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范文(精选10篇)
一周的时间总是被分割成了两半,周一到周五与周末。这两半时间中只有周末是大部分时间成为空闲时间的,而周一到周五,在大部分人的生活中,都是极其忙碌的。碎片化的时间也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但我们却总是会将那时间用错地方。
当我们在学校中上课时,总会有下课10分钟的休息时间,许多同学都会将那10分钟时间看做是聊天的时间,但是我们却不应该浪费掉那10分钟的下课时间,使其虚度掉,而是应该抓住那些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做几道数学题或者去背几个英语单词,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就能比别人领先许多,让自己赢在起跑线上。这样就能够让自己考上更理想的高中,为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层。
当我们回到家后,许多的同学都会一到家后,便躺在沙发上或者床上开始休息,吃零食,导致浪费掉了到吃饭的那十几分钟的时间,而且这种行为不仅是浪费了许多的时间,还会导致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如:晚饭吃不下,作业写到很晚抱怨老师,造成一种消极的态度,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追求,使人开始慢慢地堕落,最终沉入黑暗。若我们能将这十几分钟的时间去好好地利用一下,去做一些更加有意义的事情的话,将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份色彩。
当我们每天才写完作业后,如果时间还早,那么我们不应该去打游戏或是看电视,而是应该去多用这点零零散散的时间去复习或者预习一下所学的内容,多去看看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成绩更加地优秀,让我们的人生道路更加通畅,打游戏什么的这种事情,则应该放在暑假或寒假中,而看电视也只是劳逸结合,周末看看就已经足够了。
曾经的我不懂得打理自个儿的日常生活,喜欢浪费时间,对于自己的惰性视而不见。因此,我的学习效率就意料中的差。但自从在初二时学习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后,我的思想变一下子有了改变。回忆这个暑假的生活,那可是错综复杂,每天在外面上三节课,还不得不接受高温的洗礼,令我应接不暇。
八月的头一天,我早早的就背起书包去上课了,这样的生活持续了近两个月,好像把我也要碎片化了似的。我与另外几位同学先后来到语文老师家中,刚开始的默写使我烦躁的心情变得平静,心中的炎热也少了些许。不久,老师在课上向我们布置了作文一个夏日的早晨,要求是写出自己的一个舒坦,悠闲的早晨,我便想到了去年暑假,很顺利地写完了。
中午时分,太阳更卖力地炙烤着大地,微风吹拂着柳条,一眼望去半空中的屋顶,一栋栋高楼大厦在烈日的照耀下显得多么的耀眼,大街上的人们都纷纷穿起了防晒衣。我简单地吃了顿便饭,便向物理老师家中走去。路上,我边走边翻阅着物理笔记和习题,我提早到了那儿,开始认真预习新课的内容。课上,我的回答准确率提高了很多,做题失误也越来越少,我便对这样的生活充满了敬意。
下午三点半,已是半疲劳的我乘2号线去天山路上英语课。我挤进了拥挤的地铁,左手拿着需要背诵的考纲词组,右手拿着饮料,继续奋斗着。傍晚将近六点,我拖着沉重的步子,两眼无神的往家中赶。这一天下来,我极度辛苦及疲惫,但我心中无比欢乐。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阅读被碎片化了,我们整天被电脑和智能手机上的众多新闻、娱乐八卦、微信文章“轮番轰炸”,想集中注意力来学习点什么却力不从心,更别提去认认真真的读完一本纸质书。
其次,就是我们的人际交往被QQ、微信等各种社交软件碎片化了,妈妈跟我说,她小的时候,几乎暑假里的每一天都和小伙伴们混在一起,一起游戏、一起做作业、一起看电影。而我的朋友和同学都很忙碌,下了课我们各自回家,我们的交往一般只是在微信里发个表情、QQ群里冒个泡。人际交往不再是两个人面对面进行了,而是用冰冷的机器来完成,却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还有就是我们的知识结构被碎片化了,我们一道题目不会做的时候,不是去研究这道题目的来龙去脉,而往往选择直接百度得到答案,却没有完全弄懂。
