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毕业论文格式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英文毕业论文格式(精选6篇)

英文毕业论文格式 篇1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1(1):56-58. [2]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ryoftwolanguages[J].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3):62C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42.

[5]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M].London:Macmillan,1985: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

[7]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N].AtlanticWeekly,1987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A].InC.Nelson&L.Grossberg(eds.).Victoryin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8,pp.271-313.

1.毕业论文外文文献格式

2.留学生毕业论文的文献格式

3.论文格式与参考文献格式

4.毕业论文格式

5.文献综述字体格式要求

6.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7.参考文献格式学位论文

8.文献综述写作格式

9.详解文献综述格式

英文毕业论文格式 篇2

关键词:信封书写,邮政历史,文化差异

0 引言

中英文信封书写格式有很大的差异。中文信封先写收信人地址,从国家、省、市、城区、街道、门牌号,最后才写收信的人的姓名。而英文信封先写收信的人,然后才是门牌号、街道、城区、市、省、国家。两种信封写法前后顺序刚好相反。有学者认为这种格局反映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考虑问题习惯于从大到小,由远及近,而西方人则反之;正是这种思维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信封书写上的不同格局。(张业菊,2006)笔者对这种文化角度的解释不能认同。特从英汉语言角度和中西邮政史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以活跃学坛。

1 英汉语言习惯

英汉信封书写格式的不同并不是由所谓“中国人考虑问题是从大到小,由远及近;而西方人考虑问题是从小到大,由近到远”的思维模式不同引起的。因为这种思维模式二元对立的命题很难成立。在现实中,中国人考虑问题从小到大,由近及远的例子俯拾即是。反之亦然,西方人也不尽是思考问题从小到大,从近到远。那么,中西方信封格式为何有这种差异呢,笔者认为这应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特点的层面做出解释。

汉语和英语在书写中最大的不同在于修饰语位置的不同。这种差异,反映在信封的书写上,就形成了在英汉信封书写格局的不同。在英语里,短小的修饰语一般放在被修饰名词的前面。如:President Barack Obama.但是,如果修饰成分稍长,则往往采用所有格,同位语或定语从句的形式,将修饰部分后置。比如,英语常用of构成表示无生命的名词的所有格,其词序和汉语习惯正相反。如:the gate of our school,或the windows of the house。其中被修饰的在前,修饰语在后。在某些固定搭配中,形容词作定语也常常后置,比如:“Secretary General(秘书长,总干事)”。英语表示“坐在我身旁的姑娘是我表妹”这句话,将姑娘一词放在前边,然后具体说明是怎样的姑娘,形成“The girl sitting by my side is my cousin.”这样的句式。英语“The young man has read all kinds of books,ancient and modern,Chinese and foreign.”这句话中,古、今、中、外用来修饰“书”时都放在所修饰语之后。此外,还常用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后置来修饰或定义名词事物。“这是要搬进城里的一家人”这句汉语,在英语可以这样表达:“This is the family which is planning to move to the city.”英语修饰语后置是英语不同于汉语的一大特色。只要有需要界定的词汇,概念,事物出现,都可以把修饰语放在后边。这种特色使得英语在表达上较之汉语有一定的优势。一句话出来能够边写,边思考,边修饰。这样句子可以写的很长,甚至一直写下去。在汉语里,古汉语中有些定语后置的情况,现代汉语一般都将修饰语放置在所修饰名词之前。因此在写作上,下笔前头脑中要对词汇进行更多的排序,然后下笔。如果修饰语与被修饰事物之间只是两个词汇,这种排序并不费劲,但是在修饰语多的情况下,排序绝对成了必要。比如,要对“菩萨”一词进行修饰,要给他加一些头衔。汉语的正常语序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又如,明代正德皇帝好武,将国家大事视为儿戏,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朱寿”。以上英汉举例,说明了英汉两种语言的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的语序关系特点。

写信封地址无论中西其实本不存在思维上“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思维方式问题。中西方信封写法的差异其实源于两种语言语序习惯的不同。设令中西二人同写两信,而信封封面上只能写一个字或词。那么这个字或词肯定都是收信人的名字。此时,无论中西方,思维中心肯定都是那个收件人。实际情况正是如此。我们看到的一些中外私递的旧信封,封面上就都只有名字。这种情况说明,书写信封时,无论中外,大家都是想着收件人。但是当收信人的名字和地址同时出现在信封上时,就出现了差别。这个差别是语言语法上的差别引起的。西方人在表示曼哈顿的约翰时,一般会使用所有格标志of联结二者,表示所属。因而会写成“John of Manhattan”如果,加上城市名则成了“John of Manhattan(of)New York”很明显,这种看起来从小到大的排序,实在是取决于语法规则。而中国人处理地名和人名同时出现时,会写绍兴鲁迅。这也是固定的语言习惯。因此,西方信封上书写格式可以理解为:Name(of)House name(of)Street name(of)City name(of)State name(of)Country.在这个书写格式里,邻近的名词之间是所属关系,但在信封上表示时,为了节省空间,通常去掉了所有格的标志符号“of”。

