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作业(精选11篇)
关于动物: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关于植物: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关于微生物: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初二·十 刘思宇
关于生态环境: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雪
一、通过实验研究性的作业, 巩固并深化课堂内容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是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完成, 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因此, 设计好实验研究性的作业, 对巩固并深化课堂所学的内容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 在教学“染色体的变异”这一内容时, 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很多有关染色体变异的知识, 其中便有“温度的骤变”可以诱导“多倍体”的产生。通过“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 还知道低温能够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那么, 学生们不难想到, 温度骤变分为低温骤变和高温骤变两种情况, 既然低温可以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加倍, 那么高温是否也可以诱导植物染色体加倍呢?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像高温是否可以诱导植物染色体加倍的实验, 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下, 将此探究性实验的研究过程交给学生课后回家去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做此实验前给予相应的指导:首先, 提醒学生实验前要自行假设, 可以假设高温“能”诱导植物染色体加倍, 也可以假设成“不能”诱导植物染色体加倍;其次, 要进行选材和对材料进行科学处理。材料的选择可以继续用大蒜, 也可以选用洋葱的根尖分生区, 温度的处理一定要注意梯度, 最高温度不能超过50℃;再次, 设计出实验的内容和步骤, 要考虑好设计出不同组别的不同温度下的对照性实验, 观察记录后, 要对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最后, 分析并讨论实验的结果。
二、通过调查研究性的作业, 延伸并拓展知识面
经验告诉我们, 在生物学习活动中, 调查研究性的作业是非常有效的作业形式。因此, 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 帮助学生设计一些可行的调查研究性的作业题目。比如, 在学习“遗传因子的发现”有关内容后, 学生对遗传病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 他们知道多指、白化病、先天聋哑等都是遗传病。但是, 很多学生在学习遗传病的有关知识之后, 仍然对高度近视的遗传并没有充分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接的认识, 可以设计一个关于高度近视与遗传的调查报告做为学生的家庭作业。交作业的时间可以控制在一周。让学生通过调查、统计、分析, 统计出发病率, 并试着写出这种病遗传的方式。
通过这样的调查报告式的作业, 既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 了解到遗传病给患者家庭带来的巨大痛苦, 又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对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内容非常有帮助。
三、通过问题研讨性的作业, 拓宽并延展所学知识
对比较复杂的问题, 仅凭一个人的力量, 仅凭教材上所描述的内容往往无法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 要想使知识得到拓宽和延展, 需要借助于其他材料, 借助于集体智慧。因此,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优化设计出适合学生实际的具有研讨价值的问题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 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讨论甚至是在争议中, 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比如, 在学习了基因、遗传物质DNA和RNA等知识后, 设计一道讨论题: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 是否就是人工造就了生命?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 应该是肯定还是否定?为什么?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 给学生一周时间准备, 并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的学习组。一组为“正方”, 一组为“反方”。分别根据自己组别的需要, 通过互联网、报刊、书籍等查找有关“人造病毒”的资料, 一周后利用生物课时间进行“辩论式”讨论。并根据讨论内容, 试写出一篇“人造病毒”的利害分析类的小论文, 题目自拟, 字数在2000字以上。通过这个作业, 学生们懂得了判断某事物的利与害, 不能轻易采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一定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 也要看到消极的一面。人工合成病毒也具有两面性:既可以研制出可以有效地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 也可能被某些不法分子利用, 合成对人类有害的病毒, 制做生物武器等, 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
关键词:布置作业;新课程;调整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1-0015-01
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启迪思维、参加实践、培养兴趣不可缺少的步骤,是教师反馈教学效果、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程改革所推动的教学改革的深化,传统的生物作业布置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设计的作业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生物学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要新颖,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比如,在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后可设计如下新奇的问题:鸡蛋是吃生的好还是熟的好?在学习“种群数量的变化”后,让同学们思考: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还比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之前,布置学生这样一个作业:假如你像小说中的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之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你随身携带的物品只有一只母鸡、10kg玉米,你认为怎样的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最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二、设计的作业要联系生活实际
