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用13篇)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1

嘉峪关市第二幼儿园 宋伟威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0至6岁孩子的教育很重要。6岁以前,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尚未养成,所以加强幼儿的德育教育,使幼儿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那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德育教育伴随幼儿健康成长呢?

首先,家园教育要达成统一战线,实现家园教育的一体化。

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要取得对幼儿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儿园必须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幼联系等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与游戏的教育目的、内容及方法有所了解,运用多种有效手段吸引家长的关注和参与,使家长了解幼教、重视幼教、学会幼教;另一方面,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做到家园携手,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培养幼儿从了解和关注幼儿的心灵开始。

孩子的行为问题有很多,要分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来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灵。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考虑每一件事,只有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帮助幼儿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愿望,才能更好地接纳他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孩子的心灵世界永远都是一个未知,只有用真爱打开孩子的心扉,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读懂孩子。爱心、耐心和细心才是你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第三,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最不易接受的方式就是“说教”。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体形象的,也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崇拜的对象可见其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父母亦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儿童文学作品和幼儿生活中所展现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呢?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父母、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第四,持之以恒,抓住孩子的闪光点。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2

一、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个人素质的高低, 往往在他与人相处的言谈举止、文明习惯中就可看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行为无不在孩子的心里面烙下深深的印记。要真正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个现代文明人, 父母首先应该以榜样的行为影响幼儿。家长要做到有礼貌、待人热情、举止文雅、谈吐大方;家长要做到体贴和尊重别人, 尊老爱幼;家长要坚持使用礼貌用语, 不讲粗话、脏话。您的孩子会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在行为上自然会照着去做。父母再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 针对孩子的实际进行启示教育, 提醒幼儿怎样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请, 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让孩子懂得不在别人交谈中插嘴, 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和休息, 父母常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 就会减少讲粗话、脏话, 这对孩子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大有益处。有一件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情, 却让我十分感动。我园里的小朋友, 在上厕所时发现小朋友特别拥挤, 就主动让出来说:“这么挤, 我等会儿再来。”这些朴素养而自然的文明行为可看出父母平时教育积累的结晶。

总之, 文明的语言、仪表和行为, 就如同一封介绍信, 把自己的身份介绍给别人, 让孩子学会做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 是真正爱孩子, 也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二、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让孩子学会生存?如何让孩子勇敢、自由地翱翔在21 世纪的天空?这是每一个关心孩子命运的父母应该思考的课题。因为孩子的未来生活不仅仅是阳光和雨露, 不仅仅是铺满鲜花的大道, 未来的天空还有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 前进的路程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沟坎挫折, 您的孩子能适应吗?为此, 父母就应从小加强对幼儿生活行为的指导与训练, 做到“自理、自强、自护、自律”。要做到这一点, 就得从孩子的细节抓起, 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自己刷牙、洗脸、吃饭, 自己学会整理书包和玩具等, 让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 常剪指甲、勤洗头、勤理发、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果皮等良好的生活行为;教育孩子过马路要注意来往行驶的车辆, 知道乘车要做到“红灯停, 绿灯行”, 让孩子明白遇到危险时会打电话“110”, 火警打“119”, 及不随意跟随陌生人走等自我保护的道理;教会孩子通过做到按时起床, 按时入睡, 并能自己独立上床, 不用父母陪睡等。此外, 父母要鼓励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当然, 家长必须为孩子创设必要的条件, 如提供小铲子、小桶、喷水壶等, 教孩子为家里的花草浇水。在引导参与劳动的同时, 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一次, 我儿子非常高兴地告诉我说:“妈妈, 快看, 我种的种子发芽了!”我想, 这对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好处。

三、培养孩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养成爱学习的习惯

父母要力所能及地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以借助图书、电视、随身听等多种途径或利用“睡前一故事”给孩子讲述科学家刻苦钻研、发明创造的故事, 激发孩子长大也要当科学家的志向。因为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父母要善于把握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 随机启发引导, 养成幼儿爱动脑筋、善于观察、亲自实践的好习惯。比如, 带孩子饭后散步的机会, 在季节交替时, 引导孩子观察周围花草树木的变化;下雨前引导观察蚂蚁是怎样搬家的。只要爸爸妈妈平时做有心人, 据孩子好奇善玩的天性因势利导, 从而逐步培养孩子好问、好学的良好习惯。同时, 父母可利用时间和孩子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小实验, 比如“种子发芽”“食盐溶化”等, 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而且也让孩子养成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父母在回答孩子许多个“为什么”时, 可将较深奥的问题告诉孩子, 答案就藏在书本里, 激发孩子对书本产生兴趣, 激发求知欲。父母还可以经常带他逛书店, 一起选择适宜孩子特点的图书, 指导阅读方法, 培养孩子初步的阅读能力。

那么, 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时, 应注意哪些方面?

