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的生平事迹(精选4篇)
周恩来,字翔宇,别名少山、伍豪等,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月5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三日)生于江苏淮安。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随三堂伯周贻谦到奉天(今辽宁省),进银川(今铁岭)银冈书院读书,半年后,转入沈阳东关模范两等小学堂。这一年,日本军国主义正式吞并中国的邻邦朝鲜。在东北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上,留下过少年周恩来的足迹。“忆甲辰年兮神往,想日俄战兮心酸。”有一次,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 这一誓言,此后贯彻在他的一生中,渗透在他的各项活动中。
周恩来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他喜欢唱歌跳舞,喜欢各种体育运动尤其是乒乓球,喜欢各种文艺节目,喜欢看电影、话剧、京剧及各种地方戏剧,尤其喜欢越剧,喜欢朋友交往,喜欢请客,喜欢喝酒,他是一个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周恩来的名言警句并不是很多,他是一个注重做,而不注重说的人。不过有一些很质朴的话也算得上警句吧。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最老实的人是最聪明的人。---这一句足够一个人享用一生。最有名的一句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果每一个小孩子从小就懂这句话的含义就好了。最让人心碎的一句话:我这里没事了,你们去照顾其他的同志吧。---他心里装着所有人,但从来没有他自己。最简单却含义深刻的一句:求同存异。---真正明白了这四个字的意思,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最震憾的一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他从地狱里拯救了全中国。最后送给所有只会高谈阔论的人一句:坐着谈,何如起来行!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周总理设宴招待外宾。上来一道汤菜,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周总理对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雄辩的口才和飞速的思维
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 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 “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 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 宽容。
周总理夫妇对有困难的同志都给予补助,他们把同志们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对亲属、对同志体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从有记载的1958年算起,截至1976年,两人共收入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比如说,给周总理开车多年的司机钟步云,因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遇难,多年来总理、邓大姐都关心着他的家人。得知他的女儿结婚,邓大姐给她送去300元作为结婚的费用。在60年代这300元可不是小数了。邓大姐经常这样讲,拿自己的钱补助同志,也就节约了国家的钱,这些同志就不会再向国家申请补助了。
1975年6月以后,周恩来由于癌症的折磨,身体极度消瘦,体重只剩下了30.5公斤。他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生命“还有半年”的时间,但他依然继续顽强地工作着,同病魔、同邪恶势力进行着最后的搏斗。从12月中旬起,终日卧床的周恩来已无法进食,所需要的食物由医护人员用管子直接灌入胃里。这时周恩来的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进食、输血、输液、排液„„以至连翻身都受到限制。为了减少周恩来的痛苦,医生不得已使用了安眠药和止痛针。但是,不时袭来的剧痛,仍使周恩来常常浑身颤抖,大汗淋漓。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仍表现出高度的自制力。医生张佐良回忆:“总理用的止痛药,开头打一针可管上四五个小时,后来管两三个小时„„他疼得实在不行时,就把我叫进去,说,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唤叫唤。听到这里,我的眼泪都掉出来了。我说,总理,你现在愿意怎样就怎样吧!”护士许奉生说:“这时总理是很痛苦的,可他从来不哼也不叫。有一次他正睡觉,一下让病痛惊醒了,就问,我喊了没有?我们说,你叫叫没关系的,如果你疼,你就哼哼,就叫,没关系。他却摇摇头。”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这是非常罕见的事。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就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32、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33、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
34、为革命奋斗的历史,别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毁掉它。
35、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
36、我们在死难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地继续着死难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
37、为革命奋斗的历史,别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毁掉它。
38、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39、根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是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
40、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41、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42、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43、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
44、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 周恩来故事
★ 周恩来的故事精选
★ 关于周恩来的经典故事
★ 周恩来的成长小故事
★ 周恩来语录
★ 摘抄《周恩来选集》
★ 周恩来的名人名言
★ 我对总理说征文
★ 《周恩来传》心得体会800字
——学习《周恩来青少年时期部分作文与旅日日记选编》有感
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用生命书画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一生。
无数文人写诗描句,颂扬他一生的功绩,赞扬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这些都是世人的共识。然而我却想说,周总理更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他的一封写给伯父的家书,字里行间,情深意切,流露着对亲人浓浓的关切之意。
他不仅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总理,更是一位至孝的儿子。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对记者说:“35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恨着亲恩未报!”他好不容易把患病的父亲接到重庆,尽管工作十分繁忙,又面临险境,但他还是尽量陪父亲住在一起:后来他父亲病危期间他自己也病得很重,邓颖超代他护理并料理完后事,以至他得到父亲已逝的消息后追悔不已。
百善孝为先,周总理亲历亲行,给我们留下了至孝的美德,我们后人应谨记并遵行,传承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美德。
我们出生于和平的年代,生活在父母的关怀下,每天可以安心地读书、专心地学习,父母将我们的生活料理得紧紧有条,完全不用我们自己操心,遇到困难和遭遇不顺,父母的膝上会给予我们最大的安慰和力量。然而,在大部分时候,我们却往往忽视了该给父母亲的关怀。
当我们一直忙于学习,忙于工作,在偶尔的不经意间,却陡然发现母亲眼角的皱纹、父亲鬓角的白发,感叹着岁月的无情,也在心里埋下一丝愧疚,爸妈怎么都老了?因为我们长大了,我们在成长,父母却在一点一点老去,多么的残酷!有时候一想,一个月打了几次电话回家?父母的生日是几号?然后才发现自己对父母的关心真的好少好少。父母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可以回报的又有多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现实又是多么无情!一年又一年,想找机会陪陪父母,却总是被这样那样的小事耽搁,心里愧疚的同时却总想着下次吧!以后会有机会的!可是,当岁月的风霜刮过,你的父母还有多少岁月可以消磨,又有多少时间还可以等待?
