?”宰人顿首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援砺砥刀,利犹于将也,切肉肉断而发不断,臣之罪一也;援木而贯脔,而不见发,臣之罪二也;奉炽炉,炭火尽赤红,面炙熟而发不焦,臣之罪之也。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公曰:“善。”乃召其下而谯之,果然,乃诛之。(《内储说下》)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奈何?”管仲曰:

“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 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曰,郎中莫衣紫;其明曰;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外储说左上》)

前一则故事用以说明“有害则反察之”,而不要偏听偏信。后一则故事说明上行则下效。在上位的人,应当作出表率。这两则故事均取材于历史掌故,其事实早已为人们所熟知。韩非用以说理,显得真实可信,从而增强议论的说服力。《韩非子》中的几百个寓言,除少部分来源于民间故事和社会现实生活外,大多是历史故事演变而来的。

《韩非子》寓言的取材特点,是同韩非的崇尚功利、经世致用以及“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因时制宜的思想基础相联系的。它同提倡“无为”而治的庄子相比较,风格截然不同。《庄子》中的寓言,在其“无为”的理想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进行创作,大多取材于神话故事或虚幻境界,且多用夸张的拟人化的手法去表现,故显得汪洋绚丽、飘逸空灵。例如《庄子·外物》篇中的“任公子钓鱼”:“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牿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斥鹦:大鹏“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博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斥鹦则“翱翔蓬蒿之间”。再如《庄子·秋水》中的“陷井之蛙”与“河伯”和“北海若”等,无不取材于神话和虚拟世界,采用拟人化的夸张的手法娓娓道来,洋溢着浓厚的浪漫色彩,从而给人以丰富奇特的想象。而《韩非子》中的诸多寓言,却充满了现实精神。

二、喻意深刻,思想丰富

寓言是采用虚构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来寄寓某种事理的。它以寓意为本体,通过比喻寄托,或借此喻彼,或借古喻今,或借小喻大,或借物喻人,把抽象的深奥的道理寄寓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因而,它可以化未知为已知,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韩非子》中的寓言,正是充分利用了寓言的这一特性,比较全面地系统地反映了韩非子的历史观、社会观、文艺观以及方法论和认识论,较为系统地反映了韩非子的“法”、“势”、“术”三位一体的法治思想体系。喻意十分深刻,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例如:

董阏于赵上地守,行石邑山中,见涧深峭如墙,深百仞。因问其旁乡左右曰:“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曰:“婴儿、痴聋、狂悖之人,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牛马犬彘尝有入此者乎?”对曰:“无有。”董阏于喟然太息曰:“吾能治也,则莫之敢犯也,何为不治哉!”(《内储说上》)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说难》)

前一则寓言故事说明,治理国家要实行法家的“必罚明威”的主张,严厉实行法制,才能政绩卓著。后一则寓言故事本意是宣扬进说之难;不了解君主的意图而泄露天机是十分危险的。同时,它也宣扬了取舍、虚实方面的权术。在《韩非子·难一》中,作者为了揭露儒家美化尧舜的矛盾,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楚人有鬻楣与矛者,誉之曰:“吾楣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楣,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楣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运用“不可陷之楣,与不可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形式逻辑,批驳了儒家的“德治”,指出“贤舜”与“圣尧”不可同时并存,要“圣尧”就必然否定舜的“德化”,肯定舜的“德化”,又必将否定“圣尧”。而“德化”对治理国家是无益的,从而赞扬了“法治”的威力。作者在《难势》篇也讲了这个故事,说明“贤势之不相容”,认为“势”(有利地位和权势)比贤(才能、能力)更重要。在这里,韩非是第一个在中国哲学史上把“矛盾”作为形式逻辑的概念来使用的,其思想表现出超人的哲学智慧。

三、善于辨驳,幽默峻峭

《释言》中说:“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托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可以说,在诸子散文中,寓言的成功运用,已成为作者高超的辨论才能的重要标志。《韩非子》中,作者正是运用大量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作论据,驳斥不同观点,发挥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主张。表现出能言善辩、幽默冷隽的特点。这在先秦

