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广告通论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广告通论(精选4篇)

现代广告通论 篇1

关键词:民族体育,现代化,因子,通论

1 引言

百年前,伴随着西方的隆隆大炮声,西方近代文化以武力渗透和部分国人积极吸收的双方推动下,迅速在中国生根发芽,形成西化文化圈,从而也在慢慢动摇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每种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特有的本质属性,西方文化固有的思维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冲突,迫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考验,以至于中国武术为代表的传统体育项目隐退上层阶层而流行于民间,西方的奥林匹克体育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体育道路上的主流方向。

百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一股现代大众休闲体育风,席卷中国,开始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然而,西方的文化有其自己的体育文化建构特点,作为西方体育文化的接受者——中国,也必然要对中国的休闲文化进行重新建构和整合。中国体育文化自古以来讲求“天人合一、内外兼修”悠闲自得的境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正是这种境界的最佳体现。

民族传统体育是对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通常用来表述与世界范围内规范传播的现代体育活动相对的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往往长期开展于某一族群中,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和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因此,它与国际流行的现代体育是有差别的。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主流体育文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一些具体的措施,如何更好地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向现代化,殊不知,民族传统体育集聚着多元素的现代化因子,那么如何更好的认清这些现代化因子,利用其作为民族传统体育走向国际化的助推器。本文试图将民族传统体育置身于一个生物空间以新的视角全方位的探讨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内容、特征、发展途径[1]。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并查阅了相关的民族传统体育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和利用。

2.2 归纳法

通过具体的观察所获得的个别事实,对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括出其的一般原理。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竞技化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极限因子

3.1.1 竞技性是民族传统体育竞争意识的直接体现

竞争是竞技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而体育运动就是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超越对手的一个动态过程。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运动的子部分,承载着许多竞争文化。如“高脚竞速”项目,这个“竞”字正深刻体现了这一活动竞争性较强的深刻内涵。高脚竞速是一项赛体力、赛速度、比技术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的其它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如赛龙舟、板鞋竞速、摔跤、射箭、拔河等等,无不都具有其鲜明的竞争性,人们通过这些运动与他人的竞争和比试来检验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即使在当今社会,依然深刻存在着“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竞争法则。这条黄金法则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鞭策着人们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

3.1.2 竞技化是连接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的桥梁

在世界现代化体育趋势明显加速的今天,现代体育对各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被人们淡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确实已被边陲化,人们对一些古老的体育项目的零认知和对现代体育项目的多重认知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鸿沟。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竞技化模式改造,以自身内在价值为基础,吸收外来体育价值文化 ,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积极借鉴现代体育的优秀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层面;在技术方法层面运用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理性判断与创造,在制度层面借鉴现代体育成功的组织制度迅速发展壮大自己,逐步向现代民族传统体育过渡[2]。

随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开展,许多项目经过种种实践和改革,逐渐走进了竞技体坛。竞赛项目由1953年第一届的举重、拳击、摔角(跤)、短兵和步射等五个项目,逐渐发展到第八届的高脚竞速、毽球、押加、珍珠球、秋千、龙舟、木球、射弩、抢花炮、蹴球、打陀螺、武术、民族式摔跤、马术、板鞋竞速等15个比赛项目,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了自身的创新发展和超越,成为新时代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的舞龙、舞狮项目在改革的过程中已逐步走出了国门,成为国际性项目。也正是突出这些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特色,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原有的竞技状态下进行些许改造,使之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让世界了解并传播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3.1.3 竞技化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缔造者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当今世界最受瞩目关注的体育运动盛会,它的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通过运动员不断挑战自我和战胜对手所展现出来的,并不断鼓舞着人类不断挑战极限、不断超越。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需要通过竞技化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塑造自己的精神内涵。

3.2 娱乐化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众因子

3.2.1 娱乐性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大众趋势追求

游戏和娱乐是人的本性。有人类学家认为:在早期人类上升的过程中,最大的快乐是从对自己身体活动能力尤其是狩猎等技术的满足中获得的。这充分说明了从身体活动中寻求娱乐是人类根本的一种心理需求。例如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逛庙会、秋千、马球等都是娱乐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人们和家人、朋友一起参与或是观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来获得别样的身心愉悦,同时反映着人类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3.2.2 娱乐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艺术的表现形式

民族传统体育是以人和运动项目为载体的一种体育形式,而人们驾驭这些运动项目就是一种表演艺术的体现,人们可以愉快地展现自己体育技能,而观众获得美的享受,极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元素,是现代美好生活的添加剂。

3.2.3 娱乐化是现代人们生活的普适剂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使得娱乐成为缓解人们紧张生活的追求。人们不仅参与娱乐性强的体育活动,而且从观看运动竞赛和表演中获得身心娱乐,调试人们紧张的生活节奏。极具趣味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跳绳、拔河、荡秋千、放风筝、踢毽子等,将成为广大群众社会生活中日益重要的趣味活动,它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更多的乐趣与幸福。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民族传统体育将成为满足观赏需求的特殊载体,以精彩的竞赛表演来带动大众体育,焕发他的生态、绿色、人文的特性,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促进中国人生活质量的提高[3]。

3.3 健身化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因子

3.3.1 健身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外在价值体现

现代快节奏的工作频率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现代人类各种身心疾病。生命是人类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健康问题作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更无从谈起。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修身养性、怡然自得的精神,其独特的健身价值是现代竞技体育所不能代替的。武术、太极拳、吐纳、导引、气功等健身手段,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推崇。

3.4 市场化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因子

3.4.1 市场化是民族传统体育不断向前发展的驱动力

市场化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经过市场检验过的事物,才会永恒地发出金子般的光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休闲产业、旅游产业、健身娱乐业的迅速成长,给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民族传统体育大多流传于民间,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投资少,消费低,符合大众的消费能力。现阶段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如舞龙、舞狮、武术表演等,并实行了较好的市场运作方式,从而大大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向前发展。

3.4.2 市场宏观调控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我国体育正发生着深刻、显著的变化,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运行也在发生着显著变化,其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下体育运行的规律是息息相关的,按照市场和市场机制的规律来开展体育活动,体现了市场对体育运行的导向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竞技化、娱乐化、健身化、市场化等不同的因子。

这四种因子共同构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核结构,支撑着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通过这些因子的分析,深层次地了解民族传统体育,通过完善其体育制度,使运动的竞技化规范发展;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子走进校园,通过孩子这部分群体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至社会各个阶层,从而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发扬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健身价值,让其与世界接轨;利用市场规律逐步把一些具备市场前景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市场,与此同时多渠道协调发展,走多元化、多渠道的发展道路,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三夕.论现代化理念及其两个维度[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3):72-79.

[2]龙佩林.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选择——以高脚马走进全国民运会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2002,(2):43-45.

通论读后感 篇2

班别:经济1123班姓名:苏成炽学号:201211511317

一.作者简介: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者是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约翰·梅纳斯·凯恩斯(1833~1946)。

凯恩斯,英国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一生对经济学作了巨大贡献,因开创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被后人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资本主义的救世主”。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史上三部划时代的著作。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凯恩斯,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剑桥一个政治经济背景浓厚的家庭。(凯恩斯出生同年,卡尔·马克思与世长辞,两位对现代经济学都有着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在生存的时间是如此的接近。)凯恩斯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第二名通过英国文官考试,入选印度事务所,后辞去事务所职务,回剑桥执教。一战爆发后应征入英国财政部,主管对外财务工作。1919年初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1944年7月率英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世界银行的英国理事,1946年当上第一任世界银行总裁。另外,他也经营私有企业。

二.写作背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在1936年出版的,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正处于在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中恢复过程中。1929~1933年资本主义爆发了史无前例的、被传统西方经济学家论证为不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濒临覆灭的边缘。经济危机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经济危机爆发期间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美国进入“大萧条”时代。

古典经济学派的市场自由理论遭到巨大挑战,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对古典经济

学理论的正确性提出质疑。首先站出来的是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无疑是在经济学界投下一枚导弹,掀起了一轮经济革命热潮,市场自由的时代已成为了历史,开始进入政府干预经济的时代。凯恩斯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在传统经济学统治下的市场自由的矛盾,即社会生产过剩及未达到充分就业问题。通过对就业、利息及消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分析影响收入、储蓄及投资的因素,提出有效需求原理,如何促进社会达到充分就业。对古典经济学的某些理论提出批判及论证其错误的过程,创立宏观经济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是资本主义经济学的一个转折点。

三.内容分析:

首先我要在这里说明一下,我对《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理解不深,甚至可以说我根本就看不懂,我对此书的理解大部分是根据译者在书前所写的《译者导读》和其它的一些文献对此书的论述而来,当然我自己肯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凯恩斯在书的原文序言中也明确指出“本书主要是为我的同行经济学者而撰写的”,而且按译者的话来说,很多经济学家在第一次看这本书都表示“看不懂”、“不能理解”。按我来说,此书说是著作其实更像是一本笔记。

