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精选6篇)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章 水电行业相关概述 1.1 水电行业界定 1.1.1 水力发电的定义 1.1.2 水力发电的特点 1.1.3 水电站的分类
1.2 小水电的概念与界定 1.2.1 小水电的定义 1.2.2 小水电的分类
1.2.3 小水电的特点与优势
第二章 2016-2018年中国水电行业发展概况 2.1 中国水电行业的发展概述 2.1.1 中国大力发展水电的意义 2.1.2 我国水力发电的发展历程
2.1.3 我国水电装机总量稳居世界首位 2.1.4 中国水电为经济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 2.2 2016-2018年我国水电行业发展分析 2.2.1 2016年水电行业热点分析 2.2.2 2017年水电行业发展状况 2.2.3 2018年水电行业发展态势
2.3 2016-2018年水电开发建设的形势分析 2.3.1 2016年我国水电开发建设形势 2.3.2 2017年我国水电开发建设形势 2.3.3 2018年我国水电开发建设形势 2.4 水电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4.1 国内水电建设面临的问题 2.4.2 水电开发面临的不利因素
2.4.3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水电可持续开发 2.4.4 水电行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2.4.5 水电开发规范化的建议
第三章 2016-2018年四川省水电行业发展分析 3.1 四川水电开发的紧迫性和经济性探讨 3.1.1 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迫切需求 3.1.2 构建和谐社会水电凸显优势
3.1.3 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能资源及开发状况 3.1.4 水电站的经济效益因素分析 3.1.5 “西电东送”的经济性分析
3.1.6 四川水电的加速开发需要国家政策扶持 3.2 2016-2018年四川水电行业发展分析 3.2.1 四川水电行业的发展特点
3.2.2 我国电力巨头抢滩四川水电资源 3.2.3 2016年四川水电行业的发展状况 3.2.4 2017年四川水电行业的发展状况 3.2.5 2018年四川水电行业的发展形势 3.3 2016-2018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分析 3.3.1 2016-2018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趋势 3.3.2 2016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分析 3.3.3 2017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分析 3.3.4 2018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分析 3.4 四川水电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探索 3.4.1 四川水电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背景分析 3.4.2 四川水能资源开发状况及潜力
3.4.3 四川水电可持续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3.4.4 四川水电可持续开发对策
3.5 2016-2018年四川部分地区水电站发展分析 3.5.1 雅砻江 3.5.2 金沙 3.5.3 古城 3.5.4 大渡河 3.5.5 溪洛 3.5.6 毛尔盖
3.6 四川水电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3.6.1 四川水电行业发展存在的隐患 3.6.2 四川水电站管理问题分析
3.6.3 四川应好好利用国家对水电资源开发的政策 3.6.4 四川打造农村水电强省对策 3.6.5 推动四川水电开发的政策建议
第四章 2016-2018年四川省小水电发展分析 4.1 2016-2018年中国小水电发展概况 4.1.1 小水电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4.1.2 中国小水电建设开发的现状概述 4.1.3 我国小水电建设正迎来发展机遇 4.1.4 我国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
4.2 2016-2018年四川省小水电产业发展概况 4.2.1 四川省小水电产业发展背景 4.2.2 四川小水电开发获金融机构支持 4.2.3 四川省出台政策规范小水电开发 4.2.4 四川小水电发展存在的问题 4.2.5 四川小水电发展促进政策的确定
4.3 2016-2018年四川主要市县小水电发展状况 4.3.1 南江县 4.3.2 珙县 4.3.3 锦阳县 4.3.4 马边县 4.3.5 石棉县
第五章 2016-2018年水电技术研究分析 5.1 水电机组技术分析
5.1.1 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增容改造技术分析
5.1.2 水轮机复合抗磨板和水泵复合抗磨密封环技术分析 5.1.3 水电机组励磁装置的技术分析
5.1.4 金属材料对水轮机、水泵抗气蚀磨损的防护技术分析 5.1.5 非金属材料对水轮机、水泵抗气蚀磨损的防护技术分析 5.1.6 微型水力发电机组(含负荷调节器)技术分析 5.1.7 农村水电站机组过速保护技术分析 5.2 小水电技术分析
5.2.1 小水电站的更新改造技术分析 5.2.2 小水电工程径流计算技术分析 5.2.3 小水电站无压隧洞引水技术分析 5.2.4 小水电站技木改造工作需要加强 5.2.5 小水电设备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5.3 小水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系统
5.3.1 小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实施状况 5.3.2 小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实施中的弊病 5.3.3 运行人员的技术力量严重缺乏 5.4 农村水电站自动化分析 5.4.1 农村水电自动化状况分析
5.4.2 农村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结构和主要设备选型解析 5.4.3 水电站自动化改造案例(湖北魏家洲水电站)分析 5.4.4 水电站自动化改造案例(湖南鱼市水电站)分析 5.4.5 农村水电站自动化的发展策略
第六章 2016-2018年水电项目开发与建设的管理分析 6.1 水电勘察项目管理分析 6.1.1 企业项目管理的本质
6.1.2 水电勘察设计项目的管理模式 6.1.3 水电勘测设计项目管理的三个阶段 6.1.4 水电勘察设计项目管理发展思路 6.2 水电项目的质量管理分析 6.2.1 水电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6.2.2 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2.3 加强水电项目质量管理的建议 6.3 水电工程征地移民政策研讨 6.3.1 水库移民和水电工程移民概况 6.3.2 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内容
6.3.3 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出现的问题
6.3.4 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制度设计创新理论框架 6.3.5 水电工程征地移民制度设计创新的具体建议 6.4 水电开发企业的安全监管分析 6.4.1 水电开发企业安全监管的背景 6.4.2 水电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6.4.3 加强水电建设项目业主安全监管的对策
第七章 2016-2018年四川省水电重点企业经营分析 7.1 四川岷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7.1.1 企业发展概况 7.1.2 经营效益分析 7.1.3 业务经营分析 7.1.4 财务状况分析 7.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1.6 公司发展战略 7.1.7 未来前景展望
7.2 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7.2.1 企业发展概况 7.2.2 经营效益分析 7.2.3 业务经营分析 7.2.4 财务状况分析 7.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2.6 公司发展战略 7.2.7 未来前景展望
7.3 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7.3.1 企业发展概况 7.3.2 经营效益分析 7.3.3 业务经营分析 7.3.4 财务状况分析 7.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3.6 公司发展战略 7.3.7 未来前景展望
7.4 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7.4.1 企业发展概况 7.4.2 经营效益分析 7.4.3 业务经营分析 7.4.4 财务状况分析 7.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7.4.6 公司发展战略 7.4.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八章 四川水电行业投融资分析 8.1 中国水电行业投资综况 8.1.1 中国水电行业投资现状 8.1.2 我国水电建设政策利好不断
8.1.3 低碳环境下水电迎来良好发展契机 8.1.4 中国水电行业投资重点分析 8.1.5 水电行业投资面临的风险 8.2 水电BOT融资分析 8.2.1 BOT融资概述
8.2.2 中国水电运用BOT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8.2.3 水电项目BOT融资的优势分析 8.2.4 水电开发运用BOT融资的问题 8.3 四川水电行业投资状况
8.3.1 外资欲投资四川大中型水电站 8.3.2 未来四川水电项目投资规划 8.3.3 四川木里水电开发投资状况 8.4 四川省水电项目投资进展 8.4.1 四川通江水电项目 8.4.2 四川宜宾向家坝水电站 8.4.3 四川大渡河安水电站项目 8.4.4 四川绵阳水电项目 8.4.5 四川阿坝州水电项目
8.5 水电行业投融资发展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8.5.1 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8.5.2 水电企业投资效益保障
8.5.3 相对开放水电投资市场的建立 8.5.4 水电投资开发模式的选择 8.5.5 有效竞争水电开发模式的建立 8.5.6 水电融资结构的优化组合 8.6 水电行业投资开发的对策
8.6.1 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水电投资管理体制 8.6.2 引进战略投资者以缓解资本金不足 8.6.3 集中力量保障水电集约化开发 8.6.4 调整与优化建设资金债务结构 8.6.5 进一步拓宽融资方式与渠道
8.6.6 建立促进水电投资扩张的引导与激励机制 8.6.7 形成“多家抬”的投资分摊合作机制 8.6.8 水电投资开发应转向青藏高原 第九章
四川水电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9.1 中国水电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规划 9.1.1 未来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将显著增长 9.1.2 中国水电行业未来发展思路 9.1.3 中国水电中长期发展目标 9.1.4 中国农村水电发展展望 9.2 四川水电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9.2.1 四川未来水电开发的条件 9.2.2 四川水电开发潜力
9.2.3 四川水电行业未来发展规划
9.32018-2022年四川省水力发电业发展预测分析 9.3.1影响四川省水力发电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9.3.22018-2022年四川省水力发电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9.3.3
2018-2022年四川省水力发电行业累计利润总额预测 9.3.42018-2022年四川省水力发电行业工业销售产值预测 附录
附录一:四川省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办法 附录二:《加强2.5万千瓦以下小水电工程开发建设管理的意见》
图表目录
图表 各国小水电的容量定义
图表 2016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数据 图表 2017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数据 图表 2018年四川省水力发电量数据 图表 水电阻容接线原理
图表 世界小水电站可更新、扩容的潜力估计 图表 中国小水电站更新改造的需求概况 图表 电站更新改造的时间曲线
图表 查明经评估可能改造、扩容项目的6个步骤 图表 皖河流域径流深对比表
图表 大龙潭电站径流、水能指标复核结果 图表 隧洞衬砌与非衬砌工程特性比较表 图表 水电投资成本变化趋势
