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管理办法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精选8篇)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进一步规范教师培训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和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师培训必须增强计划性,要纳入学校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整体发展规划,优先培训重点学科、学位点学科、急需学科和急需岗位的教师,坚持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选派、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三条教师培训实行学校和院(系)共同管理的运行机制。人事处是学校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师资培训统筹规划和培训管理的有关工作。各院(系)是实施教师培训管理的主体,负责培训人选的选派和培训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培训形式

第四条根据工作实际,学校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社会实践、短期进修、访学、攻读学历(学位)等。

第五条岗前培训。教师要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参加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申请高校教师资格和独立承担教学科研工作。

第六条岗位培训。新进教师和其他首次承担高校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在院(系)安排的导师指导下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普通话、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外语口语强化及其他与从事岗位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等。

第七条社会实践。未经过社会实际工作锻炼,年龄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应通过担任学生班导师、下乡支教、带领学生参加实习实训等不同形式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具体由院(系)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

第八条短期进修。为完成创办新专业、开设新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等工作任务,学校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短期培训、业务进修。

第九条 访学。到国内外教学科研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大学做访问学者,推动高校间学术交流和优质资源共享,含国内脱产访学、国内不脱产访学、国外访学等。

第十条攻读学历(学位)。含脱产或不脱产攻读学历(学位),以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出国攻读学历(学位)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原则上必须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取得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才可以从事教学工作。

第三章培训条件

第十一条参加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社会实践是由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师培训项目,相关教师必须按规定参加培训。

第十二条参加短期进修、攻读学历(学位)的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师德师风良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近两年在校连续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完成教学工作量或科研任务且无事故,年度考核达到合格及以上。

对已参加脱产培训(含出国)3个月以上者,应在学校承担教学科研工作一年以上;脱产培训一年以上者,应在学校承担教学科研工作二年以上,方可再次申请培训。

第十三条申请短期进修的教师,学习研修内容应结合学校和所在单位发展需要,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有具体明确的任务和目标要求。

申请做访问学者的,必须符合学校学科建设需要,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在校连续工作5年以上,并符合接收单位规定的条件。

申请报考攻读学历(学位)的教师,攻读的专业及方向应符合本单位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鼓励教师不脱产做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四章短期培训、访学或攻读学历(学位)的审批程序

第十四条申请。教师或院(系)在学校人事处网站下载并填写《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师培训审批备案表》,由教师业务所在院(系)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需要提出推荐意见,经教务处签署意见(学生辅导员还需经学工部同意)后报学校人事处。

第十五条审核。校人事处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进行审核。

第十六条批准。

1、校人事处将审核情况向分管校领导汇报,教师参加短期培训、访学或攻读学历(学位)由分管校领导批准。

2、担任处级干部职务的教师申请培训,应先由本单位党政领导集体研究后报分管(或联系)该单位的校领导同意,报校长办公会、校党委会批准后,再到组织、人事部门按教师培训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章培训经费

第十七条岗前培训费用。培训费用由教师本人承担。

第十八条国内短期进修费。学校在1500元/月的限额内据实支付培训费、交通费、住宿费。第十九条国内外攻读学历(学位)费用。

攻读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学校在50000元的额度内,给予取得“双证”的教师全额报销学费,给予取得“单证”的教师按70%报销学费。具体报销办法为:毕业后,个人凭毕业证或学位证原件、原始收费文件和学费收据由人事处审批,财务处报销。

攻读硕士研究生及以下学历(学位)的,学校不支付经费。

第二十条出国培训费。

国家有关单位和部门派出的,出国培训费由派出单位承担;学校派出的,出国培训费由学校承担70%,其余由个人或所在学院(系)承担。

由举办方邀请,教师本人申请,经学校同意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做访问学者、短期进修的,费用由举办方或学校承担(与国内短期进修费用报销标准一致),超过部分由个人承担。

第六章 待 遇

第二十一条教师短期培训期间的待遇。教师在职短期培训和脱产短期培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按在岗人员发放国家工资和校内津贴;脱产时间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停发校内津贴。

第二十二条教师攻读学历(学位)的相关待遇。

(一)攻读学历(学位)期间,学校不支持教师将人事档案转出,如果教师本人坚持将档案转出,须向学校提出书面的辞职申请,自学校同意申请之日起停发工资、津贴及其他各项福利。

在国内全脱产攻读学历(学位)的,在规定的学制(不超过三年)期限内,享受国家规定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福利待遇,不享受校内津贴;公派出国全脱产攻读学历(学位)的,在规定的学制(不超过三年)期限内,停发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学成回国后补发,但不享受校内津贴。学习期间正常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回校工作后予以聘任,并从聘任之次月起享受相应待遇。

(二)不脱产攻读学历(学位)的,其学习期间,完成所聘岗位职责,经考核合格者,享受国家规定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福利待遇,享受校内津贴。

(三)公费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凭学历证或学位证,学校一次性给予10000元奖励。

第七章 管 理

第二十三条培训内容、时间及形式的调整。教师在培训期间,不得自行调整培训内容、时间及形式。确需调整的,应事先提出申请,说明原因,经所在学院(系)和校人事处同意,并报校领导审批。未经批准更改培训内容、时间及形式的,按违反培训协议处理,一切费用

