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多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共10篇)
从考察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出发,深入探讨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职业化、技术化和信息缺乏等问题,阐述了新时期高校可通过加强心理服务机构建设、心理健康评估和心理辅导等途径多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 者:熊建练 李莉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湖南,长沙,410079 刊 名: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OLLEGE 年,卷(期): 17(5)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近几年来,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精神疾病、自杀、危害家庭及他人与社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与教育界的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这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光靠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是难以完成的。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应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1 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1.1 学生对班主任有依赖、信任感
在家里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感,在学校里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有较大的权威。班主任在生活中乐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真诚关怀,善解人意,尊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同。
1.2 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
班主任针对学生和班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如:大一新生入学时可以开展“我们都是一家人—共建美好班集体”的团体活动;在大二时开展自我认识的系列活动;在大三时开展“我的未来不是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活动;同时通过密切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班主任可以通过深度辅导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1.3 班主任在课任老师与学生之间起着沟通、调解作用班主任
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各科任老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的责任。
1.4 班主任可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笔者所在石油化工学院每学期初班主任都会给家长写一封信,信中详细介绍该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学期的成长变化以及对所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做好家长和学校的桥梁,家校联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防御与疏导工作。
2 班主任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抓好新生入学时机,增强班级凝聚力
大一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从熟悉的环境步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充满着希望与好奇,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并不像理想中的那么美好,也充满着挫折与矛盾,伴随着艰辛与失落,来不及找到心灵的支点就陷入了困惑。班主任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正确引导学生顺利渡过这些不适应阶段,使学生顺利地主动学习、充满希望、满怀信心地生活。新生入校的第一天,班主任应迎接本班学生做好接待工作。让学生从一入校就感觉到班主任在关心他们,从而使学生对班主任有了亲近感和认同感。比如笔者作为一个班主任,新生入学时在班级学生的宿舍门口都做了精美的门牌,上面写好小屋主人的名字。让他们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宿舍床位以及了解到舍友的名字,学生感觉到班级很温馨,也很快的与班主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有了归宿感。同时进行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活动使学生彼此认识,并相互熟悉,通过一些心理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建立班级凝聚力。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班主任应提倡学生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比如入学之后可以组织迎新晚会展示同学们的才艺。中秋节、元旦等节日的时候一部分学生不回家,可以组织一些茶话会,和班级的同学们在一起,让他们感觉到班集体的温暖。班主任还可以结合5.25心理健康节,开展系列心理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
2.3 开展班级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条件是有与之相联系的人或事,或是彼此理解和了解的人。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笔者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以及选出班干部,进行了以班级建设为主题的团体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心理游戏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并形成团体凝聚力。
2.4 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开启学生的心灵
在班集体中,通常比较容易引起班主任关注的是少数表现优异及表现较差的学生,作为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往往因为不需要特别“操心”而被班主任所忽视。从心理健康的要求考虑,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班主任的注意和关怀。这就要求班主任关心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若班主任能在一学期内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过正式的面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目前的状态等,班主任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辅导,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当然,班主任老师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时,也可推荐到心理咨询中心,让学生接受专业的个别心理辅导。
2.5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见证学生四年的成长
为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包括心理测评记录、与老师的谈心感言、学习成绩、大学四年每个阶段经历的重大事件等。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记录着每一次的心路历程。当学生毕业回顾往事,点点的记载可以唤起心灵的感悟与收获。
3 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3.1 提高班主任心理辅导的理论素养,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
培养一支自我心理素质良好、又乐于和善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可以每年选派一些骨干班主任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理论知识;并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对教师举行专题讲座及团体辅导,帮助广大教师认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学生队伍建设中。
3.2 发动班主任鼓励学生参加个别心理咨询活动,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
学校应该十分注意对个别心理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他们重点关心,积累个案,跟踪教育。为了让班主任更好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自卑、孤独、学习焦虑等倾向,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重视为班主任提供危机干预的一些培训。班主任应与心理咨询中心密切合作,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推荐学生来心理中心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3.3 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配合
班主任应该善于与学校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合作,共同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个好的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充分运用家庭、学校、社会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利资源;对一切有碍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会设法将它对学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班主任要与学校心理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心理中心组织的各种活动,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捍萍.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与素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6;10:67-68.
[2]曹慧群,魏波,张黔玲,倪倬.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2007:2:90-91.
