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计划(通用8篇)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
写作是集识字、阅读、理解、观察、思考、书写等多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活动,是学生系统地表达知识经验、生活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写作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初中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初中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期师生共同关注、探索初中作文教学。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写作文时心生“厌烦”,搜肠刮肚、东拼西凑;教师教作文千篇一律,老生常谈是写作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初中作文教学难,学生作文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高的现状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功底都有关系。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
许多初中教师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及各种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的运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初中生对生活探索、发现的精神需求。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认识不到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而造成学生缺乏表达内心想法、思想的渴望。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动机、写作激情都得不到激发。失去了源自生活实践、课外活动实践的生动素材,导致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虚构故事、拼凑文章的状况。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师教学中存在功利性倾向
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教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很大,只要平时教师教授过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就会得到不错的成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来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最终可能收效甚微,这就消减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受应试教育顽疾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功利性思想,有些教师认为花大力气抓作文是得不偿失。
(三)教师本身的写作素养有待提高
有些语文教师平时忽视对自身文学素养、写作水平的培养,导致在作文指导与讲评时捉襟见肘。正是由于学校教师作文教学水平不高,而学生、家长急切想提高作文成绩,于是社会应学生、家长的需求,出现了不少的语文作文辅导班,专门就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辅导。参加课外的作文辅导不仅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而且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不参加课外作文辅导的学生又存在写不好的心理负担。因此,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应使我们警醒: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亟待提高,作文教学应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二、如何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特殊性来提升作文教学水平成为师生、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打好基本功,师生共同提高写作功底
初中作文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都要打好写作的基本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这就要求师生都要重视课外阅读和练笔。对学生来说要加强课外阅读,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广泛的阅读,丰厚的积累是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同时,学生平时写
作练笔也是培养语感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养成了练笔的好习惯,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对教师来说要加强阅读,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积累,同时要勤练笔,积累写作经验。教师还要善于与其他老师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借鉴成熟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作文教学。
(二)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师生共同寻找写作乐趣
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新奇感,可他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自己的实践内容、生活感悟写入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去找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来写作。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对生活的观察所得、体验所悟就是创作的源泉,有了源头活水,写作也就不难。师生都置身在生活的海洋中,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积累,教师和学生就能激发出写作的激情和乐趣。
(三)从修改中提升,师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经过长时间修改成稿的。文章的修改、批改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师生共同提高经验的机会,师生的共同合作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作文的修改必须经过思考,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从而完成作文的修改。具体可以通过教师批改或抽查批改、学生分组互批、学生自批等多种方式交叉修改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总结批改的内容,珍惜批改中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真切地获得写作的经验,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提升写作水平。
一、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够到位, 在课堂好创设情境的时候不够深刻, 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以听和写为主, 课堂上是一板一眼的, 所以课堂显得很沉闷, 气氛不够活跃,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 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烈。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两种教学的过渡阶段, 加上自身的认识不够, 方法不正确, 导致情境教学的成效不大。
创设情境的内容方式比较单一,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在实际运用中不是太多, 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 第一个是内容容量小, 教师的目光仅仅局限在所学的内容上, 并没有适当的延伸拓展所学的知识, 使得学生的知识面狭窄, 对课文的理解也只是局限在所学的那部分上, 不利于学生迁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另外, 创设的情境实践性不强, 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情境教学的优化途径
(一) 多媒体情境教学
