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语感的培养

2025-04-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英语语感的培养(精选9篇)

浅谈英语语感的培养 篇1

孙丽英 朝阳市龙城区大平房镇中心小学

英语语感就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知,是理解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是在对英语语言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培养起来的一种能力。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英语教学中英语语感的培养无疑应从以下三种途径来培养。

一、在语言环境中增强语感

创建英语语言环境,尤其是听说环境是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前提。首先,坚持搞好课前的“duty report”。要充分利用上课前3-5分钟,让值日生对当天的天气情况、学生出席情况以及主要活动进行简单的介绍和交谈,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其次,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听到英语。除了听教材中磁带之外,教师上课必须尽量用纯正地道、抑扬顿挫的英语授课以保证学生尽量多的听到英语,更多的去感知英语,欣赏英语。最后,充分运用好教材中的“Let`s chant”部分。该部分节奏明朗、韵律优美、富有童趣,非常有利于初学者认读和熟悉英语的节奏,可以让学生有节奏的模仿,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掌握英语的节奏模式,学会自然优美的语音、语调和欣赏语言的韵律美。

二、在朗读训练中习得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背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前提。一方面,加强对课本教学内容的朗读和背诵。课本中的Let`s talk、Read and write是很好的会话材料,尤其教材中Let`s learn部分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朗诵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语言的轻重缓急,读出语调的抑扬顿挫,指导学生对朗读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比较准确地把握感情,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阅读相应的英语读物。除了对英语课本上知识点的学习外,老师应鼓励学生多阅读相应的英语读物多收看儿童英语电视节目,增加接触外语语言材料的机会,拓展知识,活跃思维,增长智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

三、在生活体验中培养语感

现行英语教材选取的教学内容大多数都是贴近学生生活且与生活密切联系,息息相关的。教学时我们应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竭力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来解

决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有关英语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敏锐感受知汉语与英语的差异,并使语感得到培养和提高。例如:在教学“问候”、“购物”等题材时,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操练机会。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主要句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编自演小对话。在上shopping一课时,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商店,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下让学生参与交际生活,既优化了口语,又培养了语感。另外,在课外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操练,诸如开展英语角、排演Mini Play 等。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对英语的感受能力越来越强,能创造性地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使用英语,语感自然而然就会提高。

浅谈英语语感的培养 篇2

语感 (Sense of language) 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受, 是系统、综合的语言感知力, 是直接、敏锐的语言领悟力。简单的讲, 就是对语言的感知程度。英语语感, 是对英语熟练掌握而自然生成的语言敏悟性。英语语感包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这是一种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 是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

2 英语语感的重要性

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 又指导语言, 使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能轻松地运用语言.正如游泳运动员要在游泳运动中表现良好的话就必须熟悉水性, 搞艺术的人要有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具备灵感。同样要学好用好英语, 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一种无形的能力, 拥有良好的英语语感, 能够让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轻松地学习这门语言, 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轻松地学习带给学习者无限的乐趣, 进而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这门语言, 掌握这门语言, 并能灵活自如的应用这门语言。语言本身就是一门工具, 是用来交际的一门工具, 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 其中口头交际更为重要。我们从ABC开始的英语学习, 可以说从小学就开始了,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 但最主要的还是应该培养我们学习英语的语感。但是我们学习英语者的普遍现象就是不能很好的应用这门语言, 在学生头脑中输入了好多的词汇、短语, 可是每当学生想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时, 总是觉得很吃力, 很难迅速、准确的从自己的大脑中找到适合的词或者短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从而造成别人对自己的误解或者不理解自己的意思。彼此都会觉得很尴尬。主要原因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语感这一主要因素的培养, 要改变这一现象主要途径是加强学习英语者的英语语感,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能力。

3 英语语感培养的途径

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过程是漫长的, 是在短暂的时间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的, 是很难在短期内体会这一无形力量带给自己的喜悦与成就感, 然而我们必须注重语感的培养, 它会让你受益终身。在英语语感培养的过程中它需要老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3.1 坚定信心, 执之以恒