[3]陈文芳,熊江波.浅谈新时代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7:46-47.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有效开展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87-01
新时期背景下,随着国家间交流的加快,在高校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由,面对网络的快速发展及社会复杂的背景,高校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社会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较多不良社会思想的诱惑,高校中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学生思想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探讨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素养
高校辅导员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力量,因此在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自身素养的提升,这种素养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当面,一方面,高校辅导员要通过自主的学习具备崇高的信念,崇高信念的培养是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这一崇高信念主要是指要具有拥护共产党的决心,在熟悉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及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另一方面,辅导员要注重对自身技能的提高,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中,这些辅导技能包含有许多方面,例如具备心理辅导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具备正确的思想判断能力等,通过能力的提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例如,高校辅导员在遇到某些学生出现对中国共产党具有偏见、极端思想时,辅导员首先要对学生具有的偏见思想加以了解把握,通过学生情况的掌握对学生具有偏见的思想进行理论学习,在辅导员自己理论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而以有效的沟通手段跟学生进行谈话,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使学生改变对我党的认识,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发挥自主性
学生是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学生的想法行为决定着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在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时,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以学生为本的引导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辅导员要注重对高校学生进行入学时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由于刚进入高校的学生脱离高中教育不久,对高校中的生活有着陌生与好奇,这种心理很容易使学生受到影响,这一时期思想政治观念的树立对学生以后观念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辅导员要时刻注重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进入高校进行教育生活的四年中,由于生活环境的自由化,很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自主性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因此,辅导员要时刻注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促进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认识。
在对刚进入高校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辅导员可以通过定期的主体班会召开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在不同的节日中举办不同的思想政治主题会议,例如,在五一劳动节的时候,辅导员可以通过“劳动最光荣”主题班会的召开,让学生在自主发言、自主表演、自主创造的过程中加强对劳动的正确认识,进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关注
现阶段,在我国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这一关注内容的缺失使许多学生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中产生了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辅导员在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心理进行辅导,这种辅导内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发现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时候及时与心理医生联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治疗;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将日常的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联系起来,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做心理引导。
例如,在某高校中,某学生因失恋造成了心理伤害,逐渐出现抑郁状态,面对这一情况,辅导员要及时联系心理医生,通过对学生日常情况、心理特征的描述,使心理医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治疗,使学生尽快从抑郁的状态走出,树立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自己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把握学生心理活动,加以适时引导。
四、创新教育方式进行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是单一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在新时期,辅导员要通过不断的教育方式创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社团的建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社团的成立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在一定程度的上对学生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学生在进行社团活动的参与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心态,在具备自信心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种是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论坛的建立,增加学生话语权,使学生能够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发表意见,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态,进而利用网络平台加以引导。
例如,某高校建立了开放的论坛平台,学生可以在论坛中建立主题,发表言论,辅导员在浏览学生言论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有思想问题的学生,通过对他们用户信息的调查对其进行了解,在陌生的论坛平台中辅导员可以以朋友的方式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新生力量,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中,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工作者,应该通过不断的素质提升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发挥自主性的同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顾磊.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J].青年与社会,2013(24).
[2]刘笑.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J].才智,2014(22).
[3]胡艳敏.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影响因素[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
平谷中学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自己祖国最深厚、最神圣的情感,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
进行该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途径。学生爱国与否,爱国程度如何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公民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我们必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几年来,平谷中学坚持不懈、多方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平谷中学的经验和做法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制度、建设一支德育工作的队伍