诸子散文中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在《难一》、《难二》、《难三》诸篇中,竞引用了几十个历史故事,来发挥他的治国建政思想,表现出超强的辩驳才能。请看:

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 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践”。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

或曰:“晏子之贵踊,非其诚也。欲便辞以止多刑也,此不察之患也。夫刑当无多,不当无少。无以不当闻,而以太多说,无术之患也。败军之诛以千百数,犹北且不止;即治乱之刑如恐不胜,而奸尚不尽。今晏子不察其当否,而以太多为说,不亦忘乎!夫惜茅草者耗禾穗,惠盗赋者伤良民。今缓刑罚,行宽惠。是利奸邪而害良人也。此非所以为治也。”(《难二》)

这段作品中,前一部分先引述一个齐景公动员晏子迁居的历史故事,而后用“或曰”引发议论,讲出一番治国建政的道理来。这种先讲故事,从具体事例具体形象入手,然后即事而发议论的方法,不仅能在议论与辩驳中给人以形象具体的实感,而且又使人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去认识事物,对所论述的道理易于领会和接受。

《韩非子》中的寓言,虽然很少渲染藻绘,但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夸张的手法,予以针砭讽刺,因而具有幽默冷雋的特点。请看: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外储说左上》)

这个寓言故事酷似一幄讽刺漫画,一针见血地嘲笑了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的愚蠢可笑。在另一侧寓言故事中,更集中地显现出《韩非子》寓言的这一特点。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免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免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说林上》)

在尔虞我诈的社会中,玩弄权术的人往往捞到好处。这则寓言以类比的漫画式手法,入木三分地鞭鞑了这种趋炎附热、狼狈为奸的世态人情。十分犀利峭刻,幽默冷隽。

四、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寓言是由比喻手法发展而来的,它是比喻发展的高级形态,常被人称之为“事喻”。它通过饶有兴趣的故事,以犀利的笔触,夹叙夹议地发挥它的讽刺谴责的巨大威力,从而达到讽喻教育或说服的目的。因此,它虽然比较简短,往往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和显豁的形象。韩非是最早有意识地系统收集、整理、创作寓言的,数量之大,诸子百家中无出其右。这些寓言大都可以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个相对完整的单篇作品。人们所熟悉的“自相矛盾”、“郑人买履”、“买椟还珠”、“老马识途”、“滥竽充数”等,都是常常单独出现的篇章。这些寓言,不仅故事情节完整,独立成篇,而且形象显豁,十分生动。

请看: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曰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王曰:“我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外储说左上》)

这则寓言意在批评当时那些口若悬河的说客,他们的主张往往是无稽之谈。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三个人物各侧重其性格的一端:燕王的昏庸、卫人的狡猾、冶者的聪明,均表现得单纯鲜明,生动逼真。

再看: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说林上》)

中射之士利用二难推理的办法来揭露谒者的骗局,简明透辟。一个机智巧妙、能言善辩的中射之士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不能不令人叹服。

战国时期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现存的寓言总数在于则以上。而《韩非子》中就占三百多则,约为先秦寓言总数的三分之一。《韩非子》的寓言,不仅取材平实,而且各具深奥哲理,发人深思。同时情节生动,故事幽默,娓娓动听。把它们分离出来,个个均相对完整,形象飞动,大都可以成为单篇的文学作品。其以简短故事寓意说理的形式以及幽默峭拔的文风,为后世的小品杂文创作开了先河,它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行动、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方法,对后世的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诱发作用。

参考文献:

[1]闫笑非:《韩非研究丛稿》,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韩非子》寓言故事 篇4

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做珠宝生意。他对珠宝的包装费尽了心思。首先用有香气的木兰做成华丽的盒子;再用高级香料肉桂及山椒涂抹薰烤;边缘还镶嵌小粒圆形的玉石刻意装饰、用翡翠集合在一起加以衬托。极力向人们炫耀他的珠宝是何等贵重,以便待价而沽。

可是,人各有异,取舍不同。有个郑国人,只留意外表流光溢彩,不在乎它的内在价值,买走了这个漂亮的盒子,却把里面具有真正价值的珠宝退还给了他。可以说这个珠宝商只是长于制售精美的包装盒罢了!不能说是善于经营珠宝生意啊!

