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社会领域论文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指南社会领域论文(精选7篇)

指南社会领域论文 篇1

我班中班新进了一个小朋友叫徐君杰,在暑期家访时,发现这个小朋友胆子比较大,不怕生,并且拿出自己的平板电脑,让老师说话然后听电脑中的卡通猫学说话。但老师和家长讲话,他总是打断老师,总要老师听他的,非常独霸。家长非常宠他,溺爱他,样样都以他为中心。开学进入班级,他不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看见别人好玩的玩具就去抢,经常欺负其他小朋友,推挤其他小朋友,而且老坐不住,喜欢在教室兜圈子奔跑,老师请他坐在位置上也不听。每天只有同一小区的一个小朋友家长来接回家时每天会和他一起玩一会儿,一次看到那个小朋友家长先来接,他妈妈还没来接他,就哭着要跟那个小朋友一起回家一起去玩。

《指南》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通过参加《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的培训,让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与认识了社会领域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绝不容轻视它的作用。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每个都很有个性,要么任性、要么刁蛮、要么以自我为中心。或出现孤僻,难以合群,或出现个性太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会尊重他人,难以与人合作完成任务。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我班的徐君杰小朋友的人际交往有些困难,所以他没有很多好朋友,有时会很孤独。对照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可以看出徐君杰的表现还处于3-4岁的年龄特征,还没有达到4-5岁幼儿的年龄特征。我们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对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应当要重视,我们应当给孩子们最正确的引导和关注,我们应当对孩子们进行引导教育,让他们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我们对他们的赋予,而最终变成为他自己的交际技巧。因此,我对照《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及要求,就社会领域的人际交往,进行了具体指导。下面,谈谈在观察了解幼儿、与幼儿互动交流中获得的切身体会:

一、老师主动亲近和关心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享受交往的快乐。

每天我会特别关注徐君杰,看他每天玩什么区角、什么角色,和哪些小朋友一起玩,有没有和他们交往,说些什么等。有时我会和他一起玩角色游戏,我做顾客,他做老板,通过共同游戏和活动,在活动游戏中让孩子感受与成人交往的快乐,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引导徐君杰和小朋友交往,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活动中让他多与同伴交往。通过教师给孩子创设与成人、与小伙伴交往、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的生活丰富起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断的交往和体验交往。

二、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孩子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徐君杰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就会去抢别人的玩具。我就对照《指南》,教他用交换玩具等简单技能加入同伴游戏;或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或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幼儿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怎样做才能成为别人的好朋友,才会有更多的好朋友等。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

三、教孩子学会分享。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发现最受欢迎的孩子往往不是最漂亮的,也不是最能说会讲的,而是会拿着自己的好玩具等能够想到小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表现比较“大方”的孩子。如果孩子们从小能够学会了分享,这将对他一生是受用不尽的财富。我就请家长配合,多拿一些玩具到幼儿园,让他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起玩。还请家长配合,多邀请不同的小朋友到家里玩,不要只和同一小区同一个小朋友玩,也可带他去其他小朋友家里玩。家长要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或接受小朋友的的邀请等,这样既可以弥补独生子女缺少小伙伴的不足,也可以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四、发挥教师、家长的榜样作用

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得多,幼儿往往被动地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因此,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如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我会和徐君杰他们一起游戏主动排队,有礼貌地对话等,使幼儿懂得要排队买东西,使用礼貌用语等,对幼儿来说都是一种鲜活的教育。并且在家长会上,我要求家长在家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润物细无声,孩子是家长、老师的一面镜子,在孩子身上都会有所表现。

通过一个学期的培养,现在徐君杰小朋友的好朋友多了,脸上的笑容多了,没有抢玩具的现象,不再欺负小朋友,能与同伴友好交往了。

通过对《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让自己进一步明确作为教师要注重言行的榜样作用,而不是简单生硬的说教;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不是单纯地追求知识技能的学习,做一位真正关注幼儿社会发展的好老师。

