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与广播电视的进展趋向论文

2024-08-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IPTV与广播电视的进展趋向论文(精选4篇)

IPTV与广播电视的进展趋向论文 篇1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广播电视的音效画面已不能对受众产生更为强烈的试听效果。而网络电视的则是在传统试听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视听效果更为清晰,生动。现如今的3D、4D音像效果更为网络电视画面的丰富、真实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网络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网络电视虽然具备互动性、个性化、高视听等方面的优势,发展态势良好,但我们在网络电视的发展过程中,任然能发现很多方面的问题。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人们还不能真正消化网络电视这些突如其来的新型产业。面对网络服务的众多种类,网站区域的繁多,在线注册的复杂流程等多方面都可能让受众望而生畏,不能参与到网络电视中去。网络化的发展普及迅速,使得我们的网络环境尚未得到规范,从而出现一些本没有节目播放权的网站擅自播放节目却没有交付相关节目及其工作人员相应的费用,出现重大版权问题以及各网站之间的版权纠纷问题。网络电视的发展虽然使得观众可以不用受到电视台的限制自由选择节目,但仍旧受到网络宽带的限制。例如在周末休息的时间段期间,就常常出现因为上网人数过多导致网络拥挤的情况,导致网络连接慢或是出现网络连接中断的现象。由于颁布的电信与广电禁止互相渗透的条例,使得广电与电信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环境中,而这种现象的持续不仅严重阻碍了网络技术的发展,还阻碍了网络电视的发展。

网络电视的发展趋势

早在十几年前,网络电视就以渗透到发达国家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早为新兴起的电视产业,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首先,作为新兴产业,我国尚未发展完善与之相适应的产业设备,国家相关不能应该加强相关产业设备的研发,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此来确保网络电视的健康、快速发展;其次,由于我国的网络电视尚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充足的经验,在此环境下,我们就更应该将受众放在首位,根据观众的兴趣爱好来设定、丰富节目的内容,通过吸引观众的主意来确保网络电视的快速发展;最后,广电与电信作为我国网络事业的龙头企业,只有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才能做到真正地互利共赢,才能获得真正地发展。

网络电视虽然刚刚崛起,但其独特性、互动性却吸引了很多受众的眼球,并且其潜力尚未挖掘,还有很大的`潜力。与此同时,无线网络的蓬勃发展也为网络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只要我们重视网络电视的发展,抓住其优势进行完善,定会取得辉煌的成果。

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与分析

网络电视的出现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广播电视的发展,但还有一定的观众喜爱传统广播电视的形势。近年来卫星通讯等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台不断地自我优化,也为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开拓着崭新的局面。首先,数字化电视的出现为受众提供了良好的视听体验,其强大的信号功能,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项重要原因,也就很大程度缓解了网络电视视听效果极好的冲击,确保了广播电视的受众人群。其次,世代的进步不可阻挡,不能改变它,我们只能去适应它。因此,在传统的广播电视的发展过程中,也要积极吸取先进的技术以及理念,可以将广播电视与网络相互结合,依靠网络技术可提前公告近期的节目花絮,增进电视信息的传播。还可以更具观众的反馈信息来制定节目播放时间的安排,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

IPTV与广播电视的进展趋向论文 篇2

关键词:数字电视,IPTV,融合

1 数字电视与IPTV的发展现状

1.1 数字电视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的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表明,数字电视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技术概念和产业概念,它是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的进程而出现的,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视平台”的实施策略,国家广电总局规划先后出台“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和“卫星数字电视”3种数字电视系统。目前的工作重点是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实施工作,目标是在2015年前完全实现电视产业的数字化。在这一关键的发展阶段上,以数字内容平台、多形态传输网络和多功能接收终端为基础,全面数字化的广电产业链路即将形成,并成为信息化时代广电产业的重要基础设施。