2 文化与历史

中西方的邮政发展历史上一些文化因素曾促成信封书写格局的形成。就中国信封书写来看,它的确给人以特别重视地址的印象。这种情况的形成可以从下面的情况得到解释。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建立了统一的驿递制度和地名体系。其时,中国幅员辽阔,控制地域覆盖36郡,后又增至46郡,郡下又有乡里组织,形成数以万计的地名。可以想象,不论公函私信,在这么大的版图中传递,正确的地名地址书写是何等的重要啊。虽然,秦汉时期还没有现代信封,但不管公私信件用什么样的信函传递,地名是非写清楚不可的。

相比之下,英国17世纪才有了官方控制的邮路建设,而范围不出英伦诸岛。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开始了东海岸的邮路的使用(Day,2007)。不管是英国或是美国,邮递机构在早期都不开展投递业务,邮件只在邮局之间传递,再由收件人前往邮局查看领取。因此,对于早期的西方民众来说,通信的具体街道地址意义不大,而收信人的名字则较为重要。因而有了中国人重地址,西洋人重名字的表面现象。

无论中西方,信件封面上的地址姓名都有个从简单随意到复杂规范的书写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与邮政发展的历史息息相关。首先,制作信封材料的价格对信封封面的写法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与书写顺序无关,而与信封地址书写详略有系。英国和美国早期写信并不使用信封,主要原因是纸张昂贵。人们通常只是写完信后,把信纸折叠起来进行蜡封,利用背面的空白来书写邮寄对方的信息。邮资以邮递的距离和信件的重量来计算。因此,为节省费用,信件尽量少用纸。1775年,美国建国之初的政治家萨缪尔·亚当(Samuel Adams)从波士顿向费城发了一封信,价格为22美分。这封信就没有信封,由一页信纸折叠而成。因为此时使用信封,意味着多付一页纸的邮费,当时只有极少数富人能够支付的起。信封的使用当在1838年前后,当时,英国曾进行过信封设计大赛。有一种“Mulready”信封曾赢得过奖。这种“四角折叠,会于中心,然后蜡封的新式信封”是现代信封的原始样式。其时,英国邮政当局,决定生产邮资付纥信封,通过邮局发售。当时虽然是一种创新,但是,也获得不少民众批评。一般英国民众认为这种发明史愚蠢的。美国历史记载,1843年皮埃森先生曾在自己的作坊里,用带刀模具切纸,进行手工信封制作。不久,各种信封制作机相继发明,终于使信封的价格下跌,大大促进了人们使用信封的习惯。当然,从简单的信纸背面书写,到信封封面书写是个不小的飞跃。在这一转变中,信封的书写有了较大的空间。(Benjamin,2002)

其次,对信封书写习惯影响最大的应该属住址投递制度的改变。1863年以前,付费信函邮递都是邮局之间进行,民众到邮局取信件。在这种情况下,信封的门牌号码,街道地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落地邮局信息。而邮局信息也常常只是个邮局的代号。因此,信封上可以不写对方具体地址,而只写对方邮局编号。1863以后,美国推行城市住址免费投递制度,对信封的街道,门牌号码的细节提出了要求。到1880年美国有104个城市实行免费投递,到1900年则升到796个城市。1896年,乡村也开始实行住址投递,先在西佛吉尼亚的三个邮局试行,当时覆盖29各州的44条邮路。到1902年,乡村住址投递遂成定局。到了1930年城市乡村到处都有了“方便的路边信箱。”(Benjamin,2002)

此外,邮递价格的下降对信封的使用有积极意义。西方邮政部门在19世纪中期曾努力降低邮寄费用。1845年前高昂的邮费价格抑制着一般的通信使用信封。以美国为例,1799-1815美国东部邮路上报纸的邮费为2美分以下,而信件的邮寄价格却按邮程远近每页信纸在6~25美分之间。邮资的多少和信件的大小,重量和邮寄距离都有关系。1840,年从巴尔的摩到纽约的一封信邮资为18.5美分。其时,一个劳动力的日收入为72美分,一封信占去日薪的4分之一。美国1845年国会立法大大降低了通信费用。由过去五等距离计算变为两等距离计算。巴尔的摩到纽约的邮资降至5分。1863年,价格又有降低,距离因素取消,统一按重量收费。信封的机器制作,邮寄费用的价格降低和住址投递的实行鼓励了人们使用信封,并且将信封的地址延至街道和门牌号码。(John,2008)

总之,信封的书写格局的形成和邮政历史发展事件关系密切,却与思维方式很难挂上钩。

3 技术与教育

中国人和西方人书写信封的格式的形成,还可归因于现代邮政体系的暗示、引导和规范。现代邮寄制度产生以前,人们在信封上或多或少可以看到写信人个体意志的表现,个性化的信封时有所见。比如,宋代进士李逊一时遭难,寄了个空信封,委托名士刘元普照顾家人,信封上写:“辱弟李逊书呈洛阳恩兄刘元普亲拆。”刘元普本不认识李逊,接到空信封后,揣摩再三,有所领悟,于是承担起照顾李逊家人的责任。又比如,从民国期间的私人信件上看,地址和人名是写给不同的人看的。其中地址是给邮差看的,而名字则是给收信人看的。不少信封上写着:捎,交,面交,烦致,烦交,拜托等字样,且信封没有邮戳,说明信件是通过私人或信使等传递。这样的信件往往能看到保留的个性文化痕迹。