1.严格要求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有赖于家长的严格要求。要求一经提出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不可有例外。比如, 当孩子眼馋小朋友的新玩具, 而家长又认为不该满足她时, 可以毫不含糊地对孩子说:“我们家里的玩具实在太多了。”此时, 要让孩子明白:别人有的玩具, 你不一定要有;同样, 你有的玩具, 别的伙伴也可能没有。这样, 孩子的心理容易平衡, 教育效果就会好些。当然, “眼馋”和“见好就爱”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倾向, 家长应给予理解, 并使孩子逐步懂得:哪些要求是合理的, 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 提高孩子的自我克制能力及诱惑力, 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2.以身作则

在培养孩子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 家长的表率作用很重要。“己不正, 不能正人”这句话用在好习惯的养成上很合适。我亲眼目睹一件至今历历在目:一次我到朋友家吃便饭, 席间, 朋友四岁的儿子撒了的饭和菜, 朋友示意小孩马上把饭菜捡起放在桌上。一会儿只见小孩也伸出指头指点着父亲不小心掉下的饭料, 我朋友不加理睬, 孩子一面指点着, 一面嘴里喊着“爸”……

这一幕深深地触痛我的神经, 事虽小, 但反映的问题很值得深思。有些家长不知道平等地对待孩子, 不知道尊重孩子的人格。这样做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又会降低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身心难以健全发展。

3.反复练习, 及时强化

习惯的形成非一朝一夕, 非反复练习不可。家长要做有心人, 注意观察并发现自己孩子在这方面的良好行为, 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表扬, 并及时将孩子的良好表现和进步反馈给老师。孩子有了鼓励和愉快的体验, 良好习惯就容易形成, 有的家长很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在家园联系表里会将孩子在家这段表现反映给老师。

4.提供条件

形成习惯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如能提供相应的条件, 有助于孩子较快地形成习惯。如, 要求孩子饭后漱口, 每次饭后为他提供一杯冷开水, 在他养成漱口的习惯之后, 再让他自己倒水, 这样家长有意指导几次, 孩子就会形成习惯。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3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更应该注意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年龄越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就越为重要。而小班幼儿往往是看或听,然后可能即时模仿也可能延时模仿,所以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比较困难,因为他们身边的干扰因素较多,不能分辨什么是对与错,不能明辨是非,因此此阶段的幼儿更需要家长与老师携手帮助幼儿及早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注重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生活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

1.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作为负有照顾和教育儿童责任的幼儿园教师,我们需要为儿童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获得和发展适宜的社会行为,为儿童营造安全、可信赖的环境和心理氛围,以缓解其焦虑和恐惧感;通过各种表达方式让儿童知道他们是被爱、被接纳的;尊重儿童,认可他们的能力和价值,被别人需要,从而获得自信、懂得喜欢自己等等。同时,要认识到指导儿童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儿童做到自我管理,达到自律、自觉,表现出适宜的社会行为。

教师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2.教师以身作则,让幼儿在示范中学习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们为自己的言行辩解:“老师就是这样说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所以教师要做到自我控制,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起表率作用,成为儿童礼貌行为的榜样。

3.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鼓励和表扬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教师就应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时脚步走的很重,这就可以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

4.借助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组织幼儿玩“配对”的游戏。请幼儿在一套图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再拿着这张图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与小图片完全一样的标记。此时,我就告诉幼儿:“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这张漂亮的小图片就送给你作为奖励。”这样一来,小朋友们很快就认识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

二、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永久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只有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才能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可以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家长开放日活动等形式,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家长在家庭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家庭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良好习惯是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人的生活、学习、劳动、事业的成败关系重大,也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这不仅是幼儿园教育,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孩子、包容孩子的心。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培养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4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我们每位家长和老师的义务和职责。

孔子曾以“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名言概括说明孩童时期受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也就是说人的某种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自然而然的事了,每一位成功者在总结他的经验教训时,总会谈到某种习惯给他带来的诸多益处。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孩子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发展期,正是培养一个人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恰恰在这个时期一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爱而忽视了良好的习惯培养,从而养成了许多恶习,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么,到底应该培养幼儿的哪些习惯呢?过去谈到培养孩子的习惯,无非是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等。我认为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幼教改革的深入,尤其是素质教育的提出,幼儿的基本习惯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我认为也应该具有时代特色。我们只有积极培养幼儿形成新时代所要求的基本习

惯,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懒惰、自私、依赖等不良习惯。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时,首先应从劳动习惯开始。幼儿刚入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训练,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师可以逐步要求幼儿学会洗手、洗脸、吃饭、穿衣、系鞋带等生活小事。然后,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的劳动兴趣,持之以恒,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习惯。比如,每天要求早到园的幼儿为大家摆放好桌椅,让值日生管理种植区等,从而培养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思想和劳动的兴趣。实践证明,劳动教育既能提高幼儿的劳动技能,也能发展幼儿的智力。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1、激发自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刚开始学做一些事情,都应在兴趣中开始,在愉悦中完成,而不是被迫地、勉强地去做。其实幼儿做任何事情,都有感兴趣的一面,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孩子自理生活时,首先应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教孩子刷牙,我们可以用变“魔术”的方法吸引幼儿。“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魔术,我能让牙膏变成一团团的泡沫。”于是,我开始示范刷牙,一会儿功夫,牙膏泡沫出来了,小朋友们很开心,觉得好奇,我便趁热打铁地问“你们想不想变泡沫?”“想”我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牙膏和牙刷,让一个幼儿到前面来变“魔术”。看见他把牙刷放在嘴里,左捣捣、右推推,久久不愿释手的样子,我很高兴。刷完后,我让他张开小嘴,对他说“哎呀!你的牙齿真白啊,嘴里还有香味呢,以后要天天刷牙,好不好?”全班幼儿看见了,异口同声地说:“以后我也要天天刷牙,让牙齿变得白白的”。

