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建设专委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2024-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市政协建设专委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通用9篇)

市政协建设专委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篇1

一、加强学习,更新

观念,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建设专委除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还积极参与本单位的深入学习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围绕市委“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战略,深入调查研究,找出障碍我市建设事业发展的难题去进行破解,使我们专委各个委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行政管理、参政议政的能力得到了不断地充实,思想得到大解放,观念进一步更新,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围绕市的中心工作,大力推动重点项目的建设和重点工作的开展

我市的工作重点52项,建设系统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就有42项,其中负责牵头的10项。而我们专项所属各部门委员都能主动积极工作,同时,能出谋献策参与抓好,使各个项目取得显著的工作成效,一年来,主要完成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总投资3.2亿元的罗定国际酒店,已完成总工程量85%以上,将在2010年春节前竣工事业。

2、投资600万元的泗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3月份投入运行。

3、总投资4860万元的市第二生活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

4、总投资2500万元的城区生活垃圾场改造工程项目已进入征地阶段。

5、投资100万元的城区垃(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圾中转站改建项目已进行选址及设计等筹备工作。

6、总投资450多万元对小区未完善的24503㎡的道路和1602m下水道建设,将在2010年春节前完工。

7、房地产的开发建设到历史新高,项目13个,开发资金约2.2亿元,建筑面积15.5万㎡,同比增长42.5%。

8、建筑业和建筑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今年完成建安产值4.39亿元,创税利3668万元。

9、生态文明村建设进展顺利。155条文明村建设任务已落实,投入资金804万元,确保年底可全部建成并可通过云浮检查验收。

10、投入323.1万元,完成城区主街道下水道建设改造修复、绿化带花基、次干道配套工程。

11、大力抓好整治占道摆卖、“牛皮癣”和陈旧及不规范设置的户外广告、车辆乱停放等“六乱”现象的整治,市容秩序明显改善。

12、加强环境卫生保洁和管理,有效改善城区卫生保洁质量。

13、投入35万元完成对城区主街道标线7047㎡的翻画。

14、拆除文明样板路牌坊和19座弧形灯、主街道路口交通铁护栏1800米,翻新路标指示牌杆柱19座。

15、配合林业部门改造主街道绿化带的栽种,并加强养护,确保成活及生长,绿化、美化作用得到逐步呈现。

16、加强街道路政管理,及时保质修复好通讯、供电、视频监控等各类挖掘的路面。

17、争取市政府解决了环卫临时工人的养老保险问题,较好地维护了环卫队伍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18、专委各部门在积极参与我市“9.16”救灾及灾后重建活动,尤其是城市管理局和建设局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各单位已完成“百局扶百户”的任务。

三、认真办理好政协委员提案

本专委所属单位今年的政协委员提案比较多,而且多为涉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实承办好各单位提案,专委委员能在所在单位出谋献策,并精心组织实施,从政治的高度,把提案的办理工作作为履行工作职责,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接受政协委员依法监督的大事来抓,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所有提案都获委员代表基本满意以上的办复意见,有力地推动了本系统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突出重点,认真开展视察活动

1、参政议政,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今年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专委能组织委员进行实地调研,对城乡的规划建设管理,如何加快创建文明城市的步伐、环境保护、城市的管理、建筑业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生态文明村的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等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采纳,更好地推进了我市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2、下半年组织委员到西安、延安进行一次视察活动,进一步开阔了委员的视野,为提高今后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存在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专委委员主要是积极性不够强、创新精神欠缺,有些工作任务完成得不够理想。

2010年工作计划:

一、新的一年,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履行我们的职责、职能去做好,以更进一步推动我市的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积极参政议政,履行职责,为罗定的社会和经济建设提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市政协建设专委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篇2

全面推进建筑节能

以组织实施重点项目为抓手, 促进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的实施, 强化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 进一步实现由抓项目向抓体制机制建设的转变。 (一) 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标准的监管和稽查, 继续做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 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并纳入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管。重点抓好民用建筑信息公示制度及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加快建设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城镇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阶段达到99%, 施工阶段达到95%。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节能65%或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 (二) 督促和指导北方各省市制定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计划和方案。总结节能改造经验, 探索改造模式, 多渠道筹措资金, 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 累计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十一五”期间1.5亿平方米的改造任务。 (三) 加快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能耗动态监测系统, 扩大监测范围, 抓紧研究制定能耗定额和超定额加价制度, 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启动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在10个试点省市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扩大节约型校园建设试点范围。做好30个节约型校园平台建设和示范。 (四) 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督促省级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 完善建设标准和配套的政策措施, 继续组织实施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做好第一批100兆瓦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其它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管理和验收。争取50%的项目完成验收。 (五) 推进农村地区建筑节能。组织实施县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和建筑节能示范。 (六) 制定并实施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推广应用政策。扶植新型墙材及节能材料、产品的产业化发展, 建设新型墙体及节能材料、产品产业化基地, 组织编制并发布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加强建筑节能材料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稽查。 (七) 大力开展建筑节能宣传活动。制定宣传培训方案, 坚持普及宣传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编印节能知识宣传材料, 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普及节能知识, 增强行业和社会节能意识。继续强化专业培训,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举办培训班10期, 培训800~1000人次。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

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为主要抓手, 加快完善评价标准体系, 强化评价机制, 广泛推广评价标识制度。 (一) 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加强对地方评价标识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推动具备条件的省市尽快建立评价制度, 开展评价标识工作。选择工作成效好的省市总结交流经验, 推广评价标识制度。 (二) 扩大绿色建筑示范规模。扩大部计划项目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面积, 力争达到1000万m2。督促和指导有条件的省市组织开展绿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示范, 形成部、省、市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示范格局。 (三) 加快绿色建筑和低碳技术开发推广。组织申报“低碳生态城规划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 组织开展低碳生态城分级评价标准、规划与建设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做好项目前期准备, 选择具备条件的区域、城市、片区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试点示范。 (四) 研究建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和数据库。梳理和整合现有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相关数据, 初步完成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模型体系框架设计, 搭建管理信息平台和仿真平台。 (五) 扩大绿色与低碳技术合作交流。开展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在绿色建筑与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从技术、政策和管理层面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和做法, 促进我国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指导办好“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

抓好重大科技项目

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以城镇水污染治理、饮用水安全保障和城市精细化管理为重点, 创新和完善技术体系, 促进相关行业和产业发展。 (一) 强化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联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核查项目 (课题) 进度和质量。做好2008年启动课题的验收准备工作。评估水专项“十一五”项目实施效果。组织项目 (课题) 承担单位凝练科研成果, 形成重点流域和地区城镇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方案。 (二) 编制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调研“十二五”期间城镇供水和治污减排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需求, 确定水专项“城市水污染控制”和“饮用水安全保障”两个主题“十二五”的重点任务, 明确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组织编制和论证“十二五”项目 (课题) 实施方案, 落实示范城市和课题承担单位。构建水处理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基地,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研究探讨实施管理机制创新, 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三) 组织实施“高分辨对地观测系统”科技重大专项。开展“现代城市精细化管理”项目可行性论证, 编制和论证各课题实施方案, 落实承担单位, 制定实施计划, 编制预算并签订合同。结合我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组织实施示范工程;开展民用卫星主用户申请工作。

强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管理

加强后期管理, 提炼技术成果, 形成成套技术、工艺和产品设备。做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后期管理和验收管理。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的研究目标和考核指标, 严格做好验收工作。组织各项目 (课题) 承担单位凝练科研成果, 总结技术示范和应用经验, 组织开展技术交流, 促进科研成果推广转化。

