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论文(精选12篇)
一、当“导演”,创设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中得以实践和检测,这种关系就如同要练游泳的人不能没有水。不难想象,离开它所需要的土壤,英语就不会产生它特有的魅力。但是我们又无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出国或聘请足够多的外教,这就要求教师“巧妇能为无米之炊”——充当“导演”,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
1、以课内为主阵地,课外为辅。
应该明确的是英语交际能力训练的主阵地还是在于课内,因此,我们必须向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熟悉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背景,要充分调动“演员”阵容(学生),结合手头上的道具(多媒体等),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如上课前可以用英语和学生简单地聊天或让值日生做报告,再让个别同学当“翻译”,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开辟大英语学习环境,如组织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或是安排学生观看一些符合其年龄阶段的英文影片、对话或组织学生举办英语晚会、演讲等,尽量组织形式多样又切实可行的英语活动。
2、确立话题。
话题就如同一部好电影的剧本,没有好的剧本,再好的演员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演技。我们知道:虽然英语是以说为终极目的,但又必须听说读写同步训练,因为听读是“输入”,说写是“输出”,没有一定的输入,要输出较多的内容是很不容易的。为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大量朗读,甚至背诵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材料。如人教版(1996年)高一下册Lesson89Dialogue就是很好的一个对话主题。不难看出,其中的功能意念英语是表达“意愿”的,如I’dprefertodo…、I’dliketodo…、Can’twedo…、Ithinkweshould…、Idon’tfeellikedoing…、Maybewecoulddo…、Ithinkthat’sagoodidea等都是常用的日常用语。有了这些内部的“输入”,我们便可设立这样一个话题:假设本周末我班要去野炊,请你和你的同桌谈论你们想去的地方,并简单说出你的理由。学生一听乐坏了,眉飞色舞地谈论起来,仿佛周末真的就可以去野炊了。大约5分钟后,我请了男女两组同学表演。事实证明他们都能恰当地运用所学的表达方式,而且还能振振有辞地说出自己坚持的理由。在这一个过程中,我又无形中向学生灌输了热爱家乡大好河山的意识。
二、当“演员”,做最好的示范
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的基础难免不均衡。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就要亲自充当“演员”,给学生做最好的示范,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放下包袱,积极参与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多年来我坚持用简单英语表达自己,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1、在日常口语中,多用小词,不用大词、难词。
这对于初学者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表达“建议”功能时,我让学生扮演记者向我发问“如何学好英语”或是“如何提高学习成绩”等,而我就是先从运用“youhadbetter…、youshould…、Ithinkyoucan…、whynot…”这几个表达法回答学生的问题开始操练的。
2、用所学过的词,特别是刚学过的词组。
在示范表演的过程中,我会特意用上刚学过的词组,让新的知识在较短时间内反复出现,以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
3、用简单句而非复杂句式。
如对同样的一件事,我会说:LihuagotNo。1inthegame。Hisparentswereveryhappy。我不会选择“LihuagotNo。1inthegame,whichmadehisparentsveryhappy”或是“ThatLihuagotNo。1inthegamemadehisparentsveryhappy”类似的定语从句或是名词性从句等复杂句式。
三、当“观众”,观察学生的实践
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或是学生掌握较好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大胆放手,静坐在一边当忠实的观众。利用这一机会,教师对表演的学生可进行仔细观察,以便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的地方,探究他们的情感变化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从而能因材施教地辅导个别学生或是对全班加以再引导。
四、当“评论家”,再讨论和深化话题
为了进一步地验证和巩固所传授的新知识,教师还得充当“评论家”的角色。对任何参与表演的学生,我们总是尽可能地发现其闪光点,哪怕只是有一句表达规范的句子或短语,或是较为大胆、声音宏亮等。教师的大力表扬和肯定,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促进其今后更强烈的参与热情和意识。这同时也是在鼓励默默观察的“学习困难生”的参与意识。
一、端正学生的思想:英语是一门技能, 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
教师在采用一种教学方法时, 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这种方法, 以后的课堂上他们都会更好地配合教师。因此, 新生的第一堂英语课, 我总要对学生说:不要把英语看做像历史、地理、物理这样的学科, 而要把它看做像打字、游泳、踢足球这样的技能。技能的熟练掌握只有通过反复实践, 通过打字的实践学会打字, 通过跳到水里游才学会游泳。学会讲一种外语则要通过反复重复其基本句型和词汇项目直到它们变得脱口而出。不要厌烦重复、背诵、操练。对学生是如此要求, 我自己在思想更把英语当做为语言习惯, 就像培养其他习惯一样, 通过慢慢地、经常不断重复来培养学生的英语习惯。鉴于公认言语句型是语言的基础, 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口语句型。
二、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
英语教学中, 尽量使用英语, 控制使用汉语, 是英语教学目的所决定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实践证明, 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 多使用英语, 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 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 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 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使学生尽快地习惯于听陌生的外语语音。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 一般可以运用以下一些方法:
(1) 尽量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可多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凡能以英语表达的, 如讲解、练习、测试和安排、布置家庭作业以及奖励、评讲等, 都尽量使用英语, 避免使用汉语。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英语语言能力的特点, 使用的语言应简单易懂。
(2) 使用直观手段。如实物、图片、教师的动作、表情和课文情景等。学生可以跳过母语, 直接把英语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
(3) 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步提高, 适当用英语解释英语。只要教师用的都是学过的词句, 开始说得慢些, 适当重复, 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 学生是不难听懂英语解释的。
三、坚持大量重复和操练
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说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是讲得太多。他试图以教代学, 结果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一般来说, 教师在操练课 (如学习口语) 上讲的比例最多不应超过25%, 而学生应允许讲75%, 即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 想方设法以学生的操练代替讲授, 使学生通过操练掌握语言点。这种做法可体现在让学生背诵对话、有用的文章段落, 做大量的替换练习, 从句型练习到交际等。
比如说, 学到新单词popular作“流行、大众喜爱的”解释时, 我马上请同学翻译、造句。孤立的单词难记住, 对这个单词加以运用才容易掌握。可用句子有:“W hich popularsong do you like?”“The popularsong Ilike is……”每次叫两位同学, 一问一答。或者可以翻译:“他是位受人欢迎的作家”等。口头操练的句子, 句子要短, 而且尽量没有生词, 书中例句一般不适合口头做, 在备课时, 都是要编写一些简短的例句。又比如, 学习口语“你是哪里人”, 我先在黑板上写出基本句型:W here are you from?或W here do you com e from?回答:I'm from+地名。然后要求学生互相问问题, 可以同桌练, 也可以请同学起来goon doing, 形成“链条式”对话。如学生A问学生B:W here are you from?学生B:I'm from Xiao shao.学生B问学生C:W here do you com e from?学生C:I'm from W en zhou.多数学生都喜欢用英语问问题, 在提问过程中, 他们就将外语当做进一步了解周围环境的交际工具来使用。学生有一定基础后, 可做较高层次的练习, 根据指定情景自编对话。
四、尊重学生, 建立平等协作式的师生关系
学习英语, 抑或学习任何科目, 都是师生共同合作的工作。教师对学生友爱、同情的态度使师生双方都能发挥各自的长处。纪律必须要有, 但纪律应建立在友善的严格要求的基础上。中学生生理上、心理上都有明显的变化, 特别是自尊心很强, 对外界反应十分敏感,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进取精神, 多鼓励学生。“怕错”, 是学生学习英语对心理上的主要障碍之一, 年龄越大, 怕错心理越明显, 教师要通过表扬他们练得好和他们的进步来帮助他们;对较好的学生提问较难问题;如果学生练习中出错了, 一般不纠正, 教师只需把正确的答案说一遍, 或让几个学生再问答同样的问题, 使出错的学生意识到正确的说法;对于学习差的学生, 通过耐心和鼓励让他感觉到自己也正在前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对那些胆怯、内向型的学生特别鼓励。
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中的趣味性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课题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情况, 尽量运用最优的方法, 去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要用热情、投入、精力、认真细致的备课, 让全班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并渴望使用英语, 不论在哪些教学方式上都不停留过久, 以免学生厌烦失望。教学中尽量使用简笔画、课堂游戏、讲故事、演话剧、童谣、小诗、绕口令、猜谜、唱歌、课外活动, 使师生都感到轻松愉快, 从而使师生配合富有成果。
【关键词】英语教师 角色转换 教学效率 新课改
随着人类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业务往来比较频繁,所以英语也倍受人们的青睐。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对我们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教师的角色和传统的教学教学思想,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严师,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向导,帮助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习得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自我评价,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调整学生学习的目标和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比如,教师比较重视创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堂互动和参与,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灌输”和“填鸭式”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重视听说教学,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普遍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受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影响,无法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还有一些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理解得比较肤浅,走了极端或犯了形式主义错误,严重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转换自身角色,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实现对学生素质的整体培养,是当前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一、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旧教材的教学目标注重于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更注重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达成。