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共10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 篇1

(一)(时间30分钟 满分80分)姓名 分数

秋天

凉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秋风习习。大地穿上了一件黄色的毛衣,枯黄的杨树叶和鲜艳的枫树叶飘落下来,好像是几只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却还挂在枝上,像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灯笼。红通通的海棠把树枝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1、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你用“_____ ”画出来。(3)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比喻()(5)

3、照样子写词语(10)果实累累 ______ ______ _____ _ 黄澄澄 ____ ____ ____ 翩翩起舞 _____ _____ ______ 大大小小 _____ ____ 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10)争芳斗艳:___________________ _ 美不胜收:__________________

星期天下午,我在邻居的花圃(pu)里,观(查、察)了一盆樱桃椒(ying tao jiao)。

这盆樱桃椒长得十分茂盛!远远望去,绿叶(从、丛)中,似乎闪烁着(棵棵、颗颗)红宝石,真是惹(re)人喜爱。开着犹如一把绿色的小伞,有的枝条已偷偷地伸出花盆,平卧在盆沿上,有的枝条刚劲挺(拨、拔),直向蓝天伸延。樱桃椒的叶子窄而长,绿油油的在阳光下发光。在绿叶中,盛开着一朵朵洁白的小花,仿佛是蓝天的星星,洁白的花瓣跟梅花有点相似。听王伯伯说:“深秋时节,这红色的果实,形如樱桃,所以人们叫它樱桃椒。”

看着,看着,我不由自主地说:“樱桃椒,你真美呀!”

1、给这篇短文加个题目。(4)

2、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8)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8)茂盛:_________________ 惹人喜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10)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写樱桃椒。首先从远处看,接着走近细看,从樱桃椒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观察,找出部分的特点。

5、写出“似乎”的近义词。并选其中的一个写一句话(7)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答问题(15)(1)远看樱桃椒是什么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什么叫樱桃椒?

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 篇2

“语文园地”的主要栏目有“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间隔出现的栏目有“书写提示”“展示台”和“我的发现”。栏目出现的情况详见下表:

阅读上表不难得到以下信息:主要栏目内容比较集中,围绕低年级要求,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识字加油站”直指“识字”,“字词句运用”直指“运用”,“日积月累”直指“积累”,“和大人一起读”直指“课外阅读”;其他栏目间隔出现,体现了栏目的交错性、多样性,在“其他栏目”中,“书写提示”多安排了一次,显现出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每个栏目的教学目标也从栏题中可见一斑,如“书写提示”重在提示书写规则,“展示台”重在鼓励学生展示自信,“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发现”;“字词句运用”“和大人一起读”尤为重要,这是每个“语文园地”都有的栏目,“字词句运用”栏目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课程目标对应,是课标精神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则体现了我国建设书香家庭、书香社会的发展方向,利用“大手牵小手”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在“语文园地”的设计上可谓匠心独运,但一线教师如何理解编者意图,体会各个栏目内容间的梯度,了解其教学目标,从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解析主要栏目

(一)“字词句运用”栏目

1. 比较学习,突破形近字与音近字的教学难点。

(1)语文园地一

题目简析:这六个字在已学过的“识字单元一”中是要求会认的生字,在“园地一”进行三组形近字的比较,旨在比较字形,复习巩固易混的生字。

教学策略:按照题干的要求分步进行,先让学生分组读一读,再说说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分别组词。

(2)语文园地五

【字词句运用】

题目简析:四组音近字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识记,这道题旨在区别发音易混的“n l”“sh s”“zi zhi”,这几个均属于高频音节,所以区别发音有一定代表性。音近字的区别放在形近字后面,是因为在学完两个单元的汉语拼音后,“汉语拼音”帮助学生学好普通话的要求应逐步落实。

教学策略:不需要学生先分析每组发音的不同。先让学生通过拍手读、同桌接龙读等方式饶有兴趣地读一读,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看着拼音,把每个字的音都读准;如果学生读得不准确,教师或小老师进行带读、范读。

2. 拓展思维,识字、组词、说话练习实现三位一体。

(1)语文园地三

题目简析:有趣的思维导图形状的组词练习,又称“生字开花”。三组词有三个不同形式。第一组是“车的种类”,第二组是“与车相关的事物与部件”,第三组是“关于车的动作”。学生初读这道题,也许只能发现这些词中“车”字位置不同,词语也各不相同,这达到了基本学习要求。虽然这是一道组词的题目,编者的意图却不仅仅是将教学目标定在组词上面,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避免以往学生组词时人云亦云,只能从一个方向组词。三条枝蔓三个思路,因此笔者认为此题重在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

教学策略:让学生看图,发现这是什么,学生看出是用“车”字组词;再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三组词语,说说这三组词语分别有什么特点;第三步可以让学生照样子在每组后面再组几个词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照样子用“花”组三组词语。

(2)语文园地四

题目简析:第四单元是一组写大自然、四季的课文。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对四季的气候特点及与之相关的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此题着眼于指导学生运用季节和相关词语说话,可以复习课文中学习过的语句表达形式,也可以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读一读”是前提,“说一说”是目标。教师可先让学生分别读一读上面写在花朵中的四个季节词,再读一读下面的八个词语,之后教师明确提出分层说话的要求———第一层次即“联系这四个季节中的一个季节,用下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这是基础层次;第二层次即“用下面的两三个词语说说关于某个季节景物的句子”,这是提高层次;第三层次的要求是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可以接着小女孩、小男孩的话,把句子说得更好,也可以鼓励学生用多个词语说话,描绘一个或两个季节的景物。教师相机表扬、鼓励。

(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这个栏目与“字词句运用”一样,是该册部编教材的新设栏目。“和大人一起读”,在我省新教材培训时,老师问“大人”指谁。笔者认为,“大人”可以是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能够和学生一起读书的家长,可以是学生的邻居或学生爸爸、妈妈的朋友;“大人”也可以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设置“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旨在落实家校合作,鼓励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读书,既体现了亲子阅读的温馨,营造了美好的书香家庭氛围,也体现了幼小衔接的理念。“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内选择的儿歌、故事大多是孩子幼儿时期听过、讲过的经典儿童作品,如《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猴子捞月亮》等,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小时候听过的故事,能够较好地实现口语表达向书面阅读的过渡。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布置学生和大人一起读,并请学生和陪读的家长在书本或家校联系本上记下读书的情况。

家长填写:

课前,教师检查签字,大致了解学生和大人的读书情况,并运用多种形式巩固读书成果,如师生续讲故事、学生分角色表演读、配乐读、比赛读、问答式交流等。

教师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与学生一起分享朗读成果,前提是要了解教材。

“和大人一起读”,教师既要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也要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学生成长,积极营造大人、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氛围。

二、解析其他栏目

(一)“我的发现”栏目

1. 引导发现,倡导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呢?“我的发现”基于培养一年级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以学生自主发现的方式展开教学,努力培养他们的“发现”意识和“发现”视角。

教师应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材的编写理念,不能为节省时间,将“我的发现”上成“让老师告诉我”。教师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我有什么发现”,目标在于往小学生的内心植入一种“愿意发现、勤于发现、善于发现”的意识。

2. 分层发现,逐步达成目标。

教学“我的发现”,教师应有分层教学的预设。上题被安排在语文园地五中,旨在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发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教学第一步,教师出示“花草莲苹”“树林桃桥”两组字,请两位学生分别认读,第一次问“你们看看这两组字,有什么发现么”,还可以相机补充提示,“注意看看这两组字的偏旁”,基础层次的学生此时能发现“第一组都是草字头的字,第二组都是木字旁的字”;第二次问“还有同学有新的发现吗”,还可以相机补充提示,“想想每个字的意思”。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先看第二组字,学生在“泡泡”的提醒下,应该能够发现这几个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并相机说出每个字的意思与树木有什么关系。两问两答以后,教师讲授形声字的特点,并板书解析第二组每个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由此,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说说“你们现在对第一组字有什么新发现”,学生的回答即是进一步理解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