全面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为重点领域, 以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方式的合作交流。 (一) 做好国际科技合作规划和组织工作。重点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城镇防灾减灾与应急体系、新农村建设、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等领域, 编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指南》。组织召开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座谈会, 指导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省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二) 积极落实政府间合作协议。根据《中美建筑与社区节能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在“中美能源与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 抓紧与美国能源部开展建筑节能领域的合作;促成中欧《关于建筑能效与质量的合作框架》协议内容的落实, 推进能效标识、能源效率及低碳技术项目的实施;落实中法可持续发展合作协议住宅建筑节能有关活动。继续与新加坡环境及水源部、城市发展部在城镇环境治理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和生态城市建设领域开展合作。与德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等在绿色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三) 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完成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基本情况调研和战略对策研究, 召开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座谈会, 做好《“十二五”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参与“亚太清洁发展和气候伙伴关系计划”和中欧气候变化伙伴关系计划等活动, 组织策划开展合作项目。 (四) 组织实施好既有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对“中国供热改革与建筑节能项目”、“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中国终端能效项目”和“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等项目的监督管理, 开展年度审计、结题审查以及成果总结、宣传、扩散等工作。 (五) 继续拓展合作领域并积极策划新项目。策划设计中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二期并签署执行协议。继续做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的国际科技合作工作。

市政协建设专委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篇3

1.指导思想

2010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整体推进,实施投资拉动、政策驱动、示范带动,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加快形成“百镇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2.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开好局,起好步,夯实基础,力争取得重大进展。

2.1启动实施千村示范从2010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省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1000个示范村,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强化基础,完善功能,带动周边村屯发展。同时,按照分层推进、梯次跟进的原则,着眼于构建新型村镇布局体系,再规划一批重点村,进行巩固、完善和提高。

2.2启动实施万村提升全省有1万多个村级单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环境整治,着力推进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作,改善提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建设人与自然相协调的生态和人居环境。

3.主要任务

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的需要,扎实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努力在科学规划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完善服务功能、突出环境整治、注重机制创新等5个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

3.1科学规划布局按照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要求,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集中力量建设1000个示范村,探索路子,积累经验。要根据地域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坚持进行分类指导,东部提高、中部突破、西部攻坚,加速形成全省新农村建设新格局。

3.2强化产业支撑2010年启动建设的1000个示范村,要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产业示范基地。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原则,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培育、壮大、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强化产业支撑的主推模式,依托我省丰富的粮、牧、林、特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规模效益。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宜工则工、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特则特,推进产业兴村、旅游富村、商贸活村。积极发展农村商贸流通、观光旅游、餐饮服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服务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利条件。

3.3完善服务功能把1000个示范村服务功能建设作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桥梁,作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纽带。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按照“微型小城镇”的思路,科学规划生产、生活、商贸、文化、休闲等功能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着力提高服务功能,用良好的环境吸引人,用人的集聚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快形成。

3.4突出环境整治 以环境整治作为改变农村面貌的突破口,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深入实施“万村提升”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改变农民传统生活习惯为重点,规范约束农民陈规陋习,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以建章建制为重点,把农村环境整治列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代表大会和屯务理事会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建立起保持农村环境卫生、促进村容整洁的长效机制。

3.5注重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向农村转移。创新农村发展的政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平等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管理体制机制和工作运行方式上实现创新和突破,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优生优育。

4.保障措施

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关键在强化措施。具体要在以下8个方面加强组织、精心推进。

4.1选定好1000个示范村 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空间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1000个中心村,进行集中建设。示范村要具备明显的区位优势,鲜明的产业特点,规划科学合理,集体经济发展潜力大,村两委班子组织工作能力强,农民自我投入、自我建设积极性高,在周边发挥示范引导、带头带动、辐射扩散、吸引聚集的作用。

4.2着力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对于选定的1000个示范村,按照省、市、县三级建设部门合力攻坚的要求,完成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规划、村屯改造方案等三个规划、一个方案的编制工作任务,确保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推动示范村建设健康、有序、扎实进行。

4.3组织好示范村项目建设2010年省继续安排2亿元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示范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補助。市(州)和县(市、区)也要设立一定规模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示范村项目建设。项目建设重点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广播电视、清洁能源、院墙整治、排水处理、垃圾清理、桥涵建设、小流域治理和村部、卫生所、文化活动室、农民夜校、健身广场、美化社区等。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治理脏乱差,创建文明、健康、时尚农村新型社区。

4.4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落实省级重点责任部门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实行1000个示范村重点项目包保建设。在此基础上,把各类涉农的发展要素优先向示范村配置,产业发展项目重点向示范村摆放,加强对现有国家和省扶持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的整合,打捆使用,将泥草房改造、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消防水源、电网改造、商贸网点、批发(集贸)市场、清洁能源、科学普及、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农家书屋、信息网络、职业教育、扶贫开发、畜禽养殖场(小区)、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社区建设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向1000个示范村,形成综合性、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

4.5实行帮扶工作责任制省、市、县三级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单位、1000户企业,按照一对一、一帮三年不变的要求,对1000个示范村实行重点帮扶。要切实发挥各驻吉部队建设第二故乡和全省民兵预备役支持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企业家和机关企事业干部到农村或到本人的出生地、生长地、创业地支援新农村建设。

4.6切实加强考核评比完善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要把奖补考核作为表彰和专项资金补助的重要参考依据。按照建设周期,每半年考核一次,在年末考核时增加各市州互评,确保考核公平性。按照省规定新农村建设每3年表彰一次的要求,2010年要做好对各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示范村和省直部门以及个人先进表彰工作。

4.7做好宣传培训工作重点是在总结前两年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会同省纪检委、省委组织部、省民政厅和省财政厅、吉林农业大学,共同组织实施好万名村干部培训计划。2010年完成培训2000名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一村一名大学生”任务,共分5期进行,每期10天培训400名。通过集中系统培训,进一步提高村级干部的理论水平、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增强对中央和省有关“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重大决策、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执行能力,增强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能力。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吉林农业》杂志、吉林农业报、12316新农村热线、12582短信平台、吉林农网、新农村简报等,加大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先进经验宣传力度,同时,创新宣传模式,主动策划一些有影响的活动,使宣传工作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市政协建设专委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篇4

一、学习宣传委员会:

1、组织两场报告会。(上、下半年各一场)

2、与文教卫体委联谊。(4-5月)

3、到沿海城市参观学习。(6-8月)

4、到社区或企业视察调研,并形成视察报告。(10-11月)

5、组织委员慰问帮扶困难学生。(12月)

6、召开

工作总结会议并布置提案撰写工作。(12月)

二、提案委员会:

1、召开六届四次会议提案审查立案工作会议。(2月)

2、组织重点提案办理督查。(3—4月)

3、委员重点企业视察。(5月)

4、开展小城镇建设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7月)

5、与科技工业专委会联谊。(7月)

6、召开工作总结会议及布置提案撰写工作。(12月)

三、科技工业委员会:

1、到三明金圣特种钢有限公司开展参观活动。(3月)

2、到湖北省十堰市荣王集团分公司考察调研,完成一篇学习外地工业建设经验的调研报告。(4月)

3、与提案委开展联谊活动。(7月)

4、组织本委委员视察区科协关于巩固提升“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成果和争创福建省第四轮“科普先进县(市、区)”工作准备情况,并形成视察报告。(10月)

5、到中达实业有限公司进行年终座谈总结,并布置提案撰写工作(12月)

四、经济贸易委员会:

1、开展访贫问苦,慰问社会弱势群体活动。(2月)

2、与农林水委开展联谊活动。(5月)

3、组织视察本专委会委员企业,并形成视察报告。(8月)

4、组织委员开展外出学习考察活动。(10月)

5、做好年终总结,并布置提案撰写工作。(12月)

五、农林水委员会:

1、与经贸委开展文体联谊活动。(5月)

2、组织视察区属重点林产工业企业,并形成视察报告。(7-8月)

3、组织外出考察兄弟县(市区)林改配套改革情况,形成考察报告,为我区深化林改提出建议和意见。(9-10月)

4、召开年终工作总结会议并布置提案撰写工作。(12月)

六、社会法制委员会:

1、开展“送法下乡”活动。(3月)

2、开展劳动就业体系建设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7月)

3、召开“平安**”建设座谈会。(8月)