现在社会上的一些言论,都是华丽巧辩之谈,正是因为君王舍本逐末,只欣赏采纳那些华美的言辞,而舍弃那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韩非子里的寓言故事 篇5

宋国有位小生意人开了一爿酒家,专门出售陈年佳酿。这爿 酒家窗明桌净,买卖公道,还在门 前高高竖起一杆青旗,行人在几里地外都能看见酒旗招展。顾客一进门槛,店小二就笑脸相 迎,殷勤接待。?

按理说,这爿酒家应该是生意兴隆的;可是偏偏相反,常常整天不见一个顾客,十分冷落。 一坛坛老酒开了封,卖不出去,都发酸变质了。?

店主苦思冥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请教附近一个老头儿。老头儿沉吟了一番,问他:“你的 看门狗凶不凶?”店老板挺纳闷地说:“凶啊,可这跟卖酒有什么关系呢?”老头儿拈着胡须 笑道:“人家怕你的恶狗。恶狗守在门口,见人就咬;酒再好,还有谁敢来买呢?”?

寓言哲理小故事 篇6

杰米扬热情地说:“请啊,老朋友,感谢你的光临!这个菜是特别为你预备的。”

福卡回答:“不,亲爱的朋友,吃不下了!我已经吃得塞到喉咙眼儿了。”

“没关系,才一小盆,总会吃得下去的。这汤味道多鲜啊!”

“可我已经吃过三盆哩!”

“嗨,何必计数呢?尽量喝吧,只要你喜欢。凭良心说,这汤真香、真稠,看那层浮油在盆子里凝结起来,简直跟琥珀一样。请啊,老朋友,替我吃完它!吃了有好处的!这是鲈鱼,这是肚片,这是鲟鱼。只吃半盆,吃吧!”杰米扬喊自己的妻子,“亲爱的,你来敬客人,客人会领你的情的。”

杰米扬就这样热情地款待福卡,一个劲儿劝他吃,不让他休息,不让他喘气。福卡的脸上大汗如雨,勉强又吃了一盆,并装着吃得津津有味,把盆子里的汤吃了个精光。

杰米扬嚷道:“这样的朋友我才喜欢,我最讨厌那些吃东西挑三拣四的人了。看你吃得这么香,我真高兴!好,再来一盆吧!”

可怜的福卡虽然喜欢喝汤,但这样喝却跟受罪一样。他马上站起身来,抓起帽子、腰带和手杖,用足全力跑回家去了,从此再也不来杰米扬的家了。

动物 寓言 哲理 篇7

湖边的林木中,有一棵树特别高大,枝叶非常茂密,很适合鸟儿筑巢安居;一段时间后鸟儿繁殖得愈来愈多,鸟巢占满了整棵树。

由于这棵大树的树枝茂盛得延伸至湖面,鸟粪常掉落湖中,经年累月,整个湖被污染得肮脏混浊,湖神终于大为震怒,湖水翻腾不已,冒出熊熊烈火,想要烧毁这棵树。

鸟群中的鸟王赶紧命令所有鸟儿飞离大树,大部分鸟儿都追随鸟王飞走了,但是有些鸟儿心存侥幸,以为烈火不会持续很久,坚持不肯离开,最后都被大火烧死了。

富有哲理寓言故事 篇8

成功是比别人快半步

在一片原始森林里,住着一群羚羊,它们无忧无虑,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在这群羚羊当中,有一只显得与众不同,当别的同伴儿吃着鲜嫩的野草,晒着暖和的太阳,甚至做着香甜的美梦时,它却整天在森林里拼命地练习长跑。同伴们嘲笑它:“这么悠闲的生活,你却不知道享受,天天在那儿没命地跑,你准备去参加比赛呀!”那只羚羊没有说话,继续跑着,时间一长,它就练出了一双飞毛腿。后来,同伴们对它的举动实在是感到莫名其妙,又问道:“森林里这么安全,没有狼、狮子和老虎,你何必那么用劲练习奔跑呢?”羚羊停下来回答说:“现在安全不等于永远都会安全,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被狼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想跑也来不及了。只有平时把奔跑的本领练好了,到那时才可以逃脱它们的魔掌。”果然,有一天,几只凶猛的老虎闯进了羚羊的领地,除了那只平日里勤于练习奔跑的羚羊幸免于难外,其余的羚羊都成了老虎的美餐。

