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美术三年级美术

2024-10-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湖南美术三年级美术(精选8篇)

湖南美术三年级美术 篇1

方方圆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感知圆形、方形是生活中常见的基本形状; ②能用线条等方法表现圆形、方形的组合物象。

2、过程与方法:

①在视觉、触觉感官体验中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观察物象的方法;

② 在尝试中体验各种材料工具表现圆形、方形物象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参与中感受圆形、方形是一切物象基本形的科学现象;

②在合作竞赛中,尝试交往与共同努力获取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圆形、方形概括、观察和表现物象。难点:感受圆形、方形不同形状特征和概括表现物象。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师:课件,圆形、方形实物; 生:绘画用具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动主体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两个好朋友,它们的名字分别是圆圆和方方。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两个个好伙伴都生气了,谁也不让谁。(课件出示不开心的圆、方表情)

2.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帮忙劝劝它们:想一想,圆圆、方方还有哪些朋友?

3.(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方物体)看来这两个个好伙伴朋友都很多,本领都很大,生活中少了那个形状都不行。如果没有了圆形,汽车变成方或尖的还能开动吗?如果没了方形,房子变成圆形怎么立得稳?所以这两种形状,在生活中缺一不可。(课件出示终于露出了笑脸的圆、方表情)

(二)发挥主体

1.游戏、感受:这个袋子装着两种不同形状:方形、圆形,请同学分别摸一摸,分辨形状,并说出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有什么是由圆圆、方方共同组成的?(出示包含两种形状的物体图片),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3.能不能用各种圆圆、方方组成一幅画呢?你打算怎么画?欣赏学生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三)学生创作,发展主体 一起来用方方、圆圆创作一幅画。

(四)作业评价,小结

1.比一比:谁用圆圆、方方创造的物品最多?谁用它们组成的画面最美?

2.自评:我画了什么?里面那些物体用了圆圆、方方? 他评:用美术学过的知识评价(如点线色美、画面物体形状美、组合美)

师评。

3.本课小结: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圆圆、方方的物品,同学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会找到许多有趣的发现。

第4课

趣味动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动漫片及动漫形象,了解动漫知识。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了解卡通形象设计过程和方法,学会画简单的动漫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设计练习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活动重点:应用多媒体与活动及复合型培训的理念,加深学生对卡通画知识的了解,并能运用各种绘画表现形式临摹卡通画形象。

教学活动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幽默的手法画动漫形象。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VCD 卡通片 图片若干张 动物人物表情 场景图片等等

2、学具准备:铅笔 卡通图片 颜色等 教学过程: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呢,有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等等。那大家想想我们刚才看到的视频又属于什么片子呢?”

生:“动漫片。”

师:好,老师准备了几个抢答题,请同学们抢答,答对的给本小组加分。

课件出示抢答题

1、刚才看的视频片名是什么?主人翁是谁?

2、这部动漫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你还看过其它动漫片吗?请说说你喜欢的动漫形象。师:“对,这些都是我们大家很熟悉的动画片,也叫做卡通片。那同学们想不想看动画片、了解和学习动漫通片的知识呢?”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我喜欢的动漫形象》” 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的那些卡通形象,我们除了在卡通片里看到外,还在那些地方见过?”

生:“书包上、笔上、衣服上„„”

师:“对,他们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1.观察欣赏

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动漫在生活中的运用。

2、欣赏后请学生思考并讨论 你最喜欢哪个动漫形象?为什么?

3、表演体验、“你喜欢的动漫故事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最有趣、最深刻的印象?(有趣的情节,造形和色彩,提高审美能力)请同学来表演自己喜爱动画片中的某一角色,并说出它的特点。下面同学猜猜他(她)表演的是谁? 绘画练习、实践探究

①请同学们进行卡通形象绘画练习,每人临摹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教师巡视指导。(包括动植物、人物、日常生活用品(时间为15分钟))。播放轻音乐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②在学生创作的同时播放一些以下动漫形象供学生参考。展示作品、评价作品

各小组互赏互评,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的作品,上台展示,促进相互间的交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课堂小结。

第5课 线的秘密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自然界的美丽图形和纹理,感受线的节奏美、韵律美。

2、欣赏并参考彩陶纹样,掌握用线装饰物体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描绘出坛坛罐罐。

3、能运用流畅的线条合理组织画出有趣的发式。

4、能具体细致地装饰描画对象,在线的疏密关系的对比处理中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以线绘画为造型训练的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运用造型元素和造型组织原理进行创造表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组织的秘密,感受线排列组合产生和节奏、韵律美感。

第一课 教学过程:

一、欣赏:

教师课件出示具有美丽线条的自然景色图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欣赏,并总结出这些景物因为线条才变得这样美丽。

二、寻找线条:(探究活动)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探究学习,以四人为一小组,用不同的彩色笔把自己找到的线条记下来。

要求: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观察景物,小组共同完成收集任务。

2、小组间交流、观摩学习。

要求:

1、学生能说出自己是根据什么景物来描画线条。

2、说说自己用线表现的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表现)

3、评出线条画得最好的小组,并根据学生之间的评析,教师总结出:线条的美来源于线的长短、疏密、粗细的变化和线排列组合产生的节奏、韵律美。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播放是音乐)

1、作业要求:把自然现象和生活感受中美丽的线条画一画。

2、学生自由表现,教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有规律、有意识地表现线条。

3、学生自评、互评。

第6课

新发现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学习要求收集所需的蔬果材料。

2、大胆地用线条记录下蔬果切开后的结构形态,能使用流畅的线条。

学具准备:蔬菜、水果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及蔬菜、水果、切刀等。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

1、播放儿歌《新发现》

2、问: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内容呢?

3、揭示课题:新发现。

二、观察体验

1、看图片,猜猜这究竟是什么?

原来是切开后的白菜呀!我发现切开后的白菜的内部形态与外观真是有很大差别。

2、其他蔬果切开后也会有新的发现吗?大胆猜想。

3、猜猜橙子切开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问:为什么切开的橙子的内部结构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横向切开与纵向切开。

4、怎样切蔬果,既安全又能切得美观呢? 动手实践。

三、学生创作

挑选一种蔬菜或水果,将其切开看看是什么样子,把你的发现用线条画下来。生创作,师指导。

四、作品展评,拓展延伸

第7课 《有趣的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2、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这四种图形。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学法指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启发式、情境式、尝试法教学

教具准备:交通标志牌、习题卡、若干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圆圆的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给老师笑一下。咦!你们桌子上都摆积木了,喜欢玩吗?能说说你手中的积木是什么形状吗?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出示三棱柱)这个物体有点特别,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生:三棱柱。

师:这些都是立体图形。

二、探究新知

1、师:今天我们还要认识几位新朋友,(当当当„„),他们就在这个机器人的身上,请大家来找一找,分分类,看看有几种图形。(贴机器人)

师:拆分机器人,(贴一个,板书一个名称)。

师:它们还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做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有趣的平面图形。(板书:有趣的图形)

2、师:我们每天放学回到家中,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享受家的温暖,这些新朋友的家住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到哪儿去找它们呢?

师:(手拿长方体,用手摸着它的面),请看这个长方体,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师: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也就是从立体图形中找到了今天的新朋友。你试着从其它的立体图形中找找其它几位新朋友。

生:我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师:你找到几个正方形? 生: 6个。

生: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师:摸一摸你刚才找到的几个面,说说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滑滑的。

3、师:这些图形有点着急了,我们赶快从立体图形中把他们请出来吧!自己选一个积木画一画,(注意:左手按紧积木不动,右手来画。)

师:好多同学的笔上功夫还要加油。

4、师:请同学们放亮眼睛,记住新朋友的样子。

师:请闭上眼睛,老师说四种图形的名字,你用手比划它的样子。师:你能很快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试试看)生:长方体、正方体(同学们兴趣盎然)。

三、寻找生活中的图形

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图形呢?(可以离开座位)生:①桌子的面是长方形 生:②黑板的面是长方形 生:③电灯开关盒的面是正方形 生:④钟表的面是圆形 生:⑤红领巾是三角形 师:生活真奇妙,这么多的地方用了不同的图形,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2、请你仔细观察,说出交通标志牌的形状。认识吗?说说看。师:交通标志主要是提醒大家时时刻刻要注意安全。你还知道哪些交通规则? 生:红灯停,绿灯行。生:上下楼梯靠右行。

师:老师相信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对吗?

四、基本练习

师:这些图形宝宝今天和大家交朋友了,特开心,他们尽情地玩,连自己的家都找不到了,我们帮忙找找吧!打开练习纸。

(生答完后)师:你们很会思考。

对了的给自己画上一个喜欢的图形宝宝。(夸夸自己)

五、拓展练习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图形的装扮,用这些图形,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请看:(出示图片)

老师把这间房子的窗户放大了些,看看,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长方形?