(一)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平谷中学的领导集体历来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他们组织成立了班主任协会、青年教师读书会、爱心基金会、德育课题领导小组、科学普及研究小组、艺术教育领导小组等机构实施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各项活动的开展。平谷中学制定了班主任协会章程、青年教师读书会章程、爱心基金会章程、科学艺术教育管理办法等具体制度,保证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三)为了使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内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平谷中学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注意培养班主任队伍,多次请高金英等班主任来校作报告介绍班主任工作经验,也多次组织青年教师到杜朗口中学等先进德育校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德育经验。此外还多次组织本校班主任和教师的校内交流。这些措施提高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他们的教育素质。
二、开拓思路、常抓不懈,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一)通过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校编写了《历史上的今天》读本,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历史上每一天发生的较重要的事例,特别是事例中的爱国主义内容,为学生写升旗致词提供了有益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每星期一个班轮流主持升旗。包括撰写朗诵升旗致词,升旗仪式中现场升旗、(三个人组成,一个升旗手、两个护旗手)护旗。(护旗从班集体中挑选二十个人组成护旗班)学生利用《历史上的今天》写出了很多洋溢着爱国主义思想的升旗致词。这些升旗致词感染教育着升旗现场全校的师 生。收到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几年下来,我们积累了若干篇文采飞扬、感染力强、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升旗致词。现在已经汇编成集。下面即是其中的一篇,从中可以看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因素。
(二)组织学生军训并进行国防教育
高中军训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进行的,是高中校教育改革的内容,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培养和储备我军后备兵员及预备役军官,壮大国防力量的有效手段。
军训的目的是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与技能。
几年来,平谷中学每学年新生入学初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军训,军训时间为一个星期,学生和战士们生活训练在一起,锻炼了体魄,学到了军人的思想和作风。经过军训,同学们的精神变了,纪律增强了,体会到了一个军人的使命。通过军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奥国主义教育。这项制度成为我们的教育传统。在军训的基础上,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给学生讲国防知识,组织打靶训练,每年征兵时期,我们积极动员学生参军,保卫祖国。
(三)弘扬民族传统文艺,组织安塞腰鼓、秧歌等文艺活动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它承载着中华的文明。因此,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民族传统文化品格。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一个有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传统的民族,一个有着丰富而灿烂的文化的民族,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影响力的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如此。
而今,世界多元文化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唯有高擎中华文化的大旗,弘扬民族传统,加强国民教育,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才能真正的弘扬民族精神,使学生更加爱我们的祖国。
平谷中学从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出发,积极组织师生的文艺活动,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同时特别注意弘扬民族传统艺术。首先我校成立了女教工弹拨乐队,学习民族乐器演奏。我校女子民族乐队参加了桃花节文艺演出,获得了成功。王巨忠老师辅 导的安塞腰鼓多次代表平谷中学参加演出春节拜年、桃花节等文艺演出,铿锵有力、活波欢快的安塞腰鼓突出了陕北特色,获得了好评。刘兰苏老师辅导的大秧歌多次参加区政府的文艺调演为平谷中学争得了荣誉。传统民族艺术使我们找到了民族的自豪感,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组织《爱心基金会》积极踊跃捐款支援灾区和困难家庭
爱祖国从我做起,从关心身边的人做起事平中师生的行动准则。平谷中学组织了《爱心基金会》,撰写了章程,通过向灾区和困难群体献爱心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心基金会的章程有以下几部分:
一、总则。
二、组织机构。设有主席、秘书长、财政部、组织部、宣传部、记者站等。
三、工作原则。工作原则是真诚、热心、清正、廉明、为同龄人献上一片爱心。
四、工作纪律。
五、各机构的工作职责。
爱心基金会的基金由爱心基金会财政部统一掌管使用,实施办法如下:
1、首先建立基金发放张目标,由专人负责。
2、对全年级学生进行摸底,家庭确实困难的写申请,由基金会核实。
3、在贫困生中重点照顾家长有伤残的及单亲家庭的学生。
4、把贫困生分为两个等级,一等特困生每人每月月五十元,二等特困生每月每人三十元。
5、实行按月发放,每月四日由财政部发到特困生手中。
向困难学生捐款,成为我校一项优良传统。每学年开学初高一年级都要举行全校的捐款仪式,从校长到普通学生都要参加捐款助学。十几年来,我校帮助学生达三百多人。总款数达二十几万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此外,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捐款,爱心基金会还要临时组织。在“5.12”大地震之后我校立即组织捐款,捐款数额达到七万多元,并向地震遇难者致哀。平谷中学的张英杰同学患再生性障碍贫血,平中师生捐款五万多元,解决了她看病的燃眉之急。
(五)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开展“院士与我面对面”科普活动,开展“我与航天员杨立伟谈心”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作贡献
几年来,我校先后聘请了物理学家赵忠贤、科学家何祚庥、为我校学生讲科学家的理想、人生态度、科学研究的方法、当代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等等。组织学生与杨 立伟见面,畅谈理想,畅谈航天科学的前景,这些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而学,为祖国奋斗,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的情怀。
科普活动中,多位院士走进了平谷中学,与学生们面对面开展了科技教育活动。“为什么火箭能升天”、“神州8号是谁设计的”„„在和自己崇拜的“科星”进行近距离接触中,学子们和科学家爷爷交上了朋友,兴高采烈地说:“通过和科学家一起交谈,更坚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长大后也要当个科学家。”院士们也向同学们赠送了科普读物,鼓励他们打好基础,从小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的习惯,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六)组织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我校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组织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参观科技馆、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日战争教育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拿五月举行的参观科技观和参观军事博物馆来说,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看到了我军过去装备的落后,今天装备的进步,心中燃起了为国努力,为国争光的强烈责任感。
下面是一些同学的感想片断:
随着一层一层的参观,历史的画卷也一层层展开,我仿佛回到了那血染的历史时刻,想起了一位位爱国英豪,“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人七尺躯,愿为祖国捐”的念头也随之而来。军博一游,使我的爱国之情便得更深,我想,作为中国人,都应该捧出一颗担心,献与亲爱的祖国。
在回校的路上,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着一群衣衫褴褛的红军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跋涉二万五千里,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我想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信念,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民族的魂一直伴随他们。四大文明古国惟有中国始终屹立不倒,其精髓是管阐释中的民族精神。他穿越黑暗却从未间断,历经磨难但仍日积月累,长征精神就是对民族精神的最好诠释。无论前方的路多么曲折坎坷,人民的军队都会一往无前。读史明志,读史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读史更使我爱自己的祖国。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渠道.文章从黔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该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增进该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该地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途径.