《孙子兵法》有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石头之所以能在激水之上飘起来,就是因为它比激水的速度要快半步。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比赛,只有与时间赛跑,只有永远比别人快半步,才有可能占得先机,赢在最后。这既是竞争者的姿态,更是成功者的秘诀。

选择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感悟: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

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

哲理寓言故事精选 篇9

卜宽的妻子尼宽生下的儿子包宽,模样长得真好看。满月那天,尼宽背着儿子去见外公外婆。按照侗族风俗,外公家要打发银钱、粮食、衣服作纪念。如果第一个是男孩,外公家又是富裕人家的话,那就要送一头大水牯和一些水田了。那天吃完晚饭,外公对尼宽说:“大人大量,我决定送给外孙两条牛腿,明天叫卜宽来帮我犁一天田,再把牛牵回家去。”他心想:“聪明的卜宽,明天看你来拉两条牛腿吧!”

第二天天刚亮,卜宽就到外公家,去牛圈挑一头最壮的水牛牯,扛着犁就下田去了。到该吃早饭的时候,外公向田坝走去。一来叫卜宽回来吃饭,二来看看他这一早犁了多少田。他走到田边一看,田里一块上都没犁,卜宽躺在树下睡觉,牛缚在一根木桩上。岳父责怪起他。卜宽爬起来,为难地说:“外公,不是我不犁田,是这头水牛牯脾气怪,打死它也不肯拖犁。”说着,他就把牛牵到田中,把牛轭架在牛背上,挥起鞭子打在牛背上,牛向前一跪,牛轭就掉在地上了,一连几次都是这样。

外公训斥说:“人家犁田都是把牛轭架在牛颈上,唯有你架在牛背上。”

卜宽笑道:“你老人家只给我两条牛腿,如果把牛轭架在牛颈上,岂不连你老人家那两条牛腿都要用上了?我实在不忍心这样做哪!”

外公说:“好了,外公再送你一条牛腿,今天下午把牛放到山上喂饱,明天一早就来犁田。”

卜宽吃过午饭,牵牛上山,把牛缚在一棵树下,就去割草。傍晚时,他把牛草分为三股,分别捆在三条牛腿上,把牛牵回来。外公坐在大门口乘凉。卜宽松了一下绳子,饿了一天的牛牯掉头就往捆有草的脚上大口大口地吃。

卜宽抽了它一鞭,又把绳子拉得直直的,差不多把牛鼻子勒出血来。

外公见了,说:“你怎么不让牛吃草?”

卜宽说:“外公,今早犁田,我为你老人家着想,下午去放牛,我不能再为你着想了。你的那条牛腿是用包谷杂粮喂的,我的那三条牛腿,只能用草来喂。要是你的那条牛腿,吃了我的牛草,我的三条牛腿就要跌膘!明天哪还有力气来给你犁田?”

外公只好说:“算了!算了!再送给你一条牛腿,明早你一定要来帮我犁田。”

必读哲理寓言小故事 篇10

一次,云水禅师问清远禅师:“你爱色吗?”

清远正在用竹箩筛豌豆,听到云水这样问,吓了一跳,筐里的豆子也洒了出来,滚到云水的脚下。云水笑着弯下腰,把豌豆一粒一粒地拣了起来。

清远禅师耳边依然回想着云水禅师刚才说的话,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实在是没有办法回答。

清远禅师的心里暗自琢磨:“色”包含的范围太大了,女色、颜色、脸色……你穿衣服挑颜色吗?你吃佳肴喝美酒看重菜色、酒色吗?你选宅第房舍注意墙色吗?你会按照别人的脸色行事吗?你贪恋黄金白银的财色吗?你贪恋妖媚艳丽的女色吗?