2、教给自理的方法

现在有不少幼儿能独立穿衣、吃饭、刷牙、系鞋带了,但是有些事情并非仅仅有了兴趣就能做好,因为孩子刚开始仅凭兴趣做事非常粗糙,基本还会闹出笑话,因此,我们必须教给幼儿正确的方法。比如教幼儿穿毛衣,我们可以告诉他们穿衣服要分前后,只要把肩膀的两条缝拎起来一抖,领子低的一面是前,高的一面是后。这样反复教

几次,他们就不会出现把毛衣穿反的现象了。

3、培养自理的能力

做事贵在持之以恒,而幼儿做事的随意性很大,有些事有时很乐意做,有时却说什么也不愿意做,能做的事情不愿做,不能做的事偏要做。对此,有些家长会大声呵斥一阵,有些家长则听之任之,这些都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作为家长,应该使孩子把学会的每一项自理活动都坚持下去,变为一种习惯,否则,前面的努力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情况,以浅显易懂的道理开导他们或给他们讲个故事教给他们。比如,我们就拿前面的刷牙举例吧。有的幼儿刚学会的时候,坚持天天刷,后来是要提醒才刷,再后来,天冷了,便不肯刷牙了,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给他讲个故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小白兔和小灰兔学种萝卜,小白兔很勤劳,坚持每天给萝卜浇水、施肥、松土、捉虫,后来收了很多萝卜。小灰兔却不想吃苦,浇了几次水,觉得太累,就不浇了;松了几下土,觉得太热,就不松了„„最后萝卜不是干死了就是让虫吃了,只好饿肚皮。讲完后,你可以问:“小白兔和小灰兔谁做得对?”“小朋友应向谁学习?”最后可以告诉小朋友:“我们都应该向小白兔那样不怕辛苦,天天坚持,才能把事情做好。现在天冷了,我们都因为天冷就不刷牙吗?只有天天坚持,牙齿才会健康,才不会生虫子。”

三、要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

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小故事、小寓言、神话传说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父母、老师都可以买这方面的磁带给他们听。范讲时语调要抑扬顿挫,神态要自然活泼,语句要简短流畅,必要时加上一些动作。这样,幼儿就能较形象地感知故事,这对于培养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好处。

四、培养幼儿品德好习惯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为了将来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的奠基。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比如,礼貌问题,幼儿来园、离园时老师和幼儿要互问:“早上好”“再见”。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声“谢谢”。我们还应该在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孩子萌发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育的形式培养孩子诚实、勇敢、宽容、谦让、友爱、协作、爱护公物、遵守纪律等习惯。这样反复抓、抓反复,天长日久就能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5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经调查,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至此,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突显出来。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 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

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

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一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 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

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我便有意地站着不动,用眼睛不作声地看,直到学生明白我的用意,迅速地按要求准备学习用品,我才允许自由活动。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自然习惯。同时,我还及时地与科任教师进行沟通,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然,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则存在差距。对于习惯较差的孩子,我就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和存在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的习惯。

三 师之品行,良好习惯的示范者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的行为刚开始都是模仿而来的。一个有良好习惯的老师才能带出

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比如,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习惯,首先教师应发挥示范作用,要用师者的行为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学生经常看到教师专心致志、兴味盎然地读书,便会被教师的行为所感染。在课堂里,我们可以把书中精彩的片断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久而久之,教室里则弥漫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我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会在早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读书,同时,在教室设立图书角,为同学们的课间、课外阅读提供方便。图书角的书主要发动同学捐赠,并定期进行更换。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其效果也非常明显,孩子们爱看书的习惯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四 考核评估,促进行为规范化

评估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我们应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间的互相监督,通过检查反馈,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班级中利用墙面的有限空间设置“四大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卫生、纪律、学习”四大评比,在评比中坚持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并以粘贴小饰物表示鼓励,并及时进行周、月总结,不断提高深化。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别人,按照常规要求去做,也促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从同学的建

浅谈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篇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我们的教育应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幼儿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养成。从教育学上来讲,“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所谓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养成教育很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叶圣陶就认为,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教育目的就达到了,如学习上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上有良好的劳动习惯、道德上有良好的道德习惯等等,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好孩子。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累。”

在中小班时,要让幼儿养成专心听讲,按指令完成操作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操作习惯。如把材料、玩具用完后放回原处,把学具放在指定位置等等。到了大班,要有一个转折,就是从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幼儿园生活过渡到以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小学生活,为了使孩子们能顺利适应与幼儿园完全不同的小学生活,就要在大班时期强化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将来的小学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班幼儿应养成以下学习习惯:

1、注意力集中、乐于观察的习惯:能集中注意力观察感兴趣的事物20分钟以上。

2、倾听习惯:安静的集中注意力的听20分钟左右,不随便乱插嘴。

3、勇于发言的习惯: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阅读习惯:会逐页翻看图书,按图片顺序看,并能把大概意思复述下来。

5、书写习惯: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

6、按时完成作业任务的习惯。

二、教师应是孩子幼儿生活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 1 日之功,它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养成的过程,它不是孤立的,是贯穿于各科学习之中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机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期达到教育目的。下面我浅谈一下我对促进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的做法。

1、养成孩子良好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的自主探索学习世界具有重大意义,是智慧开启的重要能源。因此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尤为重要。

(1)、在教学中要利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乐于观察。如在科学课《春天来了》的系列教学中,我带着孩子去郊游,并设计了观察记录表,让幼儿孩子们把观察到的春天中自然界的变化,用追踪观察的方法,间断性的观察和记录,在此过程中不断强化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注意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高。