只有把学生的生活引入作业,学生在做作业时才会更有内驱力,其兴趣也会被激发。例如,学习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人的卷舌与不卷舌、有耳垂与无耳垂、有酒窝与无酒窝、单眼皮与双眼皮,这是四对相对性状,请同学们回家后调查你家三代人中这四对性状的情况,列出统计表,并分析这四对性状是如何遗传的?这一作业既用到统计调查的方法,又要理解基因的分离规律,也使学生对系谱分析有初步的认识,而学生也饶有兴趣地去做统计调查。调查结果,各家情况各异,而分离规律凸现。作业做完后,学生间争相传阅,趣味无穷。
三、设计的作业要具有开放性
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作业内容的开放性。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应是开放的,既可以是课本后的练习题,也可以是课本知识的延伸,甚至可以是从课外资料中挖掘出来的问题,而学生则有权自主选择。②完成作业形式的开放性。学生既可以独立完成作业,也可以通过与同学交流、讨论完成。③作业答案的开放性。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其答案不应该是唯一的,而是可以有多种答案。④评价方式的开放性。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不能单纯地建立在答案是否正确上,而是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是否优越。通过这种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能够使作业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个性,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反馈
作业情况反馈的是否及时直接影响作业的效果。我们曾经都做过学生,知道学生在刚做完作业时,都十分关心自己作业的结果,可如果作业发放较晚,多数学生对作业会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转而不大关心批改的内容及错误原因。消极的情绪无疑沉重地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对老师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严重导致师生关系僵化。有时因为作业情况未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中存在一些问题而老师没有及时地发现指出,长期下来学生就会形成错误的习惯,以后想要纠正就相当困难了。所以及时反馈作业情况,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热爱祖国体现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一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热爱祖国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每一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儿子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教师承担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重任,更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首先要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平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其次要认识到、体验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崇高,意识到自己肩上担负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从而树立献身教育的坚定信念。一个教师只有对祖国的爱,才能把个人的命运同国家前途和命运统一起来,才能充分认识到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所必需的一种手段,遵纪守法是社会向人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履行的义务。教师的法纪观念如何,不仅反映着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直接影响着培养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的人。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遵纪守法,禁止出现“教育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辱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不尊重家长,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等现;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
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
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答案:C
解析:豌豆是雌雄同株,作母本的应进行去雄处理,并授以父本花粉。
2.运用不同生物学原理,可培育出各种符合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下列叙述错误()
A.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B.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C.培育八倍体小黑麦利用的是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D.培育无子番茄利用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答案:B
解析:无子西瓜是三倍体,培育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3.下列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①玉米单株自交后代出现的白化苗②由于肥水充足,玉米的穗大粒多③四倍体西瓜的产生④豌豆的黄皱和绿圆新类型的出现⑤旧社会妇女缠足而产生的“小脚”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主要原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而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题中②、⑤都是由外界条件引起的不遗传的变异。
4.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而言,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多核苷酸链数分别()