语文园地七的“日字旁的字与时间有关”“女字旁的字与女性有关”是对这一知识的再次复现与检验。

该册教材中的“我的发现”还较好地体现了前后教材内容的链接与联系,使得学生的学习在一个整体系统之中,避免了知识系统混乱、前后关联不大的问题。

(二)“书写提示”栏目

语文园地一设置坐姿图示,并通过“泡泡”表达编者意图,指导学生“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一年级教师应强调每个学生做到“提笔便是练字时”,保持正确坐姿,每一次学生写字时,教师都应巡视指导,不对的姿势要一一纠正;笔顺规则教师应边范写边提醒,以使学生养成按照规则写字的良好习惯。

从园地一的“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到园地五的“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再到园地八的“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笔顺规则的教学遵循了先易后难的原则。

“书写提示”栏目是对小学一年级书写教学的再强调,并不是书写指导一个学期只讲三次。“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写字教学,借助本册教材“笔顺跟随”和“书写提示”栏目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使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一生的学习奠基。

三年级阅读训练材料 篇3

题目设计:王 渝

猴子建筑师

猴子自称曾经向著名的建筑师学过技艺,于是在森林里就以卓(zhuó)越的建筑师自居。

猴子来到树下,看到喜鹊正在搭窝,它歪头看了看,不由得勃(bó)然大怒:“停下, 停下,你这个笨蛋!巢(cháo)口能朝上吗?应朝下,只有这样才能遮雨,懂了吗?”喜鹊愣(lèng)住了。猴子却叨(dāo)念着:“笨蛋。”摇着头,背着手走了。

猴子走到山坡下,看见兔子正在兴致勃勃地打洞,它歪着头看了看,不由叹口气唉你的胆子太小了挖这样小的洞你只想到安全万一你站着出来怎么办应该挖大点要有长远考虑懂了吗兔子蹲在那儿,迷惑地眨眼睛。猴子叨念着:“短浅。”摇着头,背着手走了。

暴风雨来了,喜鹊进了窝,兔子钻进洞,只有猴子窜进树林,双手抱头缩在一棵大树下,任凭风吹雨打。

阅读提示

短文讲了猴子自己没有学到真实本领,反而因为对喜鹊、兔子的生活习性不了解,胡乱批评的故事。说明如果不注重实践,只会对别人指指点点,结果只能害了自己。

读后实践

1.给第三自然段加标点。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念叨( ) 疑惑() 有名() 思考( )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自称:

(2)勃然大怒:

(3)兴致勃勃:

4.仔细阅读短文,用“——”画出猴子根本不懂建筑的句子。

阅读建议

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 篇4

教学要求:

1、复习本单元新音节。

2、对学生进行字词练习,加强句子训练。

3、能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字词的练习,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句子意思。

2、看图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一、拼音练习。

zh-ang-zhang g-uan-guan

d-ang-dang p-ian-pian

1、提名式读拼音。

2、集体读拼音。

3、带字练习。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组成词语。

1、板书习题:(见书本)

2、指名学生说说偏旁的名称。

3、引导学生写出带有该片旁的字。

4、给字组词。

三、作业

给下面的字组词:

运( ) 领( ) 奏( ) 流( )

突( ) 间( ) 提( ) 耀( )

第二课时

一、第三题

1、板书习题:

照样子,分类写词语。

例:学习用品--钢笔 铅笔 橡皮 尺

动物名称--

庄稼名称--

2、讲解题意。

3、举例:

学习用品--钢笔 铅笔 橡皮 尺

4、引导学生完成。

5、校对批改。

6、拓展练习:

蔬菜名称--

花名称--

树名称--

武器名称--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轻快的( ) 五颜六色的( )

轻轻的( ) 各式各样的( )

激动的( ) 闪闪发光的( )

2、讲解题意。

3、举例:轻轻的(声音)

4、指导学生填写。

5、集体评议。

三、作业

完成书本上的三、四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类写词语。

蔬菜名称--

花名称--

树名称--

武器名称--

学习用品--

动物名称--

庄稼名称--

2、填词语。

轻快的( ) 五颜六色的( )

轻轻的( ) 各式各样的( )

激动的( ) 闪闪发光的( )

二、读下面的词语,再写一句话。

1、板书习题:

响起了--

最喜欢--

结满了--

2、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句子。

3、让学生写句子。

4、集体评议。

三、作业

完成书本64页第五题。

第四课时

一、把下面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

田野里有金黄的稻子。

田野里有雪白的棉花。

田野里还有一片绿油油的蔬菜。

1、读句子,弄清题意。

2、引导学生改写句子。

3、指名学生改写句子。

4、比较句子改写前后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

二、复习本单元的课文

1、指名学生复述13、14课的主要内容。

2、指名学生复述第十五课的主要内容。

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背诵课文。

3、指名学生背诵第十六课,重点段落:第三自然段。

三、作业

预习第七、八题。

第五课时

一、把下面几个句子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再读一读。

1、板书习题:

公园里的菊花开了。

妹妹要摘菊花。

秋天到了。

那边是红的菊花。

这边是黄的菊花。

姐姐对妹妹说说:“不要摘,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

2、讲解题意。

3、读句子,弄懂句子意思。

4、引导学生排句子。

5、读句子,进一步理解句子意思。

二、看图说、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1、出示挂图。

2、指导学生看图:画的是什么?具体看第一幅图,理解图意。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

3、指名学生分别说说两幅图的意思,并把两段内容连起来。

4、师生评议。

5、参考:

星期天早晨,妈妈带小红去动物园看动物。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有猴子、有熊猫、还有大象。小红最喜欢看猴子荡秋千。

三、作业

完成书上第七、八题。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阅读计划 篇5

王海南 彭艳辉 谌春香

让心灵沐浴书香,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为孩子的一生着想,为孩子的生命奠基!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激发阅读兴趣,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为了进一步拓展本年级组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我们积极倡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特订如下计划:

一、阅读目标

1、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二、阅读书目(30本)

1、必读书目: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汤姆 索亚历险记》《绿山墙的安妮》

2、选读书目:

《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让孩子着迷的100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365夜故事》、《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十万个为什么》、三、阅读安排

1、阅读时间:利用周一下午第一节和周五第三节进行阅读,其次每天不少于30分钟,周日每天不少于1个小时。

2、阅读笔记:每周重点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认真填写《课外阅读卡》,读书体会不少于100字,如果超过100字的可以另外附纸书写;做好摘抄,每周不少于500字。

3、背诵要求:每学期背诵古诗词20首。

四、实践活动:

1、每周检查一次《阅读卡》和摘抄笔记;

2、每2周召开一次阅读汇报会(交流读书体会),3、每1个月进行一次阅读评比(检查阅读卡、评选小组阅读标兵),4、每学期进行一次综合评比(课外知识比赛、评选班级阅读标兵和阅读之星)。

五、阅读管理:

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以及检查是十分重要的,具体要求:

1、每天的课外活动为自由阅读时间,语文老师负责指导。

2、阅读要做到教室内无打闹现象,认真读书,认真做笔记;

3、每周末由每班组长检查《阅读卡》,每月末由每班学习委员收集《阅读卡》交给语文老师进行评价,语文老师应随时抽查学生阅读情况,并做好记录,及时反馈。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题答案 篇6

高级教师,有丰富教学经验,长期从事小学语文高段教学工作,所教学班级名列前列,擅长写作和视频编辑处理。

内容提示: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训练汇总及答案

一、牛顿卖菜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十一岁就死了父亲,由母亲带着他和四个弟弟回到农村。为生活所迫,牛顿停了学,和母亲一起下地种菜。每逢赶集,就由牛顿挑着满满的一担菜到集上去卖。一天,集市上人群熙(xi)熙攘攘(rang),有卖杂货的,有售土产的,有摆地摊的,人们讨价还价,十分热闹。可是,在远离集市的街尾一家药铺门口的篱笆(li ba)外,放着一副菜担子。菜担子为什么要放在这样冷落的地方? 菜担子里装满新鲜蔬菜,却不见卖菜人。顾客们自选自挑,临到付款(kuan)时,有人大喊一声: “这是谁卖的菜? ” 这时...篇三: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题答案 篇五:三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题答案

第一颗种子说: 我要努力生长!我要向下扎(zā zhā)根,还要 出人头地,让茎叶随风摇摆,歌颂春天的到来 我要感受春晖照耀脸庞的温暖,还有晨露(l l u)滴落花瓣的喜悦。于是,它努力向上生长。

第二颗种子说: 我没那么勇敢。我若向下扎根也许会碰到硬石。我若用力向上钻,也许会伤到我脆弱的茎。我若长出幼芽,难(n n n n)保不会被蜗牛吃掉。我若开花结(jiē ji)果,只怕小孩子看了会将我连根拔起。我还是等情况安全些再做打算吧。

于是,它继续瑟缩在泥土里。几天以后,一只母鸡在院子里东啄西啄,这课种子就这样进了母鸡的肚子。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泥土()的茎叶()的春天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脆弱()危险()胆怯()4.用 划出文中的一组排比句。5.文中谁冒险?它为什么要冒险?

