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团队精神(推荐11篇)
篇)
编者的话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为国家为民族不懈艰苦奋斗、建立丰功伟绩的90年,也是不断培育伟大精神、弘扬优良传统的90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培育形成了许多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这些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信念、优秀政治品格、高尚道德追求、优良工作作风、积极精神风貌的结晶,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创美好新生活的不竭精神动力。为大力弘扬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伟大精神,本报自今日起在理论版陆续推出“寻根——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系列专版。
毛泽东同志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茅坪八角楼。
弘扬井冈山精神 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
苏荣 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精神,其主要内容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它是无数革命先驱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精神丰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光辉历程表明,井冈山精神不仅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重要作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发挥着激励人心、增强信心、催人奋进的巨大作用。正如胡锦涛同志2009年在井冈山视察时所指出的:“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井冈山精神。”
朱德同志在挑粮运动中身先士卒、吃苦在前,为战士们树立了榜样。图为朱德同志用过的扁担。
井冈山精神奠定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基础,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无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渊源关系。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都是对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独创性的中国革命产生了具有开创性的井冈山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井冈山精神支撑和推动着独创性的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正是在这种历史的延续中,井冈山精神成为贯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血脉,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
井冈山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革命的民族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培育的、具有原创性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人文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沉淀和结晶,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升华,是对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它是经过锻造和培育的革命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正是井冈山革命斗争,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坚定、最彻底的爱国者,是爱国主义、共产主义高度统一的革命者;正是井冈山道路和井冈山精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最先进的政治力量;正是井冈山精神,把爱国主义的传统从民族救亡图存的层面升华到民族自立、自新、自强的全新高度;正是依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而且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井冈山精神谱就的华彩乐章,既是中华民族精神主旋律的具体表现,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革命和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的两大历史使命。对此,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不仅善于打碎一个旧世界, 也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反复探索、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 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建立了新中国并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变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历史充分证明,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领导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相应地, 党的工作重心也从革命战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 党开始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革命不易, 建设更难。毛泽东同志认为“夺取全国胜利,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以后的路程更长, 工作更伟大, 更艰苦”。从1956年到1966年, 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其间, 虽遭受严重挫折, 但在工业、交通运输、农业、教育、科技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实现了许多重要突破。其中工业建设方面, 石油工业的发展特别突出, 到1965年已实现原油的全部自给。