本书共分为六编二十四章,第一篇主要批评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假设前提的特殊性,并不符合现实的一般性;提出凯恩斯自己的“有效需求原则”。第二编定义收入、储蓄和投资,方便后面的论证。第三编研究消费倾向的两个因素:主观和客观,分析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的关系。第四编是关于投资诱导,另外还附着古典学派的一些关于利息率理论。第五编阐述了货币工资的改变、就业函数及物价的一些问题。第六编我没有怎么仔细看,大概内容应该是凯恩斯在写这本书时的一些涉及的一些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问题。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在读这本书时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内容:

1、凯恩斯对古典经济学就业理论的批评

古典经济学就业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前提——(1)、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2)、当就业数量为既定时,工资的效用等于该就业数量时的边际效用。凯恩斯指出这两个假设前提的在现实的特殊性,在这两个假设前提下得出的结论只符合现实中某些特殊情况。围绕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的关系和它们对充分就业的影响,凯恩斯利用对现实劳动者就业情况的分析论证古典学派的假设前提

不符合现实。根据这两个假设得到的理论是有限制条件的,只能应用在现实的某些特殊情况。在古典学派假设前提下只有两种并且只能是两种失业范畴——“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因为只要现实符合第二个假设,得到的就只有这两种范畴),但在凯恩斯的分析研究下现实上还有一种失业——“非自愿”失业。根据这三种失业范畴,区别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的区别,再结合凯恩斯后面的论证,就是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我觉得萨伊定律最大在的错误就是忽略了货币的性质,把货币看成只是一种作为交换的媒介,直接用市场产品来衡量劳动者所得的工资,无视了货币在市场流通中的作用及影响。就好像在萨伊定律支持者的眼中劳动者付出劳动,企业直接用所生产的产品来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如此,按照萨伊定律,社会是不会发生生产过剩这种情况的,但它的确发生了。这个在普通人眼中明显是个谬论却被古典经济学家一直做为一个准则,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许其中有我们不能理解的内涵吧。

凯恩斯在本书表面内容上看似乎是否定了萨伊定律,然而实际上只是为萨伊定律提供一个限制条件而已。正如译者在导读里说到“真正给予萨伊定律以彻底批判的经济学家是马克思”。萨伊把直接生产交换和商品流通看成是相同的事物,也就是说在萨伊的分析里社会上只存在物物交换,货币仅是作为交换的媒介。按照萨伊的论述,资本主义在这种物物交换的情况下是不可能造成经济危机的,然而事实证明了萨伊定律的错误。

2、本书中的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关系:

在本书的第六章,凯恩斯给收入重新定义:企业家的收入是他的在本期中被卖掉的制成品的卖价超过他的直接成本的部分,也就是说毛利润。计算收入的方法有两种:(1)与生产有关,计算从上期继承下来的设备的方法。(2)与消费有关,计算上期继承的设备价值的方法,即计算设备的折旧。设备有三种损失情况:非自愿损失、补充成本和意外损失。

然后由三种等价的国民收入公式(即:①国民收入=消费+投资 ②国民收入=A-U=F+利润 ③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其中A:卖制成品所得U:使用者成本F:要素收入)推导论证,得到现今宏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储蓄=理论。“任何系列的定义只要满足上述条件,便能得到相同的结论”。译者

高鸿业在他编制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里也作了重要介绍。凯恩斯虽然根据定义论述证明消费等于投资,但如高鸿业及其引用汉森的《凯恩斯导读》“在撰写本书时,凯恩斯自己还未能把这一点彻底弄清楚”。

3、消费倾向:

根据前面七章所论述,凯恩斯得到初步的结论: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的交点。在第八、九章,凯恩斯分析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而求出总需求函数。影响消费倾向的因素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有:(1)、工资单位的改变;(2)、收入和净收入之间的差额的改变;

(3)、在计算净收入是没有计入的资本价值的意外变动;(4)、对时间折算的贴现率的改变,即现有物品和将来物品的交换比例的改变;(5)、财政政策的改变;

(6)、人们改变对其现在和将来的收入水平的差距的期望。

主观因素有:个人不把收入用之于消费的动机:谨慎、远虑、筹划、改善、独立、进取、骄傲和贪婪动机;对应的消费动机:享乐、短视、慷慨、失算、浮华和奢侈。组织进行储蓄的动机有进取动机、流动性动机、改善动机、财务上的谨慎动机。

在这两章有个理论颠覆了我以往对利息率对储蓄的影响。在凯恩斯的论述中,“利息率的改变对实际的储蓄量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但其影响的方向却与通常设想的相反”,利息率上升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储蓄和消费二者都要减少”。“只有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利息率测的上升才可能使我们进行更多的储蓄”。但是,“利率上升”引发“阻挠投资”导致“收入下降”最终“储蓄减少”。

四、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与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在我阅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我注意到凯恩斯批评的古典经济学某些观点时,一般指出有三个方面的错误,我在这里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古典经济学(按凯恩斯在本书的划分)的某些理论错误的原因:(1)假设前提在现实存在有限条件使结论的特殊化,即由其假设条件出发得到的结论在现实的应用是有限制的;(2)一些看起来似乎有道理(或经济学者公认是正确)的谬论;(3)某些西方经济学者为维护资本主义的利益而刻意而为,即一旦这个“谬论”更符合资本主义的生存。

前面两点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第三点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里也举有例子:在第三章有效需求的第三部分说到“可以忽略总需求函数的想法是李嘉图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李嘉图胜利的原因是“它(指李嘉图的学说)为资本主义家们的自由行动提供理论依据,使它能得到统治者背后的主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凯恩斯在提出他的就业理论时也不断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和庇古教授的《失业论》来比较,还用了两章附录来简单介绍他们的就业论,让读者更能理性分析他们各自的优缺点。

凯恩斯虽然大量地批评了古典经济学的错误之处,还提出的市场自由的弊端,倡导政府干预,创立宏观经济学,但是他是始终立足于资本主义的立场,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资本主义的弊端。虽然在1929~1933年美国“大萧条”后,罗斯福应用凯恩斯的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做法使得美国从低谷中有所回复,但后来的在70年代后,西方世界出现了滞胀,即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并存,给由传统和凯恩斯理论结合而来的新古典综合派以沉重的打击。因为按照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但它的确发生了。

五、书的理论对中国的用处

虽然本书是立足于资本主义,而且是凯恩斯根据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写的,但其中有些理论可以为我们所借鉴的。尤其是凯恩斯所倡导的政府干预市场经济、宏观经济调控和货币及财政政策。以及凯恩斯用的论证方法和思维方式都可以作参考学习之用。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生产过剩以及无法达到充分就业所引发的一系列经济问题,提倡刺激消费增长。正如他在第九章消费倾向:主观因素里所说的“我们越是有德行,越是致力于节约,我们国家和个人的财务越是坚持正统原则,那么,当利息率作出相对于资本边际效率的上升时,我们的收入会下降的越多”。而我们国家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提高效能,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才是正道。

六、总结

虽然此书不是写给我们这个层次的人看,我们还是属于经济学这门专业的初学者,这本书的许多理论我们都看不懂,而且翻译还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白话文,理解起来就更辛苦。但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如对传统的知识不能全盘照搬,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质疑。另外我也学到一些关于我的专业知识,例如:我原以为经济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分配资源,更大程度地利用资源,经济学就像是化学里的催化剂,并不参与反应却能提高效率。但现在我对其理解有了点改变,譬如凯恩斯在本书提到修建金字塔、教堂和发动战争(倒不是因为战争可以劫掠,而是因为战争可以创造军火需求)可以增加就业;他甚至真心建议政府把钞票埋下地下,再允许私人企业把它们挖出来以解决失业问题。这种看似非常“愚蠢”的是竟能解决失业问题,这我以前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通论2客观题答案 篇3

1、“启蒙文学”与“文学启蒙”两股文学思潮是同时存在的,并以“启蒙文学”为核心形成了“_____五四新文学_____传统”。

2、______是“启蒙文学”的先驱,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可以看作其主要代表。

3、王国维是“文学启蒙”的先驱,______、废名、沈从文等作家可以看作其主要代表,而稍后的卞之琳、萧红、穆旦可以视为其继承者,再后来的汪曾祺和“文化寻根”、“先锋小说”等则可以看作是真正的建立者。

4、许多文学史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_____年作为20世纪文学开始的一年。

5、____翻译了英国学者赫胥黎的《天演论》。

6、“政治小说”的概念是______提出的。

7、“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共同为后来的“_______”承担起了开路先锋的重任。8、1915年9月,______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9、五四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以革新思想、促使中国社会______为目标。

10、“_______”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宣告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和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