4、组织开展外出学习考察活动。(9月)

5、与“三胞”委开展联谊活动。(10月)

6、召开年终工作总结会议并布置提案撰写工作。(12月)

七、文教卫体委员会:

1、与学宣委开展文体联谊活动。(4月)

2、考察**辖区教育布局情况,并形成加快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5月)

3、组织委员外出学习考察。(8月)

4、组织开展送医送药送文化下乡活动。(12月)

5、召开年终工作总结会议并布置提案撰写工作。(12月)

八、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委员会:

1、组织委员到少数民族村(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开展送医送药活动。(5月)

2、组织委员外出学习考察。(7月)

3、组织委员视察我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情况,并形成视察报告。(8月)

4、与社法委开展联谊活动。(10月)

5、召开年终工作总结会议并布置提案撰写工作。(12月)

注:

①各专委会的活动时间为初步安排,可根据活动需要适当调整。

②各专委会全年安排一次案件听审活动,参与民主监督。具体时间、地点和人数另行通知。

市政协建设专委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篇5

xxxx年,规划建设国土局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示范区,提站位、转观念、拓思维、重实干、强措施,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一、xxxx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顶层设计,以新发展理念优化提升规划体系

学习借鉴雄安新区先进规划理念,突出“绿色、人文、科技”特色,以新发展理念深度优化提升的分区规划、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镇村规划x类xx项规划已基本完成编制,初步构建全域覆盖、城乡融合、特质鲜明的“千年天府、山水智城”城乡规划体系。一是形成集约紧凑、城乡融合的空间格局。强化“南拓”支撑“东进”、承接“中优”的纽带作用,贯彻全市乡村振兴大会精神,落实“三中心两基地”定位,规划形成“xxxx”(一谷、七区、七镇、五十四村)总体空间结构、“一带引领、两轴拓展、三川交融”城乡总体布局和“一山两楔三廊五河六湖多渠”生态文化景观结构,拓展夯实新区永续发展空间。二是形成创新引领、导向突出的产业体系。全面贯彻市委产业大会和新经济大会精神,坚持“产业、城市、人口”融合发展思路,根据产业差异化特点、人口特色化需求,研究提出用地布局、土地性质、兼容比例、交通出行、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筑形态、文化元素、城市色彩等内容指标,依托鹿溪智谷、天府中心、特色小镇科学布局科技创新和高技术服务、国际会展、总部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和文创旅游、高端商务、高科技农业三大特色产业,重构形成“x+x”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构建起以独角兽岛为极核、鹿溪智谷与天府中心为组团、x个特色产业小镇为支点的产城融合布局。三是形成管控有度、落地有力的规划体制。率先在全市聘任总规划师,在规划建设国土局增设总规划师办公室,全程为新区四级规划及重大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等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把控。同步加快推进规划成果法定化,分区规划、总体城市设计、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控规等x项规划成果已报市规划局待审。

(二)完善城乡设施,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外通内畅交通系统加速形成。配合初步选定高铁天府站站位和x至x铁路可研报告审查,协助推进新机场高速公路建设和五环路规划。地铁x号线三期力争年底前可投入试运行;x号线、xx号线按计划顺利推进。新开工科慧路、x湾大桥等道路桥梁项目xx个,全面启动实施鹿溪智谷“四纵四横”道路项目,建成科学城北路、雅州路等城市道路约xx公里。二是重大城市功能设施加快建设。西部国际展览中心全面建成投用,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一期通水试运行,鹿溪河上游水环境治理工程示范段基本建成,启动实施鹿溪智谷生态修复、白沙水库、北部组团生态间隔带等重大生态项目。按照可举办国际赛事的标准规划建设三级天府绿道体系,预计年底建成xx公里绿道。全力推进xx公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秦皇寺xxxKV输变电站、桐子湾和香山xxxKV变电站、尖山变电站至x寺变电站段电力线路工程建成投运。三是公建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天府一小、天府七中开校办学,天府四中、九中基本建成,完成华西天府医院、万达国际医院规划方案审查和天府六小等x所学校开工建设。重点区域供水、燃气、通讯设施、邮政服务设施同步配套。四是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全面提速。新建安置房项目x个、xx万平方米,续建安置房项目xx个、xxx万平方米,切实保障x.x万待安置人员权益。改造棚户区、城中村、土坯房面积xx.x万平方米,完成xx个老旧院落改造,解决xxxx户城乡居民住房问题。xxx公里农村富民公路形成通车能力,整治x座农村危旧桥梁,新开、优化公交线路xx条,开工建设x座公交站,城乡交通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天府中心、兴隆湖周边基本形成人才和产业承载能力,国际时尚、高端大气、城乡融合、山清水秀的现代化城市风貌逐步形成。

(三)狠抓要素保障,以目标为导向服务新区领先发展

一是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利用。在全省率先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报批,基本农田、耕地保有量、建设用地三项主要控制指标调整规模居全市首位。划定新区xx.xx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将保护责任落实到农户。统筹推进土地资源内部挖潜和外部开源,报征xxxxx亩土地,通过招拍挂出让熊猫大厦等重大项目用地xx宗、面积xxxx亩、实现合同价款xxx亿元,有效保障重点产业化项目、基础配套项目、城乡民生项目用地和新区发展资金。二是全面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拟订《x天府新区直管区“天府英才”住房安居管理办法》等xx余项政策制度,完成科学城起步区等四个重点产业区域xxx亩人才公寓(国际社区)土地供地。

二、xxxx年工作要点

(一)提升规划管理水平。深度完善、全面完成xx项规划编制。公开优选一流规划机构高水平编制独角兽岛、青松湿地等重点项目规划方案。完成规划法定化,发挥好总规划师技术指导和把控作用,加强规划管理,维护规划权威。建立城乡风貌管理机制,在城市设计的框架下建立健全城乡风貌各项专项规划和审查制度。

(二)全力推进新战场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跨部门、跨层级的联动促建工作机制,明确职责边界,形成全链条、成体系、高效率的项目促建工作格局。科学安排开发建设时序,全面推进鹿溪智谷、天府中心等重点区域基础配套设施、生态设施和人才公寓建设,力促熊猫大厦、国际会议中心、天府绿道、中科院光电所、天府海归创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三)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坚持推动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同步发力、统筹推进。大力推行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加快天府绿道、鹿溪河上游xx公里生态廊道、白沙水库、北部组团生态隔离带和天府中心景观生态廊道等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围绕大美乡村建设,推动“产业小镇+服务小镇+生态小镇”一镇一特色发展,规范高效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启动建设鹿溪智谷、兴隆湖周边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载体,加快构建“一带引领、一核支撑、多点联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2010年居委会工作学习小结 篇6

时光匆匆,一年的时间一晃而逝,在各部门领导和居委干部的帮助下,让我在这一年里学习增长了许多工作知识,更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社区工作经验,让我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到居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须性。

一、注重加强学习。学习是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知识储备和重要基础。这次在镇组织的学习讨论会上,我得益匪浅,认识到做好居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学习了柏万青阿姨对社区工作的认识和技巧。作为居委干部,更应该不断学习理论、政策和各种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工作中也就不会循规蹈矩走老路,缺乏创新意识。

二、提高工作业务能力。一是学习实践能力,只有提高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好的运用,才能为领导提意见和方案。二是理解能力,提高理解能力,有效开展工作。对同事、领导、社区居民的理解,这样的理解能力很重要,作为居委干部,没有这样的理解能力,就难于安排部署工作,难以把工作落实到位并完成。三是贯彻执行能力。在居委会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临时性、突发性、常规性的工作,在贯彻执行这些工作时,我们必须做到对社区居民事事有回应,事事有结果,这样不折不扣地完成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四是创新发展能力。开拓创新是一种能力,不分年老还是年轻,在工作上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在工作中贯彻执行上级的精神指示,没有创新发展的能力,按部就班地做工作是行不通的。因此,居委干部在新形势新环境下没有创新能力,只能是把工作完成了而已,绝对不可能把工作做好做细。

