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的人生散文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落寞的人生散文(精选8篇)

落寞的人生散文 篇1

突然的轻闲让忙碌的生活失去了平衡,也让自己有些不知所措。

总说习惯很可怕,可怕到将一种不正常演变为一种正常,一种理所当然。而生活在其中的我们却不为所累,在试图解读这份累,释然心中的郁闷,求得自我欣慰。

接到同事打来的电话时,我也正为这种苦恼所困惑,在家待了十天,一切与工作和与友人交流的事全部中断。当同事问起我这几日的生活时,我除了说起照顾病中的妻居然别的一个字也说不上。

打开了手机,登录了QQ,见有一信息闪烁,点击确认,已有管理员频发:欢迎新人!返回界面,查了资料才知是一地方性文学好友组建的群,对于管理的热情欢迎,让我有些无所适从,竟一时想不起何时加了群,又不知过了多少关口,多少时间才会通过,见的群中好友。

当然每有好友添加请求,我都会习惯了先看其网名与个性签名,希望从那最直观的文字中找到些自己想要的也是渴望的东西,而真实的在期待什么,细问之下,连自己也会摇头莫名。

对于这个群也不例外,群简介与群名也或是自己喜欢的,所以才不会顾忌到何时发现又是如何添加的。

如同是戒心,对于闯入家庭或是集体的每一个成员,这个家的家长或父亲或母亲都会盘问目的,这个目的的意欲何为会否带坏自己的孩子。群也不例外,志同道合的人组合成一个家庭称为群,可以学习,可以沟通,也可以欣赏,一门技术,一份心情,一盏茶事,一卷书都会是享受。

想到同志,竟觉有些好笑,我们把志同道合之人称为同志,而非在一条线上的自是外人了。想当然的我就被管理员拒于门外,只是因为管理让我简介,我简介如下:喜欢文字,初识文字,愿在群中结识文友,得以帮助,以期提高。管理随发出,可有文字发布,与大家欣赏。我随即粘了在中国作家网与红袖添香发布的几篇文字链接到群中,只是望希望有个认可的敲门砖,不诚想,回话没有,倒是被踢出了群。

无情的被踢,让我联想到语言文字的功夫不得了,真不知谁将从中删除或清除人员称为“踢出”,而不是清除。清除还有对被清理者的盘查落实,含有确实认定为异己或不合适不符合或是超越后的清理整顿,而踢却有不加思索戏谑之意,其意的打击力与迫使率均超越了清除所力及的范围。

我不是在纠缠此事,用好友茉莉的话,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外,何苦吊死一棵树!

网络文学亦民间文学,以其亲民,近民,朴实随意的特性吸引了众多文字爱好者,也提供给了大众排解文化缺憾,抒情达意,一展才华的地方。做为网络文学爱好者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在承袭传统文化,弘扬社会良好道德的同事,也肩负着传承与开拓的使命,这种使命感是动力也是激励。

梁凤仪说:我只是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做为商人,又为作家更经历了幼时家境显赫,中途衰落,现在又为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的梁凤仪,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同时以普通的文学爱好者自谦,又足见她的大家风范。

当然对于梁凤仪的`再认识还是她关于大众文学的观点:对大众文学持尊重,因为他的读者的不确定性,阅读的方式不同性,也间接地让读者在轻松休闲阅读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如同倪匡所言:在读者心目中书只分好看的和不好看的。

我们在赏析品评一篇文字时亦不是持了这样的态度这样的观点,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升华,网络文学亦是如此。

这是怎么了?连自己也说清道不明,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徘徊在大街上,看了涌动在车流中的人来人往,那些孤单的、陌生的背影,那些似曾相识又冷峻的面孔在暮色的微蓝中渐行渐远。

没有风,这北方的天空要晴朗了许多,潮暖的湿气Y挟着春草夹带了泥土的香气飘荡在夜的傍晚,让你忍不住要深呼吸了,想要将这属于春的气息留驻心间。

喧嚣的城市也只有在此刻才会褪去她的疲惫,将一分静谧留给自己,大抵她也懂得春意正浓。

渐渐爬出的月儿透过尚未发出新芽的道旁树洒下层层斑驳,偶有汽车的灯光走过,那斑驳又似是见不得痴汉的少妇躲了,也不曾忘记将她的裙摆托起,而那立着的枝杆又略带了几许小家子气的男子,见不得那漂亮外露,带了些许威严,掺杂了几分愠怒,紧盯了那灯光打转。

灯光既去,夜色便已笼罩于夜光的清幽,匆匆的小桥下隐约听的到水流的声音,栏杆上尚能捕捉到白昼留下的温暖,仰了头,双手自由张开了抓着栏杆,听凭心脏附和了小桥流水,那洒下的月光也只有在朦胧的水面升腾。

那桥下流水印象中是终年不曾干涸的,而水源来自何方,去向何处更是无人关心,本以为冬季厚厚的冰层可以阻断她的流动,而当渔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布在冰层下的鱼网被冲在下游时,人们才开始相信她终年不曾断流。

月色渐浓,城市的灯火渐渐升起,休假也已近十二天。

眼前浮现了茉莉发于空间的迎春花,黄色的花朵,稀稀疏疏,隐约在枝干背后,又有迎了风朝了阳光尽情开放的。看的出,那花儿虽不曾茂盛,至少艳丽过。

之所以提到休假,实在是找不到可以解释自我现在心情的理由,下午带了妻去往医院拆线,走了两家才有了具备拆线的医生,我不是个害怕伤痛的人,而妻走路蹒跚,用双手捂了腹部,头上渗出的细密汗珠又让感到了隐隐的痛。

挂了号,随了导医,看过医生,一切又变得严肃起来,我没有陪妻进的治疗室,在医院走廊的座椅上静静地等待着她的拆线。

空寂的走廊找不出可归于四面白墙之外的生气,几张简单的宣传画百无聊赖地挂于墙上,导引着治疗室的方向,也将我的记忆拉回到现在。

十几年前,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与我开了个玩笑,当我满脸无事人似的打发走那个处在夏日黄昏下的人力三轮车夫时,粘稠滚滚的鲜血也在伸手触及时流向了后背,那种惊恐不亚于我被那个穿了黄马褂浑身散发了汗臭的三轮车天,血!来自被撞后的鲜血……