广电网络的数字化改造在中国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技术模式[1,2],包括Cable Modem、FTTH、GPONEPON、双向HFC、PLC回传、IP-QAM、与ADSL结合等,这些不同的技术模式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规模的应用,它们的共存构成了广播电视数字有线网络体系的复杂性。未来,将通过对运营于这些网络模式之上的内容业务模式的深入研究,通过建立有效的内容集成与分发体系,实现多模式复杂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有效性。

1.2 IPTV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IPTV被普遍视为一种新型宽带应用和新媒体形态,交互性和依托宽带网络是其基本特征。严格意义上讲,IPTV是指这样一个技术平台,它以宽带IP网络为传输覆盖网络、利用先进视音频编解码、流媒体、数字版权保护和内容管理等支撑技术,为宽带IP网的PC终端和“IP机顶盒+电视”终端用户提供实时的、可交互的视音频内容服务及与之相关的因特网内容服务。

当前,业界普遍看好IPTV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并从不同角度介入这一正在形成之中的产业。在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达成IPTV频道合作后,作为网络运营商的原中国网通将2005年定义为“网络视频年”;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旗下的中视网络、北广传媒旗下的北京网视、神州电视台等面向IPTV内容业务的公司,已经成为当前宽带互联网内容业发展中的尖兵;原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长城宽带的“长宽梦网”、原中国网通的“天天在线”等正致力于成为IPTV的主流运营平台;华为、中兴通讯、上海贝尔阿尔卡特、UT斯达康、思科、港湾、朗讯等宽带网络技术提供商都在积极推广各自的IPTV平台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对于IPTV发展的不确定性,业界又表现出各个角度上的疑虑,目前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如何确立有效的业务模型和盈利模式,相关政策走向将对产业形态和发展态势有何作用,IPTV与数字电视之间存在怎样的竞争,如何培养IPTV的用户群和需求,如何确立IPTV成熟产业链中各方的角色与权益。

2 数字电视与IPTV的融合趋势

目前,在技术形态上不同、在业务形态上相似的数字电视与IPTV正在产生融合共存发展的趋势。这一点同目前的信息网络融合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从内容产业角度出发,IPTV和有线数字电视均是技术可行的视音频内容覆盖方式,IPTV在应用灵活性、技术成本和用户交互性上具有突出优势,有线数字电视则在信号质量、系统性能和内容安全性(基带数字信号加密、盲数字水印和芯片级解密的版权保护技术较IPTV目前的应用层安全策略而言更为可靠)方面优势突出。在现有网络覆盖状况上,城市和东部地区宽带网络覆盖情况较好,但一般有宽带网络覆盖的区域也同时具有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因此就中国全国整体状况而言,有线电视网络覆盖超过宽带网络覆盖。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应将IPTV和有线数字电视视为两种有效的区域性视音频内容覆盖方式,两者各自的特征决定了两者在作为内容覆盖网络方面的发展目标并不完全一致。区段IPTV适合于在计算机普及率高、用户年龄层次较低的区域实施,其上运行的内容业务侧重于资讯、公众文化、娱乐、体育等方面,最好根据其特定的用户群进行业务定制;广域IPTV业务不受地域限制,但其通信支撑能力尚有所欠缺,宜通过其试验性业务平台优化其业务模式;而有线数字电视适合于高端内容的覆盖,宜在商务环境、小区、宾馆、写字楼等区域中实施,开发付费业务是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的重要策略。

IPTV与数字电视在终端上也将产生融合,在两种覆盖网络共存的情形下,家庭接入终端需同时提供对两种网络的可访问性,而这种双模终端的成本,可通过硬件体系结构和软件架构策略的优化而得到显著降低。由此,数字电视与IPTV的终端融合已经成为目前的一个重要趋势。双模终端在支持数字电视与IPTV互操作性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其广泛应用也是同数字电视与IPTV目前的网络发展现状分不开的。

3 融合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围绕数字电视与IPTV融合,中国传媒大学开展了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项目。

