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高一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公式高一(通用12篇)

高中物理公式高一 篇1

高一物理公式1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 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一物理公式2

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 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一物理公式3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cos派/2=0)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m^2/s^2 = 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公式高一 篇2

关键词:抽象,形象,直观,广度

学生进入高中之初,往往都充满期待,期望物理成绩更上一层楼,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成绩不升 反降。这让不少学生沮丧:初中物理成绩还不错,为什么高中物理成绩却走下坡路?为帮助学生跨越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下面结合笔者的体会作些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

(一)高中物理的思维广度、深度增加

初中物理思维材料感性、形象、直观,学生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应用一定抽象思维进行简单的分析加工,即可获取知识。例如,对生活现象或实验现象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即可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高中物理则抽象、概括,有时需在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到新知识,如滑动摩擦力与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就需要进行比较严密的定量分析。有时则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抽象的逻辑推演才能得到新知识,这是初中物理几乎没有的情况,如理论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等。一些思维方法也是初中物理没有涉及的,如运动学公式的推导要用到的曲变直微元法等。总之,高中物理提高了思维 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这使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难以适应。

(二)高中物理复杂的定量计算增多

初中物理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计算 则比较简 单,而高中物理复杂的定量计算明显增多。例如,对于滑动摩擦力,初中物理只要求定性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不要求定量计算,而高中物理则进一步要求滑动摩擦力与这些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并应用公式进行定量计算,这种定量突变使很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同样是定量计算,初高中物理所需数学知识的广度和难度也大不一样。初中物理以算术计算为主,而高中要大量运用三角函数、列方程来解决物理问题,而且还涉及矢量方向,学生必须首先弄清矢量方向,然后才能简化为代数计算,这个过程让不少学生感到头疼。

二、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一)积极面对挑战,树立信心

不少学生未进高中,就从各种途径或多或少了解到高中物理难学,因此产生心理阴影,导致畏难 情绪。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确实有台阶,但这种台阶并不是第一次遇到。其实,以前学生已经遇到不少台阶,初二物理与初三物理有台阶,初二或初三的不同阶段也有台阶。例如,学生刚学初二物理时兴趣盎然,但到了“浮力”这一内容,学生就遇到一个大台阶,一些学生受到挫折就知难而退,但不少学生迎难而上,经过努力成功跨越了台阶,而能力也由此上了新台阶,为后续学习做好了充分的能力铺垫和心理准备。因此,不必害怕高中物理这一台阶,它既是挑战也是锻炼自己能力的台阶,只有以这样的积极心态去面对,才有可能跨越一个又一个的台阶。

(二)优化学习方法,循序渐进

1.课前预习,明确目标。上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预习,了解重点、难 点,便于上课 时有针对 性地听讲,提高学习效率。况且,通过课前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一举两得。

2.专心听课,及时消化。上 课时,要特别注 意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疑惑之处要记 下来,课上或课后和教师、同学交流,及时释疑,否则问题 成堆,台阶变陡,难度增加。

3.课后梳理,不留疑点。课后要对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回顾、梳理,并与旧知识进行联系、比较,如果两者有矛盾,就说明没有真正弄懂新知识或旧知识。这时就要从零开始,找到知识 疑点,重新看书 或讨论,逐一过关,巩固知识。

4.适量做题,巩固知识。做一定数量、难度的题目,才能把书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做题首先要独立思考,如果解不 出来,要学会反思调整,究竟是知识不到位,还是思维方法不掌握,还是思维能力欠缺。如果经过独立思考,还是解不出来,这时要和老师、同学交流,找出困难之处,及时解决。

高中物理公式高一 篇3

一、首先要改变我们的观念

让学生知道初中物理成绩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好。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内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提高了熟练程度,可使物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首先应该改变学生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二、应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據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我们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三、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作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做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上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和笔记,而最好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

(2)做好章节复习。学习一章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章节总节。

(3)做好章节总结。章节总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本章的知识网络。主要内容,定理、定律、公式、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常规典型题型、物理模型等。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路方法或例题,以及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4)做好全面复习。为了防止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每隔一段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十天,将前面学过的所有知识复习一篇,可以通过看书、看笔记、做题、反思等方式。