到达医院时,整个的人也绵软的像踩了棉花,鸡蛋大的窟窿吓坏了值班的外科医生,准备缝合却找不到主管麻醉的医生,咕咕涌出的鲜血也已容不得医生去考虑,要么输血要么缝合,我选择了缝合!一声你能忍住吗?便只有了针缝合头皮类似针线穿过衣服的声音。

八针过后,医生的额头渗出了汗出,而我的不哼不叫一声也让这个担任外科主任的老医生目瞪口呆。

这毕竟是若干年前,谁又没年轻过,年轻就会有二的资本。可妻毕竟是个女人,一个柔弱的女人,又怎能承受这样的痛!而印象中妻是个坚强的女人,那么多的苦都不曾叫嚷过。

生女儿时,产科共进去五个待产孕妇,当其他四位孕妇先后在婴儿的啼哭声中满脸幸福地转入普通病房时,妻依然痛苦地挣扎在产科主任与放射科主任因个人恩而强加于她身上的痛苦,直到晚上二十三时,从渗血到后来恐怖的大出血,害怕了的医生才确定了我们说的话:预产期在两月后!

幸运的是母女平安,而这次强行的催产也带给了妻一个体弱多病的身体,好在她未曾向病痛低头,依然笑谈着由于我的坚持才未输错血,让她有了一个母亲的快乐。

落寞的人生散文 篇2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传奇人物, 也是一位被“流言”所笼罩的神秘才女。张爱玲以小说闻名, 与同时代许多作家一样, 她也是一位散文家。她第一篇正式发表的作品是英文散文“What a life, what a girl’s life”, 刊登在1938年的《大美晚报》上, 里面写的是自己的一点惊险的经验。有学者认为, 张爱玲的散文成熟作品要早于她的小说, 她的散文可与林语堂、周作人、郁达夫、鲁迅等作家的散文相提并论, 自成一格。我之所以选择《童言无忌》, 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题材是大家非常熟悉的, 也是散文家笔下最常见的, 借此可以对比和思考;另一方面是可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经历, 特别是她对自己所经历事件的态度、情感;也想由此对现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稍作讨论。

散文究竟是为谁而写?写作者心中有没有假想的读者?张爱玲说, 用“童言无忌”这个题目并不是要说犯忌讳的话, 也没有一吐为快之意, “不过打算说说自己的事罢了”。“说说自己的事”有两个连带的问题:一是有没有人愿意听。有人愿意听, 或许还有些回应, 自然是一件乐事;无人愿意听, 或者碍于情面装着听, 在说者这里就会产生不安, 在听者那里或许会有嫌烦。二是倘若没人愿意听, 自说自话, 就有自我炫耀以引起他人兴趣的嫌疑。但作者还是决定要“随时随地把自己的事写点出来”, 她虽然以“免得压抑过甚”到年老“一发不可复制”来调侃自己, 不过很显然, 对散文来说, 写比听更重要。

因此, 散文是出于自我表达的需要, 是为自己而写, 是为满足自我倾诉的欲望。就像作者在《私语》开篇所说:“‘夜深闻私语, 月落如金盆。’那时候所说的, 不是心腹话也是心腹话了罢?……所写的都是不必去想它, 永远在那里的, 可以说是下意识的一部分背景。就当它是在一个‘月落如金盆’的夜晚, 有人嘁嘁切切絮絮叨叨告诉你听的罢!”为自己而写的散文, 就是夜深人静时说的心腹话, 不必去想就可以娓娓道来。也因此, 散文的假想读者首先是自己。现代人特别重视自我, 强调个性, 每一个自我既相同又不同, 人人都会有倾诉自我的欲望, 人人也都会有倾听跟自我相同或不相同的人诉说的愿望, 写作者其实不必为是否有人倾听而操心———一开始就决意为他人、为心中臆想的读者所写的散文, 往往给人以指手画脚、盛气凌人之感, 反遭人排斥;而那些抱定是为自己而写, 写的也不过是自己的琐事与感悟的写作者, 他们的作品会“自动”寻找情投意合的读者, 并在他们心中引起回应。

“童言无忌”这个题目, 表明作者要写“无忌”的散文;童言之所以无忌, 因为它往往是一种真言, 虽不免使人难堪, 却极可能道出了某种真实的存在。在本体意义上, 散文正是一种童言, 一种真言;或者说, 是我们成年之后试图返回童言即真言状态的一种努力, 散文这时就是最恰当的一种文体形式。“无忌”的散文意味着作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 只有那些真实发生的、未经伪饰的、刻骨铭心的事物, 才可以进入到散文的言说中去。它们是你生命中的一段历程, 一个插曲;它们可能使你在一瞬间, 恍然觉察到当年没有觉察到的意味, 并帮助你看清现在的你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你。所以人们常说, 散文最能见出作者的本我、真我。所谓散文不能虚构, 也应当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

在张爱玲这里, 散文本质上不是为说而说, 并且首先不是为别人而说。散文要与之对话与交流的第一对象是自我, 是与写作者所描述的事件、场景中的“我” (过去的“我”) 已然不同, 或者依然相同的另一个“我” (现在的“我”) 的对话与交流。因此, 散文具有审视或反思自我的功能。而读者会跟随写作者的叙述作出相似的反应, 他们在作者笔下看到或与自己相似, 或与自己完全异样的人生, 因此而亲切, 而讶异, 而慨叹。在这个意义上, 与其说写作者是为了呈现一个自我, 不如说是为了追寻那个谜一般的自我;或者说, 散文写作是为了求证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或者:“你看, 从前的我是那个样子, 现在的我为什么连我自己都感到陌生了呢?”散文的文学性也在这里表现出来:它与其他文学文体固然有很大的不同, 但依然是以探索人与世界的本质存在, 追问人与世界的生存状态为己任的。

