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学讲义

2025-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机械学讲义(共8篇)

农业机械学讲义 篇1

山东农业大学

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绪 论

一、农业机械的作业特点

《农业机械学》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该专业的特色课程。农业机械是机械工程学科中的一个大门类,但是他与其他通用机械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1,工作对象复杂:农业机械的工作对象为生物及与生物活动有关的环境条件――土壤、水、肥料、气候等,而这些情况有又根据区域、作物类别、种类、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同变化较大,这就要求农业机械应具有较大的适应性。2,季节性强:农业生产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往往是在时间比较集中的高强度条件下进行作业,这就需要农业机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生产率。3,工作环境条件差:许多农业机械是在田间、露天地和高速行走状态下工作的,农业机械必须有较高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农业机械学的研究领域

农业机械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机械是指机具和动力,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机组,而且,含盖了大农业范围内的农、林、牧、副、渔等所有的作业设备――田间作业机械、场上作业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林业机械、渔业机械、牧草机械、蓄禽饲养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狭义的农业机械主要是指田间作业机具。农业机械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自然条件等,利用机械动力学、控制论及优化设计、随机过程、可靠性设计、机械设计及理论等研究农业机械的理论、结构设计、试验和

应用等问题。本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田间作业机械,而且侧重于小麦生产机械化所必须的典型设备的构造、原理、设计理论等。

三、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情况:中国是从解放后开始发展自己的农机化事业的,虽然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但还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机化水平差别较大,农机总动力与发达国家几乎相当,但农机具数量、质量、种类、性能等硬件指标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机械化程度系数平均为0.3左右,处于现代农业的初级阶段,农机化事业任重而道远。关于中国农机化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状况,我们已在《农机化经营管理学》中作过详细的.介绍,未来中国的农机化发展趋势从宏观上看要与世界发展同步,但微观工作难度较大,基本机械化是我们的近期目标,全方位农机化及局部领域内的以机械、电子、信息等为依托的与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精确农业机械化则是中国农机化发展的远期目标。

国外情况: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70年代初实现了全方位机械化,并逐步被自动化所取代。80年代末期,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农业生产辅助决策支持技术和农业工程装备自动化技术等集成组装起来的作物生产精细经营技术――精确农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应用,精确农业是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高度体现,同时也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一种新挑战,最为关键的是他使人们对农业现代化在观念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精确农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农

业微观管理系统,其核心是根据当时当地所测定的作物作业实际需要确定对作物的投入量或作业量。系统组成:GPS、GIS(计算机控制器、传感器及监测系统、专家决策支持系统、永久性地理空间数据等)、RS、电子化执行设备(电子化拖拉机、可变量投入性农机具等)。

1、精确农业的背景条件

⑴ 传统农业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日益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挑战。传统农业的特征之一,均匀投入和均匀作业。事实上,在同一地块,土壤的肥力、质地、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杂草、病虫害等发生发展也是不均匀的,如杂草往往呈斑块状,且多年在同一位置上,病虫害初期也只在小范围内发生,如能及时管理可控制蔓延。施肥、施药过量或不充分都可造成产量减少。这需要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变量投入或变量作业。⑵传统农业过量地消耗能源。⑶传统农业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2、精确农业的工作过程

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确定农业作业者或农业机器在田间的瞬时位置,通过设置在田间、也可能是农业机器上的传感器及监测系统随时随地的采集田间数据(质地、肥力、含谁量、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杂草等),这些数据输入到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事先储存在GIS中的定期输入或持久性数据、专家系统及其他支持决策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迅速做出适当的农业作业决策,即符合变量投入或变量作业的农业生产处方,再通过作业者或农业机器携带的计算机控制器控制变量执行设备,实现对作物的变量投入或变量操

作。工作流程图如下:

图 精确农业工作流程图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

农业机械学是一门讲述常用农业机械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理论分析及设计计算等内容的专业课程。通过学习,使同学们能够掌握典型农业机械的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农机化事业或其他农业工程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条件复杂,农作种类繁多,各地所使用的农业机械不近相同。本课程主要结合山东省的农业生产实际和机械化现状,以大田型农业机械为主,讲述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典型农业机械设备:耕地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割机械、脱粒机械、小麦联合收获机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等。同时,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增加一些国内外农业机械最新研究动态,使学生除掌握教材主要内容外,还可了解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另外,农业机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必要的教学实验实习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授课内容的重要手段,本课程安排有8―10次实

农业机械学讲义 篇2

1.1先进管理方法的缺乏

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其中一部分人认为农业就是单纯的干活, 这种思想对于农业的发展滞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农业机械管理来说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因素。在农业机械管理的过程中, 管理者自身的职责观念不强, 而这种思想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对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展开产生了消极影响, 而在操作者方面来说, 他们较为落后的观念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他们全面认识农业机械知识, 从而在具体的使用的过程中, 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不够了解或者是在具体操作中进行违规操作, 而其中更严重的就是操作者运用机械设备从中获取私人利益, 而对于机械设备的保养以及日常的维护工作等缺乏足够的重视, 从而在一定程度影响到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以及农业机械管理的有效进行。

