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德教育
对一师一生的“最孤独学校”不该只有感动
适用话题:一师一生、农村教育、国家义务教育、解决农村教师问题
油城村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800多米高的太行山上,村民们仅靠两条盘山路与外界相连。在村子的东北角,有一个特殊的小学——油城学校,目前,这所学校里面只有一个老师和一名学生,被称为是“最孤独的学校”。老师从1982年起在此执教35年,见证生源日渐流失,唯一的学生今年上4年级,其因家境困难,无力离开山区去读书。(5月16日北青网)
读完这则报道,想必谁都会为53岁、村里唯一的老师徐泽峰所感动。虽然在村学校坚守了35年的徐老师仅是一位“代课教师”,可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魏敏芝的诺言,演绎了真人版的“一个都不能少”。哪怕只剩下唯一的学生徐佳淇,徐老师也在坚持“一师一生”。徐泽峰既当老师又当校长,既教语文、数学,还教音乐、美术、体育,这位“全能”代课教师因学生贫穷无法到镇上读书,自己就坚守在“最孤独学校”,履行着职责,让人体味到了一名农村教师的情怀与担当。
然而,在感动徐泽峰老师坚守的同时,对我国农村学校,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生存现状、代课教师的身份和待遇,以及合校后面临的现实问题,更该给予足够重视。其实,像徐泽峰这样随着油城村一起逐渐“变老”的代课教师还有不少。“代课教师”这一支庞大队伍,有些人成为“民办”后可参加“民转公”考试,可有些人连“民办”资格都没有,不能参加各类“民转公”考试。
目前,我国尚有60多万农村代课教师,仅西部12省就高达50多万人。而代课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身份和待遇。徐泽峰有1000元出头的工资还算不错,有些地方代课教师甚至才有几百元。这些农村代课教师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坚守三尺讲台,解决了师资不足的燃眉之急,他们多年拿着远远低于公办教师的工资却干着一样的活儿,默默扎根在那些贫困的农村学校。对此,国家曾出台措施要求各地解决问题,这使部分代课教师的待遇有了好转,甚至有些教师转为公办,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依然身份模糊,生活艰难。
像徐泽峰这样的代课教师,他们忍辱负重地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光匆匆,转眼间,当年那些“如花似玉”的代课教师青春已逝,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扬眉吐气”的日子遥遥无期。这样的`教师都是一边教书一边干农活,生活压力巨大,正是他们保证了一些农村孩子有学上、有书念。而当村庄由于种种原因不再需要这些代课教师时,他们的身份就成了地道的“农民”,且国家不会像其他在编教师一样给予这部分代课教师以应有的待遇。
近年来,国家为义务教育倾心竭力,使不少学校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还是没有更多地惠及到农村学校,农村的师资、校舍、设备等,都无法与城市相比,差距越拉越大。如今,城市中的校门富丽了、学具翻新了、书本免费了、生活补助了、午餐营养了,但不少农村学校的状况改观仍不明显。徐老师的那所学校,是那里6个自然村中唯一的小学,连个初中也没有,想上初中的孩子只好到县里去。徐泽峰这样的老师令人敬佩,而他仅是“民办”教师在“大浪淘沙”后留下的“奇珍异宝”。如果没有“徐泽峰们”,孩子们到哪里上学?