11、“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都成立于____年。

12、郭沫若的诗集《女神》、______的短篇小说集《沉沦》和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先后面世,确立了新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主流地位。

13、_______文学获得崭露头角和发展壮大的机会,直接源于1927年4月12日发生在上海的反革命政变。

14、“____”于1930年3月成立,1936年10月宣告自动解散,取而代之是1938年3月于汉口成立的另一个规模更大的作家组织“文协”。

15、自抗战以后,中国文学就出现了“地区性”的特殊现象: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的文学,称为“国统区文学”,日本侵略军占领地区的文学,称为“________”。

16、抗战爆发后出现的第一部抗战题材的剧作是由夏衍等16位剧作家集体创作的三幕剧《________》。

17、“__________”于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

18、“***年文学”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____主义。19、1977年11月_____的《班主任》发表,1978年“伤痕文学”形成文**流,一般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开端。20、1989年,“先锋文学”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可视为“________”的结束。

21、____用古文改写翻译的西方文学名家名著共有约180种。

22、“文学革命”首先是____的革命,是文学形式的革命,其首要任务是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23、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以胡适的“_______”为基础,提出“三大主义”作为建设目标。

24、新文学第一个纯文学刊物是经文学研究会改革后的《_______》。

25、新文学第一个专门的诗歌刊物是由________主办的《诗》月刊。

26、从1922年至1925年,全国先后成立的文学社团及刊物,不下___百余种。

27、新文学内部出现的第一场著名的论争,即“________”的论争,论争双方是胡适与李大钊。

28、从1917年到1922年,是新诗的草创期;从1922年到1927年,是新诗的建设期;从1927年到1937年,是新诗的______。

29、新文学第一个真正的诗歌流派“格律诗派”又称“_______”。

30、_____是中国现代政治抒情诗的最早代表。

31、_____的诗歌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对生活的见解和态度,他特别善于描写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生活的艰难,表现出“个人的坚忍主义”的思想特点。

32、“五四”小说表现出“写实”和“____”两大倾向。

33、在鲁迅的影响下,“五四”小说很快就出现了一个“_______”的创作热潮。

34、话剧创作在经历了“文明戏”、“爱美剧”、“_______”和“剧场戏剧”四个时期后,才结束了长达27年的从“模仿”到“创新”的学步过程。

35、“春柳社”_____年成立于日本。

36、新文学第一个专门的戏剧社团是“________”,《戏剧》月刊则是新文学第一个专门的戏剧刊物。

37、中国的小剧场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同于新剧的话剧体制,其核心是以“_____”取代“明星制”。

38、“无产阶级戏剧”又称“新兴戏剧”或“_______”。

39、“____”这个名字几乎就是“杂文”的代名词。

40、“_______”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41、“独语散文”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____》。

42、鲁迅的第一部杂文集是《______》。

43、散文集《野草》中的主人公形象,大多与“枣树”和“影”一样,都是尼采式的“_____”。

44、_____的《乌篷船》、《苍蝇》等,属于“冲淡平和”风格的小品文。

45、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在小说、诗歌和散文三个方面都取得过突出的成绩。

46、作品《_______》的倾诉对象是儿童,歌颂的对象是母亲。

47、《____》是文学研究会八位诗人的诗合集。

48、_____的童真散文,与冰心不同,与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妙。

49、在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中,《______》是惟一的一篇直接表现青年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

50、农民题材小说更多表现了鲁迅“_______”的思想。

51、“落华生”是作家_____的笔名。

52、郁达夫的处女作是《________》。

53、《沉沦》按照人物的性格逻辑真实地写出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性苦闷,塑造了一位中国的“_____”的形象。

5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的《冲积期化石》。

55、《尝试集》诗集取名,是反____诗句“尝试成功自古无”,取“自古成功在尝试”之意。

56、沈玄庐的《_____》是新诗史上的第一首叙事诗。

57、湖畔诗社的成员虽只有四位年轻人,但由于他们写出了许多大胆而真情的____诗,在当时也名重一时。

58、冯至《昨日之歌》下卷中的四首小叙事诗是《吹箫人的故事》、《帷幔》、《____》和《寺门之外》。

59、《____》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初期白话诗”时期的结束。60、《凤歌》是一首____之歌,而《凰歌》既是一首悲哀之歌,也是一首希望之歌。61、徐志摩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

62、著名的“三美”主张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____的美。

63、就爱情诗而言,郭沫若热烈,汪静之纯情,徐志摩欢乐,闻一多执著,_____则充满异国情调。

64、戴望舒因发表《____》一诗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65、现代派诗歌的真正崛起,是在1929年_____的诗集《我的记忆》出版之后。66、胡适模仿易卜生《玩偶之家》创作的独幕剧《_______》,塑造了一个“娜拉式”的新女性田亚梅。

67、郭沫若的《卓文君》和《_____》也可以看作一种历史题材的“娜拉剧”。68、曾与梅兰芳齐名,有“北欧南梅”美誉的戏剧家是_______。

69、袁昌英的独幕剧《________》,运用佛洛伊德学说,探讨了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寡妇情结”。这种对“寡妇情结”的探讨,40年代在巴金的小说《寒夜》中仍在继续。70、《_________》是田汉发表的第一个剧本。其中“梵峨嶙”象征艺术,“蔷薇”象征爱情。

71、最能代表____早期剧作成就的作品是《名优之死》。

72、独幕剧《____》一剧根据著名女作家凌叔华的同名小说改编。

73、从《雷雨》到《____》的变化,是曹禺在《雷雨》取得成功后,试图超越自己的一次大胆尝试。

74、潘月亭、李石清和_____,构成了一个既互为对照又互为补充的“三段式”人物链,很好地表现了“有余者”和“不足者”的对立和变化。75、《原野》中“仇虎逃入森林中,在焦母不舍的追杀中,终于精神崩溃”,与____的《赵阎王》中“赵大在森林里乱窜,精神发生错乱”这一情节,同是模仿美国表现主义剧作家奥尼尔的名剧《琼斯王》。

76、____的《上海屋檐下》采用“复调”的手法,以林志成、匡复和杨彩玉之间的关系变化为中心情节。77、《__________》文字简练,风格朴素,人物生动,内容深刻,是柔石最为优秀的小说。

78、____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以“郁达夫式”的大胆和坦率,表现了一个时代新女性对理想爱情的追求。79、《包氏父子》逼真地描绘了可悲的父亲老包和可笑的儿子小包,而且还通过这对父子的矛盾,表现了社会的变化,是_____小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80、____的《兽道》与《在祠堂里》、《凶手》等集中描写了地方军阀令人发指的罪行。81、《_____》充满浪漫色彩,是《南行记》八篇作品中最吸引人也最有特色的一篇。82、与巴金的《家》共同代表着当时家族小说最高水平的作品是_____的《金粉世家》。83、_______又称为“现代派”,既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又因他们的确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84、_____的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都市”和“湘西”两大题材。

85、《柏子》是_____小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部作品。86、老舍在英国期间连续发表了三个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_____》。87、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__》由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组成。88、茅盾30年代的小说创作,大致经历了一个从“_______”到“社会剖析”的变化。89、茅盾的《子夜》原题为《____》。90、《_______》是茅盾描写乡村生活的第一次尝试。

91、“巴金”是他1929年发表第一部长篇《____》时开始用的笔名。92、____的《灭亡》与《死去的太阳》、《新生》可以称为“革命三部曲”。93、长篇小说《家》在发表时题为《____》。

94、老舍做职业作家写的第一部作品是《_______》。95、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____》。96、40年代的民歌体叙事诗主要活跃于解放区,____体讽刺诗主要流行于国统区。97、在_____小说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长期生活在山西农村的作家,形成了一个具有突出地域特点的创作流派,史称“山药蛋派”或“山西派”。

98、____的《青春之歌》描写了地主家庭出身的小姐林道静从一个单纯幼稚、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女,一步步成长为一个职业革命者的过程。99、萧红的“回忆小说”《_______》、巴金的“生活小说”《寒夜》、老舍的“史诗小说”《四世同堂》等,在艺术上都超过了他们以前的创作。

100、真正代表40年代话剧艺术水平的作品,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曹禺的《北京人》和____的《法西斯细菌》。