作 者:黄乾玉 HUANG Qian-yu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管理科学系,贵州,都匀,558000 刊 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年,卷(期): 27(5) 分类号:B84 关键词:黔南地区 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叶春桥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也暴露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高校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等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广泛深入,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因此,如何适应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正视学生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探索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已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缺乏统一性目前,在不少高校中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教学或科研,而未能把“育人”看成是自己的根本任务,只教书、不育人,只顾教学、不顾教育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范围还依然存在,更有甚者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校专职的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事情,而没有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观念。
2、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和创造性现行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工作内容庞杂,学生管理工作者无法避免地每日陷于事务堆,疲于应付,很难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创新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给予指导,也很难有精力去分析研究一些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和经验教训,以及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等问题,从而使管理限于表面化,造成学生管理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对学生的行为也疏于规范有效的管理,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学院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使得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创造力。
3、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管理程序存在瑕疵目前,在我国不少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有些管理制度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相冲突,有些管理规定已不符合高校学生的现状。因为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学生管理制度,都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来制定的,已远远跟不上迅猛发展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形势的需要。同时,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法制意识淡薄,在学生管理中缺乏符合法治精神的程序规范以及应有的保证制约机制的脱节和不衔接,以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频频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学生状告学校侵权的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
4、学生管理队伍尚不稳定,管理效益亟待提高在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中,专职辅导员大多采用在校本科生和外校研究生选留的办法。由于考虑今后出路等问题,不少辅导员在留校时仅把此作为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未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终身岗位,他们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为考研和转行做准备,因此学生管理辅导员队伍人心尚欠稳定。同时,高校的班主任一般采用兼职的办法,人员流动和变化较大,而且他们的待遇不能从学生管理工作本身得到解决,做学生管理工作更多的是奉献,由此看来学生管理队伍尚处于相对不稳定状态。在现实工作中,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似乎什么都在管,但对学生成长成才最基本的素质缺乏必要的指导,如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心理健康释疑、就业及考研指导等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总的来看,学生管理工作者被动地等待问题多了些,而主动地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工作方案,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少了些;空洞的说教多了些,能真正满足大学生情感需求的心理咨询等有益的工作少了些,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5、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采取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对学生的训导较多,而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较少。从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看,即使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色彩不是太浓,而且不少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但在科学化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不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不注重
基础文明建设,处理问题方法简单,工作中容易走极端,不是失之过宽就是失之过严,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6、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尚需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网络在高校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学生管理工作突出全面性、层次性和现代性,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具有更广泛的管理知识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而从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情况来看,由于对学生管理工作者缺乏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导致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工作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积极性不高,再加上信息闭塞,送出去学习、进修、提高的机会很少,导致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未能跟上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要求。
二、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的对策
1、转变学生管理思想,创新学生管理理念
当前,我们要转变学生管理工作只是少数学生工作者的事情的观念,确立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观念;转变重教学和科研轻学生管理工作的观念,树立等同的观念;要转变保姆式的观念,树立尊重学生独立意识、自主意识的服务观念;转变学生管理是“消防队”的观念,树立学生管理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观念。我们要把学生从单纯的被教育者转变为既是被教育者,但同时又是自主活动的主体,既是学校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是尊重和服务的对象。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靠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学生管理工作的合力,才能收到实效。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学生管理工作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力推进全员育人局面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形成合力,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改进和提高。
2、理顺学生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院积极性
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后,当务之急是要理顺管理体制。我们要注意体制的互动性,有利于学校和学院相互激发工作活力和创造性;要注意体制的层次性,有利于工作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我们还要注意体制的整合性,有利于局部服从整体,全局指导、协调局部,发挥整个体制的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具体地说,也就是学校的职能部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并负责检查督促,对全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序调控;同时要加强学院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院在学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实行工作重心下移,推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学生管理工作考核体系,强化竞争机制。
3、创新学生管理制度,推进学生管理法治化
我们要加快学生管理制度的改革步伐,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要依法制定管理规章,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要严格学生日常管理,多在薄弱环节上下工夫,在提高水平上投精力,在形成特色上求突破,努力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育人环境。我们还要加大法制教育力度,逐步形成法治化管理的育人环境。我们可用法律法规来调整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减少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无为劳动。同时还要实现学生行为管理与社会行为管理相互接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以及运用法律、法规来调节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4、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管理人性化
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把学生看成既是管理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管理中的一些目标,通过自我管理等方式,变成学生自己的目标,使学生管理最终成为一种自愿。因此,我们要把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作为管理的目的,要充分相信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尊重学生的权益,鼓励学生的自主和创新。因此我们要从传统意义上的的“管理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逐渐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服务者”,要帮助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意义,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提供学生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机会。