1.2完整管理体系的缺失

我国在农业机械的管理上主要依据《农业机械管理条例》, 而《条例》的颁布在一定程度婚丧对我国农业机械的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在具体实施中因其在管理上不够全面导致其在有些方面受到了限制, 从而不能够较好的对农业机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而农业机械管理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其制度上的不完善, 在没有相应的法律规章制度进行维护, 在实际应用中也不积极地去学习和研究,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较好的去分析实际存在的问题, 在一定意义上不能较好的对有关制度和章程进行操作, 也缺乏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 在具体的管理上导致个人专断行为的发生, 从而使农业机械管理在一定意义上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 在管理体系缺乏与其相配套的思想研究体系, 农业机械管理不是一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 需要几个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管理机械的目的, 从而促进机械管理的水平的提高。

1.3机械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和技术支撑不足

针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技术的现状来说, 我国农业机械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较好的技术支撑。我国农业受到多年来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 我国在具体从事农业专业的管理人才上相对缺乏, 而在机械管理的部门中, 有些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能力不足, 对机械知识掌握不足。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对农业管理不够重视, 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也没有较好的引起社会的注意, 而在具体的管理设备和技术上我国还相对比较缺乏, 在实际操作中也没有较好的保障措施的支撑, 从而在一定意义上导致了我国专业人才的缺乏的现象。

2 农业机械管理的相关措施

2.1不断更新观念, 加强理念宣传力度

在具体的农业机械管理的过程中, 无论是具体的管理者或者是实际的操作者都要根据农业社会的变化不断的更新观念, 在具体的实践中使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如可以利用其他有些行业的管理经验比融入农业管理中来。要不断地对农业机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分析和研究, 从而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理念和维护制度, 管理者针对具体情况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加强农业机械理念的宣传力度, 从而使社会和农民了解农业机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认识。

2.2不断完善农业机械管理体制

农业管理体制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和整个农业机械管理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需要, 进行对农业机械的调查和分析, 从而制定适合实际需要的农业机械规范和相关制度措施, 同时还要对有关的监督机构进行不断的完善, 特别是对农业机械管理内部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不断地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在有关共同问题上进行意见交流, 从而更好地解决其自身问题, 从而保证农业机械的各方面都能够较好的和相关部门融合, 从而推动农业机械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

2.3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

我国的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农业机械的相关部门要不断地更新观念, 不断在管理中进行相应的改进和问题的调整, 还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农业机械进行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研究, 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准, 农业机械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地与农民进行沟通, 从而在农民的具体使用中获取相关的应用信息, 从而把反馈的信息的改进设计运用到机械设备当中去, 从而使机械设备更好的投入到实际农业生产当中。

2.4注重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技术人才比较匮乏, 农业机械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外直接招聘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农业技术人才, 也可以对那些内部优秀员工进行重点培养, 从而做到储备人才的目的,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慧.加强农业机械管理, 发挥农业机械重要作用[J].北京农业, 2013, (9) .

农业机械学讲义 篇3

刘经南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汪懋华院士等来自农业科学、导航技术两大领域的专家学者跨界对话,在第14次金桥产业技术创新会议上展开“北斗 农业=精准农业”的议题。作为拥有数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大国,中国自主创新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不断投入实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有望发生本质变化。比如,今后可能真的“没人种地”了。

美国主导的GPS全球定位系统,早已应用于精准农业。在农业高度自动化的条件下,农业生产机械接收卫星定位信号,在大田里循着既定路线自助耕作,甚至发展为智能化农机。刘经南认为,精准农业或者精密农业,对卫星定位精度的要求达到厘米级或分米级的水平。

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20多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形成一个巨大星座。天上北斗加之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已可以满足农庄厘米级、全国分米级、全球米级的高精度实时定位导航需求。借此引导,就可以实现大豆等作物“厘米精度”的播种、分米级精度的大田精细管理、米级精度的拖拉机数千公里跨区作业调度管理,达到精准农业、精密农业需求。

备受关注的无人驾驶车真正上路、形成无人车交通系统,可能还需假以时日;那么,大田里的无人农业机械车辆种地,则可能更早实现。刘经南认为,我国农业用车物联网,也就是农机车联网,正在走向人、车、路与环境的协同感知阶段。

“无人自主农机車将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汪懋华院士也认为,农业机械自动导航技术,可支持夜间作业,大大减轻农事工作者的劳动强度。今后,晚上可以种地,农业机械的利用率也将随之大大提高。