(2)、在音乐舞蹈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例如我们在学习歌曲《小海军》时,在孩子们初步学会以后,我就有意识的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我说:“小朋友们学的真好,老师跳《小海军》的舞蹈给小朋友们看,谁最先学会,老师就让他戴上海军帽表演给大家看。”我把事先用海绵纸做好的小海军帽子展示给孩子们看,孩子们都很喜欢,就都聚精会神的看我跳,我只跳了三遍,就有小朋友学会了,在这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孩子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一举两得。

2、养成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幼儿有良好的倾听能力,是使以后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利用每天的讲故事时间训练他们的倾听能力。讲完一个故事后,我就会就故事中的情节提问,答对的小朋友就奖励他一个超棒小宝宝的图标,写上他的名字,由他自己亲自贴到表扬栏里,要是有小朋友可以复述出故事内容,我就不仅奖励他图标,还会抱抱他、亲亲他、夸夸他,让别的小朋友羡慕不已,也因此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每天二十分钟,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倾听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语汇内容。

3、养成孩子勇于发言的习惯 孩子的天性里就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之所以有的孩子在学习中不喜欢发言,主 2 要是因为心理因素。第一个原因是他们胆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话,害怕讲错;第二个原因是因为紧张,话在口中,不知道怎样去表达;第三个原因是不发言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习惯于不举手回答;还有的孩子是因为举了几次没被请到,就索性不举了。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我采取的办法是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鼓励每个孩子举手发言,积极的参与到问答与讨论中来,对进步的孩子给予极大的肯定,让孩子感受到举手发言被表扬的喜悦,无论回答正确与否,都肯定他举手发言是很棒的。在每个活动中,我适时利用小红花、小礼物或赞赏的表情、语言、动作等,时时激励孩子,大胆举手,畅所欲言,反复进行正面强化,日复一日中,慢慢的,孩子们爱发言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了。

4、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让孩子静下心来仔细倾听和观看的好习惯培养的好方法之一,许多孩子不仅从书中学会了道理,更多的是阅读这个好习惯的培养,能帮助孩子锻炼他们集中注意力。

大班的幼儿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求知欲较强,对于一些图文并茂的低幼读物,总想弄清里面讲了些什么,我就给孩子们划定了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在观察讨论中逐渐理解书中内容,形成“我多看书,就会知道越多有趣的知识”的意识,让孩子们愿意读书、乐于读书、喜欢读书,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及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下一步小学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5、养成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一旦养成,孩子将受益终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大班小朋友在书写方面养成好的习惯:

(1)书写时坐姿要端正;

(2)书写姿势要正确:眼离书一尺,胸离桌子一拳,书本摆在正前方。(3)握笔姿势:食指拇指捏着,三指四指托着,小指在后藏着,笔尖向前斜着,笔杆向后躺着。

(4)书面要干净整洁,作业本整齐无褶皱。(5)眼睛随手由左而右的习惯。

3(6)不边写边玩。

(7)养成自己保管学习用具的习惯,会正确使用书、笔、橡皮等学习用具,用过后能及时收拾整理好,细心爱护学习用品,不随意损坏。

要使他们达到这些要求,要有适当的方法,我采取的是树立榜样、及时鼓励、以点带面、共同提高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我在孩子们中间找榜样,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我都时时关注,适时表扬,给予肯定。在每周一次的评选会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并做出评议,再在班级进步栏上奖励他一面红旗,在这种环境中,幼儿都愿意积极展现自己的优点,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足,自然而然的,孩子们好的书写习惯就养成了。

6、养成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任务的习惯

我班有的小朋友不喜欢写作业,我要求幼儿完成计算作业时,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就照抄旁边幼儿的作业,我告诉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没有学到知识,还会养成懒惰的坏习惯,你有不会的叫老师帮忙,老师会帮助你的,还有一些孩子一写作业就说:“老师我不想写作业,我想玩玩具、做游戏。”我就告诉孩子,写作业是爱学习的表现,并不断表扬写作业认真的孩子,对开始写的不好的孩子多给予指导和鼓励,让其不断增强信心。布置作业后,我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孩子,不但可以获得“作业星”的奖励,还可以到外面玩喜欢的游戏和游乐设施,以此来激励别的小朋友,使他们逐渐养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好习惯。

先圣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巴金先生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

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它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习惯的人,要比那些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习惯的人,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更好的学习效果,会成长为更优秀的人才。又因为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所以我要时时刻刻做有心人,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利于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环境与氛围,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热情,在幼儿主动求知的过程中,促使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让孩子们健康又快乐的成长。

参考书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班级管理》唐淑、虞永平主编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朱慕菊主编

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7

(一) 内部环境因素

学前期是人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教子婴孩, 教妇初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幼儿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的发展, 家庭作为幼儿主要生活场所, 而父母又是幼儿的监护人, 家庭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家园共育的一个主要的内部环境因素。家庭的物质条件、组织结构、家长的文化水平及采取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习惯的养成有莫大关系, 由于现如今许多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 儿童往往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 许多父母及祖辈对孩子过多溺爱, 教育少, 顺从多, 要求少, 使得儿童的行为习惯出现诸多问题, 体现在任性、叛逆、依赖性强、不礼貌等, 这给儿童健康成长、良好行为的养成带来的阻碍。