3.1 基于双模终端和双向CA的融合策略

在对双模机顶盒集成技术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中国传媒大学重点研究并实现了一种改进的DVB/IPTV双模机顶盒的集成设计方案。在既有的拼板式方案基础上,通过基于标准串口的控制信令传输和基于数字电子开关的视音频切换技术,显著地改善了双模机顶盒系统中开关噪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改善了视音频同步控制的有效性。该集成方案对于DVB/IPTV双模机顶盒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在对条件接收、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等技术进行充分研究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DVB/IPTV条件接收系统在系统结构、认证技术和加密策略层面的技术方案。该方案以IPTV环境对于条件接收技术的需求特征为基点,选择两层加密策略、AES加密算法、CFB加密模式、CSA通用加扰算法和IBE认证技术构建了基于双层加密的双向CA的信息安全体系结构与策略模型。双模双向CA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这一技术方案对于基于IPTV的互动电视系统的产业化,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技术参考。

3.2 宽带互动电视系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

由以上的技术策略所确定的DVB/IPTV融合系统,称为宽带互动电视系统,于2005年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立项研究。该研究项目的一项重点内容,是建立宽带互动电视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解决宽带互动电视环境下的各类信息管理与监控问题。

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平台主界面如图3所示。

系统在实现上基于Linux+PHP+Apache架构,通过B/S结构实现远程可管理性。通过订户管理系统实现用户的增加、撤销、信息修改等;提供用户注册、购买、查询服务;为用户提供订购界面,接收用户的注册、购买申请,验证用身份信息(如机顶盒编号、用户名、身份证号、公钥证书等)的合法性,生成用户注册信息库和用户订购信息库。

特别地,系统引入商业智能概念,在统计分析系统中支持多种统计方式;可按频道访问次数进行统计;支持按不同时间段进行统计;支持多种统计结果表现形式,为数字电视与IPTV的融合运营提供决策支持。

3.3 宽带互动电视CDN监控系统

CDN监控系统是宽带互动电视系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一个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宽带互动电视系统内容分发网络上的各个节点设备(主要是服务器)进行状态监控,为宽带互动电视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目前中国传媒大学已经研究并开发了面向Linux与Windows平台的CDN节点本地监控系统,对节点处理能力、海量存储设备、网络通信接口和内存状态进行实施监控。系统在监管模型上实现对Linux平台和Windows平台的一致性,并通过基于Web和嵌入式Web的远程监控,实现跨平台监管。监控系统界面见图4。

为支持服务器设备拓扑在空间上的分布性,监控系统在设计上包含了本地监控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本地监控系统是部署在被监管服务器的本地软件系统,实现服务器本地监控数据采集和处理。然后将信息动态地有组织地生成规定的标准格式的页面文件,被远程程序访问,进而便于网络管理员掌握该服务器当前的状态。而后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网络中多个服务器进行监控。

3.4 融合环境下综合信息服务的媒体内容聚合系统

CDN监控系统是宽带互动电视系统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一个构成部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宽带互动电视系统内容分发网络上的各个节点设备(主要是服务器等)进行状态监控,为宽带互动电视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媒体内容聚合是支撑跨媒体内容集成与互动媒体业务重用的一项关键技术[3]。其对于互动媒体业务的作用,类似于Google等搜索引擎对于互联网内容的作用,在海量业务环境下是不可缺少的。媒体内容聚合原理如图5所示。

针对跨媒体集成中的内容聚合技术,定义跨媒体内容聚合示范应用中的媒体内容元数据集及其聚合接口,为内容聚合技术平台提供元数据资源支撑。

通过采用内容聚合技术,用户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个个互动媒体业务平台中遍历查询,只需通过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阅读器来订阅媒体业务信息,就可快速、即时地获取感兴趣的信息内容[4]。