5、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只有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才能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在当前高校深化改革的情况下,管理职员编制减少,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专家化、学历化和职业化是学生管理适应高校发展要求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要加强专家化、学者型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利用现有条件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与思考观的机会,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提高,研究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视野、新途径和新方式。在当前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我们可以考虑推行“导师制”,选择师德好、学术水平高、有责任心的教师担任班级导师,通过导师们的言传身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育人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表现形式,自然具有影响、规范学生行为的功能,它能使学生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又能就范于校园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从而产生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效果。学生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管理氛围中,主体精神得以弘扬,个性充分展示。高质量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管理。因此,我们要在创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上下工夫,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7、大力加强调研工作,创新学生管理机制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管理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学生管理的内容在日益复杂,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由经验型向科学型发展。为了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及时性和实效性,我们要大力加强学生管理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历史传统和经验教训,并深入研究、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学生管理工作的机制,传统的学生管理应让位于以以教育、管理为主导,指导、服务为主体的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要寓管理于教育、指导和服务中,并在教育、指导和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和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帮困助学体系,要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逐步走向成熟, 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从以前单纯的行政管理角度来做心理工作, 到现在的行政主管与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广东省成立了普通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 使广东省高校的心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工作队伍的建设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在教育部的指导下, 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教师队伍得到充实, 培训规模得到扩大。多数高校配置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职人员, 并在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下聘任兼职人员, 使心理健康教师队伍逐步扩大, 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加强专业人员建设的同时, 要拓展心理工作者的队伍, 培养大学生朋辈心理工作者。朋辈心理互助是高校继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心理活动之后, 又一项具有心理学内涵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这一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充分发挥朋辈之间鸿沟小、互动性强的优势。为让朋辈心理工作者发挥更好的作用, 要建立健全朋辈心理工作者的选择、培训与考核制度, 通过培养朋辈心理工作者, 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细化, 更加切实有效地关心到每一个学生。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工作要提升内涵
在新的时期心理工作又有了新的要求, 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统一思想, 提高对工作内涵的认识。
(一) 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理念的意义。
首先, 只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得到提升, 才能解决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常规性、规范性和持续性问题, 才能解决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价值取向问题, 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开展起来, 收到应有的实际良好效果, 真正成为师生、家长、学校都普遍受益的主体性工作。
其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有提升内涵, 才能解决好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问题。心理学应当而且必须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 必须具有深刻、具体、全面和富有针对性的实务性研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务性, 必须解决好技能、技巧和艺术性问题。心理教师要提高辅导能力, 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要开阔视野, 认识到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不只是学生本身的问题, 还有家庭教育和家庭心理氛围的问题、社会心理学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性等问题。因此, 在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的目标时, 要将提高心理教师的技能、技巧和工作艺术作为内涵提升的中心工作。
(二) 要认识到心理工作与时俱进的意义和重要性。
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 尝试建立高校与专科医院交流合作的关系。为提高高校对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诊断的能力, 使患病的学生得到及时的治疗, 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的推进下, 重点促进各高校与精神病医院在开展精神卫生和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合作。建议各学校积极主动地与当地精神专科医院取得联系, 经过协商达成合作协议, 并将协议复印件报送委员会秘书处和教育厅主管部门备案。初步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市白云区心理医院、广州市脑科医院达成协议。广东工业大学率先与脑科医院达成协议, 可以让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转介到专科医生, 及时得到救治, 有效地化解危机。
三、科学可持续发展地扎实工作, 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一) 继续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 创新工作模式。
教育行政主管与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的领导和管理机制, 学校的预防、预警、危机干预“三预”工作机制, 是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创造的有效经验, 必须继续加以巩固、发展和创新。同时,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要有新的工作思路和模式。面对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要以“分层推进、分类指导、逐步实施”为指导思想, 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 认真研究, 勇于尝试, 创新工作模式。
(二)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求取得新的突破。
进一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 配齐专兼职教师;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 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 全过程进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机构;设立心理学科教师职称系列。力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课是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主要形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是我省心理健康教育内涵提升的需要。
新时期, 我们只有本着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才能创造性地做好教育工作, 才能培养出振兴中华的人才。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高校教育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有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 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要求。本文对这些新的要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1) .
[2]张大均.大学生心理教育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 (3) :134.
[3]金明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6, (3) .
[4]KE JIAMI.The Problems and Counter me a sures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J].Journal of Ideo-logical&Theoretical Education, 2003, (6) :39-41.
[5]刘秀伦, 魏琼.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探析[J].经纪人学报, 2006, (1) .
一、辅导员心理焦虑的成因
伴随着社会急剧的变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辅导员受到了来自社会、学校、学生等方面的挑战,因此出现不
同程度的心理焦虑现象:角色失调引发的心理困惑;整天陷入事务性工作带来的心理疲劳;辅导员职业专业化趋势带来的心理压力;客观环境及机制问题造成的心理障碍;不被社会理解与认同的心理挫折等。
1.角色焦虑
