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的离别(精选11篇)
一、幼儿个性品质的发展离不开父亲
学龄前幼儿的可塑性、模仿性与生俱来, 这个时期, 多数儿童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父母的行为、言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 特别对儿童个性品质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孩子不同个性的形成。一般来讲, 父亲更多地通过身体运动方式、触觉、肢体运动游戏, 做一些剧烈的、冒险性的活动;而母亲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对他的活动做较多的限制。
幼儿与父亲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男孩通过与父亲的亲子活动和模仿父亲的性别行为, 得到现实社会的激励, 而学会适当的男性品质, 有父亲的家庭男孩的男性化品质 (如男子气、坚强、勇敢、独立自主等) 比父亲缺失的家庭中的男孩更显著, 而父亲缺失家庭中的男孩在自卑、攻击性等负面人格品质方面表现更明显;对女孩来说, 在与父亲的交往和玩耍过程中, 不仅获得了对异性的基本看法, 并且能发展出更加坚韧、果断、和乐观自信的人格特征, 而在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女孩在成长过程中, 更可能发展孤独、自卑、敏感、焦虑等消极的情绪情感特征以及对待男性不健康的态度和看法, 并且可能会影响她们以后的婚姻状况。由此可见, 幼儿常与父亲接触, 不仅有利于孩子良好人格的发展, 而且有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时, 和父亲一起了解社会活动, 能够获得丰富的社会信息, 有利于新观念的形成。
二、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父亲
父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上, 在家庭教养中, 父亲主要是通过行为示范、共同活动、感情交流等方式来影响幼儿。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较弱。与父亲相处多的幼儿, 在与人际交往方面显示了优势, 父亲与孩子为伴往往能扩大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范围和交往内容, 影响孩子社会兴趣, 有利于幼儿积累社会经验, 同时幼儿也明白了一些社会行为规范和交往技能。因此, 要做好一个好父亲就必须常常倾听孩子的心声, 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 帮助鼓励孩子与人相处, 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学家格尔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而德国哲学家E·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也同样指出了父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说:“父亲虽不能代表自然界, 却代表人类存在的另一极, 那就是思想的世界, 科学技术的世界, 法律和秩序的世界, 风纪的世界, 阅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孩子的导师之一, 他指给孩子通向世界之路”。可见, 父亲的存在和父爱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器。孩子需要父亲的关爱, 父亲需要孩子的依恋。在家庭教育中, 父亲应尽可能抽出时间, 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科学指导, 细心教育, 与孩子真诚相待。
三、幼儿性别的发展离不开父亲
幼儿性别的发展是指幼儿形成与自己的生理性别相同的社会期望的性别认知和性别行为过程。在幼儿的性别化过程中, 父亲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讲, 父亲作为社会文化的主体, 在孩子眼里是社会力量的象征, 是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纽带。随着幼儿的体质的增长及思维的发展, 他们开始意识到父亲的统治权威和影响力, 便无意识地对父亲产生既敬又怕的心理, 并且模仿父亲的行为, 进而掌握社会规范。而父亲通常提供给幼儿的是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 从父亲的身上, 幼儿开始懂得男人与女人的不同, 特别是性别特征、话语系统、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等方面, 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渐渐确定了自己的性别。有人对男孩的研究表明:没有一个固定的父亲的形象, 孩子会缺乏认同感和男性特征, 变得软弱, 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及目标的持久性, 形成男孩女性化的倾向, 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差, 不能适应男性的独立生活, 更难为人夫、为人父。而对女孩的研究则表明:5岁前失去父亲的女性, 难以了解男性如何生活及其与女性的区别, 并且在青春期与男性交往时, 常常会表现出焦虑、羞怯、无所适从。由此可见, 父亲的性别会影响幼儿性别的形成与发展, 也会影响幼儿一生的成长。
四、幼儿智力发展离不开父亲
幼儿早期智力培养特别重要, 但是目前对于什么是“智力”, 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公认的定义, 虽说众说纷纭, 但却有一些共同之处。我国学者刘金花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把智力概括为“是适应环境的能力, 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和推理的能力, 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可见, 智力是用合理思维来处理生活事件的一种能力。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幼儿来讲, 智力发展对他一生的成长是特别重要的。幼儿从出生到3岁左右, 绝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 是在父母的养育和教育中接触到周围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所以, 当一个小生命诞生时, 在给家庭、父母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希望的同时, 也让家庭和父母从此担起了一份永远的沉甸甸的抚养和教育的责任。