五、正确处理好练习题

有不少同学把提物理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搞题海战术。这是不妥当的,“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目的要达到。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学过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尤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主要针对的知识点,选用哪些物理规律,是否还有别的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量(老师布置的作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就不能达到一定的速度,也是不行的。另外,就是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方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方面。

六、要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高一物理必修2公式定理总结 篇4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 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 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

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

2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 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

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2)功的大小: W=Fscosa 功是标量 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 0<= a <派/2 w>0 F做正功 F是动力

当 a=派/2 w=0(cos派/2=0)F不作功

当 派/2<= a <派 W<0 F做负功 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P=W/t 功率是标量 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 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 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 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 F不变(F=ma+f)V在增加 P实逐渐增加最大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 即P一定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 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 Ek=1/2mv^2 能是标量 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m^2/s^2 = 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 Ep=mgh 是标量 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 是标量 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篇5

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

质点的运动1、速度Vt=Vo+at 2.位移s=Vot+at?/2=V平t= Vt/2t3.有用推论Vt?-Vo?=2as4.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5.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6.中间位置速度Vs/2=√[(Vo?+Vt?)/2]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篇6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0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0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强调: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关系:a=2ra=v2/ra=42r/T2

力对物体做功的计算式:W=FL

牛顿第二定律:F=ma

曲线运动的线速度:v=s/t

曲线运动的角速度:=/t

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v=r

周期和频率的关系:Tf=1

功率的计算式:P=W/t

动能定理:W=mvt2/2-mv02/2

物理化学中常见类似公式的剖析 篇7

1 与温度关联的相似

在物理化学的不同章节中的不同过程中有一些形式十分相似的公式。如表1所示。

范特荷夫化学反应等温式(等压方程)、克-克方程(Clausius-Clapeyron)、固液平衡关系式、阿累尼乌斯方程等等。尽管它们的推导方法也不相同,但它们却如此相似,以致于在教学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公式为什么这样相似?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文献[1-4]对这些相似公式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公式都与平衡紧密联系;从平衡体系出发,结合Gibbs-Helmholtz方程就可以导出以上四个相似公式。从以上推倒可以看出,这四个方程之所以如此相似是因为它们都与平衡相联系,都是平衡过程的产物,因而用相同的公式和方法就可以导出他们。因此,平衡也许是这些公式之所以相似的内在原因,它们都反映着体系中存在某种平衡关系以及体系从一个平衡态变到另一个平衡态的条件。对任何一个可用平衡常数表示的物理化学平衡体系必定存在着相应的这类相似公式。例如在表面化学和电化学的平衡体系中也存在着这类相似的公式。由此可见,这类相似公式的存在是普遍的;可用平衡常数表示的平衡体系必定存在着这类相似公式。总之,对任何一个可以用平衡表示的体系,用有关平衡理论去讨论,总可以找到体系的某个物理量随温度的变化为该类形式相似的公式。这7个方程形式相似,本质上一致,反映的都是温度对体系变化的影响。例如,范特霍夫方程是从宏观热力学角度说明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阿伦尼乌斯方程是从微观动力学的角度说明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克劳修斯-克拉贝隆方程则是反映温度对单组分系统相平衡的影响。

2 模型相似

在课堂讲授中,采用类比法将一些相关重要内容放在一起总结、比较,找出规律,以便于学生掌握和复习。比如理想液态混合物和理想气体混合物模型[5,6],从表2可以看出,这两个模型的特征及化学势类似,性质相同。所以,当讲授其中之一时可相应回顾另外一个,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以便于掌握。