张爱玲的这篇散文, 确证自我与探寻迷失的自我这两种意图同时存在, 有时是交替推进, 用她的话说, “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优秀的散文所表现的几乎都是充满矛盾的个体, 生活在一个同样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比如《钱》, 从“抓周”写到时下上街买菜, 作者坦诚自己是“拜金主义者”, 也不再为“小市民”的称呼而局促。这固然是因为“从前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 只知道钱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一种因现时的自食其力而从内心涌出的愉悦。可是, 作者又从苏青的一切靠自己的“至理名言”中品味到了“苍凉”, 那是一种在自食其力中才能感受到的生活的磨折和艰辛。这是以前从未体会到的。文中提到囤货的事, 也见出她在生活中的精打细算, 有着小市民一般的精明。当时正值上海沦陷, 纸币不值钱, 家家户户都囤积物品。除了乔琪绒衣料, 张爱玲还囤积过白报纸, 她的第一部散文集《流言》就是用这些纸印制的。据她自己说, 那段日子, 晚上睡觉她就睡在白报纸上, 感觉有一种空前的实在。《钱》的结尾写买菜和拎网袋绊子的细节, 尤为生动:

我拎着那湿濡的绊子, 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自己发现与前不同的地方, 心里很高兴———好像是一点踏实的进步, 也说不出是为什么。

从富家娇女到“落难公子”, 世事难料, 作者的身份、处境大为不同, 她也忽而发现自己的心性、脾气有了“一点踏实的进步”, 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过, 她不会因此在钱的面前像母亲一样自视清高, 或者像昂然挺胸的女子以能养活自己而负气, 她依然会喜欢钱, 依然会斤斤计较, 不改自己“拜金主义者”、“小市民”的“本色”。在日常生活中, 张爱玲哪怕是与最要好的朋友一起吃饭, 也是AA制, 财钱清爽。她的姑姑当初为了搭救她, 曾经被她的父亲、也就是自己兄长打伤住院;张爱玲避乱来到上海, 姑姑又把她接到自己家住。即便这样, 张爱玲与姑姑也是“亲兄弟, 明算账”, 以至姑姑说她是“财迷”。但张爱玲毫不介意, 还笑着到处学给别人听。张爱玲不喜欢sentimental, 从不悲天悯人, 而是实实在在地享用自己的所得, 从不顾忌他人的评说, 我行我素。如果说我们从散文中看到了一个真我, 那也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极具个性的真我。

再比如《穿》中, 我们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我”, 同样是率性的“真我”:“八岁我要梳爱司头, 十岁我要穿高跟鞋, 十六岁我可以吃粽子汤团, 吃一切难于消化的东西。”张爱玲对服饰的喜爱和考究, 因学过绘画而对颜色搭配的精到见解, 是构成她的传奇性的重要部分。当然, 这篇短章的主旨是在由此引出“衣服是一种言语, 随身带着的一种袖珍戏剧”的观点, 进而过渡到谈论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的难解难分。因此, 最引人注意的是收尾两段场景、语言描写。这两个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作者现在回想起来都带有浓厚的戏剧化色彩, 却又不是戏剧。在两处场景中, “我”都说了真话, 并无曲意逢迎之意, 是童言也是真言, 但为何一个令他人感动也令自己感动, 一个却让现在的“我”“想起来更觉耿耿于心了”呢?这里面是否可以用道德是非来评判呢?作者不知道, 我们也无从得知, 甚至无法替她作出判断。但是, 我们却能从中深切感受到“真我”的存在:一个矛盾的、困惑的, 连自己也无法说清楚的“我”, 伫立在我们的眼前。

就这篇散文而言, 张爱玲眼中的真我或本我是什么样的?她看清楚了吗?她让我们这些有意倾听的读者弄清楚了吗?似乎很鲜明, 但细想之下不免又含混。所以, 真我并非预先存在于写作者的脑海, 然后用语言文字写下来, 让读者一览无余。真我之真的含义, 除了这个“我”是矛盾的、变化的, 还在于写作者希望通过语言文字来追寻和确证自我的复杂性、多面性, 但这依然是困难重重的。“认识你自己”, 这句古老的哲言正好可以用以概括散文的初衷和目的。浅薄的散文与厚重的散文在此分野:前者是为了呈现一个“完美”的自我, “叫人家也来瞪眼看”;后者苦于自我的日渐迷失或弥散, 于是将自我细细解剖, 给自己看的同时, 也给别人看。

书写“我”的散文自然会使用第一人称叙述。不论是在散文还是小说中, 第一人称叙述都是一种回顾性叙述, 区别只在于一个是真实作者, 一个是真实作者虚构的人物。这种叙述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起作用:一是作为叙述者的“我”追忆往事的眼光, 一是被追忆的“我”当时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形成了第一人称叙述中特有的双重视角, 叙事学分别称为“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双重视角可以体现出同一个“我”在不同时期, 对事件、人物的不同看法或认识。我们来看《钱》中的两段文字:

生平第一次赚钱, 是在中学时代, 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 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 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 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 钱就是钱, 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有些东西我觉得是应当为我所有的, 因为我较别人更会享受它, 因为它给我无比的喜悦。眠思梦想地计划着一件衣裳, 临到买的时候还得再三考虑着, 那考虑的工程, 于痛苦中也有着喜悦。钱太多了, 就用不着考虑了;完全没有钱, 也用不着考虑了。我这种拘拘束束的苦乐是属于小资产阶级的。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自己, 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

第一段文字基本上出自“经验自我”的眼光, 只是最末一句叠合了“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的双重目光;也就是说, 在对待钱的态度上, “现在的我”对“过去的我”是肯定的, 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在第二段才看到, 当美好岁月一去不复返, “我”为何会为买一件衣裳而再三思量。我们可以感觉到, “现在的我”正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那个有着小资产阶级“拘拘束束的苦乐”的“我”, 活生生地再现了那时的“我”的“局促”和窘迫, 但却依然不想改变这似乎与生俱来的“财迷”的秉性。