由于父亲性格、能力的独特特点, 特别是与幼儿的不同交往方式, 对幼儿的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由此可见, 幼儿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经验、独立性, 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自信心、创造性等多方面的潜能, 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五、幼儿语言发展离不开父亲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一般认为, 从出生到一岁左右婴儿已经有学习说话的准备, 随后通过父母的强化, 使儿童渐渐掌握一些字词。通常我们认为母亲在幼儿的语言培养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是据中国教育新闻网报道:在幼儿最初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中父亲的作用比母亲更大。因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将模仿对象转向父亲, 而这种模仿所获得的词汇大于与母亲交流所得词汇, 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与母亲交往中大多数词是重复出现的, 而对孩子来讲, 父亲的语言特别不同于母亲的, 产生了好奇, 从而产生了模仿, 这就极大地丰富了孩子的词汇。对于一个健康和睦的家庭, 语言交流的文明程度也决定着幼儿的语言发展, 甚至是人格品质。特别对一个父亲来讲语言特别要注意, 如果父亲对妻子和家庭成员的说话文雅、得体, 孩子眼中高大的父亲形象会长久地保持, 并作为一生所追求的形象;如果父亲说话随便, 不分场合, 胡言乱语, 张口脏话, 那么这对在这种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语言发展必定有负面影响。因此, 家庭中一定要营造和睦的、文明的氛围, 建立最佳的亲子关系, 特别是父亲, 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游戏, 这有助于儿童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离不开父亲
“为什么我的双眼总是饱含热泪?那是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每一片土地都有千万条值得我们热爱的理由,但唯有文化才是我们得以与众不同的根源。所有的文化都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土壤,犹如鱼儿离不开水,骏马离不开草原。不同的土壤孕育出了各具特色多元而灿烂的文化。
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源自生命的奇迹、人性的光芒,让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除了关注生命,我们也关注灾区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感动的是,采访中,我们一再看到了希望。大地可以掩埋有形的一切,却掩埋不了人们内心中坚韧的希望。有希望就有文化的延续,如同撒下了成千上万颗种子,必将在疮痍的故土上重新开放传承文明的花朵。
时光不会倒流,生活依然继续。重建故土家园与精神家园之路,才刚刚开始。这条路上,需要有更多人同行。
绵竹年画艺人的坚守让人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绵竹年画何以传承不衰的生命力,这是一种不管遭遇什么也无法阻挡的力量。它让人们在年画中前行,让文化在手艺里流传。
绵竹年画:有一种无法阻挡的力量
绵竹年画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与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年画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年画。绵竹年画鼎盛于明末清初,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构图讲求对称,填色单纯艳丽,用线洗炼、流畅,造型常使用夸张、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使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绵竹木版年画制作包括起稿、刻版、印墨、施彩、盖花等工序,最大的特色是手工彩绘,从不套色制作。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呈现出不同的趣味风格。这是绵竹年画与其它年画的最大区别,也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
老人与画
“爷爷还好,我们都没有受伤。”出身绵竹年画世家的陈强想起地震发生时还心有余悸。他的爷爷陈兴才,是绵竹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也是绵竹年画年纪最大的老艺人。老人今年已经89岁高龄。地震发生后,他的消息一直是很多人所牵挂的。陈强的话让我们放下心来。
绵竹年画分为北派和南派,作为绵竹传统年画南派的掌门人,陈兴才惯于台面作画,画风严谨,色彩优美婉转,配色和谐,作品多小幅。他从10岁开始便跟随家里的长辈学习年画制作技艺。当时学画年画纯粹是因为爱好,每到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就把平时画的作品拿到集市去买。但收入微薄,不足以养家糊口,仍然要靠种田度日。
尽管生活清贫,但陈兴才并没有放弃对年画艺术的执著。农闲的时候,他把全部的时间投入到年画创作上,他始终相信传统年画所传达的美好与祝福。这种质朴的情感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堆积成一种情结。后来随着家境的好转,政府的重视,陈兴才便将自己的爱好逐渐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产业。他将这一古老的技艺传给了儿孙,使陈氏家族成为名副其实的年画世家,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新农村建设。
70多年的年画生涯里,陈兴才亲手制作的年画数不胜数,他的作品已被纷至沓来的爱好者带到全国各地,甚至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老人制作的年画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严格遵循传统,色泽艳丽,人物栩栩如生。1994年,老人的作品《双扬鞭》入选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同年,老人被绵竹市政府授予“年画艺术大师”,也是被当地政府唯一授予该称号的民间艺人。
