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场练习题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电场练习题(精选9篇)

高中物理电场练习题 篇1

1.保护知识产权,抵制盗版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盗版书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甚至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隐患。小华有一次不小心购买了盗版的物理参考书,做练习时,他发现有一个关键数字看不清,拿来问老师,如果你是老师,你认为可能是下列几个数字中的那一个( )

A.3.110-19C B.6.410-19C

C.6.310-19C D.6.510-19C

2.关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橡胶棒失去电子,所以带正电

B.因为橡胶棒得到电子,所以带正电

C.因为橡胶棒失去电子,所以带负电

D.因为橡胶棒得到电子,所以带负电

3.库仑定律的适用范围是:( )

A.真空中两个带点球体间的.相互作用

B.真空中任意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

C.真空中两个带同种电荷的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D.真空中两个带电体的大小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则可应用库仑定律

高中物理电场练习题 篇2

一、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不足

物理作为高中学科中的重要一门, 其地位是任何学科无法取代的。在物理教学中, 当属物理规律教学最为重要, 决定着学生能否学好这一门课程。物理现象有许多, 而“电场强度”是众多物理现象中最典型的一个。所以, 我以“电场强度”为例分析了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不足。

(一) 感性认识不足

高中的物理教学主要围绕认识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展开, 是一门在高校比较重要的课程。部分学生被物理的复杂化和专业化吓到, 失去学习的动力。究其原因, 是学生没有将物理联系生活实际, 一味地产生害怕心理, 进而形成思想障碍。换句话说, 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感性认识不够。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将复杂化的物理规律通过日常现象表现出来, 逐步培养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比如, 在教授“电场强度”这一章节时, 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因电荷形成电场, 对每个处于电场内的物质都产生力的作用—电场力, 电场强度又受电场力的影响。最终, 对电场强度公式E=F/q做出生动形象的解释。

(二) 传统知识的干扰

学生在学习物理这门课程时总会受一些错误常识的影响。这不但严重颠覆了学生的思维观念, 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无法逾越的鸿沟。一些常识性错误有:十斤铁一定比十斤棉花重, 行进车辆一定是运动的, 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运动等。在学习“电场强度”时, 更是产生了很多误区。第一, 电场看不见摸不着, 认为电场不是物质;第二, 受F=k Q1Q2/r2的影响, 在两个电荷距离为0时, 认为电场力是无穷的;第三, 由F=K/q可知, 电场力与电量成反比;第四, 电场中某确定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就是电场力所受方向。

(三) 学生思维转移和思维定势困难

思维转移主要包含两方面:顺势转移和逆势转移。顺势转移是指先前学的知识对将要学习知识的影响。逆势转移是指已经学到的知识对学过知识的逆向转移。在学“电场强度”这一章时, 特别要注重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 在学“电场”这一章时, 就要分清电场正负, 这样才能为后学“电场强度”奠定基础。同时, 计算电场强度E=F/q时, 要联系电场知识, 确定好电场力方向, 最终搞清电场强度方向。思维定势是指人的大脑被外界多次刺激后形成的一种固定思维模式。教师教授“电场强度”就是一个刺激学生形成固定思维模式的过程。因此, 教师一定要灵活教授知识, 懂得变通,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定势模式,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高中物理规律的教学措施

物理学的精髓就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所以, 在当今教学实践中, 采取有效的物理规律教学措施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良好习惯的重要出发点。以“电场强度”为例具体阐述了提高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一系列举措。

(一) 构造问题情境, 形成发现物理规律的良好环境

在课堂上, 教师要积极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比如, 在学习“电场强度”这一章节时,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电场, 将无形的电场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加深学生对电场也是物质的认识。在物理学中, 任何两个物体都会产生相互作用力, 电荷也不例外, 也会产生作用。但是, 是什么导致两个电荷间产生力的作用?教师可以这种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 顺理成章地构造了问题情境, 在疑惑中为学生解答物理规律, 使学生对其中的电场原理认识更深刻。

(二) 引导学生从根本上理解物理规律意义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往往都是“全堂讲, 满堂灌”, 完全照搬书上的内容, 导致学生整堂课都在记笔记, 根本不能掌握物理规律的意义。一些学生在解题时, 就硬搬书本知识, 不能灵活解题, 容易产生种种误区, 失去再学习的信心。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对物理规律进行细致解释分析, 而不能照书本依葫芦画瓢, 不以学生记住为目的, 要以学生掌握为宗旨。