6.第二颗种子为什么不敢冒险?结果怎样?

二、秋风

秋风吹着口哨,打着拍点,从那条宽宽的、直直的马路跑来了。它敲着老奶奶的门: 燥热的夏天过去了,快把扇子收起来吧!他告诉放学的孩子: 山果熟了,快去收摘吧!等了一夏天的孩子,都挎着筐儿,嘻嘻哈哈地跑出家门,他们追着芳香,向山里跑去。

哈,好迷人的山林!给孩子们那么多的黄金,那么多的姹紫,那么多的嫣红。孩子们钻了进去,一下子都变得含蓄成熟起来。他们想,那簇簇山里红,该不会是秋风用霞()的吧?那串串大山枣,该不是秋风用火()的小灯笼吧?还有那遍地的黄花菜,是不是秋风用太阳的金钱()的?风儿骚动脸上的汗珠儿,酥酥的,就像妈妈亲着脸蛋儿那样舒心。

天是那样高、那样蓝,地是那样五彩缤纷,孩子们简直陶醉了。1 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编织出来 然出来 点燃

请读读第三自然段,用几个词语写出秋天山林的特点。

()的山林()的山林()的山林 3 请用 画出文中描写 秋风 的句子,体会写法,并仿写几句描写春风的话。

三、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一个人名秋,他是全国闻名的围棋大师。他收了两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年轻人。

一个学生学下棋的时候,非常专心。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他都用心听;老师讲的每一着棋,他都用心琢磨(zhuo mo)。他很快就学会了下棋。

另一个学生()也坐在那里听讲,却一心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将要飞过的大雁和天鹅。结果,()他跟人家一起学,还是远远不如人家。这难道是()他不如前一个人聪明吗?当然不是。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就是说要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地学,才能学好。()不专心,那是什么也学不会的。

1、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正确的填入文中括号中 如果 因为 虽然 尽管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全国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1)这篇短文有_______个自然段,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向_________学下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短文第_______自然段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答

为什么一个年轻人学会了下棋,另一个人却远远不如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乌鸦学艺

乌鸦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唱出那么动听的歌声。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那该有多好啊!

可乌鸦想了一天又一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

百灵鸟告诉乌鸦: 要想有一副好嗓子,唱出美妙的歌,得每天清晨起的早早的,不管是春夏秋冬都要坚持,这样长期不断地练下去,一定会成功。乌鸦没听完百灵鸟的话,就快速飞走了。

害怕困难的人,什么也不会得到。

1、乌鸦想达到什么目的?

2、百灵鸟能唱出动听的歌,是因为:()

(1)百灵鸟天生有副好嗓子。

(2)百灵鸟每天坚持早起。

(3)不管春夏秋冬,百灵鸟坚持早起练习。

3、读了寓言,我明白了:

五、登山人

三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走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 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望了望那险峻的山势,摇了摇头。说: 我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知难而进,几次跌倒,几次爬起,不畏难,不气馁,终于攀上了峰顶。

几天后,三个人见面了。

第一个人说: 登上峰顶,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

第二个人说: 登上峰顶太费力气,还是我适可而止好。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 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1.解释词语。(1)气馁:(2)领略:

2.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三个人登山的情况。

第一人___________,第二人_________,第三人__________。3.你怎样理解 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棵梨树被虫咬伤了,两只啄木鸟看见了,讨论怎么给树治虫。

一只啄木鸟说: 应该从树尖治起,因为树尖是发芽成长的部分,很重要。另一只啄木鸟说: 应该从树根治起,树根是根本,没有根,怎么能使树发芽呢?

两只啄木鸟争执不下。争论一天,没有结果;争论两天,还是固执已见;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还是僵持着。而病树呢,已被虫蛀空,风一吹,倒了!

这时,两只啄木鸟还在争吵,不过,争吵的不是怎样治,而是责任应该由谁担负。

1、联系短文内容解释词语。

(1)固执已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僵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词。

应yīnɡ()y nɡ()

担dān()d n()

结jiē()ji()

倒dǎo()d o()

3、根据短文填空。

两只啄木鸟为了而争吵,一只啄木鸟认为________________,另一只啄木鸟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操场旁边的小木耳

昨天放学以后,我和小伙伴踢足球。在操场旁边捡球时,我忽然发现稀疏的枯草中密密麻麻地长着一朵朵灰褐色的 小花,像一只只小耳朵。我伸手一摸,软绵绵、黏糊糊的,采下来闻闻,还戴着一股泥土味儿。咦,这是什么呀?我从来没见过!

我连忙采了一捧 小花,去办公室问林老师。林老师接过去仔细地看了一下,笑着说: 这是木耳。你想知道有关木耳的知识嘛?可以去图书室借书看看。听了老师的话,我马上去图书室借了好几本书。啊!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木耳是一种食用菌,喜欢生长在潮湿、腐朽的树干上或者其他腐烂的植物上。这几天连续阴雨,操场旁边的杂草落叶腐烂了,所以小木耳就长出来了。

只要有心,玩耍中也能发现问题,学到知识!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读句子,回答问题。

在操场旁边捡球时,我忽然发现稀疏的枯草中密密麻麻地长着一朵朵灰褐色的 小花,像一只只小耳朵。

① 小花 为什么要加双引号?

②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3、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 篇7

一、教材编写体系的比较

1. 教材的框架体例

“人教版”教材主要有两个部分:课文和语文园地。该册书共安排了40篇课文, 其中精读24篇, 略读8篇, 选读8篇。语文园地有四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 八个机动栏目:“读读认认”、“展示台”、“我会填”、“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读读记记”、“连连认认”, 每个栏目在各单元中平均出现两次。教材后的生字表 (一) 有200个生字, 带有拼音, 要求认识;生字表 (二) 有300个生字, 没有拼音, 要求会写;词语表里共有341个词语, 没作具体要求, 教师可自主安排。

“苏教版”教材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教材共有24篇课文, 不分精读和略读。不同的是, “苏教版”将“习作”从单元综合练习中抽出来自成体系, 突出了“习作”的重要性。单元练习共有五个固定栏目:“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好毛笔字”, 没有安排其他机动栏目。教材只有生字表, 共安排生字378个, 全部带有拼音, 要求会写的233个, 并用不同的字号做出区分。

从总体要求上看, 人教版的教材生字的总量比苏教版多122个, 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比苏教版多67个, 而且有341个词汇需要学生了解。可见人教版教材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苏教版。

2. 单元的组合方式

“人教版”教材的32篇课文 (精读和略读) , 每个单元都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课文共分为八个单元, 以专题组织, 即每个单元都是由相近或相似的课文组成。“苏教版”教材24篇课文也分为八个单元, 除了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 最后一单元有两篇课文, 其他单元都由三篇课文组成。单纯从课文的数量来看, 人教版教材比苏教版教材多8篇。

二、课文内容的选编

1. 时间与空间范围

两版教材在所选择课文内容的时间跨度上略有不同。详见下表。

(注:表中的百分比是指反映该时代内容的课文篇数与其教材阅读总篇数的比率)

上表反映出:“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很重视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 同时又特别强调注重发扬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 体现了教材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世界。

两版教材的选文在空间领域方面, 其中“人教版”教材国外的选文共有9篇, 分别来自苏联、英、美、法、荷兰和印度;“苏教版”教材国外选文共有3篇, 来自英、美、法三国。由此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选文的空间范围较广泛, 不仅有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 还有来自亚洲的优秀作品, 体现了教材面向世界, 关注人类, 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特点。“苏教版”教材的选文范围则显得较狭窄, 数量也相对较少。当然, 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材选文的总量也有一定的关系。教材的选文如果空间范围广阔的话, 这样对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2. 选文的体裁与难度

两版教材的选文在体裁上主要包括故事、散文、诗歌童谣、寓言动画、神话传说、科技小品。体裁上都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典型性的特点, 使儿童不仅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 情感上也受到良好的熏陶。