指南社会领域论文 篇2

以上案例是一个艺术活动中教师教育行为的缩影, 如“重新画”“强调标准”“直观评价”“示范”, 是很多教师在艺术领域教育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的问题。“艺术”本身是一门大学问, 是“人类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对于艺术教育, 我们做了什么? 应该做什么? 怎么做? 值得每一位教师常常思考。在《指南》艺术领域开篇提到:“每个幼儿心里 都有一颗 美的种子。 ”对于这样一颗艺术的种子, 我们应该如何去呵护呢? 在这里我有一些想法和思考:

思考一: 心灵的窗户———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幼儿园从小培养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对于他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感受大自然赋予万事万物的美, 学会欣赏他人, 欣赏自己, 欣赏不同的人生际遇, 这是幼儿从幼儿园走向终身发展的起点。作为成人应明白, 要让幼儿感受和欣赏世界, 单靠教给幼儿艺术上的技能技法是远远不够的, 成人应带领幼儿体验不同形式的美, 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表现、不同的人事物, 体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帮助幼儿建立足够丰富的内心世界, 用眼睛开启心灵的窗户。同时, 成人也要做幼儿的伯乐, 有一双发现孩子美的眼睛。在案例中, 教师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看豆豆的画, “咦, 豆豆的画和别人的不一样, 他为什么这样画? ”相信, 当天班上一定会开出更多不同的七色花。

思考二: 蜗牛的旅行———要让孩子慢慢来

慢慢来是留白, 留出更多幼儿可操作的空间, 等待幼儿逐渐去将它丰满, 留出更多可尝试的机会, 等待幼儿通过不断尝试自己总结出有益经验。慢慢来更是支持, 支持失败。幼儿体验了失败, 才会获得更多有益经验。作为成人, 应转变观念, 变欣赏结果为欣赏过程。在案例中, 教师如果能欣赏豆豆的“不一样”, 相信又将会是另外的答案吧。我们应该学会“种失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尝试获得答案, “这两种颜色可不可以一起涂? 大圆能不能画在小圆上? 一朵花要画几个花瓣? ”在实践中, 教师应该给予机会、时间、耐心让幼儿尝试, 践行构想, 不应该在幼儿还很小的时候, 过分讲求艺术结果, 应重视幼儿成长走过的每一步。让孩子慢慢来, 在等待中收获更多无限的可能。

思考三:想象的翅膀———要拥有自己的艺术创想

绘画大师毕加索曾感慨:“我花费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为什么大师要像孩子那样画画呢? 因为孩子们创作中的那份独特灵性是成人无法模仿的。“表现和创造”是一个整体, 绝不能厚此薄彼, 要有一定的表现技能, 更应有独特的创造力。要鼓励幼儿的自主创造, 而不是干预;要理解幼儿的创想, 而不是否定;要支持幼儿的构思, 而不是临摹。让孩子们学着用艺术说话, 成为真正的艺术魔法师。在案例中, 教师的“示范图”折断了孩子自由创想的翅膀。“七色花”绘画活动本是想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颜色代表自己的愿望, 而该教师为幼儿示范了一朵有七个花瓣、七种颜色的花, 没有留白。这限制了孩子对“花”的创想, 也无形中强调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 限制了孩子们对颜色的选择和对愿望更新的诠释。教师在这个环节, 故事不一定要讲完、花不一定要画完整、颜色也不一定要全部涂上, 一定要为孩子们留下足够想象的空间。

