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新社区作文

2025-03-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理想新社区作文(精选6篇)

理想新社区作文 篇1

三十年后的社区,那变化真叫大。看,马路上没有奔驰的汽车了,人们出行都在天空上。

只要在衣服上系上一个纽扣大小的飞行器,你就可以在天空中随心所欲的飞翔,向下俯瞰,到处都是高大的新楼房,房子的造型各异,有的呈圆柱体,又高又大,有的呈圆锥体,仿佛一座金字塔:有的呈扇形,气势不凡。它们或被绿树掩映,或被鲜花环抱,就如同在欣赏迷人的画卷。

街上的人们熙熙攘攘,好似赶去参加什么聚会。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街头的喷水池那一处小小的景致。池里的水很清,连一个极小的石子也能看清。微风吹来,一池的水就漾起波纹。池中间的一朵石雕荷花上的那只仙鹤,更是栩栩如生。仙鹤单脚独立,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张着翅膀,好像要飞向蓝天,又似仰天长鸣。从它的嘴里喷出一股清凉的水柱,喷到半空又撒落下来,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出多彩的光芒好似一颗颗滚动的珍珠。难怪驻足在这里游赏的人们总是络绎不绝。

到了晚上,再次到天空中俯瞰,整个社区,笼罩在霓虹灯光下,又有别样的风采,真像一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人们饭后,悠闲地走在风景如画的公园里,一走进大门,就有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一摇一摆地走出来迎接:“你们好!欢迎来这儿玩。”唐老鸭仿真的语言,滑稽的样子,惹得人们哈哈大笑。

进了公园,就是一个游乐世界。火箭、智力迷宫、颠倒世界、地下宫殿。真是数不胜数,男女老少在这儿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游乐项目,接受各种考验,体验其中的乐趣,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理想新社区作文 篇2

一、把探究写作活动的全过程与揭示写作思维规律有机结合, 使思维训练贯穿作文全过程

科学的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 必须关注写作活动的完整过程。从人的写作转化原理来看, 一篇好作文的诞生, 要经过“知——情———意———文 (言) ”的多重转化, 也就是写作主体感知客观事物后, 产生感情体验, 然后转化为大脑的主观感受, 再通过头脑的加工提炼转化为较为深层的认识, 最后再经过文字加工转化为有系统的语言文字, 才会成为一篇文章。在这个过程中, “知——情”这两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 一般的作文教学和作文指导书大多避而不谈或言之甚少, 这正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关键所在。

感知世界、触动感情, 是外界事物引起人的心理变化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教学体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 营造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环境, 使学生的心理发生良性变化, 对外界事物产生极大兴趣。在这样的写作状态下, 学生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以及思维等才更灵敏, 学生的写作潜能才会得到充分发挥。当学生产生写作的激情时, 其写作潜能才会被挖掘出来。传统的作文教材和作文教学, 往往不关注感知和思想感情问题, 研究智商问题较多, 而关注情商不够, 只讲求技术技巧, 忽视对事物的感知和情感的研究, 这就只关注了写作的一部分, 只重结果, 不重过程, 导致片面强调写作结果, 学生作文动机和动力岂不匮乏?

陈继英先生这一新课程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强调阅读和写作结合、重视思想和语言文字积累的同时, 吸取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 从思维能力训练的角度着手, 不片面强调写作的结果, 而是更注重作文的过程性规律的揭示和阐述。也就是说, 既十分关注写作“感知——情感”问题, 注重对写作的“动力系统”———写作情感、写作动机的主动调控, 又注重对思维能力层次的清楚训练, 直接把指导的着力点放在对写作情感、写作心理行为与写作思维特点规律的引导上。这就不仅使得这个作文体系的科学性大大增强, 而且使作文教学指导的实效性大为增强。

