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邓小平》观后感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纪录片《邓小平》观后感(共10篇)

纪录片《邓小平》观后感 篇1

国家统一之收复香港

这个学期,我们开始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它是我们大学政治理论课程的最后一科,它将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前两代领导人有着更深的了解。我原本对邓小平这位老前辈很是崇敬,自从这两节课看了《邓小平》纪录片之后,使我对他一生“三起三落”,被错误的打倒和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总是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品德,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感到更加的崇拜和敬仰!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卓越领导人.为了祖国的发展,他发扬民主,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准则进行实践,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使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希望.他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他目光远大,襟怀宽广,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大势,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问题,思考,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邓小平始终代表着人民的意志,把追求祖国统一作为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他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原则性。1982年9月,在香港回归问题的事件中,他与英国首相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强硬政治家撒切尔夫人的谈话,尤其让我记忆深刻。他的开场谈话总忘不了他的烟,据说后来戒烟是听了撒切尔夫人的忠告,“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这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年后,仍不能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 “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他那种“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的光辉形象真的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土地和人民。”邓小平这内心深处的心声在此刻完全表达出来,自己的命运始终紧紧相连着祖国的改变,此后对香港的政策逐步演变为“一国两制” 的创造性的构想,让人遗憾的是小平同志没能到香港的土地上走走,去看看他收回来的土地。

面对在祖国统一大业中面临的各种干扰和斗争,邓小平立场坚定、洞若观火,常有斩钉截铁、一字千钧的决断。1984年5月25日,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后专门指出,中国收回香港后,有权在香港驻军。他说,在香港驻军,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象征,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的领土!” 邓小平深知维护祖国统一是全民族的意志和愿望。1986年9月2日他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时说:“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他还指出,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是一百几十年的愿望,一个半世纪了嘛!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不是哪个党哪个派,而是整个民族的愿望。在邓小平内心深处,国家统一是民族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1990年9月15日,他

在会见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郭鹤年时说:“大陆同胞,台湾、香港、澳门的同胞,还有海外华侨,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子孙。我们要共同奋斗,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这些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宣示,已经成为中华儿女追求民族复兴的共同理念。在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再次回顾,仍觉振聋发聩、掷地有声,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继承其遗志继续前行。邓小平生前对台湾和香港、澳门牵肠挂肚,深深眷恋。1988年9月5日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我的最大愿望是活到一九九七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我也想去台湾看看,不过看来一九九七年以前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1992年到南方视察时,邓小平曾站在深圳皇岗口岸的过境桥边凝重地眺望香港,久久不愿离去。据工作人员介绍,他当时目不转睛地看着香港的方向,当身边人一再请他上车时,他说:“让我再看一回吧。”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当五星红旗在香港和澳门上空升起时,不少出席政权交接仪式大典的嘉宾将目光转向现场一位年过八旬的女士——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就在距离香港回归几个月前,邓小平不幸逝世。卓琳带着他的夙愿,来到香港和澳门,她说:“我能够代表他完成这个遗愿,他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高兴和欣慰的。” 邓小平在对待香港问题上曾说:“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位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虽然未能目睹港澳回归、海峡两岸交流的蓬勃发展情况,但他所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为代表的国家统一理论,依然是推动中国统一大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这位伟人去世的时候,我还是个萌懂的小孩子,对于邓小平这位老人的为人,生平只是从大人那里了解一些皮毛!在我的印象里,邓小平是一位慈祥,伟大的开国功臣;知道他是和毛泽东一样伟大的中国之魂;知道刘邓大军;知道“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也仅此而已!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我知道了,他的伟大,他的慈祥比我的印象,比我的想象更加的宽广,宽度足以度量中国的海岸线,其广度更是足够浸染整个神州大地,足以感动整个中华民族!邓小平伟大的人格魅力,坚强不屈的的伟大精神,英勇果敢的胆略深深地教育了我,鼓舞着我,他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建立的伟大功勋也始终激励着千千万万人民奋勇前进。让我们怀着感动,和深深的思念之情重温这位伟人的一生。

