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数控技术专业(精选9篇)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进入了测控专业,说实话,在此之前我完全没听说过这个专业,甚至在已经学了一段时间基础课后仍然对测控专业不太了解,幸运的是学校安排了专业导论,这才使我对测控,自己将要终生为伴的一门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国的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路程,现在已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国内院校中,现已开设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如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等。其中已有许多院校经国家教委批准设立了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硕士点,同时,我国也正在着手深入研究发展测控技术。
测控技术与仪表是适用于各类不同专业的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如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检测技术及仪表、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计算机过程控制等等。可以说是一门边缘学科,它和自动控制、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以及计算机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专业面广,小到制造车间的检测,大到卫星火箭发射的监控,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测试技术与仪表专业的趋势越来越向智能化转变——智能仪表。在现代化建设中,人们对仪器仪表所能起到的监控作用,在技术上有着高层次的要求,因而仪器仪表工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进步,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开发与节约能源和材料的先导工业。仪器仪表的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水平。
同时,测控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控制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受到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及设计开发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素质结构方面,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重要基本思想。但这并不代表本专业大学生就有良好的就业环境,近几年来,大学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多,相应地该专业的毕业生每年也都呈上升的趋势。但是中国的经济状况使得国内相关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却始终未呈现出增长势头,尤其是曾经是就业主体的国营企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国企改革正处于关键时刻,许多大型企业在这个过渡期不敢大量用人;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导致其在生产、研究开发方面的能力下降,企业效益下降,使其在招收毕业生方面的需求下降。不过。在国企需求下降的时候,却有更多的民营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如像联想集团、TCL集团等高速成长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高科技知识的基础工业上,这使得他们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特别强。
所以,对正在就读测控的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该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个人的工作方向,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努力学习,才能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新课程教学中, 对教材的钻研不仅仅局限于对教科书、配套教辅用书的学习, 教师更懂得了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校内资源的共享。教师现在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定式, 开始自主钻研挖掘教材, 补充教材, 根据教学实际整合教材, 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意识。在教学中发挥引导者、协作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从而有益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是, 在认同教师的努力与转变的同时, 信息技术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哪些新动向?在认识和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讨论。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飞跃的平台, 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思想、意识、观念发生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使更多的教师摆脱了盲从、跟风的习性, 部分教师开始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中理直气壮, 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是由于信息资源丰富、取予便捷、时空拓展的优越性带来了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 最终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全面、和谐地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2]。现代信息技术, 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极大地扩展与延伸了教育的空间与时间, 拓展了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内容、方法, 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更富有现代的气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 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
二、信息技术促使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其作用力来自信息技术。从教学规律看, 信息技术都采用超文本形式, 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缺陷, 具有呈现信息多种形式非线性结构的特点, 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从教学模式看, 信息技术既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 又能形成相互协作学习;从教学内容看, 信息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 知识容量大, 内容充实形象, 更具吸引力, 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从教学手段看, 信息技术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作用,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的格局, 学校的功能和结构, 教与学的功能和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教学软件的编制者, 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操作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减少教师备课的压力