(二) 外部环境因素

幼儿园是幼儿进入的一个社区环境, 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存在着密切互动, 共同决定这儿童的日后成长。家长与儿童是相互影响, 而幼儿园的教师与管理者也与家长和儿童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某种程度上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影响孩子的成长健康, 所以幼儿园的教育能够影响孩子的良好行为养成的社会因素。

二、家园合作与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

(一) 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氛围主要涵盖了关系、体贴、爱护、尊重等等, 让幼儿在这些氛围中感到内心的温暖, 让幼儿充满阳光的生活, 这样幼儿的心情愉悦、朝气蓬勃, 并且学会爱护他人。在幼儿的成长环境中离不开相互关心、和谐相处, 帮助幼儿在这样融洽的环境当中学会理解他人, 尊重他人、谦虚、有礼貌、乐观、热情、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心理健康。

2、正确引导深入细致的沟通

作为孩子的家长或监护人首先要做到给孩子提供平稳的生活学习环境, 还需要采取平等的方式与幼儿进行语言上的交流, 一定要相信幼儿的能、理解幼儿的想法, 并且成为幼儿的知心好友。作为家长的所作所为属于一种无声的语言教养, 形成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这样便于培养幼儿优秀的内在品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幼儿园应该多组织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活动, 培养幼儿独立、吃苦耐劳及无畏的心态, 磨练意志, 学习生存。组织各种文体趣味活动, 让幼儿尽可能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和优点, 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二)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1、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有一部分家长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 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多学知识, 其他的都所谓。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观念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育的效果, 因此家长必须树立正确的习惯养成观念, 这样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

2、科学教育方法的有效运用

培养幼儿应该持之以恒做事, 鼓励他们自己动手, 教给他们方法,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讲明道理, 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非语言信息的影响等都是科学的教育方法。

3、重幼儿认知教育和幼儿行为培

有不少幼教工作者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能开发看成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 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看成是软任务。不少幼儿在回答自然常识问题、背诵唐诗、讲述故事、猜谜语、数数时头头是道, 但让他们去向某人转述一件事情, 或让其独立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时, 就显得不知所措。如果任凭这种倾向发展下去, 幼儿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幼儿的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智力的开发, 而且要重视幼儿认知行为的培养。

三、结论

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8

关键词:环境;情感;家园合作;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238-01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怎样开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呢?依据十几年的班级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适宜的环境,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特点。我们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中心,在室内教育环境与室外教育环境中大胆尝试、精心设计,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为幼儿们营造了一个轻松、生动、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主题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为了引导家长参与其中,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我还制作了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名人名言横幅展示于活动室内。逐步改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习惯的思想,使家长能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结合教学活动,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对于幼儿来讲,行为自知能力以及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往往知道该怎样去做,却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一味单纯说教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这种现象,必须根据班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如:我发现我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我利用音乐活动《人人叫我好儿童》、《客人来了》,通过有感情地歌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实际行动比理论教育更胜一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 促“行”。我们为此开展小班“分果果”的主题活动。我们在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四、家园密切合作,是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因素

幼儿园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只有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幼儿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学前儿童养成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忽视。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吃、穿方面关注较多,但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问题却忽略不见,甚至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如一位家长在孩子的书被别人撕坏后教育孩子:“他撕了你的书,你也要撕他的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通过家长会、交流家教理念、创办德育小报等一系列的家园活动策略,极大地转变了家长的思想及做法。从教唆幼儿打架到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从一味顺从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到主动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9

一、激发学生愿意去做

教师的期盼只是指明了学生发展的目标或方向,为了让这种期盼成为学生的自觉的行动,需要做超多的工作。学生对律他一般极为感兴趣,这一点并不少见。我经常向学生请教一些班级工作的做法。例如,应对一名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会向班委会或者全体同学征求处理意见,学生会五花八门的提出许多可资借鉴的方法,足以让这个学生记住教训。纵然违纪学生会有好多个理由,(诸如记错作业、忘带了、弄丢了等),但孩子最了解孩子,他们比我们更了解事情的真相,更了解学生的心里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来约束。

律他并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学生十分感兴趣律他过程,正是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并完善班级的各项常规制度的过程。

班级工作头绪众多,但并非杂乱无章。有很多程序性的工作,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不断重复操作。例如做值日、上课间操、做眼保健操等,在班级常规工作的方方面面,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商量解决办法。在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并实践证明的过程中,班级的各项常规应运而生。如《家庭作业制度》、《升旗纪律》、《值日生制度》、《晨读制度》、《班干部工作职责》等,这些不必须都构成书面的制度,但要让全体学生心里都明白我们班级有这样的制度,一旦违反将会受到班规的制约。

从健全精细化制度开始,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的进程。建立了多样、精细化的制度,让班级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学生明确明白了什么时候就应干些什么,就应如何去做?做得好会怎样,违反了纪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些制度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管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都深深的烙在学生心中,便于学生遵守。

学生在律他过程中懂得了怎样律己!当然,明白怎样做只是属于学生道德养成知、情、意、行四个环节中道德认知的范畴。仅仅懂得如何律己和怎样才能做到律己有很大的差异!让道德认知变成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更需要教师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告诉学生如何去做