以“电场强度”为例, 教师在课堂上介绍电场强度公式E=F/q时, 不能仅仅解释说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 电场强度与电荷量成反比, 导致学生具体解题时出现误区。因为, 真正的电场强度与电荷量是无关的, 是由电场和电场中某点的位置决定的。所以, 教师在教授物理知识时, 切不可只从数学角度解释物理规律, 进而出现物理规律运用偏差问题。

(三) 使得学生“知其然”, 又“知其所以然”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形成一套自己的理解方法, 感觉在课上都听得懂, 到了课后做题时又不知从何下手。因此, 教师在上课时, 一定要详细解释物理规律, 让学生真正明白深层含义。与此同时, 为了防止发生学生死记公式不会灵活解题的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在教授“电场强度”这一章时, 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背诵E=F/q, 而是要从它是如何推导出来讲起, 一直到它是如何体现在各类电场题目中, 为学生日后灵活解题提高有力帮助。

通过以上的描述, 对高中物理规律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因为物理规律具有其本身的复杂化、抽象化,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循序渐进, 以学生掌握为宗旨。本文以“电场强度”为例更加具体、形象地阐明物理规律, 对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 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因此, 要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就必须提高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摘要:从广义上来说, 物理现象就是指物理规律。从狭义上来说, 物理规律具体指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和环境影响下所发生变化的趋势。所以, 研究物理规律是一个极其困难和复杂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讲解, 注意层层递进, 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规律。本篇文章就以“电场强度”作为例子, 详细地探讨了高中物理规律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电场强度,教学措施

参考文献

[1]徐远超.以“电场强度”为例谈高中物理规律的教学[J].考试周刊, 2014 (2) :139.

[2]雷怡.以“电场强度”为例谈高中物理规律的教学[J].中学物理, 2013 (7) :19-20.

高中物理电场练习题 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 07-0076-02

随时间变化着的磁场能在其周围空间激发一种电场,它能对处于其中的带电粒子施以力的作用,这就是感生电场,又叫涡旋电场。涡旋电场是非保守场,它的电场线是闭合曲线,这一点不同于静电场,涡旋电场力是导致感应电动势的非静电力。闭合导体回路中白由电子受涡旋电场力作用,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不闭合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涡旋电场力作用,向导体两端积聚,使该段导体成为开路的电源。以下我们就高中物理以及竞赛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做一些讨论:

问题1:如图1所示,在‘随时间线性增大的匀强磁场中,有‘半径为R的封闭圆环导体。已知导体所在平面跟磁场是垂直的,磁场随时间的变化率(

)。求导体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及涡旋电场的场强E涡。

方法1:本题仅由无限长导线ab中电流I增大的实际情况,用高中知识很难从正面着手做出判断。我们可以采用“等效法”加以考虑:因为长直导线ab中电流I增大时,导线cd所在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强,所以,我们完全可将电流I增大,导线cd不动的实际情形等效为电流I不变,而导线cd向左平动的情形,则可由右手定则立即做出d端电势较高的判断,即本题答案为B。

方法2:设想把cd导线组成如图4所示的闭合电路,由楞次定律可以判断当导线ab中电流I增加时,闭合电路中感应电流(电动势)的方向为c→d→f→e→c。由于ce、df两导线在变化磁场中的位置完全类同,如果有电动势的话,其电动势的大小应该相等方向相同,而且在电引路中是反接的,所以其电动势对电路电流应该无贡献。cd及ef导线在电流同侧且相互平行,其中的感应电动势ε1.ε2的方向也应该相同,可以作出图4的等效电路如图5所示。由于离通电导线ab距离不同而导致ε1口ε2,这说明在图4中当ab导线中的电流增大时cd导线的d端电势较高,应选B。

那么,在通有变化电流I(t)的无限长直导线ab旁边的感生电场是怎样的呢?