课堂是教学的舞台, 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教学是艺术, 我们希望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 高质量的, 而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在于备好课。每一个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精心选择和设计最佳的教学策略, 为此必须占有足够的材料, 就像蜜蜂采集花粉一样, 然后通过消化、吸收和辛勤酿造, 精心地安排教学活动。过去教师在备课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然而却往往是低效的, 这是因为传统的备课方式仅限于备课本或看教学参考书, 查阅有关的教学杂志, 得到的文字、图片等材料是极其有限的。其次是效率较低, 到图书馆、资料室查阅资料需要占用大量时间不说, 而且我们选中的材料, 不能直接复制和粘贴在自己的教案上, 抄录工作费时费力。因此教师手边需要有一个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又便于检索的教学资源库, 这对提高备课效率显得十分重要。教学资源库对改善教师的备课方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它能减少教师的重复性低水平劳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造性的劳动。资源共享能使那些对改进教学的有价值的资源迅速而广泛地传播, 使多数师生收益, 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4]。
四、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基本功向观念和技能方向发展
信息是不同于物质、能源的资源, 有其特有的本质属性, 即无限共享性、永不枯竭性、开发性增值性、应用性、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和价值性等[5]。信息技术使教师这个“角色”的职能更新更趋向于多元化, 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就更高。以往教师基本功有重形式不重效果的摆花架子现象, 信息技术让教师基本功“从舞台回归讲台”, 除了具有原来的基本功外, 还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基本功。使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情境问答、专项基本功、特色基本功等教学内容更加富有时代特色, 课件制作不在于形式的精美, 而侧重于是否具有独一无二的功能。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熟悉操作各种媒体, 而且还要求教师会收集、处理各种信息, 会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调控、反馈。信息技术使教师的基本功向观念和技能方向发展, 真正为教学服务。
五、信息技术有益于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特别是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 建设一个教师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CMAI) , 网络教学手段和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等手段, 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因此, 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师队伍建设把教育改变成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或手段都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教育。近几年, 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各地都掀起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 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以及各种学科带头人的培训等。通过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教师的学习、培训, 举办各种类型的优质课比赛、开展CAI课件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论文评比活动, 都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及教学科研水平, 教育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也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践证明,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的而又持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合理地规划会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发展的方向, 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历来受到来自教师自身内外因素的影响,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基于课堂、立足课堂, 以课堂为最主要的“教学场”和重要的“研究场”。这样, 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水到渠成”, 而不至于“舍本逐末”。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师的观念现代化
课堂是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传授知识主要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师生都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而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不但要了解、掌握现代教学资源,学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应用电教媒体的水平。教师要摒弃旧的教育思想,把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时代特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人才观,才能适应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要求。
(1)教师应做好起终身学习的思想准备,当今是信息迅速激增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和发展速度极快,教师如果不注意学习,就很容易落伍,丧失教育者的资格。在信息技術环境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不断更新和扩展知识信息。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发展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
(2)教师应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素质,培养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实现人的现代化服务。教师需要培养创新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这正是新时期教师努力的方向,正是教师创新精神的体现。
(3)追求卓越,为人师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让大量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影片和录像片等,以电子化和形声化的特点,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视听并举,加深、加快感知和理解;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知识容量。这样一来教师成了设计者、编制者、操作者和组织者,教师工作量增加了,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更需要教师具有持之以恒、追求卓越、为人师表的红烛精神。