辅导员是高校介于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是学生生活的朋友,更是他们人生的导师,是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协调者,还是学校对学生施加影响的管理者。他们往往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由于不同的角色存在不同的期待,因而在现实中,他们容易引起角色失调。比如当管理者角色突出时,他们往往很难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当朋友色彩过浓时,教师的威信又很难维持。这种情况下辅导员难以恰如其分地给自己定位,找到一个临界点以取得角色的平衡。面对角色冲突,辅导员常常倍感困惑与迷茫。虽然知道要灵活地处理各种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尽量做到既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又能保持适当的距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不知如何准确地把握这个度。尤其是当两个以上角色对立时,就更是无所适从。
2.现实焦虑
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工作的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质量的好坏。随着近些年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管理任务无疑加重,使得辅导员整日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反而无暇顾及,学生中的一些突发性事件也时刻悬在辅导员心头,心理一直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以至于在辅导员中达成这样一种共识“只要不出事,什么都好说”,显然把自己绑定在“消防员”的位置上,操心学生的衣食住行几乎占据了辅导员的全部精力。
3.工作焦虑
辅导员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工作对象是充满个性和活力的当代大学生,这无疑对辅导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全面的要求。他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理论功底、高尚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视野、较强的管理能力、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还要具备多才多艺的本领。对于年纪较轻,工作阅历少而且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的辅导员来讲,难免心理上准备不足,对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够,与现实要求无疑有一定的距离。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不足会影响到辅导员在学生中的驾驭力与影响力,进而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也易产生工作焦虑。
4.人际焦虑
思想政治辅导员一般由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书记管理,每个辅导员负责几个年级,全系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个环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辅导员不仅要有“单兵作战”的能力,更要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如果与领导、同事间人际不和谐,不融洽,势必会出现内耗,影响工作效率,严重的还会使辅导员带情绪工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5.前途焦虑
长期以来,辅导员队伍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他们既无教学人员的中心地位,又无行政人员的政治前途。对于他们而言,更多的强调奉献与责任,却忽视了他们作为平凡人的多元化需要,许多高校对辅导员重使用轻培养。而他们对进修、晋级、职称评定等有关未来前途的实际问题更为关注。由于对辅导员的出路缺少明确的方向,使得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队伍也相对难以稳定。尤其近几年高校改革的深入以及竞争机制的引入,许多辅导员思想压力更大,对前途更是忧心忡忡。
二、辅导员对心理焦虑的自我调适
1.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增强职业认同感
就辅导员而言,要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就必须认同自己的职业身份。心理健康的一个标志就是个体能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并从工作中获得满足和乐趣。一个人,即使他才华横溢,如在工作中整天怨天尤人,满腹牢骚,斤斤计较,那么他也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质,缺乏成就体验也会使他经常感到心里的压力。辅导员应该客观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积极地看待自己,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为自己准确定位,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动,不为暂时的得失所动,善于从工作中寻找乐趣,体验自信和成就感。
2.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成就健康心理创设宽松的外部环境
如果人际关系紧张,个体就会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并处于经常性的游离状态,容易导致焦虑的发生。要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辅导员要善于与人沟通,以诚待人,不丧失自我的同时又不标榜清高。一旦心理有了“疙瘩”,就应尽可能的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或及时找领导疏导,以尽快摆脱困境。对别人的误会与不理解,要冷静看待,并始终以大气的胸怀包容他人。
3.及时化解心理冲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辅导员自身应具备长远的眼光,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与其整天患得患失,心神不宁,不如行动起来,扎扎实实工作,以锤炼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碰到前进的问题,要善于找原因,正视选择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因而,应当机立断,一旦选择就不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要能随时依据社会的期望与教育情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健康。
三、学校对辅导员心理焦虑的外部调适
1.强化动力机制,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满意度
发展前景是决定辅导员职业是否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学校要重视调动和发挥辅导员的积极性,在保障其经济待遇和生活待遇的同时,还要关心辅导员的出路与前途问题,增加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在辅导员的出路问题上,要打破以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封闭体系,激活用人机制,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合理流动。
2.强化培养机制,提高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水平和能力
高校要把使用与培养相结合,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制度,设立培养专项经费,切实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培养一样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像关心业务学术骨干的成长一样关心辅导员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选聘、管理、培养和发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使辅导员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有条件的高校,每年可招收一定数量的优秀辅导员进行硕士学位、博士课程班进修;或者组织辅导员骨干到国内外学习考察;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办法,提高其教育管理的科学性,实现完成组织任务与提高个体素质的“双赢”。
3.优化育人机制,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
坚持加强队伍建设与推动全员育人相结合,既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骨干力量作用,又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形成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合力。这样,既保证辅导员的工作重心不偏移,不为庞杂的琐事所累,又要为辅导员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舞台,鼓励他们把鲜活的思想、敏捷的思路带到工作中,营造有利于培养积极向上风气的精神氛围。学生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不能事无巨细全都压到辅导员肩上。因此,必须对辅导员进行准确定位,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制定科学的辅导员工作条例,全面把握辅导员队伍的素质要求,使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
4.营造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贾 群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新世纪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引起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另外,大学生自身也出现了新特点,针对这些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研究,改变对策,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为本 青年学生
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以及青年学生求新、求乐、求知、求助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青年学生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呈现的许多新特点,以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来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真研究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在深入创新中发展,用全局的要求来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用改革精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努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变化
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和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尖锐的。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侵入我国,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国内处在一个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大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种种复杂情况。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日益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从总体上讲是积极的,为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青年学生的精神世界。面对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巨大冲击,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面对国际背景、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传播手段的深刻变化,面对青年学生求新、求乐、求知、求助的各种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 1