首先,感生电场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导线cd或矩形线框cdef的存在而存在。导线ab旁边的感生电场在空间应该具有对称性。

其次,空间某点感生电场的方向不可能沿环绕直导线的切向或有切向分量(图3中垂直于纸面方向),因为直线电流产生的磁场是环绕直导线沿切向的。

感生电场的方向也不可能沿垂直于导线ab的径向或有径向分量。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知,感生电场的场线是闭合的,对任‘封闭曲面的通量为零,即有:φξE.ds。若感生电场沿径向或有径向分量,取与导线ab同轴的闭合圆柱形曲面,如图6所示,则必然导出通量不为零的矛盾。

因此,由以上分析可以推断,长直导线通以变化电流所产生的感生电场应当是与长直导线平行,即沿轴向的。由此在问题2方法2中,沿导线ce、df方向的感生电场强度为零,导线ce、df实际上是没有电动势的。由问题的分析可知图3中,当电流增大时,寻线ab旁边的感生电场方向平行于ab向下;当电流减小时,感生电场方向平行于ab向上。距离导线越远,感生电场越弱。

由稳恒磁场和涡旋电场的相似性,运用类比方法,我们也可以方便地确定无限长直导线通以变化电流时,其周围的感生电场分布。图3中导线ab产生的磁场的磁感线是以导线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在半径为r处,这些同心圆上下排列形成一个个薄的螺旋管,当导线中电流变化时,变化磁场产生的感生电场,这与螺旋管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物理图景类似。无限长密绕螺旋管电流的磁场分布于管内,方向沿轴向,故此螺旋管变化磁场产生的涡旋电场也分布于管内,只有平行于导线ab方向的分量。需要指出的是,r处的感生电场是由r向外的无数个薄直长螺旋管变化磁场共同贡献而得,数学好的读者只需要用积分即可得出一个定量的结果。

物理高中静电场知识点笔记 篇4

1.电场

(1)定义: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

⑴ 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 单位:N/C或V/m。

⑶ 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⑷方向: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⑸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尊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电场线、匀强电场

1.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电场线的特点

⑴ 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 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静电场的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 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 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匀强电场

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并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两板之间除边缘外的电场就是匀强电场。

4.几种典型的电场线

高中物理电场练习题 篇5

重点: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课本图1。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q沿直线从A到B(2)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3)q沿任意曲线线A到B

结果都一样即:W=qELAM =qELABcos

【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 2.电势能

(1)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写成式子为:WABEPAEPB

注意:

①.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②.电场力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

③.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 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④.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具有的电势能EP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点移到电势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的。即EP=W ⑤.求电荷在电场中A、B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点移到B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点电势能大于在B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⑥电势能零点的规定

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

关于电势能零点的规定:P19(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所以: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如上式若取B为电势能零点,则A点的电势能为:

EPAWABqELAB

3.电势---表征电场性质的重要物理量度

通过研究电荷在电场中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得出。参阅P20图1。4--3(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表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2)公式:Epq(与试探电荷无关)

(3)单位:伏特(V)

(4)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势顺线降低。(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用心

爱心

专心

(5)零电势位置的规定: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4.等势面

⑴.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⑵.等势面的性质:

①.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所以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电场线跟等势面一定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③.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越大 ④.等势面不相交,不相切

⑶.等势面的用途:由等势面描绘电场线。

⑷.几种电场的电场线及等势面 注意:①等量同种电荷连线和中线上

连线上:中点电势最小

中线上:由中点到无穷远电势逐渐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②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和中线上

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减小。中线上:各点电势相等且都等于零。

第五节、电势差(1课时)

重点:理解掌握电势差的概念、定义式。

难点: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通过对重力场中的高度、高度差和电场中的电势、电势的差值进行类比,并结合P18图1、4-1分析得出:

1、电势差

(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也叫电压。用UAB表示。

(2)公式:UABAB 或

UBABA ① 所以有:UAB=-UBA ②

注意:电势差也是标量,可正,可负。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电荷Q在电场中从A移动到B时,静电力做的功WAB等于电荷在A、B两点的电势能之差。推导:WABEPAEPBqAqBqABqUAB

所以有:

WABqUAB 或 UABWAB③ q

即: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力做的功与试探电荷Q的比值。注意: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跟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只与AB位置有关

第六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课时)重点: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难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ABEd

即: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的乖积 ◎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P26问题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也可以写做:EUAB d用心

爱心

专心

它的意义为: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的大小等于两点间的电势差与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的比值。

◎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P27问题 注意:

(1)上式的适用条件:匀强电场;

(2)d为匀强电场中两点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等势面间的距离)。(3)电场强度与电势无直接关系

①.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不为零取决于电势零点。如: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电势相等,是一个等势体,若不选它为电势零点,导体上电势就不为零。若选它为电势零点,则导体电势就为零。(结合说一说)

②.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不一定为零。如: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定为电势零点,但该点电场强度不为零,无穷远处场强和电势都可认为是零。