从前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以“填鸭式”形式灌输给学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学生很难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知识,导致学生容易形成厌学的情绪。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建立良好、和谐、民主、和平的师生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题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身调控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要转变角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英语教学的生命在于课堂,课堂教学的生命在于激趣、创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促进学生学习原动力的不是老师,而是学生对学习兴趣。“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引路。”学生学习的好与坏,与老师息息相关,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学习的材料有较强的内部动力驱使,就会积极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获得他们需要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组织课堂教学,创设各种各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大胆地用英语发言、并积极思维。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英语积极性和兴趣。另外,可根据英语教学的目标,选择适当的游戏走入英语教学的课堂,具体生动的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形成学生课堂主动学习英语的内驱力,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主动发展。
三、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得好,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学生怎么去学习,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本领。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同时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就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英语教学的课堂上来。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但是现代教学要求课堂主角从老师到学生这一角色的转换。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只有将学生积极性提高,才能真正教会学生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并对所学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给学生努力创造实际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初中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加强自身角色转换,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要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乐学”、“巧学”、“会学”、“善学”。每一位教师要充分发掘自身的优点,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英语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学习环境,用爱心呼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勤梅,黄永平.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1(06):33-35.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以其新颖而独特的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推崇。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并重视创设真实的情境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对外语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理论背景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
当前国内外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建构主义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前面提到的“图式”,也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1)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2)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协商有“自我协商”与“相互协商”(也叫“内部协商”与“社会协商”)两种,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争辩什么是正确的;相互协商则指学习小组内部相互之间的讨论与辩论。
三、传统教学法与建构主义下的教师角色对比
1、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外语教师角色
(1)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作为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控制并主导着课堂学习,起着核心与主动的作用。教师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控制一切教学活动。在课堂上主要讲授词汇、语法、篇章和练习,以文章的词汇和句法规则的解读为教学的重点。学生是被动地学习,是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教师角色定位下,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及学习方法和策略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师展开,这种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听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定位随着欧美社会发展受到了挑战。
(2)教学的主宰与示范者
教师注意语言结构的分析和句型的操练,强调模仿正确的句型以形成“好”的习惯,并及时纠正语言中的错误以避免“坏”习惯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挥学生跟从他进行句型的操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语法规则。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不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要求以教师的示范为中心进行语言学习,强调语言结构的掌握。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与指挥按步骤以不出语言差错为宗旨进行教学活动是这些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写照。
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外语教师角色
(1)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
(2)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而且老师越主导,学生就越被动,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西方的建构主义刚好相反――只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认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当是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即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即要“主导―主体相结合”。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发挥得够不够,靠什么来检验?就靠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由于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以及对内容的讲解和启发,而且还要包括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探究性或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发挥得越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会体现得越充分;二者不但不会互相对立,而且相辅相成。这正是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所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外语教师角色转换的几点建议
1、教师对学生自主文化适应过程的把握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即如何自发治学。学生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传统模式,要他们为自己的学习筹划一切很不适应,时有消极和无所事事的情况发生。对此老师还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同时教师们也发现:虽然学生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角色给予充分认可,但是他们似乎更偏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角色。他们习惯把教师视为权威,依赖于教师给他们传授“真理”,并把教师的许多评价当作最终标准。“被动,沉默寡言,不愿公开挑战权威,特别是不愿意挑战老师。”事实上,如果教学中缺乏“授课者”“、评分员”这样的权威角色,反而让学生感到不安。因此,在推广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时,教师有必要考虑学生自立的文化适应过程。换而言之,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和课堂设计。教师把握难度重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完善自我形象。
2、学生学习鼓励者形象的确立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发生语言障碍时,教师不但应适时、适当引导学生,还应多鼓励、表扬学生。因为鼓励、表扬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外语教师真能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者,也就是说,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者、质量监控者。那么在课堂上,外语教师将不会再强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会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问题,必将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获取和消化要求掌握的知识。而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时的教师,就像黑暗中的指路人一样为学生指明方向,并通过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发现乐趣,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这样,不但能充分调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这样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而言,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被动学习,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将得到提高,同时教学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五、结语
建构主义从全新视野拓展了当前教学领域,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通过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活动,开发以学生第二课堂为主的自主学习,促进教师和学生双向主动性的培养,拓宽外语教师的教学视野,完善对知识有意义的建构,最终达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束定方,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黄建华.大学英语公共课教师角色的转型[j].教育与职业,(5).