清远禅师放下竹箩,心中还在翻腾。他想了很久才回答道:“不爱!”

云水一直在旁边看着清远的状态,他惋惜地说:“你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好了吗?等你真正面对考验的时候,你是否能够从容面对呢?”

清远大声说道:“当然能!”然后,他向云水禅师的脸上看去,希望能得到他的回答,可是云水只是笑,没有任何的回答。

清远禅师感到很奇怪,反问道:“那我问你一个问题行吗?”

云水说:“你问吧!”

清远问:“你爱女色吗?当你面对诱惑的时候,你能从容应付吗?”

云水哈哈大笑地说:“我早就想到你要这样问了!我看她们只不过是美丽的外表掩饰下的皮囊而已。你问我爱不爱,爱与不爱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心中有自己坚定的想法就行了,何必要在乎别人怎么想。”

菩提心语:

无论外在有怎样的诱惑,只要有自己坚定的想法就可以。眼中有色,心中无色,才能坦然面对世间的各种诱惑。

强大的动力来自你的内心

很久以前,有一位僧人在乡村里过着平静的修行生活。

有一天,当这位僧人出门的时候,忽然发现门口躺着一只冻僵的小老鼠,于是就把它抱进屋子里,用双手温暖它。小老鼠渐渐地苏醒过来,恢复了健康,从此和僧人生活在一起,白天到外面晒太阳,玩耍;晚上回到屋子里躺在温暖的羊毛毯子上听这位慈祥的僧人讲故事,生活还算愉快。

但是,僧人的家里有一只猫,虽然猫不伤害它,可它每次见到猫时都感到非常害怕。

于是,有一天,小老鼠对僧人说:“慈悲的修行者,我和你生活在一起感到非常快乐,但是有一件事情我想请求你的帮助。”僧人微笑着说:“那是什么事情呢?”小老鼠回答说:“当我每次看到您家里的猫的时候,都感到莫名的恐惧。我想请求您,能不能把我变成一只猫呢?”僧人答应了它的要求,把它变成了一只猫。

小老鼠变成猫以后,以为万事大吉了,可是刚一出门,就碰到了一条狗,一条很凶猛的狗。它吓得连滚带爬地回到了屋子里。然后对僧人祈求说:“麻烦您能不能把我变成一条狗?”僧人答应了它的要求。

这下,变成了狗的小老鼠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家门。突然,有一只老虎经过它的身边,它吓得拼命地跑回家里。小老鼠很沮丧地对僧人说:“请您再把我变成老虎吧。”僧人又答应了它的要求,把它变成了老虎。可当变成了老虎的小老鼠一见到在厨房里的猫,就尖叫了一声,惊恐万状地跑回到僧人的身边。

小老鼠百思不解,困惑地对僧人说:“慈悲的僧人啊,为什么我变成了老虎以后,还是害怕猫呢?”

僧人哈哈大笑了起来,然后对它说:“重要的不在于你有什么样的身体和外观,重要的在于你的心。你的心还是小老鼠的心,怎么会不害怕猫呢?”

菩提心语:

拥有什么样的心,就拥有什么样的想法,而想法又决定了行动。所以,如果内心不强大,就不会有强大的动力。

不必改变自己的心志

有一天,禅师吩咐他的侍者去京城买一批上等的纸材。这位侍者向来被称许具有“子贡之资材”,可见是个相当聪慧灵敏之人。众所周知,子贡是孔子门下的七十二贤人之一,不仅才智聪敏,而且长于辩才。此外,子贡也长于理财之道。现在,禅师差遣这位“资材堪比子贡”的侍才去买纸,原因也就在此。

当然,侍者不敢掉以轻心,终于在千挑万选之后风尘仆仆地带了一批纸回来。

不料,当禅师看过纸以后却说:“这个不行!”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无奈,侍者只好再度上京去买另一种纸。

可是,禅师看了第二次买回来的纸,依旧很冷淡地说道:“这个也不行!”

结果,侍者只得硬着头皮再度上京。他们所在的地方与京都距离相当遥远,而当时又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所以每天数次往返的确是件苦差事。侍者不禁抱怨道:“仅是买个纸,就要弟子再三饱受旅途劳顿之苦,又不知道师父要的是什么样的纸……”

当侍者第三次将纸买回来以后,禅师依然还是冷冷地说:“不行!”