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管理运行诸多方面还不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直接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正视道德冲突,解决道德困惑,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学会判断和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变化
当代青年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他们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接受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青年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呈现许多新特点。
从思想现实看,学生关心热点在减少,政治意识、理想激情逐渐被理智、客观、冷静、现实的头脑所取代。观察问题、处理问题上往往表现出五个“更多”,即更多地采用生产力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具体利益的标准,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的标准,更多地采用批判的标准,更多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
从思想价值看,由于生活经历的单纯和价值环境的复杂,他们中不少人存在认知与行为的背离。他们主流积极,但缺乏艰苦生活磨炼,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们初步具备了一些现代性的思想品质,但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公德意识、心理素质还有欠缺。有些学生自我意识强烈,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大局意识、社会整体意识缺乏,“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的趋势日益突出。有些学生面对复杂社会,面对激烈竞争,面对将来择业,心理脆弱,信心不足,适应能力差。
从思想行为看,青年学生主体性、选择性、观点多样性特点突出。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和讲求实效,更加注重主体的自我感受,更善于独立思考,更希望在平等的交流中追求真理,更喜欢在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中选择真知。
从思想走向看,他们在政治观念上,积极、健康、向上、认同;在社会热点上,思考多、关注多、忧患多;在成才意识上,求新、求知、求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自我,注重功利,价值取向多元。
把握青年学生思想变化特点,关键在于全面正确评价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坚持辩证思维,深入分析特点,研究正确对策。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探索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象的变化,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更加注重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育人必先育德,育德必先育魂。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学生。教育他们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中,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重视民族精神教育。全球化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极为重要的任务,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诸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诸方面。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教育学生既保持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有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
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当代社会竞争与合作共生共存,相互竞争只是手段,共同发展才是目的。要引导青年学生信以处事、信以待人,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重视文化素质教育。文化不仅是社会伦理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而且也是社会道德的构成要素和支撑杠杆。道德需要文化的滋养,教育需要文化的烘托。因此,要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确立文化素质的基础地位,将文化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使学生获得整体全面发展。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发展,竞争加剧,青年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应侧重于学生的客观的自我评价、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特征、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根据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教育内容方法,建立健全专门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本质内容,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根本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造就德育主体,造就具有自主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
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教育的概念首先是道德教育的概念,教育事业首先是道德养成的事业。道德人格、思想品质的培养比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难、更根本、更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应从传授道德知识和灌输现成结论,转移到让学生掌握批判的武器,提高学生的道德辨析力、判断力、选择力和创造力的教育上,学会自己面对人生、创造生活。
摘 要:大学生创业是时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处于创业人数少、创业率低、创业项目层次不高的低水平状态。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其人生价值需要的角度,在对大学生创业现状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学阶段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时期的观点,并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 必要性
课 题:中华医学会项目(2012-GL-16);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项目,编号:YJKT201311。
我国大学生创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少及多的过程,但到目前为止仍然处于创业人数少、创业率低、创业项目层次不高的低水平状态。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727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表示,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只有1%左右,与发达国家20%~30%的创业率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而在创业项目方面多以生存型创业为主,主要集中于日用商品零售、餐饮、服务行业,成长创新型创业则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总体呈现低水平状态。
一、大学生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据有效数据统计,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仅为10%左右,而发达国家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使转化率高达40%。面对国际竞争的新趋势,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发展战略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强调“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以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一支创新型人才的创业队伍。他们具备创业意识、冒险精神、专业科技知识、独立思维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素养。掌握着现代高科技技术和最新专业技能知识的大学生无疑是这支队伍的最佳来源。大学生的创业力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国家的创新力、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源源不断地充实创业队伍,才能有效提高创业队伍的规模数量和整体人员素质水平。大学生创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壮大创新创业队伍的源头之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二、大学生创业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迫切需要
大学生创业,是学有所用、学有所为并以此实现人生价值的最有效途径。大学生运用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全面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前沿的科学技术实现创业的目标,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并最终产生社会效益,将个人事业的发展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之中。大学生成功创业能够促进国家GDP的稳健增长,增加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以技术创新引导自身企业、公司发展,对劳动密集型、应用技术落后以及处于技术变革转型时期的企业起到示范效应。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使其得到显著发挥,获取了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用创业实践达到人生理想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现状堪忧
1.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低
我国大学生创业起步较晚,处于探索阶段。大学生创业的提出起初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在2010-2012年连续上升,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比2011届高出0.4个百分点,比2010届高出0.5个百分点。虽然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两届呈上升趋势,但与国外大学生平均创业率20%相比,则相距甚远。
2.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缺乏
“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在人们思想文化意识中根深蒂固,产生了深远而长久的影响,加之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包分配”式的就业模式,使人们习惯将就业的目标定位于行政事业单位、大型企业等,而缺乏创业的意识。
3.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开展的全国性大学生“挑战杯”创业项目大赛增强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观念,但绝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创业能力低下。由于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仅凭启发式教导,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如杯水车薪,致使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缺乏创业信心。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1%左右,与全世界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10%相差较大。