关于陈兴才长寿的秘诀,曾经不少人说这是因为老人长期与五颜六色的颜料接触,老人却说,与自己挚爱的年画艺术一生相伴,心情舒畅才是长寿健康的根本。经过一场生死劫难后,陈兴才又拿起了画笔继续作画。老人的坚守让人感动,也让我们看到了绵竹年画何以传承不衰的生命力,这是一种不管遭遇什么也无法阻挡的力量。它让人们在年画中前行,让文化在手艺里流传。祝福老艺人,祝福绵竹年画!
年画村的命运
陈兴才老人所在的清道镇射箭台村与遵道镇棚花村是绵竹远近闻名的年画村,是专业加工、制作、经营绵竹年画系列产品的年画生产基地。“年画上墙”是当地的特色,彩绘壁画集中在这两个年画村中,家家户户外墙上色彩明艳、寓意吉祥的年画,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地处山区的棚花村大部分房屋垮塌,画板、画架和未完成的画稿散落遍地,地震使这个昔日多姿多彩的村落几乎变成废墟。棚花村的幸存者已安全转移至灾民安置点,甚至有对年画充满朴素感情的妇女,冒着余震的危险,冲进废墟捡回了几张画样。她们对记者表示,只要人还活着,绵竹木版年画绝不会因地震而失传。
而射箭台村却要幸运许多。据陈强介绍,村里的房屋多为近两年修建,四合院居多,在地震中房屋并未有垮塌现象,只是个别墙体出现裂缝。2006年才兴建的年画村,以年画广场为中心,将整个年画村划分为仕女图区、三国人物区、二十四孝图区、十二生肖图区、斗方图区等六大特色年画区,内容中既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有民间百姓生产生活的缩影,它们与广场旁的一幅独立的大型赵公镇宅图一同向游人传递着忠、孝、仁、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价值观。
年画村以陈氏画坊为龙头从事年画的生产经营,陈强说,现在村里有近50人从事年画产业,年产量达20万件,销售额在10万元以上。他现在主要负责市场业务,家人负责技术指导和生产管理。比起老艺人的坚守传统,年轻一代更看重创新。他们认为,传统的年画要赋予新的东西,才更有生命力。虽然眼下陈家的年画供不应求,但如果能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用现代的方式推销古老的年画,会有更多人喜欢绵竹年画,市场前景会更好。
由于近年来年画村的生产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为尽快恢复生产,陈强和村民们向当地政府申请了专家进行房屋质量检测。结果年画村的大部分房屋不存在安全隐患,受损房屋修复后也可继续使用。
2008年6月10日年画村终于恢复了生产,“地震后第一次松了口气,现在的问题是尽快完成以前的订单,尽量减少损失。”
重建城市名片
当很多民间技艺还在为难以传承而伤透脑筋时,绵竹年画却在一步步融入现代生活节奏,在方寸之间构建起一个融文化、旅游于一身的新型产业。“闻酒香而来,走进年画中去,到绵竹过中国年”是绵竹人争相传扬的口号。绵竹年画节的成功也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活力。
然而,2002年第一届绵竹年画节开办时的场景却令绵竹市文体局局长唐建成记忆犹新,“只有不到10个艺人参展,都是年画博物馆的职工,年画品种也只有民间常见的数种。”第一届年画节的萧条开始让绵竹人重新审视“馆藏”式的保护方式。“民间技艺脱离群众生活,哪还有生命力可言?”让绵竹年画回归民间,成为绵竹发展年画产业的第一步。
1997年,绵竹市投入500万元建起年画博物馆很快改制。年画艺人开始走出博物馆,在馆方鼓励下创办画坊,自主经营年画生意。重新接轨市场,让古老的年画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引导年画艺人创新,绵竹市还连年举办创新年画大赛、年画创新人才奖等大型比赛。绵竹年画不断与众多民俗工艺碰撞出新的火花。金丝年画、竹编年画、立体布艺年画……在今年的年画节展览上,上千个品种,上百个门类的展品令人眼花缭乱。而集传授技艺和年画创作、销售于一体的年画作坊也开始日益增多,年画村、年画一条街也相继落成,家家有画室,户户有工匠。20多岁的年轻人也纷纷走进画坊,接过老艺人手中的画笔。
今年,绵竹以地方人大决议的形式将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确定为绵竹年画节,使之成为绵竹第一个地方性节日。据了解,目前绵竹全市共有500多名直接从业人员,还有近万人从事相关行业,去年一年年画销售额就达到3000万元左右。不过,绵竹更看重年画背后的“节庆经济”效应。随着年画产业的发展,正在被人淡忘的传统新年习俗与古老的年画一起复苏,热闹的集市、飞舞的龙灯、家家户户门前火红的对联和浓墨重彩的年画,这些川西民俗元素为绵竹打造出一张别具一格的“城市名片”。
灾难过后,重建“城市名片”是每一个绵竹人的心愿。同时,在重建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今天多做一点,就是为了明天的遗憾能少一点。希望不远的将来,有更多的人“闻酒香而来,走进年画中去,到绵竹过中国年”。
羌绣是活着的具有灵性的景观,是羌人在刀光剑影中开放出的温柔之花,一直鲜艳在羌族人的生活中。
羌绣: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古老的诗句带给我们一丝悲凉,比诗句更古老的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羌族。羌族世代繁衍聚居在广袤的川西高原,主要分布在阿坝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以及绵阳市的北川县,有20多万人。
在羌寨,羌族刺绣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一件件质朴而精美的羌绣服饰及装饰物,让人觉得羌寨所用的每一件东西都是艺术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羌绣是羌族最具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它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保存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活化石。
羌绣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采访中,阿坝州藏羌科技扶贫开发协会一位负责人认为,羌族作为依山傍水而居的古老山林民族,自有自己亘古以来就固守的文化习俗。地震以后,灾民迁徙和转移等,不但会带来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危机,更会给人们带来隐藏的精神危机。因此,家园重建,必须和精神重建紧密协调,而羌绣,这一羌族本民族文化特征极强的标志性符号就成了精神重建的最好基石之一。
早在明清之时,羌绣就已普遍盛行,无论老少皆穿戴羌绣制品,尤其是妇女从头到脚均有羌绣点缀。而后,逐渐吸收挑花技艺并发展成挑花刺绣。挑花刺绣素为羌族妇女所擅长,几乎每个羌族妇女都精于挑绣。所谓“一学剪,二学裁,三学挑花绣布鞋”,她们从小便受到严格的训练。挑绣成了衡量一个羌族妇女聪明才智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出嫁的前夕是她们挑绣的高潮。