上海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主任施忠表示,智能化农业机械,将成为“十三五”期间上海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亮点。目前,光明米业崇明生产基地已将沪上华测公司开发的自动导航系统用于小麦播种机;上海司南卫星导航公司生产的北斗导航支持系统,也在嘉定外闵基地试验。今后,上海将重点发展智能化农机在耕地整地、机械播种、开沟作埂等环节的应用,为进一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控制打好基础。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4

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机械学

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machinery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0803101021

课程归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制定时间:2007年11月18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使用机械设备的结构、作用原理、功能、理论分析及其性能设计的一门学科。

1、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使用知识,熟悉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新理论,学会典型农业机械性能设计和典型工作部件结构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农机设计、结构对比分析、试验鉴定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

2、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总学时数为4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0学时。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学概论》、《汽车拖拉机学》,相关后续课程有《农业机器维修工程》、《农业机械化管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李宝筏主编.农业机械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参考书:李自华,柯包康主编.农业机械学(上).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下).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张伟主编.农业机械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

高焕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上).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罗锡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下).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宋建农.农业机械与设备.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5、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答疑、作业布置和在线学习。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机械的特性,国内外农业机械的技术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机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农业机械的特性,熟悉当前国内外农业机械的技术发展趋势。

重点和难点:农业机械的特性。

学时数:1学时。

第二章土壤耕作机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耕作的目的、方法,土壤耕作机械的种类,耕层土壤的物理学性质,铧式犁的构造与原理,旋耕机的构造与原理,深松机具和整地机械介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耕层土壤的物理学性质,铧式犁的构造与原理,旋耕机的构造与原理,熟悉常用的深松机具和整地机械。

重点和难点:铧式犁和旋耕机的构造与原理。

学时数:6学时。

第三章播种施肥机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播种施肥的技术要求,播种机类型及一般构造,播种机排种器,播种机的开沟器和成穴器,播种作业的监控装置,播种机的使用调整,施肥机械。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播种机类型及一般构造,播种机排种器,播种机的开沟器和成穴器,熟悉播种作业的监控装置,施肥机械。

重点和难点:播种机的排种器,播种机的开沟器和成穴器。

学时数:5学时。

第四章育苗移栽机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水稻育秧过程及其设备,水稻插秧机,水稻钵苗移栽机械,旱地育苗移栽机械。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水稻育秧过程及其设备,水稻插秧机的一般构造,熟悉水稻钵苗移栽机械的类型及特点,导苗管式插秧栽植机的一般构造。

重点和难点:水稻插秧机。

学时数:4学时。

第五章中耕与植物保护机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除草技术与中耕机械,植物保护机械介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除草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喷雾机械及技术的类型特点,熟悉中耕机的类型与构造。

重点和难点:喷雾机械及技术的类型和特点。

学时数:2学时。

第六章节水灌溉机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运移原理,农用水泵,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介绍。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水分运移原理,节水灌溉的技术体系,熟悉农用水泵的一般构造。

重点和难点:SPAC水分传输问题研究的意义,作物需水量及其影响因素。

学时数:4学时。

第七章谷物收获机械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收割机的构造介绍,脱粒机的构造介绍,联合收割机介绍,联合收割机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收割机的构造,脱粒机的构造,联合收割机的收割台和输送装置。

重点和难点:收割机的构造,联合收割机的收割台和输送装置。

学时数:4学时。

第八章设施农业机械与设备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土壤处理机械与耕作机械,蔬菜播种机械,育苗工厂化与无土栽培,温室自动控制系统简介。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育苗工厂化与无土栽培,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原理,熟悉常用设施农业机械和设备。

重点和难点:育苗工厂化与无土栽培,温室自动控制系统。

学时数:4学时。

第九章农业机械的信息化与精细农业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谷物联合收割机监视和自动控制装置,精细农业的主要支持技术。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机械中的常用电子装备技术,谷物联合收割机的自

动调节装置,熟悉精细农业的概念及主要支持技术。

重点和难点:农业机械中的常用电子装备技术。

学时数:2学时。

第十章农业机械的开发与研制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技术与经济要求,农业机械产品设计进程模式和战略原则。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技术要求和进程模式,熟悉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创新设计。

重点和难点:农业机械产品设计的进程模式。

学时数:2学时。

第十一章农业机械的试验与鉴定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的性能试验、生产试验,农业机械的产品鉴定。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机械的性能试验,农业机械产品鉴定的程序,熟悉农业机械的生产试验和产品鉴定类别。

重点和难点:农业机械的性能试验。

学时数:2学时。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农业机械化影响农业经济论文 篇5

一、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作用

农业的机械化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抗旱抗涝、翻整土地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农业机械化用先进的设备替代畜力和人力,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复种指数,从一年一熟升级为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了播种、喷洒药剂和施肥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化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活动,进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率。其次,表现为农业机械化能够使农业生产活动呈现规模效益,进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单位生产的机械作业量,把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农业生产机械化,将先进的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这将可以有效的改变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从而降低单位生产的成本,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生产相辅相成,农业生产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就需要采用农业机械化,而农业的机械化的发展优化了配置了农业生产中的各个要素,从而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而获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效益,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农业机械化能够有效解放农村生产力,进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应用,把农村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减小了对农村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使得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从事其他行业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由于脱离了农业土地生产,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农业附加值更高的非种植农业活动和养殖业,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闲置的农村劳动力也可以到城市工作,这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增加农村劳动力的收入,而且还可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思想和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知识,这样就变相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