而在石油行业内部, 贡献最大的是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有两个方面: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物质贡献, 即大庆油田的成功开发建设, 甩掉了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 而且为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化工、钢铁、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源支持。精神贡献, 即大庆精神的意义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庆地域、石油行业的范围, 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第一个伟大精神, 它极大坚定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念, 极大增强了党和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夺取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信心, 极大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极大激发了各个行业、各条战线干部职工的斗志。大庆精神是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高度浓缩, 它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但是一个善于领导革命, 勇于“打碎一个旧世界”的政党, 而且还是一个善于领导建设, 堪当“建设一个新世界”使命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大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了一条管理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成功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经在“鞍钢宪法”的批示中, 对管理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经验作出了概括, 其精神实质是把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同管理现代化大企业相结合, 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办工业、管企业。大庆油田贯彻执行了“鞍钢宪法”, 企业管理中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特点, 符合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要求, 极大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毛泽东同志充分肯定了大庆经验并将大庆树立为当时中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号召“工业学大庆”。周恩来同志非常关心大庆的发展和大庆精神的培育, 曾经三次到大庆视察指导工作, 并对大庆管理企业经验给予高度评价。1960年至1976年, 大庆油田创造出了原油产量年均增长28%的高速度。1981年12月18日, 中共中央以47号文件转发的国家经委党组《关于工业学大庆问题的报告》以及1991年5月3日, 《人民日报》刊登的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关于《大庆油田重视和探索产业工人作用的调查》都认真总结了大庆在依靠群众、尊重科学、发扬民主等十余个方面的经验。50多年来, 以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和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为代表的大庆石油人, 用热血、忠诚乃至生命, 书写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1960年以来, 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0多亿吨, 创造年产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的奇迹, 创出了国内外同类油田开发的领先水平;累计上缴各种税费2万多亿元, 2000年以来连年位居中国纳税百强企业榜首;取得科技成果近万项, 大型陆相砂岩油田开发技术世界领先, 油田勘探开发成果与“两弹一星”共同载入中国科技史册;孕育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岗位责任制等优良传统作风;打造出一支敢打硬仗、永创一流的过硬职工队伍;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建成了现代文明的新型矿区, 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总之, 大庆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了一条建设和管理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成功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大庆经验对全国大型国有工业企业管理起到了积极而广泛的作用,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庆精神对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管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然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三、大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当中第一个未曾与其原初实践分离的精神
伟大实践催生伟大精神, 伟大精神助推伟大实践。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精神文化永远无法脱离其实践基础单独存在, 实践永远是精神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源头活水。一种精神文化赖以产生的实践即原初实践, 始终是这种精神文化生长的沃土。一种精神文化产生后, 可能只对其原初实践发生作用, 或者对其他实践也发生作用, 但其主要作用领域和范围仍是原初实践。如果原初实践完结, 那么精神文化要发挥价值, 就必须实现价值转移或价值扩散, 即该精神文化对其他实践产生作用。以井冈山精神为例, 它产生于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在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 毛泽东、朱德等同志领导红军创造了人民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经验, 形成了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 实事求是、勇闯新路, 艰苦奋斗、敢于胜利, 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对巩固根据地和开展各项建设起到了巨大而积极的作用。1934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精神的原初实践宣告结束。尽管井冈山精神在后来的革命乃至建设中都发挥了作用即发生了价值转移, 但其首要价值仍是推动和鼓舞党在井冈山时期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接连创造出伟大的革命精神, 根源是党不断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实践。一个实践完成, 新的实践立即开始, 新的伟大精神随之诞生。与井冈山精神一样, 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相继诞生, 而它们的原初实践又相继完结。