多媒体是初中语文学习中一个很好地辅助工具, 它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 并且教学容量大, 形式丰富多彩,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塑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 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 将课文中的场景设置进去, 增加学生的视觉冲击,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举个例子, 在苏教版语文课文中有一篇叫《美丽的西双版纳》的文章, 笔者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关于西双版纳的图片, 包括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风俗等,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可以真切的认识到西双版纳的美景, 另外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的认识西双版纳, 这样再回头来看所学的这篇文章, 就更好理解了, 也能理解作者其中饱含的深情以及对西双版纳深深地赞美, 与作者产生共鸣。有了图片的展示, 如果有音乐的陪衬就能更显意境了, 也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音乐是最能渲染气氛的一种手段了, 播放着与课文相称的图片背景, 再加上音乐的渲染, 学生的思绪就会随着音乐飘到文章的意境中, 感受着作者的感受, 体会作者的体会。
(二) 表演情境教学
另外一个重要的情境创设法是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饰演角色能够和人物零距离接触, 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于一些小说类的文章有对话形式就很好表演, 对于一些记叙文对话不多, 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编排剧情和对话,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苏教版教材中的《孔乙己》这篇文章的学习, 笔者就找学生分别饰演孔乙己和小伙计, 学生可以自带道具, 把孔乙己那种穷困潦倒却又假装清高的矛盾读书人的形象刻画出来, 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下的万千牺牲品之一, 是可悲的, 矛盾的, 挣扎的, 学生通过饰演可以真正体会到孔乙己的那种心态, 体会人物情感。当然不是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针对文章内容采取适当有效的文章表演。
(三) 情境实践教学
通过情境实践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跟学生分享自己与课文有关的经历, 增加文章真实感和学生的体验感, 比如还是《美丽的西双版纳》这一课, 笔者就给同学们分享自己曾游历西双版纳时的感受, 所见所闻, 发生的逸事, 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实地感受一下, 比如在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时, 笔者就带学生去参观了当地的一个人民英雄纪念碑, 在实地观赏中, 笔者向学生介绍了纪念碑的由来, 以及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光辉事迹, 学生听得热血沸腾, 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通过这次纪念碑之行, 学生领略了革命先烈的风采, 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只有真正经历过, 才可能有相同的感受, 才会与作者产生共鸣, 实践教学能实现这一目标。再比如《石榴》这一课, 石榴是一种很平凡的水果, 开着火红色的花, 结着丰硕的果, 但很少有人观察它是怎样顽强生长的, 所以笔者带着学生去植物园去观赏石榴的成长, 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调查石榴的生长季, 感受石榴的生长状态, 这样一来, 学生能够直接了解体会到石榴在特有环境下的顽强生长。
三、总结
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在不断地改革、进步、发展, 在这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只要及时发现并改正, 笔者相信,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会发展的越来越完善。而教师要进一步提高对情境教学的认识, 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
摘要: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 语文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当今语文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其中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始崭露头角。本文笔以苏教版教材为例, 首先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出现的一些问题, 然后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苏教版
参考文献
[1]冯亚平.浅谈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吸引力[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10 (04) .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教学质量
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是整个初中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过程,所以说老师应该注重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让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中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只是老师简单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只是简单接受知识,他们并不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并且他们可能会认为语文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无关紧要的学科。想要将语文教学的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就必须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站在长远的角度上打算,将语文学习深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大幅度提高。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并没有将语文这门学科重视起来,他们只是简单地认为语文是一门很简单的学科,并不需要花费特别多的时间。因此,老师只有帮助学生端正了语文学习的态度,学生才会真正主动想要去学习语文,这样上课的效率才会有所提高。
二、开放式的巩固模式
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很重要,是学生学习的跳板,决定学生是否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但是如果只是具备语文课本上面的知识远远不够。所以要让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复习,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培养学生发散和开放性的思维,同时还能够避免抄袭的情况,是目前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教育模式。
三、讨论