学习本身是把知识打成碎片来吸收领悟,学习的过程却是反碎片化的,没有目标的学习并不会对你的成绩有所帮助,打个比方说,你看了这么多年美剧,并没有提高你的英语水平,还是只听得懂“yes”和“no”一样,其他只能靠翻译。
过去,在人们想要买东西、和朋友聊天、吃饭等事时,都需要出门。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这些事。想要买东西,可以上天猫、淘宝;想要和朋友聊天,打开微信和QQ就可以;吃饭不想出门,用手机订外卖就行……还有等等别的例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还真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随着这样的生活方式,人们也逐渐发现了弊端:生活开始变得“碎片化”。要让我来解释这碎片化,说实话我还真解释不清楚。不过我多多少少也能够理解一点,在这里,就让我举两个例子吧。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几乎所有的一切,只要用一个手机就能搞定了。但就在这无比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就拿人际关系来说吧,可能有人会说:见面了是聊天,不见面也是聊天,那还不如呆在家里呢。但在我眼里,却不一定是这样的。也许同样能够聊天,但我觉得找不到的是两个人或几个人呆在一起的温暖,感受不到对方真正的情绪,只是隔着一个冷冰冰的电子屏幕,总给我一种冷寂的感觉。听我妈妈说,以前她们的同学聚会,大家都凑在一起聊聊天,唱唱歌,说说以前学校里的事。但现在一吃完饭,大家大多都抱着手机。
还有就是购物和外卖的事,因为现在有了快递和送餐这两项服务,有些人也就变得越来越懒,都不愿意自己动。还有些过分的更是气人,别人辛辛苦苦帮他送货上门,他反倒还埋怨送货员动作不够快。我曾经就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人订了一份外卖,那时候还是冬天,因为送货员晚了几分钟,他就不满意,满嘴叫嚷着要去投诉。这样的事想想还是比较寒心的`,毕竟人家送货员不管风吹雨打日晒都要工作,也是很辛苦,我们应该多体谅他们。
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学生的学习问题。现在有许多自制力差的学生,经不住电子产品的诱惑,说实话,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回到家,有时候想的不是先做作业,而是先玩。或者就是做作业做到一半开始看电子产品。这样“碎片化”的学习,其实对我们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会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家长要加强管理,而我们的自控能力也非常重要。
每天看十几条新闻,读半本名著,阅读十条别人的学习方法,背诵五条好句,你总能找出时间做这些事情,这是我们以为的不碎片化阅读,但不管你看到什么,都是眼过了了,心下匆匆。你觉得你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你觉得看过一段文字而受益匪浅,你每天都觉得你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认识,但是这大部分都是错觉。碎片化的阅读就是碎片化生活的一大特征。
碎片化阅读和块状阅读的区别不在于时间而在于体系,我曾经是碎片化危害的坚定反对者,也曾经是其支持者,但我明白阅读形式不重要而在于态度。我曾经非常喜欢某一个作家写的关于古诗古文的鉴赏书,他给我摘录了许多优美的文字,运用他朴素的语言和别具一格的欣赏方式诠释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让我不断沉浸其中,时不时地翻阅,那时候我以为他与那些只知道在网上分享空洞无力的句子的人不一样,但事实上前者给我喝得是山野老鸡汤,而后者给我灌的是劣质假冒鸡汤。他们的文字都是讨好那些懒得看书懒得学习系统知识,却空想着有文化有内涵的人。这也是一种碎片化的阅读,即使你看过厚厚的一本书,那些零乱的信息却没有真正地到你脑子里去。所以越懒的人,生活越碎片化。勤劳起来,少喝心灵鸡汤,多做实事,少空谈。