A.2、4和4B.2、8和4C.4、4和4D.2、4和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联会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DNA及DNA单链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其模式图为,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多核苷酸链数分别为2、4、8。
5.(·石家庄模拟)转录和翻译是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两个重要步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
①两者需要的原料相同②两者所需酶的种类相同③两者在同一场所中进行④两者都出现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
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D.只有四种说法正确
答案:A
解析: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酶具有专一性,不同的反应过程用不同的酶;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核糖体上进行。
6.据报道,英国科学家从人皮肤细胞中提取出细胞核,植入剔除了细胞核的牛卵细胞中,从而培育出人兽混合胚胎。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种混合胚胎中有99.9%的遗传物质来自人,只有0.1%来自牛。你认为这0.1%的遗传物质最可能存在于牛卵细胞的()
A.细胞核B.线粒体C.叶绿体D.核糖体
答案:B
解析:牛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除此之外,线粒体中也含少量DNA。
7.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用其花粉培育出来的植株是()
A.三倍体,含三个染色体组
B.多倍体,营养物质含量高
C.单倍体,高度不育
D.单倍体,每个染色体组含21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由于普通小麦为六倍体,共42条染色体,所以每个染色体组中只含有7条染色体,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均为单倍体,而此时的单倍体小麦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发生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8.A和B是属于同一生物体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的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A.A细胞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心体相互分离时的细胞,B细胞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的细胞
B.A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B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C.A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D.A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细胞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答案:A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DNA在复制的基础上数量已减半。
9.近年来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得“基因”一词深入人心,于是生产厂商推出了“具有抗病毒抑肿瘤,抗衰老功能”、“可以益智健脑”的“新一代基因营养”的核酸保健品。对此你的理解是()
A.一切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
B.核酸是人体的必需营养物质,补充核酸可增加基因的修复能力和功能
C.补充核酸可以使正常基因导入基因异常的细胞内,达到治疗的目的
D.核酸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所以将口服核酸作为“基因营养”纯属无稽之谈
答案:D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是生物大分子,在消化道内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只有被有关的消化酶水解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10.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诱变育()
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
B.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C.产生的突变大多是有利的
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
答案:D
解析:诱变育种就是在人为条件下,使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发生突变,然后从中选择人们所需的优良品种。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多方向性等特点,因此,只有通过人工方法来提高突变频率产生更多的变异,才能从中获取有利性状。而出苗率的大小是由种子胚的活性决定的,后代遗传稳定性是由DNA稳定性等决定的。
11.熊猫的精原细胞有42条染色体,且性别决定为_Y型,则次级精母细胞阶段,细胞内的染色体的组成情况可能是()
①40+__②40+YY③20+_④20+Y⑤40+_Y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熊猫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40+_Y,则其次级精母细胞的组成在着丝点分裂前为20+_和20+Y两种,在着丝点分裂后有40+__和40+YY两种。
12.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___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调查何种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是()
A.白化病;在周围熟悉的4-10个家系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苯丙酮尿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答案:B
解析:只有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查才能知道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在群体中随机调查,可以获得遗传病的发病率数据;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病,无法确定其遗传方式。
13.人类遗传病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_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
A.男孩、男孩B.女孩、女孩
C.男孩、女孩D.女孩、男孩
答案:C
解析:甲夫妇的基因型为_DY、_d_d,乙夫妇的基因型为_BY、_B_b或_B_B。
14.用某人的胰岛素基因制成的DNA探针,能与之形成杂交分子的是()