在几篇短章中, 《弟弟》最接近小说笔法, 仿佛一篇精妙的笔记体小说:叙事的简洁, 活灵活现的细节和语言描写, 简笔勾勒的鲜明的人物形象, 一头一尾的强烈反差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同时, 这一篇所写的人和事, 也几乎全部出自“经验自我”的目光, “叙述自我”没有作任何干预。但很显然, 隐身的“叙述自我”讲述这个故事的用意并不在写弟弟的自暴自弃, 破罐子破摔, 而在写“我”从中感到的“寒冷的悲哀”, 以及对于这个家庭的长久仇恨心理的由来;正是这个家庭毁灭了美丽纯真的弟弟, 甚至使他在“我”面前不再有妒忌之心和压迫之感, 形同槁木, 心如死灰。“我”的痛苦不仅为他, 也为自己。“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双重视角, 使张爱玲的散文充满了小说叙事的张力;而“叙述自我”具有的反思和自省的特征, 又使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也更为可信的自我。

散文的自我表达与表达自我, 与语言和结构是分不开的。读者面对的是文本, 是语言及其结构的实体。时间关系, 我们不展开了。

不论散文怎么写, 它最终的目的都不是要呈现生活本身的样貌———那样我们不必看散文———而是表达写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不过, 所谓感悟不是抒几句情、发几点议论或卒章显志、来点升华那样简单。张爱玲的散文至少显示了感悟的两方面含义:第一是新颖。新颖与否取决于两点: (1) 是来自写作者的体验还是鹦鹉学舌、移花接木。这需要眼界, 也依赖慧心, 绝非一日之功可以达成。没有感悟硬充感悟固然不好, 鹦鹉学舌者以他人体悟冒充自我经验, 因此之故往往要竭力掩饰学舌的痕迹, 这样的散文只能让人退避三舍。 (2) 是否能给读者以启迪。写作者出于自身的体验如果与读者并无不同, 自然难以触动读者。这类散文是我们见得最多的。第二是自省。感悟的新颖性和启迪性, 很大程度上来自自省意识;自我的本真与否, 与是否自觉地解剖自己有着密切关联。张爱玲所说的“我我我”的身边文学之所以挨骂, 恐怕不在文学尽写“我”的身边事, 而在于它以此来自鸣得意。她的散文之所以能吸引我们, 打动我们, 与感悟中的自省意识分不开。有自省的感悟不仅让作者感到了“一点踏实的进步”, 而且也会引起阅读者相应的心理活动, 从而与作者形成交流;缺乏自省的感悟, 往往缺乏深度, 并且极易沦为说教或训诫。从一个更高的视野看, 自省意识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

不是寂寞、而是落寞的伤感散文 篇3

我笑了,笑得是那样肆无惧惮...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开心?我回答说:“只有上帝知道!”内心

却一阵苦涩...

伤心难过的时候,一个人从这头走到那头。。又从那头走回这头...我一直想说的是:我做人很失败,

失败到连伤心的时候都没有一句安慰...而我自己总是扮演那个给予自己安慰的人....有一天我转身

时发现,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我习惯了这种自欺欺人的游戏,甚至乐此不疲 。

我记得我有一段时间非常的.失落,然后我就会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问别人同一个问题...可结果总

是令我很失望!问的最多的是:“一个人和寂寞你会选择哪个?”然而我不懂的是为什么大部分人都选择一

个人呢?一个人也许不寂寞。。那是他们的共同解释。。我呢?是寂寞...

五年了...原来竟是五年了...记忆也就中断了五年...

黑暗里,

时间如光线一样,

让人眼花缭乱,

这么短,

却仿佛已经一生一世,

有谁能够告诉我,快乐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呢?

忘了是不是比记得要好?

哪怕伤口又再一次次的扩大...哪怕我已经...其实我早已经迷失了,我都不清楚我到底是一个怎

样的人?到底我是不是一个累赘?

寂寞是什么?悲伤又是什么?尽管我在寂寞中死去,又在悲伤中活过来,我仍旧不懂...到底是人的

悲伤,人的寂寞?还是悲伤的人,寂寞的人呢?所以我仍然在十字路口徘徊中...

其实,有些事情,

别问,别想,别明白,

这一刻,这一生,

不必问,不必想,何必明白?

...

落寞少年伤感散文 篇4

少年伤,谁人懂。

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只想让你的生日过的更好,虽然花了一点钱。但这都是我愿意的。我不知道我什么地方让你那么讨厌。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让你快乐,之为红颜一笑。 千载风云尽付一笑,落寞少年照耀古今。你却狠心的丢下一句话“我们还是做朋友吧”我强忍着自己的.眼泪不让它落下。不想让你看见我伤心。你可知我内心的痛苦。虽然别人说我很好、这一切都不是我的错。你说我花钱太多、可这一切都是为你,我不都介意,你我什么要介意,你把我送你的东西都给了我,这是为什么?

可恨苍天薄我情,不让此情长久存。

若相依、莫别离。你可想过我为你付出的一切,可曾想过我给你买礼物花了多少心思,可曾想过我为了请假给老师说了多少好话。

以后在学校我应该以怎样的身份去面对你,陌生人,朋友。

美丽星空,只剩残星。

我以前是你什么人,爱人 还是碍人。

梦醒,一切依旧,岁月不堪回首。

何须世情,何须笑颜,陌人相逢一笑间

繁华大街,落寞小巷散文欣赏 篇5

北平有宽厚的肩膀,承载着过去皇族的气派和清新的风尚。摩登女郎的高跟鞋和那东北老妪的木屐可以用着同样的节奏敲击着着青石板地。如果你看到在街角有个戴毡冒的小伙佝偻着腰杆,俯在一白色的画布前临摹着一切,请不必惊奇。

市前,有一群人小聚在石凳旁,中间坐着一个八旬的老人,他那不见血色的双唇有力地叼着一烟杆,他颤抖的右手扶着杆子,左手撑着下巴,绕有趣味地说着某个年轻男人的事迹。

他因用西式的人工呼吸救了一位落水的小孩而为人所知。但是那个“他”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人清楚他姓甚名谁,现居何处。

我猜测他一定是为身材魁梧的汉子,因为英雄似乎都长那般模样。即使我认不出他的样子,没关系,因为他身上有个“英雄”的象征。听说他的左腹处有个三角的印记,那是人们在他趴下来救人的时候看到的。我一直在寻找这个无名的英雄。从娇阳初升到月落东山,我寻找着,寻找着,从不疲倦。其实,我也希望在这个繁华百态的城市里寻找自己。