这是当下中国的一种反智主义,有多少人的朋友圈是这样的:震惊!这种植物竟然能防辐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知道的秘密。朋友圈流传的十大谣言。有多少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吸收着某些自我矛盾的信息,就像一根小草,被像一阵大风似的爆炸性信息吹来吹去,左右摇摆,不知飘向哪处,越来越迷茫,越来越迷失,有时候对着屏幕傻笑,有时候对着屏幕感动,却终将不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半点影响,知识的雨露不会飘向你那贫瘠的心灵与生活,而你却沉浸在自己无所不知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你的脑中没有一个书柜去储藏,没有让知识形成系统,就妄想把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就妄想碎片化阅读能改善你的生活。所以少看朋友圈,多看书,少看干“货”,多读书。
但是在这个时代里所有人都是碎片化阅读的受益者,多少人看到网上有人为寻找失踪孩子出了自己的一份力,多少人在匆忙的都市生活中靠笑话或段子放松犒劳自己,有多少人看到别人实现了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而感到欣慰。信息化的生活、碎片化的阅读存在即合理,从古至今都存在。很多古人讲他们听到的零碎故事收集起来编撰成一本书供后世流传,那些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常常令我们受益匪浅,更厉害的古人靠信息收集写一本史书,使中华文明流传至今。
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初三学生,还是建议去网上接受一些碎片化的信息,与自己所学的系统知识互相补充,或利用热点事件,扩张自己的知识面,获取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满足日常社交,改善思维逻辑和三观。信息获取后的价值是由人而决定的,它无法取代日常的学习,却可以在我们的思维上锦上添花。
互联网就像一本厚厚的字典,比如网上查资料。当遇到难题或一件不明白的事情,到网上查找马上就会有答案了。还可以和国外的朋友视频、聊天。可是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都逐渐被碎片化了。
我们社交碎片化了。现在微信无处不在。早上一起床就打开手机和朋友聊天;一有时间就看看朋友圈,看看这个发的音乐、视频,那个转发、分享的图片,点一点赞,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朋友圈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据说,百分之七十三的青年人常常过十五分钟看一次微信、QQ,得了社交软件依赖症。我们对朋友、亲人的关心只依赖于朋友圈的信息。我们要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能依赖于手机;我们和家人、朋友之间更要面对面的交流,而不是通过手机、电脑来维持我们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过年了,外婆烧了一大桌的菜,正要其乐融融举杯的时候,一个人叫到:“发红包了,发红包喽!”这时,全家拿起手机,低下头,点起了手机屏幕。“我抢了最多”“最多的发”“我又没抢到”,就这样整顿年夜饭的过程中只听到手机“叮咚”“叮咚”的声音,一顿年夜饭就这样结束了。现在的老年人为了与家人联系也换成智能手机了。我觉得我们虽然很忙,但是我们应该多陪陪家人和朋友。
我们阅读也都碎片化了。手机上有QQ阅读、电子书。大家都在网上看书。一会儿在公交车上拿出手机看看漫画,一会儿回家再看看,地铁上又看看……我们的阅读都是断断续续的,我们没有一个完整的时间来看书,这样我们就不会去安安静静地思考,不会动脑筋了。
在购物的时候,一边逛一边看手机,看看店里卖多少钱,网上卖多少钱,看看打不打折,很多时候逛商店纯粹为了试尺码。购物的时间碎片化了,购物的商店也被碎片化了。手机里装了淘宝,随时随地都可以购物。快到双十一的时候,购物车里装满了东西。到了11月11日的零点,大家疯狂地抢购,一会儿东西就卖完了,简直比过节还热闹。快递来了,仔细一看,其实买的东西都不是很重要的,来浪费了很多钱。
我们来算一算,我们看微信、聊QQ得时间,我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太多了。我们应该试试关掉手机、网络,来和家人、朋友交流。