答案

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2、梁启超

3、周作人 4、1898

5、严复

6、康有为

7、文学革命

8、陈独秀

9、现代化

10、文学革命 11、1921

12、郁达夫

13、无产阶级

14、左联

15、沦陷区文学

16、保卫芦沟桥

17、第一次文代会

18、民族

19、刘心武 20、新时期文学

21、林纾

22、语言

23、八不主义

24、小说月报

25、文学研究会

26、一

27、问题与主义

28、探索期

29、新月诗派 30、蒋光赤

31、臧克家

32、抒情

33、问题小说

34、左翼戏剧 35、1907

36、民众戏剧社

37、导演制

38、普罗戏剧

39、鲁迅

40、闲话散文

41、野草

42、热风

43、孤独者

44、周作人

45、冰心

46、寄小读者

47、雪朝

48、丰子恺

49、伤逝

50、怒其不争

51、许地山

52、银灰色的死

53、零余者

54、张资平

55、陆游

56、十五娘

57、爱情

58、蚕马

59、女神 60、诅咒

61、志摩的诗 62、建筑 63、李金发 64、雨巷 65、戴望舒 66、终身大事 67、王昭君 68、欧阳予倩 69、孔雀东南飞 70、梵峨嶙与蔷薇 71、田汉 72、酒后 73、日出 74、黄省三 75、洪深 76、夏衍

77、为奴隶的母亲 78、丁玲 79、张天翼 80、沙汀 81、山峡中 82、张恨水 83、新感觉派 84、沈从文 85、沈从文 86、二马 87、蚀 88、矛盾展示 89、夕阳 90、林家铺子 91、灭亡 92、巴金 93、激流

94、骆驼祥子 95、讲话 96、民谣 97、赵树理 98、杨沫

99、呼兰河传 100、夏衍

二、单项选择题(要求: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标志着新文学完全战胜了旧文学,确立了新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主流地位的三部作品是: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鲁迅的《阿Q正传》和(A)A.郭沫若的诗集《女神》

B.胡适的诗集《尝试集》

C.鲁迅的《狂人日记》

D.周作人的《小河》

2.“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发生在(C)A.1918年

B.1931年 C.1936年

D.1947年

3.抗战爆发后出现的第一部抗战题材的剧作是(B)A.《李秀成之死》

B.《保卫芦沟桥》 C.《法西斯细菌》

D.《海国英雄》 4.“***年文学”指的是以下哪个时期的文学(C)A.“抗战文学”

B.“内战文学”

C.“新中国文学”

D.“文革文学”

5.“汉译小说”的流行,始于林纾,他翻译了大量西方文学名著,约有(B)

A.160种

B.180种 C.200种

D.220种

6.世纪30年代文坛最大的文艺斗争出现在左联内部,是围绕“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展开的(C)

A.“革命文学”论争

B.“整理国故”之争 C.“文艺自由论辩”

D.“问题与主义”之争

7.新文学初期最有影响的散文刊物和散文社团是A

()A.《语丝》周刊和语丝社

B.《创造月刊》及创造社 C.《觉悟》副刊和春雷社

D.《太阳月刊》及太阳社

8.“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作者是

(D)A.朱自清和郁达夫

B.俞平伯和郁达夫 C.郁达夫和徐志摩

D.朱自清和俞平伯 9.标志着报告文学进入了成熟期的作品是

(C)

A.叶圣陶的《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B.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 C.夏衍的《包身工》

D.郭沫若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10.20年代被看作是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家是

(B)A.朱自清和郁达夫

B.朱自清和冰心

C.郁达夫和周作人

D.冰心和周作人

11.在新文学发展过程中,创作步履最为艰难是

(D)A.小说

B.散文

C.诗歌

D.话剧 12.现代话剧早期代表作品是

(A)

A.张彭春编剧的《新村正》

B.胡适创作的《终身大事》 C.田汉创作的《梵峨嶙与蔷薇》

D.郑正秋导演的《恶家庭》 13.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剧作

(C)

A.《卓文君》、《王昭君》和《湘累》

B.《卓文君》、《湘累》和《聂嫈》 C.《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嫈》

D.《王昭君》、《湘累》和《聂嫈》 14.“报章体”的创造者是(C)

A.章士钊

B.刘师培

C.梁启超

D.章炳麟 15.被鲁迅认为具有“颇汪洋,而少含蓄”的杂文作家是

(A)A.钱玄同

B.刘半农

C.李大钊

D.陈独秀

16.鲁迅一生创作得最多的是杂文,共有杂文集

(C)A.14部

B.15部

C.16部

D.17部 17.早期曾创作过《女猎人》、《好花枝》、《孤儿记》等小说的作家是

(B)A.鲁

B.周作人

C.郭沫若

D.郁达夫 18.《文学研究会宣言》的起草者是

(D)A.郑振铎

B.沈雁冰

C.朱自清

D.周作人 19.朱自清第一部专门的散文集是

(B)

A.《踪迹》

B.《背影》

C.《欧游杂记》

D.《伦敦杂记》

20.先以“汉园三诗人”之一而知名于文坛,后因出版散文集《画梦录》又同时获得《大公报》文艺奖而成为引人瞩目的散文家是

(C)

A.李广田

B.卞之琳

C.何其芳

D.朱自清

21.鲁迅小说中具有相同精神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是狂人、吕纬甫、涓生和

(D)A.孔乙己

B.四

C.高尔础

D.魏连殳

22.最深刻突出地表现了鲁迅对中国国民性弱点和病根的认识的小说是

(B)A.《**》

B.《阿Q正传》 C.《狂人日记》 D.《伤逝》 23.四铭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C)

A.《**》

B.《祝福》

C.《肥皂》

D.《离婚》 24.最能体现出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主张的作家是

(B)A.冰

B.叶圣陶

C.许地山

D.王统照

25.描写了浙东一带流行的古老民俗“冥婚”的作品是

(B)A.《出嫁的前夜》

B.《菊英的出嫁》 C.《拜堂》

D.《赌徒吉顺》

26.公开登报宣告退出创造社的作家是

(B)

A.郭沫若

B.郁达夫

C.成仿吾

D.叶灵凤

27.以自叙传小说的模式确立了中国20世纪抒情小说的最初样式的作家是

(B)A.郭沫若

B.郁达夫

C.庐

D.冯沅君 28.被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的是

(C)A.胡适的《乐观》

B.郭沫若的《炉中煤》

C.周作人的《小河》

D.沈尹默的《鸽子》

29.与《天狗》风格较为接近的作品有

(A)

A.《晨安》

B.《晨兴》

C.《霁月》

D.《炉中煤》 30.全诗一共29句,句句都以“我”字开头的诗是

(B)

A.《晨安》

B.《天狗》

C.《霁月》

D.《炉中煤》 31.素有“诗哲”之称的诗人是

(D)

A.戴望舒

B.李金发

C.闻一多

D.徐志摩

32.被卞之琳称为徐志摩诗歌在形式上最为完美的诗是

(A)A.《偶然》

B.《海韵》

C.《再别康桥》

D.《雪花的快乐》 33.“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出自诗歌(C)A.《死水》

B.《发现》

C.《一句话》

D.《红烛》 34.称自己是“爱秋梦与美女之诗人”的诗人是

(B)A.戴望舒

B.李金发

C.闻一多

D.徐志摩 35.“汉园三诗人”为卞之琳、何其芳和

(D)A.戴望舒

B.梁宗岱

C.孙大雨

D.李广田 36.梅娘是以下哪出剧中的女主角

(B)A.《咖啡店之一夜》

B.《回春之曲》 C.《梵峨嶙与蔷薇》

D.《名优之死》 37.以剧作家而知名于世的物理学家是

(D)

A.熊佛西

B.陈大悲

C.洪

D.丁西林

38.“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运动影响下的剧作家”指的是(B)A.田

B.曹

C.欧阳予倩

D.丁西林 39.曹禺一生共写下了剧本(A)

A.14部

B.15部

C.16部

D.17部 40.明显受到易卜生“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和古希腊“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影响的剧作是(B)

A.《酒后》

B.《雷雨》

C.《日出》

D.《压迫》

41.被夏衍称为“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的剧作家是欧阳予倩、田汉和

(A)A.洪

B.曹

C.于

D.丁西林 42.中篇小说《短裤党》的作者是

(B)

A.胡也频

B.蒋光慈

C.张天翼

D.应修人 43.萧涧秋是以下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C)

A.《野祭》

B.《三姊妹》

C.《二月》

D.《田野的风》 44.以下哪篇不是以“典妻”为题材的作品

(A)A.《丽莎的哀怨》

B.《赌徒吉顺》 C.《为奴隶的母亲》

D.《生人妻》 45.被誉为“民国《红楼梦》”的作品是

(B)A.《啼笑因缘》

B.《金粉世家》

C.《紫玉成烟》

D.《春明外史》

46.中国第一部用现代主义手法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小说是

(A)A.《都市风景线》B.《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C.《梅雨之夕》

D.《上海的狐步舞》

47.废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A)

A.《桥》

B.《枣》

C.《桃园》

D.《竹林的故事》

48.几乎每部作品集都得到周作人赞赏的作家除了俞平伯,还有

(B)A.沈从文

B.废

C.郁达夫

D.凌叔华

49.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的小说家是

(B)A.沈从文

B.茅

C.老

D.叶绍钧

50.首开革命文学“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先河的作品是

(C)A.《到莫斯科去》B.《1930年春在上海》 C.《蚀》三部曲

D.《流亡三部曲》

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七月派得名于由____主编的《七月》周刊。

2、七月诗派是___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3、艾青的诗歌生涯大致可以分为__个时期。