二、通过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措施

首先,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环节,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农业机械更好的融合当前的先进科学技术。使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更大程度地调动农业机械化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充分结合农业机械化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农业机械化从业创新体系人员,做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发展的研究开发与宣传推广工作,从而起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作用。要坚持农业机械化的自主研发创新与引进技术协调发展,不仅要实现农机生产企业与相关大学、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及共同研发,更要适时引进和吸收国外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科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推进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水平的整体转型升级,最终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其次,加大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力度。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还有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没有大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如果想要通过农业机械化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让广大的农村地区都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农村地区劳动力的产出效率和土地的生产能力,从而促进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对农村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出台一些倾斜政策,可以成立农业机械化推广专项基金,给农业机械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为广大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民给予补贴,提供稳妥可行有效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也要从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区域格局和不同生产特色出发,结合当地农业机械化的现实情况,下大力气提升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最终提升我国各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各地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最后,要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引发了农村社会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态势劳动力等方面的变化,并提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产效率。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广泛推广农业机械农业生产活动中占的比重,这样才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因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导致农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下降,因此要考虑建立起完善的劳动力输出机制,防止农业机械化引发的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后,能够在原有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农民的收入。管理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推广过程,建立规章制度,解决当前农业机械化管理的混乱状态问题,从而提高提升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的社会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村农民的对于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和机械化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民机械化知识的培训,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从而提高农民的农业机械的操作水平和认识程度。

农业机械种类 篇6

食用油加工设备(63998)屠宰及肉类初加工设备(6189)肥料加工设备(11402)饲料加工设备(99852)粮食加工设备(18879)渔业机械(14293)畜牧、养殖业机械(57962)兽用器械(1149)林业机械(28028)土壤耕整机械(7956)种植机械(3431)植保机械(21226)排灌机械(2016)收获机械(8666)场上作业机械(5152)拖拉机(2532)施肥机械(421)农业实验设备(2658)喷雾器(8030)榨油机(64019)割草机(2738)捕鱼设备(6824)笼具(6349)孵化设备(17884)微耕机(1549)旋耕机(1450)播种机(947)卷帘机(260)水稻机械(11565)玉米机械(9534)大豆加工设备(9688)养猪设备(15279)养鸡设备(21272)农机配件(34783)农业机械转让(54296)其他农业机械(4844)

阿里巴巴林业机械分类:

木材加工(6500)植保(6264)配件(1593)土壤耕整(706)排灌(431)种植(339)场上作业(329)运输(93)实验(72)

按类型选择:粉碎机(3287)喷雾器(3012)木材切片机(1327)制棒机(1290)割草机(1282)木材剥皮机(762)烘干设备(636)炭化炉(520)绿篱机(392)水泵(331)微耕机(307)挖坑机(300)配件(291)筷子机(218)剪草机(204)草坪机(192)旋耕机(189)运输机械(159)烟雾机(154)喷粉机(119)开沟机(108)采茶机(72)地钻(68)割灌机(61)显示更多>>

按适用对象选择:

草坪(5499)木材(4224)树木(3658)果树(3311)路旁树篱(3055)茶树(3046)蔬菜(2619)竹(566)稻类(365)玉米(212)秸秆(210)牧草(192)麦类(181)棉花(173)茶(151)甘蔗(132)薯类(127)油菜(115)家禽(106)豆类(96)花生(82)牛(79)马(76)驴(69)食用菌(67)大豆(63)鸡(62)骡(61)羊(57)鸭(57)其他(2926)显示更多>>

按产品类型选择:全新(14634)二手(65)

阿里巴巴施肥机械分类:

施肥机械 按产品类型选择:全新(147)二手(2)按类型选择:施肥器(131)撒播机(79)喷雾器(27)二氧化碳发生器(4)轻型工具车(1)喷灌机(1)施肥枪(1)其他(2)

阿里巴巴渔业机械分类:

渔业机械 按用途选择:抓捕设备(5701)配件(4973)养殖设备(1553)排灌(230)土壤耕整(211)场上作业(61)屠宰(59)加工(18)种植(13)施肥(13)其他(17)按类型选择:捕鱼机(5980)诱鱼器(331)增氧机(285)水泵(173)开沟机(84)投饵机(67)旋耕机(59)微耕机(46)运输机械(20)抓捕设备(16)多功能田园管理机(14)施肥器(10)切骨机(10)按适