午后,我坐在窗边,在一束温暖阳光的沐浴下,我轻轻翻开面前这书的第一页,还没读几个字,一段吵闹的电话铃让我不得不接电话,“喂,您好!您需要A市的房子,这里有一间公寓……”一阵甜美的女声从对面传来,我为了尽早挂断电话,对电话那头敷衍地说:“不需要,谢谢。”没等她的答复,我啪嗒一声挂断了电话,要是等到她说完,我真的没时间看书了。
挂掉电话,我又继续回到窗边看书,投入到那一波三折的情节中。这不,还没看几页,刺耳的电话铃又在我耳边响起,我像爸爸在工作上遇到困难一样,对电话满是烦躁和不耐烦,我的太阳。快步走过去,接起了这个电话:“喂,谁啊”?我是你妈啊,你怎么这么跟家长说话的呢?我跟你说啊……”妈妈在那不停唠叨地批评我,我有些烦,默默地挂掉了电话。
“游”走回书桌前,拿出了几张卷子。哎,怎么又布置我作业了,不是上午刚做完4张嘛!我又叹了一口气,又无奈地摇了摇头,不停抱怨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妈妈可是只母老虎啊,如果不听怕是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只听见笔尖“刷刷刷”和指针“滴答滴答经历”响着,我从小山丘似的作业堆抬起头,甩了甩手,头发乱糟糟的,眼镜滑到鼻尖,脑子经过作业的洗礼一团糟。
写完作业总可以看一会儿了吧,我推开作业堆,迫不及待地拿起书,美滋滋地读起来了。随着主人公跋山涉水,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心随着情节跌宕起伏,犹如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旅行!可恼人的电话铃又响起来了,我没好气地把书摔在桌上,把地板踩得啪啪作响,拿起话筒,“喂,你来一下学校,有事”李老师还没等我回复就挂掉了。我急匆匆地背上书包,拿起公交卡……
在如今的时代中,我们的生活正逐渐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认知。
我们现在过的正是这种碎片化的生活,如果我们不去理会改进这种生活方式,我们将会越来越迷茫,最终迷失。想要改变这种碎片化的生活,大家就应该从自身改变。
想想这碎片化的生活,再想想自己,自己又何尝不是过着这种平淡无奇的日子,一点都没有追求。想起妈妈平时吃完饭叫我出去散步,我都推脱,每次出去我都是心不甘情不愿。出去也只是拿着手机低着头,两耳不闻窗外事。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时不时发出啥呵呵的笑声。唉,这样的生活也让我厌烦。我想要改变,想生活在一个真实内涵丰富的环境中。我只想说,源头在于我们,我们应该为我们美好的家园付出一点小小的改变,让事件变得越来越美好。
倘若我们可以用一句游戏的时间用来和朋友交流分享,用一些上网购物的时间用来和朋友一起逛街,享受乐趣,有一些玩游戏的.时间用来陪陪家人。……我的脑海里总是回想着这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总是有的。”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点有意义的事吧。
社交,这个名词从人类一出现就有了,社交包含的内容有许多,交流,团队合作等,都可以成为社交。可是以前的社交和现代的社交又有了许多的变化,在古代,如果你想要和一个离你很远的人交谈,只能写信,一封信要寄到的时间还是未知的,短则三四天,长则半个月,如此的不方便。如果你想去朋友那,就得乘坐马车,费事、费力、费资源。但是如今,科技十分发达,有了电话,不论多远,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随时都能联系上,如果你想和人见面,打个电话就好了。而且出行的交通工具也各式各样,汽车、高铁、飞机这些都是到较远的地方的,自行车,公交车等,是到近处的,十分方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为了社交还发明了许多的软件,如微信、QQ等。从这里,你可以轻松的了解他人的资料、心情、去过哪玩、兴趣爱好等。
出行也可以算作社交,外出游玩,你可以见到许许多多的人,许多的风景,可能还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但在从前,只能去些近的地方,现在交通发达,可以去往任何想去的地方,连到国外也只需要几十个小时。而且现在有了手机,相机,可以记录下精彩美景的瞬间,而且有了微信,你可以将这份精彩和大家一起分享,可是社交十分发达的今天,就真的没有弊处吗?