思考四:自由的空间———要把“画纸”还给孩子

孙瑞雪老师曾讲过:“爱他就给他自由! ”并强调“自由 ”不是没有规 则 , 而是自我探 索、自我 发展的空间。 爱是给予孩子自由的方式, 是信任。放手不是没有原则, 不是放下应该有的准则, 更不是把一切丢给孩子, 而是尊重他、理解他、包容他、支持他。孩子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不应该用自以为是的权威剥夺孩子自身的权益, 应多创造机会和平台提供丰富而适宜的开放性材料, 抓住一切孩子能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的机会, 让孩子成为主角主动体验。在案例中, 教师通过投放瓶盖让幼儿感受艺术的不同形式以及学会借助材料解决自己画不好圆的问题, 再由勾画、盖印、组合等方式画七色花, 本身是很不错的想法。但是教师没能扮演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第一, 在教师对豆豆的态度上, 我们看到教师没有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没有深入了解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 没有正确评价幼儿作品, 更没有真正理解幼儿的想法, 以至于在这次绘画活动中来之不易的创意被轻易否定了。第二, 教师没有更好地利用投放的材料, 投放的材料也比较单一。幼儿在选择瓶盖时教师没有做过多的引导, 只是单一示范了可以一大一小的选择, 没有拓展幼儿的选择项, 如:大和大、小和小、大小和小大等, 错过了让幼儿自由探索排列组合的好机会。尊重幼儿, 这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要切合实际、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理解幼儿的各方面发展, 并给予幼儿支持。对于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 其体验的过程往往比结果重要。在材料投放上, 教师可以投放更多不同材质的材料, 如瓶盖、扣子、钥匙环、泡沫等圆的物品, 让孩子们在听了故事后自主探索画七色花的方式方法, 并且自己总结排列的方法。这样, 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学习。教师只有把“画纸”真正还给幼儿才会收获更多的可能。

思考五:得当的出入———要做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指南社会领域论文 篇3

【关键词】人际交往 ; 社会适应 ; 共同努力 ; 同伴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78-01 《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对照《指南》社会领域的具体教育目标,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1.培养幼儿交往意识,喜欢并适应集体生活。

现在大部分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他们被家人呵护备至,无需主动与家人交往,久而久之,这部分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会缺少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更不善于用语言或身体动作表现友好、自信和平和,缺乏正确交往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退缩行为,易受到别人的忽视。这类幼儿往往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敏感且孤僻。他们常常独自玩耍,从不愿意多与人讲话,与人交往时过分拘谨,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相对于其他孩子来说,他们往往也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我们班上的晴晴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记得刚刚入园时,大部分孩子已经适应集体生活,早上来园不再哭闹。但是晴晴哭闹的现象却持续了几个月。每天早上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晴晴的哭声,老师出去迎接她的时候,她也是死死的抱住妈妈的脖子不愿意松手,这样的拉锯战每天早上都要重复上演。面对这样的情形,晴晴的爸爸妈妈既着急又无奈。我安慰他们给孩子一些时间,不要让大人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为了尽快帮助晴晴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每天早上晴晴来园后我都要多陪她一会,有时候拉着她的小手在教室转一转,熟悉各个活动区的环境;有时候我会抱着她,跟她说说悄悄话。午睡的时候我就坐在她的床边,轻轻的拍着她……并且通过观察,我发现晴晴吃饭的时候总是喜欢和心心一起。心心是个性格开朗的小姑娘,喜欢跟老师和同伴聊天,我便鼓励心心主动和晴晴交朋友,一起游戏。有了心心的陪伴,晴晴的脸上慢慢出现了灿烂的笑容。她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心和安全感,感受到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于是晴晴每天早上来园时由哭闹变成了腼腆的微笑,甜甜地拉着我的手一起走进教室。看到晴晴的进步,爸爸妈妈也松了一口气。

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在生活中,对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及时肯定。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撒谎。

记得我们小班的时候,就有一个这样因为害怕惩罚而不愿意承认错误的孩子。那是户外活动的时候,。每个孩子一个塑料圈,孩子们想了多种玩法,玩得不亦乐乎。忽然,宸宸哭着跑过来:“陈老师,虎子的圈碰到了我的嘴巴。”我赶快检查宸宸的嘴巴,发现牙龈微微渗出一点血丝。我一边安抚宸宸,一边询问虎子当时的情况。虎子告诉我:“我已经道歉了,我不是故意的。”听到虎子不是故意的,我说:“没关系,我请严老师和你陪宸宸去漱漱口,帮宸宸擦擦眼泪。”我的本意是想虎子能够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歉意,来弥补不小心对同伴造成的伤害。谁知,虎子立刻坐到地上,一手按住自己的太阳穴,一边痛苦地说到:“哎呦,我的头好疼!哎哟……”

虎子的反应吓了我一跳:“怎么回事?你的头怎么啦?”虎子不回答,继续按住自己的太阳穴:“我头晕,我也不知道刚刚谁碰到我,我才碰到了宸宸。”说完,眼睛还不时瞟着我。看到他这样,我心里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试探他说:“虎子,你头疼那咱们去保健室检查下好吗?检查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听到我这样说,虎子赶快把手放下来:“刚才疼,这会又好了。一点也不疼了。”现在已经确定,其实虎子是想转移我的注意力,用头疼这件事情把他做的错事掩饰住。