信心是任何事情成功的一半, 在积累英语语感的过程中, 我们同样必须坚定信心, 执之以恒, 这个过程很慢长, 很困难, 但是一旦坚持下去, 就会获得让你终身受益的无形能力。让你的英语学习充满轻松与快乐, 充满自信与成就感。否则, 我们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心, 没有平和的心态,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仅仅是为了考试的高分, 通过什么等级考试, 一问的去背单词, 记短语, 做试卷, 也许你的某个短期目标实现了, 可是你在英语的交流过程中还是摆脱不了“哑巴英语”, 听不懂别人的话, 没法和别人很好的交流与沟通。因为你没有加强英语语感的培养与提高。结果, 对英语这门交流工具还是没有掌握, 而且越学越吃力, 越学越没有信心。因此,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一定坚定信心, 执之以恒的注重语感的培养和提高, 挺高灵活熟的语言应用能力。

3.2 英语思维提高效率

常言道:“劈材不照纹累死劈材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我们也同样要尊重一定的规律, 这条规律就是要用英语进行思维, 看到一件东西的时候尽量想它的英语是怎么表达的, 比如我们看到一张桌子, 在我们头脑里应该首先反映的是desk, 而不是桌子—desk.这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它需要长期的有意识的去练习, 去积累.。同时在学到新的单词时, 试着使用英英字典, 这样我们可以对这个词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而且也能在所给的例句学习它的用法, 能增强语言实践, 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 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由于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自然有所差异, 而这种差异便经常体现在语言上。例如中国人说喝水又快又多会说牛饮, 而英语里却是drink like a fish, 中国人以左为上说“左右”而英语里正相反说right and left是右左, 甚至说人是左撇子还有骂人的意思。有时英语里的一些说法还让我们难以理解, 例如英语里用cats and dogs来形容雨下的大。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平时生活中就要多与英语接触, 可以多看英语原声电影, 多听英文歌, 看一些跟英语学习有关的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 这样可以训练你的听说能力, 还可以培养你对英语的兴趣, 其实在无形中你的英语思维便会慢慢的形成。

3.3 善于积累, 善于应用

现代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 积累在语言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鼓励学生注重平时积累。因此, 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养成随时积累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的习惯, 要他们经常朗读或背诵, 并多加模仿, 最终达到熟练运用, 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鼓励学生多积累习语, 每天可以积累一个习语, 但一定要坚持, 时间长了自然会积累到很多的习语, 同时听到后自己也能正确理解习语的意思。英语习语都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有的反映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的包含有趣的历史史实或传说故事.例如:a baker's dozen (十三个) :在中世纪, 英国的法律极其严格, 若面包师出售的面包缺斤少两就要受到重罚。为了避免偶尔的分量不足, 面包师便在每打面包中免费多给一个。apple of discord (祸根, 不和与争斗之源) :源于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传说。珀琉斯和西蒂斯举行婚礼时, 邀请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参加婚宴, 却忘了邀请专司争吵的女神厄里斯。厄里斯就把一只上面刻着"属于最美者"字样的金苹果, 偷偷放在婚礼的宴会上。这就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与美女神阿芙罗狄蒂的争夺, 她们都想把它据为己有。后来,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出来评判, 把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蒂。从此赫拉和雅典娜就对帕里斯和特洛伊人怀恨在心, 导致了历时十年的特洛伊战争, 最终以特洛伊城的陷落而结束。I think we must beef up our defenses. (我想, 我们必巩固我们的防御工事了) 。对论斤卖肉的人来说, 牛肉猪肉等当然是越重越好的。今天, 有些肉商甚至用打针的办法给牛肉、猪肉注水, 这样, 本来不过一斤的肉, 就可以卖得不止一斤的价钱了。从前人们卖肉牛 (beef) 也不大老实, 把牛牵到市场卖之前, 会先把它喂得饱饱的, 这样, 肉的斤两就重了, 价钱也可以要高一点了。英文成语beef up指的本来就是这种“喂饱肉牛”做法, 现在往往引伸为“增强”或“扩大”的意思,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beef解作“牛肉”的时候, 是不可数名词, 没有复数形式;解作“肉牛”的时候, 却是可以数的, 复数形式是beeves。