与三种革命精神一样, 大庆精神也发生了价值扩散和价值转移———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学大庆”, 使大庆精神走向了全国, 其价值扩散的广度是空前的。同时, 与三种革命精神明显区别的是:时至今日, 大庆精神一刻也不曾脱离其原初实践即大庆油田的生产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大庆精神与原初实践联系的紧密性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庆人的使命没有根本改变。创业之初, 大庆人以“把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我为祖国献石油”为己任, 如今仍然是为祖国奉献石油和石化产品、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二是石油、石化行业的生产特点没有根本改变。石油、石化行业仍然是社会化大生产, 仍然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和劳动者个体间紧密团结、通力协作、仍然需要科学求实、严细认真, 艰苦奋斗、攻坚克难, 爱国奉献。三是大庆人对大庆精神最深厚的感情没有改变。大庆精神是党的伟大精神, 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毋庸置疑:大庆永远是大庆精神的故乡, 大庆实践始终是大庆精神生长的沃土, 大庆人一直是大庆精神最直接的创造者和最忠实的践行者, 这注定了大庆人对大庆精神的感情始终是至深至厚的。以上三方面, 决定了大庆精神可以持续不断地从大庆实践中最大程度地吸收养分, 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与时俱进, 从而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继续丰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宝库。
近日,在由《竞争情报·服装经销商》杂志社、中研国际时尚品牌管理咨询集团、中研资本、服装企业电子商务和中国服装培训网主办的“2012中国服装品牌论坛”暨“成就中国服装500强业界年会”上,面对服装行业的从业者们,来自凤凰卫视的著名主持人、文化学者梁文道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严肃的命题,并由此为中国服装产业的复兴开出了一剂文化药方——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充分汲取营养,并创新发展,探寻服装表面形式之外的内在文化精神传承。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转变的路上,这个独树一帜的建议颇值得业界深思。
中国服装的文化传统断裂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日本人仍会在某些特定的时节、场合穿和服,把传统服装保留在仪式当中。与日本相比,印度对传统服饰的坚持则到了日常化的程度,很多女性平时都会穿纱丽。法国的爱马仕甚至为此到印度开店,卖的不是爱马仕原有的产品,而是设计、制造和生产纱丽,出售给印度的高端客户。而试想如果有一天某个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来到中国,会不会愿意专门为我们打造一间旗袍店呢?”梁文道表示,“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今天的国人早已失去穿旗袍的传统了。”
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服装的文化传统正在断裂,由近年“国学热”引发的一个很值得玩味的有趣现象也能够窥见一些蛛丝马迹。“祭孔仪式上,关于人们应该穿什么衣服,常常会引起争论。有人认为应该穿改良式的中山装,有人说应该穿长衫、马褂、旗袍,还有人提出穿汉服……”梁文道说。而人们疑惑的不仅是何为正式场合具有代表性的中式服装,还包括何为非正式场合之外的传统休闲服装,人们对带有中国符号的传统服饰的认知已经愈来愈淡漠。
服装品牌生命力源自文化精髓的提炼与附着
中国传统服装文化面临断裂的窘境,而服装产业的复兴却非使旧时服装重新回归这样简单的传统续接。梁文道指出,正确的方向应是,在中国几千年的着装文化中提炼出精髓,融入到当前的服装设计中去。“这也是目前无数设计师都在苦思竭虑的问题,可惜至今还未能形成一个大规模的风潮。”
这种文化精髓提炼的典范之一是日本。据梁文道介绍,80年代的一场服装秀上,日本设计师一反当时的常规,推出大量不对称剪裁,用大量的布块披在身上,不突显着装的身体线条,反而遮盖了整个躯体,后来还大量启用黑色,彻底打破了欧洲人对日本服装的传统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有很多时装爱好者都表示:‘这几款设计一看就是日本的。’——这是相当有趣的评价,因为这些设计师做的并不是日本传统的和服,而是非常颠覆性、实实在在的现代服装,却仍被人一眼识出,并贴上日本标签,关键就在于这些服装所传达出的神韵体现了附着其上的日本文化精髓。日本服装国际地位的提升正是依靠这种对文化精髓的提炼。”据观察,日本服装设计中的特点包括注重单色、使用大量的黑色,并讲求不对称剪裁。对此,梁文道解释说,黑被认为是传统日本美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并且,日本的美感是不对称的美感。“这些日本的服装设计师在巴黎学习,在推出自己作品的时候,都有意无意地都找到了这种共性的‘日本精神’。这种精神不在于细节上的表现,而是精准地挖掘到了日本传统美学的内核。”他表示,“自此之后,大家对于日本式服装就有了概念和印象,这可以被视为日本服装在国际舞台上复兴的起点。”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比利时。“今天提到比利时的时装,人们会联想到大胆、结构主义、前卫和创新,这些印象源自比利时90年代两三代设计师的努力。”据梁文道介绍,比利时原本是一个没有太明显服装传统的国度,但凭借这些设计师的大胆尝试,破除了传统,打造出了一个比利时服装王国的专属形象。此外,美国的服装也在有意的塑造一种叫做“美国风格”的形象,不管是美式的贵族,还是平民,这种风格所承载的精神都存在,这也是设计的动力和依托。对于品牌的穿着者而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在遮体等服装的基本功能之外,寻求的往往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更高级的内在精神共振。并且,在应对整个服装产业普遍面临的同质化危机方面,由内而外的精神设计也是最不易被模仿抄袭的。
中国服装产业的文化精神缺失
你可以说这件衣服是日本风格的,那件衣服体现了美国精神,然而,当今中国的服装仍未具备一眼便能被识别出的中国精神,在梁文道看来,这也是中国服装行业迟迟未能驰骋世界舞台的症结之一。