一、人才培养
湖南一师从成立伊始就以培养小学教师为鹄的, 小学教师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要求学科专业知识的精深, 但一定要知识面广、综合素质强。从早期教育开始, 湖南一师就十分注重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能力, 坚持德智体美并举, 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改革开放以来, 湖南一师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小学教师, 为此进行了学制改革与教学改革研究, 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 一专多能, 全面发展, 提高素质”[1]。可以说, 注重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校长期以来办学的基本方向。
在问卷选项“您认为湖南一师毕业生的主要优点”中, 绝大部分毕业校友选择“综合素质高”, 其次分别是适应能力强、组织能力强、表现能力强。综合素质是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实践才能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组织能力、表现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显然, 湖南一师学生在综合素质高的大前提下, 其良好的适应能力、健全的组织能力、完美的表现能力, 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 受到业内的积极好评。
湖南一师学生的高素质正是其优秀办学传统的自然结果, 是其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校园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可以说,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时中师教育办学的共同目标, 也是“中师生”展现的共同素质特征。“中师教育是真正的全科教育, 学校不分系, 每一个学生都要学习所有课程, 并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琴棋书画、吹拉弹唱, 样样在行, 是师范生的基本特点, 也是中师教育基本的培养目标。琴房全天候开放, 艺术小组自由组合, 主题班会定期进行, 课外联谊活动多向开发;学习节、艺术节、寝室文化节轮番上演, 普通话比赛、微型课比赛、‘三笔字’比赛, 全员逐鹿, 演讲、辩论、手工等, 精彩不断———通过丰富多样的各种活动, 调到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锻炼及培养了他们的各种能力, 提高了综合素质, 完善了道德与情感品质, 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育人目的”[2]。
综合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全面构建的体系, 表现为中师教育培养模式的一种理念、思想、追求, 在追求的过程中则演变成一种自觉、自为的文化力量, 一种文化的陶冶或涵育, 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之功效。中师生素质的培养既是主动生成的, 又是潜移默化的;既是显性的, 又是内隐的;既体现在课程结构之内, 也涵盖在活动组织之中, 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发展。
二、教师队伍
在问卷调查选项“您认为湖南一师教师队伍的主要优点”中, 得分从高到低分别是敬业精神强、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知识面广等。在另一选项“您认为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给您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中, “教师敬业”得分最高, 然后才是校园环境、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等。由此可见, “敬业”是学校教师队伍一个最重要的品质, 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精神力量。
“敬业”是对教师职业操守的总体判定, 是一种看似基于道德层面的主观评价, 但实际上是以占有充分的事实感性材料为基础的。也就是说, 教师的敬业必须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相连。具体说来, 湖南一师教师的敬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工作认真负责, 兢兢业业。像每天清晨的早操都有班主任到场检查人数, 早读则有口语教师进行示范带读, 晚自习均有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下堂辅导。其他如兴趣小组、主题班会、节目比赛、教育实习等更是离不开教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第二, 关心爱护学生。在湖南一师早期教育时就要求教职员“对于学生亲之如良友, 爱之如子弟, 本身作则, 以陶冶其品性, 养成其独立自营之能力”[3]。这一教育传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弘扬。教师们关心学生的点滴成长, 关怀学生的各种需要, 善用爱心去浇注心灵, 并期待爱心的逐代相传。第三, 主动要求发展。作为湖南一师的教师, 他们有一种内在的使命驱动, 就是如何尽快成为优秀的、专家型教师, 如何积极迅速地发展。于是, 在不断走向高层次专业化的过程中, 表现为自我的逐步完善与素质的逐渐提高, 在教学、研究、管理方面得到持续的进步。
办好学校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流的学校要靠一流的教师来打造。湖南一师一直以来坚持把建设一支思想好、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作为办学方向, 并确立了一套制度化的保障体系。如在20世纪90年代, 湖南一师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第一, 把好教师入口关。对新分配和调进的教师组织全面考核, 严把学历、思想和业务素质关, 使他们进入湖南一师就有一种光荣、自豪和责任感。第二, 注重三种意识教育, 对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进行湖南一师意识、师范意识、时代意识教育。第三, 重视基础理论培训和实践经验熏陶。第四, 加强基本功训练。要求教师练好“三笔字”、简笔画和普通话以及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简易教具的制作推广等通用基本功。同时, 坚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和教学研究活动。第五, 建立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要求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两年达到规范要求, 五年富有改革精神, 九年形成教学特色”。为此, 制定培养目标和检查标准, 确定专人指导、师徒结对, 围绕培养课题开展活动, 比如, 师徒挂钩会、培养座谈会、基本功汇报会等[4]。可以说, 促进教师队伍的高素质是湖南一师优秀办学传统的重要方面, 也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
三、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在这里要做广义理解, 是指关于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与目标指向, 涉及的选项较多, 恕不一一进行讨论。根据调查得知, 教学思想方面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点:
1. 重视教学基本功训练, 可以说这是中师教育重要的教学特征。
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如普通话、三笔字、弹唱、简笔画等, 在湖南一师成为每日的必修课程, 一入学就开始这方面的基础训练。技能训练的效果要经过严格的考核认定, 颁发证书。通过一系列活动竞赛, 如书法竞赛、微型课设计大赛、板报设计大赛、演讲比赛、说课比赛等得以促进。这种比赛一般要求全员参与, 人人备战, 逐级淘汰, 对每个人都是一次学习与提高的过程。由此, 造就了学生扎实的教学技能与较高的职业素养。
2. 注重能力的培养。
中师教育是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 形成了突出素质、能力发展的良好氛围, 提供了培养兴趣爱好的舞台与性情重塑的广阔空间。除了必修课程, 还开设了丰富的选修课以及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小组, 有力地加深和拓宽了中师生的知识面, 发展了他们广泛的兴趣和特长, 进一步培养了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增强了对实际工作的适应性。湖南一师在中师教育时期每周二下午则为第二课堂 (也叫兴趣小组) 学习活动时间, 如书法、美术、舞蹈、演讲、摄影等, 由专门的教师指导, 但无需课程考试, 教学灵活多样, 学生参与度高, 师生互动强, 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与提升。
3. 密切联系小学教育。
中师教育是培养未来的小学师资, 联系与服务小学教育是其课程教学中不可偏离的主题。湖南一师非常重视与小学的沟通与联系, 主要措施有三个:一是聘请当地有名的小学教育专家、教师来学校讲授有关小学教学法课程或其他课程, 促使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二是安排师范生去小学任校外辅导员, 熟悉小学教育的工作任务与要求;三是通过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来加强与小学的联系, 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5]。教育实习几乎是头等大事, 各任课教师都要下小学从头至尾跟班指导、听课, 实习生则要认真备课, 反复试讲, 经带队教师与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走上讲台。此外, 学校还要求专任教师每年下小学听课, 与小学合作进行课改实验, 了解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动态, 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学生管理