虽然社交发达了,但也渐渐碎片化了。以前人们聊得少,于是一见面就有许多的话题,滔滔不绝。可是由于QQ、微信和游戏的产生,人们一见面后都几乎不聊天,都在低头玩手机,就在公共场所等人等车时人们都低着头,用现在的网络用语来说,就是“低头族”。这种人不知在公共场合自顾自玩手机,而且在和自己家人一起时也玩。还有现在外出游玩,人们不是去欣赏美景,而是去拍照,发到朋友圈,证明自己到过。吃饭时菜一上来,先动的不是筷子,而是手机。这菜拍一张,那菜拍一张,发到朋友圈,我认为这不单单是分享了,还有一种炫耀的`因素在,这样子非但没有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反而疏远了。我思考着,科技发达真的好吗?不单在社交,在出行、购物、阅读等等方面也是如此,时代在变化着,我们的言行举止也在一点点的被改变,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用语正在飞速的产生,热度也飞速上升。从“蓝瘦香菇”到现在的“freestyle”,人们的言行时不时蹦出这种词,听得懂还好,可如果有些人听不懂呢?只会认为你这个人十分奇怪,这不是也使人疏远了吗?总而言之,碎片化的社交有利也有弊,时代在发展,生活还要继续,谁也无法改变,只有让两者保持在平衡,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周末,我做完了学校作业,又逢妈妈出门,喜滋滋地拿出《哈利?波特》来看,书的内容引人入胜,起伏波荡,我越看越起劲,正在兴头上呢,手机响了,我烦闷的把书放下,去接电话:“喂!”对方好似哑巴了,一句话也不说,我正疑惑呢,打电话者又把电话挂了,我又气又好笑,现在浪费时间的真多,老搞这些无聊的恶作剧。
不管他,我重新拿起书,刚才读到哪里了?哈利?波特被抓了?不错。我对主人公的危险情境感到不安,忐忑地继续看下去“叮铃铃,叮铃铃”手机又响了,我想又是那些恶作剧者,就没去管,相信他打了一会儿没打通就不会自讨没趣。果然,电话铃声没了下去。过了一会儿“咚咚咚”有人在敲门,我疑惑起来:我妈不在家,有谁会来敲门?用猫眼一看,哦,原来是朋友小张,我没好气地打开门:“有何贵干?”“想借你的作业借鉴一下。”小张脸上堆满笑容地说。什么“借鉴”?分明就是抄袭,我于公(不能借同学抄答案)于私(我做了很久才做完,干嘛借他)都不能借他抄,于是大喊一声:“想得美!”然后一把把门关上,再从猫眼向外瞄瞄,看见他垂头丧气回去了。唉,真是的,让人家好好看本书都不行啊,一会儿来个电话,一会儿又来一个,烦死了。不过我也不能不接电话了,不然大家一个一个跑上家门就不好了。
我再次回到书桌,再一次静心地看了起来,可是那讨人厌的电话铃声总是从我脑海中窜出,“叮铃铃”我的天哪,又来电话了!我气得猛地拿起手机,拨通后,一阵大吼:“谁啊?有话快说!别耽误我时间!看书呐!”“我是你老妈!别个我大吼大闹,我和你讲,就冲你刚才的表现,周末课外补习班的作业你都要周末写完。”电话那头大喊,我吃了一惊,连忙打开屏幕,果然,上面写着“老妈”二字,完了,惹祸了,要是世界上有后悔药,我一定把它买空。
没办法,母命难违,只好被“流放”到“作业山”里,做了几个小时,终于做完,我抬起头,日照当空,我伸几个懒腰,拿起久违的书,终于一口气将其读完。
夜晚,躺在床上,想起白天的经历,感慨万千:看本书都被打断了好几次,生活真是被碎片化了。
【遇上碎片化生活作文范文】推荐阅读: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初一作文800字01-01
生活碎片化作文800字11-13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作文06-15
聊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000字06-13
碎片化的生活作文议论文11-26
遇到碎片化的生活作文700字02-22
碎片化的时间作文10-11
碎片化购物作文1000字10-11
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作文12-20
碎片化的思想作文800字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