[3]张慧惠,朱乐红.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黄和斌等.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译林出版社,.
浙江省上虞市东关中学郑少东
下半年开始我省开始新课程的实施试验阶段,本人认真阅读了《学科实施意见》,《教学指导意见》和《数学课程标准》等一些文件和制度,结合本人一段时间的新课标教学,来谈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角色转换问题。
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旧教材,都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利用其深厚扎实的知识功底,娴熟的教学基本功,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透彻理解和熟练的驾驭能力,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在课堂上,教师集这两种身份于一身,并不断地进行角色转换,其目的是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产生“共振“,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和谐发展。在新课标下,要让学生产生更多的“共振“,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思维;教师要用新的观点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
一.为学生排忧解难
学生在看书和上课听讲中一些疑点或者疑问,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会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习的障碍,越积越多,就会打击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谈不上探索了;学生的”疑”又往往是朦胧的,很难用语言来表示,此时教师的第一角色就重要了。
例如新课标《数学》必修4第6页给出了“弧度制”的定义:“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下问题:(1)为什么可以用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作为角的度量单位呢?(2)这个弧度数是否与
圆半径大小有关呢?
为此(如图),我先用计算机在画一个圆,并在圆上截取AB等于半径OA,再作射线OB,便得到一个圆心角∠AOB,这个角就是1弧度的角.按次方法,再画一个与上述圆半径不同的圆,同样得到另一个圆心角∠COD,经测量, ∠COD=∠AOB.
经过测量,同学们可以发现,当圆心角一定时,它所对的弧长与半径的比值是一定的,与圆的半径大小无关.
再比如说,新课标第38页”周期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实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那么函数f(x)就是周期函数,T是函数的周期.”特别强调”存在”,”都有”这种词语,并结合图像,与学生们一起了解f(x+T)=f(x)的实际意义;同时还让学生们回忆”存在”,”都有”这些词语在哪些概念当中也出现过?同学们很容易就想到了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最值),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周期也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另外还把f(x+T)=f(x)变成f(x+T)=f(-x),让学生课后去探索,思考.
二.为学生搭桥,使学生顺利过桥
教师每节课要精心设计,所提的问题学生要能想的到,要处在学生的位置考虑,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时间应用,切勿过桥时设置过多的障碍, 为学生搭好桥,使学生过好这座桥.
例如在讲到y=Asin(ωx+φ)的图像问题时,由y=2sin2x的图像变到y=2sin(2x+).判断正误:将y=2sin2x的图像向左平移即可得到?
学生回答:正确(想都没想).
在仔细想想?过了一阵子,有学生答:错,是(不知是什么理由).
经过用”五点法”画出的两个函数的图像对比,同学们体会到了是想左移动;
学生们很快就归纳出移动φ/ω即可.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数学学习的控制者和支配者,而变成了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参与过桥不是那么容易,但是只要教师一指方向,就能顺利过桥.
三.与学生共同探究
有位数学家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新课标下每节课的引言前都有探索问题,课堂中也有安排;例如新课标《数学》必修1第80页探究题:在指数函数y=2x中,x是自变量,y为因变量;如果把y当成自变量,x当成因变量,那么x是y的函数吗?如果是,那么对应关系是什么?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随着y=2x和x=log2y的研究,可以发现x是y的函数,同时也发现了两者图像间的关系(关于y=x对称),进而得到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是一组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两图像是关于y=x对称.
再探索,比如说知道了y=x3-1,作关于y=x的对称图像,那么它的解析式是什么?进而去研究关于y轴对称呢?x轴对称呢?原点呢?然后学生一一作答.这样既搞清了反函数的概念,又弄清了图像间的一些关系(高考中的重要部分).
这种”螺旋上升”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尝到了胜利果实的同时, 更能体现出新课标下学生主动性的原则,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三大能力(远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构造一种主动”再创造”的情境,是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可”同化区域内”改变认知结构,实现知识重组,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其指导思想是”重过程,重情境,重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使学生感到学数学的乐趣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戏你千万别去看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比演戏的要求更高,因为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表演的舞台,高明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参加到这种表演中来,并始终乐在其中.