邓小平一路走来,又远去,没带走什么,却给全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个生机勃勃,富强繁荣的国度。他虽然没有高山的高峻挺拔,却拥有了山一样的坚定雄浑;他没有大海一样的无垠渺茫,却拥有了海一样的宽容慈爱;他没有深林的幽深茂密,却拥有了深林一样的深沉寂静。他就象一座灯塔,不舍昼夜的为远航晚归的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他象一方深潭,用深邃和真诚包容万物;他也像一棵苍松,屹然挺立,傲视冰霜。

小平您好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篇2

“小平您好”,人民以这样的方式向领袖道一声问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在人民的心目中,他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以人生最后的二十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本片以邓小平的经历和历史风云为背景,通过细节来叙述他的个性风采和情感世界。

人怎么面对自己三落三起的坎坷人生;他为什么总有乐观通达的心境;毛泽东是怎样称赞他的才干和品格的;他的务实本色意味着什么;在历史关键时刻,他怎样敢冒风险、果断决策;他看大局、抓大事的战略胆识从何而来;为什么他晚年总有一颗面向未来的年轻胸怀;他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情感世界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还有他的家庭生活和业余情趣……

一个又一个的设问和细节的回答,再现出一个真实的邓小平,进而让人们了解在毛泽东之后历史为什么选择了邓小平,他为什么能够在73岁高龄时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开辟一个新时代。

《小平您好》以质朴的讲述,在让观众感受到伟人给我们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还感受到他的可敬、可亲和可爱,令人感动。

真实的纪录,才拥有真实的感动。

邓小平观后感 篇3

观电影《邓小平》后感想颇多,对邓小平的了解也随之加深了些许,同时也促使我进一步去阅读与邓有关的著作和资料,以从中撷取人生甘露。邓为什么能成为引领中国走出泥泞的道路,为中国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或许从这部影片能解其一二,下面我从银屏截取几段台词,以点代面的谈一谈自己对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台词一:景山后街邓小平家客厅

邓小平说:“你们要送他(陈景润)到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会诊。病好了以后要给他配助手和秘书,要解决好待遇问题。你记一下,从现在起,要立个规矩,每年春节,各级领导,都要去看望和慰问像陈景润这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为他们排忧解难。”

邓小平讲道:“现在我们有个危机,在科学教育方面,要拖四个现代化的后腿。现在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听说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桌子上每天都要放着一份每日科技动态,我们总不能自甘落后吧。我想尽快找一些专家学者召开一个科学教育座谈会,听听他们的意见,就以中央的名义发通知下去,要找那些敢说话、有见解的,有啥子困难吗?”

邓小平打断道:“政治?什么是政治?我看四个现代化就是最大的政治。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技和教育上不去,你那个政治就是空的。”

笔者语:从这句以及类似的台词可以看出他对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他实实在在的把科学技术当做第一生产力并付诸实践,中国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邓小平这样的举措与决定,可以说邓小平先生对于中国科技与教育行业的重视是前无古人的。在资料记载中,邓小平先生主持恢复高考,主持科技工作会议,两件事无一不是说明他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关心。而如今回顾当时小平同志的举措,不得不承认像他一样具有卓越眼界的领导人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台词二:景山后街邓小平家客厅

邓小平抽着烟,神情严肃地说:“你们一天到晚说‘高举’,领袖不离口。”

邓小平:“我来问你,什么是真正的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凡是反对实事求是的人,才不是真高举,是假高举。”

邓小平生气地把烟往烟缸里一掐,说道:“实际上你们已经介入了,已经表态了。你们正在扮演着拦路虎的角色。你们天天讲‘拥护毛主席’,但却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一向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不是怪事呀?你们不要把刚刚开始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往后拉了。”

笔者语:此段对话可以看出邓小平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对于毛泽东思想给予恰当的理解和运用,对实事求是的原则给予了无数次的强调与讨论,后来实行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也可以说是讲事实求是的原则淋淋尽致的给予了贯彻。台词三:四川某村落

邓小平在几位基层干部的陪同下走过水塘,一个赶着两只鸭子的农村老奶奶路过,邓小平走上前与农村老奶奶攀谈。

邓小平:“老人家,怎么就养两只鸭子呀?”

邓小平看着老太太的背影,神情严峻地面对陪同的干部:“农民养两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

邓小平沉着脸往前走,边走边指着前面的山坡问:“我看这里很适合种柑橘嘛,为什么不种?”