③.电场强度相等的地方电势不一定相等,如在匀强电场中场强相等,但各点电势不等。而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处处相等,电势也相等。

④.电势相等的地方电场强度不一定相等。如在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电场中,两电荷连线的中垂面是一个等势面,但场强不相等。而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为零,处处相等,电势也相

第七节、电容器与电容(1课时)重点:掌握电容器的概念、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难点:电容器的电容的计算与应用

(1)构造: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2)电容器的充电、放电

操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联系,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提问: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关系是什么?待学生讨论后总结如下: 【板书】充电——带电量Q增加,板间电压U增加,板间场强E增加, 电能转化为电场能 放电——带电量Q减少,板间电压U减少,板间场强E减少,电场能转化为电能

2、电容

与水容器类比后得出。说明:对于给定电容器,相当于给定柱形水比于横截面积)不变。这是量度式,不是关系式。在C一定情况下,比于U。

容器,C(类Q=CU,Q正(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Q(2)公式:C

U

用心

爱心

专心

(3)单位:法拉(F)还有微法(F)和皮法(pF)

1F=10-6F=10-12pF(4)电容的物理意义: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是由电容器本身的性质(由导体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及电介质)决定的,与电容器是不是带电无关.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说明: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来测量电势差.把它的金属球与一个导体相连,把它的金属外壳与另一个导体相连,从指针的偏转角度可以量出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势差U.①. 保持Q和d不变,S越小,静电计的偏转角度越大, U越大,电容C越小; ②. 保持Q和S不变,d越大,偏转角度越小,C越小.③. 保持Q、d、S都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板,静电计的偏转角度并且减小,电势差U越小电容C增大.(2)结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真空 CSS

介质 Cr 4kd4kd 第八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2课时)重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和偏转规律

难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问题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力学及本章前面相关知识

要点:动能定理、平抛运动规律、牛顿定律、场强等。

(二)新课教学

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平衡、加速和减速)

⑴.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合力为零时,即∑F=0时,粒子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例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处于静止状态,该粒子带正电还是负电?

⑵.若∑F≠0(只受电场力)且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带电粒或减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打入正电荷(右图),将做匀加速设电荷所带的电量为q,板间场强为E 电势差为U,板距为d, 电荷到达另一极板v,则

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qUqEL 粒子到达另一极板的动能为:Ek1 2mv22由动能定理有:qU1(或qEL1 对恒力)2mv2mv2静止状态或

子将做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 ※若初速为v0,则上列各式又应怎么样?让学生讨论并列出。

◎若打入的是负电荷(初速为v0),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运动情况可能如何,请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不计重力,且初速度v0⊥E,则带电粒子将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用心

爱心

专心

复习:物体在只受重力的作用下,被水平抛出,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做初速度为零的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为这两种运动的合运动。详细分析讲解例题2。

解:粒子v0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沿电场方向匀速运动所以有:Lv0t

2电子射出电场时,在垂直于电场方向偏移的距离为: y

1② at2粒子在垂直于电场方向的加速度:aFeEeU

③ mmmd1eUL由①②③得:y2mdv0

④ 2代入数据得:y0.36m 即电子射出时沿垂直于板面方向偏离0.36m 电子射出电场时沿电场方向的速度不变仍为v0,而垂直于电速度:

场方向的eUL

⑤ mdv0veUL故电子离开电场时的偏转角为:tan ⑥ 2v0mdv0代入数据得:=6.8°

vat【讨论】:若这里的粒子不是电子,而是一般的带电粒子,则需考虑重力,上列各式又需怎样列?指导学生列出。

3.示波管的原理

(1)示波器:用来观察电信号随时间变化的电子仪器。其核心部分是示波管

(2)示波管的构造: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图)。

(3)原理:利用了电子的惯性小、荧光物质的荧光特性和人的视觉暂留等,灵敏、直观地显示出电信号随间变化的图线。

(三)小结:

1、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两条主要线索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一个综合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质点动力学相同,它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原理等力学规律.研究时,主要可以按以下两条线索展开.

(1)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带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用牛顿第二定律找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带电粒子的速度、位移等.这条线索通常适用于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的情况.

(2)功和能的关系——动能定理

根据电场力对带电粒子所做的功,引起带电粒子的能量发生变化,利用动能定理或从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研究带电粒子的速度变化,经历的位移等.这条线索同样也适用于不均匀的电场.

2、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两类重要的思维技巧(1)类比与等效

电场力和重力都是恒力,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与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类比.(2)整体法(全过程法)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成对出现的,把电荷系统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不必考虑其间的相互作用.