第三是责任奉献精神。居委工作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来做,没有责任心没有奉献心是不行的,责任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奉献是一种境界。不管大小事情,要记住自己在为谁工作,是谁给予你权力,要为谁服务,自身的能力只有通过尽心尽责才能完美的展现。能力,永远由责任来承载。奉献,永远由心态来左右。无论自己身处哪个岗位,都不要轻视自己的工作,都要担负起工作的责任。“争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句永远的经典告诉我们,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而只有学会奉献的人才会把工作做实做好,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这样才能真正为民办事。

第四是正确处理好自己的角色问题。居委主任助理是我在居委角色,严格按照职责要求做事,把工作做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该请示的请示,该沟通的沟通,该汇报的汇报,把握良好的心态,处理工作上的问题,积极协助各领导干好本职工作。今后我要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认真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市政协建设专委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篇7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金昌宁到会讲话。他充分肯定了2009年我区建设科技、建筑节能工作取得的成绩, 同时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 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把建筑节能工作抓实抓好。

2009年, 全区建设科技、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超额完成全年建筑节能目标;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 在设计阶段达100%, 在施工阶段为90%;“国家机关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应用继续推广;绿色建筑示范工作继续推进;大力推广经济实用的新技术。但也存在建设科技项目规模偏小、建筑节能各市发展不平衡、资金投入不足、认识有待继续提高等问题。

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资源节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规划处、城建处、村镇处和自治区墙改办负责人分别结合部门工作作了发言。南宁市建委、玉林市建委、岑溪市建设局的有关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市政协建设专委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篇8

2010年,我局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区委六届六次全体会议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宜居城区建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为立足点,根据“保重点,达目标;强素质,树形象”这一总体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强化监管手段,深化作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2010年,我区建筑业得到较快发展。63家区属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3亿元,完成省外产值8.9亿元,同比分别增30%和74.5%;21家建筑企业获批资质提升,其中新批一级资质3家,二级资质5家。代征建筑业税收1.1亿元,同比增9%。全区共完成建安投资总额约140亿元。

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较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创历史最高,商品住房供应明显改善。全年完成投资55.6亿元,同比增长159.2%;新开工房地产包括世茂世界湾B地块及春晓地块、黄山豪庭二期、蓝山花园等共27个项目,建筑面积213.7万平方米,同比增132%;商品房网上备案6962套,面积57万平方米,同比分别降32.4%、39.8%;二手房转让交易过户5013套,建筑面积54.7万平方米,同比降41.7%。代征房地产契税1.6亿元,同比增14%。

一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政策扶持与市场规范相结合,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强化激励机制,推进建筑企业转型提升。深入调研,积极做好区政府参谋,建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区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仑政[2010]46号),明确对我区建筑业发展奖励和补助措施。除落实市级奖励政策及配套奖励制度外,我区另行增加了4项,对税收增长、创优夺杯、资质提升、科技创新、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多方面予以政策扶持。优化服务,采取预约服务的方式,主动上门对企业资质升级进行技术指导,鼓励企业晋级提升,加快培育一批资产规模大、融资能力好、市场竞争强的大型建筑企业,在我局的引导下,今年我区企业晋级数为历年最高。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高级人才招聘会,新引进一级注册建造师22人。加强市场监管,努力营造建筑业发展良好环境。采取宽进严出的手段,完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年初,通过综合考评和年检,共清退建筑企业20余家。研究出台了区外建筑业企业承接业务登记备案管理办法和建筑业企业管理考核办法,合理设置进区门槛,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和信用考评,促使企业切实履行职责,规范经营行为。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研究实施招投标后评估制度,共对10个项目实施了后评估,根据后评估结果,对9名评标专家、3家招标人和4名招标代理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或发出告知书,招标结果后评估制度的推行,对规范评标行为,规范我区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秩序发挥了积极作用。继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今年,已查处违法违规行为45起,处罚金额160多万元。

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确保房地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成立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督察办公室,对我区近几年出让的56宗房地产项目建设用地进行动态监管,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开、竣工,并每月向区房地产开发领导小组上报督察情况,及时与国土、规划等有关部门沟通反馈,有序推进已出让地块的开发,促进项目按时开发建设。经督查,多年闲置的土地有7宗开始动工,09年后出让地块中有8宗提前开工。严格预售许可管理,对预售项目,要求企业在售楼现场设立公示栏,做好房源、价格、预售方案等公示工作。开展了房地产市场专项治理工作,对我区13个未竣工的在售楼盘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在商品房预售环节是否明码标价、是否存在捂盘惜售、哄抬房价及虚假交易行为,并对正在预售的商品住房数量进行清理,做好存量房源的公示。加强市场监测,及时做好房地产信息披露,通过对土地出让开发情况、房地产项目会审情况、房地产开发投资及交易情况等信息的汇总分析,科学预测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做到房产信息1月1报,并通过领导专报、房产信息、房协信息、北仑建设局网站信息等形式向社会各届广泛发布,增强市场透明度。做好房地产市场中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年初以来,在对市场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着手开展了《宁波市北仑区2010-2015年房地产发展规划》的编制,并经专家多方评审论证后进一步完善定稿,为十二五期间我区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现场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确保建设工程安全和质量

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强化施工现场监管。整合力量,全面推进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管。对质量安全监督登记、交底、检查、整改处理等工作程序和工作表格进行了修改完善,实施统一的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处理流程,并进一步明确有关职能科室、监管人员的工作职责。完善监管措施,增强现场检查频次。实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一般项目一季一查、重点项目一月一查、重大危险源跟踪检查制度;实施了两个结合(即检查与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手段;全面落实了质量安全检查三同步制度(即工程质量安全的检查方案、检查过程和检查结果同步落实);建立了每周一次的内部检查督察制度,即由建设科牵头,局领导参与,对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执法行为进行内部督查。继续落实深基坑、高大支模架和大型起重机械等重大危险源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强化重大危险源的监督。通过以上制度和措施,保持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生产管理的高压态势,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强化重点领域的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确定2010年为“专项治理年”,精心制订了2010建筑市场专项治理工作计划,从3月份起至年底,分三个阶段即动员部署、全面排查整治和总结提高阶段,重点针对建筑业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勘察设计单位、招标代理机构、预拌混凝土企业共6类建设主体,按照全面自查、重点抽查、全区联动、集中整治的原则,深入开展建筑业专项检查,并采取督促整改、通报批评直至停业整顿等措施,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并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整治效果,据统计,专项治理工作中共抽查上述6类企业200余家,累计抽查工程近300个,对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共32家进行全区通报批评,其中责令停接业务进行整改的17家。二是根据不同时段,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先后开展了春节节前建筑工地施工安全,夏季防暑降温、安全生产检查月、防汛防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年”隐患排查治理等十余次专项检查活动,对有关问题跟踪督促整改,严肃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认真开展迎世博“环沪护城河”安保维稳工作和“文明施工”主题活动。召开了多种形式的工作动员布置会议,启动半月一查的工作制度,及时上报工作动态。开展了专项大检查活动,对全区270个在建工程累计检查两次。配合区文明办等单位,组织召开了文明施工主题活动推进会,印发了文明施工主题活动方案,大力开展五大行动,开展了建筑业务工人员文明素质教育行动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现场观摩会,大力开展“优胜杯”创建活动,经考核评选,我区11个工地项目部获2010宁波市文明施工“优胜杯”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称号,8个工程被评为市文明标化工地。