时代在不断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也会随之不断发展进步,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做出改变和调整,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不断提高,如果老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炳宽.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3(7).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初中英语教师招聘教学目标分析及案例”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案例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ives a.To enable all the students to read, to spell , to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correctly.b.To help most students ask and answer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2.Ability objectives.a.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kill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b.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using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3.Emotion objectives a.To train the Ss to cooperate well in groups and in pairs.b.To be interested in communicating in English.案例二 人教版《Don’t eat in class》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这一单元主要话题是“Talk about rules谈论规则”,其中主要涉及内容如下:
A、Functions功能:大部分学生能谈论规则,并制定规则。B、Structures语法结构:大部分学生了解祈使句和情态动词Can和have to的用法。
C、Target Language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日常交际用语与词汇: Don’t eat in class!Can we wear hats?No,we can’t.We don’t have to wear a school uniform等。D、Vocabulary 词汇:rule、classroom、hallway、fight、have to等。(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句型谈论规则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3)情感目标
A、谈论规则有利于学生守秩序,遵纪守法,使学生感受到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好处。
B、有些规则是必要的,但规则太多却使人感厌烦!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案例三《How was your weekend?》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本单元的整体语言目标,即Language Goal, 是“谈论最近的过去所发生的事情(Talk about recent past events)”。教材的安排也是通过听说读写各种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过去(教材中体现为“上个周末)发生的事情。本课时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过去时的概念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即使在表达现在的概念时,对已经学过的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也常常搞混。因此,本节课需要对常用动词的一般现在时作一定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引出一般过去时,通过听、说和写的训练逐步领会其用法。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初步领会一般过去时的概念及构成;B.全体学生基本掌握play, clean, watch等规则动词和do, go, be等不规则动词的过去时的用法;C.大部分学生学会运用How was your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两个特殊疑问句及其回答。(2)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逐渐领会一般过去时的用法。(3)情感目标
通过谈论学生所喜爱的周末活动,以及对自己和同伴的周末活动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学习的活动。
归纳总结模板(听说课):确立依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突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优先考虑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而不是教师要教什么。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确定“It’s a nice day, isn’t it?”(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0)课堂教学目标时,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讲解语法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点,致使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暗示教师重视“教”字,使得学生感到很枯燥,造成“老师讲评书,学生看天花板”的课堂局面。而同样是这一堂课,另一位教师是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与陌生人闲聊”这个话题展开 教学,首先提醒学生聊天应注意的事项,该聊些什么,如何将话题展开。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看图说话,用句型描述,小组对话表演。最后对比中西方文化。此堂课教学目标,虽然教师语法讲解很少,但对学生的导学非常成功。这样既体现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性很高,整堂课学生都在尽情地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愉悦和快乐,又能通过与“陌生人”的闲聊,达到了解、关心别人,从而增进友谊,培养学生语法的应用能力。
二、综合性原则
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尽量顾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增长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还要考虑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无论是从学生的现实兴趣,还是发展需要,以及教育的功能上看,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都应体现综合性的原则。[案例二]:教师在确定“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 7)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To learn to use How much questions, to learn to ask about price and talk about clothing, to learn to thank someone等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学习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特别的情景,促使学生达成口语能力提升的学习目标和与人交际的能力。
三、系统性原则
新课标规定了初中英语课程总目标,但是在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单元、不同的课时,由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内容的不同,必须要把握好各个学段、各个单元以及各个课时的目标,并使之系统化,做到前后照应,密切相连,从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
[案例三]:一位优秀教师上示范课“What should I do?”(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2)时,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既核心突出,又尊崇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学习法则,做到了前后照应,使知识得到了延伸与深化。整堂课围绕“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展开教学,并结合已经学过的“What’s the matter?”(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进行复习,从身体方面的问题扩展到生活、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提出建议,并想尽办法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演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可操作性原则