3 外在形式的相似

物理化学研究物质系统发生压力(p)、体积(V)、温度(T)变化,相变化,化学变化过程的平衡规律和速率规律,以及与这些变化规律有密切联系的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理论,并能熟练运用物理化学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表3列出了热力学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偏摩尔量、稀溶液依数性和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等类似的公式。例如,由热力学基本方程(3,5号公式)通过全微分的性质可以导出相对应麦克斯韦关系式(4,6号公式)。广延热力学量间原有的关系(1,7号公式),在它们取了偏摩尔量后(2,8号公式),依然存在。9号公式则分别列出了恒热力学内能和恒焓下的焦耳系数及焦耳-汤姆逊系数的相似表达式。10、11号公式反映的是自由能函数(化学势)随温度的关系。12号式子说明的是热机与制冷机的效率跟温度的关系。13、14号公式反映的是平衡常数、热容与温度的关系。15、16号公式表达的是热容和能量函数随体积、压力的变化。式子17则表示的是等温可逆和绝热可逆条件下压力对体积的变化率。18号式子用于计算在温度一定下,凸、凹液面(如微小液滴、过热液体中亚稳蒸气泡)的饱和蒸气压随球形半径的变化。对19号式子两边均乘以T,,即γ的值将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所以若以绝热方式扩大表面积,体系的温度必将下降。式子20表示的是不同价态电解质的液接电势。21号式子分别表示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22号说明的是电极和电池的电势表达式。(23号)同种分子和异种分子碰撞反应的速率方程式。(24号)稀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和沸点升高公式。对于定域子和离域子系统(25号公式),U、H、p、CV的关系式相同,而S、A、G的关系式上相差一个常数项。而这些常数项,在计算变化值时可以相互消去。26号式子反映的是等压热容与等容热容差的表示式。式27只适用于封闭系统、理想气体、热容为常数,只有p,V,T变化的一切过程。在稀溶液中,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等依数性质都出于同一个原因,即指定溶剂的种类和数量后,这些性质只取决于所含溶质分子的数目,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因而可以用一个统一的公式(28号)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些公式都具有相似的外在形式,因此,我们通过类比的方法总结如表3那样,可以方便学生牢固掌握公式的运用,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 结论

通过本文对物理化学中一些公式的总结和归纳,可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方法,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了解一些物化公式的相似性及相似的内在原因,不仅有助于我们掌握经典热力学研究的特点,而且也有助于掌握一些热力学量间的关系及进行一些物理量的计算。

摘要:由于物理化学课程知识点多,公式条件多,知识的逻辑性强、关联性强。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公式多且适用条件复杂,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很多人有畏难情绪。因此,我们对物理化学中的一些类似公式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帮助学生掌握多而复杂的公式,加深对知识点的联系和理解。

浅谈物理公式中“=”的意义 篇8

关键词:物理公式;等号;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7)8(S)-0019-2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清楚地解析定理、定律以及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公式中“=”的意义,让学生明白“=”的真正涵义,应该说是很有好处和十分必要的。下面就物理公式中“=”的意义,谈一些认识。一般说来,物理公式中的“=”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1)“=”最基本的意义是表明等式两边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相等,即纯粹的数学意义。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

表明系统末态机械能与初态机械能在数值上相等。任何一个物理公式都具有这种意义,日常计算和换算等式中的“=”反映的也都是这种意义,例如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t+273)℃。另外,有些物理公式中的“=”在表示等值关系的同时,还具有更丰富的物理含义。例如,如果等式两端联系的表达式为矢量式,则公式中“=”也同时反映等式两边物理量方向相同的关系。以动量守恒定律为例,该定律的表达式

不仅表明系统末态动量与初态动量在数值上相等,同时表明它们的方向相同。

(2)反映不同物理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类似于数学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一条直线的数学方程为y=ax+b,其因变量y随自变量x变化而变化),表现为一种因果关系。物理公式中有许多就是表现的这种关系,例如牛顿第二定律

该等式不仅表明加速度的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而且反映了加速度是由物体所受的力引起的,或者换句话说,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再如动能定理

这一公式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改变了物体的动能,动能变化是由合外力做功引起的,并可由合外力的功来量度。

对物理公式中“=”的理解,除以上三种意义外,还应注意“=”联系的物理量的特征,如果等式一边的物理量为状态量(与时刻对应),则等式另一边的物理量也一定为状态量;同样,如果等式一边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间对应),则等式另一边的物理量也一定为过程量。前者如动量守恒定律