由本人承担。

第二十四条加强与培训教师的联系。此项工作由校人事处和教师所在学院(系)共同完成,具体要求是:

(一)教师本人准备离校前,须以书面形式向所在单位和校人事处报告离校和开始学习进修的时间,并按有关规定办理工作移交手续。

(二)在培训期间教师本人定期向学校和所在院(系)汇报学习情况。

第二十五条教师在培训期间的年度考核。参加不脱产培训的教师,培训期间年度考核结果主要依据本人完成岗位工作情况确定;参加脱产培训的教师,其年度考核主要依据培训成绩确定。培训期间有违法、违纪行为或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年度考核原则上不得确定为合格(含合格)以上等次。

第二十六条攻读学历(学位)的时间要求。教师脱产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的,脱产学习时间最多不超过3年,如果确实不能按期毕业的,教师本人要到所在院(系)及校人事处办理学习延期手续,延期学习期间,学校停发国家规定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福利待遇及校内各种津贴。

第二十七条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在培训期满10天之内回校(学习时间在1年以上或国外学习的为30天)向所在单位和校人事处报到,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有关材料。逾期不办理报到或请假手续的,停发本人国家工资和校内津贴,并按旷工处理。

第二十八条培训材料的归档。教师培训结束后,其学习成绩、学习总结、学历证明等有关材料应及时交校人事处,归入本人人事及业务档案。

第二十九条服务期限。

(一)通过培训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自取得学位后在校服务期不低于8年,取得硕士学位的服务期不低于5年。

(二)参加短期培训的教职工,脱产培训6—12个月的,服务期不得少于2年;脱产培训12个月以上的,服务期不得少于3年。

(三)服务期不满,坚持申请调离学校或自费出国的,按培训合同规定退回学校支付的全部培养成本,并按所差服务年限,博士按每年1万元、硕士及参加短期培训的教师每年5千元的标准向学校缴纳师资培训补偿费。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和党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办法参照此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之前下发的相关文件与本办法不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校人事处负责解释。

教职工培训工作是适应学校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完成我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为建设一支品德优良、业务素质精湛的教师队伍,进一步规范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教师培训工作要贯彻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培训内容与岗位需要学用一致、岗位知识技能培训与学历提高并重的原则。教师培训应以培养学校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工作正常运行秩序,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二、培训主要形式、内容及有关规定

(一)新教师培训

青年教师上岗前一个月都必须参加培训,主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有关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具备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基本能力。让新教师能够初步熟悉教育教学工作,了解教学规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的应用,提升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合格,方可施教。

(二)“双师”培训

“双师”培训是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重点,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快我校现有教师队伍“双师”素质建设,强化教师实践技能,各院(系部)根据教学工作需要,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考察学习、顶岗训练或参加有关技能培训班,一般集中安排在暑假,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可在学期中进行。

(三)短期培训

短期培训指为创办新专业、开设新课程或加强主干课程建设而进行的课程单科培训,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目的的培训。各院(系部)根据工作需要和学校计划安排骨干教师参加。

(四)学历进修

凡申请在职提高学历进修的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攻读专业符合学校专业发展需要,具体要求根据《郑州华信学院关于教职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暂行规定》执行。

三、培训程序

(一)培训计划的制定

各院(系部)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和工作安排情况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并上报教务科研处,教务科研处审核确定后,报学校审批。未列入计划的,原则上一般不予安排。

(二)培训手续的办理

除新教师培训外,参加其他形式培训的教师均需与学校签订培训协议,并严格按照协议约定执行。

(三)培训考核

新教师培训考核工作由教务科研处组织实施;“双师”培训具体考核方案由相关院(系部)根据培训内容和形式制定,教务科研处和校教学督导办监督指导考核工作。考核结果计入教师业务档案,并作为今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考核合格者方可报销相关费用。考核不合格者,按照培训协议约定执行。

(四)培训费用的报销

新教师培训费用由学校承担;学历进修费用的报销根据《郑州华信学院关于教职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暂行规定》执行。其他培训费用的报销,按照学校资助三分之

二、个人承担三分之一的标准实施,具体报销程序按照财务处规定执行。培养费学校出资部分先由个人垫付或个人先向学校借款,待培训结束后一并结算。

(五)培训计划的调整

教师在培训期间,一般不得自行调整培训内容、时间及形式。确有需要,应事先提出申请,说明原因,须经所在院(系部)和教务科研处同意,并报校领导审批。由此造成超预算费用由个人承担。

(六)培训材料的归档

培训结束后,有关学习材料应及时交教务科研处,归入本人业务档案。

四、其他要求

1.培训期间,培训教师要注意学校形象,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

2.培训期间要遵守培训单位的管理制度,认真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提升

专业技能,不得玩忽职守、荒废学习。

3.各院(系部)要加强对参训教师的管理,制定培训方案,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4.实行定期联系汇报制度。参加培训人员要定期与所属院(系部)联系,汇报学习情况和成果。

5.在巩固培训成果的基础上,参训教师将自己的所学不仅要应用到教学与管理之中,而且要传授给其他相关专业教师,推动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充分发挥培训的效果。

6.无正当理由未完成培训任务或拒绝参加培训的教师,视情节给予处分,严重者可以解聘。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 篇2