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生活阅历、兴趣习惯等,应准确地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最大限度地克服模棱两可的陈述现象,使之教学目标具体化、简明化,并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课堂目标表述内容里,像“Master”、“Understand”、“Improve”、“Revise”等抽象动词,由于它不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以及它的涵义宽泛,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课后的教学评价增加了
难度,因此这些词语应尽量避免使用。
[案例四]:在市上举行的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老师上“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人教版七年级上Unit 9)的Section B时,之所以被评价为不成功,原因在于他把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了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skills, spoken English, reading skills and writing skills。其中“Improve skills”表现程度定位过高, 涵义过宽,不具备实际操作性,诱使他没有把How to learn to describe movies with adjectives and write a movie review作为重点,导致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学习浮在“水面”上,而没有很好掌握scary, funny, interesting, sad and exciting等形容词,以及如何运用它们来描述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电影。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教师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崇尚“有效教之、高效学之”的课堂教学,必须从“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特点”等方面去思量,并遵循一定的确定原则,才能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潜能,才能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才能全面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其依据。
教学目标的确立首先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语音、词汇、日常交际用语、语法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objectives)则应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语言知识或某项技能上, 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知识和能力),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为了贯彻 “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的教学原则, 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从而确定德育(情感情意)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准确、具体、简洁、全面。
3.依据理论选择如下:
1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此外,每一门课程都应该尽可能结合学科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学中。3根据以上我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分析,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应遵循()的原则,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词汇与句型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所设置的听、说、写的)训练,培养学
生听,说,读,写(选择)能力,使学生掌握()(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谈论(),培养学生()
案例:人教版“新目标”8年级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Section A,1a-2c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语言目标
A.复习已学过的简单的日常活动短语,例如,watch TV, go shopping, read books, exercise。要求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以上短语并灵活运用在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B.要求大部分学生学习并掌握书中所提的活动短语,要求学生对于老师拓展的其他活动短语能看懂,能听懂,学习能力好的学生能运用到表达频率的句子中。
C.大部分学生能恰当使用 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 once a week等频率副词来表达日常活动的频率。
D.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并运用以下句型进行顺畅的对话: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weekends? I usually go to the movies.What does he do on weekends?
He sometimes goes to the movies.How often do you shop?
I shop once a month.How often does Cheng watch TV?
He watches TV twice a week.(2)能力目标
学习描述课余时间的活动安排,初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德育目标
让学生懂得如何合理分配课余时间,来安排课余活动,做一个拥有好习惯的学习者和生活者。归纳总结模板(阅读课):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教学大纲中规定,阅读课教学要求学生尽可能运用阅读技巧获取大量信息,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扩大词汇量,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所以,我把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词汇运用,如()等;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同时注意开发学生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比较和分析等多种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师生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英语语言的美,体验成就感和合作精神。
案例:八年级下册Unit9 Reading: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基于我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语言知识,语言技能,阅读技巧,情感价值,文化意识。1语言知识:Southeast, quarter, population, simply, excellent, dark, natural, environment, temperature,equator, Night
safari, Wake up,all year round„ 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Yes,I have been there before.No, I have never been there.2能力目标:
A学生可以用现在完成时谈论“过去的经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与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Guessing-game中)
B阅读技巧: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体现在对文章的处理:scan, skim, careful-reading, post-reading.)
3情感目标
A通过评选最佳旅行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然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体现在moral-education中)。
B(文化意识)学生对新加坡的各个方面有所了解(体现在post-reading中)。
C通过讨论过去经历,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城市,甚至是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体现在guessing game中)。
