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方案(精选8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一、初中英语中词汇教学的现状
1. 教学方式死板, 枯燥乏味
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方式死板、单一。教师的教课方法大多是在上课前先教学生读词汇, 然后教课文, 最后让学生课后记背单词, 通过下节课听写来检验学习效果,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没有吸引力又枯燥, 学生们并不能真正地掌握词汇。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 往往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2. 教学注重词汇“外形”, 忽视词汇内涵
从初中的课本中我们不难看到, 课后的词汇极多, 这直接导致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讲完课文, 仅是注重词汇的“外形”, 一般只是带到学生读会即止, 然后转向下一课, 忽视词汇的内部涵义, 对词汇的用法没有过多地讲解, 久而久之, 自然对英语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3. 片面追求词汇个数, 忽视活学活用
词汇量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其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 而不少教师片面追求词汇量, 将大量词汇拼写教授给学生, 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 学生接触到的词汇的确很多, 但所能记住的却少之又少, 这样往往起不到学好英语的效果。
二、初中英语中教学方案优化的相关策略和具体应用
1. 优化词汇教学方式, 丰富学习途径
改变词汇的教学方式, 不复之前的死板、枯燥, 丰富学习途径, 对学生接受并真正掌握词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教师应把提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当作第一要务。一方面, 教课时不再单一地带读, 还可加入有趣的包含词汇音频、视频等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另一方面,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例如, 教学过程中出现window这个词汇, 老师可以指着窗户讲解, 使学生在看到该实物的时候就能想起它的英文, 这样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认识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2. 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听读综合教学
在语言环境里, 人们通过听到的声音来不断学习语言, 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英语的学习环境是指学生们看见的、听见的, 甚至说的都是英语, 然而, 实际上学生们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并不能把英语说出来, 这不利于英语的学习。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比如说采取与词汇相关的有趣视频教学、利用学习中心里的英语软件、让学生们用所学词汇来自编对话或是话剧之类的来引导学生多说、多读, 不仅是词汇, 课文亦是如此, 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背书中句子, 一来可以弥补词汇在课文里的用法的不足, 二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加深对一些陌生词汇的记忆, 学生在自己说读的前提下, 又有外界的声音刺激, 有助于词汇的掌握。
3. 教师认真负责, 注重词汇活学活用
教师们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有耐心、有毅力地在词汇的教学里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不能只是带读几遍, 还要注意讲解词汇的深层涵义以及运用方法, 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要给予及时的纠正, 并引起学生的重视, 争取下次不会出现类似错误。另外, 还要让学生自己活学活用, 确保学生真正将词汇变为自己的知识。例如, 老师在讲解动词时, 给学生讲解它的用法时基本先将后面接的是to do形式还是原形, 再让学生自己造句或编成对话, 这样有助于加深词的印象及了解用法。
总而言之, 在当前初中英语中词汇教学方案中存在一些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着重从教师教学方案优化和学生学习两方面综合考虑。因此, 在优化词汇教学方式, 在教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学生努力学习的共同作用下, 全面提高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茹, 张娜.词汇学习策略与课堂教学[J].巢湖学院学报, 200 (64) .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方案
有效教学方案是现代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方案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有效教学方案不仅要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应该关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初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由于初中学生在此之前很少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因而有效教学方案应该重视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初中教育并没有重视生物教学,因而生物在初中阶段也没有充分发挥其学科功能。
一、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上课方式传统生硬
在生物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教师的上课方式主要有两个问题:第一,老师讲课时讲得特别全面,认为学生什么都不会,导致了学生没有把握生物学习的重点。第二,教师只注意自己的讲课内容是否完成,没有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起来,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讲课,从不提问学生问题,再加上初中生物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初中生物课上睡觉的学生很多,生物成绩自然也不会很好。因此,教师上课方式传统生硬成为制约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2.学生遇到复习难度容易放弃
初中生物的学习存在很大的难度,尤其对那些在初中之前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在课上跟不上教师教学内容,课后又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那些学习本来较差的学生更对生物的学习失去兴趣,更没有信心去学习与复习。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学生往往采取的措施就是放弃初中生物的复习,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这个困难,即使他们跟随着教师和其他同学在复习,但是复习显然没有任何实效。因此,学生遇到复习难度时容易放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方案的实施。
二、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在学习初中生物时,一定要在进行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主干知识的强化。对教师来说,研究初中生物教学方案的有效性,抓住教学方向,有利于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因此,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对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效率
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中生物时,把握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在学习每个章节后,学生要明确自己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进而在课后对比较薄弱的章节进行补充。因此,把握教学方向,不仅能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还能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3.发展思维能力