图表 加拿大水电站的债券市场融资 图表 两支典型电力企业债券发行情况 图表 我国水电中长期规划 图表 我国抽水蓄能发展规划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营业收入(分季度)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净利润及增速
图表 2017年岷江水电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地区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年化净资产收益率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资产负债率水平图表 2015-2018年岷江水电运营能力指标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营业收入及增速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营业收入(分季度)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净利润及增速
图表 2017年川投能源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地区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年化净资产收益率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资产负债率水平图表 2015-2018年川投能源运营能力指标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2015-2018年西昌电力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2015-2018年西昌电力营业收入及增速 2015-2018年西昌电力营业收入(分季度)2015-2018年西昌电力净利润及增速
2017年西昌电力主营业务收入分行业、地区 2015-2018年西昌电力营业利润及营业利润率 2015-2018年西昌电力年化净资产收益率 2015-2018年西昌电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2015-2018年西昌电力资产负债率水平2015-2018年西昌电力运营能力指标
2015-2018年明星电力总资产及净资产规模 2015-2018年明星电力营业收入及增速 2015-2018年明星电力营业收入(分季度)2015-2018年明星电力净利润及增速
1 2007年仓储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1.1 全国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是近年来仓储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
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统计,2007年全国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281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748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5%,从绝对值看,远低于交通运业与贸易业,但从增长比例看,远远高于物流相关的其它所有业态。
2007年全国物流相关行业的增加值16981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仓储业增加值808亿元,同比增长24.7%,从绝对值看,远低于交通运输业、贸易业与加工配送业,但从增长比例看,高于平均值4个百分点,高于交通运输业7个百分点。
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06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运输费用为24708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2006年提高4.9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4.4%;保管费用为14943亿元,同比增长21.2%,增幅比2006年提高5.2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32.9%;管理费用为5755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比2006年提高3.2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12.7%。
上述三个方面的数据说明:仓储业不仅作为相对独立的产业,其投资额与增加值呈现高速增长,而且反映在社会物流费用中的保管费用也相对增加较多(这主要是因为仓储环节的增值服务费用大幅增长)。
1.2 对部分仓储企业的重点调查表明,2007年仓储设施、仓储业务量与主营业务收入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据中国仓储协会对50家会员单位的调查,2007年与2006年相比,在设施方面:仓储用地增加了10.3%,自有仓库面积增加了6.9%,外租仓库面积增加了10.5%,自有运输汽车增加了18.3%,装卸设备增加了5.2%,07年的新增投资额同比增长了78%;在业务方面:货物吞吐量增长了19%,平均库存量增加了49.1%;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了39.4%,其中,仓库租赁收入增长了15.3%,仓储服务性收入增长了107.3%。
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56家会员企业的调查,2007年物流业务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7.5%,库房空置率只有3~5%,外租库房同比增长了33%,货物吞吐量达到7934万吨,同比增长10%。
上述两家协会的会员以全国各地国有、骨干仓储企业为主体,也有一些外资与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调查数据反映了我国仓储业发展的基本面,其设施、业务与收入的增长态势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基本吻合。
1.3 仓储行业管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对全国仓储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通用仓库等级》、《仓储服务质量要求》、《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三项国家标准以及《通用仓库及库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参数》协会推荐标准的颁布实施,完善了物流标准化体系,为全国仓储业发展的标准化提供了基本框架,对于促进与规范我国仓储设施的建设、提高仓储企业的服务质量与人员素质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2)中国仓储协会发起成立冷藏库分会、危险品仓储分会,填补了国内行业组织的空白,适应了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的需要,得到相关仓储物流企业的普遍认同,必将更好地促进我国冷藏库与危险品仓储设施的规范建设、推动低温物流业与危险化工物流的健康发展。
(3)2007中国仓储业大会隆重召开,中国仓储行业的第一本蓝皮书发行,国内一流的专家团队与参会的400名代表就“现代仓储的内涵及其在供应链中的定位与功能”取得共识,以此为基础,中国仓储协会在即将出版的全国仓储经理职业资质认证培训教材中首次提出了现代“仓储”的概念及其在供应链中的角色定位。现代“仓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库”、“仓库管理”,而是在经济全球化与供应链一体化背景下的仓储,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仓储,是以满足供应链上下游的需求为目的,在特定的有形或无形的场所、运用现代技术对物品的进出、库存、加工包装、分拣配送及其信息进行有效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物流活动。在英文中对应的词是“warehousing”。现代“仓储”在实践中的典型模式就是配送中心。仓储在物流和供应链中的角色可以概括为四个中心,即:物流与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中心,物流与供应链中的调度中心,物流与供应链中的增值服务中心,也是现代物流设备与技术的主要应用中心。
仓储业各项标准的颁布实施、现代“仓储”概念的逐步形成并经由协会首次提出,既反映了近年来我国仓储业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也必将引导与规范我国仓储业未来快速健康地发展。
2 2007年仓储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1)一批综合型物流公司加快了仓储设施建设速度,一批运输型、非资产型的物流公司调整发展策略、纷纷建设仓储基地。
作为老牌的大型仓储企业、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这些年来一直在各地原有库区改造与新建仓库,并实行全国性的仓储资源整合,到2007年,中储总公司的大部分仓储资源都已经进入上市公司“中储股份”,并实现了两个公司总部的合署办公,中储股份2007年初计划在天津合资建设占地5000亩的“滨海中储综合物流加工园”。
招商局物流集团2007年发生两个重大变化:物流集团由招商局的二级子公司变为一级子公司;集团长期没有确定的“建库与不建库”的问题得到解决,计划五年之内在全国各地征地2000亩,建造100万平米仓库,去年以来先后在成都、重庆、西安、武汉、上海以及福建漳州等征地建库。
中远物流公司,除了在青岛、大连等港区建设仓储设施外,2007年分别在沈阳、南京、镇江等内地城市加大、加快建设物流中心。沈阳物流中心位于沈北新区虎石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立体仓库面积12万平米,一期工程98000平方米,投资将达1.6亿元;南京货柜仓库,位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仓库面积近2万平米。
作为民营物流企业的代表、宝供物流集团从租用仓库到2002年以来在各地建造仓库,迄今为止,广州南岗、广东顺德、广州永和、苏州、合肥、上海、北京空港、沈阳的物流基地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北京怀柔、南京江宁、南京高新、成都的物流基地正在积极建设当中,2007年底投产的宝供沈阳物流基地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2007年1月动工的南京宝供高新物流基地总投资将达到5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2)仓储地产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国际地产业的几大巨头加快了在中国建设物流基地网络的速度,一些内资及民营企业也确定了发展的标杆与计划,呈良好发展态势。
美国普洛斯公司(Pro Logis)自2004年以来已经在中国6大港口、6大机场以及内地6个经济开发区、20个城市投资建设物流园(基地、库区),到2008年3月31日,公司运营的仓库面积达到111万平方米,还有126万平方米的在建仓库。2007年,普洛斯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在长沙、重庆、成都、武汉和南京5个城市建设物流基地,并与大连港联手进入沈阳市场;2007年9月北京普洛斯通州物流园投产运营,“联合利华”签约租用;2007年12月,中国首个多层立体仓库在深圳盐田港普洛斯国际物流园奠基。
美国安博公司(AMB)近年来也加快了发展进度,2007年先后在深圳、苏州、昆山以及宁波北仑港注册公司、投资建设物流基地(或城市配送中心)。在深圳平湖物流园区内合资建设的“高端体育用品商贸物流中心”,总投资8.78亿元,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
作为进入中国市场不久的沃尔玛全资子公司,盖世理目前在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有昆山、嘉兴、南京和天津4个仓储地产项目正在开发中,去年9月,盖世理以合资的方式在天津交付了一个4.2万平米的配送中心作为沃尔玛北方配送中心,目前已投入运营。今年将在4地交付10万多平米的仓库,并在上海、广州、成都、北京等地开发新项目。
深圳赤湾石油基地股份有限公司以“宝湾物流”为品牌投资仓储地产,从深圳开始、逐步向全国发展,2007年上海宝湾的二期工程投产,目前投入运营及规划开发的仓储设施近150万平米,除上海、广州、深圳运营项目外,昆山、天津、廊坊、武汉、成都、沈阳项目正在筹备建设,并计划进入南京、郑州、重庆。
以建筑起家的民营企业、上海宇培(集团),近年来以“宇航物流”为品牌投资仓储地产,先后在上海、苏州、芜湖、滁州等地投资建设仓储设施,到2008年投产的仓储面积将达30万平米。
(3)各地中小型仓储企业资源重组、企业改制速度加快,企业组织形式与经营业态呈现多样化,有些企业已经退出仓储市场。以北京、上海、广东、广州、云南等地的流通企业集团为代表,实行集团内部的仓储等物流资源重组,有的将原批发公司的仓库全部划入储运公司经营,有的集团将原分属商业、物资系统的物流资源集中起来、成立新的物流公司统一经营。如,上海百联集团2007年将原来的物流事业部转换为“现代物流”发展公司,整合了集团内部的仓储资源、确立了集团物流业的发展战略,界定了各个下属公司的业务定位与发展方向,新建了一批现代仓储设施。