夜色磅礴,小巷处,言语似夜行车。疲于喧哗的老人拿着一把蒲扇,光着上身,坐在自家庭院的门前,悠闲地扇着。在巷子与街道的交汇处有几户人家在卖地道小吃,叫卖声断断续续、续续断断。当我走进小巷总会有一种声音呼唤着我,这个北平老人的呼唤,急促又转为短暂。人力车夫是最不识趣的了,他们身上的.汗水落地的声音,总是扰乱我的听觉。不过他们也蛮可爱的,让他们用车子把我从西城拉到颐和园洋车费才一元左右,车费便宜吧,但可爱处不是车费,而在你尽管坐在车子上看着车夫们途中互相取乐,讨论着各自的遭遇,那时,你定会有种莫名之感。

“啊!”一声呼喊,那种声嘶力竭我至今难忘,就在我前方不远处,一位叫卖的老妇人倒下了。那张围着车子的帆布染上了鲜红,在月光下,尽显血腥的罪恶。路过的车夫立马扔下了车子,一把揪住那歹徒,一脚狠狠地把他放倒,那歹徒的破帽子被甩掉了,那一把藏起的长辫子散了下来。逐渐地人越来越多,他们对那个歹徒的暴打越甚。参与其中的甚至有一些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过路人。

老妇人被扶上车子拉走了,留下那个男人,他躺在地上奄奄一息,我终于鼓足了勇气凑了上去看了一眼,我被这一幕惊呆了:那个男人嘴里还嚼着干豆腐,他喘着大气,不停地咳嗽着,他那破烂的衣裳下,左腹处那个三角印记比鲜血的颜色更红,红得可怕……

落寞的人生散文 篇6

关键词:康白情,草儿,白话新诗

康白情于五四前后, 尤其是在1919和1920年期间, 在《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等杂志上发表新诗百余首。康白情的这些新诗, 全部收录在1922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的诗集《草儿》中。他随胡适一道, 开创了中国新诗的先河。而与同时期的新诗创作相比, 即便胡适的《尝试集》也不免显出“实验体”的粗糙浅白之气。难怪朱自清在《诗与哲理》里说:“新诗初期, 说理是主调之一。新诗的开创人胡适先生就提倡以诗说理”, 俞平伯、郭沫若的诗带哲学意味“那时似乎只有康白情先生是个比较纯粹的抒情诗人。”也就是说, 与同行者的新诗相比, 只有康白情的《草儿》才具备较圆熟的诗歌气质, 显示出新诗早期的艺术自觉和早慧。

《草儿》题材广泛, 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诗人个人的思想情感, 诗人所行之处的所见所闻, 民间的风土人情, 还有当时大时代背景下的政治呼声, 方方面面, 事无巨细地拾诸笔端, 甚至在一些诗歌类别上首开风气。康白情在《新诗底我见》里提出“诗歌是主情的文学”, 其抒情诗创作也正体现了这一观点。“送客黄浦/我们都攀着缆——风吹着我们的衣裳/站在没遮拦的船楼边上/黑沉沉的夜色/迷离了山光水晕, 就星火也难辨白/谁放浮灯?仿佛是一叶轻舟/却怎么不闻挠响/今夜的黄浦/明日的九江/船啊, 我知道你不问前途/尽直奔那逆流的方向/这中间充满了别意/但我们只是初次相见” (《送客黄浦》) , 诗人以“自然的音节”, 随感情的内在起伏淋漓地道出离愁别绪, 兼之一出场即现出成熟的艺术样态, 不愧为中国新诗里抒情诗的一个光辉起点。比如再如纪游诗《庐山纪游三十七首》《日光纪游十一首》, 尝试以白话驾驭纪行题材, 描写湖光山色等自然景观独到精彩。胡适就认为:“白情的《草儿》在中国文学史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纪游诗。”

其次, 在同一题材的表现和开掘上, 康白情的诗歌, 与同时代人的相比, 呈现出柔软优美的艺术调子。周作人在其《平民的文学》里谈到平民文学应该平民文学应以普通的文体, 记普遍的思想与事情, 记载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同是记载普通男女悲欢成败的诗歌, 胡适的《人力车夫》:“车子!车子!”/车来如飞/客看车夫, 忽然中心酸悲/客问车夫:“今年你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车夫答客:“今年十六, 拉过三年车了, 你老别多疑。”/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 我不坐你车。我坐你车, 心中惨凄……胡适以白话新诗写年幼的人力车夫艰难地揽生意的场景, 多对话直录, 与其说是诗歌, 不如说是简练明朗的散文或小说, 呈现出明显的文体过渡痕迹。周作人《两个扫雪的人》:阴沉沉的天气/香粉一般的白雪, 下的漫天漫地/天安门外, 白茫茫的马路上/全没有车马踪迹/只有两个人在那里扫雪/扫净了东边, 又下满了西边/扫开了高地, 又填平了坳地/粗麻布的外套上已经积了一层雪……读来, 可见周作人此诗, 比起胡适的《人力车夫》, 应该来说, 诗歌形式和意韵上都要高出很多。而康白情的《妇人》:妇人骑着一匹黑驴儿/男子拿着一根柳条儿/远傍着一个破窑边的路上走/小麦都种完了/驴儿也犁苦了/大家往外婆家里去玩玩罢/驴儿在前/男子在后……同样是写民间普通男女的艰辛, 康白情不直接写驴儿犁田的辛苦, 也即妇人男子的劳作之苦, 而是选择一个巧妙的角度, 写春耕后妇人伴着男子牵着驴子回娘家沿途行走的场景, 语言轻快俏皮, 富音乐感, 琅琅上口。以淡淡戏剧笔致, 写民间男女生活里的片刻温亲惬意, 似一幅悲欣交集的民间风情画, 在表情达意的同时, 在艺术手法上则达到一定圆熟境地。这三者之间, 很明显艺术造诣上应以康白情的《妇人》为最。