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师必须适应新的条件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思维和观念上的革新,还包括外部形式、环境与手段各个方面的变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为教师的教学形式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教育领域中,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演变在不断变更与革新。在传统教学中,通常以语言、直观、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谈话、讨论、演示、参观、实践等形式进行。而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环境下通过网络连接,跨学科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使空中教室由设想变为现实。
总之,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既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不论是传统的电化教育手段,还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输入与输出手段的多样化使其具有很强的交互能力。多种学习形式交替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自主学习。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还可以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互相交流,实现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这显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适应新的条件。
三、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学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形象直观的演示,促进学生对事物认识和理解;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方法;提供便利的交流工具,有效地开展协商与讨论。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学生则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学生会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有更大的责任。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以语言、直观、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方法、谈话、讨论、演示、参观、实践等形式进行。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师教学方法发生变化,主要以媒体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
四、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促使教师必须具备新的素质
教育技术现代化对教师在教学上的作用依然举足轻重,不可忽视。教育的现代化促进了人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更新。它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的思想、意识,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掌握利用现代的教育媒体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对自身素质进行充实和提高。
教师应有目的吸取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精华,又要有所革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教师自身的知识和学术水平应不断提高,在了解自身任教课程所需掌握的知识之余,教师还应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技巧,教师只有对相关软件知识熟练掌握,才能够借助多媒体及网络工具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全面、具体、清晰地表现出来。在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不懂得计算机技术、不会操作媒体工具的教师终究将因落伍而被淘汰。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要不断加强学习,进行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以适应科学进步和形势发展的需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计算机进入教学,必将引发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并形成一个新的教育前景。教育技术的现代化,需要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反过来又将推动教育技术的革新与发展。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将在21世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而广大教师则是这场教育改革发展创新的主力军。
社会上很多人都在抱怨:现在的大学培养的人才和社会的需求脱节了,很多用人单位都在说“大学培养的人才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而我们真正需要的人才,现在的大学里又没有”。
诚然如此,现在大学人才供需脱节的问题非常突出。很多用人单位都在说大学培养的人才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而我真正需要的人才,大学里又没有,似乎大学和企业双方都很“痛苦”。根本原因就在于,大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考试来选拔人才。这种方式,只能考出学生的数理能力,考出学生的记忆能力等。此外,许很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的误区。传统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造就的人才,当然就是长于数理能力和死记硬背能力了。
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呢?他们需求的是具有创新思维、良好的心理素质、实际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独立处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所以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看出,大学和企业的人才供需出现了明显的矛盾。要解决人才供需矛盾,我们不可能让企业来适应学校,而应该是改革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知识的本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更新,人、知识都必须要“与时俱进”。因此大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就等于一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就必然会取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其二,欲做事先做人。一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二是培养学生怎样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与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前者是人的本质,后者是胜任工作的基本元素。很多企业老总用人都是首选人品好的:能力差点可以培养,人品差了就可能出大事。特别是财经类商业人才,决定其成功的因素,绝对不是简单的考试分数——良好的社交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更是迈向成功的关键因素。