“提到中国形象,你能想到什么?长城、熊猫,还是功夫?中国的文化价值是什么?就好比我们常说很多好莱坞大片拍出了美国价值,我们当然也希望中国大片要有中国精神的东西在,但这种精神是什么,国人似乎也很迷茫,我们好像失去了这种东西。”梁文道认为,今天的中国服装产业需要不断自问“我们到底是谁?”其承担的使命不应是仅仅内向地闷头寻找服装产业自己的发展和复兴,而是应该与整个国家文化、国家品牌的建立同步起来。“中国服装行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并不能割裂开来看。延伸到服装产业之外,目前中国太多的创意产业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那么,今天中国如何跨领域、跨产业,摸索出一条康庄大道?以法国之外的另一个时装重镇意大利为鉴,梁文道称,意大利的时尚产业只有不到百年的时间而已,开始只停留在模仿,“米兰一开始是巴黎的跟屁虫”。而真正属于意大利的现代服装的兴起,与意大利其他领域如室内设计、家具精品设计等创意产业的崛起是同步的。在日本也可以看到,很多做时装的人,同样深谙建筑、平面设计、电影、文学等。
21世纪中国快速崛起,却带来了许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保家卫国.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新时代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这是对中华民族的考验,更是对我们大学生的考验。弘扬中国精神,让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中国精神包括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与近现代才涌现的各种中国精神如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即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2)自由精神。(3)求实精神。(4)应变精神。
而近现代的中国精神,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例如习总书记在十八大期间对“中国梦”的内涵、路径、保障做的相关阐述,中国梦是“富强之梦”,是“民主之梦”,是“文明之梦”,更是“复兴之梦”。“中国梦”实现的科学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梦”的保障在于行动、在于实干,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善于开拓创新。“中国梦”的科学实现道路来之不易,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与之同时,我们在“中国梦”实现道路中产生了实现梦想的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是当代大学生能够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必须使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且不断光大。突出强调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注重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强调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具体而言,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做到:
(一)弘扬民族精神;
(二)增强民族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如果只是嘴上说说,那便是一纸空谈。民族精神,应该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用完水及时关掉水龙头,这是我们勤俭节约的民族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克服,这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1.增强责任感意识;2.增强法律道德意识;3.增强“四有”有意识(“立志、修身、博学、报国”当代大学生成才的时代旋律);4.增强荣辱意识。
几千年来,中华儿女遵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古训,自尊、自立、自信、自胜,积极向上、勇往直前、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已、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今天的我们应该弘扬中国精神,让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多少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为了民族独立、为了祖国图强,不惜奉献青春、抛洒热血,甚至牺牲生命,他们中太多的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姓,他们用鲜血、生命,和那一次次为中华民族奋不顾身的冲锋,化作这庄严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他们的姓名,无人知晓,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他们那挺立着的中国脊梁,就是中国精神最厚重的底色。
是他们,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用血肉之躯垒砌抵御洪峰的钢铁长城;是他们,在重大火灾现场,一边疏散人群,一边却迎着火海逆向而行,留给世界最美丽的背影。
是他们,用自己的默默无闻支撑起中国的强国梦,穿过风涛云浪,看神舟展翅北斗翱翔;是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支撑起社会的一次次变革一次次进步,踏平狂风恶浪,让蛟龙探海彰显我中国力量!
他们这些人的爱国、奉献、无私、创新的精神,才是我眼中真正的中国精神。当追星成为一种时尚,“王者”成为一种“荣耀”,“鲜肉”成为一种青春。朋友,请无论如何都要相信,这些所谓的时尚,因为缺少了中国精神的钙质营养,无论如何也支撑不起中华民族的信仰大厦。
2016年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大到国家:“天宫二号”,“神州十一号”遨游星汉、巴西里约奥运健儿再创佳绩、女排时隔12年再次登上奥运领奖台;小到个人:因“洪荒之力”走红网络的泳坛新秀傅园慧、年轻的“80后”女作家郝景芳凭借作品《北京折叠》入围雨果奖、风云际会的美国第45任总统大选,一度不被看好的“川普”特朗普获胜、被刺杀次数获封“奥运冠军”的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逝世。古诗有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踏上高考征途的我们来说,无论家事国事无不都是一篇篇优秀的写作素材。
2016年《感动中国》颁奖晚会在2017年2月8日播出,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的重头戏,每年举办一次。看看2016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相信对于2017高考的同学们会有很多启发!
晚会的开场是这样的一段话:如果感动是一粒种子,这15年它长得怎么样了?普通的人给你的那种最大的感动,从来都像细水长流一样,就在你身边流过,也许有的时候,不满意或者愤懑遮住了你的双眼,你以为一切都流失了,不会,我觉得,所以我说感动就是一粒种子,你只要还可以感动,你自己还不错,如果身边还有那么多的依然会感动你的人,其实这个时代还在向前走,还有很多正向的能量。一起看看那些感动我们的人物事迹吧!