①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DNA②该人胰岛B细胞中的mRNA③该人胰岛A细胞中的mRNA④该人肝细胞中的DNA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
答案:C
解析:DNA杂交是碱基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重新形成双链的过程。DNA单链可以和与之互补的DNA单链杂交,也可以和与之互补(转录形成)的mRNA杂交。人的每一个细胞中均含有胰岛素基因,只有胰岛B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转录形成mRNA,并指导胰岛素的合成。
15.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现象为()
①染色体复制一次②有着丝点的分裂③有新细胞的产生④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⑤能进行基因重组
⑥有纺锤体出现
A.①②⑤⑥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⑥
答案:D
2.D。②的“O”内符号的含义是DNA中的碱基。③的“O”内符号的含义是DNA中的核苷酸。①中符号含义是ATP中的腺苷,④中符号含义是RNA中的碱基。
3.D。DNA双链上相对应的碱基以氢键连接,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和磷酸二酯键联系起来,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
一、小组合作共建网络概念图
在上《细胞分子组成和结构》这个专题时, 在高三 (4) 班以本人主讲, 启发学生一起在黑板上建构概念图如图1:
在高三 (3) 班, 本人在课前布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细胞分子组成和结构》网络建构图, 课堂上由各组代表上台发言并展示他们组的成果, 教师先倾听后对各组作出点评, 评出优秀组并展示。两节都有本集备组老师帮忙拍摄视频。通过视频和课堂检测, 结果发现, 三班的学生上课氛围明显比四班的好, 学生参与度高, 课堂检测成绩也比较好, 更使我们惊讶的是学生的建构图比本人做得还好, 比如有的组还补充了蛋白质的化学性质:既具有酸性也具有碱性特点。通过对照实验比较, 我们决定以我校科技文化艺术节中所举办的“高中生物模型建构比赛”为契机, 本集备组决定专题复习阶段作业布置方式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各个专题知识的网络建构图。通过一个月的训练, 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其中有多位同学建构的概念图还分别获得校一等奖和二等奖。
二、进行小专题研究
分析理综生物选择题时, 我们发现选择题往往通过创设一个情境或围绕一个话题, 把散落在各章节中知识整合起来考查, 综合性强, 思维跨度大, 分值高。那么如何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呢?本人做了如下尝试:组内三个教师进行分工, 分别承担选择题解题技巧探讨;选择题每周限时训练题目精选;如何进行小专题研究, 研究成果共享, 再分别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针对选择题我们确定布置的学生作业方式为:小专题研究, 题材格式不限。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本人决定利用教室的后黑板为阵地, 把大家做的小专题研究展示在后黑板上, 对做得好的同学除了精神鼓励外还有物质奖励和拍照留念。班上同学参与度很高, 有位同学还把这次班刊称为“大头吧”, 不仅得到班上许多同学的评论, 而且还引来了别班同学的驻足观看。其中有几个小专题做地特别出色:“染色体”、“ATP”“教材中实验试剂显色汇总”“水专题”“教材中的酶”等。在小课题研究中, 本人发现学生会主动地利用生物教材和教辅为工具, 把散落在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使知识系统化, 网络化, 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智慧, 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归纳能力, 而且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更让那些没做专题研究的同学也共享了他们的成果, 一举多得。
三、从反思中提升解题能力
非选择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围绕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来命题。每周一次的理综检测, 通过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薄弱的环节是:所学的知识无法迁移和运用;审题过程中无法抓住关键点;无法从试卷展现的图表曲线中发现隐藏的信息;无法运用生物学用语规范作答。针对这些不足, 我们确定学生的作业布置方式是:写反思。面对理综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寻找失分的原因:是知识点没有牢固掌握还是易混概念没有区分清楚;是审题失误还是信息获取能力薄弱;是实验设计能力欠缺还是文字规范表述出了问题;或是时间无法合理利用的问题等。原因找到了, 再对症下药, 主攻自己的不足。刚开始学生有点被动, 我们三个老师针对每次的理综训练, 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拍照剪切, 制成PPT, 当然答题规范的学生也适当进行拍照, 起到榜样作用。通过PPT展示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反思, 如何发现自己失分的原因, 并对如何从题干、图表曲线中获取信息和如何用生物学语言进行规范作答做了专题指导。通过多次训练, 大家化被动为主动, 慢慢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从卷面上可以看出, 字迹潦草、实验预期结果因果颠倒、错别字等现象明显减少。
四、重返实验室感受生物实验魅力
著名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在第一轮教材实验复习中, 本人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要点知识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复习, 效果很差。学生面对实验仍然有畏难情绪。我觉得我们教师讲千遍万遍还不如让学生去做一遍?本人的提议得到全体集备组老师的支持, 针对实验部分, 我们确定学生的作业布置方式为:重返实验室做实验。在学校相关领导和实验老师的配合支持下, 决定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和晚自修期间开放生物实验室, 由学习优秀、责任心强的班委轮流值班, 让同学们针对自己薄弱的实验, 可以回到实验室再做一遍。没有了老师的“扶持”, 他们自己要去了解实验,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自己要去选择实验器材, 了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忘记了, 会主动以教材作为工具;实验失败了, 开始反思实验过程中是否遵循科学实验的几个原则, 器材选择是否得当, 也懂得了要设计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看过去时间多花了, 但做完实验, 却让他们印象深刻, 有的同学甚至喜欢上了生物, 收到了很好的复习效果。
五、回归教材把书念薄