在学习初中生物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开始,例如从知识点的概念或者典型的例题等开始,同时不能忽视初中生物中的重点知识。在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这样不仅能够将学生的问题找出来,还能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发展思维能力。因此,发展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要实现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我们首先应该树立新的指导思想,将初中生物教学重视起来。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都进行评价,同时教学还应该不断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引导初中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现阶段研究初中生物有效教学方案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曾玉菁.刍议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相关对策[J].教育培训,2014(29).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以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参考!希望对于各位老师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
(6)其他
2.测试内容
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应用
二.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3个定理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3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同之处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为1的情况.三.边边对应成比例到比求三角形的面积的比,周长比,高度的比
四.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复习题
一.填空题:(24分)
1.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为4∶25,则它们的周长比为。
2.顺次连结三角形三边中点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它们的面积比为。
3.如图,AB∥DC,AC交BD于点O.已知,BO=6,则DO=_________。
4.某校绘制的校园平面图的面积为2.5m2,比例尺为1:200,则该校占地面积 m2。
5.如图,在△ABC中,点D在线段BC上,BAC=ADC,AC=8,BC=16,那么CD=__________。
6.如图,AD、BC交于点E,AC∥EF∥BD,EF交AB于F,设AC=p,BD=q,则EF=_____。
7.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30cm,D,E,F分别为AB,BC,CA的中点,则△DEF的周长等于 cm。
8.如图,△ABC中,D是AB上一点,AD:DB=3:4,E是BC上一点。如果DB=DC,2,那么S△ADC:S△DEB=。
二、选择题(24分)
1.DE是DABC的中位线,则DADE与DABC面积的比是()
A.1:1 B.1:2 C.1:3 D.1:4
2.如图,已知△ADE∽△ABC,相似比为2:3,则 =()
(A)3:2(B)2:3(C)2:1(D)不能确定
3.如图,已知△ACD∽△BCA,若CD=4,CB=9,则AC等于()
(A)3(B)4(C)5(D)6
4.△ADE∽△ABC,相似比为2:3,则△ADE与△ABC的面积比为()
(A)2:3(B)3:2(C)9:4(D)4:9
5.若DE是△ABC的中位线,△ABC的周长为6,则△ADE的周长为()
(A)4(B)3(C)2(D)1
6.如图,△ABC中,DE∥BC,AD=1,DB=2,AE=2,那么EC=()
(A)1(B)2(C)3(D)4
7.如图,D是△ABC的AB边上的一点,过点D作DE∥BC交AC于E。已知AD:DB=2:3.则S△ADE:SBCED=()(A)2:3(B)4:9(C)4:5(D)4:21
8.如图,已知:AD是Rt△ABC斜边BC上的高线,DE是RtCADC斜边AC上的高线,如果DC:AD=1:2,那么 等于()
(A)4a(B)9a(C)1 6a(D)25a
三、解答题:(52分)
1.已知:如图4,△PMN是等边三角形,APB=120。
求证:AMPB = PNAP。
2.如图,△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过A作AH∥BE,连结ED并延长交AB于F,交AH于H。
(1)求证:AH=CE
(2)如果AB=4AF,EH=8,求DF的长。
3.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且AD=AC,DEBC,DE与AB相交于点E,EC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ABC∽△FCD;
(2)若S△FCD=5,BC=10,求DE的长。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记得刚开始时,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情况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现在的我已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好语文教学工作。
初一年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表现积极。中等生较多,尖子生较少,后进生也很多。因此,我备课时注意这个特点,降低教学层次,精减教学内容,适时的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注意挖掘学生们的闪光点,给予激励促进。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
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生动,教师教态自然亲切,课堂语言生动有趣,传授难易适中顾及全部,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每天都保持充沛的精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带来的一种无形的活力。这样,授课就会事半功倍。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
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一、概述
本节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第一课时(45分钟),本节课主要复习运用一般过去时,谈论学生的假期生活。一般过去时是整个初中阶段最重要的时态之一,在七年级学生初步接触过,在本单元中,学生不仅能够复习这个时态,而且还会深入学习。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词组stayed at home,went to New York City,visited my uncle,went to the mountains,went to the beach,visited museums,went to summer camp;学习课文的对话,掌握如何就一个话题展开讨论;能够运用一般过去时熟练掌握句型: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I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对整个单元的进一步学习起到铺垫作用。以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为主线开展情景对话,并进行听说读等几方面的训练,锻炼和提高听力、口头表达能力,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优帮差”方案的重要性
在现阶段的初中教育中, 很多教师仍然固执的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成效最好, 认为创新教学方法不是十分的成熟,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会轻易的去尝试, 只是一味的以成绩的高低最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在这样旧体制的教学实践中, 使得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比较可观, 但是却不能对知识进行自如的应用, 使得学到的知识“一无是处”。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最重要时期, 只有打好学习的基础, 才能为以后的深造奠定基础。因此, 实行“优帮差”的教学方法是对固有的教学模式的打破。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之中, 实行“优帮差”的教学方案, 按其性质来说, 就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的自主参与学习为重要途径。教师在采用“优帮差”的教学方案的时候, 首先对初中物理知识的难度水平和实际特点进行了分析, 然后再对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成绩情况及时有效的分析, 将优等生与差等生进行有机的组合,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使教师的负担得到有效降低的同时, 也实现了自助式教学模式,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优帮差”的实施
1. 以“优帮差”实现合作学习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采用“优帮差”的教学方法, 实际上就是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为侧重点, 通过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和较差学生的有机整合, 以优等生带动差等生成绩的提高。