师:你是个爱思考的孩子。

回家后,把你的收获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第8课 线描外形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掌握线条的艺术。

2、熟悉线描的工具和资料。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同学体会到勤动脑、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

4、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线描的工具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线条是绘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之一,线描画是指单纯用线条画成的画。在儿童绘画中,线描画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表示的绘画形式。线描画的工具

2、记号笔、签字笔以和一些能在纸上划出印痕的工具。粗细不同的绘画工具更能增加线描画的画面效果,如用白色或金银色笔在深色纸上作画;用刮刀在刮蜡纸上刮出印痕等。

3、线描画的资料

任何纸张,如打印纸、卡纸、色纸、刮蜡纸、吹塑纸等。甚至可以是地面。

4、线描画的表示方法 线描画从点到线的千变万化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面。假如我们把没有涂色的局部称为白,涂满颜色的局部称为黑,那么线描画即是介于黑和白之间的灰。各种各样的点和线构成的面,会出现出丰富的、深浅不时变化的灰色。

三、图欣赏

四、同学作业

用线画自身喜爱的作品或临摹书上的作品。

2、、线 教学目标:

1、使同学掌握线条的艺术。

2、熟悉线描的工具和资料。

3、掌握直线的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直线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同学所带用具的情况。二 新授 线条是绘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之一,线描画是指单纯用线条画成的画。在儿童绘画中,线描画是一种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表示的绘画形式。2 直线的变化

直线——有规则排列中的变化 直横交叉的线条——方格排列中的变化 间隔不同的画面出现不同的装饰效果 加入波浪型线条使画面更加活泼 不规则线条赋予有节奏感

三 图欣赏 四 临摹书上作品

3、、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形、理解形

2、能画出形体鲜明的线描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画出形体鲜明的线描画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检查同学所带用具的情况。二 新授 形是人眼感觉到的客观事物外部的形状,人们称它为视觉形象。从造型范围来说,形就是物象的造型特征。如圆球是圆的,桌子是方的,再进一步,圆是如何圆,是大圆、中圆还是小圆椭圆;方是正方、长方还是扁方等。三 图片欣赏

四 同学作业 临摹书上作品

第9课 红灯停 绿灯行

教学目的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晓其颜色、形状、图符所代表的意义;能运用描绘、游戏等形式大胆地表现通过交叉路口的情形。

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有意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经验,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

教学重点

对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与参与表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难点

认识几种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或标线,能理解其所代表的基本规定,并能联系自己的体验,用绘画和游戏的形式大胆表现过交叉路口的情形。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1、儿歌导入。

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看清。交通规则记我心,讲究文明好儿童。

2、谈话。

小朋友们,我们出门经常面对来来往往的、川流不息的车辆,我们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车来车往的马路,遵守交通规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随意而行,那我们的安全就会受到威胁,也会给交通带来阻塞。今天我们就一起从美术角度来了解交通安全知识。

3、板书课题。红灯停 绿灯行

(一)——认识交通标志 视频呈现儿歌

1、了解学生。

你们知道一些什么交通规则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应的交通标志图片和安全过马路的小朋友的照片。)

2、归纳交通标志的特点,学习认识一些新的交通标志。⑴黄色的标志,是警告的标志。

⑵绿色的标志,是指示交通的标志。

⑶红色的标志,是禁令标志。

⑷其他的一些标志:指路标志等。视频呈现

想想

1、教师展示一些标志,提问:这些标志中的图形和颜色,它们代表了什么含义?

2、要是你来设计,你还有什么更好的点子吗?

试试

试一试,将你们想的好点子画下来。出示要求/实物、视频

小结下课 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明确目标

1、上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交通标志,能不能遵守交通规则还要看小朋友们的行动。我们要做到:“大街上,闹纷纷,车来人往各自行。遵守规则更重要,图画里面弄分明。”

2、今天我们学习《红灯停 绿灯行》的活动二:画一画小朋友上学途中或放学回家安全通过交叉路口的情形。

3、板书课题:红灯停 绿灯行

(二)——过马路。

欣赏感受

1、欣赏别的小朋友画的画,自主发现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⑴《过天桥》

这幅画画了什么内容?(小朋友们放学回家过天桥,他们不追跑打闹,按照顺序一个个通过天桥。)这幅画用什么材料画的?(油画棒画的)

有没有表现全部的马路和天桥?(只是表现了天桥的一小段和桥下路的一角,没有表现全部,否则场景太大,人物就小了。)⑵《过马路》1

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过马路)

他们是在什么时候过马路的?(红灯指把车子停下来的时候)他们踩着什么过马路?(斑马线)他们是不是遵守规则的好孩子呢?

⑶《过马路》2

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小朋友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过马路)这里画了些什么动作的小朋友呢?

2、启发回忆:

⑴你是怎样遵守交通规则的?你能把自己遵守规则的场景画下来吗?先和同学讨论然后回答。

⑵用下误图例启发学生:画面要饱满,突出主体,尽量完整,颜色鲜艳。实物投影呈现教材 用实物投影呈现例画 自主表现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音乐 评价分析

1、向你的朋友说说你画面的内容、你的想法。实物和视频展示台 小结下课 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人学习认识了交通标志,还画了我们上学或放学过马路的场景。(展示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说得好,画得好,到底能不能做到呢?还要看小朋友们的实际行动。

2、今天我人学习《红灯停 绿灯行》的活动三:玩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

3、板书课题:红灯停 绿灯行

(二)——游戏

了解游戏要求 教师提出游戏要求:

1、根据上节课自己创造的作品组织活动。

2、运用纸材料制作简单道具,如:红灯、绿灯、安全帽、安全服等。

3、利用教室里的桌椅布置街道场景。投影呈现 制作游戏道具

1、以5—10人为一组,找到你的小伙伴,向他们说说自己的画,谈谈自己的想法。

2、和小伙伴们一起商量:做这个游戏所需要的道具是什么?准备怎么做?由谁来承担?

3、学生动手制作。

4、开始游戏

1、玩游戏“红灯停 绿灯行”。

学生和教师一起,将教室里的桌子拼摆成街道和楼房,由一部分同学扮演红绿灯,一部分同学扮演行人,另一些同学扮演汽车等交通工具进行表演。看谁能遵守交通规则。

2、教师提出希望: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小结下课 教师总结全课的学习内容及本节课的活动情况。

第10课

花手帕

教学目标

1、了解染缬工艺的特点和历史,以及图案的基本知识。

2、掌握染缬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的变化与韵味。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一、欣赏感量:

l教师出示浸染纸手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提问:它们与我们甲时用的手帕有什么不同?它有何特点?(图形的对称美、色彩的浸润美)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制作一方浸染纸手帕。3.板书课题:花手帕(一)纸手帕

二、方法指导

请一名学生上台将折叠好的宣纸随意染上不同的颜色。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制作纸手帕需要哪些步骤吗?(小结板书:折纸,染纸)2.折法启示:

①教师提问:你能折出不同形状来吗? ②学生尝试后,教师小结: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折出的形状影响到染的纹样的形成,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3.染法示范:

①教师示范:点染、漫染纸张,展开形成纹样。②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

A.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应以一种颜色为主,色度要有深浅的变化。

B.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水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4.教师示范打开作品,进行展示。提示:纸吸水后十分脆弱,稍不小心就会揭破,前功尽弃,可以用吸水性强的纸或其他材料将水分基本吸干,再小心翼翼地展开.三、观察分析

1.欣赏纸手帕作品(优劣对比)。提问:你喜欢哪块纸手帕? 为什么?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自主表现

I.学生分小组动手制作纸手帕,将作业纸采用不同的方法折叠,然后在彩色水中浸染或点染,制作2._4块美丽奇特的纸手帕。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提请注意,浸染得好的应叫学生适可而止。

五、分析交流

I.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2.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②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活动二:

一、尝试表现

1.欣赏上节课优秀作业,回顾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2.导人新课,提问引导思考:制作纸手帕染前要先折。那么,制作布手帕在染前,你准备将布料做怎样的处理? 3.学生讨论、尝试。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仿效民间艺人的手法,制作扎染手帕。

5.板书课题:花手帕(二)布手帕

二、方法指导

1.观看幻灯片,了解民间扎染的发展、制作过程、方法,以及民间扎染作品欣赏,画面配讲:

①扎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之一,主要盛产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其制作方法是把布料用绳线捆扎后,再用染料煮染。凡是扎了的部分染料进不去,这样就保留了布料原有颜色的面貌而形成图案,因此叫扎染。

②在机器印染术出现之前,人们的服饰花纹、家居用品等就是用这种手工工艺制作而成,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扎染作坊,如湘西凤凰、云南大理、贵州等。

③扎染作品色彩朴实、自然、大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味。

2.教师模拟民间扎染作坊师傅的身份,示范、讲解课堂制作扎染花手帕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捆扎布料。(2)、浸染布料。(3)、展开呈现。

三、观察分析

1.将扎法图示和染出的图案两两对比欣赏,从中明了制作扎染手帕的关键所在:扎的方法、位置、松紧等直接影响扎染纹样的样式,扎、染前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先进行设计。

2.学生开书欣赏书中作品。

四、创作表现

1.学生动手制作扎染手帕。2.教师随堂巡视指导。

五、评析交流 1.将学生的扎染作品悬挂在教师课前牵扯的铁丝或绳线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提问:

①你是如何做出扎染手帕的?有小窍门吗? ②你最喜欢哪一块?说说你的理由。

③再给你一块白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制作成花手帕?

第11课 留住秋天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结合学校秋游,利用环境资源。

2、培养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将美丽的秋天留在心中。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利用落叶拓印,拼贴,进行美的再创作。

2、画一幅表现秋游活动的记忆想象画。

3、技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

秋景挂图,课件,示范用工具材料(蜡笔等)导学:

第一、第二课时(画秋游)

一、谈话导入:

1、回忆:上周五我们进行了什么有意义的活动?(生:秋游,我们去了哪些地方呢?好玩吗?怎样才能留住秋游的精彩瞬间呢?)