3.4 背诵经典, 脱口而出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 其语言技能需要通过学生个人实践才能掌握和提高。背诵是一个学好英国语言的好方法。《新概念英语》虽然很老, 但有很经典文采在里面, 就像中国的古典名著中的文学名诗绝句片段!教材中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课文最适合用来背诵。所以我想, 背诵不但可以帮助学习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提高阅读能力, 锻炼记忆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有则谚语说:“能背诵多少书籍, 就能获得多少知识。”由此可见, 背诵是英语学习能力提升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3.5 加强听力, 培养语感

在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一段文章听了好几遍还是听不懂, 可是要拿着文本看一遍就会明白意思, 这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语感。因此, 我们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精神。首先:注重听力基本功的训练, 比如:语音、语调、重读、爆破、连读、停顿等基本功的训练, 打下坚实的听力基础。所为教师, 在课堂上尽量讲英语, 可以用简单的词, 短语, 句子, 眼神, 表情, 动作等来表达意思, 学生实在听不懂得情况下, 可以借助别的熟悉的词来解释, 尽量避免用汉语翻译, 这样会妨碍学生良好口语语感的形成, 要鼓励学生要从英语到英语的思维过程中来提取信息, 久而久之, 学生耳朵就会越来越活, 嘴巴就会越来越顺, 相应地, 学生的语感也得到加强。另外, 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听说环境, 在调动学生感官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作为一种把文字、图像、动画和视听声音结合在一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英语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的直观性、丰富性、趣味性、形象性、新颖性等多重特点, 必然能为英语教学提供生动、逼真的表现效果, 使单调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此外, 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声情结合、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 使学生闻其声、观其行、临其境, 再现了生活实际, 表达了大量信息, 加大了课堂容量, 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促使教学效果达最优化, 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总之, 良好的英语语感就是一种实力, 一种能力, 一种无形的语言综合能力。因此,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学生要善于积累, 善于应用, 养成良好的学习语言习惯。当然, 英语的语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 它需要英语学习者善于积累大量的语言知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在实际生活中注重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习者才能真正培养起良好的英语语感, 提高自身的英语技能, 真正地学好英语和灵活应用英语。

摘要:该文阐述了英语语感的重要性, 并结合实践教学从坚定信心、英语思维、善于积累、背诵经典、加强听力, 这五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关键词:培养,学习英语,语感,途径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1.

[3]宋梅梅.语感与英语语感训练[J].洛阳大学学报, 2001 (1) .

[4]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7) .

浅谈英语语感的培养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感依据 英语语感 培养语感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干预能力,是语言训练达到一定水平的表现。英语语感又称英语思维,是人脑不经过逻辑翻译策略,直接把语言信息进行非意识转换的思维过程。通俗地说,当一个人接收到英语信息时,立刻就可以反映出它的含义,而不必分析每个字的意思和具体的语法结构,而是通过大脑语言中枢直接转换,这就是语感。语感是集语法、语义、词汇于一体的一种大脑语言中枢的能力。在语言教学中,语感是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中最核心的因素,离开了语感,学习英语将会变得非常吃力,听说读写的能力很难培养,因此加强和培养语感对英语的习得非常重要。

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区域叫布罗卡区,该区域专门负责语言。布罗卡区在幼儿时期开始发育,到十二岁时发育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灵敏性开始下降。因此学习英语要趁早,等到十几岁再去学习外语,大脑已经无法把外语直接储存在布罗卡区,只能在记忆去新建一个记忆结构,这样学习英语就变得吃力。

由此不难看出,学习英语的黄金时期是4-12岁,超过12岁的孩子中文思维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学习英语要受到汉语的语言体系的应影响,最后变成传统的英汉互译,也就是“母语干扰”。而英语语感就是无需经过英汉互译的语言运用方法,即英语思维方法的应用。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多听,领悟英语语感

听力技能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听的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英语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听力材料和具体的听力环境。作为一名中国学生在缺少英语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学习英语是非常困难的。首先教师在英语课堂上尽量用英语交流,不要用母语,给学生提供一个多听的环境,使学生沉浸在英语的语言氛围中。刚开始,学生可能不能完全听懂老师的话,表现出非常急躁,这时老师可以运用手势、动作、语调、眼神等多种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猜测揣摩,领会老师说的关键词,逐渐培养听的习惯。其次,教师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量给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听力材料,让学生亲耳聆听地道的英美人士的对话,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逐渐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语感将会逐步提高。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经常收听英语广播,多唱英语原版歌曲,看一些英语原声电影,从多方面多层次感受纯正英语的机会,天长日久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英语语言中的语音感觉即语感。