中师教育对学生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细致的, 制定了完善、周密的学生管理制度以及极具操作性、可行性的综合评价体系, 从而使各项管理落到实处、化为实效。从问卷调查得知, 湖南一师在学生管理方面的主要优点排序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纪律严明, 坚持早锻炼、晚自习, 学生通过班干部自我管理, 班主任认真负责。这五个方面并不是截然独立的划分, 而是具有相互包含的关系。所以, 这里主要讨论以下三点:
1.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不只是政工干部的事情, 每个教职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及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 学校要求各类人员在德育中都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主导”作用, 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同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 使他们成为全体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骨干力量。此外, 还通过升国旗仪式、每晚收看新闻联播、宣传同学中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等促进学生们思想觉悟的提高。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母校, 湖南一师具有丰富的红色政治教育资源, 是其他学校所不可比拟的;又作为师范学校的“大哥”, 学生一进校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与责任使命教育, 使学生深感作为“一师人”所承载的光荣与肩负的重托, 从而自觉地用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与思想。通过主题班会、时事教育、社会实践等进一步加深与强化这种思想情感。
2. 严明的制度与纪律。
针对学生的特点, 制定了各种规章细则以及例行检查巡视制度, 较好地规范了学生的言行。有的规定还十分具体, 如“在穿着上, 不穿奇装异服, 不穿短裤背心, 不穿拖鞋, 发不掩耳;女生不抹口红, 不化妆, 不烫发, 不穿高跟鞋等”。此外, 有明确的卫生与劳动任务, 每天要进行卫生打扫, 且例行检查;每天要求早锻炼、早读、课间操以及晚自习, 晚自习的前半个小时为三笔字练习时间, 等等。笔者与毕业生交流, 他们一致认为学校严明的制度、纪律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措施保证了学习、生活的规律性, 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
3. 完善的班主任工作机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学校非常重视班主任工作, 强调队伍建设。首先, 学校建立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既为教师又为人师的班主任队伍, 全面负责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同时, 将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和老教师分配到各班当副班主任或辅导员, 一人一班, 定班定人, 协助班主任搞好班级建设。这种模式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与创新意义。在这种模式框架之下, 班主任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 对学生关心爱护有加, 学校整体环境优良, 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积极健康的发展。
五、班级管理
学生管理与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成, 或者说是合二为一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通过教育集体而影响个人, 通过教育个人来形成集体”, “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进行教育”[6], 这就是“平行教育原则”。但班级管理与学生管理又存在一定分析视角的不同, 故在此另做专论。由问卷调查得知, 认为湖南一师班级管理的主要优点排序为德育操行分的评定、班干部轮换制、高年级的带动等方面。
1. 德育操行分的评定。
德育操行分是一个综合评价体系, 包括学生方方面面的日常行为表现, 使用加减分两种计分手段。担任班干部 (包括寝室长) 或学生会干部是有一定数量的加分, 表现优秀者有一定加分, 表现突出者则给以重奖, 这就起到了一种激励上进、奖掖先进的导引作用。反之, 违反纪律或表现不佳者, 分别要施以减分, 起到了自动约束、收敛的作用。加减分不但是属于个人的, 而且还是属于班集体的, 每周、每月都会统计公布。由此形成了班级内部同学之间积极上进的良好氛围, 也形成了班级之间互相竞争的追赶心态。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
2. 班干部轮换制。
在中师时期, 班干部实行轮换制, 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担任班干部的机会, 都有锻炼发展的机会, 也可以说都有为班级同学服务的机会。一般是一年进行轮换, 实施以老带新或者全部换新, 一切主要遵从班级学生的意见与抉择, 每次班干部竞选就是一次自我教育与身心历练的过程, 对于促进班级和谐、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干部轮换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 充分施展了他们的智慧与才华, 并经受磨砺与考验, 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调沟通能力, 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3. 高年级学生的带动。
湖南一师十分注重高年级学生对新生班级的带动与影响, 包括高年级学生在开学第一天参与迎新工作, 高年级与新生班级组成联谊结对班级, 合作举行主题班会, 以及在各种活动、竞赛中由高年级做出的组织、引领作用。高年级学生的带动是多方面的, 既有显性的帮助、指导, 也有隐性的激励、示范, 作为一种文化传承, 在湖南一师表现得甚为鲜明。高年级学生作为相对成熟的班集体, 其班风、学风、人际交往、寝室文化等都是可以学习、借鉴的重要方面, 对低年级班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摘要:文章以湖南一师为例, 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 从人才培养、教师队伍、教学思想、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对其在中师时期的办学传统深入地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师教育,办学传统,湖南一师
参考文献
[1][4]孙海林.湖南第一师范校史 (1949-2003)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144, 100.
[2][5]王建平, 胡重光.中师教育传统的价值追寻与现实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1 (1) :64-67.
[3]詹小平, 肖湘愚.湖南早期师范教育与人才培养——湖南第一师范个案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0:209.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
一、农村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的师资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以农村教育片区为统筹,以学区一体化为管理模式,实施走教制,即“一师多校”模式;将艺术学科以基本单元为划分标准,把艺术学科分解成多个板块,实施“一科多师”制,这样既利于资源整合,也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施“走教制”与“一科多师”模式的目的意义
能更好盘活现有师资资源,让现有师资与场地进一步得到优化,为落实课程标准提供保障。实施走教制,即“一师多校”,可以破解各村小学师资结构问题。构建一科多个板块模式,可以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学效率。实施“两项”改革将有利于艺术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计划的落实。
三、实施农村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依据
现行有关政策支撑:《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扎实开展义务教育课程辅助活动的通知》(渝教基〔2012〕66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试行)》的通知、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村小建设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教委《关于开展“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管理规定等,以及“领雁工程”“支教工程”的实施为依据。