再次, 康白情的艺术手法里, 有相当可以资借鉴的独到之处, 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初期白话诗人的独慧之处, 他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白话试坛, 时至今天, 仍不失却它的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遍江北的野色都绿了/柳也绿了/麦子也绿了/细草也绿了/水也绿了/鸭尾巴也绿了/茅屋盖上也绿了/穷人的饿眼也绿了/和平的春里远燃着几团野火” (《和平的春里》) , 诗人以一连串的“绿了”作为诗句的收尾, 无论朗读或诗歌形式或表达主题的用意上, 都别有新意, 最后以绿色春天野外的“远燃着的几团野火”结束全诗, 既轻巧利落, 又为全诗点睛之笔。康白情擅长写景, 其诗歌写景场景宏大, 气象开阔, 有很强的画面感, 色调清新别致, 以至朱湘这样称赞:“他的描写才是他对于新诗的一种贡献。”例如《日观峰看浴日》:“要白不白的青光成了藕色了/成了茄色了/红了—赤了—胭脂了/鲤鱼般的黑云/都染成一片片的紫金甲了/星星都不知道那里去了/却展开了大大的一张碧玉……”这一连串色泽的渐进变化, 细致入微, 诗人亦如一个丹青手, 把日出前后天空云层的视觉推移变化, 惟妙惟肖地悉收笔端。该诗于1919年11月发表在《少年中国》, 时隔近百年, 很难想象这样的现代的笔法, 在康白情手里早已就轻驾熟运用自如。再如诗歌的形式美方面, 康白情也对后人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如《送客黄浦》, 首句回环往复的章法, 就直接影响了包括徐志摩 (如《我不知道风在往哪个方向吹》) 在内的后起诗人。康白情是提倡诗歌主情的诗人,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 有相当一部分主情诗的佳作, 例如他写爱情题材的《窗外》:“窗外的闲月/紧恋着窗内蜜也似的相思/相思都恼了/她还涎着脸儿在墙上相窥/回头月也恼了/一抽身儿就没了/月倒没了/相思倒觉着舍不得了。”诗歌短小精悍, 语言晓畅, 感情真挚, 这简单率真的情诗路数, 直接影响了湖畔诗人的创作。

以上可见,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 作为开路先锋的一代诗人当中, 康白情不仅有大量的诗歌创作实践, 是五四前后发表新诗最多的诗人, 更重要的是康诗的艺术成就超过了他同时代的诗人, 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在胡适众多的跟随者中, 只有大量的康白情的新诗出现, 新诗才风起云涌, 连郭沫若也直言, 他的新诗创作之初, 也是受了康白情的影响。可以说, 我国新诗取得独立地位, 康白情《草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白话新诗初期, 唯康白情以艺术探索的灵敏和早慧, 令其诗歌作品在出手之际, 就呈现出一定的艺术圆熟状态, 这份艺术的自觉是多么弥足珍贵。按常态来讲, 《草儿》在诗体转型期间的典范意义和引领诗歌历史潮流的巨大作用, 康白情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轻易否认和忽略的。遗憾的是, 康白情因为政治沉浮而离开了白话新诗主流创作群体, 后期更是继承《离骚》传统转向古体诗写作。加上意识形态的原因, 康白情直至1958年下半年回川途中落水身亡, 其人其诗歌在大陆一直都处于被忽视的落寞状态。倒是在台湾, 著名诗人痖弦, 受其影响写了不少新诗, 痖弦的诗有些像康白情, 如《红玉米》;而且, 康白情的新诗在台湾曾重刊过。1990年, 在其去世后近30年, 才有专门的康白情诗歌集出版, 随之才有学界研究。然而, 如此沉甸甸的一本《草儿》, 迄今在现代文学史上被提及之时, 也不过寥寥数语。康白情《草儿》仍处于开

多元化角度看近代武术的发展

阴若天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武术,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几千年自然社会环境中, 不断繁衍发展。然而进入近代,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将固步自封的中国打得一败涂地。武术也因为冷兵器推出历史舞台而走向衰落。武术是否已经走到了瓶颈?繁衍千年的武术文化是否就要寿终正寝?本文的观点是在近代社会中, 武术发展非但没有走到瓶颈, 反而在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时代表现出其多元化的特点, 并且进一步得以发展。

【关键词】武术;传统文化;近代;多元化

中国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萌生、发展, 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形成了极具独特性的武术文化。武术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技艺, 更是一种教化。它重在对人、对生命、对自然宇宙的理解与体悟, 重在对人的心灵德性、人格身躯的涵养与化通。[1]中国武术正因具有这种独特的文化特征, 而能在数千年中不断繁衍生息, 推陈出新。

但自近代以来, 武术的发展受到沉重的打击。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 武术难以抵抗。因此一种武术已经过时的言论开始蔓延。面对这样的局面, 武术界展开了具有多元化特色的自强活动。这些活动的影响不仅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与民争光的打擂活动

打擂在清朝前期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 传统成为“打擂台”。[2]鸦片战争之后, 外国大力士借其国威, 纷纷来华挑衅;更有甚者, 认为中国人软弱无力, 讥之为:“东亚病夫”。他们设立擂台, 妄以武力以呈其威。时人为之愤慨不已。这时一些进步武术家为扬国威, 纷纷应外人之擂。其中霍元甲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霍元甲 (1869-1910) 字俊卿, 生于静海, 祖籍东光, 清末爱国武术家。霍氏世代习武, 祖传绝技霍氏练手拳 (“迷踪艺”武术) 尤为出名。1909年英国人奥皮音在上海张园设擂台, 肆意侮辱中国人。霍元甲闻讯疾赴上海, 亦在张园设起擂台, 嚣张一时的奥皮音却吓得灰溜溜地逃走。[3]霍元甲在奥皮音逃跑后, 于1910年4月19日至21日《时报》上以中国大力士的名义连登三天广告:诸君有愿比试者, 即以入场券款作彩, 除园主二成扣外, 余均归胜者。如愿比拳脚更佳, 惟须早日挂号, 以便在华界禀请租地也。[4]但奥皮音胆怯于霍元甲武艺高强, 灰溜溜的逃走, 并迅速回国。

霍元甲所代表的一大批爱国进步武术家用自己的高超技艺战胜了高傲的外国武者, 表现出他们崇高的民族气节, 同时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嚣张气焰, 使之他们认识到“中国人尚含无限蓬勃之生机, ……中国人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泯灭”。武术打擂的胜利, 为备受压迫的中国人民争得了荣誉, 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