邓小平:“乱弹琴!要因地制宜,适合什么就搞什么。大寨有些东西不能学。评工计分不能学,取消多种经营不能学,自留地完全取消也不能学。”说完大步走出。

笔者语:对于农民问题,邓小平先生更是非常的重视。除了上述四川某村落映像外,影片中邓小平先生在党内不少同志对于“分田到户”的行为表示反对和顾虑之时,率先提出支持的呼声,使中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我国的农业在那些年中有了飞速的发展。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方面,邓小平先生是无愧于人民“小平您好”这一满含敬意的称呼的,无愧为一代伟人称号。

台词四:上海杨浦大桥

邓小平和上海市领导干部们远远地走来。这时,耳边响起邓小平吟诗的画外音:“喜看今日路,胜读十年书!”

邓榕惊喜地问道:“爸爸您还做诗呢?”

邓小平慢慢走到桥头对女儿说:“这不是做诗,这是我的心里话!”

雾茫茫的黄浦江面上响起悠悠的汽笛声,镜头升起,整个浦东、上海尽收眼底„„这时耳旁响起了邓小平熟悉的声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笔者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本是英文版《邓小平文集》的序言中的内容,在电影结尾部分出现,令我在感动之余,更是思考着小平同志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做出的诸多贡献。

邓对中国巨大贡献,可与毛主席、周总理媲美。且不论他的“三落三起”,展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才能,值得每个中国国人学习;且不论他的激流勇退,将建设交给敢于改革的年轻领导人,值得我们每位领导干部深思;单单论及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感情以及他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都不得不为邓小平先生深深地鞠上一躬,深情的说一句“小平您好”。会见撒切尔夫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没有回旋余地”我可以明确的告诉阁下,一九九七年中国政府将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中英只能在这个前提下来讨论收回香港的方式和方法,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八周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后悔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我们这些人就要下台。

保持香港的繁荣并不是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下才能实现,他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实行可以适合香港的政策,我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这个是香港繁荣的最好办法。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英国方面的利益,双方可以进行有好的磋商,但这个问题不能拖,如果在两年之内中英还达不成协议的话 那中国政府就单方面宣布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邓小平观后感 篇4

邓小平,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从小学开始就不停地听到关于他的事迹,小时候只记得邓爷爷是个和蔼可亲的小老头儿,而后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对他的了解也只是从政治课本上得来的,自己仅知道邓小平在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的不可忽视,他是个坚强而作风硬朗的伟大的领导人,至于其它的详细事迹,自己一概不知,偶尔听些小段子,也只是冰山一角。

毛概课上有幸看到了《邓小平》这个电影,觉得自己心中的邓小平爷爷更加真实更加血肉丰满了。

历史不会忘记:正是这位高龄老人,替中国迈出了开拓思想的第一步。是这位时龄88的老人,巡视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正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的时候,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更引起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从而使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坚定的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开拓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借鉴别国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去总结新经验,创新新办法,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三起三落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的诸多经典语录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句。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永载史册,他将永远为中国人民所怀念。

邓小平同志的第一次起落是在1933年2月被斗争撤职下放。6月被上调到军委总政治部任秘书长。在此期间,邓小平遭批斗,并一度被关进监狱,他的会昌中心县委书记和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也被撤销,并受到党内最严重警告处分。这一年邓小平只有29岁。

邓小平同志第二次落起,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于1966年失去一切职务。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在此期间,邓小平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感到最痛苦的时期。但是,在邓小平同志得以平反后,还是义无反顾的积极的为中国的发展道路而思考着。由此更

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

最后一次起落是在“四人帮”期间,邓小平因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才获得第三次解放。在这次“起落”期间,邓小平同志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

他传奇式的“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在受到最沉重的打击时,他韬光养晦,一直在等待着机会,机会也没有忘记他,最终给了他复出的机会,让他能够在建设祖国这方面大展才能。