4 结束语

目前中国数字电视与IPTV之间的融合发展,正在迎来一个积极发展的新阶段。笔者以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数字电视与IPTV融合技术领域内的若干研究工作与成果为基础,对数字电视与IPTV间的融合与共同发展这一总体趋势进行了探讨,在后续工作中,通过相关技术的研究,并通过产学研协作创新,将能够进一步推进中国数字电视与IPTV融合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参考文献

[1]虞志龙.基于MVC模式与工作流的广电综合业务系统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2]李鉴增,焦方性.有线电视宽带综合信息网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3]曹三省,雷秀华,刘剑波,等.面向新媒体环境的媒体内容聚合系统架构的研究[C]//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2007卷.北京: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2007:368-370.

IPTV与广播电视的进展趋向论文 篇3

在国外纺织业一般是一个专业化水平、规模小的企业,这些企业仅仅是专攻某类纺织产品或某类纺织产品的生产工序,专业化水平很高。在我国的纺织行业往往规模较大、且产品门类齐全,专业化水平普遍不高。这使得我国纺织行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在高端纺织产品市场上我国企业很难占到优势。而在设备引进方面,专业化不强也使得我国纺织行业的设备引进专业化程度不高[3]。

首先,从总体水平上看,我国纺织工业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最多不超过三分之一;其次,在棉纺和织造产品上,我国纺织机械的相关指标已经达到了国外90年代的水平;再次,在化纤、毛纺、印染机械方面,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而在纺织机械研发和生产能力上,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大,相关数据表明,国外发达国家纺织行业的自动化水平为50%以上,而我国仅仅达到了15%~20%的水平[4]。

纺织行业对于纺织机械自动驱动器的要求体现在:变频技术和伺服的逐渐融合是纺织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灵活的可组态工作方式是这种驱动器所必须的要素,如位置控制、速度控制、转矩控制等灵活切换;这种技术需要实现现场总线控制,可以同时完成多轴同步控制及上下机通讯技术。同时为用户提供可选的总线选件,支持共用直流母线技术,一个大功率整流器可同时驱动多个逆变器,以提高纺织机械的生产过程信息反馈效率。

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发展中现场总线无疑是最令人振奋的技术之一。现场总线技术成功的解决了控制器高速运算能力同驱动器信息交换的`瓶颈,又对工业通讯的可靠性大幅的提升[5]。作为驱动器和控制器的供应商,应该为纺织行业的自动化发展,提供多种纺织设备现场总线,这些现场总线应该具备不同的特点。但是,从未来自动控制技术和纺织工业的发展方向来看,工业以太网技术是现场总线发展的关注焦点和主流技术。加工设备之间如何实现数据通讯及相关的分布控制,是未来纺织技术总线发展的趋势。未来,在纺织自动化产品之中,以以太网技术为基础的现场总线技术将很快并广泛的直接用于设备层,这将给纺织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近年来,纺织机械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标准化产品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因此,纺织机械的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已经成为纺织机械的未来发展方向。可以预见,在纺织机械市场中客户定制化的控制系统将得到快速发展[6]。在纺织机械之中,纺织个性化产品的诞生,也促进了定制化纺织机械的诞生,当前定制化纺织机械还处于初级阶段。而随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对与个性化时尚化纺织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多,可以预见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定制个性化的纺织产品及纺织机械,一定是未来纺织机械的发展方向。

浅谈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与趋向 篇4

数字电视技术与传统意义的电视技术有质的区别, 几乎颠覆了传统电视技术的每一个细节, 不管是摄录, 还是节目制作等等, 在每一个层面都有了质的变化。在数字电视中, 数字技术渗透在其内部每一个系统之中。模拟电视从摄像机中的摄像头输出到电视接收机的显示器输入之间处理与传送的全部是模拟视频信号。而在数字电视中摄像头输出的模拟信号经视频压缩编码生成数字视频信号, 该数字信号经处理与传送后在数字电视接收机的视频解码器中还原成模拟信号送显示器显示。可见, 在数字电视中处理与传送的是数字视频信号。