翻开理综《考试说明》, 不难发现高考生物分值不高, 可要考的知识点最多。其中要求为Ⅱ理解层次考查的知识点就有51个, 由于知识点多, 记忆的内容多, 生物常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本人就要求学生不能脱离教材, 相反要认真阅读教材, 把书念“厚”。在第二轮复习中, 本人仍然要求学生要回归教材, 不过这次是如何把书念“薄”。为此本人专门就如何把书念薄进行了专题指导, 并对学生念书的内容和时间做了规划和安排。我们三个教师分工收集四本教材的生物结论性语句, 省检前一个月, 每节课上课前五分钟要求学生背诵这些结论性语句。由于在理综考试中学生在生物规范用语上吃了亏, 加上教师有提问检查, 学生积极性很高, 能主动地配合。
在二轮生物复习中, 作业布置方式做了以上尝试, 虽然我们三个老师感觉累了很多, 但看到了学生的生物成绩在提高,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升, 我们感觉做得很值。在这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在合作中带给我们的友谊, 也让我们感受到与学生一起奋斗拼搏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5
一、生活型作业
生活是学习生物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教师可设计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作业,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和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尝试从生物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生物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
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爸爸喜欢养花,冬天来了,由于担心花被冻死,于是把花搬进卧室培养。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试着解释一下这样做好不好,并告诉爸爸。
又如在学完《人体的营养》这一章后, 可以让学生列出近几天内家庭所吃的食物清单, 结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五类食物的结构比例,分析自己和家人的膳食是否合理,并对家人提出关于合理膳食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在完成此次作业的过程中,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的作业既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又他们学会关心身边的人。
再如在学习“安全用药”知识前,教师可布置学生课下收集几份药物使用说明书,注意说明书上有什么标志,有哪些内容,用药之前,应注意什么等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和收集的药品使用说明书,兴趣盎然地走进课堂,投入到学习中。
通过这样的作业,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是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生物科技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生物,从而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二、实践型作业
学生完成生物作业也是一种学习活动,而有效的生物学习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样学生对生物知识、技能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生活经验。为此,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实践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为主的实践型作业,使学生在生物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如在学习 “空中飞行的动物”知识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捕捉各种小动物如蝗虫、蝴蝶、蛐蛐、蜘蛛、虾、蟹等,并提醒学生留意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课堂上教师将这些动物分成几组,让学生观察、分类,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昆虫的特征。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积极参与探究,而且情绪高涨,这样既让学生得到了昆虫的知识,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和“观察和饲养蚯蚓”实验前,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去寻找鼠妇和蚯蚓,一方面解决了实验材料的准备问题,更重要的是为课堂上实验探究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寻找鼠妇的亲身体验,自然会得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这个结论。在学生寻找蚯蚓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蚯蚓的一些形态特征,如体壁有黏液,腹面比较粗糙等,同时还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蚯蚓的环带,从而区分蚯蚓的前后端,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课堂上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实验材料做实验,更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再如在学习了《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知识后,让学生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利用周末时间为家长做一顿饭,要求学生从买菜、洗菜到做菜都要亲自完成,让学生在一番亲身体验后,更能体会父母的爱。这样的作业让家庭变成了学习的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让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加强了沟通、增进了感情。
三、开放性型作业
新课程向学生生活及社会生活等广阔的时空开放,因此学生的作业也要有开放性。“开放型”的作业可以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为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大胆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创新者。
如在“学习空气质量与健康”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在课下调查生活中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家庭装修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等等,在此基础上再在课堂上讨论在什么样的空气中,人可能患病或者健康受到损害,并且让他们根据讨论结果完成一份有关“空气质量与健康”的作业。学生积极主动的查阅资料、动手实践。学生在作业中主动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又如在学习了“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后,教师可布置学生调查周围环境中的污染情况及对生物的影响,并向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习了克隆技术后,有人提出“克隆人”,让学生说说对这个观点所持的态度,并结合学过生物知识分析说明。