2、板书课题:秋游

二、分析画法:

1、你认为秋游中最有意思的活动是什么?(生答:摘茶,摘橘子,野餐等),可以画出你和几个同伴一起活动的情景吗?图一,图二,图三

2、怎样才能使这幅画让人看出是秋游,而不是春游,或者夏游呢?画秋天的景色。

3、怎样表现秋天的景色呢?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与学生共同完成图一

(1)画树,有以下几种方法:(示范与范图相结合)

A,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条线来表现层林尽染的秋林。

B,取树干为主的树林局部,突出前面几棵树,再逐层推远。表达密林中秋风落叶的景象。

C,画簇拥在一起的红叶树。

(2)树叶、叶丛画法指导。教师列举几种常见的叶丛的表现方法。(3)色彩指导:橙,黄等色为主。

深秋到了,树林一般要增添一些黄,红,褐色。在色彩的处理上,既要源于自然又要大胆夸张。使秋味更浓,可允许适当强化这种感受,突出秋林的色彩特征,教材上的几幅作品就明显夸张了秋林的色彩。

4、分析教材范图,简单的介绍画树林的层次,进行近大远小的渗透。

5、学生作业。

6、第二课时,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提醒学生注意构图要满,色彩有特征。

7、学生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并展示已经完成好的作业。

第三课时

活动:选一些叶脉凸显的落叶涂色拓印

课前准备:收集叶脉凸显的落叶2-3种

导学:

一、导入:

秋天来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最美的阶级。黄橙橙,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成熟,美丽。秋天到了,各色树叶也随风飘落,踏着满地堆积的缤纷落叶。总觉得可惜。何不用这些美丽的落叶做成美丽的画面。来留住秋天呢?板书课题。

二、出示叶,拓印作品,欣赏分析。

1、欣赏机长优秀的叶拓印作品

问:这些画是怎么“画”出来的?生:拓印,把颜料涂在椰子反面。再印在作业纸上即可。

2、生尝试拓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拓印不出花纹

解决方法:a,叶脉不明显,换叶。B,颜料不够,加颜料。C,压印力度不够(用力压印)

问题:画面不洁。

解决方法:a,颜料太稀,应稍加水。B,手上不干净;c,反面涂色时颜料渗到作业纸上面。

3、总结作业步骤并板书:

(1)、拼摆

(2)、交换拼摆

(3)、叶子反面涂色

(4)、拓印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第四课时

活动:选几种好看的落叶拼贴出一幅生动有趣的画。

课前准备:收集各种形状以及各种颜色的落叶10-12片。导学:

一、秋景欣赏:

1、图片一。表现山村秋色的全景式画面构图,浸染秋色的秋林,低头吃草的牛羊和放牧人家。充分表现了金秋的特征,气氛浓郁。

2、特色式的画面构图,较好的表现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秋叶之静美在秋天的阳光下格外艳丽,让人赏心悦目。

二、拼摆游戏(课件出示)

1、游戏,几种树叶的拼摆游戏,每片树叶四周都有几个不同的按钮,分别代表放大,缩小,向左旋,向右旋,关闭等。

可选树叶,大的为主。在旁边选择其他的叶子。

2、游戏二,拼摆。

三、作业欣赏评析

1、欣赏优秀作业

2、讨论;你准备拼一幅什么样的图案?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评析:

有创意,有特色,工艺工整的作业评为较优秀的作业。

第12课 盘泥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手形或足形器皿。

2、大胆想象,敢于表现和创造,作品有个性。

教学准备:

教具:录像,幻灯片,范品,示范用的泥料、工具,作品展示台。

学具:泥料,垫布,垫板,刻画工具等。

导学:

一、欣赏导入。

1.(出示一件范品)提问:

这件作品是什么形状的?

仔细看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

1.制作泥条的方法。

(1)将和熟的泥料取一小块,揉成泥团。

(2)用手掌将泥团搓成粗泥条。

(3)将初步搓好的短而粗的泥条继续在桌上搓成细而均匀的泥条。教师强调在桌上搓泥条时,桌面要垫布,以免泥料粘在桌上;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2.泥条盘筑的方法。

教师播放录像:泥条盘筑的方法及技法要领。强调泥条与泥条之间要粘牢。

3、教师示范手形器皿的制作步骤。

(1)制作器皿底面。(压一块泥板,切割成手形。)

(2)盘筑器皿坯体。(将搓好的数根泥条,沿着底面的边缘进行盘筑,按顺序粘接好每一根泥条。)

(3)装饰整理作品。

三、作业要求。

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一个有趣的手形或足形器皿。

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

评议学生作业,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谈感受;

根据学生要求,收集作品烧制。

教材文字提示:

泥巴可以手捏成形,还可以搓泥条盘筑。瞧,用泥条盘筑的人物、动物、器皿„„多可爱!你也来试试。

提示: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

活动:将泥巴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第13课

图形拼接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演示,变变图形

1、老师这有张圆形的纸片,同学们注意观察经过我任意的剪割后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进行教学演示。

3、还有哪位同学有更新颖的摆法?(1—2名学生)

三、自主探究,尝试制作

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2、自己尝试选择喜欢的方形或圆形进行拆分造型。

四、发现问题,质疑释疑

1、在造型的时,你们觉得纸片剪成几块最好造型?(3—5)

2、在造型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五、学生活动

1、强调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2、强调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3、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六、欣赏评析

1、在小组内评价,比比哪位同学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2、下位交流:去看看别组同学拼摆的图形,评选出你认为最新颖的造型。

3、展示作品:把学生推荐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

4、欣赏点评。

第14课 纸盒之城

教学目标:

1、学习纸盒组拼,剪挖,粘贴等方法制作城堡。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3、了解一些建筑文化,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组拼,剪挖,粘贴,装饰的方法。

2、分工合作,讲故事。

教学准备:

1、课件,2、纸盒“城堡”实物,3、泡沐板展台,4、剪刀,双面胶,纸盒。

导学: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废旧的纸盒有什么用?猜一猜。生答。

2、出示范例“城堡”。这是一个小朋友用废弃的纸盒制作的城堡。城堡名字叫做“王者之城”,它的里面住着一个国王。国王是个威武的君主,他曾经亲自率领千军万马打败了外国侵略者。所以,小朋友很喜欢他,给他建立了这座王者之城。国王在这里住的真舒服阿!这里还有很多可爱的小人,有花仙子、米老鼠、王子、猪八戒等,他们也想拥有自己的城堡,你能不能利用手中的纸盒来给他做一个城堡呢?

3、揭示课题:纸盒城堡

二、欣赏评述,开拓眼界。

1、欣赏各种城堡,感受,城堡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让我们来欣赏一些全世界都很有名的城堡。一边看,一边想,这些城堡的外形和普通房子有什么区别?生答。(城堡更大,更威风。房顶有尖的,也有圆的,还有方的。城堡由好多高低不同的房子组成,有的城堡还有围墙)

三、尝试创造,学习做法。

1、分析制作方法。

a、课件出示城堡(1),这个城堡两边有两个大圆柱,旁边还有围墙。中间是房子。想想看,围墙适合用什么样的盒子来制作?(薄薄的盒子)房子适合用什么来做呢?(又高又厚的纸盒)我们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课件出示纸盒城堡。

b、分析有有4根柱子的城堡(课件出示),学习用细长的纸盒搭城堡柱子的方法。

c、分析有楼梯的城堡(课件出示),学习用小纸盒搭楼梯的方法。

2、这里有一些纸盒,你能尝试搭出来城堡吗? 两个学生比赛。

3、反馈与评价:拼摆要有高低层次变化才好看。

同样是一些纸盒,我们可以拼摆成不同的样子。(课件:)

4、小人住在没有门和窗户的房间里,会感觉舒服吗?那怎样做门窗呢?生答,剪挖、或者画(教师示范)

5、怎样使城堡牢固?——粘贴(学生上台粘贴)

6、最后可以进行装饰——装饰。(课件图片)

四、制作表现,堆砌成型。

1、欣赏其他学生作业(课件图片)

2、作业要求:

四人合作作,一边做,一边想,你们想要给哪个可爱的小人做城堡呢?你们给城堡取个什么名字?里面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五、作业展示,自我评价。

1、自评:将城堡放在泡沫展示台上。说说,你是给谁做的城堡?为什么适合这个人物呢?说说城堡的故事。

2、他评:你最喜欢哪个城堡?为什么?

六、想象拓展,课堂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么样用纸盒来制作城堡,让废旧的纸盒变成了美的东西。这说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的双眼能发现美,双手能创造美!

第15课 幸福乐园

教学目标:

1、画一张少年宫的记忆画或想象画,能合作布置教室或主题队会场地。

2、培养合作精神。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画少年宫。

2、布置舞台、布置教室的人员安排。

第一课时

导学;

一、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少年宫吗?你在少年宫参加了什么样的活动呢?生答:参加各类学习(绘画、舞蹈等),还有玩耍。

你们喜欢少年宫吗?那我们就来画我们的少年宫吧。

板书课题:幸福乐园——少年宫。

二、回忆、想象

1、回忆和想象:少年宫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和平常的房子有些什么不同?

2、出示一些小朋友画的少年宫外形(课件图片),有的是机器人外形,有的像蚂蚁,有的像巨大的太空船。

3、回忆和想象:少年宫里有一些什么活动场所(阅览室、电脑机房)(游泳馆、形体房,滑滑梯,画室,武术馆等)

4、回忆和想象:你最喜欢少年宫的哪项活动?你是怎么玩的?

5、出示课件图片——学生作业,看看别的小朋友怎样表现在少年宫的活动。

三、讨论

1、讨论:少年宫的活动项目这么多,你能都画下来吗?

2、讨论:你准备表现哪项你最感兴趣的呢?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展评作业

六、布置作业:回家向妈妈学一学化妆,下次元旦节表演的时候给同学和自己化妆。

第二课时

一、马上要开元旦庆祝会了,同学们准备怎样大阪我们的教室?

二、学校也要为元旦开一个文艺表演会,你能给学校的文艺表演设计一个舞台吗?