(三)权益保障与实事工程相结合,切实提升民生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切实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体制和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并进一步明确了城管、环保、街道(乡镇)等十余个部门在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各自职责,加强对物业管理的指导与协调,努力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物业管理工作格局。继续加大老小区、拆迁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扶持力度。研究出台了《关于印发北仑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由区建设局牵头,对街道(乡镇)、社区及物业企业进行考核,并新增350万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对街道(乡镇)、社区和拆迁安置小区、老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奖励和补助,重点提高老小区及拆迁安置小区物业服务质量。强化行业监管,制定出台了《北仑区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我区前期物业管理招标投标活动,促进物业管理市场的公平竞争。牵头建立北仑区物业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在与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研讨的基础上,9月份共同起草印发了《关于北仑区物业纠纷快速处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在物业服务纠纷处理中的作用,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物业服务纠纷调解工作模式,着力解决物业服务矛盾。搭建了81890物业保修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捷的物业服务通道。大力开展物业知识宣传和培训,在北仑新区时刊设“物业政策解读”专栏,对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系列宣传报道;分别举办了住宅小区管理处主任、物业经理及物业公司水电工等从业人员的培训,举办了第二届物业管理知识竞赛。通过上述举措,我区物业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大提升,群众对物业管理的满意率有所提高。

加强建筑业劳动用工管理,切实保障务工人员利益。进一步完善了劳务用工管理网络,对存在民工工资拖欠隐患苗头的企业,及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预警谈话;一季一次开展民工工资发放情况专项检查。累计检查了229家建筑企业及144个项目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企业及时整改,并跟踪督促。认真妥善处理农民工投诉,维护民工切身利益。全年共受理投诉案件52起,涉及务工人员584余人,涉及金额519万元,每起投诉都得到妥善处理,未发生群访等恶性投诉事件。以民工学校为平台,开展民工素质教育,丰富民工业余生活。今年新成立民工学校70余家,我局根据企业的开课计划派员及时进行跟踪检查,到施工现场与民工一起听课,并专门组织开展了民工学校师资培训,较好地促进了民工学校办学质量。夏季开展了送电影下工地活动。

切实加强白蚁防治工作,保护群众财产安全。把新建房屋白蚁预防作为防治重点,规范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施药人员人身安全,全年共签订新建房屋预防合同139项,预防面积380万平方米,旧房灭治面积2.8万平方米,共收取白蚁防治费约647万元。同时组织人员认真做好历年新建工程的回访、复查工作,对已满一定期限的预防工程进行逐一复查,做到不重不漏。认真做好来访群众的技术咨询服务,共接待来访群众300余人,提供灭治咨询服务200余次,上门帮助蚁患户灭蚁50余户,灭治面积1万余平方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积极开展白蚁防治科普宣传工作,通过展出宣传展板、发放各种宣传资料、举行现场咨询服务等形式,提高广大群众对白蚁危害的认识和防治常识。区白蚁防治站因工作出色被省白蚁防治中心和协会评为2010省白蚁防治先进集体。

继续组织好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工作。今年,经与民政局、乡镇、街道沟通,通过调查摸底和公示,确定救助对象47户,并落实救助资金82万元,其中区级补助61万元,住房救助工作按计划于年底前基本完成。

(四)人防设施建设与专业队伍整组相结合,提升人防工作水平

加强人防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把关,抓好工程项目的审批和结建工程建设的管理,全年完成结建工程审批15个,面积10.2万平方米,结建工程竣工验收8个,面积3.3平方米,收取易地建设费4000多万元。结建工程无论在量和质上都有较大突破。抓好人防指挥工程及自建工程建设,星阳人防工程(停车场)、小山人防保障基地建设及护坡治理工程均竣工验收,共完成总投资3090万元;千丈人防工程项目完成立项;人防指挥所工程建设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已立项,指挥所工程包括人防应急指挥中心2500平方米、人防公共安全教育馆1500平方米、坑道整修扩建三部分,拟投资4000多万元。加强人防指挥通信警报建设和管理。4月份起历时一个月,对全区22台防空警报进行了防灾警报改造升级和维护保养工作,确保“5.12”防空防灾警报试鸣活动的圆满完成,警报试鸣活动中警报鸣响率达98%以上,城区音响覆盖率达95%以上,得到市人防办的表扬。

加强人防专业队伍建设。组织完成了人防专业队伍整组,对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化防疫等七支专业队伍共408人进行了重新整组,吸纳了一批年青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为人防专业队伍补充了新鲜血液,进一步提高了执行任务的能力。

加强对重点乡镇(街道)人防工作的指导,不断推进乡镇(街道)人防工作的开展。市、区两级人防机构下拨人防工作经费共18万元,补助各乡镇(街道)专门用于人防工作的开展。白峰镇在辖区内的3个社区开展了人防图片展览和宣传资料发放活动,小港街道在街道办事处楼顶安装了一台防空警报器,春晓镇被省人防办列为省人防重点乡镇。

(五)教育与监督管理相结合,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

加强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以党委中心组和支部集中学习为平台,建立了一月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等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组织开展了六月“读书月”活动。组织开展了两次廉政专题教育活动,一次为5月份的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教育活动,运用身边发生的案例分两个层面进行专题教育,局纪委书记亲自到每个事业单位以案说教,并进行了一次干部集体谈话。另一次为9月份的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局系统70余名党员干部去黄湖监狱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采用听取服刑人员以身说法,观看监狱生活一天的纪录片这种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人的管理,开展党风廉政风险点、行政效能梗阻点排摸自查、“五查五看”活动等,并有针对性地对局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加强制度防范,规范管理。对重点敏感岗位的干部进行轮岗交流,今年共对5名中层干部进行岗位调整;经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新任命科(站)长助理3名,进一步充实后备力量;部分事业单位开展了中层干部岗位竞聘活动。通过民主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努力形成一支起骨干作用的核心力量。完善电子政务建设,启动并完成了我局OA系统建设,并对原来的局门户网站进行全面改版,通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优化内部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扩大对外宣传交流,树部门新形象。

强化内部监督。建立了局系统内部督查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定期专项督查,对各部门贯彻局党委工作思路、落实机关效能制度等有关情况进行督查,抓工作、纪律的落实,今年,分别由局长、分管局长负责,就我局重点工作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开展情况、机关效能建设组织了5次内部督查活动。建立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出台一周一日质量安全内部督察制度,由局职能科室负责,对基层单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开展检查,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情况;认真落实工程质量安全巡查稽查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查处分离机制。通过这些内部制约措施,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加强对行政权、执法权的有效制约。

综观全年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干部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个别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松散,廉洁不够的现象仍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门的整体工作和形象。二是工作任务重与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明年的工作中,局党委将继续围绕我区中心工作,开拓创新,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全面推进我局整体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2011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我区“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以“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规范管理,注重实效;善于创新,开拓进取;强化措施,带好队伍”为全年总体工作思路,高标准要求,攻坚克难,努力推动我局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目标定位:

安全质量管理方面,杜绝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避免及减少一般事故发生,安全质量各项控制指标不突破市区下达的考核指标;

行业发展方面,继续加大行业扶持与督查力度,努力完成市、区下达的考核任务,力争有所突破;

行业管理方面,各项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序,管理中无明显漏洞;

民生服务方面,进一步优质高效,确保完成各类考核任务,做到考核不失分;

队伍建设方面,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避免不作为、乱作为、懒作为等行为的发生。

(三)全年主要工作:

1、抓产业扶持,促行业发展。

认真开展调研工作,深入基层了解企业所需,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方面做好文章,深化扶持的具体措施,做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同时加强已出台政策的宣传贯彻力度,用足用好现有政策,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主动帮扶的工作理念,继续在企业资质升级、技术指导等方面加强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2、抓市场管理,促行业规范健康。

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认真开展房地产项目督查,及时掌握开发动态,依法有序推进项目开发,严厉打击囤地、捂盘等扰乱市场行为,进一步优化房产供应结构。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日常管理及信息披露工作,严格房地产开发资质准入和商品房现(预)售审批。

继续深入开展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行业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对建设各方主体及中介机构的考核机制,加强动态监管,认真落实不良行为记录及公示、信用评价和市场清出等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对行业的长效管理机制。

3、抓严格监管,保质量安全。

继续完善安全质量一体化监管模式,认真落实两个结合和质量安全检查三同步制度。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认真贯彻落实住建部出台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探索和改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完善抽查和差别化监督手段,提高监督效能。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加大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4、抓民生服务,促和谐稳定。