可见,开放型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学生脚踏实地科学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四、热点型作业
学生接触社会途径的增加使许多社会的热点问题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因此生物作业的设计要结合社会和生活中的热点,让这些作业既有效地为课堂服务,又打动学生的心,体现出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如在“甲流感”肆虐期间,结合传染病的教学,可设计如下作业:“甲流感”的病原体是什么?它属于哪一种传染病?试述“甲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预防“甲流感”?学生学习时兴趣高涨,积极参与。
又如结合汶川地震,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被困的人获救后应首先补充哪类营养物质?为什么?如果他们有外伤出血了应怎样处理?灾区为什么要特别注意环境卫生?这些问题只要学生在生活中稍加留意,就可以找到答案。这样的作业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五、实验型作业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一些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生物学知识,结合实验探究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做科学”,使他们亲身体验探索自然界的快乐。
如在学习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后,指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知识自制泡菜、甜酒、酸奶等,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生物学,时时在用生物学,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通过家庭小实验、小制作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又如在学习“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的知识时,在一堂40分钟的课内完成实验操作,使实验现象十分清楚地显示出来,并让每个学生都观察到是很难的,如果采用让学生在课前将实验操作一下,将实验结果带到课堂上,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将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现象以动画的效果展示,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印象深刻,经久难忘。
又如在学习“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等实验时,由于实验需要的时间太长,在课堂上不能直接观察到实验结果,教师可提前几天布置学生在课下完成,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这样不仅辅助了课堂的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生物教师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艺术的创造,不同学科教师虽然专业知识分工不同,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确实是必备的基础。凡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成长的的知识技能方法论规律都是教育知识。包括:
(1)教育学理论。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从理论和方法上懂得“怎样教”。教育技巧不只是简单的教学程序和方法,还包含着丰富的教育理论与教育规律的运用。
(2)教材教法理论。从专业教学要求出发,针对不同内容和特点的教材,进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与研究,总结规律,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3)心理学理论。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组织合理的教学,从学习心理角度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4)教育管理知识。了解、掌握并能运用课堂教学、班机活动和课外活动等有关的教育管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班级、共青团、少先队建设与管理的原则与方法。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法。
2.生物教师应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把创新人才的素质归为六点:广博的多学科交叉知识;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敏锐的洞察力;勤奋刻苦;集中注意力及社会接受的品质(包括诚实、责任感和自信心)。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广博的多学科交叉知识,作为一名优秀的生物学教师不仅应精通本专业知识,还应通晓相关学科的知识,使知识结构更趋全面和完整。当代生物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错渗透日益明显,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关系日趋密切,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具备相当的数理化基础。了解与生物学科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的基本内容。生物学教师应当掌握一门外语,以便能迅速而直接地获取国外科技和教育的最新信息为教育服务。有条件的生物学教师还应开展生物双语教学,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国际化趋势。生物学教师只有具体广博的知识,成为“专才”和“通才”,才能在现在和未来的教育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生物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教会学生做人。生物学教育中应贯穿爱国主义教育、科学观、进化论观点和实践第一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和生命现象是有其物质基础的;自然界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发展、变化的;生物界的一切生命现象都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是可以被人认识的。
我认为生物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 生物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