由于年龄的差异,教师和学生的审美观点不尽相同.教师认为有趣的事情,学生未必感到有趣.这时,教师就要稚化自己的思维,与学生同步.例如,在讲到《函数的实际应用模型》中的指数型函数y=a*bx时,我举了个例子:”现在的男同胞压力很大(男同学一直看着我,女同学笑着观望),特别是27-28岁的?(学生疑惑,都看着我?)有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买房子;需要向银行贷款,而一贷就是20万,吃不消啊,可是没办法,只能贷(男同学表情都很谨慎)”.到这里,学生已经都大笑了.
问题来了:贷款就要还利息了,年利率为7.5‰,并且分还清;而且每个月还等额的钱,问每个月要还多少?通过引导,此为复利问题,就是一个指数型函数y=a*bx型函数,在解决的同时,学生从笑中得到了启发.
再比如说,在《三角函数的图像》第一课时引入当中,举例:你向河中扔一块石头,这水会怎么样呢?你拿一根绳子,笔直放到地上,然后一头上下摆动,看到了什么?这些都是学生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给这一课时的教学有一个基本的轮廓了,也带了方便.
利用数学美使学生在刻苦学习的同时获得了享受,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教师首先要提高对于这种美的鉴赏能力,然后和学生一道去揭示,探求,认识这种美.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下面我谈谈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师应扮演角色的几点认识。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究、发现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传授知识是教学的唯一目的。因此,在课堂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不变模式。学生不允许多发言,不允许有不同的观点。这样,知识从教师嘴里流出,直接灌注给学生。学生的兴趣被压抑。其实,学生是以一个有丰富情感和各种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来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心理构建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物传递过程。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导出来的学生大多容易陷入一种盲目的接受思维模式而反应呆滞,难以体会到探究和发现知识的快乐,兴趣逐步消失,直至厌恶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认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探究、发现知识的引导者。也即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恰当地选择课堂教学内容、适当地运用课堂试验和讨论模式、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等等,倡导和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和发现知识,联系和应用于生活,从而调动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最终步入自主学习的良性轨道。例如:在学习《布衣总统》这篇课文时,不要急于向学生讲述课文的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师给出特定的时代背景,提出相关的问题“孙中山既是总统,为什么又说他是布衣呢?”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又如:在教《核舟记》时,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教师在作个别难词上作些点拨,重点引导他们体会文中对“核舟”上人物的生动描写,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挡,分别扮演苏东坡、黄鲁直及佛印,还有舟尾的两个舟子。学生的扮演情况怎么样,这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密切相关,教师也不要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学生仔细自己去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去发言,指出表演的优缺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充分地开动脑筋,真正融入课本,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由学习的监督者转变成学生对知识深入研究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对于老师所做的定义。然而,在教育思想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于师者的作用赋予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各种知识,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各种疑问。还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给学生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从有限的课本延伸到无限的知识领域中。因此,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走出以往特定的角色模框,对自己重新进行定位——由督促者演变成引导者和合作者。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我们不能再沉溺在传统的角色扮演中。不再是板着脸督促学生听讲、练习、完成作业的令人生畏的长者。而应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亲密的合作伙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又该怎样做好伙伴的角色?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这在高中语文教学范畴内主要表现为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而这两者之间又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平常的学习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倡阅读自由,比如阅读内容,除不健康的内容之外,不管历史、科技、社会等都应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做好阅读指导,如怎样选书,怎样看书等教师都要对学生认真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等。在阅读量足够的前提下,教会学生筛选写作素材的技巧,学会细致地观察各种社会现象,多多练笔,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写作特色。其次,在授课过程中,不拘束于师生关系,平等地进行对话,不授予鱼,而注重授予渔,做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好帮手。
三、由固定思维的表现者转变为创新思维的培养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往往流于口号,喊得响亮,却难能落到实处。传统的教学活动就像一个特制的模子。把学生一个个扔进去,强迫其形成固势的、呆滞的思维模式。现在站在讲台上的许多老师,本身就是这种教育的受害者,因此,他们本身往往也是活生生的固定思维表现者。此外,强大的升学压力也使得这项工作难上加难。许多高中语文老师疲于应付各种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机械地把各种知识塞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传统、保守的思路去解答各类问题,以降低被扣分的危险。这实在是当今教育界的悲哀。新课程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做好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例如:组织学生讨论“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所在”时,就有不少学生认为愚公不必移山。他或可以搬家,或可以开山辟路,或是靠山吃山、发展经济,甚至有学生认为愚公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对于这些同学的回答和讨论,作为老师,不可以粗暴地加以否定,也不可以含糊带过。应当适当肯定,同时结合本文的学习目的,把同学们讨论的共识引到“愚公移山精神”的现实意义上来,对于愚公的具体做法还需要放回到先秦时期去考察,多强调其精神意义,少强调其现实功用。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又避免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敢想,会想,乐于想。
关键词:教师,教学,能力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学的过程既是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再学习的过程,通过教学实践、探索、研究,最终取得 更好的教 学效果。那么,一个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转换角色促进自身成长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以下几点体会。
一、做课程的开发者
众所周知,知识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的执行中,更应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做课程的开发者。为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善于结合学生水平及教学实际,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 行取舍, 进行有机的“重组”。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系统把握教材,弄清知识来龙去脉,领会课程编排意图,抓住重点难点;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安排丰富多彩、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课堂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二、做教学的研究者