三、欣赏舞台的图片,分析舞台设计必须鲜明区主体,再进行相关装饰

板书主题 :装饰

四、趣味主题大征集比赛:你能为即将到来的元旦晚会像一个有意思的主题吗?如:快乐新年,闹新春等。

五、在纸中央写好主题,还可以画出舞台的幕布以及舞台地面等。

六、进行装饰:装饰应该醒目,明了,不花哨,但吸引人。应用比较亮丽的颜色。(出示学生作品,欣赏分析及学习)

七、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湖南美术三年级美术 篇2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湖南美术三年级美术 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湖南美术三年级美术 篇4

第一课 春节到

教学目标:

1、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

2、通过春节的相关内容,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3、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在哪里听过的?生:倾听歌曲《春节序曲》。

师: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发表讨论结果:在过年的文艺晚会上经常听到。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这《春节序曲》来《过春节》,大家说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

师:每年的什么时候是“春节”?【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 1 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农历正月初一。除夕之夜是农历12月30日。

师:老师要问问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吃年饭、放鞭炮、看春节晚会、压岁钱、互送贺卡等。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过春节,那么老师给同学们今天带来了一些过年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过春节吗?知道春节指的是我国农历什么时候吗?那么除夕之夜呢?生:农历12月30日。(也就是小年)

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位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精彩表演,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调动学生的情绪)

师:把你看到的记下来,看谁看的最仔细。(提出要求)

师:在刚才的小动画里你都看到了主要介绍出了春节的哪些活动?生:扫除、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年画、爆竹。教师播放课件(师:除此之外,你在小动画里还看到了什么呢?生:花灯笼,吃团圆饭、看春晚节目、舞龙舞狮、逛庙会等等。

教师播放课件(指出在课件中出示的画面,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学生活动】学生绘画过程。

三、展示学生作品

四、总结评价:师: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我学会了过春节的时间。生:我学会了春节都有什么习俗。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真会用自己的眼镜善于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真是细心极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仅用眼镜去“看”,更要学会用心去“体会”,用心去“看”。

第二课: 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教具准备: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学具准备:彩色作业纸、2B铅笔、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住老师吗?生:想!

师: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你们,你们仔细地观察我,我们彼此永远地记住对方。(师走下讲台,摸学生,并说出多个学生的特点:)

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老师的多个特征。师(总结):孩子们,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知识。

(二)课堂探究

1、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师: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是房子在水中的倒影。师: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房子变得弯曲了、房子变得模糊了。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建筑物的变形图)

师: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这又会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生:是映在玻璃上的。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

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凸面镜和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4、精讲点拨,评价反馈。师:选择画的效果好的同学的作品,让孩子说一下自己抓住哪些特点来画的。生:我的眼睛变得特别大,所以,我突出了这个特点。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变化时我们要把握的要点是什么? 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

师:对,变形时,我们就是要抓住人物脸上或者是体型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完成板书)

5、巩固训练:提出作业要求,完成作业。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

作业要求: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

6、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效果很好,评价时抓住以下两点: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2.了解黑白画的构成方式。

教学重点: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疏密组织的技巧,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学 具: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感受黑白画

1.猜谜导入:(谜底:螃蟹)

2.了解螃蟹的形态、特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美术作品中的螃蟹,重点欣赏装饰画螃蟹,感受其美感。

3.导出课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黑白画的色彩只有黑、白、灰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又是运用了变化丰富的点、线、面来组织的,所以看上去显得那么丰富。你们知道这种独特的黑白色彩的画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黑白画

1.出示范画:请大家仔细观察,选择你感兴趣的花纹,找出画面当中黑、白、灰的变化方法。

2.得出结论:点、线、面的疏密变化、排列搭配,形成画面不同的黑白灰效果。

三、探究黑白画

1.探究黑、白、灰的效果:黑、白、灰是黑白画的三大要素,黑、白

第三课 春天来了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三、课前准备

(学生)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季节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工具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2.揭题。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出示课题:《春天来啦》。3.引导思考。

(1)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天空、空气、水、花草树木??)(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让学生了;(4)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看书讨论;(5)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

4.引导探究;(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3)欣赏 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

5.作业要求;(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让学生了解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

(4)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

(5)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4.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

5.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7.作业展示,评议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2)让学生评议,教师小结。8.延伸部分。

(1)提问:你还能换种方法表现春天吗?(2)请学生到大自然中欣赏春天美景。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重点: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难点: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 2.学生回答。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多媒体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 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三、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 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 本形和位臵。4.教师反馈指导。

四、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2)画上淡淡的水彩。(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五、欣赏学生作业 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第五课 蔬果的联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蔬菜、瓜果、雕刻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 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 “池塘里的小青蛙”。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 知,巧妙联想

1.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联想 形体(圆鼓鼓)南瓜 色彩(黄绿色)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三、尝试表现,探究方法

1.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

2.教师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垫板和刀具,注意安全。

3.要求学生自学教材,阅读说明文字,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镂、刻、组合、插接等。

四、赏析作品,创造表现 1.作品赏析。2.分组自由创作。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自由欣赏,自由交流。2.集体评议最佳创意奖。3.教师拍摄作品。4.欣赏石玩作品。

第六课 花团锦簇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花艺的常识和习俗,并能运用于生活中去。

2、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能抓住花形特征,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

4、体验制作和赠送自制纸花的愉悦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2、养成细心、耐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等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二、方法探索

1.欣赏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 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课件展示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课件展示各种下花、绢花、塑料花、纸花等图片

二、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 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 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 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 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等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展示一瓶纸花实物 课件展示或板画与实物结合展示 课件或纸花实物展示

三、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 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 多。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课件展示各种鲜花的造型

四、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七课 剪纸故事

一、教材分析:

《剪纸故事》这节课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要求学生画出人物外形再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

二、教学目标:

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热爱生活的情感、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难点:

刻剪人物的外形和细节。

五、学具准备:红纸、剪刀、刻刀、胶水、白纸。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草地喂松鼠的故事”。(贴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剪纸的故事|”板书。

4、剪纸的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呢?

5、指名学生回答。

6、剪纸是我国民间的装饰艺术,它主要是用剪刀剪和刻刀刻统称剪纸。

二、故事交流

1、在你身上或你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1、先在纸上画人物的外形,然后剪出人物的外形。

2、剪出人物的细节,衣纹。

3、组合粘贴。

4、添加背景或道具。

四、欣赏、剪纸故事作品

1、教师贴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

2、打开课本16页欣赏学生的作品。

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

1、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2、作品展评。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4、小结:故事每天都有,无处不在,只要你用心,你就能发现受到启发愿我们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

反思:这节课是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让学生把剪出的人物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剪纸的形式。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通过对剪纸这种独特的形式学习来和民族艺术更为贴近。但在巡视教学中发现学生不敢动手剪,有的剪了人物的外形,不会剪人物的细节,学生平时对剪纸接触少,动手能力差。

第八课 静物一家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

2、抓住物体轮廓线与内部结构线的大致关系,合理的画立体形,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

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臵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1.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臵的作品.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臵,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第九课 妙笔生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

2、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把握笔墨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卉和蔬果的形象特征

3、使学生感受并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形式美,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 爱。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中国画的技巧 教学准备 毛笔、墨水、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激趣

1、欣赏卡通毛笔动画

2、思考:用什么工具画的,这种画称为什么画?

3、小结:毛笔、颜料、墨、宣纸等为中国画的工具。

4、板书课题(二)、尝试感受

1、学生用毛笔蘸墨在生宣纸上尝试练笔(点与线的组合)

2、思考:画出来的画有什么特点?

3、小结:纸能渗透、墨有浓淡的特点。(三)、欣赏比较:

1、欣赏范作。

2、思考:自己的作品与范作有什么不同。

3、小结:范作:(1)线条有粗细、长短、浓淡的变化。(2)点有大小、浓淡的变化。(3)画有虚实的变化。

4、这种变化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四)、新授

1、教师示范四幅小作品,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小图的区别在哪里?

2、小结:①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完成;②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 较浓的颜色一笔完成;③先用墨画,再用色染;④先用笔画,再用墨点。

3、学生尝试练笔。(五)、拓展思维

1、学生欣赏教材上的中国画、花卉图片。

2、学生谈构想

3、请学生上来随意创作。

4、师生点评。(六)、学生创作(七)、交流赏析

第十课 中国龙

一 教学目标

1、能表现龙的形态特征,并画出较细致的花纹。

2、在探索中学习中国龙在中国文化的广泛应用;在小组合作中用线条表现龙的动态与花纹。

3、乐意与同学合作完成;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发生兴趣。二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中国龙的文化艺术,让学生感受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

2、能运用线条画出较细致的花纹。

三 教学难点:能表现具体的龙的形态特征。四 作业要求

1、基本要求:小组合作绘画图案

2、较高要求:小组合作有细致纹样的龙图案 五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新课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北京北海公园参观游览” 欣赏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全景环视照片。

2、揭示课题----中国龙

“中国的古代建筑和古代文化都用龙作装饰,为什么中国人民这么重视龙?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 学习”中国龙”

二、新授

1、“同学们经过课前对龙的资料搜集,你知道龙在世界上到底存在吗?”(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小组讨论:你听过有关龙的故事吗?你了解龙的文化吗?

5、龙文化的广泛运用。欣赏:a、邮票、雕塑、器皿、玉器等; b、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四、学生作业

1、“原来龙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

2、听音乐《龙的传人》,激起学生的民族热情。

3、小组合作一起描绘我们中华民族的巨龙吧!”

五、教师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描绘

2、创造出来的龙的形态要完整,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六、课内小结

学生评价。(结合学生自己讲述的创造意图进行评析,以表扬、鼓励为主。)

1、我认为哪一组最团结;

2、我认为哪一组画得最棒。

第十一课 有趣的线造型

教学目标:

1.在线绕活动中,有趣的线绕画发现有趣的线绕画形象。2.体验不同线条产生的艺术魅力有趣的线造型。

3.介绍自己的有趣的线造型作品,有趣的线造型点评同伴的作品 知识点:学习流畅的线条。

技能要求:学会用胶水一笔画的同时把绳线粘上。教学重点:运用各种材质的绳线,绕成作品。教学难点:在一笔画基础上展开联想。

教具准备:学具:各种绳线、胶水、油画棒.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尝试:

1、欣赏课本

提问:课本上的画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有趣的线造型

3、教师拿一长线,演示线绕画。

①让学生欣赏到在随意的线绕中发现有趣的东西有趣的线造型。②对绕出的形象进行想象。象什么? ③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想象教师进行涂色、添画。

4、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用长线在桌上尝试绕线,随意地绕,注意线条流畅。

5、欣赏讲评

你们绕地的图形像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绕线时要有重叠、流畅。

二、讨论与制作

1、提问:用什么方法固定线?

2、小组讨论:固定方法是什么?