第二,多说,增强英语语感

新课标的说技能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说的准确性,得体性和连贯性,增强语感。英语语感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不能孤立一种技能而培养另一种技能。因此在加强听力训练的同时一定要坚持多说,即运用英语,方能逐渐加强语感。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用英语进行交流和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口语训练,运用小组讨论、情景剧等形式,进行专题讨论和探究等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老师可以在活动中选择恰当的机会进行指导,这些活动对英语语感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开说的勇气,要培养学生敢于说的习惯,不怕犯错误,不要拘泥于说的内容,学生养成了开口说的习惯,会用英语思维,自然而然在说的过程中组织语言会用现成的语法和句法结构进行表达。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语言也就自然得到了体现。通过长期的运用英语,学生的语感就会逐渐加强。

第三,多读,扩大英语语感

培养阅读的策略是阅读技能的教学目的。要想培养语感必须进行大量系统的阅读。首先,阅读时要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阅读通常分为精读和泛读。作为教师每天可以选择教材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背诵。对课文中的好的词语、句子都要引导学生细心推敲揣摩,教师一定让学生去感受、领悟、发现英语的美感。其次要泛读。泛读是对精读的一种补充,只求理解而非精细分析。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英美报刊和杂志,内容要丰富,题材要多样,坚持每天都要读。另外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专项练习,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捕捉信息的准确度。在阅读时一定要限时间,限篇幅,并有相应的测试题,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快速感知、快速捕捉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大量的英语语言素材,增强语感直觉的感知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语言习惯。

第四,多写,巩固英语语感

多写是巩固巩固英语语感的重要环节,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灵活驾驭和运用英语语言。如何通过写的训练来培养巩固语感呢?写作须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适应用英语写作。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练习。刚开始可以从简单的句子、段落进行训练。在英语课堂上要经常进行听写方面的练习,让学生逐渐养成听到句子就能快速写出相应的英语句子的习惯。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坚持用英语写日记,在日记中要学会运用当天所学到的短语或句子,持之以恒英语写作的水平会逐步提高。

总之,英语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习得的。通过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不断培养和专业训练,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并能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英语学习理论[M].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孟雁君.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好英语[M]. 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如何培养英语语感的方法 篇4

我记得以前在那本书上看到过说是有位家长从两岁开始就有意识地让孩子每天听英语,等这个孩子长大了就真的成为了英语高手,还出国留学了呢!所以我借鉴别人的经验从一岁半的时候就开始给宝宝听英语,虽然没有每天坚持,但是我想是有效果的,后来我给儿子认识英文字母的时候很轻松。

多说英语。

为了给孩子提前接受教育,我放弃了去上班的机会,专门在家辅导孩子。每次跟孩子一起玩耍的时候,所有我看到的接触到的我都会告诉儿子那是什么,用汉语怎么说,用英语怎么说。比如说第一幅图桃花开了,我会告诉儿子桃花用英语怎么说,还有他吃西瓜的时候,西瓜用英语怎么说,还有骑车车的时候车车怎么说。虽然现在看不到效果,但是我想我不会白费力气的,等到明年上学就能知道了。

多读英语。

每次出门我都会给儿子买书,汉语英语的都有。小孩子的书本都很有趣,孩子看着也喜欢。让他从小对这些英文单词不陌生,长大了学习英语就不会产生抗拒心理。

多写英语。

孩子其实是喜欢拿笔写字的。我都是一边陪他画画一边穿插着学一些英文字母单词什么的。无形之中就让孩子把这些东西印在了脑海里,在玩乐中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呢?