清代和民国时期,我国民众识字率低,有一种代人写信的职业。这些专业写信人对信封的书写极为讲究。这时期的信封,有时双面书写。根据书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地位不同,需要用不同等级的敬语或谦语。于是信封写得文雅古朴,成为信封史上的佳话。西方信封早期也能见到代表个人意志的文化痕迹。比如火漆封印的使用,欧洲就很有讲究。棕色漆为赴宴请贴,红色漆为官方文件,白色漆为婚嫁喜庆,黑色漆为丧事讣讯等。

自从现代邮政业务展开以来,无论中西方,都出现一个趋势,即写信人对如何写信封的主观意志体现的越来越少,而邮政系统为实现现代标准化服务,越来越多地干预信封的书写格式。为了以最有效的方式处理和投递邮件,现代欧美国家邮政机构都规定了信件地址书写标准要求民众遵守。

邮政机构推行标准化信封书写的措施之一是利用信封上的提示文字指导信封书写。写信人地址写在何处,收信人地址写在何处,一一均有注明。其次,利用出版物进行宣传。各国邮政部门都在邮局里张贴或悬挂信封书写标准提示。这种做法逐渐统一了人们书写信封的格式。不仅如此,英语国家邮政机构重视邮政知识的普及,并且非常重视对民众和儿童的邮政知识教育,以致小学生都要学习信封书写方法(Aibelweiss,1994)。

此外,各国邮政部门,一直致力于邮政信件分拣机械化,信件电脑识别和邮政智能化。对信封格式的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加拿大邮政机构希望书写信封时不使用标点符号,包括缩写语后边的逗号。在表示乡村道路(RD)和郊区服务缩写(SS)语前,不使用数码符号#,只用空格隔开等等。信封封面的每一个字母都提倡大写,包括回信地址。最后形成这样的格式。

如:BRIAN HUNTER SYLVIA BURTON

RR 3 PO BOX 1234

FREDERICTON NB E3A 1H9 NEWCASTLE NB E1V2V5

在邮政机构的强势干预下,信封的书写逐渐摆脱了对个人意志的反映。信封书写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为技术因素所取代。写信人越来越多地服从机器对信件的要求,而个人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少地表现在信封上。写信者如何写信封强烈地受到邮政体系的约束和规范。

4 结语

以上对英汉语言习惯和邮政历史的回顾清楚地表明,中西方信封书写的差异渊源已久。书写顺序相反的差异主要是由汉英两种语言语法结构引起。而在漫长的邮政发展史上,信纸的价格,信封的发明,邮寄价格的降低,住址免费投递,机械分拣,电脑识别技术的需要,以及邮政知识普及教育等,都对信封的写法产生过影响。很显然,没有证据表明,中西方信封写法的差别反映了中西方民族“从大到小,从远到近”或者相反的思维习惯。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职业教育中心校校立项目

参考文献

[1]张业菊.从中英文信封格式看中西方思维方式[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06(6)总第42期:82-83.

[2]刘广生等.中国古代邮驿史[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3]马楚坚.中国古代邮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臧嶸.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Aibel-weiss,Wendy.Post pack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Z].National Post Museum,Smithsonian Institution,1994.

[6]Benjamin,Maynard H.The History of Envelopes:1840-1900[Z].Envelop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2002.

[7]Day,Thomas G..The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An American History1775–2006[Z].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May,2007.

浅谈中英文书信格式 篇3

关键词:中英文;书信;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按通行的习惯,中文书信格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而英文书信一般由六部分组成。即,信头(Heading)、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称呼(Salutation)、正文(Body of Letter)、结束语(Complimentary Close)、署名(Signature)。

在中文书信中地址是写在信封上的,而英文书信中含有信头和信内地址。

一、信头(Heading)

信头,一般写在信纸的右上角,包括寄信人通信地址和写信日期。如:

Changsha No.1 Middle School

P.R.China,

Nov.8,2005.

二、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

信内地址位于左上角。在信头之后,下空两三行,从左边顶格处写起。信内地址是收信人的地址,包括姓名,职务,公司名称,市、州或省,邮政编码和国家。第一行写称呼和姓名,第二行写收信人的单位名称,第三行写地址,地址中每个词的首字母要大

写,如:

Dr. David Fuller

Graduate Studies

Northern State University

1200 South Jay Street

Aberdeen,SD57401-7198

U.S.A.

三、称呼

中英文的称呼都会遵循“因人而异”,会根据收信人的年龄、地位或职位不同。

中文中的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这里简要说明几条细则:

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如“爸”“妈”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姑妈”等。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等。

2.给平辈、晚辈的信

可直接用对方名字。

3.给师长的信

通常只写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而英语中的称呼语(Salutation)同样也有多种形式:

(1)在不知道收信人姓名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种称呼方式:Dear Sir/Madam(to a man/Madam, if the name is unknown),如果是寄往某公司的信还可用“Dear Sirs”。

(2)在知道收信人姓名的情况下,有以下几种称呼方式: Dear Mr. Smith(for a man),Dear Mrs. Brown(for a married woman)Dear Miss Jones(for a single woman),Dear Ms Todd(Ms does not reveal the marital status of a woman).