羌绣主要用来装饰衣裙、鞋子、头帕、腰带、飘带、裤子、鞋垫、枕巾、手帕、香包等,既好看又实用。多以粗布,棉线缀成黑底白纹,再绣有各种图案。颜色对比强烈,却十分和谐。这些色彩艳丽明快、图案古朴精美的绣品,无论是点缀服饰还是装扮居室,都显得秀美而大方。挑花有三种针脚,即十字挑、串挑和编挑。十字挑常用于头帕、衣领、衣袖等小型条缀上,串挑适用于大面积的围腰装饰,而编挑适用于小面积的飘带及鞋面。羌族妇女将自己的勤劳双手、聪明才智、纯朴天性以及艺术才能都凝聚在这一片艺术天地之中,其中最有名的是云云鞋,它无疑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完美结合。
云云鞋是羌族人在喜庆日子里穿的一种自制布鞋,鞋尖微翘,状似小船,鞋帮上绣有彩色云卷图案,十分别致。关于云云鞋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一个生活在湖泊中的鲤鱼仙子看见放牧的羌族少年赤脚,十分心疼,顺手撕下一朵云和一束羊角花为他做了一双鞋。他们相爱了,成了一对最幸福的人。后来云云鞋便成了爱情的信物。羌族服饰就这么把美丽点缀在生活上,他们比传说和记忆更美丽。
在羌族,民间工艺就这样以家庭的方式进行生产、传承,这种带有自发性、业余性和自娱性的美术创造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造型、色彩规范和功能形态。
李兴秀之痛
李兴秀,羌绣大师,“四川民间工艺杰出传承人”。她从小就痴迷羌绣。上小学时,老师在上面讲课,李兴秀经常偷偷在课桌下画羌绣的花样。1977年,初中毕业的李兴秀开始在松坪乡小学教书。
1986年,李兴秀的丈夫去世,她用教书挣来的每月12元钱,养活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此后不久,李兴秀带着3个孩子、3尺粗布和用来画羌绣花样的一根圆珠笔芯,离开了松坪乡。她靠画羌绣花样和绣花维持全家人的生活,画一张花样,李兴秀可以赚到2到5角钱。就这样,她艰难度过了4年。
1992年,她把茂县一个风景点溪海“神龟回游”绣成了一幅“神龟回游图”,然后她以60元的“高价”卖给了风景区一位管理员,这是她做的最大一笔生意。随后,那位管理员就以380元的价格把那幅“神龟回游图”转卖了出去。这令尚未离开的李兴秀大吃一惊,也让她看到了希望。
此后,李兴秀开始在羌族服装上绣花,每月能挣到二三十元。在过去的16年里,李兴秀带出了28个徒弟,她们都是山区贫困家庭的孩子。2004年9月,李兴秀注册成立了四川羌寨绣庄公司。2005年,她的作品“羌寨中国结”获得四川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金奖;2006年,她获得了“阿坝州十大女杰”称号;2008年,她获得首届“四川民间工艺百家十大民间工艺杰出传承人”称号……
但那场巨大的地震灾难,使李兴秀十余年的羌绣事业损失惨重。李兴秀说,地震前,她的大儿子在北川建了一家羌绣旅游工艺品加工厂,同时她还在茂县、成都、九寨沟和理县共开了4家羌绣旅游工艺品专卖店,其销售渠道通往成都、北京、大连和哈尔滨等地。汶川大地震让她十余年的心血毁于一旦,“损失了几十万元,一下子就全没了”。
但是生活得继续,只要有双手,再苦再难也要挺过去。地震后李兴秀接到了来自不同城市的销售商打来的慰问电话。她说,下一步她准备贷款建一个新的羌绣工艺品厂,“我连建新厂的地方都已经看好了”。李兴秀表示,地震前准备开办的一个羌绣培训班会继续举办,培训人数增加到220人。“我想通过培训受灾妇女学会羌绣这门手艺,使她们从灾难中重新站起来。”
现在,李兴秀建立了“羌族妇女就业帮扶工作站”,为北京奥运绣制具有羌族特色的护腕、围腰、绣包15万套,需要近3万名羌族妇女参与。消息刚透露,就有多名羌族妇女报名。
李兴秀的故事不长,但灾区的重建之路却很漫长。我们虽然无法挽救逝去的羌族同胞的生命,但对于一直伴随在他们生命中每一天的羌绣来说,让它更好的薪火相传,不但是为了传承与保护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为了告慰那些热爱羌绣的所有在天之灵。关于羌绣的明天,它一定会继续飘扬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
链接:
“5.12”汶川大地震后,据文化部有关数据显示,四川省共有117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伤亡,其中遇难12人,受伤105人,全省上万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被毁,上千份珍贵音像资料被破坏,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11个民俗博物馆严重受损,绵竹年画传习所损毁严重。
2、你从不知道我那些嚣张狂妄的本性里面掩藏着的是多少的脆弱和不安
3、女人用友情来拒绝爱情,男人用友情来换取爱情。
4、一旦抱怨成为恶习,人生就会暗无天日。
5、你看不到我的光芒又何必勉强;
6、无论去哪儿,什么天气,记得带上自己的阳光。
7、别在我离不开你的时候离开我。
8、我笑着原来还没把你看透-最后的一句祝你幸福劝我快放手
9、看着夕阳的落下,对着大海说声‘我爱你’。
10、冬天了,怕冷的孩子有木有。
11、待人三要素:团结能人做大事,团结好人做实事,团结坏人不坏事。
12、曾爱惜的总要放手,难接手的又来等候。
13、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离不开你。
14、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心,让它疼了一次又一次......
15、男人无所谓背叛,只是诱惑的筹码不够高而已。
16、如果你为自己定的所有目标都已达到,那么说明你定的目标还不够远大。
17、世上人潮万千只有你入我眼除了你万敌不侵
18、很多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的太重而已了。
19、前路坎坷就放弃吗布满荆棘就畏惧吗姑娘你是废物吗。
20、初一的月亮弯又弯,想你的人好孤单,十五的月亮园又园,没你夜晚好难眠,今晚的月亮羞答答,想你才把信息发,想你太深爱的真,月亮代表我的心!
21、伤感一类的情绪,是对短暂的生命的浪费,实在没必要。
22、[不管发生什么别放开我的手]
23、谁说你作的菜难以下口?我会每天回家吃晚饭!!!
24、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去相信神话。
25、一朝一夕的爱情,让人郁闷的心情
26、不管在什么地方,生活都有喜有悲,没有必要羡慕别人增添自己的烦恼。
27、[你不会明白我是用多大的勇气去看完她在你空间留的言]
28、白昼与黑夜将无法阻挡我俩的深深思念!
29、只要我想赢你就是个渣。
30、-我们生活在花花世界,但请你不要三妻四妾
31、长得漂亮还不是靠爸妈,活的漂亮才是真本事。
32、在看爱情公寓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想过哪个是主角,只有羡慕。
33、以后谁惹我,我就把百奇插进你的耳机口里然后再掰断。
34、我知道爱要自由才能快乐,我却宁愿留在你身边,陪你,陪你走过
35、从未奢想荣华富贵,能和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你)静静走过生命中所有的春夏秋冬,就是我唯一的最大的奢侈。
36、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
37、为了能清晰的梦见你,强迫自己日复一日的安睡,我不累吗?