弟子心想:“真是一点儿也不体谅弟子的劳苦啊!”

但弟子随后一想,才猛然发觉自己的过失,于是赶紧向师父道歉。

“明白了吧,其实你最初买回来的纸就行了。”禅师如是说。

菩提心语:

不必过分地拘泥于他人的命令与看法,只要自己觉得合适,那就是最好的。反复地操练以求完美,有时是会适得其反的。

坚定自己的心

现代高僧广元老和尚住在承天寺时,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于是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

13年后,他回到寺里,还是不住寮房,而要求守大殿。但大殿不能安床铺,因此他只能天天晚上在宝殿打坐。

过了一段时间,寺里的监院慧远大师召集大家宣布说,昨天晚上宝殿的功德箱被盗。这个功德箱是寺里的主要收入,从来没有发生过被盗的事情。即使过去夜里没有人守,也没有被盗过。所以,当时大家自然怀疑到广元老和尚,认为他在殿里打坐,即使没有偷,但别人偷,他也应该知道,也有责任。

这样一来,大家对他的看法,就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认为这个人号称坐山洞13年,结果还干出这等事,就非常鄙视他,都对他另眼相看。但是,他本人却并没有申明一句“我没有偷,也没有看到别人偷”,好像这件事与他无关一样。别人骂他、指责他,他也不回答,还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过了一个星期后,监院慧远大师又召集大家宣布说:“根本就没有功德箱被盗这回事,我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考验一下广元住山洞13年,到底有没有功夫。现在证明他真有修行的功夫!”

菩提心语:

佛教寓言哲理小故事 篇11

一天它走到池塘边喝水时,不幸陷在泥中,脱困不得。旁边的人们,费了一番力气,也同样是奈何不得,因为这只大象实在太重了。

国王知道后,就派一位驯象师去处理。驯象师到达后只是观察了一下大象陷身的地方,就叫人吹打战鼓。

大象一听到隆隆的战鼓声时,不由得精神大振,仿佛又回到了战场,一鼓作气就脱离了困境。

“比丘们!你们要像这只大象一样,要拿出自己的潜力从烦恼中解脱出来,自行脱困。”佛陀以这只大象的故事警示弟子们。

哲理性寓言故事 篇12

本分像泥土一样实在

“一个人要成功,要靠天分、勤奋、缘分、本分。其中,勤奋和本分最重要。我是空军最年长的现役老兵,只有守着本分更加勤奋,才能践行我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之间的永远的约定,同时也让我的人生多一些精彩。少一些遗憾。”本分,像泥土一样实在,常被人忽视。然而。它却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本分,也如泥土一样。有着丰富而深厚的“内涵”。

恪守本分,就是始终不忘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踏踏实实做事。杨善洲就是一个坚守本分的做。他原是云南保山地委书记,10月病逝。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忘我工作,为当地經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度晚年的机会,许下了“退休后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诺言,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他白手起家,捡果核做树种。一干就是22年,硬是在荒山野岭建起了面积几万亩、价值达数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杨善洲的“本分”就是永远鲜明的公仆本色和强烈的百姓情怀。

“本分” 是与浮躁偷懒、投机取巧水火不容的。9月8日,87岁高龄的诺贝尔奖物理学得主杨振宁应邀为重庆八中题词“宁拙毋巧”。他说:“这句话还有四个字叫做‘宁朴毋华’。把这八个字送给你们,因为做学问不能取巧。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脚踏实地做出一番成就来。”诚哉斯言,不是本分之人能取得成功吗?