以天津、西安、郑州等商储公司为代表,实施商业地产开发与物流服务双业态并举、分别运营,天津与西安商储公司通过商业开发建设了一批现代仓储设施,天津外储公司还形成了“天津全程物流”的品牌。
以成都、包头、哈尔滨、徐州等商储公司为代表,改制为民营企业,仓储的主业定位没有变化,有的企业改制后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还有一批企业通过企业改制、设施改造或资产划转,已经改行,或改名,退出了仓储市场。
(4)仓储企业的服务功能得到发展,一些企业的增值服务形成规模、创出了品牌。
据中国仓储协会的会员调查资料,仓储地产企业普遍开展的设施租赁业务,2007年的设施租赁收入同比增长8.7%;仓储服务企业2007年货物配送量增加了11.4%,配送业务收入增长了17.1%,加工包装量增加了42.9%,加工收入增长了15.5%,信息服务收入增长了23.9%,质押监管贷款额度增加了96.1%。
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部分会员企业的调查,2007年运输配送业务增长了27%,钢材加工收入增长了48%,质押监管融资额超过了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上海北芳储运的加工包装业务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装备了6条包装流水线,每天3班倒,每月平均的包装量达到20多万箱,并承担了相关包装材料的采购职能。
在质押监管融资业务方面,中国外运集团、中国物资储运公司等大型仓储物流公司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得金融机构的信赖,近年来分别由公司总部与各大商业银行总部签订了质押监管融资协议,推动了所属各子公司质押监管业务的普遍发展,其质押融资的规模在全国数一、数二。
(5)食品、危险品等专业性仓储业引起业界重视,全国冷库业务普遍“红火”,全国危险品仓库供不应求,各类现代冷库发展很快,各大中城市危险品仓库区纷纷由城内、近郊向远郊转移。
我国冷库的总容量已经连续几年保持10%的增长速度,到2007年底全国冷库总量已超过1000万吨/次,并且在2007年当年产生了青岛“怡之航”5.5万吨的单体多层土建冷库、宁波“远东冷藏”2.5万吨的自动化立体冷库、陕西“昌盛实业”集团6万吨的气调库等一批规模大、技术先进、适合现代物流要求的冷库设施,成为我国冷库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山东省这几年来建设了大量的1000吨左右的私人小冷库,有专家估计全省这样的小冷库总规模可能有大几百万吨,这成为我国冷库业发展的另一个特点。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地各类农畜水产品批发市场、各大冷冻食品企业,为了完善功能、确保食品在流通中的质量与安全,建设了一批附属配套冷库,2007年,“伊利”在昆明、“蒙牛”在北京建设的自动化立体冷库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危险品仓储业近年来的发展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原来的危险品仓库区逐步整体搬迁,仅2007年就有广州、厦门、长沙等多个城市,将城内或近郊的危险品库区封闭,在远郊规划建设大型危险品仓库;二是一批外资、民营企业纷纷进入危险品仓储市场,天津“中荣”、上海“日陆”、上海“北芳”、宁波“神化”等成为当地危险品仓储企业的品牌,“北芳”以上海为中心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危险品物流网络;与此同时,一些国有仓储企业根据市场与自身情况采取了不同发展策略,以中外运与天津“全程”为代表,在做一般货物物流的同时、新涉足危险品物流,危险品仓储将成为“全程”未来的主业,以上海“晶通”为代表,将大面积的危险品仓库拆除、新建了一批一般货物的立体仓库,危险品仓储不再是经营主业,还有的国有企业已经退出了危险品仓储市场;三是上海、南京、宁波等各大城市的化学工业园内,都有1家以上专门从事危险品仓储物流的外资或民营企业入驻,主要为园区内化工企业生产服务。
(6)国家物资储备系统的仓库更新改造提上日程,市场化经营的规模大幅提升,成为仓储业发展的生力军。
四川储备物资管理局某库区,去年投资6000多万元改造原库区、新建3万多平米立体仓库,储备物资只占3000平米仓库,其它全部对社会开放与经营,去年的钢材吞吐量120万吨、全年社会经营收入2000多万元,在全国储备物资系统的库区名列前茅。
湖北储备物资管理局十多个库区,35%的仓库用于物资储备,65%的仓库实行市场化经营,近年来市场化经营收入平均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6年社会经营收入4200万,2007年达到4800万。为适应全国物流业的发展形势,该公司已经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分别建立健全“国储物流”、“应急物流”、“市场物流”三大板块,以仓库为中心开展上下延伸服务(收购、加工、包装、配送等)。
(7)配送中心一直是连锁企业的重点与核心设施,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都非常重视配送中心的发展,只是发展的策略有区别,据我们检索到的资料,2007年几家大型连锁企业在配送中心的发展上都有一些大的举措,显示出共同的发展趋势。
从内资企业来看,以上海“华联”、“联华”为代表,包括“京客隆”、“苏果”、“新一佳”等,主要是自己建库、自己管理配送中心,并且配送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先进,已经基本形成体系,去年“华联”、“联华”在仓库设施建设方面没有什么大的行动,但“华联”超市去年通过对公司优质存量资产的重新配置,超市原有的配送系统独立出来,组建了上海华联超市物流有限公司,以第三方物流为定位,计划5年内健全全国范围的物流网络体系,而“苏果”、“新一佳”等一类企业仍在建设配送中心,“苏果”在单体3.8万平米的配送中心运营后,去年1万平米的生鲜品加工配送中心又投入使用,“新一佳”去年决定在湖南建设10万平米的配送中心;与此同时,以北京“物美”为代表,一直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实行配送中心运营管理的外包,但去年决定在北京建设一个10万平米的国内规模最大、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以取代原来3个分散的配送中心,实现多业态经营的库存共享,目前一期6万平米仓库正在建设之中,预计明年投入运营。
从外资企业看,为数不多的几家跨国公司在国内的配送中心发展策略上也有区别,一是以“大润发”、“易初莲花”为代表,随着门店的发展按大区建设配送中心,“大润发”近两年先后在苏州规划建设5万平米、在济南规划建设10万平米的配送中心,“易初莲花”在广州、上海、北京和武汉4个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去年又决定在重庆建设西南部物流中心;二是以“沃尔玛”为代表,在美国本土的配送体系很健全,但在中国经历了一个过程,在其全资子公司盖世理进入中国大举建设仓储地产之前,“沃尔玛”只在深圳与天津有两个小的配送中心,2007年10月由盖世理建造的4.3万平米配送中心交付“沃尔玛”使用,日处理能力最高可达33万箱,为原配送中心的4倍;三是以“家乐福”为典型,一直实行“充分授权,以店长为核心”的运营模式,因此在中国没有建立一家物流基地,商品的配送基本都以供应商直送为主(当然许多供应商也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为家乐福门店送货),2007年也有消息显示,家乐福正在策划建立华东、东北、西南、华南、华中几大区域物流基地,但一直没有得到家乐福高层的证实。
(8)生产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零配件与产成品是社会物流总需求的主体,我们检索了汽车、家电、日化、服装、饮料等行业的主要品牌企业的情况,共同的特点是2个:一是围绕库存控制实施“JIT”、“VMI”、“循环取货”等;二是围绕成品销售优化配送中心网络、实施物流外包等,总的趋势是仓储与运输业务的外包比例逐年增加。具体分析,各行业的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的策略,近年也出现了一些新动态。
汽车行业:“一汽”的储运公司与运输公司于2006年合并、成立“陆捷”物流公司,既做一汽的整车物流、也可为其它汽车厂服务,目前已在天津、上海、青岛设立分公司,2007年“一汽”与丰田、广汽在天津合资成立“同方环球”物流公司,主要为一汽与丰田、广汽与丰田的合资事业体及丰田在中国的全资事业体提供整车与零配件的物流服务;“广本”2007年在成都建立商务中心,全国80%的4S店做到每日配送。
日化行业:“宝洁”坚持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建立合作伙伴的策略、没有变化;“安利”一直执行“非核心环节外包、仓库半租半建、核心环节大手笔投入”的策略,新的家居配送中心2006年投入运营;“联合利华”2007年签约普洛斯北京物流园、租用1.5万平米仓库作配送中心;“纳爱斯”总部2万平米仓库2007年竣工投入使用。
服装行业:“耐克”与“阿迪达斯”两大国际品牌在物流策略上完全不同,“耐克”是自建体系,“阿迪达斯”是外包,但在中国也有调整,2007年“阿迪达斯”租用普洛斯苏州的单体6万平米的仓库作为物流中心、负责所有产品的全国库存与配送调度;国内品牌“李宁”原有北京与广东两个中心仓库以及各分公司的小库,最近也在考虑优化物流网络体系,建立全国性的总库;“雅戈尔”2007年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今年已经投入运营,将成为“雅戈尔”物流体系的新中枢。
饮品行业:“可口可乐”等饮料基本趋势是按地区设厂、就地配送,没有大的变化;“伊利”、“蒙牛”两大奶制品企业都在不断优化全国配送网络,2007年分别在昆明与北京建造了自动化的立体冷库,层高分别是24米、19米,货位分别是5600个、6160个。
3 仓储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由于我国仓储业的基础差,现代仓储业的发展也只是这几年的事,所以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确实很多,我们曾在2006年、2007年的报告中列举了仓储业的十多个问题,包括:理念较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仓库陈旧老化、税负偏重、管理退步、经营方式缺乏创新、市场秩序不规范、发展方向不明确、新征土地难、新的设施建设缺乏规划、新建仓库不符合物流要求,等等。应该说,这些问题目前为止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问题已经好转(如:认识观念、仓库质量),有些问题正在得到解决与改善(如:仓库建设规划),有些问题引进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有望逐步好转(如:仓储服务的营业税率问题、仓储用地问题)。从2007年的发展情况看,仓储业的突出问题与困难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仓储企业的经济效益仍然没有根本好转,2007年业务量与主营收入大幅增加的同时,利润是下降的。根据对协会部分会员企业的调查,2007年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0.7%,并且预计2008年比去年也会下降1%,这主要是因为经营成本大幅增长,仓储服务的税负本来就偏重,配送成本因油价攀升,土地税及仓库建造成本很高、折旧费相应加大,还有人力成本提高等原因,据协会部分会员企业的调查,2007年经营成本同比上升了30%。
(2)仓储企业的整体形象还没有根本性的转变,仍然是仓库管理者、商品保管者,还不是“配送中心”的运营者。多数仓储企业还主要按仓库面积收取租金,增值服务形不成规模,特别应该引起关注的现象是:一些老的国有仓储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商品的保管者”,现在反而成了“仓库的管理者”;一些企业由于仓库及库内设施的局限性,商品的加工、包装与分拣等业务,实际上还停留在口头上;由于商业模式与规模的问题,一些企业的配送业务基本上不赚钱;一些企业至今还没有装备信息系统,有系统的企业也很难与客户实施连结,能够真正开展信息服务的仓储企业只是很少的企业;也主要由于信息系统的原因,全国各地的中小仓储企业很难取得金融机构认可、开展质押监管融资业务。
当然,质押监管融资业务无论是作为现代物流服务,还是作为新的金融产品,在我国发展的时间都不长,确实也有必要在法律与制度层面予以约束与规范。据我们了解,日本的《仓库法》对此就有比一般仓储业务更严格的监管条款。我们也注意到,去年国内一家知名企业的个别仓库就因为质押监管的货物“掉包”、引起官司,至今没有了结。
(3)仓储地产、仓储服务企业与生产、流通企业之间在仓库设施建设、仓储管理、库存控制、信息系统连结以及第三方物流公司组建方式等方面的分工、合作及其互信、矛盾与冲突,也是当前仓储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甚至可能是将要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既需要企业之间通过实践中的磨合与创新来破解,也需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的引导,需要专家们研究探讨。
2007年在中国物流界发生了两大典型案例,一是一家跨国生产企业更换物流服务商,由于没有衔接好,造成公司总仓断货、出入库一片混乱,而前后两家物流公司也都是国际知名的公司;二是一家国内知名的连锁企业长期将物流业务整体外包给也是很知名的物流公司,但2007年决定“另起炉灶”、自己管理配送中心。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生产流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物流供应商?物流供应商与生产流通企业在中国如何才能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以建造与出租高标准仓库为主业的仓储地产公司,其主要客户应该是谁?是物流企业、还是生产或流通企业?中国市场还能容纳几家像“普洛斯”这样的公司?中小仓储地产公司在中国能有生存余地吗?