传统模拟电视技术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 也日渐成熟, 但是因为其内在技术的限制, 并不能客观的解决一些内在的问题。模拟电视技术的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 相当容易被其它相似的物质力所影响, 而且这些影响, 在其传输过程并不能有效的去除, 影响电视信号的传输以及接收。而在这方面, 数字电视技术, 却有了深刻的改变, 数字电视技术可以轻而易举的将这些影响消除, 使传输的信号和所接收到的信号基本一致, 保持图像以及伴音效果的原真度。消除这些影响之后, 数字技术的内在也有深刻的变革, 这主要和其它相关科学的发展有关。在相关科学之中, 对数字电视技术影响最大的是:视频压缩技术。视频压缩技术的进步直接在某一个层面上推动了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视频通过压缩可以减少其数字分解形式, 最大限度的保证电视节目的原真, 也是数字电视信号更不容易被干扰, 提高了其内在的抗干扰能力, 也减少了数字电视传播的负担, 节约了相应的媒介资源。据此, 因为数字电视不仅抗干扰能力强, 而且资源利用率也比较高, 所以它特别适合于无线电视网络的应用。

数字电视因为相关科学技术的支持, 其不仅可以提供电视业务, 也可以提高其它很多的业务。不过这些其它业务的开展, 需要同其它相关网络的结合来实现, 最多也最常见的就是和因特网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互动业务, 例如, 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视频点播、会议电视等。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以及给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 数字电视内在系统也非常多, 表现形式也各不一样, 主要有如下几个系统:

1. 数字卫星电视广播 (DTV-S) 系统。数字卫星电视利用广播卫星提供的传输通道, 转播或对用户直接播送数字电视节目。

2. 数字多媒体广播系统。

数字多媒体广播 (DTV-H或DMB) 始于手机电视, 最初的手机电视是由移动运营商利用其移动通信网络对移动用户提供实时电视转播、视频点播等业务。因受成本的制约, 手机电视的推广不尽人意。而后出现了在手机中附加电视广播接收模块的手机电视, 它成本低用户无需在观看电视节目时, 为占用下行电视广播通道而支付费用。另外, 还可利用移动上行通道实现交互业务。

数字多媒体广播与数字地面电视广播均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介其不同点在于, 因数字多媒体广播接收终端屏幕的尺寸较小, 故多媒体广播占用的传输带宽较窄。今后数字多媒体广播的接收终端不仅是手机也可以是PDA、笔记本电脑或带有屏幕的便携多媒体广播接收机。

3. 数字有线电视广播 (DTV-C) 系统。数字有线电

视利用光缆与同轴电缆传送的数字电视节目, 用户通过机顶盒+模拟电视接收机观看数字电视节目。在数字有线电视广播中可利用因特网接入网的上行通道提供Vo D等交互业务。

4. 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

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系统利用无线传输媒介传送数字电视节目即通过电视塔发射, 用户用天线接收电视节目的电视广播。目前, 数字地面电视广播主要用作移动电视, 用于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城市轨道交通中。从试播的情况来看, 移动电视广播的画质已接近有线电视。

在我国数字地面电视广播标准的颁布后.今后生产的电视接收机将增加接收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的功能。随着数字地面电视广播质量的提高以后有可能会出现与有线电视抗衡的局面。