四、农村艺术教育改革实施的策略
(一)健全组织机构
一是成立片区艺术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校长为核心成员,其职责是加强组织保障,协调各校师资配备情况;二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为核心成员,负责收集整理过程资料,加强“一师多校”“一科多模”的研究;三是成立课程资源开发小组,艺术教育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负责根据农村乡镇片区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重新对课程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开发,进一步挖掘、整理、创编教材,让其更有利于一线实际教学。
(二)实施办法
一个艺术老师承担三所或三所以上学校教学。将艺术学科分解成若干板块,一位老师根据自身特长从事一个或多个板块教学。这样既能弥补艺术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又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师资水平得到最大优化,时间分配更趋合理。
(三)统一对课程资源进行再开发
1.精研课标对特色资源进行开发
2.推行艺术教育课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3.重组教材编写,按低、中、高(若干个体系)统一编制
打破现有对学校和学生的考核模式,做到四统一,即《××镇小学艺术教育实施计划》、《××镇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评价标准》、《××镇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考试大纲》、《××镇小学艺术教育与课程计划》四者的统一。在此过程中推行艺术教育中心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
4.组织人员重新开发农村小学艺术教育课程资源
(1)做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2)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
(3)做好艺术教育设施资源的开发
(4)做好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
(5)做好互联网络资源的开发
要做好以上五个方面的开发,就要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聪明才智,提高“课改”意识,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只要我们坚持深入研究和尝试,一定会探索出适应乡镇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实际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让农村艺术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形成艺术教育主题月
如,美术书法作品展、韵律健美操表演、简易乐器展示、手工艺术品展览等。
(五)健全统一的艺术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多个体系:学生操行评定、出勤率、参与率、课外运动、艺术知识等评价标准。开展“艺术之星”评比体系,班级星级评比、校级星级评比、学区级星级评比。建立健全三级评比体系,进一步细化、量化,最终形成激励机制。
(六)整合师资、整合班级,实施板块教学
按美术、韵律、音乐、乐器等分成多个板块。村完小相邻年级(低、中、高)合班上课。体操艺术类进行大课堂教学,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在学生中常年推行“2+2”模式即有两项体育爱好、有一项艺术专长、写一手好字。
五、重视与多项相关工作相结合,借势推进
多渠道筹措经费是保障艺术教育与课改顺利推行的必要条件。成立课题组收集过程资料,同以下相关工作相结合:
(一)与“支教工程”相结合
(二)与“领雁工程”相结合
(三)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四)与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相结合
(五)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六)教师能力提升工程以培养教师一专多能相结合
(七)与市教委“2+2”项目实施相结合,以市教委“1+5”能力培养模式相结合
(八)与学校教师奖励绩效分配相结合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如何全面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仍需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如果农村艺术教育能实施“一师多校”、“一科多师”制,我们相信,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将会乘课改东风,扬帆前进。
沈南第一小学 2018年3月
润德教育工作总结
润德教育是近年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我校在我局德育科的工作部署下,根据我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了系列润德教育。通过活动将“中国梦 教育梦 我的梦”付诸实践,丰富润德教育内涵,让更多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一、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 一年来,我校以我局德育工作要点及润德教育活动要求为指导,首先积极开展了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了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和艺术化。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校园艺术节、校园读书活动、校园科技活动、学校运动会等,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培养爱好、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有力地推进了学校德育和素质教育。
我校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了学生社团活动,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社团活动内容,从而拓展了校园文化的内容。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板报、橱窗、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做好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1.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课堂是德育的主渠道,所以我校从加强家校合力,参与社会实践去实施,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沈南第一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让好习惯入驻学生的心田。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各班的学习园地布置精美,中队角规范实用,富有教育性,各班的中队活动、好人好事都有记录。
3.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德育处要求各班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坚持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开展好读书季活动、新队员入队活动、艺术节活动和感恩系列活动。并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
2、突出学校特色——感恩教育
我们通过运用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的策略,让学生找回感恩之心,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因为学生只有知恩、感恩、报恩,才会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进而才会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真正的成德达才。使学生懂得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幸福。要践行感恩,得从自己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开展好11月份的感恩主题活动月活动,创新丰富活动内容。同时在学校的其他活动中贯穿感恩教育。不断增强校园的感恩氛围
3、安全法制教育
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在每个节假日都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环保教育。通过升旗仪式、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听讲座、随堂听课等形式,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定期开展活动,每学期的家长进校园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要求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五、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我校号召每一位老师都要站在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工作,要做一名让学校放心、家长满意、学生喜欢的老师。并提出几个教育理念与老师们共勉:1.加强学习,给自己充电,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学校、课程四要素的关系。2.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班主任要有大质量观,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加强特长生的培养,既要落实润德教育,也要将启智、健体、陶艺教育主张付诸实践