二、突出了思维训练的核心地位

作文, 说到底不是技术活, 而是思想感情、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乃至于人格修养的综合表现。那种困守着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的机械的技术主义的作文教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鄙弃。但是, 当我们打着反技术化、反工具化的旗帜去找寻作文教学实质的时候, 却迷失在抽象的大文化概念的迷阵里, 作文教学如临无形之敌, 不知从何下手, 于是又有人回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诌”的路子上去。诚然, 历史已经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但历史也已经证明它是低效的。

文化发展到今天,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智慧和胸怀, 汲取“熟读唐诗三百首”的古训之后的人类智慧, 汲取语文学科以外的科学研究成果, 来充实、丰富和发展作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操作方法。陈继英老师的《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正是具有这种胸襟和智慧的力作, 远远超越了那种不关注思维思想, 只讲求技术技巧的作文教学的苍白无力和那种文化论者大而无当的研究。

该作文教学体系从人的心理和思维的角度指导学生探寻如何感知生活、如何认识生活、如何采集写作素材、如何酝酿写作情感, 如何进行思维创造、如何策划成文等一些动态性的思维规律。例如, “基础思维能力培养”一章和“写作感情激发与心理调控”一章, 其内容按照写作心理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分解为感知理解能力、作文素材采集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想象联想能力、写作感情激发、写作心理调控等十多个项目, 并围绕每一项目再组织必要的语言材料来引发学生思考和写作, 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之目的。这样编写, 使每一位教师在使用这一教程时, 依据内容项目的安排, 可将心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写作, 有本可依, 有路可循, 克服了盲目状态, 教学效果十分明显。这样突出了作文思维训练的核心地位, 也便抓住了中学作文教学的牛鼻子, 这不仅是对学生作文的根本指导, 也是对学生人生发展素养的有力培养。

三、使“读写互动”, 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

我们都知道, 写作有两个基本过程:“输入”的过程和“输出”的过程。就是说, 首先要通过增加生活阅历和阅读来丰富内心世界, 作为作文的源头活水。但是要注意的是, 生活和阅读并不直接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而是“源头活水”之源头活水, 而心灵才是作文的源头 (当然也是其它所有创造性艺术活动的源头) 。其次, 有了源头并不必然有成功的作品, 其间就有个能不能把思想感情文字化的问题。丰富敏感高贵的内心世界, 可以诉诸声音而成为音乐, 可以诉诸色彩而成为图画, 当然, 作文教学要做的, 是引导和教育学生诉诸文字而成为文章。对于整个作文教学而言, 这两个阶段是不可分割的循环过程, 作文教学应该双管齐下, 在这两个方面都要有所作为。

陈继英先生的作文教学体系强调将读书和写作紧密相连, 有利于学以致用, 从而构成了读写一体、读写互动的作文教学链条, 这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指明了有效途径。

好的作文教学, 决不能离开对学生阅读状态的指导。众所周知, 一个成功的阅读者, 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写作者;但一个成功的写作者必定是一个成功的阅读者。因此, 该作文教学体系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状态, 以形成“读写互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该书用专门的章节对此进行系统阐述, 例如, 读书随笔、专题研究阅读与写作的设计就是其匠心独运之处。

与此同时, 陈继英先生不仅在理论上把“立足生活, 感知生活和自然之美, 博览群书, 作为作文源头活水”的理念置于作文教学的重要位置, 打通了作文和阅读与生活的隔膜, 而且在本《教程》的编写上也突出注意了文质兼美的特点, 不论是“思维导论”中的取例, 还是“写作实例”, 都选自报刊时文或中学生的优秀习作, 内容富于借鉴和教育意义, 语言具有典范价值, 捧读此书, 不仅可获得作文的具体指导, 而且有阅读的审美享受。同时, 选文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贴近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学生可以自读自学和仿写, 便于借鉴和印证。不仅符合阅读的“可接受性原则”, 而且符合文章写作和作文教学规律, 这对于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说,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陈老师的作文体系, 打破阅读和作文两相隔膜的局面, 读写互动,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并以思维训练作为二者的桥梁, 使阅读所得得以周转和延伸, 使写作内容得以充实。这便找到了作文教学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