生产或零售企业在什么情况、什么条件下可以、或者应该建立自己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生产流通企业独资或与第三方合资的物流公司如何进行市场定位?确定什么策略才能保证公司的持续发展?生产流通企业到底应该不应该自己建仓库、有必要建什么样的仓库?
(4)危险品仓储业的发展与管理亟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国危险品仓库总量明显不足,直接导致许多危险品没有专用仓库可存,只能分散存入普通仓库中,造成很大隐患;二是危险品仓库的相关标准亟待协调、统一、完善,由于标准的不统一、不明确,一方面造成建好的仓库不能投入使用、浪费资源,另一方面也造成危险品仓储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三是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还不到位,目前国家只有危险品生产与经营的安全许可制度,也有危险品运输方面的管理条例,但没有专门、统一的危险品储存方面的安全许可制度,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监管的标准、措施方面很困惑、很矛盾,一些新进入危险品仓储行业的企业也是左右为难。
(5)低温仓储业近年来虽然倍受业界重视,全国冷库总容量增长也较快,但在冷库的建设、经营管理以及商业模式上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原肉联厂等企业的土建冷库,许多冷库设施已经陈旧老化、亟待更新改造,在经营管理方式上也基本上由原来的统一经营管理改变为分隔小仓间分别出租,无论是设施还是食品安全都存在很大的隐患;二是一些食品流通企业内部的冷库、一些果品蔬菜批发市场与农贸市场近年来新建的附属冷库,服务功能单一、经管管理粗放、商业模式陈旧,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挖掘;三是一些地区出现的大批小型私人冷库,在建设标准、设施安全、食品质量与社会资源占用等方面的问题,都应该引起业界的关注与研究。
4 仓储业未来发展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全国仓储业得到较大发展,一方面,仓储企业的整体形象与经济效益还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么说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不矛盾,“发展”主要体现在设施投资与业务规模上,这主要体现在大型仓储地产企业、体现在大中型物流公司的发展上,主要是因为经济总体发展、需求拉动的结果,“效益不好”主要是因为增值服务没有形成规模、经营方式还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也是经营成本大幅增加的结果。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正是我国仓储业发展的真实状况,也可能是传统仓储业向现代仓储业转轨、仓储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必然现象”。关于仓储业未来的发展,我们曾经做出两个基本预测:3~5年内将是我国仓储设施更新改造的高峰期,仓储业务量与业务收入在08年前都会保持在15%以上的增长速度。根据对2007年发展状况的分析,我们依然维持这两个基本预测不变,相关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1)在仓储设施建设方面,由于物流需求拉动,再加上我国房地产业的低迷、钢材价格大幅下降,未来几年可能是仓库设施建设的黄金时期,钢结构的立体仓库还将持续增加,大型冷库与新型危险品仓库也将不断涌现。投资人依然集中在大型仓储地产公司、大中型物流公司、重组后的大型企业集团、各类农畜水产批发市场、以及食品、危险品的生产流通企业,等。随着仓库国家标准的实施,由行业协会授牌的“中国星级仓库”将会逐年增加,逐步成为仓储市场的骨干设施。货架、托盘、叉车与WMS系统也将会在仓储企业中逐步普及,成为仓储业的基本门槛。
(2)在仓储服务方面,随着仓储服务与经营的创新,更多的库区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配送中心,原材料、零部件配送中心、超市配送中心等各类专业化的配送中心将会逐步形成规模,宅配中心、文件保管中心等新型业态也将出现。随着《仓储服务质量要求》国家标准的实施、仓储企业信用评价工作的开展,我国仓储企业的服务质量与信用水平将会逐步提高,市场秩序逐步得到规范。
(3)在仓储业的组织结构方面,大中型物流公司会继续建设与完善全国范围的仓储网络,中小型仓储企业的资产重组、企业改制还会继续加快进行,新的中小仓储企业也将不断涌现,一些有追求的中小仓储企业也会寻求与大型物流公司、或与其它地区中小仓储企业之间的合作与联盟。
[出版时间]: 2018年11月
[交付形式]: e-mali电子版或特快专递
第一章 2016-2018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情况概述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相关定义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三、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原理介绍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产业链条分析
三、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产业链环节分析
1、上游产业
2、下游产业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生命周期理论概述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四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的赢利性分析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的经济周期分析
三、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附加值的提升空间分析 第五节 国中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资金壁垒分析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三、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人才壁垒分析
四、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品牌壁垒分析
五、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其他壁垒分析
第二章 2016-2018年全球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全球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第二节全球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区域分布情况 第三节 亚洲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亚洲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亚洲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亚洲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节 北美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北美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北美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北美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五节 欧盟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地区市场分析
一、欧盟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二、欧盟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与市场需求分析
三、欧盟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第六节 2018-2024年世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分布走势预测 第七节
2018-2024年全球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四、全社会消费品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总额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监管体制现状
二、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产业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章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运行情况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状况情况介绍
一、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二、行业创新情况分析
三、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第四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第五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第六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五章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所属行业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资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所属行业产销与费用分析
一、流动资产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负债分析
四、利润规模分析
五、产值分析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所属行业财务指标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六章 2016-2018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情况分析
二、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主要品牌分析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析 第五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力分析
一、生产要素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政府的作用
第七章 2016-2018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需求特点与价格走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消费特点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消费偏好分析
一、需求偏好
二、价格偏好
三、品牌偏好
四、其他偏好
第三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成本分析
第四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一、供需因素
二、成本因素
三、渠道因素
四、其他因素
第五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价格现状分析 第六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一、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价格影响因素
二、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平均价格走势预测
三、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平均价格增速预测
第八章 2016-2018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 第二节 中国华东地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分析
一、华东地区概述
二、华东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东地区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东地区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节 华中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中地区概述
二、华中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中地区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规模预测 第四节 华南地区市场分析
一、华南地区概述
二、华南地区经济环境分析
三、华南地区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第九章 2016-2018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SWOT分析
一、行业优势分析
二、行业劣势分析
三、行业机会分析