4、《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对于艾青的意义,不仅在于使他从一位____变成了诗人,而且更在于使他的诗歌创作得到了基本的定型。

5、艾青与郭沫若、_____并称中国新诗史上的三大爱国主义诗人。

6、通过对土地的深情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是____最擅长也表现得最真切的主题,《我爱这土地》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刻骨铭心的爱。

7、与土地和____两大意象系列相对应,艾青诗歌形成了以冷色调的“灰”和暖色调的“红”为代表的两大基本色调。

8、袁可嘉对冯至的《十四行集》和____的《距离的组织》推崇备至。

9、“新诗戏剧化”的探索是从____诗派开始的,30年代现代派的后起之秀卞之琳更是将新诗的戏剧化看作是“诗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0、“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丰富,和丰富的痛苦”和“残缺的我”,分别出自穆旦的诗歌《____》、《出发》和《我》,是穆旦诗歌中三个常见的主题。

11、著名翻译家____以“迅雨”的笔名发表了当时评论张爱玲的最重要的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

12、张爱玲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____》。

13、《第一炉香》是_____开始作家生涯的第一篇小说。

14、《金锁记》在三万多字的篇幅中,营造出了___种含义不同的月亮。15、1938年,____应李公朴之邀,从武汉到临汾,去民族革命大学教书,开始了《呼兰河传》的创作。

16、《寒夜》是____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小说创作的后期代表作。

17、《_______》是老舍继《骆驼祥子》之后又一部表现北京市民生活的长篇巨制。

18、在三种北京人中,____和曾瑞贞可以看作从现实北京人走向未来北京人的代表。

19、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写实型”和以____为代表的“抒情型”,在50年代形成了两大小说流派,即“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

20、李季的民歌体叙事长诗《__________》是解放区诗歌的代表性作品。21、1943年,几乎同时升起了两颗代表着新文学发展新趋势的明星:一是沦陷区上海的张爱玲;一是解放区延安的_____。

22、《_____》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23、老舍早年以写小说擅名,晚年则以____创作为多。

24、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____的最后一部小说。

25、话剧《____》的结构形式,被称为“图卷戏”,或“横断面连缀式”,又称为“老舍式戏剧结构”。

26、田汉是我国话剧的创始人之一。他的《______》是为配合世界和平理事会“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创作七百周年”而创作的。

27、“新辞赋体”又称“_______”。

28、____的《天山牧歌》以“牧歌”的形式表现了“颂歌”的主题。

29、在50年代开始的颂歌潮流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_______”,包括《红日》、《红旗谱》、《红岩》和《创业史》。30、《红日》选取涟水、莱芜、_____三个连贯战役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山东战场上人民解放军从战略撤退到战略反攻的全貌。

31、《_____》试图塑造“农民英雄”朱老忠,但这个形象离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形象还有相当差距。

32、《红岩》中的徐鹏飞、《林海雪原》中的_____、《红日》中的张灵甫,是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最有影响的三个反面人物形象。33、1953年,青年作家____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

34、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与丁玲的《______________》一起被视为解放区小说的主要收获。

35、_____的《百合花》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

36、文革文学“一个作家八个戏”,指的是创作了《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作品的作家____和八个样板戏。37、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________》作品集,收入50年代17位作家的旧作。

38、“____文学”是20世纪末叶中国文学复苏的第一个标志。

39、高行健创作的话剧《_______》、《车站》,是较早的文学启蒙尝试。40、1978年12月,由北岛、芒克等主持的民间诗刊《____》在北京创刊,拉开了“新诗潮”的序幕。

41、“朦胧诗”论争最著名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________》。

42、第三代诗歌形形色色的特点,基本表现为两个倾向,一是追求____,一是追求纯诗。

43、在《随想录》总序中,作者____说:“这些文字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

44、画家陈丹青的散文《_____》,对“颓废”之美作了重新界定。

45、真正具有革命性进展的散文是诗人______写的《纸手铐:一部没有拍摄的影片和它的43个变奏》。

46、“汪记小说”指的是作家_____创作的抒情风格的风土小说。

47、高晓声描写“小人物”命运的《________》和“陈奂生系列小说”等作品,被誉为“农民组曲”。48、200万字巨型长篇《故乡面和花朵》的作者是_____。49、20世纪末叶的中国话剧,按_______可分两大类型:大剧场话剧和小剧场话剧。50、白桦的《____》标志着新时期话剧创作的复苏。

51、采用“冰糖葫芦式”结构的新时期话剧是《_______》。

52、无场次多声部话剧《____》一剧中出现了多声部对话,对话最多时达七个声部。

53、小剧场话剧常用的结构方式是____。54、1990年代出现了一批_______、故事拼贴的戏剧,如林兆华导演的《中国孤儿》。

55、高喊:“人啊,理解我吧”的朦胧诗人是____。

56、北岛《古寺》一诗中的“____”象征着历史。

57、被称为诗坛“____”的诗人是伊沙。

58、中年右派作家与____作家是反思文学大潮的主力。

59、描写以社会底层小人物为主角的“苦难故事”的反思小说有:古华的《芙蓉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_____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60、《_____》对王秋赦及李国香两个反面形象的塑造,暗示了少数反面人物的人格缺陷和变态心理,成了他们迫害美丽善良又能干的正面人物胡玉音的动机。61、____的《我是谁》借鉴了西方意识流小说心理描写的表现手法。

62、“右派”作家创作的反思小说,其反思得出的结论往往是_______。63、_____的小说中常出现一个蒙古草原母亲或奶奶“额吉”的形象。

64、叶辛的小说《_______》着力于表现下乡知青的真实心理与苦难处境,从而对知青运动作出了否定。

65、小说《____》的表面重心在棋,实际重心却在吃。66、《_______》和《中国一九五七》是两部个人化的理性而深刻的反思小说。67、《叔叔的故事》塑造了“叔叔”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年轻作家“____的形象。68、新文学史上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废名、_____、老舍、萧红、孙犁等。69、汪曾祺早期用意识流方法写的一篇小说是《________》。70、_____是冯骥才小说《市井人物》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71、代表汪曾祺小说风格的早期小说是《老鲁》和《_______》。72、汪曾祺擅长描写乡村的小悲小欢,_____擅长描写市民的小奸小坏。73、《文学的“根”》一文的作者是_____。74、捞渣是小说《_____》中的人物。75、“回到事物本身”是____文学的主张。

76、寻根小说的重要特征是审丑,韩少功在《爸爸爸》中塑造的____形象,就是这样一个丑类。77、1987年池莉发表了《_______》,被认为是新写实小说的发端之作。78、选择出生仅16天即死的“我”为视角进行叙述的小说是《____》。79、《乡村死亡报告》是作家_____的作品。

80、阎连科尤其擅长于中篇小说的谋篇布局,人称“中国的_____”。81、____的《祖父在父亲心中》、《行云流水》、《一唱三叹》、《定数》等作品,主要写当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困惑。82、王朔作品的主角几乎全是“____”。

83、身为军旅作家的_____,最为成功的小说却是描写中国乡村农民生存状态的“耙耧系列”。

84、莫言的成名作是《________》。

85、小说《_______》描写了北国风景和人物,塑造了外祖父、祖母、二姨、傻娥等形象。

86、鸟孩是作家_____塑造的农村拾荒孩子形象。

87、“先爷”用生命养育的玉蜀黍,最后只结成了___粒黍子。

88、王安忆最出色的两篇作品《小鲍庄》和《________》都是中篇小说。89、与《长恨歌》中王琦瑶有着相似经历的是苏童小说《_____》中的娴。

90、《你别无选择》和《________》的发表,引发了一场有关“伪现代派”的讨论。91、为先锋小说拉开序幕的是____。

92、第一篇展示“叙述圈套”的先锋小说是《________》。

93、____迷宫和形式迷宫成了先锋小说最主要的两种方式,企图通过个人历史记忆的残片,抵达非表面化的生存真相,借助形式迷宫指向现实的要害与实质。94、“私人化写作”一般认为始于____创作的《私人生活》。95、在马原的小说里,回到文学本身,主要意味着回到____形式。96、____被称为中国的博尔赫斯。