一、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的虚拟教学环境构建

1. 培训对象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 现在校园里承担网络管理的教师, 大多数都是从物理、化学或者数学等学科“转行”过来的, 他们当中只有少部分教师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 所以基础知识普遍比较薄弱。而且, 因为北部山区经济水平不高, 当地老师缺乏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很多老师甚至没有机会配置网络交换设备, 因而动手实践能力不足。

2. 虚拟教学环境的设计与搭建

开展虚拟环境下网络管理教师培训, 可选软件有boson, Packet tracert, 工大普瑞等。他们各有优劣。其中:

(1) Packet tracert是由思科公司发布的免费软件, 它的特点界面直观, 操作简单, 帮助功能强, 容易上手[1]。它的优点是可以在配置交换设备的时候实时改动拓扑图, 并且可以让试验者观察数据包流动情况。

(2) 工大普瑞。这个软件最大的特点是调用真实的路由器操作系统进行模拟, 操作真实感强, 缺点是拓扑网络搭建非常困难, 要专门的软件和语句。这对于初学者比较难懂。

基于对软件特性的分析, 结合培训需求, 选择Packet tracert软件作为交换路由设备实验课的模拟软件;vbox作为虚拟操作系统软件。

二、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广州北部山区网络管理教师培训的设计与实施

1. 广州北部山区网络管理教师知识需求分析

调研发现广州北部山区学校校园网大多没有划分vlan。校园里面一旦病毒爆发, 很容易造成全网瘫痪, 有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配备了三层交换机, 但大多数的学校, 即使配备了比较先进的设备, 因为各种原因, 不能很好地发挥效用, 普遍存在长期缺乏科学管理、高端设备低层次使用的情况。调研结果表明:子网划分和上网行为管理两方面内容是当地学校最需要迫切解决的。

2. 教学内容设计

结合广州北部山区学校的设备设施情况和教学需要, 笔者制定网络管理培训方案。方案中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 (1) 虚拟化实验环境的搭建; (2) vlan子网划分和三层交换机配置, 默认路由配置; (3) 上网行为管理器配置方法; (4) 网络安全实验。在这些内容中, 网络拓扑图的理解和实验结果分析是培训的重点和难点。虚拟化平台的应用能有助于展示多个网络管理配置实例, 并进行反复展播, 加深学员的直观理解。

3. 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教学案例

(1) 教学案例1:校园网子网划分和三层交换机配置

片断一:利用软件模拟Arp病毒爆发的危害, 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vlan教学内容

Arp病毒爆发是很多学校碰到的严重问题, arp病毒会影响整网的上网流量。培训时, 采用虚拟化软件, 模拟arp病毒爆发的数据包, 让学员在可控的范围内感受arp病毒的威力, 引入课程核心内容, vlan子网的划分 (图1) 。

片断二:在虚拟教学环境下进行vlan划分教学

实验内容分析:

按照传统面授实验, 要完成以上实验, 每实验小组需要5台交换设备同时运作, 每个实验班50人计, 共需要50台交换设备, 实验成本昂贵。在此, 我们使用虚拟化技术, 在packet tracet软件里面, 直接虚拟这些交换设备。每学员独立一个实验环境, 互不干扰。

(2) 教学案例2:用虚拟机完成软路由实验

(1) 培训需求与培训环境分析

软路由有利于教师进行上网行为管理, 但由于培训地点只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 并且不可以格式化硬盘。在这个环境下, 是很难用真实的环境做软路由实验的, 只能在虚拟机环境内完成实验, 为此选择以海蜘蛛软路由为例子向老师讲授上网行为管理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2) 培训过程

A利用vbox虚拟化环境。在Vbox虚拟机新建一台虚拟机作为实验母体, 如图2示;

B安装好海蜘蛛软路由器作为实验主题;

C安装windows pe系统。因为windows xp系统安装比较庞大, 我们这个实验只需要测试网络连通性和带宽使用, 所以用体积相对较小的windows pe就可以胜任。

D亲历网络连通性和下载速度测试实验。

三、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的绩效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对比传统面授课程和在虚拟环境下开展培训, 虚拟实验环境的实验覆盖范围与面授情境下实验覆盖范围相同, 实验效果相同。但与此同时, 虚拟教学环境下开展培训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 培训费用大幅降低, 包括培训差旅支出和设备投入及维护费用都大幅减少。一个培训班以50个学员计, 每位学员来回路费和住宿费每人500元计算, 面授课程共需要25000元经费;而在虚拟教学环境下授课只需派出一位任课老师, 如果任课老师需要助教, 可以增派一人, 两人合计的食宿费就是1000元。相比面授经费大大减少了。就设备投入而言, 每实验小组需要4台试验设备, 每6人为一组;50人培训班共需要36台试验设备。如全新购买需要约150000元, 培训过程中还有设备维护等经费开销。虚拟教学环境因为所选的软件都是免费的、开源的软件, 免维护。所以设备投入为零。

第二, 实验过程分析功能强。实验分析是整个实验的价值所在。传统实验只能直观观看结果, 实验现象一晃而过。教师只能借助第三方分析工具软件分析实验结果。虚拟教学环境下, 虚拟教学软件本身具有基于时间的慢镜播放、逐格重放;基于个体对象属性观察等功能, 对于教师分析实验非常方便和直观。教师也可以利用Packet tracer先通过投影向学生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 边将作讲解, 突出重点难点[2]。