四、行业威胁分析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环境分析(PEST)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十章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企业分析(随数据更新有调整)第一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二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三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四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五节 企业
一、企业概况
二、主营产品
三、运营情况
1、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
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4、企业运营能力分析
5、企业成长能力分析
四、公司优劣势分析
第十一章 2018-2024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二、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三、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投资增速预测
第二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发展预测
一、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二、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规模增速预测
三、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产值规模预测
四、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产值增速预测
五、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供需情况预测 第四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盈利走势预测
一、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毛利润同比增速预测
二、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预测
第十二章 2018-2024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投资风险与营销分析 第一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技术风险分析
三、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竞争风险分析
四、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二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企业经营发展分析及建议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经营模式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销售模式
三、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创新方向 第三节 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应对策略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
三、企业自身应对策略
第十三章2018-2024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二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市场的重点客户战略实施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
三、对重点客户的营销策略
四、强化重点客户的管理
五、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战略综合规划分析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十四章 2018-2024年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发展策略及投资建议 第一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产品策略分析
一、服务产品开发策略
二、市场细分策略
三、目标市场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定价策略分析 第三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营销渠道策略
一、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渠道选择策略
二、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营销策略
第四节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价格策略 第五节
行业分析师投资建议
一、中国高阻隔高分子包装材料行业重点投资区域分析
2016年中国P2P网贷行业投资人流失状况分析
在2015年,P2P网贷平台月均流失率为13.19%,且各月平台平均流失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有一半以上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在平均水平以下,74.81%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在20%以下,而流失率在30%以上的平台占比合计不足一成。
影响网贷平台投资人流失率的因素,不仅包括平台收益率、借款期限、成交量等交易指标,还包括产品设计、运营、货币政策、上线时间、舆情等。
2015年P2P网贷行业人气飙升,投资多家平台(2家及以上)的投资人数占比高达85.97%,可见较多投资人具备分散投资的意识。
客户流失率降低1%,企业利润就会翻一番;而吸引新顾客的成本是留住现有顾客成本的5倍以上。如此看来,留住现有客户,降低客户流失率可降低平台的运营成本,实现利润增长。那么,监测P2P网贷平台投资人流失率,并适时予以把控,就成为优化平台运营的重要一环。
另外,续投率和留存率对P2P网贷平台运营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为充分揭示P2P网贷投资人的理财习惯,更好服务P2P网贷平台运营,我们在行业各平台投资人相关数据基础上,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流失预警模型,尝试开发“P2P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Peer-to-Peer OnlineLending Investor Data Monitoring System”(简称“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IDMS”),以实时监测投资人结构变化、投资人稳定性、投资人重合度,为优化P2P网贷平台运营提供参考。
一、指标释义
1、流失阈值
基于盈灿咨询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我们统计投资人的投资周期发现,收回最后一笔回款后再投资的人群中,一半以上的投资人是在5天内再次投资,80%以上的投资人会在30天内再投资,如图1所示。这说明,最后一笔回款到期后,超过30天不投资的人群比较少。这一发现对我们设定流失阈值为“30天”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网址:
图表 不同期限再投资人数占比走势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2、公式定义
根据以上假设,如投资人收回最后一笔回款后30天内不投资,记为流失,那么P2P网贷平台的流失率算式表示为:
比如,计算某P2P网贷平台2016年1月的投资人流失率时,假设流失投资人数为200人,而有过待收的投资人数为1000人,那么该P2P网贷平台1月份的投资人流失率为200/1000×100%,即20%。
二、样本选择
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P2P网贷平台有2595家,逐一计算每家P2P网贷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存在一定困难。为简化运算,我们选择网贷之家数据库中数据比较详实的P2P网贷平台为样本,通过样本分析观测P2P网贷行业平台的平均流失率。
另外,为减少P2P网贷平台同质化对平台流失率的影响,在选择样本平台时,我们尽量选择差异性较显著的P2P网贷平台,在地域、业务模式、平台规模、资本背景等参考指标上尽可能体现样本平台的多样性。
最终,我们从网贷之家数据库中选定了270家P2P网贷平台。考虑到部分平台流失率大幅度偏离均值,我们在计算P2P网贷行业平台平均流失率时,再从样本平台中剔除5%的离群值(在数据中有一个或几个数值与其他数值相比差异较大。数据处理中,分别剔除5%的最大值和5%的最小值)。
三、流失率数据分析
1、宏观分析
网址:
2015年P2P网贷平台月均流失率为13.19%,且各月平台平均流失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受周期因素影响,2016年4月P2P网贷平台平均流失率有所下降,但5月份网贷平台平均流失率再度走高,并高于去年同期水平。需要说明的是,本报告网贷平台月均流失率采用了各平台算术平均的方法,如按平台待收人数加权计算,网贷平台月平均投资人流失率数据略低,为12.90%。
图表 2015-2016年投资人流失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纵观2015年全年,4月份流失率最低,7月、8月份、10月的流失率较高,如图2所示。2015年3月,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投资人资金需求减弱而理财需求增强,所以3月份收回最后一笔回款的投资人更倾向于继续投资,影响4月份的流失率会较低。6月份,问题平台数量达到全年峰值。大面积跑路事件影响投资人信心,投资人对待网贷投资更为谨慎,持现观望的人较多,所以7月份的流失率也达到了全年峰值。
同样,7月份问题平台数量也是居高不下,受行业环境影响,流失率也较高。另外,7月份央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出台对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其一就是明确了P2P网贷行业的监管归口是银监会,结束了网贷行业长达8年的野蛮生长。监管明确利好P2P网贷行业发展,8月份投资人流失率有一定幅度下降。但政策效应尚未完全显现且受问题平台高企拖累,投资人流失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9月份有最后一笔还款的投资人,出于对10月国庆假期资金需求旺盛的预期,投资动力不足;且在互金指导意见的影响下,更多P2P网贷平台接受行业考验,投资人在吃不准平台实力的情况下,也会借国庆假期继续观察平台动向。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10月份投资人流失率较高。
2、微观分析正态分布
据盈灿咨询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数据分析,2015年P2P网贷平台月均投资人流失率呈正态分布。P2P网贷平台两极分化助推部分平台流失率差异性较大。
网址:
反应在P2P网贷平台流失率上,较符合监管规范的平台客户粘性大,投资人流失率处于较低水平,而风控不力、业务来源差的P2P网贷平台流失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偏好活动的P2P网贷平台流失率波动较大。在样本的270家网贷平台中,虽然部分P2P网贷平台间的流失率差别较大,但样本平台流失率符合正态分布。
各流失率区间平台占比分布
据盈灿咨询网贷投资人大数据监测系统数据分析,流失率低的平台占比高,一半以上的P2P网贷平台投资人流失率在平台平均流失率水平(13.19%)以下,74.81%的P2P网贷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在20%以下,而流失率在30%以上的P2P网贷平台占比合计不足一成。
流失率——收益率相关度
不同综合收益率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整体表现为,低收益率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低,高收益率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高。8%以下的样本平台多数是一些专业票据平台,因为票据有商业银行或者大型企业承兑,所以这些P2P网贷平台的综合收益率较低。8%-12%区间P2P网贷平台流失率最低,为13.64%;18%及以上高息平台平均流失率较高,为17.56%。
图表 不同综合收益率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流失率——借款期限相关度
不同借款期限P2P网贷平台的投资人流失率表现为,借款期限越长,投资人流失率越低;借款期限越短,投资人流失率越高。其中,1个月及以下网贷平台的平均流失率最高,为30.67%;12个月及以上网贷平台的平均流失率最低,为4.32%。
网址:
图表 不同借款期限的投资人流失率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流失率——成交量相关度
不同成交量区间的投资人流失率表现为,成交量大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低,成交量小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高。成交量在100亿以上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为11.32%,10亿-100亿之间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为11.73%,均低于平台平均流失率(13.19%);1-10亿之间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为17.29%,1亿以下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为16.15%,均高于平台平均流失率。
除此以外,P2P网贷投资人流失率还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一是产品设计因素,如风控体系、资金存管、自动投标设置等;二是P2P网贷平台背景,如资本注入情况、资产开发能力等;平台运营因素,如界面设计、浏览流畅性、活动设置、平台安全等;三是其他因素,如货币政策、上线时间、舆情等。