97、格非叙事上最大的特点是叙述____。

98、《请女人猜谜》是作家_____创作的先锋小说。99、小说《________》是余华对侦探小说的戏仿。

100、余华从先锋向世俗的妥协,一般认为始于《_________》。

答案

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胡风 2、40

3、四

4、画家

5、闻一多

6、艾青

7、太阳

8、卞之琳

9、新月

10、赞美

11、傅雷

12、流言

13、张爱玲

14、六

15、萧红

16、巴金

17、四世同堂

18、愫芳

19、孙犁 20、王贵与李香香

21、赵树理

22、三里湾

23、剧本

24、老舍

25、茶馆

26、关汉卿

27、郭小川体

28、闻捷

29、“三红一创” 30、孟良崮

31、红旗谱

32、座山雕

33、李凖

34、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35、茹志鹃

36、浩然

37、重放的鲜花

38、伤痕

39、绝对信号 40、今天

41、崛起的诗群

42、反诗

43、巴金

44、邱岳峰

45、欧阳江河

46、汪曾祺

47、李顺大造屋

48、刘震云

49、演出形式 50、曙光

51、陈毅市长

52、车站

53、拼贴

54、情节组装

55、舒婷

56、石碑

57、诗痞

58、知青

59、张贤亮 60、芙蓉镇 61、宗璞

62、感谢苦难 63、张承志 64、蹉跎岁月 65、棋王

66、叔叔的故事 67、我

68、沈从文 69、小学校的钟声 70、苏七块 71、鸡鸭名家 72、张爱玲 73、韩少功 74、小鲍庄 75、寻根 76、丙崽

77、烦恼人生 78、风景 79、阎连科 80、海明威 81、方方 82、顽主

83、阎连科

84、透明的红萝卜 85、原始风景 86、阎连科 87、七

88、叔叔的故事 89、妇女生活 90、无主题变奏 91、马原

92、拉萨河女神 93、历史 94、陈染 95、叙事 96、格非 97、空缺 98、孙甘露

99、河边的错误 100、在细雨中呼喊

二、单项选择题(要求: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中,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包括

(B)A.《家》、《春》、《秋》

B.《雾》、《雨》、《电》

C.《灭亡》、《新生》、《寒夜》 D.《灭亡》、《死去的太阳》、《新生》 2.一生共创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的多产作家是

(D)A.沈从文

B.茅

C.巴

D.老

舍 3.最能体现老舍小说特色的短篇小说是

(B)

A.《离婚》

B.《断魂枪》

C.《黑白李》

D.《牛天赐传》 4.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

(C)

A.高

B.光未然

C.田

D.艾

青 5.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作者是

(B)A.戴望舒

B.何其芳

C.田

D.艾

青 6.长诗《时间开始了》的作者是

(A)

A.胡

B.臧克家

C.冯

D.艾

7.运用“鲁迅笔法”写杂文,几乎可以乱真的作家是

(B)A.夏

B.聂绀弩

C.秦

D.孟

超 8.诗歌《纤夫》的作者是

(B)

A.鲁

B.阿

C.冀

D.彭燕郊

9.“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句出自

(D)A.《复活的土地》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C.《大堰河——我的保姆》

D.《我爱这土地》

10.用本名“查良铮”和笔名“梁真”翻译出版了十余种外国诗集的诗人是

(B)A.唐

B.穆

C.冯

D.艾

11.被称为“现代林黛玉”的郑川嫦是哪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B)A.《金锁记》

B.《花凋》

C.《封锁》

D.《红玫瑰白玫瑰》

12.主要因成功塑造了人物形象而获得成功的巴金小说是

(B)

A.《家》、《春》、《秋》

B.《憩园》、《寒夜》 C.《第四病室》、《寒夜》

D.《冯文淑》、《田惠世》

13.描绘了一幅抗战期间知识分子丑陋生活的“浮世绘”的作品是

(B)A.《淘金记》

B.《围城》

C.《还乡记》

D.《人•兽•鬼》 14.“二诸葛”、“三仙姑”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

(C)A.《登记》

B.《邪不压正》

C.《小二黑结婚》D.《李有才板话》

15.被誉为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的作家是

(B)A.孙

B.赵树理

C.柳

D.周立波

16.赵树理为配合我国第一部婚姻法赶写的评书体短篇小说是(A)A.《登记》

B.《小二黑结婚》

C.《罗汉钱》

D.《金锁》 17.老舍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

(D)

A.《骆驼祥子》

B.《四世同堂》

C.《龙须沟》

D.《正红旗下》 18.被称为“战士和诗人”的诗人是A

()

A.郭小川

B.贺敬之

C.闻

D.邵燕祥

19.《林区三唱》包括《大风雪歌》、《青松歌》和

(D)A.《天山牧歌》

B.《甘蔗林-青纱帐》 C.《白雪的赞歌》D.《祝酒歌》

20.小说《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的作者是

(C)

A.赵树理

B.丁

C.周立波

D.柳

青 21.“革命样板戏”中的“交响音乐”是

(A)

A.《沙家浜》

B.《红灯记》

C.《智取威虎山》

D.《白毛女》 22.取材于“建国15年来的现实生活”的“革命样板戏”是(C)A.《沙家浜》

B.《红灯记》

C.《龙江颂》

D.《白毛女》 23.以下属于“朦胧诗派”的诗人是

(C)

A.廖亦武

B.韩

C.王小妮

D.欧阳江河 24.以下属于“九叶诗派”的诗人是

(A)

A.杜运燮

B.绿

C.艾

D.流沙河 25.《随想录》的作者是

(B)

A.邵燕祥

B.巴

C.杨

D.沙

26.《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和《沉默的大多数》的作者是

(B)A.张承志

B.王小波

C.余秋雨

D.史铁生 27.“商州”系列散文的作者是(C)

A.史铁生

B.汪曾祺

C.贾平凹

D.余秋雨 28.张贤亮的《灵与肉》和《绿化树》属于(B)A.伤痕小说

B.反思小说 C.改革小说

D.寻根小说

29.小说《务虚笔记》的作者是(A)

A.史铁生

B.韩少功

C.王安忆

D.张承志

30.话剧《陈毅市长》的作者是(A)

A.沙叶新

B.宗福先

C.李龙云

D.马中峻 31.取材于中国传统戏曲《双下山》和薄迦丘《十日谈》里的两段故事的小剧场话剧是(C)A.《坏话一条街》

B.《哈姆雷特》 C.《思凡》

D.《我爱×××》

32.“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出自诗歌(B)A.《古寺》

B.《回答》

C.《小巷》

D.《纪念碑》 33.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小说《最宝贵的》的作者是(B)A.张贤亮

B.王

C.史铁生

D.冯骥才 34.“破老汉”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A)A.《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B.《金牧场》 C.《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D.《蹉跎岁月》 35.“周文祥”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主人公(A)

A.《中国一九五七》

B.《叔叔的故事》 C.《革命时期的爱情》

D.《金草地》 36.《故里三陈》的作者是(A)

A.汪曾祺

B.邓友梅

C.冯骥才

D.林斤澜 37.以下作品中充满了京城没落贵族市井气的小说是(B)A.《三寸金莲》

B.《那五》 C.《矮凳桥风情》

D.《美食家》 38.反复改写过三遍的汪曾祺小说是

(B)A.《老鲁》

B.《职业》 C.《受戒》

D.《异秉》

39.描写了主人公最后被团长一枪打死的汪曾祺小说是(C)A.《大淖记事》

B.《异秉》

C.《故里三陈》

D.《鲍团长》

40.“以少胜多的白描,计白当黑的大写意”,具有这一塑造人物特点的作家是

(B)A.林斤澜

B.汪曾祺

C.冯骥才

D.陆文夫 41.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以下哪位作家的作品改编的(B)A.王安忆的《小鲍庄》

B.苏童的《妻妾成群》 C.韩少功的《爸爸爸》

D.张炜的《古船》 42.《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的作者是(B)

A.刘震云

B.刘

C.方

D.池

莉 43.“七哥”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D)A.《烦恼人生》

B.《原始风景》

C.《一地鸡毛》

D.《风景》

44.莫言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形象是

(D)

A.我奶奶

B.我爷爷

C.我父亲

D.小男孩 45.阎连科完美表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的小说是

(A)A.《年月日》

B.《乡村死亡报告》

C.《黄金洞》

D.《日光流年》

46.为先锋小说拉开序幕的作家是

(C)A.余

B.残

C.马

D.苏

童 47.《黄泥街》、《苍老的浮云》、《突围表演》的作者是(A)A.残

B.余

C.马

D.苏

童 48.在小说中塑造了“时间”的先锋作家是

(A)

A.格

B.苏

C.孙甘露

D.余

华 49.与《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姐妹篇的小说是(D)A.《偶然事件》

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C.《世事如烟》

D.《四月三日事件》

50.叙述两件完全相同凶杀事件的余华小说是

(D)A.《鲜血梅花》

B.《世事如烟》 C.《现实一种》

D.《偶然事件》 “中国文学通论2”复习重点与难点

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1.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专科现代文员专业的学生。2.本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国文学通论(2)》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李平、陈林群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选》,上海三联出版社2004年7月)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学生可同时使用上海电视大学制作的《20世纪中国文学》录像教材、网上辅导等其他媒体进行复习。