3、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演示固定方法。注意:胶水不可太多,保持干净。

方法①边绕边涂胶水,固定。②涂好胶水再绕线。

4、学生绕线练习

选择喜欢的纸与线,边戏边贴。

三、发散思维:

1、想一想:欣赏绕好的画,想象一下象什么?

2、添一添:在绕好的画上根据想象用水彩笔添色或添形象。

四、欣赏讲评

1、自评:学生交流创作体会。

2、互评:根据线条流畅,想象丰富的标准互相评价作品

3、奖励:比一比哪一组小星星最多,表扬。板书设计: 有趣的线造型

第十二课 色彩取样

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自然色彩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2.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发展学生想象思维。

教具准备:范作,水彩画具。学具准备:白纸,水彩或水粉画具。教学过程:(一)猜谜导人。

今天,先请同学们猜两个谜语: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蝴蝶)

三、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2.欣赏学生的作品。

四、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五、交流评价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3.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六、课后延伸

1.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2.绿衣衫,套绿褂,住在房里爱上架,嘴尖舌快会说;学生猜出正确答案的同 时,出示蝴蝶、鹦鹉挂图;(二)新课讲授;1.色彩分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挂图,(和课本照片相同,也可;学生答;2.教材分析;请同学们看课本;3.作业步骤;(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组颜色涂绘;4.作业要求;(1)两只蝴蝶和鹦鹉的颜色任选一组;(2)颜色面积配臵与自

2.绿衣衫,套绿褂,住在房里爱上架,嘴尖舌快会说话,人家说啥它说啥。学生猜出正确答案的同时,出示蝴蝶、鹦鹉挂图。

(二)新课讲授。(板书课题。)1.色彩分析。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挂图,(和课本照片相同,也可用投影仪放出)想一想,蝴蝶和鹦鹉主要有什么色彩?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学生答。教师以蝴蝶为例进一步诱导:这些色彩所占面积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学生回答,教师迅速在黑板上按比例画出色彩。

2.教材分析。

请同学们看课本。原来这些色彩给人以浓浓的秋天的感觉。3.作业步骤。

(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组颜色涂绘。4.作业要求。

(1)两只蝴蝶和鹦鹉的颜色任选一组。

(2)颜色面积配臵与自然物图片的色彩大致相等。(3)涂色尽量匀整。

5.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三)作业展评,小结。

第十三课 藏书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2、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纸板、剪刀、刻刀、报纸、水彩色、毛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一张藏书票引入:这是什么?一般放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用? 小结:藏书票是用在藏书上的一种标志,它是将图画与文字刻在木板上,并拓印成小幅的版画贴于书本封面内页之处,作为藏书的标志。藏书票源自西方,中国的藏书票是从欧洲传入的。

2、学生欣赏交流各种各样的藏书票,了解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欣赏课本中的藏书票,提问:从这些藏书票中,你发现藏书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一般用什么方式进行制作的?

二、发展阶段:

1、讲解示范藏书票的制作步骤

先在纸板或吹塑纸上画出自己想设计的图案,然后用小刀把镂空部分刻掉,最后涂上颜色,再印在自己的作业纸上

2、藏书票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制作:(1)绘画(一次只能绘制一张,重复性小)(2)用蜡笔拓印

(3)制版印制(一次制版印制的张数较多)

3、学生设计初稿,老师巡视指导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制作制版的同学注意确定好需刻掉的部分,刻好后涂颜色时要保证画面干净、整洁,最后要写上藏书票的标志--EXLIBRIS,还要注意使用刻刀的安全。

四、作业展评

第十四课 风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重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难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教具准备: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学具准备: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不能把所有的材料都带来。不可能自己用竹子制作风筝的骨架。

教学建议 可以叫学生去买制作风筝的有关材料,然后叫学生进行组合拼装。这样就简单的多了。

课后反思:由于材料的局限性,不能够把风筝制作的很美观。教学过程

1.导言(单元概述)。

(1)春天来临,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鸟在枝头歌唱,树木吐出嫩绿,泥土散发着芳香。春天象征着生命,春天象征着希望与力量。伴随着春风,美丽的风筝飞上了蓝天,它把人们的理想希望带入美妙的境界??风筝集艺术、科技、体育于一身,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 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

(2)根据同学们的提议,我们将进行《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就是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届时将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优秀资料奖、优秀设计制作奖、放飞奖、合作奖等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

2.任务。

(1)你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你爱动脑动手,思维活跃,喜爱美术,你认为这次活动是你展现才能的机会,应该把握,即使没有做出优秀的作品,对你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实践与锻炼。

(2)请4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并且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

3.过程。

(1)活动1(课时1),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 ①小组准备工作:

a.将全班同学4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②收集信息资料:

访问网络查找你认为需要的信息。或者在图书馆查阅相应的资料。如果你访问了不止一个网站或者查阅了不止一本书,用分开的纸分别记录从每一个网站或每一本书中得到的信息。或进行风筝艺人访谈,市场上购买、收集各种风筝实物。

④整理、筛选、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

a.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调查报告,展示形式,风筝知识擂台赛,评出优秀资料奖小组。

b.在教室里举行收集的各种风筝展。

希望这些同学收集的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2)活动2(课时2),制作风筝。

活动建议:1.制订小组制作计划和分工,设计怎样的风筝样式图样?希望能够发挥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资料参考:风筝的图样集,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帮助。

①扎制风筝,上线是很关键的一步。老师的提醒:

a.风筝的架子要求左右对称,不然风筝两边轻重不一,难飞上天。b.连接可用棉线扎制,比较牢固。

c.贴桃花纸可以用胶水或双面胶,胶水不能太多,不然纸会破的。用的纸要略大于风筝架子。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再共同探讨解决。

②绘制风筝。老师的建议:

a.风筝的图样装饰可以是传统的,可以是依样画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老师期望着你的创意表现!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b.画风筝的时候注意用颜料时水分不能多,不然纸要破的。c.可以再次上网查询资料。(3)活动3(课时3),放飞风筝。

在一个晴朗有风的下午,在学校举行放风筝比赛。老师的活动建议:

①小组内分好工,让每位组员都参与放飞,跑步快的同学建议做领跑员,其余同学做风筝的架飞和保护工作。体验放飞风筝成功的快乐及小组合作放飞。

②如果几次放不上去,请同学不要灰心,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出色表现!

③活动后用绘画日记的形式把放风筝的场面和放风筝的体会画下来写下来,如果你用其他的形式表现也可(如摄影)。

④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放飞奖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

(4)活动4(课时4),个人、小组空间展示《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展览——(评价)。①老师和各小组长进行讨论,如何办好我们班级的《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的展览。

第十五课 银饰之美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金银材质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掌握银饰品基本款式的表现技能,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构想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重难点 :

1、培养学生构想思维的能力;

2、教学过程以银饰品造型训练为核心展开教学;

3、在提高学生的银饰品造型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的观察与分析方法,并提高与之相应的艺术表现技能;

三、教学过程:

1、使学生对本课程有初步的认识,明白本课程学习意图。

通过对金属材料、各类宝石的了解,使学生能够用肉眼区别其类别,能够更好的掌握与银搭配的能力。

2.老师简单地导入后,同学们分成了4组,带着湖南省博物馆教育中心精心制作的学生工作纸,到展厅去思考完成题目。当孩子们找到了工作纸上的重点文物时,兴奋地招呼着其他同学:“快来,快来,我找到了。”看着他们趴着在桌上填写文物资料的那股认真劲,你能感受到这群孩子对于苗族文化以及银饰艺术的浓厚兴趣。

3.同学们回到了活动区,老师和大家一起核对答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作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了解了苗族银饰的特点和苗族人为什么喜欢佩戴银饰之后,同学们分成4组开始自己动手做“银饰”,有的组制作发簪,有的组制作颈圈、胸吊牌,还有的组则负责银衣片、手镯、耳环、戒指等配饰的制作。

湖南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期末试题 篇5

1、色与形的逐渐变化会使画面产生(起伏)感、(韵律)感。

2、红+黄= 橙 色; 红+蓝= 紫 色; 黄+蓝= 绿 色。

3、写出制作布艺品的三种方法:(打结、捆扎、缝纫。)

4、人体的结构为(头部)、(胸部)、(髋部)三大部分再加上(四肢)。

5、古建筑多用(石、砖、木)等材质建造,多以(柱、梁、枋、檩、斗拱)和(重檐合理结),体现(对称、均衡、节奏)的美。

6、古建筑指(清朝)及以前的各类建筑,包括(城池、桥梁、工事)等,一般指年代久远的(亭台楼阁、庙宇祠塔)。

7、偶戏的种类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浓淡)的程度。

9、一种颜色通过加黑或加白可以改变其(明度)。

10、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11、暖色主要是指(红)、(黄)、(橙),冷色主要是指(蓝)、(绿)、(紫)。

12、色彩的三原色是指(红)、(黄)、(蓝)。紫色是由(红)和(蓝)调配而成,绿色是由(黄)和(蓝)调配而成,橙色是由(红)和(黄)调配而成,这三种颜色也被称为(间色)。

13、色彩的明暗深浅变化是受(光)和(色)影响的。

14、在色彩明度中,浅的是指色彩明度(高),深的是指色彩明度(低)。一种颜色可通过加(黑)减弱明度,加(白)提亮明度。

15、(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瑰宝。它的种类较为丰富,有(提线偶)、(仗头偶)、(布袋偶)和(皮影)等。

16、墨色变化是中国画基本的造型手段之一,用清水与墨调和可得到(焦)、(浓)、(重)、(淡)、(清)等不同的墨色,这也就是中国画的“墨分五色”。

17、泥塑作品的制作方法,有:(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技法。

18、(暖)色给我们以热烈的感觉,(冷)色给我们带来明快、温馨的感觉,(蓝)色给我们带来凉爽、清净的感觉。

19、中国画的用笔方法有:(中锋、侧锋)等等,用墨用色包括:(浓、淡、干、湿)等方法。构图讲求(疏密得当)。其中(写意),是一种粗放的画法,它以意造型,笔墨简练,作画一气呵成。与工笔形成鲜明对比。