38、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开始也是结局
39、下辈子做男人,抢走你最心爱的女人^^
40、我不允许任何人.抢走我在乎的人。你一吃口.我吃一口.看谁不爽咬两口。
41、叶凡现在拉小提琴拉的这么好,是因在她当小燕子的时候,班杰明教得好
42、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拼命执着的人和事都变的可有可无了。
43、蘸一笔浅墨,铺上红尘的素笺,写下一笔笔寂寥,流下一笔笔悲壮。
44、再也没有早安晚安嘘寒问暖剩下的只是我独自一人溺死孤海
45、我只是个女孩,别人稍微对我好一点,我就以为那是依靠,所以请离我远一点。
46、出售千锤百炼真心一颗,古今中外,只此一件!可暖人,可贴心,善解人意,体贴入微。承诺终身免费维修。欢迎“来电”,恰谈详情。
——中国古代的离别诗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离别是古诗中常见而沉重的主题。举杯挥手之间,凝聚着对朝夕相处、悲欢与共的往昔的留恋,对别后天各一方、相见无期的恐惧,更引发人生短暂、世路茫茫的感慨。以离别为主题的诗歌,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寥寥可数的几首诗能够唱出高昂的别调,大多数总以抒发缠绵悱恻、哀婉悲伤的感情为主。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几乎涵盖古诗中用以表现离情别绪的所有常见要素,意境清丽凄美,堪称千古名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起首三句通过对三种典型景物的铺叙,不仅点明地点和节序,更以离情别意笼罩全篇:寒蝉为初秋特有之景,长亭为即将分手之地,一场骤雨,将离人的心绪浇刷得分外凄凉。在渐起的暮色中,在秋雨的凉意里,断续蝉声撕扯着、侵蚀着词人的心灵。这三个四字句式蝉联而下,形成二二、一二一、二二的节拍,急促斩捷,单调中包含变化的因素,似乎在以节奏强调着“离别”这一不可抗拒的事实。接下来三句则以写实笔法描写典型场景,突显留恋与分离的矛盾:别宴上的美酒佳肴引不起词人的丝毫兴致,他将目光移向江面,精美的兰舟已扬帆待发,催促他尽快结束眼前这份缠绵。词人以万般不舍之情观照“兰舟”这一寻常而典型的景物,使其成为离别之紧迫与残酷的象征,具有了惊心动魄的力量。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人世死前唯有别”,伤感、牵挂、叮咛、祈盼,执手相对之际,万千言语哽在喉头,唯有相对流泪而已。这一场景太直白,太逼真,又太典型,它不仅是此次离别之情的凝结,更是古往今来无数次离别的浓缩,因而能够超越个体感受,具有永恒的感染力。无语相对中,他们的目光投向江面,行人将从此地登舟启程;他们内心的视线穿透沉沉暮霭,浩瀚烟波,遥望寥阔南天,那是行人将去的地方。由“念”字引领的这三句,表面上是通过写景,将哽咽浓情宕开一笔,实则进一步形象表达了去路茫茫、相聚何期的慨叹,同时自然而然过渡到下片中对别后情景的悬想。
“多情自古伤离别”,将此次离别放入无数离别的背景之中,在“多情伤离,自古皆然”的慨叹中,似有将令人窒息的浓情冲淡之意;“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极言此次以冷落清秋为背景的离别所引发的伤感更甚于寻常,方见舒缓的情绪复又扣紧。“今宵”描绘想象中的旅途况味,风景清丽如画,意境凄美寥落,为全篇警策之语:今宵醉中黯然登舟,酒醒
诗人极目远望,暮色苍苍,李曹即将乘船远去的海门遥远深邃,目不可接;唯有远处江树浸润在湿漉漉的雨雾中,苍茫寂寥,隔断诗人眺望的视线。诗人总是选取使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冥冥暮色、霏霏烟雨笼罩着的重帆、迟鸟、海门、浦树,都染上浓重的离情,凝成阴沉压抑的意境。诗人情难自已,潸然滚落的泪珠,与飘散的雨丝浑融交织在一起。将泪珠比作雨丝,不仅使飘忽的情感得到具象化的展现,又赋予漫天飘洒的雨丝以缠绵忧伤的情感色彩,使眼前的自然之景又添一层令人回味的意蕴。
以上三首诗词都着眼于表现某次特定的离别,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则将离别作为生命中的必然要素,上升到人生观的高度进行观照: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此词表达人生有限的慨叹,离情别绪的困扰,鼓励自己在及时行乐中解脱生命与情感的烦恼。片刻的光阴啊,有限的生命!时间催人老去,这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以“一向年光有限身”这样凝炼的对比语句劈空呼出,具有撼人心魄的效果。随随便便的一次离别,都占去宝贵年光的一部分,都让人伤感不已,词人唯有强自宽解,积极享受每一次宴会,聊慰有限之身。登山临水,徒然引发对远方之人的怀念,“满目山河空念远”,照应上片次句;风雨之中繁花飘零,更让人感慨春光的容易消逝,“落花风雨更伤春”,照应上片首句。这两句气象恢弘,意境莽苍,在山河风雨中寄寓人生哲理的思索。既然空间难以逾越,时间无法挽留,不如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这才是多情人对抗短暂生命、销魂离别的最可能的途径。
“离别”意境的阅读提示:
起
因:离情别意
留恋
关 键 词:寒蝉
长亭
骤雨
兰舟
泪眼
绮筵
别路
暮雨
来帆
去鸟
散丝
念远
伤春
离别
情感基调:悲凉
缠绵
伤感
表现手法: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 面对灾难和不幸,如果你仍然活在世上,除了勇敢地挺过去,别无选择。
3. 信心源于实力 , 实力源于不断的努力.
4. 弱者让情绪左右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情绪。
5. 成功决不喜欢会见懒汉,而是唤醒懒汉.
6.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
7. 只要我们能梦想的,我们就能实现.