3.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20世纪中国文学有关作家作品、文学史实与现象的了解、掌握程度与分析能力。

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 A)“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系统的识记;

B)“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

C)“分析”: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4.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平时作业每学期4次,由中央电大统一安排,占考核总成绩的20%。

5.本课程的期末考核采取“开卷”考试方式。试题难度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40%、30%。

6.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作品赏析”五种,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10%、15%、30%、25%。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和教材的熟悉程度,考核范围为教材全部内容中最基础的文学常识;简答题和论述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归纳能力,简答题的考核范围为全部章节,论述题的考核范围为18个重点小节;“赏析题”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作家风格的把握能力,考核范围为20部重点作品,要求有个人的理解,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

7.期末考核试卷的卷面分数为100分,占总考核成绩的80%。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两个半小时)。

二、难点自测

“中国文学通论2”填空题自测

1.孙甘露最早引人注目的小说是《_______》。2.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短篇小说集《____》和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先后面世,确立了新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主流地位。

3.进入到20世纪中叶,文学的启蒙主题逐渐让位于救亡主题,“_______”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4.象征派的主要诗人除李金发外,还有后期创造社的三诗人王独清、_____和冯乃超。5.“____”主张是新月诗派的理论纲领。

6.话剧《____》的结构形式,被称为“图卷戏”,或“横断面连缀式”。7.《_______》是茅盾描写乡村生活的第一次尝试。

8.寻根小说的重要特征是审丑,韩少功在《爸爸爸》中塑造的____形象,就是这样一个丑类。

9.“____小说”的概念是康有为提出的。

10.____的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解放区诗歌的代表性作品。11.____诗派是40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12.《诗镌》的出刊,标志着“_______”的正式形成。

13.《叔叔的故事》塑造了“叔叔”的形象,同时也塑造了年轻作家“___”的形象。14.被称为“第一个革命女作家”的是____。

15.____的小说《蹉跎岁月》着力于表现下乡知青的真实心理与苦难处境,从而对知青运动作出了否定。

16.小剧场话剧常用的结构方式是____。

17.著名翻译家____以“迅雨”的笔名发表了当时评论张爱玲的最重要的文章《论张爱玲的小说》。18.马原展示“_______”的第一篇先锋小说是《拉萨河女神》。

19.与《长恨歌》中_____有着相似经历的是苏童小说《妇女生活》中的娴。20.1918年3月,新文学的倡导者们联手上演了一出“双簧戏”,先由_____化名“王敬轩”,汇集社会上各种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言论,整理成一封给《新青年》的信,同时由刘半农作复,痛加驳斥。

21.文革文学“一个作家八个戏”,指的是创作了《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作品的作家____和八个样板戏。

22.围绕着_____的小说《华威先生》,发生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场文学论争:关于“暴露与讽刺”的论争。

23.胡适的《________》一文引发了一个小说和戏剧创作的“易卜生热”。

24.1897年,严复、夏曾佑在《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一文中提出,应该利用____来启发国民的觉悟。

25.《_____》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26.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与丁玲的《______________》一起被视为解放区小说的主要收获。

27.《________》采用“复调”的手法,以林志成、匡复和杨彩玉之间的关系变化为中心情节。

28.“从„有我之境‟转向„无我之境‟”是评论家李庆西对____文学艺术特点的归纳。29._____派又称为“现代派”,既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又因他们的确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30.余华从先锋向世俗的妥协,一般认为始于《_________》。31.____是一位具有“社会科学家”气质的小说家。

32.“____”这个名字几乎就是“杂文”的代名词。33.《原野》中“仇虎逃入森林中,在焦母不舍的追杀中,终于精神崩溃”,与____的《赵阎王》中“赵大在森林里乱窜,精神发生错乱”这一情节,同是模仿美国表现主义剧作家奥尼尔的名剧《琼斯王》。

34.在赵树理小说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长期生活在山西农村的作家,形成了一个具有突出地域特点的创作流派,史称“_____”派或“山西派”。35.如果说80年代是诗歌与小说的年代,那么90年代就是____的年代。

36.《_______》是张爱玲开始作家生涯的第一篇小说。37.《红岩》中的徐鹏飞、《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和《红日》中的_____,是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最有影响的三个反面人物形象。

38.描写了“失败的资本家、失恋的大学生、失业的政府职员、失宠的交际花、失神的学者”的_____派小说是《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39.如果说朦胧诗是时代“风云”记录,那么第三代诗就属个人“____”白描。

40.1915年9月,______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41.《你别无选择》和《________》的发表,引发了一场有关“伪现代派”的讨论。42.潘月亭、李石清和_____,构成了一个既互为对照又互为补充的“三段式”人物链。43.以“淦女士”的笔名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小说的作家是_____。

44.真正代表40年代话剧艺术水平的作品,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曹禺的《北京人》和____的《法西斯细菌》。

45.“____”于1930年3月成立,1936年10月宣告自动解散。

46.鲁迅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________》,属于以“编译”为名创作的历史小说。47.《____》的表面重心在棋,实际重心却在吃。48.中年右派作家与____作家是反思文学大潮的主力。49.“_____”造成了一个“小诗的流行的时代”。50.“第一次文代会”于____年7月在北平召开。

51.汪曾祺擅长描写乡村的小悲小欢,_____擅长描写市民的小奸小坏。52.采用“冰糖葫芦式”结构的新时期话剧是《_______》。

53.入选鲁迅编辑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四位乡土小说家中,除许钦文和王鲁彦外,还有来自贵州的_____和来自湖南的黎锦明。

54.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了《重放的鲜花》作品集,收入50年代___位作家的旧作。

55.“先爷”用生命养育的玉蜀黍,最后只结成了___粒黍子。56.“孤岛文学”成就突出的是____和历史剧。

57.“新中国文学”实际上是“解放区文学”的继续和发展,而“解放区文学”则是____的直接产物。

58.新文学内部出现的第一场著名的论争,即“________”的论争,论争双方是胡适与李大钊。

59.从1922年至1925年,全国先后成立的文学社团及刊物,不下___百余种。60.“朦胧诗”论争最著名的“_______”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61.______是“启蒙文学”的先驱,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可以看作其主要代表。62.作者倾诉的对象是儿童,歌颂的对象是母亲的作品是《_______》。

63.巴金的《灭亡》与《死去的太阳》、《____》可以称为“革命三部曲”。64.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许多文学史家们热衷于用“____”一词来描述20世纪百年的中国文学。

65.话剧《____》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话剧正式步入“剧场戏剧”时期,是中国话剧从业余化走向专业化的标志。

66.90年代散文在整体风貌上比80年代散文更少文学性和____性,而更多思想性和议论性。

67.林纾汉译小说的第一部,是法国作家______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68.无场次多声部话剧《____》一剧中出现了多声部对话,对话最多时达七个声部。69.40年代的民歌体叙事诗主要活跃于解放区,____体讽刺诗主要流行于国统区。70._____的处女作是《银灰色的死》。

71.巴金对克鲁泡特金的全部著作以及人格都推崇备至,因此便以_____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

72.新文学第一个纯文学刊物是经文学研究会改革后的《_______》。73.“我不得不和历史作战”,诗句出自北岛《____》一诗。

74.“新诗戏剧化”的探索是从____诗派开始的,30年代现代派的后起之秀卞之琳更是将新诗的戏剧化看作是“诗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75.《_____》试图塑造“农民英雄”朱老忠,但这个形象离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形象还有相当差距。

76.“新辞赋体”又称“_______”。

77.“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丰富,和丰富的痛苦”和“残缺的我”,是____诗歌中三个常见的主题。

78._____的《马凡陀的山歌》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是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政治讽刺诗集。

79.鲁迅小说最重要的贡献是____上的突破。

80.阎连科尤其擅长于中篇小说的谋篇布局,人称“中国的_____”。81.农民题材小说更多表现了鲁迅“_______”的思想。

82.“私人化写作”一般认为始于____创作的《私人生活》。

83.《金锁记》在三万多字的篇幅中,营造出了___种含义不同的月亮。

84.在小说《____》中,鲁迅不厌其烦地用了“新的生路”一词达12次之多。

85.从《____》的内容和情调上,我们都可以肯定,它的意境是从南唐诗人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词句演化而来的。86.有人说:“老舍是旧中国北方市民社会的同情者和批判者,而_____则是当时东南沿海一带市镇社会的揭发者。”

87.身为军旅作家的_____,最为成功的小说却是描写中国乡村农民生存状态的“耙耧系列”。

88.《____》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初期白话诗”时期的结束。8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的《冲积期化石》。90.九叶派诗人袁可嘉曾说:“_____上承„新月‟(徐、闻),中出„现代‟,下启„九叶‟(尤其是四十年代西南联大的一些年轻诗人),五六十年代以后对海外华人(包括港台诗人)也有广泛影响……”