关于选文的难度, 我们无法将每篇课文进行一一对照, 为了便于同质比较, 本文将两版教材相同的一课《掌声》作为比较选文难度的一个切入点。《掌声》一文在两版教材的编排位置上没有太大差别, 都安排在课本的后两个单元 (人教版为29课, 苏教版为21课) , 但全文字数、段落、拼音生字有很大差别:“人教版”的《掌声》全文共有558个字, 分为五个段落;“苏教版”的《掌声》全文共有464个字, 比“人教版”少了近百字, 划分为七个段落, 这样每个段落的字数相对减少很多, 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此外, “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拼音字多达19个, 而“苏教版”的只有2个。对此, 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 有教师认为:拼音生字的减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障碍和理解上的困难,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内容表达上, 以第一段为例, “人教版”这样写道:“上小学的时候, 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 总是默 (mò) 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 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 下课后, 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 (má) 痹 (bì) 症 (zhèng) , 腿脚落 (lào) 下了残疾 (jí) , 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shí) 。”而“苏教版”这样描述:“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 一条腿落下了残疾, 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苏教版”教材对课文进行了删减, 并将难写、难读的字、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小儿麻痹症”改说成“生病”, “姿势”改为“样子”。但一些教师对此有不同观点:有些教师认为, “苏教版”教材内容的表达既简单易懂, 又说明了意思, 降低了内容在认知和理解上的难度;也有教师认为, 如“小儿麻痹症”之类的词语, 学生可能不明白, 但他们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弄懂它的意思, 且丰富了知识。此外, 句子结构也有所调整。如最后一句话, “人教版”将主语代词“她”放在句首, 而“苏教版”将其置于句中, 就使句子的中心意思更明确, 且突出了事情的因果关系。这反映出苏教版教材比较注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与涵义的理解与掌握。

三、课后练习设计和部分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

1. 课后练习设计的比较

“练习题不能是简单复述教材内容, 它在综合运用知识时, 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两版教材的练习设计不仅注重培养儿童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加强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文朗读、背诵的训练;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在具体的内容设计和要求上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1) 词、句、段的要求不同

“苏教版”侧重词的掌握。如“苏教版”课后练习把第三题作为固定栏目, 要求学生读词、写词、说说带点词的意思、用带点词语造句、说话等。“人教版”侧重于句、段的积累, 几乎每课后都安排句、段抄写的练习。对于这一不同的侧重点, 一些教师认为:加强“词”的读、写、说能力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而且将词语理解得更深透, 运用得更灵活。也有些教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写作, 抄写优美的句子和自然段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语言, 培养其良好的写作思维。

(2) 课文朗读、背诵和指导语的不同

“人教版”教材要求直接背诵的有四首古诗, 间接背诵 (本文指不指定背诵内容) 有五处, 要求是儿童喜爱的句子、段落, 并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引导儿童朗读、背诵。教材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 读出自己的生活, 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调、韵味、意趣。“苏教版”教材突出了课文的背诵和复述。该册书要求直接背诵的课文有9篇, 3首古诗, 6篇课文;间接背诵2处, 要求儿童背诵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课文多处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复述故事, 意在通过大量的课文背诵、复述, 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 两版教材称谓不同, 强调的学习方式也不同

“人教版”教材每课练习前都有三个卡通小朋友在一起愉快地讨论的漫画, 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我”、“我们”提出问题, 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如第七课:“读了课文后, 我有一些感想, 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苏教版”教材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如第九课:“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 会怎么样?”“苏教版”教材力图营造一种各抒己见的氛围, 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感受出发, 去思考问题, 作出选择, 形成个性化的理解。

(4) 习题序号标写的不同

“苏教版”仍沿用传统的阿拉伯数字“1、2、3……”作为习题的序号;而“人教版”采用“卡通物”标写习题序号。如朗读课文, 用“卡通书”作标号;讨论交流用“卡通话筒”作标志;抄写句子、段落用“卡通笔”作为题号。这种“卡通式”的标号方式贴近儿童的生活, 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学生仿佛进入快乐的“卡通世界”, 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 部分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

(1) 口语交际的比较

两版教材都比较重视口语交际的内容, 都设计了相应的八个单元。人教版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讲名人故事、秋天的故事、观察中的变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景优美的地方、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而苏教版这八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小小读书交流会、当有人敲门时、学会求救、学会写留言条、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学写请假条。

其中笔者将“苏教版”第四、八单元的“说说写写”也作为了“口语交际”的内容。

可以说, 两版教材“口语交际”的内容都很丰富, 题材广泛。不同的是, “人教版”的“口语交际”主要围绕单元专题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设置话题, 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苏教版”的“口语交际”则注重交际活动的情景性, 如“当有人敲门时”;交际内容的实用性, 如“学会求救”、“学写留言条”;交际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如“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 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 习作的比较

在习作的内容方面, “人教版”的习作围绕课文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配合进行, 共安排了八次, 分别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一则观察日记”、“写中华的传统文化”、“写自己去过的地方”、“编写童话故事”、“自由写作”;“苏教版”的习作内容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和想象世界, 也组织了八项:“自由写作”、“我的自画像”、“写迷人的秋景”、“为喜爱的小动物设计名片”、“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用玩具编写童话故事”、“写关于诗句学习的感受”。从内容上看, 两版教材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审美能力;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体验中发掘写作的材料, 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且力求少写命题作文, 给学生适当的发挥空间, 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不同的是, “苏教版”教材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安排习作内容。如第一单元“习作”就是“自由写作”, 告诉学生“写什么都可以, 让人看明白就行了”, 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在形式和要求的比较方面, “人教版”教材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价。如“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 可以交流交流”、“写完以后, 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 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等, 将写和说、听、评联系在一起,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材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如“先想一想打算怎样写, 写他的哪件事, 把这件事想清楚, 再动笔写。”

“苏教版”教材注重习作的过程, 注意引导、扶助学生逐步学会习作。为了克服学生“习作难”的畏惧心理, 每次习作都安排同龄小朋友的习作例文, 供学生参考、模仿。学生可以通过“例文”掌握一些习作方法和技巧, 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教材还穿插了有关习作和例文的图画, 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 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如“什么都可以写, 不过, 要先打草稿, 然后念一念、改一改, 直到自己满意了, 再誊写到习作簿上。”

四、价值取向的比较

1. 都注重培养学生“爱”的精神

如“苏教版”的《小露珠》通过描述小露珠的旅程, 向学生展现了大自然中草叶、花朵、禾苗、青蛙、蟋蟀等动植物的可爱、美好, 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教育学生怎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和自然友好相处。“人教版”的《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及“苏教版”的《西湖》、《“东方之珠”》, 都展现了祖国古代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及现代的风景胜地等, 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

2. 都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 但倾向有所不同

例如, “人教版”《我不能失信》告诉学生怎样做个“守信”的人。《孔子拜师》通过孔子拜大师老子为师的故事, 教育学生要勤学好问, 学无止境。“苏教版”《第八次》通过布鲁斯王子的战绩, 培养学生不惧挫折、失败的精神。《军神》表达的是刘伯承将军顽强的意志力, 以此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

“人教版”教材特别重视学生情感的体味。如练习设计经常有这样的提示:“这个故事真感人, 我要好好读一读。”“我要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下来, 再好好体会体会。”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认真的抄写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苏教版”注重个性化的感悟。如第四课的课后练习:“假如你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 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类似的问题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和感受。

3. 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语文标准》特别注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两版教材在练习设计中均有体现。不同的是:“人教版”教材较侧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几乎每次课后和单元练习设计都出现如“让我们来讨论讨论”、“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等类似的指导语, 使学生善于集思广益, 乐于合作, 与同学交流、分享意见, 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交往性。“苏教版”教材较侧重自主学习。练习设计多处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利用各种方法查找和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信息等。如“读一读, 再照样子连线。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如果还有困难, 就请你查查资料……”通过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看, 两版教材虽然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各有异同, 但都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不仅强调了“双基”, 同时也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于教材的选择, 各地区、学校可根据各自具体的情况和需要而定。新教材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因此“教师不应注意教材本身, 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作为为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 旨在使学生获得人生应有的与必不可少的普通教育, 这才是教材选择的基本标准”。