四、正文

中文书信的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这一部分,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

英语中的正文(body)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头,需要开门见山地说明写信的原因和目的。如果是写给不认识的人,还要加上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如果是回信,还要说明何时收到对方关于什么内容的信。

五、结尾

正文写完后,一般都会要表达对收信人的祝福及勉励。我们把它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和礼貌。

中文结尾的习惯写法在正文写完之后,紧接着写“此致”“敬礼”,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两个词的格式,“敬礼”要另起一行顶格。

英语书信的结束语(Complimentary Close),通常也以礼貌的祝福或者愿望来结束。如: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

六、署名和日期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比较亲近和熟悉的人,直接写上自己的名字,不用写姓。如果是写给单位的或是比较正式的推荐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以示尊敬。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

英文署名是在结束语的下方签名,先手写出,再打出来。

总体而言,中英文书信的格式有着相同点,也有着不同点,相同点体现了文化的相通性,而地域的差异又带来了不同点。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联络变得很方便,而最初的这些传统联络方式却渐渐地消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更疏远,因此,我们更需要传承这些文化,保留其精髓。

(作者单位 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商务英文信函格式 篇4

【wtojob.com 国际商贸人才门户-世贸人才网 2006-05-31】 【字体:放大 缩小】

商务信函书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文体,是用以交涉事宜、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联络感情、增进了解的重要工具。书信一般可分为商务信件或公函(Business Letter or Official Correspondence)和私人信件(Private Letter)两大类。值得注意的是,英语 书信的写法与汉语书信有一些明显区别,应特别加以区分。英语 书信通常包括下面几个组成部分:信端、信内地址、称呼、正文、结束语、签名、附件、再启等。下面我们将逐个进行介绍。

1、商务信函信端(Heading)

信端即信头,一般包括写信人的地址和写信日期。一些正式信函的信端还包括发信人或单位的电话号码、电报挂号、电传、传真和邮政编码等。西方国家中有些信端甚至还有单位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和职称等。信端的目的是使收信人一看便知道书信来自何处,何时发出,便于复信和查阅。用一般的信纸写信时,信端应写在信纸的右上角,若字数较多,可从信纸中间或偏右的地方写起。若字数较少,可适当多向右移一些,使整个信端的重心落在右上角。

商务信函信端的写法主要有并列式和斜列式两种。从目前情况来看,前者更为常用。采用并列式时,每行开头要左对齐;采用斜列式时,每行开头逐次向右移二三个字母的距离。例如:

(1)并列式

Fuxing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ost Code: 100035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el: 63211234

Aug.20, 2004

(2)斜列式(Indented Form)Fuxing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ost Code: 100035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el: 63211234

Aug.20, 2004

写信端时,先写发信人的地址,地点的名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是其它项目和发信日期。具体次序是:第一行写门牌号和街名;第二行写区名、市(县)名、省(州、邦)名,往国外寄的信,还要写上国家的名称;国家名称的前面加上邮政编码,其后可写上电话号码,最后一行写发信日期。如果写信人的地址是机关单位的名称,则将其作为第一行。如果写信人的单位没有门牌号码和街名,则第一行可写上所在班级或专业组的名称;第二行写系、科、室名称;第三行写学校名称;第四行写市(县)、省(州)名称;然后再写邮政编码、国名、电话号码、发信日期等项。

如果使用标点符号,则在每行末尾加逗号,最后一行的末尾加句号。但当前的信件中行末大都不加标点符号,但在每行之内该用标点符号的地方,仍要用标点。特别要注意的是,门牌号码和街名之间要加逗号。月份和日期之间不可用逗号。在西方国家,城市名称之后往往写有字母或数字(如 New York, 103),表示城市的邮政编码。

关于发信日期的写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年份应完全写出,不能简写。

②月份要用英文名称,不要用数字代替。

③月份名称多用公认的缩写式。但 May, June, July, 因为较短,不可缩写。

④写日期时,可用基数词1,2,3,4,5,„„28,29,30,31等,也可用序数词 lst, 2nd, 3rd, 4th, 5th, „„28th, 29th, 30th, 31lst等。但最好用基数词,简单明了。

日期可有下列几种写法:

① Oct.20, 2004

② 10 May., 2004

③ 3rd June, 2004

④ Sept.16th, 2004

其中,①最为通用。

2、商务信函信内地址(Inside Address, Introductory Address)

信内地址收信人的姓名和地址,写在信纸的左上角,从信纸的左边顶格开始写,低于写信人地址和发信日期一二行,也分并列式和斜列式两种,但应与信端的书写格式保持一致。其次序是,先写收信人姓名、头衔和单位名称,占一二行,然后写地址,可占二至四行,例如:

①并列式

Ms.Joanna Kerry

Peking University

Haidian District, 100871

Beijing

China

②斜列式

Ms.Joanna Kerry

Peking University

Haidian District,100871

Beijing

China

3.商务信函称呼(Salutation)