20、中国画表现动物的方法有:(勾染法、中锋破笔法、破笔点染法、勾线点染法、丝毛法)。

21、(构图)又叫布局或经营位置。构图通常是指画面的(布局)。

22、(陶瓷)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它包括(陶器)和(瓷器)两个部分。

22在用线条描绘老居民门前的抱鼓石时,采用不同疏密的线条组织,能使画面(有黑、白、灰)的层次。

23新闻图片反映出(真人、真事、真景),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和(情感)的冲击力。24建筑与家具制造中常用一种节点连接工艺,叫(榫卯结构),是中国人又一项伟大的发明。

25、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色彩有冷暖之分,冷色给人以冷的感觉,暖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2“ 侗族 风雨桥”不是少数民族建筑。()3报头一般由文字、画面和尾花组成。()

4、绿色是暖色,橙色和蓝色是冷色。()

5、民间绘画又称“农民画”,作者都是各族农民。()6书写有趣的文字的时候,字体要严肃、复杂。()

三.将下面的中国话“青蛙”的作画正确步骤的序号写在括号里。(12分)

()中锋勾出青蛙的后退。

()笔尖上蘸稍浓的墨点出青蛙的头。()细线勾出眼睛、嘴和腹部。

()勾出青蛙的前腿。

()浓墨画出脚爪扩身上的花纹。

()点一点较长的点完成青蛙的身子.四、金鱼的画法步骤:

1、用中锋蘸墨画出鱼头和脊背。

2、用侧锋拖抹出舒展的大尾巴。

湖南美术三年级美术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幅装饰画。2.能力目标:了解单个物体组拼图案的形式,及浅显的艺术规律。3.情感目标: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搓纸绳,团纸团,并创作出简单在粘贴画。教学难点:画画构图设计。

教学方法:欣赏法、示范法、讲解法、创作法 教学用具:课件、胶棒、皱纹纸、卡纸、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感知材料,欣赏导入

1、展示范画(狮子图)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森林之王——狮子,你看它多威风呀!请你猜一猜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谁到前面摸一摸?学生先用眼观察,然后再用手触摸感知。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狮子的金发是用什么来表现的?(告诉学生用纸搓成了绳,这样的表现方式是纸绳。)还有哪些地方用纸绳表现?

师:请大家再仔细观察狮子眼睛和鼻子用什么来表现的?(纸团)还有哪些地方是用纸团制作的?怎样制作纸绳和纸团呢?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纸品乐陶陶

3、欣赏运用纸团、纸绳制作好的作品。

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二、反馈交流,准备材料

1、教师演示纸绳搓、纸团的团法。

2、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播放音乐)

三、教师师范,讨论方法

1、教师师范步骤:

(1)构思草图(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等形象)(2)涂胶:用胶水或胶棒均匀地涂在所画图形的线上。

(3)粘贴:将纸绳或纸团粘贴在所涂胶的部位,并将其轻压粘牢。

2、两人合用材科,各自用纸绳、纸团制作一幅粘贴画。

四、掌握技术,自主创作

1、谈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学生自主表现

3、教师巡视指导

五、互相评价,拓展延伸

1、将学生作品展示在展板上,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总结,收集作品。板书设计:

纸品乐淘淘

教学反思:

美术批评三题 篇7

一、仪式化的研讨会不可取

美术批评有各种形式,大多是书面的,也有口头的。记得上世纪90年代,无论是老前辈张仃,还是来自东北的中年画家孙文铎、青年画家周尊圣,都自己出面组织研讨会,挂出一些作品,专门请一些批评家提缺点找毛病,批评家发言极为坦率,毫无顾虑地提出意见,画家洗耳恭听,不以为忤,融洽的学术气氛,反映了强烈的互动意向。不记得从何时开始,出现了一种仪式性研讨会。办一个个展或联展,总要先举行开幕式,接着开研讨会,办展画家可能参加,可能还在展室接待。研讨会不仅有录音,而且有速记,随后是通过传媒加以报道。一般来说,研讨的人越多越好,发言则越短越好,最短的每人限定三分钟,长了就影响发言的人数,显得不隆重,不热烈。发言时间短了,只好压缩内容,来不及深思熟虑的正好藏拙,有备而来的要努力精简,精简掉的不会是长处,只能是不足。如果讲缺点多了,好像不给面子,那就太煞风景了。这样一来,研讨会的美术批评,无形中变成了一种仪式。这种仪式的形成,在于着眼于宣传效应,重视虚名远胜于求实。关注宣传效应,可能为了向投资者交差,不管投资者是官方,还是商家。批评家对于这种仪式性的研讨,普遍是不满而无奈的,常有婉拒的情况,就是出席了,也常常违犯主持人对时间的忠告,但只要来到研讨会,身处仪式之中,也实在无可奈何。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各方面反省习以为常的规程,这规程的背后是否隐藏着形式主义的流毒或是只要听好的预设标准。

二、立交桥与条条道路通罗马

美术批评的活跃,始于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打破了“文革”中的众口一词,出现了不同声音。持不同看法者,一度争得面红耳赤,后来有人提出“立交桥”,主张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多种意见都享有了自己的空间,拥有了自己的受众,这种局面被叫作多元化。在美术批评界,围绕一个问题出现不同声音是很正常的,为了避免无谓的争论,避免意气用事,提倡搁置争论,主张摆事实讲道理地各抒己见,有利于理论思维的深化。然而立交桥的比喻,还可以引申成道路与目标的关系,立交桥的架设是为了疏导交通,方向虽小有迂回,但不影响条条道路通罗马。美术批评旨在弘扬真善美,批评假恶丑,批评家会因角度不同学养差异而各有所见,但大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目标的体现靠批评标准。“文革”前的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但是极左思潮成为主流话语之后,政治标准强化了,艺术标准淡化了,“文革”时期发展到政治标准取代了艺术标准,不惜违反艺术规律。新时期以来,批评家的共识是尊重艺术规律。要尊重艺术规律,就不能不看到,艺术既有自律性,又离不开外部条件。美术批评不能没有个性,也不能不体现一定的社会性,承担社会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切实承担责任和使命,就涉及了两个标准,一是价值标准,是简单地照搬西方的或古人的价值标准,还是树立既是民族的又是当代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二是艺术标准,是离开艺术规律地放言高论,还是遵照艺术规律,既鼓励探索创新,又实事求是地评价其高下优劣,把标准中的新和好统一起来。任何人都可以批评美术作品,但美术批评家不能没有专业的学术性作依托,不能违背艺术规律。

三、艺术标准与不同形态

法国近现代美术(三) 篇8

法国美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原始与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几个主要阶段。史学界以法国大革命作为法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恰是从此时期开始,法国成为全欧洲的文化思想中心。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艺术中心逐渐转移至美国,辉煌的法国近现代艺术最终拉下历史帷幕。至此,仅有一百多年的法国近现代艺术却以前所未有的纷繁芜杂以及无比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永久留在了艺术史中。

此次的法国近现代美术基本依照历史的思路分六期进行介绍。第一期为新古典主义:第二期主要讨论浪漫派和写实主义以及两者与新古典的关系:第三期为印象派:第四期介绍印象派之后的艺术流派,如后印象派、新印象派、象征主义等:第五期重点是20世纪初出现的一批艺术运动,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第六期作为整个系列的结尾,主要讨论运动之外的一些重要艺术家,同时对整个法国近现代艺术加以总结,梳理脉络之外,力求对某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与延伸。以短短六期介绍如此丰富而厚重的法国近现代艺术,但求以点带面,使慧心的读者对近现代法国美术有基本的了解和某方面的启迪。

(上接2015年第5期)

如果评出艺术史上最受欢迎的一个画派,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法国印象主义。大众很容易接受印象派明媚漂亮的色彩,喜爱他们所描绘的城市主题。此外,他们的画作中总有一些离真实生活很近的东西,让我们能够感同身受。而印象派大师们的高超技巧又令他们的作品无论挂在何处,都使其所在空间蓬荜生辉。这是一个让观赏者第一次感觉没有负担的艺术风格,它的出现不仅真正让艺术品做到了雅俗共赏,也彻底改变了艺术史的进程。

名闻艺术史的印象主义,虽然其公众熟知度超越了艺术史上的所有画派,也拥有无数追随者以及纯粹欣赏它的拥趸,但仔细想来,这个流派并不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为大众所熟悉的名字屈指可数。19世纪60年代,这些尚未成名的印象派画家全都聚集在巴黎学习画画,他们进入到不同的画室,跟随着不同的老师。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摩里索,他们在莫奈的倡议下共同参与了第一次的无名艺术家展览,自此拉开印象派的华丽序幕。他们所受的影响可以说南辕北辙,但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有种反抗官方艺术标准的勇气和对绘画的极度热情。这个群体里有一类像莫奈和雷诺阿那样来自偏远地区或穷困家庭的穷小子,还有一类是像马奈和德加一样受过良好教育的富家子弟。