2、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等机会让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增强德育力量。
3、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周一下午13点召开班主任会议,对上一周工作进行小结,安排部署新一周工作。每个月都能组织班主任培训工作,学期末进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六、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2.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3.少数教师对润德教育概念不清,执行力不强。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没有起到真正的表率作用。
七、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润德观念的宣传,使每位老师都能了解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
3、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4.学校润德工作领导小组将在原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更新观念,努力使润德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结合我校润德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润德、德育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以上是本学期我校润德工作的简单回顾,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务实创新,进一步提高润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实效。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
实 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号召, 组织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参加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道德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打牢道德基础。
二、活动目标
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征、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思想意识。通过动员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特制定贾村小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方案,旨在推动道德情感教育的全面实施,营造快乐健康和谐的校园,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规则的良好道德情操。
三、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李建刚
副组长:魏慧波段广霞
组员:李建红郭学勤甄秀兰申玉兰王富英王慧飞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十月份
主题:我是一个好学的人
1、开展“我是一名小学生啦”系列活动。对新入学的儿童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
2、结合雏鹰争章活动,开展“大手拉小手 快乐共成长”的活动,高年级的同学帮助新生学习校园生活规则,使一年级学生争到“入队章”。十一到十二月份
主题:我是一个自信的人
1、在低年级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讲故事比赛
2、在中年级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演讲比赛
3、在高年级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征文比赛
五、提升活动效果
1、运用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通过组织主题班会、队会,举办演讲征文,征集道德格言,开展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摘要:“药德”即药学职业道德,本文在阐述“药德”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药德”的重要性,提出了“药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探索并实践了药学专业学生“药德”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关键词:药学;职业道德;培养方法职业道德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从事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1]。医生必须遵循医德,药师(药学工作者)必须遵循“药德”。“药德”就是药学职业道德,是药学工作者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应具备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也是药学工作者职业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2,3,4]。具体而言“药德”就是在从事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药学领域活动和实践中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是评价药学领域内所有人员的个人行为和思想品质的基本道德标准,也是药学工作者必须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
一“、药德”教育的重要性
药学事业是与人民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的事业,药学事业的特殊性要求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遵守社会公德,而且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思想观念,对工作对事业要极端负责,能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和患者的关系,保证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我校开设药学专业二十多年,主要面向珠三角地区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养药品生产、检验、营销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技术人才,毕业生遍及珠三角地区的制药企业、连锁药店和医疗机构。在二十多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药德”和“药技”的有机结合,德技并重,德技兼修,相辅相成,既注重学生药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培养,更重视良好的药学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养成。
二“、药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药德”内容广泛,内涵丰富,涉及药品的研发、生产、检验、流通、应用、监管各个环节,结合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药学学生的“药德”教育,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药品生产环节的“药德”
生产出质量符合既定标准的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质量所需要的药品是对药品生产人员基本的道德要求。为确保药品质量,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药学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认真、自觉、严格地用现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条款来约束和规范生产过程和自身的行为,这既是法规和管理方面的规定和要求,也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道德要求[5,6]。
(二)药品营销环节的“药德”
在药品销售环节中,药学工作者应严格遵守药品经营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现行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条款来约束和要求自己。为了确保药品采购、分装、销售中的质量,首先要从药品购进的源头把关,在药品的招标采购中,坚持公平、公开、择优的原则,以保证采购药品的质量。在药品零售环节,必须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品,将维护患者生命和公众健康作为最高道德行为准则。在药品价格方面,要讲究信誉,严格执行药品价格的有关规定。