培养英语语感三大方法 篇5

1、听后模仿

训练孩子的语感,听英语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之一,父母可以带领孩子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歌曲。然后要模仿其中的语句,模仿得越象越好,语句越长越好。

注意模仿得象是关键。哪怕只有一个词,也要做到语音纯正、语调正确、语气精准,总之,最好是一模一样,连音质、调值都一样才好。然后再考虑模仿的语句长度。最好从刚开始的一个词,逐渐到一个短句,再到长句,最后到一个段落。

2、读后背诵

学校经常会留背英语课文的作业,我经常听孩子完成任务似的念经。真是很可惜这个时间和精力。

如果孩子在读课文时,注意模仿磁带里的声音,读熟了,把握好每个单词的重音、每个句子的语调和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然后再去背诵这篇课文,效果和我刚才说的第一种方法是一样,甚至比第一种方法的收获还大。因为孩子能带着感情去背诵一篇课文,说明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已经非常深了,考试时一定应用得更好。

朗读英语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方法,经常阅读大量的英语材料,通过大声、反复地朗读,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所读语言的语音、语调,提高孩子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英语语感。

所以,如果孩子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尽量多阅读课外的英语材料,如英文书籍、英文杂志报纸等,尤其是一些优秀的、经典的英语文章、会话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对英语越来越熟悉,越来越有感觉。

3、说后写作

听、读、模仿和背诵,都是单人行动,只能算是打好基础。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可能天天自言自语。所以家长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比如,参加英语戏剧表演、英语口语大赛、英语夏令营、冬令营、出国旅游、游学……等等。

在每次交流后,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下书面表达,来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刚开始可以写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然后慢慢地写三、四个句子,小短文,随后逐步增多。

如果家长不能够帮助孩子判断所写的内容是否正确,可请学校的老师帮忙哦。

各位家长要知道,英语语感的成熟和成型的表现就是能用英语进行思维,而写作训练对于用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也是培养英语语感的重要过程。

英语的语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的大量积累和不懈的努力。只有重视英语语言的实践,规范英语语言学习的习惯,孩子才能真正培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真正地学好英语。

孩子要想学好英语,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只是一方面,其他方面也是不能忽视的,比如基础知识、做题方法、阅读能力等等。

浅谈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篇6

淮北市北山小学 王 琴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都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一个具有良好语感的人,往往能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看得清,写得美。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最主要最最鲜明的体现。

一、教师示范,长期熏陶,触动语感。

只要认真去听,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说出过非常富有诗意的话,这是由于童言无忌,童心得以充分展露的缘故。后来因为“有忌”,许多孩子的语言就平庸了。再加之语感教学的缺失导致孩子语言的灵性、个性泯灭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阳光。如果语文教师能以娴熟自如的、充满灵气的语言,富有情感地讲课,像蜜一样把学生粘住,那么就会激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语言鉴赏水平、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如教学《泊船瓜洲》,老师和学生对话时自然地引用“别来春半,触目愁断肠。”“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相思落谁家。”等充满愁绪的诗句,不仅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也能触动学生说话、行文时乐用古典诗文抒情表意的感觉。语文老师在公开课上的教学语言大多在课前用心锤炼过,因此语流通畅,富有情感。但是,高品位的语感,要靠长期的熏陶才能形成。语文教师平常教学也应追求教学语言的艺术,以充满灵气和魅力的语言影响学生。语感之树,有足够的光照,才会枝繁叶茂。

二、研究内容,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语文教学不仅要研究作品“说什么”的语言内容,也要品味作品“怎么说”的语言形式。如教学《鸟的天堂》,品味“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语言的情味感,引导学生研究作者赞美大容树为什么句末不加叹词、不用感叹号,将原文改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啊!”,让学生朗读品味两句的异同,学生在品味中领悟出“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不仅有赞美之意,还有陶醉之感,更有向往之情,句末不加叹词、不用感叹号情味更深。再如,教学《桂林山水》,让学生通过诵读描写桂林山和水的排比句,品味其语言的形象感;教学《宇宙生命之迷》要品味语言的分寸感;教学《索溪峪的野)》要品味其语言的畅达感、节奏感。因此,我们要把语文课教到学生心上去,让学生在潜心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领悟语感。