想到这种情况发生的前提是因为犯了错误,害怕惩罚。我温柔的告诉虎子:“你不是故意碰到宸宸的,又能马上道歉,老师是不会批评你的。”虎子明显松了口气,我接着用严厉的语气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及时改正错误老师还是一样的喜欢你。你是一个男子汉,不能为了逃避错误而去撒谎,这样你的错误会更大。”虎子点点头,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情绪也慢慢冷静下来。

下午接孩子的时候,我又跟虎子的妈妈说了这件事情的经过。虎子妈妈表示在家中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因为父母工作忙有时对孩子缺乏耐心,孩子犯错误了就是简单粗暴的处理,要么批评要么打一顿。正是父母这种打骂行为,使得孩子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撒谎。虎子妈妈也反思了自己的问题,表示以后一定对孩子多些耐心,多注重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

指南科学领域心得体会 篇4

科学是什么?是知识、是、是世界观。儿童的科学是什么?儿童科学不同于成人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了科学领域《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后,我发现在《指南》中,“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思考”、“交流”多次出现,与《纲要》十分贴近。因此我认为:

一、良好的科学教育,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为幼儿的探究创设宽松的环境”,因此我们提倡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科学活动所需要的活动材料,能让幼儿人人动手进行操作试验,观察试验结果,记录、表达、交流试验的过程,让幼儿体验试验的乐趣。另外,我们还应该创设平等、民主的环境和教育氛围,也就是良好的精神环境。比如:在活动中经常给予幼儿“试试看”“你能行”等语言鼓励,鼓励幼儿自信、大胆,敢于提出各种问题、敢于尝试不同探究、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得以呵护和培植,使永远保持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科学活动。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小班、中班、大班年龄阶段的目标各不相同。小班最简单,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中班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大班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目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目标层次逐渐递进,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标,突出各年龄班的培养重点,使我们教师在准备活动时,目的更明确,同时也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下面我结合班级中一名幼儿在进行科学过程中的片段来做出我对幼儿科学探索的理解。

xx是我们班级七月份的幼儿。平时,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有说有笑,可是一碰到和老师在一起,顿时就会感到紧张,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这个孩子很拘束。在每天早晨的来园时,她做游戏非常认真,无论是制作橡皮泥,还是在娃娃家里做妈妈,或是在图书馆里看书,她都全心投入。在上周三的科常室里,我拍下来她玩益智玩具的全过程,从中也看出了这个孩子的游戏水平是处于怎样的水平阶段。整个游戏过程,幼儿经过了几番尝试、用了比大小的办法,在玩的时候给自己制造了障碍,随后又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了问题。可见,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思考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游戏过程中有新的突破。她的游戏水平能力提高的空间不在于她会玩多少玩具,而是在于她会用思考的办法去研究玩具该怎么玩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学会学习思考的方法。

指南中各领域的教育建议 篇5

一、健康

(一)身心状况

具有健康的体态:

1.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健康的饮食。如:

*参照《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 0~6 岁儿童膳食指南》,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

*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烧烤、腌制。

2.保证幼儿每天睡 11~12 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 2 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3.注意幼儿的体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姿势。如:

*提醒幼儿要保持正确的站、坐、走姿势;发现有八字脚、罗圈腿、驼背等骨骼发育异常的情况,应及时就医矫治。

*桌、椅和床要合适。椅子的高度以幼儿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

4.每年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

情绪安定愉快:

1.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

*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

*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

2.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如:

*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

*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1.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

*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1 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2.经常与幼儿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

3.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如:

*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二)动作发展

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1.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如:

*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

*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如:

*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

*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

3.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

4.结合活动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

1.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

2.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

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1.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如:

*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

*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

*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

2.引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如:

*为幼儿提供的塑料粒、珠子等活动材料要足够大,材质要安全,以免造成异物进入气管、铅中毒等伤害。提供幼儿用安全剪刀。

*为幼儿示范拿筷子、握笔的正确姿势以及使用剪刀、锤子等工具的方法。提醒幼儿不要拿剪刀等锋利工具玩耍,用完后要放回原处。

(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1.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 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

*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

*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

3.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勤为幼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

*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 3 米左右的距离等。

4.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如:

*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

*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和游戏,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

*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电视节目,培养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1.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2.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3.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 如:

*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幼儿的衣服、鞋子等要简单实用,便于自己穿脱。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如:

*要把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儿;幼儿乘车、乘电梯时要有成人陪伴; 不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等。

*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

*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

*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 110、120、119 等求救电话。

*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

二、语言

(一)倾听与表达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2.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

*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

*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3.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如: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1.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鼓励和支持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相互讲述见闻、趣事或看过的图书、动画片等。

*方言和少数民族地区应积极为幼儿创设用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

2.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如:

*和幼儿讲话时,成人自身的语言要清楚、简洁。

*当幼儿因为急于表达而说不清楚的时候,提醒他不要着急,慢慢说;同时要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

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1.成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如:

*与他人交谈时,认真倾听,使用礼貌用语。

*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粗话。

*幼儿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耐心听他把话说完。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如:

*结合情境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

*提醒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如轮流发言,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等。提醒幼儿注意公共场所的语言文明,如不大声喧哗。

(二)阅读与书写准备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条件。如:

*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画书。

*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

2.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如:

*经常抽时间与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

*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乐趣。

3.引导幼儿体会标识、文字符号的用途。如:

*向幼儿介绍医院、公用电话等生活中的常见标识,让他知道标识可以代表具体事物。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如买来新玩具时,把说明书上的文字念给幼儿听,了解玩具的玩法。

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1.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如: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联系。

*和幼儿一起讨论或回忆书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有条理地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在给幼儿读书或讲故事时,可先不告诉名字,让幼儿听完后自己命名,并说出这样命名的理由。

*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

2.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如:

*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

*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图书和故事的理解。

*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

3.引导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如:

*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或模仿文学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给幼儿读书时,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1.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如:

*准备供幼儿随时取放的纸、笔等材料,也可利用沙地、树枝等自然材料,满足幼儿自由涂画的需要。

*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故事画下来并讲给别人听,让幼儿体会写写画画的方式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把幼儿讲过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念给他听,使幼儿知道说的话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从中体会文字的用途。

2.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

*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

*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

*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

三、社会

(一)人际交往

愿意与人交往:

1.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1.结合具体情境,指导幼儿学习交往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如:

*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

*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

*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

*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习理解别人。如:

*幼儿有争抢玩具等不友好行为时,引导他们想想“假如你是那个小朋友,你有什么感受?”让幼儿学习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3.和幼儿一起谈谈他的好朋友,说说喜欢这个朋友的原因,引导他多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1.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被尊重。

*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

*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

2.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

*与幼儿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见,即使他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倾听,接受他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

*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鼓励幼儿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感受经过努力获得的成就感。

关心尊重他人:

1.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如:

*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

*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如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

*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2.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如:

*提醒幼儿关心身边的人,如妈妈累了,知道让她安静休息一会儿。

*借助故事、图书等给幼儿讲讲父母抚育孩子成长的经历,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爱与母爱。

*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3.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

*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相互学习。

*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二)社会适应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1.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

2.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3.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1.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 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

2.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如:

*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

*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的行为要及时肯定,对违规行为给予纠正。如:幼儿主动为老人让座时要表扬;幼儿损害别人的物品或公共物品时要及时制止并主动赔偿。

3.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如:

*对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及时肯定。

*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说谎。小年龄幼儿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成人不要误认为他是在说谎。

*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如果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要严肃地告诉幼儿说谎是不对的。

*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1.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如:

*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谈笑,尽量在家庭和班级中营造温馨的氛围。

*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

2.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如:

*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

*和幼儿说一说或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区)名称。

*和幼儿一起外出,一起看有关的电视节目或画报等;和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利用电视节目或参加升旗等活动,向幼儿介绍国旗、国歌以及观看升旗、奏国歌的礼仪。

*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四、科学

(一)科学探究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1.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

*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

2.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

*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

*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1.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如:

*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

*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

*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如:根据方式给动物分类,根据生长环境给植物分类,根据外部特征给物体分类等等。

2.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如:

*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如:皮球、轮胎、竹筒等物体滚动时都走直线吗?怎样让橡皮泥球浮在水面上?