四、平台投资人流失率表现
样本平台中统计网贷之家最近一期评级的平台,投资人流失率最低的20家平台,并例举两家投资人流失率不断下降的平台作为案例分析。
网址:
图表 流失率最低排行TOP20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图表 2015-2016年金融工场投资人流失率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金融工场2012年7月上线,是一家有资历的上市系平台,由香港上市公司中国信贷(08207.HK)战略控股,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批会员单位。截至2016年5月,金融工场累计成交量已达133亿元;金融工场综合收益率在10%以下,相对行业主流综合收益率,网址:
处于不高水平,去年平均借款期限较短,约为1-3个月,影响其流失率稍高。
金融工场依赖运营策略一定程度上调控了投资人流失率,所以2015年至今,其流失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从月份表现上看,金融工场1月流失率最高,此后流失率波动下降。6月和11月流失率较低,3月和4月流失率较高。投资人流失率在一年内成波动态势,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投资人流失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且较年初相比,下降幅度明显,平台运营状况良好。
金融工场作为一家老平台,线上运营经验丰富。平台在线上建立了广泛的渠道合作,并针对各种节日和周年庆等,均推出了一系列活动与投资人进行互动。活动奖励方面,不仅有加息券,还有实物奖励和话费奖励,对投资人有较大吸引力。平台用互动增强了用户黏性,使平台流失率保持在低水平。
在业务类型上,金融工场包含了车贷项目、房贷项目、应收账款项目、供应链金融等,产品类型丰富。目前,平台针对资产端开始在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布局,积极获取优质资产。
在还款方式上,金融工场主要分为一次性还本付息、按月付息到期还本等,一次性还本付息的产品占比较大。
我们发现,金融工场作为一家运营经验丰富的P2P网贷平台,通过大量线上渠道和活动,与投资人互动良好。平台用奖励的方式,增加了投资人实际收益率;同时在客户体验不错,各种综合因素影响投资人流失率处于不断走低状态。
易贷网
图表 2015-2016年易贷网投资人流失率
数据来源:产研智库
网址:
易贷网2014年初上线,是一家专注于车贷和房贷的风投系平台,两次获得软银中国投资。作为一家四川的P2P网贷平台,易贷网在西南地区有很高的知名度。截至2016年5月,易贷网累计成交额超过240亿元。
2015年以来,易贷网投资人流失率整体表现比较平稳,绝大部分时间,投资人流失率处于10%以下,运营状况优于行业平均水平。8月流失率出现大幅上升,这是由于6月平台为庆祝成交量突破50亿元,推出活动。活动期间新增大批投资人,标的到期后没有续投,造成8月流失率突增。其他月份,易贷网流失率都处于低水平,平台运营状况良好。
在信息透明度上,易贷网披露了大量平台运营信息。平台定期公布月报、季报、年报,并且在网站公布平台实时交易数据和办公地实时监控视频。同时,易贷网不定期组织投资人线下交流活动,接受投资人实地考察。易贷网披露的平台运营数据,增强了投资人对平台的信任,降低了平台流失率。
在流动性上,易贷网设置了债权贷,为投资人转让债权提供了途径。从易贷网公布的运营报告来看,债权贷的交易活跃,平台产品流动性有一定保障,有利于减少投资人流失。
从平台成交量、综合收益率和平均借款期限方面来看,易贷网上线9个月累计成交量突破10亿,上线近2年成交量突破100亿,成交量保持稳定高速的增长。据易贷网2016年第一季度运营报告显示,平台90%标的借款期限在1月及以下,收益率在12%的标的较多。易贷网成交量和平均借款期限处于流失率较低的区间,可适当拉长平均借款期限。
近几年,中国快运速递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在中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4大区域性快运速递圈。同时这4大快运速递圈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已经成为区域性快运速递产业发展中心,而且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基本交通运输干线为基础的若干快运速递通道,使中国快运快递业的点——轴——面系统初呈雏形。从1987年起步至今,中国快递服务经过2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06年底,中国经营快递服务的法人企业已达2422家,从业人员22.7万人;快递服务业务量已达到10.6亿件,实现业务收入约300亿元,分别是1987年的693倍和375倍。2006年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分别实现快递业务收入148.4亿元、52.4亿元、98.8亿元,分别占快递业务总收入的49.5%、17.5%、33%。2006年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分别完成业务量61927.5万件、28571.8万件、15493.6万件,分别占总业务量的58.4%、27%、14.6%。快递服务从业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国有、民营、外资快递企业多元共存、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
2007年中国快递行业的业务收入达380亿元,增长速度超过25%,明显高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新《邮政法》或《国内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将出台。《快递服务标准》的实施更加有利于快递企业的健康发展。2008年《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标准》和《邮政业消费者申诉处理办法》将出台。
新成立的国家邮政局注重务实高效,在中国快递市场不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出台《国内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更加符合国情,待市场成熟时再出台新《邮政法》更有利于快递行业的可持续地、健康地发展。预计《国内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将
会对符合“资质”的快递企业授权经营“商务文件(信函)”,改变现在“法不治众”的困惑局面。
1.12月份粗钢日产量降至年内最低水平, 全年钢产量同比下降2.33%
2015年, 国内钢材需求连续两年下滑, 出口虽然达到了1.1亿吨, 但仍未能弥补内需下降的缺口, 全年粗钢产量出现了多年未见的下降局面, 同比下降2.33%。 从全年走势看, 粗钢日产水平也逐步下降, 由上半年的220万吨左右的规模下降至下半年210万吨左右, 12月份已降至210万吨以下, 为年内最低水平。
2015 年, 我国铁、 钢、 材产量分别为6.91 亿吨、8.04亿吨和11.23亿吨, 同比分别下降3.45%、 下降2.33%和增长0.56%。 从分季度看, 第1、2、3、4季度粗钢产量分别为2.00亿吨、2.10亿吨、1.99亿吨和1.95亿吨, 同比降幅分别为1.68%、0.89%、3.87%和2.92%;环比分别下降0.32%、增长4.88%、下降5.19%和下降2.05%。 国内焦炭、铁矿石和铁合金产量分别为4.48亿吨、13.81亿吨和3666.4万吨, 同比降幅分别为6.45%、7.69%和2.61%。
2. 全球粗钢产量下降2.9% , 前10 大产钢国中仅印度产量增长
据国际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 2015年全球66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15.99亿吨, 同比下降2.9%, 在主要产钢地区中仅大洋洲粗钢产量增长。 从分地区看, 亚洲10.96亿吨, 同比下降2.3%, 占全球产量比重为68.5%;欧盟28国1.66亿吨, 同比下降1.8%;中东地区2737万吨, 同比下降2.4%;北美地区1.11亿吨, 同比下降8.6%;独联体1.01亿吨, 同比下降4.3%;欧盟外其它欧洲地区3399万吨, 同比下降6.1%;南美地区4391万吨, 同比下降2.5%;非洲地区1399万吨, 同比下降1.8%;大洋洲地区572万吨, 同比增长4.6%。
从分国家看, 2015年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国家中, 除印度钢产量增长外, 其余9个国家钢产量均不同程度地下降。 其中, 印度增幅为2.6%;在产量下降国家中降幅较大的是日本、土耳其和美国, 降幅分别为5.0%、7.4%和10.5%。 2015年, 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9.95%提升至50.26%, 全球粗钢产量的一半来自中国。
从分季度看, 第1、2、3、4季度粗钢产量分别为4.00亿吨、4.13亿吨、3.99亿吨和3.87亿吨, 同比降幅分别为1.8%、2.26%、3.21%和4.4%; 环比分别下降1.16%、增长3.25%、下降3.32%和下降3.06%。
3.管材和窄带产量增幅明显, 长材产量下降
2015年, 长材产量下降, 而板管材产量持续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 国内板材 (不含窄带) 产量为4.11亿吨, 同比增长1.0%;窄带产量7714万吨, 同比增长11.3%;管材9827万吨, 同比增长11.0%。 长材、铁道用材产量合计4.99亿吨, 同比下降3.7%。
2015年国内钢材的板管带比为52.2%, 同比增加1.6个百分点; 其中板带比36.6%, 比重同比回升0.2个百分点。 而长材和铁道用材占钢材总量比重为44.4%, 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
4.钢铁产业集中度降至十年来最低水平
从2015年我国不同规模钢铁企业产量走势看, 重点钢铁企业 (中钢协所属的会员企业) 生铁、粗钢和钢材的产量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其中粗钢产量略高于生铁产量和钢材产量, 总体比例比较协调;中小钢铁企业 (中钢协所属的会员外的其它钢铁企业) 钢材产量仍呈增长的趋势, 生铁产量大幅下降, 粗钢产量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2015年重点钢铁企业铁、钢、 材产量分别为6.25亿吨、6.34亿吨和6.09亿吨, 同比降幅分别为1.31%、1.92%和1.71%; 中小钢铁企业铁、钢、材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9.76%、下降3.82%和增长3.38%, 占全国产量比重分别为9.6%、21.2%和45.8%, 同比减少1.96%、减少0.33%和增加1.25%。
从2015年数据看, 中小钢铁企业铁、钢和材产量分别为6664万吨、1.70亿吨和5.14亿吨, 增长情况差异较大, 其中生铁产量同比下降19.76%, 而钢材产量增幅为3.38%, 中小钢铁企业中全流程企业数量占比较低, 许多企业通过购买坯材进行轧制。 与中小钢铁企业不同, 重点钢铁企业多数是全流程企业, 铁、钢和材比例比较协调。
从钢铁行业集中度走势看, “十一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呈上升的趋势, CR10由2005年的35.4%提高至2010年的49.4%;“十二五”则呈下降的趋势, CR10由2010年的高点回落至2014年的36.6%, 2015年CR10回落至34.2%, 产业集中度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点, 见图1。
二、2015年钢铁产品进出口情况
1.钢材出口量增价跌, 进口量价齐跌
2015年, 我国钢材出口呈较快增长的局面, 其中有3个月份的出口量均超过1000万吨的规模;3月份出口量770万吨, 为全年最低;9月份出口量1125万吨, 为全国年最高;而月度进口基本稳定在110万吨左右的规模。 12月份, 我国钢材出口1065.5万吨, 环比增长10.9%, 同比增长4.8%。
2015年, 我国钢材出口量为进口量的8.79倍, 但进出口单价价差较大, 我国进口钢材的平均价格为1121美元/吨, 而出口价格为559 美元/吨, 二者价差为562美元/吨, 进口价格为出口价格的2.0倍, 2014年二者价差比值为1.64倍。 2015年, 我国钢材进口价格下降9.7%, 而出口价格下降26.0%。
据海关统计, 2015年我国出口钢材1.12亿吨, 同比增长19.8%;出口钢坯和钢锭7713吨;坯材合计折粗钢出口1.17亿吨, 同比增加1974.2万吨, 增长20.4%。
进口钢材1278.3万吨, 同比下降11.4%;进口钢坯与钢锭30.1万吨, 同比下降13.3%;钢材和钢坯合计进口1308.4万吨, 折粗钢1356.7万吨, 同比减少169.3万吨, 降幅为11.1%。
净出口钢材9961.6万吨, 净进口钢坯29.3万吨, 坯材合计净出口9932.3万吨, 折粗钢1.03亿吨, 同比增加2143.5万吨, 增幅为26.3%。
分季度来看, 各个季度均为净出口, 其中, 1季度粗钢净出口2331万吨, 2季度2402万吨, 3季度2856万吨, 4季度为2718万吨; 四个季度同比增幅呈缩小的趋势, 其中4季度的同比增幅降至5.4%。
2.钢材出口波动上升, 棒线材出口占总出口量的39%
从累计看, 板材和棒线材出口大幅增长是我国钢材出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015年, 我国累计出口板带材4846.1万吨, 同比增长11.0%, 占出口总量的43.1%, 板材占比同比减少3.4个百分点; 出口管材997.9万吨, 同比下降0.8%, 占出口总量的8.9%, 管材占比同比下降1.8 个百分点; 出口长材4913.3万吨, 同比增长38.6%, 占出口总量的43.7%, 长材占比同比增加5.9个百分点。
从钢材进口品种结构看, 全年进口板材1077.2万吨, 同比下降10.8%, 占钢材进口总量的84.3%;进口长材139.6万吨, 同比下降11.9%, 占钢材进口总量的10.9%。
2015年, 5大类钢材均实现净出口, 其中板材净出口3768.9万吨, 同比增长19.3%;管材净出口960.2万吨, 同比增长0.2%;长材净出口4773.7万吨, 同比增长40.9%。
3.从5大进口国 (地区) 进口钢材均下降, 向越南和印尼出口大幅增长
2015年列我国钢材进口前6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德国、法国和瑞典。 从日本、 韩国、 台湾地区、 德国和法国进口降幅分别为8.7%、12.8%、16.6%、15.4%和16.1%; 从瑞典进口则呈上升的趋势, 进口增幅11.7%。从前6大进口国 (地区) 进口的钢材占总进口量的比重为92.8%。