三、丰富积累,运用语言,习得语感。习得语感是一个内化、积定的过程。语文课本所选教材大多文质兼美,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了丰富而具体的内容。倘若,学生能将文本语言材料内化为自身的积累,对语言文字一定会有灵敏的感觉。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文本特点精心设计语言实践的训练。如模仿《小抄写员》一文中写叙利奥午夜十二点起床偷偷地替父亲抄写签条的段落,记叙一次自己悄悄做某件事的情景,要求用上“蹑手蹑脚”“屏住呼吸”“侧耳倾听”等文中出现的词语;学习《小英雄雨来》,注意积累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描写一个生活片段,注意使用拟声词;读了叶圣陶的《养花》,让学生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既需劳动,又长见识。”为中心,具体记叙自己的一项兴趣爱好;教学《斯巴达克》,让学生比较剧本与通常的文学式样有何异同,然后让学生将课本中的历史故事改编成剧本。丰富积累,运用语言,习得语感关键在于设计的语言实践活动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读写结合,以仿写为主,让学生有“帖”可“临”;目标明确,一次训练一个目标,不求全责备;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形式上富于变化,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有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丰富积累、运用语言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愉快地习得语感。

四、广泛阅读,感悟生活,获得语感。

大凡一个作家和诗人总有对于生活的敏感。敏锐的语感和对生活的敏感是联系在一起的。人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所有事物,特别是语言,都在刺激他的语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广泛阅读和感悟生活尤其重要。

现在,有些老师把阅读仅视作“积累语言和丰富知识”的手段,一提到阅读,就让学生摘录“好词好句”,进行“欣赏点评。” 学生阅读的过程布满了荆棘和陷阱,无法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言为心声,阅读不是单向输入,而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平日许多零星、散乱的生活体验,并不自觉,但在阅读中往往会被文本的言语所唤醒,凝聚起来,进而燃烧起来,把人带进一个全新的精神境界。阅读很大程度上是感情积累。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多读书,且用“心”去读。特别是一定要读点自己喜欢的文学名著,和伟大作家去交朋友。

从现象看,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实质上它是心灵的感觉。学生有感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才能获得敏锐的语感。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让学生少做作文,多记日记、周记、岁末回首、生活随笔(感谢生活、我的困惑等)。心有所感笔有所抒,情动而辞发。语言的运用中,情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胸中有千红万紫,才能描绘出世间的万水千山。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有多方面的内涵,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它最主要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语感具有个人性,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语感是一种感觉,不能灌输、粘贴、转让。语感教学需要心灵的参与。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感教学过程就是心灵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情动于衷,才能形声于外。浅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

淮北市北山小学 石宗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相比,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它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类型,利用网络特性,帮助学生实现合作式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同样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适当地整合两者。以下我将粗浅地谈一谈在我所见、所闻和所做中对多媒体教学的一点认识和想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育研究心理学也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既迅速又牢固。要让学生乐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加智慧的一种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对问题的理解也变得比较敏锐,记忆力更增强,想象力更丰富,情绪更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更能随之增强。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愿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如我在教学《垂线的认识》一课时,先呈现一个跳远比赛的视频片断,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出以下问题:(1)根据同学们已有经验,怎样正确测量跳远比赛的成绩?(2)能否将这个体育比赛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呢?(3)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画出测量跳远比赛成绩的示意图。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完成画图任务,并相互交流讨论。这一环节让知识情境化,情境问题化,问题任务化,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的思维从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并沟通“数学现实”与所学新知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再如北京杜利平老师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是这样进行的:杜老师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既实现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又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样的例子很多,它们的共同点就是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的授课形式,学生容易感到疲倦,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精神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的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以及录像等视听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课堂上呈现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再现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这样就给学生一种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真正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也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让学生获取知识易,保持知识牢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例如我在教“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研究,寻求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集体交流,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和思路,以及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在此基础上用电脑演示一个圆柱体的物体,沿一条高剪下,再打开,展示剪开后的图形,这样动态的演示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变抽象为直观,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轻松理解了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用中,因为有了之前电脑动态演示的实验过程,使学生的抽象思维有了形象的支柱,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再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做并不需要教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们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计算机则可以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空间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实现教与学的有效性。

再如一位老师上的“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教师就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资料搜集、分组合作,参与学生的网上资料查询、合作探究的过程,观察、倾听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有创见的想法及时给与肯定,对于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分别给与指导。课始收集交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利用网络收集到的有关七巧板的各种资料,并进行分类。然后自主探索,学生在局域网中教师预先提供的共享软件中自主选择菜单中四个难易不同的级别进行拼图练习,而且在拼图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学生还可以选择帮助菜单中的解答选项,获得软件给出的参考答案,每个人自己记录自己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数量和难易程度。接着合作体验,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网上练习,可以随机选择图形,也可以通过图形选择按钮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拼图练习。在互动七巧板界面上,教师指导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形,自制七巧板以便课后继续进行拼图练习。最好评价反思,学生汇报自主探索中,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的熟练和难易程度,同他人进行对比,评选出优胜者;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合作体验过程中各个小组完成拼图的形状和数量。