在未成名之前,印象派几位成员就常在一起画画,甚至他们之间的风格在某段时期是极其相似的。1869年,莫奈与雷诺阿一起在塞纳河附近一个著名的蛙塘画画。两个人画了同一处景色,然而表现手法却截然不同。两人对待外光都有着异乎寻常的热情,但他们的客观里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性,两人面对同一景色画出的不同作品成为研究印象派历史的绝佳范例。对外部空间的探索随着普法战争而中断,莫奈又与毕沙罗一起去了英国,他们在那里的最大收获就是发现了康斯太勃尔的浪漫与激情,这使印象派吸收了英国风景画的某些元素(相反,被英国人推崇备至的特纳却没有受到他们的垂青)。1871年以后,这个互相有着联系的小团体再次集结在一起,并且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去争取得到公众认可的权利。团体中除了毕沙罗、莫奈、雷诺阿、西斯莱等人,还加入了德加、摩里索和卡萨特,使这个理念并不完全相同但有着共同的新艺术理想的团体显得更加丰富。在屡次遭到官方沙龙的拒绝之后,这群艺术家于1874年举办了第一次印象派画展。马奈并没有参加,但年轻艺术家们仍将他看作团体的领袖。展览遭到了评论界的无情嘲笑,一篇由评论家路易·勒鲁瓦发表的关键性评论引用莫奈的《日出·印象》嘲笑这群画家只凭印象作画,这是第一次用“印象”来评价这群画家的作品,但也实际上道出了印象派捕捉整体效果的共同特征。这群艺术家从此以“印象派”自称。印象派这一术语“具有某种恰当的内涵,它意味着一种尚未完成、并不完善的事物,一种瞬息的状态,一种瞬间即逝的意象,一种激情而不是认知”。或者可以说,当时的人们对于印象派画家们的批评,却正是他们与古典艺术最大的不同之处。印象派画展举办了8次,到1886年最后一届印象派画展,这个群体其实已经分崩离析。坚持全部参与的只有毕沙罗,其他成员则分分合合,最终各自开辟出属于自己的疆域。

马奈

在描述印象派之前,有必要先将马奈做一单独介绍。马奈是否是印象派画家?这个争论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无论是艺术史研究者甚至是马奈本人,似乎都无法做出绝对的判断。但至少在讲述印象派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忽略马奈的名字。从革命的意义来讲,库尔贝是现代主义的先驱,他开启了“现实主义”的寓言,使艺术前所未有地与古典传统产生距离,体现出“纯真视觉的价值”。但是如果按照后人依据是否以再现性作为对象以及艺术是否为完善自身而不是附庸于任何社会功能作为标准的话,那么现代美术就不是从库尔贝开始的,而是延续并发展了库尔贝精神的马奈。马奈是现代艺术史里一个特别的例子,“直到毕加索出现前,只有极少数的艺术家能在活着的时候,就被当时知名的作家广为推崇,从当时的艺术评论者波德莱尔,到法国最畅销的小说家左拉、普鲁斯特、马拉美、魏尔仑、里耳和那托尔-法朗士等人无不赞颂马奈。”马奈的《西班牙歌手》和《吹笛子的少年》甫一登场就受到热烈欢迎,即使是保守而挑剔的批评界也觉察到马奈画中与众不同的东西:强烈的对比,平面化的背景处理,像戈雅和库尔贝那样大胆又充满激情的笔触,以及不失微妙的明暗调子。这些优点一直保存在马奈的画中,成为最感人的部分。

马奈受到几种重要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库尔贝。另一个影响是西班牙美术,尤其是委拉斯贵支和戈雅的绘画。第三个重要影响则是来自日本美术的影响。1851年随着伦敦世界博览会来到欧洲大陆的日本版画颠覆了西方艺术家的眼睛。高度风格化的程式化表现和平面化的空间处理方式令艺术家感到耳目一新,这种空间和技巧的微妙感正是打动马奈的地方。

但是让马奈名留青史的作品可能并不是依靠他在画面处理上的突破,而是他用天生对时代的直觉和惊世骇俗的勇气创作的两幅油画《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但没有哪一幅能够像马奈的午餐这样荒诞地将一个裸女与两个衣冠楚楚的男士并列置于一个场景当中。这件作品在内容上显得过于直白和匪夷所思,以至于让绝大部分人都忘记观察马奈在画面中精心制造的许多崭新的空间关系。无疑,这样的画作会带来巨浪般的舆论攻击,而有趣的是,制造这种绘画混乱的马奈本人并不理解他的离经叛道到底在哪里,他只是凭着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力和某种率真画出了这样的作品,他从没有放弃过进入官方艺术沙龙的努力。他自己,至少从家庭背景和受到的良好教育这一点上来看,也从没有想成为艺术叛逆的意思。这种不得已的背叛造成了马奈多少有点自我矛盾的心理,所以他注定成为从传统走向现代主义的一个过渡。

之后,马奈创作了另一幅惊世骇俗的作品《奥林匹亚》,据说此画是马奈根据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所画,当然熟悉美术史的观者也很容易联想到乔尔乔内、戈雅、安格尔等等一系列类似斜倚在床上的女性姿态的构图。轰动可想而知,来自各界的批评和愤怒都在意料之中,唯有画家本人表现出每次都会有的惊讶,这一点可以看出,马奈“是个天真无辜的人,带有一点鲁钝,却具有迷人的风采”。画里的主角是一位赤身裸体的女性,她头上别着的鲜花,脖颈上的丝带,旁边的黑人女仆,女仆手捧着的来自追求者的鲜花,还有画面右侧的小猫等等细节,其实都暗示出这是一名巴黎上等社会的妓女。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这样直白而又毫无羞耻地看着画外观者的女性形象。这种现实中虽然明明存在,却从来没有如此呈现在艺术作品当中的描绘对象,让观看者感到深深的侮辱。这张画自然从沙龙落选,马奈自行在官方展厅外举办了自己的展览。

但马奈的作品必然具有其强大的吸引人之处,连批评者都没有办法忽视它们。他的作品集合了良好的艺术传统训练带来的完整性和秩序感,而自然流畅的笔触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此外,对构图的精心处理让马奈的画作总是显得简单又不枯燥,对比强烈又不突兀生硬,令人观之过目难忘。马奈画的是“具有历史性的现在”。他的画与库尔贝一样,唤起历史与现在的回溯,而新的观念又呼之欲出,几乎马上就要迸发出来成为绝响。“马奈是色彩缤纷、简约和当代写实主义观念的具体化身,正好在年轻一代需要时出现。”

马奈的最后一幅重要画作是《弗里-贝热酒吧》,不仅因为这是他最后的绝响,而且因为马奈在画里制造了视觉的复杂构图。这位画面的主角——酒吧女招待面对着观者,她身后的镜子里反射出她的半侧影以及一个男士的三分之二侧面。垂直的吧台与女侍者撑在台面上的胳膊形成了画面的基本构图,而镜子里的人物以及酒吧里闪烁的灯光和琳琅满目的酒瓶果盘,制造出热闹与落寞的强烈对比。

虽然印象派画家们对马奈推崇备至,并将之视为精神领袖,但是马奈本人不曾承认自己属于印象派,他对得到官方肯定的追求从头至尾亦没有停止过。但是马奈与印象派圈子的互动关系又让他与这个群体始终保持着最紧密的联系(他与摩里索是师生兼姻亲关系,与德加等人也来往密切)。至少,马奈风格中的诸多现代因素已经足够让他成为印象派崛起之前的重要过渡。而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们,他们的风格虽然并不相同,但都部分地秉承了马奈的现代主义精神。

印象派重要画家

莫奈在印象派画家当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他来自诺曼底的一个小城,很小的时候即在当地以画一些类似漫画的肖像画而成为小名人,但他的画法多少距离系统的艺术训练差距尚远。幸而莫奈碰到当地一位名叫布丹的风景画家,这位长辈接近巴比松和巴黎现实主义的朴素画家们,他指导莫奈直接面对自然进行作画,告诉他“永远不要忘记写生是最重要的”,从而引领他进入到至少是传统艺术的正途当中。与其他年轻艺术家一样,莫奈去了巴黎,进入私人画室进行深造,与其说他学到什么技法,不如说在那里他结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艺术家朋友。莫奈喜欢直接面对景物进行写生,喜欢使用快速的笔触,捕捉光线的瞬间变化。与传统绘画相比,他的画特别具有一种未完成感,因为他画画的速度和描绘外光的方法都在画布上一览无余,好像一张一蹴而就的原始草稿。莫奈的风景画在后来极受欢迎,他也的确是外光风景画家里最有才气的。莫奈对光线变化的兴趣如此强烈,以至于他画过好几幅同一对象不同时间的大作,火车站、干草堆、大教堂、睡莲,这些都被反复描绘过多次的系列,如今全都成为印象派的重要作品。

莫奈是印象主义画派的标志性人物。这并不是说他是印象派的精神领袖,也不是因为他画了那张让印象派得名的《日出-印象》,而是莫奈的艺术理念与印象主义最相符合。朦胧、含混、颤动的光线与斑点状的笔触,这些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印象派风格。这种令人感到愉悦的视觉效果制造了艺术史上最大的风景画奇观。当他晚年创作的巨幅睡莲悬挂于巴黎橘园以及伦敦国家画廊的展厅里时,成为了所有参观者聚集以及怀着朝拜心理驻足的巨大吸引力。可以说,莫奈征服了大自然,也征服了现代人的视觉。

德加出身于巴黎一个银行家家庭。在马奈的追随者当中,有几位是与德加一样来自有教养又富裕的中产阶层,不用借绘画维持生计,对艺术的爱好纯粹属于内心驱动。这其中德加是最有才华的一个,而当时的人们也形容具有贵族血统的德加有一种“老派的高雅”。年轻的时候,德加曾经拜见过安格尔,新古典大师对后辈说,你永远都不要忘记线条。此话影响了德加一生,这也是德加在素描上穷尽功力的原因。德加基本上是位专注于描绘室内的画家,他喜欢室内,灯光下晃动的人物,正在休息或者劳作的普通女性,尤其钟情芭蕾舞蹈题材。德加的作品常以都市的室内场景作为背景,反映巴黎19世纪的都市现代生活,安逸又有闲情。但他对劳苦人民也有关注与同情,这可能来自讽刺现实主义大师杜米埃的影响。虽然在创新上“他不及马奈,但在成熟度上却远超过马奈”。德加画画的速度极快,这与他长期快速练习速写有关。大量关于芭蕾、劳动妇女、赛马等的素描都记录下德加对于动态的精准把握。他在粉彩画方面也是公认的大师,他那几乎可以与任何女性相媲美的对于微妙色彩的感受能力借助色粉画而展露无遗。可以说,德加是典型的印象派画家,因为他符合这个画派动态描绘对象的这一基准,但从另一方面讲,他所继承的又是较纯粹的古典艺术中的造型能力,他将安格尔的艺术理想铭记心中并付诸于印象派画作中,成为安格尔之后另一位完全可以以素描即被称为大师的人。德加的冷静个性与其他需要依靠艺术维持生计的艺术家保持着近乎冷漠的距离,这向世人表明他始终属于中产阶级的另一阶层。因此,德加的印象主义作品里,有莫奈和雷诺阿不曾有的高雅气质,但也因之失去他们所真心营造出的现世生活的热闹与凡俗世界的亲切感。