(三)药品检验环节的“药德”
药品属于高技术产品,成分复杂,检验难度较大,药品检验人员在质量检验时,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质量规定的.标准检验。同时,必须保证药品质量达到和符合最优标准。必要时,要深入到生产、经营、使用第一线了解真实情况,摸清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和问题,保证药品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修订药品标准工作中,应深入了解药品的有效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对药品中所含的有害物质应严格控制,对疗效不确切、毒副作用大、不宜生产使用的品种,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停止生产、停止销售和使用的建议。
(四)药学服务环节的“药德”
药学服务是药品周期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在医疗机构从事药学服务的人员,还是在药品零售企业从事药学服务的人员,都必须从维护患者生命健康、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的高度,重视药学服务工作,按照“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药物,主动、耐心、认真、细致地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和长期用药。切忌麻痹大意、敷衍塞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药物的疗效,保证药物的安全,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药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药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只有把“药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达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一)关键时机,积极开展“药德”渗透
一是入学教育,通过参观企业、医院,让学生了解药学专业的发展历史、专业特点,了解药学专业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方向,在整个专业教育中渗透“药德”;二是军事训练,在为期两周的军事训练期间,学生接受军事化训练和管理,强化纪律和规范意识,为“药德”学习和教育奠定基础;三是社会实践,通过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到社区医院、敬老院和药店等单位参加实践活动,增强“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四是志愿服务,通过参加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增强药学工作者热爱生命、关爱他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二)专业教育,初步引入“药德”教育
在专业思想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注意引入“药德”的基本理念,通过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做报告,通过往届优秀毕业生的成功案例教育,通过编写“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献身专业。一是帮助学生牢固树立专业思想,产生职业自豪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二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的同时,引入“药德”教育,强调立德树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药德”才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三)校内教学,全面融入“药德”教育
药学职业道德教育应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在融入专业理论教学方面,首先要研究教学内容,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和有利时机,适时进行渗透,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迪、启发和熏陶。例如,在讲药品概念时强调药品的特殊性,结合近几年发生的严重用药事故,讲解药品质量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具有药品质量意识和药品安全意识;在学习药品质量标准时,首先让学生树立法定药品标准的观念,意识到为了保证药品质量,国家必须制订统一的、强制的药品质量标准。使学生建立明确的法律意识和道德底线,学法、知法、护法、守法。在学习药品生产技术时,引用药品安全事故案例,强调GMP和严格履行药品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的重要性,明确遵守规范规程既是法律要求,也是道德要求。在融入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要注意从实践教学环境熏陶、制度规范、工作体验、监督考核等环节入手,提高“药德”教育的有效性。一是要建设真实性、生产性的实践场所和环境,在环境文化建设中注重和突出药学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充分发挥环境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二是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用制度规范思想和工作,提高践行“药德”的自觉性。三是注重实际工作的学习和锻炼,通过实际工作对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用鲜活的事例教育和警示学生。四是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适时监督考核,做出客观评价,及时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反馈纠正。特别是对涉及职业道德的相关问题要及时纠正,通过不断的正负激励和纠正,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是非观念。
(四)校外实践,不断强化“药德”教育
经过半年以上的校外实践教学,按照《实习手册》要求,在实习教师的悉心指导下,通过实习单位的严格要求,学生的职业道德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内化,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例如学生在药品生产车间实习,生产的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规范操作和安全问题,学生必须严格按照GMP要求和岗位操作规范,完成生产过程。否则,很可能造成返工或者废料,甚至召回等问题。学生在药店实习,每天进行药品的入库、保存、盘点、陈列,指导不同特点的顾客合理用药,学生要严格按照现行GSP的要求,进行规范的进、存、销等工作。
(五)导师负责,实施个性化“药德”培养
我们采用“专业导师管理制度”,为每一名学生配备了专业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理解专业,规划学业,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专业导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尤其是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教育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校外实习期间均有专门的导师负责指导,解决他们思想和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针对在学习、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与伦理、道德、“药德”有关的问题,导师能及时开展个性化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了“药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易,邱吉.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建梅向敏.西方发达国家药学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药学教育,2009,(25):12.
[3]邓昌大,肖学文.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5),58.
[4]于美亚.国外药学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35),93.
[5]程卯生主编.医药伦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 关于我国法学专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探讨
针对法学教育对职业道德的需求, 现代高校法学教育中也正在住进增加职业道德教育的课时。同时加强学生道德意识的养成。但是受传统高等教育理念的影响, 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教育中仍面临着道德危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不重视、道德教育方式的单一性等都造成了高校方法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针对这样的情况, 现代法学专业教育中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将法学职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法学程序约束以及法学范畴内的道德因素等进行着重教育, 将法学职业道德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开展法学专业教育, 以此实现法学教育工作的科学开展, 促进我国法律秩序的有效维护、促进法律行业的健康发展。