浅谈培养学生英语语感的方法 篇7

一、在听说环境中增强学生的语感

首先, 教师必须用纯正地道的英语授课, 在课堂上开展各种听说活动, 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遨游。要学好一门外语,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 要鼓励学生课后多听英美人士朗读的磁带, 多看英语电视节目。学习英语除了学生自己要经常练习外, 还应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 而利用课文对话、短文进行语感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教师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设计许多不同的生活场景, 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情景中品位英语所特有的语感魅力。学生生动的表演, 流利的口语, 会心的一笑, 在创造的语境中尝到了乐趣, 培养了语感。此外, 教师还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无意识记的学习环境, 如学校或教室的标语可用英汉两种语言书写, 学校可办英语墙报、英语广播、英语角等。还可采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办法, 如联系许多理科中公式的字母代号是相关英语单词的首位字母教单词。这样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有时就成了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英语知识的过程, 其他学科的某些知识点就成了诱发学生复习英语的因素。

二、在朗读背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背诵是训练语感的基本方法, 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与其单纯地死背单词或语法规则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推敲的文章, 把它们懂透背熟, 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 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著名语言学家朱光潜这样说过。教学实践证明, 加强阅读, 可以体会语感, 而且读的文章越多, 即阅读量越大, 越能增强语感, 也越能体会到思想内容并受感染。因此, 英语教学应注意引导学生阅读, 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体会语感。阅读的形式很多, 可以在课上, 也可以在课下;可以单人读, 也可以以小组形式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 才能达到教师“不教”的目的, 如学生的泛读应运用默读和朗读的方法,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要求学生在泛读时要兼顾速度和理解的程度。朗读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作用, 朱熹曾说过:“凡读书, 须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读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英语语言的学习也应遵循此规律。还有诸多名家都深刻地阐述过朗读背诵的重要性。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要精选材料, 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 内容可选自课本或相关的精典文章。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还可经常插入一些英文小诗、谚语、绕口令等让学生朗读。

三、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 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 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 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 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 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可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 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 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 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四、精泛结合, 培养学生的语感

精泛结合在这里是指教学中的精细和粗略。事实证明, 不仅阅读教学有精泛之分, 听、说、写教学与训练也应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 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宽泛地学习英语知识, 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 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 为以后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在“泛”的语言实践中, 学生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要通过“泛”与“精”相结合的实践让学生去发现和认识错误, 逐渐改正错误, 形成英语语感。

五、在交流与表达中运用语言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

学生的语感能力, 归根结底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而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口语交际、阅读、写作才得以形成和提高的, 因此, 自觉地运用语言尤为重要。在交流与表达中运用语言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

英语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形式多样, 为语感生成与发展的迁移与运用,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在口语课中引进读写, 安排一定时间阅读教材或让学生拟写发言提纲;阅读教学中可围绕课文进行问答或谈谈谈体会等等。这样的方式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感能力。此外, 还可开展内容丰富的竞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情境剧表演等, 为学生提供多种培养和交流语感的机会。

摘要: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 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 但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有意培养学生的语感, 会加速学生语感的形成和优化。

浅谈农村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篇8

【关键词】 中学英语教学 语感 培养

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的感应领悟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语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长期的沉淀,众多信息知识的储备,后天的给养。教师要通过英语课堂教学,精心引导并加强训练和培养。训而练之,练而训之,螺旋式的循环往复,帮助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语言思维习惯,一种敏锐的语言知觉。当学生接触到新文字时,瞬间就能判断是非正误,进而获得学习的快感。从而达到准确全面的理解语言文字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在大量的听说训练和真实情境中培养语感

众所周知,一个小孩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总是先听若干时间,才学会口语。而在他使用语言文字过程中并不懂什么语言的语法规则,而是领悟语音、词汇、句子的实际意义。在实际中不断掌握母语,这样,当学龄前儿童开始学母语文字时已经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因此,语感培养和训练也必须从听说入手。