二、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

1. 国际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

美国电子和媒体研究机构战略分析公司2010年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 全球已有数字电视观众5亿户, 到2010年底预计将增加到7亿户。据报告预测:到2009年, 有线数字电视广播将在数字电视广播三大系统中占全球数字电视市场的85%。在全球数字电视中, 起步最早的是美国。1994年6月底, 美国Direc TV和USSB两个卫星开播数字电视业务, 到2009年9月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3亿。根据全国广播机构协会 (NAB) 的统计, 到2009年年底, 在美国154个地面电视广播城市和地区中已有422个数字电视台, 数字电视覆盖率已达85%。在欧洲, 数字电视是以1996年4月法国开始第一个欧洲商业数字电视广播为标志的。1998年10月第一个地面数字电视——BBC的On Digital在英国开播;同年11月, 英国的卫星数字电视Bsky B开播。欧洲的卫星数字化已接近100%, 有线数字化自1997年末以来取得重大进展。欧洲数字电视的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当属英国, 其次是德国。在亚洲, 日本在1996年, Perfect TV用CS卫星开始卫星数字电视广播。根据国际商业性出版物审计组织 (BPA) 在2009年6估计, 到2010年底, 日本卫星数字电视用户总数将超过1亿。日本的有线数字电视始于1998年7月, 计划到2010年完成所有有线网的数字化改造。日本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于2003年开始, 计划到2011年关闭模拟电视。而2005年, 韩国在全国范围开播地面数字电视, 韩国政府计划在2010年结束模拟信号的传输。

2. 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起步比欧美发达国家要晚一点, 第一家数字电视广播电台直到2000年6月才在广西南宁诞生。它的诞生也涉及了很多个部门以及公司, 其中有当地的有线电视台、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研究中心、四川新泰克投资有限公司等, 其数字技术也非全部自己研究, 很多技术以及设备都需要在国外进口。其中设备进口的主要是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比较先进发达的国家, 例如:美国, 荷兰以及比利时等, 在技术引进的这个层面, 则联合了许多国外的数字技术公司, 可见我国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 所受的阻力是非常大的, 基本还不能自力更生。不过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 以及数字技术的普及, 这种状态很快就得到了改变, 随后在广东和河南, 其电视台又都开通了省级数字电视广播业务。

我国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直到2002年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年在上海开始试播有线数字电视。此试播电视业务的开展, 与以前我国传统的模拟电视有本质的区别, 是一个准互动型有线数字电视, 用户不仅可以观看电视节目, 也可以点播电视节目, 并在一定时间内得到电视台的选择性的响应。而且用户只要通过数字机顶盒和有线宽带网, 就可以欣赏到更精彩、更清晰的电视节目。此次试播给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鼓励作用, 因为数字电视开播后的销售情况非常好, 远远超出了预期发展量。上海此次数字电视试播被定性为“运营性试播”, 成为全国数字电视试点的典范。

三、数字电视技术发展趋向

1. 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数字电视技术与传统模拟电视技术的最大区别就是清晰度不同, 数字电视的节目清晰度明显高于传统模拟电视节目。所以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的第一个趋向就是向高清电视发展。数字电视因为清晰度的不同, 其所分类出来的电视也不尽相同。其中有高清电视 (HDTV) 、标清电视 (SDTV) 和普通清晰度电视 (LDTV) 。高清电视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 对电视台传送的节目信号以及自己的接收设备水平分辨率达到1000线以上 (辨率最高可达1920 x 1080) , 因此其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标清电视水平清晰度达到480线即可 (分辨率典型值为720 x 576) 其图像质量对应于模拟有线电视或DVD影碟的分辨率水平。普通清晰度电视水平清晰度达到250线即可 (分辨率典型值为340 x 255) 对应于VCD分辨率量级。

数字化的社会脚步正在快速来临, 民众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精细, 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细致化, 不仅会考虑电视节目的内容, 也会考虑所接收节目的清晰度, 以更加舒适的观看电视节目, 因此民众对电视节目的清晰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基础上, 发展高清电视是数字电视技术的一个重要趋向。