————读《周恩来的故事》有感
从1898年3月5日到1976年 1月8日9时57分,短暂的七十八年,一颗耀眼的明星诞生又陨落了,漫长的七十八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小就听说过很多关于周恩来的事,但是那时候没有很明确的自我认知,只知道周恩来是是人民的好总理,是名族的大英雄,所有中国人都感激他,爱戴他,为有一位这样的总理而感到自豪。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的我对周恩来的认识不仅仅是建立在道听途说上,我渐渐地了解了这位伟人,从心里对他怀有无比崇高的敬意。
这次品读《周恩来的故事》这本简短朴素但却意义非凡的书,让我再一次重头至尾的了解了周恩来呕心沥血的一生。读罢,内心哽咽,久久不能平息„„
年少时,周恩来家境贫寒,四处奔波求学,靠别人的资助才能完成学业。周恩来深知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便抓紧每分每秒充实自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周恩来年少时便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事实证明,经过一生的努力,他确实为祖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年时,1919年周恩来从海外学成归来,有了自己独到高深的见解与眼光,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与理想,开始踏上艰辛而又漫长的救国救民道路。奋斗,奋斗„„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而且膝下并无子女,周恩来认为,他是中国人,所有中国人都是与他骨肉相连的亲人。
想想年仅13岁的周恩来便可以有“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 1
样的思想,而当今社会上的孩子呢?恐怕那时还只是在看动画片,玩玩具吧。就算是说我们呢?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呢?退一步就算不讲你的志向是燕雀之志还是鸿鹄之志,恐怕还有很多人还胸中无志。他们整天的迷茫、沉迷,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不知道中国国际的发展动态。周恩来时期,条件贫寒,没有上学读书的条件,而现在呢?中国富强了,人民丰衣足食早是过去的事情,大家追求的不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就是不会好好珍惜这么优越的生活条件,少壮不努力,非要等到老大徒悲伤。周恩来在中国的外交事业上也做出了 丰功伟绩。在日内瓦会议上初露锋芒,在万隆的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编制“五一”计划,他凭着自己的三寸金舌,为中国在国际上挽回颜面,捍卫了国家的威严。他的的随机应变,足智多谋让人不得不钦佩。例如,就有这样的一件事情发生:1971年,基辛格博士为恢复中美外交关系秘密访华。在一次正式谈判尚未开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一个要求:“尊敬的总理阁下,贵国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发掘成果震惊世界,那具女尸确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宝啊!本人受我国科学界知名人士的委托,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女尸周围的木炭,不知贵国愿意否?” 周恩来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上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的东西吧!”
周总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
2”基辛格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周恩来总理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周恩来总理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他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为中国在国际交往中捍卫尊严。
周恩来能在短短的一生里作出如此大的功绩,与他平常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是分不开的,在办公时他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亢奋。同时他也将这种亢奋的感染力带给每一个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形成了一种高效率的办事特点。第二个是严谨、认真。经他手下发的文件,无论是引文、数据,甚至是每个字,他都亲自核对,无论当时的他有多么疲惫。第三是忘我。他往往可以工作七八个小时伏案批阅文件,这期间处于一种完全忘我的工作状态,他曾经多次因为工作时间太长,劳累过度而流鼻血。
而现在的社会上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呢?办事积极性不高,懒散成性,造成低效率,往往事倍功半,与周恩来的事半功倍恰恰相反。不仅如此,他们还粗心大意,推卸责任,只追求享乐。值得反思啊,为什么会造成碌碌无为的一生啊!
周恩来为了人民为了国家操劳了一辈子,即使他晚年身患癌症,他还是在医院坚持躺在床上批阅文件,直到生命的终结。似乎他是为
3了中国而诞生的,为了人民而存在的。他的确是忙碌得很疲惫了,他的部分工作日历证明了:从1974年1月1日到6月1日(从这天开始住进医院动手术),共一百三十九天。在这一百三十九天中,从起床到睡眠为止,周恩来共工作十二到十四小时的有九天,工作十四小时到十八小时的有七十四天,工作超过十八小时的有三十八天,工作二十四小时的有五天,工作近三十小时的有一次。他就是这么顽强的执意地工作辛劳着,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连他身边熟知他生活的卫士、群众都背着他默默流泪。
想想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再看看我们自己,比比我们的生活条件,比比我们的工作情况,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很大一部分人反省吗?
我们能处于如此美好的今天,那是一辈辈的共产党同志用心血甚至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要发愤图强,为祖国的前进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眼前似乎有浮现了周总理伏案工作的高大身影,耳边想起了那句“为了中国之崛起而读书”。让我再吟唱起那首纪念周总理的诗:
《周恩来赞》
毓秀钟灵怀大志,顶天立地在苍穹。
腾飞世界少年愿,独立人寰卅载功。
必胜必成崇劲节,不卑不亢仰高风。
五洲四海歌英杰,万代千秋颂周公!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控制类0809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