1、在语音中渗透语感。

农村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英语语感差。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语音教学,将国际音标提前教,把好语音关,在语音教学中渗透语感。例如,在音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的发音规律,让学生注意音标发音的细微差别。

2、坚持搞好课前5分钟的"free talk"。

教师每节课把前3-5分钟留给学生,让他们用英语自由对话和交谈,逐渐过度到自由对话、自由选题,从而实现自主学习。为了短时增效,可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经过循序渐进,日新月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定能快速提高,同时也培养了语感

3、在对话中提高语感。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有目的地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必须从提高学生的语感入手,对话教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对话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尽情地表现。例如对话:A: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iture?B: I want to be a doctor.A:why? B:Because I want to help sick people. A:A good idea.Wish your dream come true .这段对话可让学生分组交流,然后表演。练习一段时间后,让他们顺便交流自己各自的理想,这样不仅增加了对话的内容,渗透了思想教育,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感。

4、教师的示范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并运用肢体语言,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例如:"Who can act?""Hands up.""Great.""Wonderful.""Well done." " Not bad""Are you clear?"等进行双向英语交流,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练习了学生的语感。

5、直观情境的创设。

直观情境的创设,就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把自然界及生活中真人、真物、真事记录下来,根据教学需要直观地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情并茂的情景对话,会使学生如临其境,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

(二) 在阅读中培养和训练语感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吸收信息、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出价值判断,提高深层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同时,获取交际能力,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通过阅读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

1、采用课文整体教学模式

课文教学可采用"导入-表层分析-深层分析-整体评价(自由交际),这一模式正符合语感训练的实践性原则。而教师在课堂上的点播、导思、导读则更显得重要。首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限时读、浏览等。其次,不同内容,不同题材,不同体裁,训练方法应有所侧重,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也可通过表格,找出问题,阐明主题或中心。

2、朗读背诵也可培养语感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朱作仁),有表情的朗读可以声传情,扣人心弦。不论对任何年龄段的人,也不论对听读双方,都是训练语感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的全身心地投入朗读,使他们身临其境,思路通畅,感同身受。朗读是机械性的,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背诵一些内容优美,文字典雅,篇幅短小的英美作品。长此以往,多读多诵,语感自然也就流畅了。

总之,实践证明,多听、多说、多读精讲多练有利于培养语感,而语感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把握、实践语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相信好的英语语感就会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叶谰,《新编教育学教程》,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1991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J]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3 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篇9

阅读教学是小学中年级的重点教学内容,它着重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感悟能力。而语感是阅读教学关键的部分。新课改 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人文理念。因此,在阅读教 法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语感培养。

一、反复诵读,培养情感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教学法中,就是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文中感情表达丰富的句段,让学生反复诵读,并在诵读中仔细品味句子语调、节奏的变化,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进而生发强烈的语感。特别是对文中包含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思的句子,更应该强调在反复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教学《狮子和鹿》一文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理解“美丽

“匀称”、“快乐”、“狮口逃生”的意思。然后,结合寓言的特点指导学生朗读的韵律和节奏。在此基础上,采用同桌对读、男女对读、小组齐读等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化寓言表达的感情体验,体会伊索寓言通过讲一个故事表达一个深刻的道理的写作特点、,较好地培养了学生

丰富的语感。

二、比较诵读,培养语感 对文中含有表现力丰富的词语的句子与改动后的句子通过诵读进行比较,是培养语感准确性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可以通过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原文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点,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例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在范读课文第八段后,逐层提问,请同学来回答中华为何不振,让学生通过集体朗读和个别朗读等形式,反复诵读关键语句,扣住“中华不振,就是——”这样的语句填空,让学生体会思考,在比较诵读中,不仅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妙、达意之准确。

三、展开想象,培养语感

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定向引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感受形象,达到领悟感情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时,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语言的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在想象中进入情境,得到语感的培养。

四、联系生活,培养语感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在上例中,特别是对“生命桥”的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有所体验的。教学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进行链接,去感受文字所表达的事物,诱发语感。

五、调动感官,培养语感

上一篇:乐观刷新着我的生活高一作文下一篇:小狗“豆豆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