首先,大学应该授学生以“渔”,而不是授学生以“鱼”。大学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掌握学习的普遍方法。也许很多人都会说到大学就是学知识嘛,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一方面是,大学四年所学到的知识时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知识的本身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不断更新,人、知识都必须要“与时俱进”。因此大学生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等于一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必然就会取得人生和事业的成功。
其二,欲做事先做人。一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二是培养学生怎样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同事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前者是人的本质,后者是胜任工作的基本元素。很多企业老总用人都是首选人品好的,能力差点可以培养,人品差了却可能出大事。特别是财经类商业人才,决定其成功的因素,绝对不是简单的考试分数,良好的社交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更是其迈向成功的关
键因素。一位老总讲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我比不上我的如会计师,比不上我的营销部经理,比不上我的工程师,但是我的能力就是能够把他们团结在我的周围,构建一个强大的团队。”
其三,培养做事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做事,就是指完成自己岗位的具体工作。不少大学毕业生,说理论可能会有一整套,一但需要做具体事情时,却无从下手,或者动手能力极差。社会需要的大学生是要能动手,而不仅仅是能动口。因此,学校培养的学生,绝不是读死书、高分低能的学生,必须要能“做事”。其四,培养学生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一是要让学生具备比别人更强的技能,比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强调的英语和计算机这两个“工具”,它就是学生在社会生存生存竞争中优于别人的两块敲门砖。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学生在社会上面对挫折的时候,乐观坚韧的心理素质。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很多都是很脆弱的,有的人面对失败,把它看成是成功之母,有的人面对失败,就一蹶不振。所以,我们把“关爱心灵历练心智”作为一个重要的创新改革内容来抓。
第一次接触测控技术与仪器这个专业,自己脑中搜索一下,这方面的印象几乎为空白,仅仅能够猜测它是一个现代化测量专业。但是随着深入了解和学习,我发现这个专业不记得,别有洞天。
首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储存、传输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控制的理论与技术。而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学科交叉及多系统集成,是多学科技术交叉融合的典型之一。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由精密仪器、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电子仪器及测量、几何量计量测试、热工计量测试、力学计量测试、光学计量测试、无线电计量测试、检测技术与精密仪器、测控技术与仪器这十一个专业归并而来。这是顺应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潮流,培养符合人才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虽然测控技术与仪器这个专业所包含的内容多而杂,但是任然具有它最基础的知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的理论基础,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系统网络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的基础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核心是信息、控制与系统,研究的是如何运用各种技术工具延伸和完善人的信息获取、处理、控制和解决能力。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主干学科是:仪器科学与技术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光学工程学科、机械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相关学科是:控制学科与工程学科、信息与通讯工程学科。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测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形成了信息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测控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源头,是信息流中的重要一环,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仪器仪表学科是多学科技术交叉的综合性的、边缘性的学科,它以信息的获取为主要任务,并综合有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知识及应用,从而使仪器仪表学科的多学科交叉及多系统集成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属性越来越明显。
生活中,除了卫星测控、航天、航海等非常专业的领域外,日出生活中较少听到“测控”这个名词,我们经常听到某个企业的生产是“自动化的”,某个工艺是“自动控制的”的等,实际是这些说法的本质都是测控技术。测控技术不仅广泛用于现代生产、科学研究、航空航天,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表现。
测控技术是一门应用性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航海、航空、军事、电力和民用生活等哥哥领域。小到普通的生产过程控制,大到庞大的城市交通网络、供电网络、通信网络的控制等都有测控技术的身影。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需要,对测控技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测控系统从最初的控制单个机器、设备,到控制整个过程,乃至控制整个系统,特别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中,测控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大成果的获得都与测控技术分不开。这几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我对这一专业充满信心。
下面让我来谈谈我的学习规划吧。大学的开放式教育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让我们可以克服时间、地域的限制共同学习,现结合实际制定一个新的学习计划。
一、积极参加面授。在面授课中,注意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上课时
集中思想,把不懂、不理解的地方弄清,把有限的上课时间充分地利于提高听
课质量。并争取通过电大本科教学管理专业的所有必修课,取得电大毕业合格
学分。
二、合理分配时间,争取一次过关。充分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理解
知识,充分利用时间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成立学习小组,解决学习困难有组织的学习和讨论,有什么事情大家还可以互相通知、转告,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我们有些同学平时所学的知识与现在所读专科的专业不一 致,既要学习现在的知识,又要补充平时工作中积累的知识,这样有了班级通讯录,成立了