等式两边均为状态量;后者如动量定理I=Δp,其中的合力冲量与动量的变化量,都只能存在于一段时间内,两个物理量均为过程量。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物理公式中“=”的不同意义,对于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这个等式实际隐藏的概念,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物理定理、定律以及物理量的本质并加以灵活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国梁. 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2]浙江省教育学会. 高中物理方法教育研究.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栏目编辑黄懋恩)

高中物理公式之力学 篇9

(1)公式: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m2 / kg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万=F向

由此可得:

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 篇10

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高中物理公式高一 篇11

关键词:物理课 物理公式 解题 错误分析

在物理学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物理公式。物理公式教学是物理课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做好物理公式的教学,对于学生正确认识和掌握物理规律以及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技工学校物理课教学中,学生在运用这些公式进行解题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现笔者就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山现的问题加以分析,以期引起师生的注意,并在今后的物理课教学中加以重视。

一、不理解物理公式适用范围和条件,死记硬背乱套公式

物理公式是对物理规律的定量捕述,每个公式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成立条件,若超山了这个范围或条件,公式可能是不成立的。弄清公式的使用范围和成立条件,对于能甭正确利用公式来解决物理问题非常重要。如果忽视这一点而乱套用公式,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例题:某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速度是30km/h,从乙地开往丙地的速度是60km/h。已知甲、乙、丙三地依次在同一直线上,而且乙位于甲至丙的中点(汽车在乙地停留的时间忽略不计)。求汽车从甲地至丙地的平均速度。

有学生这样解题:

由公式

这个结果显然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一是有可能把平均速度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二是不理解平均速度公式的适用范围而乱套用该公式。平均速度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只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才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值。

正确的解法如下。

解:设甲地至乙地的位移为s,则从甲地至丙地的位移为2s,汽车从甲地至丙地所花的时间t=t1+t2,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二、不清楚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盲目套用公式

在物理公式中,对每个物理量的单位都是有要求的,在代入数值进行计算时,必须按规定的单位代入,甭则就会得山错误的计算结果。有些公式当某一物理量的单位改变时,就不再成立了。

例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一节中,有关于角速度与转速之间的关系公式。该公式对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很有用处,因为在工程技术实践中,常用转速来捕述匀速圆周运动。式中ω为物体运动的角速度,单位是弧度/秒(rad/s);n是转速,即物体每分钟转过的转数;单位是转/分(r/min)。在这个公式中,虽然转速n的单位是转/分(r/min),不是国际单位制单位,但如果不是这个单位,该公式就不成立。

例题:电动机带轮的转速为2r/s,带轮上一点到转轴的距离为lOcm。求带轮转动的角速度和该点的线速度。

有学生直接套用公式得

这个结果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弄清楚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盲目套用公式所致。

正确的解法应是:

三、不注意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正、负号所表示的意义,盲目套用公式

在运用物理公式解题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物理量正、负号问题。在物理学中,正、负号依不同情况都有特定的物理意义。

一是正、负号可以表示物理量的方向,如力、速度、动量、电流等。当物理量为负值时,表示物理量的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二是正、负号可以表示某种意义相反的性质。如功有正负之分,正功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作用力起动力作用,而负功表示物体克服阻力做功,作用力起阻力作用;加速度为正时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为负时表示质点做减速运动;义如,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为正时表示作用力是排斥力,作用力为负时表示作用力是吸引力等。

三是正、负号可以表示某一些物理量相对于某一参考点的大小,如重力势能、电位、摄氏温标等。这一类物理量都是标量,在它们前而冠以正、负号并不是表示方向上的意义,它们的量值大小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是相对于参考点而言的,正、负号在运算过程中不可随意舍去。如UA=-6v,uB=-3V,则电压UAB=UA-UB=-6-(-3)=-3V,说明A点电位比B点低3V。

由于涉及正、负号的物理量和运算公式众多,学生在做物理题时不注意正、负号所表示的意义而盲日套用公式解题,很容易出现错误。

例题:lOkg的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受到一个恒力作用4.Os后,速度方向变为反方向,速度大小变为2.Om/s。物体受到的恒力多大?方向如何?