把自己的期盼告诉学生,使其成为群众的奋斗目标,并始终如一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初中的孩子总期望做一个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这一点作为一名老师都有深有体会,并不难理解,实施起来十分容易。把自己的教育目的坦诚地告诉学生,使其成为学生群众的道德标准。介绍许多优秀学生的事迹和优秀班群众的状况给学生,这样做的直接目的便是让每个人都清楚地明白哪些是大家期望和肯定的行为,因而能够有很好的方向意识,在不自觉的行为中朝着大家认可的方向去努力。

三、鼓励学生坚持去做

在学生自我管理潜力的养成阶段可能要费一番脑筋、花费一些精力。如让学生出板报、干值日,往往是老师一遍遍手把手教,最后免不了自己重新去做。倒不如干脆自己做了来的更为直接和省事。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班主任:学生值日卫生不干净,自己亲自代劳;做操队形没有站整齐,自己亲自不厌其烦的天天整队……但是从长远看,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慢慢经历、不断锻炼,自然会掌握窍门,增长见识,提高水平,班主任要做的只要监督、适时指导就行了。

干任何事总有第一次,该放手时就放手。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多付出一份努力,多一份收成。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我始终相信教育的巨大功效,在学生身上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自然会有什么样的果实。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是班干部在帮忙老师做班级管理,而是班干部带领同学们自己管理自己,教师永远是而且仅仅是他们的支持者、帮忙者、合作者。从潜意识里种下民主管理的种子。

任何好习惯都是相通的。一个生活习惯不好的人,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习惯的培养,好习惯许多方面塑造;一个在语文课上纪律不好学生,对数学课上习惯的培养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好习惯需要齐抓共管!这天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明天让好习惯成就我们的孩子。欲求好人生,先求好习惯,欲求好习惯,只需要做一件事:告诉学生如何去做,激发学生愿意去做,支持学生努力去做,鼓励学生坚持去做。

四、支持学生努力去做

1、一切行为严格按照制度办事。

只要制度中有的,一律照章办事,帮忙养成一种守纪的习惯。不能因人、因情绪随意更改。(如违纪要扣分,不能因为是班干部便迁就、老师情绪好而送人情;不能因为情绪不佳而能够加重学生负担。每周开班会,班委会议等。)否则容易在学生心中构成定势,让制度形同虚设。

2、确立落实重点,逐项突破。

班级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我有一个切身的感受便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贪多嚼不烂,使行为养成留在表面。一齐下手,老师没有精力,学生记不住,效果不好。针对班级实际状况,在不同的时期确立重点,强化训练,巩固成果。

3、不断强化,及时反馈。

任何制度的落实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在初始阶段,都会出现反复,因而需要不断强化训练,班主任、学生干部靠上抓,反复抓,抓反复,及时掌握状况,迅速作出反馈。每周班干部例会,关键时候重点问题日日反馈。甚至半天一反馈。习惯成自然!

让学生人人都当班干。人的潜力是逼出来的!人天生都有做好某项事情的潜能,只但是多数时候是由于与自身的惰性相消抵罢了。学生认为自己上课读书写字、打扫卫生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要自己带领监督其他同学做,就有点怯懦,可想而知,如果不是老师“逼”的话,自己可能一辈子与班干无缘。想象,如果在生活中多一些这样的善意“逼迫”,可能对学生的发展会更好。

8、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0

今天我在这庄严的国旗下,想和大家谈一谈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我们中学生的重要性,并说说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记得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追求好习惯。”

成功的人士,都有一些良好的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

一代文豪鲁迅,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他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他要求自己要抓紧时间,还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他终于养成了好习惯,后来成为了中国有名的作家。而现在,有很多同学不但迟到,甚至还会出现旷课的现象。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重要啊!

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不刻苦,不用功,所以总是常常得不到高分。有些同学周末总是在玩,总是把作业留到星期天晚上再赶着做。这完全是习惯的问题。而如果你不能养成好习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踊跃发言,不懂的知识也不闻不问,这些习惯就会使你成绩下降。所以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改正,比如说: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有时间就读一下课外书,这样一来,学习成绩就能上升了。

平是在大街上,总是看到很多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却一点儿也不觉得羞耻。为什么在外国,总是可以看到用中文写着“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地扔垃圾”的标语牌呢?这都是因为有一些人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我们中国人民丢脸。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好的习惯。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说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培养孩子的目的就是养成好习惯。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増强越好。

好习惯要培养,坏习惯要纠正,好习惯用加法,坏习惯用减法。其实养成习惯并不难,重要的是坚持到底,很多人在培养习惯的时候总是半途而废,使旧习惯又卷土重来了。

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1

关键词:行为习惯;以身作则;趣味活动;行为纠正;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5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17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心理成长、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沾染不良习惯的危险时期。此阶段的教育将对幼儿的一生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在幼儿阶段,我们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让幼儿具备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这样才能为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幼儿为出发点,将行为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学之中,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让教师成为幼儿的表率

幼儿分辨能力低下,他们自己还不能辨认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而且幼儿有着很强的向师性与模仿力,在幼儿园中教师是与幼儿接触最为直接、最为频繁的,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无形中被幼儿模仿,或好或坏的行为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对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对自己有一个重新的定位,要认识到教师不仅是幼儿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幼儿心灵的塑造者,将会对幼儿的心理、情感与道德等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成为幼儿的表率。凡是要求幼儿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

如要求幼儿按时到园,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就首先要做到。要求幼儿们课外活动时积极参与,认真做操,教师就首先要做到动作标准规范。要求幼儿之间和睦相处,教师首先就要搞好与同事与幼儿的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如果只是枯燥而机械地告诉幼儿要怎么做,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幼儿不爱听,尤其是小班的更是听不懂,依旧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做。为此,我们要将行为习惯的培养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活动之中,这样更能引发幼儿的主动参与,更有利于幼儿的接受。