生物学教师至少应当具备相应学历所规定的生物学专业知识水平。生物学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内容应包括: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进化论、生态学等,且要树立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理解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与方法。掌握生物学科内容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了解生物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了解所生物教学科与社会实践及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联系。1. 生物教师应具生物学科教学知识
DBDAA DCADC DCBAB DDAAC BCDAC BBDCA CCBBC 36肽键,羧基,3,核糖体,2.(37)5核糖体,遗传和代谢,7叶绿体,2液泡,3核糖体 38动物,没有细胞壁,BADC,ABC,CD
高一物理假期作业
(一)1.D 2.C 3.D 4.A 5.B 6.C 7.D 8.C 9-13无
14-19BD AD ABC CD CD AC 20无 21.(1)D(2)BC(3)BC 22.(1)△x=at2=常数(2)0.875 1.225(3)3.5m/s2 23.无 24无 25.(1)x/t=VA+VB/2 VA=12m/s(2)a=VB-VA/t x=VA²-0/2a=48m 26.20m/s 2s 27.90m 2s 22.5m 28无 29.100N 30无 31.(1)120N 90N(2)250N 150N 32无
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二)1.AC 2.A 3.D 4.B 5.C 6.ABC 7.BD 8.D 9.C 10.BCD 11.B 12.D 13.BC 14.B 15.BC
16.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车通过甲、乙两地的时间为t1,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2.甲到乙是匀加速运动,由x=v0+v/2?t得
t1=l(v甲+v乙)/2=2l/v乙.从乙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由x=v0+v/2?t得
t2=l/(v乙+v丙)/2=2l/v乙+v丙
所以v甲丙=2l/t1+t2=v乙(v乙+v丙)/2v乙+v丙=45 km/h.答案:45 km/h
17.解析:人从C到B用时t=30/3s=10 s,这一时间内汽车由A到B且停在B点,设车从A经t1,开始刹车. v1t1+(t-t1)v1/2=x 代入数据解得:t1=6 s 所以x1=v1t1=60 m,a=v1/2(x-x1)=10/4m/s2=2.5 m/s2.答案:60 m 2.5 m/s2
18.解析:设甲从离接力区13.5 m处到赶上乙所用时间为t,乙从开始起跑到被甲追上,跑的路程为x,甲、乙二人所用时间相等. 对甲:13.5+x/v=t
对乙:x=1/2at2,且v=at=9 m/s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a=3 m/s2 t=3 s x=13.5 m 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 L-x=20 m-13.5 m=6.5 m.答案:(1)3 m/s2(2)6.5 m 19.无
20.解析:(1)由v-t图象可知,物块在6 s~9 s内做匀速运动,由F-t图象知,6 s~9 s的推力F3=4 N,故Ff=F3=4 N.(2)由v-t图象可知,3 s~6 s内做匀加速运动,由a=v-v0/t得a=2 m/s2.(3)在3 s~6 s内,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2-Ff=ma,且Ff=μFN=μmg 由以上各式求得:m=1 kg,μ=0.4.答案:(1)4 N(2)2 m/s2(3)0.4
21.【详解】设轿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司机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的位移为x1,在刹车匀减速阶段的位移为x2,则 x1=vΔt ①(2分)-2ax2=0-v2 ②(4分)d=x1+x2 ③(2分)联立①②③式得 v=20 m/s(2分)
即轿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0 m/s
22.解析:(1)是;不相等.加速运动从0增到12 m/s;减速运动从12 m/s到0,变化量的大小一样,但所需时间不一样.(2)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a2=vt-v0/t=3-9/1 m/s2=-6 m/s2.设汽车经t′秒停止,t′=vt′-v0′/a2=0-3/-6 s=0.5 s.总共经历的时间为10.5 s+0.5 s=11 s.(3)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1=6-3/1 m/s2=3 m/s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1=12-0/3 s=4 s,匀减速的时间t2=0-12/-6 s=2 s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3=(t-t1-t2)=(11-4-2)s=5 s 则汽车总共运动的路程
s=v/2 t1+vt2+v2/t3=(12/2×4+12×5+12/2×2)m =96 m.高一物理寒假作业
(三)选择题:(1----10,4分)B BC AD D BCD
AB D BD B AD 填空题:
12、甲
13、(1)控制变量法
(2)木板倾角过大(或平衡摩擦力太过)
14、14.14N 10N
关键词:课堂教学;洋思精神;高效教学;课后作业
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听课以及聆听江苏洋思中学的校长及副校长做报告等多種形式的学习,该校努力打造的高效课堂教学不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且深深地触动了我的教育灵魂。我决定要付出实际行动,向他们学习点什么。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绝非朝夕之功,也为个人所为,想要全方位学习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不现实的。我首先选择了“布置课后作业”这个教学环节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一、学习洋思精神实质,反思自己教学得失
听完讲座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么多年来布置及批改学生作业的效率都是相当低的。我现在面对的严峻事实是:不少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很差!听到洋思中学的刘校长讲“训练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素质,素质成文化”时,我禁不住由衷地赞叹:精辟啊!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不好,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训练啊!说实话,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绝对是一项既耗时间又费精力的事情。对待学生作业,我曾经经历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我自己都认为批改学生的作业用处不大。即使我认真批改了,会做的学生还是会做,不会的学生仍然不会,反正学生不会重视。但是学校领导会定期检查我们批改学生作业的情况,我就只好硬着头皮完成任务了。由于我个人主观上不够重视,所以这一阶段我批改学生作业主要属于完成任务式的,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效果。第二阶段:我终于认识到了,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确实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出于节省时间和精力的考虑,这个阶段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都属于容易批改的。久而久之,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就越来越多。