安于本分,就是安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对自己有正确的估价。不久前去世的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作为名人之后一生淡泊名利。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他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反对靠父母的余荫生活。虚度人生。鲁迅在遗嘱中“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的教诲始终贯穿于周海婴的一生。他作为一个无线电专家长期默默无闻地从事广播规划工作,同时一生致力于鲁迅精神的传播和作品的整理。他和蔼可亲、为人敦厚,虽贵为名人后代又是政协常委,但待人处事平易近人。这是一个很“本分”的可敬的老人。

本分是一种可贵的品格。它正像泥土一样,以丰厚的养分和坚实的基础支撑起人格的参天大树。总理有一次在一所大学的座谈会上对同学们说了一段话:“我希望同学们记住六个字——此时、此地、此身。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刻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此地,就是从你们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记住并践行总理提出的这六个字,不就是要做一个本分的人吗?

花木扶疏。离不开泥土:事业有成。离不开本分。摒弃偏见与误解,还本分以本色。做一个真正的本分人,于己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于人海纳百川。和谐共赢。

农夫和他的衣服

有一个星期天,一个贫穷的农夫正要出门的时候在门口碰到他孩提时代的朋友,那个朋友正要来看他。

农夫说:“欢迎!这么多年了,你都到哪里呢?请进!你看,我已经答应要去看一些朋友,想跟他们延期也很困难,所以请你先在我家休息,我大概一个小时以后就回来,我会很快回来,然后我们就可以促膝长谈。”

他的朋友说:“喔!不要,我跟你一起去不是更好吗?但是我的衣服很脏,如果你能借给我一些干净的衣服,我换好衣服之后就跟你去。”

前些时候,国王给了农夫一些贵重的衣服,农夫将那些衣服藏起来,要等到比较盛大的场合才穿。这是,农夫很高兴地把那些衣服拿出来给朋友穿。

他的朋友穿上这些珍贵的衣服、头巾、腰巾和那双漂亮的鞋子,他看起来就好像国王一样。望着他的朋友,农夫觉得有点嫉妒,比较之下,他看起来好像是一个仆人。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做错了,把最好的衣服拿出来。他开始觉得自卑,他想,现在每一个人一定都会看他的朋友,而他却像一个陪侍,像一个仆人。

他试着将自己想成是他的好朋友,也想成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他下定决心只要想高贵的事情,“毕竟一件好的外套或一条昂贵的头巾又算得了什么呢?”但他越是用理智去告诉自己,那件外套和头巾就越占据他的头脑。

他们两人走在一起,行人只看他的朋友,而没有注意到他。他开始觉得沮丧,他表面上跟他的朋友聊天,但内心里所想的无他,只有那件衣服和头巾!

他们到达了所要拜访的朋友家,他介绍他的朋友说:“这是我的朋友,孩提时代的朋友,他是一个很可爱的人。”突然间他迸出一句话说:“他穿的衣服是我的。”

他的朋友吓了一跳,主人也吓了一跳,他自己也意识到这句话不该说,但是已经太晚了,他懊悔他的失言,内心暗自责备。

走出那个朋友家的时候,他向他的.朋友道歉。

他的朋友说:“我楞住了,你怎么可以说出这样的话?”

农夫说:“对不起,我的舌头不听话,我错了。”

但舌头是从来不撒谎的,如果有什么东西在一个人的头脑里,话就会脱口而出,舌头从来不会犯错。他说:“请原谅我,那句话是怎么讲出来的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但是其实他知道的很清楚,那个思想是由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

他们又出发到另外一个朋友家去,现在他下定决心不要说那些衣服是他的,他已经封住了他的头脑。当他们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已经做了最后的决定,决定不要说那些衣服是他的。

那个可怜虫不知道说当他不说的决心下的越重,他的内心就越会感觉到那些衣服是他的,而且,这种坚定的决心是在什么时候下的呢?当一个人下了一个坚定的决心,比方说像戒欲的发誓,那只是表示他对性的兴趣正在从内部强而有力地冲击着他。如果一个人下决心从今天起要少吃一点或断食,那只是暗示他深深地带者想多吃的欲望,像这样的努力不可避免地一定会造成内在的冲突,我们的弱点是怎样,我们就是怎样,但是我们决定要控制它们,我们决心要跟那些弱点抵抗,如此以来,这就很自然地变成了潜意识冲突的来源。