经公众投票和最终评议,获得“2016《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的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火海救人的英雄王锋,不忘初心深山执教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国际名校毕业却选择回国扎根乡村的“耶鲁村官”秦玥飞,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张超,“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的大国工匠李万君,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梁益建,红丝带学校的创办人郭小平,“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阿布列孜,以及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
1、潘建伟——曙色满东方
(功勋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量子卫星之父”)
【颁奖辞】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主要事迹】 20年前,奥地利,一位26岁的中国学生,面对导师的提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他回答,“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这个学生的名字叫潘建伟。
2016年8月16日凌晨,中国量子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标志着目前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已经领跑世界。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量子通信,是目前理论上唯一被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手段。量子卫星的发射,意味着中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成功了一半。
设计要求快速飞行的量子卫星能被地面的光学天线精准跟随,这相当于在一万米高空的飞机上往地面的一个储蓄罐里投硬币,还必须保证每个硬币都能够扔到储蓄罐中。类似这样的技术难题都被潘建伟及他的团队一个个攻克。
长期从事研究,潘建伟对量子通信等研究有创新性贡献,他有关实现量子隐形传态的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十大科技进展”,并同伦琴发现X射线、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等影响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杂志选为“百年物理学21篇经典论文”。
2、梁益建—— 推诚结仁爱
(仁心医者,上千重度驼背者因他挺直腰杆)
颁奖词:
自诩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梁,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陆小华:患者在被治愈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到一份尊严,这样的医生功德无量。
【人物事迹】梁益建,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多年前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后,婉言谢绝美国医院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仁富,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 一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仁富,为他实施了手术。
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看到他治好的病人站起来时,梁益建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我感到非常幸福,他们成了一个正常的人,中国人就少了一个残疾人。”
3、阿布列林——澄清有片心
(“新疆焦裕禄”)
颁奖词:
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
【人物事迹】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维吾尔族,哈密司法系统出了名的黑脸包公,他在哈密市检察院和法院工作了31年,办理了近千件案件,经他审理的案件,没有发生过一次改判、错判,桩桩是无可辩驳的铁案,人称“铁案法官”。
31年来,阿布列林经历了死亡的威胁,说情者的糖衣炮弹,亲戚们的怨恨,数十年如一日,他恪守着职业准则,用生命去捍卫法律的尊严。
阿布列林为何有坚如磐石的意志?因为他心中有个榜样——焦裕禄。1968年,阿布列林曾经在途径河南时访问兰考焦裕禄故居,这次兰考之行影响了他一生。
阿布列林退休以后,依旧不忘初心,常去哈密最大的惠康园社区,为百姓做免费的法律咨询,帮素不相识的人们解决实际困难。
阿布列林说,“在这40多年当中,我可以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管是年轻的时候也好,老的时候也好,能做的工作,我都满腔热情地去做,我自己可以说,我是焦裕禄的好学生。”
4、功勋科学家孙家栋--星斗焕文章(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颁奖词: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东方红”响彻环宇,“嫦娥号”长袖善舞,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人物事迹】孙家栋,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天飞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
5、支月英—— 芳兰振蕙叶
(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
颁奖词: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于丹说,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选择坚守不容易,她的不言之教,已经让学生看见了什么是良知和操守。
【人物事迹】支月英,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带出了1000多名孩子,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有的人说我是傻子,说我特傻,我是这样想的,山里需要我这样的傻子。”支月英如是说。
6、张超——浩气展虹
(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
颁奖词:
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时文潮:我们必须牢记每一位军人的牺牲,都是在为国家换来更多的安宁和幸福。
【人物事迹】张超,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
2016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
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事故发生后,张超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团长张叶一直陪在他身边,清楚记得张超说的最后一句话:“团长,我还能不能飞”。
张超走了,留下刚刚满两岁的女儿和妻子,带着深深的遗憾走了,再有半个月就要着舰飞行了,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
7、郭小平—— 暖带入春风
(红丝带学校创办人)
【颁奖辞】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雨露:从医治人的身体,转向救助人的心灵,他投入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人物事迹】山西临汾红丝带学校,目前有33名学生,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有一半孩子失去了双亲。这样的学校,全国只此一家。郭小平是这所特殊学校的校长,也是创始人。
2004年,山西省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