用心

爱心

我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 篇6

一、习题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1. 帮助学生巩固和活化物理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学完物理概念和规律之后, 解答涉及这些概念和规律的实际问题比解答涉及同一概念和规律的抽象问题更难。这是由于他们在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 通常是从各种现象中理解其所隐含的抽象概念与规律的。因此, 我们可以说, 解决实际问题是理解水平的一个新层次。所以, 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就必须让其结合广泛的实际材料来解答具体的物理习题, 这样才能杜绝他们在认识上的片面性, 使其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不断地深化。

2. 帮助学生加深和扩展物理知识

综合性的物理习题一般涉及的物理过程较长、较复杂, 且富于变化,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灵活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 方能进行求解。因此, 让学生对结合了物理知识和实际材料的综合性习题进行练习, 既能活化物理知识, 又能帮助他们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3. 帮助学生提高智力品质和意志品质

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也是锻炼他们坚强意志的过程。这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参与, 因为它不仅可以建立起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信任的情感, 更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同时, 通过有计划的、必要的、严格要求的练习, 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论证表达能力, 以及学科综合能力等等, 他们的智力品质和意志品质也会逐步提高, 为进一步探索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

二、习题教学的方法

物理习题教学中, 如果教师只是顾自己讲, 而不去观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反应, 所讲的习题不符合学生实际, 太难或太易, 就会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失控状态。因此, 教师要在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设计有启发性的情境, 有意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和回答, 使师生处于一种同题、同步、同时态的理想交流状态, 这必然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1. 一题多解, 开拓学生思路

一题多解的目的在于将不同解法进行科学分析, 揭示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从而解决某一类的问题。

2. 一题多问, 形成整体的学科知识结构

一题多问的目的是通过对一道典型习题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有序设问, 使部分知识甚至是某一学科的知识整合成链。特别是在物理总复习阶段, 如果能采用该方法对某一方面的知识进行练习, 可以有效地建立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 形成科学的符合认知规律的整体知识结构, 发挥学科整体知识解决问题的功能。

3. 一题多变, 创设问题新情境

一题多变的目的在于通过综合分析某一道习题, 进而掌握某一类习题。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 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一道物理题的不同变式, 可以帮助他们发现不同形式的习题里也蕴涵着同样的物理规律, 相同的素材却又可以演绎出不同的物理情境。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分析 篇7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功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9-0051-02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从高考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培养考纲中所说的五种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从比较具体的教学功能分析可概括为:通过习题教学澄清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题的模糊或不正确的认识;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符合学生心智的知识结构;掌握物理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强化方法应用的熟练程度,形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自然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规范化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打破惯性思维,树立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抽象与形象思维互相补充拉动,其积累效应产生直觉思维。因此,在习题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下面分类分析习题的教学功能。

一、澄清学生对概念模糊和对规律的错误理解

普通高中“高速度”教学,即三年课,两年讲完,更有甚者,一年多点完成新授课。进入高考总复习阶段,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认识模糊或存在错误认识。这些学生没有掌握或没有很好掌握高中物理的知识,这样,学生做物理习题就吃力。针对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认真选编一些对澄清糊涂认识和纠正错误理解有作用的例题和训练题进行教学。注意多选编对概念规律理解性强的多项选择题和定性问答题。

例1、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冲劲大,说明惯性大

B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

C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表现出惯性

D可运用m=F/a定量描述物体的惯性

例2、沿固定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动量的增量是因为重力冲量所致

B动能的增加是因为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减少

C加速度是由重力和物体质量两者决定的

D动量增量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二、促进巩固物理知识结构的形成,使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为形成物理学的方法结构奠定基础

形成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是形成物理学科方法结构的基础。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定义了物理概念,发现了物理规律,因此,概念、规律本身就蕴涵着物理学科方法。学习者通过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将知识与方法有机结合,不断进行解题实践就形成了学科能力。

形成学科知识结构有多种有效形式或多种形式有机组合。通过对一道典型例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设问,可以使某部分知识甚至某一学科的知识形成知识链。

例3、一质量为M、长为L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左端放一质量为m(m<M)的小铁块A。现以地面为参考系,给A、B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o,使物块A开始向右运动,木板B开始向左运动,最后铁块A刚好没有滑离木板B。物体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o。重力加速度为go

(1)相对滑动过程中物体A、B的加速度;

(2)物体A、B相对运动的时间;