四、明确了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目前我国的作文教学效率不高, 与语文理论界和教学界对中学作文教学的性质理解不清、定位把握不准, 有着很大的关系。

有些语文专家认为, 作文既然是写作, 那么, 一般的写作学原理和文学理论也就一定适用于中学作文教学, 他们希望从写作学或文学理论著作中找到快速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秘诀”, 这些着眼于成人写作的方法指导, 解决不了中学作文教学的实际问题。另外, 他们习惯于把中学生作文混同于一般的写作或文学创作。须不知, 中学生作文与一般写作和文学创作虽有共同规律, 但更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中学的基础教育性质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不是作家, 而是可以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合格的毕业生, 有了这个“准星”, 才会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定位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这些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少年作家, 但似乎大家都没有认为那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丰硕成果, 而韩寒等人的出现简直就是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反讽。即使公允地看待作文教学的成绩, 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没有在大面积上、高效率上提高中学生作文的能力。

陈继英先生的作文教学体系注重基础性、规范性, 注重基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强调学生写作的文体意识和过程体验, 既注重“入格”的训练, 又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对于夯实学生作文基础、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创造性人才, 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大量来自实践的作文指导理论和经验, 在他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业已取得丰硕的成果, 这对广大在教学一线苦苦煎熬的语文教师来说, 无疑是一把开启作文教学迷宫的“金钥匙”。

今天, 我们高兴地看到, 作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了新的长足的突破, 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幸事, 我们获得了一把“金钥匙”, 这又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幸事, 更是广大中学生的幸事, 也可以说, 是我国作文教学和研究的一大幸事。捧读陈先生的新著, 欣喜之余, 感佩之情油然而生, 它使我们对作文教学的前景信心大增。

厦门新社区作文 篇3

我乘坐着跨越时空列车来到了2027年的社区,那里的景致让我惊叹。下车后,清晰的指路牌把我引到耸立的高楼前……

速度十实用二光速传器

我走到“电梯”前,令人诧异的是,住着数千人的楼房竟如此迅速,没见人排队等候。我走进“电梯”,宽敞得像一个不小的阳台。一阵悦耳的声音突然响起:“欢迎您乘坐光带传递器,请您说出要去的楼层……”我试探性地说:“120层。”一道红光闪过,眨眼间已经到了,一点儿晕乎乎的感觉都没有,真神奇!

一饱眼福+尽收眼底+高纤维荧屏玻璃

来到楼上,才发现大楼四面都是玻璃,听服务员介绍说那是高纤维荧屏玻璃。仔细一看,这才深深被它神奇的功能所折服。外面的景物犹如被遥控似的跑到了电视上,清晰得很,全厦门的景色尽收眼底,真没想到科技发展如此先进啊!

最健身+最好玩+综合游乐园

“哎,知道现在最热门的`地方是什么?”我好奇地来到社区,绿茵茵的草地在脚下延伸,刚进入大门,铃铛般的声音传来:“欢迎您来到综合游乐园,祝您游玩愉快。”这里的游戏项目玩起来真带劲。我先去玩“星际玩转”,那接连几个360度的旋转真够刺激的;“过山车”载着我一路呼啸着翻山越岭,那速度可不比赛车;蹦极,玩起来也新鲜,当一切准备完毕,纵身一跃,几乎与那狼牙山壮士一样的神勇……我与所有的游客们一起惊叫大喊,心跳频频加快,真是好玩!玩到累了就稍稍休息一下,这才体会到什么叫疲惫不堪。

高复周记 新理想高复 篇4

7、11 高复第一天、上午语文

汪老头刚开始讲了些废话

后来

班里一女的说

“老师、你可以开始上课吗?”