用场所选择:小溪(1715)江河(1369)水库(841)鱼塘(759)深水(621)大海(435)其他(358)按适用对象选择:鱼类(7256)秸秆(111)牧草(99)棉花(95)玉米(91)茶(86)树木

(85)稻类(81)家禽(79)木材(73)牛(72)麦类(71)无鳞鱼(65)薯类(62)马(61)甘蔗

(60)油菜(58)驴(57)鳖(55)骡(49)草坪(47)羊(46)果树(43)蔬菜(40)花生(38)鱼

(38)鸡(37)犬(37)豆类(37)鸭(35)面粉、米粉、淀粉(35)猪(34)大豆(32)鸽(29)板栗(28)食用菌(27)大蒜(26)盐(24)兔(23)蜂(23)蟹类(21)其他(151)显示更多>> 按产品类型选择:全新(7527)二手(10)

阿里巴巴植保机械分类:

植保机械 按类型选择:喷雾器(7933)割草机(2651)剪草机(1604)绿篱机(1154)配件(917)草坪机(600)烟雾机(435)喷粉机(387)采茶机(145)挖坑机(68)割灌机(47)打药机(28)起草机(20)制棒机(19)粉碎机(16)地钻(12)木材切片机(10)水泵(10)烘干设备(6)太阳能杀虫灯(4)播种机(3)收割机(3)捕猎器(3)炭化炉(3)打孔机(3)其他(3)显示更多>> 按适用对象选择:草坪(6161)路旁树篱(4863)果树(3386)茶树(3146)蔬菜(2694)树木(159)木材(16)竹(7)稻类(4)茶(3)牛(3)其他(2892)按产品类型选择:全新(6391)二手(17)机械(15)按品牌选择:本田(871)小松(417)三菱(177)罗宾(120)广信(84)斯帝尔(43)国产(34)华丰(30)川岛(29)市下(26)立德(26)江南(22)时代(22)华盛(21)正科(21)百得(20)格锐(18)腾飞(18)五一(16)新科(13)百力通(11)凯达(11)黑猫

(10)风华(9)大众(8)华兴(7)艺达(7)夏普(7)正岛(7)康达(6)鑫源(6)实达(6)HS(6)进口(5)洁宝(5)博世(5)日威(4)中性(4)大丰(4)超力(4)恒威(4)苏农(3)捷灵(3)其他(98)显示更多>> 按适用场所选择:平地(6703)山丘(3656)其他(3006)

阿里巴巴播种机械分类:

播种机 按适用对象选择:玉米(362)麦类(244)豆类(170)花生(151)薯类(121)稻类(106)蔬菜(56)葵花(33)树木(14)水果(14)烟叶(12)茶(7)食用菌(7)核桃(6)大豆(5)竹

(4)甘蔗(4)秸秆(4)大蒜(4)棉花(4)板栗(4)油菜(3)牧草(3)皆可(1)果树(1)其他

(82)显示更多>>

阿里巴巴果蔬加工设备分类:

去皮机(2156)预煮机(915)切菜机(686)洗果机(639)水果榨汁机(583)破碎机(516)果蔬保鲜设备(478)果蔬分选机(343)选果机(329)去核机(235)切丁机(220)切丝机(204)打浆机(177)切片机(104)脱水机(80)榨汁机(59)洗菜机(43)薯条机(25)杀菌机(23)炊具(16)切条机(15)脱油机(12)果汁机(12)配件(11)豆腐机(9)调味品加工机械(8)薯片机(7)干燥机(7)搅拌机(6)速冻机(6)切肉机(6)过滤机(6)烘干设备(6)榨油机(6)炒货机(5)切断机(5)脱皮设备(4)油炸炉(3)绞肉机(3)盐水注射机(3)烧烤机(3)拌料机(3)其它(3)烘箱(2)冷库(2)干洗机(2)冰淇淋机(2)肉丸机(2)拌馅机(2)酸奶机(2)沙冰机(2)棉花糖机(2)过滤器(2)带式(2)切割机(2)灌装生产线(2)搅拌(2)电饼铛(1)热风炉(1)开口机(1)花边机(1)糖果包装机(1)筛选设备(1)凝冻机(1)冷却输送(1)麻纺前纺机械(1)切机(1)不锈钢过滤器(1)烤箱(1)洗涤机械(1)冷风机(1)粉粹设备(1)切馅机(1)炒板栗机(1)洗碗机(1)烘烤炉(1)果冻机(1)挤出(1)制冷机(1)斗式提升机

农业机械学讲义 篇7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机械装备,现状及浅析

陕西,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是承载了我国农业文明的摇篮。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日益进步,特别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逐渐取代了原始农业,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将长期存在的主要的农业发展模式。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是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的广泛应用。陕西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始终紧跟国家宏观政策方向,集中打造四大粮食功能区,主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及农业机械装备的运用、普及、更新,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在农业机械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1陕西农业机械装备情况现状