加强行业指导培训,认真组织开展物业从业人员、农村工匠、建筑业从业人员等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利用民工学校这一平台,切实组织好建筑业民工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各牵头职能科室、单位年初要列出培训计划,并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继续抓好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89号建议的办理,牵头组织好原区府自建小区--新艳、华艳、花峙三小区的改造工作,加强与街道、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多方沟通协调,尽快确定改造方案,落实改造资金,切实解决老小区物业管理难题。

加强服务窗口的管理,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等服务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开展“群众满意窗口”创建活动,多创优胜窗口,树部门形象。

认真做好信访投诉、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等的办理。对群众的诉求,要耐心倾听,属职责范围内的事项,要跟踪落实,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认真做好人大政协建议提案的办理,尽可能落实建议提案反映的意见,提高办理质量。

5、抓内部管理,促机关作风进一步好转。

继续实行目标考核制,对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落实责任,切实抓局总体工作部署的落实。继续实施内部督查制度,开展好安全质量每周一次的内部督查,组织开展重点工作内部督查,建立效能建设定期检查制度。

积极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建设。大力倡导优良学风,组织开展多种载体的学习活动,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利用业务时间认真开展自学。组织好支部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活动,坚持正常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

市政协建设专委会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篇9

关于印发《象山县建设局二○○九年工作总结

和二○一○年工作思路》的通知

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各工程建设指挥部:

现将《县建设局二○○九年工作总结和二○一○年工作思路》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二月二十二日 县建设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

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重点工程突破年”的要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平稳发展建筑经济,深化强化市场监管,大力实施住房保障,建设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扎实推进城市建设

2009年,我局在应对挑战中寻求发展,在克难攻坚中狠抓落实,共完成城市建设投资56724万元。

(一)市政景观工程扎实推进。巨鹰路南延伸工程完成投资1940万元,半幅道路建成通车,另半幅路面完成稳定层铺设;天安路南延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完成部分路基工程;环城西路三期涉及潘家桥、路下林等4个村的房屋拆迁,现已拆除潘家桥村11户、2000余平方米;巨鹰路拓宽完成投资900万元,完成土地征用及立项等前期工作。面上市政工程共完成投资11000万元,完成巨鹰路人行道绿化,综合市场南侧及潘家桥河道改造;丹四路(天安路至新一路)、园中路(象山港路至丹青路)、西谷湖路(象山港路至丹阳路)等建设完成,白石路(丹南路至丹青路)、丹三路(莱薰路至规划一路)等正在实施;7条11个标段的城区道路贯通工程,东谷湖路(丹河路至象山河路)、海山路(丹阳路至丹河路)和万象路(丹阳路至丹河路)等3个标段基本建成,新华路(丹南路至丹阳路)等5个标段开工建设。天安路景观工程完成投资2600万元,基本完成西侧全部和东侧70%的 景观绿化工程。制订完成城区河道综合整治规划,外园河和门前河按生态景观河道的要求开始动建,中家河、牛角梢、梅溪河已清淤,完成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专业河道保洁队伍,保洁长度41公里,占总长的56%。绿化工程完成投资325万元,新增绿地面积1.45万平方米。加强景区和市政日常养护管理,完成市政养护产值1081万元,创建了2个市级绿化养护示范点。

(二)公用设施建设明显提速。白溪引水工程完成投资4870万元,7月底全线通水。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完成投资5000万元,完成厂区主体工程,铺设污水管网13.1公里。城东市场工程完成投资7050万元,主体工程通过竣工验收,附属配套工程正在施工。区域联网东北部供水工程完成投资3208万元,象山港大桥应急工程5月份建成通水,上官山隧洞完成开挖611米。面上供水管网工程完成投资2631万元,建成DN80以上管网39.2公里,改造DN80以上管网2.3公里。管道燃气工程完成投资366万元,新敷设主干管3.4公里,新增公建用户8家、居民1699户,全年售气48万方。

(三)旧城改造工作稳步展开。新丰路北延工程涉及集体国有住户148户,目前已完成80%拆迁房屋的评估工作,并成功拆迁了酒厂2900平方米,同时用于该工程拆迁安置的山水人家二期完成投资500万元,已征用土地67亩,剩余71亩正在征用。红庙山安置小区完成投资945万元,1#、2#楼和临街楼主体结顶,3#楼完成架空层浇筑。园南路完成拆迁51户、6723平方米,2幢多层安置房桩基已打好;蒋家村安置小区3幢多层安置房建成,配电房等配套设施工程也已基本完成。

二、以加快转型升级为抓手,持续壮大建筑产业

2009年,全县建筑企业紧抓中央扩大内需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加大科技投入,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

一是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全县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44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实现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7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创利税22.8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实现地方税收3.82亿元,占全县地方税收的28.5%,建筑业作为我县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二是业务承接势头较好。全年共承接业务500亿元。除承接业务量大增外,承建工程的体量、造价、技术难度也越来越大,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承接面也越来越广,在轨道交通、防腐、水利等领域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主动调整发展思路,以BT、BOT等方式承揽项目,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向港口、航道、环境保护、公路工程、爆破、古建筑等方向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力度,努力破解技术创新对企业制约的难题。全年获国家级、省级、市级优质工程奖40余项,获国家级工法8项,创省技术中心企业4家。

四是服务指导不断深入。深入开展“政企联动、解困突围”活动,走访企业30余家,召开座谈会10余次,配合相关部门调解经济案件3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继续抓好资质申报工作,3家企业实现主项资质升级,26家企业实现增项资质升级和资质增项。扎实开展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共 组织培训各类专业人员4085人,完成一、二级建造师注册申报281人和市建设行政管理系统人员审核1900余人。

三、以全面保障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住房保障

(一)保障性住房加快推进。精简机构,整合资源,成立县住房保障中心,统一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等保障型住房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工作合力。经济适用房完成投资7545万元,欢乐家园A地块8幢主体全部结顶,基本完成内外墙粉刷;石浦幸福苑A地块6#楼主体平顶结顶,3#、4#、7#、8#楼完成基础或1层结构。廉租住房完成投资3867万元,丹城欢乐家园C地块3幢主体结顶;石浦幸福苑小区A地块5#楼主体结顶,1#、2#楼完成3层主体结构;续建完成了丹城西澄河路和石浦新塘岸路廉租房。欢乐家园B地块3.5万平方米限价房动工建设,正抓紧桩基施工。6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开始填筑塘渣。

(二)廉租住房实现应保尽保。调整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保障政策,将家庭年人均收入标准由社均收入30%以下提高到45%以下的家庭,申报时间从一个月延长到了两个月,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共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36万元,保障户数757户。

(三)老小区、城乡危房改造有序推进。今年安排老小区改造4个,新华小区、瀛洲小区完成改造,蓬莱、文峰两个小区已进入招投标阶段。城乡危旧房改造完成938户,比计划改造850户增加了10.4%,其中,我局完成乡镇农村危旧房改造138户,直管公房解危250户。石浦大庆路9号楼危房完成改造,8号楼正在政策处理中。

(四)房地产市场快速回升。今年我县商品房交房相对集中,金港花园,宏润花园,梅苑小区等大中型楼盘相继在年初交付;受宽松的房贷政策以及房地产交易免费免税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快速回升。2009年,共批准预售面积34.3万平方米,已售56.5万平方米,尚可预售16.5万平方米,已立项尚未预售面积30万平方米,已进入开发商手中待开发土地面积35万平方米。办理房地产转让手续5630件,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成交金额34.9亿元。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16853件,面积531.1万平方米,抵押价值150.7亿元。