课程是普遍的,教学是个体的,教师应该 是一个研 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 践中的各 种问题,对积累的 经验进行 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细节看似平常,但平常中蕴涵智慧;看似简单,而简单中孕育深刻,所以要求教师要做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是旁观者,而应作为 参与者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和情感对学生给予启发、帮助和指点,同时重视学生意志、兴趣、人 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培养。
三、做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特色 的特征就 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学习 的思想性,传教学生 学习的方 法和学习 的能力。教师要在正确理解教学内容的提前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原教学内容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 维。教师要用赏识去萌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愿望,用激励去激发学生进步的潜力和希望,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更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方法是学习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金钥匙,学生学习自然会信心百倍,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四、做实践的探索者
课题是共性的,实施是个性的,教师应是 一个实践 者。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探索的过程就是实践理解的过程,也是对教学行为及效果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这个探索过程,不是简单的小结、回顾,而是一种分析、反省、思考的过程, 可从这个过程中找到教学存在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只有通过分析、反思,教师才能了解自己的教学情况,改进教学中的不足,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这一点对一个青年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经验不足,更要学会反思。
五、做教研的分享者
分享是一种理念,分享是一种学习方式、交往方式; 在分享的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与欣赏自己,能在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将自己的成果、思想等传送给他人,同时能够与他人进行心灵沟通,积极接纳别人的一切可取之处。笔者的课堂中,曾一度出现互动做不到、学生抢答率不高的现象。后来旁听了一位老教师的授课,体会感悟到“生疑”、“质疑”、“释疑”提问艺术的策略和技巧,才使课堂教学互动充满了活力和生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研讨中,不能满足于“一桶水”,而是要成为“长流水”,在“传道解 惑”的同时也 要努力“汲 取丰富”,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这是教师可持续成长的基础能力。教师要把学习、读书、探 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当作一种人生享受。要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及教学活动的专业切磋、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整合教研经验,分享教研 成果,才能形成教学研究的合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角色;引导;平等;开放
一、教学视野由微观到宏观
网络培训要求教师在重视知识准备的同时更注重从课程的宏观角度指导学生对本课程的宏观把握,还教学活动本来的面貌,科学客观地面对教学过程中那些不确定的因素,教材也为教师留有较大的自主权,灵活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形式。教师对教科书的依赖程度将起来越低,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为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在大课程观的视角下,教师也是课程的研制者,教师的活动实际上贯穿了整个课程研制过程。
二、教学观念和方法由封闭到开放
网络培训形式,决定了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网络教育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中心,而我们的学员还在传统的封闭的课堂教育中度过他们的学习过程,学员还是习惯于听老师讲课,课堂面授似乎还是普遍受学员欢迎的教学形式。然而学员的工学矛盾以及网络培训的性质,必须让学员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要教育学员树立一种主体意识,明确自己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容器”,而是一个能够创造的人。正如消费者对企业经营的互动作用一样,网络教育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互动作用。现代企业经营是“创造顾客”;网络培训也要“创造学员”。要创造出会“自主学习”的学员,这才符合终身教育的内涵。这种做法不仅是体现了网络培训手段的应用,也是培养造就会自主学习的人才的一个方面。这需要学员学习观念和学习过程的改革,也需要教师“组织教学”的推动。当然,让学员自主学习不是放任学员学习。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变,需要采用新的工作方法,需要新的技能,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策略的改变。要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学会和他人合作,依靠群体的智慧解决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只有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不仅自己要树立现代教学思想,而且要帮助学员转变学习观念,重视学员学习信息的反馈,教与学互动,才能真正达到网络教育的目标。
三、教师职能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教师即引导者是网络培训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变化过程中一个飞跃与突变。
1.热情的旁观
民主、平等的交流应是网络培训师生关系的核心。网络培训的特点主要是以自主学习为主,不再像过去在学校那样,学员始终在教师的眼皮下规规矩矩。现在是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学什么都由自己说了算,非常适合这样的在职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同时在学习中还可以接受必要的面授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方式非常灵活,学员可以按自己的学习需要、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等自主安排学习。但是,学员在自主学习时,教师并不是清闲的,他要热情地看、热情地听,随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考虑下一步该如何引导学员学习。
2.积极的引导
因为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活动方式、学习进度都可能不一样,所以,为满足这些不同需求,教师在辅导时,就必须采用了多种媒体教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组织学员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学习,进行网上学习与测试练习,独立完成平时的作业,参加小组学习与讨论,帮助学员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员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工作之余经常和学员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交流学习信息和资料,互相鼓舞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消除个别化学习带来的孤独感,在互帮互学中共同提高。
3.平等的交流
教师应有这样的观念:在探索、研究和创造方面,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教师要指导学员学习,让自己成为学員、成为朋友、学友。这样,学员们才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才有开发自身创造力的勇气,才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知识的继承者为知识的创新者。在网络教育中,教师是学员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传统培训中教师的教与学员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教学氛围。
总之,时代在发展,网络学习的内容、手段、方式不断扩展。具有时代感、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定会领先掌握和运用网络培训手段,培养出一批富有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蔡进林.网络教育与教师角色重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3.