1.趣味游戏。游戏是幼儿所最喜爱的重要活动,一说起玩游戏,幼儿都会手舞足蹈,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切身感受到无穷的乐趣,思维更活跃。如为了让幼儿掌握相关的交际技巧,我们可以带领幼儿来玩“商场购物”的游戏。

2.生动故事。故事是幼儿的最爱,将行为习惯寓于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更能让幼儿带着听故事的愉悦心情认真地听,这样有利于幼儿的理解,让幼儿在模仿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真实表演。表演可以将幼儿对行为的理解付诸实际行动之中,这样更加利于幼儿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更多表演的机会,让幼儿来演一演好的与不好的行为,让幼儿置身其中,这样更能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行为矫正,关注幼儿行为中的细节

幼儿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不良的行为,这同样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要因细小而忽视,这样会慢慢养成不良习惯。如有的幼儿爱发脾气,当别的小朋友拿走玩具时,他们可能会表出用脚踩地板、握紧拳头等行为。教师要深入幼儿中间,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敏感眼睛,关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细节,要能够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良行为,相机诱导,以帮助幼儿纠正不良行为。

如小班幼儿由于刚刚入园,会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教师的提醒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为了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我们可以开展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如评选“进步最快者”“班级小能手”等等,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从而让幼儿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中来。教师再带领幼儿们一起来制订标准:吃饭认真,不挑食不浪费,不东张西望,不交头接耳;坚持到园,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旷课等等。根据幼儿的表现由教师与幼儿一起来给出一星、两星不同的评价,星级越高代表完成得越好。然后根据幼儿的得星情况来评出最优秀者、最有进步者等。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幼儿的上进心与进取心,从而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园合作,共建促进幼儿成长的平台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两个重要场所。只有实现这两个场所教育的一致性,才能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虽然近年来许多家庭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但仍有不少家长只重视幼儿智力的开发,而忽视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园教育不一致,会让幼儿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而不利于幼儿行为的养成。

首先,要取得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我们要重视家园合作,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要向家长宣传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共同为幼儿构建行为养成教育的平台,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加健康和谐地成长。

其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互相了解幼儿在家中与园中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幼儿,从而针对不同的幼儿来制订不同的教育方案,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地成长,以及身心的和谐发展。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系统而艰巨的任务,广大幼儿教师要高度重视,贯彻落实在幼儿学习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注重方法、加强引导、不断鼓励,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育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娟.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2).

[2] 武术玲.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

浅谈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12

一、针对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学习中渐渐形成爱学、好学、乐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1.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现在的学生对电视、网络有很强的亲和力, 习惯养成了他们对感性形式的依赖和对理性形式的陌生与抗拒。文化课用一种纯正的理性思维来表达, 在形式上与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 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现代网络愈加发达, 信息内容愈加丰富, 形式愈加多样, 这就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舞台。在广泛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电影、电视节目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方面顺应了学生学习心理的认知习惯, 另一方面又为学生在理解中应用和在应用中理解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参照系统。

2. 案例教学法:举一些学生身边的案例, 激发学生的学习, 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在教育管理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引领学生先“从小事做

起”, 把每一件哪怕是极微小的事要做到位, 从而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成绩较差, 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一些老师眼中他们就是双差生, 让人觉得孺子不可教矣。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 他们自己也有很强的失落感, 缺乏自信。因此, 帮助中职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已成为我们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从小事做起”主要解决具体方法问题, 就是让学生从每天的走路、吃饭、说话、穿着打扮等日常习惯入手, 耐心细致地做好每一件简单而平凡的事情。我们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说明一个道理:好的事情要从小事做起, 只要长期坚持做好小事, 到了一定时候就能成就大的事业。老子说:“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也正是这个道理。让我们行动起来, 从你做起, 从我做起, 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弯下腰, 捡起脚下的纸片, 伸出手, 拧紧滴水的龙头, 礼貌地说声:“您早”、“同学好”。中职生行为的点点滴滴, 看似小, 意义却很大, “从小事做起”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 非常认真地做好它, 就是不容易。”只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从小事做起, 才能做好未来的大事。

三、对中职生的日常生活加强监督, 强化管理。

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虽说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 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 但是从方法上讲也十分简单, 那就是“重复, 重复, 再重复!”必须持之以恒, 不断强化, 反复抓, 抓反复。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应停留于一两次活动上, 重要的是贯彻在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动物记忆实验研究发现, 一种行为重复21天就会变为习惯动作, 而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这一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形成, 必须持续一段时间。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 人都有惰性, 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 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孩子。尽管不同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时间不相同, 但是坚持的时间越长, 习惯越稳定。因此, 必须持之以恒, 贵在坚持, 通过榜样示范、表演鼓励、长期检查督促, 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 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 继而多数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 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 再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 最终会变成自觉遵守。