四、以规范市场行为为目标,不断强化监管职能

(一)建筑市场日渐规范。一是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起草了《象山县建设工程招标代理管理实施细则》和《象山县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实施办法》,下发了《象山县房建与市政项目标后管理办法》,加强对建设、施工等单位标后行为的监管,规范招标代理行为和监理行为。二是加强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砖的质量监管。出台了《县内预拌混凝土监督检查办法》,增加抽查次数,规范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管程序;将混凝土砖的质量管理列入工程质量稽查重点,要求监理、施工单位严格按规范要求对进场混凝土砖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抽样复试。三是切实加大巡查力度。全年共巡查建筑工程项目88只,立案查处36起,备案合同869只;共受理安全监管项目125只,发出整改通知书139份;办理监督登记工程项目140项,下发建设工程质量整改通知书88项、行政处罚建议书9项。四是大力排查安全隐患。与58家在象施工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制订了《象山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三项 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全县建筑业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和《象山县建设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大力开展建筑施工“三项行动”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月等专项活动,并积极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确保工地现场施工安全。五是切实解决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督促51家建筑企业办理民工工资保函5030万元,共受理民工工资投诉104起,涉及金额316万元、民工408人、企业25家。六是强化建筑节能监管。认真贯彻执行《宁波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质量管理暂行规定》严格节能分部工程验收,切实加强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监管。

(二)行业监管不断深入。一是物业管理初显成效。推行物业企业菜单式服务,出台物业管理企业考核奖励制度,引进一批国家一级、二级资质的物业企业,切实提高了物业企业管理积极性和管理水平;推行“三位一体”物业管理纠纷快速处理机制,成功调解阳明花园和银都家园两个小区物业费欠费问题,促成塔山花园收费率提升到90%以上。二是人防工作稳步推进。加强人防工程建设,累计竣工人防结建工程近6万平方米,在建人防工程10万余平方米,收取人防结建费1518万元;城东市场人防工程完成竣工验收,茅洋疏散基地准备工程招投标,新安装了石浦、新桥两个警报器,圆满完成全省“金盾—09”人防演习。三是公用行业管理不断加强。全年总供水量达1780万吨,同比减4.3%;总售水量达1249万吨,同比减8.5%;供水利用率达7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56%。全年处理污水763万吨,回用中水382万吨,补充了河道用水和工业企业用水。

(三)液化气市场整治有效。成立燃气管理办公室,开展小液化气市场整治。一是加强市场安全检查和行政执法力度,联合城管等部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38次,排查隐患60处,下达整改通知书15份,进一步规范了液化气市场秩序。二是在全面调查排摸供应点的基础上,取缔关停无证无照经营户,全县液化气供应点由110家减少到32家,建立7个液化气示范供应点,整规率达93.6%。三是对液化气代充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申请复核,按就近原则与供应点签订挂靠协议,规范配送行为;邀请专家进行培训,提高了液化气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

五、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队伍形象

我局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问题,重抓落实,切实进行整改,在创新体制机制、服务企业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

(一)创新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房屋交付使用机制。相继出台了24小时外墙淋水试验、禁止使用收缩性较大的砌块作为外墙墙体材料、住宅项目绿化品种绿化配置审查、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综合备案、20亩以下小地块不予审批成立新公司、一次性预售面积不得少于2万平方米等措施,切实加强质量管理,防治外墙大面积渗漏现象发生,防止绿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走样,控制开发商囤积房源、分销抬价。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投融资机制。整合局属各公司,做大城投公司资产规模。探索地方债券发行条件,用BOT在污水二期中继续引入外来资金用于城市建设,项目融资方式不断创新。加强与财政部门的联系,完善城 建配套费收取办法,增加城投公司的造血功能。三是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审批管理机制。加强人防易地建设费的收缴管理,人防应建面积由市人防办进行核定,人防易地建设费的核算由县人防办进行测算,人防易地建设费的收取由行政许可科负责,款项进财政专门账户;公建项目、园区厂房等人防易地建设费的缓交,一律采用县政府文件处理单形式,无文件处理单的,一律不予缓交。规范易地绿化费的收取程序,绿化标准不足的,一律按规定标准收取易地绿化费,由县园林处核算应收面积,行政许可科负责收取,款项进专门账户。

(二)助企解困突围。扎实开展“政企联动、解困突围”活动,为9家因土地、规划原因不能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工业企业实施质监、安监提前介入,力助企业早日投产;帮助45家工业企业进行房屋质量安全鉴定取得产权证书,为企业突破融资瓶颈;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和房屋性质的情况下,为14家工业企业实施分割办证39本,将工业建筑项目城建档案接收工作日由原15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极大方便了企业融资。

(三)服务集镇建设。组织有关科室下乡督查落实年度计划,现场解决技术难点,共下乡服务指导120余人次,召开集镇建设工作现场会2次。同时先后组织乡镇城建负责人、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和园林绿化养护作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人次150余人。开展对集镇建设“以奖代补”项目的审查工作,规范相关考核程序,加强小城镇建设以奖代补资金的使用管理,共发放奖励经费200万元,引导和激励各地完成公共设施建设项目57项,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

(四)强化党风廉政。一是召开了3次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剖析局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汲取教训。二是通过每月给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发送廉政短信,邀请县检察院和市纪委领导作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召开领导家属廉洁教育座谈会等形式,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利观、利益观,做到警钟长鸣。三是缩小工程指挥部权限,逐步取消工程指挥部独立账户,逐步推行城投公司统支统付和委派会计审核支付,切实加强工程款拨付监管。四是深入开展县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试点工作,突出领导岗位、中层岗位、重点岗位“三个层次”,全面排摸廉政风险点,及时构建防控措施,共签订个人廉政风险防范承诺书73份,科室防范承诺书14份,理出廉政风险点37个,制订防范措施261条。

(五)规范内部管理。重申车辆使用管理制度,车辆停放实行专人登记,加强公车使用管理。下发了《关于要求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的通知》、《县建设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则》和《行使标准》,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管理和行政执法行为。坚持双周三政治学习,并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收到测评表77份,满意75票,比较满意2票,满意率为100%。清理和规范非行政许可和规范性文件,保留规范性文件10件,非行政许可事项29项。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全年共收集城建档案2399卷,帮助查阅100多人次。深入开展“百家机关支部联百村”活动,充分发挥局机关党支部的职能、人才和信息优势,积极为爵溪前岙村做好五件实事。加强信访工作的领导,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年共受理各类信访函件110件,答复率100%,办结率100%。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程推进仍较艰难,建设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政策处理平衡难,征地难、拆迁难已成为工程推进的瓶颈问题;另外,随着信贷环境从紧,城市建设的融资压力也逐渐增大。二是因房屋交付使用、质量问题等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较为突出,建设领域维稳形势异常严峻;三是房地产市场房价日趋高位,可供房源严重不足,满足不同购房需求的多层次房源供给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四是行政审批与监管的权衡机制尚未形成,局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调结构、促转型、扩内需、惠民生”为主线,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突出主轴,沿线推进,区块开发,功能提升”城市建设思路,加速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建筑业结构调整,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主动迎接大桥时代,努力打造生态型滨海休闲新区。全年计划完成城市建设投资投资7.9亿元。

一、接轨大桥时代,拉大城市框架,精心打造生态型滨海休闲新区

一是完善城市路网,全力推进城市向南拓展。围绕拉大城市框架,加快中心城区与大目湾新城的贯通,动建巨鹰路拓宽、天安路南延、来薰路南延工程;完善内部城市交通,实施环城西路三期、新丰路北延工程和横向连通、纵向延伸市政道路工程,计 划完成投资2.65亿元。天安路(滨海大道至大目涂一期大坝)工程建成通车;来薰路(马岗河至中央河路)完成部分路基工程;环城西路三期(丹南路至象山河路)工程完成拆迁前期工作,并实现道路开工建设;巨鹰路拓宽(象山河路至滨海大道)工程完成部分路基工程;新丰路北延(建设路至西街)工程完成拆迁大部分房屋,完成前期工作。新建丹峰路(巨鹰路至象山港路)、象山河路(天安路至东大河)、中央河路(新丰路至瑶琳路)和续建丹南路(新华路至万象路)、海山路(象山港路至丹阳路、丹阳路至丹河路)、新华路(丹南路至丹阳路)等城市干道横向连通和纵向延伸工程。同时做好丹阳路(海山路至象山港路)、丹河路(新丰路至瑶琳路)、丹山路(来薰路至天安路)等道路工程的前期工作,努力形成与框架性主干道衔接的集散道路网络,推进城市建设向滨海大道区域延伸。