多年来,郭小平创建红丝带学校一事,在社会上也受到不少争议,但他一直在艰难中努力坚持。2015年,郭小平做出决定,辞去临汾市传染病院、第三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这三家医院的院长职务,只担任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
郭小平说,“我应该把精力集中到这。好多人迷惑,医院院长不当,跑这干这,好像不可理解。换一个院长其他人也能做,但是这个学校的校长不是换一个校长就能做成了,因为这些孩子认人,就认我这个人,不是认这个位置。”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随着社会进步,艾滋病患儿终究会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
8、秦玥飞 —— 君子通大道
(“耶鲁”村官)
颁奖词: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人物事迹】
秦玥飞,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专业的高材生,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2011年,秦玥飞到衡山县贺家乡任大学生村官,为当地改善水利灌溉系统,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配备平板电脑开展信息化教学……2013年被评为央视“最美村官”,立个人一等功一次。
2014年服务期满,秦玥飞认为“输血”并非最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模式,放弃提拔机会,转至白云村续任大学生村官,用“造血”建设乡村。他带领村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山茶油产业,通过创业创新为当地创造可持续发展动力。
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2016年,吸引了30名来自北大、清华、耶鲁、加州等名校的“乡村创客”,服务于15个国家级贫困村。
秦玥飞说,“我必须得了解我自己国家的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的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酸甜苦辣,用自己的所学、所长去改变,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
9、李万君——器成天下走
(大国工匠)
颁奖词: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人物事迹】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201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每次来到车站,站到自己亲手打造的高铁列车前,李万君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中国的高铁从无到有,再到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这中间凝聚着、传承着中国工人朴素的匠人精神,而今天李万君最想做的就是把这种光荣和精神传承给更多的人。
他说,“把每一条焊缝焊好,把手中的产品,在我们用技术,用技能不断的升华,最后达到极致,变成艺术品,我认为这就是工匠。”
10、王锋—— 忠义感乾坤(三闯火海救人英雄)
颁奖词:
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胡果:人们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人物事迹】王锋,男,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王锋的伤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短短六天时间,收到社会各界捐款200多万元。10月1日下午,王锋突发肺栓塞,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妻子潘品最了解丈夫的品性,她知道在王锋沉默的外表下有着坚毅的力量,她说,“他这样做,我一点都不奇怪,他平时就是这样的人,他要不这样就不是他了。”
11、特别致敬
中国女排
北京时间8月2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球场,中国女排3:1击败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历史上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
郎平和她的队员们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东道主巴西、小组赛曾战胜自己的荷兰和塞尔维亚都没能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
对于向来有“女排情结”的中国人而言,这个冠军重于千钧,五星红旗飘扬那一刻,《义勇军进行曲》响起那一刻,激动与幸福的泪水美于一切。
感动,是一种力量,它总能直抵灵魂,温润心灵。
《感动中国》的意义之一就是给所有的观看者以信心:不要沮丧,不要失望,也不要去抱怨,有很多能让你感动的人,一直就在你的身边。
【颁奖词】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两年前,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首播,让国人“眼泪与口水齐飞”,不仅在荧屏和网络上创造了收视奇迹,还被文化界认为是“纪录片回归大众视野的标志”。那么,这次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内容、风格、主题以及文化意蕴上,会有哪些新东西?
总导演陈晓卿介绍:《舌尖2》延续了第一季的主题,全片分《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等8集,在内容上更注重挖掘人文故事,讲述和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第一季可能在讲温情的故事时没做到家,第二季会弥补这点缺失”。第二季涉及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要统摄这些内容,并围绕两个主题来展现,“我们一个主题是把美食的来源、做法、传统说清楚,另一个主题是展现和美食相关的人物”,“我们希望,通过《舌尖》展示的中国美食这个渠道,能让海内外观众看到中国的人文传统和社会变迁”,展现国民性格的倔强、节俭、坚韧。相比第一季,《舌尖2》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以美食见人生。这不由得会再次激起观众对《舌尖2》“以观其妙”、“以观其徼”的兴趣。
从《舌尖2》导演介绍的该记录片的题旨和内容来看,应该是介绍和叙述饮食或美食之道、饮食或美食源流故事、饮食或美食与人物的关系,这除了挖掘和展示中国的饮食文化,更主要的是来发现和表现其背后的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中国文化的精神。的确,对我们的观众来说,观看或欣赏《舌尖2》这样的记录饮食或美食的纪录片,不仅是要看到其中我们民族饮食的技艺和艺术趣味,得到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更主要的是领会民族饮食文化艺术中的生活智慧和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人对待饮食,是抱一种郑重的态度的。这种饮食态度,可以从许多方面看出来,任何人翻开《红楼梦》或者中国的其他小说,就会震惊于书中反复出现、详细描述的那些美味佳肴,比如《红楼梦》中曹雪芹描写的黛玉的早餐和宝玉的夜点等等。
中国文人郑板桥赞扬大米稀饭,是天寒地冻时的日常饮食,是穷困生活中暖老温贫之具,是生命中可以为继的东西。
在国外,没有一个诗人或作家肯屈尊俯就,去写一本有关烹调的书,他们认为这种书不属于文学之列。然而,我国古代的戏曲家和诗人李笠翁,却并不以为写一本有关蘑菇或者其他荤素食物烹调方法的书,会有损于自己的尊严。中国的另一位诗人和学者袁枚写了厚厚的一本书,来论述烹饪方法,并写有一篇最为精彩的短文描写他的厨师。
而明清文人中的不少小品文的题材中包括的很多品茗的艺术,和饮食之道中的性灵生活,也非常有情趣,令人玩味。
中国的文人们,发明了“东坡肉”,把菊花丛中持蟹对饮,看做是最迷人的风雅之举,把歌咏本乡的“鲈脍纯羹”视为富有诗情画意。正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在饮食问题上所抱有的这种郑重的态度,使饮食,使烹调,具有了文化的气息,上升到艺术的境界,包含了“道”的意味。
然而这场游戏并不按常理出牌,尤其是在中国。现在的企业和企业家们恰好处在最大的思想庞杂和融汇时期,老的问题尚未解决,新的力量正在生长。这真是一个磨炼智慧、考验耐力、培养洞察力的世纪,对于成千上万的企业来说,生存的问题才刚刚解决,谈那些所谓的商业精神未免太早。
变革的道路注定曲折而多艰。让我们看看这个商业世界版图中的基本元素。文化层面,传统的商业文化被一次次互不信任的浪潮冲击殆尽,而国外的商业文化不能够完全解决中国的问题;制度层面,企业的基础管理(人事、财务、生产、销售)还远未成型;器物层面,领导者缺乏一件称手的变革兵器,无论是管理理论还是信息化工具,不是削足适履、就是尺码不对。