第三, 可反复回顾复习实验。在面授课程中所有实验只能在课堂上完成, 回家后没有实验环境, 很难进行复习。虚拟环境实验可供学员带走, 他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复习。

但是, 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培训, 由于所有设备都是虚拟的, 学员获取的是替代性经验, 因而对学员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要求, 要将虚拟环境下的情景还原回真实场景中, 因而如果有条件时要结合真实场景开展培训实验, 增强学员的直观经验。

四、结语

1. 经验与反思

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是一种有效培训方式, 特别有利于开展农远地区教师培训。当地培训没有实操环境, 路途遥远, 学员知识基础差, 在这种情况下, 使用虚拟化环境进行教学, 往往会取得和真实环境下教学同等或者更优秀的教学效果。但同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做好虚拟化环境实验前的资料准备。课前做好充分的网络实验准备, 包括印发文字讲义, 清楚说明实验步骤, 描述网络环境, 准备拓扑图, 规划Ip地址等。这些资料给学员交代清楚了, 学员一边参考, 一边观看, 也非常容易适应虚拟教学环境的实验培训。

第二:注意虚拟化实验环境的局限性。思科的packet tracer模拟器相对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做实验, 外界网络或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同时解决了网络概念抽象通信设备工作原理, 网络通信协议等知识难以理解的问题[3]。但是使用virtual box等虚拟机的时候, 因为它模拟的是一台真实的电脑, 对环境依赖比较大, 做实验前要充分准备好实验环境。同时, 虚拟教学环境是一个非常好的有益的补充。有条件的话, 虚拟教学环境的培训要与实体机实验培训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2. 启示与展望

利用虚拟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 以较小的投入赢得较高的产出。这一培训方式不仅可以用于网络管理教师培训, 还可拓展到信息技术课程乃至其他面授课程中, 比如操作系统教学、财务知识教学等, 也可拓展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领域, 如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它的应用将会大大减少政府培训经费的投入, 而取得同等或者更优的培训效果, 有力推进农远培训工程实施。

摘要:本文以“广州北部山区网络管理教师培训”为例, 论述了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的优势、环境构建、设计与实施, 对比分析了基于虚拟教学环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与基于传统情境开展网络管理教师培训的投入与产出, 总结了培训经验与启示, 提出这一培训模式可拓展到其他教育领域的培训。

关键词:虚拟教学环境,网络管理教师,培训

参考文献

[1]肖学华.网络设备管理与维护实训教程—基于Cisco_Packet_Tracer模拟器.科学出版社, 2010

[2]Senya Packet Tracker S.O建构CCNA实验攻略17部合集http://hi.baidu.com/senya/2010

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小学 教师培训 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202-01

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战略的持续调整,令教育事业被提升至经济社会建设的核心位置。教育管理为强化国民素质、推进社会进步、强化国家实力、创建和谐文明社会等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代教育发展应全面完善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作为教育系统基础工作的中小学教育更应如此。为此,做好中小学教师团队培训管理尤为重要,应进一步优化团队整体结构,完善制定培训工作计划,提升教师人才专业技能与教学水平,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培养出综合全面的新时期人才。

1 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内涵

广义层面来讲,教师培训主要为对教师掌握知识以及实践工作技能展开教育的重要系统性工程,主要涵盖职前培养以及职后教育工作。狭义层面来讲,教师培训工作主要为在职教师在继续教育以及在职教育的形势下,全面提升知识水平以及强化实践技能的具体过程。教师培训管理工作主要借助系统科学规划,展开高效性工作,实现既定目标。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不但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同时影响到科教兴国、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教师培训为现代社会发展以及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基础。伴随信息技术、网络手段的快速发展,社会知识系统持续更新,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体系也需要有效的更新。中小学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核心主体,做好培训管理,可促进教师具备创新的工作理念,提升综合技能素质水平,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契合不同学生现实需要。由此可见在制定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策略过程中,应勇于找到现实的差距与不足,方能真正提升实践工作水平,优化中小学教育管理环境,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

2 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现状问题

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令中小学教师管理培训工作重要性受到了更多重视,然而其管理实践工作仍旧包含一定的不足问题。基于我国中小学教育管理现实状况,主要问题在于,教育管理改革以及工作体制没有完全适应。

伴随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管理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教师管理培训体制则包含较多计划因素,令教师管理培训较难依据社会发展现实需要有效开展。对于教育事业的实践管理还包含教育机构以及政府他类部门任务交叉、双重领导的矛盾问题。令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互相冲突,形成主体以及职能不能清晰划分,令培训管理工作无法基于当前教学改革形势有序开展。另外,中小学教师管理培训欠缺有效的规划。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需要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伴随形成适应性改革。然而,当前我国对中小学教师的管理培训行政命令具体作用却远远高于教育管理发展的具体要求,对教育培训欠缺统一一致的有效规划,进而令培训管理呈现出明显的走形式、走过场问题,较难全面提升教师整体职业素养。