1987年后,邓小平曾两次与外宾谈到自己这段“落起”的历史。他说,“我是三落三起”呀,他还说:“我参加共产党几十年了……这期间做了不少好事,也做了一些错事。人们都知道我曾经在‘三下三上’,坦率地说,‘下’并不是由于做了错事,而是由于办了好事却被误认为错事。”毛泽东曾对邓小平有过中肯的评价,说他:“人才难得,政治思想强。”因此,外国人称邓小平是“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他首先从人民的思想认识着手,端正他们的错误认识,纠正文革以来他们在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问题上所犯的错误提出了要客观正确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在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由他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思想,主张结合实际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和继承毛泽东思想,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接着为在文革中受冤的人平反,召集过去所谓的“臭老九”们商议解决之后的国家科技问题。恢复高考,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大胆尝试,在沿海地区划分经济特区,以沿海地区经济的首先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他倾注了大量心血。邓小平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他以他的深谋远虑,缜密智慧,大胆创新,使中国摆脱了历史的阴影,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了世界,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

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访问日本,坐在日本的新干线上,当随行的如本记者问到他此时的感受时,他这样回答“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感觉”,随后有表示“新干线,我们也要有啊!”访问美国,参观了美国现代的科技成果。此时,萦绕在他心头的是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的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提出了这样的科学论断,中国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技术的引进又是关键,早在他恢复工作的第一年就召回老知识分子、科技人才、恢复高考,初步积累了一批教育、科技人才,在第二年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设经济特区、开沿海十四个城市为开放城市,作为祖国与外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窗口,一步步的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引进股份制,引进外资,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先进科技文化成果,我们都能用。社会主义不是排外,社会主义应该是大胸怀大气魄,既有自己的方法,又能吸收和应用当今世界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科技文化成果,让之为我们所用,来促进我们的现代化。

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既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命题,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真理。它是在总结了我党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后,得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结论,为我国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国近20年来经济以及其迅猛的速度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飞速的提升,不断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且还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的提高。从我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第四的优异成绩,到上海世博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都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

发展才是硬道理从理论上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到所面临的具体国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它还是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根本依据,是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防止和克服“左”或“右”的错误的思想保证。从现实上看,我国现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所以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是硬道理。

回顾邓小平的一生,我觉得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我们要知道,邓小平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而他最后一次复出的时候已经73岁了!邓小平同志伟大而奉献的一生几乎都是在为祖国人民而着想着,考虑着。终于,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

电影《邓小平》观后感 篇5

拨乱反正的突破口,把几十位在各地接受劳动改造的有突出贡献的老教授、老专家请进了北京饭店,召开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了推翻“两个估计”、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等重大决策,迎来了科学与教育的春天。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评论员文章,在中国引起了轩然大波。邓小平因势利导,抓住契机,与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支持和领导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与“两个凡是”错误思想进行坚决斗争。在沸沸扬扬的争论中,邓小平来到人民中间,到处“煽风点火”,号召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迅速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在他的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

折。农村改革步履艰难,受到了种种责难。关键时刻,邓小平鼓励万里不要争论,大胆地试,让事实来说话。在他的支持下,中国农民走上了联产承包的富裕之路。中南海的绿荫下,邓小平启发习仲勋试办经济特区,杀出一条改革开放的血路。人民大会堂的火锅宴上,邓小平鼓励荣毅仁等工商业人士举办实业,吸引外资。针对国内外的种种猜测,邓小平向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明确表示: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的旗帜。在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会谈中,邓小平义正严辞地表达了用“一国两制”方针解决香港问题的天才构想。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一群大学生在天安门前自发地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反映了人民的心声。80年代中后期,全国改革如火如荼。经济特区的争论、雇工**、股票**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邓小平运筹帷幄,带领人民过五关,斩六将,闯过重重急流暗礁,把中国经济引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面对一度来势汹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邓小平拍案而起,大声疾呼;稳定压倒一切切,领导人民共和和渡过了又一道难关,确立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1990年,退休后的邓小平来到上海,作出了浦东开发的重大决策。1992年初,他视察南方各地,发表重要讲话,以一曲荡气回肠的“春天的故事”,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引入了又一个新阶段。中国年轻了,邓小平老了。在蒙蒙细雨中,89岁的邓小平驻足于上海扬浦大桥,深情地眺望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中华大地,情不自禁地敞开了心扉;希望大家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邓小平在一些人眼里可能是离经叛道的,不遵从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但是事实上他是最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正如影片中他讲到得:“老祖宗的话是不可以丢的,马克思主义据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我们现在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新情况下的新问题。马克思主义并不深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