二、狠抓课后复习环节,精心布置高效作业
我现在终于认识到了:既然给学生布置了作业,那么就一定要认真批改,而且对于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严格要求。否则,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只会越来越多,最终逃不脱流于形式的宿命。要让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去完成作业,就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训练。训练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而持之以恒又是我的强项。因此,我决定在2012至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围绕着课后作业进行一项教学改革。我决定每堂课之后都给学生布置如下的高效作业。格式:先写清楚完成作业的具体日期(年、月、日),再写清楚每一章、每一节的标题。然后写第1条常规作业:将当天学习过的教材内容中的黑体字认认真真抄写一遍。第2条常规作业:将当天学习过的教材内容与《新课程学习辅导》的《知识导航》相对应的部分认认真真抄写一遍。布置这两条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对抗遗忘规律。第3条常规作业:与当天学习过的内容相对应的课后练习中的判断题和选择题。如果没有,这一条可以省略。第4条,是针对课堂练习中做错题的学生布置的。即在课堂练习中做错题的学生要将做错过的题目再在作业本上认认真真做一遍。第5条,是针对我自己确定的各班学生中的A等临界生、B等临界生及C等临界生布置的。这些学生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在A等分数线、B等分数线及C等分数线以下10分的区间内。为了提高他们的成绩等次,我每节课都会在《新课程学习辅导》中找一道有图的大题,让这部分学生在作业本上做一次。为了让学生对我这样的高效作业留下深刻印象,我还将上述几项要求制作成一张专用的幻灯片,并且把它粘贴在我自己制作好的每一个课件的首页,让学生在每次上课前都认真浏览一遍,牢记自己在每节课后需要完成的作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绝大多数学生根本就没有养成在做作业时写清楚年、月、日以及章、节标题的习惯,而我恰恰非常看重这两点。我一定要花一段时间帮助初一年级的新学生养成这种做作业的习惯。我要求他们写清楚年、月、日的目的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准确记录下来自己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悄悄绽放的过程。如果他们有心把自己做过的生物作业本保留下来,将来还可以随时回味自己的生命之花曾经绽放的过程。我希望每当学生看到自己做作业的日期时,都能给他们产生一种“时间就是生命”的警示。
此外,我还一直强调,要求学生每次在完成作业时,一定要写清楚该次作业内容所属的章、节标题。众所周知,教材中的章、节标题相当精炼,且有很强的概括性,如果学生在写的时候稍微用点心,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他们构建起一个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框架。
三、同科代表密切配合,巧妙解决“庸、懒、散”生
据我所知,绝大多数学校里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庸、懒、散”生。为了让他们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就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训练。我的训练方案如下:给每班科代表及我本人分别打印一张各班的学生花名册,要求科代表在收作业时把缺交作业的学生姓名勾画出来,我自己再对照自己手中的花名册做好相应的登记。为了提高我及科代表的工作效率,我要求所有学生都把自己在班级花名册中的编号写在作业本上,这样我们查找及登记起来就会非常方便。利用学生课间休息的时间,我会找那些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的学生了解原因。对于那些虽然交来了作业,但是完成作业的质量差,达不到我的要求的学生,我会根据他们完成作业的具体情况,针对他们在作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别在花名册上作好标记,下课之后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来。然后,有针对性地布置他们重新做一遍或者适当给他们的作业加些量,以此来“威逼”他们逐渐“就范”。对于从来不交作业的学生,我会采用给他减量布置作业的办法来帮助他克服怕做作业的心理。找他们谈一次话不行,我就会去找两次,找两次不行,我还会去再找第三次。每找一次,我都会相应地延长与那些“庸、懒、散”生谈话的时间。我相信只有泄气的老师,没有“不投降”的学生。
四、作业效果一抓就灵,长效需要持之以恒
有一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初不久,我就大张旗鼓地要求学生按照我对于高效作业的要求去完成作业,结果很多学生就是不听话,不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有一次我批改完初一(11)班的学生作业后发现,全班50本作业,只有8本作业是按照我的要求去做的。而该班学生的生物学成绩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是全年级倒数第一名。当时我很生气,就在那天中午学生吃过午饭之后,把那42本作业都抱到走廊上,然后把它们的主人一一找来,当着他们的面指出他们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当着他们的面把那些作业本都撕碎了,要求他们每人都重新拿一本新作业本把作业按照我的要求补做好,并及时交上来。当时我确实很气愤,学生也觉得很震撼。可能是当时给他们的触动比较大吧,结果该班学生在中段考时,生物学的成绩进步相当大,由普遍班的倒数第一名进步到了正数第三名。当然,我这种做法也有欠妥之处,不值得提倡,我也不可能经常运用这种教育方法。中段考之后,我又放松了对该班学生的作业要求,结果在该学期的期末考试中,该班学生的生物学成绩又降到了全年级第九名。不过,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全年级第十二名相比,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这正印证了那一句老话:教育有反复,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有耐心。
今后,我在设计自己的各项教学工作时,都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着想”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知识量,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提高自己把握教材、驾驭课堂、引导学生的能力。
【生物作业】推荐阅读:
高三生物寒假作业一05-30
高二生物暑假作业答案12-31
八年级生物寒假作业02-19
关于生物作业测试题04-02
发育生物学作业题05-31
作业从生物圈到细胞09-15
高一寒假作业答案生物物理04-08
生物生物的特征教案10-09
初一生物上册生物复习01-14
生物医学与生物技术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