对收信人的称呼应自成一行,写在低于信内地址一二行的地方,从信纸的左边顶格开始写,每个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至于末尾处的符号,英国人用逗号,但美国和加拿大 英语 则多用冒号。称呼用语可视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而定。给外国人写英文信时,称呼用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对没有头衔的男性一般称呼 Mr.。Mr.用在姓氏之前或姓氏和名字之前,不可只用在名字之前,例如对的称呼,应该是:Mr.或 Mr.White, 不可是:Mr.Phil。若称呼多个男性,则在姓名前用 Mr.的复数形式 Messrs.。对一般以人名为名称的公司和企业常用这种称呼,例如:Messrs.Black and Brothers 布莱克兄弟公司。

②对女性一般称呼 Mrs.,Madam 或 Miss。Mrs.用在已婚女子的丈夫的姓氏之前,或姓氏和名字之前,一般不用在名字前 Madame 此词可以单独使用或加在丈夫的姓名之前 Mrs.没有复数形式。若称呼多个女性,则在姓名前用 Mme.的复数形式 Mmes.而对以女子名字为名称的公司、企业可用 Mesdames 称呼。Miss 多用于未婚女子,此词可缩写为 Ms,用于姓氏之前或姓氏和名字之前,一般不用于名字之前。

③对收信人的称呼,也可用头衔或职位的名称,不分性别。例如 Professor(缩写为 Prof.),Doctor(缩写为 Dr.),General(缩写为 Gen.)。这些称呼都放在姓氏之前或姓氏和名字之前,如 Prof.(Phil)White等。

④对外公函中对收信人的称呼,可用 Gentlemen(而不是 Gentleman),Dear Sir(s)和 My dear Sir(s)等。Gentlemen 之前不能加 Dear,后面也不能带姓名。用 Sirs 时,前面常用 Dear 一词,但也可单独用 Sir。若收信人是妇女,则无论已婚或未婚,都可单独使用 Madam 或其复数 Mesdames。

⑤对外国高级官员的称呼,如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部长、大使、公使和特使等,可用(Dear)Sir,(Dear)Mr.Chairman,(Dear)Mr.Premier,(My dear)Mr.Ambassador,Your Excellency(复数为 Excellencies)。

⑥对君主制国家的国王和皇帝等男性君主,可以 Sir 称呼,对女王、女皇和皇后等女性君主,可用 Madam 称呼。有时也用 Your Majesty 称呼以表示。客气和尊敬Your Majesty 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其复数为 Your Majesties。

⑦对王室成员,如太子、王子、亲王和公主等,一般可用(Dear)Sir 或(Dear)Madam 但在正式尊称时,一般用 Your Highness(复数为 Highnesses)。

收信人称呼

先生(男人)Mr./Esq.夫人(已婚)Mrs.小姐(未婚)Miss

夫人、小姐统称Ms.夫妇俩人Mr.and Mrs.两位或两位以上男子Messrs

两位或两位以上女子(已婚)Mesdames

两位或两位以上小姐(未婚)Misses

常见的头衔(汉英对照)如下:

教授Professor

博士Doctor(Dr.,Ph.D.)

医学博士Medical Doctor(M.D.)

总统或校长President

主席或董事长Chairman

副主席或副董事长Vice Chairman

副总统或副校长Vice President

首相Prime Minister

总理Premier

省长或州长Governor

市长Mayor

参议员Senator

大使Ambassador

秘书长Secretary General

一秘First Secretary

二秘Second Secretary

院长Director,Dean

副院长Vice Director

系主任Dean,Head,Chair

馆长Chief Librarian,Curator

阁下Excellency

神甫Father

4.商务信函信的正文(Body of the Letter)

信的正文每段第一行应往右缩进约四五个字母。在写事务性信件时,正文一般开门见山,内容简单明了,条理清楚。在写私人信件时,信写好之后若有什么遗漏,可用 P.S.表示补叙。

5.商务信函结束语(Complimentary Close)

结束语是写信人表示自己对收信人的一种谦称,只占一行,低于正文一二行,从信纸的中间或偏右的地方开始写。第一个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末尾用逗号。结束语视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例如写给机关、团体或不相识的人的信,一般用:

Yours(very)truly, Yours(very)faithfully,Yours(very)sincerely,等等。

写给上级和长者的信一般可用:

Yours(very)respectfully, Yours(very)obediently, Yours gratefully, Yours appreciatively, Your obedient servant, 等等。

写给同志或同事的信一般可用:

Fraternally yours, Comradely yours,等等。

写给熟人或朋友的信可用:

Yours, Ever yours, Yours affectionately, As ever, Yours sincerely Yours devotedly,(Most)Fondly yours, Yours excitedly, Intimately yours,等等。

写给亲属或挚友的信一般用:

Yours, Ever yours, Yours as ever, As ever, Yours affectionately, Lovingly yours,(Much)Love, With Love,Lovingly, Your loving son, Your most affectionate, Your devoted friend, Devotedly, 等等,意即:“您的”、“永远是您的”、“您的亲爱的”、“您的爱子(孩子、姐妹、侄、侄女、祖母)”、“您的挚友”等。

写给挚友的信有时也可用:

Yours hurriedly, Yours hastily, Yours in haste, 等等。

写信给挚友,表示歉意时,可用:

Contritely yours, Regretfully yours, Yours in(with)regret, Yours in(with)deep remorse 等。

在欧洲一些国家里,多把Yours 放在 sincerely等词的前面。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则多用,把 yours 放在 Sincerely 等词之后。Yours 一词有时也可省略。

6.签名(Signature)

信末的签名一般低于结束语一二行,从信纸中间偏右的地方开始写。若写信人是女性,与收信人又不相识,则一般在署名前用括号注上 Miss, Mrs.或 Ms.,以便对方回信时知道如何称呼。有的还有署名后写上自己的职称、职务或头衔

7.附件(Enclosure)

信件若有附件,应在左下角注明 Encl.或 Enc.。若附件不止一个,则应写出2(或3,4,5等)Encls.,例如:

Enc: Resume

Encls:Grade Certificate

8.再启(Postscript, 缩写为 P.S.)

再启部分用于补叙正文中遗漏的话,一般应尽量少用,正式的函件中更应避免使用。

9.私人和公务信函--注意事项

首先,写信者应设身处地想到对方,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其次,英文信应该行文流畅、言简意赅,避免冗长。这就是说,写信者应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其必须传递的信息,而且写信者应将其所需传递的信息表达清楚,以免对方产生误解。书信交往,同样需要以礼待人。因而在写信过程中,要避免伤害对方感情,措辞上多选用些礼貌婉转词语。

最后,除了避免语法、拼写、标点错误外,信中所引用的史料、数据等也应准确无误.私人和公务信函--常用句式。常用的起首语有:

1)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dated Dec.22,1969.2)Many thanks for your letter of Sept.5,1997.3)A thousand thanks for your kind letter of June 5,1997.4)Your kind letter of November 22th arrived this morning.5)Your letter which arrived this morning gave me great comfort.6)In reply to your letter dated 4th July,I want to say„

7)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letter of August 2 and the gift you sent me on Christmas Eve.8)What a treat to receive your kind letter of May 5th!

9)It is always a thrill to see your nice handwriting.10)First of all I must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assistance and high attention to me.11)With great delight I learn from your letter of this Sunday that „

12)I wish to apply for teaching position you are offering.13)I am too excited and delighted at your good news.14)I am very obliged to you for your warm congratulations.„

15)I am very much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my visit to your country has been approved.常用的结束语有:

英文邮件的格式 篇5

主题是接收者了解邮件的第一信息,因此要提纲挈领,使用有意义的主题行,这样可以让收件人迅速了解邮件内容并判断其重要性。

1.一定不要空白标题,这是最失礼的2.标题要简短,不宜冗长,不要让outlook用…才能显示完你的标题

3.标题要能真反映文章的内容和重要性,切忌使用含义不清的标题,如 “王先生收”

4.一封信尽可能只针对一个主题,不在一封信内谈及多件事情,以便于日后整理

5.可适当用使用大写字母或特殊字符(如“*!”等)来突出标题,引起收件人注意,但应适度,特别是不要随便就用“紧急”之类的字眼。

6.回复对方邮件时,可以根据回复内容需要更改标题,不要re re一大串。

关于称呼与问候

1. 恰当地称呼收件者,拿捏尺度

邮件的开头要称呼收件人。这既显得礼貌,也明确提醒某收件人,此邮件是面向他的,要求其给出必要的回应;在多个收件人的情况下可以称呼大家、all。

如果对方有职务,应按职务尊称对方,如“x经理”;如果不清楚职务,则应按通常的“x先生”、“x小姐”称呼,但要把性别先搞清楚。

不熟悉的人不宜直接称呼英文名,对级别高于自己的人也不宜称呼英文名。称呼全名也是不礼貌的,不要逮谁都用个“dear xxx”,显得很熟络。

2. email开头结尾最好要有问候语

最简单的开头写一个“hi”,中文的写个”你好”;结尾常见的写个best regards,中文的写个”祝您顺利”之类的也就可以了。

俗话说得好,“礼多人不怪”,礼貌一些,总是好的,即便邮件中有些地方不妥,对方也能平静的看待。

1.email正文要简明扼要,行文通顺

email正文应简明扼要的说清楚事情;如果具体内容确实很多,正文应只作摘要介绍,然后单独写个文件作为附件进行详细描述。

正文行文应通顺,多用简单词汇和短句,准确清晰的表达,不要出现让人晦涩难懂的语句。最好不要让人家拉滚动条才能看完你的邮件,千万不要学唐僧。

2.注意email的论述语气

根据收件人与自己的熟络程度、等级关系;邮件是对内还是对外性质的不同,选择恰当的语气进行论述,以免引起对方不适。

尊重对方,请、谢谢之类的语句要经常出现。

电子邮件可轻易地转给他人,因此对别人意见的评论必须谨慎而客观。“邮件门”就是深刻的教训!