例如, 在对“声音的传播”这一内容进行授课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优等生和差等生以小组的形式编排到一起, 开展各个小组之间的土电话制作的实验竞赛, 更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2. 以“优帮差”实现个体交流
对于初中生而言, 物理学科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味,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不是很深刻。为此, 教师如果采用“优帮差”的带动学习模式, 使得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密切, 促进了学生的好胜心理, 提高了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例如, 在进行“比热容”知识的讲解时, 为了打破以成绩优秀的学生为课堂主体的现状,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 分别给优等生和差等生安排不同的任务, 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主动向成绩好的而学生进行请教, 在实现个体交流的同时, 缩小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3. 以“优帮差”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中, 常常都是以教师唱独角戏的形式为主, 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现状。所以, 为了有效的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实施“优帮差”的方案是一种有效的举措。
例如, 在进行“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这一内容的教学时, 教师在简单介绍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之后, 可以将优等生和差等生分成一个小组, 这样, 优等生可以指导差等生的实验操作, 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各学科知识的重要阶段, 为以后的高中学习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中, 为了能够将物理学科的枯燥性降低到最小, 实现学生整体水平的同时提高, 教师采用“优帮差”的教学方法, 能够促进不同等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学习, 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因而这种教学方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摘要: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增加, 教育中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化, 科教人员也因此不断的探寻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 以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初中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时期, 且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起点, 为此, 必须将初中物理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之上。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之中,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实施“优帮差”的方法策略, 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本文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优帮差”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概述, 进而对其方案的具体落实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优帮差
参考文献
[1]李敬.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学周刊, 2014 (5)
[2]李磊.初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小组合作, 大放异彩[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2)
[3]李启国.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5)
1.教学观念的落后
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是初中教学过程中一门较重要的课程,它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但是由于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观念较落后,一味地认为“提高学生的成绩才是王道”,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话导致教师对学生劳动技术方面的要求较低,学生不够重视劳动技术课程,不能够真正了解教学的目的,另外,也会出现更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的创造力被大大地压制,形成错误劳动的观念,未来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
2.教学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劳动技术课程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在动手的过程中,了解其日常用途,加深对其了解。但是大多数学校因为资金有限、学生人数多等,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学生在学习古老的插花技艺时,除了要了解一些关于插花的常识外,并不能去真正参观到一些优秀的插花作品,无法感受到插花艺术的魅力所在,这样的话,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也不能激发学生对插花艺术的热爱。
二、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案
1.革新教学方式
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以学生为主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到知识。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可以教学生如何用彩纸制作康乃馨,这样的话学生不仅学会了制作此花的技术,也能够明白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母亲。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才是教学的真谛。
2.完善教学基础设施
初中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发展离不开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只有让学生大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学校要加强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为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劳动技术知识提供平台。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逐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在学校内设立一些专门的实践场所,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本文对初中劳动技术课程教学方案展开探究,提出了当前初中劳动技术课存在的两点不足,分别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并就这两点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分别是革新教学方式,增添学习的趣味性;完善教学基础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劳动的魅力。
参考文献:
王丽丽.探究式学习在劳动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08(08).
【初中地理教学方案】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方案11-19
初中地理课题实施方案09-12
初中地理高中地理衔接12-25
初中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09-10
初中地理教学随笔06-09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初探10-17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01-20
初中地理集体备课05-26
初中地理亚洲教案06-11
初中地理教材分析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