学习小组,大家就可以一起讨论,共同提高。
四、积极参与网上学习交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广博专业知识,促进
自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五、极完成课后作业,及时消化和巩固知识。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
立思考核和独立操作,做到“做作业和考试一样,考试和平时做作业一样”。
六、对于 作业做错的原因,应认真分析,对症下药,直到弄明白为止;对于难题,应认真钻研,加深对难题的理解,直至问题决。
七、做好课后复习。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制定了这个学习计划,对我今后的学习打有帮助,我将有计划、有条理的去学习。
八、将每学期的专业课和所开设的各科基础课学好,保证每天晚上有温故知新的时间,大概两个小时。坚持英语学习,当然每天早晨要有足够的时间朗读外语,早饭前四十分钟。周末进行课外拓展,大概经行三个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以开阔眼界。
在四年学习结束之际我希望自己能够在学业完满结业的基础上专业课能够有所突破。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将所学专业运用自如。
学生信息:学号:XXXX 姓名:XXX 班级:XXX
指导教师:工程管理系 XXX
报告提交日期:6月27号
一、专业综合介绍
说起XXX大学工程管理这个专业,最初的时候这个专业是管理学院和土木学院合办的,后来才划分到管理学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内。在没有真正接触到这个专业之前我一直认为工程管理就是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是一种单纯的管理学科,后来真正参与到工程管理这个专业的学习中来我才知道当初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工程管理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同时还要求有一定的工程背景和数学知识。在这门专业的学习中,我们应明白一个基本的等式就是“工程管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当然决不是简单的相加,而应当掌握几个基本的技能:
1.掌握以土木工程技术为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
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
5.具有从事工程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6.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能力;
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总的来说,工程管理还是偏重于管理科学,但也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为基础。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其中有把工程管理归入到管理学院下的,如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还有我们的XXX大学;有把该专业作为土木建筑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里的一个专业方向的,如中南大学、武汉大学;有直接把该专业独立为下属院系的,如东北财经大学的投资工程建设管理学院;还有把它列在相关专业下的,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新华金融保险学院。当然每个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偏重的方向也不尽相同,有的偏重于工程造价方面,比如天津理工大学,有的偏重于项目管理方面,有的更侧重于走国际化路线,比如工程管理专业全国排名第一的天津大学……或者偏重管理或者偏重技术,各有特色。
二、专业的学习
在我看来,工程管理专业对外语(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很多用人单位在工程管理专业招人的时候首先看重的是你的四六级成绩。除此之外具备一定的关于建筑工程、工程施工方面专业知识也
是十分必要的。而工程管理专业在学习中还可以细分,也就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1)工程项目管理方向
工程项目管理也是目前XXX大学该专业的主要学习方向。该方向主要适合于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初步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
(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
该方向主要适合于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工作。初步具有分析和解决房地产经济理论问题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与评估、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投资与融资、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和房地产行政管理的能力。
(3)投资与造价管理专业
该方向主要适合于从事项目投资与融资及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工作。初步具有项目评估、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初步具有编制招标、投标文件和投标书评定的能力,初步具有编制和审核工程项目估算、概算、预算和决算的能力。
(4)国际工程管理方向
该方向主要适合于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初步具有国际工程项目招标与投标、合同管理、投资与融资等全过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能力及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该方向也是天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5)物业管理方向
该方向主要适合于从事物业管理工作。初步具有物业的资产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能力,包括:物业的财务管理、空间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管理能力,物业维护管理及物业交易管理能力。
(6)其他方向,比如适合女生的项目合同管理、文件管理方向等
三、相关的资格考证
我们在毕业参加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进行相关的资格考证,比如含金量很高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等。
国际工程管理认证(EMCI)是普通工程师迈向工程经理的职业桥梁;是验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专业工程管理资质和能力的国际认证;是衡量和评价工程师管理人员的标准。
EMCI体系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偕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和美国冶金矿业与石油工程师学会(AIME)联合研发,并得到了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大力支持。
四、专业就业状况及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社会生产越来越精细,现代社会生产也越来越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即常说的T型人才。单纯的具有管理技能,或者是单纯的具有工程技术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出来的同学,正是T型人才的杰出代表,他们懂技术,又懂得管理,恰好适合社会所需。工程咨询、工程项目施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相关工作,专业覆盖面宽,从业范围广,社会需求大。