3.email正文多用1234之类的列表,以清晰明确。

如果事情复杂,最好1、2、3、4的列几个段落进行清晰明确的说明。保持你的每个段落简短不冗长,没人有时间仔细看你没分段的长篇大论。

4.一次邮件交待完整信息

最好在一次邮件中把相关信息全部说清楚,说准确。不要过两分钟之后再发一封什么“补充”或者“更正”之类的邮件,这会让人很反感。

5.尽可能避免拼写错误和错别字,注意使用拼写检查

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自己态度的体现。如果是英文email,最好把拼写检查功能打开;如果是中文email,注意拼音输入法带给你的弱智同音别字。

在邮件发送之前,务必自己仔细阅读一遍,检查行文是否通顺,拼写是否有错误。

6.合理提示重要信息

不要动不动就用大写字母、粗体斜体、颜色字体、加大字号等手段对一些信息进行提示。合理的提示是必要的,但过多的提示则会让人抓不住重点,影响阅度。

7.合理利用图片,表格等形式来辅助阐述

对于很多带有技术介绍或讨论性质的邮件,单纯以文字形式很难描述清楚。如果配合图表加以阐述,收件人一定会表扬你的体贴。

8.不要动不动使用 :)之类的笑脸字符,在商务信函里面这样显得比较轻佻

business email 不是你的情书,所以:)之类的最好慎用。只用在某些你确实需要强调出一定的轻松气氛的场合,比如现在-:)

附件

1.如果邮件带有附件,应在正文里面提示收件人查看附件

2.附件文件应按有意义的名字命名,不可用外星人才看懂的文件名

3.正文中应对附件内容做简要说明,特别是带有多个附件时

4.附件数目不宜超过4个,数目较多时应打包压缩成一个文件

5.如果附件是特殊格式文件,因在正文中说明打开方式,以免影响使用

6.如果附件过大(不宜超过2mb),应分割成几个小文件分别发送,语言的选择和汉字编码

1.只在必要的时候才使用英文邮件

英文邮件只是交流的工具,而不是用来炫耀和锻炼英文水平的。如果收件人中有外籍人士,应该使用英文邮件交流;如果收件人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也应采用英文交流,由于存在中文编码的问题,你的中文邮件在其他地区可能显示成为乱码天书。

2.尊重对方的习惯,不主动发起英文邮件

如果对方与你的邮件往来是采用中文,请不要自作聪明的发送英文邮件给他;如果对方发英文邮件给你,也不要老土的用中文回复。

3.对于一些信息量丰富或重要的邮件,建议使用中文。你很难保证你的英文表达水平或收件人中某人的英文理解水平存在问题,而影响邮件所涉及问题的解决。

4.选择便于阅度的字号和字体

中文老实点用宋体或新宋体,英文就用verdana 或 arial 字型,字号用五号或10号字即可。这是经研究证明最适合在线阅度的字号和字体。不要用稀奇古怪的字体或斜体,最好不用背景信纸,特别对公务邮件。

结尾签名

每封邮件在结尾都应签名,这样对方可以清楚的知道发件人信息。虽然你的朋友可能从发件人中认出你,但不要为你的朋友设计这样的工作。

1.签名信息不宜过多

电子邮件消息末尾加上签名档是必要的。签名档可包括姓名、职务、公司、电话、传真、地址等信息,但信息不宜行数过多,一般不超过4行。你只需将一些必要信息放在上面,对方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自然会与你联系。

引用一个短语作为你的签名的一部分是可行的,比如你的座右铭,或公司的宣传口号。但是要分清收件人对象与场合,切记一定要得体。

2.不要只用一个签名档

对内、对私、对熟悉的客户等群体的邮件往来,签名档应该进行简化。过于正式的签名档会让与对方显得疏远。你可以在outlook中设置多个签名档,灵活调用。

英文毕业论文格式 篇6

关键词:体裁,体裁教学法,写作,语步,步骤

在英语学习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 写译难度最大。在英文写作教学中, 我们引入了体裁教学法。实践证明, 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学生也感到获益匪浅。

一、体裁与体裁分析

语言教学中, 尽管对“体裁”这一术语存在着不同的解释, 但对于体裁的理解基本一致:体裁是由交际目的决定的, 同一交际目的使得不同语篇具有大致相同的图示结构, 而这种图示结构又制约着语篇内容和语言风格的选择。

体裁分析在注重宏观结构模式的同时, 还能够展现不同交际实践的篇章结构, 最重视的是交际目的和社会功能。而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篇结构或图示结构进行分析是体裁分析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而交际的目的又决定了语篇的框架结构, 因此对词语选择、语法结构、篇章结构等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对于ESP教学中本学科领域的语言特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起着引领作用。

二、体裁教学法的要素及特点

1. 体裁教学法的目的是使语言学习成为一种社交过程, 它的要素包括:

(1) 共同建构, 指的是师生共同组织语篇, 共同承担任务, 直到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单独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 (2) 建架, 指的是老师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 包括提供显性知识和指导性的练习。当学生有不会做或不明白的情况时, 老师要给予明确的支持。随着学生渡过“最近发展区”走向潜势独立行为水平, 老师要对建架加以调整。

2. 体裁教学法的特点。

体裁教学法把体裁和体裁分析理论自觉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 围绕语篇的图式结构展开教学活动, 其宗旨是让学生了解属于不同体裁的语篇具有的不同交际目的和篇章结构, 让学生认识到语篇不仅是一种语言建构, 而且是一种社会的意义建构, 使其既掌握语篇的图式结构, 又能够理解语篇的意义建构过程,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或创作属于某一体裁的语篇。