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认识清楚目前的时局和我们的任务,既是上一代人,也是这一代人和未来商业力量的追求和梦想。信息化、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种种因素同时并存;传统经济、工业经济、体验经济、虚拟经济,各色要素次第展开。唯一确定的是,商业已成为生活本身,熔化为我们的内在精神。
原本熙熙攘攘的街道顿时万籁俱寂,没了人烟,没了笑声,谁不为这一消息而感到震惊呢,疫情封了众多漫漫游子回家路,封了春节的笑声和嬉闹。
《鼠疫》里有一句话:人间的罪恶几乎总是由愚味、无知知造成的,简单来说是不是我们人类自食其果呢?是的,人类有优于其他物种的高智商,但就是因为这优势,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食欲,去奢望野味,而导致了现在这一结果。
唤醒麻木的良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掐住疫情的喉咙,把疫情置于死地。为了抗争疫情,我们只能呆在家里,家人无助的脸庞是对现实的无可奈何,是对远在武汉亲人的思念。因而我们过了一个朴素的年、严肃的年、冷清的年。临近年夜饭时分,身着防护服的值守医护人员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他们在后背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和加油打气的话,携手同心,共战疫情。
本次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是:文明奥运、人文奥运。文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从小时候起老师就教育我们讲文明树新风,这也是我们文明古国优良传统的体现。在奥运会期间,不光是北京等内地大城市就连远离几千公里外的新疆克拉玛依都感觉跟平时不一样: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少了,讲文明用语的多了;随地乱扔果皮垃圾的少了,爱护环境的多了;不走人行道横穿马路的少了,遵守交通规则的多了……
奥运会上,运动员的顽强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运动场上,运动员们你争我抢、你追我赶,看得我们惊心动魄,这也体现了团结、拼搏、奋进的奥运精神。试想,我们在学习方面拿出这种拼搏精神,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学习成绩还会差吗?
奥运会的参与者不但有运动员、裁判员及相应的工作人员,还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北京办好奥运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把我国的优良传统—文明礼仪传诵给全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摘 要:西柏坡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经中国革命沧桑巨变之后,在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时期形成的一种伟大的革命主义精神。今天我们用西柏坡精神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也是我们党在战略上胜人一筹的一贯优势,是我们党冷静对待纷繁复杂国际形势和社会变革矛盾凸显期的理性认识。有了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才能使我们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因眼前利益而遮蔽未来长远利益,同时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深远的寓意,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西柏坡精神;忧患意识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53-02
西柏坡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经中国革命沧桑巨变之后,在历史性转折的关键时期形成的一种伟大的革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形成是在中国民主革命最辉煌、最灿烂、即将取得成功的关键时期,本来紧张的神经可以稍稍放松的时期,但我们党却在这个时候清醒冷静地形成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体现出我们党理性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发展壮大于忧患,所以在革命即将胜利之时也不忘忧患意识。今天我们用西柏坡精神解读中国共产党的忧患意识,也是我们党在战略上胜人一筹的一贯优势,是我们党冷静对待纷繁复杂国际形势和社会变革矛盾凸显期的理性认识。有了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邃的战略眼光,才能使我们避免在实际工作中因眼前利益而遮蔽未来长远利益,同时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具有深远的寓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决不能自满、懈怠和停滞,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要清醒地看到,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前进道路上还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中国共产党内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风险,我们应保持一种警醒精神状态,一种自觉的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正确认清形势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一、“进京赶考”的思想是西柏坡精神中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忧患意识
在革命即将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将要转移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我们是‘进京赶考”,“决不当李自成”,这是我们党由革命党即将转变为执政党,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种忧患意识。怎样执政,为谁执政,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因为党所处的历史地位、执政环境的转变,对于这个长期在农村根据地成长起来的年轻政党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就指出“务须避免盲目地乱抓乱碰,把中心任务忘记了,以至于占领一个城市好几个月,生产建设的工作还没有上轨道,甚至许多工业陷于停顿状态,引起工人失业,工人生活降低,不满意共产党。这种状态是完全不能容许的。”[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有这样的忧患意识不无道理,邓小平也曾提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2]从革命战争转向和平建设,能否为实现历史性转变而制定出完整的建国方略和政策策略;能否在取得全国胜利后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经受住执政的考验。作为执政党首要面对执政考验的就是怎样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在西柏坡提出的“进京赶考”思想是永远不会结束的,如果我们放松了警惕,忽视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人民群众就会不满意,考试就会不及格,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失败。邓小平也曾指出:“我们进了城,执了政,是做官呢,还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呢?这个问题是毛泽东同志过去多次讲过的。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做官,一种是当人民的勤务员。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当人民的勤务员,那就要以普通劳动者的面貌出现,要平等待人,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3]正是我们党有这种强烈执政的忧患意识和未雨绸缪的战略眼光,我们党“进京赶考”才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加强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这种“进京赶考”的忧患意识也是中國共产党适时把握住党执政的内在规律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执政心态”,中国共产党有信心对中国未来前途命运不为任何风险所惧怕,不被任何干扰所困惑,继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两个务必”的提出是西柏坡精神中党对作风建设的忧患意识