众所周知,XXX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管理学院就业情况最好的一个专业。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来看,大多数毕业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我们有理由为自己当初对这个专业的选择感到庆幸和自豪。
总而言之,工程管理这个专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广泛的就业平台,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自身,我们不能陶醉在自己能够读到这样一个专业的正确选择中。相反,我们应该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这样才能将专业本身的优势发挥到更大。
问题分析
1. 实习时间安排相对滞后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 我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认识实习安排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初。此时学生已经基本完成了高等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等基础课程, 即将要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初看, 这样的教学时间安排似乎很合理, 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实习时间的安排已经滞后了。通过对本专业大一学生的问卷调查, 发现很多学生对本专业及就业岗位不是很了解, 学习比较被动, 积极性不高。
2. 形式单一, 实习效果不理想
认识实习的时间安排一般为一个教学周, 其中包括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参观实习、观看施工录像、学生撰写实习日记和报告等。其中实习的主要形式为参观实习, 加之时间比较仓促, 实习过程中, 学生往往有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 实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3.联系实习单位比较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高效施工和施工安全是企业最看重的两个环节。大批学生进入工地参观学习,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正常施工, 更重要的是企业担心学生进入工地实习存在着安全隐患, 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再加上施工单位往往都是流动的, 一个工程完工后工区也就不存在了, 每次实习前都要联系新的实习单位, 有的施工单位离学校比较远, 实习经费支出也比较大。
4.实习成绩评定标准不完善
学生实习成绩一般是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纪律、考勤情况、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等进行综合考核, 得出最终的考核成绩。但学生提交的实习日记及报告往往大同小异, 甚至少数学生有抄袭的现象, 成绩评定标准需进一步完善。
改进措施
1.修订培养计划, 调整实习时间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系部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将原实习时间调整为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初, 缩短了新生专业介绍教育到认识实习的时间, 有利于学生及早深入了解本专业,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能够有针对性地、主动地去学习, 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2.拓宽渠道, 多途径寻找教学资源
系部及教研室实习指导教师通过仔细研究规划, 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 制订出了一套灵活多样的实习方案, 使教学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同时也丰富了认识实习的内容。
首先, 可以利用学院实训中心的实践教学资源, 把参观实习基地及相关实验、实训室作为实习中的一项内容。学院实训中心下设有五个大型实习基地, 二十八个实验、实训室。五个实习基地分别为省级测绘实训基地、省级 (中央财政支持) 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省级土建类专业材料检测综合实训基地、工种实训基地、轨道实训基地。二十八个实验、实训室包括混泥土实训室、水泥性能检测实验室、集料实训室、力学实验室、铁路路基路面检测实训室、沥青混合料实训室等。在参观过程中, 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后续相关专业课给学生详细地讲解各实习基地及实验、实训室的功能和作用,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 学院测绘实训基地处于我国铁路大动脉陇海线周围, 地形落差较大, 建有陇海铁路尤河大桥、西合铁路南塬一、二号隧道;离学院不远处还建有郑西客运专线渭南北站。这些地方都有比较好的参观实习价值, 可以作为除施工工地实习外的一个补充。
此外学院还积极联系、邀请相关专家来我院为实习学生做现场报告会。报告会一般安排在晚上进行, 既利用了时间, 又丰富了实习的内容, 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截止目前, 我院已邀请过许多专家来校做过报告,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教授、台湾高速铁路桥梁专家邱守峦先生、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助理姜大源等。
3. 积极联系实习地点
针对实习单位联系难的现状,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办法。第一, 鼓励全院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下企业现场进行锻炼, 在锻炼的同时参与企业具体的技术施工, 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学生联系实习工地打下基础。第二, 在学生进入工地实习时, 提前做好实习动员大会, 重点强调实习中的安全纪律问题, 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纪律和安全。第三、拨出经费, 为学生提前办理好人身安全保险。
4. 实行答辩机制, 完善成绩评定标准
实习结束后, 进行实习考核。考核内容既要体现出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 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由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答辩小组, 对每一位参加实习的学生的实习报告及相关问题进行抽查答辩。学生最后的实习成绩由出勤率、实习表现、实习报告、答辩成绩四部分组成, 杜绝了以前少数学生抄袭他人实习报告的现象, 使实习成绩更具科学性、真实性。
总结
认识实习是高职土木院校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它肩负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任务。我院铁工专业的认识实习经过一系列改革, 已初见成效, 我们会在以后的实习教学中, 根据实习任务、条件的变化, 及时调整相关实习措施, 保证认识实习的效果, 为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认识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针对专业自身特点, 结合教学实际条件, 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 在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认识实习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认识实习,高职铁道工程技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潘博, 杨浪.山区高职院校专业认识实习的改革与延伸[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9) .