德加是自我意识很强的人,这一定与他长期一贯的教育有关,但他又始终从内心抵触着官方定制的艺术标准。因此,德加与印象派的关系,用若即若离来形容比较合宜。到晚年德加也尝试从绘画往三维的雕塑延伸,以便他能在视觉逐渐退化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对造型的探索。他对动态中的人物的感受力可以说无以伦比,成就了最美丽的芭蕾舞者画作。

雷诺阿可以说是位执着的人物画家,这让他在印象派画家中独树一帜,虽然其他人也画人物,雷诺阿也画过风景和静物,但是他的人物,尤其是以中产阶级的贵妇人和年轻女孩为对象的肖像画,是如此甜美动人,以至于这一主题成为雷诺阿的艺术代名词。几乎没有人不喜欢雷诺阿的画,因为没有人能抵御他的画作带给人的满足感与幸福感。这种幸福感,不管是莫奈激情澎湃的风景画,还是德加冷静的旁观者眼光的动态描绘,都无法企及。他永远画人生中最甜美、最幸福的一面,甚至到达一种甜腻的程度。他晚年那些肥硕的妇人群像,令人想起鲁本斯那些被称为肉铺的女人体,但是雷诺阿笔下的女体永远不让人感觉非常色情,相反这种肉体唤起的仍是一种人间的温暖。雷诺阿用艺术里的幸福美满去弥补生活中的痛苦不完美,因此,艺术史评价说他的笔下的女孩儿们“是不可能与其他艺术家混淆的”。雷诺阿的处理技巧中同样有一种模糊不清的手法,人物脸上的造型变成色彩的斑块,斑斓交织出一片混沌的世界。与其他印象派画作一样,他的人物画也必须让观者退后几步观看,然后你会惊异地发现自己的眼睛非常自觉地将轮廓和所有形体慢慢显现出来,好像照片底片显像一样,神奇地展开一幅最美妙的视觉饕餮。雷诺阿的风格里没有莫奈和德加那样的侵略性,所以让人感觉亲切。每一个人都爱雷诺阿,因为他的画最让人体会到在不触动他人情绪前提下的幸福与坦然。后期雷诺阿越来越沉迷于对对妩媚可爱的室外女性人物的追求,于是他更多地研究华托与弗拉戈纳尔,形成了自己斑斓丰富的人物画风格。

晚年的雷诺阿深受关节炎折磨,只好将笔捆在手上坚持作画。他的儿子,后来成为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代表的让·雷诺阿,为父亲所拍摄的纪录片保留下印象主义大师晚年作画的真实情形,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位忍受病痛的艺术家身上体会到,在他呈献给世人的那么多美丽的女性形象身上,赋予了画家对生活与艺术的多少挚爱。由于1886年雷诺阿曾在美国纽约举办过个人画展,因此,印象派画家中他的作品在美国留存较多。

毕沙罗是年长于莫奈、雷诺阿等人的画家,甚至比马奈还要年长两岁。相对来说,他也是风格比较模糊的一个,但比起鲜明的个人风格,毕沙罗可能更多是依靠谦逊的性格、好学的勤勉以及德高望重的品德,得以在印象派当中成为中流砥柱的。毕沙罗是唯一一位参加过全部八次印象派画展的画家,他是印象派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坚守者,是印象派中最稳定的存在。他在外光表现上与莫奈有时极为接近,但他与莫奈的最大不同在于他不像莫奈那样总是在一段时期专注于同一题材,而是极力汲取所有可能的好的影响

德拉克罗瓦、现实主义、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法、日本版画,以及后期受到修拉影响而使用的点彩技法等等,都是毕沙罗虚心学习的对象,以至于他的个人风格变得并不那么一致。但毕沙罗对风景描绘中的抒情性和灰调子的运用又是印象派里最好的,他依靠微风抚面一样的轻柔打动观者的心,人们不得不承认毕沙罗是绘画中的诗人这个事实。尤其是在后期,进入晚年的毕沙罗的画风渐趋成熟,呈现出一位印象派元老的大气老练与恢宏气魄。他最成功的作品是从自家窗口俯瞰街头所画的巴黎街景,在《蒙马特大街》中,全景式的构图方式和借鉴点彩派画法的小笔触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变化。这是最典型的毕沙罗风格,他所展现出的是巴黎迷人而轻盈的都市生活。正像毕沙罗本人一样,他的作品用温柔而和润的个性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与喜爱。

其他印象派画家还有西斯莱、巴奇耶、女画家摩里索、卡萨特等人,他们的影响不及前四位那么重要,有的是因为英年早逝,有的淡泊避世,有的则是因为当时对女性作为职业画家的限制,多少阻滞了个人的发展,比如摩里索。当然,他们也为印象派扩充了内容与情致,尤其是女性画家的加入,使印象派平添了些许柔情。在雕塑中,有人把罗丹也算作印象派的伙伴,不过也许不将罗丹勉强归类于某一流派似乎更加合适,因为他在艺术史上的贡献显然并不仅仅局限于印象派手法。同样,本篇也未将参加过印象派展览的塞尚列入印象派之列,因为此后我们还会专门对他进行讨论。

虽然同属于一个群体,但是印象派之所以迷人的重要一点是,这批艺术家都是天赋异禀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觉特色,面对不同的绘画对象,他们都用自己独特的处理手法去加以表现。莫奈、马奈都是那种拥有极高的天分且用直觉处理图像的人,似乎不经大脑思考就知道如何画画是最好的,甚至当莫奈年老的时候,那些连白色画布都没有完全涂满的大幅睡莲,仍然让人感到一种美的窒息感

那些没画到的空白只不过是让观者有一刻能得到喘息而已。而德加和雷诺阿画中的和谐与秩序,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得以审视印象主义,它不仅展现了富有现代感的激情与感性,还有着冷静与客观,以及与传统紧密衔接的东西。

印象派最大的贡献是强调现代感。火车、咖啡馆、轮船、聚会,有闲阶层的闲雅生活,所有这些画的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才有的东西。生动而鲜活,感性又直接。当代的人情世故,声音、速度,光线与晃动的影子,这些视觉上看到的对象都是在移动的状态,都是进行时一样正在发生着的人与事。毫无疑问,后来的未来派、立体主义等等很多现代艺术风格,都可以从印象主义里寻找到发端。

只要活得够久,所有这些印象派画家在晚年都变得极其富有和成功。这在艺术史上也是一个亘古未有的奇景:印象派的作品至今都是全世界人们最喜爱和追捧的对象,它们全都变得身价不菲,每个收藏者都以能够得到它们而引以为荣。事实上,印象派画家们的才能也的确属于高于其他画家的一群。相对来说,接近或者模仿印象派的画家们,如惠斯勒等人,即使他们努力地在另一些方面(比如构图、情节等方面)另辟蹊径,但在能力上却无法与之分庭抗礼,这一点看看美术馆墙上并置在一起的画作就会使敏锐的观者了然于心。

印象派作为一个流派,很自觉地解决了一个共性与个性之间的问题。与艺术史上以往的流派相比,艺术家更凸显出个人的价值,但他们都未脱离统一在印象派大旗下的共同的绘画要旨,使印象主义成为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流派。他们让追随者趋之若鹜,却永远自愧弗如。最难得的是,他们中的几位代表人物,无一例外都是集天才与勤奋于一身的大师,共同推动了印象派在全世界的广播。相对来说,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印象派的表现方式依然是客观的,而此后涌现出的一批艺术家,他们将会展现的是另一种真实,即内在的真实。印象主义之后的一批艺术家,如塞尚、凡·高、高更等人,他们每个人都特色鲜明,以至于完全脱离了印象派可以被模仿、能够被追随的路线——完全独属于个人的强烈个性让他们每个人的艺术都变得不可复制,永远成为个人的标签。

也许正是到这个时候,艺术史终于不再需要依靠具体作品,而是通过某种风格的描绘就能清晰地判别一个流派或者是艺术家个人的艺术特色,我们也不再需要花费大段笔墨,通过“内容描述、形式分析、评价总结”这样的八股来长篇描述一位艺术家的作品,以让读者更明了他的画风。以印象派作为一个节点,此后的艺术流派我们几乎可以将任何一件作品不加题目直接呈现给观者,这是因为印象派终于摆脱了以叙事传统为基准的艺术史脉络,没有深刻的故事,画面上呈现的完全是艺术自己的语言。换言之,形式大于内容。这似乎是一瞬间就转变的事,但在这一转变之前,法国艺术实际上已经通过新古典与浪漫主义之争,经过现实主义的洗礼,借由巴比松画派和马奈们的努力,奠定了一个势必将要把法国美术推向高潮的坚实基础。

艺术家之所以伟大,即在于他能够在技巧中呈现出精彩的巧思与瞬时灵感的完美结合。在精心的刻画与浑然天成的微妙感受之间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是印象派画家们共有的卓越才能。他们在传统的严谨格式与现代主义后期过于放纵的个性之间寻找到一种和谐的均衡,才得以达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雅俗共赏”之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对印象派的介绍与研究已经汗牛充栋,因此,我们无需去赘述雷同的观点或者过多进行对作品的细节分析。勾勒重要画家的个人特征,与印象派一样仅仅“速写”出他们的艺术风格,是作为当代学者对印象派的另一种致敬。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两种文化的融合与人的全面发展下一篇:三防应急演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