8. 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9.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而降,自己努力吧
初冬时节, 恰逢华山中学的青年教师汇报课拉开了帷幕, 在为期两天共九位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 我受益匪浅, 现将自己在跨越式课题的引领下, 对课堂中发散思维的训练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补白问题的设计要有想象空间
想象力是一种能动的思维能力, 它是通过形象和抽象思维, 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素材进行加工, 重新排列组合, 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的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存储, 知识的积累和存储是展开想象力的基础, 但平时的训练和开发更是必不可少的, 这种训练无处不在,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去让学生加以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从每一个环节上重视想象力的训练。在刚进入跨越式课题不久, 对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设计, 教师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尝试。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补白, 可以延续学生的思维, 这样的训练从低段的识字认字, 再到中高段的文章感悟都有其设计的意义。
在本次一位青年教师陈老师的课堂中, 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补白的问题, 问题是从课本中的一段话延伸出来的, 原文是这样的:赵州桥的桥面两侧有石栏,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 前爪相互抵着, 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陈老师在此处设计的补白问题是:“如果你是赵州桥的设计者, 你还会在桥上雕刻些什么图案呢?用“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的句子补充完整。”这时候学生说的答案是五花八门, 有的说刻着凤凰, 有的说刻着兔子, 有的说刻着信鸽, 等等。看到学生能给出这样的答案, 我想一定是教师前期对文本的理解和挖掘是不够的, 其实就这个补白的问题来说设计是很合理的, 但是问题出在, 陈老师没有深度挖掘赵州桥上的龙是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如果课文能悟到这个程度, 那么这个补白的问题一定会大开眼界, 学生一定会围绕着“龙”这种象征来汇报出还有其他形态的龙等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这个补白问题表现得更加有生命力。
因此, 我们设计的补白问题一定要根据文章主旨内容来展开, 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 让学生围绕着文章主旨展开丰富的联系。这样的补白问题才会更有意义, 更能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追问的问题设计要有深度
追问, 作为一种提问技巧, 在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它是前次提问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 是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某一问题, 在一问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 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深入理解、沟通联系。它追求的是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众所周知, 为了课堂中能够出彩, 教师往往会在备课的时候, 抓住能够出彩的一个问题预设出很多种答案, 但是真正在课堂上, 学生的生成与自己的预设有时候不能统一的时候, 就需要教师机智地把问题引申得更深, 这样会使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在本次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中陈老师再授《赵州桥》一课中, 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问题设计没有问题,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 这个问题学生的答案比较单一, 大部分都是说桥的年数久、雕刻的图案精美等等, 但是如果陈老师能够再追问下去, 问为什么年数那么久了桥还依然存在?那么你站在这样的桥上会想到什么?你会对设计者说些什么?这样再追问下去, 不仅可以打开学生的想象思维, 又可以与文本对话, 学生最后一定可以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这样不就使学生对文本把握得更加有深度了吗?
三、合作的问题设计要有兴趣
纵观所有的课堂, 我们会发现, 很多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合作而合作, 没有精心设计合作的问题, 简单地将教材的知识内容分为几个板块让学生合作, 忽视学习内涵的挖掘, 忽视知识问题化的深度与梯度。其实合作学习, 概念本身并不包括“问题设计”的要素。可是, 教师要想把合作学习引向深入, 就应该在问题设计上多下工夫。
在郭瑜老师所授的导言课中, 有这样一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选一篇课文师友合作完成一篇知识树。”这一问题的设计我觉得比较好, 那么也就会诞生好的“师友合作学习”, 因为这个问题成为学生课前预习的触摸点、课上学习的聚焦点、同伴互助的连接点以及课后复习的附着点。这个问题既有难度又能激趣, 首先这个问题一个人完成思维可能比较窄, 还很耗时, 但是两个人一起完成既有思维的碰撞, 又有智慧的火花, 最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省时高效地完成了这一教学目标。对于教师来说, 把教材内容转化为问题, 以此引领和激发学生钻研教材的兴趣, 这一工作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 要想很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 去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 补白问题设计得要有想象空间、追问的问题设计要有深度、合作的问题设计要有兴趣, 等等。还有好多有效的措施, 希望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加以灵活运用, 让我们的课堂灵活起来, 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青年教师汇报课虽然已经结束, 但是反思却在我心中细细咀嚼, 慢慢品味, 我相信华山中学小学部语文组的新秀们, 通过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在教学教研的道路上, 走得更稳健、更扎实!
参考文献
[1]暴占光, 华炜, 张向葵, 田录梅.发散思维训练对62名初一学生创造力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3) .
宝宝对物品的依恋一般出现在1岁左右。多数宝宝会把自己经常使用的物品,如小毛毯、小被子、毛绒玩具、小手绢等作为依恋物。柔软的物品会让宝宝感觉舒适和温暖,更重要的是,这些依恋物能给宝宝安全感,减少与妈妈分开时的焦虑与恐惧。依恋物的出现是宝宝自己找到的一种适应周围环境的方式,是宝宝心理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不必太担心。但你要根据宝宝对依恋物的不同依恋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对待。
只在紧张时刻需要依恋物
随着宝宝的成长,必须的分离、必须要适应的陌生环境变得越来越多。依恋物上熟悉的气味和触感,能够安抚宝宝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而且,依恋物是可以由宝宝自己控制的,这让他感到很自主、很安全。
如何应对?
如果宝宝只在特定的情况下(如睡觉时)才需要依恋物,情绪、行为方面发育正常,一般不用干涉。可以顺其自然,不要主动提醒,也不要强行制止。不要表现出你不喜欢他的依恋物,不然会让宝宝感到依恋物是不好的,而让他更紧张。
如果你担心卫生问题,不妨买两个一模一样的依恋物,轮流换洗用。
时刻不离依恋物
如果宝宝对依恋物形影不离、不能舍弃,有依恋物时才能正常生活,一旦与依恋物分离就哭闹不止、焦躁不安,你就要进行适当的引导,逐渐减轻宝宝对依恋物的依恋程度。
如何应对?