(3)物体A、B的最终速度;

(4)从地面上观察铁块A向右运动的最远距离;

(5)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

一道题包容力学的所有重点知识,通过问题设计的有序性、整体性,对学生形成力学知识结构是有益的。如果通过类似的变式训练,对学生形成稳固的力学知识结构是不容置疑的。

在知识体系的统帅下编织功能强大的习题群,通过一定量的训练能够在学生头脑中很好形成科学的便于记忆的知识结构。

三、促进解题方法结构的形成

学习者常有这样的体验,一道物理习题摆在眼前,题意弄明白了,就是不会做或做不出来,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没办法或办法少,找不到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一些数理化教师强调学生要记住某些类型习题的解题方法是很有道理的。怎样牢记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呢?就是使解题方法序列化、系统化,形成方法结构,才能长期在大脑中有效保存,提取时准、快、活,运用自如。

高考总复习阶段,师生应有意识总结、梳理解题方法。最具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在解具体的习题时使解题方法自然结构化。形成方法结构是通过学生的不断操作过程不断内化而形成的,不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画图能解决的。采用的教学形式之一是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教学形式之二是例题习题按大的方法分类,如整体法、守恒法等。

四、强化条件反射,最大限度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

根据所教学生实际将某单元知识所涉及的习题分成若干类型,将高中物理知识所涉及的习题分成若干大类,对某一类型习题进行专题强化就会形成较强解题的定势思维。例如,课前教师给学生留的预习作业为《牛顿定律结合整体、隔离法解决的力学问题》;课堂上师生又进行此专题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布置的是牛顿定律结合整体、隔离法解决力学问题的适量专题作业题。这样,只要师生共同研究的全面、深入,学生又做了大量该方面的习题,若在以后的各种考试的试卷中出现该方面的考题,在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强烈的条件反射,靠已经形成的该方面的定势思维,一般学生就会准确高速完成该题的求解过程。有些同学物理学的较差,概念不清、规律不明往往形成定势思维的负迁移。习题教学实践证明,定势思维越深刻,达到自动化程度越高,解题的准确度、速度越高。即定势思维的正迁移越强。事实证明,人们青睐题海战术是有理论根据的,即不断强化定势思维,也就是说通过不断地大量解题的实践活动内化为学生的解题能力。题海战术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有效手段,但成本高,效率低,摧残师生的心理和生理系统。我们研究习题教学就是为了降成本、提高效率。

五、打破思维惯性,树立创新思维,培养创造性解题能力

高考物理试题中,大部分考题属于常规题、经典型,只要考生学会了高中物理知识,通过习题的强化训练,都能解答。但是每年高考物理试题中都有生题出现。例如,2000年的电路设计;2001年的水井问题;2002年的绳拉电荷问题;2003年的皮带传递问题;2004年的拉桌布问题i2005年联体弹簧问题;2006年的带电颗粒在电容器中的往复运动,这些试题仅靠定势思维、条件反射是做不出来的,需要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需要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解题能力。下面给出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物理问题的若干道例题。

例4、一根长约3m的尼龙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可能在70~80N之间,为了较精确地测量出最大拉力,一同学到了力学实验室,实验室有:钩码2kg、0.5kg各一个,带毫米刻度的米尺一把;两个物理支架;一根长约1.5m的刚性直杆;软垫若干个;水平仪一个;弹簧秤两个量程均为50N。根据现有器材,完成以下任务。

(1)画出设计图形;

(2)简述实验的主要步骤;

(3)为了测量准确且安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例5、试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各种用电器(定值电阻、安培表、灵敏电流表、电压表、干电池、蓄电池等)电阻的实验方案。要求精度高、安全性强。

例6、从盛有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源放射出来的粒子流,其成份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让这些不同成份的粒子分开,你能设计出多少种方案?