有学生直接套用公式得

所以,物体受到的恒力为20N,方向与初速方向相反。

粗略看来,解题过程好像没什么问题,但这个结果却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没有注意物理量的正、负号。

正确的解法如下:

以初速方向为参考方向,则代入公式得

所以,物体受到的恒力为30N,方向与初速方向相反。

四、不清楚物理公式的来历,对物理定律和公式盲目做不合理的推定,凭想当然“制造”出新公式

例题:己知R1=10Ω,R2=20Ω,R3=30Ω,求三个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

有学生解法如下:

根据公式可推得

三个电阻并联时的总电阻

这个结果显然是错误的。

这是对公式的来历不清楚,盲目地做不合理的推定,凭想当然制造山了新公式。

正确的解法应是:

由得

类似的错误譬如三个电容器串联时总电容的计算等。

五、把物理题当做数学题来做,不分析物理过程,盲目套用公式

例题:速度为10m/s的汽车在水平路而上前进,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开始刹车,并以a=-0.2m/s?作减速运动。问在刹车后Imin内汽车前进了多少路程?学生很容易做下述处理:

根据得出

s=10×60-1/2×0.2×60?=240(m)

表面上看,解题过程中所用公式、代入数字及计算都无误,但这个结果却是错误的。

因为无论多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乱套公式,也不能把物理题当作数学题去做,必须首先分析清楚物理过程,然后再利用物理公式进行解题。

在此题中,汽车刹车后可能不需要Imin (60s)就静止了,即速度变为零了。所以首先应求得汽车从v0=10m/s减小到零所需的时间。

代入vt=vo+at求得F=50s

高中物理公式高一 篇12

对于导数公式表中的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导数推导过程, 很多一线数学教师为了避免大学知识或是担心学生接受不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导数的推导过程, 就和书本上一样, 只要求学生记住公式、会计算就行.但是, 对于对数学感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和还要读大学继续深造的这三种学生来说, 他们需要知道公式的推导过程, 增加数学学习兴趣, 锻炼他们严密谨慎的逻辑推理能力, 为大学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修订的主要内容是“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针对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适当做到因材施教, 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必要的.

一、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高中数学教材编排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对学生的要求也做了适当的调整.对于高中所学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函数, 新课程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中3.2.2和选修2-2中1.2.2只给出了导数公式表, 教师对两个三角函数y=sinx和y=cosx, 指数函数y=ax和对数函数y=logax的导函数没有给出推导过程.对于以上三种函数的导数推导过程要用到大学数学分析上册中的极限

另外, 新课程改革中, 选修2-2中增加了定积分和微积分知识, 这些以前都是大学知识, 可见, 如今高中理科生的数学知识在与大学数学知识接轨.那么, 对于以上三种函数的导数公式的推导过程应该展示给需要知道推导过程的学生, 尽量做到因材施教, 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体验推理过程, 有意义地建构公式的形成过程.由于对数函数的导数推导过程与指数函数的导数推导过程相似, 下面只从正弦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导数推导过程入手进行推导, 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逻辑思维, 体验推理演绎能力.

二、正弦函数和指数函数导数公式推导过程

为了加强高中与大学数学知识的衔接, 可以将大学数学分析中的两个重要极限和极限作为高中阶段证明导函数的引理, 直接应用到推理过程中, 至于它们的证明过程待到大学进行深入探究与学习.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 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同样, 为了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针对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因材施教, 也应该让学生亲身体验导数公式的推导过程.下面通过导数的定义, 分别来推导三角函数中的正弦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导数公式.

1. 正弦函数f (x) =sinx的导数公式推导过程

若f (x) =sinx, 则f' (x) =cosx推导过程如下:

2. 指数函数f (x) =ax (a>0, 且a≠1) 的导数公式的推导过程

若f (x) =ax (a>0, 且a≠1) , 则f' (x) =axlna.推导过程如下:

令t=aΔx-1, 则aΔx=t+1, 因为aΔx>0, 所以t+1>0.

即Δx=loga (t+1) , 且当Δx→0时, aΔx→1, aΔx-1→0, 即t→0.所以原极限可以表示为:

三、结语

上一篇:教学质量分析范文下一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小学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