91._____的剧本在戏剧结构上通常采用“三元结构”的模式。92.“落华生”是作家_____的笔名。

93._____的小说中常出现一个蒙古草原母亲或奶奶“额吉”的形象。

94.胡玉音是小说《_____》中的女主人公。

95.____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由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组成。96.20世纪初叶的散文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杂文、游记和_______三个方面。97.“闲话散文”的开山之作,是鲁迅的《_______》。98._____小说对“典型化”理论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上。

99.1978年12月,由北岛、芒克等主持的民间诗刊《今天》在北京创刊,拉开了“_____”的序幕。

100.老舍早年以写小说擅名,晚年则以____创作为多。101.抗战街头剧“好一计鞭子”是指《放下你的鞭子》、《_____》和《最后一计》。102.丰子恺的童真散文,与____不同,与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妙。

103.1993年末,北京作家打出了 “________”的旗号,于1994年初在《北京文学》正式登台亮相。

104.在30年代中期,____话剧的出现,给中国的职业话剧带来了生机。

105.著名的“三美”主张包括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____的美。

106.《_____》诗集取名,是反陆游诗句“尝试成功自古无”,取“自古成功在尝试”之意。

107.现代派诗歌的真正崛起,是在1929年_____的诗集《我的记忆》出版之后。108.“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是“____”提出的。

109._____的独幕剧《孔雀东南飞》,运用佛洛伊德学说,探讨了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寡妇情结”。

110._____的名文《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是给后来成为著名小说家的沈从文的回信。

111.茅盾创作的惟一的剧本是《_______》。

112.独幕剧《____》根据著名女作家凌叔华的同名小说改编。

113.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写实型”和以____为代表的“抒情型”,在50年代形成了两大小说流派,即“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

114.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____的最后一部小说。115._______又称为“现代派”。

116.____作品的主角几乎全是“顽主”。

117.描写以黄昏、黑夜为代表的“时间意象”和以墓地、古宅为代表的“空间意象”的散文集是《_____》。

118.____的《兽道》与《在祠堂里》、《凶手》等集中描写了地方军阀令人发指的罪行。119.北岛《____》一诗中的“石碑”意象象征着历史。

120.____迷宫和形式迷宫成了先锋小说最主要的两种方式,企图通过个人历史记忆的残片,抵达非表面化的生存真相,借助形式迷宫指向现实的要害与实质。

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通论2”填空题自测答案

1.访问梦境

2.沉沦 3.救亡文学

4.穆木天 5.三美

7.林家铺子

9.政治

11.七月

13.我 15.叶辛

17.傅雷

19.王琦瑶

21.浩然

23.易卜生主义

25.三里湾

27.上海屋檐下

29.新感觉

31.茅盾

33.洪深

35.散文

37.张灵甫

39.风月

41.无主题变奏

43.冯沅君

45.左联

47.棋王

49.繁星体

51.张爱玲

53.蹇先艾

55.七

57.战争

59.一

61.梁启超

63.新生

65.雷雨

67.小仲马

69.民谣

71.安那其

73.履历

6.茶馆 8.丙崽 10.李季

12.新月诗派

14.丁玲

16.拼贴

18.叙述圈套

20.钱玄同

22.张天翼

24.小说

26.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8.寻根

30.在细雨中呼喊

32.鲁迅

34.山药蛋

36.第一炉香

38.新感觉

40.陈独秀

42.黄省三

44.夏衍

46.斯巴达之魂

48.知青

50.1949 52.陈毅市长

54.17

56.杂文

58.问题与主义

60.三个崛起

62.寄小读者

64.启蒙

66.抒情

68.车站

70.郁达夫

72.小说月报

74.新月

75.红旗谱

76.郭小川体 77.穆旦

78.袁水拍 79.题材

80.海明威 81.怒其不争

82.陈染 83.六

84.伤逝 85.雨巷

86.张天翼 87.阎连科

88.女神 89.张资平

90.卞之琳 91.丁西林

92.许地山 93.张承志

94.芙蓉镇 95.茅盾

96.抒情散文 97.朝花夕拾

98.新写实 99.新诗潮

100.剧本 101.三江好

102.冰心 103.新体验小说

104.曹禺 105.建筑

106.尝试集 107.戴望舒

108.文协 109.袁昌英

110.郁达夫 111.清明前后

112.酒后 113.孙犁

114.老舍 115.新感觉派

116.王朔 117.画梦录

118.沙汀 119.古寺

120.历史

三、重点(提示见期末复习指导)

1、举例说明你如何理解阿Q的革命,并说明阿Q革命与“阿Q精神”的关系。

2、比较《雷雨》中的蘩漪与《北京人》中的曾思懿,阐述你对这两个女性形象的理解及理由。

3、结合《金锁记》和《倾城之恋》两部作品,谈谈 “曹七巧”的彻底性与“白流苏”的不彻底性的具体表现,并说明你更欣赏哪一个人物形象,理由是什么。

4、有人认为《寒夜》“这部作品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巴金创作的最高峰”。请比较《寒夜》与《家》,说明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并阐述你的理由。

5、赵树理塑造“反面”人物形象往往有血有肉,而正面人物常常单薄扁平,请赏析《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与三仙姑、小二黑与二诸葛两对正反形象,谈谈你对此种现象的理解。

6、“暴力”主题贯穿了余华的小说创作,请以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为例,概括余华表现了哪些类型的暴力?其表现暴力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7、《雷雨》中的蘩漪和《日出》中的陈白露都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性格不同,经历也不同,结局却相似。请比较说明两个女性形象的异同。

8、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哪些方面体现了余华一贯的先锋性?哪些方面又表现出余华对“先锋叙事”的修正?请举例分析。

9、从小说标题看,《受戒》主要写“受戒”一事,但小说中对此事的描写非常简略,因此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风俗。请通过对小说事件与人物形象的赏析,阐述你对《受戒》“主人公”的理解。

10、鲁迅的《伤逝》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都描写了“出走”的女性,主题都是婚恋,但内涵并不相同。赏析子君与白流苏两个女性形象,说明两篇小说在内涵上的不同之处。

11、曹禺的《雷雨》受到莎士比亚“性格悲剧”的影响,请从“性格悲剧”的角度分析蘩漪的形象。

畜牧学通论课程心得 篇4

经过一学期对畜牧学通论课程的学习,使我对当前国内国外的畜牧业有了比较系统和权威的认识,使我感受到,我国畜牧业还存在很大改进方向,尤其是在一些规模化养殖上,明显落后于其他畜牧学先进国家。但同时我也了解到,我国在一些动物养殖上,比如养羊,养猪等,也具有自己的优势,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将国外先进生产手段转化为我国自己的手段,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与前行。

首先是张红平老师的养羊学,他用生动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养羊学在国内国外的一些知识。通过养羊学,我了解到了,一头羊,不仅可以吃肉,它身上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值得我们去利用的价值,养的经济用途与产品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经济,而且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还学习了羊的品种,我认识到,不同的羊有不同的利用价值,比如有肉用的,毛用的,等等。最后是最关键的饲养管理,这使我收获到了在其他学科不能了解到的养殖技术。

接下来是白林老师的养猪学,我们现在吃的最多的肉就是猪肉,所以这部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猪的生物学特征,猪产品,类型与品种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养猪要学的有许多,还有比较重要的饲养以及规模化养殖,产品的加工等,使我了解到以前从没接触到的知识。我以后就想加入到规模化养猪的行列,所以老师的讲解无疑使我增加了养猪的信心,使我更加努力的学好专业知识。

接下来是王杰老师的养牛学,虽然是个女老师,但我感觉巾帼不让须眉,老师的讲课丝毫不亚于男老师。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从牛的品种,体型外貌,生物学特征,了解到牛的一些基本知识。还有也学习了饲养与管理,以及牛产品的加工,虽然感觉平时接触牛的机会不是很大,但是经过老师的讲解后,使我了解到以前一些对牛的错误想法,现在更加正确系统的了解了关于牛的一些知识。

最后是杜晓慧老师的养禽学,禽类也是我们日常比较常见的动物,所以这部分也是特别特别注意听的,比如现在的禽流感等等,都是由禽类发生的,如果把禽类养殖更加规范和系统,我想就会避免这些疾病的出现。老师讲了禽类的生物学特征,品种以及饲养管理,用生动的讲解加深了我们对家禽的认识。课下还给我们观看视频,使我们收获到了更多的知识。

还有畜牧学的实验课,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观看视频,更加加深我们的知识理解能力,了解到了养殖,繁育等等一系列有关知识,最后一次是到农场参观,在接触到真实的动物后,使我们更加加深了解,通过与动物的亲密接触,我们学到了更多书本上所不能收获到的知识。

上一篇:实验三网络信息检索下一篇:辽阳市疾控中心车辆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