一、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新课程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揭示;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倡学生通过参与、自主探索研究,发现知识,获得知识;重在学生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由授课者转变为引领者,教师须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在课堂设计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是新课程的培育者,新课程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新课程下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认识
当代学习社会有四大目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是“做事”,这“做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从至善的价值出发;全身心地投入;企求做出成绩。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学会生存的过程,更是专业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和专业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
1提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新课程指出,教学要植根于现实,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更应富有时代感。长期以来,教师不可能对已有的课程进行任何自主性的修改和构建,只能机械的传授,而新课程,却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自己指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负责课程实施、评价。因此教师必须学会学习,不断更新观念。
2在实践与反思中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具体实施者,教学反思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探究自身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教学问题,设计修正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问题,实现教学优化,使自己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要重视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如写课程反思日记、观摩教学随笔、案例研讨、课堂生成问题追踪、课题行动研究记录等。(2)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业务学习,我们要尽量保证自己参加业务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点燃业务学习的热情。(3)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更需要渴求发展的内在愿望和學习、实践、反思韵持续行为。因此,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都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必要条件,鼓励教师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经常反思,最终成长为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
3在交流与合作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交往与合作的技能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进行四个层面的合作。(1)是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合作。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向管理者阐明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新教学方法的尝试,以获得学校的支持和帮助。教师要和管理者一起,对学校内部的评价方式、教学方式等进行协商与研讨,以共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与家长合作,教育是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的事业,教师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及时宣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获得家长的配合支持。
(3)是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同时也有合作关系,新时代的社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更加强调交流与合作,强调双赢和共赢。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可以获得心理支持,也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产生新想法,并汲取集体的力量,加深对新教育教学理念的认识。
(4)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要善于构建与学生之间和谐互动的合作环境,真正实现与学生心灵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在与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要体会教学相长的含义,让“与学生共同成长”、“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等理念成为每一个教师共同的信念。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其研究范畴逐步扩大,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及信息资源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日益成为科技、经济、教育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信息管理专业是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专业,是综合运用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方法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信息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为了满足社会信息化和发展的要求,加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信息只有通过人类的使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怎样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成为信息管理专业研究的关键,同样,加强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也成为了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为了了解更多关于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知识,我产生了对信息的一些需求,比如: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信息管理发展的状况和同学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看法和期望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扰我的问题,我通过查阅资料和上网查询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现状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发现信息管理专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基础建设力量较为薄弱;
二、过度强调理论知识;
三、研究工作人员的机构和地区的分布极度不平衡;
四、课程设置体系不够规范。由于经济、管理是两大类学科,涉及面广,专业知识十分丰富,各专业之间的课程差异大,如何平衡各专业课程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中的比重,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五、研究目标以及方向不够明确,学生对该专业的性质、理论体系认识不够清晰;
六、绝大部分是对本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研究,对国外研究很少。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更加关注。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信管专业的学生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培养目标的方向性,专业设置的合理性,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性三个关键问题,应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培养行业技术型管理人才为主。
为了使我对培养计划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上网阅读一些著名教授的文献,我发现这些专业文献里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对很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管专业的培养从实践教学中的活动形式出发,可以建立与时俱进的科研组,提高师资水平;
二、完备计算机课程的设置,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三、丰富课堂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实际有效的课堂内外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查阅资料的时候,我了解到了信息需求与信息满足的含义。所谓信息需求,简单地讲就是对信息客体的需求,包括获取与利用信息的需求以及向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需求,其基点是实现对外的信息沟通与交流,达到社会职业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目标。信息需求的满足应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用户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信息;第二层含义是指得到的信息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用。信息服务只有保证这两层含义的同时实现,用户的信息需求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只有用户利用信息有效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用户的信息需求才能算是得到了最终的满足。同时,我还发现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需求观念发生了变化,认为信息的新颖度和及时性更重要。信息用户的需求正日益从完备充分向及时精确的信息资源转变。