(注:本文所选择的两版教材分别为:课程教材研究所等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编著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参考文献

[1]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 (上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 篇8

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交给学生的应是“语文”本身,而不是“关于语文”的那些东西。检验阅读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看三条:一是全体学生是否能够熟读(乃至背诵)课文;二是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本课的字词句;三是是否理解了课文内容,把握了课文的表达形式,并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下面就从阅读教学的初读感知阶段、精读理解阶段和熟读迁移阶段,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能力训练。

一、初读感知阶段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通读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这一阶段,要强调阅读的整体性,教师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分段分层,或将注意力“聚集”在某个局部上,而是要将全篇课文作为一个知觉整体去感知,从而获得一个鸟瞰式的全景图。这一阶段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求读的正确、流利。按照朱熹的说法,就是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学生先练读,练到一定程度,要回读。出现读破词语、句子的,教师要给予指导。为了调动学生初读时的内部心理活动,可要求学生在读后做出适当的反馈。如回答某个问题,或者填空概括课文大意,或者看插图讲故事……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在读书时不仅眼到、口到,而且心到。

初读感知阶段,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一)结合“解题”理解词语。

课题如人的眼睛,或者概括全文的内容,或者点出全文的中心,或者制造悬念,逗引着学生非读下去不可。比如学《穷人》,可从“穷”字突破,古体字“窮”,躬身为穷,后来简化为会意字“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称安娜这些渔民为穷人?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他们在吃穿住用等方面的状况,切实的感受“穷”。然后一个追问:难道他们除了穷,就一无所有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解题的表面意思的同时进入了对人性更深入的阅读思考。

(二)结合初读弄清生字字音,并初步理解字义,感知字形。

为了帮助学生读得连贯、流利,在他们练读之前,教师要抽出其中的生字词、难读的词语、长句子,或给予必要的指导,或领着学生读几遍。指导学生读好生字词,就为他们自己练读课文扫清了障碍;反之,课文读熟了,学生便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生子字音,而且相当一部分口语中本已有的生字(词)的意思也都结合上下文初步理解了。如《风筝》一文中的“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中的“倏”,“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中的“歇”,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样寓识于读,便可收相得益彰之效。

二、精读理解阶段

理解是阅读实践的核心内容,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但是,我们对理解课文内容的偏见是进行繁琐的分析,用很多时间去挖掘微言大义。当然,小学生的“读”是离不开老师讲的,然而讲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学生的“读”,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去“读”,应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听”懂课文。在这一阶段我们必须要协调好学生、教师、课文的关系。

(一)打通学生和课文之间的通道

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去阅读的氛围,使他们想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其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发挥桥梁作用,其任务是把课文介绍给学生,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通过阅读活动去跟作者直接对话、交流感情,该避让的就要避让,只是在出现沟通故障时再出面疏通。比如阅读《怀念母亲》,文中讲到“我的愿望没能实现。”联系上下文,学生很容易把这里的“愿望”错误地理解为“随母亲于地下”。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毋庸分析,直接把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推荐给学生阅读,答案就一目了然了,这愿望就是等作者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立即迎养母亲。有了这层铺垫,学生对作者的怀念和自责之情就容易理解了。

(二)摒弃繁琐分析,提倡在读中感悟

汉语言的语法时态极为简易,讲求意合,模糊中求准确,如果用的巧妙,能够言近旨远,古诗词就体现得很明显,经常是寥寥数语,却立意深远。学习这样的作品,中国人的办法就是多吟诵,多感悟。我们倡导在读中感悟正体现了阅读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感悟是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对课文中字词句的含义有所领悟,是主体的自发行为。而分析是老师分析给学生听,是灌输给学生的。这里要讲到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词语一般有两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即词典上所解释的那种通常的意义,这比较容易理解;还有一重是情境意义,即借助于语言环境而隐含着的某种意义——这重意义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限于思维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往往不容易感悟,从而形成了阅读的难点。比如《唯一的听众》里有这么一句:“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这里的“平静”蕴含着老教授怎样的“润物细无声”啊,没有过多的说教,只有这一汪深深的潭水般的眼神的凝望,一个省略号,该引起读者怎样丰富的联想啊!这眼睛里有关切、有鼓励,更有期待,这正是“我”获得自信、奋发向上的源泉。而且“平静”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贯穿了全文,学生读着读着,那份暖暖的心意就荡然于胸了。

三、熟读迁移阶段

这个阶段应是对所学课文,从形式到内容进行的立体的审美体验和全方位的语言积累。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回归课文整体,实现阅读三级跳。

阅读一篇课文,初读是总,精读是分,熟读又是总,这个总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升华。此时,可以配上音乐美美地读,可以分角色入情入境地读,还可以自我陶醉式地想象读,从而对全篇课文所描绘的境界有一个整体真切的感受,也就是读出课文的味来。

(二)积累优美文段,熟读成诵,读写结合。

背诵不是短时突击,更不是死记硬背,要一边诵读一边展开想象,让语言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进而引导学生把握这些书面语言的独具特色的表达形式,让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文。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而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尽量使用书面语言来复述课文的方法来实现读书内化。对课文的留白处尝试补写,或者续写课文,都不失为练笔的契机。在《风筝》一文中,当孩子们经历了遍寻风筝无果的垂头丧气后,突然发现了水磨坊,当读到“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是多么意犹未尽啊!此时的续写就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三)树立大阅读观,尝试比较鉴赏。

当学生对课文有了较全面的把握后,不妨把同一题材的文章找来进行对比性阅读。比如学《触摸春天》,完全可以把海伦凯勒的有关触摸的文段拿出来阅读,比较两篇文章在立意构思和布局谋篇上的异同,使学生悟到:同一种立意,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各有千秋。还可以把同一作者的其他相关作品拿来进行补充性阅读。比如读了贾平凹的《风筝》,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作者语言的清新、活泼、流畅,那份童年做风筝、放风筝的快活感同身受,如果再请学生读一读他的《月迹》,就更能体会到“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的那份童真童趣了。当然,还可以进行古文和现代文的鉴赏阅读,感受文言文表达的简洁明快和现代文的明白如话。

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 篇9

教学设计23、明确方法:

弄懂文意、体会语境语气及说话人的身份。

4、尝试练习,反复体会。

实践训练体会方法

⒈组织自练,明确要求:自选朗读语文补充阅读第一单元课文助读。

⒉组织小组、全班朗读,评议朗读之星。

⒈学生自选朗读。

⒉小组交流朗读,相互评价。

⒊全班朗读比赛,交流朗读体会。

布置作业

巩固成果

请学生将文中的有关片段进行练习,作业汇报。

学生开展自我朗读训练,结合语文课进行练习、小组交流。

课题

3、好词佳句段的摘录

课型

实践训练型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了解摘录的要求和方法,在实践中体会好词佳句段的摘录的好处;初步掌握提高好词佳句段的摘录效率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好词佳句段的摘录的兴趣,培养好词佳句段的摘录的习惯。

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读书笔记的情况,准备默读摘录训练的幻灯片。学生准备一本摘录本,几本课外读物。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迁移,导入新课。

⒈请谁先说说你默读时做了哪些事情?

⒉好词佳句段的摘录: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句子按类摘录

⒈学生交流默读感受:专心读“三到”,动笔划重点及好的词、句等

⒉初步知道

好词佳句段的摘录的意义。

尝试学习,明确要求。

⒈请你划出好的词、句各1-2句,并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划?

⒉弄清好词句的基本要求:运用不同符号划出形容词,描写景、物、人的句子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等。

⒊你准备怎样分类摘录?

⒈个体自学,同桌讨论,班级交流。

⒉熟记好词句的基本要求。

⒊自己确定按类摘录的方法:可按景、物、人或其他类别进行分类摘录。

出示训练,感悟方法。

⒈出示训练,选精读童话《拇指姑娘》报时训练说说好词佳句段的摘录的方法。

⒉出示例样进行讨论:

题目:《拇指姑娘》第1~15页

作者:安徒生

好词:粘糊糊、漂流、纤细

好句:燕子就这样飞向空中,飞过森林,飞过大海,飞过常年积雪的大山。

好段;拇脂姑娘的摇篮……

3、总结读书体会,讲述好词佳句段的摘录的方法。

⒈学生试读,完成报时。

⒉说说你用什么符号摘录了哪些词、句,为什么?准备按什么分类摘录?