【摘要】英语口语教学需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地位不可忽视。中专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在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者、英语口语环境的创造者、英语口语使用的指导者这三个角色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这样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指导,从而帮助他们实现高效口语学习。
【关键词】英语 口语学习教师角色
即便目前普遍强调课堂上要遵循“生本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但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却不能否定,相反,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显得更重要,任务也变得更加繁重。
一、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者
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口语知识,还需准备相关材料,但是最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听力的培养。从一开始的课文听力到后来的一些英语广播,这些听力训练能够鼓励学生模仿广播中英语单词发音的语调,还能有效更正他们的发音问题,这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
其次,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不定期参考国内与国外较为优秀的口语教学经验,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如,“交互式教学方法”是笔者在课堂上较常使用的教学法,即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口语材料,让同学之间进行互相提问、总结等,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需要有耐心。在笔者所在的班级,口语表达较好的学生并不多,许多学生存在发音不标准、不愿意开口表达的情况。于是,笔者便在教学中注意加强音标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能准确发音,从而愿意开口表达。英语学习不是短时间便可迅速提高的,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指导学生的口语学习。
二、学生英语口语环境的创造者
环境对学生学习口语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语言学习环境。
笔者在教学中会选取与所学内容相关并与本班学生学习能力相适应的口语话题,以此为基础,合理安排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进行口语表达。比如,在学习“Can I speak to Sara,please?”与“How can I get to the nearest bank?”这两篇文章时,笔者便让学生按照文章中的角色分组并进行对话,这样学生便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口语表达中来,他们就会愿意开口表达,同时,学生也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口语的魅力所在。
除此之外,笔者在每节课的课前给学生留了几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演讲。演讲的题材、体裁不限,话题内容不限,他们在课下自发搜集资料,便能形成一篇内容较好、质量较为可观的文章。通过课前演讲,锻炼了学生在人前说话的勇气,激发了他们口语表达的欲望,这对于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另外,学生学习口语的过程也是熟悉另一种文化的过程。针对学生在口语表达中经常出现的与文化有关的问题,教师除了在日常教学中进行?v解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其他视听媒体来加以解释。教师可准备一些有较大差别的中外两种语言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之后写出自己的感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且教师需要注意,选取影片时,应剔除那些片面夸大或者贬低西方的影视文化,避免学生形成文化偏见。这个教学过程会非常缓慢且非常艰难,但是其教学效果却极佳。因此,教师应注重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学习他国文化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口语表达的技巧。
三、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指导者
学生固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却不能否认。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需要有正确的语言输入,就必须由教师来指导并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以排除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给予他们正确的语言形式和用法输入。
学生在口语练习时,难免会出现“中国式”的表达,他们容易用中文的表达方式与语句逻辑来进行英语表达,这些句子有可能不会出现语法错误,却会在与人交流时出现各种沟通困难的问题。为避免学生出现因文化差异而导致表达出现偏差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常将中文与英语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了解两种语言在表达以及用法中的差别。如,“John,aren’t you going with me?”(约翰,你不跟我去
吗)英语的回答是:“No,I won’t.”(不,我不去)但是中文的表达习惯是:“Yes,I won’t.”(是的,我不去)学生在学习口语之初,很难将其区分出来,因此,教师应注重加强对汉语以及英语表达方式的对比,让学生能正确运用英语。
学生学习口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学好英语并擅于表达,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学习到准确的口语表达方式。
教师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师生关系。目前的教学环境要求教师的角色定位应紧紧围绕口语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口语教学方式时,应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征,对其采取正确的口语教学方式。教师在这其中应具备耐心与较高的业务水平,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的口语学习,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用自身较高的业务水平,给学生创造地道的英语学习环境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口语表达。
参考文献: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及意义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能否扮演好这些角色.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和学的效果.因此,从事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因素,淮确把握自己在课前、课中、课后所扮演的角色,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
作 者:陈芳 CHEN Fang 作者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安徽,淮北,235000刊 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7(3)分类号:H319.3关键词:课前 课中 课后 英语教学 角色扮演
一、多媒体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持人,课程的设计者和提供者,教育市场上商品的厂商,是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在传统英语语言教学中,教师是以课本为途径,通过分析和讲解课文、考核语言形式和用法、核对练习标准答案并依据卷面成绩评分来传授灌输语言知识,它强调输入和记忆,重视已有知识。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是以文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为途径,通过提供条件应用于语言培养能力,刺激思考、引发讨论,构建课文读者与作者的思想交流,考核语言技能和应用,开放讨论多种课后练习答案,并根据综合表现评分等多种方法来强调语言的产出和交际,激活和应用已有知识。这种变化,必然带来新的要求。
1.思想观念转变的要求。教师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决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只有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彻底转变,才能真正地贯彻改革精神,实施改革实质。教师思想观念的改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职责不仅是传道解惑,还包括指导与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学能力;②教师不仅要好好教学,而且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研究,以教研指导教学,以教学实践教研,使之相辅相成;③教师是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者,多媒体设备是现代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以多媒体设备为工具,指导并组织课堂活动;④多媒体设施是许多类设备例如投影、录象、电脑等的统称,而不是所有设备的集合体;⑤在课堂上使用无论一种还是多种设备都是使用多媒体设备;⑥不是使用种类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为原则。