二是强化基础配套,加速推进公用设施建设。围绕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计划完成污水处理二期和东北部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及完善城区供水网管等,计划完成投资0.8亿元。污水处理二期工程续建完成厂区工程,新增污水管网15公里,提升污水处理能力至5万吨/日;城乡区域联网东北部供水工程完成铺设管网10公里,开工建设加压泵;城东市场工程完成全部设备安装并交付使用;加快市政养护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政养护专用场地;改造城区供水管网,保障水质,提高供水利用率;进一步开拓管道燃气居民用户和公建用户,完善城区燃气管网。三是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围绕提升城市建设品位,丰富城市内涵,优化环境,主要建设天安路景观工程、生态文化园和城市内河整治及两侧景观绿化,计划完成投资0.88亿元。打造天安路、象山港路城市主轴线,推进重点区块立面和灯光改造;启动天安路(生态大道至滨海大道)东侧景观工程,延伸亲水型休闲绿地;完成门前河、外园河河道整治工程,开展史家井河、东大河治理和象山港路以北区域截污纳管;实质性启动生态文化园,完成施工图设计和土地征用;动建东谷湖湖心岛,改造西谷湖水库、丹阳公园和西门立交桥等。

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服务手段,倾力创建浙江省“建筑强县”

2010年,建筑业管理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宁波市《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围绕“转型提升推进年”目标,加快推进企业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努力创建“省建筑强县”。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增强建筑经济整体实力。把结构调整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向建筑业上下游产业延伸,做强主业、做精专业,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引导企业通过跨地区跨行业合作、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壮大企业实力。继续帮助企业做好资质就位和升级工作,确保所有企业都能达到要求。全年计划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0亿,晋升特级企业1家,一级企业2家,二级企业3家。二是开拓市场领域,打响“象山建筑”品牌。加大调研力度,多形式地帮助企业把握市场走势,提高驾驭市场能力。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巩固壮大传统市场的同时,抢抓扩大内需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机遇,以品牌和特色专长开拓新兴市场,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化市场。鼓励企业拓展境外业务,增加项目储备,提高国际经营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扩大境外市场份额。适时举行全县建筑业发展推介会,进一步打响“象山建筑”品牌。

三是强化企业管理,提升管理经营水平。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决策、执行、监督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改革企业管理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直属项目部,把项目经理的利益追求与公司整体发展相捆绑,加强对项目经理的管理;建立不良信用档案数据库,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和品牌建设,引导企业从纯施工型向管理综合型发展。

四是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企业长远发展软实力。做好宁波市《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宣传和解读工作,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政策;继续开展各类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产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注册建造师的梯队建设,培育一批本土型建筑人才。坚持人才立业、科技强业、质量兴业,提高装备信息化和施工工艺水平,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关注弱势群体,改善和保障民生,全力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多层次居民住房需求。围绕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保障多层次居民住房需求,安排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 房、限价房、人才公寓、安置小区等工程,计划投资3.57亿元。续建完成丹城欢乐家园C地块2.2万平方米和石浦幸福苑小区A地块1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建成丹城欢乐家园A地块经济适用房并交付使用,同时新建完成4700平方米配套用房及附属配套工程;续建石浦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完成内外装饰。完成欢乐家园B地块3.3万平方米限价房的主体建筑。动建6万平方米人才公寓,部分房屋建筑结顶。完成红庙山安置小区、园南路拆迁安置房和山水人家安置小区二期A区块主体工程。同时,做好欢乐家园南地块189亩土地的前期工作,确保今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用地。

二是加强管理,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运行动态,进一步强化市场监测分析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努力增强政府的预见性、针对性;严格规定,规范程序,加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开发商履行合同约定;拓宽渠道,加强宣传,扩大信息覆盖面,引导居民树立健康的房产消费理念。

三是统筹安排,加快城乡危旧房改造步伐。认真贯彻省市 “固房”精神,按照“最危险房、最困难户”优先的原则,注重改造过程和质量管理,继续改造城乡危旧房,切实解决低收入农户的住房困难问题。继续通过改建廉租住房、清退、加固等形式,加快直管公房危房解危步伐。加快石浦大庆路危房改造步伐,以9号楼的成功改造,促成8号楼的解危工作。

四是注重考核,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改造完成文峰、蓬莱两个老小区。继续推行“三位一体”物业管理纠纷快速处理机 制,切实保障物业费收缴率,同时督促物业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物业管理行业良性循环发展。进一步完善物业管理考核办法,激励物业企业积极创优,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以实施《宁波市物业管理条例》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物业管理的氛围。

四、开展专项治理,加强行业管理,努力营造良好建设市场环境

一是创新举措,全力保障城建资金。针对信贷环境从紧,城市建设融资压力逐渐增大的现状,超前谋划,统筹安排,扩大融资范围,积极沟通联系新增银行,努力争取更多的银行贷款;做好局系统所属的房产、土地挂牌转让工作,增加城建资产和抵押物,扩大县城投公司资产规模,提高运作能力;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条件,争取发行企业债券,增强县城投公司造血功能,确保城市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

二是强化监管,全面治理建筑市场。认真贯彻市建委《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强化基本建设程序和合同备案管理和履约监管,有效遏制转包、违法发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严格执行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强化工程质量监管,规范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继续加强预拌混凝土和混凝土砖质量监管,并认真落实去年提出的各项住宅工程监管举措,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监管。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全面落实重大危险源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工作,建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和公示制度,加大隐患排查力度,杜绝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企业劳务用工管理,采取政策帮扶,优化结构等有效措施,积极培育和发展建筑劳务企业。强化质量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继续推进和深化民工学校建设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整体素质。强化建筑市场执法队伍建设,通过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努力增强全体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执法素质,努力做到每个人持证上岗。

三是加强整规,切实规范液化气市场。2010年是十小行业巩固年,将加大整规工作力度,努力促使液化气行业进一步向安全、规范、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召开安全工作会议、签订安全责任书、组织行业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的手段,狠抓燃气市场的安全工作;加强与工商、质监、技监、消防、城管等部门的配合,进行定期整治和不定期突击检查相结合,消除安全隐患;充分发挥燃气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自律意识和服务质量。

四是建教并举,不断提升人防能力。继续加强人防结建工程质量管理和人防易地建设费收取工作;认真调查摸底,高标准完成我县人防区块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和《象山县防空袭预案》的修订工作;完成茅洋人防疏散基地建设;继续抓好警报器安装工作,并着力抓好专业队和医疗救护工程建设,填补我县空白;同时加强人防宣传教育,不断完善以学校人防教育为主,茅洋人防教育疏散基地为辅的人防教育普及体系。

五、深化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行政能力 继续以集镇建设“以奖代补”政策为重要抓手,引导和激励镇乡政府加大公用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业务科室与镇乡政府的联系,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优势,加大指导服务力度,使集镇建设真正做到“建养并举”。切实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收费等主要行政程序,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加强审批后的跟踪监管,努力做到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认真做到廉政风险再查找,防控措施再细化;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质量、城市房屋拆迁、招投标监管,进一步推进我局的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切实执行内审、考勤与休假、车辆管理、公务接待、节能、城建档案等管理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充分发挥工、青、团、妇等社会团体的作用,以党风带行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进一步畅通便民服务和信息反馈渠道,完善便民热线电话网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等作用,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继续抓好局系统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主题词:城建工作 总结 思路 通知

抄送:市建委,市城管局,县委办,县人大办,县府办,县政协办,县直各有关单位。

上一篇:销售员每月工作计划表下一篇:四年级的语文家长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