体裁教学法主要有四个阶段: (1) 范文引入。这是一个可以使学员了解所学文章而使用的社会背景, 达到探讨体裁的社会文化语境特征以及交际目的的过程。 (2) 范文分析。通过分析范文的语篇结构以及语言特征, 将范文语篇与其他体裁语篇进行比较, 使学员掌握此类语篇的特点, 包括词汇语法等特点。 (3) 语言要素控制。体裁教学法给了学生参与构建所学体裁语篇的机会, 随着学生对于该体裁的逐渐掌握, 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减少, 给了学员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可以对学员进行指导, 引导他们如何分析语境, 全班学员共同构建语篇。 (4) 目标作文写作。这四个阶段是相互链接, 循环往复的。体裁教学法注重语境和写作目的, 提高学生对不同体裁的语义框架的认识和整体写作能力, 学会写作不同体裁的文章。

三、教学实践

教学中体现的是Swales体裁理论, 即“体裁是以目的为导向的交际事件类型, 体裁具有图示结构”。ESP领域内的体裁分析的重心是“语步” (move) 问题, 也就是说可以根据特定体裁的交际目的将语篇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 而实现语步的关键是“步骤” (step) 。

边防论文摘要语篇属于特定的交际事件, 因此具有特定的交际目的和特定的交际对象, 在语篇结构、文体风格、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具有特定的体裁特征。

下页图为边防学术论文摘要部分的体裁分析模式图, 从模式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步骤。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 Swales’的体裁图示结构。语步1建立研究领域, 即介绍文章的主题这一语篇目的非常明显。它有三个步骤: (1) 提供背景知识; (2) 概括主旨话题; (3) 说明本文的研究意图。语步2建立研究地位是摘要的核心部分。语步 (3) 说明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发现/结果。

根据边防论文摘要这一十分明显的具有特定交际目的专门用途英语语篇的特点, 我们教学实践的具体做法是:首先, 进行语篇的输入阶段——进行体裁讲解。根据体裁分析理论, 教师选择特定体裁的经典范文, 从语篇和语言两个层面进行详尽的分析。在语篇层面, 教师不仅要注重分析和讲解边防论文摘要的特点, 而且要探讨摘要的深层结构——体裁结构。通过对同一体裁英汉语篇的比较,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英汉思维对英汉篇章的影响, 了解两种语言在建构篇章时采取的不同框架结构, 使用的不同句法和词汇。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就同一论文摘要写作时的异同, 加深学生对两种语言写作模式的掌握和运用。其次, 讨论分析阶段。这个过程是让学员更好的结合第一阶段的内容, 独立分析文章的语篇特点, 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讨论的内容可以涉及以下问题:一是摘要体裁有哪些特征;二是找出摘要中相对于上图中的各个语步、步骤;三是摘要的特定结构如何促进交际目的的完成。而小组讨论的形式可采用提问回答式、角色扮演式、反馈式、学生互助式。再次, 模仿写作。在论文摘要写作前, 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就摘要内容和形式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对每一语步、步骤进行英文写作 (在刚开始的写作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每一环节, 练习多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将全班的倾力之作结合到一起, 再对照Swales的分析模式图标, 检查每一环节是否完整, 是否真如图中所述含有几个重要的语步、步骤, 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了解本专业学科专业学习的特点。最后, 教师讲评。学生的摘要是否符合边防专业的词汇、语法语言特征, 是否得当, 能否完成交际目的。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学习与实践, 不仅使边防专业的学生了解了其专业摘要所特有的体裁特征, 而且初步掌握了语篇多层面的问题及语域分析。

四、结语

运用体裁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论文摘要的写作教学, 能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社会交往活动, 是理解客观世界并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手段。要使学生写出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 同时又能够体现专业领域的写作特点, 体裁教学法给教师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 使得写作不再是无据可依的过程, 而变成了一种有章可循的行为。教学的重点在于如何组织实施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教学中学生既可以学到其专业的有关知识, 又掌握了写作技巧, 使学生对其专业论文摘要语篇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表层语言平面, 而是上升到深层语篇功能层面, 从而不仅引导学生掌握遣词造句的技巧、谋篇布局的机制, 而且对语篇的体裁结构有一个宏观的认知和把握, 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使他们在将来的学术研究中能够遵循学术规范并且更得体地运用英语。

参考文献

[1]Badger, Ik., White, G.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J].ELT Journal, 2000, 54 (2) .

[2]Callaghan, M.&Rothery, J.Teaching Factual Writing:A Genre based Approach[M].Sydney:Depart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Metropolitan East Disadvantaged Schools Program, 1988.

[3]Keh, C.L.A design for g process—approach writing course[J].English Teaching Forum, January 1990.

[4]尹丽娟, 刘晓鹏.澳大利亚体裁教学法介评[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12) .

[5]李奇, 折鸿雁.体裁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实践[J].外语教学, 2003, (5) .

[6]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外国语, 1997, (6) .

上一篇:网络传播学笔记下一篇:保险退保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