4.大学生自主创业环境不完善
据《2014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开办企业的难易程度位列第158名,我国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急需降低企业创办门槛、简化企业注册流程,政府对创业型企业融资、税收、知识产权、辅导等方面提供的优惠与保障措施欠缺。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大、成功率低,使大学生缺乏创业热情。
四、大学阶段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时期
1.传统基础教育偏重于应试教育
在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条件下,独生子女家庭极为普遍。由于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的传统家庭教育模式,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下降。学校应试教育背景下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动手实践。这使当代青年学生安于现状、缺乏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淡薄,自主创业现状堪忧。
2.大学教育是青年学生从象牙塔到社会的转折点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时期,是思想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期。学生时期,生活在家长与老师的帮助、扶持之下,面临较少的社会压力和复杂人际关系。而大学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事业上的建设者,需重新适应社会环境,尤其需要面临择业难、竞争激烈等问题。大学时期的创业教育则是有效使大学生面对大学校园和社会之间的客观差异并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关键,是有效沟通大学与社会之间的一个桥梁,是青年学生从象牙塔到社会的转折点。
3.大学教育是培养创造个性的关键时期
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是创业人员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和性格赋性。培养大学生的创造个性就要使青年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使大学生“敢创业”。胡锦涛同志曾在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大会上强调青年学生应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基准之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富有个性,这样才更有创造力。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来自20位亚洲和世界各地的政、商、学界和媒体青年领袖就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也曾展开探讨热议。因此,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大学生科学冒险是高校教学的重要任务。endprint
(1)注重个性发展。个性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在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学的重心在于如何学好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高校创业教育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偏异的观点创造包容的环境,鼓励学生持有自己的主见和不同的观点,以此培养出具备鲜明创造个性和创新力的大学生。
(2)鼓励科学冒险。科学冒险不是盲目式的冒险,而是建立在对内、外因素充分考量的基础之上的敢作敢为、果断决策的性格禀赋。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可尝试模拟一种商业环境,使大学生对项目策划、生产管理、营销计划、风险控制、资本运作流程上自主决策,在各种演练尝试中,锻炼大学生决断能力,掌握起创业过程中的知识方法和危机处理手段。时下流行的户外拓展活动也是锻炼大学生冒险精神的一种有效途径。
4.大学教育是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关键时期
培育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就是使大学生具有“想创业”的想法和理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改变传统思想,摒弃一味追捧“铁饭碗”过安逸生活的惰性思维,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选取成功创业的典型事例激发大学生创业的雄心和热情,使其将创业作为择业的首选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就是使他们“能创业”,提高大学生的科技知识储备,使其掌握在市场经济中进行项目策划、生产管理、营销计划、风险控制和资本运作的技能,对企业、公司的运行具有良好的驾驭能力。
(1)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目前我国高校一般仅开设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业实训相类似的课程,而没有专业化的创业教育教材和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的专业教师。高校应建立专职师资队伍,并加强教师的创业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形成雄厚的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构建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
(2)举办创业项目竞赛。两年一届的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是我国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权威赛事。各个高校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开展多样化竞赛,设置不同的创业项目赛事,发挥专业优势,使竞赛的项目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启发作用。
(3)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是指邀请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校外辅导员,以弥补高校教师实战经验的不足,以他们的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丰富大学生的实战知识;“走出去”是指校企联动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使大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参与运作实践,从项目策划到实际项目开发中获得启发、积累经验。
(4)大学和政府创业孵化中心联动。大学和政府创业孵化中心形成联动机制,保证大学生熟悉注册登记、项目申报程序、国家的优惠扶持政策以及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扶持措施,使大学生在创业之初能充分利用优惠政策,提高创业成功概率。
(5)跟踪培养、指导服务。对已经开始创业的大学生,针对其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大学自身科研力量强、专业人才全面的优势,对创业大学生进行跟踪培养、指导服务。与此同时,将“问题”作为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课题,对在校学生进行模拟训练。
五、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世界各国的经验借鉴
美国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设符合实际运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导的框架模式,其商业计划竞赛也已成为美国创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驱动器;英国发起政府—民间组织—高校—大学生“四位一体”的创业行动,在政策支持下,创造了与美国硅谷媲美的“剑桥奇迹”科学园,为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营造优良环境;法国将创业教育视为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活动,专门成立创业计划培训中心(CEPAC),并由政府出资对创业优秀项目进行鼓励表彰与广泛宣传;德国创设“模拟公司”仿真经济活动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被视为创业教育中最具影响力的实践教学方法之一;新加坡在近10年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通过与科技园区互动进行创业实践教学,并设置面向本科生、研究生的创业教育专业课程。
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都将成为我国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益借鉴。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当下具有深远意义的实践性课题。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应盘活整合各项资源,吸收他国成功经验,立足新时期下的实际情况,在保持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的情况下,简政放权,完善创业立法,建立创业教育体系的长效发展机制,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使我国大学生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肩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徐博,何雨欣.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仅有1%左右[EB/OL].
http://zqb.cyol.com/html/2014-06/01/nw.D110000zgqnb_20140601_7-01.htm.(2201-06-01/2014-08-08).
[2]刘路.江苏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须理顺体制机制[EB/OL].
http://www.js.xinhuanet.com/2014-08/05/c_1111935764.htm.(2014-08-05/2014-08-08).
[3]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赵树璠.为什么美国大学生创业率高[EB/OL].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8/07/nw.D110000gmrb_20140807_2-15.htm?div=-1.(2014-08-07/2014-08-08).
[5]毕晓哲,颜明爱.有个性才更有创造力[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4/26/c_121347434.htm.(2011-04-26/2014-08-08).
[6]张文强.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比较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3(21).
[7]胡松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26).
【新时期高校多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推荐阅读: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07-06
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07-27
新时期高校教学设计与管理探讨10-21
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探讨05-26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员向科研型馆员转型的思考07-02
00分公司开展“新时期共产党员思想行为规范”大讨论07-16
新时期高职美术教育的论文07-15
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06-03
新时期如何创新党员思想政治教育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