2.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对于外语教师素质,国内外学者皆有所探讨。Dale认为,外语教师素质包括二语胜任特征,具体体现在听、说、读、写能力上。戴纯曼、张希春认为,在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下,合格的英语教师应具备:“有过硬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听说读写译具佳,口头表达能力强,懂教育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及二语习得的基本规律;了解东西方文化,能将文化内涵渗透在英语教学中;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紧跟应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所以,英语教师不仅必须要有过硬的英语基本功,听说读写译俱佳,同时还要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及相关知识并使之升华,而且还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外语国家文化背景、文学史及跨文化交际等各方面相关专业的一系列知识,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要求。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而其效果如何则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这就涉及教师的信息技术观念、知识及技能等因素。作为现代英语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通过网络获取资料,而且还要知道如何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并能熟练操作各种应用设备,如动态投影、幻灯、录像机等。
二、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
1.博学的终身学习者。Mulkeen&Tetenbaum曾说过,终身学习是每个教师培养计划的中心观念。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英语教师不仅是现代英语教育教学的实践者,更应该是集教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复合型教师,这是时代对英语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此,英语教师要注重国内外外语教学动态。总结他人教学经验,成为锐意进取的学者型、专业化教师;加强学习在线课程,开展专题研究;注重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更是教育变革对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
2.教学的策划者。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策划才能真正地成功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具体运用电脑等多媒体设施的能力和环境,有的放矢地围绕教学内容和教材,规定课前的网络预习任务;其次,采取各种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最佳学习潜力,协调学生个人能力与教学课程、教学程序、教学媒介等之间的关系;再次,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创建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最后,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网络作业、考试成绩等进行评估,同时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充实他们的学习经验,以便提高学习和教学效果。
3.课堂活动的组织者。Richards&Lockhart认为,教师课堂角色行为取决于教学机构管理运作、社会文化背景、教师教学观与个性特征、所用的教学法等多种教学环境因素。在现代外语教学大环境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担当组织者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提供课文相关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课文文化背景知识;其次,组织教学互动活动,提出讨论问题;再次,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最后,围绕所讨论中心内容,布置学生课后的自我总结和相互的讨论话题。
4.多媒体设备的操作者。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接触的就是多媒体设备,因此教师必须要懂得操作技能。同时,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必须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知道教学课件的制作中,界面应该如何才清晰,字体、声音多大才合适;人机交流和人际交流的“度”如何才合适;各种设备如何接线,如何切换和使用等等。
5.科研工作的执行者。教师要维持其职业生涯,就要时刻进行新旧知识的交替,而科研(包括教学科研)正是吸取新知识的促进剂。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新的经验,结合本学科及现代化技术理论。熟练掌握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探索、提出和研究本学科的新课题,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和科研水平,并把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早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而且同时也能带动学生利用各类最新的科学技术独立地探索科学问题,教会他们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
王崧舟老师在《三顾茅庐》中教会了我们怎样和学生进行对话。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之前的一段话:“时间过得好快, 寒冬刚过, 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 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 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这个教师叫两个学生站起来读。两个学生读得不一样, 第二个学生“如此无礼”后面停顿了一下, 教师很机敏, 马上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学情, 于是教师让大家展开讨论:这个地方读的时候需不需要停顿?为什么?学生讨论了, 多数学生赞成停顿。
第一个学生说:“这个地方停顿一下, 是因为刘备心里想:我后面的话到底该不该说?因为他毕竟是自己的结拜兄弟。”
第二个学生说:“刘备一上来就骂得很凶, 他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所以要停顿一下, 好换口气。”
第三个学生说:“张飞已经是第二次惹刘备生气了。所以刘备说完第一句话以后, 要想一想怎么处罚张飞, 因此就停了一下。”
第四个学生说:“这是一个反问句, 为了加强斥责的语气, 就需要停顿一下。”
四个学生说明理由的时候, 教师只是在专心致志地倾听, 然后对这些结论给予充分肯定:说得好, 说得有道理。第一, 这个教师学情抓得好;第二, 民主氛围造得好;第三, 学生的学情生成是有价值的。但是很遗憾, 教师这样处理还是不够。四个学生谈理由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 你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是他还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 怎么办?需要教师引领, 需要教师去点拨。
《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妇孺皆知, 它已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的一个难以抹去的精神痕迹, 这就不能就事论事了。因为, 这是一个文化的存在, 一种文化符号。《三顾茅庐》体现的是一种如何对待人才、如何尊重人才的文化。刘备求贤若渴, 礼贤下士, 暂且不管他到底诚不诚心, 但联系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刘备所处的历史环境, 刘备需要诸葛亮, 这是不争的事实。刘备这个时候呢?打一仗败一仗, 连个安身之地都没有, 遑遑如丧家之犬, 急急如漏网之鱼!但是, 这时候关羽、张飞、赵云, 五虎上将之中的三只虎都已经在他身边了, 这三位, 哪个没有“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之勇?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他们有勇、有大勇、神勇, 但是, 谋呢?不能说无谋, 但全局之谋、战略之谋、神妙之谋, 这三位还不够格。要成就一番惊天伟业, 不能没有大智高参。从刘备的政治眼光看, 他对诸葛亮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是真诚的。此时他无路可走, 别无选择。所以这个学情, 我们就需要重新挖掘它的文化内涵。
第一个学生说:“这个地方停顿一下, 是因为刘备心里想:我后面的话到底该不该说?因为他毕竟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学生这样说, 实际上这个学生话里隐含了重要的文化信息, 教师可用这样的跟进策略:“是的, 一个是情同手足的结拜兄弟, 另一个却是尚未见面的一介书生。刘备犹豫了一下, 但仅仅就是这么一下, 他马上说出了下面的话。由此可见——”见什么?见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这个跟进的过程, 就是对价值去蔽的过程, 去蔽了, 这个故事的文化象征意义就出来了。对诸葛亮这样的大智大贤, 就应该这样去求啊!这个价值定位一旦明确, 后面的事就好办多了, 可以说势如破竹、迎刃而解。
第二个学生说:“刘备一上来就骂得很凶, 他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所以要停顿一下, 好换口气。”教师跟进:“为什么要斥责?为什么还要大声斥责?以致一口气都缓不过来呢?由此可见——”可见什么?可见刘备实在太需要诸葛亮, 太需要智囊人才了。这样的应对, 对出的是故事的文化意蕴和内涵。
第三个学生说:“张飞已经是第二次惹刘备生气了。所以刘备说完第一句话以后, 要想一想怎么处罚张飞, 因此就停了一下。”教师跟进:“是的, 第二次不光是斥责, 还想到要处罚张飞。这又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步步逼近价值的核心, 把学生往有着无限风光的险峰上推。
第四个学生说:“这是一个反问句, 为了加强斥责的语气, 就需要停顿一下。”教师跟进:“是啊, 如果把反问句改成这样:你真是太无礼了!行吗?”“不行!”“为什么?又是斥责、又是反问、又是停顿, 刘备到底想要告诉张飞什么?”这是文本全部的意蕴和价值, 张飞啊, 你个蠢货, 你懂大哥的心思吗?