汪老头说

“我认为这些很重要。”

女说

“可我认为不重要,上课把。”

汪老头说

“那好、你的意见提出来很好、开始上课。”

一堂课老头子教了数学、英语、物理、历史~

中午吃了鸡公煲

吃得类

身上一股味

下午数学

这老师教的不错

就是每天布置作业、很讨厌的 7、12

上午英语

猪老头

首先以英语方式让大家猜猜今年几岁

又是这个女的说

“FIVE”

全班哄堂大笑

教的凑合

中午吃味千拉面

下午数学

放学前数学摸底 7、13

上午语文

汪老头说

“西瓜不是菜”

班里一男的说

“西瓜可以炒菜的”

全班无语

中午吃全家关东煮、香芋包(哈难吃)

下午英语

由于本人学号被抽到交作业

那篇阅读

我网上找到答案的

NND

就因为全对

猪老头让我当英语课代表一刚

为此

一堂课

么心情听课

放学前语文摸底 7、14 上午数学

中午到小饭馆吃了椒盐排条饭(不好吃)

下午英语

放学前英语摸底 7、15

汪老头说

“我当年下乡、是生产部队倒数第二个走的、最后一个走的现在在我家里。”

哈哈

这一礼拜每天都有作业

疯特

我开始怀念我两三年没写作业的时光了

啦啦

新时期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篇5

摘要:理想、信念同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和信念是统一的,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新时期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能更好的为党和国家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

苏格拉底曾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因此,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所以,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信念对我们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与时代性与实践性和超前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正确的估计,并且要对当前社会现状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将自己的理想与当前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才不会闭门造车,我们的追求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就更容易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我们的理想就会有更大实现的可能性。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应该将自己的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求建立联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党和国家、人民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我们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我们才能坚持自己的理想,给自己源源不断的动力。纽约州州长罗尔斯就职演说中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信念,可以成为所有奇迹的萌发点;鼓励,能够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动力。此外,理想信念能够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但凡平凡之人,他们的目光短浅,理想要么不切实际,无法实现,要么没有理想,得过且过。而伟人则完全相反。伟人目标远大,并且持之以恒为此不断奋斗。比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自小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理想信念是人内心精神的核心部分。保持心灵的充实与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引导人们不断的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的人格。

我国著名诗人流沙河有首诗写到,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领走到黎明。通过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理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个人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总结出理想信念对于当代大学生有以下四个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坚定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人的理想信念,反映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成就自身。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践本领,更应该学习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才能够对“做什么人”这个人生重要课题有深刻的认识。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我们不是中学生了,我们即将步入社会,会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熏陶,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恋爱、克服困难,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确立科学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否则我们就如同大海中的一叶扁舟,随波逐流,前途一片黯淡,不知何时是尽头,更别说为社会做贡献了。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在大学以前,很多人都只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而努力学习,很少有人能有周总理那样远大的抱负。这种思想很大程度是家庭背景,学校造成的。我们大学生不能像以前那样,要有自己的见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当今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潮流下,我们大学生应该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建设联系起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努力奋斗,刻苦学习,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党和国家做贡献。

坚定大学生的意志品质——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就是我们的定心丸,能给我们以无形的力量,帮助我们刻苦攻关,战胜一切在实现理想过程中会遇到的难题与挫折。而且这种力量,像滚雪球那样,越来越大。

总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复兴伟大中华民族的重任,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长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想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有人这样评价当代大学生: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青春没有热血。我觉得这说得太过绝对,没有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待问题,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偏见。我们都还年轻,社会阅历尚浅,犯点错在所难免,但我们大学生有个特别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可塑性很强,我坚信,只要经过正确的引导,我们定能客服毛病,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我认为我们大学生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二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首先,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 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然后,我们要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理想新社区作文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入选及排除标准。入选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

197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 (ADA) /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且依从性好, 能合作;患者均为自愿入组并填写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 1型糖尿病; (2) 神智不清、痴呆、精神病患者及不愿意合作者; (3)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患者; (4) 合并严重感染者; (5) 非糖尿病引起的各种严重器官病变患者。