2015年列我国钢材出口前6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韩国、越南、菲律宾、印尼、印度和泰国。 向6大出口目的地出口量均不同程度地增长。 其中向韩国出口量为1349.2万吨, 同比增长4.1%; 向越南出口1014.8万吨, 同比增长53.1%;向菲律宾出口560.9万吨, 同比增长17.4%;向印尼出口510.5万吨, 同比增长50.1%;向泰国出口473.1万吨, 同比增长28.2%;向印度出口476.2万吨, 同比增长25.4%。 向前6大出口国出口的钢材占总出口量的比重为39.0%。
三、2015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钢铁行业投资同比下降11.0%, 铁矿投资降幅达到17.8%
2015年,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4257亿元, 同比减少526亿元, 降幅为11.0%;完成投资额中, 民间投资3356亿元, 同比减少458亿元, 占全行业投资比重为78.8%;其中, 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2.0%, 降幅大于全行业投资降幅1.0个百分点。 从1-12月的数据看,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减少额中民间投资减少占比达到87%。
2015年,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完成投资额1366亿元, 同比减少296亿元, 降幅17.8%;其中民间投资1181亿元, 占全行业投资比重为86.5%, 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1.4%, 高于全行业投资降幅。
2015年, 黑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合计投资额为5623亿元, 同比下降12.8%。
2.仅炼铁投资增长6%, 钢压延加工行业投资下降16.1%
在国家统计局最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 -2011) 中, 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为炼铁、炼钢、黑色金属铸造、钢压延加工和铁合金冶炼五大类。 钢铁主流程一般包括炼铁、炼钢和钢压延加工, 铁合金冶炼和黑色金属铸造多数是独立的企业。
2015年,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细分子行业中钢压延加工占全行业投资的比重达到49.4%, 同比减少2.9个百分点; 其次是炼钢, 占投资的比重为19.7%, 同比增加1.9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铸造占比16.5%, 同比增加1.04个百分点;炼铁占比为5.1%;铁合金冶炼占比为9.3%。 从同比看, 分行业中仅炼铁投资同比增长, 增幅为5.96%, 黑色金属铸造下降5.1% , 炼钢下降1.3% , 钢压延加工下降16.1% , 铁合金冶炼下降14.4%。
从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五大类投资规模看, 全年完成投资规模最大的是钢压延加工, 投资额为2103.62亿元;炼钢和黑色金属铸造投资额分别为838.01亿元和703.52亿元; 铁合金冶炼投资额为395.49亿元;炼铁投资额为216.55亿元。
3.采矿业自筹资金比重高达93.0%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5年, 500万元以上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项目资金来源中, 国内贷款占9.5%, 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国内贷款比重略高, 为11.1%;利用外资占0.3%;企业自筹资金占88.2%。 其中,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比重为93.0%, 高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6.6%的比重。
从不同性质项目资金来源类型看, 2015年, 钢铁行业项目来源主要依靠自筹资金和少量国内贷款, 国家预算内资金来源仅为12亿元, 债券资金来源仅为4亿元, 利用外资也仅为17.7亿元。 钢铁行业投资资金中企业自筹资金占比较高的情况难以改观, 而自筹资金中企业自有资金占比仅为24.7%, 占比63.5%的资金需要企业通过其它方式自筹, 说明钢铁行业融资难度较大, 见表1。
注:鞍钢、太钢、河北钢铁等国内许多企业均有独立矿山, 报告将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纳入分析范围
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16个制造业中投资降幅最大的行业
从2015年制造业投资情况看, 16个制造业子行业中, 仅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与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额同比下降, 降幅分别达到11.0%和4.0%;从投资额看,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列倒数第二, 占制造业投资比重为2.36%。
2015年, 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在16个主要制造业子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4, 同比下降13.0%, 也是唯一下降的行业, 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5.86%; 行业利润下降67.9%, 利润总额排名倒数第一。
四、2015年钢铁和原料市场情况
1.国民经济稳中有进, 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5.5%
2016年1月1日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指数表明, 2015年12月份, 钢铁行业PMI指数为40.6%, 较上月回升3.6个百分点, 该指数已连续20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下, 而且统计的5个主要分项指数均低于50%, 其中生产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均低于40%, 新订单指数大幅回升, 显示行业虽然仍面临较大压力, 但环比有所改善。
在主要分项指标中, 从环比看, 5项主要指数中仅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 其他指数均不同程度的回升。 其中, 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9.7个百分点, 降至39.5%;出口订单指数回升6.6个百分点, 而新订单指数大幅回升11.2个百分点, 升至40.9%;原材料库存指数回升2.3个百分点, 生产指数回升3.1个百分点。从绝对量看, 最高的出口订单指数也仅为47.8%, 其它指数均在45%以下, 库存指数、生产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均不足40%。 出口订单指数和新订单指数的大幅回升说明钢铁行业需求有所回升, 钢铁行业经营情况有所好转, 但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从同比看, 5项指标中新订单指数和出口订单指数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波动幅度较大的是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 分别回落8.9和16.7个百分点, 生产指数回落5.1个百分点, 出口订单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回升6.2和0.7个百分点。
2015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7.01亿吨, 降幅为5.5%。 我国粗钢产量减少1918 万吨, 净出口增加2146万吨, 表观消费量减少4064万吨;出口未能弥补消费下降的缺口。
从分季度看, 第1、2、3、4季度粗钢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77亿吨、1.86亿吨、1.70亿吨和1.68亿吨, 同比降幅分别为6.2%、3.3%、8.3%和4.2%;环比分别增长5.0%、增长5.1%、下降8.3%和下降1.6%。
2.年底钢材指数环比小幅回升, 全年钢材价格跌幅超过20%
截至2015年12月末, 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56.37 点, 环比增加0.18 点, 增幅为0.32% , 同比下跌32.16%。 其中, 长材价格指数为56.92点, 环比减少0.85点, 降幅为1.47%, 同比下降31.18%;板材价格指数为56.79点, 环比增加1.81点, 增幅为3.29%, 同比下降33.27%。
从环比看, 主要钢材品种中热轧卷板和冷轧薄板涨幅均超过100元/吨, 而无缝管价格跌幅超过100元/吨。 12月末, 高线平均价格为2036元/吨, 环比下降12元/吨, 降幅为0.58%;螺纹钢价格1947元/吨, 环比下降16元/吨, 降幅为0.82%;角钢平均价格为2107元/吨, 环比下降51元/吨, 降幅为2.35%;中厚板平均价格1951元/吨, 环比增加27元/吨, 增幅为1.41%;热轧卷板平均价格2070元/吨, 环比增加113元/吨, 增幅为5.79%;冷轧薄板平均价格2593元/吨, 环比增加138元/吨, 增幅为5.64% ; 镀锌板价格2975 元/吨, 环比增加3元/吨, 增幅为0.09%; 无缝管价格2698元/吨, 环比下降105元/吨, 降幅为3.75%。
从同比看, 8大类钢材价格均显著下降, 板管材价格降幅均高于1000元/吨;其中镀锌板价格降幅超过1400元/吨, 达到1439元/吨, 降幅为32.61%;冷轧薄板、 中厚板、 热轧卷板和无缝管价格降幅均超过1000元/吨, 分别下降1298元/吨、1059元/吨、1061元/吨和1185 元/吨, 降幅分别为33.35% 、35.18% 、33.87%和30.52%。 高线、螺纹钢和角钢价格分别下降822 元/吨、844 元/吨和930 元/吨, 降幅分别为28.76%、30.24%和30.61%。
3.CRU国际钢材综合指数比年初下跌45点, 扁平材指数已低于100点
与国内市场相似, 12月份主要国际钢材市场价格不同程度的下滑。2015年12月份, CRU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至104.5点, 环比下降4.5点, 降幅为4.1%;同比下跌30.2%。
从主要品种看, 与11月份比, 国际长材和板材价格均在下降。 12月份国际长材价格指数为118.5点, 环比减少3.2点, 降幅为2.6%;同比下降27.0%;扁平材价格指数为97.5点, 环比减少5.1点, 降幅为5.0%, 同比下降32.4%。
从地区看, 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钢材价格指数环比均下降。 2015年12月份, 亚洲钢材价格指数为90.1 点, 环比减少3.3 点, 降幅为3.5% , 同比下跌37.3% ; 欧洲钢材价格指数为121.2 点, 环比减少4.7点, 降幅为3.7%, 同比下降16.5%;北美钢材价格指数为118.5点, 环比减少6.2点, 降幅为5.2%, 同比下降32.6%。
2015年12月份, 国内外钢材价格指数的价差为48.13点, 环比缩小4.68点。 从环比看, 国际钢材市场价格仍在下跌, 而国内价格跌幅小幅回升;从同比看, 国际钢材市场价格的跌幅仍低于国内水平, 但差距在缩小。
4.长材社会库存大幅下降, 钢厂库存维持在较高水平
从钢材库存变化情况看, 中钢协会员企业的厂内库存总体呈波动下行的趋势, 但仍保持了较高的水平, 同比每个月均为正增长;与中钢协会员企业钢材不同, 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降, 特别是长材库存降幅明显, 由3月份的947.8万吨下降至12月份的443.5万吨, 降幅达到53.2%;板材库存则由574.2万吨的高点降至12月份的418.6万吨。
从环比看, 2015年12月末, 全国主要钢材市场、5种钢材 (中板、冷轧薄板、热轧薄板、线材和螺纹钢) 社会库存量为862.1万吨, 环比减少52.1万吨, 降幅为5.70%;同比减少100.8万吨, 降幅为10.47%。 从分品种看, 12月末, 长材库存为443.5万吨, 环比下降16.1万吨, 降幅为3.49%, 同比下降43.5万吨, 降幅为8.92% ; 板材库存为418.6 万吨, 环比下降36.1 万吨, 降幅为7.93%, 同比下降57.3万吨, 降幅为12.04%。
从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库存看, 2015年12月份, 中钢协会员企业钢材库存为1417.9万吨, 环比下降139万吨, 降幅为8.9%, 同比增长128.9万吨, 增幅为10.00%。
5.铁矿石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下降, 国产矿价格环比下降8.5%
12月份铁矿石市场价格延续了下降的趋势, 国产矿价格跌幅加大, 进口矿价格在小幅下降后有所回升。 从铁矿石价格指数走势看, 2015年12月末, 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 (CIOPI) 为160.47点, 环比减少4.51点, 降幅为2.73%, 同期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环比微增0.32%。 从分类别看, 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为170.27点, 环比减少15.86点;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为157.72点, 环比减少1.33点。
2015 年12 月末, 国产铁精矿价格为438.14 元/吨, 环比下降40.81元/吨, 降幅为8.52%;进口铁矿石粉矿到岸价格为42.6美元/吨, 环比下降0.36美元/吨, 降幅为0.84%, 折合人民币价格为355.28元/吨, 环比增加3.25元/吨。
从同比看, 铁矿石价格指数同比下降92.57点, 降幅为36.58%;其中, 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下降27.95%, 进口矿价格指数下降39.48%。
2015年, 进口铁矿石9.53亿吨, 同比增长2.16%;进口均价60.54美元/吨, 同比下降39.85%。