以上这些例题,教师事先不要讲,要充分调动学生去进行独立思考、操作和反思;之后同学们之间可互相讨论,最大限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实践能力。有些问题教师布置了以后可以让学生用一周或更长时间完成,之后通过课题汇报讨论的形式在课堂上完成。

事实上,高中物理习题还有很多功能,物理老师及研究者应多编些有价值的习题。有些典型的老题依然生机勃勃,有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习题在不断地诞生。如果老师们能花些时间研究物理习题的教学功能,充分发挥习题应有的作用,就能不断提高习题的教学质量。

高中物理电场练习题 篇8

贵州省毕节第三实验高中(553100)胡道成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物理习题训练系统,引导学生探索新知,使学生不仅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要获得物理的思想和观念,形成良好的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拟对新课程理念下提高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作一些初浅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物理 新课程习题教学

新课程改革使广大教师面临诸多困惑,许多教师都有一种“缺乏可操作性”的感觉,尤其对习题教学普遍感到难以把握。习题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概念、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活动。

一、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透视

1、教师要求学生做的习题数量多、难度大

大多数学校都给学生定有各种教辅或学辅资料,这些资料在每节课后都有至少够学生做2-4个学时的习题,有的是历年高考题,有的是粗制滥造的“瞎编”题,甚至是错题,数量多,难度大。足以达到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程度。讲解这些资料真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我县某中学去年高一半期考试,有一个班的物理均分只有3.5分,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值得深思!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循序渐进原则

很多教师把新课教学、章节复习或期中、期末复习等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学,都定位在高考这个水平层次上,以期“一步到位”;有的教师在新课教学中还来个“高考链接”。还有的教师不太注意了解学生的现状,把所有的学生都视为“北大、清华”的材料,用80%的精力来面对20%的学生,其效率可想而知。其实,各个不同阶段的习题教学任务要经过不断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需要经过多次重复才能达到高考的层次要求。只有“每天进步一点点”,才能取得“最后的辉煌”。

3、习题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思”得过少

教师为了让学生“见多识广”,会准备大量的习题在课堂上去讲授,而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自己抑扬顿挫的读题以帮助学生审题,题目念完后,很少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有时学生思考不出来,为了不浪费时间,就开始匆匆的讲起答案来,学生则抄起答案来,久之,老师再出示习题,学生就等待老师讲答案也就不会去思考了;在试卷讲评过程中,学生只关心正确答案是哪个而不关心其它选项为什么错。其实老师讲得太多,学生囫囵吞枣,至多满足一个心理安慰:我都讲过的,学不懂就怪不得我了!有的教师也会责怪学生:“这次考试的那道题我讲过原题的,你们居然做不成,气死我了!”。其实,学生不可能记得住那么多没有经过思考,根本就没理解的解题过程与方法,这种强调机械记忆与模仿,不关注过程与方法的高强度训练往往是不能奏效的。

4、习题教学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不少教师布置给学生做的习题并没有经过筛选,也不去把握适当的题量,或者就干脆要求学生全做整本资料,学生根本做不完,况且很多习题其实只是变换已知量与待求量的问题,都是使用同一个方程,这类题何必要学生去做几道呢。

二、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课堂教学中要精选例题

高中物理新课标中关于“优化练习和习题的选择”的实施建议是“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设计练习和习题时,应多选择有实际背景或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既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又联系科学、生产和生活实际,因而具有生命力。切忌那种脱离实际的纯‘思辨游戏’式的题目”。对此,我们不难得到如下措施。首先,课堂例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浅入深地进行,便于各类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母问题,由此加以变换而形成很多子问题,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以利于学生的理解、迁移和应用。比如“转盘模型”就可以由转盘光滑—转盘粗糙—小物体受绳子拉力—两个小物体间有拉力—小物体置于转轴两边,这样层层展开。

其次,例题的设计应具有探究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变通性,可设计形同质异的情境,加以探究讨论,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复习时,可以设计这个情形:当你看到一个人拉着人力车艰难前行时,你想帮助他,那么你是帮他推还是拉更有效呢?

再次,例题的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关注“生活化”的成分,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我们要尽可能自己设计有趣味性、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思考、热烈讨论,使问题得以轻松解决。学完平抛运动后可设计这样一道题:排球场总长18m,网高2m,运动员在3m线正上方水平击球(方向垂直于底线),假如球做平抛运动,问:(1)在什么高度击球,无论球速多大,要么出界,要么就触网?(2)分析运动员在后排进攻时,为了达到较大的成功率,应该怎样击球? 最后,例题的设计还应具有迷惑性和开放性,以促进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平时应多收集那些学生容易出错或易受思维定势影响的内容,加以分析研究,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例题,帮助学生澄清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比如:你站在黄果树瀑布旁边,看到瀑布飞流直下,小鸟在空中自由的飞翔。这时,如果重力突然消失了,你将会看到怎样的景象?说说你的想法。

2、布置作业时,要选用好的习题

(1)习题背景要力求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真实情景,要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能辅助学生拓展知识面。(2)习题要有梯度,并能进行发散性思维,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