《邓小平传奇》观后感 篇6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每当这首深情的歌声在我的耳边响起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历史的长河如同天地星轮般,恒久不熄。都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历史上就有那么些能让人铭记其丰功伟绩的英雄般的人物。有人说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中国历史上最闪亮的名字当属“邓小平”三字。他亦是一代伟人,做他人之不能做,为他人之不敢为。

我认为与其说是历史成就了邓小平这个伟人,不如说是邓小平用他的智慧、豁达与强硬,成就了新中国灿烂的明天。他的一切荣耀都来自于他的丰功伟绩。历史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精神书籍,学习历史会让人变得渊博。此刻,还能遥想起父辈曾讲给我,他们孩提时代的故事,大公社运动、文化革命、拨乱反正、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等。一个又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故事,让我从小便养成了理性思考,学习历史知识,丰富自身的习惯。历史书上无疑是毛主席最为让人铭记,但是从我内心来说,我对邓小平的事迹更为向往,想起来,总会叫一句“小平爷爷”。因为他给了我们新的生活,给了祖国新的希望!

《邓小平传奇》让我感受到小平爷爷处理每件事情的英姿和澎湃的热情。通过观看《邓小平传奇》,又一次让我的心变得激动,那种澎湃的热情感染了我,一个从小就想为祖国的未来做一丁点功绩的我。

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发展迫在眉睫,而其过程中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虽然发展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其中的矛盾与摩擦不可避免。影片中邓小平就是中国发展的润滑剂,他寻找实践中隐藏的矛盾,并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他的智慧令我折服。他,没有伟岸的身躯、英俊的面容。但是,他用“主权问题是不容谈判的”最强音诠释他作为领导者说该有的王者之气。

“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影片让我从一幕幕鲜活的历史再现,领略那种壮丽,似乎我也融进了那个时代,心里的弦跟着小平爷爷一起跳动。小平爷爷是全中国儿女说敬仰的精神领袖。他客观公正,抛弃了个人恩怨,在对待毛主席的事情上,他用最为正确的方式阐述了毛主席的历史地位。记得那句话“我们要把毛主席的画像永远挂在天安门,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们不能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誉。

历史无疑是公正的,小平爷爷也是公正的。邓小平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推翻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还为被打成优派和臭老九的知识分子平凡,为他们恢复了名誉。想想我们的无忧无虑的高考,在联想那个时候的社会,我才明白了小平爷爷重视教育的问题,他排除万难,果断地恢复了高考,使中国的教育事业重新步入正轨,呈现了一篇繁荣的气象。祖国在停滞了近十年后,终于迎来了新的机遇,新的繁荣!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也许这正是邓小平打不倒的真正原因。电影看过无数,伟人的故事也听过不少,但如此平易近人的伟人形象却是第一次在荧幕上看到。在天安门前走过的人民队伍打出了“小平您好”的红色标语,打着标语的人们兴奋而又庄重的表情和邓小平高举示意的右手,像是一幅画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邓小平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他创造性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了中国的实际问题。小平同志从“农民养两只鸭子是黑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是资本主义”中发起了对毛主席思想的真谛之时间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推翻那些所谓的“一切都要遵从毛主席的指示,毛主席说的都是对的”的照本照搬,教条主义,不干实事,怕思想解放,怕进步的情况。“老祖宗的思想不能丢,马克思去世一百多年了,我们不能要求马克思来为我们解决今天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现阶段的心问题”,“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怎样使我们的人民尽快的富裕起来,使我们的国家强盛起来”。一句句经典入耳的话让我心情澎湃之极。他孤立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的作风,同时还从中得到启发,开设特区,记性经济现代化建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迈向了重要的一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小平同志深刻地明白,科学技术对于新中国的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于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口号应运而生。在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了全面改革开放的的伟大决策。设立特区,开放沿海城市,一步步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吸收当今世界上现今的生产技术为我们所用,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那一句“主权问题是不容谈判的”让我即便在电影中也能感受到当初与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会晤时的热烈气氛。说句贴心的话就是:真长中国人的脸!他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制度让香港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也为后续的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埋下伏笔。他那句“我们的政府不是晚清政府,不是李鸿章”真正地说明了小平爷爷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散发出的刚烈,有这样的领导人实乃全中国人民之福也。