1.1农机总动力与各类机械快速增长,农业发展结构变化巨大

据陕西省统计局农业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农机总动力2552.1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35.1%,年均递增7.8%;大中型拖拉机拥有量由2010年的7.8万台发展到2014年的10.2万台,年均递增6.8%;联合收割机由2010年的2.3万台,发展到2014年的3.7万台,年均递增12.5%;节水灌溉机械由2010年的1.0万套发展到2014年的3.1万套,年均递增33.3%。

截止2015年底,全省拥有农机户108.73万个,从业人员120万人。农机跨区作业、订单作业、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作业领域从偏重种植业向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领域拓展。农机总动力达到2 600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30万台(套),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37.6%和43.3%,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及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果、蔬、菜、茶等生产加工机械大幅度增长。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陕西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61%。

1.2农机具的增加和使用,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解放了生产力

2014年全省机械耕作面积为266.5万hm2,占全省常用耕地面积比重由2010年的72.7%上升到92.9%;机械播种面积200.28万hm2,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2010年的60.8%提高到69.9%;机收面积2 717.3万t,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2010年的43.5%上升到63.2%。

1.3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面积与产量比重不断增加

2014年全省蔬菜面积50.26万hm2,较2010年增长13.2%。全省已建成蔬菜设施130.2万个,其中:日光温室26.2万个,大拱棚50.62万个。全省设施蔬菜种植面积10.9万hm2,占蔬菜面积的21.7%,比2010年提高3.7个百分点;设施蔬菜产量614.21万t,占全省蔬菜总产量35.6%,比2010年提高2.6个百分点。

1.4推广重点技术示范,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深松整地、稻油机械化种收四大重点技术示范推广步伐加快,粮食生产机械数量快速增长,增产潜力不断释放。截止2015年底,小麦、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100%、77.33%、50.53%。马铃薯、果业、蔬菜、茶叶、食用菌以及畜牧养殖业机械化快速推进;全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面积达178.67万hm2,利用率78.75%。

1.5农机补贴力度加大,助力农业机械化发展

经过多年农业政策的倾斜,农机装备的补贴不断加大,助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中央向陕西省投放农机补贴35.1亿元,比“十一五”增长268%,受益农户93.4万户。同时,受政策扶持与影响,农机保费也得到了补贴,“平安农机”示范县纷纷成长了起来,为陕西省的农机装备健康发展提供了活力。

陕西省农业补贴不断加大的同时,补贴也是有着选择性倾斜的。据《陕西省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2016年调整)》显示,陕西省2016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部通用类210项、非通用类155项,其中共有273类机械属于重点补贴。部通用类重点补贴6类耕整地机械(深松机)、全26类种植施肥机械、全66类收获机械、全10类收获后处理机械、全5类排灌机械、全54类动力机械、全26类畜牧水产养殖机械;非通用类重点补贴2类耕整地机械(平地机)、14类种植施肥机械(2类小粒种子播种机、2类根茎类种子播种机、2类秧盘播种成套设备、4类地膜覆盖机、4类残膜回收机)、全2类田间管理机械、8类收获机械(2类采茶机、5类薯类收获机、1类饲料裹包机)、12类收获后处理机械(7类果蔬烘干机、5类简易保鲜储藏设备)、21类农产品初加工机械(3类水果分级机、4类茶叶杀青机、3类茶叶揉捻机、10类茶叶炒(烘)机、1类茶叶筛选机)、全2类动力机械、12类畜牧水产养殖机械(6类铡草机、6类揉丝机)、全7类其它机械(3类固液分离机、2类沼液沼渣抽排设备、2类农业用北斗终端(含渔船用))。

2陕西农业机械装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数据“节节高升”的同时,也要结合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实际发展情况,认清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2.1农业机械装备高度集中化尚处于“试点”阶段

农业大型耕、种、收机械设备的运用离不开土地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初加工设备离不开农产品高产化。2014年陕西省耕地流转面积仅占承包地面积的15.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个百分点。这与陕西省土地流转工作启动步伐较晚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了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提高。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办法——试点,陕西自然也是如此。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集中展示提供了新的方向。目前,陕西的农业发展思路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希望借助农机装备在农业园区的示范效果,带动全省农业机械化。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底,陕西省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36个,带动建设各级各类园区2 350个;园区规划面积56.67万hm2,建设面积34万hm2,约占到全省耕地总面积的11%。就发展速度来看,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成就是值得肯定的;同其他农业大省的园区建设面积占比相比,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还任重道远,农业机械化的高度集中应用还处于“试点”阶段,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够示范、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