案例: SEFC B1 L37的教学目标可表述如下。(1)语言知识目标: A大部分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本课中规定的四会、三会词语及日
常交际用语(略)。º
B复习和学习体育运动项目(略),通过谈论体育爱好, 帮助学生
联想起奥运会, 为阅读课教学做铺垫。(2)能力目标:
A围绕运动及运动项目话题, 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refer A to B表达个人喜好。智力发展目标: 在连贯的听、说活动中, 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快速反应能力。
(3)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热爱体育, 争做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合格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说课稿要写出该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分别是什么, 并写出确立该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理论依据, 即在列举该课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同时, 说明为什么该重点是本课教学的最主要部分或最重要内容, 为什么该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最容易出现错误的部分(有时重点和难点相同), 为什么该关键点对本课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成长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是民族之魂。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了系统、明确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二、自我分析
(一)自身成长历程和素质分析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我立足本职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尊师爱生,真诚待人,做到敬业爱业,能很好地完成校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受到原学校领导、老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我现担任育才中学的语文教师工作,工作细致,循循善诱、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管理严格,备课认真,努力上好每一堂课。
在新形势下,继续挑战自我,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完善自我,充实自我,以适应新形势,使自己胜任本职工作,成为全能型教师。
(二)个人发展优势及特长
1、具有较扎实的中学语文教学的专业素质;
2、具有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经验;
3、具有一定的电脑操作知识,能够较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系统;
4、能利用网络进行专业教学知识的自主学习;
5、普通话水平达二甲(90分);
(三)存在问题或不足
东台市时堰镇中学
本人的不足在于:
1、课堂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课题研究方面经验不足。
3、对学生的辅导技巧及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经验不足。
4、分析讲解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
5、加强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工作缺乏创造性。
四、个人发展目标
(一)、二年总体发展目标:
1、多钻研,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每一篇教案;
2、勤学习,探究教学方法和艺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锤炼课堂教学能力,增长教育智慧;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与积累;善反思自身的教育 教学实践,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
(二)、具体目标 1、师德目标:
加强自我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之心。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宽容、有强烈的责任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与任课老师相互协作,认真踏实地工作,完成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严于律己,提高自身修养,争做师德标兵。
2、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语文教学常规;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为教学服务;钻研中学语文教材,争取精通各册内容;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究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艺
东台市时堰镇中学
术,提高应变能力。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学成绩力争不断提高。
总之,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时刻提醒自己用脑子工作,争取做一名知识上、能力上、品德上让社会、学校、家长满意的教师。
五、自我规划
(一)进一步更新观念,熟悉新教材,领会课改精神,并付诸实践。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和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强化教学反思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养成随时记录教学中的感想,学会积累。
(三)加强学习,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现有的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办公软件基础上,继续学习计算机技术如PPT的使用。
(四)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挖掘,博取众长,学习他人的教学特色,能够正确处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一步充实自己,开阔自己的思路。
六、对应措施
1、钻研中学语文教材,争取精通各册内容;
2、在学习和实践中探究教育教学的方法,提高应变能力;
3、勤于动笔,善于思考;
七、希望和建议
东台市时堰镇中学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一些老师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类,优秀型。这类学生在班内往往只有几个。我对他们采用鼓励法和竞争法。我首先把一些优秀的作文给他们阅读,并给他们讲解这些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作文中的亮点,指出只有用心去体会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写出更好的作文,并要求他们一定要坚持勤写日记。然后我把他们写得好的作文或日记及时推荐给其他同学,同时还在语文课上组织学生们来共同欣赏其写得精彩之处。
这样,不但有力地激发了该生的写作兴趣,还使他对写作过程的成功之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他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外,我用的这种成功鼓励法并不集中在一个优秀生身上,这次鼓励了甲,下次则鼓励乙,再下次则鼓励丙……这样就把这些尖子引入了竞争之中,促使这些写作尖子的水平不断提高。我所教的初一的几个学生竞无师自通的写出了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议论文来,叫我校的许多老师惊讶不已。这些正是我对优秀型学生采用了上面两种写作教学方法的结果。
第二类,良好型。这类学生在班内稍多一些,他们混杂在写作水平中间的学生里面,由于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而未露头角。每逢新学年初,我抓住学生们都喜欢在新老师面前表现自我的心理特点,要求全班同学都写日记、写作文给老师批改,因而很快就发现这类被埋没了的学生。
我用培养优秀生的同样方法来培养他们,同时要求他们勤写日记、认真写好每次作文,指导他们去涉猎课外读物,有意识地组织他们积极参加讲故事比赛、背诵诗歌比赛等,促进他们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得到同步提高。去年春季,我校举行了作文比赛,要求每班选出三名代表参加,在初二年级十一名选手中选前十名进行奖励,结果我派出的六名选手全部获奖,分别排在第四、六、七、名的位置,在这些学生中,有二名是新培养出来的新秀。这一事实说明,语文老师发现被埋没了的学生是何等重要。我认为对优良型学生的培养,关键是善于发现班内的写作人才,否则语文老师会面对着有培养的人才而说没人才可培养。