影片中最使我过目不忘的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说到“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对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还是不能彻底理解,但我深信这在当时是最合适的选择。做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治抉择是何等艰难,更是千百年来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全过程的影片,从中收获颇多,感受如此澎湃动人的历史大片,我的心也被震撼了。

邓小平de 观后感 篇7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同志的心声,而他也用行动证实了他的衷言。

《邓小平》电影中最让我难忘的便是他宽广的胸襟。当意大利记者奥林埃娜 法拉奇问天安门广场是否将永远悬挂毛主席画像时,邓小平坚定得告诉她不仅会一直挂下去,还会把毛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永久纪念。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全是因为毛泽东。灼灼年华,也在坎坷之中逝去。虽如此,邓小平并没有像苏联赫鲁晓夫完全否定斯大林那样全盘否定毛泽东,而是客观地评价他的功过。他言辞之中流露出的对历史史实的公正态度、对毛泽东的尊敬和对自己坎坷人生的豁达,让人无端动容。

除了他的宽容,最让我敬佩的便是他的睿智、果断和远见卓识。他清醒的认识到知识和人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义无反顾地支持科学教育,恢复高考制度,他珍惜人才,重视人才,不管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还是年轻的学子,他都给予了真诚的关怀和帮助。当人民的思维被一些条条框框限制,僵硬地套用书本的理论,束手束脚,不敢往前行进时,他站了出来,组织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初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同时,他还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中国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

他了解人民在十年文革中所受的心灵创伤,为此,他平反冤假错案,纠正历史错误,让人民心里的委屈苦楚得到释放,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国家建设中,让清白公正的风气重回民间。

在资本主义国家蓬勃发展而中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时候,邓小平发现了公有制体制对经济发展的抑制,胆大地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确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不搞平均主义,不搞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

他以谦虚的姿态访问日本,看到了先进技术对国家经济的推动作用,这更坚定了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他顶着众人的非议,提出引进外资,借鸡生蛋的主张。在当时绝大多数人反对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毫不动摇。他的坚持,源自于他的远见卓识和他的信心。更让人震撼的是他提出的对外开放政策,这一政策若星星之火,春风之后,烧红了半边中国,中国从此走上了一条开放宽阔的道路。在影片中,邓小平一直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快一点,更快一点。他为开发上海晚而自责,他想让中国快速崛起,赶上国际大潮。年事已高的他,依然忧心国家发展,把自己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国家建设中,他努力的为中国设计了一条光明平坦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于香港问题,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政策,让世界叹服他的智慧。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也对邓小平在香港问题上毫不退让的原则和一国两制制度的提出深深折服,这是她政治生涯上少有的谈

判失败经历。邓小平曾站在深圳的皇岗口岸遥望香港,他希望他能活到1997年,到香港,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很可惜的是,他的心愿没有达成,但是,中国人民替他完成了心愿。人民不会忘记有这样一位老人,以自己的智慧为祖国统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篇8

值此,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央视综合频道于本月8号开始每晚黄金时间段在全国首播以历史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每晚两集连播,截至今日已经播出20集了,剧情很感人,拍得很有水平。

此剧由始至终围绕&ldqu;文革&rdqu;结束后复出的晚年邓小平是怎样把&ldqu;文革&rdqu;时期&ldqu;四人帮&rdqu;给党和国家带来的各方面损失力争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拨乱反正;为高级知识分子恢复名誉;为被打倒的老干部平反昭雪;恢复高考制度;恢复国民经济建设推进改革开放等等,从剧中使我们看到在那样特殊历史时期(极其困难时期)一位老革命家党的优秀干部心系祖国、坦荡无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壮士断腕的英雄气魄,极力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力挽狂澜、不断引领全体中国人民奔向小康奔向二十一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他是一位和蔼可亲,可敬、可爱的老人。是位难得的实干家。

看完之后意犹未尽,感触颇深,很受教育。该剧主要描述了1976-1984年的邓小平,那8年是邓小平最辉煌的8年,其个人政治生涯达到顶峰,而中国也是处于最微妙、最重要转折点,剧本写的好,演员演的好,写的不拖沓,演的不做作。尊重历史事实,拍的很好拍的很有水平。

邓小平真不愧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也真不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对新中国功不可没。邓小平观察睿智,做事果断,原则性强用毛主席的话说是位难得的人才,满脑子里面装的&ldqu;都是钢铁公司&rdqu。

事实胜于雄辩,今日强大的中国而绝非是昔日贫穷积弱的中国。今天的一切改革开放成果应归功于邓小平。

中国有幸出了个毛泽东,中国有幸出了个邓小平。文革后复出的邓小平是当代全体中国人民莫大的福!