*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如:玩风车时,鼓励幼儿猜测风车转动方向及速度快慢的原因和条件,并实际去验证。

*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想知道球在平地上还是在斜坡上滚得快,可以动手试一试;想证明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关,可以做个小实验进行验证等。

3.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如:

*和幼儿共同制定调查计划,讨论调查对象、步骤和方法等,也可以和幼儿一起设法用图画、箭头等标识呈现计划。

*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如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问题与发现,一起想办法收集资料和验证猜测。

4.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1.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如:

*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

3.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如:

* 引导 5 岁以上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如兔子的长耳朵具有自我保护的作用;植物种子的形状有助于其传播等。

*引导幼儿根据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推测和证实它们的用途。如:带轮子的物体方便移动;不同用途的车辆有不同的结构等等。

3.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如:

*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引导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动植物的依赖关系。如:动植物、季节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常见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等。

*和幼儿一起讨论常见科技产品的用途和弊端。如:汽车等交通工具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的污染等。

(二)数学认知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如:

*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圆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

*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如看图片时,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的形状,体会为什么有的场馆叫“水立方”,有的叫“鸟巢”。

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

*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

*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知道今天是星期五,能推断明天是星期六,爸爸妈妈休息。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

*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

*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

*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如一周七天的顺序是从周一到周日,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冬轮回等。

4.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

*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

*讨论春游去哪里玩时,让幼儿商量想去哪里玩?每个想去的地方有多少人?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定。

*滑滑梯时,按照“先来先玩” 的规则有序地排队玩。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1.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 的特征。如:

*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通过多次比较逐渐理解“量” 是相对的。如小亮比小明高,但比小强矮。

*收拾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如整理图书时按照大小摆放。

2.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如:

*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在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

*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

3.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如:

*结合生活需要,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得出物体的总数。

*通过点数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物体的数量不会因排列形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鼓励幼儿将一定数量的扣子以不同的形式摆放,体会扣子的数量是不变的。

*结合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如游戏时,请幼儿按要求拿出几个球。

4.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如:

*游戏中遇到让 4 个小动物住进两间房子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将 5 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问题时,让幼儿尝试不同的分法。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 5 位客人,桌子上只有 3 个子,还需要几个杯子等。

*购少量物品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的过程等。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1.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如:

*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并尝试识别和描述。如感受和识别盘子、桌子、车轮、地砖等物品的形状特征。

*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如用长方形的纸盒加两个圆形瓶盖制作“汽车”。

*收拾整理积木时,引导幼儿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如两个三角形可组合成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可组合成一个长方形。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物品的图形特征,鼓励他们按形状分类整理物品。

2.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如:

*请幼儿取放物体时,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位词,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窗台上,把花盆放在大树旁边等。

*和幼儿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如超市在家的旁边,邮局在幼儿园的前面。在体育、音乐和舞蹈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

*和幼儿玩按指令找宝的游戏。对年龄小的幼儿要求他们按语言指令寻找,对年龄大些的幼儿可要求按照简单的示意图寻找。

五、艺术

(一)感受与欣赏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1.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如:

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

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

2.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如:

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它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

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

支持幼儿收集喜欢的物品并和他一起欣赏。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1.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如:

*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

*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

*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

2.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如:

*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

*当幼儿主动介绍自己喜爱的舞蹈、戏曲、绘画或工艺品时,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

(二)表现与创造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1.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

*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

2.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

*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如: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如,观察不同树种的形态、色彩等。

*提供丰富的材料,如图书、绘画或音乐作品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

*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共同确定艺术表达表现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

*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指南社会领域论文 篇6

《指南》是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而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指南》中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艺术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幼儿“感受和发现美”,以及“表现和创造美”。那么,教师如何创设?创设怎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是教师需要着重从自身方面来思考的。幼儿感受、体验和发现美了吗?是怎样表现和创造的?这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有时往往关注更多的是结果,也就是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不是学会一首歌了?忽视了教学情境的创设,忽视了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们不喜欢或者学不好。