2.2农民的种地积极性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以富平县为例,富平县城以北有大量农用地,其中很多是旱地或近似于旱地的所谓水浇地,如果说这里的农民脱离了原始农业的手工劳作模式,那只是因为他们耕、种、收几乎都实现了机械化。而这种机械化的实现,更多是因为年轻劳力的离开与人们农业劳作积极性的降低。近十多年以来,农资、农机使用费用在不断增加的同时,是农产品价格的低位运行,且起伏不定,农民成了劳动强度大、收入不见增加的人群。这造成农业青壮劳力纷纷进城打工的情况出现,同时造成了农村只剩老年人与少许儿童,更重要是人们有了“打工挣钱、种地赔钱”的思想,年轻人不愿与地“打交道”,而老年人却有心而无力。从表面上看,农业的耕、种、收都在使用机械装备,实际上是人们不再关心,甚至是不再指望土地的产出,种地只为“靠天吃饭”——种时种;田间管理几乎没有;收获时机械收多少是多少。短期看,机械化程度很高;长此以往,必然的结果就是没有农民田间耕作——老人老去,青年不种,土地开始荒芜,就更谈不上机械运用了。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这是一条出路,但不是什么土地都有流转价值的。

2.3本土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发展不够完善

利用本土装备发展本土农业,这是工业与农业的双重发展,有利于发挥本土农机企业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土地状况、种植物特性相契合,也有利于农机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就目前陕西省大型农业机械来看,以雷沃、久保田等国外进口农机装备居多,陕西省的农机品牌影响力还相对较弱。而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也使本土农机企业将发展眼光定位在了大规模种植、农业大省使用上,忽略了本土农作物的机械化运用,在研发与投入上自然有所取舍。当然,这与企业的资金实力也有一定关系。

3陕西省农业机械装备发展困境解析

3.1加快土地流转工作,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是政策总基调、大方针,是不可动摇的,而其首先要加快土地的流转,使土地连点成片、成百上千,为智能化的耕、种、收大型机械设备的运用创造基础条件,为农产品的自动化筛选、初加工等大型加工设备运用提供可行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切实做到园区的示范、带动、引领效果,促进全省农业机械化。

3.2加大政府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动机械装备应用

就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初期,政府资金的投入均占有较大比重。以富平县城以北为例,大量的旱地需要节水灌溉设施的运用,但单单依靠农民自身的经济实力去实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投入与产出不会是正比关系。政府公共资金的投入,能够减轻农民的负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益,有了收益,自然能够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增加土地的产出率,也达到了提升资金使用率的目标。不仅是富平,全陕西的节水灌溉设施都应该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因为陕西有着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陕南秦巴山地三种不同的地理风貌,又有着多种气候分布形式,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受着缺水因素的制约,所以,节水灌溉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是陕西省的一项长期、全面的工作任务。

3.3扶持本土农机企业发展,发展适合陕西耕作的农机装备

陕西乃至全国短期内还会存在大量“小农”种、养模式,适合本地使用的小型农机装备需求量还很巨大。政府农机部门应该鼓励本土农机企业借鉴日本农机装备的成功经验,不仅制造大型通用类机械,也生产适合本地运用的小型机械。陕西省山地丘陵土地面积不在少数,这些土地需要小型的农机装备的运用来减轻农民劳作强度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既是陕西现代农业的薄弱环节,也是农机企业可考虑的一个战略方向。陕西政府除了给予研发适用于本地小规模土地的小型机械的企业财政补助外,还可以给予税收、政府采购等方面的便利,助力这些本土农机企业的快速壮大,助推本土工业与农业的互惠互利,推动小规模种、养模式的机械化程度。

浅析农业机械化 篇8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农业现代化

1.引言

从石器时代开始,农业便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产业,它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农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国家其它产业链的发展,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国民的根本。农业机械化则标志着农业现代化的到来,它集成了现代科学的先进成果,同时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要求,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村经济快速提高的先决条件,是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2.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个农业大国。而我国的农业生产,目前还大部分采用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这就使得产出的农产品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品质和价格上都处于劣势。因此,发展农机化势在必行。

总体来看,我国的农机化发展成果显著。在解放前,中国的农业机械基本为零,随着新中国的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迅猛,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目前,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纳入了法律程序中。“十五”期间,国家出台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这一项法规的实施充分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不断加强,我国的农机装备量逐步增加,农机种类逐步趋于多样化、小型化、机动化,农机服务走向社会化、市场化,农业机械化的作业领域从传统的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化农业向设施化农业,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养殖业、畜牧业及农产品产后处理加工业等全面发展,充分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改变了传统农业上的“靠天吃饭”的状况,农民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中国农业机械化起步较晚,进而总体的发展水平还不算高,生产结构上还存在许多结构性矛盾,其突出矛盾体现在农机产品结构性过剩、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及发展不平衡,例如:在耕种环节上机械化水平较高,而在收获环节上机械化水平偏低;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高,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则较低。因此,中国农业机械化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发展,才能满足新型农业的需要。