2 如何在法学专业教育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2.1 提高法学专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
在现代法学专业教育中应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 从教师的认识入手培养学会僧职业道德意识。积极借助学校环境建设以及专业教育中对职业道德的强化实现法学专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法学专业教师应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 以贯穿于学科教学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实现学会僧职业道德的培养, 为我国法律环境的维护、法律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2 创新法学专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学方式
在现代法学专业教学中, 应将法律与道德本质进行有机的结合, 从教学方式的改革入手, 以法学专业知识为载体融入道德教育, 实现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针对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存在的不同, 法学专业教师应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以及相关内容, 以此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环境下法学知识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以这种方式提高学生职业道德学习的兴趣, 促进学生法学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法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社会关系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引导教育。通过教学过程中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传统社会道德出发、以法学理论为基础进行问题的回答。以此培养学生在社会道德基础上了解职业道德, 为学生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奠定基础。例如, 通过法律援助、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帮助学生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实现学生法学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共同提高。
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模拟法庭、社会焦点案例探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认识法律公平公正基础上、认识法律中的人性化一面。为我国法律法规人性化发展奠定基础。在模拟法庭与社会焦点案例探讨中还能够使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道德现象进行了解, 并通过法学内容以及职业道德规范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另外, 在法学专业教学中还应加强学生的实习教学。以学生对职业律师习俗以及职业习惯的了解与接触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与道德感, 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现代法学专业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中发现, 法学从业人员的工作关系中涉及法官、律师以及当事人等不同角色关系。这一特性决定了法学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循其行业特点以体现不同角色交往的教学方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利用体验式教育、职业道德判定等实现法学专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以法学专业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为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学生对法律行业规范理解等奠定基础。通过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我国法律秩序的维护、法律法规的健全奠定基础, 促进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
通过针对职业道德培养的教学树立学生法律职业道德意识。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2.3 强化法学专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力度
针对法学专业教育工作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法学专业教育院校应从自身的教育体制的改革入手, 强化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实现我国法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法学专业院校应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 强化对法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在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工作中, 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相关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并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法学专业教育中职业道德培养的效果, 促进我国法学人才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3 以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在现代职业道德培养的研究中发现, 学生的心理健康对职业道德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树立良好职业道德规范的关键。在现代法学专业教育中, 院校文化氛围建设以及相关社团建设对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法学专业院校应从校园环境的建设入手, 以多种活动的开展实现法学专业学生健康的心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 是法学专业学生能够在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各项措施与教育下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 为学生日后的法学相关工作规划与发展、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多种方式以及针对性的教育与培养实现我国法学人才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实现我国法律秩序的维护与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 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现代法学院校教育工作中新的教学重点。针对传统法学教育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我国法学专业教育院校必须改变教学理念, 以相关教育体系的建立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法学专业徐色横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 实现我国法学人才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通过法学专业人才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为我国法律秩序的维护、法律公平公正环境的建设奠定基础, 实现法学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摘要:在现代法学教育的研究以及跟踪调查中发现, 法学专业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关系到我国的法律秩序、社会道德及正义的价值体现。在我国法学专业的教育中, 法学道德危机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法学教育发展以及法律秩序的关键。从我国法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入手, 分析和论述了法学专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与重点。
关键词:法学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教学重点
参考文献
[1]吴静, 刘佳.高校法学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高校教育信息, 2010, 2.