第三类,中间型。这类学生占班内一半以上,他们怕写作文,一到作文时就往往拿作文书来抄写。我曾用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结果大多数人都依葫芦画瓢,不但照搬下水作文中的语言词汇和题材,还有许多句子出现语病。这与那些一、二类学生的作文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优秀生作文不但不模仿,而且句子流利、词汇丰富、语意连贯,还能写出真情实感。
我反复琢磨制约这类中间型学生写作难以进步的原因,原来是这类学生平时很少涉猎课外读物,因而阅读能力低下,词汇积累少,视野狭窄。我曾在初二学生中多次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结果有过半的学生不敢参加,这类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得真叫人不敢相信。针对这些问题,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这类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我深深体会到;这类学生的写作教学的收效期实在大长,老师们往往辛苦了半年、一年,还收效甚微,非有二年、三年的连续工作不能根除这类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而山区中学不跟班教学的模式,又把这一大部分学生推进了写作教学被遗忘了的角落,这正是造成山区中学的学生写作水平特别低下的原因之一。
第四类,后进型。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 20%左右,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群体。他们阅读能力较低,积累的词语很少,大多懒惰、自卑,平时连背一首诗、写一篇日记也不肯做。对这类学生,我便主动地亲近关心他们,引导他们从背诵、默写一首诗开始,使他们慢慢地从懒惰与自卑中解脱出来,从而对学习写作渐渐有了一些欲望。我把他们的写作要求放到最低的起点上,教他们从每天学造句、写一篇日记或抄一首短诗开始,只要他们肯认真去做,有一点进步,我就肯定他们,表扬他们,使他们树立起写作的信心。经我的长期努力,也曾转化了不少这类型学生。在转化这种低下型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又影响了班内写作水平中间的大多类同学,他们会感到既被优秀生所压抑,又被后进生所追赶的压力,因而产生一定要写好作文的强烈愿望。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 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 如何用好、用足教材, 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 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 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 要求却不够明确, 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 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 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 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 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 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 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还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 不断完善, 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 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 真正学会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一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 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 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 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 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 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 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 有得有失。最近, 我发现, 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 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 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 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 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 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 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 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 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 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 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 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 我意识到:要处理好培养求异思维与培养求同思维的关系。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 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说真话, 说自己的话,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四、几种课堂教学现象的思考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 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 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 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 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 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课堂上盲目活动很可怕。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 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 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 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 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 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 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 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盲目综合, 把语文上成科普课、生物课、思品课不可取。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 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 为积累语言, 沉淀语感服务。
5.课本不能丢。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 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 文化背景, 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地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 忽略文字的背后, 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机智;观察能力;调适能力