因此,处于内在冲突的状态下,我们这个农夫进入了朋友的家,他小心翼翼地开始说:“他是我的朋友。”但是他意识到没有人在注意他,每一个人都以敬畏的眼光看着他的朋友和他朋友的衣服。突然间有一个强烈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升起:“那是我的衣服!我的头巾!”但是他再度提醒自己不要谈关于衣服的事,他已经下定决心。“不论贫富,每一个人都有某种衣服,不是这种,就是那种,那是不重要的。”他对自己解释,但是衣服就像钟摆一样,在他的眼睛前面来来回回地摆荡着。

他重新再介绍:“他是我的朋友,一个孩提时代的朋友,是一位很棒的绅士。至于那些衣服?那是他的,不是我的。”

那些人都感到惊讶,他们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介绍:“那些衣服是他的,不是我的。”

等到他们离去之后,他再度向他的朋友致十二万分的歉意,他承认这是一项重大的失言,现在他对于什么要做什么不要做感到很混乱。他说:“衣服以前从来没有像这样抓着我!老天爷啊!我到底怎么了?”

他到底怎么了?这个可怜的农夫不知道他对他自己所用的伎俩即使由一个神来尝试,衣服也同样会抓住他!

他的朋友十分气愤地说他不愿意再跟他继续走了,农夫抓住他的手说:“请你不要这样,请你不要以这么坏的态度来对待朋友,我会感到终生遗憾的,我发誓不再提有关衣服的事,用我全部的心,我对神发誓,将不再提起有关衣服的事。”

接下来他们进入了第三个朋友的家,农夫很严格地克制住他自己。克制的人是很危险的,因为有一座活火山存在与他们内心之中,外表上他们是僵硬的,充满了克制,但是那些想放开来的冲动却被紧紧地控制在他们里面。

请记住,任何强迫性的东西既不能持续,也不能完整,因为有着强大的压力,有时候你必须放松,有时候你必须休息,你能将拳头握紧多久呢?二十四小时吗?你握的越紧就越容易疲劳,也就越想快些将它放开。你越是努力去做,越是用力,就越快疲劳,你的手可以一直张开着,但是它不能一直紧握着,任何会使你疲倦的东西都不能成为你自然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农夫很严格地按捺住自己,不提有关衣服的事。他们走进了另外一个朋友的家,农夫全身冒汗,简直是精疲力尽,他的朋友也很担心。

农夫被焦虑冻僵了,他很慢很小心地说出每一句话来介绍:“来见见我的朋友,他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是一个很好的人。”

他犹豫了片刻,感受到内在的一股压力,他知道他敌不过这一股压力,就大声地脱口而出:“那些衣服?对不起,我不说,因为我已经发誓不再提起那些衣服了。”

一张椅子

黄哥的儿子考上重点高中没钱上。一天,有一个外地姓李的人找到了学校的校长,说他愿意资助黄哥3000元钱送儿子读书。不过,他要到黄哥的家里看看。

黄哥家在一片竹林子的边上。竹林子有几十亩,一眼望去,尽是密匝匝、修长修长的竹子。黄哥家里很穷,什么也没有,坐的是破板凳,连一张椅子也没有。李先生看了一会儿,就走了。走出了好远,李先生说:“我不资助了,他家人懒,你看这个黄哥,屋边就是大片片的竹子,怎么也不砍来做几张椅子坐?”校长一想,是啊!

回去后,校长问李先生还有没有商量的余地?李先生说:“这样吧,过十天我再来看看。”李先生走后,第2天,校长就去了黄哥家,把情况告诉了黄哥。校长埋怨说:“这么多竹子,你也不砍几条做几张椅子!”黄哥一听,说:“这不行!”黄哥便拿出一份合同书。原来,这片竹林是一个王老板在8年前包下这片洼地种的,种下了叫黄哥看管,签了合同书,黄哥如果管好了这片竹林子,自己不乱砍、别人也不乱砍,十年后,卖竹子的收入对半分;如果乱砍了,王老板一年只给他200 元工钱。眼下,差一年就满十年了。校长一听,说:“你砍几条竹子做椅子怎么算乱砍呢?”黄哥说:“我砍几条,别人也砍几条,那就不行了。”

上一篇:证明能力证明力下一篇:考研英语小作文常用句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