⒊小组漫谈读书体会。

⒋学生感知好词佳句段的摘录的方法;明确目的,边读边划边想,以词句为单位,加强分类摘录训练。

实践体验,培养习惯。

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要求学生按好词佳句段的摘录要求进行。

⒉组织检查和辅导。

⒊教师小结上课情况。

⒈学生阅读。

⒉小组交流阅读情况。

⒊建立好词佳句段的摘录簿。

课题

4、学会查资料

课型

实践学习型

教学目标

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训练 篇10

学设计

课题识字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9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3、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体现阅读的第6条: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仔细观察画面,能用句式练习说话。重点与难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能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认识相关的汉字。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词语卡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情境导入。(播放歌曲《郊游》。多媒体显示郊外的风景,有田野、树林、花丛。)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一起唱着这首欢快的歌曲到郊外去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观察可爱的昆虫。唱着《郊游歌》这首欢快的歌曲到郊外去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观察可爱的昆虫。

二、指导看图,出示词语。

1、到郊外了,让我们找个地儿歇歇脚。瞧,这儿的景色多么令人舒服啊!你喜欢哪些景色?

3、(画面上增加各类昆虫)在这茂密的树林、花丛中,还住着许多小昆虫呢!

找一找,你发现了那些昆虫?(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6种昆虫的名称:螳螂蚂蚁

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

5、教学说话。我发现了好多小昆虫,有

,有

,还有。

1、到郊外了,让我们找个地儿歇歇脚。瞧,这儿的景色多么令人舒服啊!你喜欢哪些景色?(碧绿的田野

茂密的树林

五彩的花丛)

2、指名把这三个词语读准确。(田野

树林

花丛)

3、(画面上增加各类昆虫)在这茂密的树林、花丛中,还住着许多小昆虫呢!找一找,你发现了那些昆虫?(预设6种昆虫的名称:螳螂

蚂蚁

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

4、读准这六个词语。

5、练习说话。我发现了好多小昆虫,有

,有

,还有。

在情境中出示词语,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感性。

三、教学韵文

1、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多么的有趣啊!它吸引着我们小朋友的心。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昆虫,让我们睁大眼睛,再去树林花丛中寻找它们吧!它们都在干什么呀?

3、教师小结:今天,咱们一起到郊外游玩,欣赏了碧绿的田野、茂密的树林和散发着芬芳的花丛,还认识了好多小昆虫,有螳螂、蚂蚁、蟋蟀、蝴蝶、天牛、蜻蜓。

1、去树林花丛中寻找昆虫吧!说说它们都在干什么呀?预设:螳螂正挥舞着大刀;蚂蚁正在成群结队地搬豆;蝴蝶和蜻蜓在捉迷藏;天牛正在奋力地攀爬树干;蟋蟀发现了好吃的,正准备跳跃呢。

2、有感情地读好韵文。仔细观察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昆虫的可爱形象充满你的头脑,从而让你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课外拓展。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虫:“口”扁,取斜势;竖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提)”,书写时起笔要重,逐渐向右上走,并提笔;点稍长,为长点。

2、教师范写“田”。“田”的外框写得饱满,上宽下窄;中间的短横在横中线上,不靠左来不靠右。

1、虫:“口”扁,取斜势;竖在竖中线上;第五笔“∕(提)”,书写时起笔要重,逐渐向右上走,并提笔;点稍长,为长点。

2、教师范写“田”。“田”的外框写得饱满,上宽下窄;中间的短横在横中线上,不靠左来不靠右。板书:

识字4观察

采集

昆虫

田野

树林

花丛螳螂

蚂蚁

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生字每个写4个。

2、回去向家长介绍有关昆虫的知识。课题识字4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3、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体现阅读中的第6条: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仔细观察画面,能用句式练习说话。重点与难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能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认识相关的汉字。有感情地朗读韵文。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词语卡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词语(教师边叙述情境边出示词语、画面。)这节课,咱们继续到郊外去游玩,去观赏无边的田野、茂密的树林和美丽的花丛,去和小昆虫交朋友。它们是挥舞着大刀的螳螂,勤劳的小蚂蚁,会唱歌的蟋蟀,舞蹈家蝴蝶,威武的天牛和捉虫能手蜻蜓。

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继续认识挥舞着大刀的螳螂,勤劳的小蚂蚁,会唱歌的蟋蟀,舞蹈家蝴蝶,威武的天牛和捉虫能手蜻蜓,走进课文。能仔细听,说正确。

二、继续学习韵文。

1、(出示挂图)看,这两个小朋友一个蹲着,另一个拿着放大镜趴在地上,他们正在干什么?(观察蚂蚁)他们观察得都入迷了,把一位小姑娘和一只黄色的小鸟也吸引过来了。(出示卡片:观

察)读好这个词,读出认真、仔细、着迷的味儿。

2、瞧,右边这位小姑娘举着一个网兜在干什么?(捕蝴蝶)为什么要捕蝴蝶呢?(出示一个昆虫标本和植物标本。)标本就是按照一样东西的原样做成的。在我们学习时可用来观察、研究的动物、植物、矿物等标本需要到野外去采摘、收集,这就叫“采集”。(出示卡片:采

集)读好这个词。

1、(出示挂图)看,这两个小朋友一个蹲着,另一个拿着放大镜趴在地上,他们正在干什么?(观察蚂蚁)他们观察得都入迷了,把一位小姑娘和一只黄色的小鸟也吸引过来了。(出示卡片:观

察)读好这个词,读出认真、仔细、着迷的味儿。

2、瞧,右边这位小姑娘举着一个网兜在干什么?(捕蝴蝶)为什么要捕蝴蝶呢?(学生想象各种原因。教师引导说可能她正在采集昆虫好做昆虫标本。)明确:标本就是按照一样东西的原样做成的。在我们学习时可用来观察、研究的动物、植物、矿物等标本需要到野外去采摘、收集,这就叫“采集”。读好这个词。

3、有感情地读好前两行。初读词语,要求读准确。

三、介绍其他昆虫。

1、呀,花草丛中还有其他小昆虫呢,你发现了吗?(画面加进蜈蚣、蜜蜂、蜘蛛、蝉、蝈蝈、蚱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出示词语卡片:蜈蚣、蜜蜂、蜘蛛、蝉、蝈蝈、蚱蜢。

2、蝉又称“知了”,我们也把这六个词语组成韵文,读一读。(把“蝉”换成“知了”)

3、瞧,这么多表示昆虫的词语,除了“天牛”,其他的字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有“虫”字旁。)

4、游戏认猜。

眼大颈细脑袋小,身长肚子穿绿袄,手拿两把大镰刀,只斩害虫不割草。

说它是牛有翅膀,两条辫子比身长,危害果木实在坏,人人叫它锯树郎。

身穿花衣爱打扮,美丽翅膀光闪闪。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舞得欢。

洞洞里钻,草地上蹦,关在家里叫唤,放出门去打架。

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

小飞艇,大眼睛,两只翅膀都透明,飞东飞西忙不停,消灭害虫有本领。

5、读词语,看谁读得又快又准。了解其他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兴趣。

四、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天牛”是一种昆虫,可在日常生活中,“牛”是一种家畜。牛有很多种类,你知道有哪些牛吗?(黄牛

水牛

牦牛)你还能为“牛”字找些朋友吗?(牛角

牛毛

牛排)a)

指导书写“牛”。牛:第一笔撇稍短,在左上格,第二笔横宜短,第三笔横宜长,收笔在横中线上,末笔为悬针竖,笔直地写在竖中线上。b)

给“天”字找朋友(天气

天空

蓝天)天:两横均写在上半格,第一横短,第二横稍长,第三笔为竖撇,先由竖中线开始运笔,至下半格向左撇出,捺比撇的位置低。

写漂亮,记忆字形。板书:

识字4观察

采集

昆虫

田野

树林

花丛螳螂

蚂蚁

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生字每个写4个。

2、回去向家长介绍有关昆虫的知识。课题识字5课时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一种笔画,认识八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体现阅读中的第4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现阅读中的第7条: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与富饶。课前准备:录音带、有关大海的图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情境导入。听,歌中的小姑娘在金黄的沙滩上捡贝壳、抓对虾,多快乐呀!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看海。