多和宝宝玩快乐的亲子游戏。找一些适合宝宝年龄的游戏,和他一起玩。注意,玩的时候不要敷衍了事,要让宝宝充分感受到你的爱。游戏中要让宝宝尽量使用双手,让他在不知不觉中主动放下依恋物。
经常到大自然中游玩。周末全家一起去郊游、去动物园等场所,开阔宝宝的眼界。如果宝宝一定要带着依恋物出门也没关系,你会发现,到了大自然中,他被各种各样的新东西吸引,就不太在意依恋物了。
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宝宝离不开依恋物,表明他渴望温暖和理解。妈妈要更加敏感地关注孩子,在宝宝感到不舒适前及时满足他的心理需要。
改掉依恋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有时宝宝将依恋物忘记了一段时间,过一阵子又想起来了。这时你一定要冷静,不要斥责宝宝,更不能表现出对依恋物的愤怒。健康的亲子关系是宝宝安全感的来源,依恋物是妈妈爱的替代,破坏了宝宝与依恋物关系,宝宝内心的焦虑和紧张无法缓解,甚至会更加压抑,这比依恋物本身对宝宝的影响要严重得多。
当对物品的依恋导致情绪异常
2.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亦未必永垂千古;而刻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您的名字,将真正永存!
3. 有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冬日雪夜的炉边;老师,您的关怀,如这炉炭的殷红,给我无限温暖。我怎能不感谢您。
4.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师,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正永存。
5. 教师像一枝红烛,燃烧得越旺,心里越欢畅;燃烧得越彻底,心里越快慰;即使燃烧到最后,也还要进行勇敢的冲刺。
6. 您是大桥,为我们连接被割断的山峦,让我们走向收获的峰巅;您是青藤,坚韧而修长,指引我们采撷到崖顶的灵芝和人参。
7. 数学老师:您送给我了无限钻研的思维,您让我对未知的答案加求解,但是,今天,您亲手解开了我的未来,我用我的答案去回报您!
8. 美术老师:我们刚见到您的时候,我们还是一张张白纸。我们分离的时候,您已经把我们创作成为了一个个艺术品。艺术与价值是您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挥手告别,扬帆远航。别不了的,是你抛出的那根友谊的缆绳,无形中牢牢地系在我的心上。??
9. 光阴似箭,一转眼,3年的师生生涯已成为过去。但教室里,还回响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还留着我们奔跑矫健的身影。这里的草坪、小溪、竹亭,是我们永远依恋的百草园。
10. 面对着岁月摆下的筵席,我们相互微笑殷勤地劝酒,仿佛所有没说的爱恋与不舍,都收藏在语句的背后。因为我们都已明白,此去再也没有比手中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
11. 在校期间的我们,在指路灯的方向下一步步迈向新的旅途,那时候的我们,有欢笑,向往着向日葵的未来,都是阳光,都是温暖。沿途的风景,处处风光,律动的旋律,却是自己把握、即将离开,我会带着思念,看着我的兄弟姐妹与我一起努力成长,追寻阳光未来!
12. 你是莲蓬下的藕——从不炫耀自己。在你朴素的外表里面,是白玉一般洁白无瑕的心地……??
13. 你酣畅淋漓地大笔泼洒出自己的形象,没有丝毫粉饰和雕琢,惟留下粗犷的美,质朴的美,自然的美。
14. 语文老师:您的音容笑貌,时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老师,这个光彩夺目的名称,将像一颗灿烂的明星,永远高悬在我们的胸中。
两个多月的“软禁”日子可把他煎熬死了,虽说在家里可以自由活动,好茶好饭爷样的被伺候着。可老婆桂兰的眼睛鹰样盯着他,儿女们收缴了他的手机,家里的电话也成了“铁面人”,只能接不能外打。他如热锅上的蚂蚁,身在曹营心在汉,恨死了老婆桂兰。
“哼,你能关我一辈子吗?六个月后咱法庭上再见!”方天明恨恨地拽下一截树枝摔在地上,呸口唾沫踩上一脚。仿佛踩踏一条被他亲手打死的蛇。
两年里,方天明向法院递交了三次离婚诉讼,都因桂兰不同意而被法院驳回。
每天晚上桂兰瞅着旁边的空床,一种痛切由心底扩散开来。桂兰原想方天明是一时犯糊涂,分开他们一阵就好了。没想他四十几岁的人居然效仿韩信,上演这出夜奔。
泪流干了,伤口一道道划在心里。桂兰收拾了方天明留在家里的衣服,捎带一包他爱吃的牙枣,找到方天明说:“既然你铁了心不要这个家,我还你自由!”
“说话算话?这话当真?”方天明不认识似地瞪着桂兰,深怕她反悔。桂兰斜了方天明一眼转身走了。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阳光。”方天明乐悠悠哼着歌嚼着牙枣。
“哟,哪里来的牙枣?”女人问。
“告诉你一特大喜讯,刚才我老婆来过了,同意……”方天明激动地说。
“啪!”牙枣袋子飞了出去,青红的牙枣天女散花般落了一地,四下里咕咕咚咚滚散开去。
转眼六个月间歇诉讼期又快到了,方天明翻来覆去,低三下四和女人商量:“这回是离定了,把我老娘接过来住?”
女人鼓着眼睛冲他嚷嚷“你家里的东西我一样也不要!”
方天明犯难了,想想这二十几年桂兰对老娘的孝敬,无论街道邻居,亲戚朋友没一个不夸的,如今这婚是自己坚持闹着离的,本就理亏,若再抛下老娘,以后没法在人前混啊。
方天明想着这事就烦,找了两哥们出去喝酒。常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几个人吆五喝六闹到三更半夜,歪歪斜斜地扭着各自回家,方天明倒也没糊涂,回的是新家。掏出钥匙,转了半天门锁就是不听话,摁门铃,叮当叮当叫了半天,屋里还是没动静,方天明估计女人气他回来晚了,一边拍门一边说着好话。惹的邻居们纷纷打着哈欠裹着被子探出脑袋对他砸“卫生球”。方天明借着酒兴低吼:“开门!闹会就够了啊,这寒冬腊月的天你就忍心关我在外边?”