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如果单纯的模仿学习,会导致幼儿对艺术显示呆板、僵化,而不顾幼儿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盲目的让幼儿探索创造也只能使幼儿无所适从,得不到真正的发展。那么作为老师就需要把握幼儿爱玩的天性,使之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可谓“哪里有幼儿,哪里就有游戏。”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的学习,只有在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游戏,幼儿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利用幼儿好探索的心理,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途径去发现,探索音乐的内在规律;引导幼儿自己开动脑筋,动手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且寻找答案,学会学习。当然在音乐活动中老师除了音乐形式的游戏化,还可以在教学具准备上体现游戏的特点。在歌曲的新授中我们常常为幼儿准备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教具等引起幼儿的学习欲望。当幼儿在学习中又加入了各种的动作表演帮助记忆学习歌词歌曲。戴上胸饰头饰融入角色之中,幼儿的歌曲表演和游戏活动更是幼儿所感兴趣的,让幼儿在整个以游戏的形式贯穿的环境中愉快的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快乐。

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因此,将音乐教育的重点还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那么,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呢?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当孩子们很兴奋时,就说:“天黑了,小动物要睡觉了。”并带头假装睡觉。)同时,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老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指南社会领域论文 篇7

要促进幼儿口语发展,不能把幼儿仅仅局限在语言领域的活动中,还要通过多种活动丰富和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语言表达的内容,激发幼儿表达的愿望,同时增进幼儿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幼儿教师和家长更应当根据生活情境,与幼儿多多交流,增加幼儿倾听与表达的机会。譬如在入园和离园、户外活动等一日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和使用适宜的日常语言,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使用合适的语言与别人沟通,学会使用文明和礼貌用语,学习认读和书写自己的名字,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二、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幼儿对语言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要在生活情境中和阅读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引发,成人应当和孩子多说话,多给孩子读书、讲故事,多和孩子一起看画册,和孩子一起看节目……老师不仅自己这么做,也要指导家长多给孩子创造一些让孩子爱说敢说愿意说、喜欢读书、喜欢文字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成人对语言文字的关注和对阅读的喜爱。幼儿学习语言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如果违背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死记硬背和过早识字,只会对幼儿的后续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幼儿语言学习重点培养六种语言习惯或兴趣

六种语言习惯或兴趣即“认真倾听、讲话清楚、语言文明、喜欢看书、愿意书写、姿势端正”。研究证明,儿童的语言天赋在6~7岁时就开始枯竭,语言才能在接近8岁时开始渐渐消失。因此,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一生语言发展最重要的奠基时期。上述六种语言习惯或兴趣正是《指南》从“听说读写”习惯或兴趣四个方面强调的重点内容,“认真听、说明白、讲文明”是听说(口语)方面的习惯,“喜欢书、愿意写、姿势正”是读写(书面语)方面的习惯或兴趣。

四、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什么是幼儿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呢?幼儿语言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还包括幼儿园一日生活和幼儿园主题课程或其他领域的活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不是高控制的语言交往过程,是想说、爱说和敢说的语言交往过程;不是被忽略的语言交往过程,是认真倾听、积极互动的语言交往过程;不是记忆背诵的语言交往过程,是得到成人有效支持的语言交往过程(即通过帮助、引导、启发、提醒、暗示、铺垫等方法,为孩子创造想说、愿意说、会说和大胆说的语言环境);不是要求说一样话的语言交往过程,是采用恰当语言方式的语言交往过程(譬如引导和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用有特色的、有序的、文明的、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不是无情境没礼貌的语言交往过程,是富有儿童创意表达的语言交往过程(即引导幼儿说话保持幼儿的语言特点,有童趣、表达新颖等)。

五、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在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的作用是,鼓励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个别需要,支持幼儿在真实的课程活动中增长语言经验,还应该允许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教师的角色应该由语言的控制者、传授者、训示者、教导者、支配者,向倾听者、交流者、合作者、支持者、促进者转变。

(插图 王 伟 责编 东方言)

上一篇:幼儿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地下森林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