在歌曲《赶海的小姑娘》的音乐声中,和老师一起去“看海”。进入情境。

二、指导看图,出示词语。

1、(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们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挂图。按天空→海面→沙滩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1)远处的天空有什么?(2)海面上呢?(3)沙滩上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图片旁贴出对应的词卡。

2、将词卡按顺序重新排列,让学生读一读。

1、按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挂图。按天空→海面→沙滩的顺序说说图上的景色。(1)远处的天空有什么?(晚霞)(2)海面上呢?(蔚蓝的海水,海风掀起层层海浪,海浪拍打着岩石,激起无数晶莹的浪花。海鸥在海面上自由地飞翔,远处的灯塔立在海面上。渔船上满载着鱼虾、海带,停泊在港湾里。)(3)沙滩上呢?(金色的沙滩上,小朋友们光着脚丫,正兴高采烈地捡贝壳呢!)根据同伴的回答相机在图片旁贴出对应的词卡。

2、将词卡按顺序重新排列,读一读。在情境中认识词串,读准词串。

三、初步感知

1、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识字5,请你大声地朗读,读通读准。

1、大声地朗读,读通读准。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注意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四、教学韵文

1、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走在金色的沙滩上,你会有什么感觉?(软软的。)你还可以在沙滩上干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观察图画)他们都在干什么?你见过贝壳吗?(出示实物或图片)说说贝壳的样子,读好“贝壳”。

2、孩子们光着小脚丫在沙滩上尽情玩耍,是多么开心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行。用第一行的三个词语说一两句话。

3、(播放轻柔的带有海浪声、海鸥声的音乐)站在沙滩上,遥望海面,海风轻拂,浪花欢唱,海鸥飞翔,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谁能读好第二行的三个词语?(指读)

4、海鸥在海面上干什么?海水在海风的吹拂下拍打着海岸,撞击出朵朵浪花,哗哗,正唱着动听的歌呢!再读这一行。齐读第一、二行。

5、美丽的大海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向人类奉献丰富的海产品。看,满载而归的海船上装满了什么?(珍珠、珊瑚、藻类……)

6、你品尝过这些鱼虾、海带吗?味道怎样?见到过漂亮的珍珠吗?把你此时的心情融入朗读中。辛劳的渔民劳累了一天,获得了这么多东西,心情怎样?读好这一行。

7、(播放轻柔的古典乐曲。)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海面,渔船载着渔民们满船的喜悦驶入港湾,一切又将趋于平静。谁能读好这一行?(指读)金色的沙滩,蔚蓝的海水,红彤彤的晚霞,傍晚的大海多了一份宁静的美丽。再读这一行。

8、诵读韵文(1)借助画面,自由练读。(2)配乐,指名朗读。(3)配乐,齐读。

1、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走在金色的沙滩上,你会有什么感觉?(软软的。)你还可以在沙滩上干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观察图画)他们都在干什么?(小姑娘正弯腰去捡一个蓝色的贝壳。穿红背心的男孩儿吮着大拇指,他可能有了新的发现。右边的小男孩飞快地跑过来,举着一个大海螺大声地喊着:“瞧,多漂亮的贝壳!”沙滩上留下了他的一串小脚印。)你见过贝壳吗?(出示实物或图片)说说贝壳的样子,读好“贝壳”。孩子们光着小脚丫在沙滩上尽情玩耍,是多么开心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行。用第一行的三个词语说一两句话。

3、(播放轻柔的带有海浪声、海鸥声的音乐)站在沙滩上,遥望海面,海风轻拂,浪花欢唱,海鸥飞翔,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谁能读好第二行的三个词语?(指读)

4、海鸥在海面上干什么?(飞翔、鸣叫、捕捉小鱼、追逐)海水在海风的吹拂下拍打着海岸,撞击出朵朵浪花,哗哗,正唱着动听的歌呢!再读这一行。齐读第一、二行。

5、美丽的大海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向人类奉献丰富的海产品。看,满载而归的海船上装满了什么?(珍珠、珊瑚、藻类……)

6、你品尝过这些鱼虾、海带吗?味道怎样?见到过漂亮的珍珠吗?把你此时的心情融入朗读中。辛劳的渔民劳累了一天,获得了这么多东西,心情怎样?读好这一行。

7、(播放轻柔的古典乐曲。)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海面,渔船载着渔民们满船的喜悦驶入港湾,一切又将趋于平静。谁能读好这一行?(指读)金色的沙滩,蔚蓝的海水,红彤彤的晚霞,傍晚的大海多了一份宁静的美丽。再读这一行。

8、诵读韵文(1)借助画面,自由练读。(2)配乐,指名朗读。(3)配乐,齐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学习生字。整体感知。熟读背诵。看图,练习用词串说正确的话。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渔”与“鱼”的区别。“渔”的意思是打鱼、捉鱼。

2、选词填空:鱼

渔(1)海边的()民驾驶着()船出海捕()了。(2)一条大鲤()在()网中挣扎。

3、出示“渔”“沙”“浪”,说说共同点。(均有三点水,均为左窄右宽。)

4、沙:右部“少”的竖应写在竖中线右边,左点写在中心点偏左,右点比左点高,最后一撇要舒展。

5、浪:第八笔为“竖提”,应在竖中线的左边,捺要舒展。

6、渔:右部“撇刀头”窄,“田”部要注意上宽下窄,末横稍长。

1、“渔”与“鱼”的区别。“渔”的意思是打鱼、捉鱼。

2、选词填空:鱼

渔(1)海边的()民驾驶着()船出海捕()了。(2)一条大鲤()在()网中挣扎。

3、出示“渔”“沙”“浪”,说说共同点。(均有三点水,均为左窄右宽。)

4、沙:右部“少”的竖应写在竖中线右边,左点写在中心点偏左,右点比左点高,最后一撇要舒展。

5、浪:第八笔为“竖提”,应在竖中线的左边,捺要舒展。

6、渔:右部“撇刀头”窄,“田”部要注意上宽下窄,末横稍长。写“沙、浪、渔”等六个生字。板书:

识字5沙滩

贝壳

脚丫

海风

海鸥

浪花珍珠

鱼虾

海带

港湾

渔船

晚霞作业:

1、生字每个写4个,2、把你对大海的了解介绍给爸爸妈妈。课题识字6课时第一、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读准字音,词语与词语之间读出停顿,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体现阅读中的第4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3、通过朗读和观察,初步体会祖国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成就。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喜爱自己的城市吗?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起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现代化城市的新面貌,好吗?学生说说自己的城市发生的变化。预设:看见市里有很多的高楼大厦等。谈话进入其情景。

二、看图学词语

1、(出示插图)图上有些什么?

2、你在哪儿见过的,是什么样的?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1、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说出自己所认识的物体。如:大厦、草坪、电梯、花坛等。

2、说说你在哪儿见过的,是什么样的?准确认读词语,知道词语所指的物体。

三、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口述自读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2、指名读,正音。

3、齐读。

四、图文结合,巩固词义

1、做“找朋友”游戏,要求学生把字卡贴在相应的图旁边。

1、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把字卡贴到相应的图旁边。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厦”为翘舌音,“塑”为平舌音,“厅”是后鼻音。)游戏中巩固知识。

五、诵读韵文

1、指名读第一行(1)谁见过喷泉?在哪儿见过?喷泉的什么地方吸引你?(出示几幅形态不同的喷泉图)(2)用石头、金属雕刻出来的各种造型物称为雕塑。(出示几幅雕塑图,简单介绍其形状和意义。如果所在城市有雕塑,可请学生自由说说雕塑的形状和意义。)(3)在这个广场的右上边,有一座音乐厅。顾名思义,在音乐厅里会举办些什么活动?

2、指名读第二行。(1)在一座现代化城市中,绿化是非常重要的。看,在这幅图中,你在哪儿见到了片片绿色?花坛、草坪、林荫道又给你什么感觉?(2)谁能读好这三个给人带来舒适与美丽的词语?4、指名读第三、四行(1)、我们的家乡正起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我们的家乡有几座令我们赞叹的大厦?(学生自由回答。)(出示卡片:大厦)读好这个词。(2)、在高层的大厦中,上下楼梯靠双脚爬该多累呀,有电梯就好了。你在哪儿见过电梯?(出示电梯图。)(3)、汽车已经成为我们出门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多了,就要有停车场,这样才方便,有字母P标记的地方就是停车场,找一找书上那幅图上的停车场。(4)、数一数停车场上停了几辆轿车?立交桥上正行驶着几辆轿车?你知道立交桥有什么用吗?(5)、在停车场旁,有一个地铁的出口处。顾名思义,地铁就是指建造在地下的铁路,铁路上行驶的是列车。(有条件的可出示地铁图,也可请乘过地铁的学生说一说乘地铁的经历和地铁建造在地下有什么好处?)