再者,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欠缺良好的过程管理。目前,我国针对中小学教师团队的培训教育较多为专业院校的教育培训,在培训主体以及培训工作机构中并没有构建为有效的工作连接,进而令培训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呈现出培训工作内容以及现实需求之间的差距。再者,培训工作的具体资金以及过程控制较难实现有效管控。完成培训工作后则欠缺严格细致的管理考核,令培训工作无法有效发挥内涵作用价值。

3 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科学策略

3.1 完善培训管理工作体制

优化完善中小学教师管理培训工作体制为确保实践工作效果的核心基础。在完善培训管理工作体制进程中,应促进管理机构以及教师任职学校与培训工作机构的有效统一。也就是教师培训学校与教师人才间的思想认识以及互相关系,应实现教育机构、各个学校间的有效配合,协同合作,清晰各自在实践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能与发挥的科学作用,进而提升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以及实践工作效果。

3.2 强化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战略规划

教师培训工作应全面结合我国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规划,制定更为详实可行的战略目标,确保教师培训工作同当前教育事业改革以及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形势相契合。中小学教师管理培训应全面考量培训工作需求分析同实践战略制定间的相互关系,工作内容应全面依据培训需求进一步明确与实施。应通过有效的战略规划进而为中小学教师具体培训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另外,具体规划工作内容中应细化各项工作标准,进而为各项制度的实施开展提供更为客观性、可进行量化的标准与具体参考依据。

3.3 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过程管理,做好效果评估

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环节的核心重点,应给予充分全面的资金投入,确保整体培训管理质量。伴随我国一费制教育改革体制的逐步推行,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经费的来源逐步变成影响其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为此,做好教师培训管理应完善资金基础保障。再者,应强化具体实施工作的过程管理,对培训学校提出高标准要求。应严格依据培训规划开展具体工作,提升实效性。同时,应兼顾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确保培训工作可有效合理的为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全面服务。应利用逐步系统的层级推进方式,确保中小学教师均能接受到更為系统全面的教育培训,进而真正提升自身实践教学技能以及知识水平。

现实工作中,应全面结合教师人才的现实状况,应用多元化教育培训方式,提升培训管理实效性。例如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激发教师参与热情,通过任务监督、意见反馈及时修正教学策略。内容上应引入国内外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基于本区域实际状况优化教材内容的编撰与更新。还应在培训工作中给予教师必要的帮助,进而令其有效的应对培训过程中的现实困难问题。另外,应重视中小学教师管理培训工作效果评估。通过实时的工作效果反馈,进而为培训计划的明确以及激励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培训提供科学的、客观性借鉴依据。

4 结语

总之,为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管理,不但应有效更新管理工作观念,还应合理完善实践操作具体流程,强化对培训工作主体的目标要求。借助多方配合努力、全方位、系统化工作,进而真正打造创建出一支优秀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中小学师资队伍,提升实践工作水平,优化中小学教学效果,推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茂森.试论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模式的构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4).

62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篇4

(讨论稿)

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东营市教育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进一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以下简称“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校本培训是由学校对教师进行的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所举办的全员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第三条:在市教育局和胜利教育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学校开办“教师虚拟进修学校”,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

第四条:参加校本培训是全校在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条:校本培训与上级教师培训机构举办的集中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两种主要形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能相互取代。

第六条:校本培训要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与承担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目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注重联系学校实际,从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第七条:学校应根据上级教师培训机构制发的校本培训指导性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在每年6月底之前制定下学的校本培训计划,落实校本培训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安排,并报上级教师培训机构审核认定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研究与研讨,信息技术学习培训,教育科研能力与方法等研讨,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研究,现代科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研究,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需要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校本培训内容要根据不同时期对教师的不同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教师的需求。

第九条:校本培训应严格按照经上级教师培训机构审核批准的培训计划进行,校本培训的学时认定以经批准实施的培训计划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凡未列在培训

计划上的内容,原则上不予认定,如确需认定,应于开展培训前专项申报。

第十条:校本培训应坚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校本培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逐步倡导网上培训。

第十一条:校本培训实行学时制,对完成学习计划并考核合格的教师,可以登记50学时的规范性培训学时,基本完成且考核合格者可以按40学时登记,对考核不合格者按规定学时数的1/3以下登记,未参加培训者不予登记。

第十二条:学校确定一名副校长分管校本培训,其职责是负责校本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校本培训师资资源,落实校本培训的辅导教师。

第十三条:校本培训要做到组织、人员、时间、内容、经费“五落实”,力戒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严禁弄虚作假。

第十四条:要制定校本培训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建立教师校本培训情况记载档案,如实记载每个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基本情况(包括考勤考核与学习成绩、学时等)定期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教师考核、评职晋级、评选先进等挂钩。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 篇5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指导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规范化培训的质量。根据云南省卫生厅《关于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通知》精神和《大理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方案》,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指导教师的条件

(一)、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的治学态度,遵纪守法,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能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临床教学观念强。

(二)、身体健康,能坚持日常工作。最近5年在医疗第一线工作,原则上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三)、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及基础知识,坚实的业务水平,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接触病人、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常用诊疗操作、临床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各科指导教师与住院医师比例应尽可能做到1:1。

二、指导教师的职责

(一)、指导教师应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对前来轮转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进行全程带教。