西柏坡精神内涵博大精深,尤其“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本质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清醒认识自我的一种内在表现,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作风建设的一种忧患意识。在革命胜利的前夕,全党和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刻,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却掷地有声地警醒告诫全党:“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从此,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激励和警醒着全党和全国人民,这一警示是智慧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上政权更迭的经验教训后而得出的结论,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实践的结晶。两个“务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忧患意识。尤其对这样一个历史地位即将转变的年轻政党来讲,作风建设的重要关系到党的自身建设的成败。这种居安思危意识,是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过程中自觉树立的一种道德责任感。正是凭着两个“务必”,中国共产党对作风建设的加强,抵制住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保持了党的本色,没有被“糖衣炮弹”打败。也正是凭着两个“务必”,顺利实现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的转变。也正是凭着两个“务必”,我们党加强了作风建设,对在和平环境下的党员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强防腐拒变的能力,赢得人民的支持和信任。“两个务必”在西柏坡鞭策共产党人攻坚克难,在今天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当代同样鞭策全体共产党人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还要把这种忧患意识转化为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的责任意识,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越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越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越要以这种敢作敢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西柏坡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的忧患意识,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
三、“学会生产工作”是西柏坡精神中党对民生课题的忧患意识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民生,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手段,这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纵观中国历史无论哪一个统治阶级如果不关心民生问题,不关心老百姓生活,必将会陷入统治的危机,导致政权的衰败。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之后,能否继续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就是解决民生问题,在西柏坡的七届二中上毛泽东提出“如果我们在生产工作上无知,不能很快地学会生产工作,不能使生产事业尽可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获得确实的成绩,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1]可见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还是社会问题,从政治的角度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对民生忧患的重要体现。我们说忧患源于责任,正是中国共产党对民生的重视,体现了党对人民负责的一种态度。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克服种种困难利用短短的几年时间,恢复了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接管了破烂不堪的城市,对城市的管理工作也逐渐步入正轨,人民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正是有了这种前瞻性的忧患意识,中国共产党真正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所以说中国共产党要“学会生产工作”,不仅体现党对解决人民生产生活面临很多问题的忧患,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一种高超智慧,“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只有自身能力提高才能真正掌握解决民生困难的本领,真正为人民服好务,践行党的宗旨。
如今历史条件虽然变了,中国共产党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和危险,如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存在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习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这正是我们党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各种风险考验的一种忧患意识,是我们党在当前居安思危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易经》中讲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我们党正确认清形势,保持警醒的一种精神状态。西柏坡精神是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用西柏坡精神解读党的忧患意识,不仅是对党的精神境界的理解,也是对党的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的一种诠释。今天中华民族又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居安思危,忧国忧民忧党,具有忧患意识这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后得到的科学理性认识,是我们党具有战略思维的重要体现,对于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中国共产党的团队精神】推荐阅读:
中国共产党员特质10-14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09-14
共产党宣言与百年中国12-16
陆昊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06-13
中国共产主义青少年入团申请书12-06
00后眼中的中国精神07-07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09-15
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11-27
延安精神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