1.1.2 研究对象。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07年版) 中所规定的血糖控制目标进行分组, 其中血糖控制理想组200例, 包括血糖理想控制和一般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指根据《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2008年全年有3/4以上时间血糖在“理想”和“一般”水平的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组200例, 包括血糖控制较差的患者, 指根据《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2008年全年血糖控制在“理想”和“一般”水平时间少于3/4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采取问卷方法收集资料, 两组研究对象均独立完成问卷调查, 回答完毕当场检查资料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一般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最近3个月内重大生活事件和病程。 (2) 调查工具: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表简表 (WHOQOL-BREF) 中文版[1], 共涉及26个问题, 其中前2个问题是关于受测试者对自身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受的评分, 后24个问题分属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 得分越高, 生活质量越好。抑郁自评量表 (SDS) 包括20个题目 (1, 2, 3, 4四级评分) , 将20个项目评分进行相加, 得到总粗分, 将总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 就得到标准分。根据中国常模, SDS总粗分的分界值为41分, 标准分为53分, 标准分53分以上者为抑郁。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积分/80, 指数越高, 抑郁程度越严重, 分值大于0.70为重度抑郁。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专人输入计算机, 查对无误后, 统一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多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问卷完成情况

两组共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400份, 有效问卷400份, 其中血糖控制理想患者200份, 血糖控制不理想组200份。

2.2 两组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

血糖控制理想组与控制不理想组间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t=1.258, P=0.209) 。血糖控制不理想组男性107人, 女性93人;血糖控制理想组男性83人, 女性117人, 两组间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χ2=1.012, P=0.315) ;血糖控制不理想组已婚170人, 丧偶30人;血糖控制理想组已婚170人, 丧偶28人, 两组婚姻状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χ2=0.080, P=0.777) 。血糖控制不理想组学历状况与血糖控制理想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χ2=7.202, P=0.076) , 两组间家庭月收入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χ2=4.832, P=0.135) , 两组被调查者最近3个月内重大生活事件发生率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χ2=0.756, P=0.856) 。

2.3 生存质量评分

两组被调查者生存质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即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的生存质量较控制理想患者要低, 见表1。

2.4 抑郁情况

两组被调查者的抑郁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两组被调查者抑郁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即血糖控制不理想组患者抑郁症以及重度抑郁发生率比控制理想组的发生率高, 见表2。

3 讨论

3.1 社区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生存质量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 血糖控制不理想组的生存质量低于血糖控制理想组, 表明血糖越是控制不理想其生活质量越低下。大量报道显示[2,3], 糖尿病患者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复杂且不易解释,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1) 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多为病程较长, 已较长时间忍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 以及长期饮食控制和服用降糖药物导致的患者体能下降、精力不济等; (2) 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 更容易在精力、睡眠、疼痛、情感反应以及躯体运动等方面发生问题, 导致生存质量进一步下降。 (3) 糖尿病控制不理想患者, 对药物及医疗服务的依赖性更强, 获取各类医疗信息的欲望强, 更为看重家庭以及外界的支持, 若无法满足, 患者自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无法自我调整, 会加重其对自我生活现状的不满。

3.2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者抑郁状况分析

国内外研究均显示糖尿病患者伴有较高的抑郁发生率[4]。本研究显示, 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其发生抑郁以及重度抑郁的可能性要高于血糖控制理想的患者。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糖尿病控制不理想患者其发生并发症的可能较控制理想患者大, 需要更为严格的饮食控制及更多、更为长期的药物治疗, 给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带来更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导致更多的患者存在负性心理, 尤以抑郁最为常见。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并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本次研究显示, 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其生存质量更低, 发生抑郁, 特别是重度抑郁的可能性更大, 提示医务工作者应更有针对性进行社区层面的心理干预, 提供社会支持网络, 对病人实施心理疏导等治疗, 并以此作为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1]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8.

[2]李建生, 佘学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 23 (10) :659-661.

[3]陶明, 朱本章, 李志刚, 等.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0, 8 (2) :73-75.

上一篇:肝胆外科见习心得下一篇: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