(二)、指导教师应严格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的要求和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不得随意变更培训计划、培训流程和培训内容。

(三)、指导教师应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对象和临床实际制订在本科的详细培养计划,做到因人而异,有所侧重。

(四)、指导教师应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规定学习的病种,落实住院医师诊治一定量的病种和病人,正确指导住院医师完成各项日常医疗工作,如医疗值班、查房、病史采集与书写、各类医疗文书书写、疑难病例讨论、重危病人抢救等各项医疗活动,指导住院医师严格落实首诊负责,注重培养住院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五)、指导教师应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规定的要求,负责指导住院医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日常培训工作。指导住院医师正确询问、书写病史,进行规范、全面的体格检查,熟悉轮转科室诊疗常规,掌握本学科常见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随访,熟练掌握对急症和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技能。正确指导住院医师进行各项技能操作训练,掌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基本技能,尤其是相关手术或技能操作,要达到一定数量和熟练程度,在实践中锻炼住院医师的操作能力。

(六)、指导教师应正确指导、督促住院医师认真阅读专业书籍,检查修改住院医师的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情况,督促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七)、指导教师应了解、检查、督导住院医师计划执行完成情况(临床实践、业务工作和学习情况),及时审核住院医师日常考核手册的记录。

(八)、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九)、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住院医师做好临床工作,更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关心住院医师思想、生活情况,帮助住院医师解决学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存在问题及时处理并向科室主任汇报。

三、指导教师考核及奖惩

(一)、科室应及时掌握指导教师带教情况,医院每年对导师统一组织考评。

(二)、对指导住院医师态度不端正、带教不认真的指导教师给予批评教育,连续三次考评不合格者,取消指导教师资格。

教师培训管理制度 篇6

责任单位:石井乡中心小学

责 任 人:考核小组成员。

二、权力行使依据

(一)市、县教师培养培训相关文件和通知。

(二)《尚义县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

(三)本校教师培养计划。

三、培训的组织与职责

(一)教学、教研组应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

(二)人事处的具体职责是:

1.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切实做好教师培训规划,保证培训经费的落实。

2.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合理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和提高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3.关心外出教师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积极配合接受单位做好工作。

4.明确学校教师培训的责任,并纳入对其工作实绩的考核。

四、选派教师培训的程序

(一)个人申请。

(二)考核组考核。

(三)报校长审批。

(四)教导处承办人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五、培训保障

(一)学校设立师资培训专项经费。学校从教育事业费用中,每年拨出一定数量的专款用于教师培训,以保证教师培训顺利进行。

(二)国内进修学习所需培养费、住宿费学校不借支。凡经学校批准的进修学习,进修期间学校按学期报销往返路费一次。进修结束后,凭进修结业证书、成绩单和进修小结,到学校一次结算;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面试、复试等其他费用,学校不予报销。

六、费用资助

(一)教师岗前培训的费用自理。

(二)职工在职报考各类成人学院以及考工定级培训等所需的各种费用,学校不予报销。

七、监督检查

按照石井乡中心小学教职工管理制度执行。

八、责任追究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 篇7

教师培训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可以说是个老话题,但在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它又成为一个新话题。然而,从对学校师训工作的调研中发现,一些学校在教师培训管理中还是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系统规划不够,以完成培训量为主。现阶段的学校师资培训,因为有上级部门规定的师训学时要求,所以许多学校在对教师培训的要求上,主要还是以完成学时数为目的,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系统规划明显不足。

学习目的性不强,以感受式学习为主。从参与培训的教师来看,因为更多教师参与培训缺乏真正的主动性,所以参训目标不明确,参与培训活动时,以观望为主,感受为主,浸入较少,缺乏真正的投入,深入的思考。

后续行为跟进管理薄弱,以教师自主消化为主。应该说,现阶段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机会相当多,从对某所学校教师培训的调研来看,许多教师每学期都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有的甚至在三次以上,学校内部的校本教研等培训活动更是频繁。但许多学校在对教师外出学习或校内受训后的行为跟进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教师受训后的行为转变与否,更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学校自主设计的活动质量不高,以应对上级活动为主。现阶段因为上级师资培训机构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较多,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较多,也尽量保证,而对校内教师培训活动的自主设计明显投入不够,动力不足。

事实上,不管是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还是学校内部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系统规划培训工作,既要关注培训的“量”,又要关注学习的“质”

教师的培训工作是需要系统规划的。从上级部门的培训计划到学校层面的培训规划,都需要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学校对教师的培训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系统规划。

一是从学校整体层面做出规划。即对学校的整体师资状况做出分析,了解不同教师的专业水平层次和需要发展的生长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参与培训。切忌随意指派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以简单完成学时数为目的。如,对新手教师的培训,更多需要学校内部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从基本功抓起,逐步细化,逐渐提高要求。否则,对一名连如何听课都不知道的新手教师来说,派他外出参加听课活动,参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对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需要根据其专业特点,设计相应的研讨活动,以提高或改善其某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发展其特长。

二是从教师个体层面指导教师制订个人参训规划。这也是为学校了解与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做准备。也只有每一位老师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并且确定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才能更好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活动,或组织教师参加合适的培训活动,才能促使参训效率得到真正地提高。