[2]陈国庆.关于法学人才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探讨[J].法律资讯, 2009, 12.
[3]张哮威, 王志.校园文化建设对心理健康、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J].高教资讯, 2005, 7.
[4]马宏宇.论法学专业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方式的改革[J].科教信息, 2010, 5.
王村镇中心学校 梅琳
为了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区组织老师们参加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优师”活动。这一活动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我在这一活动中“遭受”了轮番“打磨”,使我对当前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新的体会。
一、深入学习课标,让课标走入我的内心。
教育改革是一场挑战,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用先进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确的目标来武装自己的大脑,有效的学习新课标,让课标走进内心,扎根课堂。
而且课堂上,我们在运用各种媒体设备时,应遵循“简单、实用”这一基本方向,以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课堂回归自然。
二、尊重学生,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让课堂教学成为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课堂更高效,让学生学得更扎实。
三、创新评价,促进发展。
新世纪迎来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跨入了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如今新教材的内容都是注重人文精神,体现时代特点,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一、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美
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描写大自然的,这些文章语言优美生动,使学生感受到美,激发了热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如《趵突泉》,这是一篇记叙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文中具体描绘泉水优美动人的姿态。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抓住文中优美的词、句子细细地品尝,使学生感受到济南美丽山光水色。教学“大泉”景色时,让学生一边谈,一边让学生展开想象,由此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教学“小泉”时,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感受到小泉多姿多彩和活泼有趣的景象,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大自然太伟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怎样做人
现在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任性、好强、自私,没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在上好语文课的同时,利用课文中描写关心他人、团结协作、自强自立等题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如《她是我的好朋友》,写了一个生命垂危的小女孩,急需输血才能挽救生命,小男孩阮恒主动献血的一件事。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反复读阮恒献血前、献血时的这部分内容,并画出动作和神情的句子,体会阮恒当时的心情。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学习阮恒宁牺牲自己也要救助好朋友的`好品质,知道当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去帮助别人才是美好的品格。教师又拓展思路: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各抒己见,从而认识到“朋友”的真正含义。通过学习《尊严》、《古井》、《峨眉道上》等课文,使学生从中悟出做人的道理。
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如今社会、学校还存在乱扔垃圾、乱吐痰的现象。教师利用《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让学生展开讨论:(1)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地球”?(2)我们怎样才能保护地球?学生们组成辩论会,展开激烈地辩论,不乱扔垃圾,不乱砍乱伐,不排泄废水,不排放废气。人人保护环境,我们小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
当一名环保小卫士。接着教师让学生去实践,考察家乡的母亲河―清江,去问问爷爷、奶奶、父母清江过去是怎样的?去看看如今的清江河又是怎样的?然后在班上汇报收集的资料,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只有保护好环境,清河才会美起来、清起来,是名副其实的清江。这样使学生树立了环保意识,也教育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语文教学中贯穿道德品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这是我们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浅谈语文教学中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作文800字
【一师德教育】推荐阅读: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实施方案09-29
师德教育 文档11-21
187师德教育01-04
加强教师师德教育06-18
龙山中学师德教育07-27
小学师德教育叙事11-23
法制教育与师德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9-13
师德主题教育阶段小结05-26
学校专题师德教育活动06-13
教师师德教育活动方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