2015年, 我国钢铁生产用原燃料价格呈快速下降的趋势, 作为钢材生产原料的废钢价格下跌近50%, 而作为燃料的炼焦煤和冶金焦价格跌幅也超过20%。 2015年12月份, 钢铁生产用原燃料价格继续下跌。 12月末, 废钢价格为1016元/吨, 环比下降77元/吨, 降幅为7.04%;炼焦煤价格为623元/吨, 环比下降47元/吨, 降幅为7.01%; 冶金焦价格为673元/吨, 环比下跌17元/吨, 跌幅为2.46%。 与去年同期相比, 三大品种价格均明显下降, 炼焦煤、废钢和冶金焦市场价格降幅分别为22.13%、45.38%和34.6%。 原燃材料价格持续回落, 对钢价支撑作用进一步减弱。
12月份, 国际航运市场价格持续下跌, 其中BDI于15日再次跌破500点的关口, 月末降至478点。 12月份波罗的海国际干散货海运指数BDI由2015年11月末的584点, 降至12月末的478点, 大幅减少106点, 降幅为18.2%, 同比下降38.9%。铁矿石运输常用的波罗的海海岬型指数BCI指数由2015年11月末的1007点下降至12月末的470点, 减少537点, 降幅为53.3%, 同比下降0.8%。 运费方面, 12月末, 巴西和西澳至我国 (青岛) 的海运费分别为6.635美元/吨和3.186美元/吨, 与2015年11月末的9.495美元/吨和4.973美元/吨相比, 环比分别下降30.1%和增长35.9%, 同比分别下降41.8%和37.7%。
五、2015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财务状况
1.重点钢铁企业8个月单月亏损, 全年累计亏损645.3亿元
从2015年3月份以来, 重点钢铁企业主营业务已经连续亏损10个月, 从集团口径看, 重点钢铁企业在7月份陷入整体亏损境地后, 8月份亏损额大幅增加, 9月份比8月份亏损有所下降, 但仍达到100亿元的规模, 10月份当月的亏损额再次突破100亿元, 而11月份超过200亿元, 见下页图2。
2015年,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3 万亿元, 同比下降24.28% ; 实现销售收入2.89 万亿元, 同比下降19.052%;累计亏损645.34亿元, 去年同期为盈利225.89亿元, 亏损企业亏损额为817.24亿元, 同比增长304.52%;主营业务利润为亏损1126.63亿元, 去年同期为亏损43.86亿元。 101家企业中有51家亏损, 亏损面为50.50%, 见表2。
2.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负债率提高1.55个百分点, 销售费用下降
2015年以来, 钢材价格和原燃料价格持续下跌,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产量也呈小幅下降的趋势, 因此, 以价格计算的企业存货和产成品均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5年12月份, 企业存货占用资金4990.3亿元, 比11月末减少290.2亿元, 降幅为5.5%, 同比减少530.5亿元, 降幅为9.61%; 其中, 产成品环比减少142.1亿元, 环比降幅为7.77%, 同比减少233.4亿元, 降幅为12.15%。
2015 年,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期间费用总计2550.0亿元, 同比下降3.70%。 其中, 管理费用1165.1亿元, 同比下降3.37%;财务费用974.4亿元, 同比增长0.41%;销售费用410.4亿元, 同比下降12.98%, 见图3。
12月末,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短期和长期贷款比值为2.63;其中长期借款为3662.3亿元, 短期贷款为9622.9亿元。 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应收账款净额为1302.8亿元, 同比增长5.38%;应付账款净额为4518.0亿元, 同比下降0.54%。 应收账款呈增长趋势, 但应收账款仅为应付账款的三分之一左右, 见下页图4。
(单位:亿元, %)
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仍较高。 12月末大中型钢铁企业资产总额4.67万亿元, 同比增长1.12%, 环比下降1.95%;负债总额3.27万亿元, 同比增长3.42%; 负债增长率比资产增长率高2.3个百分点, 资产负债率提升至70.1%, 同比增加1.55个百分点。
六、2016年钢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 世界经济呈温和复苏的趋势, 全球钢铁供需低于2015年的水平
2015年, 受中国经济转型、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部分地区政局不稳及各地区货币政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全球经济呈微弱复苏的趋势。 展望2016年, 石油价格低位徘徊和地区政局震荡仍将对经济发展构成较大影响。
世界银行2016年1月6日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中预测, 2016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9%, 比2015年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 尽管全球经济承受下行压力, 但总体呈复苏态势。 IMF在2016年1月19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 》显示:预测2016年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3.4%和3.6%;比2015年10月份报告的预测均下调了0.2个百分点。 总体看, 发达经济体2016年增速将比2015年提高0.2个百分点至2.1%, 其中除西班牙外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增长均超过2015年的水平; 在新兴经济体中, 2016年增速将比2015年提高0.3个百分点至4.3%, 其中俄罗斯和巴西的经济总量仍将萎缩, 中国、沙特和南非等国家的经济增速将下滑, 而印度、东盟、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增长速度将超过2015年的水平。
在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 2016年全球钢铁生产和消费规模预计将略低于2015年的水平。 国际钢铁协会在2015年10月曾预测, 2016年全球钢铁需求将增长0.7%, 从目前情况看这一目标实现的难度较大。 2016年, 占国际钢铁产量和消费量一半的中国仍将为负增长, 发达经济体钢铁需求也难以明显增长, 全球钢铁增量将主要来自除中国外的新兴经济体。
2.经济增速下滑, 结构调整加速推进, 钢材需求连续三年下降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 2015年GDP增速创下多年来的新低, 工业特别是高耗能工业的增长明显回落、PPI长期处于下降通道;但从世界范围看, 6.9%仍是较高的速度。我国经济结构正发生着积极的变化, 新兴产业、新型业态、 新的商业模式呈蓬勃发展之势;GDP中第三产业比重已经占到50.5%, 比第二产业高了10个百分点, 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已经超过60%以上。
从总体情况看, 今年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经济运行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从钢材消费的主要领域看, 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降至10.0%, 今年仍将延续上一年下降的趋势;2015年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14.0%,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下降31.7%, 商品房待售面积增长15.6%, 预计今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对钢材的需求总量将下降。 另外, 2015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也降至7.0%, 汽车、工程机械等用钢量较大的行业产量增速也大幅下滑。
由此可见, 今年我国钢材需求量仍呈下降的趋势, 即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 我国钢材需求进入峰值区域的特征更加明显。
3.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发力, 2016年粗钢产量仍将维持下降的趋势
“十二五”期间, 我国淘汰钢铁产能接近9500万吨, 但由于大量新建项目的投产, 钢铁产能仍大幅增长。 目前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2亿吨, 而2015年粗钢产量仅为8.04亿吨, 同比下降2.3%, 产能利用率仅为67%左右。 2015年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同比下降11.0%, 但仍高达4257亿元。 “十三五”期间, 宝钢湛江、武钢防城港、山钢日照、首钢曹妃甸二期以及部分民营企业的新项目仍将逐步释放新的产能, 若不能及时退出部分低效产能, 我国钢铁行业供过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钢铁行业也将面临更加严重的亏损, 行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将受到极大的制约。
我国钢铁行业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 行业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特别是大量僵尸企业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格局, 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将成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点。 1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一是在近几年淘汰产能的基础上, 再压缩粗钢产能1亿吨至1.5亿吨;二是要严控新增产能, 严格督查落实国家2013年有关停止备案新增产能钢铁项目的决定;三是完善支持政策, 主要是通过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 按规定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 支持金融机构做好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 完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政策, 支持保险资金等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 发展相关产权交易市场。
市场较为关心的资金支持政策也将逐步出台, 发改委去年底下发《关于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的通知》, 宣布从2016年1月1日起, 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3分钱。 财政部1月22日下发《关于征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 明确用于支持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 预计企业推出的具体补偿政策也将逐步出台。
近三十年来我国粗钢产量首次下降, 今年我国国内钢材需求绝对量也将下滑, 而出口难以超过上年的水平;由此推算今年钢产量也将继续下降, 降幅有可能高于2015年的降幅。
4.钢铁贸易摩擦不断发生, 2016年钢材出口难度加大
2015年, 在国内需求下滑, 产能过剩加剧以及国内外钢材价差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我国钢材出口量达到1.1亿吨, 超过了全球第二大产钢国日本的产量。 我钢材出口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市场钢材需求拉动,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钢铁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需要注意的是, 我国钢材的大量出口对钢材进口国的钢铁产业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随着出口环境不断变化, 反倾销案件多发, 许多国家采取限制措施以及国内外价差逐步缩小, 出口难度不断增大。钢铁已连续8年位列遭遇贸易摩擦的行业首位, 2015年, 我国钢铁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共37起, 涉案金额达47亿美元。 针对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企业进行抗辩, 与相关国际机构进行协调与沟通, 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2016年, 全球经济仍将呈弱势复苏的趋势, 钢材需求增长的难度较大;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经过2015年的大幅下跌后, 与我国国内的价差已明显缩小;全球性的钢铁产能过剩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 不仅欧美国家, 周边的国家也不断加大对我国钢材出口的双反调查, 预计2016年面临的贸易摩擦仍呈多发的趋势。 由此可见, 我国钢材出口的竞争优势正在削弱, 2016年出口量预计在2015年的基础上小幅下滑。
【2024年中国黄金珠宝行业发展状况分析】推荐阅读:
中国黄金介绍11-04
珠宝行业:中国珠宝行业投资发展分析12-30
2024年中国中药行业现状分析07-24
2024-2025年:中国卫生洁具行业发展态势分析07-07
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2-16
2024年中国空冷行业市场份额分析11-02
中国的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状况分析10-3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