纪录片《邓小平》观后感 篇9

1979年7月11日,险峻秀丽的黄山莲花峰,邓小平同志微笑着与特意赶来的复旦大学3名学生合影留念,当随行人员问以什么为背景拍摄时,小平同志环顾一下四周的景致说:“就以百步云梯为背景吧。”这合乎情境,看似无意,实则颇有深意的一句话引起了我无限的深思。

文革十年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极其严重的创伤,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重新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这是影片的背景,更是时代背景。影片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经历了“三起三落”的邓小平同志在国事纷繁、筹思萦怀之余,拨开重重迷雾,迈着坚韧的步伐登上黄山,引人关注的小岗村包干到户、知识分子待遇、香港回归等话题不断以台词的形式出口入耳,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风范跃然于影屏。

爬过黄山的人都知道,黄山的百步云梯,险峻陡峭,常有云雾缭绕,下临深渊,但景色美不胜收。这正宛如中国的改革之路,风景无限却也充满危险,风云变幻却也不改初衷。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踌躇召开,到20xx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历经35年的扬帆奋进,我们改革的航船劈波斩浪,行至中流。相比改革之初,今天的改革面临的矛盾更多,情况更加复杂: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压力,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焦虑,利益格局固化的羁绊,以及人民对公平公正的更高期待,让深化改革的脚步面临新的“躲不开也绕不过”的重重羁绊。此时的改革之路,犹如行程过半的百步云梯,抬头看石阶层层,步履维艰,回头望下临无地,岌岌可危。

重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富裕道路激情澎湃的光辉岁月,我们不但要庆幸来之不易的安康富足,更应体会到的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夙兴夜寐、殚精竭虑的高尚情怀。历史的发展,往往取决于重大关头的抉择。36年前,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再次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的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应该坚信,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矢志不渝的沿着邓小平同志走过的百步云梯,脚踏实地的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之巅。

邓小平登黄山,轻车简从,不安排群众迎送,不扰民,,食宿厉行节约,与民同乐,开短会讲短话……。这其中所透露出来的细致和坦率、真诚和坚定,与现今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精神与宗旨不谋而合。这也足以证明:党中央领导集体正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端正党风政风率先垂范着。

鲁迅先生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当小平同志身着白衬衣、脚穿黑布鞋、拄着拐杖不畏艰难攀上黄山的百步云梯,当我们的祖国带着百年的屈辱,携着亿万人民厚重的期盼,坚定的走上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作为新时期新阶段的共产党人,我们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和力量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又该用什么去承载这份光荣与梦想呢?

邓小平时代读后感 篇10

对《邓小平时代》全书的阅读,使我能够将以往所积累相关历史知识碎片连贯起来,并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守江山比打江山更难这个道理。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解放全中国的过程已是历经重重困难,解放后,战争给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带来的严重破坏,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无论土地改革,大跃进,还是文化大革命等带来过什么,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在尽力为改善中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懈努力。这个过程虽然走过不少弯路,但是没有失败的教训,就不会有觉醒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国内形势更清晰的判断。

邓小平能够带领全国人民致富,在提高民众生活水平方面做了比任何国家领导人都多的贡献,足以证明他个人能力之强。但是,一个“强”字是不足以让我们体会出一代伟人的人格魅力,不仅包括他坚忍不拔的意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和,忧国忧民的胸怀,不畏权威的勇气,还包括他早年留法,带领部队作战以及参与很多国家重大事件的经历给他带来的过人的判断力,统筹全局的领导力以及处事不惊的沉稳。另一方面,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前一代领导人探索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综合以上这些因素,就不难理解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何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上一篇:主题式校本教研下一篇:2024秋季运动会开幕式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