二、走出门派之争的武术团体

传统的武术, 极重门派。据黄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铭》, 清初已有内外家之分, 此后各个门派之间的相互衍生、竞争、促进, 形成了武术的繁荣昌盛。[5]但武术门派壁垒及门派竞争, 也还存在着严重的封闭性、争斗性。自我封闭的小农意识, 使得武术的发展受到重重限制。近代有志之士针对这些问题, 采取了种种改善发展举措。

(一) 民间体育团体诞生—精武体育会的成立

1910年霍元甲在上海参加与奥皮音的比武后, 在时报刊登新

掘中的掩埋状态, 仍没有改变边缘地位, 康白情及其《草儿》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和应有的中肯的地位, 还亟待时间来进一步的确定。

闻中提出“拟立一学堂, 以副诛君雅意, 并提尚武精神, 亦快事也。”[6]经商议, 决定创办精武体操会 (精武体育会前身) , 农劲荪任会长, 霍元甲主持精武技击并习军事。自此, 我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诞生了。1910年7月7日中国精武体操会正式成立, 会址设在闸北旱桥以西王家宅。自此, 我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诞生了。其后, 精武体操会于1916年4月6日更名精武体育会。

精武体育会破除了传统武术“因袭宗法, 师徒秘传”的陋习, 提出各派同源的观点, 先后聘请了各地各派武术名家来精武公开传授武艺, 荟萃全国群雄于一堂, 形成了从未有过的武术新风尚。也正因为精武会摒弃门户之见, 以宣传体育救国、振兴中华为己任, 因此得到全国各地爱国人士的支持。为了普及精武武术, 精武会在全国各地成立分会, 并派拳师走出精武大门, 深入到大学、中学、小学, 女子学校、工厂、军队、团体传授武术, 使武术步入更广阔的空间。

(二) 武术到国术的转变—中央国术馆的创立

20世纪前期, 帝国主义列强扩张的加剧, 使国人认识到图强御辱的紧迫性。西北军将领张之江认为“一国之存亡, 乃视民族精神之良莠以为断”, 中国人应通过习武唤起尚武精神。

1927年张之江向当时的国民政府申请并获准把“武术”改为“国术”, 使之与国旗、国歌、国画、国徽齐名。武术由此从一门技击术上升到国术的高度, “国术”这一提法, 使武术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 并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其后, 张之江四处奔走筹建, 于1928年6月在南京创办了中央国术馆。中央国术馆以“提倡中国武术, 增进全民健康”为宗, 进行武术教学训练和科研。在中央国术馆的带动下, 全国各省市县几乎都成立了国术馆, 从而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国术馆系统, 掀起波及全国的习武浪潮, 习武情绪空前高涨, 武术在全国得到大力普及。

三、走出国门的中国武术

武术作为一项传统文化, 随着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而逐渐为全世界所关注。人们为神秘东方的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所吸引, 对武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渴望更深了解这门文化。武术走出国门的外界因素已经具备。同时, 许多有识之士也看到武术作为国术, 能够激励民众, 恢弘民族精神, 将其传播到国外, 有利于武术的发展, 同时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内外部条件的具备, 使得武术走出国门成为现实。

早期走出国门的是民间的精武会。随着精武会在全国的设立, 尤其是精武武术在广东的传播, 使其影响传到海外, “南洋侨商, 曾函粤会, 祥询内容, 响慕甚殷”。通过华侨的宣传和推动, 1920年陈公哲、罗啸敖、陈士超、叶书田、黎惠生五人作为“五特使”访问南洋, 到达9各地区, 做了30余次演讲并播放精武影片, 使得精武会的影响力大增。此后, 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精武体育会相继成立, 1922年, 越南西贡、印尼爪哇、泗水、雅加达等地的精武会亦分别成立。

参考文献

[1].胡适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之建设理论集》, 良友图书公司, 一九三五

[2].朱自清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之诗集》, 良友图书公司, 一九三五

落寞的人生散文 篇7

时间带走的是谁那无限的牵挂,梦醒后留下的又是谁那独自徘徊的身影。岁月如歌,流年已去,洗尽铅华,曾经沧海桑田,只为那一刻。如烟往事,不知谁飘落了谁的相思,如梦回忆,不知谁飘落了谁的等待。遗弃的泪水带着谁的心碎悄然落下。凄凉的微笑又在演绎着谁那内心的悲伤。花前月下的誓言终究抵不过逝水流年的时间,当青春消亡,容颜老去,留下的不过是曲终人散!

--题记

思念在流年里沉淀,辗转,是谁的歌声依旧打动着彼此的心?轮回万世的情劫散落了谁一地的相思,相爱,那一瞬已成永恒。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会永远错过。几番思绪,几番痴。泪痕点点寄相思,梦长与卿知,满庭落花,满树瘦,纷纷扬扬,扬扬纷纷。是谁?把轮回万世的情感延续在痴情的梦里,是谁,执一笔相思走在前世今生的红尘里。

当飞舞的思念随着流淌的.音乐盘旋飘远,穿越夜的弥漫,最后落在笔尖,深深浅浅地写着,心中那份对你的执着与眷恋,你的倩影依稀浮现在眼前,如梦似幻,我看得如痴如醉,却也带着丝丝忧郁。窗外,清风扬起几缕清丝,它穿梭着我的孤梦,这个季节,想念,感伤,彷徨,薄凉,收获的金黄,最终却汇成一股股暖流,流淌在寂静的岁月里,镌刻在时光的记忆里,在最美的年华,遇到最美的你,邂逅一场动心的烟雨,成为永远的梦,这个季节最美的点缀。

想将所有心间的文字都化成烈酒,与你醉饮千杯,不负前世千万次的回眸,可你只是轻轻一转身,便消失在茫茫人海。我终究不忍为你唱起那忧伤的离歌,不忍让记忆的温度点滴从指间流走,不忍在匆匆而逝的流年光影里,寻觅昨日的依稀旧梦。所有美好的回忆,都搁浅在时光的沙滩,埋藏在灵魂最深处,而你的目光和轮廓清晰地定格在脑海,任岁月变迁,也带不走丝毫。

时间如歌,岁月阑珊。还记得,那年那月,我们携手同行,追逐在彼岸开满的残红里,你舞姿倾城,笑靥如花,如画如诗般烂漫,我身衣长衫,英姿飘洒,十里长亭湖畔,饮酒交杯,月夜良宵,共赏千里月华,静听湖水碧波。醉月回首,情思何堪。今朝,我已孤独一人,与黑夜无数次擦肩,锦衣穿行,对酒相诉,对月寄念。若说;沧海的尽头早已没有了等待,天涯的另一端没有了想念,那么为何,总有人说;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有人为你静等千年?