四、构建“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确保养成好习惯。

育人, 并不是说在学校一个样, 回到家却是另一个样。为了让养成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我们必须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在学校里, 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回到家后, 家长对孩子也要严格要求, 不断督促和强化他们防止坏习惯的滋长, 以便于继续深化养成教育, 并让教育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运用。例如, 在家长的监督下要学生在家里做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电影等等, 并制定“自评———师评———家长评”的评价制度, 这样, 家长和教师在养成教育方面, 就能达成一个共识, 目标一致, 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目的, 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常抓不懈, 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不是生来就有的。因此, 其养成教育必须循序渐进, 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 也不能快刀斩乱麻。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 通过自我磨炼, 加强修养而形成的。若要常抓不懈而又不浮于口头, 流于形式, 我认为必须加强监督。设岗监督是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力度的有力保证。加强岗位监督, 不但可以及时表扬好行为、好作风, 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而且可以经常获得反馈信息, 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六、鼓励学生开展自我批评, 逐步完善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我批评”贵在自觉、主动地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认识到过失、错误造成的危害性, 进而树立改正缺点和错误的决心, 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 父母忙于农活而对子女的行为习惯疏于管教, 因而学生中出现很多的“陋习”现象并不奇怪。而要矫正他们的“陋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 常常会因缺少恒心和毅力而出现行为反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 我们经常建议他们在错误发生后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惩罚;要求学生坚持写周记, 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 反思自己的言行;并利用班会进行相关话题、现象的讨论, 让班级同学深刻认识到哪些行为是有良好品行的表现, 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并与自己进行对比, 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通过不断地认识过失、不足, 激发内驱力, 逐步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自于彻底的自我管理与自制力, 从而有意识地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加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题班会 篇13

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班级:2012级21209班 班会班级:2012级21210班 班会时间:2014年3月16日

班会地点:教室 班主任:杨雪菲

一、班会目的: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生活中展现出来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今后专业学习的有限时间里,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以及学习,遵守学校作息时间。

二、班会过程:

1、导入故事: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你相信吗?在印度和泰国,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有谁知道,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什么绑住的呢?——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2、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影响(1)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案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案例二: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尊敬的、堪称美德典范的总统,他的诚实故事家喻户晓。他从小看得最多的一本书,是一本随身携带的小册子———《与人交谈和相处时必须遵循的文明礼貌规则110条》。好习惯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总统和一个伟大的人。

纵观历史的发展,许多伟大人物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使他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不朽的巨著;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为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仍坚持每天演算数学题,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达尔文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观察大自然的机会,为他的科研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由此可见,拥有一个好习惯就意味着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

那么,不良的行为习惯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呢?(2)坏习惯的影响 案例一: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当然,年轻人到死也不会知道是他“抠鼻孔”的坏习惯毁了他的工作,使到手的饭碗落入了他人之手。

说说看看:在巴黎,公共场合有中文的地方并不多,但去过巴黎圣母院的中国人都会看到这句中文告示:据说,这是专门示意给咱们爱在公众场合“热闹”的中国人看的,而其它国家包括法国的游客并没有这种“礼遇”。

美国人的环保艺术很到家。在珍珠港景区,与园林互为一体的垃圾桶前写下这句中文告示:据说,这是专门提醒咱们没有耐心找垃圾桶的中国人,而其它国家包括美国的游客并没有这样的“礼遇”。

去过泰国皇宫的中国人都会在洗手间看到这句中文告示:据说,这是皇室人员专门叮嘱咱们经常忘记冲厕所的中国人,而其它国家包括泰国的游客并没有这种“礼遇”。

案例二:有一群大学毕业生,一起到一个公司去应聘。当时面试的主考官正好有事要外出,需要这几位同学等一会。于是这几位同学就在面试官的办公室等待。当主考官离开办公室去办事时,极为同学在无聊之余,就随意的翻看了办公桌上的材料,并不时地交流自己的看法。没有多久时间,主考官回来了,直接宣布了面试的结果,这几个同学都没有通过面试。这个时候这几位大学生都很迷茫,不知道为什么还没面试就已经被踢出局。

其实,真正优秀的学生是养成了良好习惯的学生,而这几位大学生没有养成尊重他人,未经允许,不乱翻他人东西的好习惯。希望我们能吸取教训,不要因为自己的随意影响了一生的前程,请记住一句话:习惯影响你一生。

3、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现在大家都找到了我们的自身的坏习惯或者说是不足,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克服这么坏习惯呢?

(1)全面分析,正确的认识自己。准确的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制定计划时,要充分的考虑我们自身的实际条件,不能将目标定的过高或者过低。

(3)一次只培养一个好习惯。要想有一个好的习惯,就要集中于改变一个坏的习惯。如果你一次想要改掉多个习惯,势必会分散你的精力,并使你最终放弃。

(4)从家长,同学,老师中找一个监督者。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为自身自制力不足,不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这个时候,我们找个自己信任的监督者,时刻的提醒自己,有一定的压力,再加上自己的坚持,久而久之,也会形成良好的习惯。

(5)奖励。如果我们在改正习惯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严格要求自己,可能很多人都会坚持不下来,觉得改正不良的习惯是种煎熬痛苦的过程,但是如果我们在改正某个不好的习惯之后,适当的给予自己一定的奖励,则会受到不同的效果。

我们常常以为成功就如同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却忘记了只要自己不停下前进的脚步,再高的山峰也能被我们踩在脚下。培养习惯宛如登山,攀登成功,你的人生就达到圆满境界了,创造美好人生,养成良好习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大约需要21天72次行动才能养成。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就越强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它可概括为公式:“好习惯+好品质=好命运”。让我们为它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吧!

4、告别坏习惯——挑战自我。

上一篇:幼儿动物谜语和答案下一篇:人事流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