2. 卫星直播电视

卫星电视直播, 是通过相应的通信卫星来实现的一种数字电视节目。目前通信卫星转发器的发射功率可以做得很大, 可将电视信号直接送到户 (DTH) 。DTH泛指由通信卫星或广播卫星所提供的电视直播业务而DBS则是单指由广播卫星提供的电视直播业务。直播卫星DBS业务一般用于本国覆盖, 其波束具有很强的国内覆盖特性。而提供DTH业务的通信卫星其服务区一般是跨国的。因此, 在我国境内用卫星接收机可收看到几颗DTH通信卫星所播出的国外电视节目。2008年6月9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中星9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该星可提供150-200套标清与高清电视节目解决了农村与边远山区收看电视的覆盖要求。在城市中可利用数字电视地面广播设备, 转播电视卫星直播节目.使每个家庭的电视机或手机中的电视接收模块通过简单的天线接收优质的直播电视节目。

信息社会来临, 人们都希望尽可能快的了解社会上发生的事物, 因此才推动了数字电视直播业务。这与传统的直播有很大的区别, 不仅接收形式多样, 所直播的内容也不再单调, 内容越来越多样化, 几乎包括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以及电视接收设备的极大升级, 数字电视技术向卫星直播电视发展的趋向也越来越明朗。

3. 网络电视 (IPTV)

IPTV是一种以因特网为传输载体, 以机顶盒+TV或PC机为终端设备, 向用户提供包括直播节目、转播节目、点播节目和时延类节目等服务在内的各种单向或交互式业务。由于因特网可提供双向通道, 故IPTV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方便地提供一些诸如游戏类的互动节目。IPTV的节目源除了由网络传输外, 还可由各种数字存储媒体来提供。IPTV超强的互动性丰富的节目存储手段形成了对有线电视的冲击。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与画质的提高, 会有更多的电视用户被分流到IPTV中去。

IPTV以其自身的优点, 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化, 对民众的影响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多的被民众选择。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很可能会与电视机合二为一,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 有些新出的电视开始拥有了上网功能, 而计算机早在很久之前就拥有观看电视的功能, 这些都是基于虚拟网络的应用扩大而产生的, 因此IPTV业务的扩大也越来越明显。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IPTV趋向性会越来越强。

4. 手机电视

在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电视接收机是向着“大”和“小”两个极端的方向发展。“大”, 是指适用于广场、办公室和家庭的大画面、高清晰度有线数字电视。“小”是指以手机电视为代表的视频接收.它的影音效果虽逊色于普通电视但可以移动接收、个性化强的优势却更显突出。正因为如此, 世界各国在制定数字地面电视广播标准时都考虑到对便携移动终端的支持。当然数字移动电视并未界定为手机接收, 事实上包括车载接收机、笔记本电脑、PDA及MP4等便携设备都可以作为接收终端, 广播网络中传送和接收的也不限于电视节目还有音频、图文、数据等多媒体业务。因而手机电视这个名称不够确切, 似乎称为多媒体移动终端更为确切。

手机的逐渐普及, 以及手机技术的不断革新, 为手机观看数字电视提供了可能以及普及的效果。现代的手机功能复杂, 针对性也很强, 而且在无线网络商的提供下, 其对网络的运用也越来越多, 逐渐走向“微型电脑”的行列, 为手机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平台。根据目前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 手机电视的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不仅拥有的消费群非常大, 可能存在的普及率也非常大, 因此绝对是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

数字电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对人们的行为方式起着很大影响作用,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深化以及数字化社会的到来, 这些效果将越来越明显。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向, 是以客观社会需要以及技术革命为基础的, 其内在的运动将越来越剧烈, 在一定程度上深刻的颠覆人们原有的“电视观”。

摘要:数字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同样数字电视技术也是社会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 数字技术在电视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普遍。数字电视技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并且深入, 逐渐取代了传统模拟电视这种平台。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也是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数字电视技术,现状,趋向

参考文献

[1]刘达.数字电视技术[J].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

[2]张琦, 林正豹, 杨盈昀.数字电视制播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书系[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1月

[3]余兆明.移动数字电视技术[J].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7月

[4]廖洪涛.数字电视交互系统:中间件[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1月

[5]刘毓敏.数字电视制作技术——设备原理、系统配接与操作[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

上一篇:案防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下一篇:命题与证明的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