了解了信息管理专业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计划,我更见关注的就是大学生对信息管理专业的看法。
通过访问同学和查阅资料,我发现大学生对信息管理专业最多的评价就是感觉学习的东西太浅,找工作太难,不清楚自己的专业目标和专业方向。因为信息管理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和系统开发等多方面的知识,学习的范围太广,而学习的深度又不够,所以,我们就感觉我们跟计算机和经管学院的同学在就业上缺乏竞争力。而且,由于我们将重点放到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很多同学都反应动手能力很差,即使遇到了问题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很差,都很希望学校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能够多开展一些实践教学,让同学们通过实践学习培养将知识融合的能力,并形成注重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的意识。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发现信息管理专业仍然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然而,由于信息系统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开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不断探索以完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科建设,为信息时代培养合格的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导论学习感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主要载体的计算机已经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现实世界的三大组成要素之一。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也将成为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竞争资源。
信息化是一个影响社会和经济各个方面都发生深刻变革的漫长过程,也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信息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的。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的转化,也就是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的转变。信息化使我们更快捷更准确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资源,给我们提供给多样化的交往手段,促进我们增进相互间的了解,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不过,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并不乐观,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说,相当数量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信息化的认知程度底,企业信息化的人力物力投入严重不足,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底;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地区差异大等。
信息化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离不开一体化的发展,如果企业以及各经济组织不实行信息化管理,那么要实现与国际一体化的接轨是行不通的;另一方面,企业如果没有掌握充足的信息,那么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就无法正常进行指挥调度,无法实现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涉及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所研究的内容将会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地应用。因为它在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减少经营活动的盲目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所涉及的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不再只局限于企业决策和经营分析等理论化的内容,而是把它作为一条纽带,成为连结家庭与社会,个人与组织,成为商贸金融、娱乐、教育、科研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无论是企业、工厂,还是机关、学校,由于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广泛,所获得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多。然而,如何从错
综复杂的数据中获得最有效的信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重要的信息,这就需要借助于计算机与信息系统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以靠人力物力收集信息,缺少灵活性和永久性,不能适应突变的信息或适时的查询的管理和记录的方式。现代信息技术既具有及时性和系统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分类和编辑,也可以及时地反馈和方便地修改,彻底地实现了无纸管理和系统规划。
不可否认,我国的信息管理资源仍处于从传统管理时期向技术管理时期过渡的阶段。尽管在技术手段上有很大变化,但基本上仍是已搜集、存储、整理和检索信息为特征的,并没有把信息当作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人们的信息意识不强烈,对信息的需求不迫切;理论研究还很薄弱、零散、不完整未形成系统,难以对实践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总结。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传统企业都开始广泛的应用计算机,这就势必需要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新名词,也是一个新的专业,它是计算机与管理相互结合的实用型专业,是一种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系统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内容的同时,加大计算机技术和商务课程的力度,增加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方面的课程。信管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概论、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财务管理、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运筹学、组织行为学、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管理概论、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平台、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存储与检索、项目管理、智能决策技术、电子商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管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构成和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解决信息的获取、加工、检索、控制和利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强烈事业心、观念新、思路宽、懂信息管理策略与方法、掌握信息技术,能够承担各类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开发与管理、电子商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综合型、实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国家各级管
理部门、银行与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物流企业、科研与教育等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与评价等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分三个方向:1.信息系统开发方向,主要是系统分析与设计; 2.信息化管理方向,偏重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重点是企业资源规划;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主要是信息资源的组织、存储、检索、利用,侧重图书情报方面。针对这三大方面,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认清自己的喜好,有针对性的学习,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让兴趣成为我们最好的老师。由于我对信息的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很大的兴趣,我决定将信息化管理作为今后两年的学习重心。
通过查询资料我还了解到,作为现代人才应有的七种能力:
1、辩证思维能力,即辩证地看待取与舍、付出与得到、好与坏、对与错及管理的“度”的问题的能力;
2、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创新能力,包括技术、产品、制度、管理、营销、文化、观念、质量、品牌、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
4、生存能力,即工作必要的技能、经验和适应能力;
5、团队合作的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即必须懂得并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发挥团队战斗力;
6、承担风险的能力;
7、个人品质与道德要求,即责任心、自尊、自信、自我管理、诚实、正直、对企业的忠诚、对用户的诚信等。
【认识数控技术专业】推荐阅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识报告书11-20
电大数控技术专业讲义10-05
数控专业 自荐书07-12
数控专业顶岗实习计划11-18
国贸专业认识报告07-13
数控专业个人工作总结05-25
数控专业学生自我鉴定07-04
数控专业学习指南试题07-14
数控专业实习心得体会07-15
数控专业学生实习申请报告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