旧时路,写满相思,久也酿成愁,霓虹夜,小院寂静,几许凄凉,独看银河星璨,无话与斗柄,月影两不顾,凭栏独望久,倾壶执酒,只想再醉一回,只想再梦一朝.青青草色,伴着花开花落,一人独赏了一季忧伤,添几分悲意;画舫湖中,谁奏一曲长相守,含泪几许,空长叹,若有缘,可有下半生相遇…无你的世界,一城倾葬,找不到的情深意浓,鸳鸯相戏的池塘,再没有的缠绵绕指长,缱绻舞柳情,相守回忆吟落寞,只剩孤影话凄凉。

繁华散尽,铅华浮逝;佳期如梦,月缺阴晴;悲欢离合,忧愁别绪;一纸诉衷肠,何谴离人泪?落幕,几许寒意染尽圆月灼热,披着凄凉,打碎夜的宁静。踏遍轮回,只因有你。年华深处,情牵月悬,歌伴酒醉,未曾减少相思之苦,像及了被思情早已俘虏的的寂寞,饮尽岁月无言的风霜,满目仓惶,和悲伤再次交杯,为何曲终总要人散?独自坐在阁楼道口,注视路尘蹁跹,万蹄踏尽,唯独没有你来时的场景。落叶随风起航,尘埃随风扬起,只有我独自留下,用泪挽留落叶的纷飞,用泪挽留尘埃的落定,却为独留下自己孤独的残影。

落寞的人生散文 篇8

众所周知, 现在运营商已经从互联网产业的主导者变成参与者之一, 其通信业务还面临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巨大挑战。如何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共赢, 成为当前运营商考虑的重点。

同时, 2014年是中国4G元年, 4G时代将给中国互联网产业和网民带来哪些变化和机遇?在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的开幕环节, 三大运营商代表就“4G时代的变革与机遇”为主题同台论道。

4G市场“两家”追“一家”

问:去年的12月4号, 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颁发了TD-LTE运营牌照。6月27号, 又启动了TD-LTE和LTE FDD的混合组网试验, 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在16个城市开放4G手机服务。过去的时间里, 中国4G网络发展的怎么样?效果如何?

李安民:中国电信LTE混合组网试验不到两月, 效果理想, 国家做出 (混合组网) 这样的决定非常正确, 并且完全论证了混合组网的可行性, 扩大试验受到产业链和用户期待。

徐刚:从去年12月开始经过大半年发展, 中国移动已建设超40万座4G基站, 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4G网络一个频段下行速率峰值能超过100Mbit/s, 平均达到60Mbit/s。未来载波聚合技术下, 可实现300Mbit/s的更高下行速率。

李红五:6月27日开启混合组网试验以来, FDD试验网络效果非常好。我们在原有的WCDMA和3G基础上构架LTE网络, 加上领先的LTE技术, 能提供很好的服务。

“4G+互联网”带来更多创新

问:2009年初, 中国的3G牌照发放。短短五年时间, 我们经历了微博、微信, 以及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变化, 也成就了电子商务过百亿的腾飞。进入4G时代, 也就是进入百兆移动带宽时代, 将给产业和消费者带来哪些影响变化?

李安民:第一, 3G时代已经铺就了一个非常良好的移动互联应用产业链。第二, 业界达成共识, 移动互联的未来前景广阔, 业界谁不重视移动互联, 谁就可能不会发展。第三, 4G优势先是高速率的体现, 再借助4G高速率与数据为主的产业链协同, 我们将实现很多原本做不到的服务。第四, 4G不仅仅是速度, 它与包括云计算、智能手机、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几个学科和技术突破交汇融合之后, 可能产生新的技术和商业业态。

徐刚:这半年来变化非常明显:第一, 只要用户成为中国移动4G客户, 该用户使用流量就会大幅度增加, 平均流量现在接近1G。第二, 用户使用中国移动的互联网业务, 借助4G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第三, 业务方面的变化首当其冲的是娱乐业务, 其次是与生活相关的业务, 下一步可能会给工业制造带来变化。未来很多传统行业会通过4G拥抱互联网。

李红五:中国联通通过3G网络积累了大量用户, 而且中国联通从3G向4G网络演进最平滑, 速率可以从42Mbit/s到150Mbit/s。4G时代带来的变化有多个, 一是4G提升了联通的技术能力, 二是4G网络编码效果使广大消费者网络流量的成本降低, 让更多消费者能用得起移动互联网。

未来发展依然聚焦流量经营

问:3G开局之年, 给制造业带来20%的增幅, 给光纤光缆企业带来40%的增幅, 同时也给信息服务企业带来60%的增长。那么, 如果4G全面展开, 将给企业带来哪些新的机会?今年上半年中国GDP的增长速度达到了7.4%, 但是通信行业业务总收入增幅在下降, 这是为何?如何以创新来应对?

李安民:随着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中国电信LTE混合组网和4G终端将得到快速发展, 这促使国内外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 以更好适应中国4G业务的发展。

4G时代, 我们将革新发展思路, 推进业务转型。一是要把单纯的经营流量向内容流量转化, 就是有价值的内容和流量实现一体化经营。二是从前向流量经营, 转向前后向结合, 以后向为主经营的模式。三是流量隐含了很多数据的价值, 我们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给用户、产业链提供更多价值。

徐刚:4G来后, 中国移动高清视频等诸多业务增长快速。下一步, 因为互联网能够扩展的空间广泛, 相信在生产、生活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上一篇:讲故事比赛校长致辞下一篇:机房应急预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