二、明确培训目标,既要有参训的“感受”,又要有参训的“感觉”

对于参与培训的教师,在参加培训活动时,要做好参训前的准备,最好能够了解到培训活动的主题内容与培训目标,然后确定自身参与本次培训活动的学习目标。而事实上,对于培训活动的组织者而言,每次活动也肯定希望参训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培训,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因此,培训目标的确定与告知,也成为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应该做好的事情。唯有如此,参训者才有可能真正关注培训活动的推进,高投入地参与整个培训过程,不仅仅有“感受”,更会有“感觉”。

当然,对培训目标的要求,一般而言,需要有两个环节要做好:一是参训前“明确目标”,二是参训中“围绕目标”。作为学校师训工作的管理者,除了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专业部门培训活动时,提前告知培训主题与活动目标,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组织校内自主培训时,提前发布培训主题与活动目标,告知教师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如,主题研读材料的准备等。如果是以课堂实践为主题的培训,则更需要让参训教师提前解读相应的教学内容,甚至有自我尝试实践的环节。唯有如此,参训教师才能做到带着困惑来,聚焦问题研,揣着收获回。

三、抓实行为跟进,既要重视“学”的过程,又要重视“用”的效果

应该说,现今培训活动的最大问题不是参加培训活动的机会少,而是对教师参训后的行为跟进管理不够,造成许多参训教师处于一种“听听激动,回来仍然一动不动”的状态。笔者认为,要想使培训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对参训教师参训后行为跟进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实践中,对参训教师后续行为跟进管理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设计。

层次一:“搬”,即请参训教师将在培训中看到的、听到的经验或做法搬回学校,与学校教师直接分享。这个过程中,可以是不加改造的原生态照搬。

层次二:“仿”,这是参训者行为跟进的基本方式,即将看到的、听到的经验或方法进行模仿式展示,以检测对参训时学到的内容是否理解。

层次三:“展”,这是参训者后续行为跟进的较高要求,即参训者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经验或方法,甚至理论,纳入自身的认知系统中,以自我认识的状态反刍。这是教师素养发生质变的开始,也是培训效果有所体现的重要方式。

层次四:“用”,这对培训而言,才是真正的目的。学校管理者引导教师将学到的理念、获得的经验或方法,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为教师自身素养的一部分。

四、整合各类活动,既要参与“自上而下”的学习活动,更要突出“自下而上”的活动策划与实施

所谓“自上而下”的学习活动,是指由区级及以上师资培训或教研机构组织的师训活动,教师更多是参与者。“自下而上”的学习活动,则是指由教师自主设计或学校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学习培训研究活动。现阶段,教师工作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让教师培训不增加其负担,使其参训与日常工作“忙而不乱”,从学校层面,则需要对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进行综合考虑,恰当进行整合,可以从主题、活动与人员等三个方面进行整合。

主题整合是指将学校内部的研究培训活动的主题,尽量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主题整合起来,既抓住教学改革的前瞻性议题,又能够帮助教师持续关注,以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比如,某阶段上级部门的培训主题落在教学疑难问题的研讨与解决上,那么学校组织学科培训时,同样可以将重心落在这一主题上,组织学科教师共同研讨,共同学习。这样的培训可以让教师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得到强化,也可以有持续的跟进。

活动整合体现为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可以成为上级部门培训活动的后续保障,从而让培训活动不止于培训结束,而是成为引导教师持续关注某个问题的桥梁与抓手。即,当教师参与上级观摩培训后,学校可以组织受训教师观摩学习后的感受分享活动,此时的活动设计可以是上级相关培训活动的延续,也可以是受训教师基于学习内容内化后的重新设计。这样的活动整合,既促进受训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内化,又实现了持续关注的目的。

人员整合是指培训人员的选派,一般需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期间可以将处于相近发展阶段的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学习、互助提高。

做到以上三个方面的整合,既可以减少教师盲目参训的状态,又能够从整体上让教师找到适合于自身的生长点,持续进行学习与研究,从而实现教学问题解决与专业素养提升的双重效果。

教师培训管理办法 篇8

系统规划不够,以完成培训量为主。现阶段的学校师资培训,因为有上级部门规定的师训学时要求,所以许多学校在对教师培训的要求上,主要还是以完成学时数为目的,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系统规划明显不足。

学习目的性不强,以感受式学习为主。从参与培训的教师来看,因为更多教师参与培训缺乏真正的主动性,所以参训目标不明确,参与培训活动时,以观望为主,感受为主,浸入较少,缺乏真正的投入,深入的思考。

后续行为跟进管理薄弱,以教师自主消化为主。应该说,现阶段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机会相当多,从对某所学校教师培训的调研来看,许多教师每学期都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有的甚至在三次以上,学校内部的校本教研等培训活动更是频繁。但许多学校在对教师外出学习或校内受训后的行为跟进上几乎没有什么要求,教师受训后的行为转变与否,更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学校自主设计的活动质量不高,以应对上级活动为主。现阶段因为上级师资培训机构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较多,许多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较多,也尽量保证,而对校内教师培训活动的自主设计明显投入不够,动力不足。

事实上,不管是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还是学校内部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系统规划培训工作,既要关注培训的“量”,又要关注学习的“质”