阅读教学中, 能成功转变角色的前提是学生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教师应该具备与学生进行阅读的对话, 花心思将阅读像清泉一样沁入学生心脾, 这样才能使学生打开思维, 有自己的感悟, 从而开出美丽的鲜花。
二以创造性思维来建造阅读方式
在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 教师应转变角色变为倾听者。这时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 并开始有自己的思维模式, 他们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阅读模式。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倾听, 开始关注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转变。倾听学生对于阅读的不同理解, 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在倾听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善于创新, 敢于思考。
1. 注重如何引导学生有创新的阅读思维
在转变了倾听角色后,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说, 如只是单纯地倾听学生, 会限制学生思考的范围, 所以在变为倾听着的同时要做好引导者, 用适当的语言对阅读进行引导, 让其思路快速打开并创造出自己的阅读方法。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教师语言的艺术, 怎样从讲授者华丽地转身为倾听者, 让学生有感而言、有法可寻。
贾志敏老师上过一课《两个名字》。他的课一般最后一个环节是训练, 思路往往是与众不同, 这是他授课的特色。贾老师对学生说:“你好, 我有一支铅笔。”一边说一边和一位小朋友握手, 并举起一支铅笔。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您好, 我也有一支笔。”第二次训练, 难度提高了, 要学生先说。学生说:“您好, 我有一件衣服。”教师摇摇头, 说:“一件衣服不稀奇。”孩子聪明, 恍然大悟:“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贾老师很高兴:“我也有一件漂亮的衣服。”“哈哈, 我们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师生交流非常融洽)
训练转入第三个层次, 教师说:“现在你们能不能说说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突然, 一只小手高高举起:“您好!我有一颗爱心。”这孩子, 太厉害了!所以, 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潜能和智慧, 关键看你铺设的阶梯, 你有没有这个等待的底气和耐性。贾老师很激动, 竖起大拇指, 很深情地说:“你好!我也有一颗爱心。”“哈哈, 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三个层次从表面看, 语言训练一步一步地在加大, 同时, 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在一步一步地加深, 到最后, 师生的感情就融为一体了。好的对话, 应该是声情并茂的。在对话中去引导学生创新思维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的课堂沟通。
2. 注重作为倾听者的态度
兴趣向来是学习者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自己的创新充满信心, 这时就需要倾听者表明态度。只有认真地关注, 才能使创新者更加有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教师应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 激发学生自己学习主动热情。在倾听学生的创造阅读教学方法时, 教师要有谦和的态度、温和的表情。还可以用激励的语言、奖励的办法, 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调动起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把阅读转化为学生的主动行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指导《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时就是在阅读上体现了高水平的语言艺术。课堂上他转换角色, 以父亲的口吻与学生对话, 以配合者的身份来激发学生们的思考模式, 以平和温暖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情境。在角色对话中他俯身倾听, 不时地用手示意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他的倾听态度, 更加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 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快速进入语言环境, 达到了师生高度默契的配合。倾听的态度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去思考, 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
三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倾听能力
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对话和交流, 这也是在信息传递的基础上产生的, 就像信息的相互传递一样。发出与接收要保持一致, 才能产生最好的效应。所以, 倾听能力的养成, 能够更好地辅助阅读教学目标的完成。
1. 学生的倾听能力
课堂上教师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 “你听懂了什么?”大多数教师听到的回答都是敷衍了事, 再追问只是徒劳。为什么学生的倾听能力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呢?这是教师很头疼的问题。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 要有自己的见解。”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倾听兴趣,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绝不是教师只是按照准备的教案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这样的课堂, 怎么能吸引学生的倾听呢?要想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枯燥模式。这样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刻苦钻研, 琢磨方法来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激发学生兴趣, 使其倾听。让学生像看电影一样, 每个环节都无法不注意倾听。这是值得我们去探讨和钻研的课题。
2. 教师的倾听能力
教师总是关注学生的倾听能力, 却忽略了自身倾听能力的提高。教师最常是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对话, 回答正确了教师给予鼓励的评价, 回答错了, 教师喝令再思考或训斥一番。无论是回答正确与否都忽略了教师倾听时的语言和表情。一个面无表情的鼓励、一声严厉的斥责都在消磨着学生学习的热情, 所以提高教师的倾听能力更为紧迫。教师需要自我反思, 对照练习, 思考怎样的表情和语气会使学生更愿意让教师成为倾听者, 这样, 教学目标相信会事半功倍。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认真倾听, 是在口语交际上, 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这样进行要求。一位教师上《登山》一文后, 一位学生问:“列宁为什么坚持要走那条小路?教师我还是不能理解。”在面对这样的问题上这位教师回答得相当机敏、相当智慧。教师是这样应对的, 第一句话“这是不是对列宁最后说的那段话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先来个投石问路, 为了什么?理解!先找出学生不理解问题到底在哪。实际上, 学生的发言并不总能准确表达他的本意。这时教师的倾听理解就显得非常关键了。这么一探问, 学生的问题就发生了质变, 变成“列宁说的这段话到底怎么理解”。教师的倾听不止在倾听的态度, 更主要的是要在倾听中引导学生思考的准确性。陶行知先生提倡:我们要想创新民族, 只能提倡科学地看、科学地说、科学地听、科学地动。会倾听的人更善于与人沟通。
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注
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 关注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唤起学生倾听的兴致, 养成良好的关注习惯。朱永新教授说教师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 即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 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的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教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其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从以教师为传统的讲授者转变成倾听者和关注者的角色转换。学生对教师的关注, 更应关注教师的语言和引导, 使其在关注教师的同时提升自己。
总之, 倾听与关注是现代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只有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才能有真正的倾听与关注。所以, 在教学中角色的互换是带给阅读教学的一次新的理念, 现在的阅读教学缺少的就是如何将学生与教师倾听者和关注者的角色进行转换, 使其达到一个完美的配合。倾听是尊重的基础, 关注是沟通的桥梁, 角色互换是发展的需要, 只有将三者统一, 在教学中学会倾听与关注, 以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的探索能力为目标, 那么阅读教学将绽放异彩, 更加辉煌。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倾听学生是怎样分析阅读的, 关注学生掌握多少阅读方法。教师要从一个施教者转变成引导者, 让学生完成受教者到创造者的角色的转变。
【浅谈英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论文】推荐阅读: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06-01
谈交际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6-19
交际教学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06-16
浅谈高中英语交际教学法与词汇教学12-02
浅谈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11-20
浅谈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01-01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浅析10-04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