课堂教学机智,《教育大辞典》定义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复杂的教学情景,能迅速、准确、敏捷、灵活地做出判断、处理,并保持课堂平衡的一种心理能力。课堂教学机智是扣动学生心弦的共鸣力与感染力,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展开中的应变力、组织力、表现力和说服力。日本着名教育实践家斋藤希波认为:教学机智是在教育教学展开过程中时时刻刻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相应的决断和组织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一般呈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流程中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学的信息,如学生的发言、学生间的评价、学生的闪光点、教学中生成的新的教学内容等,以此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发展;二是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灵活改变教学进程和教学手段,以维持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总结自己的经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表现教学机智应具备以下四种能力。
一、敏锐的观察能力
这种观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计划、、有目标的观察,而是一种适时的、动态的观察。观察能力强的教师细致敏锐,能迅速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反应和认知反馈,并及时分析,正确判断,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调整教学容量和教学方法,进而谋求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若对学生上课时反常的行为举止、言语形容熟视无睹,就会造成师生不和谐,教学效率低的局面。反之,如果教师能机智教学,善于观察分析教学对象,就能保证教学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有一次,我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发现有位学生目光游离,面容泛红,我发现情况不对,猜想可能是病痛影响了她听课,但是又不能中止课堂教学,于是利用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轻轻询问了情况,而后请其同桌陪她到办公室。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我此时只顾上公开课而“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教学,可能会导致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二、理智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是一种约束、律己能力,良好的自控能力摈弃感情用事而崇尚理智地处理问题。泰戈尔说,没有理智的情感就像一把没有手柄的剑,它让握着的人伤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要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能迅速判断事情的性质,尽快思考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动尽快引入正常教学中。
我有一个学生,经常不好好完成作业,且脾气暴躁,。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检查作业,发现他又没有做,我很生气,就责问他:“你为什么又不做作业?”可没想到他却头一昂,眼一横:“我不想做,你能怎么着?”我一听,顿时只感到血一阵一阵往脸上涌,半天说不出话来。此时的教室静悄悄的,所有学生似乎都在看着我怎么应对。我尽量控制自己:“不能发火了,他情绪反常,必定有其他原因。”于是,我慢慢调整了一下自己急促的呼吸,用平静的语调在全班学生面前对他说:“老师看得出来,你今天心情不好,是吗?没关系,每个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老师也是。不过老师的经验是,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有一个办法,你试一试如何?”他疑惑地看了我一眼,似有所动。我顺势说:“一个人的情绪不好时,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接下来我们正好要学新课文了,请你静静心,用你的朗读长处,为大家读一遍课文如何?”他慢慢站起来开始读课文了,虽然声音不大。教室也终于恢复了应有的宁静。
三、灵活的调适能力
调适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一定手段对学生的听讲状态和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调适。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调适学生听课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二是调整教师讲课速度、方式、步骤和环节,保持传递知识信息的渠道畅通无阻。
我在讲授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让学生体会诗人笔下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时,忽然有位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诗人笔下又是鸡又是狗的,脏乱不堪,我觉得毫无美感可言。陶渊明当官当不成,就说官场不好,这不就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么!”此时,我发现下面有人在窃笑,还有人点头表示赞同。怎么办?这位学生的发言明显背离了我的教学思路。我灵机一动,语气缓缓的,顺着学生的思路说:“是呀,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诗人笔下的景物再平常不过了,可他为什么会觉得如此美好呢?哪位同学可以揣摩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我没有贸然予以否定,通过及时的调适,学生说话的欲望顿时被调动起来,思路也随之被打开……这样顺水推舟之后,我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使原本有点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四、睿智的幽默能力
教师的幽默能力分为语言幽默能力和形体幽默能力两种,即能够运用丰富、生动、形象、准确的具有幽默气息的语言调控课堂,完成传递知识信息和释疑解惑;能够运用表情举止及具有象征意义的无声语言传递知识信息,调控课堂,组织学生学习活动。
着名语文教师钱梦龙有一精彩例子:钱先生有一次在外地借班教说明文,由于时间仓促,未能进行从容的课前谈话,学生们都很紧张,严肃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教室。如果立即进入新课的学习,准会一上课就闷。于是,钱先生即兴说了一段风趣幽默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课后回到家里,,如果家长问起:今天给你们上课的那位钱老师是什么模样?假若有位同学这样回答:‘钱老师嘛,不戴眼镜,每只眼睛上都有眉毛,脸上有鼻子,鼻子下面生有嘴巴,头部兩侧各有一只耳朵。他五官不缺,四肢齐全……”钱先生的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断。于是,钱先生接着问:“你们说这个学生傻不傻?傻在哪里?”顿时,学生争着举手,要求发言:“这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长相,他说的全是废话。”“他没有抓住特点来说,说了等于没说。”钱先生顺势一点:“由此可见,要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介绍给别人,首先必须抓住特点。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就是:怎样抓住特点说明事物。”在这里,钱先生从具体的课堂情境入手,用幽默风趣的话语,巧妙地扭转了上课之初由于学生情绪紧张而造成的沉闷局面,同时又毫不费力地导入了新课。这种幽默机智的语言,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了,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童话教学06-01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10-09
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06-29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07-04
初中语文教学模式07-10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09-15
初中语文的分层教学09-22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10-27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说11-13
初中语文月教学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