3.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思路。农业现代化具体是指将现代的工业产物、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运用到农业中,从而促使传统农业演变为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是具有科学性的生物技术,例如利用科学技术培育各种高产优质高抗逆性的新品种并推广应用,利用科学技术研究新的耕作栽培方法及饲养护育技术等。第二是具有更加机械化的劳动手段,具体思路是建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体系,将机械化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与劳动力相结合,实现机械化与劳动力完美配合的关系,从田间作业、运输到精选、烘干、入库、加工等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第三是具有社会化的生产组织,其形式是将农业生产从缺乏分工的自然经济转化为区域专业化的商品生产,形成一个产、供、销密切联系高度社会化的经济体系。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是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而农业机械化又作为现代化农业科技的技术核心,从而使得农业机械化始终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例如正在进行的“白色农业”、“绿色农业”、“精准农业”等科技革命,在整个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将始终伴随着农业科技进步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同时,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则决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手段与载体,它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还在提高粮食单个产量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支撑着农业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是基础。如果我们想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则必须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设备,用现代的农业工程技术及装备替代传统的人力劳动,彻底改变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改革开放以后是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化更加适应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总战略的需求,为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最有效的装备保障,从技术上全力支撑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而要求农机制造业尽快实施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发展耕作栽培、收获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和运输机械等,以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提高产品竞争力。

4.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在稳定和发展农业与畜牧业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通过转化,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输出了大量的劳动力。在农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是主要力量,并通过对其水平和效益的高低的评估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头20年内,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实现这一个奋斗目标,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为之长期的目标。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共中央给予高度重视,并下发了1号文件,系统部署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各项工作,党的十七大也强调要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针对国内农机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农机企业而言,在如此激烈的竞争条件下,若要满足市场需求、吸引用户,就必须把握用户的真正需求,走高品位、低价位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努力开发热点农机,从而抓住市场的制高点。因此,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必须要走符合中国国情和国际装备制造业潮流的道路。

4.1 走绿色化产业道路

发展农业机械化,要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战略为导向,走“绿色化”产业道路,同时融合高新技术,发展节约型农业装备,进而达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标准。从政策方面来看,发展节能农机,是“十一五”的重点领域。因此,发展节能型机械,注重技术投入、开发新型产品、减少能耗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从市场方面来看,用户对节能型的农机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机要达到环保要求,二是具有节约能源的性能。这些基本要求在我国未来的农机发展方向中起主导作用。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节能型农机正逐步推向市场,同时也受到用户的高度关注。我国农机企业应该重点发展研制满足水田机械化、旱地保护作业等方面的产品,重点发展节能、节水、节肥和降低农业成本、保护环境、增加产量的农业机械设备,真正达到与国家政策、市场走向、用户需求、自身发展同步。

4.2 农业机械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

从国外农机业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作业方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是发展高效节约型农业的有效途径。在世界农业发达国家中,已经广泛应用了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机械,这些机械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同时还提高了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数量和价格上的相对优势。我国农机业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缩小与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方面的差距。这样国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农机装备才不会占领我国市场,也不会使我国农机行业陷入困境。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农机生产企业在研发产品时应使产品和高科技兼容,在农机智能化上下功夫。首先要通过优化设计驾驶室、驾驶座、方向动力控制、空调装置等减轻机手的劳动强度,加大操作的舒适性,实现农机系统内按钮操作。其次,要加大控制系统的科技含量,使机手通过仪表装置就可以随时了解农机的生产、安全等技术指标和使用状态,从而使农机产品发挥出最大效能。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先进加工工艺于农机化设备产品上,实现计算机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系统(RS),高精度的机、电、液(气)一体化等与农业机械化产品的有机结合。

4.3 产、学、研、推、管相结合

要想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研究和开发,突出关键作物关键生产环节,着力解决农机科技创新滞后、技术供给不足的问题。坚持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逐步减少和淘汰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落后机具,做到产、学、研、推、管相结合;通过组织实施重大新型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市场拉动,引导农机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发展的推广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国家基础工程的加速进行和国内外平等互动竞争平台的搭建,将使国内农机快速发展,农机工业装备农业能力不断增强,农机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农机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新的发展趋势及时地调整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5.结束语

农业机械正向着智能化、精准化和自动化发展,从而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方向发展,以逐步实现农机作业的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的目标,提高操作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随着世界人口的继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发展是必然趋势,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也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完善。(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州办事处)

参考文献

[1]王金武,李智.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J].农机化研究,2007(1):9-11.

[2]周志艳,李庆,臧英.农业机械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机化研究,2007(3):5-7.

[3]伦冠德.农业机械新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07(5):247-249.

[4]王勇,蔡秀侠,蔡建峰.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4):231.

[5]孙立群,孙福田.新型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关系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06-25.

[6]宋宜清.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07. 2.25-28.

[7]石卉.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机化论坛.8-10.

[8]牛淑卿.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 7.25-27.

上一篇:对电子工程教学革新模式分析论文下一篇:游颐和园作文