1、指名读第一行(1)谁见过喷泉?在哪儿见过?喷泉的什么地方吸引你?(2)用石头、金属雕刻出来的各种造型物称为雕塑。(出示几幅雕塑图,简单介绍其形状和意义。如果所在城市有雕塑,可请学生自由说说雕塑的形状和意义。)(3)说说在音乐厅里会举办些什么活动?(演唱会、音乐会、舞会等与音乐有关的文艺节目。)这里是人们欣赏音乐、享受音乐的好地方。(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行。

2、指名读第二行。(1)在一座现代化城市中,绿化是非常重要的。看,在这幅图中,你在哪儿见到了片片绿色?花坛、草坪、林荫道又给你什么感觉?(2)谁能读好这三个给人带来舒适与美丽的词语?新课标第一网

3、齐读第一、二行。

4、指名读第三、四行(1)、我们的家乡正起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我们的家乡有几座令我们赞叹的大厦?(学生自由回答。)(出示卡片:大厦)读好这个词。(2)、在高层的大厦中,上下楼梯靠双脚爬该多累呀,有电梯就好了。你在哪儿见过电梯?(3)、汽车已经成为我们出门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车多了,就要有停车场,这样才方便,有字母P标记的地方就是停车场,找一找书上那幅图上的停车场。读准“停车场”,注意“停”是后鼻音。(4)、数一数停车场上停了几辆轿车?立交桥上正行驶着几辆轿车?你知道立交桥有什么用吗?(使交通更加畅通。)(5)、在停车场旁,有一个地铁的出口处。顾名思义,地铁就是指建造在地下的铁路,铁路上行驶的是列车。(有条件的可出示地铁图,也可请乘过地铁的学生说一说乘地铁的经历和地铁建造在地下有什么好处?)(6)、读好第四行的词语。(7)、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行。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图文结合,巩固字义。诵读韵文,体会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六、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提示重点字的写法。

3、学生按照笔顺提示在课本上描红。

1、学习生字:泉乐厅林

车交

2、说说重点字的写法。泉:上下两部分要写得扁一些,“白”要写得上宽下窄。厅:“厂”要写得横短撇长。乐:第一笔平撇起笔稍高,第二笔的折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写在竖中线上。

3、学生按照笔顺提示在课本上描红。学习生字,正确书写。板书:

识字6喷泉、雕塑、音乐厅花坛、草坪、林阴道大厦

电梯

停车场轿车

地铁

立交桥作业:

1、把今天学过的生字每个写4个。

2、小朋友向家长说说现代化城市是么样的?你觉得我们的城市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课题练习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说说笔画和笔顺,再按笔顺描红。(体现写字中的第3条: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6个词语,练习把句子说完整。

3、努力把字写得正确、端正、美观。重点与难点: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生字,说说笔画和笔顺,再按笔顺描红。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6个词语,练习把句子说完整。

3、写字。课前准备:学生自己完成练习4的习题。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3、反馈。

⑴展示描写好的作业,表扬认真写字的小朋友。

⑵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1、学生借助拼音读题目。

2、说明本题的要求:认识两个新笔画,按笔顺写字。

3、学生自读三组的18个生字。

4、出示卡片个别、集体认读。学生同桌交流生字和笔画和笔顺。

5、指名按顺序说说每个字手笔画和笔顺。

6、练习。学生练习按笔顺描红,教师巡视指导。能按正确的笔顺把字些漂亮。

二、教学第二题,学习字词句。

1、审题: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仔细看图,图中有哪些水果?

学生认读生字词

3、指名说说苹果的样子。

4、指名将苹果与拼音、词语用直线连起来。

5、同法学习下面的词语。

6、句子训练

1、个别学生读要求。

2、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出看到哪些水果。

3、自由朗读音节词。

4、指名朗读音节词。

5、学生把音节词和图片连起来。

6、学生试着用“我喜欢吃的水果有---------,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指名说,提出说话的要求。

与同桌交流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能按照提示把句子说完整,有说话的兴趣。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3、师范写“虫”。指名按笔顺书空。用以上方法学习“贝、乐”两字。

4、练习。

1、学生借助拼音读题。

2、出示卡片“虫、贝、乐”3个字。学生看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这3个字的形状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虫:先在田字格中间写一个扁扁的“口”,然后在竖中线上写竖,提向右上斜,运笔由重渐向上提起,最后一笔为长点。贝:上部外框写得略长,第二笔的折比左竖长,第三笔为竖撇,末笔为长点。乐:第一笔平撇起笔稍高,第二笔的折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在竖中线上。

3、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描红,仿影。教师巡视,介别辅导,并提醒学生写字时做到“三个一”,保持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照样子写字,掌握有关笔顺。

四、教学第四题:做做读读

1、审题。

2、(1)观察图画,上面画了哪些动物?

(2)读图左边的汉语拼音,说说要填哪几种动物的拼音卡片?

(3)练习,填写完后读一读。

1、学生观察插图,说说自己认识的动物。

2、自由读读音节词,并把它填写在四线三格中。

3、学生互相抽读,还可以辅之以“说”和“演”。板书:

练习4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有(),有(),有(),还有()。作业:回家用“我喜欢吃的水果有---------,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说给家人听。课题练习4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读、背成语和古诗,增加语言积累。(体现阅读中的第9条: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2、观察图画,根据要求传悄悄话,提高听说能力。重点与难点:

1、能正确地读、背成语和古诗,增加语言积累。

2、观察图画,根据要求传悄悄话,提高听说能力。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李白的古诗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熟记成语

1、借助拼音读准四个成语。

2、(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出四个成语。)老师提示:如:一轮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这样的情景可用“红日东升”来形容。树叶黄了,枫叶红了,这是什么季节呢?(秋季)秋天和夏天,人们在感觉上有什么不同?(秋天天气凉爽,让人觉得很舒服。这就是“秋高气爽”。)

1、借助拼音读准四个成语。

2、(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出四个成语。)明白:如:小朋友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看,我们教室的窗户多么明亮,我们的课桌椅多么干净,这就叫“窗明几净”。(“几”读“jī”,是“桌子”的意思,象我们家沙发前的小桌子就称为“茶几”。)瞧,小朋友们读得多认真啊,从窗口不断地飘出我们琅琅的读书声,这就是“书声琅琅”。

3、自由读。小组读。齐读。

4、试背。正确地读、背成语,增加语言积累。

二、背诵古诗。

1、简介作者小朋友对“李白”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你知道他是谁吗?(李白是唐朝大诗人。)你一定还听说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讲的是李白小时候下决心苦读的事情。他一生写了许许多多好诗,一直流传到今天。现在就来学习他写的《古朗月行》。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读准读通。

3、指名朗读。

4、理解意思。李白小时侯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做的大盘子。还怀疑是瑶台仙境的大圆镜飞到云朵上去了呢。

5、自由朗读。有感情地朗读。

6、尝试背诵。

7、你还能背诵李白写的哪首诗?

正确地读背古诗,增加语言积累。

三、教学“口语交际”

1、课前准备。准备若干句要传的悄悄话的内容。

2、审题揭示话题:口语交际——悄悄告诉他。

3、指导

(1)指导观察图画。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图下面的一段话,弄清本次训练要求。

(3)指导练习。

4、练习

5、反馈:根据各组传悄悄话的结果进行评比,看看哪个组说得清楚,听得明白,传得准确。

1、课前准备。准备若干句要传的悄悄话的内容。

2、审题揭示话题:口语交际——悄悄告诉他。

3、指导

(1)指导观察图画。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图下面的一段话,弄清本次训练要求。

(3)指导练习。

4、练习

5、反馈:根据各组传悄悄话的结果进行评比,看看哪个组说得清楚,听得明白,传得准确。能传悄悄话,听说能力有所提高。板书:

练习4虫

上一篇:镇司法所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本案债务属于个人债务还是夫妻共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