防盗门里飘来女人一句:“我以为你又上演韩信夜奔了呢。”方天明像被火烙了似的,“咯哒”一怔忪,“你这女人……我方天明抛家弃子都是为你,居然揭我的短?”方天明恼火地嘟囔。扶着楼梯下了楼。
腊月的夜,寒风凛凛,侵肌裂骨。方天明接连打了几个“激灵”,身子不由自主筛糠似地簌簌发抖。
看着地下一堆冒着烟的烟屁股,想起了老婆桂兰的好:每次喝完酒回家,无论多晚,老婆桂兰都泡一杯酽酽的浓茶等着,用热毛巾帮他擦脸洗脚扶他躺下,坐在身边削一片片的水果喂他,只到他舒服了,睡着了,她才会去睡觉。第二天早上儿女们总是先来看看爸爸,才安心地出门上班,上学……
心情复杂的方天明颤巍巍掏出手机拨弄了一阵,艰难酸涩地:“……喂……”
电话里沉默了半晌,传来桂兰哽咽的声音:“你在哪?我来接你!”
英国某家报纸曾举办一项有高额奖金的有奖征答活动。题目是:在一个充气不足的热气球上,载着3位关系人类兴亡的科学家。第一位是环保专家,他的研究可拯救无数人免于因环境污染而面临消亡的厄运。第二位是原子专家,他有能力防止全球性的原子战争,使地球免于遭受灭亡的绝境。第三位是粮食专家,他能在不毛之地运用专业知识成功地种植谷物,使人们脱离因饥荒而亡的命运。此刻热气球即将坠毁,必须丢出一个人以减轻载重,使其余两人得以生存。请问,该丢下哪一位科学家?问题刊出后,因为奖金的数额相当庞大,各地答复的信件如雪片飞来。在这些答复的信中,每个人都竭尽所能,甚至天马行空地阐述他们认为必须丢下哪位科学家的见解和理由。最后结果揭晓,巨额奖金得主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答案是——将最胖的那位科学家丢出去。小男孩睿智而幽默的答案,是否给我们以足够的提醒:单纯的思考方式,往往比钻牛角尖更能获得良好的成功。任何疑难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都只有一种,就是能真正切合该问题所需求的,而不是游离于问题本身的盲目探讨。
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讲的是爱迪生让助手测量灯泡容积。面对灯泡流畅的线条、起伏的曲面,助手几乎运用了所有的公式、定理,结果还是一筹莫展,没有计算出来。而爱迪生仅用一只装满水的量杯就搞定了,他把灯泡全部没入水中,然后对助手说:“溢出的水不就等于灯泡的容积吗?”
另外,我曾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看过一档节目,至今记忆犹新。节目中介绍一种小鸟能飞行几万里。飞越太平洋时,它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把它衔在嘴里。累了,就把它扔到海里,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就站在树枝上睡觉。一小截树枝,支撑了小鸟的万里迁徒。
但是不学这门功课行不行呢?答案是肯定不行的。因为, 语文课程的地位是由它的性质与课程的定位标准相互关系所决定的。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语文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祖国文化的基础。因此, 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习语文, 而且还要学好语文。
一、养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
如何让学生学好语文?经过几年的实践和尝试, 我获得了一些体会, 希望和同仁们共勉。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很有必要, 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1. 养成诵读的习惯
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 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 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的名篇美文,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养成记卡片积累知识的习惯
平时我们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某个专题的收集和整理, 学会分类归纳, 以记卡片、剪报纸的方式进行积累。
3. 养成阅读的习惯
通过课外阅读, 让学生去感受、体验, 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 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4. 养成预习的习惯
有人对预习也许会嗤之以鼻, 然而我认为预习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环。并且不是放在家里进行, 要在课堂上进行, 这样效果才会好。
二、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措施
也许我谈到的这几点你们会觉得陈旧, 这些是我们语文老师很熟悉的东西, 哪有什么新意。我想建议的就是让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成为学生的习惯。殊不知再不起眼的好习惯只要养成了都会对人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我是这样培养他们形成好习惯的。
1. 分门别类, 学会制作卡片
每天收集跟某一主题相关的卡片。每天课前3~5分的时间叫几个人谈一点, 效果很不错,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就养成了爱收集、爱背诵的习惯。因为别人知道那么多, 自己这么孤陋寡闻, 会有一种落后感。
2. 培养兴趣, 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 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 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3. 重视预习,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一般情况下, 教师都是把预习布置成家庭作业, 至于学生是否认真做了不得而知。比如学习一篇文言文任务有:熟读翻译、重点句的理解、内容概括、字词句赏析、词的古今义、通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拓展等等。这么多任务让学生回家预习完成, 效果势必不会很好, 并且也会使他们望而生畏, 不如拿到课堂上分成两到三节课的时间边学习边反馈效果更好。
4. 经常诵读, 训练学生语感
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 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 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关于语感的训练我基本是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不仅注重课文的朗读, 让同学练、比、评。并且学生拓展的内容诗歌、名言、美文, 都要记下来诵读。
最后, 援引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的一句话:“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将来走向社会后能干一番事业的人才, 而不是装知识的桶和考试的机器。学校教育要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学习, 幸福成长。”请老师相信孩子, 给他们一个平台, 你将会有意外的收获。
摘要:语文是一门既重要又枯燥的学科。生活面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 语文老师备一节课需花大量时间, 结果还未能唤起语文课堂的生机。因此, 要从培养习惯入手, 放手让学生学习, 将课堂归还给学生, 让学生大显身手。
【离不开的离别】推荐阅读:
离不开的朋友700字作文10-06
离不开你作文250字07-11
成功离不开勤奋作文600字09-13
我离不开它300字作文10-25
学三个离不开,新疆三史,四个认同信息06-20
不离不弃的作文09-26
有趣的离别赠言11-09
拉不开的书叙事作文06-22
朋友离别优美的句子05-25
简短的同学离别赠言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