(3)习题要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又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可以从教材、教辅资料、网络等方面去挑选那些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物理学家探索真知时是怎样巧妙的设计实验,创造性地剖析问题;或是能体现物理思想与方法的习题。介于目前市场上没有一本教辅资料适合我们的学生使用,建议老师们只选用其中的一部分,彻底抛弃那些意义不大的习题。教师们还可买一个书号来,几个教师或几所学校编一本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作业本,年年修订、更新。

(4)习题的设计或选用要关注科技发展的新成就。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中获取的相关内容,进行提炼、加工,然后再与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建立联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设计问题,让学生增强实践意识,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科技发展前沿这种良好的公民素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新题不难”,培养学生面对高考新情景题的良好心理素质。比如: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的工作轨道都近似为圆形,轨道半径分别为100km和200km,其质量分别为2480kg和2350kg。两者相比()A、“嫦娥一号”受月球的万有引力较大 B、“嫦娥二号”绕月球运行的周期较小

C、“嫦娥一号”绕月球运行的向心加速度较大 D、“嫦娥一号”运行时的动能较小

(5)设计与STS的研究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认识、解释、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渗透到物理教学中。比如假期我回到农村老家,看到不少饮水工程都不能用,原因是水管某处断了,接上后水也不来了(有大量空气进入了水管),农民们认为:“只要进水管口的高度超过出水管口,无论水管怎么埋水都应该会来的”。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请你通过研究,给农民伯伯们提供一个填埋水管的技术支持!

3、把握阶段目标,有效使用习题

在新课教学中,通过习题的训练,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复述、转化和具体应用的目的,以巩固、活化和深化所学新知识;单元复习中的习题,要有利于发现学习中的知识缺陷,如知识的结构,方法的渗透,情感体验等,实现对学习和教学的反馈,便于及时查缺补漏;阶段建构则要通过程序化的习题,从各个层面全面理解这部分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达到让知识融会贯通,方法上能灵活运用的程度。

4、研究高考试题,寻求习题教学的启示

2010年全国很多省市区步入了新课程高考,纵观这些高考试题,可以看出一些变化趋势:(1)重视物理学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的联系,虽然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但却隐含着对考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较高要求。(2)突出主干知识,突出力、电知识的主干地位,《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为必考部分,占95分的高分值。(3)注重过程与方法,渗透物理思想。体现了物理教学新理念,加强了对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的考查力度,象2009年北京理综第20题,要通过取特殊值代入;看物理量变化趋势;看物理量单位等“物理分析”才能作出判断。(4)计算题情景新颖,着重考查运用数学、物理知识和基本模型的迁移能力。尤其增加了“数学计算”能力的要求,这部分的分值定得较高。

5、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不管题目信息是是语言文字,公式符号,还是图像图表,教师都不要事先给学生读题,要让学生逐字逐句看清楚,弄清条件(隐含条件),甚至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等方面去分析,思考从何入手,是什么模型,与哪些知识相关,以便提取与之相关的解答方法,通过建立思维链,整合知识与方法,找到解题途径。平时就要养成“读-思-画”的良好习惯。把握好“阅读文字、图像—形成情景—抽象过程模型—找出过程特征—确定物理规律—寻找几何关系或列出方程—解出数学解—经过判断得出物理解”的思维操作规范。

6、(1)弄清解答物理习题的书写操作规范

关于“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对非题设字母、符号的说明;

对物理关系的判断说明,如极值状态,临界状态及守恒规律等;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所描述的过程,既这是关于“谁”的,“哪个过程”的(时间和空间),“什么方程”;说明作出判断或列出方程的依据,比如“牛顿第二定律”;说明计算结果正、负的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说明结论或者结果,对于那些“满足什么条件”,“在什么范围”这类开放性问题,更要具体的说明你的理由。(2)解题过程中的方程要象“诗”一样分行列出

(3)分布列示,晚代数据,不要列成综合算式,一旦错了损失惨重(4)学会用“物理语言”答题,切忌使用生活语言 参考资料:

1、廖伯琴等《高中物理新课程远程研修》(专题七)高中物理疑难问题案例剖析

2、李 进 关注“嫦娥二号”探月之旅《物理教学探讨》2010.12

2018高考物理必背:电场 篇9

【摘要】:高三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大家要好好把握住高三阶段,好好学习,备战高考。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4高考物理必背,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9.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上一篇:社会工作人员年度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幼儿园幼儿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