教师的培训工作是需要系统规划的。从上级部门的培训计划到学校层面的培训规划,都需要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学校对教师的培训管理,可以从两个层面加以系统规划。

一是从学校整体层面做出规划。即对学校的整体师资状况做出分析,了解不同教师的专业水平层次和需要发展的生长点,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参与培训。切忌随意指派教师参加培训活动,以简单完成学时数为目的。如,对新手教师的培训,更多需要学校内部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从基本功抓起,逐步细化,逐渐提高要求。否则,对一名连如何听课都不知道的新手教师来说,派他外出参加听课活动,参训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对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则需要根据其专业特点,设计相应的研讨活动,以提高或改善其某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或发展其特长。

二是从教师个体层面指导教师制订个人参训规划。这也是为学校了解与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做准备。也只有每一位老师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并且确定自身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才能更好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活动,或组织教师参加合适的培训活动,才能促使参训效率得到真正地提高。

二、明确培训目标,既要有参训的“感受”,又要有参训的“感觉”

对于参与培训的教师,在参加培训活动时,要做好参训前的准备,最好能够了解到培训活动的主题内容与培训目标,然后确定自身参与本次培训活动的学习目标。而事实上,对于培训活动的组织者而言,每次活动也肯定希望参训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培训,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因此,培训目标的确定与告知,也成为培训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应该做好的事情。唯有如此,参训者才有可能真正关注培训活动的推进,高投入地参与整个培训过程,不仅仅有“感受”,更会有“感觉”。

当然,对培训目标的要求,一般而言,需要有两个环节要做好:一是参训前“明确目标”,二是参训中“围绕目标”。作为学校师训工作的管理者,除了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专业部门培训活动时,提前告知培训主题与活动目标,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组织校内自主培训时,提前发布培训主题与活动目标,告知教师做好哪些方面的准备,如,主题研读材料的准备等。如果是以课堂实践为主题的培训,则更需要让参训教师提前解读相应的教学内容,甚至有自我尝试实践的环节。唯有如此,参训教师才能做到带着困惑来,聚焦问题研,揣着收获回。

三、抓实行为跟进,既要重视“学”的过程,又要重视“用”的效果

应该说,现今培训活动的最大问题不是参加培训活动的机会少,而是对教师参训后的行为跟进管理不够,造成许多参训教师处于一种“听听激动,回来仍然一动不动”的状态。笔者认为,要想使培训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对参训教师参训后行为跟进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实践中,对参训教师后续行为跟进管理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设计。

层次一:“搬”,即请参训教师将在培训中看到的、听到的经验或做法搬回学校,与学校教师直接分享。这个过程中,可以是不加改造的原生态照搬。

层次二:“仿”,这是参训者行为跟进的基本方式,即将看到的、听到的经验或方法进行模仿式展示,以检测对参训时学到的内容是否理解。

层次三:“展”,这是参训者后续行为跟进的较高要求,即参训者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经验或方法,甚至理论,纳入自身的认知系统中,以自我认识的状态反刍。这是教师素养发生质变的开始,也是培训效果有所体现的重要方式。

层次四:“用”,这对培训而言,才是真正的目的。学校管理者引导教师将学到的理念、获得的经验或方法,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成为教师自身素养的一部分。

四、整合各类活动,既要参与“自上而下”的学习活动,更要突出“自下而上”的活动策划与实施

所谓“自上而下”的学习活动,是指由区级及以上师资培训或教研机构组织的师训活动,教师更多是参与者。“自下而上”的学习活动,则是指由教师自主设计或学校教研组、课题组组织的学习培训研究活动。现阶段,教师工作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让教师培训不增加其负担,使其参训与日常工作“忙而不乱”,从学校层面,则需要对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进行综合考虑,恰当进行整合,可以从主题、活动与人员等三个方面进行整合。

主题整合是指将学校内部的研究培训活动的主题,尽量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主题整合起来,既抓住教学改革的前瞻性议题,又能够帮助教师持续关注,以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比如,某阶段上级部门的培训主题落在教学疑难问题的研讨与解决上,那么学校组织学科培训时,同样可以将重心落在这一主题上,组织学科教师共同研讨,共同学习。这样的培训可以让教师对某个问题的关注得到强化,也可以有持续的跟进。

活动整合体现为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可以成为上级部门培训活动的后续保障,从而让培训活动不止于培训结束,而是成为引导教师持续关注某个问题的桥梁与抓手。即,当教师参与上级观摩培训后,学校可以组织受训教师观摩学习后的感受分享活动,此时的活动设计可以是上级相关培训活动的延续,也可以是受训教师基于学习内容内化后的重新设计。这样的活动整合,既促进受训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内化,又实现了持续关注的目的。

人员整合是指培训人员的选派,一般需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期间可以将处于相近发展阶段的教师组成团队,共同学习、互助提高。

做到以上三个方面的整合,既可以减少教师盲目参训的状态,又能够从整体上让教师找到适合于自身的生长点,持续进行学习与研究,从而实现教学问题解决与专业素养提升的双重效果。

总之,终身学习是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重要保障。作为教师专业学习、提升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的学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需要师训管理者对教师培训工作做更为深入地思考与实践,从而发挥教师校本培训的真正价值。

上一篇:网页制作实训下一篇: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